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规划(精选9篇)
灌区规划 篇1
摘要:五常作为我国东北平原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 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因有些年份气候干旱, 水田没有足够的降水, 造成水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对灌区及下游生态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五常灌区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制定了相应措施规划设计五常灌区的农田水利工程, 基于此对加强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五常灌区,水利规划,农田水利
1 概述
为促进五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可忽视五常灌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有关人员应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规划设计五常灌区的水利工程。
2 五常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尽管五常地区比较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 有效完善了相关机制, 但在应用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这对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制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水渠道建设不具有较高的标准, 规划设计有待于逐步完善。因松花江流经五常地区, 受松花江洪水的影响, 每年春秋两季, 都会发生比较频繁的的洪水灾害。随着近年来不断增多的洪水灾害, 洪水冲毁引水口导致的损失也逐渐增大。而且引水渠道工程建设没有执行比较高的标准, 规划不够完善合理, 进而造成防治洪水灾害的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渠首都进行过于集中的规划布置, 减少了冲沙水, 使河床断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泄洪建筑物出现比较突出的被磨损、淘刷、冲蚀破坏等问题, 这都对引水渠首的安全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可合理利用的水资源不足,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水资源作为水稻生产的重要保障, 若不能进行合理利用, 就会导致发生水资源浪费。因目前没有全面规划水资源使用, 造成在分配水资源时, 不能合理协调生活与生态用水, 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争水的情况。另外, 因灌溉区的通常都是比较集中的分布, 在引水过量后就不能应用排水系统, 造成灌区发生增高地下水位的情况, 不只是浪费水资源, 还将破坏绿洲及天然植被, 对灌区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而日益发生恶化。
三是农牧业发展的比例不均, 五常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 而牧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五常地区分配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的发展, 对牧业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造成农牧业发展的比例不均, 进而发生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农业方面, 没有采用合理的种植结构, 相对较大的经济作物, 造成可灌溉与所需水量之间产生较明显的矛盾, 进而逐渐严重地破坏灌区周边生态环境。
3 五常灌区综合治理及生态建设
3.1 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
农牧灌区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 防渗渠道、输水管道及滴灌喷灌等技术都不可或缺。为充分完成灌区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工作, 就需要不断普及推广上述几项技术。随着不断发展的科技水平, 不断完善发展了喷灌滴灌、渠道防渗材料及管道输水等新技术, 不只是提高应用渠系的效果, 使用水定额明显降低, 同时还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用水管理的加强, 科学调整了作物结构, 实现农作物产量的平稳增产。
3.2 灌溉排水系统及排水工程建设的完善。
在五常地区明渠排水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还主要采用排水千、支渠控制地下水, 因明排水渠边坡比较容易发生垮塌, 在运行中排水渠若不能通畅排水, 地下水位将明显升高, 容易影响作物及周边环境。渠道发生垮塌破坏的情况也较多, 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麻烦, 在耕地以下可采用暗管方式对不透水层或易塌坡区进行排水。此外, 因排水明渠普遍具有较为平缓的边坡, 沿渠占有较大面积。暗排尽管需要一次投入较大的资金, 但管理十分便捷, 对地下水位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随着不断提高的经济、技术及管理水平, 应逐渐采取灌区竖井排灌方式对地下水位进行控制。
3.3 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水源地建设的合理规划。
河流自山口区域排出后, 径流分散不断并利用引水渠首向灌区引入。一方面是入渗河流, 另一方面是在汛期灌区发生超引超灌等情况都将导致地下水位被不断增高。通过水盐均衡的有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如果盐分不能排出区域, 将根据土体垂直剖面和区域地块间实际情况重新分配, 大部分盐分都在耕作层下的土壤及地下水中进行积存。导致次生盐渍化的情况发生, 甚至中低产田和耕地发生弃耕现象。
4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措施
4.1 水资源加强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确保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有关部门人员应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 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农牧业及人居环境等用水资源, 保证其达到五常地区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综合利用水资源规划的制定、实施, 促进其水利工程建设并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进而共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节约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4.2 改造加固灌区平原水库。
五常灌区建设的水库涉及山区水库和平原水库, 二者之间不具有协调的比例, 大部分都是平原水库。为充分发挥平原水库的作用, 有关部门人员应改造加固灌区平原水库, 使平原水库在一定时期内也承担电站的反调节任务, 这不只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还可使发电、灌溉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另外, 平原水库对于干旱、生活用水调节的缓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平原水库的重要作用, 以对其进行完善与优化。
4.3 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建设引水渠首工程用一般会涉及的内容很多, 诸如生态效益、多级引水、水情及泥沙综合处理等, 需哦一为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就要在建设过程中对上述内容的综合利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 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 详细总结不同类型的引水渠首工程设计特点并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进而基于对工程需求的了解, 选用比较适宜的方法建设引水渠首工程, 进而达到五常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为日后设计渠首及其运行管理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5 结论
总之, 五常灌区水利工程规划对其农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 加强灌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已逐渐成为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为顺利实现数水利规划建设的工作目标, 水利规划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目前五常地区灌区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妥善解决, 以加快五常地区的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山, 李擎坤.农牧灌区建设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J].灌溉排水学报, 2013, 11.
[2]冯广平, 杨慧强.千旱内陆河灌区水盐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0.
[3]雷声隆, 孙瑶, 高峰.灌区渠道防渗工程规划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12, 15.
[4]吴正厚, 马明瑞.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南科技, 2014, 16.
灌区规划 篇2
一、灌区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概况:简述灌区所在区域行政区划、灌区控制范围内国土面积、总耕地面积,总灌溉面积及其有效灌溉面积,涉及县(市、区),灌区内乡(镇)及村庄个数,总人口及农业人口,种植品种、产量及复种指数。
2、灌区供水水源:简述本灌区水源基本状况,包括水库水、河道引水、地下水等,灌溉水源的保障情况。
3、概略介绍灌区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5万亩以下灌区合并后编制规划,需说明每个灌区的基本情况)
二、规划依据及工程建设标准
1、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政策文件、投资估算定额及参考资料等。
2、建设标准:渠灌设计灌溉保证率,大田旱作物 采用P=50%,水稻采用75%;排水工程除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井渠双灌区中的井灌暂不涉及灌溉保证率。现状年及基准年采用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三、工程规划
1、水资源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灌区供水与需水预测成果。
2、灌区规模——研究确定合理的农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灌区通过 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预计渠系与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制度及定额的变化和灌溉面积的增加,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水平年的灌溉面积。
3、节水改造工程——说明需采用的主要节水措施,例如:不同级别渠道采取不同的衬砌措施;田间工程采取平整土地、调整畦田规格及改进灌水技术等节水措施。
4、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依据规划原则及确定的灌区范围和规模,选择适宜本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方案。包括骨干(包括建筑物)工程及田间配套灌溉工程,骨干及田间排水工程。
5、其他——包括管理及计量设施,如:量水、测流、通讯、交通、办公室、信息化等建设内容。
四、投资估算 根据灌区所在区域分析建材和用工单价,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骨干工程及田间配套工程投资。
五、经济评价及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全面叙述工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经济评价代表性指标如经济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工程环境及社会效益指标可选择:年可节约水量、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粮食及棉花等经济作物增产量,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等。
第一章 概 述 概括叙述灌区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灌溉发展等基本情况;本灌区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工程管理状况,灌区改革进展及存在问题等。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简述本灌区所属区域(或本灌区控制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河流、水系、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等特征,自然灾害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简述本灌区控制范围内的人口、农业人口、村镇分布,区域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及种植业、林业及畜牧业产值,灌区主要农作物近年产量,人均GDP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等。第三节 灌区发展历程 简述灌区建成后历年实灌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灌溉供水量、作物种植比例、灌溉效益及水费与多种经营收入情况。2000年以来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情况,包括建设项目、主要工程量、国家及地方投入资金。灌区管理机构、人员及群众管理状况,灌区计划用水、工程管理情况,灌区管理机制改革及运行情况。第四节 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详细分析、阐述灌区受益范围及农业生产在当地所处的地位;灌区生产发展和环境改善对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结合当前国家支持三农的精神和扶持农业开发政策,提升本灌区的地位与作用等。第五节 灌区现状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和其它水资源可供水量,2001年以来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灌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季节性、长年、自流、提水以及保障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 灌区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农作物构成及种植面积等。
三、灌区运行管理状况 灌区管理处(所)所在地,隶属关系,管理组织、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情况。
四、工程现状(1)灌溉工程
灌区灌溉渠系包括各级固定渠道。统计各级渠道的数量、长度、过流能力、防渗衬砌状况,以及节制闸、分水闸、跌水、配水及交叉建筑物情况。(2)排水工程
灌区内排水沟排沥标准、数量及长度,排水系统上的建筑物(闸、涵、桥)数量等。(3)其他工程:如管理设施、试验设施等。第六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分析本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源、引水能力、渠道淤积、渗漏、建筑物和田间工程配套、土地平整程度、灌溉制度、计划用水、灌溉工程管理、组织管理、水费征收、灌区资金投入及管理制度等。第二章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任务 第一节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从四方面简述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1、水资源供求矛盾;
2、水资源利用率;
3、灌区工程完好程度及效能;
4、灌区的运行及发展。第二节 规划目标与依据
1、规划目标 针对灌区多年运行暴露出的问题,以节水高效为中心,提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总体规划,按轻重缓急分实施。
2、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包括: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地方有关节水、环境保护的法规。(2)有关规范、标准、定额。例如:冀水规计字[2004]71 号文颁发的《河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补充规定》及《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3)本地区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地方有关“三农”的政策、条例等。
3、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预测本灌区2020水平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GDP增长率、积累率(即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和占GDP的比例)、农业增加值产出率(增加值除以产值)及种植业产量指标。同时预测灌区灌溉水源涉及区域的工业及居民区发展规模,以便确定其需水量。5 第四节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本节为实施灌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根据灌区内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最新的试验、观测资料和水资源评价成果对原有灌区规划指标进行复核。根据当前和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及灌溉作物的要求,结合灌区供水特点,参照当地群众浇地经验对原规划确定的灌溉制度进行复核,提出灌区规划的灌溉制度和灌水率。在此基础上提出灌区2020水平年的可用水量和需水量,并进行平衡分析。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在灌区原规划水资源供需成果基础上,进行2020年需水分析预测(包括工业、生活及农业用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预测。灌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量按规划水平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水定额预测。在可供水量优先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水以后,再与农业需水量进行平衡分析。预测可供水量要充分考虑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和来水量的变化情况,在供需平衡分析时,要按照实施节水改造后预测的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重新核算可供水量。
2、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根据本灌区控制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及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选择地将最缺水或较缺水的区域作为规划灌区增加或恢复灌溉面积的对象,而后确定灌区规划的控制范围。一般在缺水地区发展灌溉面积要以供定需,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6 第五节 灌区发展规模 根据灌区规划原则及灌区范围的调整,通过供需分析,在完善渠系、建筑物的基础上,确定灌区2020水平年设计灌溉面积(渠灌和井渠双灌)。第三章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工程规划要考虑本灌区的建设需要与可能的投入,立足于技术可行与经济合理。第一节 工程总体布置 针对灌区水源和骨干工程现状、确认关键工程,结合灌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规划,划定灌区工程控制范围,进行灌区总体布置。做到级别分明、形成系统,有利于计划用水和便于管理。按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择险修要的原则对灌区工程分类、排队,合理安排建设顺序,为实施规划奠定基础。第二节 渠首工程 针对渠首取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如标准低、损坏或老化失修等),确定相应的续建、改造或重建等工程。第三节 渠系与建筑物工程 渠系工程按不同级别,针对设计标准、渗漏、渠坡损坏、冲淤等问题安排相应工程措施。各级渠道要包括数量、断面尺寸、长度,扩挖或清淤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衬砌工程的混凝土或砌石工程量等。建筑物工程按不同级别渠道分别列出渠系建筑物数量及工程量。以配套、改建、维修为主,适当新建一些必要的工程。7 第四节 排水工程 复核现状排水工程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必要整治,以提高泄洪、排涝能力。第五节 田间工程 对原规划田间节水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田间节水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推广的主要技术。强调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同步建设,避免末级渠系不配套对骨干工程效益发挥的制约。渠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应以平整土地为重点,同时修建规范化的沟、畦、输水垄沟等田间工程,少数井渠双灌区可以安排低压管灌等田间节水设施。第六节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效果 规划水平年渠系水、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节水量、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及增产量等。第四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水土保持 分析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是否会造成水土流失或破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提出必要的水土保持方案。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1、宏观分析灌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研究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可能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作出相应预测,提出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利影响的措施,使有利影响得以充分发挥,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底限度。
2、从水质、土壤盐渍化等方面制定环境保护目标。
3、对水源的水质进行评价,论证是否存在点污染、面污染源,提出防治措施。第五章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灌区的具体改革措施。界定管理单位性质,建立、健全灌区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定岗定员,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用水户负担;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核定灌区供水成本,理顺水价、强化水费计收管理,逐步建立保证灌区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第一节 管理范围
1、确权划界 —— 确定各级渠道的归属。
2、管理职责——包括各级渠道管理部门对灌溉、经营、工程维护和运用的管理职责。第二节 机构设置
1、管理机构设置。
2、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改革——包括: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水价制定、水费征收的改革。第三节 量水设施 灌区测流量水工作在用水管理中对计划用水起着重要作用。测流量水是灌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灌溉水源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合理用水的必要手段,是应用经济规律管理灌区和制定水费政策的基础,为此要合理建立健全灌区测流站网,配套量水设施,制定和完善测流量水规章制度,为节水灌溉提供 计量手段。第四节 水费制度 抓紧灌区财务工作改革,改革现行水价,逐步实现按成本核收水费。第五节 自动化管理 本着实用性、经济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在保证安全、可靠、及时、准确、以及对未来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灌区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第六章 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估算本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2020年)投资,并分别列出骨干工程投资和田间配套工程投资。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定额及取费标准
1、水利部水总[2002]116 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及《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2、国家计委、建设部 [2002]10号文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3、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文颁发的《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
4、国家计委、财政部 [1997]计价费2500号文颁发的《关于第一批降低22项收费标准的通知》;
5、冀水规计字[2004]71 号文颁发的《河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补充规定》及《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
二、基础单价 包括:人工工资、材料预算价格、其它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第二节 投资估算 采用《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分别估算骨干工程、田间工程投资。第三节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 各灌区根据财力合理安排分投资计划(2009~2020年)。本着国家、地方和受益区农民共同筹资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投资办水利的原则,争取国家扶持、地方匹配和群众投资、投劳等多方筹资的办法。第七章 效益分析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对本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并对社会经济影响(包括对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作出评价。重视项目实施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并做出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评价依据与计算参数
一、评价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994年; 3.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国发[1985]94号; 4.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暂行)》,1995年; 5.水利部财务司《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1995年。
二、计算参数 计算价格取2008年第三季度水平,财务分析采用市场价格,经济评价 原则上采用影子价格。工程建设期12年,正常运行期取30~35年,经济计算期为32~47年;以开工第一年初为资金折现基准点,投入、产出均发生在年末社会折现率取8%。财务分析及供水成本按有、无项目分别计算,经济评价按增量计算。第二节 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工程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的特点,计算出项目实施后可节约净水量、恢复灌溉面积及改善灌溉面积。根据费用和效益计算结果,可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计算国民经济盈利能力指标。如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投资回收期等。第三节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对本灌区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出客观评价,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意义。报告名称: 5~30万亩灌区规划: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1~5万亩合并编制规划: ××县(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 附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区位置图、工程规划平面布置图
灌区规划 篇3
【关键词】集雨水窖;蓄水;饮水安全
On medium-sized irrigation Haiyuan County River of key projects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Wang Zheng-fu
(Zhongwei Haiyuan County Water AuthorityHaiyuanNingxi755200)
【Abstract】Haiyuan County successive years of drought, increasing water scarcity, severe constraints of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fe. Library irrigation area water facilities as incomplete, water use is low, medium irrigation Haiyuan River County is one example.
【Key words】Cellars;Water;Drinking water safety
海原县位于中国西北东部黄土丘陵地区,是宁夏中部干旱的重点地段,长期以来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严重的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连年的持续干旱,使原本有限的水资源更趋紧张,水资源条件与需水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尖锐。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业生产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干旱、风沙、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经常发生。群众生活水平与川区还有很大差距。而现有库井灌区由于水利设施不全,水资源利用率低,海原县西河中型灌区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1. 灌区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项目区位于海原县西河流域中部,距县城西北方向约25Km处,属清水河系西河流域,土地平坦,连片,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年均降雨量380.0mm, 灌区对解决山区群众温饱问题起了很大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区种植作物主要以特色产业小茴香和硒砂瓜为主,小茴香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茴香种植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辐射到附近的关桥、海城、史店、曹洼、树台、贾塘等乡镇,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区域优势支柱产业。该镇种植小茴香的核心区在西安镇园河村,以园河村为核心区逐渐辐射西安全镇,就该项目区小茴香种植面积已达6.69万亩(其中库灌面积0.58万亩,井灌面积4.7万亩,库井掺灌面积1.41万亩)。小茴香产业已成为中卫市八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是项目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硒砂瓜产业作为海原县的特色经济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市场已扩展到北京、重庆、珠海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已经形成了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
项目区分西安灌区和关桥罗山灌区,西安灌区灌溉水源为园河水库和169眼机井,罗山灌区水源为陈堡村的2眼机井和陶堡水库。项目主要水利设施配套大多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对解决山区群众温饱问题起了很大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海原县库井灌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利设施不全,水资源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
2.1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设施不全,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1.99万亩,现状灌溉面积0.58万亩(不包括1.41万亩的库井掺灌面积),灌区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水利设施不全,配套程度差,同时,也因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致使现有灌区灌水困难,也难以达到灌区建设规模,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2.2工程老化失修与配套不全,水资源浪费严重。
灌区主要水利设施大多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国家投入少,主要是民工施工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维修资金缺乏,老化损坏严重,渠道衬砌完好率不足10%;另一方面,灌区现有引水灌溉渠道配套不全,缺乏必要的调控工程和量水设施,灌区渠道基本没有衬砌,而斗、农渠大都是凑合过水的“临时设施”,有的灌区甚至干渠淤积破损到几乎都没有渠形,配套程度很差。灌溉期间,造成大量水资源渗漏损失严重。
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库灌区为0.50,井灌区为0.6。由于缺乏节制闸等调控工程,水资源无法合理调配,导致上游渠道引水过量,水资源浪费严重,下游渠道引水不足,灌水困难的问题,也造成灌水技术粗放,不利于灌区节水灌溉和改造与实施。
2.3田块面积大,水资源利用率低。
灌区现块田块面积多为0.5~1亩,田块面积大且不平整,同时由于灌溉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灌水技术粗放等原因,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仅为0.8~0.85,综合灌溉定额330m3 /亩左右。
2.4供水水价低,不利于节约用水。
灌区现行的供水价,水库灌区为每亩3~5元/次,远低于供水成本,长期低偿供水,致使供水工程运行维护难以为继,同时也导致灌水粗放与水资源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水价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杠杆调节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3. 项目规划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增加灌区调控手段与量水设施,彻底改变灌水粗放现象,建立起节水型农业发展模式,根据以供定需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改旱地为水浇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转变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将项目区建设成为满足海原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高标准特色产业高效节水示范基地。
3.1项目区灌溉面积由现状6.69万亩发展到8.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6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15万亩。
3.2该工程建成后全部以管道输水进行灌溉,根据《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管道水利用系数取0.98、喷灌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2,则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滴灌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7,则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5。
3.3进行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逐步增强灌区管理和经营活力,使灌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通过计量设施及用水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按方收费,优化配水,提高水利用率。
3.5通过项目的实施年可节水700余万m3 。
4. 节水改造实施的意义
海原县农业综合开发西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改善项目区水利设施状况,缓解项目区灌溉用水矛盾,实现节水增效,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农业为目标,为在项目区内推行灌溉管理体制和水价改革,实现“配水到户、定价到户、收费到户”提供基础设施保证。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海原县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农业、促进灌区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对推动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以及密切党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编号]1619-2737(2012)09-14-219
[作者简介] 王正福(1966.5-),男,学历:宁夏大学农田水利本科,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水务局水利,长期从事水利工作,1988年7月毕业。
试论农田灌区水利规划建设 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水利规划
1 概述
农田水利能够促进农业发展, 是一项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设施, 对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农村生态条件改善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因此, 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是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措施,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2 五常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五常市隶属于黑龙江省, 北纬44.55东经127.11度。位于哈尔滨市南部, 距哈尔滨120公里, 土地肥沃, 水利资源丰富, 气候适宜, 利于农业发展, 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田超百万亩的县级市之一。五常地上水源丰富, 蓄水量32亿立方米。河流众多, 以拉林河、虻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为主的大小河流297条, 浇灌着360万亩良田。龙凤山灌区对于五常市农业灌溉以及抵御天灾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磨盘山水库蓄水量5.3亿立方米, 是为哈尔滨市民提供生活饮用水的第一大水源。年内和年际降雨分配不均, 需要合理规划建设相应水利设施进行人为调节, 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农田灌区水利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五常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还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 这种状况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结合五常市农田灌区水利设施实际建设情况, 分析农田水利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
一是农田灌区水利工程设施严重老化, 建设标准普遍偏低。现有工程大部分建成于四五十年前, 排灌能力较低, 功能逐年降低。排涝能力不强, 无法有效排出农田积水, 提灌能力有限, 无法满足灌溉实际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不高, 管理流于形式。因投入有限原因, 出现重建设轻管理及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 众多水利设施不能实现农田所需功能, 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较弱, 使灾害发生频繁,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对水利工程建设经费支持不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不断变化, 逐渐弱化了对农田灌区水利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自国家实施农业税减免后, 投资投劳逐年递减明显, 农田灌区水利建设逐步呈现减缓。农村家庭中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 水利投劳不足, 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 尤其是村级工程的投劳组织愈加困难, 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 投入有限, 对农田灌区水利建设影响甚大。
四是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外农产品已充斥国内部分市场, 使农民增收放缓, 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同样使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出现连锁反应。
4 农田灌区水利规划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田灌区水利建设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加强农田灌区水利建设:
4.1 拓展筹资渠道, 调动农民积极性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府的资金有限, 需要依靠农民群众的集体力量,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政府部门要积极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公平合理的制度和政策, 鼓励农民、或企业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灌区建设。确保将适宜比例的农村集体积累资金用于农田灌区水利设施建设, 调动农民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拓展筹资渠道, 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兴建水利, 促进投资多元化, 使农田灌区水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4.2 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有机结合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 传统水利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水利, 实施可持续发展水利这一全新理念。近年来, 农田灌区水利建设中频频出现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等亮点, 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尤其是在小流域及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 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的风景区。
4.3 将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推广
充分利用农田灌区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相结合以推广喷灌带的应用, 喷灌投资低廉、使用简单、对水压要求不高, 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逐步向果园及大片农田推广, 努力发展大棚膜下滴灌化。开展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建设, 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研究制定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不断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人才做为保障, 要努力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专业人才的培养, 使其掌握新新知识、新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农田灌区水利建设人才队伍,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构建水利协作发展的框架体系。
4.5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相关技术研究
提高对农田水利科学的重视, 建立适合于目前农村发展实际的农田灌区水利技术支撑体系, 带动水利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实现农田灌区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结束语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将巩固和发展农业地位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三农问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我国农业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水资源总量有限等都是制约农村社会发展与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 不断加强农田灌区水利建设, 深人开展农田灌区水利建设相关技术的战略研究, 统筹处理三农问题,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07, 10.[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07, 10.
[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 2008, 9.[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 2008, 9.
[3]李岩.浅谈龙凤山灌区工程设计要点[J].水利天地, 2010, 2.[3]李岩.浅谈龙凤山灌区工程设计要点[J].水利天地, 2010, 2.
浅谈五常灌区的水利工程规划管理 篇5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灌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多, 有关研究表明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修建时间较长的水利工程通常质量相对不高, 无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基于此应加强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 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走好相关服务工作。
2 五常灌区水利工程项目规划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灌区水利工程没有充足的资金
由于灌区水利工程需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实施有效的维修, 但一些区域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 资金投入不足才会存在很多问题。
2.2 灌溉设施的相关问题
不只是外界因素对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产生影响, 水灌溉设施内自身设施类型、降雨及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影响程度也较大。若降水量较大, 农田中由引水渠引入的雨水不能有效储存就容易对水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若水资源在干旱天气内较少但不能全部引入到农田中, 所以只有灌溉设施自身问题解决, 才能使灌溉质量提高。
2.3 技术水平需不断提高
水利工程若建造时间较早, 由于存在诸如科技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低等局限性, 施工人员若对于建设工程技术不是很熟悉, 就容易产生较多的质量问题。而很多水利工程都是村民建造的, 因此容易出现诸如引水过程中发生渗漏, 灌溉能力降低等一些问题, 因此农田难以获得充分灌溉。
2.4 没有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随着应用水利设施的过程中, 对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 尤其是水利工程若归集体所有, 管理人员不足, 而施工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 操作流程实施的不够严格, 这将对灌溉区水利工程产生严重影响。在灌溉区管理方面也没有规范管理流程, 若在设施中出现问题, 就无法进行修补工作。
3 采取科学规范的方式管理
对于五常灌区水利工程项目规划建设, 在灌区水利工程项目中加大资金投入, 采取多个渠道对资金进行筹集, 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由于长期以来, 规划建设的水利工程有很多, 在长期应用过程中, 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损坏和渗漏问题, 一些水利工程都不能发挥自身功能, 因此需要较多的资金对这些设施进行修补和管理。基于合理利用国家投入的资金, 还应采取多个途径进行资金筹措。可将财政资金抽取一些用于水利管理, 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以鼓励农民对水利工程维护和修补, 充分发挥政府的激励作用, 并设立相应的专门账户, 结合各项工程费用收支情况负责健全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以确保施工质量及进度。对相关配套设施加大规划建设力度, 综上分析可发现水利灌溉设施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诸如降水期由于不能实现蓄水功能, 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水资源造成浪费也无法对灌区水资源利用进程有效调节等某些问题。所以, 应大力建设灌区配套设施, 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充分满足农田灌溉要求, 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使水资源渗漏浪费等情况明显降低, 应强化对毛渠、斗渠的疏通和硬化工作, 加强选派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对灌区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合理选取建设山塘、水柜等设施的具体地点。若降雨量较大且无需对农田进行灌溉, 就要将水资源引入到山塘中。对奖惩制度进行完善, 对有关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利用调查研究确定在应用水利设施的过程中, 管理和维修具有的重要作用, 以免对灌溉渠水利工程造成严重损害。同时, 不规范管理灌溉渠的方式也难以对存在问题的水利设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修补。
结合上述情况, 对于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人员而言, 应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革新管理思路。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使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进而使水利工程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应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规划、施工、设计及验收等阶段的工作。灌区应完善职能部门的监理制度, 并健全施工合同制度, 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应积极完善奖惩制度, 若水利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 或与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不符, 就无法验收这些水利工程。除需要进行补建或重建之外的额水利工程项目, 还应严厉追究水利工程有关负责人的相应责任。
基于对水利工程运行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 积极改革经营机制, 以完善支渠以下的田间水利工程, 使其能充分满足骨干渠道工程建设要求, 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科学用水及灌溉进行大力宣传, 使水利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熟练掌握相关水利技术, 并选派一些专业人员开辟灌区的试验田, 并定期组织相关专家为试验田农民作现场水灌溉技术讲解。对比传统农田与试验田产出及用水量, 分析科学灌溉的有利条件, 可使农民对科学灌溉方式加深了解, 并将其进行推广普及。
加强监控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工作, 确保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应适当加大检查质量监督的力度, 严格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 对聘用人员的选用不只是需要具有监理资格, 还要具有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 若发现有与图纸要求不符的一些情况, 需修改图纸后并将具体情况向上级部门进行及时汇报, 由有关部门考察实际情况后, 采取合理方式进行修改, 不可随意修改图纸。在施工中应严格遵循有关规范要求, 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及验收程序, 水利工程竣工后, 应结合整理好的有关资料将验收工作做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灌区水利工程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经过有关研究结果显示, 在灌溉区管理上也需要重视存在的很多问题。加强灌区水利工程规划管理, 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积极推广科学灌溉方式, 并进行严格监控, 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项目的作用。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 灌区水利项目不断增多, 为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灌溉技术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因此应结合实际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管理。针对五常灌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对于提高农田水利规划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水利规划管理,水利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毅.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1.
[2]孙野.浅谈灌区工程建设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5.
[3]顾国俊.浅谈如何强化灌区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10.
[4]蒋永斌.灌区水利工程规划的初步探讨[J].民营科技, 2013, 18.
灌区规划 篇6
1 新疆农牧灌区及水利工程现状
虽然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关机制也得到了有效的完善, 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引水渠道的工程标准较低, 规划设计没有得到合理完善
由于新疆地区所处位置的特殊性, 整个地区的河流洪水迅猛, 每值春秋季节, 都会面临频繁的洪水灾害。近几年来, 随着洪水灾害发生次数的不断增加, 洪水造成引水口冲毁所引起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加上引水渠道工程标准低, 规划没有得到合理完善, 从而导致洪水灾害无法得到有效防治。该问题主要体现在, 渠首的规划布置过于集中, 导致冲沙水减少, 河床断面发生了变化, 泄洪建筑物淘刷、磨损、冲蚀破坏、冬季冰凌等问题突出, 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引水渠首的安全运行。
1.2 水资源缺乏合理利用,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水资源是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果不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势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目前, 由于缺乏对水资源使用的全面规划, 导致在对水资源进行分配的时候, 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无法得到合理协调, 出现了两者之间争水的现象。此外, 由于灌溉区的分布较为集中, 在过量引水之后缺乏必要的排水系统, 导致一些灌区出现了地下水位增高的情况, 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会对绿洲及天然植被产生破坏, 影响灌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使其逐渐恶化。
1.3 农牧业比例失衡
新疆是农牧业的大省区, 其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多达10.28亿亩, 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1/10以上。但就我国目前新疆地区对于水资源的分配上, 大多数都用于发展农业, 却忽略了对牧业的建设, 从而导致农牧业比例失衡, 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在农业方面, 种植的结构不合理, 一些经济作物的比较相对来说比较大, 导致可供灌溉水量与需要的水量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对灌区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2 新疆农牧灌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建设
2.1 推广灌溉节水技术
渠道防渗、喷灌滴灌以及管道输水等技术都是农牧灌区实施综合治理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为了能够将农牧灌区的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工作充分完成, 对以上技术进行不断推广与普及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渠道防渗新材料、喷灌滴灌以及管道输水新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渠系的有效利用, 降低用水定额, 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用水管理, 对作物的结构也实现了科学调整, 实现农业稳产高产。
2.2 完善灌溉排水系统及排水工程建设
明渠排水在新疆占有很大的比重, 对地下水位的控制仍以排水干、支渠为主。由于明排水渠边坡易垮塌, 排水渠在运行中如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就会上升, 易对作物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渠道也容易产生垮塌破坏, 给工程运行管理带来麻烦。在耕地以下有不透水层或易塌坡区应采用暗管排水。另外, 由于排水明渠边坡较缓, 沿渠占地比较多。暗排虽一次性投资较大, 但管理方便, 对地下水位的控制效果较好。随着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应逐步开展灌区竖井排灌控制地下水位。
2.3 合理安排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水源地建设
河流出山口后, 径流不断分散和通过引水渠首引入灌区。一方面河流的入渗, 另一方面灌区汛期超引超灌, 造成地下水位抬高。水盐均衡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区域盐分若不能排出区外, 将在土体垂直剖面和区域地块间进行再分配, 盐分大多积存在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引起次生盐渍化, 造成中低产田和耕地弃耕。
3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发展思路
3.1 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工作, 将生态环境用水、农业用水、牧业用水以及人居环境用水等水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确保其能够满足新疆地区的长期发展建设需要。通过制定、实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规划, 促进该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 使其能够稳定发展, 从而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节约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多个目标的共同实现。
3.2 灌区平原水库的改造加固
目前, 新疆共建设水库近500座, 其中包括山区水库和平原水库, 但是二者的比例却极其不协调, 平原水库占水库供水量的80%之多。为了能够将平原水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对灌区平原水库进行必要的改造加固, 在一定时期内也应该让平原水库承担一些电站反调节任务, 这样不仅能够将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高, 而且还能够有效缓解发电、灌溉的矛盾。此外, 平原水库对于缓解干旱、调节生活用水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 一定要充分认识平原水库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争取将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3.3 引水渠首工程的建设
引水渠首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很多内容, 比如说生态效益、水情、多级引水以及泥沙综合处理等, 因此, 为了能够做到引水渠首工程的建设工作, 在对其进行建设的时候必须注意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利用。建设人员要根据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下转第108页) 经验, 对不同类型的引水渠首工程设计特点进行详细总结和深入研究。从而在了解工程需求的基础上, 选取最为合适的方法对引水渠首工程进行建设, 从而满足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为今后渠首的设计、管理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 农牧灌区建设与水利工程规划对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 加强农牧灌区建设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能够将此项工作的目标顺利实现, 部门工作人员就必须对目前新疆地区农牧灌区建设和水利工程规划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其解决, 以此来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建设脚步。
参考文献
[1]李山, 李擎坤.新疆农牧灌区建设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J].灌溉排水学报, 2004, (03) :56-60.
[2]冯广平.干旱内陆河灌区水盐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6.
[3]雷声隆, 高峰.灌区渠道防渗工程规划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03, (04) :06-11.
灌区规划 篇7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灌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多, 从长远来看灌区的发展要有好的管理制度和体制,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问题和情况。五常市作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但是过去的农业发展, 只是追求产量, 而没有对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进行具体的规划和管理, 导致了全市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只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才能让当地发展的更好。有些水利工程由于修建时间较长的水利工程通常质量相对不高, 无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此类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使用。
2 水利工程现状
2.1 生态环境对水利工程规划管理的影响。
水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的产量, 所以要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管理要先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的情况, 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要坚持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环境文明相统一的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坚持统筹规划原则, 对于水利设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和重点突破。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有效地发挥出资源应有的职责, 不要过度的开采和使用。坚持以预防为主, 治理和保护同时进行, 对已经污染的水源进行有效地治理。引进新型科技技术, 对管理者进行有效全面的培训指导, 并建立有效地法律法规, 强化生态管理制度。
2.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省的水利工程实施不断增加, 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体系初步构建形成, 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我省江河流域中水污染事件的频发导致对水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水利设施建设和设计时要考虑到水污染带来的后果, 也是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于河道的垃圾的清除和对污染企业的而管理也很重要, 从根本上对水资源进行治理。所以在五常市水利工程建设中以整治与保护为重点, 建立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以水土保持和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 重点考虑水环境监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这不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粮食产量也有很大提高。
3 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和规划管理
3.1 喷灌与管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是利用水压枪、水泵、动力机等把水喷射至田间。喷灌常用在大型的灌溉中, 如田地、苗圃、树木等方面。管灌技术主要是应用低压管道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 管灌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在传输中渗入地底的损失, 同时所应用管灌的设备较为简单, 而且所需材料还不太贵, 能够在田间大力推广使用管灌,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灌溉技术十分适合于较干旱的农田地区。
3.2 微喷灌和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主要是用输送管将水运送到植物根部, 让其能向土壤慢慢滴水, 在对植物滴灌时可以在管道中加入很多的化学肥料, 可以节省水资源和肥料的使用, 植物还可以很好的对水和肥料进行吸收, 同时这种灌溉技术对土壤的适应力最强。微喷灌技术是对植物进行局部的灌溉技术, 在灌溉时更能有效地节能和节水。其主要利用于旋转微型、折射喷头喷洒至作物枝叶等多个区域的灌水形式。微喷灌技术喷出的水压力小, 不会对农作物进行损害, 但是这种技术的所需成本很高, 不能普遍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3.3 水利灌溉工程规划标准。
对于河流的水流量随着季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 对农田的经济作物也有相应的要求, 这就体现了灌溉用水量不是确定的, 所以年份不同, 用水量也是不一样的。灌溉工程所建设的规模需以农田的规模和最大灌溉用水来决定的, 从而确保其方案具有科学、合理性。普遍而言灌溉设计标准主要以现有水利设施情况、灌区水源来水情况、当地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要求等因素来决定水利设施的规模的大小, 再综合各种考虑进行合理确定。
3.4 河道规划管理的原则。
河道可分为河势和局部河段, 局部河段是规划河势稳定的基础, 只要对局部河段进行有效地防治和管理, 就会对河水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各管理部门应对航道整治、桥段河段、取水口进行分段分片进行监督管理, 要做好统筹兼顾, 处理好河道管理涉及的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关系, 并对河段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 对突发情况做好应变准备。对河道水流量的规划应合理的设计河道流量, 以便于防洪对策, 可以用造床流量和平摊流量的方法来改变河道的水流量, 河槽断面是根据邻近河段断面的情况, 对河段整治前后的流量和输沙能力建立相应的图形和计算设计水深和河段宽度。
3.5 提高水利工程规划管理的措施。
对于水利工程规划管理的制度的建设需要一套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来完善,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建设程序应不断地完善, 对于各种水利设施应统一管理, 规划布局应合理, 在对水利工程规划管理中应对工程的质量管理不断加强, 对水利工程技术人才进行高度重视, 并定期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并派出有责任心的监督员, 对水利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监督。对水利工程加强管理维护, 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的运行, 对于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应考虑到气候、地质和人文环境的因素, 不断规划完善管理设施, 促进农业发展。
结束语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对水利工程规划管理, 建立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 为农业的发展考虑, 应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式对五常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管理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 同时, 注重实效, 科学筹划, 因地制宜, 为了更快的促进本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需要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做出规范、高效、安全、合理科学的工程规划设计以及灌溉技术。水利工程规划管理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能力, 为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明星, 韩秀峰, 张永, 敖玉强, 屈志成.丰宁县实施环京津风沙源治理1期工程水利项目的成效与做法[J].海河水利, 2012.
[2]展洋.公益性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甘肃农业, 2004.
[3]张小娜.农贷助推农村水利项目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湖南案例[D].株州:湖南工业大学, 2013.
[4]许石磊.资源约束型水利项目进度优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灌区规划 篇8
1.1 灌区概况
某灌区位于西南地区3个区县的部分地区, 幅员面积1812km2, 其中耕地面积88.82万亩 (水田68.26万亩, 旱地20.56万亩) , 灌区涉及区县为主要农业产粮区, 经济发展速度快。
项目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工程设施建设标准低、老化严重;渠系配套不完善, 工程损坏严重;灌区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水污染严重, 可供水资源量大大减少;灌溉制度落后, 灌溉工程的设计效益难以全面发挥;节水灌溉发展缓慢;灌区管理机构不统一, 灌溉用水制度不健全, 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实现国家西部发展战略, 发展灌区经济的需要;实现灌区设计灌溉效益的需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需要;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需要;科学管理、转换经营体制的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综上所述, 为保障灌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必须系统地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 这既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是实现灌区粮食增产, 保障社会安定, 战胜干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证灌区可持续发展长期战略目标的需要, 也是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2 项目规划设计
2.1 工程总体布置
本可研项目灌区为已成灌区, 工程的总体布置均为原各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审批的布局方案, 且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后, 相应工程的灌溉排水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本灌区设计是在已成渠系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整治渠系工程沿已成渠线布置方案不变, 新建渠线根据沿线灌面分布、区域进行布置。
2.2 明渠衬护方案比选
灌区处于浅丘区, 且渠道多沿等高线布置, 大部分已成渠道断面为矩形, 为减少工程占地和使渠道处于稳定的斜上, 并满足渠道的稳定要求, 本次渠系整治大部分渠系的明渠的断面形式仍采用矩形断面。
根据各片区当地建筑材料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渠道的地形、地质条件, 本阶段某水库三支渠为例, 对渠道明渠的衬砌材料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三支渠为已成渠道, 渠道现状除前段2km范围除渡槽、暗渠等建筑物衬砌外, 其余渠段均为土渠未衬砌。根据当地建设条件, 以明渠进行衬砌为例, 本次拟定了混凝土底板边墙全断面衬砌, 浆砌条石全断面衬砌及浆砌条石边墙、混凝土底板衬砌共三种方案, 以设计流量0.10m3/s、加大流量0.13m3/s为例, 选取1km长度明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方案一:混凝土底板边墙全断面衬砌。
本方案对明渠边墙采用30cm厚C20混凝土衬护边墙、15cm厚C20混凝土衬护底板, 渠道糙率采用0.017, 经计算, 渠道过水断面渠底宽为0.7m、渠深0.7m, 设计水深为0.27m。
方案二:浆砌条石全断面衬砌。
本方案对明渠边墙采用30cm厚M7.5浆砌条石衬护边墙、30cm厚M7.5浆砌条石衬护底板, 渠道糙率采用0.025, 经计算, 渠道过水断面渠底宽为0.8m、渠深0.9m, 设计水深为0.34m。
方案三:浆砌条石边墙、混凝土底板衬砌。
本方案对明渠边墙采用30cm厚M7.5浆砌条石衬护边墙、15cm厚C20混凝土衬护底板, 渠道糙率采用0.020, 经计算, 渠道过水断面渠底宽为0.8m、渠深0.8m, 设计水深为0.30m。
经过对上述3个衬护方案进行水力计算、断面尺寸拟定、每1km工程量和投资计算, 三种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 横断面为矩型的渠道采用方案一混凝土全断面衬护方案的建筑工程投资最低。
本灌区所选工程项目各片区整治设计渠道地形、地质条件和当地建材条件可知:3个区县所涉及的整治渠道已成明渠绝大部分为矩形断面, 因此本阶段对于现状为土渠未衬护的渠道, 将选择采用建筑工程投资较省的混凝土进行全断面衬护。
2.3 明渠衬护设计计算
渠道断面设计按照《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设计时根据不同渠段和设计流量, 先拟经济断面, 然后经水力计算进行调整, 使其满足不冲不淤条件, 达到工程量小、造价低的要求。根据本灌区渠系特点, 渠道断面设计所采用的基本参数为:根据规范规定, 本灌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75%, 设计流量经水量平衡和用水量分析计算确定, 详见第四章。为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保证渠道输水安全, 本设计应满足防渗效果持久、技术简单的要求。经方案比较, 确定明渠采用C20混凝土衬护边墙、底板方案, 糙率取0.017。本灌区渠道均为续灌渠道, 应考虑设计流量、加大流量两种工况, 渠道超高按照规范取0.25H (加大水深) +0.2。渠底浇筑C15混凝土防渗, 渠道宽于1.0m的浇筑15cm, 窄于1.0m的浇筑10cm。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渠底比降仍按原状设计, 其中明渠为1/1000~1/5000、渡槽为1/500~1/1000、隧洞为1/1000。
横断面设计及过水能力复核:渠道横断面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 m3/s;
A———渠道过水断面, A= (b+mh) h, m2;
b———渠道底宽, m;
h———渠道过水深, m;
m———渠内边坡系数;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 R=A/X;
n———渠床糙率;
i———渠底比降。
本方案对明渠边墙采用30cm厚M7.5浆砌条石衬护边墙、15cm厚C20混凝土衬护底板, 渠道糙率采用0.017, 经计算, 渠道过水断面渠底宽为0.7m、渠深0.7m, 设计水深为0.27m。
2.4 泵站设计计算
灌区已成泵站的整治改造均在原址处进行加固或拆除重建, 不涉及重新选址的问题。本工程泵站涉及以下几类: (1) 原站址有泵房或管理房, 但破损严重, 需拆除重建; (2) 原站址泵房可以利用, 局部需进行加固处理。
灌区泵站以水库或渠道作为水源, 进水水位变化幅度较小, 存在的病害情况情况设计, 仍采用砖砌结构拆除重建或加固防渗, 由于泵站较多, 本阶段以某水库泵站作典型设计。
泵站泵房拆除重建为浆砌砖泵房, 净空尺寸3.8×3.8m, 墙高3.72m, M10浆砌页岩砖结构, 底板浇筑C20混凝土10cm厚, 基础为M7.5浆砌条石放大基础, 内外墙抹灰, 泵房内安装1套水泵机组, 安设低压配电柜, 增设低压照明设备、防盗门、窗, 新建浆砌条石进水池和出水消力池, 更换进水管及扬水管。在泵房外原位置安装变压器, 搭架原高低压输电线路。
泵站水力计算: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 渠道流量按Q=q A/η0计算, 各泵站控制的灌面及设计流量如下 (加大系数按1.30考虑) , 通过计算, 某泵站的设计流量为443.83m3/h。
水泵设计扬程根据设计运行水位而定, 其设计运行水位可根据河道在该取水位置设计运行水位而定, 查相关河道规划水文资料及历年各泵站设计运行水位可确定其设计运行水位, 各泵站出水池均接输水渠道, 因此出水池水位为渠道进水水位。
式中:H———水泵总扬程;
H0———水泵净扬程;
H出———出水池水位;
H进———进水池水位 (设计运行水位) ;
h扬———扬水管水头损失;
h进———进水管局部水头损失;
h沿———进水管沿程水头损失;
h底———进水管底阀局部水头损失;
h弯———进水管弯头局部水头损失;
hf———沿程水头损失;
hj———局部水头损失, 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取值;
f———沿程阻力系数;
L———管长, m;
Q———设计流量, m3/h;
D———管径, mm;
b———管径指数;
m———流量指数;
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v———流速, m/s。
根据上述公式及已选用的管径水头损失, 计算出某泵站的进水管道水头损失为2.48m, 扬水管道水头损失为4.30m, 进、出水池之间的净扬程为17m, 则某泵站的总扬程为23.78m。根据某泵站的设计流量为443.83m3/h、总扬程23.78m进行水泵选型, 由于泵站的设计流量均较小, 为了便于管理, 泵房内均选用1台卧式单级双吸离水泵, 水泵型号为250S39A, 扬程H=30m, 流量Q=468m3/h、效率为79%, 汽蚀余量为3.3m, 配套电机型号为Y250M-4, 电机功率P=55k W。
3 结语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本地区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高速公路、铁路均从境内通过, 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总量进一步加大, 对供水的要求更高。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渝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也对灌区渠道工程的供水要求越来越高, 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 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节约用水,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急需对大型灌区的渠系及其建筑物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本文以西南地区某大型灌区为例, 浅淡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SL482-2011)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GB/T50600-2010)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4]《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灌区规划 篇9
1 灌区续建与改造的实施情况
我市的小型灌区都经过多年的运行, 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的不配套, 致使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萎缩, 水的利用率和灌排保证率也有所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林业对水资源需求逐年的增加, 这就对灌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自1999年至2010年期间, 我们及时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 积极申报、立项, 争取上级各部门最大限度的支持。目前我市重点做好建设、和平、跃进渠首续建工作, 规划资金25000万元。
2 灌区续建改造后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2.1 效益。
我市各大、中、小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后, 效益明显,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节水效果明显。灌区干支渠实施防渗和闸门更新后, 经试验测得, 区系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85, 节水效率提高, 灌溉成本降低。b.效率得到提高。变电设备及电机水泵完好率保证在98%以上, 实现自动化监测及控制, 改善了运行条件。同时, 办公设施的更新和职工就餐的方便, 改善了工作生活环境, 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c.改善了灌区内地下水生态环境。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改善了灌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 遏制了部分村庄超采地下水情况发生, 减轻了超采地面不均匀沉陷和房屋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变, 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观光农业的发展。d.促进了社会稳定。引水能力增加, 灌溉周期缩短, 从而提高了供水能力, 减少争抢水事件, 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灌区范围内的经济明显提升、社会人为环境较和谐化。
2.2 存在的问题。
a.灌区管理思路仍局限于原来的单一灌溉目的。灌区实施改造后, 其管理思想仍很保守, 还仅仅为农业灌溉而引水, 没有开拓用水渠道, 没有转向“一灌多效益”的引水思路。在投资巨大, 工程良好运转的条件下, 应把“水” (灌区引的水) 做“活”例如灌溉在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同时, 能否与地域内的供水部门联合, 作为水源经营性的合作, 拓宽思路, 增效增值。能否将结合渠道防渗工程的实施, 在引水明渠上设立小型拦水设施, 渠道两边绿化, 在沟、渠、库接点位置修建休闲场所, 建立旅游景点, 引进经营项目, 激活管理站点的多种经营, 提高灌区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在坝渠上修路, 创造交通方便, 既方便检查管理, 又能把周围环境和工程建设和谐化,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有效实用。b.充分发挥渠道的引水和排水作用, 灌区的渠道多效能的发展。目前, 灌区的引水模式大部分是由主干渠自流到分干渠 (支干渠) , 再利用机械设备引到田间进行灌溉。灌溉是解决了, 但在汛期, 农田排水却不能有效地把分干渠 (支干渠) 内的雨水引到主干渠内排走, 也就是说, 只管引水灌溉, 不管排水防汛。应该提升灌区的多效能, 使建成的灌区既能灌又能排的“双能渠道”。c.灌区管理机构与市场经济极不适应。大型灌区的管理机构管理思想陈旧, 缺乏开拓精神,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充分发挥, 现代化的仪器不会应用。甚至有的基层站、所的工作人员, 一般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都不会使用, 还使用过去古老的“通信方式”进行传送资料, 落后的工作方式, 远远的不能适应于时代的发展, 由此看来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灌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增加“新活力”, 建立竞争机制尤为重要。如果还继续搞一团和气, 不开拓思路, 灌区工作也只能是国家投资建设, 管理单位也只能是个看管者或守候神而已。
3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灌区自身的特点, 从目前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及现代科技信息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3.1 建立市场机制。
协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民办公助”试点成功, 提高灌区内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情况, 已经具备建立市场机制的条件, 有偿使用顺理成章, 供水管理制度的健全, 能有效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水价“阳光”后打消了农民交糊涂水费、烦心水的顾虑, 增加供水管理的透明度, 形成灌区和农民利益共赢的局面。建立田间灌溉体系, 为灌排服务。促进建设“民办公助”项目的发展, 实施有偿转让。水权的转让, 外资引进, 项目的公开, 多种手段来实现“以水养水”创造合作伙伴,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3.2 建立灌区管理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设计标准高、工程质量优、建设速度快、工程效益好的情况下, 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 克服实际困难, 减少各方面的矛盾, 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在法制健全的当今时代,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同时, 依法进行管理、协调, 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建立灌区内的灌排体系, 保证旱能灌, 涝能排的体系。积极协调有思想、有经济基础的农民, 参与“民办公助”项目建设, 做好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或末级渠系改造、促使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挖掘灌区内的潜能, 带动地域内的经济繁荣, 地域的开发和发展。
3.3 进一步加强灌区现在信息化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灌区需要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般灌区特点较明显, 地域偏僻, 溜区渠道较长, 管理人员较多且较分散, 智能高故的灌区管理, 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的情况下, 管理的信息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存贮、维护和使用, 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管理, 同时, 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 注意引进专业性管理人员, 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灌区新机制的建立, 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灌溉为大局, 在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突破口, 搞活灌区多种经营为衬托, 确实要体现灌区多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机会。灌区若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新的管理体制, 就需要大家在不断发展中大胆探索, 充分发探各方面能动性, 才能满足灌区新的需求, 适应新的发展。通过加快灌区资源的节约型, 合理发挥灌区资源的长效机制, 灌区管理与灌区管理机制相适应, 灌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和谐, 新型的运行机制才能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解决灌区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效率低下, 工程管护责任难落实和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 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是水利改革的重要课题。现以我市为例, 分析了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造后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管理水平,灌区,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浅议灌溉管理制度改革[J].水利经济2, 005 (3) .
[2]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 004.
[3]贾仁甫, 窦春涛, 王红.农业水费调整对农业节水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2, 001 (4) .
[4]汪志农, 薛建兴, 马孝义, 等.陕西关中灌区支斗渠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