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扬黄灌区

2024-10-20

宁夏扬黄灌区(共4篇)

宁夏扬黄灌区 篇1

0 引言

平罗县陶乐扬黄地区 (原陶乐县) , 东接沙漠, 西邻黄河, 土地总面积达85.8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27.4%。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建立起了独立的灌溉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治沙成果, 培育出了水稻、制种及清真牛羊肉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和庙庙湖、影视城等生态旅游景点。2005年, 又依托宁蒙交界处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我市坚实的工业基础, 在北部设立了宁夏精细化工基地, 目前基地已初具规模。为推进河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 常驻人口的增加, 一、二、三产的开发, 河东地区脆弱的自然条件与落后的水利设施的矛盾日益凸现。

1 陶乐扬黄灌区土地资源

灌区地处黄河一、二级阶地和毛乌素沙漠之间, 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166.9mm, 蒸发量2249.5mm。林草覆盖率在5%以下。灌区农用地面积为43.2万亩, 现有耕地11.8万亩, 其中中低产田面积达9.1万亩;有可开发后备耕地面积9.2万亩, 按荒地开发面积的75%计算, 可开发后备耕地面积为6.9万亩。有丘陵、沙地26.3万亩, 占河东地区面积的近30%。地势相对较高, 沟谷纵横, 土体表层松散, 土壤沙质疏松, 水蚀和风蚀交替, 水土流失严重。一遇风天, 黄沙弥漫, 不断危害农田, 扩大沙化面积。

2 陶乐扬黄灌区灌排体系

该灌区是一个独立的扬黄灌溉区。灌溉用水自黄河右岸提取。泵站总装机63台、4343k W, 引水流量为21.97m3/s。其中:一级扬水站泵9座, 装机32台, 装机容量为2435k W;二级扬水站8座, 装机26台, 装机容量为1829k W。

3 陶乐扬黄灌区灌排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数量多、规模小, 保障能力弱

水源工程沿黄河右岸65km长的河岸线布点, 数量多, 单个规模小。因河岸线地势平缓, 河床摆动频繁, 河岸不够稳定, 河洪对灌区的危害年年发生, 主要以坍岸淤滩两种形式交替出现, 塌毁了农田, 损坏了灌溉设施。

3.2 泵站脱流现象严重, 灌溉保证率低

河东老灌区是一个狭长的灌区。9座一级扬水泵站沿着黄河右岸一字排开。受黄河主流摆动影响, 取水口时常出现脱流现象。据泵站运行管理单位2010-2013年对取水口脱流情况及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引水渠道统计数据表明, 沿河9座泵站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流现象发生。每座泵站年均开挖引水渠道3-4次, 每次开挖长度为300-1500m不等, 平均开挖费用为10万元左右, 经济负担较重, 灌溉保证率低。

3.3 设备能耗大, 运行成本高

沿河泵站均为低扬程泵站, 需采用逐级扬水才能确保农业灌溉。虽然单座泵站能耗低, 但一、二级泵站总装机容量却高达4264k W。且泵站布点分散, 管理人员多。泵站运行及管理成本较高。

3.4 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有效管理难度较大

长期以来, 灌区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自70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来, 再没有对整个灌区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整治, 只是小打小闹、分项实施, 造成工程布局不尽合理、骨干渠系相对独立的局面。

3.5 设施落后, 自动化管理水平低

泵站没有自动化监控设施和基本的信息化手段, 泵站机组不匹配, 不能实现优化运行、优化调度。管理技术落后, 在日常管理上, 以人工管理为主,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本行业内同一些先进的扬水灌区 (如宁夏的固海扬水工程等) 相比, 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与现代化管理要求相差甚远。

4 完善陶乐扬黄灌区灌排体系的发展思路

4.1 建设河东扬水骨干工程

将灌区现有17座分散的一、二级扬水泵站逐步废除, 归并建设一条扬水骨干工程。在平罗县高仁乡和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交界处、小塘口处24#-25#控导丁坝之间, 新建扬水泵站一座, 装机容量为5450k W, 设计引水流量10m3/s (该处黄河最小水位1097.60m, 所对应的流量为166m3/s) 。铺设高架双排渡槽2座, 通过提水至双排渡槽首部1122.21m。双排渡槽沿东西方向穿203省道, 至鄂尔多斯台地, 然后再沿鄂尔多斯台地西边缘, 由南向北新修干渠。干渠经陶乐治沙林场、穿陶乐至鄂托克前期公路及陶乐至查布公路及庙庙湖生态旅游区, 依地形止于平罗县三棵柳生态移民安置区, 向整个陶乐地区供水。干渠全长为29.1km。每2km设支渠1条, 共设支渠14条。支渠一侧设调蓄沉沙池1座。老灌区以各扬水灌区为单元, 由新建支渠供水, 改造原有渠系, 基本维持原有灌排模式。新灌区采用节水灌溉模式。按照以上布局, 河东地区的灌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是改多站多干渠供水为一个站一条干渠供水。二是改原来自西向东, 由低向高逐级扬水灌溉为灌区最南端一级扬水, 一条干渠自南向北, 经支、斗、农渠自东向西自流灌溉。有效破解原有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多, 保障能力弱, 运行成本高等一应难题。

4.2 改造陶乐扬黄灌区排水系统

在新老灌区结合部规划建设干沟, 与新老灌区排水系统相联, 将退水、渗水顺利排入黄河, 改善排水条件, 堵绝土壤盐碱化、沙漠化。经分析, 预计新开干沟4条长27.1km, 新开支沟15条长38.3km, 治理干、支沟19条长49.2km。新建各类配套建筑物350座。

4.3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编制灌排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 及时维护维修设施设备, 保障工程高效运转。整改现有管理机构, 赋予更多管理权限和职责, 改善硬件设施, 提升员工素质, 提升管理能力。完善管理层级, 延伸管理触角, 建立县、乡主管部门与村民自治组织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对全渠系的监管工作实现无缝对接, 提高管理水平。

4.4 实现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

新建的泵站要引进先进的设备,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先进的技术产品提高泵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泵站管理也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的管理。精简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5 灌排体系完善后, 河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

5.1 经济效益

主要是由工程实施带来的灌溉效益, 包括恢复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开发荒地所带来的灌溉效益。恢复耕地2.0万亩, 亩均增收效益按300元计算, 则可增收6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9.1万亩, 至规划水平年, 亩均增产粮食按15kg、每公斤粮食2.0元计, 则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增产效益为273.3万元。开发荒地9.1万亩, 规划以经济作物为主, 亩均纯收入按1057元计算, 则可新增加收入9540万元。规划水平年生产稳定后, 预计灌区新增效益9600万元。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按0.55计, 则分摊灌溉净效益为5280万元。

5.2 生态效益

规划新开发的土地种植结构以生态林、经果林、药材为主, 同时仍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区。新灌区作物灌溉方式全部采取高效节水灌溉, 防止新灌区开发造成老灌区土壤盐渍化。其次将原有的分散提水变为集中提水, 能有效的减少多站提水对黄河的绕动, 对保持黄河岸线的顺畅, 防止黄河塌岸冲毁农田、村庄起到积极的作用。

5.3 节能效益

项目实施后, 在新增耕地面积的情况下, 能源单耗远远低于现有灌区各泵站的能源单耗总和, 规划灌区单位功率效益远远高于现有灌区各泵站的单位功率效益。

5.4 社会效益

陶乐扬黄灌区属以农业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地区, 地广人稀, 土地资源丰富, 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水利骨干工程实施完成后, 水利与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 结束语

总之, 改造完善陶乐扬黄灌区灌排体系, 对解决该区域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扶贫攻坚、推进移民地区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就宁夏平罗县陶乐扬黄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发展思路。

关键词:陶乐扬黄灌区,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琴, 官宗.浅谈宁夏引黄灌区节水实践与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 2008 (01) .

[2]沈强云, 田军仓, 张富国.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途径及潜力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 2004 (02) .

宁夏扬黄灌区 篇2

固海扩灌灌区是回族聚集区, 位于宁夏清水河河谷平原中部, 介于东经105°35′~106°12′, 北纬36°11′~37°18′。北起中宁县4个圈沟, 南至固原县头营乡, 以清水河河谷川地为主体, 主要包括中宁县、同心县的月亮湾、李沿子、下河沿及原州区的七营、黑城、三营、头营等4县16个乡 (镇) , 土地总面积5.71万hm2, 现状灌区灌溉面积1.64万hm2[1]。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 绝大部分农民尚未解决温饱。

灌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蒸发强烈, 风大沙多。多年平均气温8.7℃, 降水量251 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 387.6 mm。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多集中在6—9月。清水河是固海扩灌区的一条主要河流, 属黄河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固原开城, 由南向北纵贯全灌区, 在中宁县的泉眼山汇入黄河, 全长320 km, 水质条件较差, 不符合灌溉和人、畜饮水标准。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固原原州区境内, 埋深150~200 m, 水资源总量3 800万m3;海原、同心和中宁等地区, 地下水储量小, 矿化度高达4.5~25.0 g/L, 水质苦咸, 难以利用。1999年正式开工建设的固海扩灌扬水工程属宁夏扶贫扬黄一期工程之一, 主要建设内容由水利、供电、通信、移民和农田开发五大部分组成。该工程是宁夏装机容量最大、扬程最高、输水最远、规模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之一。共建设骨干泵站12座, 总装机容量9.45万k W, 总扬程470.22 m, 干渠总长169 km, 支泵站3座, 支干渠总长295.5 km;设计流量12.7 m3/s, 设计年引水量1.325亿m3。

2 固海扩灌区工程供水成本分析

2.1 工程供水成本的构成

按照现行水价法规和政策, 工程供水水价由供水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因此, 供水成本是确定工程供水水价的基础。供水成本包括供水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供水生产成本是指水利工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支出, 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水资源费等费用;期间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合理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2,3,4]。

2.1.1 供水生产成本费用。

供水生产成本是指水利工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支出, 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水资源费、水质检测费、其他制造费等8项费用构成。鉴于宁夏的取水条件、灌溉历史、灌水习惯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实际情况, 农业生产用水的水资源费暂不收取, 因此固海扩灌灌区农业用水未产生水资源费;水质检测目前暂未进行, 未发生费用;其他制造费用, 数额较小忽略不计。其中:直接工资指直接从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直接材料指水利供水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原水、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动力以及其他直接材料的费用支出;其他直接支出指包括职工福利费、水文水工观测费、临时设施费等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除与供水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指按规定折旧方法计提的供水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修理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试行) 》, 修理费包括为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2个部分。

2.1.2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合理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固扩灌区产生的财务费用数额较小, 可忽略不计。其中:营业费用指供水经营者在供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应由供水经营者负担的运输费、资料费、包装费、保险费、租赁费 (不包括融资租赁费) 、销售服务费、代收手续费以及水费计收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其他费用;管理费用指供水经营者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社会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费用。根据《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级基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 (宁财 (预) 发[2005]776号) 规定, 每人每年的预算标准为4 000元。

2.2 固海扩灌灌区供水成本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 利用2007—2009年固海扩灌灌区各项供水成本数据进行该灌区供水成本分析计算。

2.2.1 供水生产成本费用。

结合宁夏的取水条件、灌溉历史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 得出固扩灌区供水生产成本主要由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等5项费用构成。各项成本费用如表1所示。其中, 按照水利部发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 对固扩灌区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所得金额为3 052.04万元, 则按照所采用的综合折旧率3.2%计算灌区固定资产原值为95 375.00万元。为客观反映固定资产变化和真实价值, 根据2008年宁夏统计年鉴显示, 1999—2008年物价上涨总指数逐年推算修正值参数为123.9%, 利用修正值参数及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得灌区固定资产修正值为118 169.63万元。

(万元)

由于固海扩灌工程采用的是电力提灌, 因此灌区直接材料费用主要指原水和动力燃料费。动力燃料费 (扬水电费) 占扬水生产支出的1/3, 灌区原水费、动力燃料费及其他支出如表2所示。修理费是扬水灌溉工程的主要成本费用, 一般包括维修费和大修理费。按照《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试行) 》, 大修理费按照审核后固定资产原值的1.0%~1.6%确定。参照灌区工程实际, 综合维护费率取1.2%, 则固扩工程实际发生的维护费及大修理费如表3所示。

2.2.2 期间费用及完全供水成本。

固海扩灌扬黄工程期间费用主要有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构成, 平均值为42.77万元。完全供水成本由供水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固海扩灌扬黄工程2007—2009年完全供水成本逐渐增大, 平均完全供水成本为6 882.95万元 (表4) 。

(万元)

2.2.3 扬黄工程运行成本。

运行成本即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供水成本。固海扩灌扬黄工程2007—2009年运行成本逐渐增大, 平均运行成本为3 101.52万元 (表5) 。

(万元)

3 灌区水价核算及分析

3.1 灌区水价核算

3.1.1 完全成本水价核算。

依据2007—2009固海扩灌扬黄工程年完全供水成本及各年度供水量, 计算出其完全成本水价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 固海扩灌扬黄工程2007年完全成本水价最高, 计算至一级泵站为0.731元/m3, 计算至干渠直开口为0.88元/m3;2008年完全成本水价最低, 计算至一级泵站为0.622元/m3, 计算至干渠直开口为0.750元/m3, 平均近3年得出, 计算至一级泵站完全成本水价为0.662元/m3, 计算至干渠直开口完全成本水价为0.858元/m3。

3.1.2 运行成本水价核算。

运行成本即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供水成本, 其相应水价为运行成本水价, 各年运行成本水价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 固海扩灌扬黄工程2009年的运行成本水价为0.360元/m3, 2008年的运行成本水价最低, 为0.338元/m3, 近3年平均运行成本水价为0.386元/m3。

3.2 灌区水价现状及分析

3.2.1 灌区供水水价分析。

固海扩灌灌区目前灌溉面积、供水量远未达到设计规模, 在总费用支出中, 除电费支出没达到额定支出外, 其他支出基本达到额定支出。因现状供水量较小, 单位供水成本大大增加, 俗称“大马拉小车”。随着灌区开发加快, 供水量逐步达到设计规模, 供水总成本趋于稳定, 单位供水成本会逐步回落到正常值。灌区2007—2009年各年份现状收费水价与完全成本水价、运行成本水价比较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 固海扩灌灌区执行水价严重偏低, 2007收费水价占完全成本水价的10.22%、占运行成本水价的23.32%, 2009收费水价占完全成本水价的17.37%、占运行成本水价的37.50%。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扬黄灌溉工程连年亏损, 缺乏维修资金、运转困难、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但由于供水区多为极端贫困地区, 人民生活及收入水平均较低, 民众对水价较为敏感, 因此对于灌区供水水价的调整仍需找到人民可以承受的平衡点。

3.2.2 现状水费与理论水费的关系。

固海扩灌扬黄灌区2007—2009年各年份现状收入与完全供水成本、运行成本比较如表9所示。由表9可知, 灌区2007年现状收入与完全供水成本的缺口为5 243.77万元, 与运行成本的缺口为1 462.34万元;2008年现状收入与完全供水成本的缺口为5511.35万元, 与运行成本的缺口为1 729.92万元;2009年现状收入与完全供水成本的缺口为5 142.91万元, 与运行成本的缺口为1 361.48万元;资金缺口在逐年增大, 缺口占完全供水成本比例的70%以上, 占运行成本比例约为50%。

(万元)

4 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价格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 合理的水价不仅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上配置水资源, 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而且可以调整用水地区的水源结构, 实现合理用水及节约用水。因此, 合理的水价必须反映水的全部成本。宁夏固海扩灌灌区供水成本及其水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固扩工程固定资产总额提取的大修费多年平均为1 414.07万元, 占完全供水成本的20.5%;而实际供水总收益资金多年平均仅为1 583.6万元, 由于缺乏资金, 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 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生产运行。由于采取电力提灌, 动力燃料费 (扬水电费) 占扬水生产支出的1/3, 2007—2009年电费价格执行的是0.06元/ (k W·h) 。电力部门已经明确规定2011年电费价格将执行0.083元/ (k W·h) , 即增加0.023元/ (k W·h) , 如按引水量10 930万m3计算, 将净增加电费支出250万元, 更加重了固扩扬水工程运行的成本。灌区多年平均完全供水成本水价为0.858元/m3, 运行成本水价为0.386元/m3, 分别是现行水价0.113元/m3的7.6倍和3.4倍。由于现行水价中没有考虑计提折旧, 且达不到运行水价, 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养护, 工程可持续运行无法保证, 造成用水率低下, 形成恶性循环。农业用水难以承受固扩扬黄工程供水成本水价。

5 建议

建议为扶持农业发展, 政府应该根据农业用水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持政策。为了减轻扬黄工程供水压力,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在受水区城市实行当地水和外调水统一配置。

参考文献

[1]吴洪相, 崔莉, 张自军.宁夏水利五十年———水利管理 (第二卷) [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149-171.

[2]谈昌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成本和水价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 1998 (9) :20-22.

[3]成慧卿.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供水水价的确定[J].人民黄河, 2011, 33 (2) :90-92.

宁夏扬黄灌区 篇3

高扬程扬黄灌区在供水与用水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供需缺口较大,用水调度分配较为困难,时空分布不均匀,供水成本较高。

文章通过探索原州区扬黄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实践中的采用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取得的管理成果,积累的管理经验,这同类扬水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灌区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地形、气候

原州区扬黄灌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04′~106°11′,北纬36°17′~36°20′,位于清水河西岸。涉及三个乡镇21个行政村,灌溉面积13.8万亩(渠道直开口灌溉面积5.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2万亩、生态移民设施农业灌溉面积1.0万亩),灌区地形南高北低,海拔在1500-1700米之间,灌区地处西北内陆宁夏南部山区,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甚微,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灌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热较短且无酷暑,春迟秋早,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蒸发强烈,无霜期较短,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6.2℃,年平均降雨量约400mm,年平均蒸发量约2200mm,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近6倍,干燥度4.0,属干旱地区。

1.2水土资源、自然灾害

灌区土壤母质主要为洪积冲积物,以红粘土、灰钙土、风沙土为主,土壤肥力普遍较低,有机质含量较少,全氮及全磷一般在0.3-0.5g/kg左右。灌区内有两座中型水库,冬至河水库、寺口子水库。其中冬至河水库自1995年后,水库年蓄水量为100万m3左右,蒸发渗漏外无灌溉水量,寺口子水库自2003年加固蓄水后,年蓄水量约400万m3左右,来水主要在7-9月份,能利用灌溉水量(掺灌)约200万m3左右,且水质较差,其水质矿化度在3.0-5.0 g/L左右,长期灌溉会使土壤产生次生盐碱化。当地群众都不愿意灌溉寺口子水库水。灌区有机井86眼,能充分利用的占50%,其余50%出水量严重不足,几乎报废。年抽取地下水约300万m3。灌区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除此之外有霜冻、冰雹、风沙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灾害。

1.3人口与劳动力、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

灌区三个乡镇2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2万,其中劳动力人口2.4万,农业生产总值2.8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0.48万元。

2水利设施现状

2.1灌区灌溉面积

原州区扬黄灌区现有面积17万亩,已配套大田灌溉面积5.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2万亩、设施农业灌溉面积1.0万亩、未配套灌溉面积3.2万亩。

2.2渠首、骨干输水工程及配套建筑物配套率和完好率

原州区扬黄灌区为固海扩灌末级灌区,工程自建成通水运行后,将固扩十二泵站以后的渠道(固扩十二干渠27.5km、南城支干渠17.5km、梁堡支干渠15.6km),泵站(南城泵站装机容量900千瓦/时水泵4台、南城支干渠二级扬水泵站装机容量600千瓦/时水泵3台)交由原州区扶贫扬黄灌溉管理局代管,2013年底,由于区域划分和隔县管理不便,将固扩十二干渠上段6.3km和梁堡支干渠上段6.3km的渠道交由固海管理处管理,其余的仍由我站管理(原州区扶贫扬黄灌溉管理局合并到原州区水务局,变成原州区扬黄灌溉管理站),干渠、支干渠全部配套;田间配套情况为固扩十二干渠原州区境内设计支渠28条,配套23条,配套长度27.8km,6条未配套;南城支干渠原州区境内设计支渠24条,配套13条,配套长度21km,11条渠道面积2010年改造为高效节水补灌区;梁堡支干渠原州区境内设计支渠10条,配套2条,配套长度5.3km;以上渠道自配套到现在已运行了十几年,渠道沉降,砼板老化脱落,资金短缺、人为破坏等原因,现完好率为60%。

扬黄灌区现有运行管理人员31人,其中财政供养人员21人,临时聘用人员10人。

3运行管理措施

3.1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

据测算,原州区扬黄灌区13.8万亩农田年灌溉水量超3000万m3,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约600万m3(水库水和地下水约各一半),自治区人民政府分配原州区农业灌溉扬黄水指标2800万m3,但固海扬水近几年实际上水量约1000万m3,水量相差50%,灌溉保证率为50%。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和地下管道埋设,田间农、毛渠配套等措施,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约为0.5。

3.2农业生产收益明显

由于市场需求和农民经济收入最大化,扬黄灌区作物种植比较单一,主要以玉米为主,占60%,马铃薯为辅,占30%,蔬菜、枸杞、牧草、经果林等占10%。灌区玉米平均亩产750kg,马铃薯平均亩产2500kg。

3.3加强水费收缴,提高水费收取率

扬黄灌区年灌溉扬黄水量约1000万m3,近三年大田灌溉水量约700万m3(7000000*0.044=30.8万元),高效节水灌溉约200万m3(2000000*0.11=22万元),生态移民设施农业灌溉约100万m3(1000000*0.11*0.5=5.5万元)。水库水约250万m3(2500000*0.03=7.5万元),除上缴固海扬水管理处和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水资源费外,水费年收入理论值为65.8万元,实际年收入约60万元,收取率为90%。

3.4节约运行费用,争取财政经费补助

灌区运行费用主要有:电费(5000000*0.02=10万元+2万元)、两座泵站检修维护费(45万元)、蓄水池、渠道管护维修费(30+40+5=75万元)、生态移民设施农业供水管道维修费(6*3=18万元)、临时聘用人员工资(10*0.13*12=15.6万元)、办公费用(2.0万元)等共计167.6万元。

3.5发挥农民用水协会作用

扬黄灌区灌溉面积涉及三个乡镇21个行政村,灌溉中将行政村和种植企业划分用水单元,组建24个用水组织,成立农民(企业)用水协会,发挥用水协会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管理职能。

4结论

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调蓄水池,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严格执行灌溉定额,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邹金运.高扬程电灌站並非不可行[J].排灌机械,1986(02).

[2]王云山.高扬程提水灌区人才队伍建设探讨——以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

宁夏扬黄灌区 篇4

一、工程概况

盐池扬黄工程自1992 年开工建设, 2005 年竣工, 工程原设计流量5 立方米/ 秒, 后调整为7 立方米/ 秒, 分两期开发, 共开发灌区36 片1.31 万公顷。工程位于盐池县中部, 渠道从南到北辐射盐池县5 个乡镇。建成专用泵站4 座;输水隧洞2座;输水渡槽2 座。灌区平均提水扬程为430 米。在灌区开发中, 已分期安排受益农民14350 户66185 人。近两年, 随着国家生态移民及节水项目的实施, 盐池灌区在灌域外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 万公顷, 生态移民陆续安置人口7883 人。

2009 年, 国家投资兴建了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续建宁夏盐池扬黄工程包括已建工程续建改造和续建人畜饮水工程两部分。其续建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基本维持现状工程布置, 结合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和工程设施条件, 配套完善三道井泵站防洪工程, 更新改造已建2 座泵站三道井、李家坝泵站主机组和相应电气设备, 对部分干渠、石山子隧洞及红井坑渡槽进行防腐及踏破处理等。续建主题是解决盐池县人饮安全问题。

二、工程效益

灌区开发建设后,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稳定地解决了全县一半以上农民的温饱问题。大多数农户进入灌区一般都能达到一年见效、两年解决温饱、三年人均收入上千元的目标。同时, 灌区开发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养牛、养羊、养猪的养殖大户不断出现, 逐步使灌区走上了农、林、牧综合发展的路子。二是灌区开发前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总产值是894 万元, 2013 年达到120260 万元, 增长134.5 倍;粮食产量由开发前的401 万千克, 增加到9660 万千克, 增产24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开发前的338 元, 增加到5521 元, 增长16 倍。特别是通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部分灌区实现了亩产吨粮田, 最高达到1050千克, 部分经济类作物亩产收入达5000 元。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及农民纯收入的提升虽与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分不开, 但在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 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干旱荒漠地区, 灌区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是基础, 占首要地位。三是扬黄灌区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建设, 灌区已形成各类林网0.2万公顷, 同时, 盐池依托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 通过生态移民, 草原植被得到恢复, 绿地面积逐年扩大, 有效地遏制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 农民生产条件和群众居住环境大为改善。迁出地的苏步井地区生态环境也实现了历史性的恢复, 全县生态状况有了极大改观。

三、盐池扬黄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宁夏专用盐池扬黄工程由于受工程投资、工程地质、环境及建设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工程整体建设标准不高。加之当初群众困难, 对灌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有限, 以致后来续建改造工程只是考虑解决现状工程干渠及其以上主要建筑物的维修改造。维修改造了部分干渠、泵站及其建筑物,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程在运行中的诸多问题, 但由于续建项目于2002 年申报, 2009 年才得以批复实施, 在此期间工程陆续暴露出的新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㈠专用干渠受膨胀土、盐碱水危害严重

专用干渠全长43 千米, 承担着城西滩、王乐井及干渠沿线共0.67 万公顷以及扬黄灌区0.46 万公顷节水灌溉的输水任务。2011 年续建改造工程维修干渠6.7 千米, 还有近12 千米渠道由于受膨胀土和盐碱土危害, 混凝土渠板腐蚀、脱落、隆起, 裂缝严重, 极大地影响了渠道的正常运行, 急需投入资金进行维修。

㈡干渠过水断面小, 灌溉受制约, 供需矛盾突出

一是在建设时期, 将配套工程原设计分配给宁夏同心韦州灌区的2 立方米/ 秒流量全部调整给盐池县, 盐池县开发调整灌区0.33 万公顷, 而水源及渠系配套工程未做更改, 工程属小马拉大车。二是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和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 在提高灌区标准的同时, 扩大了灌区规模。三是部分国家节水项目的实施, 未能在老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而是在灌区之外认为扩大了灌区规模。四是灌区开发数年间, 有农户新开垦的耕地, 有挤沟占渠的耕地, 有改良耕作的耕地, 无疑扩大了灌区规模。灌区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原本受限的渠系配套设施在流量及供水总量上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矛盾日显突出。

㈢干渠过水含砂量大, 机泵叶轮冲蚀严重

盐池地处干旱荒漠地区, 冬春季风多雨少, 扬尘天气多见, 而渠道输水至盐池约120 千米, 自然的风沙沉积与渠道的淤积泥沙造成渠道的过水含砂量过大, 致使机泵叶轮冲蚀严重, 每不到两年需更换叶轮一次, 加大了运行费用。

㈣干渠防洪工程不完善, 危及渠道正常运行

专用干渠从南到北, 全长43 千米, 途径丘陵峡谷, 可见的是渡槽、隧洞, 而在一些跨流域的填方地段, 过去只进行水路疏通, 而未采取工程措施, 多年的运行, 风沙淤积, 过水不畅, 稍有径流就会危及渠道, 严重影响渠道的安全运行。

㈤泵站机组不匹配, 输水能力受限

盐环定扬黄工程有共用工程和三省区专用工程。原工程设计流量宁夏7 立方米/ 秒 (其中:盐池5 立方米/ 秒, 同心2立方米/ 秒) , 陕西2 立方米/ 秒, 甘肃2 立方米/ 秒, 后宁夏全部在盐池进行了开发。工程运行至今, 陕甘两省用水较少, 达不到设计需求, 而宁夏盐池灌区按设计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 形成共用与专用机组系统不匹配, 输水能力受限。

㈥三道井泵站扬程高、管控面大, 单排压力管道输水风险高

三道井泵站设计流量2.48 立方米/ 秒, 总扬程82.98 米, 净扬程72.89 米。承担着盐池灌区城西滩、王乐井及干渠沿线0.61 万公顷扬黄灌区0.41 万公顷节水灌溉的上水任务。管控范围线长、面广, 也是盐池城西灌区的枢纽泵站, 由于泵站输电线路及配电保护设施年久失修, 系统陈旧, 常有系统遭受雷击出现跳闸现象发生, 导致压力管道形成水锤爆管, 造成系统瘫痪。而泵站出水设计为单排压力管道, 没有备用管道, 泵站一旦跳闸, 不仅三道井泵站受到威胁, 而且整个城西灌区将要延迟灌水时间, 系统配水计划将改变。

㈦专用泵站输电线路年久失修

盐池专用4 座泵站, 其中:三道井、旺四滩、李家坝泵站供电由该工程共用工程输电线路供电, 狼布掌泵站由就近乡村农用供电线路供电, 4 座泵站的专用输电线路自投入运行以来, 一直由盐池水务部门负责管理, 因专业人员短缺, 盐池水务部门也曾多次与宁东供电局商洽, 但因维护费用不落实, 宁东供电局一直没能接洽, 而盐池水务部门也无力承担, 致使泵站线路多年老化失修, 部分配件残缺, 线杆横担上鸟窝四伏, 常遭雷击跳闸。狼布掌泵站在灌溉行水期间, 农用线路负荷加大, 致使泵站机组频繁跳闸, 对机组造成损害, 更造成水量损失和供水延迟, 引起群众上访事件。

㈧泵站人员短缺, 技术力量薄弱

盐池专用4 座泵站现有运行管理人员35 人, 其中雇用临时运行工20 人, 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弱、且因流动性快的特点, 人员多数无上岗资格证。泵站整体人员技术力量薄弱, 尤其是在电气、机泵维修方面, 没有自己的专业队伍, 维修业务只能靠相关专业部门来协助完成。

㈨运行管理费用短缺, 资金不落实

盐池专用工程管辖4 座泵站, 43 千米干渠, 205 千米支渠、分支渠。近年来, 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 部分渠道及建筑物老化失修, 工程带病运行, 输水能力降低, 安全隐患严重, 维修养护费用在逐年增加。而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 维修养护费用一直由盐池县水务局承担, 各级政府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管理投入机制, 就盐池水务局近三年测算, 每年运行电费在120万元左右, 各种运行管理费用达400 万元, 而维修养护费用只能在实际费用产生后, 靠打报告、送请示要点资金来贴补, 致使灌区工程维修和运行难以为继, 更无力筹资用于工程的除险加固, 资金的严重短缺直接制约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

盐环定盐池扬黄专用工程是惠及盐池革命老区的一项民生工程, 建设年代早, 建设标准低。工程历经建设之初的土地开发、荒漠移民搬迁。而今工程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工程运行多年, 部分工程设施陈旧失修, 带病运行, 工程安全隐患四伏。针对工程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大型泵站改造项目、续建改造项目、病险水库加固项目、农发及扶贫项目等, 加大对专用干渠、专用泵站工程的更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专用工程主干线的运行能力, 提高输水保证率。完善修复主干线的辅助设施, 降低工程运行成本, 提高运营效益。

二是整合水利各类资金, 积极争取国家续建配套、土地整治、农田建设、节水改造等项目, 加大对专用配套工程的改造力度。全面提升配套工程的输水能力, 提高水利用率。修复完善配套工程基础设施, 提升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三是建立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明确工程管护责任。完善和落实《盐池县扬黄灌区灌溉管理办法》。灌区工程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务部门水管单位要做好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 确保渠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受益乡镇要成立灌区工程管理委员会, 做好支渠以下配套工程的清淤、抢险维修等工作。

四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切实解决工程长期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建议各级政府从工程运行的实际出发, 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有制度保障的投入机制, 对专用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维修养护经费进行定期测算, 根据测算情况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从而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灌区建设惠泽于民。

上一篇:母亲的教育论文下一篇:模糊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