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灌区技术(共10篇)
水利灌区技术 篇1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灌区有着其重要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以及生活用水充足。由于社会不断发展, 因此规定灌区有关的结构体系等也要随之发展。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化的社会, 因此灌区要想获取发展的话, 就必须切实提升管控机构的管控水平。要和时代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 要积极更新知识体系, 提升管控水准。
1 为何要开展创新工作
1.1 提高水利灌区管理的技术含量
最近几年, 国家积极的开展城建活动, 此时一些人片面的认为农业在国家的经济系统中已经没有多大的分量了, 因此很多区域的国家机构不关注农村发展, 不重视其环保工作。此时广大农村区域的环境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它的污染规模较大, 污染点众多, 而且来源很多。通过开展创新活动, 能够明显的改善当前的环境。对于城市来说, 在其建设的时候, 因为一些单位和民众没有将环保思想放到一定的层面上, 加之污水管线设置不当, 导致很多废水被排放到生态之中, 此时就杀跌很多的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1.2 技术创新对水利灌区管理的重要性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灌区管理投入的基础上, 抓好安全管理, 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抓好法制管理, 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管理, 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抓好经营管理, 充分利用水利灌区工程和水土资源及其他优势, 下大力气开展多种经营,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利灌区科技创新可以在多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的水利灌区建设做出贡献。
2 水利灌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 灌区节水灌溉对策
由于灌区的情况不一样, 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结合每个区域的具体特征以及当前出现几率较高的问题, 认真开展节水该工作。第一, 要时刻将管理当成是关键的工作点, 做好宣传工作, 切实提升群众的节约意识;调整水价, 确保价格体系灵活;创新体制, 提升管控能力, 调整布局, 从之前的单向节水变为综合节水;调整作物布局, 尽量少种植那种需水量大的作物。第二注重发展技术, 加快技术创新脚步, 确保相关的项目能够完善;推广使用新工艺, 结合灌区特征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形, 引入优秀的灌溉工艺, 对于高附加值的作物则要重点发展蔬菜滴灌、果树微灌、大田喷灌, 针对那些无法运用喷灌的植物就要使用膜上灌溉方法;完善自动化管理流程。
2.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的掌握水利灌区信息
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灌区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 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该体系不但能够被有效地运用到智能设备上, 实现无线电话之类的功效, 还具有自主查阅以及信息查询之类的功效。通过上述我们得知, 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我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内容。因此项目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快速地进行决策。
3 RTK技术在水利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3.1 RTK技术的概念
RTK是一种实时动态测量, 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实时的运算。该技术目前被大量地应用到水利项目之中, 它可以将传统模式创新, 最终起到提升效率的意义。
3.2 RTK技术的优势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 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 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和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 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 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 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3.3 RTK技术在水利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怎样将该技术运用到灌区之中是当前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的一个要点。在过去的时候, 我们的测量工作都是依靠三角网等来开展的, 很显然这种方法不仅仅浪费时间, 浪费资源和人力, 最主要的是它的精确性较差, 加之在外业活动, 我们无法保证它的精度。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 在测试的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获知定位的精确性, 假如测试好以后, 回到室内发现精确性不达标的话, 还要再次返回到场地之中测试。在目前的测试工作中, 一般都使RTK技术。它的优点比较显著, 通过使用该技术, 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精确性, 假如精确性达标的话, 使用人就不需要再次测试了, 最主要的是我们还能够得知观测的品质。总的来讲, 通过使用该技术能够我们能够明显的提升工作效率。除了上述之外, 它还能够被用来测试地形。在以前的时候, 我们测试地形的时候, 先要在被测区域设置控制点, 进而在该点上面配置对应的设备, 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 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 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 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 此类点都必须和观测点保持通视, 它对人数的要求也较高, 最少要两个人一起操控, 而且如果精确性不达标的话还要重返到测试区域之中再次测试。目前通过使用RTK, 只需要一个人带着设备到被测试区域停留两秒, 编入编码, 就可以获知定位点的精确性了, 很显然这样能够明显的提升效率。除此之外, 该技术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它不会受到外在气候以及地形等要素的干扰, 断面测试工作开展的时候非常简单, 效率也很高, 能够明显的节省资金和劳力。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 当前灌区管控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只有做好管理工作, 才能够确保灌区的效益得以实现。该项工作是当前灌区的关键工作。要想真正的发挥出其防洪以及浇灌等的意义, 就要从体制上革新。具体的说要提升技术水平, 而且要借助优秀的管理理念, 同时还要做好投资工作, 最终才能够提升总体的管控水平。
摘要:由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提升, 此时生产以及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 在这个背景之下, 人们开始关注水利灌区。当前灌区的管控能力以及技术等还有一些缺陷, 因此要想获取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借助优秀的技术来提升管控的水平。作者具体阐述了技术创新相关的内容, 目的是为了带动灌区发展。
关键词:水利灌区,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祁万莲.青海省水利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灌区发展研究, 2007 (6) .
[2]郭雨田.基层水利灌区管理应与时俱进[J].江苏水利灌区, 2005 (3) .
[3]向旭.对水利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广东水利灌区水电, 2005 (1) .
[4]张兴波, 刘作慧.RTK技术在农田水利灌区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灌区科技, 2010 (5) .
[5]任宇子.水利灌区管理技术是关键[J].水利灌区科技, 2007 (8) .
水利灌区技术 篇2
1.1灌区水利工程施工前期的阶段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程规划的要求、施工任务以及参数要求等展开工作,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案,保证工程管理的整体效果。[1]施工单位需要全面掌握施工的质量管理技术,明确相关的参数与要求等,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比如在施工前期对现场的材料进行管控,通过自检报验、复查核实等方式,保证各项材料的质量,避免后续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水利工程施工开展前,建设单位需要对工程初步设计的方式、监督管理的方式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明确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设计的特点,技术的要求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等,科学制定施工管理方案。[2]施工单位还需要结合开工报告展开各项工作,明确施工的规划与管理的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技术考核活动。
1.2灌区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阶段质量控制
灌区水利工程施工期间,项目经理需要对整体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结合质量管理的制度、质量控制地的体系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由技术负责人员实施审核。[3]施工单位需要及时向建设监理人员提交质量管理方案,监理单位需要对各项施工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各类不合格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隐蔽工程进行重点管理,分析隐蔽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验收记录情况等,完善质量管理的体系,保证各项工作建设的质量。
1.3灌区水利工程施工完成的阶段质量控制
浅析灌区水利信息自动化 篇3
【摘要】通过对灌区水利信息自动化进行介绍,包括灌区各级水利调度中心、现地PLC控制系统、各类水情水文的采集、视频监控系统和无线及有线通信系统5方面内容,为灌区水利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 水利信息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V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38-01
近年来,在中央“关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下,各级政府机构对农业水利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农业灌区正在根据预定计划,稳步扎实地实现农业水利信息自动化的续建配套改造计划。水利信息自动化是将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有机整合后,用于农业灌区的日常运行中,从而实现对水雨情、渠道泥沙厚度、渠道水位、流量、流速的实时监测和调控。通过对各级泵站、闸门的自动控制,完成对整个灌区的水利调度。灌区水利信息自动化大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灌区各级水利调度中心;②现地PLC控制系统;③各类水情、水文的采集;④视频监控系统;⑤无线及有线通信系统。
1、灌区各级水利调度中心
灌区各级水利调度中心设置于灌区管理局以及下属的各调度总站。水利信息自动化建成后,替代了以往传统的水利调度手段,实现了水利调度的“有人值班,无人值守”。通过设置在调度中心的水费计收系统、水情采集系统、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数据库备份系统,完成以下操作:①面向灌区用水用户的水费计收;②对渠道水位,流量以及渠道污泥厚度等的实时监测并显示;③闸门的实时控制;④对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⑤对各类重要数据的周期备份。
2、现地PLC控制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其逻辑运算复杂、运行可靠、易学易用、抗干扰性强、扩展容易、通信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灌区现地控制系统采用以西门子S7-200PLC为核心的现地PLC控制系统。通过与上位机的通讯以及编写PLC控制程序,完成对闸门的远程控制,将该系统固定安装于各支、斗渠的闸房内。使存有控制程序的PLC与启闭机电气控制柜有效连接,通过设置在调度中心的闸门控制软件对各级闸门进行远程操作。灌区的闸门控制系统是基于各支、斗渠闸前闸后水位差异来实现对闸门开度的调节,中心值班人员通过上位闸门控制软件发送目标水位,进而操作闸门动作,从而实现对各支、斗渠的水量配送,完成水利调度。水利调度人员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各闸房内的远程现地转换开关来切换远程操作和现场控制,从而确保闸门控制的灵活性,并且可以对特殊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3、各类水情、水文的采集
通过对各类水情、水文的采集,完成对水位、渠道流速等的实时监测,并将采集的数据应用于其他方面。选用适合灌区的压阻式水位传感器、超声波流速仪、超声波污泥厚度仪安装于渠道测井、测流桥等需要监测的部位,完成对水位、水速等的采集,从而为闸门自动控制、流量计算、水费计收等做好准备。在需要采集水位信息用于闸门控制的部位,将水位传感器放置于干、支、斗渠开挖的测井中的测量简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水位传感器零点,从而实现对各渠系水位的精确测量。水位传感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电流或电压信号传回PLC后,经架设的通讯光缆将信号传回调度中心实时显示。在只需读取各种测量数据时,也可通过数传电台或基于GPRS的无线通讯设备进行数据上传,完成监测要求。由于灌区水质复杂,选用超声波流速仪以及超声波污泥厚度仪,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和计算渠道流量,并且为渠道清淤工作提前预警。
4、视频监控系统
实时视频图像监视是当今最新多媒体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集电视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它采用模块化和总线结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有效地组合成功能完备、智能化程度高、综合性强的多媒体视频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功能,使操作简便灵活。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灌区重要部位设置了视频监控点。由于农业灌溉在灌溉期间需要连续24 h监视,因而需要采用红外一体网络摄像机。该摄像机性能优越,可实现对重要部位的全天候360。监视,实时视频图像监视,完成所在安装环境周围的各种活动、监视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的图像信息采集。通过实时图像信息,增加控制中心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判断的依据,实现远程监视和图像数据信息网络共享,是灌区水量自动远程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前端摄像机采集的模拟信号通过编解码器数字化处理后,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通过架设的专用光缆传回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的视频监控软件选用实时录像功能,从而将历史现场图像记录下来,为事故分析提供最祥实的第一手材料。
5、无线及有线通信系统
由于农业灌溉渠系分布广、部分地区人员稀少的特殊性,灌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线通信和无线传输并存的通信方式。灌区通过水位差来调节闸门开度,最终达到水量调度。经合理设计后,在这些地方架设光纤进行有线专网传输;在仅需要实时显示各测量数据或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采取通过数传电台或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RTU通信模块上传数据。通过对数传电台或RTU通信模块上传数据的时间间隔、信号类型的设置,可以同时上传各类不同数据,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
6、结束语
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 篇4
我国灌溉技术源远流长,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例如较为著名的西门豹修引漳十二渠、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等,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我国灌溉技术不断的优化和创新, 到目前为止, 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的现代农业灌溉技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大, 因此人均占水量极度匮乏, 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技术显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 加之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们节能意识的增强, 开发新型的节水灌溉方式成为了现代农业的新方向。 节水灌溉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科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灌溉技术的优化、节水管理。
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就其技术方面而言, 需要综合考虑:水源地到灌溉区的水资源调配、灌溉方式、灌溉作物水分吸收的最优化等多种因素。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区域间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作物品种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灌溉需要, 及时调节节水灌溉技术, 做出科学化、合理化的改进。
2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的现状。 近年来,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在农业技术创新开发方面也给予了较大比例的财政支持, 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有喷灌、微喷灌、滴灌以及渗灌等, 在灌溉设备上也创新性的运用了时针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和绞盘式喷灌机等。 可以说, 我国的灌区节水技术在理论上和设备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发现, 我国仍然有将近半数的农田面积没有施行现代化灌溉节水技术, 甚至没有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 交通条件不便的山区, 农业耕种主要依靠人力, 没有现代化的作业设备;灌溉方式以漫灌和挑水灌溉为主, 加大的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即便是部分地区采用了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也难以发挥节水技术的真正作用, 导致灌区节水设备成了“ 摆设”。
2.2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 创新是灌区节水技术发展的灵魂, 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良, 才能研发出智能化、自动化、普及化的“ 万能型节水技术”。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灌区节水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但是随着农业趋于集约化、精细化发展, 对节水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就需要广大节水科研人员要根据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在现有的灌区节水技术上不断进行再创新。 其次,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状况不一, 加上作物种植条件的不同, 给灌区节水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阻力, 因此, 如何做好优良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 成为了未来灌区节水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将节水技术推而广之, 才能使之发挥应用的作用, 才能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3 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3.1 经济效益。 灌区节水技术虽然在前期安装和改造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花费, 但是从长远发展状况看, 采用了节水技术的灌溉区域, 其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传统灌溉区。 首先, 灌区节水技术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从水源地到灌溉区之间的运输渗漏问题。传统的漫灌等方式, 在水资源的运输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渗漏、蒸发、泼洒等问题, 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而且对于大型灌溉区来说, 这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而通过采用管道运输、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 能够极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 传统的漫灌方式没有考虑到作物需水程度的差异, 采用统一灌溉的方式, 这一就会导致不同作物之间出现水分吸收不一致的情况。 而采用节水灌溉, 根据不同种植区域的作物需水特性、地形地质因素, 合理设置灌溉水量, 能够保证作物水分吸收的最优化。
3.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国计的重大项目, 是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3.3 环境效益。 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 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更应该在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普遍重视。 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节约了水资源, 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4.1 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当前的水管理体制, 在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各地方灌区用水的管理, 都存在一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 其中水权指标分配、田间灌溉用水定额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 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机制, 增进量水测水设备、改变计收水费的方式, 是对灌区节水改造所必须进行的改革。 在灌区节水管理上, 既要对用水权进行控制和监管, 又要对基础的制水重视起来;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又要实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有的地区, 上游水源充足的地区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对水资源随意浪费, 而处在下游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严重缺水。 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 节水灌溉就只是空谈。
4.2 改造灌溉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对灌区节水设备的改造, 重点是对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 灌区建筑物的维护和完善灌区工程配套等的改造。 我国灌区设备和建筑不少都已经陈旧老化, 节水灌溉的功能下降, 影响了灌区节水的效率。 比如运输水源的管道, 在超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就会产生漏点, 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更新, 则会加大节水灌溉的成本, 影响灌区节水的效率。
4.3 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 从长远看, 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
4.4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灌区节水的经验。 澳大利亚、以色列是目前国际上拥有最先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国家。 他们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上。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及时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 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 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 这些经验和技术, 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5 结论
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造工程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在各个环节审视自身的不足, 从思想根源上把这项事业重视起来, 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参考文献
[1]冯玉宝.对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 2014 (6) :55-56.
水利灌区技术 篇5
关键词:投资控制;效益发挥;水利工程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同时灌区水利工程改造力度逐年加大,工程投资数额巨大,已建成项目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国家对水利投资的加大,灌区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业主对工程造价事前控制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影响了工程投资效益的全面发挥。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现就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业主投资事前控制谈几点粗浅见解。
1 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一次性费用的总和。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逐步完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造价管理,由政府制定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构成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1.1 工程造价控制重施工阶段轻设计阶段
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投资力度加大,许多项目都是资金计划(或意向)下达后项目单位才赶报设计,致使项目设计深部不够。工程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需继续优化,“三边工程”时有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事前控制。
1.2 工程造价原材料价格确定不细致
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主要工程量和项目区主要材料价格。灌区水利工程由于单个项目量小点多,同一个投资项目中的单个工程项目经常相聚较远,工程涉及的主要材料价格相差较大。而项目单位造价编制人员为使预算编制简单明了,往往对同一个项目采用统一的原材料价格,致使工程造价于实际不符,影响造价事前控制。
1.3 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个别工程施工程序一知半解,影响到定额选取。目前的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按照规定必须由有概预算编制资格的人员编制,这就要求概预算编制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施工经验。但在實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多,任务重,造价编制人员一般施工经验都偏少,难以完全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加之近年来新的施工工艺不断引进,致使概预算编制中个别定额选取与实际不符,影响到工程造价的事前控制。
2 解决办法 2.1 抓好项目储备,提前完善设计。水利工程业主单位要对本灌区的水利工程现状随时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在非项目期根据工程病害轻重缓急分批提前做好改造设计。设计过程中由于没有上报时间要求,设计人员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方案优化,对改造工程量也能尽量细化,从而确保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差异最小,达到工程建设投资事先就心中有数。
2.2 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项目,根据不同的原材料产地、原价和运距分别计算主要材料价格,确保概预算编制与实际相符。
2.3 项目单位在平时应加强对概预算人员的业务培训,采用参观学习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开阔概预算编制人员的视野,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确保概预算编制准确详实。
综上所述,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业主造价事前控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是集经济、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问题。造价事前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在实施管理中是否顺利,实施效益能否如期发挥。所以,在项目建设管理中,业主单位一定要把工程造价事前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认真加以重视,确保水利工程投资在实施前就心中有数,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最大限度的提高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成波,王薇,温立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 中国水利. 2011(07)
[2] 周合足,林红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营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1)
[3] 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9)
[4] 沈静华.浅析县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2(11)
[5] 温立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探讨——民间资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案例的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06)
[6] 刘洋,谭砚文,朱静琦,张淑娴,黄良,梁冠球. 广东省农村水利设施基层参与维护管理的调查分析——以从化,梅州为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03)
对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思考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
灌区的水利工程项目是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在实施这项工程的过程中, 我们还要注意节水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水资源非常紧张, 因此在灌区的水利工程中, 我们一定要考虑节水技术的应用。本文从我国大型灌区的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入手, 探究灌区水利工程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实现节水目标的相关措施。
1 节水灌溉的内涵
节水灌溉技术是相对以往传统式的、粗放式的灌溉技术而言, 根据当地的客观条件以及作物生长需水规律, 合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土壤水, 并且能够保证作物增产或是不降低产量, 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等技术措施来完成的灌水技术。传统的灌溉技术以牺牲大量水资源为代价来获取作物产量的提高, 殊不知在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 我们也损失了大量的水资源, 节水灌溉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节水灌溉技术强调的是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 合理地利用周遭的水资源来完成灌区的灌溉, 大大降低了我们灌溉所消耗的成本。综观我国目前的主要灌区水利工程的现状, 我们的节水灌溉主要通过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途径来实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强引用水的管理、科学地调控措施以及合理配置水资源来实现节水的目的。
2 节水技术的措施及对策
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如工程建设、农艺、生物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 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单一的节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农田的水利灌溉, 我们必须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才能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在农田中兴建相应的水利工程, 主要包括输配水渠节水工程和田间节水工程。这两项节水工程主要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项目。工程措施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和田间的渗漏以及减少渠道和地表的水分蒸发, 提高渠道水和田间水的利用, 达到节约水资源、节约耕地的目的。同时, 喷灌、微灌技术的应用, 不但可以实现灌溉的均匀度, 而且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 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 非工程措施
节水灌溉技术的非工程措施比较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是指改变作物的耕作方式或对作物施加一定的影响来实现节水的目的。具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 调整农田作物的种植结构, 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由于每种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状况是存在差异的, 这样就会出现作物水分的利用率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灌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调整和优化作物的种植结构,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物水分的利用率, 达到节水的目的。另外, 我们也可以根据相关技术进行节水新品种的培育, 这也是实现节水目的的较好的措施。
第二,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艺节水措施。通过覆盖地膜, 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乱流, 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中水分的无效蒸发。与此同时, 覆盖地膜还能够增加土壤的地表温度, 可以起到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状况的作用, 能够促进作物的有效生长, 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第三, 增施有机肥, 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农艺节水措施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这样土壤颗粒间的缝隙就会增大, 地表水和降水就会很好地被保存到这些空隙当中, 这样一来, 极大地增强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第四, 深耕中耕。深耕可打破犁底层, 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厚度, 增加土壤蓄水容量。深耕后底层土壤根系下扎, 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 增加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量。中耕松土, 可抑制灌后、雨后土壤水分蒸发, 促进灌溉水及降雨入渗与贮存, 起到蓄水保墒效果, 延长灌水间隔时间, 减少灌水次数, 不仅灌水定额减少, 灌溉量也减少, 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2.2 田间灌水技术
田间灌水技术包括喷灌、滴灌等措施, 可以采用膜上灌、膜下灌等方式, 使土壤保持较好的蓄水量, 保证作物的生长。
2.2.3 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途径包括遗传改良、生理调控和群体适应 (作物互补) 三个方面。其中, 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应作为生物节水的一个核心目标。在群体适应方面, 其基本点是利用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和耗水规律来进行农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节水型种植体系, 在当前是一种可在较大范围内产生效果、较为现实的生物———农艺节水策略。在生理调控研究方面, 根据上述适度水分亏缺下可产生补偿效应的原理, 建立有限灌溉 (非充分灌溉) 制度是一项重要工作, 这一方面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常规灌技术和方法实现。另一方面要采用新技术, 逐步向精确灌溉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并且要加大扶持力度, 狠抓质量, 突出管理。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 对群众进行节水培训, 使农民真正用得起、用好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 并以点带面, 促进区域节水灌溉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从而推动全区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姚峰, 白双波.浅析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8) :78-79.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篇7
1 节水灌溉的含义
我国的灌溉技术源远流长, 从2000多年前就有了灌溉工程的雏形, 之后一直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 在当今世界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代, 单纯的灌溉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节水灌溉成为全球各国都在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 提高灌区用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的内容包括: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灌区节水工程技术改造和节水的管理。
节水灌溉技术, 从用水到农田, 中间包含了很多个环节:水资源的调配、运输、田间浇灌和作物对水的吸收。节水灌溉技术, 就是在这些环节中做出相应的措施, 使水资源尽量少的流失, 尽可能多的被吸收和利用。我国地形地势复杂, 每一个灌区都有不同的特点, 这就需要针对每个灌区都要有相应的节水技术, 灌区节水灌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现状
我国对灌区节水技术的重视, 决定了节水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渗灌和雨水利用技术。在政府部分的重视和监管下, 灌区节水技术一直在创新和改进。
据官方统计, 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所有耕地面积的43%, 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这些地区还在沿用古老的灌溉方式, 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效率却极低。这些地区主要是贫穷落后山区和地形条件极其恶劣地区, 以目前的灌溉技术很难实现全面的灌溉工程。而有灌溉设施的地区, 虽然在近年随着科技发展灌区节水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防渗衬砌技术还有待提高, 防渗率仍然不到30%。因此,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2.2 发展趋势
首先, 在灌区节水技术上, 技术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不断的完善灌区节水在提高灌溉效率上的应用, 针对全国各灌区的地势、气候等实际情况, 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 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耕地实现节水灌溉, 推动农业经济的效益。其次, 在灌区节水技术的管理上, 会借鉴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提高灌区节水管理效率, 将是未来几年灌区节水技术管理的重点内容。
3 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3.1 经济效益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灌溉目标, 实现高效增收的目的。为国家经济发展, 农民增产增收,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举例来说, 过去的灌溉技术, 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蒸发、渗漏流失一部分, 造成成本提高, 效率低下。新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材料更新改进后, 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经济效益自然就增高了。
3.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国计的重大项目, 是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3.3 环境效益
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 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更应该在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普遍重视。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节约了水资源, 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4.1 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当前的水管理体制, 在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各地方灌区用水的管理, 都存在一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 其中水权指标分配、田间灌溉用水定额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机制, 增进量水测水设备、改变计收水费的方式, 是对灌区节水改造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在灌区节水管理上, 既要对用水权进行控制和监管, 又要对基础的制水重视起来;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又要实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地区, 上游水源充足的地区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对水资源随意浪费, 而处在下游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严重缺水。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 节水灌溉就只是空谈。
4.2 改造灌溉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对灌区节水设备的改造, 重点是对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 灌区建筑物的维护和完善灌区工程配套等的改造。我国灌区设备和建筑不少都已经陈旧老化, 节水灌溉的功能下降, 影响了灌区节水的效率。比如运输水源的管道, 在超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就会产生漏点, 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更新, 则会加大节水灌溉的成本, 影响灌区节水的效率。
4.3 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从长远看, 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
4.4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灌区节水的经验
澳大利亚、以色列是目前国际上拥有最先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国家。他们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及时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 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 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这些经验和技术, 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小结: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造工程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在各个环节审视自身的不足, 从思想根源上把这项事业重视起来, 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摘要:根据我国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现状, 分析节水灌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灌区节水技术现状,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逢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 (5) .
[2]赵飞, 谢瑞.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11 (1) .
灌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初探 篇8
关键词:五常灌区,水利规划,农田水利
1 概述
为促进五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可忽视五常灌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有关人员应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规划设计五常灌区的水利工程。
2 五常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尽管五常地区比较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 有效完善了相关机制, 但在应用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这对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制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水渠道建设不具有较高的标准, 规划设计有待于逐步完善。因松花江流经五常地区, 受松花江洪水的影响, 每年春秋两季, 都会发生比较频繁的的洪水灾害。随着近年来不断增多的洪水灾害, 洪水冲毁引水口导致的损失也逐渐增大。而且引水渠道工程建设没有执行比较高的标准, 规划不够完善合理, 进而造成防治洪水灾害的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渠首都进行过于集中的规划布置, 减少了冲沙水, 使河床断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泄洪建筑物出现比较突出的被磨损、淘刷、冲蚀破坏等问题, 这都对引水渠首的安全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可合理利用的水资源不足,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水资源作为水稻生产的重要保障, 若不能进行合理利用, 就会导致发生水资源浪费。因目前没有全面规划水资源使用, 造成在分配水资源时, 不能合理协调生活与生态用水, 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争水的情况。另外, 因灌溉区的通常都是比较集中的分布, 在引水过量后就不能应用排水系统, 造成灌区发生增高地下水位的情况, 不只是浪费水资源, 还将破坏绿洲及天然植被, 对灌区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而日益发生恶化。
三是农牧业发展的比例不均, 五常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 而牧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五常地区分配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的发展, 对牧业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造成农牧业发展的比例不均, 进而发生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农业方面, 没有采用合理的种植结构, 相对较大的经济作物, 造成可灌溉与所需水量之间产生较明显的矛盾, 进而逐渐严重地破坏灌区周边生态环境。
3 五常灌区综合治理及生态建设
3.1 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
农牧灌区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 防渗渠道、输水管道及滴灌喷灌等技术都不可或缺。为充分完成灌区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工作, 就需要不断普及推广上述几项技术。随着不断发展的科技水平, 不断完善发展了喷灌滴灌、渠道防渗材料及管道输水等新技术, 不只是提高应用渠系的效果, 使用水定额明显降低, 同时还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用水管理的加强, 科学调整了作物结构, 实现农作物产量的平稳增产。
3.2 灌溉排水系统及排水工程建设的完善。
在五常地区明渠排水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还主要采用排水千、支渠控制地下水, 因明排水渠边坡比较容易发生垮塌, 在运行中排水渠若不能通畅排水, 地下水位将明显升高, 容易影响作物及周边环境。渠道发生垮塌破坏的情况也较多, 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麻烦, 在耕地以下可采用暗管方式对不透水层或易塌坡区进行排水。此外, 因排水明渠普遍具有较为平缓的边坡, 沿渠占有较大面积。暗排尽管需要一次投入较大的资金, 但管理十分便捷, 对地下水位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随着不断提高的经济、技术及管理水平, 应逐渐采取灌区竖井排灌方式对地下水位进行控制。
3.3 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水源地建设的合理规划。
河流自山口区域排出后, 径流分散不断并利用引水渠首向灌区引入。一方面是入渗河流, 另一方面是在汛期灌区发生超引超灌等情况都将导致地下水位被不断增高。通过水盐均衡的有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如果盐分不能排出区域, 将根据土体垂直剖面和区域地块间实际情况重新分配, 大部分盐分都在耕作层下的土壤及地下水中进行积存。导致次生盐渍化的情况发生, 甚至中低产田和耕地发生弃耕现象。
4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措施
4.1 水资源加强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确保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有关部门人员应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 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农牧业及人居环境等用水资源, 保证其达到五常地区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综合利用水资源规划的制定、实施, 促进其水利工程建设并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进而共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节约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4.2 改造加固灌区平原水库。
五常灌区建设的水库涉及山区水库和平原水库, 二者之间不具有协调的比例, 大部分都是平原水库。为充分发挥平原水库的作用, 有关部门人员应改造加固灌区平原水库, 使平原水库在一定时期内也承担电站的反调节任务, 这不只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还可使发电、灌溉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另外, 平原水库对于干旱、生活用水调节的缓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平原水库的重要作用, 以对其进行完善与优化。
4.3 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建设引水渠首工程用一般会涉及的内容很多, 诸如生态效益、多级引水、水情及泥沙综合处理等, 需哦一为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就要在建设过程中对上述内容的综合利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 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 详细总结不同类型的引水渠首工程设计特点并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进而基于对工程需求的了解, 选用比较适宜的方法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进而达到五常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为日后设计渠首及其运行管理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5 结论
总之, 五常灌区水利工程规划对其农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 加强灌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已逐渐成为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为顺利实现数水利规划建设的工作目标, 水利规划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目前五常地区灌区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妥善解决, 以加快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山, 李擎坤.农牧灌区建设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J].灌溉排水学报, 2013, 11.
[2]冯广平, 杨慧强.千旱内陆河灌区水盐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0.
[3]雷声隆, 孙瑶, 高峰.灌区渠道防渗工程规划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12, 15.
试论农田灌区水利规划建设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水利规划
1 概述
农田水利能够促进农业发展, 是一项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设施, 对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农村生态条件改善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因此, 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是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措施,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2 五常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五常市隶属于黑龙江省, 北纬44.55东经127.11度。位于哈尔滨市南部, 距哈尔滨120公里, 土地肥沃, 水利资源丰富, 气候适宜, 利于农业发展, 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田超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五常地上水源丰富, 蓄水量32亿立方米。河流众多, 以拉林河、虻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为主的大小河流297条, 浇灌着360万亩良田。龙凤山灌区对于五常市农业灌溉以及抵御天灾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磨盘山水库蓄水量5.3亿立方米, 是为哈尔滨市民提供生活饮用水的第一大水源。年内和年际降雨分配不均, 需要合理规划建设相应水利设施进行人为调节, 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农田灌区水利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五常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还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 这种状况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结合五常市农田灌区水利设施实际建设情况, 分析农田水利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
一是农田灌区水利工程设施严重老化, 建设标准普遍偏低。现有工程大部分建成于四五十年前, 排灌能力较低, 功能逐年降低。排涝能力不强, 无法有效排出农田积水, 提灌能力有限, 无法满足灌溉实际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不高, 管理流于形式。因投入有限原因, 出现重建设轻管理及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 众多水利设施不能实现农田所需功能, 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较弱, 使灾害发生频繁,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对水利工程建设经费支持不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不断变化, 逐渐弱化了对农田灌区水利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自国家实施农业税减免后, 投资投劳逐年递减明显, 农田灌区水利建设逐步呈现减缓。农村家庭中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 水利投劳不足, 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 尤其是村级工程的投劳组织愈加困难, 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 投入有限, 对农田灌区水利建设影响甚大。
四是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外农产品已充斥国内部分市场, 使农民增收放缓, 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同样使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出现连锁反应。
4 农田灌区水利规划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田灌区水利建设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加强农田灌区水利建设:
4.1 拓展筹资渠道, 调动农民积极性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府的资金有限, 需要依靠农民群众的集体力量,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政府部门要积极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公平合理的制度和政策, 鼓励农民、或企业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灌区建设。确保将适宜比例的农村集体积累资金用于农田灌区水利设施建设, 调动农民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拓展筹资渠道, 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兴建水利, 促进投资多元化, 使农田灌区水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4.2 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有机结合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 传统水利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水利, 实施可持续发展水利这一全新理念。近年来, 农田灌区水利建设中频频出现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等亮点, 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尤其是在小流域及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 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的风景区。
4.3 将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推广
充分利用农田灌区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相结合以推广喷灌带的应用, 喷灌投资低廉、使用简单、对水压要求不高, 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逐步向果园及大片农田推广, 努力发展大棚膜下滴灌化。开展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建设, 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研究制定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不断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人才做为保障, 要努力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专业人才的培养, 使其掌握新新知识、新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农田灌区水利建设人才队伍,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构建水利协作发展的框架体系。
4.5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相关技术研究
提高对农田水利科学的重视, 建立适合于目前农村发展实际的农田灌区水利技术支撑体系, 带动水利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实现农田灌区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结束语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将巩固和发展农业地位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三农问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我国农业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水资源总量有限等都是制约农村社会发展与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 不断加强农田灌区水利建设, 深人开展农田灌区水利建设相关技术的战略研究, 统筹处理三农问题,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07, 10.[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07, 10.
[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 2008, 9.[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 2008, 9.
[3]李岩.浅谈龙凤山灌区工程设计要点[J].水利天地, 2010, 2.[3]李岩.浅谈龙凤山灌区工程设计要点[J].水利天地, 2010, 2.
小型引水灌区水利管理的初步探讨 篇10
自流引水灌区由于具有较大的灌溉面积, 受水源条件所限, 因此, 增加了灌溉工程管理及调配用水的工作的复杂性。受不断变化的条件, 气候及降水等条件也影响引水水源, 随着丰水、枯水的年份变化使引水水源的利用采用科学调配方法, 确保引水灌区发挥应有的灌溉作用, 为农业生产提高更好的服务, 是水利科技工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2 引水灌区概况
某灌区具有3000公顷的有效灌溉面积, 灌区渠首工程位于山脚下, 将溢流式拦河坝修筑在河流中, 将其水位壅高, 采用进水闸将河水总干渠引入, 形成自流引水灌区。灌区总干渠有27公里长, 总控制面积125平方公里。灌区有10条用水支渠, 并修有排水渠及农道。每年支渠按照单排单灌, 结合排灌路的渠系对灌溉区域进行设计修建, 在应用中自如排灌, 十分便利。
3 灌区在丰水年份的管理
灌区河流在十余年内, 很多见到丰水年份。丰水年份主要在放水开闸时进行调配灌区用水工作, 检修渠首及干渠建筑物。诸如维修加固拦河坝十分重要, 应在刷冰水到来前完成检修工作。因此, 一定要组织充足的人手进行施工, 以确保如期完成, 并达到较高的施工质量。渠首修建溢流堰距拦河坝左侧1公里, 堰顶比拦河坝坝顶高0.7米, 用于汛期洪水排泄的通道。溢流堰不仅能排泄洪水, 还能使洪水减缓对拦河坝压力。因此, 在开闸放水前, 应对灌区溢流堰进行检修加固。丰水年份开河后通常具有较大的水流量, 拦河坝若产生险情, 将增大抢修难度。溢流堰若发生溃决, 主河道将改道, 降低拦河坝前2米左右的水位, 灌区渠首进水闸不能向田间引水灌溉。灌区内很多干、支渠建筑物在丰水年份一定要在农民泡田前进行完检修。特别要加强检修干渠上的侧堰式排洪闸, 确保灌区安全用水及防汛。
灌区在丰水年份的调配用水工作, 主要是调节进水闸。与干渠上的各支渠相结合对用水面积、分布斗渠及整地程度进行科学控制, 预先对干渠各段制定比较合理的用水计划, 由管理人员将有关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后, 详细计算后, 对每段时间渠首进水闸的开启度进行指挥, 将河水及时引入灌区以满足农田用水的实际需要。丰水年份夏季灌区应加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进行用水调配, 参照天气情况制定用水调配及实施计划, 密切关注降雨影响, 对用水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并准备好防汛相关工作, 特别是在雨季, 由于稻田减少需水量, 应对干支渠进水闸开启度进行及时调整。全灌区技术及管理人员在汛期应分工包段, 轮流进行24小时值班, 对干支渠工程进行巡逻, 深入了解灌田灾情, 随时对农田用水量进行调节。对坡水坡洪集流、下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 以防产生突发事件。灌区安排专人对干渠排洪闸进行分别看守, 在灌区降大雨或产生灌溉事故时, 根据灌区管理部门指令, 及时开闸进行排洪以便于抢修, 从而保证灌区安全度过汛期。
4 灌区在平水年份的管理及调配用水
灌区在平水年份的检修工作应提高必要的重视程度, 由于水流量不大, 灌期若产生故障, 即可进行迅速修复, 大河也不存在较多的水源用于干渠引用。因此, 在平水年份对干支渠的检修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提前进行筹划工作, 并严格按要求完成检修任务。灌期灌区人员应每日进行巡查并汇报, 若存在不足之处, 应及时组织抢修工作。灌区在平水年份的用水调配也比较重要, 用水计划制定过程中, 应注意到河流下游灌区的用水时间及用水量, 对其用水计划详细了解, 并进行相应调整。灌区应充分考虑到下游用水, 在用水高峰期及引水次序方面, 做好相应的用水调配工作。灌区在平水年份应以此对下游、上游的农田灌溉做好用水调配, 由于灌田期河水产生相应变化, 因上游与渠首距离较近, 利于对来水的调配, 从而确保泡田用水。此外, 灌区在平水年份检修时, 对下游水田生产做好监督, 使其整地、育秧、放水泡田等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调配灌区用水只有不是其产生意外事故, 通常都需要按照当年计划对用水情况进行逐月实施。汛期还可根据丰水年份的防汛方案, 安排制定人员进行24小时巡逻, 保证灌区安全度过汛期。
5 灌区在估水年份的管理及调配用水
在枯水年份, 由于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春季多次无雨、水源逐渐枯竭, 在灌区中春灌渴水问题比较严重, 在枯水年份做好灌溉工作, 是考验灌区调配用水的一个主要措施。在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 灌区在3月末前就制定完成工程管理灌区用水调配计划并进行实施。在4月中旬前灌区完成春季检修, 保证工程质量及其正常运行。对灌区有关人员分三组进行集中管理, 一组组织人工到渠首, 将进水闸附近积冰刨清开闸后, 从河冰下引出仅有的少量河水进入干渠, 对开河前“刷冰水”进行充分利用。另一组分别安排好专人对灌区内各支渠控制范围进行负责, 采用支渠或排水渠, 将引自提前开闸的河水在控制区的泡沼、鱼塘作为储备水源进行蓄积。对地块做好相应整好, 以利于提前灌水。三组安排专人负责灌区下游, 充分利用地下具有含水沙层的有利条件, 进行打井以用于对补充水源的创建。
6 用水调配工作中通讯工具的应用
灌区在三十年前调配用水方面, 由于缺乏专用通讯工具, 灌区主管及各段管理人员只能采用手摇电话方式对调水、报讯等有关事宜进行联络, 因干支渠与村屯存在一定的距离, 因此容易得到延误。灌区后来在管理站及渠首设置了电台, 对于灌区调配用水及防汛等提高了便利性。1995年左右, 拨号自动电话在灌区渠首安装, 各村屯电话在灌区调配用水、抗旱及防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移动电话的逐步发展并得以普及, 灌区领导、工程管理及用水调配人员, 都能采用现代化通讯工具, 在调配灌田用水、灌区设备检修、农田灌溉指挥、抗旱抢险及防汛等具体工作中, 切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7 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小型引水灌区汛期防洪调度及调配用水量进行较深入地探讨, 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对于加强小型引水灌区水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惠鑫, 蒋柳燕, 杨芬.融水县榄口灌区现状及恢复建设规划方案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 2013, 17.
[2]滕谦.牡丹江响水灌区运行管理方案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 5.
[3]张红丽, 李云飞, 高飞.河北省馆陶县卫西灌区运营管理现状分析[J].海河水利, 2013, 11.
[4]陈丽霞, 陈志层, 郭文丽等.濮阳县灌区的现状与出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 18.
【水利灌区技术】推荐阅读:
灌区水利事业单位职工手册05-19
灌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论文10-29
灌区改革07-10
新疆灌区07-26
灌区工程08-03
永昌灌区09-13
灌区渠道09-22
灌区灌溉10-01
节水灌区10-22
灌区监测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