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用水管理方法(精选5篇)
灌区用水管理方法 篇1
摘要:灌溉用水定额是农业用水实施定额管理的基本指标, 更是水资源在农业生产管理运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在表述灌溉用水定额基本意义的基础上, 对灌区用水定额编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开展方法以及实施中有关具体技术路线等问题进行分析, 并以拜城县域灌区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 以期提高灌区用水管理水平。
关键词:灌溉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新疆拜城
1 编制用水定额的意义
定额是现代经济计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合理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是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的依据。通过定额管理, 可以挖掘节水潜力, 达到科学用水、提高节水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1]。
2 编制原则
立足于当地水资源、土壤、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及发展趋势与调整方针, 编制符合拜城县实际情况的灌溉用水定额。
统计分析灌溉用水总量现状及灌溉综合用水定额, 了解普遍性的用水水平, 选择单位开展典型性用水定额调查, 了解当地的先进用水水平。在此基础上, 结合有关部门已制定的近中期用水规划和用水标准, 在全面分析、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制订适合当地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和农业结构特点的灌溉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水平的高低, 应该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现状技术、经济、自然条件, 通过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配套其他措施等可以达到的先进水平。通过制订各地可行的用水定额, 促进灌区各单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 达到节水目的[2]。
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应满足用水指标审批、年度用水计划核定、考核行业节水水平、编制水供求计划等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建立与取水许可管理相适应的用水定额调整机制。通过取水许可年审环节追踪用水组成和用水定额的变化, 调整或修订现有用水定额, 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或技术进步而导致的用水结构和用水水平的变化[3]。在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过程中, 采用先粗后精、先浅后深、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方法。
3 开展方法
3.1 组织机构
成立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组, 由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 工作人员由熟悉灌溉情况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
3.2 灌溉分区
县内分区应结合全疆分区, 以乡 (或村) 为分区基本单元确定。在此基础上, 可综合考虑地下水埋深、水源、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附加用水要求等当地实际影响因素的主要组合, 按当地灌水经验进一步进行定额分区。
灌溉分区原则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 (1) 自然要素的一致性, 即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地下水状况等自然条件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2) 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灌溉水平具有基本相似性; (3) 能满足全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需要; (4) 尽可能保持原灌溉水系的完整; (5)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等, 能反映出分区间水资源的差异性; (6) 考虑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即根据目前的行政区划, 尽可能保证分区界限与行政区界线相一致。
3.3 分区指标划分
各分区指标划分内容: (1) 根据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划分为低山丘陵间盆地、前山河谷倾斜平原、盆地中部冲积平原、盆地东部冲积平原; (2) 根据农业气候特征划分气候类型、积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 (3) 根据土壤条件划分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 (4) 根据灌区类型划分隶属灌区名称、灌区规模、水源类型、灌溉工程形式等; (5) 根据地下水状况划分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基于上述考虑, 拜城灌区共划分4个分区, 即1区 (低山丘陵间盆地区) 、2区 (西部前山河谷倾斜平原区) 、3区 (中部冲洪积平原区) 、4区 (东部冲洪积平原区) 。
3.4 现场调研
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成立之后, 需及时开展有关资料数据的收集、灌溉用水定额调查表的统计填报和现场实地调查与测试等基础工作[4,5]。
工作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和各分区进行现场调查, 收集有关引水量、灌溉面积等资料, 并对部分典型地块进行水量实测。此外, 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开展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3.5 数据分析
通过现场灌区的实际调研、典型灌区观测测验、数据资料的统计采集工作, 可以获得大量基础和基本数据资料。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 根据灌溉分区的基本原则、灌溉分析区的基本现状以及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取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地整理分析和归类。按技术分析要求, 得出基本的数据检验, 分析研发成果。基于获取并分析的研究数据, 结合拜城县域灌区分析得出以下基本检验的分区说明概况。
拜城县卡布斯浪灌区、台勒维丘克灌区和卡拉苏中部平原区, 自1986年开始实行计划用水按方收费, 灌区引水资料齐全, 2个灌区实测资料整理审查后, 达到一定精度, 满足分析应用, 可靠程度较高。
山区灌区引水量推算:根据山区降水量多、降雪量大的特点, 冬小麦每年都有0.13万~0.20万hm2不进行冬灌, 且在春灌较少的情况下, 平均引水量参考中、下部平原区引水量的85%来推算该灌区年引水量, 数据可靠程度为一般。东西片灌区 (即克孜尔灌区和木扎提河灌区) 引水量推算:东片降水量少, 蒸发量大;西片渠系紊乱、不配套, 平均用水量皆按略高于中部平原灌区引水量的10%来推算, 数据的可靠程度为一般。
参考文献
[1]田家东.浅谈水田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与生活, 2010 (18) :6.
[2]陆克.天津市城市用水定额编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3]汪林, 王教河, 张象明, 等.松辽流域微观用水定额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 2006 (3) :14-18.
[4]许迪, 龚时宏.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及研究重点[J].水利学报, 2007, 38 (7) :806-811.
[5]毛金梅.宁夏扬黄灌区发展节水型高效生态农业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08 (6) :147.
关于强化景电灌区用水管理的思考 篇2
景电灌区属沙漠性气候, 干旱少雨, 风沙大、日照充足, 温差大。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3049.8小时, 年平均气温8.6℃, 最大冻土深度120厘米, 相对湿度47%, 无霜期173天, 年平均风速3.2米/秒。多年平均降水186.2毫米,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一年中7月、8月、9月降水约占61.5%。根据气象资料统计, 海拔1300米的总干一泵站黄河沿岸区, 降水量约为168毫米, 海拔1500米~1800米的一期灌区降水量为170毫米~190毫米, 海拔1600米~1910米的二期灌区降水量为180毫米~200毫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3038.5毫米, 相当于降水量的16倍。
一、景电灌区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㈠种植结构比例失调单种面积过大, 套种、复种面积过小, 夏禾面积较大, 秋禾面积较小。夏秋种植比例一般为7:3, 局部地方 (如古浪冰支渠) 也出现了秋夏种植比例7:3的现象, 而景电灌区设计的种植比例为6:4。种植比例的失调, 一方面导致工程的提水能力不能得到发挥, 增加水量调配的难度;另一方面造成了在夏灌高峰期用水紧张状况, 不能保证灌区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
㈡灌水技术落后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比重较低, 土地平整度较差, 大水漫灌、串灌、深灌等落后的灌水技术时常发生, 田间有效用水量较低, 水量被无益损失, 抬高地下水位, 造成土壤渍生盐咸化, 尤其在夏三苗期间供水矛盾突出, 老百姓争水、抢水、深灌、狠灌, 造成灌水定额增大, 灌水效率低, 灌水轮期延长, 部分农作物后期受旱的恶性循环。
㈢灌溉制度滞后合理的灌溉制度是指导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水的重要依据。景电灌区目前采用的灌溉制度是根据一期灌溉试验成果制定的, 工程的提水能力也是根据试验成果计算确定的, 由于试验地与大田等各方面的条件差异, 故目前灌溉制度中的灌水定额相对于实际灌水定额偏差较大, 有些农作物灌水次数相对较少, 现行的灌溉制度已经不适应灌区的实际情况, 不能指导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 为农业生产服务。
㈣水管人员能动性较差钻研业务, 勤于学习, 勤于思考, 开拓创新, 自觉学习, 提高素质的风气不浓;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争先恐后, 勇挑重担, 参与竞争, 比学敢帮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松散, 不重言表, 精神萎靡, 聚众赌博、喝酒, 得过且过, 安于现状的现象严重;吃、拿、卡、要, 以水谋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解决措施
㈠调整种植结构比例景电灌区属一季有余, 两季不足的农作物种植区, 种植结构的调整首先应从扩大套种、复种面积着手, 充分利用灌区光热、水、土地等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套种一般以玉米为主的高矮杆搭配和以小麦为主的夏秋搭配两种方式为主, 逐步达到夏、秋、经5:3:2的优化种植比例。增加复种面积, 对单种收割较早的土地, 根据作物的生育期长短, 复种小秋作物, 畜草和绿肥等,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充分发挥工程的效能, 提高灌区的效益, 达到农民增收, 管理局增效的双赢局面。
㈡改进灌水技术灌水技术是提高浇地质量和灌水效果的重要环节。推行以小块 (0.03公顷左右) 灌溉为主的常规节水措施, 田间工程要做到“三改” (即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沟灌) , “两全” (即地边梗, 路边梗齐全) 。采取节水灌溉, 勤浇, 浅灌增加灌水次数, 降低灌水定额, 缩短每次灌水的时间, 提前进入夏灌, 消减夏灌用水高峰, 相对拉长夏三秋一轮期。积极推广畦灌、沟灌、滴灌和膜上灌溉等先进灌水技术, 瓜类和洋芋等采取地膜小畦沟灌, 玉米等采取地膜小畦灌溉, 小麦、大麦、胡麻等采取小畦灌溉, 节水效果显著, 可降低灌溉定额, 降低农业成本。
㈢完善灌溉制度灌溉制度需适应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作物, 不同地区, 不同年份, 不同栽培技术和灌溉条件下, 作物的需水性不同, 因此作物灌溉制度必须根据当地、当年的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和总结灌区群众丰产经验, 对目前主要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做一定完善调整, 见表1。
㈣充分发挥水管人员的能动作用加强水管人员的学习培训, 建立“定时保质保量”的学习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分专业、分岗位进行常年轮训, 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从技术上、制度上、管理上、体制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 弘扬“依靠科技、敢为人先、艰苦创业、造福于民”的景电精神, 落实规章制度, 以制度管人管事, 加强水管人员的行风评议, 增强水管队伍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打破身份界限, 建立灵活、高效的水管队伍,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 实行定编、定岗、定员, 精简冗员, 按岗定薪, 优绩优薪, 拉大分配档次;建立各岗位、各工种考核评定办法, 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量化、细化、定量考核, 实行目标管理;引用高新技术, 增加管理的科技含量, 总干独斗、总干支口安装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流量自动监测, 加大管理的力度。
三、结语
灌区用水管理方法 篇3
1 概述
石津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 骨干工程控制面积4144kmº, 耕地面积29.0145万hm2, 设计灌溉面积16.2748万hm2, 总干渠全长134km, 干渠8条, 总长183km, 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的14个县市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前, 支渠以上渠道使用流速仪或水工建筑物量水, 总干渠至管理局调度室设有自动遥测系统, 较大的供水点安装自记水位计或电传水位计。灌溉期间都有完整详实的水量观测记录, 灌溉结束后, 管理局对三级测站的水量观测资料进行整编。
1997年, 石津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试点灌区。18年来, 共完成投资35991万元, 渠道防渗386km, 新建、改建建筑物2316座, 改善灌溉面积9.1379万hm2,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亿kg;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8提高到了0.48, 年节水量5630万m3。基础设施的改造为节水灌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真正实现优化配水、合理调度、高效用水, 灌区水情、工情、调度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 信息的汇总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用水信息的透明管理, 做好水务公开工作, 让用水户切实对用水情况进行监督也是十分重要的。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正是围绕这些中心来开展和实施的。
2003年, 石津灌区成功申请成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单位, 开始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工作, 截至2014年底, 共完成了8个年度的建设任务, 初步建成了渠道运行监测控制、专业软件开发和网络办公通讯3大系统, 其中渠道运行监控系统和专业软件中的水费征收、水务公开系统与节水的关系较为紧密, 将详细介绍分析。
2 渠道运行监控系统
对用水情况精确、及时的计量和监控是做好用水管理工作的基础, 灌区一直把渠道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运行监控系统中与计量和监控关系最密切的是水情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这两大系统的建成和使用从硬件上保证了灌区实现高效科学的用水管理。
2.1 水情监测系统
目前, 灌区已建成1条总干渠、4条主要干渠的水位监测体系, 涵盖了20处监测站, 60个监测点, 7处监测分中心和1处监测中心。
水情遥测设备采用的是浮子式水位计, 分辨率为1cm, 测量范围为0~5m, 准确度误差≤1cm, 精度误差≤2cm, 工作功耗≤100m W, 具有结构简单, 工作可靠, 抗雷击性能好的优点。
测水设备每隔5min自动向中心站发送1次水情信息, 内容包括日期、时间、站号、水位、测站工作状态等。水位变幅≥1cm时, 设备也会发送相关信息, 实现水情数据的及时监测和传递。
系统配套的软件可以实时采集各监测点的水情信息, 并对数据的冗余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 除去重复和不合理数据, 存入系统数据库中, 还可以用列表、图形等方式将数据显示出来, 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自2006年初步建成, 截至2014年, 水情监测系统在这几年的春灌期间一直保持正常运行, 该系统使水情数据的记录处理更加直观、有效, 方便管理局随时掌握渠道的水情信息, 适时调整供水计划和及时应付突发情况, 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 同时, 还降低了总干渠测站人工观测水情时穿越公路和夜间观测的人身安全隐患。
随着科技进步和几年的实际运行使用, 现有系统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安装浮子式水位计, 必须建有配套的测井, 建设成本高, 而电站等地建设测井不方便, 设备安装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系统所有水情终端机均为专门订制款, 一些配件不是通用的, 费用较高, 设备升级困难;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还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 长远来看, 维护、维修费用高昂。
近2年来, 灌区一直在寻找更合适的新型水位计, 经过多次对比试验, 选定了雷达水位计来对现有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其优点主要表现为:抗干扰能力更强, 大幅度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仪器的固定只需支架即可, 大大降低了安装条件的局限性, 设备体积小, 重量轻, 拆装方便;有多种输出接口与采集系统结合, 通用性强, 设备升级、维修成本低。
2013和2014年春灌期间, 灌区在总干渠上选定几个测点安装了雷达水位计, 试运行效果良好, 计划在2014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中进一步推广应用雷达水位计, 重点对干渠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2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可将被监控现场的实时图像准确、清晰、快速地传送到灌区调度中心, 用水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实时地掌握各个现场的实际情况, 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用水调度。
在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中, 灌区结合水情和闸控项目, 在一些枢纽的闸室内部和周边安装了一批视频监控设备, 主要包括模拟摄像头40余路和录像机8台。随着对监控精度要求的提高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灌区在信息化建设二期项目中, 开始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逐步建设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更好的为输水工作服务。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的优点体现在:系统部署安装更加便捷。监控点位可选范围更广, 施工简单快速, 布线成本低, 监控信号传输更广, 图像精度更高, 浏览和共享更加灵活;录像资源的存储管理更加方便、可靠。系统的中心业务平台可以统一存储管理与集中控制所有录像资源, 有效解决了原系统中各类资源过于分散的问题, 降低了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 同时还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2013~2014年, 灌区在渠首、赵陵铺、杜童与土贤庄等重要测点安装网络机20余路, 运行效果良好, 其他测点的设备安装也正在计划实施中。
3 水费征收和水务公开系统
建设节水型灌区, 离不开严细的管理和公众的监督, 灌区一直大力推行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 实行严细管理和透明管理。为实现严细管理, 灌区由传统的支渠量测斗渠结算延伸到斗渠量测斗渠结算, 划小了量水收费单元, 拉近了灌区为用水户服务的距离。透明管理即推行“四公开”, 水量指标公开、水费价格公开、实用水量公开、水费帐目公开, 全面接受用水户监督。而这些都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辅助措施和实现手段, 才能做到数据准确、过程透明、结果互信, 要有方便易用和受众广泛的信息发布和查询机制, 针对这一需求, 灌区开发建设了水费征收和水务公开系统, 从软件层面保证用水管理的科学、高效。
3.1 水费征收系统
根据水费征收的具体情况, 灌区设计开发了水费征收系统, 对水费结算和统计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各用水户、对应渠道、灌溉管理机构、用水量和上缴水费等信息的注册、查询和统计分析, 并将所得结果以图表和统计图的形式显示与输出;用水户协会可以通过系统对预收水费进行统一的开票。计量、收费详细到斗渠级别,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水情况和水费征收管理的效率;也为水务公开系统提供了数据基础。
3.2 水务公开系统
水务公开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水费征收系统, 主要由触摸屏查询和电话查询的方式来实现用水信息的公开。用水户根据自己的编码, 可以选择用水时间, 来对相应灌季的用水量、水价、应交水费和实交水费等数据进行查询。系统的建成进一步落实了水务公开, 接受用水户全面的监督,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 灌区计划建设用水信息管理平台, 从定点安放触摸屏和电话操作查询方式, 改进为网上信息发布和自助查询, 受众面更广, 操作更便捷。进一步推进严细透明的用水管理, 促进灌区节水工作的落实。
4 结语
实践证明, 石津灌区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可以提高水情数据的测量精度, 提升数据的传输、汇总和分析处理的效率, 使用水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合理, 能够有力推进灌区节水工作的进行。
摘要:科学的用水管理是实现节水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结合石津灌区10年来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成果, 介绍分析水情监测系统、水费征收和水务公开系统等一系列软硬件系统在规范、强化用水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总结已建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经验, 对信息化建设如何与用水管理更好的结合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用水管理,信息化,水情监测系统,水务公开
参考文献
[1]郭宗信, 张永增等.河北省石津灌区2003-2012年度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Z].2005-2013.
灌区用水管理方法 篇4
关键词: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模式,成效,灌区,新疆阜康
在灌区建设中, 国家投资项目一般只负责骨干工程的投资和建设, 田间工程则由地方和农民建设。由于许多地区和县市财政困难, 导致灌区田间工程长期不配套。灌区管理单位无力对工程进行正常的维修, 导致水利工程日益老化损坏, 效益衰减, 队伍不稳。同时, 作为用水主体的农民被排斥在管理层之外, 造成了农民对工程状况漠不关心, 灌溉用水无序, 水量浪费大, 建筑物破坏严重等管理中的弊端。近年来, 阜康市积极探索灌区良性运行的管理模式, 实施了农民用水者协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阜康市水资源概况
阜康市共有7条河流, 其中市属河流6条,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318亿m3, 多年平均径流量1.66亿m3, 可利用量1.49亿m3, 地下水可补给量1.09亿m3,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828 1亿m3。全市现有小 (一) 型水库8座, 蓄水库容1 878.6万m3, 机电井总数1 139眼 (不含兵团) , 单井提水量125 m3/h, 干、支渠渠道总长304 km, 多为梯型输水渠道, 防渗率达到100%。下辖6个乡镇, 土地总面积117.26万hm2, 其中灌溉面积3.86万hm2。全市多年平均用水总量2.46亿m3, 农牧业生产用水2.33亿m3, 占总用水量的94.7%, 工业用水900万m3, 占总用水量的3.65%, 城市、农村人畜饮水及设施用水400万m3, 占总用水量的1.65%。可见, 实施农民用水者协会, 提高灌区管理效率及水资源利用率, 对推动阜康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运行管理模式
自2005年以来, 阜康市按照“选点试行, 以点带面, 积极推进, 分步实施”的思路, 采取“民主组建, 自主管理, 自我发展”的模式, 不断推进灌区基层管理改革, 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阜康市共成立了总协会5个, 下设村级分协会101个, 涉及用水户12 100户, 人口45 901人, 控制灌溉面积2.58万hm2。
2.1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构成
阜康市以乡 (镇) 为单位, 划分为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总会, 总会会长由各乡 (镇) 主管水利的乡 (镇) 长担任, 副会长由所属乡 (镇) 水管所所长担任, 成员由各分会长和水管专职人员组成。总会以村或片区为单位, 划分为多个村级分会, 下设村级分会长, 由村长 (片长) 担任, 副会长由水管所领导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水管所片区片长担任, 成员由水管业务人员和村级分会通过“一事一议”选举产生的村配水员组成。
2.2 管理运行模式
灌区运行管理实行“农民+村级农民用水者分会+农民用水者协会总会+水管单位”四位一体的农业供水管理模式。水管单位负责国有水利资产的管理, 全面推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 健全用水户参与管理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充分调动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 管理支渠以下渠系工程。村级用水分会负责支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以及供用水管理、水事纠纷和水费征收工作。阜康市实行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后, 实现了灌区由水管单位实施监督并配水、收费到用水分会, 用水分会供水、建账及收费到户的良性运行模式。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5年的探索和实践中, 阜康市农民用水协会已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农民用水者协会加强了斗、农渠统一配水管水工作, 提高了供水质量, 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灌溉定额由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前的7 800 m3/hm2降低至目前的6 045 m3/hm2, 平均减少用水量1 755 m3/hm2, 平均水费减少了120元/hm2, 全市节约水费463万元。通过开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 有力推动了灌区基层管理,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3.1 理顺用水管理体制, 提高农民参与水管的积极性
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后, 用水管理体制逐步理顺,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进一步明确, 农民用水户认识得到提高, 能够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保障了灌区工程的正常运行。各灌区自成立用水者协会以来, 将斗渠、农渠、涵闸设施的维护与收费供水岗位落实到人, 增强了用水户的工程管护意识, 提高了工程的完好率, 促进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3.2 规范用水秩序, 减少用水纠纷
农民用水户协会代表了全体用水户的切身利益, 在灌区管理和水事纠纷中, 有效地维护了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维护了正常的用水秩序, 避免了争水、抢水等各类水事案件的发生。在规范用水秩序, 提高工程运行效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协会管理的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率由成立协会前的60%提高至72%, 提高了12个百分点。
3.3 增加用水透明度, 提高水费征收率
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后, 农民用水户变成了管水主人, 协会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农民参与到灌区灌溉管理的具体工作中, 减少了灌溉纠纷, 遏制了搭车收费, 增加了水费收缴的透明度[1,2]。农民用上满意水, 交的是满意钱, 增强了农户上交水费的积极性, 促进了水费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了水费实收率。目前阜康市每年水费征收率都达到100%。
3.4 落实田间管理措施, 改善灌区面貌
长期以来, 管理部门在进行灌区规划与建设时, 重点以干渠及支渠以上渠道为主, 对于支渠级以下的渠道没有实施。因而, 支渠以下的渠道是管理部门管不好, 农民想管管不了。致使渠道日益老化损坏, 功能降低, 效益衰减。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后, 将支渠以下渠道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并真正付诸实施。如城关镇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全面勘查本灌区的基础上, 召开6次代表会议, 讨论更新改造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 使该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从0.64提高至0.80。为末级渠道的更新改造、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3,4]。
4 结语
阜康市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工程运行、维修、节水等方面的作用已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做好农民用水协会更好运行, 在灌区基层灌溉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后将继续加大在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末级量水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向农民用水协会政策倾斜, 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灌区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进基层灌区灌溉管理体制的改革, 使农民用水户协会在促进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福林.对水资源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6) :37.
[2]闫凌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5) :8.
[3]王淑凤, 周静, 方立娥.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与管理[J].内蒙古水利, 2010 (2) :54-55.
灌区用水管理方法 篇5
1 推行用水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的主要做法
1.1 立足实情, 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2005年, 昌吉州实施灌溉用水定额调查测算工作, 以主要作物为基本对象、灌区现状年均灌溉用水量为基础、灌溉用水指标为控制条件, 通过地分区、整编、分析、计算, 确定了各灌区综合灌溉用水定额和分区灌溉用水定额。2007年, 县、市相继出台了《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实施方案》, 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发布实施。2013年, 县、市对二轮土地承包内和承包外面积进行复核, 制定以水定地方案, 为昌吉州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保障。
1.2 明确范围, 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
各灌区依据水资源配置方案, 结合年度各轮次配水计划, 严格控制计划内用水指标, 以农村第2轮土地承包范围为界限, 对承包范围之内耕地的用水, 在定额内执行自治州核定的现行农业灌溉用水水价, 超过用水定额部分按照现行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标准的1.5倍执行。对承包范围之外的耕地 (包括私人农场、非农企业) 执行计划外供水价格, 充分发挥水价在节约用水和水市场调节中的杠杆作用。
1.3 优化配置,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管单位根据第2轮土地承包面积和种植面积, 按照用水定额核定灌溉需水量, 签订供、用水协议, 由用水户协会 (或村组) 配水到户和计量到户。如木垒县白杨河灌区为井河混灌区, 所辖5眼机井提水量与地表水进行统一管理, 每年与机井所有者签订统调管理协议, 向机井所有者按每眼机井1万元支付管理费, 共计5万元。机井的管理、水量提取、统一调配及机井的正常运行维护等均由水管单位负责管理, 统调水价为0.078元/m3。昌吉市三屯河流域管理处在灌区乡镇自建水源地, 自2000年实行地表水和自建地下水井统一管理、统一计价、统一调配, 根据河水和井水的预计引提量核算出预算价, 实行“两水三统”价格为0.089 04元/m3。
1.4 自主创新, 适时转变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方式
近年来, 昌吉州部分灌区村组 (农协会) 农户采取农户自愿“联户”的方式, 进行联片灌溉, 实现相互联动、相互监督、共同受益, 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玛纳斯县塔西河灌区塔西河村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管理, 通过“一事一议”民主推选负责人, 负责滴灌首部管理, 管理人员报酬由农户平摊。实行“六统一”, 即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安装节水设施、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水、统一耕作, 实现规模连户种植, 灌溉用水定额由7 800 m3/hm2下降至5 700 m3/hm2, 平均节水2 100 m3/hm2、增产300 kg/hm2、增收2 400元/hm2, 达到了省工、省时、节水、增产、增收的效益。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轮承包土地面积的确认口径不统一, 为农业用水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后, 昌吉州机电井为集体和个人所有, 其中个人所有的机电井难以调度, 这些机电井长期不计水资源费和折旧, 仅缴纳提水电费和一定管理费, 导致井水、河水在提用水费用上的差异。井水、河水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定价方式, 起不到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的作用, 也对井水与河水混灌区两水统配、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3 建议
建议对于第2轮土地面积的确认统一口径, 从州级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标准, 以农经部门账面数为基本依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机电井智能用水卡管理制度, 加大对井水与河水混灌区实行“两水三统”, 即井水与河水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调配。建议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导, 积极探索研究“两水三统”的适宜管理模式, 积极推广应用木垒县白杨河乡、奇台县碧流河乡东戈壁村和其他县市一些有益的做法, 加快推进昌吉州“两水三统”, 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基础。坚持以水定地, 以价格杠杆和最严格的措施有效遏制乱开荒、乱打井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 加快实施退地还水, 不断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用水结构, 逐步实现高效用水。
明确农业用水初始水权, 建立以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业用水自主交易平台[3,4]。保护农业基本用水权益, 以县、市已发布的农业综合灌溉用水定额为标准, 以第2轮承包土地为基数, 确定乡村 (协会) 、农户农业用水基本总量, 保证农民享有初始水权的基本权益[5]。同时, 在明确农业用水初始水权的基础上, 规范和鼓励用水户进行灌溉用水的合理交易, 农户定额内用水节约归己, 并且允许以较好的水价通过灌区交易平台开展水量交易, 从而提高农户自觉节水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靖.农业用水定额管理的保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268, 272.
[2]张重阳, 李红, 苑电波, 等.我国节水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1) :202-203.
[3]袁华斌, 李景保.湖南农业干旱灾害特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5) :155-156, 178.
[4]王景绍, 周官松.里石门水库灌区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模式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 2012 (4) :78-79, 82.
【灌区用水管理方法】推荐阅读:
加强灌区用水管理08-23
强化灌溉管理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07-11
灌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论文10-29
饮用水检测方法简介07-07
灌区改革07-10
新疆灌区07-26
灌区工程08-03
永昌灌区09-13
灌区渠道09-22
灌区灌溉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