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精选11篇)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1
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项目, 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程。作为一个有着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灌区节水技术的发展, 为它的创新发展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也取得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本文就我国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重点谈谈灌区节水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1 节水灌溉的含义
我国的灌溉技术源远流长, 从2000多年前就有了灌溉工程的雏形, 之后一直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 在当今世界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代, 单纯的灌溉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节水灌溉成为全球各国都在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 提高灌区用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的内容包括: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灌区节水工程技术改造和节水的管理。
节水灌溉技术, 从用水到农田, 中间包含了很多个环节:水资源的调配、运输、田间浇灌和作物对水的吸收。节水灌溉技术, 就是在这些环节中做出相应的措施, 使水资源尽量少的流失, 尽可能多的被吸收和利用。我国地形地势复杂, 每一个灌区都有不同的特点, 这就需要针对每个灌区都要有相应的节水技术, 灌区节水灌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现状
我国对灌区节水技术的重视, 决定了节水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渗灌和雨水利用技术。在政府部分的重视和监管下, 灌区节水技术一直在创新和改进。
据官方统计, 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所有耕地面积的43%, 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这些地区还在沿用古老的灌溉方式, 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效率却极低。这些地区主要是贫穷落后山区和地形条件极其恶劣地区, 以目前的灌溉技术很难实现全面的灌溉工程。而有灌溉设施的地区, 虽然在近年随着科技发展灌区节水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防渗衬砌技术还有待提高, 防渗率仍然不到30%。因此,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2.2 发展趋势
首先, 在灌区节水技术上, 技术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不断的完善灌区节水在提高灌溉效率上的应用, 针对全国各灌区的地势、气候等实际情况, 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 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耕地实现节水灌溉, 推动农业经济的效益。其次, 在灌区节水技术的管理上, 会借鉴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技术的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提高灌区节水管理效率, 将是未来几年灌区节水技术管理的重点内容。
3 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3.1 经济效益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灌溉目标, 实现高效增收的目的。为国家经济发展, 农民增产增收,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举例来说, 过去的灌溉技术, 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蒸发、渗漏流失一部分, 造成成本提高, 效率低下。新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材料更新改进后, 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经济效益自然就增高了。
3.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国计的重大项目, 是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3.3 环境效益
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 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更应该在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普遍重视。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节约了水资源, 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4.1 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当前的水管理体制, 在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各地方灌区用水的管理, 都存在一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 其中水权指标分配、田间灌溉用水定额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机制, 增进量水测水设备、改变计收水费的方式, 是对灌区节水改造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在灌区节水管理上, 既要对用水权进行控制和监管, 又要对基础的制水重视起来;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又要实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地区, 上游水源充足的地区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对水资源随意浪费, 而处在下游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严重缺水。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 节水灌溉就只是空谈。
4.2 改造灌溉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对灌区节水设备的改造, 重点是对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 灌区建筑物的维护和完善灌区工程配套等的改造。我国灌区设备和建筑不少都已经陈旧老化, 节水灌溉的功能下降, 影响了灌区节水的效率。比如运输水源的管道, 在超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就会产生漏点, 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更新, 则会加大节水灌溉的成本, 影响灌区节水的效率。
4.3 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从长远看, 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
4.4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灌区节水的经验
澳大利亚、以色列是目前国际上拥有最先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国家。他们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及时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 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 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这些经验和技术, 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小结: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造工程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在各个环节审视自身的不足, 从思想根源上把这项事业重视起来, 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摘要:根据我国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现状, 分析节水灌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灌区节水技术现状,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逢焕成.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 (5) .
[2]赵飞, 谢瑞.浅谈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11 (1) .
[3]孙景生.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N].农业工程学报.2000 (2) .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2
吴汉青 朱涛
(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局)
【摘要】针对湖北省高关水库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现状和管理等问题,笔者对其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建设内容、效果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工程 管理 调研 1 灌区基本情况 1.1 灌区基本信息
湖北省高关水库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北部的大富水河上游,是汉北水利总体建设规划中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
(二)型水库,水库承雨面积303km2,总库容2.124亿m3,其中兴利水库容1.54亿m3,水库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3年基本建成开始运行。
高关水库灌区地处大洪山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跨京山、应城两县市,西依京山丘陵,东界大富水,北自高关水库,南抵汉北河,自然面积740km2,设计灌溉面积38.4万亩,其中京山县13.7万亩,应城市2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4万亩。总干渠全长46.3km,有渡槽10座,全长1668米;隧洞11处,全长1346米;节制闸5座7孔,泄洪闸4座11孔,陡坡跌水2处,溢流堰6处,桥梁58处,设计流量30m3/s,现在实际流量21 m3/s,由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处直管。东干渠全长43.3km,设计流量25 m3/s,实际流量12 m3/s,西干渠全长36.6km,设计流量15 m3/s,实际流量10m3/s,由应城市水利局管理;设计流量1 m3/s以上的支渠20条,192.8km,由各乡镇水利站管理。
根据水利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高关水库干渠主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为4级,总干渠为3级渠道,东西干渠为4级渠道。灌区设计保证率为80%。1.2 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状况
高关灌区是京山、应城两县市粮食主产区,灌区内共有7个乡镇,220个村,1763个村民小组。灌区光、热、雨自然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008年底人口2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灌溉面积38.4万亩,其中水田30.81万亩,旱田7.59万亩,复种指数178%。连同林、牧、副、渔各业,农业总产值达57597万元,人均纯收入2805元。
灌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有力地支持着应城市这个湖北省重点化工企业工业区和京山县城关工业企业的发展。同时,灌区位于武汉、荆州、荆门三大中心城市经济三角区的中心地带,构成灌区市场开拓、经济发展的大网络。
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恢复萎缩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高关水库新增年城镇供水816万立方米;灌区每年增产粮食5.85万吨,棉花1.8万吨,油料2.02万吨,蔬菜27万吨,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由1998年的2605元增至2009年的2917元,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1.3 灌区工程现状
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渠道的工程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渠道的供水安全保证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灌溉周期由原来的7天减少到现在的5天,渠道水利用系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原来的0.37提高到了现在的0.43。
(1)总干渠工程现状
随着总干渠工程的大部分实施,总干渠上的节制闸、泄洪闸都得到了配套改造、提高了建筑物的完好率和质量,提高供水的安全系数,卡脖子工程的处理,缩短了供水周期,整个渠段的防渗处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分水口都配套了量水设施,从而改变了购售水的模式,为灌溉体制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2)支渠及田间工程现状
支渠以下的渠系毁损严重,灌区的萎缩现状不容忽视。由于“三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费免征“两工”的取消,村、镇组织农民劳力岁修很困难,难以及时对支渠以下渠系进行正常的清淤除障,更难以及时进行末级渠系的改造完善。
由于支渠以下的末级渠系损毁和失修,加之当今提水机电设备比较发达,很多用水户在干旱期间采用潜水泵从河里提水灌溉,使局部的自流灌区变成了提水灌区。同时,由于田间工程配套率低,农民用水协会无力解决,灌溉水浪费仍然严重。2灌区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情况 2.1项目总规划
高关灌区工程总规划目标是在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前提下,由高关水库联合灌区的渔子河水库(中型)及58座小水库、13893处塘堰河坝,组成以高关水库为骨干工程的高关灌区,解决大富水河740km2范围内的38.4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兼顾宋河、罗店、马店、田店城镇供水。
高关灌区设计灌溉38.4万亩面积中,现有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恢复萎缩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原设计范围内未予实施的3万亩。为达工程规划目标,须对灌区工程进行高标准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使总干渠过流能力由现有23.5m3/s提高到30m3/s;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有的0.4提高到0.76;使灌溉保证率由37%提高到80%。2.2项目实施进展
(1)1998~2010年工程投资和完成情况
工程计划总投资11000万元(其中中央6100万元、地方配套4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599.19万元,完成总投资6736.65万元。见表1“1998~2010年工程投资情况对照表”。
表1 1998~2010年工程投资情况对照表
计划投资到位资金完成投资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3009001200************08003009001200***9.194578.812157.***41.***8.***.13797.49293.67539.04441.1982.983.471998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08年新增2010合计8599.196736.65(2)、工程完成情况
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1998年实施以来,已完成了总干渠40.33km渠道治理,完成了东干渠10.727km、西干渠3.652km渠道治理,完成了总干渠4条骨干支渠共14.5km渠段的渠道治理(其中黑虎冲支渠0.5km,南支支渠4.0km,胡家山支渠3.5km,二湾支渠6.5 km);完成了总干渠及东西干渠部分渠系建筑物的加固,配套了169处分水口以及相应管理设施。分工程完成如下:
①、1998实施完成了黄土岭、黄家岭、余家山三大垮方整治,总干渠欠高、欠挖段整治,向畈大填方台渠防渗,修建了2座跨渠桥梁、4处测流断面,并完成了部分闸门、启闭机配套等工作。
②、2002完成了黑凹、丁家岭、跑马岭三处垮方整治,常关、回龙、北支段、叶家坝、鹰子坡、陆脊岭6处渠道防渗处理,完成了总干渠渠首测流断面整治及东一支、东二支、东四支、西一支进水闸、牯牛山东西节制闸的闸门、启闭机配套工作。
③、2003完成了黄家岭、栗子岭、肖家垭、大风凹、回龙山、京宋公路下等断面垮方处理,破堰凹、四岭坡、宋家台、新堰冲、马家岭、鲁班堰断面渠道防渗处理,重建配套总干渠88处分水口,新建总干渠机耕桥4座,配套了总干渠牛皮畈泄水闸、董家嘴节制闸、竹林湾节制闸、二湾节制闸、东干渠甘冲节制闸、牧牛塞节制闸金属结构及东西干渠泄水闸维修加固,修建部分节制闸启闭机房等。
④、2004完成了关门冲、向畈、毛坡等断面垮方处理,顾关、易关、二湾支渠以下等渠道断面防渗处理,拆除重建东西干渠渠首的27处分水口,新建了肖家沟节制闸,对东3支、东5支、西2支及西干新华支渠进行加固处理。
⑤、2005完成了总干渠渠道衬砌5段、堰塘挡坝防渗3处、大沟入渠治理7处;总干渠4条骨干支渠加固;总干渠跑马岭隧洞加固、总干渠5座机耕桥拆除重建;西干渠耀兴渡槽改建工程,总干渠4座机耕桥拆除重建,新建总干渠向畈泄水闸、东干渠白沙口节制闸、西干渠八百里湖节制闸等工程,完成了总干渠1处测流设施,更换了10处水闸的金属结构,并配套了部分管理设施。
⑥、2006完成了总干渠渠道衬砌3段、总干渠渠道堰塘挡坝防渗2处、总干渠2条骨干支渠部分渠段衬砌;以及灌区信息化启动建设等项目。
⑦、2008完成总干渠渠道衬砌3段、共4.98km,总干渠大沟入渠4处,拆除重建总干渠机耕桥2座、加固1座,完成总干渠胡家山支渠衬砌3.0km,总干渠二湾支渠衬砌3.5km,东干渠渠段衬砌4.227km;并配套支渠分水口20处等项目。
⑧、2008新增项目完成总干渠渠道衬砌8段,共计11.872km。3 项目成效
3.1 改善了工程状况、保障了工程安全运行、提高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
项目实施前,高关总干渠老损严重,严重到了影响供水安全的程度。供水时水管单位最为担心的是渠堤溃口、山体滑坡、渠下涵漏塌及建筑物运行不正常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供水安全和农业灌溉。90年荣万店、易家湾两处溃口;96年余家山渠段在供水期垮方致使总干渠停止供水,造成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1997年肖沟渠下涵漏水,总干渠停止供水32个小时。
通过九年的项目工程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总干渠渠道垮方和渠道渗漏问题,对总干渠及东、西干渠节制闸、泄洪闸、渡槽、隧洞、分水闸等渠系建筑物的加固配套,解决了大部分的“卡脖子”工程,有力的保障了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同时使输水周期由原来的10天缩短到了6.5天,提高了灌区农田灌溉保障能力。3.2 提高了用水效率,减少了工程运行维护成本
项目实施后渠系水利用效率由0.71提高到0.78,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7提高到了目前的0.43,亩次用水量由原来的102方降到2008年底的81方,下降了20%,这样既节约了用水又为灌区农民减轻了负担。年均节水850万方。
节省了岁修用工和工程运行维护费用。由于分水口的配套,使灌溉守水劳力大为下降,灌溉管理成本降低。同时,由于渠道的衬砌护坡,一年一度的清淤、除杂任务大为下降。1998年前,每年投入总干渠岁修清淤25万工日,现在不需要农民投劳,每年节约资金25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3.3促进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项目实施后使骨干渠道和建筑物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渠道的引水能力得以部分恢复,特别是总干渠分水口设施配套后,水资源控制、调配灵活,使灌区灌溉秩序大为好转。为水价改革和用水户参与管理创造了条件,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灌区工程建设的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和灌溉制度改革,以及“两部制”水价的推行,落实了高关水库管理局“两项”经费,转换了用人机制,实现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灌区工程的实施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工程发挥效益的因素,农业用水全面实行两部制水价和“政府+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灌溉管理模式,促进农民节约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回收率得以保证。3.4改善了灌区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后,灌溉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利骨干工程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使灌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配臵,改善了全灌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态势。灌区内塘堰及中小型水库是灌区工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的重要水源,提高了塘堰及中小型水库等水源的供水保证率。同时,项目的实施既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打井提水和从河道提水,从根本上改善了灌区的水生态环境。4提高了灌区灌排保障能力
高关水库灌区自98年以来经过九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整治,通过对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干支渠滑坡治理,渠道清淤,毁损渠道整治,渠系建筑物修复、渠道防渗节水、兴建肖家沟、白沙口、八百湖节制闸、兴建向畈泄水闸等工程措施,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2006、2008年、2008年新增)完成了总干渠20+316~46+
316、东干渠0+000~13+227、西干渠0+000~3+800渠段全部渠道衬砌,并完成了部分渠系建筑物配套与加固和支渠的渠道衬砌,目前基本解决灌区内严重影响渠道灌溉输水的“卡脖子”工程,极大改善了干渠输水能力,全灌区多年平均综合灌溉定额从治理前的363.9m3/亩降低到349.9 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从治理前的0.37提高到0.43;灌溉水从灌区渠首到达田间的时间大大缩短,从总干渠渠首到达东西节制闸的输水时间由治理前的72小时缩短到24小时。有效保证了作物及时灌溉。缩短了输水时间,从而提高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灌区工程的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作仍然繁重,规划范围内的改造工程大部分尚未实施,灌区正常运行还存在大量问题,如大部分渠道尚未衬砌、渗漏水量大、局部渠道淤积变形等等,干渠上的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也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灌溉水利用系数仍然偏低,渠道过流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5主要做法和经验
5.1完善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与能力建设
根据工程建设管理需要,我局经省水利厅批准成立了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由于人员变动,2007 年7月省水利厅以鄂水利库复[2007]189号文“关于调整成立湖北省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成员的批复”,调整了办公室组成人员共9人,由局一把手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工程的副局长任副主任,建设管理办公室下设工程部、财务后勤部,负责建设管理日常事务。
每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根据工程建设的规模和现场需要,抽调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投入工程现场进行建设管理。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我局不定期的对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建设知识培训教育学习,保证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通过多年的培训学习和实践积累,形成了一支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建设管理队伍。5.2积极协调,做好灌区节水改造前期工作
组织和配合设计单位,深入工程现场开展前期勘察工作,认真进行可研报告的编制,并及时上报和评审。在工程未开工之间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实施方案编制,尽量提高设计深度以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配合省水利厅农水处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实施方案审批前的现场勘查,针对现场勘察提出的问题进行方案改进和优化。5.3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
我局在项目实施工程中,除了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工程建设“四制”规范化运作外,还根据我们局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 办法》、《工程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依据相应的制度,逐级落实责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在资金管理方面,制定高关水库灌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资金监理签证验收拨付制度,严格按进度拨款,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5.4强化监督检查、建立激励机制
坚持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强化质量意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责任重如泰山。在工程建设中,层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单位质量保体证系,业主质量检查体系。首先是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配齐、配足质检员,每道工序完成后先进行自检。通过对每道工序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要素进行控制。业主也加强了质量检查体系,成立由局纪委牵头的工程建设执法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省质量监督中心站还成立了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监督项目站,加强了对工程的检查力度。根据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情况,给予施工单位一定的奖励或者处罚,有效的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6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1项目规划、前期工作方面
制定灌区规划时应将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结合起来,以适应灌区工程实施时的实效性;可研报告的深度要达到技施的深度,以便工程的顺利实施。
6.2工程投入、计划安排方面 由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和批复一般安排在下半年,造成工程开工晚,而且无法避免冬季施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灌区田间工程投入与骨干渠系工程不同时 6.3建设管理方面
我们建设项目管理始终坚持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执行“四制”,在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项目管理中始终做在全省的前列。但是在工程巡查,维修养护时,由于灌区战线长,跨京山、应城两县市,管理经费没有正常的、适当的经费来源,巡查和维修养护存在一定的难度
6.4改革方面
在灌区体制改革推行两部制水价,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水不能顺利到达田间,群众的响应性不高。7下阶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制定灌区规划时要充分结合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应将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结合起来,要具有前瞻性,在紧密结合可研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减少工程项目、设备和软件设计的变更,以确保工程建设按设计完以适应灌区工程实施时的实效性。
(2)灌区主体骨干工程和支渠及田间工程应同时安排资金实施,做到水能顺利流入田间地头,解决灌区“肠梗阻”,真正实实在在的解决老百姓的灌水问题,应提前进行实施方案的评审、批复,尽量避冬季施工,做到早开工,早收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3)灌区管理部门应该有正常的、适当的经费来源,来保证平常巡查和维修的顺利开展
莲柄港灌区节水改造 篇3
关键词:节水改造;莲柄港灌区;防渗处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08-02
莲柄港灌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北部沿海地带,灌区范围人口密集,总人口5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46万人),经济发达,总耕地面积32.5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5万亩。灌区涉及长乐市鹤上、潭头、江田、古槐、金峰、文武砂、文岭、湖南、首占、玉田10个乡镇及营前、航城、吴航、漳港4个街道,位于闽江下游南岸沿海平原地带。灌区工程包括营前港水闸、长限三门闸、朝阳隧洞等引水设施、8座电灌站等提水灌溉设施以及总计47.3km的总干支渠及其配套建筑物。灌区水源及骨干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有骨干干渠6条,分别为总干渠、左干渠、右干渠、漳干渠、西干渠、东干渠,总长24.1km;支渠31条,总长23.2km;现状防渗率34.72%,配套渠系建筑物316处,运行至今已有部分损坏相当严重。
1 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干渠运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为灌区人民的生存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规划设计不够周密,建设施工质量未保证,加上后续配套资金不足以及管理措施跟不上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目前的状况堪忧,渠道渗漏严重、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渠墙坍塌滑坡、渠道淤积,灌溉水浪费严重,灌区灌溉供水保证率低,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每逢农田灌水时节,经常发生内坡滑坡,外坡滑裂等水毁事故,严重地影响其应有的灌溉效益,灌区现状年有效灌溉面积11.45万亩。
1.1 渠道渗漏严重
灌区部分干渠虽已进行过防渗处理,但由于建设时间早,受经济、物力、财力条件限制,渠道多是发动群众分段包干施工,因陋就简,建设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已损坏严重,导致沿渠集中漏水点多,渠外护坡管涌和渗漏较严重,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渠底基本没有采取防渗措施,多数渠道为土质渠底,有些采用浆砌石护砌的渠段经多年运行勾缝已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导致渠道杂草丛生,过流能力减小,且渗漏严重,糙率增大,主要表现在:现有砌石防渗渠如左干渠7+030~8+130、右干渠1+920~2+280、西干渠0+000~0+250、东干渠1+450~1+630、漳干渠0+130~0+440等渠段。
1.2 部分渠道坍塌淤积
部分未采取防渗措施的土渠段淤积严重,影响了渠道过水,多年来由于缺乏定时清淤,目前渠内淤积严重,渠道中杂物和水生植物众多,严重影响渠道过水,导致该段常年无水通过。部分深挖方渠段地下水排除不畅,引起渠道滑坡,造成堵塞;此外,由于山洪爆发土壤流失带来的泥沙及沿渠企业、居民往渠中倒废弃物、垃圾等,造成渠道严重淤积,导致干渠个别段能力不足,严重渠段渠尾多年无法通水,长时间废弃不用,甚至被农民开荒种地。
1.3 渠系建筑物老化损坏,配套不完善
灌区现有渠系建筑物316座。由于受到资金条件限制以及管理维护不到位,目前仍存在建筑物老化损坏,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部分水闸老化损坏严重。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一些水闸门板锈蚀严重,螺杆插销缺失,启闭机锈蚀老化,損坏严重已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部分排水闸闸门及启闭机遭偷窃丢失,导致灌溉用水大量浪费,应急需要更换配套闸门板及启闭机。
1.4 田间渠系配套工程极不完善
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多采用土沟、土渠输水,未采取防渗措施,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2.1 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水利灌溉保障
灌区骨干工程兴建至今,工程老化、渠系建筑物损坏、渠堤渗漏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工程的功能和效益下降,并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个别渠段水质污染,危及生产和人民的健康。虽然每年都对骨干渠系进行杂草去除、水毁工程修复及渠系建筑物的正常维护、整修设施、防渗堵漏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灌溉渠道采取防渗加固后,能够减少渠道内淤积物,防止渠内杂草丛生,减少渠道渗漏,稳定渠堤,使灌区骨干渠系能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水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供水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农业综合开发区提供完善的水利保障体系。
2.2 缓解水资源紧缺,促进灌区农业发展
水资源分配不均、工程供水能力不足、输配水及管理中的浪费是造成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莲柄港灌区水资源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量在年内、年际之间分配不均衡,丰枯变化较大,加之水利骨干渠系配套不完善,水量损失严重,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从灌区实际看,莲柄港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节水的潜力相当大,因此,进行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节水配套改造,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灌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莲柄港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多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由县、乡镇自力更生、发动群众、义务投工兴建,受各种因素制约,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渠道配套不完善,渗漏严重,沿线各村群众为了争水,经常发生水事纠纷,同时骨干工程已运行50~60年以上,工程老化、渠道崩塌淤积,必须对骨干工程进行节水配套工程建设。通过对渠道工程进行防渗处理,提高水利用系数,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工程效益。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有利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而且有利于“一高一优”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4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对骨干工程的要求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实施细则》要求,水利骨干工程项目要通过对灌区灌排骨干工程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灌排条件,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供水利保障。
莲柄港灌区骨干工程及其控制性渠系建筑物是灌区的骨架,骨架的形成,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基础。该灌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是,对灌区引水工程干渠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在建设好骨干工程的基础上,以建设节水工程和节水灌溉为中心,进行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低产田改造要求,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建设水利化、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和灌溉制度的改革,彻底改善耕地灌区条件差、冲灌和漫灌等灌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首先骨干渠进行防渗处理,以提高渠道水利系数,增加保证灌溉面积,提高设计灌溉保证率。其次对部分坍塌淤积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并做好衬砌加固,发挥工程正常灌溉效益。同时应配套建设好骨干工程上的建筑物,防止渠道淤积,减少水量漏损,如:沉砂池、排水闸及倒虹吸等,将更加有利于灌区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春红,凌志东.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产生机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9).
[2] 冯广平.干旱内陆河灌区水盐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3] 魏萍,冯新军.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思路[J].河南水利,2002,(1).
[4] 彭维恩.景电灌区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节水灌溉,2011,(7).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4
庙宫灌区于1982年建成, 历经1998年稻田开发工程、2007年防渗配套工程, 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位于承德市北部山区, 辖围场、隆化、滦平、双滦三县一区, 11个乡 (镇) 90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农、林场, 农业总人口8.8万。灌区传统种植的水稻和玉米单产高、品质好, 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因此建设节水、生态、高效农业, 实现多元化经济结构已成灌区发展的必然。依据《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庙宫灌区申报了节水改造项目设计, 通过分析, 此项目是可行的, 其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此项目区所在地是承德市隆化县, 全县总人口42.76万, 其中农业人口34.9万, 耕地58.3万亩。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55.3亿, 财政收入8.4亿, 农民人均收入3200元。灌区控制面积10万亩, 以伊逊河行洪河道为总干渠, 长131km, 自然坡度1/300~1/400;两岸开口为分干渠, 现有分干渠、支渠长800km, 已防渗配套470km。
庙宫灌区历经几十年, 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先期建设的大部工程分已经老化失修, 需要重新改建;一部分部支渠始终没有防渗配套;还有部分骨干渠道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化配套。从这些意义上而言, 这次灌区节水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次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造中低产田、优化种植结构, 促进灌区向多元化、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后可减少下游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淤积, 进一步改善水质有利于生态环境, 有利于津唐引水等等,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进步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以及生态效益。
此次项目主要的建设内容有渠道防渗;新建渠首闸, 泄水闸, 分水闸, 节制闸, 分水口, 农道桥, 涵洞, 涵管, 渡槽等工程项目。
此项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新增稻田灌溉面积0.1万亩, 新增农产品产值660万元, 其中工程效益198万元。经经济分析, 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98%大于8%, 经济净现值为273.56万元, 大于0,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67。
有很大的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 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 还会显著改善项目区的供水需求和水质。通过渠道防渗、配套渠系建筑物等一系列的工程措施。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提高到0.65。项目建成后全区可供水量9173.20万m3, 需水量为3722.43万m3, 余水为5450.77万m3。每年可节约用水661.29万m3, 项目区水质属Ⅳ类水质, 完全可以用作灌溉用水。
此次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传统型用水向科学用水方式转变、提灌溉水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为基础, 大力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农业调整措施相结合的生态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 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项目工程建成后, 可用于区域经济开发。
项目工程的实施带来长远的环境效益。节水改造可有效减少当地地下水的开采量和河道的引水量, 增加向下游的输水量, 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 因而, 两相权衡, 此次项目, 必会给灌区带来长远的坏境效益。
除了环境效益, 此项目亦有其显著的社会效益, 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后, 不仅保证项目区耕地大部实现灌溉, 灌区的引洪淤灌还减少了潘家口水库的入库泥沙量, 同时增强土壤肥力, 便于灌排, 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生产条件,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庙宫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后, 可以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 节约了水资源, 对缓解津唐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此项工程的经济效益, 我们做了详细科学的经济评价: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采取影子价格, 由于所采用的均为当地材料, 故免作价格调整。工程建设期2年, 正常运行期各类工程加权平均取30年。费用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05.9万元。工程投入运行后, 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新增农业产值525万元, 新增灌溉增加农业产值135万元。工程实施后共增加产值660万元, 效益分摊系数取0.3, 因而其中的工程效益为198万元。
项目费用为工程投资和项目建成后的年运行维护费用, 本次费用计算只包括工程的投资和灌区的年运行维护费用。
1) 工程投资:工程固定资产静态投资为1505.9万元。2) 年运行维护费:经测算调查, 项目建成后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30.12万元。年运行费在固定资产投资的第二年按比例投入。3) 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为维护工程正常运转所需的周转资金, 取年运行费的20%, 为6.02万元。本次工程节水配套灌溉面积2.6万亩, 工程总投资1505.9万元, 单位亩投资579元。4) 灌区年引用灌溉水量为3543万m3, 折算到斗口水量为2300万m3, 单方水成本为0.23元/m3。
根据上述效益和费用结果, 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98%大于8%, 经济净现值为273.56万元, 大于0, 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67, 大于国家规定的基准值。说明项目的建设在经济上合理, 是水资源由低效益用途向高效益领域转移的必然结果, 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 此次庙宫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项目, 工程费用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05.9万元, 能够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新增0.1万亩耕地的灌溉, 工程技术可行;工程实施后共增加产值660万元, 其中的工程效益为198万元, 工程经济可行。工程还会带来长远的生态环境效益, 可观的社会效益, 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进步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区节水改造与可持续发展.宫兴梅, 张忠孝, 宋永华, 刘琳琳.东港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东港市铁甲灌区管理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东港.辽宁东港[J].利科技与经济, 2006.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5
一、工程设计和完成情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天水市秦安县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位于秦安县县城以西,涉及西川镇、叶堡乡的 19 个行政村。灌区经过多年运行,泵站及设备老化失修,渠道破损渗漏严 重,输水能力低下,急需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新建渠首 1 处,对干渠的清淤维修和局部支段进行重新 衬砌;干渠改造衬砌 14.72km,明渠清淤 1.48km,明渠清淤 加固 5.25km,清淤维修加固涵洞 4.04km,干渠建筑物 79 座,衬砌支渠 3.09km。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 10365 亩。主要作用: 通过节水改造改善灌区骨干工程状况,减少渗漏损失,改善 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程立项、设计批复文件-1-2009 年 5 月,秦安县水利局委托天水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完成了《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 造项目实施方案》。2009 年 7 月,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财 政厅下发了《关于靖远县复兴渠等八处 1~5 万亩灌区续建配 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甘水发[2009]418 号)文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
2、设计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设计标准、规模 天水市秦安县西大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1.0365 万亩,依 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项 目属Ⅳ等小(1)型工程。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及各级渠道灌溉流量,本次改建渠道及 主要建设物均按 5 级设计;防洪标准按 10 年一遇设计,地 震设防烈度为Ⅷ度。(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靖远县 复兴渠等八处 1~5 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方 案的批复》(甘水发[2009]418 号)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设计工程量为:渠道清淤泥 2.65 万 m3,机械开挖砂砾石 4.17 万 m3,C15 砼预制块 843 m3,C15 砼压顶 2672 m3,M10 浆砌石 2727 m3,C15 砼基础 939 m3,C20 钢筋砼 1167 m3,M10 浆砌砖 36 m3,钢筋制安 28t,耗 用水泥 2356T,块石 3191 m3,砂子 4176 m3,石子 4665 m3,-2-总耗工 5.29 万工日。工程经济净现值为 180.36 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1.23,经济内部回收率为 9.13%。
3、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工期 天水市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主 要建设内容为:(1)新建渠首 1 处,对干渠的清淤维修和局部支段进 行重新衬砌;(2)干渠改造衬砌 14.72km,明渠清淤 1.48km,明渠 清淤加固 5.25km,清淤维修加固涵洞 4.04km,干渠建筑物 79 座,衬砌支渠 3.09km。从 2009 年 9 月开始施工准备阶段,安排建设工期为一 年。
4、工程投资及投资来源 天水市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 程总投资 491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 385.27 万元,金属结构 及安装工程 37.37 万元,临时工程 10.63 万元,其他费用 33.93 万元,基本预备费 23.8 万元。工程投资由国家投资 306 万元,地方配套 185 万元。
(三)工程建设有关单位 建设单位:秦安县水务局 设计单位:天水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施工单位:天水翔龙水利水电工程公司-3-监理单位:天水宏信水利监理有限公司 质量监督单位:天水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 运行管理单位:西大渠管理所
(四)工程施工过程 天水市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于 2009 年 11 月 28 日动工兴建,到 2010 年 10 月 31 日完工,总工期为 335 天。
(五)工程完成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2010 年 10 月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主要有:新建渠首 1 座,衬砌维修干渠 14.72km,新建干渠建筑物 79 座,其中 退水闸 3 座、分水闸 42 座、量水堰 34 座。衬砌支渠 3.09km。完成主要工程量:渠道清淤泥 2.65 万 m3,机械开挖砂 砾石 4.17 万 m3,C15 砼预制块 843 m3,C15 砼压顶 2672 m3,M10 浆砌石 2727 m3,砼基础 939 m3,钢筋砼 1167m3,C15 C20 M10 浆砌砖 36m3,钢筋制安 28T,耗用水泥 2356T,块石 3191 m3,砂子 4176 m3,石子 4665 m3,总耗工 5.29 万工日。
二、工程验收及鉴定情况 工程验收及鉴定情况 及鉴定
(一)单位工程验收 天水市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 程共划分为 4 项单位工程、项分部工程、项单元工程。12 241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会同建设、监理、施工、质量 监督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建设 情况进行了验收,验收结论为:按照合同工期按时完工,工-4-程建设质量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投资控制在概算内。
(二)初步验收 2010 年 12 月 14 日天水市水利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 门,对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进行了初 步验收。验收结论为: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 造项目工程已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完建,工程质量 全部达到设计标准,投资使用合理,施工安排有序,资料整 理齐备,施工质量合格,工程运行正常,达到初步验收条件,同意验收。
三、工程质量
(一)工程质量监督 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按照项目 隶属关系,由天水市水利局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代表 政府行使工程质量监督权。
(二)工程项目划分 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划分单 元工程 241 项,分部工程 12 项,单位工程 4 项。
(三)工程质量评定 工程质量评 依据《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渠系和泵(电)站建筑工程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水泵机组安装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天水市水利局基本建设工程质量 监督站对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 施工质量评定如下:-5-单位工程 4 个,合格 4 个,合格率 100%,优良 1 个,优良率 25%;分部工程 12 个,合格 12 个,合格率 100%,优良 5 个,优良率 41.7%;单元工程 241 个,合格 241 个,合格率 100%,优良 146 个,优良率 60.6%。同时结合工程 外观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综合评定为合格。
四、概算执行情况
(一)投资计划下达及资金到位 根据 《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下达 2009 年 1~ 5 万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计划及资金计划的通知》(甘财农 [2009]104 号),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财政厅拨付项目省级 补助资金 306 万元,地方配套 185 万元由地方政府和受益区 群众投工投劳解决。
(二)投资完成及交付资产 根据秦安县审计局对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 水改造项目工程的审计意见,天水市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 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完成总投资城 491.5 万元,其中:省 级补助 306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185.5 万元。建筑工程 465.7 万元,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 18.5 万元,间接支出 7 万元。形 成交付使用资产 491.5 万元。
(三)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编制 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编制 2010 年 11 月,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 报告编制规程》,在天水市水利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秦安县 水务局编制完成了《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6-工程财务决算报告》,经天水翔龙水利水电工程公司复核后,双方对工程决算报告进行了共同确认。项目决算总投资 491.5 万元,其中:省级补助 306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185.5 万元。
(四)审计 2010 年 12 月,秦安县审计局派出专项审计组对项目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审定完 成总投资 491.5 万元,其中:省级补助 306 万元,群众投劳 折资 185.5 万元。建筑工程 465.7 万元,金属结构及机电设 备 18.8 万元,待摊投资 7 万元。审计结论认为:该项目管理 符合 《甘肃省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的相关规定,聘请监理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进行控制,项目实 行了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财政资金基本上能按照国家有关专 项资金的规定进行管理,各项支出真实、合法。
五、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一)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 管理机构、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竣工验收 后,干渠由秦安县水务局西大渠灌区管理所负责管理,其人 员、维修经费由灌区灌溉水费供给,支渠由灌区所在乡镇及 村组管理,县水务局进行技术指导。
(二)工程移交 工程竣工验收后,将移交秦安县水务局西大渠灌区管理 所负责运行管理,工程产权及运行管理权属秦安县水务局。-7-
六、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 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 初期运行
(一)初期运行管理 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初期运 行期间,西大渠灌区管理所指定专人对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并按照工程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经 过近1 年的试运行,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二)初期运行效益 初期运行效益 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灌 区恢复改善有效灌溉面积 1.0365 万亩,年节水量 141.3 万 m3,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 180.36 万元,经济、社会、生态 效益显著。
(三)初期运行监测资料分析 秦安县西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 2010 年 10 月投入试运行以后,新衬砌的渠道无漏水现象,铺设的输 水管道未出现破裂渗漏现象,更换的机电设备运转正常。
七、意见和建议
1、灌区管理与改革应加大水价改革步伐,强建后管护,建立健全灌区良性运行机制,促进灌区长久发挥效益。
2、对于局部工程存在蜂窝麻面、裂缝的问题要及时处 理。建议在今后同类项目实施中加强质量控制。
3、进一步完善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加强项目宣 传工作,在项目区设立宣传标志或公示牌,向群众宣传这项 惠民工程的作用,充分调动灌区群众关心参与工程建设管理-8-的积极性。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6
传统的农业灌区以农作物系统、灌溉系统为主,灌区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人工的流域改造可能导致大量淤泥堆积,长期不进行处理可能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流域改造。同时,这种粗犷式灌区内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1、当前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案中“重点轻面”
生态型灌区是指利用灌区内部自然环境的条件,通关少量的人工改造与流域治理,对灌区内进行生态化、低污染化建设。完整的生态型灌区具有灌溉系统、自然河流系统、低污染的排水系统、自动净水系统和作物系统以及土壤水文系统、人工的路网系统等。进行生态型灌区改造建设的重点是灌溉系统、排水系统、作物系统与净水系统的建设与改造,这几个系统直接关系到整个灌区的作物生产、水资源管理、作物管理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失败。生态型灌区改造建设是一个大范围的综合流域治理工程,灌区改造建设要遵循“整体改造、整体建设”的要求,不可“重点轻面”。然而一些灌区改造工程中,因设计、决策失误,其改造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整个灌区的整体建设,仅重视部分“关键环节”的建设,重视“点”而轻视“面”,导致灌区改造出现问题。以一灌区改造设计为例:某灌区在进行生态化改造设计时,对现有的水利条件进行升级,通过在上游进行“清污排瘀”、“顺流疏通”等环节疏通现有河流路线,建立了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同时利用流域湿地周边环境建设了作物灌溉系统,并沿流域建设了网路系统,但没有在灌溉系统下流域设计净水清污系统,水体流经灌区后被化肥、农药等污染,再加之下游淤泥堆积,河流流速减缓。长期如此,导致该灌区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整个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工程宣布失败。从上面的案例可知,生态型灌区的各个系统之间有直接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整个生态型灌区的崩溃。
1.2设计方案中存在“面子工程”
生态型灌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水土环境、净化水体,还可以改善流域环境,提高灌区作物产量。通过对灌区的生态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调节地区气候,对于灌区的长期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一些灌区在进行改造时,只注重“面子工程”,进行浮夸的改造设计,却对灌区的长期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一些灌区的设计方案里将灌区规划的井井有条,设立了很多优化措施,然而实际上这些方案却不可行,这些方案或是没有考虑灌区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湿地生产。这些面子工程直接影响了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将灌区变成了风景区,甚至导致灌区作物产量连年下降。
1.3忽视灌区整生态协调发展
生态化灌区的发展不只是灌溉业与种植业的发展,它还与水土保持、水体净化、生物保护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一些生态型灌区在改造设计方案中,只对灌区内灌溉系统、作物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改造设计,却忽视了水土保持与河流净化的改进设计,把导致灌区生态化建设变成“增产化建设”。
2、推进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的措施
2.1开展生态灌区分域式建设
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包含众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灌区出现问题。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重点轻面”的问题,设计人员可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将灌区分割为多个区域,通过渠道分级系统,将灌区内的灌溉片区作物组成、灌溉制度、土壤性質、渠道地质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片化、分域化设计,根据生态化区域的复核水量平衡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灌区的生态化建设进行分化型处理,不能仅凭某一区域作物情况来对整个灌区进行规划,绝不能不问情况就统一作物、统一用水定额、统一衬砌方式,白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同的灌区土壤和农作物结构具有不同的需水量,在满足设计灌溉保证率和水量平衡的条件下,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方案进行节水改造,从而开展生态灌区分域式建设。
2.2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灌区的实际情况
生态化灌区的改造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环境,优化流域条件,而生态化灌区的本质还是灌区,灌区的建设不可脱离实际情况。灌区建设的第一目的是方便群众、方便灌溉、方便用水、安全灌溉。因此,生态化灌区的建设要以人为本,重视灌区的实际情况,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深入灌区中,进行实地调查,在设计方案出炉之后,不要直接实施,要先将改造方案在灌区内公布,积极参考灌区内工作人员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只为“面子工程”,而忽视了灌区的实际清况,造成资源浪费。
2.3重视多方面的协调
建设生态化灌区是,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当地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生态化灌区建设要重视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不要将视野局限于灌区作物收益,要将视野放远,从长远考虑灌区生物多样化的建设。为此,在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灌区周边有污水产生的地方,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截污净化,不可任由污水流向下游,造成污染,或者建设专门的污水渠道,确保污水不流进灌区灌溉系统,不污染灌区农作物。同时注重灌区面源污染的防治,建立生态沟渠,给灌区生物留下生存空间,适当时建立防护网,对各个区域进行生态栏截,减少灌区设施对灌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灌区改造过程中,一切工程措施的采用均围绕生态优先的理念,改造过程设计时不要将改造重点放在灌区农作物上,改造过程中要时刻考虑改造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改造要以不损坏灌区生态系统为原则,注重水系、作物、土壤和生物之间的联系,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改造之后要进行为期3-6个月的观察期,由专门的观察员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改造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为了解决传统灌区中在的问题,近年来政府部门推行生态化灌区改造建设,即通过流域改造、生物保护、水体净化等措施来还原该地区的原有生态环境,又不减少农业收益,这对于当地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生态化灌区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入手,研究生态化灌区建设的改进措施,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生态化灌区改造工程是一个长期工程,从业人员要将眼光放长远,要从生态化的角度入手,将生态化改造落实到实处。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7
1 六洋水库近年施工建设历程
1) 广西北流市六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投资2900多万元。2009年项目。2) 广西北流市农业综合开发六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投资1520万元。2009年项目。3) 广西北流市六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投资2200万元。2011年项目。
2 施工管理
水库加大力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建设领导监督机构, 积极管理工程建设日常工作, 从灌区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施工特点, 遵照《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管理建设办法》以及《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中要求进行建设施工。项目施工管理具体分为施工统筹管理与施工现场管理:
2.1 施工统筹管理
1) 项目建设明确项目法人。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全面负责管理建设项目法人,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许可、质量监督、项目招标等环节严格管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安全建设生产与文明施工, 依法与参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 严格按照合同管理, 并按有关规定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根据相关规定, 完善各个部门管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岗位奖罚制, 使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化。在施工建设资金管理上, 严格执行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严格按施工进度进行拨款, 加强建设过程中的审计监督职责。落实施工建设层层管理质量责任, 接受社会群众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督, 加强质检力度, 建设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检测体系, 对工程的建设施工进行实时有效的建设质量管理, 保障工程质量。2) 贯彻招标投标公正制。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法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管理规定, 在投资方案下达后, 项目法人进行公开招标, 对工程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工程各项目工作进行招标, 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 进行公开、公平的招标投标工作。3) 委托工程建设监理。在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前, 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 应制定相关监理合同, 委托监理义务, 赋予监理权利, 用来促进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提高施工质量, 保障工程进度。全面履行监理单位“一调、二管、三控”职责。4) 政府部门监督。工程项目开展前,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广西省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处办理质量监督手续。通过监督处的不定期抽检, 安检, 用来加强工程的质量监督。六洋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根据工程特点, 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 选定一些相关技术人员配合政府进行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工作。5) 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监管。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在进行工程项目招标时, 与相关单位统一意见后签订施工合同与监理合同, 因此在进行具体建设时, 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制定相关工作, 使工程的预算、质量、工期、造价等数据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有理可依。
2.2 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各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 施工现场管理有: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施工现场由于是在室外作业, 多个项目联合作业、人员众多、流动性强, 因此事故隐患相对较大, 因此,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事故发生概率。另外,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的损耗, 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确保工期的按时按质完成。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包括技术质量和产品质量控制。而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环境”。因此, 对这五个方面因素的严格控制,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人的因素主要是工程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 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在施工过程中, 自身粗心大意, 违纪违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时, 首先要考虑到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影响, “人”是进行施工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程质量需要工程技术人员, 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得以保证。六洋水库在进行灌区改造节水配套工程时, 应结合自身情况, 建设分立项目管理法,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划分若干项目, 每个项目设立一名项目工程师, 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管理。
材料是进行施工作业的物质基础, 因此, 材料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工程是否可以达标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 比如:选取自身素质高以及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采购人员进行材料采购工作;掌握材料市场信息, 选择优秀供货厂家;加强材料的产品验收, 严格监管质量;严格把控材料现场使用情况, 避免浪费。
设备是施工人员完成施工作业的重要工具, 而选择设备的类型、技术参数使设备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 是减少工程成本的重要关键。因此在施工阶段, 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地理条件、施工结构形式进行科学评估。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并对设备定期维修保养, 确保设备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可以正常工作。
施工方法是指在整个施工期间, 有关人员所采取的对施工流程, 施工检测, 组织设计等方面所制定的施工方案, 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由于施工方案的失误, 引起工程的施工质量、追加资金等问题。因此, 有关部门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从施工的技术, 管理, 方式, 操作等方面, 对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审核。力求施工方案的完善性。
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施工环境的因素较多, 包括工程的地质、水文、噪音、污染等。而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多变性, 例如天气原因, 温度、湿度、严寒、酷暑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环境因素, 采取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 对施工质量严加控制。
3 结语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8
1 灌区情况
(1) 高州水库灌区位于广东省粤西沿海鉴江流域中下游平原, 是广东省三大灌区之一, 是广东三高农业发展最快的区域。高州水库灌区1954年动工兴建, 渠道长超过200km, 渠系建筑物2000多座, 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大约为118万亩, 设计恢复灌溉面积63.29万亩。高州水库灌区1954年动工兴建, 自工程建成运行以来,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配套设施不全等因素, 灌区的渠道及建筑物年久失修, 大部分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 渠系渗漏损失严重, 水量损失大, 目前灌区水利用系数为0.46, 据统计, 2000年实灌面积仅有82.2万亩。
(2) 高州水库灌区本次改造的主要任务为恢复原灌溉面积63.29万亩。工程建设规模为改造渠道15条, 改造长度176.93km, 重建、维修加固各类渠系建筑物1610座。
2 工程管理模式
本工程的项目法人是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处, 管理处的有关成员由市水务局从运行管理单位、国土、监察及相关区、县级市水务部门抽调。接受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领导, 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处及项目法人代表要对该工程质量终身负责,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工程建设, 并防止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工程建设完成后, 移交茂名市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负责工程运行管理。
3 续建施工管理方法
3.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施工管理行为
管理处成立以后, 参照相关的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 执行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然后制定成施工管理手册, 下发给管理处成员和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用制度来规范施工管理行为, 进而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3.2 建立续建项目质量管理标准, 提升工程质量控制
本工程建设质量目标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项目质监站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工程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负责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监站履行政府监督职能, 不替代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各单位要加强质量法制教育, 增强质量法制观念, 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教育,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为加强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体系, 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定质量管理制度。负责检查、督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落实质量责任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 在开工前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在工程建设中主动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建设单位还对护坡衬砌工程进行随时随机质量抽检,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 责令返工。实行工程质量“红黄牌”管理制度, 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施工班组第一次给予警告, 第二次给予黄牌通报批评, 第三次红牌勒令退场。
3.3 提升合同管理, 控制项目投资
在任何一个建设项目中, 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点, 合同管理的水平直接反应的是项目管理工作完成的水平, 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成果的重要标尺, 大型灌区续建节水改造管理更是如此。各工程项目的合同须由建设管理单位的法人代表签名盖章后才能生效, 合同必须明确确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必须遵守公平、公正、可行、严谨、合法的原则进行签订, 相关的条款必须清晰的记录在招标文件中。建设合同一旦签订, 双方必须严格执行, 保证工程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工程经济交付情况等有据可查, 避免双方推卸责任, 发生扯皮现象。
本工程位于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地方的配套建设资金较为充足, 在这种情况下, 提高工程项目的资金投资控制, 防止资金被挪用、占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严格控制项目变更, 尽量减少投资的大量增加, 在施工实践中, 设计变更必须严格依照变更程序进行, 经监理单位核实后报建设管理单位审核, 待审核通过后, 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2) 强化现场计量签证。现场签证时, 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方法进行计量计算, 必须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签字确认, 否则视为无效, 针对实际工程量大于合同约定工程量的情况, 应当根据实际和设计资料分析原因, 避免二次计算或者超量计算。 (3) 严格执行结算工作, 结算书由施工单位编制, 经具有相应资质监理工程师及项目总监审核通过后, 送建设单位复核, 再报市投资审核中心审批。
3.4 强化资金管理, 规范财务行为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水利部有关规定, 建设单位制定了《茂名市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审批程序》。在财政局设立项目管理处和BT单位双方共管账户, 并严格按规定使用项目资金。审计局派驻审计组对工程建设实行跟踪审计,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纠正。使工程合同、造价、财务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支付程序、进度款、结算等环节上层层把关, 确保工程资金使用安全。同时, 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工程廉政合同》, 互相监督。
工程进度款、结算的支付申请。工程开始建设后, 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进度申请工程进度款时, 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填制工程价款进度明细表、汇总表, 报施工监理人。监理人收到施工单位的申请后, 经过审核, 编制工程价款进度明细表、汇总表, 出具支付审核证书, 一并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启动内部审核程序, 形成统一的审核结果, 经现场方和管理代表、工程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后, 出具支付证书, 再依据施工单位申请、监理付款证书及内部审核结果办理市投资市核中心的审核资料。建设单位依据市投资审核中心的审核结果, 办理财政集中支付资料及手续。
3.5 工程资料规范管理, 提升档案管理
工程档案是记录工程整个流程的综合性文件, 能直观的反应工程的建设情况, 同时, 工程资料也是项目后续的运行、管理、改建的重要参考依据, 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对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建设管理单位积极组织资料管理人员参加省、市水利及档案部门的培训, 邀请档案局对参建各方资料整理进行现场指导, 进而有效的提升工程参建各方对工程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和认识高度, 加强对工程每一阶段相关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保管,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始终跟上工程建设要求。
4 总结
综上所述, 建设单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 克服种种困难, 整个工程得以顺利展开。预计, 该项工程完成后, 将有效恢复和改善灌区原灌溉面积63.29万亩, 年总用水量由原来的5.38亿m3减少至3.72亿m3, 年节水1.65亿m3, 有效提高灌区灌溉效率, 在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灌溉保障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灌区配套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逐渐实现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让灌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同提升, 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晓红.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设计相关技术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2]罗舜.贵州省盘江 (大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7:243.
[3]韩振中, 闫冠宇, 刘云波, 姚宛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2, 07:17~21.
[4]宋志强, 赵琳.山东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成效显著[J].中国水利, 2002, 05:40~42.
[5]梁卫平.以改造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湖南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践与探索[J].湖南水利水电, 2008, 06:39~41.
[6]阿布都热·皮克.浅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 09:52~54.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9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黄河南岸豫东黄淮平原, 北纬33°40″~34°54″, 东经113°58″~115°48″, 其地域主要包括开封、杞县、通许、尉氏、鹿邑、太康、扶沟、西华、鄢陵县的全部或大部分和中牟、开封市城区的鼓楼区和金明区。该灌区由充分灌溉节水灌区和非充分灌溉节水灌区组成。充分节水灌溉区规划灌溉边界:北以三刘寨、狼城岗和黑岗口灌区为界, 南以涡河干流、通许与扶沟、尉氏与鄢陵为界, 西起贾鲁河支流水溃沟下段、西三分干渠, 东至惠济河干流开封和通许与杞县县界。非充分节水灌溉区边界:北与杞县惠济河南岸、原灌溉区南界相接, 南抵太康与淮阳、西华与周口市交界, 西起鄢陵与许昌界, 东至鹿邑涡河干流以南与清水河之间。全灌区总土地面积5 869.1 km2, 规划灌溉面积38万hm2, 其中开封市规划灌溉面积19万hm2,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 经济作物有棉花、西瓜、花生等。赵口引黄灌区对开封市来说至关重要, 灌区涉及开封市五县五区中的四县两区, 开封市赵口灌区规划面积占开封市耕地面积的48.22%, 在开封市境内现有总干渠1条, 总长27.5 km;干 (分干) 渠17条, 总长306.84 km;支渠78条, 总长352.7 km;支渠以上建筑物2 310座。年引水量1亿m3左右, 有效灌溉面积约6.67万hm2。开展引黄以来, 赵口灌区在改良沙荒盐碱地、补充地下水、抗御旱灾, 促进粮食增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强化水利行业管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是灌区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节水技术改造传统水利, 是水利经济社会现代化可靠的技术支撑, 是更好地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率, 以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是改善渠系灌溉条件, 实行节水增效,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需要;实施项目建设是保障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实现赵口灌区从现行的粗放式农业灌溉方式向集约化农业灌溉发展, 只有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发展防渗渠道、田间配套等先进的节水工程措施, 才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 提高灌溉保证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加农业产出率。本文, 笔者主要从以下从赵口灌区水资源、灌溉现状及效益等方面进一步阐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1. 灌区工程老化失修, 灌区急需续建配套。
开封市赵口灌区建于1970年, 经过几十年的运行, 灌区存在诸多问题。灌区工程因陋就简, 设计标准低, 大多为砖木结构, 造成工程先天不足, 部分已丧失效能, 严重影响效益发挥。一是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灌区工程有20世纪50年代的工程和70年代的放淤工程, 还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的工程, 大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低, 多为砖结构;经过多年运行, 老化、损坏严重。目前灌区干 (分干) 渠建筑物完好率57.5%, 支渠建筑物完好率51.0%, 斗农渠建筑物完好率为38.8%。二是灌区工程配套差。虽然灌区骨干工程框架已经形成, 但支渠及面上工程配套很差。开封市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19万hm2, 而实际配套面积仅达到8.5万hm2, 为配套面积的44.7%。由于工程不配套, 控制工程少, 灌区中上游农民扒渠引水、大水漫灌现象屡禁不止, 造成下游引水困难, 水资源浪费严重且分配不平衡, 灌溉水利用率低。三是赵口灌区现有各级渠道均为土渠, 输水损失严重。现有的6.67万hm2灌溉面积也只是低标准的灌溉, 甚至是大水漫灌, 灌区还有2/3的面积用不上黄河水, 灌区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灌区粮食产量的提高。
2. 黄河水资源紧缺, 灌区急需节水改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灌区持续干旱, 河流干涸,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已形成部分漏斗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开封市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且赵口灌区除引黄外, 其他无外来水源, 随着沿黄城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企业用水量会大量增加, 黄河中下游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 由于工程规划标准低且已老化, 配套差, 输水渠道均未护砌, 渠道跑水、渗水、漏水现象严重, 输水效率低, 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 加上灌区管理设施落后, 资金缺乏, 一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未发挥真正的效益, 水资源浪费严重。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发挥节水改造工程的效益尤为迫切。
3. 赵口灌区条件优越, 增产潜力巨大。
实施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有许多优越条件。一是有较好的工程基础条件。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 已形成良好的渠、井、沟 (河) 的灌排工程网络, 总体布局合理, 灌排骨干工程大部分已经完成, 田间配套工程也有相当的基础, 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 投资省, 效益显著。二是有得天独厚的引水、沉沙和自流灌溉条件。黄河主流靠近渠首闸, 引水可靠, 引水条件好;总干渠上游紧靠黄河背河洼地, 有理想的天然沉沙条件;黄河开封段为悬河, 灌区内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 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三是灌区内广大干部群众引黄的积极性很高。灌区自1971年开闸放水以来, 大大地改善了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 灌区内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灌区广大群众都尝到了引黄的甜头, 加快灌区工程建设步伐的愿望非常迫切。四是灌区增产潜力巨大。灌区所属县多为国家粮食核心区、重点县, 均为平原地区, 土地肥沃, 粮食增产潜力巨大。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 不仅改善了灌区的灌溉条件, 提高了农作物的灌溉水平, 同时为灌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增产、增效经济作物的种植等提供了良好的工程条件, 并扩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2006年开封市赵口灌区有效灌溉面积6.4万hm2, 2010年达到7.3万hm2。根据现有引黄灌溉与无引黄灌溉的对比, 工程建设完成后, 亩均粮食增产220 kg, 对加快灌区农村经济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项目的实施
1. 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着重解决“三农”问题, 减轻农业负担, 节约用水, 开封市水利局按照国家水利部关于发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引黄灌区的有关通知精神, 结合省市指导思想, 开封市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中心, 通过优化灌区工程布局, 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工程设施技术体系,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 重点对开封、尉氏、通许、杞县年久失修的干、支渠 (沟) 等进行疏浚, 利用有限的资金重点解决“卡脖子”工程和建筑物配套等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关键问题。
2. 实施规模。
1998年开始, 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陆续进行, 开封市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于2007年开始逐步分年度实施。2007—2009年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完成干支渠 (沟) 7条, 长度35.5 km;建造建筑物40座, 其中水闸29座, 桥梁10座, 渡槽1座, 以上工程共完成土方84.96万m3, 砼及钢筋砼7 434.37 m3, 工时96.44万个。按照国家相关政策, 资金来源国家与地方共同承担, 按比例匹配, 2007—2009年项目总投资2 017.85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 142万元, 地方投资875.85万元。在此基础上, 2010年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分两批实施, 已经批复的第一批工程投资1 122.1万元, 共完成险工护砌渠道2处, 长度15.66 km, 建筑物12座, 其中水闸6座, 桥梁5座, 渡槽1座, 以上工程共完成土方28.26万m3, 砼及钢筋砼8 272 m3, 砌体1 281 m3。
3. 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年度投资额小, 建设周期长。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2007年被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已建工程发挥了较好的效益。但项目年度投资额小, 建设周期长。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8万hm2, 开封市占其1/2。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投资20.4亿元, 从2007年开始实施, 2007年投资600万元 (其中开封市200万元) , 2008年投资800万元 (其中开封市480万元) , 2009年投资2 000万元 (其中开封市1 333万元) , 2010年投资1 690万元 (其中开封市1 127万元) 。照此建设速度, 灌区的配套建设需近百年才能完成。
(2) 灌区缺乏必要的田间工程, 影响灌区效益发挥。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 渠系不完整,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以干渠为主的灌区雏形已经形成, 但干渠以下的几级渠道很多并没有续建, 骨干渠道虽能引来水, 因缺乏田间工程, 流不到农田, 引黄灌溉的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受投资政策的影响, 过去建设的水利工程大多为骨干工程, 田间小型工程数量极少。灌区现有田间排灌工程设施大部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 除小部分工程利用近年争取到的国家投入进行改造维修外, 多数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 处于超期服役、带病运转的状况, 排灌能力大大降低, 而此制约着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
通过近几年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赵口灌区取得较大的灌溉效益, 但是由于投资有限, 对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投资较少, 并且灌区个别建设初期配套比较齐全的田间工程因老化已丧失功能, 面临败废的危险, 为了灌区的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组成一个完整的灌溉系统, 建议在增加国家投入的基础上, 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的步伐, 使灌区能够发挥灌排工程的整体效益。
四、措施和建议
1. 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管体制改革已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对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作出全面部署, 提出明确要求, 因此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2. 加强灌区管理, 发挥工程效益 (包括建立灌区统管机构,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 。
赵口灌区由原来两市四县一郊区扩展至四市的十县一城区, 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5.33万hm2规划为38万hm2, 其范围之广、面积之大、效益之好位居河南省引黄灌区前列。同时灌区管理承担的灌溉任务十分繁重, 灌区的多年运行中经验与问题同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灌区管理单位实现经济自主, 农民渴望降低水费成本, 在这种相互依存的环境中, 需要建立赵口灌区统管机构, 实现以水养水、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才能更好地发挥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效益。水利工程“三分建, 七分管”, 如果只建不管, 灌区将会重蹈覆辙, 其结果是国家、地方投资, 却达不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效果。
3. 建立适合灌区发展的农业水费征管机制。
通过近几年学习国内外大量经验, 发现灌区制定合理的水价不仅是发展续建配套与节水灌溉的动力, 也是水资源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赵口灌区各县区自2002年以来基本没有收农业水费, 灌区管理单位无资购买黄河水, 灌区效益面积衰减, 同时严重阻碍了灌区的健康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10年“三农”工作首要任务, 即“三农”政策的十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 因此, 理顺赵口灌区农业水费征管体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建立灌区农业水费征管体制, 加快整个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发挥工程整体效益, 更好地帮助农民减负增收。目前各级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为此建议各地市政府采取得力措施, 建立适合赵口灌区发展的农业水费征管机制, 并且将末级渠系水价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畴, 依据末级渠系的运行管理成本核定末级渠系水价。根据赵口灌区各地市的实际情况, 建议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并使其作为主体参与水价的改革, 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 建立“供水公司+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 由用水户协会与水管单位签订目标管理合同, 实行开票到户, 责、权、利相结合, 奖罚分明, 这样不仅减少中间环节, 而且增加缴费透明度, 能切实解决农业水费负担不合理等问题。
4. 成立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
参照水利部出台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政策与法规, 开封市赵口灌区于2007—2008年把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各县区选20个试点开展了工作。由于当时节水改造与末级渠系工程刚刚启动, 还不具备向全灌区推广试行的条件。2008年各级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也将在未来几年完成, 这为灌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创造了条件, 并且让农民直接参与灌区管理是灌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有效措施, 是灌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首先要得到灌区各地市政府的倡导与推动, 为协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环境, 加大对灌区农民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 改变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和观点, 要让农民和政府部门都认识到农民参与的潜在影响和长久效益。只有让农民主动参与管理, 才能使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得到良好的管护, 避免灌溉用水纠纷, 减少灌区管理单位的工作负担, 融合政府与农民的关系, 从而促进赵口灌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5. 搞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后管理。
开封市赵口灌区2007—2009年已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累计投资2 017.85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 142万元, 地方匹配875.85万元。2009年以前的项目已通过省厅、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专家组验收,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议下一步要认真做好灌区节水改造效益分析, 搞好每年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与建后管理, 加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措施, 在保障农业用水的同时, 广开思路, 做好生态用水, 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益。
6. 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力度。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10
关键词: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一处 (以下简称人一处) 灌区由蒲阳河 (清白江) 灌区、人民渠1~4期工程灌区和前进渠灌区3部分组成, 灌溉成都、德阳2市, 设计灌面154413.33hm2, 有效灌溉面积161526.67hm2, 并担负向灌区30多家重点企业的工业供水和城镇生活用水的供水及向人民渠二处 (丘陵) 灌区的输水任务。管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3条, 总长479.8km;干渠、分干渠上有灌面666.67hm2以上支渠60条, 总长773.9Km;有66.67~666.67hm2斗渠222条, 总长821.4Km, 有灌面66.67hm2以下渠道481条, 总长450.5km。
灌区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 为了使灌区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有必要对灌区水利工程进行改造和升级。2002年至今, 人一处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尽管现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也有力促进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 目前灌区的节水配套设施还是不够完善, 特别是支渠以下级别的渠系改造和配套跟进不及时, 这些问题限制了灌区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因此, 强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是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处于世界的较低水平。虽说都江堰灌区用水基本能保证, 却因为灌区水利工程设施配套不完善, 存在着灌区水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 由于工程和技术措施的不力, 而导致灌区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有效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灌区水利工程技术水平, 实现灌区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则需要强化灌区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人一处通过近年来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人民渠1~4期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由之前的0.907提高到现在的0.952, 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较好实现, 成效十分显著。但当前灌区在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 还存在着诸如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缺乏建管资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制约了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对灌区节水改造效益的发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所以需要强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为灌区的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强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重要策略
2.1 统筹组织, 抓好管理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包括多个环节, 涉及到很多管理单位和部门,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的分工, 怎样做好自己的分内的工作, 出现问题怎样去解决, 各单位和部门之间怎样协调, 确保材料、资金及人员上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和审查工作, 各个项目的进展和质量对于项目整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就需要组织管理人员加强对各项目区的进展和质量情况的指导和督查, 确保工程的质量。
2.2 科学规划, 抓好建设
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节水, 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都在以节约水灌溉为基本出发点, 在方案设计、施工建设等环节都是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从而确定采用何种方式的节水工程。还要为骨干渠道增设配套设施, 进行节水技术改造, 还要在各级渠道上增设计量设施, 建立水情自动化测控系统, 通过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 从而有效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率及灌溉率,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加快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灌区水利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中,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处理落实, 比如灌区水利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中遇到了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 须按照设计变更程序及时进行设计方案调整, 确保工程施工符合实际、趋于合理。在进行灌区水利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施工中, 要树立经济性的理念, 提高工程改造的实用性, 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施工方法的选择上, 要符合施工的要求, 在不降低设计质量标准和现行规范允许的基础上, 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 尽量选择高效的施工工艺, 提高施工效率, 确保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早日发挥工程效益。
2.3 加强宣传, 全民参与
加大相关宣传力度, 改变灌区缺少群众参与的状况。在灌区所有乡镇积极扶持成立用水户协会, 引导用水户参与灌区灌溉工程管理、田间工程维修养护。用水户协会把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用水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灌区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保障供水、工程养护、水费收缴等众多环节上起到积极作用, 提高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参与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起符合灌区自身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有力地推动灌区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4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一项以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 改善灌区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利国惠民工程, 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 在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上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落实运行管理经费, 避免由于任何短期行为而造成的工程的荒废和毁坏。必须改革产权模糊的现象, 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不断拓宽灌区水利工程投资渠道, 加强工程建设, 切实做到建一处工程, 发挥一处效益。必须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之前必须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 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切实保障工程长期稳定的运行。
3 灌区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分析
3.1 工程的节水灌溉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完成, 提高了灌区工程完好率、配套率, 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 极大提高了灌溉保障率。促进了灌区的节水灌溉, 减少了水资源浪费。通过改建新建干渠节制闸, 砌护干支渠, 改造分水口, 提高了干渠水量调控能力, 减少了干支渠渗漏, 干渠引水、支斗渠渗漏水量大幅度下降, 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3.2 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大大提高, 经济稳步提升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 改善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 大大缓解了用水的供需矛盾, 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稳定。提高了经济效益, 富裕了一方百姓。供水稳定且保证及时、适时进行农作物的灌溉, 促使农民积极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增产、增值, 实现了农民的经济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效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3.3 改善了灌区的生态环境, 提高了灌区的生态效益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措施的实施, 改善了灌区受益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使灌区的水土流失大大减轻, 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 改善了周围的空气和水质资源状况, 增加了灌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优化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经济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篇11
关键词:节水改造,必要性,灌区
一、灌区基本情况
㈠灌区社会经济情况永昌灌区地处武威盆地中部, 地势南高北低, 海拔1400米~1550米, 坡降约2.7‰, 系冲积细土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南部多系黄平土和黄立土层, 城郊有部分菜园土属, 年平均日照时数2968小时, 平均气温7.7℃, 多年平均风速3.1米/秒, 最大冻土深度1.3米, 年降水量150毫米~160毫米, 降水在年内各月份分布极不均匀, 4月~9月降水量多, 占全年降水量的82%~85%, 而10月份至来年3月份占15%~18%, 蒸发量2020毫米, 灌区地下水埋深10米~30米。
灌区是以提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井水灌溉区, 辖永昌、双城、洪祥、四坝4个镇, 53个村民委员会, 527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11.6799万人。总土地面积276.3平方公里, 水权配置面积20.618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玉米植种和温室蔬菜等作物。
㈡灌区工程建设现状永昌灌区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纯泉水灌区, 现已演变为纯井水灌区, 灌区工农业生产、人畜饮用水均为地下水。机井是灌区的主要水源工程, 截至2009年, 灌区共建成机电井1192眼, 配套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1192眼, 现有机井输水渠道1330条, 长883.81公里, 建筑物29181座, 目前建成水厂2座, 双城水厂 (该水厂由区改水办管理) 和永昌水厂, 共可解决4万多人的饮水困难。总体上, 永昌灌区田间工程配套较差, 影响着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
二、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机电井老化失修, 灌溉保证率低机电井作为灌区唯一的水源工程, 大部分机电井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部分机电井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 布局不合理, 成井工艺差, 设备配套不完善, 大口井套打小口井改造后, 井口位置偏低, 一遇暴雨, 容易造成雨水倒灌, 致使部分机电井坍塌;单井出水量逐年减少, 经多年运行, 耗能高, 效益低下已经成为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㈡机电井及其配套设施不完善, 管理困难机电井配套设施差, 部分水泵机组老化, 增加了能耗, 提高了灌溉成本。大多数机电井没有管理房, 部分用电线路外露, 存在许多安全事故隐患,
㈢渠道输水效率低、损失严重灌区内部分渠道运行年久, 老化破损严重, 土渠淤积严重, 输水渗漏损失大, 而水权分配按灌区统一标准核定, 以土渠灌溉为主的村组造成水量不足, 由此, 还需进一步加大节水工程配套力度。
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永昌灌区是凉州区较大的井水灌区, 是凉州区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基地, 灌区建设对凉州区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㈠农业生产的需求永昌灌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灌溉区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日光温室蔬菜等, 鉴于当地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 非常适合特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 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 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的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也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部分机电井运行效率低, 机电井出水量减少、耗能高, 相应地增加了灌水时间, 灌水周期延长, 许多作物因不能适时灌溉而减产, 制约了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
㈡夯实农田基础设施的需求永昌灌区现有机电井始建于70年代~80年代, 运行多年, 部分机电井已经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 机电设备老化, 井管堵塞、出水量减少、耗电量大, 严重影响机电井效益的正常发挥, 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灌溉要求。同时由于机电井配套设施差, 导致机井管理困难, 提高了工程的运行成本, 而且大多数机电井没有机井管理房, 偶遇暴雨, 造成雨水倒灌, 致使机电井出水量减少或报废, 另一方面, 用电线路外露, 存在许多事故隐患。
㈢石羊河流域治理项目大环境下的需求灌区内通过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 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 改善永昌灌区灌溉和输水条件, 逐步建立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 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推荐阅读: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07-08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09-14
节水灌区10-22
工程节水改造07-14
灌区工程08-03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01
节水技术改造的必要性11-04
灌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论文10-29
工程措施节水09-04
灌区改革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