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灌区论文

2024-12-27

灌区灌区论文(共12篇)

灌区灌区论文 篇1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灌区有着其重要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以及生活用水充足。由于社会不断发展, 因此规定灌区有关的结构体系等也要随之发展。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化的社会, 因此灌区要想获取发展的话, 就必须切实提升管控机构的管控水平。要和时代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 要积极更新知识体系, 提升管控水准。

1 为何要开展创新工作

1.1 提高水利灌区管理的技术含量

最近几年, 国家积极的开展城建活动, 此时一些人片面的认为农业在国家的经济系统中已经没有多大的分量了, 因此很多区域的国家机构不关注农村发展, 不重视其环保工作。此时广大农村区域的环境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它的污染规模较大, 污染点众多, 而且来源很多。通过开展创新活动, 能够明显的改善当前的环境。对于城市来说, 在其建设的时候, 因为一些单位和民众没有将环保思想放到一定的层面上, 加之污水管线设置不当, 导致很多废水被排放到生态之中, 此时就杀跌很多的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1.2 技术创新对水利灌区管理的重要性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灌区管理投入的基础上, 抓好安全管理, 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抓好法制管理, 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管理, 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抓好经营管理, 充分利用水利灌区工程和水土资源及其他优势, 下大力气开展多种经营,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利灌区科技创新可以在多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的水利灌区建设做出贡献。

2 水利灌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 灌区节水灌溉对策

由于灌区的情况不一样, 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结合每个区域的具体特征以及当前出现几率较高的问题, 认真开展节水该工作。第一, 要时刻将管理当成是关键的工作点, 做好宣传工作, 切实提升群众的节约意识;调整水价, 确保价格体系灵活;创新体制, 提升管控能力, 调整布局, 从之前的单向节水变为综合节水;调整作物布局, 尽量少种植那种需水量大的作物。第二注重发展技术, 加快技术创新脚步, 确保相关的项目能够完善;推广使用新工艺, 结合灌区特征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形, 引入优秀的灌溉工艺, 对于高附加值的作物则要重点发展蔬菜滴灌、果树微灌、大田喷灌, 针对那些无法运用喷灌的植物就要使用膜上灌溉方法;完善自动化管理流程。

2.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的掌握水利灌区信息

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灌区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 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该体系不但能够被有效地运用到智能设备上, 实现无线电话之类的功效, 还具有自主查阅以及信息查询之类的功效。通过上述我们得知, 该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我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内容。因此项目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快速地进行决策。

3 RTK技术在水利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3.1 RTK技术的概念

RTK是一种实时动态测量, 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实时的运算。该技术目前被大量地应用到水利项目之中, 它可以将传统模式创新, 最终起到提升效率的意义。

3.2 RTK技术的优势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 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 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和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 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 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 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3.3 RTK技术在水利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怎样将该技术运用到灌区之中是当前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的一个要点。在过去的时候, 我们的测量工作都是依靠三角网等来开展的, 很显然这种方法不仅仅浪费时间, 浪费资源和人力, 最主要的是它的精确性较差, 加之在外业活动, 我们无法保证它的精度。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 在测试的时候无法在短时间内获知定位的精确性, 假如测试好以后, 回到室内发现精确性不达标的话, 还要再次返回到场地之中测试。在目前的测试工作中, 一般都使RTK技术。它的优点比较显著, 通过使用该技术, 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精确性, 假如精确性达标的话, 使用人就不需要再次测试了, 最主要的是我们还能够得知观测的品质。总的来讲, 通过使用该技术能够我们能够明显的提升工作效率。除了上述之外, 它还能够被用来测试地形。在以前的时候, 我们测试地形的时候, 先要在被测区域设置控制点, 进而在该点上面配置对应的设备, 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 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 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 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 此类点都必须和观测点保持通视, 它对人数的要求也较高, 最少要两个人一起操控, 而且如果精确性不达标的话还要重返到测试区域之中再次测试。目前通过使用RTK, 只需要一个人带着设备到被测试区域停留两秒, 编入编码, 就可以获知定位点的精确性了, 很显然这样能够明显的提升效率。除此之外, 该技术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它不会受到外在气候以及地形等要素的干扰, 断面测试工作开展的时候非常简单, 效率也很高, 能够明显的节省资金和劳力。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 当前灌区管控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只有做好管理工作, 才能够确保灌区的效益得以实现。该项工作是当前灌区的关键工作。要想真正的发挥出其防洪以及浇灌等的意义, 就要从体制上革新。具体的说要提升技术水平, 而且要借助优秀的管理理念, 同时还要做好投资工作, 最终才能够提升总体的管控水平。

摘要:由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提升, 此时生产以及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 在这个背景之下, 人们开始关注水利灌区。当前灌区的管控能力以及技术等还有一些缺陷, 因此要想获取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借助优秀的技术来提升管控的水平。作者具体阐述了技术创新相关的内容, 目的是为了带动灌区发展。

关键词:水利灌区,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祁万莲.青海省水利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灌区发展研究, 2007 (6) .

[2]郭雨田.基层水利灌区管理应与时俱进[J].江苏水利灌区, 2005 (3) .

[3]向旭.对水利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广东水利灌区水电, 2005 (1) .

[4]张兴波, 刘作慧.RTK技术在农田水利灌区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灌区科技, 2010 (5) .

[5]任宇子.水利灌区管理技术是关键[J].水利灌区科技, 2007 (8) .

灌区灌区论文 篇2

2011年,槐泉灌区在局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职工团结奋进,拼搏赶超,紧紧围绕“五讲四局”的发展思路开展工作,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各项指标连年赶超,连续得到市、县、水务局的表彰,主要成绩表现在:

二0一一年各项指标与任务完成情况是

一、灌溉效益,逐步提高

2011年,完成总灌溉面积5.52万亩,6.52万亩次,总引水量706万m。其中完成主体工程:灌溉面积0.9万亩,0.9万亩次,引水量144万m。渠道利用系数达到95%,灌溉效率达70%,亩次用水量达到320方/亩。

二、工程设施,不断完善

1、病险库加固工程完成情况:

里册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根据晋水规计[2010]823号文列入2010年中央专项资金重点小型病险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工程总投资455万元,与2011年7月25日开工,工程项目有:

(1)大坝坝体防渗面板防渗加固处理。(2)大坝下游坝体加固及坝顶修复改造;(3)溢洪道加固改造。

(4)输水泄洪排沙洞改造。

目前工程除输水泄洪排沙洞闸门未安装外其它基本完成。其它工程准备明年三月份前完成并验收。

安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根据晋水规计[2010]824号文列入2010年中央专项资金重点小型病险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工程总投资442万元,与2011年7月25日开工,工程完成项目有:

(1)上游坝坡防渗及坝体整修;(2)溢洪道改造;

(3)放水卧管及消力池维修改造;(4)管理房及防汛抢险道路维修。

目前工程主体已经基本完成,其它工程准备明年三月份前完成并验收。

2、末级渠道改造完成情况:

2011年,争取末级渠道改造工程资金:433.26万元,国补资金:90万元;工程项目批复为:“U”型渠42公里,总工程量94805.08方,其中:土方:91629.5方,石方:134.9方,砼:3040.68方。工程主要分布在:东官庄村7km,投资35.28万元。郇王村23km,投资115.92万元。吉峪村9km,投资45.36万元。槐泉村3km,投资15.12万元。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已经完成土方85%,准备明年三月份全部完成。

3、农水工程完成情况:

2011年,争取各项农水资金18万元;工程项目为:里册东干十支渠砌石渠道50m和里册东干十支渠50“U”型渠3210m及建筑物跌水8个,机耕桥2座。工程总投资33.88万元,其中国补18.0万元;自筹15.88万元,工程总投工2718个,其中技工655个;普工2063个,工程总量为2489.12m,其中土方2003.2m,浆砌石59.9m,砼393.52m,拆除废砂石32.5m,效益改善灌区灌溉面积0.2万亩。目前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4、工程立项情况和明年工程计划

(1)水泛沟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已经立项,总投资392.万元,总投工12.72万个工时,总工程量6.23万方。主要建设内容:①大坝加固改造。②溢洪道改造。③防水涵洞及卧管更新改造。④上坝道路、管理房和输电设施更新改造。(2)蛤蟆峪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已经立项,总投资200万元,总投工8.7万个工时,总工程量0.28万方。主要建设内容:①大坝坝体坝肩帷幕灌浆处理。②溢流堰改造处理。③更换灌溉洞闸阀。④上坝道路改造及新建管理房。

(3)2012年末级渠道改造工程,我灌区计划争取资金200万元,对主要输水支渠进行改造修复。彻底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效益、增加农业收入。

(4)2012计划争取农水工程资金20万,改善范柴、赵村、东阎和西阎灌溉面积5000亩,现设计已经上报等待批复。

333

三、灌区收入、稳中有升

灌区全年总收入72.1万元,其中农业水费收入6.1万元,工业水费收入66万元,总支出72.69万元,相抵亏损0.59万元。

四、动人事迹、典型人物

今年我灌区的工程任务大、时间紧,在施工当中出现 一些动人事迹和典型人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灌区的动人事迹主要又三个:

一是“早”。灌区今年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当各项工程批复后,我们立即与各施工单位签定了施工合同,马上紧锣密鼓地安排好工程的各项事宜。灌区的每个副主任和施工员都坚持做到每天六点多到工地,在工队没开工之前安排好当天的各项工作,傍晚工队下工后又把施工员召集一起,解决当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工程施工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早解决不影响工程进度。

二是“快”。由于今年雨水多,有效施工期少,无疑给工程进度带来影响。为了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明确要求只要条件允许,24小时“开足马力”,确保按期完成所有主体工程。为此,灌区主任赵洪亮同志在下雨期间多次主持召开了所有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经理参加的调度会,通报工程进度,再一次就工程质量、进度等相关问题提出要求,并提出了“全市创一流,全县争第一”的目标。在随后召开的多次调度会上,对施工单位进行任务细化和建立施工台帐,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对其中2座除险水库多次进行了暗访,有力促进了工效,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三是“狠”。为强化在工程质量,里册、安峪水库出险加固工地成立了“三个小组”,即安全督察组、质量督查组和技术服务组,三个小组巡回各工地进行进度、质量督查和技术指导。严格实行“三制”:即分工负责制、督查制和黑名单制。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负责人对所有施工员分片包干,每位施工员有指标、有责任,负责质量进度督查,施工环境协调,疑难问题处理等等。由技术骨干组成三个巡回督查组,配合分片施工员进行质量和进度督查。对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实行“黑名单”制:即每发现一次质量问题,自动进入黑名单,要求撤换施工单位和施工员,同时撤换现场监理,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第二方面、我灌区典型人物很多主要有:

赵辉同志是我灌区唯一最年轻的一名水利专干,此从山西水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工作,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负责、求实、创业水利行业精神,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政治上同党组织保持一致,工作上勤勤恳恳,业务上兢兢业业,按时完成了灌区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领导的表彰奖

励。灌区病险库加固项目开始时,灌区给他的是硬指标,硬任务。面对困难和压力,他迎难而上,从不退缩,做计划,搞预算,争时间,经常深入工程的各个角落,走遍了每个工地的沟沟岔岔,量遍了工程每一处的每个测点,使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对工程规划测量、测算工程量,坚决按规范施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赢得了灌区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称赞。

二0一一年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凝聚力,强化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2011年我们结全科学发展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结合我灌区实际,开展了“灌溉年、效益年”活动,同时,我们又在职工中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一是比业务技术,看谁的学习劲头足、业务成绩好、工作技能高;二是比工作能力,看谁的能力强、工作办法优、业务成绩好;三是比个人素质,看谁的违章少、信誉好、群众威望高。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利用每周二、周五定为学习日,组织全体职工学政治、学业务、提素质、提技能。政治学习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四中全会精神及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等。业务学习内容有:水利法规、管

理、规定及水利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提高了大家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敬业奉献意识;在“管理年、效益年”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完善了管理机制,保障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今年我们通过“练兵比武”和“三比三看”活动,以此来兴正气、压邪气。在全灌区范围内形成一个:人人操心、个个出力,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一个良好氛围。

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提高工效

我们对生产一线的职工实施了全面改革,首先通过“兵选将”的办法,确定各班组、各灌溉站的管理负责人,通过报名,演讲、竞标、群众评议先选出中层干部,而后再由“将选兵”办法,各班组、站的人员实行优化组合,对结合不上的人员进行培训后到指派岗位试用三个月,将考核不合格的,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劝其离岗待聘。

各班组、各灌溉站人员确定后,按竞聘时定好的任务指标,确定各班组、站的主要任务指标,其余不能量化的工作,由灌区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并由灌区主任与各中层干部签定岗位目标责任书,年终兑现;对于各灌溉站施行奖罚不封顶,完成任务的发放规定工资,完不成任务的按比例缓减工资,对超额完成的按超额部分的百分之三十奖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各班组也将任务指标和水利工程管理按质、按量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因此在灌溉生产第一线的同志常常是起早贪

黑,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催人沮下的动人事迹,因此才有了灌区农业灌溉任务连年超额。

三、严格工程管理,提升工程质量

槐泉灌区是绛县规模最大的一个灌区,工程设施多、覆盖范围广。今年我灌区工程项目多、工程面大,面对艰巨的工程任务年初我们就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四制程序进行。在工程施工中,我们主要采取三个方面:

1、抓紧组织发动。

灌区利用灌溉工作闲的时候,积极组织开展完成各项水利工程活动,其中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作为灌区重点工程来抓,每处工程按计划相应开始施工,灌区负责人亲自挂帅,每个副主任个抓一项工程,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分解到人。灌区的全体职工按技能分解各个工地、以组为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有顺有序的工作,争取优良工程。

2、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各项工程上马后,每个职工按规范施工、按图纸施工、按要求施工。每天早上等工程没开始以前在一起商议今天工作内容,每天晚上等工地下工时又到一起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到月底对当月工程完成情况、资金和进度情况都进行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3、合理安排各项工程,明确工程标准、质量、任务、目标。

按照“先急后缓,科学安排”的原则,由灌区专业技术人员陪同领导定期到现场进行实地查看,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各工程完成的程度,及时安排,及时实施,并安排任 务到人。

四、强化安全责任,保证安全度讯

槐泉灌区拥有五座水库,其中,全县最大的水库是里册峪水库,库容667万m;安峪水库也是我县四座小

(一)型水库之一,库容326万m,两座水库都是病险库,且下游有大量的居民、农田,还有华信经济开发区的工业设施及厂房,一旦发生险情,后果难以想象,其防讯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们以防讯领导组的建立、抢险小分队的组织、防汛预案的编制、防汛责任制的制定、防汛值班的落实和保证,严密细致,落实到位。我们对灌区及辖区内的防汛责任进一步落实,坚持24小时全天值班,随时观测汛情、雨情、险情,保证信息畅通,灌区全体职工及我们组织的抢险小分队随时待命。保证汛期安全度汛,确保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及水利工程安全。

我们槐泉灌区这几年在水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按照“五讲四局”发展思路,开拓创新,超前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程设施还得进一步改善,管理工作还存有死角,职工收入较低,灌区经济基础依然薄弱,目前靠灌区自身的发展能力行进难

以维继。

中央一号文件给我们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将抢抓机遇,负重赶超,下大力气彻底改变灌区的现状,借中央向水利倾斜的大好时机,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灌区末级渠道防渗改造,在节水方面现实突破夯实灌区的发展基础,为改善人民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持和保障。

绛县槐泉灌区 二0一一年

绛县槐泉灌区 二0一一年工作总结

尚书灌区灌溉管理 篇3

尚书灌区;灌溉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灌溉管理经验

1.灌区概况

尚书水库位于石川河流域顺阳河上游尚书沟道。流域面积37km2,河长14.4km,比降36.1‰,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588mm,6~9月集中降雨占全年75%以上。尚书水库水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坝址以上流域来水,另一部分是非灌溉季节通过灌区东干渠引入的石川河来水,以后者为主。总库容212.5万m3,兴利调节库容151万m3,相应水位582.50m。即:正常挡水位582.50m,最高洪水位583.74m。

尚书水库灌区位于关中北部的渭北旱塬区,灌区辖富平县小惠镇,是一个以农业供水为主的小型灌区,兼有引洪、引清,蓄引相结合,跨流域调水,农灌供水的功能。自从灌区开灌,促进了当地粮食丰收,减免了旱涝灾害,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自2000年桃曲坡接管以后,桃曲坡管理局狠抓水利发展机会,利用现行、组建配套节水设施、农灌和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改造了骨干渠道、末级渠系及灌区水库枢纽,增强了供水能力,输水条件得到了改善,输水损失大大减少了,灌溉效益得到了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有效地保障了灌区粮食安全,增强了灌区发展动力。但天然水资源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灌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随着供水市场的扩大和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供求水矛盾日益突出。

2.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灌区水资源短缺,供求水矛盾突出。尚书水库灌区地处关中北部,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且降水季节地域分布极不均匀,丰水年大量弃水,枯水年水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灌区需水要求,随着城市及工业供水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将供需水之间本来就存在的矛盾日益加剧。

骨干工程节水改造未全面完成,效益难以正常发挥。尚书水库灌区工程失修严重设施老化,输水渠道损失大,但节水改造才刚刚起步。目前尚书灌区干渠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剩余4条支渠有待改造。

田间工程设施差,衬砌率低,输水损失严重。一是田间工程原设计标准偏低,先天条件不足,配套设施不足,分渠多为土渠,渠道水利用率低。目前灌区斗分渠衬砌率仅为19%,且输水设施配套不足,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二是缺乏维修养护费用和有效的投资机制,年久失修,工程管理费用高,难度大,形成恶性循环。

节水灌溉措施落后,先进的灌水技术推广不理想。灌区用水户大多沿用传统的大水,长畦漫灌的灌水方式,水量定额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尚书灌区大部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引洪灌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灌区灌溉方式和田间工程布局明显带有引洪灌溉特点,灌区田块长度平均都在200m左右。二是由于基层管水组织不健全。

3.对加强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对策

加强末级渠系渠道整修投入力度,提高工程设施完好率。灌区末级渠系是灌区灌溉系统的血管末端,其管理水平和设施状况直接影响着灌区管理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制约着灌区供水服务整体效能的发挥和工程设施。所以,应将末级渠道改造纳入农业公共基础设施范畴,建立起长效末级渠系投资机制,着重解决渠道工程不配套、衬砌率低的问题,使农民能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脚步。

加速末级渠系产权改造,明晰产权关系。根据《陕西省国有大中型灌区支斗渠改制工作若干实施意见》,加快对末级渠系的产权改革。依照“拍卖使用权,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的思路进行改制。对固定渠道以上的工程设施产权交由灌区管理单位进行自上而下一条龙管理,夯实责任,明确管理主体,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加强末级渠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管水组织,加快承包经营和推进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模式的末级渠系管理体制改革。基层管水人员改村组推选制为灌区招聘制度,转变经营机制,用合同的形式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明确职责任务和奖惩标准。在协会内组建统一的放水专业队,真正做到服务到农户,送水到田间,让群众用上“放心水,明白水”。招聘中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从人员业务水平、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考察,真正做到庸者下,能者上,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文化起点高,服务意识超前的管水团队。局、站应经常进行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宣传科学节水的灌溉管理理念。

结合灌区实际,提高群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报酬。在目前国家基层管理费政策未调整的情况下,逐步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或减员增效的方法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报酬,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4.灌区灌溉和管理方面经验

建设水源工程,提高供水能力。为解决尚书灌区水源不足问题,“十二五”期间,管理局规划在桃曲坡水库坝址下游1km处新建西沟水库一座,总库容约200多万m3,将西沟水库水抽至高干渠,为灌区城市及工业和农灌供水,可部分弥补尚书水库水源不足的现状。通过渠道引蓄石川河、漆水河清洪水,增加灌区水源调节能力。

继续实施尾留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全面发挥工程效益,目前低干渠输水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工期3年。该工程完工后,将改河道输水为渠道输水,大大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溉保证率。抓紧尚书灌区4条支渠改造,改善其输水条件,节约水量。

实施末级渠系改造,提高斗分渠水利用率近10年以来,灌区利用各种投资渠道,主要对干支渠及水源工程实施了改造,有效改善了骨干工程输水条件,提高了供水能力,但灌区的末级渠系建造状况较差,严重影响了骨干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根据灌区实测资料统计,2009年全灌区斗分渠水利用系数为0.71,仅斗分两级渠道年均渗漏损失水量达993万m3,可见实施末级渠系改造的重要性。目前管理局已在末级渠系规划的基础上,按省厅安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分年度进行实施,尚书灌区有望年内启动。

推广小畦灌溉,节约田间水量加大田间灌水技术改革力度,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大畦改小畦。据下高埝方田建设实测资料显示,当田块长度在100m以内,田间灌水定额不超过70m3,长度在200m左右,田间灌水定额在120m3左右。目前,尚书灌区灌溉田块长度均在200m左右,若将所有田块长度缩短在100m以内,亩次可节约水量50m3。据此推算,若灌区田块全部采用小畦灌,按年均灌溉3万亩次计算,可节约水量150万m3,节水潜力巨大。

大力加强协会建设,规范运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切实健全末级渠系管理组织,继续加大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力度。对已组建的协会,管理站要进行扶持和监管,要求其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运作,充分发挥协会的民主监督、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功能。有关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也要将对协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协会规范运作。

实施超量加价政策为了提高灌区群众节水积极性,对亩次超过规定水量的部分加收水费,采用经济手段促使用水户主动、积极节水。可以先试点,再全面推进。

5.总结

面对新形势下基层灌区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应从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克服客观现象困扰,理顺灌溉管理关系,逐步规范灌溉管理工作。只有加强基层灌溉管理方面的改革,才能保证灌区持续健康发展,优质的服务灌区群众,达到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尚书灌区水量损失严重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矛盾只能通过节水措施来解决。近年来,国家对水管单位进行体制改革,落实了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和公益性人员经费,下一步,还计划调整农业灌溉水价,这些举措都为建设节水型灌区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灌区应抓住机遇,加大建设节水型灌区的力度,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服务。

[1]李雪松,闫冠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6

[2]杨天光,刘仕华.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2

[3]陈崇德,陈晓东,周 莉,尚 元.中国水利,2008.19

[4]赵 鑫,高晓猛.水利天地,2010.04

灌区灌区论文 篇4

1 灌区续建与改造的实施情况

我市的小型灌区都经过多年的运行, 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的不配套, 致使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萎缩, 水的利用率和灌排保证率也有所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林业对水资源需求逐年的增加, 这就对灌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自1999年至2010年期间, 我们及时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 积极申报、立项, 争取上级各部门最大限度的支持。目前我市重点做好建设、和平、跃进渠首续建工作, 规划资金25000万元。

2 灌区续建改造后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2.1 效益。

我市各大、中、小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后, 效益明显,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节水效果明显。灌区干支渠实施防渗和闸门更新后, 经试验测得, 区系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85, 节水效率提高, 灌溉成本降低。b.效率得到提高。变电设备及电机水泵完好率保证在98%以上, 实现自动化监测及控制, 改善了运行条件。同时, 办公设施的更新和职工就餐的方便, 改善了工作生活环境, 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c.改善了灌区内地下水生态环境。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改善了灌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 遏制了部分村庄超采地下水情况发生, 减轻了超采地面不均匀沉陷和房屋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变, 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观光农业的发展。d.促进了社会稳定。引水能力增加, 灌溉周期缩短, 从而提高了供水能力, 减少争抢水事件, 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灌区范围内的经济明显提升、社会人为环境较和谐化。

2.2 存在的问题。

a.灌区管理思路仍局限于原来的单一灌溉目的。灌区实施改造后, 其管理思想仍很保守, 还仅仅为农业灌溉而引水, 没有开拓用水渠道, 没有转向“一灌多效益”的引水思路。在投资巨大, 工程良好运转的条件下, 应把“水” (灌区引的水) 做“活”例如灌溉在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同时, 能否与地域内的供水部门联合, 作为水源经营性的合作, 拓宽思路, 增效增值。能否将结合渠道防渗工程的实施, 在引水明渠上设立小型拦水设施, 渠道两边绿化, 在沟、渠、库接点位置修建休闲场所, 建立旅游景点, 引进经营项目, 激活管理站点的多种经营, 提高灌区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在坝渠上修路, 创造交通方便, 既方便检查管理, 又能把周围环境和工程建设和谐化,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有效实用。b.充分发挥渠道的引水和排水作用, 灌区的渠道多效能的发展。目前, 灌区的引水模式大部分是由主干渠自流到分干渠 (支干渠) , 再利用机械设备引到田间进行灌溉。灌溉是解决了, 但在汛期, 农田排水却不能有效地把分干渠 (支干渠) 内的雨水引到主干渠内排走, 也就是说, 只管引水灌溉, 不管排水防汛。应该提升灌区的多效能, 使建成的灌区既能灌又能排的“双能渠道”。c.灌区管理机构与市场经济极不适应。大型灌区的管理机构管理思想陈旧, 缺乏开拓精神,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充分发挥, 现代化的仪器不会应用。甚至有的基层站、所的工作人员, 一般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都不会使用, 还使用过去古老的“通信方式”进行传送资料, 落后的工作方式, 远远的不能适应于时代的发展, 由此看来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灌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增加“新活力”, 建立竞争机制尤为重要。如果还继续搞一团和气, 不开拓思路, 灌区工作也只能是国家投资建设, 管理单位也只能是个看管者或守候神而已。

3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灌区自身的特点, 从目前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及现代科技信息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3.1 建立市场机制。

协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民办公助”试点成功, 提高灌区内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情况, 已经具备建立市场机制的条件, 有偿使用顺理成章, 供水管理制度的健全, 能有效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水价“阳光”后打消了农民交糊涂水费、烦心水的顾虑, 增加供水管理的透明度, 形成灌区和农民利益共赢的局面。建立田间灌溉体系, 为灌排服务。促进建设“民办公助”项目的发展, 实施有偿转让。水权的转让, 外资引进, 项目的公开, 多种手段来实现“以水养水”创造合作伙伴,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3.2 建立灌区管理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设计标准高、工程质量优、建设速度快、工程效益好的情况下, 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 克服实际困难, 减少各方面的矛盾, 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在法制健全的当今时代,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同时, 依法进行管理、协调, 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建立灌区内的灌排体系, 保证旱能灌, 涝能排的体系。积极协调有思想、有经济基础的农民, 参与“民办公助”项目建设, 做好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或末级渠系改造、促使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挖掘灌区内的潜能, 带动地域内的经济繁荣, 地域的开发和发展。

3.3 进一步加强灌区现在信息化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灌区需要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般灌区特点较明显, 地域偏僻, 溜区渠道较长, 管理人员较多且较分散, 智能高故的灌区管理, 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的情况下, 管理的信息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存贮、维护和使用, 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 同时, 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 注意引进专业性管理人员, 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灌区新机制的建立,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灌溉为大局, 在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突破口, 搞活灌区多种经营为衬托, 确实要体现灌区多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机会。灌区若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新的管理体制, 就需要大家在不断发展中大胆探索, 充分发探各方面能动性, 才能满足灌区新的需求, 适应新的发展。通过加快灌区资源的节约型, 合理发挥灌区资源的长效机制, 灌区管理与灌区管理机制相适应, 灌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和谐, 新型的运行机制才能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解决灌区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效率低下, 工程管护责任难落实和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 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是水利改革的重要课题。现以我市为例, 分析了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造后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管理水平,灌区,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浅议灌溉管理制度改革[J].水利经济2, 005 (3) .

[2]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 004.

[3]贾仁甫, 窦春涛, 王红.农业水费调整对农业节水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2, 001 (4) .

[4]汪志农, 薛建兴, 马孝义, 等.陕西关中灌区支斗渠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0 (4) .

漳河灌区实习指导书 篇5

(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认识实习用)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工程系

1、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专业课程(如灌排工程学、水工建筑物、水泵及泵站等)及专业基础课程(如水力学、结构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等)打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通过现场参观漳河灌区,了解灌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如灌区水利工程的作用、渠系的整体布局,等);了解灌区工程的组成及功能(如水源工程、渠系、田间工程,等);了解灌区渠道、水工建筑物的类型、作用和特点;了解灌区的管理方式。

2、实习要求

(1)严格服从实习队带队老师的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擅自活动。

(2)充分认识到本次实习的重要性,珍惜难得的实践性学习机会,在实习中要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听现场讲解,并作好记录。

(3)严守实习纪律,重视实习安全。实习过程中不得自由散漫、擅自离队;不得酗酒闹事,严禁游泳、出入娱乐场所。违反实习纪律者,实习成绩按不合格处理,情节严重者上报学院处理。

(4)尊重灌区工作人员及当地老百姓,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以便学校与实习地建立长久的良好合作关系。

(5)体谅灌区与实习队的困难,要有吃苦精神,实习中的困难和意见向老师反映,由老师进行协调。

(6)每个同学要独立完成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过程中自己在专业知识及其它方面的收获进行总结,不得抄袭。

3、实习日程安排

第1天:由学校抵达漳河灌区管理局,做好实习的各项具体准备。

第2天:上午听取管理局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灌区工程总体情况;下午参观水库

枢纽工程;

第3天:参观总干渠、灌区渠系及配套水工建筑物闸门、渡槽、田间工程; 第4天:参观团林实验站、泵站;

第5天:参观灌区管理信息中心;

第6天:听专家报告;

第7天:写实习总结报告;

第8天:由实习地返校。

4、漳河灌区简介

漳河灌区位于江汉平原西部,东抵汉江,西迄沮河,南抵长湖,北接宜城,地地跨湖北省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荆门、荆州、宜昌三市,是湖北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灌区南北长约92km,东西宽约60km,自然面积5543.93km2,设计灌溉面积为260.52万亩。

漳河灌区是典型的长藤结瓜系统,其水源的水源工程包括灌区内部的众多塘堰和小型水库,以及渠首的漳河水库。在灌溉方式上优先使用塘堰水,然后使用灌区内部的小型水库的来水。若灌区内部的水量不足,则通过总干渠向漳河水库要水。

漳河灌区工程包括渠首水源水库、渠系及渠系建筑物、田间工程和灌溉实验站等部分。

4.1 枢纽工程

漳河水库位于漳河流域,是一个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水利工程。水库由观音寺、林家港、王家湾、鸡公尖等四座水库,通过清静庵、黄家塝、姚家冲三段明渠串联,形成水面相通的大型水库。枢纽布置具有死水位高、工程分散、跨流域引水、分散泄洪、水库群联合运用等特点。

漳河水库防洪标准采用500年一遇洪水设计,当地最大可能最大洪水保坝校核,水库工程为Ⅰ级。水库总库容20.35亿m3,其中观音寺水库12.29亿m3,鸡公尖水库8.06亿m3。调节库容9.24亿m3,防洪库容3.43亿m3,共用库容0.94亿m3。死库容8.62亿m3。

枢纽工程分布在水库东南部30公里范围内,由挡水工程、输水工程、引水工程、泄洪工程组成。观音寺与鸡公尖两大水库之间,有林家港坝和王家湾坝,坝高为25.5 米,位于水库东南侧,西起鸡公尖,东至烟墩集还有近10公里的副坝,最大坝高 15.7米。这5处大坝总长 12822 米,除副坝为均质坝外,其余均为粘土斜墙多种土料组合坝。

输水工程,又称输水明渠。这是联通观音寺与鸡公尖两库形成水库群的输水渠道,有清静庵明渠、黄家港明渠和姚家冲明渠组成,全长5500米,设计最大输水能力3000立方米/秒。

引水工程共有8处。观音寺枢纽有2处,为电站进水闸,其它6处为灌溉进水闸,其中烟墩闸是漳河水库最大的灌溉引水闸,亦称总干渠进水闸,是漳河水库通往灌区的咽喉,底宽20-24米,设计流量110立方米每秒,加大为121立方米每秒。

马头砦溢洪道位于观音寺大坝右岸,4 孔,每孔宽12米,闸门高 11.5米,设计泄量2734m3/s,校核泄量3683 m3/s。陈家冲溢洪道位于观音寺大坝左岸,5孔,每孔宽12米,闸门高10米,设计泄洪量3425 m3/s,校核泄量4619 m3/s。崔家沟溢洪道为非常溢洪道,非常使用时破坝泄洪,宽90米,最大泄洪量2500 m3/s。

漳河水库工程于1958年9月动工,1959年2月完成大坝工程并开始蓄水,1959年夏天转入总干渠施工,十万民工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劳动,于1960年夏初步开通试水,当年灌溉了3万亩农田,此后经过逐年的扩大、配套,于1967年达到设计灌溉面积。

4.2 渠系及渠系建筑物

灌区渠道分为总干、干、支干、分干、支、分、斗、农、毛渠等九级,共13990条,总长7167.56km。渠系上建有渡槽、隧洞、各类节制闸、分水闸及跌水等大小建筑物16061座。

灌区内建有中、小型水库314座,总库容8.45亿m3,其中兴利库容4.90亿m3,有大小塘堰81595口,蓄水能力1.9亿m3(复蓄指数1.5)。在灌区的中、下游沿长江、汉江、长湖一带建有200kw以上电灌站83处,总装机81181kw,设计提水能力131.4m3/s,上述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漳河水库为骨干,中、小型水利设施为基础,电灌站作补充的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相配合的水利灌溉网。

4.3 团林灌溉实验站

灌溉试验站是为灌区科学用水管理提高可靠资料,是灌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灌溉实验站站址的选择应该有代表性,同时要求交通方便,便于开展工作。

团林灌溉实验站位于荆门市城南20km的团林镇,于1963年建站并开展灌溉、排水等试验。实验站占地面积2.53hm2,其中试验区面积1.87hm2(包括租用土地0.4hm2)科研、生活用的0.67hm2。现有2m×2m廊道式测坑12个,918mm称重式测筒40个,遮雨棚架1套,15m×20m标准农业气象园1处;有理化实验室、电子天平、烘箱等设备。

实验站自建站以来,主要致力于水稻灌溉制度、灌水方法、需水量及水肥耦合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对于指导灌区农民合理用水、科学种田、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保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灌区的规划设计、更新改造、续建配套等工程提供了大量的设计依据。

4.4 灌区信息中心

漳河水库自1990年就开始着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先后完成了水雨工情自动监测系统,洪水调度自动化系统、计算机广域网、漳河水利通信专网等系统

建设,开展了灌溉动态调度系统的研究,初步奠定了漳河水利信息化的基础。

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由水库防洪调度软件、计算机网络、防洪调度会商投影显示、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与水雨情遥测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具有实时监测库区天气和降雨,快速分析预报未来多种来水(包括落地雨和多种假拟降雨)条件下水库的入库洪水过程、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库水位变化,供决策者分析会商确定调度方案等功能。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是中国与加拿大合作的“中国大坝安全监测与管理工程”首批实施的10个示范工程之一。于1998年7月开工,11月完工。监测系统主要由大坝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网络通信传输系统和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组成,主要对工程进行坝体和坝基孔隙水压力、绕坝渗流、渗流量、上下游水位、降雨量、气压等项目监测,并与水利部大坝安全监测中心联网。

漳河水利通信专网由光纤传输系统、数字微波传输系统、无线本地接入系统、数字同步终端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一点多址微波、VSAT卫星小站及ADSL宽带接入系统等部分组成,向下覆盖漳河枢纽及灌区管理单位,向上通过直达路由完成同水利专网及邮电公网的网间直联,能按邮电公网的市场化机制运作,同时也能满足漳河防汛抗旱及日常管理工作对信息交流的实际需要。

漳河城市供水遥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和7个供水遥测站组成,系统能完成各供水点共计30台泵的流量、供水量及开关量等供水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并基于局域网数据库技术完成数据共享。

莲柄港灌区节水改造 篇6

关键词:节水改造;莲柄港灌区;防渗处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08-02

莲柄港灌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北部沿海地带,灌区范围人口密集,总人口5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46万人),经济发达,总耕地面积32.5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5万亩。灌区涉及长乐市鹤上、潭头、江田、古槐、金峰、文武砂、文岭、湖南、首占、玉田10个乡镇及营前、航城、吴航、漳港4个街道,位于闽江下游南岸沿海平原地带。灌区工程包括营前港水闸、长限三门闸、朝阳隧洞等引水设施、8座电灌站等提水灌溉设施以及总计47.3km的总干支渠及其配套建筑物。灌区水源及骨干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有骨干干渠6条,分别为总干渠、左干渠、右干渠、漳干渠、西干渠、东干渠,总长24.1km;支渠31条,总长23.2km;现状防渗率34.72%,配套渠系建筑物316处,运行至今已有部分损坏相当严重。

1 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干渠运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为灌区人民的生存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规划设计不够周密,建设施工质量未保证,加上后续配套资金不足以及管理措施跟不上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目前的状况堪忧,渠道渗漏严重、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渠墙坍塌滑坡、渠道淤积,灌溉水浪费严重,灌区灌溉供水保证率低,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每逢农田灌水时节,经常发生内坡滑坡,外坡滑裂等水毁事故,严重地影响其应有的灌溉效益,灌区现状年有效灌溉面积11.45万亩。

1.1 渠道渗漏严重

灌区部分干渠虽已进行过防渗处理,但由于建设时间早,受经济、物力、财力条件限制,渠道多是发动群众分段包干施工,因陋就简,建设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已损坏严重,导致沿渠集中漏水点多,渠外护坡管涌和渗漏较严重,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渠底基本没有采取防渗措施,多数渠道为土质渠底,有些采用浆砌石护砌的渠段经多年运行勾缝已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导致渠道杂草丛生,过流能力减小,且渗漏严重,糙率增大,主要表现在:现有砌石防渗渠如左干渠7+030~8+130、右干渠1+920~2+280、西干渠0+000~0+250、东干渠1+450~1+630、漳干渠0+130~0+440等渠段。

1.2 部分渠道坍塌淤积

部分未采取防渗措施的土渠段淤积严重,影响了渠道过水,多年来由于缺乏定时清淤,目前渠内淤积严重,渠道中杂物和水生植物众多,严重影响渠道过水,导致该段常年无水通过。部分深挖方渠段地下水排除不畅,引起渠道滑坡,造成堵塞;此外,由于山洪爆发土壤流失带来的泥沙及沿渠企业、居民往渠中倒废弃物、垃圾等,造成渠道严重淤积,导致干渠个别段能力不足,严重渠段渠尾多年无法通水,长时间废弃不用,甚至被农民开荒种地。

1.3 渠系建筑物老化损坏,配套不完善

灌区现有渠系建筑物316座。由于受到资金条件限制以及管理维护不到位,目前仍存在建筑物老化损坏,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部分水闸老化损坏严重。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一些水闸门板锈蚀严重,螺杆插销缺失,启闭机锈蚀老化,損坏严重已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部分排水闸闸门及启闭机遭偷窃丢失,导致灌溉用水大量浪费,应急需要更换配套闸门板及启闭机。

1.4 田间渠系配套工程极不完善

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多采用土沟、土渠输水,未采取防渗措施,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2.1 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水利灌溉保障

灌区骨干工程兴建至今,工程老化、渠系建筑物损坏、渠堤渗漏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工程的功能和效益下降,并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个别渠段水质污染,危及生产和人民的健康。虽然每年都对骨干渠系进行杂草去除、水毁工程修复及渠系建筑物的正常维护、整修设施、防渗堵漏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灌溉渠道采取防渗加固后,能够减少渠道内淤积物,防止渠内杂草丛生,减少渠道渗漏,稳定渠堤,使灌区骨干渠系能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水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供水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农业综合开发区提供完善的水利保障体系。

2.2 缓解水资源紧缺,促进灌区农业发展

水资源分配不均、工程供水能力不足、输配水及管理中的浪费是造成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莲柄港灌区水资源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量在年内、年际之间分配不均衡,丰枯变化较大,加之水利骨干渠系配套不完善,水量损失严重,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从灌区实际看,莲柄港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节水的潜力相当大,因此,进行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节水配套改造,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灌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莲柄港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多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由县、乡镇自力更生、发动群众、义务投工兴建,受各种因素制约,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渠道配套不完善,渗漏严重,沿线各村群众为了争水,经常发生水事纠纷,同时骨干工程已运行50~60年以上,工程老化、渠道崩塌淤积,必须对骨干工程进行节水配套工程建设。通过对渠道工程进行防渗处理,提高水利用系数,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工程效益。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有利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而且有利于“一高一优”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4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对骨干工程的要求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实施细则》要求,水利骨干工程项目要通过对灌区灌排骨干工程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灌排条件,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供水利保障。

莲柄港灌区骨干工程及其控制性渠系建筑物是灌区的骨架,骨架的形成,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基础。该灌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是,对灌区引水工程干渠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在建设好骨干工程的基础上,以建设节水工程和节水灌溉为中心,进行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低产田改造要求,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建设水利化、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和灌溉制度的改革,彻底改善耕地灌区条件差、冲灌和漫灌等灌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首先骨干渠进行防渗处理,以提高渠道水利系数,增加保证灌溉面积,提高设计灌溉保证率。其次对部分坍塌淤积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并做好衬砌加固,发挥工程正常灌溉效益。同时应配套建设好骨干工程上的建筑物,防止渠道淤积,减少水量漏损,如:沉砂池、排水闸及倒虹吸等,将更加有利于灌区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春红,凌志东.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产生机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9).

[2] 冯广平.干旱内陆河灌区水盐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3] 魏萍,冯新军.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思路[J].河南水利,2002,(1).

[4] 彭维恩.景电灌区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节水灌溉,2011,(7).

灌区灌区论文 篇7

灌区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灌区推行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是保障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同时灌区生态健康是维持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生态灌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是灌区建设的必由之路。我国现代灌区建设已经到了生态环境约束期[1],传统的灌区建设与管理理论在新时期遇到一系列问题,加之社会对引水水质的高度关注,如何建设生态型农业节水工程,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减轻农田排水对水质的影响,是灌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典型灌区———江苏省高 邮灌区生态节水改造的实际,对高邮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进行系统的总结,提出一套适合南方灌区的生态节水减污、层层截污、活水净污的工程模式,旨在为南方灌区节水防污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提供支撑。

1 高邮灌区概况

高邮灌区地处江苏省中部高邮市境内,属淮河下游、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段,东临三阳河,西傍京杭大运河,处于里下河“鱼米之乡”,多年来一直为全省、全国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农产品,为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灌区建成于1958年,总面积649km2,耕地面积4.2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93万hm2,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农业用水量占灌区总用水量的70%左右,是典型的南方灌区。灌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地面坡度约为1×10-4,为发展自流灌溉提供了优越的地形条件。灌区以京杭大运河江淮水为供水主水源,通过沿线 的9座引水渠 首实行自 流灌溉,里下河河网水是灌区的辅助水源,通过灌区中下部的7座补水泵站,提取补充自灌水量不足或抬高干渠水位,主要引水干渠6条总长105.8km,支渠127条总长546.8km,斗渠3 250条总长1 600km。

2 生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1 生态衬砌模式

对于自流灌区,水头是宝贵的资源。南方自流灌区水量充沛,然而土质渠床水量渗漏多、水头损失大、运行维护难,因此对渠道实施防渗衬砌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衬砌能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减少渗漏水量和水头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自流灌溉面积保证率。然而传统“三面光”衬砌形式却阻断了水系、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天然联系,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高邮灌区在渠系衬砌工程建设中统筹考虑节水与生态,在近年来的工程建设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衬砌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渠道衬砌生态处理技术、植生型防渗砌块技术、自然型生态岸坡防护技术。

(1)混凝土衬砌渠道生态处理是在防渗渠道中设置专门的生态带,形成类似于土渠的生态区域,便于动植物的生存,恢复渠道的生态自净能力,还原渠道生机。主要有两种处理措施:护坡不护底和复合式衬砌。对于一般的梯形断面渠道采取护坡不护底[如图1(a)],渠底采用黏土夯实与碾压,保持土壤与水体的通透,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持生物生存环境;渠道坡面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护坡,在混凝土护坡上分段设生态型动物逃逸通道,通道采用空心 透水砖材 料,砌成阶梯 式,孔眼垂直 向上,眼中填土种草。这样在渠底形成了一条纵向生态带,而在混凝土护坡上生态通道又形成了多道横向生态带,纵横相连,形成了交叉的生态带网格。

复合式衬砌方式则将多种衬砌方式运用在同一坡面。根据不同渠道现状特点,高邮灌区 因地制宜 地选用多 种衬砌形式。主要有:有限衬砌护坡[如图1(b)],即混凝土衬砌至灌溉水位,安全超高为草皮护坡;复合断面护坡,渠道下部采用砼浇筑形成梯形断面,上部岸边砌筑空心砖直立墙,形成矩形断面,两侧各设置3~5m缓坡平台[如图1(c)]。渠道中间深泓高速行水,两侧缓坡水流缓慢,栽植绿化,营造景观,同时,为渠内微生物与小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渠堤种植灌木,形成绿篱,为两侧行人车辆提供安全防护,缓坡水流缓慢,即使有人落入渠内,不至于立即滑入深水湍急区。

(2)自然型生态岸坡防护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输配水效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目前高邮灌区结合灌溉渠系现状主要采用了如下两种植生型防渗砌块形式。一种是由不透水的混凝土块体和供水生植物生长的“日”字形混凝土框格组成[如图1(d)],衬砌时将透水 空心砖面 朝上,错落堆置 形成了台 阶形式,在透水砖的“日”字形中填土,种植耐水植物,形成阶梯状的护岸形式。另一种是利用花形或六边形空心砖[如图1(e)],将耐水作物种植于空隙间,这种护岸常用于缓坡。这样的护岸形式不受水位涨落的影响,主要应用于水位经常性变化的渠道衬砌中。这种植物-工程复合护坡在坡面构建一个利于植物生长的防护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活动,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的目的,能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灌溉季节起到防冲刷作用,停灌季节为居民提供了亲水平台。

(3)原生态植被岸坡防护技术即保持沟渠或河道两岸原有的植被以及岸边自然生长的挺水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免受扰动,利用植物自身功能净化水体。这种护坡适用于水体流动较为缓慢的渠道,直接利用草皮、芦苇等天然植被进行岸坡防护。这种护坡可通过植被对排水的降解作用有效改善灌排水质,丰富沟渠的生物多样性。

综合考虑经济指数、生态指数以及群众满意度,复合断面景观型的衬砌和植生型护坡技术深受群众的欢迎,且生态指数较高,但造价略高、推广难度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必将成为渠道衬砌的发展方向。生态草皮护坡虽然经济指数和生态指数都最高,但是群众的满意度并不高,主要是由于草皮护坡与其他形式的护坡相比在输水效率和防渗方面较差,它一般适合于防渗防冲要求较低的沟渠。

通过实施渠道生态衬砌,高邮灌区的输水效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855、0.866、0.909和0.914,较以前分 别增加0.045、0.016、0.014和0.008。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657和0.591,较衬砌前分别提高了0.039和0.018。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以上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避免了因渠道衬砌改造而造成渠中的青蛙、鱼虾、蛇虫等动物的窒息死亡事件。水生生态系统及其岸坡生态系统比较健康,枯水时段水也不腐,渠中小水草与青苔藓依旧生长,整个灌区生机盎然。

2.2 灌区节水期灌制度制定

在水资源相对丰富 地区,农民对节 约用水的 意识比较 单薄,农田灌溉经常大水 漫灌,农药、化肥随着 农田排水 进入河塘。针对南方水稻灌区的特点,在分析多年水稻需水规律基础上,高邮灌区形成了“集水期灌”制度,即在灌溉用水管理过程中采取集约调水、按需配水、定时供水、制度节水的灌溉制度和用水管理模式,为灌区农户提供高质量的灌溉用水管理服务。

(1)集约调水。即在使用同样水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集中水权、统一管理、集中水量、提高流速、灌停结合、分组速灌等调度措施,灌溉同样的面积,并实现高效节水、降低成本、提升灌溉效益和灌水质量。集约调水是以抬高水位为前提,以改善灌溉质量为目标,通过科学分组、优化调度、强化管理等措施,实现高水猛灌、高效灌溉。做到不放无效水、少放低效水。在运行过程中采取先关后开、先抬后用,先高后低、先上游后下游等管理措施,确保水位稳定、灌溉有序。

(2)按需配水。水稻用水管理是灌区灌溉科学化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供水时段及灌停历时的确定,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不断优化改进。为此,高邮灌区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与生理需水特点进行配水,在宏观上分为3个阶段。栽插期,根据小秧活棵用水需要,每组采取灌48m停48h(原来为灌60h停36h),控制田面水层在1~3cm;返青以后结合控制灌溉管理模式与田间农艺需求,灌水后田间形成3cm左右,灌水之前土壤处于非饱和状态,此时地下水位一般控地下20~30cm左右,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天气状况,在返青-分蘖和晒田以后采用不同的灌溉频率,返青分蘖期,在原来灌60h停60h的基础上调整为灌48h停72h,而晒田以后水稻需水量大大减少,对每组采取灌60h停84h,通过缩短灌水时间、相应的增加停水历时,同时控制田面及地下水位,在保证灌溉质量和灌溉效果前提下,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3)定时供水。为使集约调水、生理配水的优化调度方案付诸实施,每年灌前,高邮灌区将三期不同的灌溉制度按水系分别设计成供水时刻表,广泛宣传至千家万户,让农民做到用水早知道,便于安排农事作业。通过集水期灌的执行,减少农田无效灌水时间,提高农民节约用水意识,改变传统的种田习惯,使农民更加注重化肥、农药的施用时机与用量,从而实现从源头上制度节水,减少农田排水的频次,减轻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4)制度节水。制度节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节水性的灌水制度,根据生理配水方案,科学设计灌溉水层。二是依据调水方案,制定各级渠道供水管理制度,包括闸门开关时间、管理要求、执行纪律、奖罚条款。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纪律严密的管理执行制度,推行技术 性节水措 施和管理 性节水措施,是实现灌区节水灌溉的根本保证。1超先预灌,湿渠润田。一般提前一周左右,使三级渠道储水润田,将地下水埋深提高至田面以下30cm左右,提高农田土壤含水量以不影响耕作为限。2定额泡田,薄水栽插。3浅水活棵,适时烤田。4灌停结合,浅灌深降。供灌一次,停灌几天。

“集水期灌”制度实行后,形成了程序化、制度化的执行模式。此外,集水期灌制度与灌区信息化管理相结合,通过水情采集、闸门调度与集水期灌制度联合调度,不仅提高自流灌溉保证率,降低提水成本,而且实现“农民用水早知道”,提高农民生产的计划性,降低劳动力投入。

3 生态防污排水技术

3.1 田间节水灌溉与改进施肥的减源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污染和清洁水源短缺的不断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农田氮磷的流失是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以水利技术为主的农田排水流失控制措施已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尤其是节水灌溉、控制排水、湿地净化对农田排水氮磷流失影响的研究。彭世彰等[2]在高邮灌区的多年研究表明,在耕作和施肥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控制灌溉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调控,节约了灌水量,促进了水稻植株体对水分和肥料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排出田间的TN、NH4+-N和NO3--N平均浓度分别 较常规灌 溉低12.08%、20.33% 和13.51%,有效地减 少稻田氮 素和磷的 流失。一方面节水灌溉使渗漏量和地表排水量减少,土壤通透性增强,抑制了渗漏和地表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升高。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减少水肥投入,并利用节水灌溉在降雨后允许一定深度和历时的淹水的排水策略,极大地减小了稻田排水量,可有效地降低农田氮、磷排出负荷,源头上减少污染物输出。

3.2 农田生态沟控制排水拦污技术

开发了适合稻麦轮作区的农沟控制排水建筑物(图2),通过控制性建筑物将农田排水拦蓄在排水沟内,直到下一次农田发生排水之 前。通过1个排水周 期的滞留,利用土壤 颗粒沉淀、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等作用,实现营养物质的去除。通过减少农田排水量和降低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双重途径,大大减少了农田氮磷流失。将田间节水灌溉与农沟控制排水相结合,全生育期稻田灌水较常规灌排减少16.7%,增产7.1%;排水总量较常规灌排模式 减少54%;全生育期NH4+-N、NO3--N和TP流失总量分 别较常规 灌排模式 减少38.07%、82.29 % 和52.15%,减排效果显著[3]。

3.3 节水灌溉-控制排水-湿地处理协同系统减污模式

湿地系统能够通过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降低进入下游受纳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对农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净化效果显著[4,5]。高邮灌区与河海大学联合,结合灌区“麦-稻”轮作、自流灌区、明渠输水、明沟排水以及沟塘湿地众多的现状特征,提出了适合南方灌区的农田面源污染减排措施-节水灌溉-控制排水-湿地处理协同系统[6](图3),该系统将灌溉、排水、湿地三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灌溉水通过稻田排入农沟、斗沟的初步降解后,流入湿地进一步降解净化,然后再排入下游水体,集成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排水技术和湿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通过农田、排水沟、湿地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协同运行,大幅度减少农田排水量及氮磷污染物输出量。利用控制排水技术增加农田排水在排水沟中的滞留时间,通过土壤颗粒沉淀、土壤吸附、植物吸收作用等,使得农田排水得到初步降解。最后在湿地中,通过人工拦蓄、生态系统重建和水量交换控制,使氮磷污染物得到进一步的降解和吸附,最终大大减小排入下游水体的氮磷污染物,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观测数据,在耕作和施肥条件相同前提下,“节水灌溉-控制排水-湿地处理”的系统运行模式,与常规灌排相比,实现TN和TP流失负荷 减少79%以上[6]。

利用沟塘湿地的净化功能对农田污染物进行原位消减的减排措施,在高邮灌区具有较好的运行效果。在我国南方灌区处于水网复杂的地区,灌区内沟、塘、河道、湿地资源丰富,该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4 灌区活水畅水工程

4.1 疏浚整治

高邮灌区河网密布,水系纵横,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河道长度1.7km。近年来河道日益淤积,水质日渐恶化,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灌区在河道疏浚整治过程中,围绕“健康河流、生态水乡”的建设目标,从土方疏浚、环境整治、水质保护、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5个方面进行生态河道工程建设,即河道在完成清淤疏浚与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调整排水出口,减少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栽植水生净水植物,岸边结合集镇、居民点环境建设,打造休闲景观。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高邮灌区境内的河道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4.2 涵闸活水

高邮灌区的灌排水系常常出现交叉,多数支沟以下河道与渠道交叉时,没有建筑物,而是筑坝开渠直接穿过河道,形成了断头河。加上灌区地势平坦,常年水体流动性较差,自净能力较弱,河道易积累污染物,加大了有害水生植物的繁殖。为了改善灌区水环境,在渠道与河道交叉处,灌区有规划地分段设立活水涵闸,并结合灌区的用水或排水调度实现一闸多用。首先在灌溉期,闸门起到排除灌溉退水的作用;其次考虑到将涵闸作为中小型河渠的入水口,即利用涵闸将中小型河渠连接起来,并利用渠道退水带动整个河渠系统的水体运动,促进河道水源流动通活即水环境补水;最后在沟道排涝期间,闸门又成为涝水的出口。因此在高邮灌区这种活水涵闸又起到“河道水环境补水涵闸”的作用。通过设置生态补水闸,灌区的防洪排涝标准得到了提高,也使得灌区河渠水源通活,水体含氧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高,原有河道的水环境得到改善,工程所到之处水质普遍得到了改善,多数河段水质达到了Ⅲ类。 □

摘要:在高邮灌区节水改造作中统筹考虑灌区生态建设,并将其贯穿于灌区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全过程。通过渠道的生态衬砌,集水期灌制度的构建,稻田与明沟湿地系统的联合以及灌区的活水畅水工程,提出一套适合南方灌区的生态节水减污、层层截污、活水净污的工程模式,产生了良好的节水减污效果,可为具有相似问题的南方丰水灌区节水防污改造提供支撑。

灌区灌区论文 篇8

我国大部分灌区是由政府修建和管理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入, 灌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如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水费收取率下降等。水费是灌区经费的主要来源, 是灌区灌溉效益的保证。我国85%以上的大型灌区主要是用水费等收入作为运行和养护费用[1]。从1996年开始,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初步遏制了大型灌区灌溉效益衰减的势头, 但是水费实收率仍然不高。

过去灌溉水费作为事业性收费, 一直由乡镇向农户征收农业税时代收。农业税费改革启动后, 灌溉水费转变为经营性收费, 政府不再统一代收, 同时灌区专管机构转变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灌区和农户的供用水需求逐步走向市场化, 大型灌区出现了水费实收率下降和水费收入锐减的现象, 导致灌区灌溉工程因维修和养护费用不足而老化失修, 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灌区灌溉效益逐年下降。在农村, 灌溉水费征收是补偿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成本及水管单位良性发展的生产经营性行为。只有加强水费征收, 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 才能维持水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从而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通过对大型灌区水费征收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提高水费实收率, 对于我国大型灌区良性发展, 进一步实现农业高效用水和节约用水具有重大意义。

1大型灌区水费征收的方式

我国大型灌区灌溉水费征收的方式主要有2种:①灌区直接收取;②灌区委托间接收取。灌区直接收取主要是灌区管理部门所属的各管理站开出农户的水费账单, 由基层管水员按单向向农户收费, 然后逐级交到灌区部门。灌区委托间接收取分为3种:①灌区委托乡镇代收, 由乡镇工作人员或村管水员负责向农户征收专管水费, 并通过各管理站上交给灌区管理部门, 该形式一般应付给征收人员一定的手续费;②灌区委托社会机构代收, 灌区管理机构可委托银行、信用社等机构代收, 并付给代收单位代收业务费;③灌区委托农民用水者协会代收, 农民用水者协会向广大农户征收水费, 直接上交给灌区管理部门, 收取一定的手续费[2,3]。

(1) 灌区直接收取水费。

灌区管理部门根据所在省份的水利工程水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 一般不直接收取水费, 而是委托乡镇收取农业税时代收灌溉水费。因此, 乡镇代收农业水费是大型灌区农业水费征收的主要方式。

(2) 灌区委托乡镇代收水费。

由于乡镇行使政府权力, 乡镇代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业水费能够从农民手中收取上来。但是乡镇代收的方式也存在许多弊端, 诸如乡镇搭车收费、水费截留挪用等现象普遍[4]。随着灌溉水费由事业性收费转变为生产经营性收费, 水费征收应该逐步由行政权力强制征收转变为按照市场买卖行为征收。

(3) 灌区委托当地银行或农村合作信用社代收灌溉水费。

灌区借鉴银行代收水电费、通讯费和煤气费等业务的成功经验, 委托当地银行或农村合作信用社等社会机构代收灌溉水费。但是, 由于银行在代收灌溉水费业务上的效益较小, 以及农民传统现金支付观念上的差异, 灌区委托银行代收灌溉水费还处在理论探索阶段。

(4) 灌区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 委托代收灌溉水费。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我国于1992年开始从国外引进的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一种灌溉管理模式。在水费征收方面, 减少了水事纠纷, 协会直接与供水单位签订用水合同, 直接向用水户收取水费, 减少了水费征收中间环节。但是农民用水者协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组织的推广需要灌区广大农民积极参加灌区的管理和建设, 因此, 适合在农业经济比重比较高的灌区进行推广。

2大型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

高邮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 地处淮河下游, 京杭大运河以东, 自流灌溉面积已达4.2万hm2。水费经营管理改革前, 高邮灌区仍然采用乡镇代收的水费征收方式, 然而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 灌溉水费转变为生产经营性收费, 这种通过行政权力强制征收的方式不适应灌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导致灌区出现了水费实收率下降和水费收入锐减的现象, 灌区工程维修和养护得不到保障, 影响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灌区位于江苏省中部, 工业经济比较发达, 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 农民参与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我国沿海江浙一带市场经济的成分比较高, 经纪人制度在各行各业中运用比较成熟, 为大型灌区水费经营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灌区管理部门根据灌区社会和经济状况, 在水费经营管理改革中引入经纪人制度, 提出了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 对灌区的水费进行经营管理。

2.1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的理论依据

经纪是一种行为, 一种活动。它是市场上为交易双方沟通信息、撮合成交、提供与交易相关的服务的行为和活动。它作为一个行业, 称之为经纪业。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经纪活动中经纪人既不占有商品, 也不拥有货币;②经纪人只提供服务, 不从事经营;③经纪活动是有偿的。自从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经纪业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中间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和重视[5,6]。

农业经纪业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 以收取佣金为目的, 为促成农业生物与其产前产后工商业, 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管理体系与科教体系, 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纪业务的中介服务业。农业经纪业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有商品交换, 就有农业经纪服务业。农村经纪人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 为促进农产品流通, 为实现流通对接为目的, 通过经纪人代理等形式, 为广大农民提供中介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5,6]。

基于农业经纪业和农村经纪人的基本原理, 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是在灌区和农户之间形成的供用水市场上, 将水视为一种商品, 为供用水双方沟通信息、促进商品流通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和组织。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是指在灌区和农户形成的供用水市场上, 灌区管理单位通过供水收费经纪人开展水费收取业务的经济组织制度, 其组织结构和职能见图1。同时, 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也是明确灌区管理单位、经纪人和农户之间关系和职责, 保证水费收取和使用, 保障水作为一种商品能够在灌区和农户之间流通的规章制度。

2.2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的运作程序

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经纪人的聘用、签订委托合同、收取水费、经纪人佣金和权益保障等[5,6]。

(1) 经纪人的聘用。

高邮灌区水费经营管理改革启动后, 整个灌区以区域为单位设立干渠灌排管理所, 下设基层水务站。基层水务站以支渠为单位, 划定供水收费责任单元, 通过聘用的方式确定供水收费经纪人。

(2) 签订委托合同。

灌区和农户形成的供用水市场作为一个系统, 由灌区管理单位、供水收费经纪人和农民用水户组成。经纪人接受灌区管理单位的委托, 签订供水收费合同。根据合同, 灌区管理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分解水费、聘用经纪人、为经纪人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设立水费专户;供水收费经纪人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收取农业水费、反馈农户的用水需求、宣传用水计划、进行水是商品和节水意识等宣传。农民用水户虽然没有参与合同的签订, 但是作为经纪人的服务对象, 其权利和义务主要是配合经纪人缴纳水费、对灌区供水服务提出建议等。

(3) 经纪人收取水费。

市物价部门将农业灌溉水费收费许可证统一发放给干渠灌排管理所, 作为唯一的水费收费经营主体。干渠灌排管理所将水费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个基层水务站, 为基层水务站发放收费许可证副本, 并统一向税务部门领取税票, 加盖灌区管理处财务印章, 交由基层水务站委托的供水收费经纪人开票向农民收费。同时, 基层水务站统一开票管理, 每两天由灌区专管机构解缴经纪人收取的水费, 确保经纪人履行合约。

(4) 经纪人佣金。

农业水费收费经纪人向基层水务站预交30%承包额作为风险抵押金, 获得农业水费的收费权, 收费经纪人按收费任务的12%左右提取用水管理和水费征收的劳务费 (一个经纪人的收费任务一般为10~15万元) 。如果收费经纪人完不成水费征收任务, 由风险抵押金或合同报酬做抵偿。

(5) 经纪人收费法律保障。

供水收费经纪人必须主动与地方村组协调灌溉矛盾, 与农民及时沟通化解水事纠纷。在收缴过程中, 如果供水收费经纪人遇到农户拒不缴纳水费, 经多次劝阻无效后, 通过法律途径化解收费矛盾。灌区通过法院对典型案件的审理, 与法院达成共识, 一旦遇到农户拒不缴纳水费, 由灌区提供证据后不需要通过审判程序, 法院直接向拒缴农户下达水费支付判决书。

2.3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实施成效

高邮灌区采取供水收费经纪人的水费经营管理模式, 农民对于水是商品的意识显明提高, 不仅水费实收率逐年增加, 保障了灌区工程的维修和养护经费, 形成了水费征收和灌区工程维修养护的良性循环, 而且提高了农户的节水意识, 促进了灌区供用水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水费实收率提高。

全灌区共聘用供水收费经纪人85名, 承担127条支渠的收费任务。通过表1可以看出, 自从灌区实行支渠经纪人制度后, 水费收缴率明显提高, 从2001年至2004年, 平均每年提高10%。2005年以来, 每年于7月底之前完成水费收缴任务, 收取率达100%,

(2) 灌区工程的运行状况良好。

水费实收率提高后, 灌区用于工程维修的费用逐步提高到100万元以上, 灌区逐步趋于良性运行, 灌溉效益得到明显保障。在供水收费经纪人服务意识的带动下, 乡镇支渠管水员主动与灌区干渠联管人员加强协调沟通, 执行用水制度, 共同维护用水秩序, 努力提高自流灌溉保证率。

2.4对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的思考

高邮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的核心是供水收费经纪人, 其作为灌区管理部门聘请的第三方, 不仅保证水费征收的公平公正, 而且使灌区和农户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有利于提高灌区的供水服务水平。同时, 供水收费经纪人能够及时反馈农户的用水需求, 减少灌区和农户之间的供用水矛盾, 有利于灌区供用水市场的发展。

高邮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的优点如下。

(1) 保证征收水费公平公正, 使用水费明确规范;

(2) 协调灌区和农户之间的利益, 减少因供用水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3) 经纪人制度有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 国家出台的相关经纪人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规范经纪人的行为, 保证按照合同进行;

(5) 改变传统的供用水水费征收制度, 在灌区和农民之间逐步形成市场化的供用水关系, 适应我国水权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沿海江浙一带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以及经纪人制度在其他行业的成熟运用保证了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的成功, 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推广运用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同时, 农民用水户作为灌区的用水主体, 参与灌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其权利和义务。灌区应调动农民用水户参与灌区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让农民及时向经纪人反映灌溉用水需求, 对灌区的供水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 提高灌区的供水服务水平, 逐步建立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灌区供用水市场。

3结语

高邮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实施后, 水费实收率达到100%, 灌区工程运行状况良好, 促进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供用水关系, 有利于我国水权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这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中, 灌区管理部门结合自身特点,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水费经营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成果。事实证明, 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是符合实际而卓有成效的, 值得在我国南方渠灌区进行大量推广。但是, 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只是我国大型灌区对水费经营管理改革进行探索和思考的第一步, 改革农业水费核定、计收、使用与管理办法,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 这才是大型灌区对水费经营管理改革的真正目的。

摘要:水费是大型灌区灌溉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主要来源, 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然而我国大型灌区水费实收率下降、水费收入锐减, 水费征收方式存在问题。以高邮灌区为例, 研究分析了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结果表明, 灌区供水收费经纪人制度有利于提高水费实收率, 保证灌区正常的维修和养护, 为我国大型灌区水费征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灌区,灌溉,水费,经纪人

参考文献

[1]“大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大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研究课题报告简介[J].中国水利, 2003, (8) :19-20.

[2]李宗尧.灌区管理与调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晓丽.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绩效与问题分析——以内蒙古世行三期项目区为例[J].内蒙古统计, 2009, (6) :49-50.

[4]汤正春.浅议乡镇代收农业水费的财务管理问题[J].乡镇经济, 2000, (5) :50-51.

[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司.经纪人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灌区灌区论文 篇9

众所周知,灌溉用水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别是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全国灌溉用水总量自1980年以来大体维持在3 200~3 500亿m3。由于国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在农业节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国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全国灌溉用水效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30%~40%,提高到2008年的48%左右。尽管如此,节水灌溉的情况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比,也还很不适应农业节水还有潜力可挖。

在用水形势上,北方地区农业灌溉用水越来越紧张,在与工业和城市发展用水竞争中,灌溉用水常常处在不利位置,不少地方靠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维持用水现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常不利。

2010年1月17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2010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指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今年的工作应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好大中小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

本文研究了天津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用水效率与效益问题,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评价结果作为灌区节水改造和管理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多种模糊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又称模糊综合评判[1]。近些年,随着模糊数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领域,为综合评价问题开辟了更科学的途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评价属于多准则、多层次的综合评价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广,评价因子多,并且充满了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讲,模糊综合评价法体现了灌区农业用水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模糊综合评判具体步骤如下:

(1)第1步,建立因素集。因素集即评价指标集合,是影响综合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即:

式中:vi(i=1,2,…,m)代表各影响因素,通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

(2)第2步,建立备择集。备择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

式中:ui(i=1,2,…,n),代表各种可能的总评判结果。

(3)第3步,建立权重集。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对各个因素vi应赋予一相应的权数ai(i=1,2,…,m)。由各权数组成的集合W=(a1,a2,…,am)称为权重集。

通常,各权数ai应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条件:

(4)第4步,单因素模糊评判。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判,以确定评判对象对备择集元素的隶属程度,便称为单因素模糊评判。

单因素评判集Ri可简单表示为:

将各单因素评判集的隶属度为行组成矩阵,称为单因素评判矩阵:

(5)第5步,模糊综合评判。单因素模糊评判,仅反映了一个因素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得出科学的评判结果,这便是模糊综合评判。

为了能合理地反映所有元素的综合影响,在Ri式的各项作用以相应因素的权数ai(i=1,2,…,m),因此,模糊综合评判可表示为F=W R,即:

式中:F称为模糊综合评判集;fj称为综合评判指标。

2 实例应用

2.1 天津宝坻区里自沽灌区基本情况

里自沽灌区位于宝坻区东南部,潮白新河两岸,耕地面积3.12万hm2,是宝坻区和天津市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里自沽灌区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1.1℃,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27.0℃,全年日照时数2 609 h,无霜期190 d。动土层0.5~0.8 m。

里自沽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11 mm,其中夏季6-9月份为510 mm,占全年的83.4%。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 052 mm,最小年降水量384 mm,两者相差2.74倍。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785 mm。

里自沽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依靠潮白新河上的里自沽蓄水闸,灌区内还有箭杆河、导流河和秀针河3条二级河道,另外有小水库3座、坑塘409个及213条干支渠。

灌区中除潮白河两岸部分耕地自流灌溉外,大部分耕地利用扬水站(点)从渠道提水灌溉,全灌区共有灌溉扬水站(点)423座。灌区排水均为机排,共有排涝扬水站10座,设计总排水能力147.6 m3/s,除涝标准已达到5~10年一遇标准。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是指从水源到作物过程中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2]。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评价指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需建立一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综合反映水资源的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判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研究之中[3]。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农业用水的过程和具体特点,参考国内外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等方面已有成果,本研究构建了灌区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该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和指标层2个层次,共6项,基本能够较全面地刻划农业灌区的用水效率与效益情况,且这些指标能够定量计算,数值易获取,便于实际应用。

2004-2008年里自沽灌区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系统各指标值列于表1。

2.3 评价标准与等级

参考国内外已报道的相关研究成果[4],将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效益的高低程度分为5级,各评价等级有一定的判别标准和区分界限,可看作是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表征。本研究拟将采用“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数”来表示灌区农业用水的整体态势,对其取评语集合为:

U={Ⅰ级(μ1),Ⅱ级(μ2),Ⅲ级(μ3),Ⅳ级(μ4),Ⅴ级(μ5)}

它们分别代表了“低效,较低效,中等,较高效,高效”5个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的确定,是评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评价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主要原因是区域间可利用的农业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可能建立起通用的评价标准。

本研究参考《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工程规范》等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或颁布的有关标准或文件、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国内外各指标的数值变化范围及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效益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经查阅国内灌区灌溉与管理方面的参考文献,各项灌区灌溉指标评价标准合理。

建立如下评价标准,见表2。

2.4 评价模型的建立

根据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08年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灌区用水数据为例,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单因素模糊评价,得出关系矩阵:

计算得出权重集:

由于评价因子较多,为了不丢失数据信息,这里将各影响因素的评价等级加权平均来确定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结果。

由上得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值为3.687,其值在3和4之间,表明里自古灌区的农业灌溉水利用水平较高。

同理可得: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灌区用水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见表3)。

3 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中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用水管理水平、灌溉配套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上述的分析结果来看,2004-2008年,天津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2004-2008年)均为Ⅳ级标准,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且综合评价值逐年升高,较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灌区的渠系输水及田间灌水情况,即水资源高效利用情况。

总体来看,里自沽大型灌区经过2004-2008年的节水灌溉建设,各种灌溉配套工程较全面,工程节水技术(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等)全面推广。减少了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对大部分农民进行了农艺节水技术的培训,提高了田间水利用系数。同时,灌区管理人员加强了整个灌区的节水灌溉管理。提高了整个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

4 展望

本文初步探索了将灌区各种灌溉效率、灌水管理、工程系统等多种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模糊评价,以此来评判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情况。随着节水灌溉的不断深入,灌区节水、节能的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评价体系的建立越显重要。有必要加强对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灌水管理、灌区的灌水技术、灌区工程系统等方面的评价指标的建立工作,尤其是制定统一的指标评价标准体系,便于评价各个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情况,从而对不足之处给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意见。

北方灌区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的重点是,在国家加大灌区投入和采用高效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应放在大规模采用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技术、建设高质量的灌区工程系统、运用信息化与自动化用水管理技术和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上。从良好的灌区工程质量、节水高效的灌水技术和管理技术、技术素质高的农民3个方面来保障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

摘要:以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基本资料为基础,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8年,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用水效率状况处于较好阶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对于灌区用水系数的影响较显著。必须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以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里自沽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灌溉用水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陈玉民,郭国双,王广兴,等.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蔡守华,张展羽,张德强.修正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4,(5):111-115.

[4]吴景社,康绍忠,王景雷,等.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03,22(5):42-46.

[5]汪可欣,王丽学,吴琼,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节水灌溉,2009,(1):31-35.

浅析灌区管养分离改革 篇10

1.1 渠道的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这段渠道在造福一方人民的同时, 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是沿渠工矿企业与居民的违章建筑物品日益增多, 以及不按规定随意向渠道排污、倒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 既不利于渠道的防洪、灌溉与维修、管理, 也不利于城市发展综合规划的实施。二是渠道在多年运行中, 由于维修资金投入不足, 渠道渗漏和内、外滑坡情况时常发生, 致使效益降低, 国有资产的价值减少, 也影响了城市的美观, 三是渠底高程平均高出市区地面18左右, 防汛任务十分繁重。

1.2 养护职责 (1) 渠堤工程的养护。

即渠堤内外坡坡面与渠堤顶保持整洁、平坦。 (2) 违章建筑的拆除。对已有的违章建筑物, 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配合有关执法部门予以拆除, 同时不得出现新的违章建筑物。 (3) 水质保护。禁止向渠道内排放工业与生活污水, 禁止向渠道保护范围内倾倒垃圾。 (4) 渠堤巡查。在工作时间内, 要坚持渠堤巡查制度, 并认真做好堤巡查的各项记录, 发现险情, 及时报告并处理, 发现违章放水、撬闸门事件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尤其是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 渠堤巡查显得尤为重要。 (5) 工程维修。一般小型土石方工程与灌溉涵闸的维修与养护。 (6) 白蚁防治。做好白蚁的普查、记录、药杀或翻挖等工作。 (7) 渠道绿化。对渠道保护范围内的土地, 按照总体规划做好绿化工作, 并确保绿化工作卓有成效。

1.3 养护岗位任职条件 (1) 政治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努力学习时事政治,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全公德和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 忠于职守, 勤奋诚实, 好学上进, 服从分配;热爱集体, 团结协作, 具有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2) 文化程度:具有高中学历以上的文化程度。 (3) 工作经历:具有2年以上的实践经验, 并取得初级以上岗位培训资格证书。 (4) 专业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了解渠道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维修、养护的基本知识;熟悉水利工程常用名词、计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熟悉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规程等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渠道工程测量方法与绘图知道;掌握基本的绿化知识。其中对中高级工还要求了解渠系的水力要素, 行洪与泄洪条件, 常用仪器的性能、构造及检校、使用、维修等。 (5) 实际操作技能:熟悉所管渠道工程的运行情况, 有处理一般险情的能力;熟悉、了解渠道土石方工程开挖、回填的施工程序;熟悉、了解植树、树草与渠道绿化的工作。对于中高级工, 要求能指导解决渠系养护及维修中的复杂技术问题。

1.4 竞争上岗养护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定责定薪+按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按照竞争上岗的程序, 经过激烈的竞争后, 有11名职工通过竞争上岗, 其中管理人员5人, 养护人员6人。

2 管养分离的效果

2.1 养护职工的责任心明显增强, 面貌明显改变管养分离后,

养护职工从事业单位干部变为企业单位工人, 虽说职工的工作没有改变, 但职工身份改变了。另外, 由于竞争上岗, 每一位职工都担负一定的渠道养护任务, 谁也不愿意在自己养护的地段出现问题, 因而, 增强了养护职工的责任心, 在渠道上巡查由过去领导安排变为主动上渠巡查, 尤其是在大风大雨等恶劣天天气情况下, 职工主动巡查的时间明显增加, 职工真正担负起渠道养护的重任, 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2 养护费用减少

与过去相比, 管理、养护人员减少了21%, 各种综合费用减少了35%左右。

2.3 渠道运行状况明显好转随着职工责任心的增强与精神面貌的变化, 随着考核标准的逐步提高。

考核内容的更加细致, 考核的成绩也在大大提高, 从试点情况来看, 职工月考核平均成绩从年初试点时的87%逐步提高到年底的93%。从渠道运行状况来看, 向渠道内排污或倒垃圾的现象大为减少, 渠道坡面的整洁情况明显忧于过去, 违章建筑物的拆除也取得了地方正府的支持, 各种检查记录资料完整、规范。

2.4 灵活安排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养护职工大部分时间在渠道

上巡查、养护, 其劳动强度比较大, 因而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做好渠道养护的重要环节。比如夏季, 养护工可避开烈日炎炎的中午, 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巡查、养护, 使养护职工保持旺盛的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

2.5 灌溉秩序进一步好转由于养护工上渠巡查的时间增加, 对

灌溉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 因而, 对灌区灌溉秩序的好转起到了促进作用。据统计, 在试点区域, 偷水、破坏建筑物的事件在2003年没有出现过;原先渗漏量比较大的地方, 养护职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如悉挖、铺膜止漏等, 减少了水量损失。

3 进一步做好管养分离工作的几点意见

3.1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管养分离是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受几十年计划经济模式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一直是靠国家投入, 管理单位“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 严重阻碍了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管养分离是适应市场需要而进行改革的重点工作, 将养护从工程管理是剥离出来,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并逐步形成区域或跨区域的养护集团, 参与市场竞争。对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交率, 减少管理单位日常经费支出, 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其作用都是十分显著。是实现工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的、有益的探索。

3.2 认真对待管养分离水管单位管养分离不是人员分流, 与通常所说的企业下网分流有本质区别。

管养分离是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 组建的养护企业应是一个技术含量高, 机构及人员配置精干的自主经营企业。因此, 应本着实事求事的原则, 不能将水管单位中的富余人员随意加于养护企业, 否则, 养护企业一开始就背上沉重的包袱, 既降低了养护人员的素质, 也降低了养护企业和竞争能力, 最终导致水利工程管理仍在低水平徘徊。漳河灌区了7167cm的渠道, 分布面积广, 穿越地带复杂, 因而, 养护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也不尽相同, 同时各管理段的情况也不一样, 应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另外, 有的基层单位技术力量薄弱, 交能不方便, 在进行管养分离时, 可先分离应根据具体情况, 改革的程度可心有所不同。

3.3 明确养护企业的利益并给以扶持养护企业与原单位之间如

何分配生产、办公资产, 需要上级领导部门结合水管单位的具体情况, 灵活处理产权关系, 避免出现产权不清甚至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同时养护企业的经费渠道要有一定的保障, 这是推行管养分离的基础。对于社会保障体系, 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与安排, 这样才能有效地解除养护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养护企业刚分离出来, 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较弱, 因此, 在养护企业刚起步的一段时间内, 国家应给予养护企业以政策扶持, 帮助养护企业尽快发展, 促其逐步走上正轨。同时, 国家也应出台一系列有关水利工程养护的规定、办法、条例等, 促使养护企业规范化运作。

3.4 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一是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享有水利工程的产权及相应的管理权与监督权, 因此, 政府与水管单位之间是授权、指导与监督关系, 水管单位受政府委托, 应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 确保水利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养护企业作为企业法人, 依法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应不受政府行政干预, 因而, 政府不能干预养护企业内部事务, 更不能大包大揽, 避免出现政企不分的复杂局面。二是与水管单位的关系。管养分离后, 养护企业与水管单位是合同关系。但作为一个整体, 应重视协调好与水管单位之间的关系, 做到团结合作, 共同发展;做到分中有合, 合中有分;做到双方应取长补短, 使工作更具有整体性与一致性。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重, 范围广, 劳动强度大, 大力与技术比较薄弱, 因而当渠道临时出现紧急险情时就需要管理人员的协助与支持。同样, 管理人员的工作也离不开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4 结语

浅析灌区改造渠道设计水面线 篇11

关键词:渠道设计?灌区改造?工程效益

中图分类号:TV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054-01

1 研究意义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我国现有大型灌区四百多个,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多,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排在世界一百多位,大型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农业用水是中国用水大户,是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主力军。在农业用水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灌区工程已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并且我国还存在着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急需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现在,国家对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十分重视,为使日后能水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益,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以发挥灌区灌溉效益。我国的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0.6,实现灌区设计灌溉效益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进行技术咨询,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规划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出一条合理的新的渠道设计水面线,采取以节水为中心的工程,并以改造后新的设计水面线为纲领,实现农业灌溉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农业灌溉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对灌区进行系统的改造,从而提高灌区的农业生产效益,这是大中型灌区改造设计的关键内容。

对灌区工程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改造在我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对于灌溉工程的修复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在充分了解并掌握灌区工程的现状的基础上,世界粮农组织和国际灌排委员会提出了相关意见。我国各水利机构和科研院所对灌溉工程修复做了大量总结,并指出灌区改造的主要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

即通过对工程的续建配套措施的整险加固,逐步推行用水户自主管理灌区的方式。减少渗漏,降低渠道的糙率,执行节水型灌溉制度,增加封水性,加强和完善量水设施,实行灌排分开、单灌单排。逐步完善田间配套工程,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对原有渠系及建筑物等进行重新布置,将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结合,利用现代化测试手段进行量水,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灌区管理人员素质,以增强灌区管理效率。

2 灌区渠道水面线计算

渠道水面线。明渠水流是指在明渠中流动,可以是恒定流或非恒定流,或均匀流或非均匀流,具有显露在大气中的自由表面,水面上各点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强。特点是明渠的底坡线、水面线、总水头线彼此不平行。

水面线分析的目的在于预先判定水面线的一般形状及其特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水面线是雍水曲线还是降水曲线,水面线的凹向,水面线两端的变化趋势。渠道的底坡可能存在正坡、平坡、逆坡等三种情况。对于不同底坡的渠道,首先要进行分区;伴随着流态的转变,要产生水跃或水跌,具体发生何种类型的水面曲线,则应根据底坡的实际情况,参照其性质及外界控制条件进行确定。正坡明渠干扰远端水流应为均匀流。

定性分析应注意定量计算的起始段面为控制断面,缓坡渠道下有很远处为均匀流,同一棱柱体渠道中,缓坡上均匀流为缓流。急流干扰波不能向上游传递,水流从急到缓,或者水流从缓到急,都会产生水跃。

渠道水面线计算。现有的渠道水面曲线计算方法很多,如分段求和法、数值积分方法、水力指数法、图解法等。我们运用分段求和法,适用于棱柱体和非棱柱体渠道。计算中要掌握断面几何要素及水力学要素,断面比能、临界水深及临界底坡,其中断面比能以过渠道最低点的水平面为基准面,比能曲线要注意使用在断面形状尺寸及流量一定的条件下,而临界水深是指流量及断面形状尺寸一定的条件下,相应于断面比能最小。临界底坡在流量和断面形状尺寸一定的棱柱体正坡明渠中,取决于流量及断面形状尺寸,利用临界底坡判断明渠均匀流的水流流态,并与粗糙系数有关,临界坡上的均匀流是临界流;水面曲线的计算类型包括已知两端水深,求流段距离。已知一端水深和流段距离,求另一端水深;计算步骤包括棱柱体明渠水面曲线,非棱柱体明渠水面曲线;计算机算法流程图包括正常水深、临界水深及临界低坡、水面线。

3 项目区渠道改造设计水面线

在所有的输配水渠道系统中,灌区渠道设计水面线分析与确定,关系到灌溉面积的大小。干渠作为主要的输配水渠道,关系到灌区改造工程量的大小干渠的设计水面线是灌区渠系设计水面线的关键指标,关系到灌溉效益大小,干渠渠道水利用损失在渠系水利用损失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所以考虑工程改造前后的实际情况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最优的水面线。

项目区渠道最优设计水面线要充分考虑渠系建筑物的现状,在对灌区附属建筑物全面测量的基础上,满足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输水及改造工程量最小,考虑灌区的实际情况,推求出新的改造设计的设计最优水面线。

大型灌区的改造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必须有一套正确的建筑物高程资料。拟对整个干渠进行衬砌,经反复计算比较获得建筑物过流所需的水头,使干渠水面线进行新的复核并进一步优化。最优水面线分析原则要做到进行方案比较,有利于下级渠道分水取水,并在现有的条件下,使改造建筑物最少,总的工程量最小;最优水面线分析方法从渠尾向渠首推求水面线,以利各支渠取水。重新确定建筑物的底板高程。

项目区渠道设计水面线改造方案的拟定时首先要进行水面线改造方案拟定,然后进行详细分析,才能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作多次方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灌区附属建筑物全面测量的基础上,然后必须根据灌区现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满足下级渠道取水要求,最后才能提出合理的渠道设计水面线方案;必须考虑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遵循改建工程量少,使渠中水流满足明渠均匀流的条件;要解决灌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实行渠道设计水面线的优化计算,通过计算机反复计算,求解出相应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刘卫江.大型灌区技术改造规划应注意的问题[J].新疆农垦科技,2004(1).

[2] 李栩.大型灌区改良治理管理模式框架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2).

如何深化灌区建设步伐 篇12

1 深化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的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整个社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对于水资源的质量以及类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水资源严重缺乏, 这直接的限制了灌区的建设步伐。另外, 水资源在节约保护、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 这也是阻碍灌区建设步伐的间接因素。

1.2 资金不足

灌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 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地区来讲, 在建设灌区投入上无能为力。虽然国家对灌区改造给予了一定的投入, 但这只能满足核心的工程所需, 对中小型灌区的改造并没有过多的投入。因此, 大多数灌区在改造时难以加快步伐。

1.3 渠道设备不完善, 水资源浪费严重

运水管道装备还不完善, 虽然大部分地区都安装了防渗透传输管道, 但还有不少地区在使用土渠, 防渗率低, 使水资源严重浪费。

1.4 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才, 特别是复合型的人才。现在灌区建设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会计算机的不懂水力, 而懂水力的却不会运用计算机。在灌区的建设中, 有的灌区全部依靠外部公司来设计建设信息系统, 而这些公司很多都是纯技术公司, 对水利实际的情况并不了解, 也难以提出符合灌区需求的方案, 还有的公司根据自己熟悉的知识设计信息系统, 这样也不难以符合灌区的实际运用。

2 深化灌区建设的策略

2.1 加强建设,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建设现代化灌区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提高整体的标准来实现是最直接的方式。想要提高整体标准就要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建设, 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以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工程建设上要注重紧缺工程的建设, 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进, 使灌区达到最优化的建设。

2.2 加大改革力度, 完善管理体制

想要建设现代化灌区, 必须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调整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要根据经济的发展设置合适的管理体系, 应设置一个最高的管理机构, 以统管整个灌区的建设, 严格地执行水利工程的制度。然后, 按照“逐层管理”的原则, 明确省、市、县等不同级别的管理权, 并建立基层用户的管理组织。将灌区的中小型水库管理权交予总局, 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使管理体系的层次更加明确, 以便高效的进行管理。对灌区的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提高用水户的素质, 进行科学灌溉、节约用水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为灌区的改革奠定基础。 (2) 改革用水体制。对用户进行供水时要做到精确供水、间断性供水,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灌区应实行合同供水, 规定用户和灌区的各自权利和义务。 (3) 改革用水的收费标准。根据物价部门规定的水价, 水费按基本用水量和加水量水费进行收取。根据渠道的类别进行分价, 逐步的过度到成本价。

2.3 提高信息化水平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想要实现灌区的现代化建设必然离不开信息化运用。我们要通过先进的电脑技术, 对灌区的现代化建设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也是建设现代灌区必不可少的。在灌区建设的过程中, 领导者要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 通过分析和研究各种信息情况来做出决策, 避免凭个人经验做决策。另外, 信息系统还具有高效的管理手段, 它能为部门之间提供资源共享, 使部门之间的协调更顺畅, 对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2.4 广开资金来源通道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我们要抓住机会, 通过建设水利基金等投资政策来落实水利投资机制。对于中小规模的灌区, 可以采取合资、独资的方式进行筹资, 对于大规模的灌区, 可以通过股份制、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投资。资金渠道的广泛来源对灌区现代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加强灌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灌区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提高技术水平, 还要提高人们节约用水的思想, 建立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要了解灌区用水的特点, 寻求灌区现代化建设与合理用水的最优结合点, 制定出符合灌区当地的用水管理制度。

现代化灌区的建设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关于建设现代化灌区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和探究, 认清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认真思考, 为实现灌区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努力。

3 结论

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仅要在工程建设方面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还要在管理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灌区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 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另外, 现代化灌区的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考验,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灌区现代化的建设问题, 不断改进和完善, 把深化灌区建设的工作做好。

摘要:在灌区建设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注重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 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 从而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能够迅速地做出反馈和预测, 为科学的建设灌区提供保障。通过科学的建设使灌区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便更好的改善灌区人民的物质条件。

关键词:灌区,建设,科学,深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搅拌器流场数值模拟下一篇:老年功能性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