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监测

2024-10-27

灌区监测(共4篇)

灌区监测 篇1

1 灌区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

1)现场自动气象站要求能够自动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多个气象要素,各要素的测量应达到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有线综合遥测气象仪观测规范》要求。

2)现场自动气象站具有实时时钟,按时间顺序记录历史数据,至少有记录1天历史数据的存储容量,有条件的可以预留海量数据存储接口。

3)现场自动气象站能够将自动采集的各气象参数按规定的格式要求上传给气象数据中心。

4)现场自动气象站能够在潮湿、干燥、低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可靠的长期工作,并尽量避免因网络出现故障而丢失数据。

5)气象数据中心能够实时监测来自各测点的气象数据,并具有实时显示、历史数据库查看、数据导出等功能。

6)现场自动气象站各项设备要符合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低功耗的原则,所有设备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工作。

7)现场自动气象站具有能够直接与PC机的RS232接口通信的功能以及与移动通讯网(GPRS)的通讯接口。

8)网络通信畅通率应大于95%,系统误码率应小于6×10-5。

2 灌区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

灌区气象自动监测系统采用“集中处理,分散监测”的模式进行设计,整个系统由GPRS通信网络和气象数据中心、现场自动气象站二大部分构成,系统总体结构如图3-1所示。

自动气象站包括两大部分:一是GPRS通信模块,二是采集模块。自动气象站安装在灌区特定监测点,通过各种传感器对灌区气象参数进行采集;同时将采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预处理以及存储;并通过GPRS模块建立通信链路,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GPRS通信网络是气象数据中心与现场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的纽带,现场自动气象站采集到的气象参数通过各自的GPRS数据终端打成IP包,经由GPRS模块接入无线GPRS网络,由移动服务商转接到Internet,最终通过各种网关和路由到达气象数据处理中心。

气象数据中心是系统的监控中心,从灌区各监测点发回的气象数据在监控中心存储并显示,供灌区相关管理部门查看,同时可以以Access数据库表的形式将各气象数据整理后保存。它由一台可以上位机软件和登陆公网的PC机构成。一方面气象数据中心通过现场自动气象站与GPRS网络进行双向通信收发数据,另一方面进行数据库管理等服务。各测点的气象参数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为用户提供的可视化界面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此软件,可查询历史数据库,查看各测点气象信息的历史记录和统计曲线,从而清楚地了解观测点的综合气象信息。

3 GPRS组网方式及应用类型选择

3.1 GPRS组网方式选择

针对灌区而言,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比较经济、合适,应该根据灌区自身特点和应用需求来确定。由于系统对网络通信畅通率要求较高,因此不能选择GPRS内网组网方式;由于受经费以及试验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选择专线组网方式;由于是个人试验,不是以企业名义,所以向本地电信部门申请公网固定IP有困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决定采用质量较为稳定,通信速度适中,通信费用低,而且网络建设工作量小的ADSL拨号方式组网。

3.2 GPRS应用类型选择

一般来讲,GPRS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标准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模式(C/S),另一种是无线网关应用模式。以下简要介绍一下两种应用类型各自的特点[1]。

3.2.1 客户端/服务器的应用模式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应用中,客户端一般是以嵌入式计算机为核心单元的处理器;服务器端一般是用户建立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用户数据中心在该模式下需要有固定的IP地址,或利用动态DNS转换的固定域名地址,这样客户端才可以方便的获得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且建立TCP连接。

获得IP地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ADSL上网+动态域名解析;一种是申请固定IP。用户数据中心服务器采用标准的网络通信程序,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工具来设计。

3.2.2 无线网关的应用模式

在无线网关模式的应用中,需要有两个网络:另一个是外部互联网;一个是内部局域网。在该模式下,通常以嵌入式计算机作为无线网关,并配置一个内部局域网IP,再通过PPP配置获得外部互联网的动态IP。对内网的设备,需要把无线网关的IP设置成为其网关地址,这样当内网设备访问互联网时,数据将被传输到网关,NAT协议则用自己的外网IP和随机生成的端口号代替内网设备的IP以及端口号,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到互联网上的目标节点,同时在网关内部建立IP和端口映射表,当网关收到来自互联网的数据时,就根据映射表查出内网的IP及端口号,并把数据传送到该设备。

本系统属于GPRS的第一种应用类型,即客户端/服务器应用模式。

4 主控模块和GPRS通信模块选型

4.1 主控模块选型

主控模块也就是常说的微控制器,是灌区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的核心,它的选择将对监测系统功能的实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选择微控制器时,一般应从其处理速度、中断处理能力、内部寄存器的种类数量及外围电路等方面来考虑。

目前常用的微控制器有51、MSP430、PIC、AVR系列单片机、ARM9、ARM7以及DSP等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后,选用PHILIPS公司LPC系列单片32位ARM微控制器LPC2114,它是基于一个支持实时仿真和跟踪的16/32位ARM7TDMI-S CPU的微控制器。

ARM7TDMI-S是通用的32位微处理器,具有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性,是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理而设计的,可以实现实时的中断响应和很高的指令吞吐量。由于采用流水线技术,处理和存储系统的所有部分都可以连续工作,独特的加速结构和128位宽度的存储器接口使32位代码能够在最大时钟速率下运行。

LPC2114带有16K静态RAM、128KB嵌入的高速Flash存储器,内置2个32位定时器、2路串行接口、2个低功耗模式、6路PWM输出、4路10位A/D转换、12个外部中断源以及多达46个通用I/O口,而且还具有看门狗、实时时钟等功能部件。由于内置了宽范围的串行通信接口,使得它非常适合于协议转换器、通信网关、嵌入式软MODEM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应用。

4.2 无线通信模块选型

无线通信模块是无限通信厂家把一般通信产品的核心部分(包括电源、微处理器、数据存储等功能),特别是把技术难度最大的射频部分和高频电路部分集成在一起的通信模块。目前市面上无线通信模块的主要生产厂家有Motorola、Siemens、Wavecom、中兴、明基、华为等,主流产品有MC39i、M23、MC55、Q2403A、GR47等,在考虑性价比等情况下最终选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MC55。

MC55模块是目前市场上尺寸最小的三频模块(支持900、1800和1900MHz三种频段),它除了具有GSM模块原有的功能外,还支持分组业务功能,内嵌TCP/IP协议,具有很高的易用性和可靠性,很适合在无线终端中作为通讯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1)支持IP地址和域名访问;

2)用于GPRS数据传输的数据包最大为1500字节,完全满足灌区气象数据传输的要求;

3)支持AT控制指令,可以通过控制器串口发送AT指令直接对模块进行控制;

4)可配置,使得外部输入、输出接口提供的外部控制应用更有效;

5)内嵌TCP/IP协议,不需要应用程序厂商执行自己的TCP/IP和PPP办议栈,便能通过GPRS网和Internet上的PC机进行数据交换,可以最大程度的缩短GPRS产品的研发周期;

6)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

5 开发平台的选择

开发平台的选择主要包括仿真及程序编译平台。目前ARM处理器的编译软件很多,比如ADS、SDT、GCC、IAR以及Keil for ARM等等,ADS和SDT都是ARM公司自己推出的ARM集成开发工具,ADS是SDT的升级版本。本系统集成开发环境选用ADS的成熟版本ADS1.2。

ADS1.2支持ARM10之前的所有ARM系列微控制器,支持软件调试及JTAG硬件仿真调试,支持汇编、C、C++源程序,具有编译效率高、系统库功能强等特点,可以在Windows98、XP、2000以及Red Hat Linux上运行。

H-JTAG仿真器是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LPC2000系列ARM7微控制器的JTAG仿真器,支持单步、全速及断点等调试功能,支持ADS1.2集成开发环境,支持下载程序到片内FLASH和特定型号的片外FLASH,采用ARM公司提出的标准20脚JTAG仿真调试接口[2]。我们选择其作为本系统的仿真和调试工具。

摘要: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是基于GSM的新型移动分组数据承载业务。比现有GSM网具有更高的数据率,并具有接入时间短、“永远在线”、费用低、网络资源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广等优点,特别适合频繁、突发性的小流量数据传输,很好地适应了不便于布线的灌区、传输数据流量不大、水文监测等场地。

关键词:灌区,气象监测,ARM,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GPRS/CDMA应用方案.http://www.emtronix.com/case/case2008193.htm1.

[2]周立功.EasyARM2100开发套件用户指南[M].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2004.

灌区监测 篇2

1 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实践

1.1 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小开河灌区各种技术指标和运行9年来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其进行信息反演、模型测试、物理试验、历史对比,获取了大量的可靠数据,建立起本课题系统完备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测点的水量运行情况,通过方案比较、科学论证,合理选择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以便准确监测断面水体代表流速、断面平均流速、断面面积等水利学特征数值,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而获得流量,通过采集系统、处理系统、有线无线传输系统、数据库系统、电源系统和局域网系统,最终形成功能齐全的宽带超声波多普勒水量监测系统。实现大型引黄灌区全天候水位、流速、流量、水量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分析的自动化、现代化,提高信息的时效性,为技术会商、水量的科学调度、精确计算、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2 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组成

a. 现场数据采集系统。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选用美国RDI公司生产的宽带声学多普勒流量计,该设备有3种频率:300 kHz,600 kHz,1 200 kHz,配有超声波水位计、压力水位计、测量倾斜角度倾斜计,有效量程分别为300 m,90 m,20 m。考虑上游泥沙含量比较高,渠首站300 kHz的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最大穿透范围可达300 m;孙集站选用了600 kHz的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最大穿透距离90 m;其他除西海站以外的2个站点为1 200 kHz的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最大穿透距离20 m。

b. 传输系统。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个系统,有线传输系统是指由流量计到当地的管理所,距离100~300 m。由于有线传输系统距离较远,选择了RS-422接口,然后转换成RS-232接口;无线传输采用MDS-2710数传电台通过天线,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中心站数传电台。

c. 终端显示系统。在线显示:管理所的微机和现场设备通过电缆连接,微机要求具有两个COM接口,一个(COM1)接流量计,另一个(COM2)接数传电台,在分站微机中显示流速、水位、流量、水量;无线显示:中心站数传电台接收数据后,传至工控机,在微机屏幕和投影上显示流速、水位、流量、水量。

d. 图像无线传输系统在西海站安装3个摄像机,用于工程运行情况的监测,多路摄像机现场采集的视频信号首先进入多画面处理器,多画面处理器将4路视频合成为1路视频信号输出至AC-460Ku卫星发射机,卫星发射机将视频信号调制成11.36 GHz的高频微波信号向中心站方向发射,中心站办公楼顶设C5卫星接收卫星天线,卫星接收机将高频微波信号进行解调,输出标准视频信号,该视频信号再进入硬盘录像机,通过录像软件完成对视频信号的显示、保存、报警等功能。

e. PLC闸门自动化控制。该系统主要完成对现场闸门的开启、关闭控制、闸门开度监控。中心站设监控计算机一台,可以看到现场的监控画面。操作数据通过监控计算机的串行通讯口(RS-232口)进行传输,波特率为19.2 kbps。现场接收机将高频无线电信号接受后,转换为RS-232信号,由数字输出模块发出指令,开启启闭机,启闭闸门到一定的高度。该通讯过程为半双工通讯,便于完成相关控制、监视数据的传输。PLC内数字量输入模块,对闸门开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防止闸门启闭过度,造成工程破坏。

1.3 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软、硬件建设过程

a. 分析与考察论证阶段。为做好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使小开河自动化测水量水科学、先进、适用,易于操作,便于推广,真正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灌区管理局专门组织了5名技术人员,先后到胜利灌区,簸箕李灌区等已安装自动化测流监控系统的灌区进行考察,并对当前应用的自动化测流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方案论证后,再决定选用当前较成熟的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自动测流方法,这种流量测量方法适宜于对两相流的测量,在泥沙含量较高的引黄灌区采用多普勒流量计测流是合理和科学的[5]。同时灌区管理局对上海美希、河北唐山伟吉机电等厂家及代理商的技术力量、产品配套、施工能力、产品报价等多方面综合比较、现场考察,最终选用河北唐山伟吉机电公司作为施工单位。

b. 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阶段。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确定后,立即进行了安装调试。小开河灌区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工程2004年完成中心站、渠首站、孙集站、青坡沟站的建设;2006年完成西海站、大寨河站的建设。建设步骤如下:①流量计安装:本着方便维护、安全可靠、符合流量计测流要求的原则,多普勒流量计固定安装在岸边专门设计的基座上,并利用倾斜计进行校正,保证换能器处于水平状态。仪器安装高度定在水深约80 cm处,不会受渠道淤积影响,并能够符合流量计的工作要求。②线路铺设:电源线及信号线铺设时,为保证线路安全,均采用地缆,埋设深度大于0.5 m,并在外侧套设PVC塑管,过公路段使用钢管,保证线路不受潮湿影响,增加使用寿命。连接流量计的线路,均采用了水密措施,预防线路短路,电源线均设立了漏电保护装置,避免造成人身伤害。③天线安装:无线传输采用钢桁架式天线,安装时均安装在地形较高处,避免信号传输时受地形影响,减弱信号。利用钢拉线进行固定,避免因风力过大造成破坏,并安装了避雷设施,保证工程及人身安全[6]。

2 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2.1 适时掌握水情,保证工程安全,实现了科学调度

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建设,便于及时掌握灌区各测站的适时水位及流量,及时地掌握灌区渠道的水位及灌区沿程各县区的用水情况,为科学调度沿程水量分配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有力地保证了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改善了灌区供水响应能力,实现了灌区水量的量化管理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减员增效,提高了管理水平

小开河灌区在建设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前,一直采用人工测水,测水周期长,测量精度低,完成一次测水任务每个站点均需要近2小时,往返路程远的将近十几km,有时还要加测,人力物力浪费严重。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投入运行后,灌区测水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每年可节省人力、车辆及燃油等费用20万元。

2.3 计量精确,节约用水,减轻了农民负担

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水费改由灌区收取,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重要指示,测水计量必须逐步细化、自动化,向数字化迈进。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运行以来,保证了灌区测水量水的精度,减少了灌区水量纠纷,有效地促进了灌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了水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促进了节水型灌区的建设,现在每年可节水1 500万m3,每年可节省水费80余万元。

3 结 语

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结合灌区实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和广泛利用灌区的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传输的时效性,为小开河灌区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并且提高了灌区管理效率,降低了灌区管理成本。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技术一流、设备先进、理论科学、数据准确,已投入正常的管理与运行中,自动化测水在大型引黄灌区应用,以及通过无线传输、远控两个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小开河灌区将继续拓展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广度和深度。现已建成的自动化测流站点,在数据采集点的种类和数量、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内容、闸门自动控制点的数量上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在全灌区实现自动化测流、闸门远控和工程监控,并在输水渠含沙量低的渠段采用超声波时差法及其他测流方式。

摘要: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实践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传输的时效性,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和预测水情,为灌区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效果主要表现:一是适时掌握水情,保证工程安全,实现了科学调度;二是减员增效,提高了管理水平;三是计量精确,节约用水,减轻了农民负担。

关键词:黄河下游,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清,刘春晶,张治昊,等.浅谈引黄灌区区域泥沙资源化实践中的若干问题[J].水利经济,2007,25(1):51-54.

[2]刘宝玉,张治昊,戴清,等.黄河河口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1):40-43.

[3]胡春宏,张治昊.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黄河口拦门沙的演变响应与调控[J].水利学报,2006,37(5):511-517.

[4]叶永,寇国祥,田斌,等.黄河三角洲引黄渠道断面优化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7):70-72.

[5]李会安.黄河灌区用水现状、节水潜力和途径[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4):13-15.

灌区监测 篇3

1 灌区续建与改造的实施情况

我市的小型灌区都经过多年的运行, 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的不配套, 致使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萎缩, 水的利用率和灌排保证率也有所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林业对水资源需求逐年的增加, 这就对灌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自1999年至2010年期间, 我们及时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 积极申报、立项, 争取上级各部门最大限度的支持。目前我市重点做好建设、和平、跃进渠首续建工作, 规划资金25000万元。

2 灌区续建改造后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2.1 效益。

我市各大、中、小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后, 效益明显,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节水效果明显。灌区干支渠实施防渗和闸门更新后, 经试验测得, 区系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85, 节水效率提高, 灌溉成本降低。b.效率得到提高。变电设备及电机水泵完好率保证在98%以上, 实现自动化监测及控制, 改善了运行条件。同时, 办公设施的更新和职工就餐的方便, 改善了工作生活环境, 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c.改善了灌区内地下水生态环境。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改善了灌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 遏制了部分村庄超采地下水情况发生, 减轻了超采地面不均匀沉陷和房屋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变, 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观光农业的发展。d.促进了社会稳定。引水能力增加, 灌溉周期缩短, 从而提高了供水能力, 减少争抢水事件, 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灌区范围内的经济明显提升、社会人为环境较和谐化。

2.2 存在的问题。

a.灌区管理思路仍局限于原来的单一灌溉目的。灌区实施改造后, 其管理思想仍很保守, 还仅仅为农业灌溉而引水, 没有开拓用水渠道, 没有转向“一灌多效益”的引水思路。在投资巨大, 工程良好运转的条件下, 应把“水” (灌区引的水) 做“活”例如灌溉在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同时, 能否与地域内的供水部门联合, 作为水源经营性的合作, 拓宽思路, 增效增值。能否将结合渠道防渗工程的实施, 在引水明渠上设立小型拦水设施, 渠道两边绿化, 在沟、渠、库接点位置修建休闲场所, 建立旅游景点, 引进经营项目, 激活管理站点的多种经营, 提高灌区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在坝渠上修路, 创造交通方便, 既方便检查管理, 又能把周围环境和工程建设和谐化,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有效实用。b.充分发挥渠道的引水和排水作用, 灌区的渠道多效能的发展。目前, 灌区的引水模式大部分是由主干渠自流到分干渠 (支干渠) , 再利用机械设备引到田间进行灌溉。灌溉是解决了, 但在汛期, 农田排水却不能有效地把分干渠 (支干渠) 内的雨水引到主干渠内排走, 也就是说, 只管引水灌溉, 不管排水防汛。应该提升灌区的多效能, 使建成的灌区既能灌又能排的“双能渠道”。c.灌区管理机构与市场经济极不适应。大型灌区的管理机构管理思想陈旧, 缺乏开拓精神,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充分发挥, 现代化的仪器不会应用。甚至有的基层站、所的工作人员, 一般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都不会使用, 还使用过去古老的“通信方式”进行传送资料, 落后的工作方式, 远远的不能适应于时代的发展, 由此看来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灌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增加“新活力”, 建立竞争机制尤为重要。如果还继续搞一团和气, 不开拓思路, 灌区工作也只能是国家投资建设, 管理单位也只能是个看管者或守候神而已。

3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灌区自身的特点, 从目前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及现代科技信息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3.1 建立市场机制。

协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民办公助”试点成功, 提高灌区内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情况, 已经具备建立市场机制的条件, 有偿使用顺理成章, 供水管理制度的健全, 能有效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水价“阳光”后打消了农民交糊涂水费、烦心水的顾虑, 增加供水管理的透明度, 形成灌区和农民利益共赢的局面。建立田间灌溉体系, 为灌排服务。促进建设“民办公助”项目的发展, 实施有偿转让。水权的转让, 外资引进, 项目的公开, 多种手段来实现“以水养水”创造合作伙伴,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3.2 建立灌区管理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设计标准高、工程质量优、建设速度快、工程效益好的情况下, 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 克服实际困难, 减少各方面的矛盾, 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在法制健全的当今时代,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同时, 依法进行管理、协调, 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建立灌区内的灌排体系, 保证旱能灌, 涝能排的体系。积极协调有思想、有经济基础的农民, 参与“民办公助”项目建设, 做好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或末级渠系改造、促使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挖掘灌区内的潜能, 带动地域内的经济繁荣, 地域的开发和发展。

3.3 进一步加强灌区现在信息化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灌区需要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般灌区特点较明显, 地域偏僻, 溜区渠道较长, 管理人员较多且较分散, 智能高故的灌区管理, 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的情况下, 管理的信息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存贮、维护和使用, 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 同时, 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 注意引进专业性管理人员, 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灌区新机制的建立,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灌溉为大局, 在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突破口, 搞活灌区多种经营为衬托, 确实要体现灌区多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机会。灌区若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新的管理体制, 就需要大家在不断发展中大胆探索, 充分发探各方面能动性, 才能满足灌区新的需求, 适应新的发展。通过加快灌区资源的节约型, 合理发挥灌区资源的长效机制, 灌区管理与灌区管理机制相适应, 灌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和谐, 新型的运行机制才能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解决灌区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效率低下, 工程管护责任难落实和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 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是水利改革的重要课题。现以我市为例, 分析了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造后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管理水平,灌区,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浅议灌溉管理制度改革[J].水利经济2, 005 (3) .

[2]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 004.

[3]贾仁甫, 窦春涛, 王红.农业水费调整对农业节水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2, 001 (4) .

[4]汪志农, 薛建兴, 马孝义, 等.陕西关中灌区支斗渠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0 (4) .

灌区监测 篇4

关键词:现代灌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现代化灌区是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综合体现,用来表示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地改造灌区人民的生存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由此,现代化灌区的概念可定义为: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建设管理灌区,从而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

一、现代化灌区指标

(1)灌区有健全而强有力的管理体系。(2)灌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12%~15%;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5%;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3)灌区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80%,青年适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10%~15%,管理队伍人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应占职工总数的90%以上,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在50%以上。(4)灌区的农业机械化率要达到90%以上,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化率要达到95%以上,工程达标率100%,工程完好率95%以上。工程管理单位良性循环率95%以上,办公自动化率90%。实现水利信息网互联互通,墒情、雨情、水情自动测报。(5)灌区法律、法规、规章配套率达到90%以上,水行政许可、审批、审查率达到100%,水政监察队伍的“八化建设”达标率、水事纠纷的调处率和水事案件的办结率均要达到90%以上。

二、建设现代化灌区的对策与措施

(一) 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管理体制

笔者认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应根据规模经济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可带来“集聚效应”的特点,以及我国具有传统的层级观念,应相应提高淠史杭总局的级别,以统管灌区的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和“政企分开”的原则,理顺省、市、县的管理事权,健全灌区专管机构和基层用水户参与管理组织。将干渠以上或跨地区的分干渠、灌区中小型水库交总局,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统一管理调度。

(二) 更新观念

在决策的过程中,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融入到决策者的价值观中,注重提高灌区的科技含量。要有超前意识,敢于对高新技术进行风险投资。

(三) 做好前期工作,提高规划质量

组建淠史杭现代化灌区课题研究组,研究现代化灌区的有关事宜。加大对前期工作的投入和技术人员配备,根据灌区的地形、水文、地质和社会经济与水利科技的发展,因地制宜,做好灌区综合规划工作。健立灌区前期工作咨询机构,完善灌区咨询、评估、论证制度。

(四) 抓住机遇,广开资金渠道

抓住21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决定加快现有灌区改造的机遇。贯彻落实“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民办公助、合理负担”和水利建设基金等水利投资政策,不断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资机制,贯彻落实《水利产业政策》,采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集资。依法发行债券,对效益好规模大的水利水电项目进行建设。

(五) 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以淠史杭灌区为例,继续做好霍邱县“八位一体”综合治理,肥西高店高科技节水示范以及姚李、苏埠、张店等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和现代化农业示范片工作,到2005年完成占灌区总灌溉面积5%,总共41万公顷现代化示范片的建设,因地制宜、重点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在灌区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整个灌区现代化建设。

三、现代化灌区合作管理模式是灌区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灌区的公益性决定了灌区可持续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在政府与市场的基础上,构造政府与农民用水户的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

(一)要制订一套规则,保证每一个用水户都拥有平等的、不受岐视的参与权利

使用水户都能参与农民用水协会选举或被选举为执委会委员,能参与水价决策,对用水管理和规则实施监督,这是用水户协会权威地位能否树立的关键,也是灌区可持续运行的基础。这项工作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完成。

(二)要坚决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搭车收费利益群体从中阻挠

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终端水价秩序,最大的获益者是农民用水户。最大的利益损失者是搭车收费的人,而搭车收费的这些人往往又都是在当地有一定权力的人。

(三)双向互动,提高农民用水户自理的能力和治理的水平,树立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共享一个未来的合作管理观

据了解,许多灌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很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对自己治理能力没信心,没把握,对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没有紧迫感(有些灌区的水管单位也有同样思想),而这些工作都是政府在保证灌区可持续运行中应承担的责任。

现代化灌区建设要求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要高度结合,也就是管理需要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刺激农民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的影响和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刑事科学中的证据研究下一篇:零售业多渠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