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效益

2024-10-30

灌区效益(共8篇)

灌区效益 篇1

摘要:我国水资源紧缺,城市生活和工业大量挤占农业用水并产生大量污水,致使农业清水灌溉用水危机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污水灌溉面积随着城市化加快和工业发展而迅速扩大。为了研究灌区污水灌溉相关各方效益变化,通过把灌区污水灌溉运行与梯级库群中龙头水库运行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灌区污水灌溉存在补偿效益。文章给出了灌区污水灌溉补偿效益的概念和内涵。接着,进一步指出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相关研究内容,包括灌区污灌补偿相关对象分析、相关对象的效益变化研究和灌区多水源污灌补偿调度研究,并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指出下一步灌区污灌补偿研究任务和方向。

关键词:补偿效益,灌区,污水灌溉,补偿调度

0 前 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稳定和民族复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从1990年的4 740.31万hm2增长到1999年的5 315.84万hm2 (《 2000年统计年报》),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以灌溉为主的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左右,在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着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0%。然而,由于我国总体水资源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灌溉用水不断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挤占,农业生产缺水日趋严重,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几乎达到了极限状态;同时,由于污水排放量的加剧,污水处理能力远远落后污水产出量,全国各大水域水质受到污染,农业上不得不用大量的污水灌溉农田(以下简称污灌)。并且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污水灌溉面积将有增无减。

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实践证明,经过适当处理的生活污水和有机工业废水灌溉农田,可以变废水为良好的灌溉水源,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污灌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灌溉水源的同时,也为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既保护了水环境,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所以污水作为灌溉水源或补充水源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由于污水处理能力低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将大量未经处理或缺少必要预处理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水质严重超标,盲目的污水灌溉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质地不断恶化,甚至弃耕,在有些地区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地表水和地下水富营养化,水环境受到了污染。污灌区的利益正受到无偿侵害。

补偿效益研究一直被各个领域专家学者所关注,特别是中国进入WTO后,对各种补偿效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水利领域不仅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补偿效益问题,而且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同样存在补偿效益研究问题。比如受到最多关注的是为争取龙头水库的建设而强调其对下游的补偿效益。如澜沧江上的小湾水电站[1]和红水河上的天生桥水电站[2]。补偿调节计算方面,学者研究了水库群布置的梯级、并联(陈安勇,陈洋波等,隔河岩和葛洲坝,1995)、混联(徐鼎甲等,东北电网松花江和鸭绿江,2001)和跨流域(杨振立,王军良,碛口水库与安康、石泉水库,1998)补偿调节,涵盖了径流补偿、库容补偿和电力补偿。西安理工大学以黄强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团队对黄河干流梯级电站补偿效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3,4,5,6,7,8,9,10]。到2007年10月查CNKI关于补偿和效益的文献有3 570多条,其中补偿效益的有111条。但关于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研究却没有报道。

本文主要通过灌区污灌与梯级库群中龙头水库运行相类比,揭示灌区污灌使得相关对象受益和自己利益损失的事实,给出灌区污灌补偿效益概念和内涵,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为下一步系统地研究灌区污灌补偿打下基础。

1 灌区污灌补偿效益概念和内涵

在黄河干流梯级水库群补偿效益研究中,赵麦换[9]对大量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后,给出水库补偿效益概念。他认为水库补偿效益是指由于水库的建设、运行或状态的变化,相关对象的利益发生变化,该类利益的变化为水库的补偿效益。同时,他给出水库补偿效益的对象不断拓展的原因;水库补偿效益对象的拓展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使得涉及各对象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不可能完全按照自身的目标运行而不考虑其他对象的利益,就像水库发电要受到更多的综合利用的约束一样。因此,由于水资源紧缺引发的对象间关系密切化是水库补偿效益对象拓展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紧缺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使得水库作用明显提高,水库作为流域甚至是跨流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手段,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其自身的利益也成为水库建设者、经营者和管理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全面的衡量水库的补偿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对水库补偿效益拓展也就应运而生。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到2点重要启示:其一,补偿效益是指某一工程或区域自身行动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效益和自身利益受损;其二,补偿效益不断拓展的原因,补偿效益不断拓展是水资源紧缺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然结果。

由前言分析可知,灌区污灌运行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资源紧缺,大量农业用水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挤占。大多数灌区都处在江河流域内取水较为方便的地理位置上,更是与大中城市相比邻或包围之。原有的农用清水大量被挤占,灌区被动实行污水灌溉就在情理之中了。灌区实行污水灌溉的运行方式引起了相关部门利益的变化,如污水处理部门负担减轻,节约了污水处理费用;灌区自身利益受到损失,土壤受到污染生产力降低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出售价格要比非污水灌溉农产品的价格低,使得农民利益受到无偿侵害。可见,灌区污灌运行同样存在补偿效益。

通过灌区污灌与水库运行相类比,我们可以得到灌区污灌补偿效益概念和内涵。灌区污灌补偿效益是指灌区的灌溉污水灌溉运行或污水灌溉制度的变化,使得相关对象的利益发生变化,该类利益的变化为灌区污灌的补偿效益。灌区污灌内涵丰富,包括污水灌溉、污清轮灌和污清混灌(可按不同比例进行污水和清水混灌)等不同运行方式;结合灌溉日期和灌水定额还可以得到多种污灌灌溉制度。灌区污灌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不同的灌溉制度丰富了污灌补偿效益研究的内涵。

2 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相关研究内容

灌区污灌补偿效益是一个涉及知识面宽,对象众多,影响范围广,各方效益量化难度高,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稀少的充满挑战和富有意义的研究新领域。污灌补偿效益研究的内容和大的方向可以概括为3个层次研究。一是灌区补偿理论体系研究,对灌区补偿效益进行界定和评价,构建补偿效益概念模型体系。二是灌区补偿效益计算方法研究,推导各种补偿效益计算方法;三是不同灌溉制度组合模式下补偿效益合理分配方法的研究,结合典型灌区进行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实例研究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相关研究内容丰富。

2.1 灌区污灌补偿相关对象分析

灌区污灌补偿相关对象分析,明确各自之间补偿和被补偿关系。灌区污灌涉及到的相关对象可以从污水源、流径和去向的思路顺藤摸瓜地来确定。污灌的污水源、流径和去向主要有2个:①上游产生污水,下游灌区利用;②城市污水农村(或郊区)利用。这些污水如果不被用来灌溉,将顺着河流或排水系统排入江河湖海或下游。在国外,科学合理的污水灌溉用的污水是经过一定处理,去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后的污水。所以,在污水进入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之间应有污水处理程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灌区污灌涉及到的相关对象有:污水产生单位(多指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城镇污水处理单位、灌区自身(包括农民、农田土地、生态环境)和下游区用水团体(河流、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单位)。

2.2 相关对象的效益变化研究

灌区污灌运行使得与其相关对象的效益发生改变。从灌区污灌角度分类可以分为灌区自身效益损失和外部对象效益增加2大类。

2.2.1 污灌灌区自身效益损失

灌区实施污灌后会对灌区的农田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及其产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效益受损。

土壤是天然的净化器。土体通过对各种污染物机械吸收、阻留、土壤胶体的离子吸附、土壤溶液的溶解稀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及利用,大部分有毒物质会分解、毒性降低或转化为无毒物质,最后为作物生长发育所利用。但是土壤的净化和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引用未经任何处理的不符合灌溉标准的污水灌溉农田,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固体悬浮物含量超过了土壤吸持和作物吸收能力,必然造成土壤污染。使pH值、盐分等发生变化,出现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使土壤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环境的恶化,土壤生物群落结构衰退,多样性下降,产生环境生态问题[11]。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12]。李恋卿等在石灰性褐色土上连续9年的污水灌溉试验表明,长期污水灌溉使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土壤有机质、速效态养分含量明显增加且有往深层积累的趋势,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土壤中生物酶活性受到抑制。长期污灌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全盐量和Na+、Mg2+、Cl-等离子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长期污水灌溉将导致旱地土壤中离子态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对土壤环境质量、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随着污水灌溉的发展,一些随污水带来的污染物将在土壤中残留累积。这些污染物一旦遇到暴雨,发生农田径流,就将排出农田,随水流汇到江河湖海,污染了灌区地表水。Hu Xiandeng[13]利用田间测量方法,调查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N和P的富集情况。选择位于汤斯维尔、昆士兰州的3个污灌地点测定N和P浓度,并且已经分别进行了5年、20年和30年的污水灌溉,不同地点的污水质量不同。从污灌地点抽取样品分析N、P浓度,结果发现,在土壤分析深度内,大约有19.5%的磷和36.4%的氮已经脱离了土壤植物系统,并总结出了对地表水有污染的威胁的结论。Diane S等[14]对东北部苏格兰Monaughty森林1.33 hm2的试验地进行污水灌溉实验。17个月后,污水处理地区N和P总通量比对照区大,在有机层和矿化层观察到大量的硝态氮损失。土壤排水中NH+4、NO-3的浓度与对照区相比明显增加了。从最低的土层测得土壤排水中N的总通量超过了整个研究阶段随污泥施入总量的2.5%。

灌溉污水中的污染物一部分被土壤吸附,而另一部分则经过土壤向下移动,最终进入地下含水层,对浅层地下水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灌溉污水中的NO-3离子很容易被淋洗至深层土壤或地下水中引起氮污染[15]。宋晓焱等[16]研究表明浅层地下水中氯离子、总硬度及TDS污染与污水灌溉有关。马振民等[17]研究分析了泰安市地下水污染现状与成因,认为该污水灌溉区第4系孔隙水中K+、Na+、Ca2+、Cl-、SO2-4等是非污水灌溉区的1.5~2.5倍,污水灌溉区NO-3,硬度及TDS是非污水灌溉区的2~3倍,污水灌溉直接污染了第四系孔隙水。

污水中富含营养元素,有些会使作物增产。但也有些会使作物产量下降。李法虎等[18]研究发现长期的劣质水灌溉将导致土壤潜在的次生盐碱化;其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0~1.2 m土壤中的盐分在整个玉米生长期内平均增加了7.5%,碱度增大了19.6%。作物产量和植株高度与土壤含盐量成反比,籽粒产量受影响最为严重。朱文东[19]研究发现污水灌溉对水稻有不利影响;对于穗实粒数,用稀释1倍和0.5倍的污水灌溉均超过清水灌溉,表现出相当的优势,千粒重也显示同样的规律。但实际产量都比清水灌区低,且随污水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降幅分别为3.9%、15.5%、18.6%。

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 其后果是在灌溉区形成污染带, 属封闭式局限性污染。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水质超标, 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成为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直接危害着污水灌溉区的人体健康。江苏省徐州市卫生监督部门的李红2003年10-12月对奎河徐州段污灌区和对比区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居民疾病死亡率与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区居民。郑世英[20]对污灌对人健康侵害做过系统分析。

以上这些危害对灌区的利益进行着严重侵蚀,虽然在农田肥力上有点点得益,但与危害相比相差太远,大多数得不偿失。我国这种污灌水源状况使得灌区效益和原清水灌溉相比明显降低。

2.2.2 被补偿对象的效益变化

被补偿对象可以归为2大类:①上游或灌区内城镇污水生产和污水处理责任者;②灌区下游用水单位团体。

(1)上游和灌区中城镇污水生产和污水处理责任者的效益变化。

由于灌区污水灌溉,使得上游和灌区中城镇污水处理着可以降低对污水中氮磷钾等作物营养元素污染物处理要求,或是减少了污水处理份额。这样污水处理费用大大降低。这部分污水处理费用以额外效益形式在污水生产者和污水处理责任者之间进行分配。

(2)灌区下游用水单位团体效益变化。

如果没有灌区的污灌,灌区下游用水单位将和灌区均担污水及其危害。这些单位用水将不得不进行深度处理,其处理费用将大大提高。但是,由于灌区进行污水灌溉后,其下游得到的污水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因为污水被灌区进行土壤处理,各种污染物通过土体时被土体机械吸收、阻留、土壤胶体的离子吸附、土壤溶液的溶解稀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及利用,大部分有毒物质会分解、毒性降低或转化为无毒物质。这样下游用水单位团体一正一负的污水处理费用以无形效益的形式被下游用水单位团体占有。

2.3 灌区多水源污灌补偿调度研究

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应有的清洁用水被挤占是不争的事实,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污水经过科学合理的净化处理,对不同的灌溉作物严格按照制定了的具体污水回用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灌溉是我国灌区发展解决灌溉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灌区污灌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不同的灌溉制度将涉及到更多的污灌补偿效益问题,它把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推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对于水利方面专家学者来说,灌区多水源污灌补偿调度将是一个既富有挑战性、理论性和重大现实应用意义的崭新课题。其现行的灌区多水源调度的原则、模型和方法将被赋予更多新内容。

灌区污灌相关对象的效益变化研和灌区多水源污灌补偿调度研究将是灌区污灌补偿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3 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研究意义

灌区污灌补偿效益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问题。研究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在污灌发展过程种存在一种落后观念,即“污水灌溉涉及农业、水利、环保等各部门,但对这些部门而言,污水灌溉仅仅又属于边缘问题或次要问题,可管可不管。”研究污灌补偿效益将打破这种落后观念,形成“农业、水利、环保等各部门严抓共管,上游、下游和灌区人人关心,公众积极参与”的新观念。研究它将有助于捋顺污灌相关的各方关系,解决好各方利益矛盾问题,为真正实现城乡和谐,共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它为严格推行“谁污染,谁治污,谁受益,谁出钱”的防污治污原则,促进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灌区得到合格污水进行合理灌溉,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研究涉及到农业、水利、环境、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它的研究有助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4 结 语

本文从灌区污水灌溉运行的现实出发,把它与水库等水利工程具有的补偿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灌区污灌运行同样存在着补偿效益问题,并给出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的概念和内涵。

在给出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指出灌区污灌补偿效益相关研究内容,包括灌区污灌补偿相关对象分析、相关对象的效益变化研究和灌区多水源污灌补偿调度研究;并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分析,为下一步灌区污灌补偿效益定量化研究打下基础。灌区污灌补偿效益定量化研究是灌区污灌补偿研究的关键,灌区多水源污灌补偿调度是灌区污灌补偿研究的重点;这也是笔者及团队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工作。

灌区效益 篇2

浅谈景电灌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单方水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景电灌区是全国装机容量最多、扬程最高、流程最长的`高扬程灌区,它的建成对解决甘肃景泰、古浪两县近50万人生活乃至缓解黑河供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经30多年的运行,工程直接产生的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但从高扬程建设运行成本看,并没有充分利用,单从该灌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单方水经济效益方面讲,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可控.通过对该灌区综合效益评价、经济效益分析,提出调整种植结构的必要性和一些措施,供参考.

作 者:于兴华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甘肃,景泰,730400刊 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5(21)分类号:S274.4关键词:景电灌区 种植结构 综合效益评价

灌区效益 篇3

众所周知,灌溉用水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别是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全国灌溉用水总量自1980年以来大体维持在3 200~3 500亿m3。由于国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在农业节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国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全国灌溉用水效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30%~40%,提高到2008年的48%左右。尽管如此,节水灌溉的情况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比,也还很不适应农业节水还有潜力可挖。

在用水形势上,北方地区农业灌溉用水越来越紧张,在与工业和城市发展用水竞争中,灌溉用水常常处在不利位置,不少地方靠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维持用水现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常不利。

2010年1月17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2010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指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今年的工作应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好大中小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

本文研究了天津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用水效率与效益问题,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评价结果作为灌区节水改造和管理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多种模糊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又称模糊综合评判[1]。近些年,随着模糊数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领域,为综合评价问题开辟了更科学的途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评价属于多准则、多层次的综合评价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广,评价因子多,并且充满了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讲,模糊综合评价法体现了灌区农业用水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模糊综合评判具体步骤如下:

(1)第1步,建立因素集。因素集即评价指标集合,是影响综合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即:

式中:vi(i=1,2,…,m)代表各影响因素,通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

(2)第2步,建立备择集。备择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

式中:ui(i=1,2,…,n),代表各种可能的总评判结果。

(3)第3步,建立权重集。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对各个因素vi应赋予一相应的权数ai(i=1,2,…,m)。由各权数组成的集合W=(a1,a2,…,am)称为权重集。

通常,各权数ai应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条件:

(4)第4步,单因素模糊评判。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判,以确定评判对象对备择集元素的隶属程度,便称为单因素模糊评判。

单因素评判集Ri可简单表示为:

将各单因素评判集的隶属度为行组成矩阵,称为单因素评判矩阵:

(5)第5步,模糊综合评判。单因素模糊评判,仅反映了一个因素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得出科学的评判结果,这便是模糊综合评判。

为了能合理地反映所有元素的综合影响,在Ri式的各项作用以相应因素的权数ai(i=1,2,…,m),因此,模糊综合评判可表示为F=W R,即:

式中:F称为模糊综合评判集;fj称为综合评判指标。

2 实例应用

2.1 天津宝坻区里自沽灌区基本情况

里自沽灌区位于宝坻区东南部,潮白新河两岸,耕地面积3.12万hm2,是宝坻区和天津市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里自沽灌区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1.1℃,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27.0℃,全年日照时数2 609 h,无霜期190 d。动土层0.5~0.8 m。

里自沽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11 mm,其中夏季6-9月份为510 mm,占全年的83.4%。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 052 mm,最小年降水量384 mm,两者相差2.74倍。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785 mm。

里自沽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依靠潮白新河上的里自沽蓄水闸,灌区内还有箭杆河、导流河和秀针河3条二级河道,另外有小水库3座、坑塘409个及213条干支渠。

灌区中除潮白河两岸部分耕地自流灌溉外,大部分耕地利用扬水站(点)从渠道提水灌溉,全灌区共有灌溉扬水站(点)423座。灌区排水均为机排,共有排涝扬水站10座,设计总排水能力147.6 m3/s,除涝标准已达到5~10年一遇标准。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是指从水源到作物过程中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2]。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评价指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需建立一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综合反映水资源的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判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研究之中[3]。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农业用水的过程和具体特点,参考国内外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等方面已有成果,本研究构建了灌区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该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和指标层2个层次,共6项,基本能够较全面地刻划农业灌区的用水效率与效益情况,且这些指标能够定量计算,数值易获取,便于实际应用。

2004-2008年里自沽灌区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系统各指标值列于表1。

2.3 评价标准与等级

参考国内外已报道的相关研究成果[4],将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效益的高低程度分为5级,各评价等级有一定的判别标准和区分界限,可看作是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表征。本研究拟将采用“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数”来表示灌区农业用水的整体态势,对其取评语集合为:

U={Ⅰ级(μ1),Ⅱ级(μ2),Ⅲ级(μ3),Ⅳ级(μ4),Ⅴ级(μ5)}

它们分别代表了“低效,较低效,中等,较高效,高效”5个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的确定,是评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评价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主要原因是区域间可利用的农业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可能建立起通用的评价标准。

本研究参考《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工程规范》等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或颁布的有关标准或文件、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国内外各指标的数值变化范围及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效益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经查阅国内灌区灌溉与管理方面的参考文献,各项灌区灌溉指标评价标准合理。

建立如下评价标准,见表2。

2.4 评价模型的建立

根据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08年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灌区用水数据为例,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单因素模糊评价,得出关系矩阵:

计算得出权重集:

由于评价因子较多,为了不丢失数据信息,这里将各影响因素的评价等级加权平均来确定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结果。

由上得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值为3.687,其值在3和4之间,表明里自古灌区的农业灌溉水利用水平较高。

同理可得: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灌区用水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见表3)。

3 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中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用水管理水平、灌溉配套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上述的分析结果来看,2004-2008年,天津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2004-2008年)均为Ⅳ级标准,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且综合评价值逐年升高,较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灌区的渠系输水及田间灌水情况,即水资源高效利用情况。

总体来看,里自沽大型灌区经过2004-2008年的节水灌溉建设,各种灌溉配套工程较全面,工程节水技术(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等)全面推广。减少了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对大部分农民进行了农艺节水技术的培训,提高了田间水利用系数。同时,灌区管理人员加强了整个灌区的节水灌溉管理。提高了整个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

4 展望

本文初步探索了将灌区各种灌溉效率、灌水管理、工程系统等多种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模糊评价,以此来评判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情况。随着节水灌溉的不断深入,灌区节水、节能的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评价体系的建立越显重要。有必要加强对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灌水管理、灌区的灌水技术、灌区工程系统等方面的评价指标的建立工作,尤其是制定统一的指标评价标准体系,便于评价各个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情况,从而对不足之处给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意见。

北方灌区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的重点是,在国家加大灌区投入和采用高效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应放在大规模采用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技术、建设高质量的灌区工程系统、运用信息化与自动化用水管理技术和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上。从良好的灌区工程质量、节水高效的灌水技术和管理技术、技术素质高的农民3个方面来保障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

摘要:以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基本资料为基础,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8年,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用水效率状况处于较好阶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对于灌区用水系数的影响较显著。必须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以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里自沽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灌溉用水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陈玉民,郭国双,王广兴,等.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蔡守华,张展羽,张德强.修正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4,(5):111-115.

[4]吴景社,康绍忠,王景雷,等.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03,22(5):42-46.

[5]汪可欣,王丽学,吴琼,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节水灌溉,2009,(1):31-35.

灌区效益 篇4

海潮坝河灌区南北短, 上、中、下游气候差异不大,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项目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上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 灌溉面积已发展到0.8万hm2的规模, 长期来无法解除由于来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卡脖子旱”这一制约灌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但受农副产品价格和地域因素的影响, 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 近几年上游群众由于劳务输出, 急于外出打工, 播种几乎和中下游同时进行;时段用水集中的问题又造成新的“卡脖子旱”情况日益严重。而灌区工程设施现状, 又无力从节水的角度解决,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㈠水库调蓄能力差灌区拥有小 (1) 型水库一座, 总库容735万m3, 兴利库容705万m3。遇到正常平水年份, 由于水库蓄水不足, 5月~6月常常空库运行;遇到丰水年份, 则进行大量弃水。

㈡工程标准低灌溉渠道因冻胀破烂严重, 引水断面萎缩, 田间配套率低, 灌溉效益衰减, 每年管理处虽然安排受益村劳力进行维修, 但因农民只顾眼前利益, 维修时只求皮毛, 不能按设计标准完成, 形成了修这里破那里的恶性循环。

㈢配套设施差。灌区现有干渠、支渠、斗渠共计196条, 总长度332km, 衬砌长度168km, 各类建筑物1135座, 斗渠以下工程的配套率不到30%。这些工程每年仅靠5万元左右资金维修, 连正常保养更换水闸的止水橡皮、启闭机上油都不够, 所以其它一些大修就更不可能了。由于年久失修, 导致建筑物老损, 启闭设施锈蚀损坏, 启闭不灵。特别是田间配套工程的输水能力不断下降, 田间水利用率也很低

㈣管理滞后一是对斗渠以下田间工程管理水管单位鞭长莫及, 大部分村组管理责任不明, 管理措施不到位, 导致工程管理失控;二是由于缺乏管理资金, 工程确权划界不落实, 渠道挖沙取土, 种植作物, 影响过流的违章建筑时有发生。三是近几年来水利投入极少, 对灌区工程没做系统研究, 有一种依赖上面投入的思想, 缺乏自力更生精神, 导致配套落后, 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二、灌区治理发展思路

通过2008抗旱, 暴露出了灌溉设施和工程管理的严重问题。我们本着灾后思痛, 灾后思治, 大兴水利, 突出干渠, 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最近几年来, 要紧紧抓住大堵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和基本农田治理项目等机遇, 改建主要灌溉渠道, 综合治理灌区, 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 使工程设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 对灌区工程建设以“三高”的工程目标一是做到高起点规划, 认真按照《大堵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规划, 做好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明确灌区“两改”指导思想, 结合县情搞好“三个结合”, 即水利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水利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水利与农业生产结构相结合。对灌区渠道、建筑物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整顿, 摸清现状。按设计标准, 制定出渠道工程建设分年实施规划;按受益面积, 对现有田间工程实行整改, 合理制定维修配套规划;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 认真搞好节水灌溉试验, 对灌溉较难的干渠按规划要求做好渠道防渗工程。二是做到高标准建设, 确保三个达标:对渠道疏挖进行统一测量、统一负担、统一作战, 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四度八线”一次性到位确保达标;对田间工程进行整改, 统一配套模式,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 监督验收发证, 确保维修配套达标;做到高效能的管理。工程配套达标后为了实行高效能的管理, 我们将拟定狠抓管理水平的提高, 选拔身体强、思想好、技术过硬的优秀管理干部, 精炼管理人员, 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 培养造就一批思想素质高又懂管理专业知识的队伍来确保管理达标。从而提高工程安全、生产、质量三个效益。

㈡制定切实可行的负担制度措施制度是关系到整个工程发展实施的关键所在, 一旦工程措施制定后, 就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做后盾。因此, 我们根据灌区管理的原则拟定, 一是对所有干渠工程实行灌区统一负担, 进行工程改建或维修养护。对支渠以下工程, 原则上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的制度, 逐步实施。二是支渠以下维修配套工程可参照负担, 对抓的好的, 可依情况给予工程以奖代拨。

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制度措施落实后, 必须配备管理措施。要拟定一是强化工程管理。按照灌区管理任务配齐管理人员;制定工程管理达标条件, 抓好工程达标创优;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按照水利法规, 严格水政执法, 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狠狠打击破坏水利工程的违法行为。二是报请县水务局批准,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管理实施细则。三是加强灌溉用水管理, 呼吁政府支持水费改革, 变水为商品, 使之达到服务、收费、管理、配套, 四位一体化, 确保灌区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㈣合理安排制定调度措施合理安排制定调度方案是充分提高灌溉效益的保证。在坚持实行计划用水的前提下, 实行“高水位、大流量”引水或尽量按设计流量引水, 缩短灌溉周期, 减少渠道输水损失。

灌区效益 篇5

庙宫灌区于1982年建成, 历经1998年稻田开发工程、2007年防渗配套工程, 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位于承德市北部山区, 辖围场、隆化、滦平、双滦三县一区, 11个乡 (镇) 90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农、林场, 农业总人口8.8万。灌区传统种植的水稻和玉米单产高、品质好, 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因此建设节水、生态、高效农业, 实现多元化经济结构已成灌区发展的必然。依据《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庙宫灌区申报了节水改造项目设计, 通过分析, 此项目是可行的, 其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此项目区所在地是承德市隆化县, 全县总人口42.76万, 其中农业人口34.9万, 耕地58.3万亩。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55.3亿, 财政收入8.4亿, 农民人均收入3200元。灌区控制面积10万亩, 以伊逊河行洪河道为总干渠, 长131km, 自然坡度1/300~1/400;两岸开口为分干渠, 现有分干渠、支渠长800km, 已防渗配套470km。

庙宫灌区历经几十年, 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先期建设的大部工程分已经老化失修, 需要重新改建;一部分部支渠始终没有防渗配套;还有部分骨干渠道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化配套。从这些意义上而言, 这次灌区节水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次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造中低产田、优化种植结构, 促进灌区向多元化、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后可减少下游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淤积, 进一步改善水质有利于生态环境, 有利于津唐引水等等,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进步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以及生态效益。

此次项目主要的建设内容有渠道防渗;新建渠首闸, 泄水闸, 分水闸, 节制闸, 分水口, 农道桥, 涵洞, 涵管, 渡槽等工程项目。

此项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新增稻田灌溉面积0.1万亩, 新增农产品产值660万元, 其中工程效益198万元。经经济分析, 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98%大于8%, 经济净现值为273.56万元, 大于0,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67。

有很大的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 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 还会显著改善项目区的供水需求和水质。通过渠道防渗、配套渠系建筑物等一系列的工程措施。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提高到0.65。项目建成后全区可供水量9173.20万m3, 需水量为3722.43万m3, 余水为5450.77万m3。每年可节约用水661.29万m3, 项目区水质属Ⅳ类水质, 完全可以用作灌溉用水。

此次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传统型用水向科学用水方式转变、提灌溉水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为基础, 大力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农业调整措施相结合的生态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 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项目工程建成后, 可用于区域经济开发。

项目工程的实施带来长远的环境效益。节水改造可有效减少当地地下水的开采量和河道的引水量, 增加向下游的输水量, 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 因而, 两相权衡, 此次项目, 必会给灌区带来长远的坏境效益。

除了环境效益, 此项目亦有其显著的社会效益, 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后, 不仅保证项目区耕地大部实现灌溉, 灌区的引洪淤灌还减少了潘家口水库的入库泥沙量, 同时增强土壤肥力, 便于灌排, 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生产条件,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庙宫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后, 可以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 节约了水资源, 对缓解津唐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此项工程的经济效益, 我们做了详细科学的经济评价: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采取影子价格, 由于所采用的均为当地材料, 故免作价格调整。工程建设期2年, 正常运行期各类工程加权平均取30年。费用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05.9万元。工程投入运行后, 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新增农业产值525万元, 新增灌溉增加农业产值135万元。工程实施后共增加产值660万元, 效益分摊系数取0.3, 因而其中的工程效益为198万元。

项目费用为工程投资和项目建成后的年运行维护费用, 本次费用计算只包括工程的投资和灌区的年运行维护费用。

1) 工程投资:工程固定资产静态投资为1505.9万元。2) 年运行维护费:经测算调查, 项目建成后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30.12万元。年运行费在固定资产投资的第二年按比例投入。3) 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为维护工程正常运转所需的周转资金, 取年运行费的20%, 为6.02万元。本次工程节水配套灌溉面积2.6万亩, 工程总投资1505.9万元, 单位亩投资579元。4) 灌区年引用灌溉水量为3543万m3, 折算到斗口水量为2300万m3, 单方水成本为0.23元/m3。

根据上述效益和费用结果, 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98%大于8%, 经济净现值为273.56万元, 大于0,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67, 大于国家规定的基准值。说明项目的建设在经济上合理, 是水资源由低效益用途向高效益领域转移的必然结果, 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 此次庙宫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项目, 工程费用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05.9万元, 能够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新增0.1万亩耕地的灌溉, 工程技术可行;工程实施后共增加产值660万元, 其中的工程效益为198万元, 工程经济可行。工程还会带来长远的生态环境效益, 可观的社会效益, 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进步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区节水改造与可持续发展.宫兴梅, 张忠孝, 宋永华, 刘琳琳.东港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东港市铁甲灌区管理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东港.辽宁东港[J].利科技与经济, 2006.

灌区效益 篇6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置, 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尤其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投入和建设。但由于缺乏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合理、全面的评价所以部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在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建设设施甚至老化、荒废, 一些项目甚至已经完全报废。因此对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下面将从评价的方法及内容、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

一、评价的方法及内容

1、动态分析法

对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应该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 从而保证做出的经济评价更加客观, 更具发展性。由于工程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的花费和收益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如果采用静态的分析方法是无法得到更具发展性的数据分析结果。因此, 应该对各项参数以动态的方法进行获取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具客观性的经济评价。

2、影子价格估算法

在经济效益的评价中, 对于效益的估算和费用的估算是基础性工作。为了保证估算的价格更具动态性也更能反映实际的价格波动。因此对于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中一些价格的估算应该采用影子价格估算法即选择那些同时可以表达社会资源真实价值的和能表达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影子价格及其参数进行分析与评价。

3、基础数据调整法

对于各项基础数据, 在进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时候需要根据已经确定好的影子价格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获得的数据和各项观测指标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地反映工程实际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基础数据的最终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整。

4、报表法

为了更加直观地进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评价, 对于获得的各项数据需要通过报表法来进行各种报表的编制, 从而方便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从各个方面直观地对比经济运行状况, 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5、比较法和优选法

在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比较法和优选法为工程项目寻求更加客观、合理和科学的经济决策和技术决策。通过比较和优选既可以在横向上对于不同的决策方法提供比对和选择的依据, 也可以在纵向上看到方案的改进方向。所以比较法和优选法是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进行决策选择的重要手段。

6、综合评论法

前文已述, 进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得出当前工程运行的实际动态。通过经济效益评价能够发现工程运行的诸多问题。所以, 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的最后, 必须根据所得到的各种动态数据以及报表对整个项目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和整体的运行状况作出最终的综合评价, 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整体的量化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评价真正滴发挥作用。

二、评价的指标及评价方法

1、费用计算

费用是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一项重要的评价参数。只有通过费用的计算才能够得出只有的经济效益的好坏, 而费用计算的客观、准确与否也直接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测算的结果。对于工程费用的计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是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费用, 另一方面是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费用。不可再生资源的费用是指在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水、森林、矿产等自然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对于这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的费用计算应该按照资源的机会成本来确定其影子价格。

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是采用影子价格法,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及规范要求, 剔除投资概算中施工单位的税金、计划利润等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费用。项目费用包括工程固定资产和年运行费两项。固定资产是指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这其中既包括对各种重大设施的建设费用, 也包括对原地质环境的改造费用。年运行费则是主要是包括管理费和综合维修费。其中管理费是指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补贴在内各种运行管理所产生的费用, 而综合维修费则是指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维修费用。

2、经济效益估算

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反映工程建设和运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估算可以客观地发现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 在进行效益估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前面计算的费用价格, 根据各项参数指标进行细致地核算和分析。

首先, 估算要考虑项目建成后能够灌溉农田的实际面积。这也是进行经济估算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的经济指标。其次, 在进行经济效益估算时还要考虑由于实施了改工程而对农田的抗旱能力、抗涝能力和抗碱能力的提升程度以及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所带来的连锁经济效益。

上述的经济效益的估算, 最终都可以通过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报表的形式, 决策者可以一目了然由于实施了该工程而造成的农作物的生产状况和经济状况, 从而对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有了更加直观和感性上的评价。此外, 除了各种角度、各个方面的报表, 还需要根据这些报表来编制完整的项目改造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中需要对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 以便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陈佃红、尚泽军、李萍:《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之思考》, 《治淮》, 2007 (01) 。

[2]李春雨、卢良森、钱道暹:《灌区节水改造经济评价》,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

灌区效益 篇7

兴堡子川电力提灌工程 (简称兴电灌区) 是甘肃省大型高扬程提水灌区之一, 灌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靖远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中卫县交界处。工程始建于1976年, 1978年列入省基建计划, 1984年10月总干建成通水, 1985年、1987年北干和东干相继建成通水, 开始逐步发挥效益。受益区为甘、宁两省的靖远、平川、海源、中卫, 共计四县 (区) 、9个乡镇, 受益人口14.7万人, 其中移民45629人。

兴电灌区总土地面积4.27万hm2, 宜农面积3.87万hm2。工程设计提水流量9.6m3/s, 设计灌溉面积2.01万hm2;设计年提水量1.2亿m3, 灌区现有效灌溉面积1.68万hm2。

灌区主要建成总干渠1条, 干渠2条 (东北干渠) , 支干渠4条, 支渠36条。总干渠设有泵站8座, 总装机容量4.696万kw, 总扬程439.75m, 净扬程413.18m。总干渠全长29.79km, 东干渠全长38.84km, 北干渠全长20.56km, 支干渠3条全长45.23km, 其中大红沟支干19.48km, 东升支干9.1km, 靖安支干0.434km。支渠36条, 总长139km。斗渠466条, 总长703km。

工程建成后, 为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 效益显著。但灌区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泵站上水能力不足、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渠系及建筑物变形损坏严重、管道和泵站设备老化特别是电器设备多属淘汰产品、渠道防洪设施不健全、缺乏量水设施、通讯设施落后等, 影响了灌溉的正常运行, 灌溉保证率低, 供需矛盾突出, 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以及灌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㈠完成工程项目1999年~2008年度项目实施, 完成的骨干工程有:总干渠防渗改造7.012km, 续建支干渠58.399 km, 续建、防渗改造支渠19条69.004km, 改造渡槽1533m、倒虹吸4座、总干防洪渡槽4座。完成的机电改造工程有:续建一泵站临河调节泵站1座, 改造总干渠泵站8座, 安装水泵机组及配套电器设备10台套, 更换压力管道106m, 新建永久管理公路15km。完成田间工程0.42万hm2, 衬砌斗渠106.12km, 配套农渠126.04km。信息化工程:调度总站1座, 六、八泵站子站两座, 总干水管所、红丰水管所计算机监控子站, 总干三、四泵站及赵碑变电所计算机监控子站, 网络传输光缆线路111.125km。

㈡完成工程投资共完成投资11605.18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7100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3535.18万元, 田间工程970万元 (由地方自筹和灌区群众投劳折资完成) , 投入劳动工日100.35万个。

三、效益分析

㈠工程效益项目的实施使工程提水能力由1998年的6m3/s增加到现在的10m3/s, 年上水量由1998年的0.606亿m3增加到2008年的1.145亿m3, 年水费收入由1998年的1500多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729万元。

㈡扩灌效益项目的实施灌区使灌溉面积实现翻番, 由1998年的1.2万hm2增加到2008年的2.13万hm2。

㈢节水效益项目实施后, 由于工程条件得到改善, 水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渠系水利用率由1998年的64%增加到2008年的68%, 灌溉水利用率由52%增加到55%。同时灌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节水高效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有效促进了节约用水, 深灌、漫灌现象明显减少, 灌溉定额由1998年的5775m3/ (hm2·a) 下降到2008年的5400m3/ (hm2·a) , 年节水达到45m3/hm2~90m3/hm2, 全灌区累计节水24000多万m3/hm2。

㈣农业经济效益粮食单产由项目实施前1998年的5880kg/hm2提高到2008年的8250kg/hm2, 粮经总产由1998年的0.6369亿kg提高到2008年的2.82亿kg, 人均纯收入由810元增加到2800多元。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夏秋比由原来的76:24调整为46:52, 粮经比由82:18调整为54:4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枸杞、马铃薯等高效经济作物在灌区已形成规模, 种植面积每年都稳定在灌区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优质高效农业如反季节黄瓜、辣椒及旱沙地喷灌西瓜种植面积每年也在不断扩大, 平均收入在45000元/hm2~135000元/hm2。灌区农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0.9亿多元增加到4.48亿元, 农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㈤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 灌区骨干工程得到了改造和加固维修, 解决了工程的卡脖子问题, 提高了工程输水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确保了灌区各类粮经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灌溉, 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部分人开始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由原来的23个发展到350个, 从业人员7000多人, 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以建材、煤炭、运输、供销及粮食深加工为主的个体工商户蓬勃发展, 推动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增长。电视、电话、农用三轮车已普遍进入灌区农户, 灌区农民住房条件不断提高, 砖瓦房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村村通工程、义务教育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及乡村道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2004年底, 灌区累计建起中小学175所、各级医疗机构89个, 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5个, 移动通信塔10处, 修建乡村道路278km。由于项目的不断实施, 受益灌区灌溉面积的不断增加, 灌区综合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从而有效促进并实现了村村四通工程 (即通电、通电视、通电话、通公路) , 提高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科技等社会事业的普及率, 增强了信息服务功能。

㈥环境效益项目实施以来, 灌区植树造林面积累计已达0.21万hm2, 种草0.03万hm2, 田间林网化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林草覆盖率由改造前的5%逐渐提高到现在的10%以上, 风速由灌前的2.0m/s逐渐减小到现在的1.2m/s, 有效遏制了沙漠化侵蚀。

㈦投资节约分析从工程投资角度看, 兴电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总投资1.16亿元, 实现了提水流量增加4m3/s, 灌溉面积增加0.93万hm2;据估算现在要新建一个0.93万hm2的高扬程提水灌区, 工程投资至少在10亿元以上, 改造项目投资仅为新建项目投资的1/10左右。

灌区效益 篇8

一、调查结果

(一)种植作物结构及布局情况

2013-2015年黄灌区日光温室95%的面积连茬种植,种植品种及茬口为番茄一大茬和辣椒一大茬,番茄品种有金棚一号、保罗塔、倍肯、齐达利,辣椒品种有陇椒3号、5号,有5%的日光温室种植西葫芦、黄瓜、芹菜等。

(二)经济效益稳中有降

2013年日光温室番茄种植品种为金棚一号,每棚产量平均为7 260kg,市场均价1.7元/kg,每棚产值达到12 342元,生产费用支出3 980元,棚均纯收入8 362元。其中60%种植户平均收入12 000元以上,25%种植户平均收入10 000~12 000元,15%种植户平均收入7 000~10 000元。海子滩镇李家窝铺村郑勇温室番茄产量达到7 350kg,产值达到12 495元。

2013年日光温室辣椒种植品种为陇椒3号,每棚产量平均为4 370kg,市场均价2.8元/kg,每棚产值达到13 244元,生产费用支出3 500元,棚均纯收入10 000元。其中70%种植户平均收入10 000~14 000元,20%种植户平均收入8 000~10 000元,10%种植户平均收入6 000~8 000元。大靖镇上庄村高有平温室辣椒产量达到4 800kg,产值达到13 440元。

2014年日光温室番茄种植品种为保罗塔、齐达利,每棚产量平均为8 810kg,市场均价1.8元/kg,每棚产值达到15 860元,生产费用支出4 000元,棚均纯收入11 860元。其中80%种植户平均收入12 000~16 000元,15%种植户平均收入10 000~12 000元,5%种植户平均收入8 000~10 000元。海子滩镇李家窝铺村郑云温室番茄产量达到8 900kg,产值达到16 000元。

2015年日光温室辣椒种植品种为陇椒3号,每棚产量平均为4 500kg,市场均价2.5元/kg,每棚产值达到11 250元,生产费用支出3 800元,棚均纯收入7 450元。其中60%种植户平均收入8 000~12 000元,25%种植户平均收入6 000~8 000元,15%种植户平均收入4 000~6 000元。海子滩镇李家窝铺村郑云温室辣椒产量达到4 580kg,产值达到11 450元。大靖镇上庄村王怀久温室辣椒产量达到4 500kg,产值11 200元。

2015年日光温室番茄种植品种为倍肯,每棚产量平均为8 000kg,市场均价1.2元/kg,每棚产值达到9 600元,生产费用支出3 500元,棚均纯收入6 100元。其中85%种植户平均收入7 000~10 000元,10%种植户平均收入5 000~7 000元,5%种植户平均收入5 000元以下。海子滩镇一棵树村齐国相温室番茄产量达到8 200kg,产值达到9 84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费用较高

日光温室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生产费用高。经调查建一个60米长的日光温室费用高达14 500元,而生产费用支出约3 800元,其中农药450元,种苗380元,水电费120元,更换棚膜1 000元,地膜60元,有机肥720元,化肥800元,其它270元。

(二)市场价格不稳,信息滞后

经济效益调查中,15%种植农户经济效益有所上升,80%种植农户经济效益稳中有降,5%种植农户有弃棚现象。调查认为: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跟风种植,市场价格不稳信息不灵,种植技术发展不平衡,老棚户种植水平较高,新建日光温室种植农户栽培技术不过关。

(三)日光温室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新建日光温室大多乡镇承包建设,导致温室结构不尽合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采光屋面不达标,一些温室的温光不能满足蔬菜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产量下降,效益下滑。

(四)种植农户科技素质不高

大多数种植农户科技素质不高,思想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把日光温室种植当做其生产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种棚而种棚,没有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达不到产业提升效益的目标。

(五)农产品质量无公害程度有待提高

近几年,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古浪县蔬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化肥的用量仍然比较大,蔬菜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较少,农药用量居高不下,极大地影响了蔬菜产品的质量,无公害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几点建议

日光温室种植已成为当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解决了8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了社会压力,是一项富民工程。但在调查今后是否发展日光温室中发现有80%农户不愿再发展,农户认为种植日光温室生产成本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效益不稳,而且缺少中介组织,农产品农药残留影响比较严重,而外出打工行情好、没有成本、无风险、收入高。

【灌区效益】推荐阅读:

灌区改革07-10

新疆灌区07-26

灌区工程08-03

永昌灌区09-13

灌区渠道09-22

灌区灌溉10-01

节水灌区10-22

灌区监测10-27

灌区设计10-31

灌区发展11-08

上一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下一篇: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