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

2024-10-01

宁夏医科大学(精选12篇)

宁夏医科大学 篇1

吸烟是公认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之一, 加强控烟力度提高公众的控烟意识也是普遍共识。医学生是未来公众健康的维护者与宣传者, 更是控烟的潜在主力军, 通过培养医学生的控烟意识, 提高其控烟方法与技巧, 使其在走上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岗位后能有效开展控烟工作, 势必将对我国控烟工作及慢性病防治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笔者于2011年3月对宁夏某医科大学医学生的吸烟现状、控烟的态度及意识, 以期为无烟环境的创立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参考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某医科大学大二及大三年级所有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 6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512份, 有效率为93.3%。学生平均年龄21.3岁, 其中男生582名, 占38.5%, 女生930名, 占61.5%;汉族学生1 151名, 占76.1%, 其他民族学生361名, 占23.9%;预防专业学生66名, 占4.4%, 临床专业学生294名, 占19.4%, 基础专业学生433名, 占28.6%, 其他专业 (护理、口腔、检验、药学、中医、管理等) 学生719名, 占47.6%;大二学生863名, 占57.1%, 大三学生649名, 占42.9%;学生中父母都不吸烟的占37.7%, 父亲吸烟的占59.6%。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 在调查员与辅导员的指导与监督下, 以四川大学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中华医学控烟行动 (CMB) 项目组统一设计的中华医学控烟行动基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以自评方式完成。内容包括: (1) 基本信息; (2) 是否吸烟、吸烟危害知晓情况; (3) 对公共场所控烟的态度、支持情况及对学校控烟规定的了解情况等。

1.2.2 主要指标定义

采用2009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 (GATs-CHINA) 调查中的定义[1]: (1) 尝试吸烟, 只要曾经吸过一口烟即为尝试吸烟; (2) 现在吸烟, 在过去的30 d内, 至少有1 d吸过烟。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为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吸烟情况

1 512名医学生中尝试吸烟者为580人, 尝试吸烟率为38.4%, 其中男生为63.4% (369/582) , 女生为22.7% (211/930) ;现在吸烟者167人, 吸烟率为11.1%, 其中男生为25.9% (151/582) , 女生为1.7% (16/930) ;吸烟行为多发生在校内, 在校内和学校室内吸烟比例分别为72.4%和54.3%。167名现在吸烟者在最近30 d内吸烟天数在1~2 d的占32.3%, 3~5 d的占16.8%, 6~9 d的占6.6%, 每天都吸烟者占28.1%;现在吸烟者的日均吸烟量多在1~10支, 占53.5%, 还有38.0%的学生日均吸烟量在1支以下, 10支以上者占7.5%。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医学生尝试吸烟与现在吸烟状况

无论是尝试吸烟率还是现在吸烟率男生均高于女生, 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尝试吸烟率分析显示临床专业学生最高 (47.1%) , 而现在吸烟率则以预防专业学生最高 (30.3%) , 不同专业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父亲吸烟的学生现在吸烟率及尝试吸烟率 (6.4%, 23.3%) 均高于父母都不吸烟学生 (4.3%, 14.3%) ,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吸烟原因分析

51.1%的学生认为吸烟可引起兴奋, 81.4%的学生认为吸烟可减轻压力, 34.7%的学生认为吸烟可集中注意力, 还有42.8%和22.4%的学生认为吸烟可增加人际交流和彰显个性, 其中后3项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3, P<0.05) 。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P<0.05。

2.4 吸烟危害认识

95.5%的医学生认为吸烟会引起疾病, 认为不会引起疾病和不知道的分别占2.1%, 2.4%;86.7%的学生认为被动吸烟同样也会引起疾病, 但还有8.6%的学生认为不会。医学生对主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以肺癌 (94.4%) 和声音嘶哑 (83.8%) 的认知水平较高, 但对中风 (17.1%) 、心脏病 (44.6%) 的认知水平则较低;而对被动吸烟危害认识中, 心脏病、肺癌、声音嘶哑、小儿肺部疾患的知晓率分别为40.3%, 80.8%, 69.2%和84.7%。

2.5 学校公共场所的吸烟状况

医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曾看到有人在宿舍、教学楼、行政楼内、学校餐厅吸烟的比例分别为28.4%, 51.1%, 34.9%, 31.2%, 其中男生在宿舍见过别人吸烟的比例最高, 为64.1%, 其次是教学楼和行政楼及学校餐厅, 分别为62.7%, 50.6%和41.3%, 明显高于女生 (χ2值分别为568.41, 51.14, 35.73, 26.22, P值均<0.05) 。

2.6 医学生控烟现状

2.6.1 控烟意识

1 512名医学生中, 认为医学生应该带头拒绝吸烟者占86.3%, 医学生应该带头控烟者占92.5%, 医学生应该劝公众戒烟者占90.5%。但是只有28.6%的被调查者在过去的12个月里参加过相关培训, 62.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吸烟或二手烟危害及戒烟方法方面的培训, 66.7%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曾被教师告知学校有关控烟方面的规定, 其同学对吸烟的态度完全反对和有一点反对者分别占到19.1%和37.0%, 25.6%的学生对吸烟抱无所谓的态度, 赞成吸烟者只占1.9%。

2.6.2 对学校控烟规定的了解

4.3%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没有任何控烟规定, 可以在任何地方吸烟, 66.9%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允许在校内吸烟, 7.4%的学生认为只允许在室外某些地方吸烟, 还有8.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控烟方面的规定。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某医科大学医学生尝试吸烟率为38.4%, 男生为63.4%;现在吸烟率为11.1%, 男生为25.9%, 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男生无论是尝试吸烟率还是现在吸烟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吸烟效果分析发现, 男生认为吸烟可集中注意力、增加人际交流和彰显个性。男生人际交流能力普遍弱于女生, 而当今社会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已成为个体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 加之烟文化在公众思想中的根深蒂固, 致使部分男生将吸烟借助成沟通交流渠道, 而预防专业学生现在吸烟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也应证了这一点。还有一个现象需引起关注, 本地区为回族自治区, 回族群众有禁烟与禁酒的习俗, 但调查却发现回族学生的吸烟率高于汉族, 其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作为医学生, 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应高于一般群众, 然而此次调查却发现, 无论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 除吸烟可引起肺癌外, 学生对其他危害的认识水平均较低。提示学校可在适当的时候在学生中进行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或开设相关课程, 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学生的控烟意识和技巧。虽然此次调查发现92.5%的学生认为医学生应带头控烟, 有66.9%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允许在校内吸烟, 但吸烟的学生中却有72.4%是在学校吸的, 说明学生的意识、知识与行为之间互相矛盾。此外, 还有64.1%的男生在宿舍见过其他同学吸烟, 宿舍是大学生休息、生活及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场所, 如果有人在此吸烟, 很容易出现群体效应[3], 致使吸烟率上升, 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控烟, 应注重群体干预。

此次调查发现医学生的吸烟率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并无明显降低, 而且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水平也不高, 虽然有控烟意识但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提示学校应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控烟活动, 使其成为控烟的教育者与宣传者, 使无烟活动在社会推广, 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星一, 季成叶, 陈天娇, 等.中国城市青少年学生吸烟流行现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 19 (3) :154-158.

[2]刘峥, 郭欣, 符筠, 等.北京市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大学生吸烟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4) :419-450.

[3]黄杏, 陈冬峨, 王增珍, 等.武汉大学医学院学生吸烟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8) :687-688.

宁夏医科大学 篇2

一、学校概况

学校校名:宁夏医科大学,学校代码为10752。

办学层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办学类型:公办院校

二、录取规则

1、招生录取工作以高等成绩为依据,德、智、体全面衡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在统考成绩达到同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1.2的比例确定调档比例。

3、考生体检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4、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后没有完成全部招生计划时,才录取下一级志愿考生。

5、录取时优先调阅控制线以上第一学校志愿的考生档案,择优录取;专业录取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对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专业要求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对于按照以上原则无法满足专业志愿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做退档处理。

6、学校对各省(区、市)的优惠加分政策在录取时予以认可。

7、学校本科各专业外语语种一律为英语。

8、所有专业录取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三、其它

1、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规定对新生进行资格复查和体检复查。经复查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2、学校对成绩在生源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线上且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颁发新生奖学金3000元/人,其他奖、助学措施的详情在“宁夏医科大学招生信息网”上介绍。

3、联系方式: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1160号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处招生办公室; 邮编: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 篇3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体育学院学生专项选择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选择的主要有个人兴趣爱好、就业问题、自身身体条件、学院所设置的专项内容等。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专项课选择影响因素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进校后规定选择一到两个项目为专业,但体育学院所设置的专项课是否满足学生的选择要求,所设置的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应该如何设置选项课内容,学生对选项课还有哪些要求和愿望。为此,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学生专项选择的意向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体育学院学生选择专项时存在的问题与疑问产生的原因,为体育学院学生正确、合理的选择专项提供参考,为体育学院专项课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宁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7、2008、2009、2010级四个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共300名学生。其中07级学生70名;08级学生80名;09级学生70名10级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专业教学、选课等方面的著作和学术论文,以及与选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本选题概念的界定、问卷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为95%,有效数280份,有效率为98.3%。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学院学生对专项学习的兴趣调查

表1学生对第一专选的兴趣程度表

内容非常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有一点兴趣

(%)几乎没兴趣

(%)完全没兴趣

(%)

200737.517.17.14.32.8

200840.937.619.32.00

200957.426.311.63.54.0

201059.427.510.32.60

在对专选课的兴趣强度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专项学习的兴趣强度随年级升高有所降低,四年级最低。2007级67人中有92.9%的学生对专选有兴趣,2008级73人有98%的学生对专选有兴趣,2009级68人中有92.5%的学生对专选有兴趣,2010级72人中有97.4%对专选有兴趣。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专项课是有兴趣的,另仅有少部分学生对专项课有一点兴趣,真正完全无兴趣的,只是少数学生。

(二)体育学院学生专项选择的现状与分析

1.体育学院学生第一专项选择的现状

表2得知: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的学生第一专选选择篮球项目的人数最多且占全年级学生选课比例最大。在体育学院人中有104人选择篮球为专业选修课,占总人数的33.5%,这一现象可以说明,篮球作为学校的精品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很高;另外,2007与2008级只开设了篮、排、足球、健体、武术、田径为专选课,选择相对集中到了篮球,也是一个因素。

表22007级-2010级学生第一专选调查表

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

N%N%N%N%

篮球2841.82534.232471926.4

排球913.4912.3——1013.9

足球1014.91216.4——1216.7

田径811.91419.157.3——

健体45.979.6811.8——

武术811.968.245.979.7

羽毛球————913.21115.2

乒乓球——¬——68.8——

网球————45.91318

总计67100731006810072100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篮球不仅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精品课程也是宁夏大学的精品课程,政府重视加上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强,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授课,而且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第二,受大气候的影响,篮球运动在宁夏非常普及,近几年来许多用人单位都需要篮球水平较高且技术突出的学生,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许多学生都愿意选择篮球作为专项课;第三,由于篮球运动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媒体欣赏到高水平赛事并获得许多关于篮球方面的最新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篮球专项的兴趣。第四,学生大学前已接触过这项运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学生主观思想上也认同该项目的娱乐性强,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可以展现自我个性、培养团队精神。

2.体育学院学生第二专项选择的现状

表32007-2010级学生第二专选现状

2007级2008级

N%N%

篮球2638.82432.9

排球1522.31621.9

足球1217.91317.8

田径811.91216.4

健体710.4810.9

武术913.00

总计6710073100

从表3得知:2009、2010级第二专选还没有开课,体育学院第二专选是在三年级开始选课。2007级,2008级第二专选情况与第一专选情况相似。选择三大球和健美操作为专项的人还是很多。在调查中发现,2007、2008級体育学院开设的专项项目只有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健体、武术等几项。这些都是一些传统项目,学生大多在大学以前接触过,而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学生在考虑到就业问题上时,也希望学院加大新兴项目的投资和师资培训力度,尽量开设社会所需要及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三)对学生课余专项练习的调查

调查得知:56.34%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每周投入3~6h进行专项练习,有32.69﹪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每周投入1~3h进行专项练习,6.58﹪的学生从不投入时间进行练习。从以上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项锻炼。这与他们的个人爱好有关系。选择自己感兴趣专项课的学生,因为喜欢所以积极性大,额外投入的时间就比较多,希望通过自己的练习和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对专项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不会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这与大学的教育体制和场地设施有关,有些同学也十分想业余练习,由于这方面的限制未如愿以偿。

在调查中发现:84.04%的学生是通过教科书和专选课来获得专项理论知识。8.03%的学生通过文化传媒来获得知识.。学生普遍认为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理论课枯燥无味,技术课任务重。有些学生在专选一年后才逐渐培养其对专项学习的兴趣,而这是专项课已经结束,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平时锻炼时间少。因此,学生希望通过增加教学时数来巩固和提高技术,真正达到学校和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

(四)影响学生专项选择的因素调查

表4影响学生选择专项的因素调查表(%)

内容各人爱好(%)发挥特长(%)受老师同学家庭的影响(%)就业(%)强身健体(%)考试难易(%)场地设施(%)

2007级52.8611.438.5717.142.865.711.43

2008级53.069.184.0814.297.149.183.06

2009级46.239.828.9320.546.255.362.68

2010级57.8214.479.5712.861.146.434.71

从表4中得出:决定学生选课的第一因素即主观因素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07级109名学生根据个人爱好来选课,08级121人中有53.6%的学生根据个人爱好来选课,09级有46.23%的同学根据个人爱好选课,10级同学则有57.82的同学根据个人爱好选课。学生们在考虑选择专项时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项课,这主要是因为:兴趣和爱好的形成是本人长期喜欢参与某一项运动的结果,也是学生选择专业课的内在因素。调查表明,有一定特长和基础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的提高某一单项的运动技术水平;有部分学生希望学习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项目,如网球,游泳,滑冰等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拓宽自己的就业面。还有少数学生选课的目的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这应引起体育学院领导的重视。而客观因素中对学生选择专项影响最大的是就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局限性大,面对就业问题,学生们大多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选择。调查中还发现,极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学校场地陈旧,器材破旧且利用率低,健身场馆小且拥挤而不得以选择其它项目。

三、结论和建议

(一)合理设置学生专项项目,提高学生专项组织能力

体育学院07、08级学生第一、二专项项目只有选篮球、排球、足球、健体、武术、田径。虽然09、10级新开设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三项,扩大了学生的选择项目。但在新项目的师资配置上差强人意。建议体育学院在开设一些新兴运动项目时,应提前注重教师转型的学习强化或外聘专业能力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四个年级中学生选择篮球的人数最多,建议学生在选择专项时考虑就业因素分散选课。希望体育学院调整专项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专选课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组织实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项技术和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改革专项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提高延伸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中还得知,有些学生选择专选时首先选择老师,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其实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很高只是注重的点和面不同而已,他们已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学生在最初选择时根据自己的不足或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老师,毕竟专选课不是一年就结束的。建议学院在学生选择专选课的时候进行一次师生交流会,介绍学院所开设的专选课程,让学生对专业课有全面的了解,为学生在大学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提前做好工作;或者在专选时数加长过程中,安排同一专项的教师在不同学期授课,使学生有机会获得不同教师的独特教学,让学生采众家之长,使专业技能向专、精、长发展。

(三)注重體育专业学生专项选择和就业的关系

客观因素中对学生选择专项影响最大的是就业问题。因此应明确体育教育学生专项技能与就业的内在联系,在学生选择专选时进行指导教育或就业趋势分析讲座根据就业形势选择专项项目。社会实践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变更和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建议在大三下学期进行体育教育实习;在大四的时候增加一些社会体育实践,到社区或是学校进行体育知识普及与推广,增加学生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接触社会的机会,积累社会经验。

(四)改变观念,灵活教学

宁夏医科大学 篇4

一、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 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对外合作交流档案是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和历史情况的真实记录, 是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真凭实据, 是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参考的第一手材料, 是高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不仅重点院校国际间的合作交流频繁, 独立学院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多, 可以说独立学院已逐步走向国际化。宁夏独立学院的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的日常工作之一, 因此, 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也应成为学院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 是推进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据。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是高等学校涉外工作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即学校与国外团体或个人在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友好往来等活动中所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如文字图表、录音录像、照片等材料, 它们不仅是独立学院涉外交流活动的真实写照, 也是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历史记录。

(三) 向社会展示档案的编研成果, 有效提高独立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是高校涉外宣传的窗口和涉外交流的枢纽。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 将影响到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效率, 反映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水平。

二、宁夏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宁夏独立学院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将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 使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处于维持现状、被动应付状况, 缺乏保密措施、利用手续不全, 阻碍了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规范化步伐。

(二)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 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缺乏专门机构, 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的总体建设较薄弱。宁夏独立学院从2009年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工作, 到目前, 没有建立专门机构, 工作关系只是分设在教务处或者学生处, 管理人员都是兼职, 专门机构的缺失或不规范, 工作人员缺乏归属感, 使得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的总体建设进展缓慢, 存在着档案材料不完备、档案数据不全面等问题。

(三) 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目前仍停留在纸质档案、档案柜保存状态, 且大多数档案还依靠手工处理, 工作效率较低, 降低了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 独立学院人员不稳定, 缺乏集中统一管理。独立学院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对办学机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宏观问题的认识和做法发生了多次变化, 管理部门也被多次调整, 管理人员变动频繁, 给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带来难度, 对外合作交流档案分散在各个部门, 甚至是个人手中, 人员发生变动, 很多对外合作交流档案不齐全, 缺乏连续性。

三、完善独立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制度。1.建立完善的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制度。独立学院应尽快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的需要, 制定适合自己的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办法, 从归档、管理、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 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用严格的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使对外合作交流档案有章可循, 从而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严格执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独立学院人员不稳定, 很多档案因中途换人, 而无从找寻, 应严格执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 将对外合作交流档案及时收集归档, 逐步夯实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基础。

(二)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专业性强, 对外合作交流档案信息量大, 内容多、地域广、形式复杂多样, 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学院应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努力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的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队伍。

(三) 多方筹措资金, 加快对外合作交流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多方的专项投资, 做到畅通信息渠道、积极反映学院情况, 争取主管部门和母体学校的大力支持, 每年在学院经费预算中确保足额经费, 保证对外合作交流档案信息化正常运转。

(四) 加强管理队伍培养, 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 努力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工作卓越, 人才先行。优秀的人才是一切工作成功稳健开展的重要保证, 独立学院要避免“重招聘、轻发展, 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 通过建立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培养、引进和稳定人才的有效保障机制, 根据学院现有条件, 加大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 多渠道创造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 并提高教职工的待遇, 比如职称评定、课题申报、外出学习等, 让他们能安心、放心、尽心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魏玲.潘玲玲.周康.王炜.独立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年增刊:30-33

宁夏医科大学 篇5

2015届毕业学员:

接宁夏医科大学2012级本、专科各专业毕业学员通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望学员按照院校论文要求格式去写,不属于专业性的论文题材不能算毕业论文,严禁摘抄及网上下载,不撰写毕业论文或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论文一式两份,一律用A4纸打印而成。论文封面见附件1,论文电子版请发qsjxb53@126.com。(岐山教学部第一个拼音字母)

二、毕业生登记表填写要求:年级(班)填2012级XX班,XX代表专业。填表日期为2014年11月30日,本人成份为学生,填写完整,不留空白。并贴小二寸浅蓝色背景的近期照片,书写要求统一用黑色中性笔填写。

三、毕业实习鉴定表的填写要求:实习单位必须为县级以上医院,实习科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急诊、手术室。实习时间为:2014年6月30日至2014年11月30日。本、专科实习成绩鉴定表填写完整,科室实习考评表按科室填写。

四、病历书写:医学类所有专业要求用手写完整(住院)病历10份不能打印或复印。请学员自行购买教案本,要求统一是左右翻开的那种,不要上下翻的,本子封面上写清楚:学号:专业:层次:姓名:

以上四种资料务必在7月30上交到岐山县蔡家坡陕九医院门诊三楼招生办。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你们能否正常毕业,希望学员按要求认真、细致、规范、准时完成,若不按规定时间完成送回者将不予以毕业。

联系电话:***(刘老师)***(张老师)毕业考试时间待定,请各位随时关注邮箱动态。

宁夏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关于撰写毕业论文的规定

毕业论文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对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考核。按照教学计划,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不撰写毕业论文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现将撰写 毕业论文的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毕业论文只限在本专业内选题,不属本专业范围的论文不能算作毕业论文,不予评定成绩。

二、毕业论文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

三、毕业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说理充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材料

详实、引注明确、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四、毕业论文必须独立完成。凡有抄袭行为者,成绩以零分记,对严

重剽窃他人成果者,将给予纪律处分并不得毕业。

五、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安排教师对学员论文逐一指导评阅,学员可以

相研讨,但不能互相照抄。对题目相同,论点相同、论证方法相近、表达方式相似的论文,均按互抄处理,不予评定成绩。

六、毕业论文的字数最少三千字,最多不能超过六千字。论文一式两

份,一律采用A4纸打印而成,并附交电子版。

七、内容提要、关键词、封面、封底。

宁夏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三日

格 式 要 求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学院统一的封面格式,按以下项目依次编排:

1.封面

使用学院统一的格式,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字以内。

2.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字-300字。关键词一般为3-5个。

3.正文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设计)篇幅理科一般不少于2500字,人文、工科、一般不少于4000字。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一定的他新性。

毕业论文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1”“1.1”“1.1.1”„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按出现的先后次序;在其右上角以数字加方括号上标标识如[1]、[2]、„;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

毕业论文打印格式

(1)打印及纸张

毕业论文一律用word文档打印文本呈现。使用A4规格的纸张边距规定如下:左边距2.75cm右边距各2.5cm,页眉、页角各1.5cm,每页设定为30-33行,页码打在页下方居中,装订线在左侧,编辑存盘时采用普通视图.(2)字体及字号

论文题目„„„„„„„„„„„„„„„„„„„黑体三号

“摘要”、“关键词”字样„„„„„„„„„„黑体小四号

“摘要”、“关键词”内容„„„„„„„„„„„„„„宋体小四号

论文正文

第一层次的题序和标题„„„„„„„„„„„„„黑体小四号

第二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号

第三层次的题序和标题„„„„„„„„„„„„„„„楷体-GB2312加粗、小四号

正文内容„„„„„„„„„„„„„„„„„„„„„宋体五号,英文用新罗马12号 “参考文献”字样„„„„„„„„„„„„„„„黑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内容„„„„„„„„„„„„„„„„„„„宋体五号

页码„„„„„„„„„„„„„„„„„„„„„„„宋体五号,居中

附件1:

宁夏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题目:毕业论文

宁夏医科大学 篇6

为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以及大力宣传引智工作取得的成果,近期宁夏外国专家局与宁夏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外国人在宁夏》系列报道,并于近日在宁夏公共频道《新时空》栏目开始播放。

近年来,宁夏外国专家局紧紧围绕自治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优势学科、特色产业聘请外国专家来宁进行科研合作、技术咨询、培训人员、教学服务。截止到2008年底,先后聘请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意大利、以色列、韩国等26个国家外国专家964人次,服务于自治区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农业等多个领域。外国专家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中,以日本水稻旱育稀植专家原正市先生、英国巴斯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博士毛莉亚女士和拉普斯置业有限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马丁先生等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以香港晨星基金会宁夏项目负责人杜大卫和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小崛昌吾为代表的宁夏“六盘山友谊奖”获奖专家,在自治区稀有金属生产、能源化工、养殖种植业、制造业、酿酒业、建筑业、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张艳丽供稿)

宁夏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析 篇7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超过2000万, 在经济增长8%-10%的条件下, 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800万到1000万个, 这就意味着我国有1000多万的就业缺口, 而大学毕业生每年以50万到60万的速度激增,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社会背景必将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宁夏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近年来, 随着高校扩招和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据统计2005年, 宁夏普通高校毕业生为9037人, 已就业7373人, 就业率为81.59%。2006年宁夏普通高校毕业生达为11219人, 截至2007年, 已就业6892人, 就业率为61.96%。2009年宁夏应届毕业生1.7万人中, 已实现就业或明确岗位近1.3万人, 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76%。2010年宁夏总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20217人, 有3000-4000名区外求学的宁夏籍大学生回来找工作。从就业情况来看,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逐年下滑。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状况, 我们针对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宁夏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从业能力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个人素质、专业素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六个方面, 根据在宁夏不同类型高校的调查, 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在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专业性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创新精神较高, 综合性高校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素质、合作意识较好, 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和从业中这些值相对较低。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宁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环节竞争力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如下图所示:

通过实地调研和上述分析, 宁夏地区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和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践能力比较欠缺

实践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和生产力的能力, 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五个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在就业时将实践能力的考察放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 而实践能力中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面试过程中必备基础, 直接影响就业竞争力。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 很多大学生的应试能力十分突出, 在各类职场考试中, 笔试成绩遥遥领先但一到面试环节就被刷了下来, 这就是实践能力不强、表达能力较差的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过程中, 由于实践能力的缺乏不能很好的将自己推销出去影响到了就业基础竞争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欠缺致使很多大学生在实习或试用期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就业受挫。我们在用人单位了解到, 很多录用的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对工作不能胜任的主要原因是实践能力欠缺在短时间内又不能很好弥补, 加之个性交往特征较为明显致使在一定职业环境中不能很好地将就业核心竞争力凸显。

(二) 适应能力差异明显

适应能力是指主动接受、融入新环境的能力。大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知识储备, 身份是学生, 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身份是职员, 是“社会人”。这两种角色的迅速转变, 就是在考验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宁夏地区的调查数据来看男性毕业生比女性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强8到10个百分点, 综合性院校的毕业生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高3-5个百分点。一些大学生没有找到自己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在就业竞争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来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导致就业失利, 影响就业情绪致使自身就业竞争力趋于弱化。同时适应能力也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竞争过程中受到一些挫折就显现出适应能力弱的特点, 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负面过早的暴露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一个原因。

(三) 专业知识不扎实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大学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只是应付考试, 并没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本领, 专业知识的应用不是很系统, 综合知识不是很完备。当然这也与现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导致对相关对口的行业从业能力下降, 而在短时期内又不能与其他职业进行对接, 直接影响到了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这也是削弱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因素。

(四) 合作创新意识薄弱

现代大学生独生子女逐渐增多, 成长的环境相对比较顺利, 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包办、干预过多, 致使大学生合作意识淡薄, 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交往, 个人性格负面成为影响就业环境竞争力的一个现实原因。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 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 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宁夏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弱, 受教育环境、成长环境、区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多。相对于区外就业的学生而言就业竞争力就弱于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 是影响宁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又一原因。

二、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 国家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实施能力发展战略, 这里所讲的能力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由此可见,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从现行教育体制上来看, 宁夏高校许多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培养目标及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多不足, 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有许多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宁夏地区现有15所高校, 其中综合性高校1所, 专业性高校2所, 民族高校1所, 职业院校11所, 下表是对影响宁夏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进行满意度调查, 数据如下: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 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对其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和专业实践时间较为满意。综合性高校职前教育满意度相对较高, 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比综合高校和专业高校高2-3个百分点。综合高校的管理引导方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高校。

上述数据及分析是选取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近三年来就业状况结合用人单位评价得出的。从这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看, 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高校教育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影响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因素及就业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不足与问题来看, 宁夏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间存在差异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直接作用, 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时用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标题“就业率挑战中国高校学科设置”,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大学的课程设置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必须紧随专业学科发展, 要考虑人才培养对社会的作用。以宁夏大学为例, 宁夏大学有着完整规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 用科学的目标体系来指导教学工作, 但人才培养目标指导计划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基本上是5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 致使高校专业设置不能与学科发展和就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学生毕业后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契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 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交叉渗透较少, 考核方式不一, 致使公共课受到冷落, 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他们最希望提升的方面恰恰被学校忽视了, 如社交礼仪、专业实践等课程内容安排较少, 影响到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与就业相关的职场礼仪等课程无论是使用的教材还是考核评价方式都较为规范严格,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宁夏高等职业院校将这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关, 但这类课程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基础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第三, 宁夏各高校目前没有灵活的专业调剂政策, 加之有些专业课程开设过于繁杂, 影响到大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 职前教育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职前教育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一种专业性的教育, 主要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心理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职前教育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 有利于实现学业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 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宁夏地区高校毕业生中, 大多数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 一些学生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缺乏进取心和工作动力, 盲目追求校园各种考证、考试热潮, 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后续阶段往往缺乏有力的竞争力。宁夏大学从2005年开始开设了大学生职前教育的相关课程, 从2009年开始, 实施了网上职前教育课程, 并将大学生职前教育课程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规定在校大学生必须自主学习完相关的职前教育课程并选修一定学分的职前教育课程方可毕业。其他高校的职前教育也是近些年才列入大学课程体系中。目前只有6所高校有完整的职前网络教育课程。宁夏地区大学生职前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太完善, 任课教师的专业性不高, 学生对职前教育的认识还不足, 课程形势总体上比较单一, 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死板, 使得职前教育成果收效甚微。这些因素影响到了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准备。

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停留在“校内闭门理论指导”, 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没有形成机制,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全面、不稳定、不系统、不深入、不到位, 一些职业院校过于强调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 缺乏对毕业生必要的引导。

(三) 创新教育水平较低

高校的“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 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宁夏地区高校的创新教育参差不齐, 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 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教育机制。在宁夏的一些职业院校, 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和实践的初级阶段, 创新机制没有形成。宁夏大学通过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增强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主持参与, 学校立项资助的形式将大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但宁夏高校整体创新教育未能很好地实施, 层次和水平都比较低。同时, 宁夏高校在校大学生多为区内学生, 受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成长影响, 学生的思维面相对比较窄, 一些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不明显, 被动接受思维普遍存在, 使得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明显。

(四) 管理引导层面较浅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开放, 学生自主支配利用的时间较多, 加之大学阶段的课程相对较少, 专业性较强, 教学与管理实行分开管理, 大学专业学习与人格塑造的职能被分割为两个系统来管理, 教学工作由教务部门来实施,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由学生管理部门实施, 虽有联系但没有将资源很好地整合利用, 教育管理不能与专业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在很多高校, 专职教师只负责相关专业知识的讲授, 不承担对学生进行课堂德育教育, 更多的教育管理职能由辅导员来完成。高校对学生的引导机制和引导方式长期不变, 缺乏体制机制创新, 一些职业院校重管理轻教育造成了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缺失, 使得对大学生的管理和引导较为松散, 方式单一, 出现了管理教育两张皮的现象, 致使学生参与意识下降, 锻炼机会缺失, 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成果, 削弱了就业基础竞争力。

三、提高宁夏地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 全面提升就业基础竞争力

1. 了解现实加强自我完善

专业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未来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校大学生首先要在大学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注重培养塑造自己的专业爱好和良好的兴趣习惯, 掌握好专业基础课为获得良好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 为自身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良好的求职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前提。这些素质的养成自身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在求职中投简历过于随意、接听电话缺乏礼貌、面试着装失范等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毕业生也因此失去工作机会。“于细微处见精神”, 招聘考官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求职者所有信息, 只能通过细节进行考察。所以毕业生在正式进入社会前, 需要了解有关的礼仪知识、个人形象设计知识, 以培养良好的求职习惯, 争取在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方面做到大方、得体,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素养, 尽量弱化学生气与学究气, 从整体上提升就业基础竞争力。

2. 做好就业规划和就业准备

“不患才不济, 而患志不立。”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只有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才能不被“就业恐慌”的情绪压倒。也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才能坦然面对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充满勇气和信心地跨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没有方向将是最大的失败。”明确就业发展方向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 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工作和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我真正需要和适合什么工作”, 如同正确地做事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 大学生应静下心来, 审问自己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而思考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 也是成长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找准定位, 提早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 专一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眼睛距离我们很近, 因此总是看不清自己。”大学生要防止自我认知上的“近视效应”, 扩大视角来减少主观认知误差。从客观上说当前的“求职恐慌”大多是因为求职者自我定位模糊, 缺乏方向而导致。因此, 大学生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如老师及同学朋友的评价) , 这些都有助于自己改正缺点, 做好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充分的职前准备, 积极面对挑战和竞争。

3. 面对现实客观评价自己

毕业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 并根据社会需求努力为自己创造适合社会需要的条件。这是因为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数量和模式也有很大变化, 人才的社会总需求情况也是毕业生在择业时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因此毕业生应该现实地分析自己所处的择业环境, 尽可能全面和详尽地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正在实施中的改革措施及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及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等。同时, 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科学定位在找准自己的位置, 切忌眼高手低, 摆正就业心态, 转变就业观念, 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就业。

(二) 深入促进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校所能提供的资源是一切能力培养的基石与土壤。高校教育与就业竞争力层次关系, 实际上说明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即核心竞争力是如何从资源逐步形成的。

1. 适时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在加强对社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的需求情况, 从学生长远和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 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对现有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作调整, 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扩展专业服务范围, 强化实践教学的训练,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宁夏地区各类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大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这一能力培育, 把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密切联系起来。利用高校自身这一平台, 让三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也让大学生在提升竞争力时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推动学生结合高校提供的资源与自身的现状相结合, 不断完善自我, 在学习和创新中提升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高校要完善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竞争力培育体系, 必须将这一体系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核心竞争力培养。尝试建立灵活的专业选择制度, 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逐步使大学生进校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再选择专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广泛联系校友和学生家长, 充分发挥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能力, 通过事先的统筹规划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以一定的方法有效地培育出核心竞争力。

2. 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关于人的发展的知识纳入大学教育的程序中,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要“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而且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宁夏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 鼓励大学生创业并积极探索创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宁夏各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 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

同时应做好就业指导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环境竞争力。学校首先要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为广大学生提供具有专业水平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应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前期职业指导服务, 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对进入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应该建立在对学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和就业技巧训练等方面的帮助;设立全区毕业生就业技能大赛, 继续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心理辅导、推荐就业岗位的服务。此外, 高等学校要注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3. 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保障, 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基础。高校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建设, 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的观念培养造就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领, 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大力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 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 形成理论学习家园、社会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平台, 塑造健全人格。

(三) 形成提升就业环境竞争力的合力

一是大学生个人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对待就业问题, 创造良好的环境竞争力。二是根据不同就业环境和不同就业形势出台切合实际的就业政策, 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在现有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各项政策支持力度, 延长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实习外聘等缓解性政策的时间。三是根据人均收入状况增加缓解性政策的财政补助, 设立短期大学生就业失业风险金, 逐步尝试建立短期待业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建立自治区级宁夏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从各方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促成良好的就业环境竞争力。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发展稳定的社会问题, 探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对于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和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宁夏地区高等教育正处在发展的进程中, 受国家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增加, 就业形势势必更加严峻, 对就业竞争力影响的因素势必增加, 如果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滞后,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能及时转变, 宁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竞争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坤英.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人才开发.2009 (1) .

[2]禹元蔚.高校应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研究.2006 (7) .

[3]余丹.宁夏普通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解析[J].宁夏教育.2008 (4) .

[4]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6 (1) .

[5]从大学生“村官热”说起.理论热点面对面. (2009) 15——如何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6]宁夏党委、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 (宁党发[2008) 45号) .

[7]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M].中国教育报.2003-2.

宁夏医科大学 篇8

1 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思路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现有6个硕士学位点, 涵盖10个基础医学学科, 这些学科也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公共平台。为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经过与广大导师论证, 学院大胆地进行了研究生课程的改革, 实施模块式教学。可供研究生选择的模块有:①平台课程模块, 包括公共医学基础课程和学科课程;②进展课程模块, 主要进行学科前沿进展介绍;③实践课程模块, 主要进行技术方法操作训练;④学术活动模块, 开展名师讲坛、博士论坛和研究生创新论坛活动。与先前的研究生课程相比, 新课改中增加了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学术活动类课程模块。根据医学科学研究技术的进步, 完善了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的内容, 通过打破成规、精选教学内容和丰富课程内涵, 达到加强课程的基础化和综合化建设,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的目的。

2 课程改革的实施措施

完善课程改革组织机构。成立了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由基础医学院院长担任, 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 成员则由各学位点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并及时解决实施过程的问题。

课程改革实施方法。组织各学科专家进行平台课程和模块课程内容的整合, 确定该专业该水平导师开展新进展讲座。课程结束时, 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及自身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课程教师和参与课程学习的体系共同参与内容的讨论。

学术活动类课程模块。2007年开设组织实施博士论坛和院士教授讲坛, 以营造青年教师、研究生与博士、教授面对面交流的学术环境, 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很少接触其他专业导师的问题[3]。校内共有20名博士和10名教授, 校外邀请到4位院士和40位著名学者通过专题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参与到研究生模块式教学改革中。此外, 以研究专题的方式, 实施多学科联合的学术沙龙, 如神经生物学研究沙龙、血管发生和生成研究学术沙龙、群体遗传学研究沙龙、宁夏地道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学术沙龙等。通过不同学科就同一问题的研究思路的展示和讨论, 师生的视角得到了延伸、方法获得启示、思路更加明确。为了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的热情, 举办了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研究生创新论坛, 组织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学院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研究生站在讲台上, 展示研究思路和结果。

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技术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医学研究目标的实现和结果的可行度。为此, 开设了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电子显微镜技术、形态学技术与方法、高级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病理学技术与诊断病理学、分子病理学、生理学实验技术。由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教师和技术室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提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考试除了相关的理论测试外, 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验结果作为评分标准。为了上好实验技术课程, 组织多学科导师及实验室技术人员, 编写了两部针对研究生的技术教材, 即《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和《形态学实用技术》。这两套教材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及研究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各课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实施年终学位点考核, 听取学位点对研究生课程实施的效果评价, 并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义, 对授课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

3 结果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效果。问卷调查针对2007级、2008级研究生, 调查人数为100人, 回收有效问卷80份。问卷涉及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 课程选择和意见反馈四方面内容。同时, 对20名调查人进行了此项目的定性访谈, 主要内容包括上课的主动性, 总体感受和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

课程设置。对课程设置的调查包括课程门数, 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 知识量和课程质量四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生对模块式教学改革的课程设置总体认可程度为76.96%。

课程教学。对课程教学的调查包括课程授课的知识量, 授课内容的深度, 与本科课程的区别, 授课效率, 专题讲座的次数和跨学科课程讲授六个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 研究生对模块式教学改革的课程教学总体认可程度为72.15%。

课程选择。在所设置的两个课程平台和三个课程模块共35门课程中, 研究生对各课程均有选择, 其中选择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的人数最多, 占被调查人数的89.78%。实践类课程中分子生物学实验位居第二, 为61.76%。细胞培养技术 (60.23%) , 医学研究方法学 (52.87%) 和博士论坛 (43.57%) 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定性访谈。分析定性访谈资料发现, 课程改革后吸引力增强, 多数研究生自述其上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总体感觉良好。同时, 部分研究生认为, 改革后的课程安排需进一步完善, 如课时偏长, 时间不固定, 小组人数太多, 增加互动时间等。

4 讨论

本课程的改革是本着建立富有先进性、有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宽口径课程体系的原则, 妥善处理好经典内容和最新进展的关系, 优化学科资源, 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交叉学科培养平台, 去掉低层次课程, 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鼓励开设跨学科、实践性强的课程和多样性、高容量、短周期的科技前沿专题讲座。从培养研究型的优秀人才角度出发, 制定各学科的学位课[4]。其特点在于:①在公共课模块基础上加上了学科研究进展, 强调了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地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念后,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科的前沿。②学术沙龙的开展力求使各门课程在加深和拓宽研究生基础理论、学科知识面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既有所分工, 又相互补充, 共享有限的研究生培养资源。③学术活动模块通过引入院士讲座提供给学生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 院士的风采和对科学问题的引出和解决思路深深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生涯。④研究生创新论坛和读书报告会锻炼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 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提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⑤技术课程模块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各种技术解决科学问题的正确方法, 且对学生技术操作进行了规范, 最主要的是, 学生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 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熟知了不同科研平台拥有的技术优势和大型共享设备, 为以后课题研究过程中技术问题的及时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生课程改革实施3年后,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2007级研究生问卷调查显示, 对改革后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总体认可度均达到了70%以上, 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研究生课程分科过细, 知识结构狭窄,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等问题。在问卷的意见反馈中, 研究生对课程改革持支持态度, 并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进展类和实践类模块课程的建设, 合理制定课时, 增加互动性, 增加研究生动手的机会和时间, 使研究生课程更具吸引力。

总之, 通过学科平台课程的搭建和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的建设及学科进展和学术活动的展开, 使学生具备尽可能宽厚的知识面,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其科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并为今后进一步改善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摘要:整合了宁夏医科大学原有基础医学学科研究生课程, 实施模块式教学, 增加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学术活动类课程模块, 完善了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的内容, 加强课程的基础化和综合化建设, 构建符合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学位课程。通过对研究生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模块课程总体认可程度为76.96%, 进展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的课程选择率较高。新的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具备尽可能宽厚的知识面,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其科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陈艳, 吴永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 (11) :181-183.

[2]史广玉, 剧亚崇, 赵娜.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91-93.

[3]李三福, 刘艳辉.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6) :13-15.

宁夏医科大学 篇9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宁夏大学各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该文共查阅文献6篇,博士论文2篇,期刊论文3篇。

1.2.2问卷调查法

在宁夏大学18个学院中,每个学院随机抽取50人,对其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00份,有效问卷800份, 有效率93.9%,符合本研究要求。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宁夏大学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宁夏大学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情况

由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的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同学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有关羽毛球运动的知识,只有6.2%的同学是一点都不了解。调查还发现有25.75%的学生对这项运动感兴趣。可见羽毛球运动在大学中开展是有必要的。但羽毛球运动显然没有篮球运动受学生们欢迎,只有10.8%的学生认为宁夏大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的不错,26.9%的学生认为一般,而不重视或差的有62.3%,显示羽毛球在宁夏大学的开展不理想。

2.2宁夏大学羽毛球场地设施器材使用的满意度情况

调查显示,63.25%的学生认为校园内现有的场地不能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和活动的需要。(见表2)目前,学校有室外场地3个,室内场地8个。室外场地都没有正规的网,而室内的8个场地除上羽毛球课外,其他时间去室内场地打羽毛球还要租场地,所以很多羽毛球爱好者不去室内羽毛球馆打球。这严重地阻碍了羽毛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2.3宁夏大学学生对羽毛球运动场地的选择

由表3调查结果显示,受场地条件的限制,除了上体育课在室内,其他课余时间大多在室外球场、空地和草坪上进行。但是在室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一旦天气变化,就无法进行羽毛球运动;而且在草坪空地上地势不平,很容易受伤,不利于羽毛球运动的有效进行,这些都影响的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2.4宁夏大学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动机

由表4调查结果显示,有32.74%的学生选择羽毛球课是因为兴趣爱好,36.36%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有7.8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羽毛球水平。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羽毛球课,所以在学习中肯吃苦,技术提高快。还有9.14%的学生选择羽毛球没有什么原因,可以说这些学生完全是没有动机的。有些学生是“为了得到学分”,在课上马马虎虎,怕苦怕累,学习积极性不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们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不足

羽毛球运动对场地要求并不高,场馆内和室外都可进行,这就是羽毛球普及的原因。受竞技体育的影响,我们进行羽毛球运动时都要求在正规的场地上进行,把室内场地作为唯一选择。实际上, 从的自身锻炼的角度看,在不规范的场所锻炼,作用会更显著。

3.1.2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不同

许多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为了拿学分,并不在乎能学到什么运动技术和技能。他们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得到个成绩,至于选上什么项目是无所谓的。而且许多学生是基于不在室外晒而选择羽毛球课。这些同学多是不爱运动的,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必须端正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目的和动机。

3.1.3学校投入的经费与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需求有差距

随着宁夏大学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羽毛球运动,而且近年来学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与日俱增,而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场地较少、建设速度较慢,是宁夏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宁夏大学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原因。导致大多羽毛球爱好者只能在户外锻炼,影响了参与的积极性。

3.2建议

3.2.1积极引导更多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营造良好的气氛

开设羽毛球必修课,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羽毛球竞赛活动学生中建立相应的羽毛球俱乐部;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学生技术与裁判法,不断完善俱乐部的发展。据统计,在我国羽毛球运动已成为除散步之外群众参与最多的体育项目。我们应该在大学期间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参与到羽毛球运动,进而不断发展宁夏大学羽毛球运动。

3.2.2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提高场馆利用率

羽毛球运动受天气影响比较大,上课一般安排在室内进行。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现有场馆,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把学校闲置的体育馆、训练场等改建成简易的室内羽毛球场地,努力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在确保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场馆的管理和使用,延长开放时间,形式上灵活多样,也可以实行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

3.2.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羽毛球比赛,促进相互交流

羽毛球运动的魅力和活力来自于竞赛,它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加集体荣誉感。比赛不但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而且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所以经常组织一些中小型的比赛,对羽毛球的普及十分重要。而且羽毛球比赛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4结语

宁夏大学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受到场地, 经费等因素的影响,羽毛球发展缓慢,学校应加强终身体育,羽毛球运动认知的教育,投入更多经费来缓解羽毛球场地紧缺的状况, 使羽毛球运动在宁夏大学更好的发展。

摘要:近年,羽毛球运动在不同高校不断发张,宁夏大学羽毛球正处在羽毛球运动快速发展时期。为不断提高宁夏大学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扩大羽毛去运动项目的参与度。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宁夏大学学生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对宁夏大学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更新认识,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学生的锻炼时间、方法,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增加现有的场地设施并且提高其利用率。为推动宁夏大学学生羽毛球更好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充足参考依据。

宁夏医科大学 篇10

一、宁夏医科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创建于1958年, 坐落于贺兰山麓、黄河之滨、享有“塞上明珠”美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 是宁夏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学校留学生教育始于1993年, 先后招收了几批来自不同国家进行短期中医课程学习的自费来华留学生。自2005年开始, 学校开设了用英语进行全程授课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并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英文授课) 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临床医学专业是宁夏医科大学建校之始即设立的专业, 是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和学校的骨干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学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已初具规模, 先后接收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0余名不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来校学习。近年来, 随着来华留学生呈现出生源国不断增多、奖学金生比例不断扩大、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专业进一步拓宽的新形势, 加之依托学校总医院雄厚的人才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浓郁的学术氛围、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教学基地、创新融合的医疗教学模式, 学校已形成拥有本科生、硕士生、进修生等较为完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

二、宁夏医科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1. 留学生招生宣传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 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国外相关机构联系渠道相对较少, 留学生招生国别、层次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2.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与来华留学生不适应的地方, 尤其是在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学习等方面缺乏灵活、宽松的运作机制, 呆板、僵化的机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3. 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高水平双语授课教师相对缺乏。另外, 一方面大部分留学生的中文能力难以满足其高层次教育学习的需要, 而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教师难以用英文对留学生进行指导, 导致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语言障碍。

4. 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优良班风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5. 留学生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机制, 部分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方法。

6. 文化差异给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带来不少压力, 也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留学生经历着“文化冲击”产生的无安全感、孤独感、思乡感和无能感, 亟需专业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7. 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投入不足, 忽略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投入, 发展资金比例分配不科学、投入不合理, 造成留学生的招生入学、教育管理、后勤服务等滞后, 从而影响留学生入学、学习和生活。

三、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目前留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不断调整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管理制度, 探索出适合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有效教育管理模式和具体办法,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管理方法。

1. 加强留学生日常管理, 实现留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化与规范化。

(1) 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 将留学生纳入全校整体管理系统。由于医学专业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地区, 学生在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而很多问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和协助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因此, 有必要成立以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学生管理小组, 将留学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去, 形成学校统一领导、在政策方向上给予指导, 各部门协同配合, 国际教育学院具体探讨实践的良好工作体制。 (2) 重新修订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留学生管理办法和相应规章制度。修订《留学生管理办法》,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英文版, 配发留学生人手一册, 同时召开留学生和辅导员专题会议, 加强其对《管理办法》的理解和认识, 使得与留学生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深入人心。制度建立后, 就必须严格执行, 以维护其权威性和延续性。同时, 也要制定相关制度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留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只有做到奖罚分明, 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保证留学生良好的学风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各类事件的发生, 促进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和规范化。 (3) 以人为本, 注重管理与服务并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要充分认识到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双重任务, 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在管理方面, 要严格要求留学生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不能搞特殊化, 对留学生违法违纪行为建立严格的应对措施。基于跨文化适应的背景和特点, 对留学生也要积极倡导“柔性管理”, 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予以理解和关爱, 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适当、灵活的解决办法;以平等的身份热情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特别要帮助留学生解决在文化碰撞期和心理动荡期出现的烦躁、焦虑、厌学等症状, 扮演良师益友的双重角色。 (4) 不断完善留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实行留学生层级管理制度, 将各年级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由留学生中有威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各小组长负责对本组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接受年级辅导员的监督指导, 从而便于辅导员及时掌握留学生思想心理状态, 提高留学生管理的针对性与效果。 (5) 树立正确的跨文化管理理念。留学生管理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跨文化管理, 其前提就是要求留学生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管理理念, 把不同国家文化差异视为客观存在, 主动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原则下, 尊重文化差别和个性特征, 丰富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水平。如要尊重留学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个人隐私, 包容不同个性和意见的学生, 尽量把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不断推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1) 规范新生入学考试, 提高留学生入学门槛。对来华学习的各类学生实行入学前复试制度, 根据复试成绩对留学生进行分班和阶梯式教学。同时, 在留学生中实行中期淘汰制度, 考核他们的日常表现和专业成绩, 对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的留学生采取延期毕业的措施, 从而有效提高留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2) 改进教学内容, 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传统的“一个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更新和变革, 配备多种媒体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 全方位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同时注意加大实践课程的权重, 重视留学生课堂以外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 (3) 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督导留学生教师队伍。留学生教学督导组在我校留学生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督导组指导并监督留学生教学。定期组织专家听课, 客观评价一线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组织学生对教学水平进行打分和测评, 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和平机制。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 以留学生英文授课为荣的良好氛围。 (4) 加强留学生师资的师德师风建设。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 存在不同的信仰, 作为留学生教师, 要充分了解他们的文化, 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 探索教学的最优形式。同时还要积极强化外事纪律, 以良好的人格、国格、敬业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完成留学生教学任务, 树立留学生教师的良好国际形象。 (5) 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在跨文化背景下涉及到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的系统工程, 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统筹各项资源, 逐步建立完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自我管理+宿舍社区建设”这样“四位一体”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最终营造出校园多文化兼容的和谐氛围, 加速推进校园国际化进程。 (6) 规范和完善留学生教师聘用制度。每学期由校教务部门组织学生进行评教, 优胜劣汰。结果好的老师留下, 结果不好的可以给一段时间的观察期, 如果业务水平有提高, 可以继续留用, 反之, 学校有权解除聘用合同。对留学生教育要做到“不应付”、“不凑合”。同时, 还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 聘请专家学者为留学生教师作讲座。留学生教师之间建议互通有无, 不要只守着自己的学校, 应走出校门, 到兄弟院校去听其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等。组织教师分批培训, 不管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尽量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需求。

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衡量高校国际化标准的基本要素。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结合多年来积累的医学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遵循世界医学教育标准, 认真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 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教育管理途径和方法, 把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透, 同时, 重视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认真完善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从而有效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 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董萃.跨文化适应:异域文化中的“二次成长”[J].社会科学辑刊, 2005, (3) :192.

内陆宁夏向西开放 篇11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已获得国务院批示,现在由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委牵头,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内陆开放主要针对22个阿拉伯联盟国家、57个伊斯兰国家。”当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这一消息时,许多现场的记者并不感到意外。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是2012年全国两会上宁夏代表团最深切的呼声。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宁夏因其文化、习俗、区位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成为战略选择的必由之路。而此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推动宁夏形成我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的重要窗口。”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这并非宁夏人的一时冲动。对此,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2012年全国两会接受中方媒体记者采访时已有深刻的陈述。在他看来,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处于优先位置,向西开放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试验区,首先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全世界穆斯林人口15亿,年国际贸易额超2万亿美元,而中国仅占15%左右,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与生俱来的地缘、人缘、情缘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纽带,成为宁夏向西开放得天独厚的优势,设立试验区,有利于拓展中国对外开放领域,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其次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宁夏既是西部能源化工“金三角”核心地带,又是陆路油气战略通道的中枢节点。设立试验区,通过欧亚大陆桥引入中东、中亚油气资源,建设特大型能源加工转换和战略储备基地,能有效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第三是能够更好更快地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宁夏不沿边、不沿海,虽然近年有了很大变化,但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设立试验区,以开放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有利于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但是,从国家层面的高度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挑战无处不在。对此,宁夏人也是早有准备。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快实施面向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向西开放”战略,努力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和穆斯林地区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贸合作、项目洽谈和友好交流,宁夏人便开始密切关注中阿合作与交流的动态。

2005年8月,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银川成功举办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敏锐地看到,可以通过创建一个稳定的中阿合作国际平台,在宁夏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以此为战略指导,近年来,宁夏先后成功举办了8次宁洽会、5届国际清真食品节,在此基础上成功举办的两届中阿经贸论坛共签订合同项目256个,实现了宁夏小省区举办国际盛会的历史突破。

论坛搭台,还得经济唱戏。以中阿经贸论坛等国际盛会的举办为契机,近年来宁夏加快打造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了全国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基地产业优势。目前,宁夏已拥有“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中国回族文化建筑之乡”和“中国清真美食之乡”等美誉,并全面承担中国清真产业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探索建立国际相互认证和产业准入机制,正在全方位开辟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合作交流独特的“宁夏渠道”。

宁夏医科大学 篇1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查了宁夏大学在校学生,男女生各250名,共500名。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CNKI、互联网、宁夏大学校图书馆等检索、查阅与体育健身行为有关的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和其它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其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征求指导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指导老师对问卷的内容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给予了可行性评价,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0份,其中,男生收回243份,女生收回247份,回收率98%,经检查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100%,问卷发放方式利用同学分散发放和走访调查两种方式,调查时间为其三周。

(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办公软件对研究的数据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结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2、结果与分析

2.1、宁夏大学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1)宁夏大学学生平均每周锻炼频率情况。

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的高低是判断有无体育健身习惯的重要指标之一。每周锻炼3次或3次以上有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反之,则不利于习惯的养成。为此,调查了宁夏大学学生每周锻炼的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平均每周不参加体育锻炼女生只有2.02%,平均每周锻炼1-2次的男女大学生比例分别为45.68%和55.47%。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男女大学生比例分别为54.32%和42.51%,说明我校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还很高。

(2)宁夏大学学生平均每次课余体育锻炼时间。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平均每次参与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男女生分别为18.11%和68.58%,平均每次参与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81.89%和31.82%,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男生远远高于女生,数据显示出男生随锻炼时间的增长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而女生却逐渐减少。

(3)宁夏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持续周期。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持续健身周期6个月以下的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1.32%和81%,锻炼周期在6个月以上的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8.68%和19%。说明我校学生锻炼周期在6个月以上人数相对较少。

(4)宁夏大学学生每次运动的强度。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平均每次运动的强度在中等强度男女生分别为33.33%和40.91%,其中中等强度水平的锻炼者中,女生要高于男生7.58%。数据显示男生运动强度在中等强度的比例较低,男生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在逐渐减小。

(5)宁夏大学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宁夏大学学生有体育健身行为习惯(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次锻炼强度为中等强度、平均每周锻炼3次和三次以上、锻炼周期在6个月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42.89%,无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占学生总数57.01%,其中男女生有体育健身行为习惯比例分别为52.26%和33.47%。

(6)宁夏大学学生健身项目的选择。

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和特长,选择适宜于自己的健身项目,将给自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带来极大的乐趣,更有助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在宁夏大学学生健身项目中男生以篮球、跑步、散步、台球、羽毛球、足球等健身项目为主,女生以散步、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项目为主。有51.03%和50.21%的男生分别选择了跑步和散步项目;有40.74%的选择了台球项目,可见休闲型体育在男生当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女生有92.71%和63.56%的人选择了散步和跑步项目,说明女生倾向于传统的、活动量小、对抗性弱、无身体接触的和专人指导的运动项目,37.65%的女生选择了羽毛球,35.63的选择了乒乓球,19.03%的选择了健美操。

我校男、女大学生对小球类项目的选择占有一定的比重,显示出小球类项目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其中,也有很少一部分男女生在填写问卷时选择了其他的体育健身项目,比如轮滑、双节棍、跆拳道、街舞等等。总之,男女大学生对健身项目的选择有较大的差异性。

(7)宁夏大学学生健身的主要方式的选择情况。

大学生健身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健身方式的选择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应根据健身项目的选择及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健身方式,我们提倡多形式的健身方式,但是宁夏大学学生的健身方式比较单一。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男女生选择和同学一起锻炼的比例分别为86.83%和87.85%,男女生中还有9.05%和5.67%的同学会选择专门的指导和俱乐部社团进行锻炼,说明这些学生需要更为专业的,系统的运动训练。

2.2、影响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分析

(1)主观因素。

在主观因素中,影响男女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形成的第一因素为“对运动健身兴趣”,男生占60.08%;女生占67.61%。

由表1可知,健身的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有41.56%的男生认为惰性也是影响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锻炼习惯不容忽视。其中有49.80%的女生认为意志品质对女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有较大的影响,可见加强女生的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女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很重要的。

(2)客观因素。

由表2可知,客观因素中天气环境占第一位,可见宁夏大学学生受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锻炼,给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形成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场地设施和和校园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许多场馆节假日不开放造成了学生无处锻炼。此外,有无特长和健身项目两项因素,对男女大学生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引导,培养浓厚的健身兴趣,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学生有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人数较少;

(2)男女大学生对健身项目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差异;

(3)运动兴趣是影响学生健身行为的第一主观因素;

(4)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建设和管理不够。

3.2、建议

(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目前我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行动稍显滞后。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为培养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学校应重视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辐射、导向功能,引导校园内学生逐渐形成有规律的运动行为,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从被动的锻炼转为积极地,主动的体育锻炼,是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增加时尚体育项目。

开发和引进新颖的,流行的,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或者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扩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催进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比如,增加棒球,垒球,游泳,沙滩排球,轮滑,攀岩,等项目。

(3)学校、学院以及俱乐部应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

虽然我校每年举行文化艺术节,但是参与人数较少,所以应充分发挥院系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组织方式进行体育竞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此外,应充分发挥各俱乐部,社团锻炼的优势,吸收更多的学生参加,积极开展各自的优势项目,让众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氛围中。

(4)加强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特长的培养。

学校应加强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有多中体育特长,多重视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锻炼乐趣。培养学生刻苦,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锻炼好的意志品质,克服人的惰性。

(5)注意体育场地设施完善和器材的管理。

宁夏大学场地器材设施的不全面,学生借用体育用品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所以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场地,器材,设施建设,改善健身环境。

参考文献

[1]盛建国.大学生自主健身行为评价[J].河西学院体育学院学报,2013(11).

[2]陈立新,王志斌.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参与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J].2012(12).

[3]孙亦兰.日照市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7).

[4]张赐东,李志军.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身行为调查与对策研究[J].龙岩学院体育系学报,2008,(12).

[5]陶勇,代春玲.对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健身行为习惯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7).

[6]罗艳春.湖北民办高校大学生余暇健身现状调查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5).

上一篇:二律背反下一篇:路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