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精选7篇)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 篇1
东方红灌区建于1959年,是新密市最大的一条引河水自流灌溉渠道,渠首位于新密市超化镇王庄寨西,贯穿超化、来集、大隗、刘寨、曲梁5个乡镇,43个行政村,183个村民组,灌区总人口7. 82万,其中劳动力3. 87万,耕地面积9. 3万亩,设计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5. 1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 53万亩,现状实际灌溉面积0. 60万亩。灌区经多年运用,工程老化、损坏非常严重,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1 灌区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1. 1 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
东方红灌区现状水源主要为过境水、补源水、地下水和地表水。
1. 1. 1 过境水
双洎河流经东方红渠首的水量主要由流域内大气降水、煤矿排水和中水组成,由于项目区属丘陵地区,河道比降较陡,洪水陡降陡落,灌溉期间无法利用天然降水,因此,仅对矿区排水和中水进行来水量分析。
a. 渠首以上煤矿排水。双洎河在渠首以上沿途共有4座大型主要煤矿和王庄群矿的矿坑水排水入双洎河。据新密市水资办实测资料分析,各矿排水量基本稳定,年内变幅在5% 以内,年际变幅均在3% 以内,基本可以认定各矿排入双洎河的水量为一稳定值,见表1。
单位:万 m3
b. 渠首以上中水。新密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关镇湾子河村,在东方红干渠渠首上游,主要收集处理新密市城区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产生的中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能力为2. 5万m3/ d,其供水保证率 可达90% 以上,年实际供 水能力为837万m3。
c. 渠首处双洎河流量变化过程。根据渠首处降雨径流量计算结果和煤矿排水流量及中水进行叠加计算,双洎河在东方红灌区渠首代表年的平均流量为1. 16m3/ s,月径流量 为301. 85万m3,年径流量 为3622. 20万m3。
1. 1. 2 补源水
为增加灌区灌溉水量,缓解灌区水源不足的现状,2007年新建申沟、宋沟两处矿水补源工程,引两处煤矿排水,作为灌区 补充水源。 申沟矿水 流量为0. 25m3/ s,宋沟矿水流量为0. 15m3/ s。
1. 1. 3 地表水
项目区地表水主要来自灌区内4座调蓄水库,分别是云岩宫、红石峡、曹马沟3座小(1)型水库和史沟小(2)型水库。云岩宫水库兴利库容324万m3,红石峡水库兴利库容170万m3,曹马沟水库兴利库容101万m3,史沟水库兴利库容16万m3,4座水库总调节库容611万m3。目前仅有云岩宫、红石峡水库具备向干渠补水能力;按每年蓄水1次考虑,东方红灌区水库实际年供水量为494万m3。
1. 1. 4 地下水
东方红灌区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据1956—2013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计算,东方红灌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712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4万m3。东方红灌区现有机井252眼,年开采地下水量580万m3,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可开采量的120% 。
1. 1. 5 可供水量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东方红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为5957. 6万m3,见表2。
单位:万 m3
1. 2 灌区现状需水量
1. 2. 1 农业灌溉
东方红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 2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为8. 5∶1. 5,作物的复种指数为1. 80。根据灌区现状作物种植结构、实际需水量和灌溉管理水平,测算灌区各作物平均灌溉定额和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数据,经计算,灌区现状农业灌溉需水量为2845. 96万m3,见表3。
1. 2. 2 工业
灌区内企业众多,主要为耐火材料及造纸企业,大小企业总数达1500多家,灌区内企业现状年工业需水量为423. 5万m3,全部为开采地下水。
1. 2. 3 生活
根据灌区现状年统计人口和平均用水量指标调查数据,灌区现状年生活需水量为196. 95万m3。
1. 2. 4 其他
灌区其他用水主要包括林、牧业等用水。根据灌区林、牧业发展现状统计数据和平均用水指标调查数据,灌区现状其他用水量为165. 73万m3。
通过以上分析,灌区现状需水量为3632. 13万m3,见表4。
单位:万 m3
1. 3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及灌区现状需水量计算结果,东方红灌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见表5。从中可见,东方红灌区程现状年的供水量为5957. 64万m3,灌区现状总需水量为3632. 13万m3,灌区现状总富余水量为2325. 51万m3,但灌区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4. 0万m3,而实际开采量达580. 0万m3,已超采96. 0万m3。
单位:万 m3
2 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
根据灌区现状,为提高灌区水利用效率,将实施新密市农业综合开发东方红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设计水平年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按2015年、2020年两个水平年和75% (旱作区)保证率进行分析计算。
2. 1 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考虑到项目实施不再新增供水水源,因此,项目实施后灌区供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仅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为可开采量,即484万m3,比现状可供水量少96万m3,项目实施后灌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5861. 64万m3。
2. 2 项目实施完成后计划需水量
2. 2. 1 农业灌溉
根据《新密市“十一 五”及2020年农业发 展规划》,结合东方红灌区内水土资源现状和农业发展规划及灌区可持续发展要求,拟定灌区两个水平年灌溉面积均为5. 13万亩。东方红灌区粮经比例2015年调至8. 3∶1. 7,到2020年调至7. 9∶2. 1;复种指数到2015年达到1. 80,到2020年达到1. 85。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灌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并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确定。该设计灌区作物灌溉保证率确定为75% 。
东方红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节水为中心,对灌区输水干渠及配套建筑物进行防渗护砌和改造配套,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灌区内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和推广田间节水技术提供水利保证。根据灌区实际情况,项目实施后,灌区渠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0. 44提高到0. 70。
经分析计算,东方红灌区设计水平年2015年,灌溉毛用水量为1780. 3万m3;远期水平年2020年,灌溉毛用水量为1839. 3万m3。
2. 2. 2 工业
根据相关规划资料,到2015年项目区耐火材料及造纸企业的年用水量将达1700万m3,到2020年项目区企业的年用水量将达1900万m3。
2. 2. 3 生活
根据现行有关规范,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等因素,确定用水指标,预测2015年、2020年东方红灌区村镇生活需水量分别为205. 37万m3、230. 00万m3,见表6。
2. 2. 4 其他
其他需水量主要包括林牧渔业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
根据《新密市“十二五”计划纲要》及林、牧、渔业发展规划,2015年东方红灌区林地面积达到1450亩,2020年达到1500亩,并对沟、渠、路及部分荒地进行绿化;2015年,灌区内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850亩,2020年达到2000亩;根据调查,灌区大牲畜增长率为4% ,小牲畜增长率为6% ,2015年大牲畜将达到1. 35万头,小牲畜将达到3. 89万头,2020年大牲畜将达到1. 64万头,小牲畜将达到5. 21万头。
根据东方红灌区林牧渔业发展规划和有关行业用水指标,2015年、2020年灌区林牧渔业需水量分别为200. 69万m3、227. 17万m3。见表7。
据相关规划,结合该区域实际情况,2015年生态年用水为350. 77万m3,2020年生态年用水为420. 93万m3。项目区2015年其他年用水为551. 47万m3,2020年其他年用水为648. 09万m3。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项目实施后计划需水量见表8。
单位:万 m3
由表8可见: 东方红灌 区2015年需水量 为4019. 73万m3。其中,引渠首水1780. 29万m3,补源水1261. 44万m3,地表水494. 00万m3,地下水484. 00万m3。2020年需水量为4617. 40万m3。其中,引渠首水2377. 96万m3,补源水1261. 44万m3,地表水494. 00万m3,地下水484. 00万m3。
2. 3 项目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灌区设计水平年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和计划需水量计算结果,东方红灌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见表9。
单位:万 m3
由表9可见:东方红灌区2015年和2020年供水量均大于需水量。其中,2015年富余水量1841. 93万m3,2020年富余水量1244. 24万m3。
3 水资源平衡分析结论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0. 44提高到0. 70,年均节水量约519. 66万m3,项目区计划对5. 13万亩土地实施节水灌溉,无项目情况下亩均产值958元,有项目情况下亩均产值1253元,亩均净增产值295元。项目实施后总产值为1513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0. 3考虑,总净效益为454万元。从节水角度分析,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巨大,通过对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强灌区供水调控能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用好过境水及地表水,合理开采灌区地下水,满足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需要,符合国家水资源合理配置要求。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 篇2
关键词:节水改造,必要性,灌区
一、灌区基本情况
㈠灌区社会经济情况永昌灌区地处武威盆地中部, 地势南高北低, 海拔1400米~1550米, 坡降约2.7‰, 系冲积细土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南部多系黄平土和黄立土层, 城郊有部分菜园土属, 年平均日照时数2968小时, 平均气温7.7℃, 多年平均风速3.1米/秒, 最大冻土深度1.3米, 年降水量150毫米~160毫米, 降水在年内各月份分布极不均匀, 4月~9月降水量多, 占全年降水量的82%~85%, 而10月份至来年3月份占15%~18%, 蒸发量2020毫米, 灌区地下水埋深10米~30米。
灌区是以提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井水灌溉区, 辖永昌、双城、洪祥、四坝4个镇, 53个村民委员会, 527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11.6799万人。总土地面积276.3平方公里, 水权配置面积20.618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玉米植种和温室蔬菜等作物。
㈡灌区工程建设现状永昌灌区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纯泉水灌区, 现已演变为纯井水灌区, 灌区工农业生产、人畜饮用水均为地下水。机井是灌区的主要水源工程, 截至2009年, 灌区共建成机电井1192眼, 配套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1192眼, 现有机井输水渠道1330条, 长883.81公里, 建筑物29181座, 目前建成水厂2座, 双城水厂 (该水厂由区改水办管理) 和永昌水厂, 共可解决4万多人的饮水困难。总体上, 永昌灌区田间工程配套较差, 影响着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
二、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机电井老化失修, 灌溉保证率低机电井作为灌区唯一的水源工程, 大部分机电井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部分机电井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 布局不合理, 成井工艺差, 设备配套不完善, 大口井套打小口井改造后, 井口位置偏低, 一遇暴雨, 容易造成雨水倒灌, 致使部分机电井坍塌;单井出水量逐年减少, 经多年运行, 耗能高, 效益低下已经成为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㈡机电井及其配套设施不完善, 管理困难机电井配套设施差, 部分水泵机组老化, 增加了能耗, 提高了灌溉成本。大多数机电井没有管理房, 部分用电线路外露, 存在许多安全事故隐患,
㈢渠道输水效率低、损失严重灌区内部分渠道运行年久, 老化破损严重, 土渠淤积严重, 输水渗漏损失大, 而水权分配按灌区统一标准核定, 以土渠灌溉为主的村组造成水量不足, 由此, 还需进一步加大节水工程配套力度。
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永昌灌区是凉州区较大的井水灌区, 是凉州区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基地, 灌区建设对凉州区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㈠农业生产的需求永昌灌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灌溉区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日光温室蔬菜等, 鉴于当地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 非常适合特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 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 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的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也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部分机电井运行效率低, 机电井出水量减少、耗能高, 相应地增加了灌水时间, 灌水周期延长, 许多作物因不能适时灌溉而减产, 制约了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
㈡夯实农田基础设施的需求永昌灌区现有机电井始建于70年代~80年代, 运行多年, 部分机电井已经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 机电设备老化, 井管堵塞、出水量减少、耗电量大, 严重影响机电井效益的正常发挥, 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灌溉要求。同时由于机电井配套设施差, 导致机井管理困难, 提高了工程的运行成本, 而且大多数机电井没有机井管理房, 偶遇暴雨, 造成雨水倒灌, 致使机电井出水量减少或报废, 另一方面, 用电线路外露, 存在许多事故隐患。
㈢石羊河流域治理项目大环境下的需求灌区内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 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 改善永昌灌区灌溉和输水条件, 逐步建立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 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 篇3
东圳灌区位于莆田市的东南部,灌溉用水的水源来自东圳水库。 东圳水库位于木兰溪的支流延寿溪之上, 于1958年6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建成蓄水,水库总库容为4.35亿m3,兴利库容为2.787亿m3, 是一座集农业灌溉、城镇供水、防洪、库面养殖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利用水库。 东圳灌区渠系工程于1959年开工建设,1960年完成并部分投入使用,1979年进行改造扩建。 灌区渠系由1条89km的干渠,24条总长为242km的支渠和1461条分、毛、斗渠组成,灌区灌溉面积32万亩。
东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是对灌区的89km干渠和万亩以上和其他重要支渠进行防渗、建筑物改造和配套、信息化建设以及灌区管理房建设,工程静态投资10693万元。 工程于2007年底开始建设,预计到2015年全部完工。 工程完工后将对东圳灌区内的工农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灌区内经济情况
东圳灌区的渠系犹如网络一样地覆盖了莆田市的城厢区、秀屿区、 荔城区管辖范围内的5个城区办事处和17个乡镇, 总面积为47.5万亩的耕地面积,灌区涉及的人口153.7万人,由于东圳灌区具有的灌溉和城镇供水功能,与莆田市工农业发展关系密切。 灌区内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有鞋革、机械、化工、轮胎、电子、食品加工等产业;农业主要是种植业,种植的作物主要有花生、水果、蔬菜、水稻、豆类、甘薯等,2006年的工业总产值为251.9亿元,工业增加值为88.8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53.1亿元。
三、改造的必要性
改造前的东圳灌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制约这灌区工程效益的发挥。
(一)灌区工程运行多年,老化严重,灌溉面积萎缩
东圳灌区运行50多年以来,工程老化,杂草丛生,淤积严重,建筑物破损, 渗漏较为严重, 根据渠首的城郊渠道所管辖的头23km渠道1991年统计的集中漏水点有146处 , 漏水量达222L/S,1993年4月对46km干渠进行封闭式分段测损 ,渠道水的渗漏率高达26.8%,由于渗漏导致灌区渠系灌溉利用系数和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 达不到规范要求。 由于干渠和部分万亩以上支渠渠尾堵塞和部分万亩以下支渠由所属乡镇管辖, 管护不到位, 使得灌溉面积萎缩, 灌区现状总耕地面积47.5万亩,实际只灌溉22.4万亩,农业灌溉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管理模式老旧,管理成本较高,效率低下
改造前的东圳灌区管理模式比较原始,以纯人工管理为主,比如较多的水闸还是手工操作;信息化程度较低,水雨情等信息没有实现远程控制自动传输,数据基本上都是人工监测和采集。 由于渠系老化,为了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每年用于工程维护的投入较大,管理成本较高,且成效不明显,只是维持现状,没有突破。
(三)管理人员较多,人浮于事,管理水平不高
东圳灌区的管理人员较多,人员组成为退伍军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顶替人员等构成,技术人员较少,技术水平不高,知识结构陈旧, 人浮于事的状况长期存在。 由于老一辈技术人员的逐渐退休,管理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为人才的缺乏,使得灌区管理水平较难提升。 管理出效益,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四)灌区内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对灌区进行全面配套改造的必要性凸显
东圳灌区范围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但是属于水资源缺乏的区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000m3。 灌区所覆盖的东南部沿海属于山海的交界地带,地势平坦,区域内除了木兰溪流域面积稍大以外,其余皆为小溪小河,集雨面积小、汇流时间短,来水量集中在汛期的雨天,开发利用难度大。 东南部部分乡镇为缺水区,湄洲湾沿岸滨海地区为严重缺水区。还有占全市总面积约20%的地区,降雨形成的径流直接以坡地或坡面漫流的方式直接入海,无法利用。 故对东圳灌区进行配套和节水改造,可以缓解区域内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四、效益分析
到目前为止东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已近尾声, 已改造和新建的工程已经发挥效益,并且以工程建设为契机,也促进灌区管理机构的改革,使东圳灌区的由内而外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效益显著。 但是东圳灌区工程作为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其效益具有以下特点:项目产出具有非私有品性、具有较大的外部性;非价格性;目标多重性;利益的不可计算性, 所以要对水利工程的效益进行很精确的分析是很难的,所以下面就从灌区改造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如下。
(一)人员整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东圳灌区的大部分管理房均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基本以石头房、土墙夯实房、砖瓦房等为主,而且大多远离集镇,条件简陋,生活艰苦。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也把管理房的重建列入其中,到目前为止基本建设到位。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 东圳水库管理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比如男职工55岁 ,女职工45岁提前内退 ,对灌区的站所进行撤并 ,由原来的8所38站,变成了现在的8所19站,同时,通过人才市场公开招聘 ,引进了一批懂技术、文化程度较高的大中专毕业生,吸收新鲜血液,改变人才缺乏,青黄不接的局面。 对灌区工程进行承包责任制管理,把责任包干到人,并且与经济效益挂钩,增强了灌区广大干部职工管理工程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大地改变了东圳灌区的面貌,管理效益明显。
(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管理的层次
东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在灌区设置了15个流量监测点、8个雨情监测点和9个关键地段或险工隐患渠段的视屏监测点, 对灌区沿线的水闸进行手动改电动的改造。 水雨情实现远程传输,险工隐患的运行情况也处在时时的监控之中,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也提高了灌区工程的安全系数,一旦险工险段出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尽快处理,部分原来由人工完成的工作现在由机械代替,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经过改造后的东圳灌区,环境效益明显
经过改造后的东圳灌区,干支渠过水断面完整,光亮如新,并且经过了近几年的加强管理,垃圾乱扔的情况大大改观,杂草丛生,淤积成堆阻水的状况基本遏制。 临近城区的渠顶道路已经硬化并铺上地板砖, 是人们饭后散步的好去处,一派人水和谐的景象。 渠道之水清澈见底, 水质得到较大改善,偶有游鱼相戏其间,清清渠水过村越镇,美化了周边村庄的环境,环境效益明显。
(四)通过改造,东圳灌区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东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工以后, 渠道的渗漏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渠水的利用率提高。 衡量渠水利用效益的指标有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所谓渠系水利用系数就是整个渠道系统中各条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净水量与从渠首引进的毛流量的比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就是田间利用水量与水库渠首供水量之比。 改造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55提高到0.65,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0.42提高到0.50上下,灌溉用水量将从改造前1231m3/亩降到10001m3/亩 ,按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计算,年可节约水量7390万m3。随着城乡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将不断增长,节约出来的水量可用于城镇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用水,经过测算每年可增加用水量4199万m3,水的影子价格取0.4元/m3,可增加年供水效益1680万元。
(五)工程完工后,东圳灌区的灌溉面积得到恢复和增加
工程实施以后,东圳灌区将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2万亩。 如果新增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按157kg/亩计算,恢复和改善的灌溉面积增产粮食按50157kg/亩算的话, 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929.4万kg。粮食影子价格按2.5元/kg,其中成本约1.5元/kg,每年新增效益为929.4万元。
(六)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将为灌区采用新型灌溉模式打下良好基础,为农村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工程投入使用以后, 将较大改善灌区内灌溉用水的条件, 例如笏石、北高、东峤等镇,有的渠道可以直接通到田间地头。 经过全面改造后,灌区渠系水量更为充沛,水质得到较大的改善,为在灌区内的乡村推行管灌、喷灌、滴灌、渗灌等新型的灌溉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作物的品种,使农产品更加多样化,切实促进农村增产,农民增收,为农业的发展服务。
五、结束语
总之,莆田市东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建设期较长,旨在对已经运行多年的灌区渠系进行全面彻底的配套改造,以改变灌区工程老化, 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的状况。 通过这么多年的建设,灌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灌区渠系的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的功能正在恢复和扩张,如上分析,工程效益显著,将为莆田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逄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ISSN:1673-6257,CN:11-5498/S2006年第五期
[2]朱伯俊.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M].水利水电规划,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的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 篇4
海原县马营河库井灌区位于海原县贾塘乡和史店乡境内,灌区内总人口5259人,土地总面积6.52万亩,现有耕地面积2.95万亩,耕地中水浇地面积0.5万亩。2010年灌区粮食总产量308.2万kg,经济作物产量56.1万kg,农作物人均产量586kg。灌区以成为当地的主要产粮区,也是当地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灌区上游为井灌区,下游为库灌区,控制灌溉面积0.5万亩,农业增效潜力大。灌溉水源为郑湾水库、10眼机井及7眼大口井,现状灌溉面积0.5万亩(也是设计灌溉面积),其中库灌区0.28万亩,井灌区0.22万亩。由于库井灌区的灌溉保证率、水资源利用率、单方水产出率低和运行成本高等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灌区灌溉效益的发挥,极大地影响着灌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故要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2 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现状水平年为2011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2.1 作物种植结构规划
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5万亩,现状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胡麻、枸杞和马铃薯,种植比例为30:30:15:5:20。本次设计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小麦:玉米:胡麻:枸杞:马铃薯=10:50:10:10:20。
2.2 灌溉定额
2.2.1 作物需水量计算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生育期所需水分总量,可采用彭曼公式E=KT。进行计算,即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
其中:E———作物需水量(m3/亩);K———作物需水系数(m3/Kg),取0.75;T———作物综合产量(Kg/亩),取350,则E=350×0.75=225m3/亩。
2.2.2 灌溉制度确定
灌区灌溉制度仍采用现行的灌溉、配水制度,分为夏秋灌和冬灌。
(1)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计算。作物生育期有效降水量按保证率75%计算,降水有效利用系数取0.7,灌区降水量按降水量月分配计算。灌区主要作物生育期阶段有效降雨量计算见表1。
(2)作物生育期净灌溉定额计算。作物生育期的净灌溉定额,充分考虑地下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利用及节约用水的要求,根据设计典型年的作物需水量,扣除作物生育期内的有效降雨量等进行确定。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M—设计净灌溉定额,(m3/亩);ET—作物生育期总需水量,(m3/亩);P0—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m3/亩);WK—作物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m3/亩取0);W0-WS—作物生育期土壤水利用率,(m3/亩取0);M1—播前灌水定额(冬灌或春灌),(m3/亩)。
灌区主要作物设计净灌溉定额计算见表2。
通过上述计算,灌区主要作物设计净灌溉定额分别为:小麦240m3/亩,玉米180m3/亩,胡麻240m3/亩,枸杞180m3/亩,马铃薯180m3/亩。
2.3 灌水率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的灌水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设计净灌水率根据灌区作物组成和灌溉制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灌水率,[m3/(s·万亩)];α—作物种植比例;m—设计净灌水定额,(m3/亩);T—灌水延续时间(d);B—时间常数,即每天实际灌水时间,按24h计算。
根据作物灌水定额、种植比例、灌水延续时间,分别计算灌水率,并绘制灌水率图。取最大灌水率为设计净灌水率。经过计算,灌区设计净灌水率为q=0.308m3/s·万亩。具体计算见表3。
2.4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库
灌区改造以管道输水为主,井灌区以配套机井低压管道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要求,灌区管道水利用系数为0.95,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则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经过计算,灌区主要作物毛灌溉定额分别为小麦282m3/亩,玉米212m3/亩,胡麻282m3/亩,枸杞212m3/亩,马铃薯212m3/亩。主要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玉米:胡麻:枸杞:马铃薯=10:50:10:10:20,经计算灌区综合毛灌定额为226m3/亩,取230m3/亩。
2.5 项目建成后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5.1 项目区需水量
2.5.1. 1 农业灌溉需水量
(1)综合灌溉定额计算。根据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利用公式M综净=α1M1+α2M2+α3M3+α4M4可推算项目区综合灌溉定额。
式中:M—灌区综合灌溉定额(m3/亩);M1、M2、M3、M4—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m3/亩);α—各种作物种植比例。
经过计算:灌区综合毛灌溉定额M库=230m3/亩。
(2)灌区需水量计算。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其中:库灌区0.28万亩,井灌区0.22万亩,按综合毛灌溉定额230m3/亩计算,库灌区年农业灌溉需水量为64.4万m3,井灌区年农业灌溉需水量为50.6万m3。
2.5.1. 2 生活需水量
生活需水量主要由灌区机井供给。项目区现状水平年人口5259口人,至2020年人口增长为5984口人,按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40L/口·d,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生活年用水总量分别为7.78万m3和8.74万m3。
2.5.1. 3 灌区总需水量
项目建成后,库灌区现状水平年2011年和规划水平年2020年总需水量均为64.4万m3。井灌区现状水平年2011年和规划水平年2020年总需水量分别为58.38万m3和59.34万m3。
2.5.2 灌区可供水量
2.5.2. 1 地表水可供水量:灌区水源为郑湾水库,75%保证率年径流量为95.5万m3,按照70%利用率进行计算,年可利用总量为66.85万m3。2009年5月实测水库有效库容为78.5万m3,经过水库年调节计算,兴利库容为52.76万m3,水库有效库容完全满足水库年调节。水库年调节计算及库灌区各月灌溉用水量见表4和表5。
水库7月份起调,仅以常流水量进行调节计算。
2.5.2. 2 地下水可供水量:井灌区灌溉用水量主要来源于地下水资源。灌区郑湾水库坝址以上经过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为346.69万m3/年,地下水可开采利用量按70%进行计算,年可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242.68万m3。
2.5.3 水资源平衡分析
项目实施后,灌区通过节水工程改造,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其中:库灌区0.28万亩,井灌区0.22万亩。
(1)库灌区:现状水平年2011年,灌区年需水总量为63万m3,郑湾水库年可供水总量为66.85万m3;至规划水平年2020年,灌区年需水总量为63万m3,郑湾水库年可供水总量为66.85万m3。
(2)井灌区:现状水平年2011年,灌区年需水总量为58.38万m3,年可开采水量为242.68万m3,年供水量为126.96万m3;至规划水平2020年,灌区年需水总量为59.34万m3,年可开采水量为242.68万m3,年供水量为126.96万m3。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项目建成后至规划水平年,灌区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因此,水资源供大于需,供水能够满足项目区内的需水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晓莉,韦顺凡,著.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08.
[2]曹延立,胡建华,等著.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问题与治理措施[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01.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研究 篇5
关键词: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缺水问题非常严重的国家。在东南沿海地区, 虽然降水量较为丰沛, 但由于用水量过大, 导致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而在西北内陆降水量较少的地区, 此现象更加明显。这对农业、经济等的发展来说, 是一个很严重的制约因素。而大型灌区的存在则缓解了这一状况。
1 我国大型灌区概况
灌区的分级标准为:30万亩及30万亩以上的为大型灌区;30万亩以下1万亩以上的为中型灌区;1万亩以下的为小型灌区。目前, 我国有大型灌区402处、中型灌区5200多处、小型灌区1000多万处。
根据水利部《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和《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报告》统计, 全国规划灌溉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共434处, 总规划灌溉面积为3.00亿亩。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的有新疆 (含兵团) 、山东、河南、湖北四省 (区) ;灌溉面积在1000-2000万亩之前的有四川、内蒙古、安徽、江苏、河北、陕西六省 (区) 。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占所在省 (区、市) 耕地面积的比例最大的是新疆 (含兵团) , 为69%;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占所在省 (区、市) 耕地面积比例在20%-30%之间的是宁夏、山东、湖北、北京、上海。
在全国434处大型灌区中, 规划灌溉面积30万亩至50万亩的灌区有258处, 总灌溉面积为9062万亩, 占全国大型灌区灌溉面积的31%, 现状灌溉面积7078万亩, 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0%;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至150万亩的大 (II) 型灌区有114处, 总灌溉面积为9383万亩, 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3%, 现状灌溉面积7306万亩, 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1%;规划面积150万亩以上的大 (I) 型灌区有30处, 总灌溉面积为10352万亩, 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6%, 现状灌溉面积为9325万亩, 占全国大型灌区的39%。其中规划灌溉面积大于5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有6处, 分别为:四川都江堰灌区, 灌溉面积为1134万亩;安徽淠史杭灌区, 灌溉面积为1000万亩;内蒙古河套灌区, 灌溉面积为860万亩;新疆叶尔羌河灌区, 灌溉面积558万亩;山东位山灌区, 灌溉面积508万亩以及宁夏青铜峡灌区, 灌溉面积为506万亩。
2 大型灌区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大型灌区是我国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尤其是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 发展灌溉农业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 大型灌区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
2.1 大型灌区对农业生产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大型灌区基础设施完善, 自然条件好,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 亩产量高, 能够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为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前提。随着农业的逐渐信息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大型灌区将为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目标保驾护航。
2.2 大型灌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视
大型灌区不但在农业灌溉中的作用巨大, 而且担负着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的重任。很多大型灌区对城镇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3 大型灌区能够促进环境保护
大型灌区丰富的水资源, 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尤其是在比较干旱缺水的地区, 大型灌区还起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抑制水土流失等作用。
2.4 大型灌区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大型灌区完备的配套设施能够带动所在地区其他产业如林业、牧业、渔业等的发展。大型灌区之中一般都有配套的道路、水源等基础设施, 它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环境。
3 我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由上述可知, 大型灌区在促进农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环境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现状与各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现今的大型灌区以约占全国耕地1/8的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1/5的粮食, 总产值占了全国农业生产总值的1/3。我国的农业灌溉所用的水占总用水量的70%。据统计, 全国约95%的蔬菜、90%的棉花和70%的粮食都是依靠农田灌溉来实现收获的。但目前, 由于建成时间较长、管理体制欠缺、资金不足等因素, 灌区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水资源短缺、经济效益不高、机制不灵活、管理和使用不相契合等, 严重制约了大型灌区作用的发挥。其中水资源紧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因此, 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4 我国大型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型灌区出现的问题系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灌区规模较大导致一系列问题
我国现有的存在问题的大型灌区, 在修建的时候都受了指导思想或自然条件的影响, 显示出偏大的特点。刚建成的时候确实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促进了所在地区农业、经济等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水源恶化及减少、设施老化、更新设施所需费用较大等原因的影响, 导致设施利用率低, 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逐渐下降。
4.2 农田灌水技术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田的灌溉大多采用比较传统的畦灌。所谓畦灌, 就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 水流在畦田上形成薄水层, 借重力作用沿畦长方向流动并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通俗来讲, 就是水从输水沟或者水渠直接流入地里, 而且边流边渗, 达到浸润土地和灌溉作物的目的。但这种灌溉方法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这种大水漫灌的地面灌溉方式, 使得水渗漏严重。不但浪费水资源, 肥料的肥力也受到影响。
4.3 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的大型灌区普遍存在重视工程建设、轻视内部管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对人员的管理方面。大型灌区机构繁杂, 人员较多, 且缺乏有效的竞争意识, 加之权责不明, 推卸责任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整体工作效率较低;二、运行机制落后,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上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在实际工作例如水量结算、用水调度中无法得出准确结果。这些都阻碍了大型灌区的长远发展。
4.4 用水竞争激烈
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的水流量日益减少, 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相应地区的大型灌区也受到影响。大型灌区不仅支持着农业的灌溉, 还有工业用水和人类饮水。三者互相竞争, 导致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5 我国大型灌区对节水技术进行改造的重大意义
(1) 我国30万亩以上的402处大型灌区以全国24%的用水量和占全国11%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22%的粮食。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措施, 对节水技术进行改造, 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还使大型灌区内生活着的2.1亿农民和被提供着生活与工业用水的2亿多城镇人口直接受益。通过对大型灌区节水技术进行改造, 灌区的供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灌水周期缩短, 农业抗灾能力增强, 种植结构优化, 农民积极性得到调动, 社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使灌区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不仅实现了灌区用水的科学化、合理化, 也使灌区成为推动本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而达到工程、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的目的。
(2) 对大型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工程, 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无效消耗, 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减少灌溉用水量, 遏制地下水的进一步超采, 防止大面积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节余的水量可部分用于维护生态环境, 对保护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防止土壤沙化具有重要作用, 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我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灌区出现的问题, 解决途径应该是开源与节流并重, 但是要将重点放在节流之上。我国水资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水资源日渐紧张, 供需矛盾突出。在此时开辟新的水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 我们要将重点放在节流上。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需要注意的几项关键技术有:
6.1 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是一项以管道代替明渠进行输水的技术。在我国大型灌区输水过程中, 经常出现渗漏严重、运费高等现象。而管道输水不但能高效防止渗漏现象, 节省运输成本, 而且能够缩短轮灌周期, 及时满足了作物的生长用水需求。同时管道输水对地形的适应能力远远高于渠灌。很多渠灌无法灌溉的地区, 管道输水都可实现灌溉。因此, 应该着手该技术的开发, 加大该技术的应用力度, 扩大该技术的使用范围, 不仅能有效实现节约用水, 而且能减少运费。无论在技术上, 还是经济上都是比较可行的。
6.2 非充分灌溉技术
非充分灌溉是针对水资源的紧缺性与用水效率低下的普遍性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灌水量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需水量的灌溉。就是将有限的水科学合理 (非足额) 的安排在对产量影响比较大, 并能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水分临界期供水。在非水分临界期少供水或不供水。也就是说, 一方面, 针对大水漫灌造成的水渗漏引起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可以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 使作物处在既不缺水又能健康成长的状态;另一方面, 充分掌握作物具体在需要多少水的情况下能健康成长且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灌溉的时候控制水量, 使植物得到的水分刚好控制在这个临界点上。此技术既能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又能对水资源达到最大程度的节约, 因此应引起重视。
6.3 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体系
对大型灌区的农业水价体系进行改革, 建立更加合理的体制, 也是节水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灌区不仅要在农业技术上进行革新, 而且要对人文环节进行改进。双管齐下, 才能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型灌区自收自支和依靠国家政策性补贴的财务制度使得管理人员缺乏节水意识, 节水观念淡薄, 农业水价体系不完善, 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 要对大型灌区的农业水价体系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 使水价体系和大型灌区的利益息息相关, 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节水意识。
7 结束语
大型灌区对灌溉技术进行改造, 实行先进、合理的节水技术, 不但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 而且能够带动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因此,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许迪, 龚时宏.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及研究重点[J].水力学报, 2007 (7) .
[2]谢国勇.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 (4) .
浅谈水库灌区节水改造 篇6
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 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骨干基础设施和粮、棉、油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由于投入不足, 政策不配套, 自身管理薄弱, 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 运行机制不活;工程设施配套不全, 后期缺乏维护更新, 导致设施年久老化失修, 灌区效益衰减;水费低于管理成本, 实收率低;管理机构臃肿, 冗员多, 负担重, 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灌区的可持发展, 也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和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农业水利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很不相称。
二、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 灌区灌溉系统未按设计标准开挖完成, 工程配套不完善、标准低, 现有设施损坏老化, 骨干渠道淤积、渗漏严重。导致输水能力低, 效益衰减, 现灌溉面积达不到应有目标, 灌区大量土地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严重制约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水库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建设, 改善灌区的水利条件, 对提高该灌区的农业开发程度, 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灌溉水的利用率, 改善灌区灌溉和排涝条件,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水库灌区节水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水库灌区节水改造措施
1、除险加固、更新改造
一般应以除险加固为主, 灌区渠系大部分经过山丘区, 在强降雨的冲击下, 渠道易崩塌、淤塞, 局部淤积过厚, 有些断面的过水能力不到原设计的能力。总干渠主要是拦截山沟小溪挖填连成。由于施工时采取群众运动施工, 无质量保证措施, 坝基基本不清基, 填土压实不够, 造成土坝渗漏水严重, 每到汛期均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守。所以, 应采用坝身加高加厚, 上游砼面板防渗护坡, 坝体灌浆, 下游坡脚增设反滤体的处理措施。保证输水大动脉的正常运转。
2、加固防渗
针对易崩塌、淤塞的渠段, 原开挖断面未达设计要求的渠段, 高边坡的环山渠段砂砾土地段进行清淤、开挖、修整、加固、堵漏, 以达到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的目的。易塌坡的高边坡段开挖出二级平台, 防渗板加厚并局部加底肋梁板支护, 增设排水孔。
3、消除安全隐患
灌区特别是总干渠系建筑物, 大多老旧, 设备老化, 年代久远, 缺乏建筑材料, 建设标准低, 质量差, 损坏极其普遍。大部分建筑物局部已丧失调控水的功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完成总干渠的渠系建筑物的改造建设和配套完善, 增设量水设施, 方便用水的计量, 增设方便群众, 保护渠道的桥梁及码头台阶。
总之, 灌区建设主要是渠系防渗加固及建筑物的配套改造, 节水增效是最终目的。
四、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1、要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
配合、强化监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基建程序, 实行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监督制, 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要严格执行审批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投资计划, 积极落实配套资金, 对项目工程进度、材料设备、工程质量、施工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等要严格把关控制和监督, 避免项目重复建设, 杜绝“豆腐渣”工程, 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和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2、要加强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 严格专项资金监管。国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程主体建设, 其他非工程主
体各项费用由自筹资金解决。国家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要专项蓄存、专款专用、独立核算, 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项目完成情况、建设进度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与统计报表要及时上报省水务厅农水处。
3、项目工程建设的服务对象为农
业、农民、农村。项目的建设应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来源, 特别是保障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为项目工程建设提供投入保障。
4、灌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应与
灌区改造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同步进行, 做到灌区建设与改革两促进;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 形成管理、经营、服务、收费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新机制。
5、灌区在运行管理中, 要根据灌
区运行管理情况, 进一步对灌区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调配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与措施。要加强水量的合理调配, 实行集中水权、统一调度、计划用水、合理轮灌的配水方式;要严格水费收缴, 强化水费的回收和管理, 努力建立灌区良性运行机制, 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6、项目工程完工后, 要建立健全
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强化工程建后管护, 加强对工程的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要严格项目工程审计、监督, 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工程经试运行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 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农综办、财政等部门组织项目工程竣工验收, 并办理验收证书。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篇7
1 节水灌溉的含义
我国的灌溉技术源远流长, 从2000多年前就有了灌溉工程的雏形, 之后一直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 在当今世界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代, 单纯的灌溉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节水灌溉成为全球各国都在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 提高灌区用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的内容包括: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灌区节水工程技术改造和节水的管理。
节水灌溉技术, 从用水到农田, 中间包含了很多个环节:水资源的调配、运输、田间浇灌和作物对水的吸收。节水灌溉技术, 就是在这些环节中做出相应的措施, 使水资源尽量少的流失, 尽可能多的被吸收和利用。我国地形地势复杂, 每一个灌区都有不同的特点, 这就需要针对每个灌区都要有相应的节水技术, 灌区节水灌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现状
我国对灌区节水技术的重视, 决定了节水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渗灌和雨水利用技术。在政府部分的重视和监管下, 灌区节水技术一直在创新和改进。
据官方统计, 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所有耕地面积的43%, 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这些地区还在沿用古老的灌溉方式, 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效率却极低。这些地区主要是贫穷落后山区和地形条件极其恶劣地区, 以目前的灌溉技术很难实现全面的灌溉工程。而有灌溉设施的地区, 虽然在近年随着科技发展灌区节水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防渗衬砌技术还有待提高, 防渗率仍然不到30%。因此,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2.2 发展趋势
首先, 在灌区节水技术上, 技术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不断的完善灌区节水在提高灌溉效率上的应用, 针对全国各灌区的地势、气候等实际情况, 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 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耕地实现节水灌溉, 推动农业经济的效益。其次, 在灌区节水技术的管理上, 会借鉴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提高灌区节水管理效率, 将是未来几年灌区节水技术管理的重点内容。
3 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3.1 经济效益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灌溉目标, 实现高效增收的目的。为国家经济发展, 农民增产增收,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举例来说, 过去的灌溉技术, 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蒸发、渗漏流失一部分, 造成成本提高, 效率低下。新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材料更新改进后, 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经济效益自然就增高了。
3.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国计的重大项目, 是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3.3 环境效益
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 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更应该在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普遍重视。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节约了水资源, 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4.1 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当前的水管理体制, 在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各地方灌区用水的管理, 都存在一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 其中水权指标分配、田间灌溉用水定额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机制, 增进量水测水设备、改变计收水费的方式, 是对灌区节水改造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在灌区节水管理上, 既要对用水权进行控制和监管, 又要对基础的制水重视起来;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又要实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地区, 上游水源充足的地区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对水资源随意浪费, 而处在下游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严重缺水。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 节水灌溉就只是空谈。
4.2 改造灌溉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对灌区节水设备的改造, 重点是对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 灌区建筑物的维护和完善灌区工程配套等的改造。我国灌区设备和建筑不少都已经陈旧老化, 节水灌溉的功能下降, 影响了灌区节水的效率。比如运输水源的管道, 在超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就会产生漏点, 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更新, 则会加大节水灌溉的成本, 影响灌区节水的效率。
4.3 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从长远看, 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
4.4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灌区节水的经验
澳大利亚、以色列是目前国际上拥有最先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国家。他们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及时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 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 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这些经验和技术, 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小结: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造工程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在各个环节审视自身的不足, 从思想根源上把这项事业重视起来, 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摘要:根据我国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现状, 分析节水灌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灌区节水技术现状,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逢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 (5) .
[2]赵飞, 谢瑞.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11 (1) .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推荐阅读: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11-07
节水灌区10-22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09-14
工程节水改造07-14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01
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11-04
县域节水潜力分析11-12
建筑节水分析及措施10-19
节水灌溉模式分析09-24
灌区改革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