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校(精选11篇)
宁夏高校 篇1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宁夏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的完善, 需要完善“两个机制, 一个体系”, 即高校党员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一完善宁夏高校党员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对高校党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预防高校党员腐败的基础。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 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基础建设, 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始终将其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治本之策, 其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增强。对高校党员思想道德教育而言, 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宁夏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也是选人用人的关键时期, 高校作为教育主体, 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 是培养高素质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是求真务实、廉洁公正的道德圣地。但在宁夏高校的一些具体工作领域里,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 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从实践看, 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不完善, 仍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唯有不断探索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 采用高校党员喜闻乐见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和手段, 才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对高校党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尤其是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一定要坚持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注重实效, 以更振奋的精神、更开阔的思路、更得力的措施, 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二完善宁夏高校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2014年6月11日, 《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去掉了“试行”的新《细则》有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方针, 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 标志着党中央开始以党内制度规范扎紧入党“篱笆”、严把入口, 保持党的纯洁性, 从发展党员着手遏制腐败。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 根据高校运行的情况及工作特点, 推进高校建立各项制度管理体系, 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 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不断完善宁夏高校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目前宁夏高校应在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 建立或者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 使高校党员增强自觉守法意识, 构筑起不想犯、不能犯、不敢犯的牢固防线。
三完善宁夏高校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监督是关键。建设科学的高校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是遏制腐败、爱护高校党员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新形势新时期, 高校党组织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 教育引导高校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反腐倡廉, 从严治党, 保持高校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党内纪检监察和人民监督, 准确认定、严肃处置腐败党员, 疏通党员队伍的出口, 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措施。
加强高校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高校招生考试、学生就业等问题都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问题。通过对高校权力运行的监督, 确保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当前一些高校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滥用权力损害学生利益的问题, 学生意见很大。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公共权力意识,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努力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加强高校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是破除官本位等封建残余思想、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支撑和力量源泉。在现实中, 少数高校党政干部的腐化堕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不良影响, “潜规则”等错误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 并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必须引导全党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 从根本上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
通过完善宁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即“两个机制, 一个体系”, 最终建立我区高校预防腐败体系, 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宁夏高校通过完善“两个机制, 一个体系”, 最终建立宁夏高校预防腐败体系, 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关键词:宁夏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惠新.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J].党建研究, 2012 (12)
[2]李小亮.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J].江苏科技信息, 2009 (1)
[3]王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J].求是, 2009 (21)
宁夏高校 篇2
7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报了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截至7月24日,20我区应届毕业生1.7万人中,已实现就业或明确岗位近1.3万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76%,就业率高于全国的.68%。
今年,自治区出台了11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推进,各相关单位正按各自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下半年,我区还将安排乡镇公务员招录和部分市县公务员招录,全年招录公务员总数将超过1000名;安排1400名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截至7月28日,已有1974名毕业生报名,9月底前派遣到岗。今年全区安排2000名高校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培训实习,截至7月25日,已有1389人踊跃报名,9月毕业生可到培训实习单位报到;此外,另有419名毕业生开始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
宁夏高校 篇3
【关键词】宁夏;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
自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大学生一毕业就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1]。相比于十年前,本科毕业生人数涨了 2.6 倍。基于大学生自身经验不足以及社会给予的工作岗位对于毕业生来说相对缺少的双重就业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尽管大学生创业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但是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不乐观。据调查显示:在中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比例高达70%,而实际创业的大学生不足1%[2],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这些想要创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呢?为此我们对宁夏各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进行了调查、访问与分析。
一、创业意愿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在我们调查的宁夏高校学生中,有20.94%的人愿意选择自主创业,52.53%的人选择就业;有33.51%的同学对创业有兴趣,52.88%的同学则对创业不是太感兴趣或没兴趣。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自主创业还属于非主流意识,还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有此想法的人心存顾虑,如履薄冰。现在摆在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面前的除了继续深造,就是就业或创业,而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所以自主创业潜在人数庞大。
在宁夏读书的大学本科生、专科生大都来自西北地区。在所有有意愿创业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在宁夏创业,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李克强宣布同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自2010年开始在宁夏已连续举办了4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中阿经贸论坛)。宁夏在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使宁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现在的宁夏刚刚起步竞争相对较小,且机会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在家乡创业,他们认为自己对家乡的发展情况比较了解,在那里有更多的人脉,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也成为他们在家乡创业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原因
大学生自主创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根据我们调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在宁夏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不高,只有20.94%,实际创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为此我们从学生就业压力大、资金不足、人文地理环境等四个方面对阻碍宁夏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就业压力大
大家通常可能会认为,学生创业是主观自愿的,但是调查结果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告诉我们在宁夏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中65.88%的学生创业是迫于客观的就业压力而不得不为之。在严峻的社会压力下,学生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他们认为创业可以赚钱,可以避开严峻的就业压力。但这些学生的创业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他们多是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小的创业领域,比较注重短期收益,缺少长远考虑,遇到挫折也容易放弃。对于创业他们缺少清晰的思路,缺少持之以恒的目标。
(二)资金不足、筹措困难
没有启动资金或启动资金比较少成为学生自主创业最大的障碍。在宁夏上学的大多数是西北地区的学生和来自农村、普通工薪阶层的学生,他们大多家庭条件不宽裕,而家庭的经济条件直接影响了学生创业活动的实践,加之政府投入的相关资金有限,很难惠及所有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且银行大都不愿意贷款给规模小、还贷能力弱的企业,所以学生向银行申请贷款困难。另外风险投资公司也会因学生创业缺少管理经验等问题,设置比较高的投资标准。使学生筹措资金困难,而且一但遇到风险,这些新起的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又缺乏经验很难在创业这条路上走远。
(三)人文地理环境
宁夏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属于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像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较宁夏来说在地理位置上更占优势,不仅制造业发达,贸易也很发达,领导潮流地位,让创业者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建立人脉。会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能够快速了解到各类先进的事物,相对宁夏地区保守的人来说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成功传奇。而在宁夏读书的大学本科生、专科生大都来自西北地区,不具备以上发达地区所带给人的思想优势,身边也很少有创业成功的传奇案例,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即使有创业意愿也很难有实际行动。
(四)创业伙伴的带动与选择
周围创业朋友的带动对一位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假如周围有准备创业的学生,那么这位自主创业的学生就会带动其他想要创业的学生一同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创业伙伴也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一些有经验的创业伙伴更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和谁创业也尤为重要,创业者要选择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这样在创业途中,即使创业者与创业伙伴有实施方法上的分歧与差异,只要创业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是相同的,大家就会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而那些实施方法上的分歧与差异只需合作伙伴之间好好沟通、相互理解便可以消除分歧,找到一种正确、合理、可行的方案。只有合伙人创业目标相同,为共同的理想奋进,创业者之间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共同奋斗才能使创业成功成为可能。而从以上人文地理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宁夏上学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周围也很少有创业朋友的带动,创业者想要找到适合自己、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变得更加困难。
三、对策建议
学生自主创业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创业前同学一定要对自己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弄清楚自己的创业动机是什么,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而盲目创业。要坚持创新、寻求突破点,不能总跟在其他人的后面做一个追随者。另外宁夏地区的学生一定要克服宁夏人文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劣势,在平时注重养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善于多维观察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贯的敏感性,从宁夏在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等优势中发现新的商机。学校应定期邀请不同类型的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来校演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实践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宁夏政府应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还要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责令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设立风险投资金,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学生创业需要学生、高等院校、政府等各方面的配合,共同发挥作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1210/t20131210_1050496.shtml
[2]新华网上海频道http://www.sh.xinhuanet.com/2007-11/20/content_11720462.htm
宁夏高校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理工学院、宁夏师范学院等五所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锻炼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9份,回收率为83.8%,其中有效问卷408份,有效率为81.6%。
2 宁夏高校教师的健康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宁夏高校教师身体健康者占56.2%,患各种疾病者占43.8%。表1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工作历程的增加,从事纯脑力劳动占工作时间的比例在加大,各种疾病患者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患心血管系统疾病者比例最大,居各类疾病之首,根据这一调查表明目前宁夏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3 影响宁夏高校教师身体健康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显示影响宁夏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压力,心理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的不规律、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因素。
3.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
通过对宁夏高校教师压力情况的调查,工作压力最大占31%。高校教师的工作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复杂的脑力劳动,既要教学,又要做科研,创造性强,工作要求高,压力大。由于工作压力大,69. 7%的教师在工作中有超负荷和体力透支的现象。其中,具有初级职称51. 3%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最重;具有中级职称42. 3%的教师认为论文任务最重;具有高级职称49. 2%的教师认为科研任务最重。其次是申请科研课题占40. 6%。由于工作压力大,53. 1%的教师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备课。特别是在新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持乐观轻松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又无从释放,如此的循环导致他们休息和睡眠严重不足,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健康。
3.2 高校教师体育意识薄弱
在高校很多教师工作压力大,生活缺乏规律,没有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一些教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但也存在着对健康状况认识不清、不了解适合自身参加的体育项目。不能科学、系统地进行健身锻炼,锻炼的方法与手段也比较单一。调查中还发现每周活动1到2次、每次不足30min的教师人数最多,活动次数偏少,活动时间偏短,值得注意的是,31~50岁年龄段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高。很多教师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一旦有了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锻炼是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2]。利用体育锻炼的手段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由于竞争的压力学校领导只抓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锻炼身体完全是教师自己的事,教师的日常健身活动经常处在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状态,每年一次的运动会,教职工比赛往往流于形式,参与的教职工并不多,并没有达到促进教师锻炼身体的目的。
3.3 高校教师不良的生活习惯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时间长、没规律,就会出现过于疲劳,没有胃口,在饮食上不讲究平衡膳食与合理的营养搭配。高校教师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由于白天有教学任务,再加上家庭日常琐事,这样一来所有的科研以及撰写论文工作就能利用睡得晚、起得早来完成了。从而导致他们休息和睡眠严重的不足,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合适的方法去释放压力(尤其是一些男教师)就利用吸烟、饮酒的不良习惯来释放压力。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下去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影响着身体健康。
4 结论与建议
1.教师患心血管系统疾病者比例最大,居各类疾病之首,而且随年龄的增长,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越来越大。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要加强正确、科学的引导,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发挥体育健身、强身健体的作用。
2.加强体育锻炼意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理念,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合适的体育锻炼方式,中老年教师可选择较缓和的活动如,太极拳、散步、骑自行车等。中青年教师可选择一些体能消耗及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如,球类,有氧健身操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增加教师间彼此和交流与信任,还可以使工作压力得以缓解与释放,提高心理素质。防止一些疾病的倾入,养成体育健身习惯。及时纠正“透支”健康的行为。
3.应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注意营养搭配,平衡膳食;戒除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教师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教师健康状况予以足够的重
视,不给学校及教师施加过大压力,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给教师“减负”。 各学校应当将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致力于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根据教师年龄及身体状况实行“弹性”管理。[3]
5.开展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指导活动。如邀请专家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健康新理念、各种常见病的预防与康复方法以及养生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师的健康意识。还可以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聘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指导,帮助教师排除心理障碍。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夏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宁夏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较差,本文分析了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宁夏,大学,教师,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苏静.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5):27-29.
[2]刘瑞峰,李凯,王东,等.从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反思学校体育工作的失误及其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
[3]邰崇禧.对江苏省高校教师健身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4):9-11.
宁夏高校 篇5
宁夏四部门联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联合出台了 《关于贯彻落实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政策的意见》,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科研项目单位就业。
《意见》鼓励承担科研项目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自治区级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聘用对象主要以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为主,包括高校以及有学位授予权的科研机构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宁夏高校 篇6
【关键词】宁夏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科学化 精致化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从原来的数量扩张渐渐向质量方面提升方向的转变 ,因此,将精致化理念带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已十分有必要了 。根据大学生集体的精致化管理,它的内容主要是怎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不同方面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精致化管理,让高校思想政治在理论教育方面科学化。
一、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作用
1.加强精致化,有利于在坚持思想政治。加强精致化,有利于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功能的同时,体现其教育属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大学,长时间以来,我们坚定将培养学生素质放在第一位置,为启发广大学生坚持理想信念,为建设校园安定与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精致化,有利于建立以人为本。加强精致化,有利益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针对性又是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加强针对性,看重受教育者的不同特征,实行个性化培养,更好体现工作的人性化关心,才能保证工作获得育人的实效;而实效性又是针对性的宗旨和保证。
3.加强精致化,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加强精致化,有利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升工作的科学化程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更加科学化,也就是把思政教育建立于科学模范的之上,从实践中做到遵照教育规律、 增强科学研究、讲究科学方法。
二、实现宁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科学化”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首先,哲学应该有一定高度。思政课的教师的哲学素养应该达到相当程度。老师的哲学素养,就是老师把哲学知识或者哲学思维或者是思维方法,较高水平综合使用于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能力。其次,史学要有一定深度。教师有传道授业的责任,日常教学的周全性和特别性确定了教师必须的能力素养。再次,前沿学科要有一定的新度。大学教师从思想上、学术上方面来说,都具有一定成就并且是特殊的人才,这些群体知识条理比较广博,知识构造比较广大,所以对前沿学科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能准确地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区理解,可以在一定范畴内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把各种学科知识能够穿插或者渗透,因此在教研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大学马克思主义群体化程度。最后,相邻学科也需要一定的广度。掌握的专业知识有精细深化的特,还能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甚至做到“兼收并蓄”,使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课之后,就像沐浴春风一样醍醐灌顶,这个素养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的基本的素养的一种。
三、思政课教育中的“精致化”发展的注意事项
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有效把握教学的实践性,达到课堂的教学可以向现实生活转变的实践性的目的,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融合到现实中去,实践过程中,可以巩固认知、还能加深体验,最终转变为具体行动。
务必在高等学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三个统一”,即政治信仰和学术信仰的统一,精神成人与物质成人的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完成两个改变:一是抛弃以前的程式化教材体系,向理论思维能力的改变;二是抛弃知识理论体系,向信念信仰体系的转变实施教育过程中掌握四种科学方法:即因习而知和因悟而知;因疑而知和因过而知。
四、宁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结构的“精致化”建设
第一,徳育与智育的平衡。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日常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认识与累积,而且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德性的培育和践行。第二,情感的体验式教育。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人,它关注人们的情感,关注人性的尽善尽美和人格逐渐健全的经历,体会到生命之美好、感悟到亲情之伟大、领会到友情的恒久、感受到爱情的纯美。第三,持续的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最高境地,就是持续性地超越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着重点是培养学生群体创新品格,创新的品格是创造能力的推动力。第四,用行为来规范教育。自然规则和社会的规章制度应该得到每个人的遵守。这个角色内含了规范要求,它又包括了“必须”对“可以”的制约。第五,意志可以升华教育。大学生们要主动地纠正自己行为,并且能使它符合社会发展标准的意志的品德。此意志品德的培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坚定自身的行为方式,抑制自身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
五、小结
精致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前景呼声一片大好,它可以产生较为明显的效应,变成大学思政教育规范化内在化的要求,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平稳进行开展。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精致化管理工作仍是一项非常繁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本人作为一名在高校基础工作的学生群体的一员,本人深知此项任务要承担的重要历史责任,始终坚信,如果广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层次对理论思考和勇敢的探索和实践,这样就能给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继承者。
参考文献:
宁夏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析 篇7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超过2000万, 在经济增长8%-10%的条件下, 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800万到1000万个, 这就意味着我国有1000多万的就业缺口, 而大学毕业生每年以50万到60万的速度激增,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社会背景必将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宁夏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近年来, 随着高校扩招和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据统计2005年, 宁夏普通高校毕业生为9037人, 已就业7373人, 就业率为81.59%。2006年宁夏普通高校毕业生达为11219人, 截至2007年, 已就业6892人, 就业率为61.96%。2009年宁夏应届毕业生1.7万人中, 已实现就业或明确岗位近1.3万人, 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76%。2010年宁夏总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20217人, 有3000-4000名区外求学的宁夏籍大学生回来找工作。从就业情况来看,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逐年下滑。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状况, 我们针对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宁夏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从业能力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个人素质、专业素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六个方面, 根据在宁夏不同类型高校的调查, 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专业性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创新精神较高, 综合性高校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素质、合作意识较好, 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和从业中这些值相对较低。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宁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环节竞争力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如下图所示:
通过实地调研和上述分析, 宁夏地区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和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践能力比较欠缺
实践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和生产力的能力, 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五个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在就业时将实践能力的考察放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 而实践能力中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面试过程中必备基础, 直接影响就业竞争力。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 很多大学生的应试能力十分突出, 在各类职场考试中, 笔试成绩遥遥领先但一到面试环节就被刷了下来, 这就是实践能力不强、表达能力较差的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过程中, 由于实践能力的缺乏不能很好的将自己推销出去影响到了就业基础竞争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欠缺致使很多大学生在实习或试用期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就业受挫。我们在用人单位了解到, 很多录用的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对工作不能胜任的主要原因是实践能力欠缺在短时间内又不能很好弥补, 加之个性交往特征较为明显致使在一定职业环境中不能很好地将就业核心竞争力凸显。
(二) 适应能力差异明显
适应能力是指主动接受、融入新环境的能力。大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知识储备, 身份是学生, 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身份是职员, 是“社会人”。这两种角色的迅速转变, 就是在考验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宁夏地区的调查数据来看男性毕业生比女性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强8到10个百分点, 综合性院校的毕业生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高3-5个百分点。一些大学生没有找到自己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在就业竞争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来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导致就业失利, 影响就业情绪致使自身就业竞争力趋于弱化。同时适应能力也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竞争过程中受到一些挫折就显现出适应能力弱的特点, 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负面过早的暴露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一个原因。
(三) 专业知识不扎实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大学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只是应付考试, 并没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本领, 专业知识的应用不是很系统, 综合知识不是很完备。当然这也与现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导致对相关对口的行业从业能力下降, 而在短时期内又不能与其他职业进行对接, 直接影响到了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这也是削弱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因素。
(四) 合作创新意识薄弱
现代大学生独生子女逐渐增多, 成长的环境相对比较顺利, 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包办、干预过多, 致使大学生合作意识淡薄, 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交往, 个人性格负面成为影响就业环境竞争力的一个现实原因。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 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 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宁夏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弱, 受教育环境、成长环境、区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多。相对于区外就业的学生而言就业竞争力就弱于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 是影响宁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又一原因。
二、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 国家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实施能力发展战略, 这里所讲的能力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由此可见,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从现行教育体制上来看, 宁夏高校许多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培养目标及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多不足, 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有许多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宁夏地区现有15所高校, 其中综合性高校1所, 专业性高校2所, 民族高校1所, 职业院校11所, 下表是对影响宁夏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进行满意度调查, 数据如下: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 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对其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和专业实践时间较为满意。综合性高校职前教育满意度相对较高, 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比综合高校和专业高校高2-3个百分点。综合高校的管理引导方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高校。
上述数据及分析是选取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近三年来就业状况结合用人单位评价得出的。从这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看, 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高校教育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影响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因素及就业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不足与问题来看, 宁夏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间存在差异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直接作用, 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时用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标题“就业率挑战中国高校学科设置”,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大学的课程设置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必须紧随专业学科发展, 要考虑人才培养对社会的作用。以宁夏大学为例, 宁夏大学有着完整规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 用科学的目标体系来指导教学工作, 但人才培养目标指导计划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基本上是5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 致使高校专业设置不能与学科发展和就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学生毕业后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契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 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交叉渗透较少, 考核方式不一, 致使公共课受到冷落, 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他们最希望提升的方面恰恰被学校忽视了, 如社交礼仪、专业实践等课程内容安排较少, 影响到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与就业相关的职场礼仪等课程无论是使用的教材还是考核评价方式都较为规范严格,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宁夏高等职业院校将这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关, 但这类课程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基础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第三, 宁夏各高校目前没有灵活的专业调剂政策, 加之有些专业课程开设过于繁杂, 影响到大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 职前教育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职前教育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一种专业性的教育, 主要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心理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职前教育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 有利于实现学业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 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宁夏地区高校毕业生中, 大多数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 一些学生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缺乏进取心和工作动力, 盲目追求校园各种考证、考试热潮, 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后续阶段往往缺乏有力的竞争力。宁夏大学从2005年开始开设了大学生职前教育的相关课程, 从2009年开始, 实施了网上职前教育课程, 并将大学生职前教育课程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规定在校大学生必须自主学习完相关的职前教育课程并选修一定学分的职前教育课程方可毕业。其他高校的职前教育也是近些年才列入大学课程体系中。目前只有6所高校有完整的职前网络教育课程。宁夏地区大学生职前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太完善, 任课教师的专业性不高, 学生对职前教育的认识还不足, 课程形势总体上比较单一, 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死板, 使得职前教育成果收效甚微。这些因素影响到了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准备。
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停留在“校内闭门理论指导”, 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没有形成机制,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全面、不稳定、不系统、不深入、不到位, 一些职业院校过于强调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 缺乏对毕业生必要的引导。
(三) 创新教育水平较低
高校的“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 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宁夏地区高校的创新教育参差不齐, 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 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教育机制。在宁夏的一些职业院校, 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和实践的初级阶段, 创新机制没有形成。宁夏大学通过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增强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主持参与, 学校立项资助的形式将大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但宁夏高校整体创新教育未能很好地实施, 层次和水平都比较低。同时, 宁夏高校在校大学生多为区内学生, 受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成长影响, 学生的思维面相对比较窄, 一些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不明显, 被动接受思维普遍存在, 使得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明显。
(四) 管理引导层面较浅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开放, 学生自主支配利用的时间较多, 加之大学阶段的课程相对较少, 专业性较强, 教学与管理实行分开管理, 大学专业学习与人格塑造的职能被分割为两个系统来管理, 教学工作由教务部门来实施,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由学生管理部门实施, 虽有联系但没有将资源很好地整合利用, 教育管理不能与专业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在很多高校, 专职教师只负责相关专业知识的讲授, 不承担对学生进行课堂德育教育, 更多的教育管理职能由辅导员来完成。高校对学生的引导机制和引导方式长期不变, 缺乏体制机制创新, 一些职业院校重管理轻教育造成了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缺失, 使得对大学生的管理和引导较为松散, 方式单一, 出现了管理教育两张皮的现象, 致使学生参与意识下降, 锻炼机会缺失, 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成果, 削弱了就业基础竞争力。
三、提高宁夏地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 全面提升就业基础竞争力
1. 了解现实加强自我完善
专业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未来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校大学生首先要在大学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注重培养塑造自己的专业爱好和良好的兴趣习惯, 掌握好专业基础课为获得良好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 为自身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良好的求职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前提。这些素质的养成自身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在求职中投简历过于随意、接听电话缺乏礼貌、面试着装失范等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毕业生也因此失去工作机会。“于细微处见精神”, 招聘考官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求职者所有信息, 只能通过细节进行考察。所以毕业生在正式进入社会前, 需要了解有关的礼仪知识、个人形象设计知识, 以培养良好的求职习惯, 争取在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方面做到大方、得体,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素养, 尽量弱化学生气与学究气, 从整体上提升就业基础竞争力。
2. 做好就业规划和就业准备
“不患才不济, 而患志不立。”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只有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才能不被“就业恐慌”的情绪压倒。也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才能坦然面对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充满勇气和信心地跨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没有方向将是最大的失败。”明确就业发展方向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 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工作和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我真正需要和适合什么工作”, 如同正确地做事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 大学生应静下心来, 审问自己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而思考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 也是成长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找准定位, 提早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 专一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眼睛距离我们很近, 因此总是看不清自己。”大学生要防止自我认知上的“近视效应”, 扩大视角来减少主观认知误差。从客观上说当前的“求职恐慌”大多是因为求职者自我定位模糊, 缺乏方向而导致。因此, 大学生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如老师及同学朋友的评价) , 这些都有助于自己改正缺点, 做好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充分的职前准备, 积极面对挑战和竞争。
3. 面对现实客观评价自己
毕业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 并根据社会需求努力为自己创造适合社会需要的条件。这是因为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数量和模式也有很大变化, 人才的社会总需求情况也是毕业生在择业时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因此毕业生应该现实地分析自己所处的择业环境, 尽可能全面和详尽地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正在实施中的改革措施及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及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等。同时, 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科学定位在找准自己的位置, 切忌眼高手低, 摆正就业心态, 转变就业观念, 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就业。
(二) 深入促进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校所能提供的资源是一切能力培养的基石与土壤。高校教育与就业竞争力层次关系, 实际上说明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即核心竞争力是如何从资源逐步形成的。
1. 适时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在加强对社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的需求情况, 从学生长远和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 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对现有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作调整, 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扩展专业服务范围, 强化实践教学的训练,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宁夏地区各类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大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这一能力培育, 把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密切联系起来。利用高校自身这一平台, 让三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也让大学生在提升竞争力时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推动学生结合高校提供的资源与自身的现状相结合, 不断完善自我, 在学习和创新中提升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高校要完善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竞争力培育体系, 必须将这一体系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核心竞争力培养。尝试建立灵活的专业选择制度, 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逐步使大学生进校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再选择专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广泛联系校友和学生家长, 充分发挥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能力, 通过事先的统筹规划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以一定的方法有效地培育出核心竞争力。
2. 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关于人的发展的知识纳入大学教育的程序中,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要“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而且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宁夏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 鼓励大学生创业并积极探索创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宁夏各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 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
同时应做好就业指导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环境竞争力。学校首先要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为广大学生提供具有专业水平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应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前期职业指导服务, 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对进入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应该建立在对学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和就业技巧训练等方面的帮助;设立全区毕业生就业技能大赛, 继续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心理辅导、推荐就业岗位的服务。此外, 高等学校要注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3. 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保障, 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基础。高校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建设, 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的观念培养造就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 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大力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 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 形成理论学习家园、社会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平台, 塑造健全人格。
(三) 形成提升就业环境竞争力的合力
一是大学生个人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对待就业问题, 创造良好的环境竞争力。二是根据不同就业环境和不同就业形势出台切合实际的就业政策, 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在现有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各项政策支持力度, 延长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实习外聘等缓解性政策的时间。三是根据人均收入状况增加缓解性政策的财政补助, 设立短期大学生就业失业风险金, 逐步尝试建立短期待业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建立自治区级宁夏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从各方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促成良好的就业环境竞争力。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发展稳定的社会问题, 探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对于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和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宁夏地区高等教育正处在发展的进程中, 受国家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增加, 就业形势势必更加严峻, 对就业竞争力影响的因素势必增加, 如果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滞后,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能及时转变, 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竞争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坤英.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人才开发.2009 (1) .
[2]禹元蔚.高校应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研究.2006 (7) .
[3]余丹.宁夏普通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解析[J].宁夏教育.2008 (4) .
[4]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6 (1) .
[5]从大学生“村官热”说起.理论热点面对面. (2009) 15——如何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6]宁夏党委、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 (宁党发[2008) 45号) .
[7]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M].中国教育报.2003-2.
宁夏高校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宁夏普通高校、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学生野外生存运动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资料室和购买相关书籍,收集国内外关于野外生存、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分类、归纳,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由此掌握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该课题的研究和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论文的研究需要,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按照体育科研方法的问卷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设计了一套宁夏普通高校学生野外生存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并拜访多位相关专家进行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制定严格地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制度,使问卷的效度得到保证。
1.2.3 实地调查法
首先,借助近年来经常参加野外生存的经历,与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密切接触,调查学生参与该项运动的情况。其次,对宁夏地区可供开展野外生存的部分线路,进行分类选取和实地调查,确定我区开展野外生存的安全性。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研究的指标数据进行审核与复查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区四所普通高校野外生存在学生中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对野外生存的认知程度、喜欢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途径、参与动机和影响参与的因素现状。
2 . 1 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的认知程度
通过对宁夏四所普通高校372名学生进行的对野外生存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来看,有11名学生对野外生存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3%;88名学生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23.70%;一般了解的人数有159名,占总人数的42.7%;有102名学生不太了解,占总人数的27.4%;12名学生完全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2%。这一结果显示,野外生存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总体的认知度较高。近年来,野外生存通过网络、影视、杂志等多种途径的宣传,使得高校学生较为容易获取和了解相关知识,加之高校学生也是关注此项运动人数较高的人群,使得大多数学生对野外生存并不陌生。
2 . 2 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的喜欢程度
通过对宁夏四所普通高校372名学生进行的,对野外生存喜欢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的学生有78名,占总人数的21%;比较喜欢的有169名,占总人数的45.40%;一般喜欢的87%,占总人数的23.40%;不太喜欢的26名,占总人数的7%;完全不喜欢的12名,占总人数的3.2%。这一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喜欢野外生存项目,仅有少数学生对这项运动不太喜欢和完全不喜欢,说明,该项运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
2 . 3 高校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现状
通过对宁夏四所普通高校372名学生进行的是否参加过野外生存情况调查结果来看,有235名学生参加过野外生存活动,占总人数的63.2%;没有参加过的有137名,占总人数的36.8%。以上数据表明,多数学生参加过形式各样的野外生存活动,主要参加的项目主要有登山、徒步、野炊、骑行、宿营、野外觅食11项,登山和徒步是参加人数较多的项目。
2 . 4 高校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的途径
对于宁夏四所高校学生参加野外生存活动的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主要途径有朋友结伴、班级活动、和家人、社会相关俱乐部、学校相关俱乐部、独自一人、学校相关课程。其中朋友结伴是学生参加野外生存活动的主要途径,而学校相关俱乐部和相关课程学生参与此类项目提供了较少的途径,由此,从学生参加该活动的规范性、安全性考虑,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引导与教育。
2 . 5 高校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的动机
通过对宁夏四所高校学生参加野外生存活动的动机进行统计发现,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主要动机有愉悦心情、观赏自然风光、爱好、释放压力、健身、增进友谊、交友、挑战自我等13项,其中愉悦心情、观赏自然风光、爱好、释放压力、健身、增进友谊、交友是学生的主要动机。从对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的多样性动机可以得出,野外生存能够满足高校学生更多方面的需求,不论是心理需求、健身需求还是个人爱好,该项运动的功能和魅力是非常卓越的。
3 影响高校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运动的热情度比较高,但是在参与度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因素,主要有没时间、没有途径、花费大、危险、体质差和畏惧心理。
首先,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喜好上。其次,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或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喜欢野外生存的学生参加这项运动,使得学生缺少参加的途径。最后,学生可支配的资金有限,这项运动本就需要很多的经济投入,是的学生无力参与。另外,这项运动的多数项目是在野外环境进行的,必定伴随着更多的危险,加之,部分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限,从而产生了对这项运动的畏惧。因此,总体来说,没时间、没有途径和花费大是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4 结语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近年来野外生存的火热发展,在如今信息获取极为多样和便捷的时代,宁夏四所普通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的认知程度较高。由于野外生存符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查学生中66.4%的学生这项运动喜欢,喜欢程度非常高。同时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3.2%的学生通过形式各样的方式参加过野外生存,参与的项目非常丰富,主要有登山、徒步、野炊、骑行、宿营、野外觅食等11项之多。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主要动机有愉悦心情、观赏自然风光、爱好、释放压力、健身、增进友谊、交友、挑战自我等13项,由此可见,该项运动既迎合了学生的喜好,也能够发挥该项运动独特而全面的教育功能,对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没时间、没有途径和花费大是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最主要因素,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校有大量的功课和背负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个人时间上非常受限;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的途径受限;现在的学生多位独生子女,尽管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野外生存毕竟是个对装备要求较高的运动,且出行要支付交通、餐饮和保险等方面的费用,作为没有经济条件的学生来说却是有较大的压力。
宁夏高校 篇9
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前身为中国 (宁夏) 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2010年至2012年, 中阿经贸论坛在银川连续举办成功, 逐步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交流平台。2013年起, 论坛更名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确立了中阿共办、部区联办和民间协办机制, 加强了在能源、金融、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中阿国家主要包括中国及22个阿拉伯国家和以其为主体并向外延伸的57个伊斯兰国家。自中阿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宁夏银川, 宁夏便处于中阿经济、文化圈的核心地位, 这为加强本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宁夏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 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塞上风光和新丝绸之路带等优越条件, 为发展宁夏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宁夏居我国西北内陆, 是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也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宁夏现有五所高校开设有设计专业, 其中包括三所综合性大学和两所职业类大学。宁夏设计教育相对全国其它省份而言, 比较薄弱。但是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宁夏高校正积极推进设计教育的探索与改革。如何让宁夏高校设计教育与宁夏“十二五”规划中的教育规划相融合?如何让宁夏高校设计教育走向世界, 与阿拉伯国家高校实现对接交流?如何让宁夏高校的设计教育更能适应中阿发展的新需求,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既是教育主管者关注的焦点, 也是宁夏高校设计教育走向中外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二、中阿博览会背景下宁夏高校设计教育新趋势
(一) 设计教育的国际化
设计教育的国际化主要体现为设计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与设计思维意识的国际化。
加强宁厦设计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以中阿博览会为契机, 积极加强中阿之间高等教育的协同合作。2011年在宁夏银川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指出:“举办中阿大学校长论坛, 为中阿双方的大学校长们增进了解、交流合作、传承友谊搭建了重要平台。希望通过中阿大学校长论坛, 进一步加深中阿大学间的相互了解, 促进双方在教师互派、校际互访、学者交流、学生留学、联合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中阿人文交流、推动中阿高等教育发展, 提升宁夏高等教育水平, 发挥重要作用, 产生深远影响。”当然, 宁夏的设计教育也应该积极地搭好这趟顺风车。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设计教育就不断地与国际频繁交流, 各高校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跨国交流平台。据调查, 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艺术院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设计院校已建立了长久的合作机制, 在基础教学、创新思维、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立体式的交流合作。宁夏各高校设计教育也应学习它们成功的交流办学经验, 构建中阿间良好的交流学习模式。
其次,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以适应中阿博览会背景下的新趋势。设计的灵魂是创新思维, 而宁夏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在这方面恰恰是个弱项。宁夏地处内陆, 又是少数民族地区, 过去的保守意识制约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中阿博览会进驻宁夏银川后, 尤其是宁夏作为内陆型开放区以来, 宁夏打开窗户呼吸到了外面的新鲜空气, 一切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此形势下, 设计教育要树立国际思维, 在设计教学中渗透国外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经典作品、成功案例、文化风俗等, 不断加强中阿国家间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增加联合办学, 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专业和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加大学生国内、国外的访学交换等各种形式的学习, 彼此体验异国设计风情。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设计思维, 以利于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而且能增强国际间的交流学习, 更好地适应中阿国际间设计项目需求。
(二) 设计教育的民族化
宁夏高校设计教育的民族化, 是在设计教育过程中, 以本国尤其是本地区的民族特性、民族文化为基点,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知识, 构建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设计理念, 使民族文化艺术特色与现代设计紧密联系起来。
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性客观上要求宁夏高校设计教育的民族化。宁夏是我国回族的聚居地, 由于受地理、饮食、风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 它作为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 对宁夏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学生在接受设计专业课教育的同时, 还要研究本地区民族文化、社会情感、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种种特征, 在设计现代化的基础上, 建立符合本民族特征的设计理念, 否则很难立足。如伊朗设计大师雷扎·阿贝迪尼的设计作品以阿拉伯文字与伊斯兰民族文化为主元素, 作品个性独特, 充满视觉张力, 民族特色突出。他之所以能够活跃于国际设计舞台, 除了对审美的超强把握和对表现手法的超强应用之外, 其作品强烈的民族元素也让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 宁夏设计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忽视, 使其设计作品显得乏善可陈, 没有什么特色, 也不足以吸引业内的目光。笔者从事设计教育多年, 所在高校的设计专业从未设置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 值得欣慰的是, 近年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上增加了民族美术, 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阿博览会要求宁夏高校设计教育民族化。中阿博览会的阿拉伯国家同宁夏都有共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 文化的相似性与宗教信仰的同一性为设计教育的民族化认同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大的舞台。在文化繁荣的今天, 各国的设计师都在努力探索现代设计的发展出路, 把设计的民族化作为独特风格, 来增强其作品的吸引力与魅力。设计的民族化是设计师在充分了解民族文化背景下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流露, 是对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的体现。中阿博览会需要高质量的设计, 它覆盖了环艺、展示、动画、平面等各领域, 民族化的设计在这里有更大的表现空间。因此, 设计教育必须从源头抓起, 在高校里开设民族文化的相关课程, 通过深入的了解与训练将其巧妙地应用于设计作品中, 有效地把设计教育与民族文化融合, 努力让中阿博览会在设计上有一个更为愉悦的视觉感受。
(三) 设计教育的市场化
中阿博览会为宁夏高校设计教育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让设计教育在新形势下发挥重要作用,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设计是一种特殊艺术形式, 它与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社会服务的同时, 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阿博览会、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的深入展开, 宁夏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企业在银川落户投资, 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求企业必须要有高品质设计活动的参与, 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设计公司。设计便成了一个人才紧缺的专业, 众多的设计职位正虚席以待, 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动力伴随压力而生, 因此, 高校设计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 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 把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效地联系起来, 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思维观念, 充分发挥地区传统、特色文化等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特点, 在市场化环境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而不能盲目地躲在象牙塔中搞设计。
没有特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没有特色的设计教育也是平庸的, 没有结合市场的设计教育更是没有生命力的。宁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就要研究中阿博览会的动向与发展, 研究阿拉伯国家的市场需求,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结构, 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把培养设计人才的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三、在中阿国际视野下宁夏高校设计教育更应突出人文关怀
设计的较量最终是文化较量, 国外设计教育发达的大学多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对学生人文知识、商业知识和设计技能三方面的培养, 他们把人文素质教育称为“通识教育”, 试图通过人文知识教育与设计技能的结合, 全面培养设计人才。
当今的设计教育多注重技能的培养, 对于人文知识的培养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民族地区的设计教育对设计人才的素质要求应该更高, 因为这关系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礼仪等, 甚至关系到地区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因此, 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 对于设计者来说至关重要, 培养完整的人文精神与高层次的设计感觉同样具有现实意义。通常一幅设计作品在设计过程中, 既要切中主题, 发挥设计的功能作用, 也同样要注重意境、格调与色彩, 同时还要突出设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但是, 要产生一幅高品质的设计作品, 它必须具备设计的灵魂, 那就是人文精神。
高校如何培养出具备人文素养的设计人才?首先要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 还要加强对美术专业各领域、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与借鉴, 学校可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报告、文化讲座等形式, 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加强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推荐相关书目, 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人文知识, 主动利用充裕的课外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其次是设计教育避免被匠人化, 工具化。设计教育是一项综合的教育, 它不宜分割太细, 并且要避免学生对软件万能的认识误区。良好的设计教育, 不能只注重对技能的培养, 更应该注重人文精神表现, 要通过良好的专业表现手法来传达设计思想与设计情感。再次, 设计教育要以人性化为宗旨, 杜绝功利的心态和冷漠的设计。在当今的设计中, 过度的商业化追求使设计作品远离人性精神, 缺失了人文关怀。信息时代的到来, 拜金主义的冲击, 使人们的心理变得彷徨、浮躁, 一切都被功利化。离开了人文环境的设计, 往往会显得苍白、空洞、冷漠、无力。因此设计教育的人文精神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应该贯穿设计专业教育的始终。
多一份人文, 就多一份关怀。高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人文素质与市场意识, 要努力营造校园人文环境, 引导学生对市场有一个健康的认识, 建立具有人文素养、可持续的、积极向上的设计品格。让学生在完善设计美感的同时, 注重整体性, 让设计多一些人文关怀。
四、结语
宁夏高校设计教育的国际化、民族化与市场化是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的三棱镜, 也是在中阿博览会背景下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它们相互交织, 相互促进。当今宁夏,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致使宁夏的许多设计教育改革更加迫在眉睫。国际化让设计更加完善, 更加适应国际环境;民族化让地域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设计, 增强设计的品牌化, 向海外拓展, 也让设计更具竞争力与吸引力;市场化的设计教育要打破象牙塔式教育模式, 积极进行设计实践, 让市场来检验设计的教育成果, 使其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步伐。
宁夏的高校设计教育在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应该加大改革力度, 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调整专业结构, 把发展设计教育与人文素养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以市场为导向, 以中阿博览会为契机, 开拓国际视野, 增强设计教育的国际竞争能力。以国际化语言表现设计, 以民族传统的美学境界突出设计, 以市场化设计理念实现产出, 把宁夏设计的人文关怀带到世界各地, 让宁夏设计被世界接受、认同、欢迎。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柳冠中, 王明旨.设计与文化[M].北京:国际商报社, 1987
[3]尹青山.设计与时代[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5.
[4]许虎.关于现代教育的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思考[J].教育艺术, 2004 (05)
宁夏高校 篇10
1.1 沙滩排球的由来
1920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人们为在嬉水消暑的过程中,在沙滩上玩起了排球游戏,把它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从而产生了沙滩排球。
1.2 沙滩排球运动的概念
国际排联对沙滩排球是这样定义的:“在沙滩上或者其它软场地上按有关规则举行的排球运动即为沙滩排球运动”,这个解释极大地普及并推广了沙滩排球运动,并为其在学校体育中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发展机会。
1.3 沙滩排球运动的功能、价值
由室内排球演变而来的沙滩排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给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健身价值。第一,沙滩排球是一项回归大自然的运动;第二,沙滩排球具有健身健心价值、开发智力价值、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价值;第三,沙滩排球能提高人的协调能力和感觉机能能力,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弹跳力;最后,柔软的沙滩在人起跳落地时有缓冲作用,能有效地保护人体的膝、踝等关节,使之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这种无损伤的运动符合了大众娱乐健身的需要,并且阳光和沙滩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高校开展沙滩排球课程的意义
(1)体育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项新兴的校园体育运动项目,沙滩排球运动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充分地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一定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2)将沙滩排球引入高校,既能充分开发与利用自然体育资源,又能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并且沙滩排球运动所需要的器材设备也能够和室内排球的相互协调使用,这样既能够节省学校的经费开支,又能够使学校的体育器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3)室内排球运动在区内很普及,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竞技水平偏低。如果能够大力开展沙滩排球运动,必将会给室内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3 宁夏高校开展沙滩排球课的可行性分析
3.1 宁夏高校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现状
2002年教育部就对各学校在引进和开发新兴运动项目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这让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2003年,沙滩排球作为任意选修课程被引入体育课程中,这些为沙滩排球被引入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但是综览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沙排运动的发展现状,情况却不容乐观。宁夏大学虽组队参加了2002年沙滩排球巡回赛、2001-2010年的大学生沙滩排球比赛,但由于是临时组队,参赛完也随之解散。到目前为止,宁夏全区没有高校组建专业的沙滩排球队,忽视了这个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引入与发展,造成了沙滩排球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忽视了高校沙滩排球骨干力量的培养,造成了参与者稀少、裁判员和教练员相对缺乏的现象。尽管2002年在宁夏承办了“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宁夏站”比赛,与此同时举办了“全国高校首届沙滩排球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所培养出来的沙排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3.2 宁夏高校开展沙滩排球运动的优势
(1)宁夏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沙地资源。宁夏位于黄河的上游,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拥有得天独厚开展沙滩排球的自然环境,如沙湖、阅海公园、沙坡头、金水园、黄沙古渡等沙漠旅游景区内都设有沙滩排球场地,这里沙子细软、沙滩平坦、柔软宜人,非常适合进行沙滩排球运动。
(2)沙滩排球运动的特点为其在高校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沙滩排球运动具有竞技性、娱乐性、(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26页)休闲性、时尚性和健身性等特点,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深受学生的喜欢;可参与性强、娱乐性和休闲性是沙滩排球得以产生和传播的基础。在大学生中开展沙滩排球运动,既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又能使他们回归大自然。
(3)室内排球基础好,有利于沙滩排球的教学。沙滩排球是从室内排球演变而来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技术特点和战术策略都与室内排球非常相似。而室内排球运动在区内高校相当普及,有良好基础和发展的空间,并且每年区内还举行各种排球比赛。以室内排球为基础,开展沙滩排球课程,以点带面,迅速开展宁夏全区高校沙滩排球运动。
(4)良好的师资力量为沙滩排球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区高校拥有一批教学、训练经验丰富的排球教师,通过组织排球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沙滩排球专业培训和学习,掌握和运用沙滩排球进行教学与训练,可为沙滩排球运动提供师资保障。
(5)沙滩排球运动对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要求与高校的发展理念基本一致。沙滩排球的器材要求相对简单,场地只需要厚度为40cm的沙、16m×18m的矩形场地、两根网柱、一张排球网即可;比赛队伍容易组合且规则简单,容易进行;比赛时间短,三局两胜制在运动时间上更符合大学生锻炼的要求。即便宁夏高校中没有自然沙滩,也可通过对跳远沙坑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修建“人工沙滩排球场”来解决场地问题。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没有一所普通高校曾经开设过或者现在正在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中引进并开设此运动项目的选修课程是非常可行的。(2)开设沙滩排球课程的意义重大:有利于广泛开展高校“全民健身运动”、扩展并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对推广和普及排球运动起到促进作用。(3)在宁夏开设沙滩排球课程优势明显:宁夏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沙地环境、良好的学生排球基础和较强的师资力量。
4.2 建议
首先,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校沙滩排球运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人们对它的运动价值还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应该加大对沙滩排球运动的价值和意义的宣传力度;其次,沙滩排球运动对器材设施的要求不高,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各地区县市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引入和开展;最后,竞技沙滩排球相对于室内排球来说人数少、花费小,因此,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专业的沙滩排球队伍及训练基地;全区各地区县市的中学和体校也可以组建沙滩排球队,加强沙滩排球后备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
[2]陈群,江兆文.我省高校开展沙滩排球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2).
[3]孙杰.西北地区学校发展软式排球的价值和可行性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4]李德荣.试论我国高校沙滩排球发展前景[J].中国排球,2004(2).
宁夏高校 篇11
一、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作用
以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将精致化当作一种管理理念、教育方式和价值探求, 要从全体面貌到各个步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有利于促进解决前面所述的三类问题, 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新发展。
(一) 加强精致化, 有利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精致化, 有利于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功能的同时, 体现其教育属性,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大学, 长时间以来, 我们坚定将培养学生素质放在第一位置, 为启发广大学生坚持理想信念, 为建设校园安定与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情形发展, 首先, 我们要坚定政治素质培育常抓不懈, 始终坚持广大学生跟随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其次, 也要意识到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是让受教育者身体和心理上全面发展, 致力于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它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 精致化的重要思想是为了达成每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二) 加强精致化, 有利于建立以人为本理念。
加强精致化, 有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中针对性又是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加强针对性, 看重受教育者的不同特征, 实行个性化培养, 更好体现工作的人性化关心, 才能保证工作获得育人的实效;而实效性又是针对性的宗旨和保证。
(三) 加强精致化, 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
加强精致化, 有利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 提升工作的科学化程度,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更加科学化, 也就是把思政教育建立于科学模范之上, 从实践中做到遵照教育规律、增强科学研究、讲究科学方法,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部分时候处在保持正常运转, 凭着感觉以及经验部署解决工作的经验主义阶段, 科学化水平高作为一种科学运营模式, 精致化侧重于坚持科学准则, 讲究科学方法, 加强和规范制度管理, 以及标准化管理等。精致化思想政治工作会推动我们在教育科学以及管理科学两方面出发, 坚持探求青年成长进展规律, 积极吸取教育学、社会学、青年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探究成果, 在教育目标制定、措施实行、效果反应、经验归纳、理论提高等诸多方面来实现科学规划, 才能不断提升工作科学性。
二、实现宁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致化”“科学化”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要在于“精致化”探求, 在自身理论素质体系, 我们要完成以下基本的思想构建。首先, 哲学应该有一定高度。思政课的教师的哲学素养应该达到相当程度。老师的哲学素养, 就是老师把哲学知识或者哲学思维或者是思维方法, 较高水平综合使用于教育实践中的能力。其次, 史学要有一定深度。教师有传道授业的责任, 日常教学的周全性和特别性确定了教师必须的能力素养。再次, 前沿学科要有一定的新度。大学教师从思想上、学术上方面来说, 都具有一定成就并且是特殊的人才, 这些群体知识条理比较广博, 知识构造比较广大, 所以对前沿学科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 能准确地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区理解, 可以在一定范畴内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把各种学科知识能够穿插或者渗透, 因此在教研过程中, 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马克思主义群体化程度。最后, 相邻学科也需要一定的广度。掌握的专业知识有精细深化的特点, 还能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 甚至做到“兼收并蓄”, 使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课之后, 就像沐浴春风一样醍醐灌顶, 这个素养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的基本的素养的一种。还有, 也就是要追求自我创新度达到一定程度。高校老师的教学教育, 需要创新, 关键是要做到思想教育创新, 同样也要达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
三、思政课教育中的“精致化”发展的注意事项
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 应该有效把握教学的实践性, 达到课堂的教学可以向现实生活转变的实践性的目的, 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时候, 可以融合到现实中去, 实践过程中, 可以巩固认知、还能加深体验, 最终转变为具体行动。第一, 增设了实践的教学。通过设定跟生活实际情况相类似的德育情景, 把理论解说跟教学实践活动完美结合起来。第二, 开展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第三, 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第四, 思政理论课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把学生行为情况, 跟社会实践等情况, 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中, 不但考理论, 还要根据学生平日表现、社会实践活动等来评估, 以资鼓励学生投入到德育实践中去。
务必在高等学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三个统一”, 即政治信仰和学术信仰的统一, 精神成人与物质成人的统一,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完成两个改变。一是抛弃以前的程式化教材体系, 向理论思维能力的改变。二是抛弃知识理论体系, 向信念信仰体系的转变实施教育过程中掌握四种科学方法:即因习而知和因悟而知、因疑而知和因过而知。
四、宁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结构的“精致化”建设
当前, 思政课的教育内容, 其结构的“精致化”方面, 要实现两个彻底的改变:一是抛弃教材体系到选择能力素质体系的改变。二是要完成抛弃知识理论体系, 选择信念体系的转变。所以, 要创建跟“精致化”教学相符合的学科内容结构。第一, 德育与智育的平衡。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日常教学, 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认识与累积, 而且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德行的培育和践行。第二, 情感的体验式教育。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全方面地发展人, 它关注人们的情感, 关注人性的尽善尽美和人格逐渐健全的经历, 体会到生命之美好、感悟到亲情之伟大、领会到友情的恒久、感受到爱情的纯美。第三, 持续地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最高境地, 就是持续性地超越与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着重点是培养学生群体创新品格, 创新的品格是创造能力的推动力。第四, 用行为来规范教育。自然规则和社会的规章制度应该得到每个人的遵守。这个角色内含了规范要求, 它又包括了“必须”对“可以”的制约。第五, 意志可以升华教育。大学生们要主动地纠正自己行为, 并且能使它符合社会发展标准的意志的品德。此意志品德的培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坚定自身的行为方式, 抑制自身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
五、结语
精致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前景呼声一片大好, 它可以产生较为明显的效应, 变成大学思政教育规范化内在化的要求, 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平稳进行开展。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精致化管理工作仍是一项非常繁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本人作为一名在高校基础工作的学生群体的一员, 本人深知此项任务要承担的重要历史责任, 始终坚信, 如果广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层次对理论思考和勇敢的探索和实践, 这样就能给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继承者。
参考文献
[1]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1) .
[2]师晓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J].科教文汇.2009 (5) .
[3]向智勇.高校思想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学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10 (8) .
[4]孙传通.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刘瑞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