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

2024-05-14

杨根思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共10篇)

杨根思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 篇1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走上工作岗位

一九五六年九月,雷锋在乡政府做通信员,十一月,年满十六岁的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公务员。一九五七年,雷锋光荣地年经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锋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辽阳日报》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事迹。

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参加人民解放军

参军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宣传党的政策: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雷锋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无此的温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练习,十几天后,他终于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实弹学习中得到了优秀。

后来居上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

雷锋性格开朗,平时很活跃,教唱歌,办墙报,说快板样样都行,上级领导安排他参加战士演出队,他就起早贪黑地背台词,后来考虑到雷锋的湖南口音与大家的普通话不协调,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而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大家虽没有看到雷锋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雷锋的辛勤劳动,和他那处处关心集体,一切服从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锋回到运输连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驾驶技术之中去,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现状,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雷锋废寝忘食地学习技术,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五月份,雷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给一台13号车上了建设工地。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简介 篇2

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革命思想影响,矢志报效祖国,抵抗列强入侵。1926年,赵一曼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念书,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她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不久,武汉政府被国民党控制,开始__统治,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略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国民党采取避战政策,仍然把矛头直指国内,民族抗日阵线得不到统一,国家已经接近生死存亡的时刻。此时的赵一曼已经回国,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

赵一曼看上去只是个瘦弱的女子,可是,在战场上,她却勇猛果敢,丝毫不输给男人。1934年,她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当时共产党还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政党,在武装斗争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武器装备和物资都比较匮乏。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一曼仍然每次在战斗中勇挫日军和伪军,将珠河地区的抗日斗争进行得有声有色。1935年,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伪满政权的报纸在某一天刊登的一篇报道,尽管对赵一曼有污蔑不实的言辞,可是却把她说得神乎其神,说她能杀敌于眨眼之间。从此,“红槍白马赵政委”的称号在抗日自卫队中广泛流传开来。在战场上赵一曼是浴血疆场的女豪杰,可是在生活中她仍然是一个和蔼的女性,她热爱群众,关心同志。大家钦佩她的“红槍白马”,可是在生活中,战士们仍然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与日伪军打了一场遭遇战,由于敌众我寡,赵一曼不幸腿部受伤被日伪军逮捕。日军大喜过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日军对她的腿伤进行了简单的治疗之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刑讯。面对凶恶的日军,赵一曼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她不肯透露一丝情报,而是横眉怒目,痛斥日军在中国的侵略行径。日军军官恼羞成怒,用马鞭狠戳她的腿部伤口。她疼得昏死过去几次,被日军弄醒之后,仍然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赵一曼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抗日的坚定决心。

1935年12月13日,赵一曼因为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了得到情报,将她送往哈尔滨治疗。在住院期间,赵一曼利用各种机会对看守她的警察与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她脱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他们将赵一曼背出医院,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可是6月30日,赵一曼在去抗日游击区的途中再次被日军逮捕。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之后,凶残的日军开始对她进行更加残酷的刑讯。为了套取情报,他们不择手段,甚至以摧残女性身体的酷刑来逼迫赵一曼就范,手段令人发指。而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只言片语的实情。

日军终于放弃了对赵一曼的逼供,决定将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赵一曼大义凛然,毫不畏惧。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了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自己要被日军槍毙了。为国尽忠,死得其所,没什么好遗憾的。只是此刻,她想起了自己远在四川的儿子,于是她向看守她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下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信中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作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简介 篇3

1935年冬,赵一曼担任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政委,在一次与日军作战中右手臂被子弹击中,在珠河县侯林乡上围子小西北沟养伤期间,被日伪发现,交战中赵一曼身中数枪,最终因失血过多不幸被俘。

被俘后,赵一曼被押往哈尔滨,被关押在哈尔滨市立医院里一边接受治疗的同时一边继续施以酷刑逼供。赵一曼始终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整个人始终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尽管赵一曼不断地受到抽打,但她强忍着钻心的伤痛,日本人始终从她嘴里只得到“不知道”三个字,其他的始终一无所获。

赵一曼面对日军刑讯逼供的不屈精神,也不知不觉地感染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在哈尔滨市立医院负责看押赵一曼的伪南岗警察署的警察董宪勋,另一个是医院的女护士韩勇义。他们对赵一曼尽管不断受到日军折磨,但始终咬紧牙关的英勇斗志极为佩服,于是两人决定联手营救赵一曼。

1936年6月28日,这天晚上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董宪勋和韩勇义将赵一曼抬上预先雇用好的小汽车,不敢有丝毫停歇的向着哈尔滨南岗文庙方向疾驰而去。

为了避免日军发现赵一曼失踪后的尾随追捕,赵一曼等三人乘坐的汽车在抵达三棵树后,又转往阿城方向。但当他们走到哈尔滨与阿城交界的万缘桥时,因暴雨导致桥梁被冲毁,无法继续向前。不得不又再次折回三棵树,弃车后雇用抬杆将赵一曼抬到了阿城金家窝堡董宪勋的叔叔董元策家中暂时休息。

第二天一早,由董元策出面雇了一辆马车,赵一曼等人坐上马车继续向宾县方向转移。

这时候在哈尔滨市立医院,前来换班的警察发现赵一曼已经不见了,赶紧向上面汇报。很快,日伪当局便发现与赵一曼一起失踪的还有警察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当时的伪南岗警察署总务主任日本人中野金藏赶紧下令在南岗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搜查,并将附近的出租车全部找来询问。最终从一名白俄司机那里得到了前天晚上从市医院拉了4名中国男女,其中一名女的还走路困难。

在得到这条讯息之后,日伪警察通过搜查获得了赵一曼一行已经沿着宾县往东方出发。日伪警察赶紧向着赵一曼等人出发的方向一路追赶,最终在距离阿什河东十来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坐在马车上的赵一曼、董宪勋、韩勇义以及董宪勋的叔叔董广政。赵一曼等四人遭到逮捕后,6月29日被带回伪南岗警察署后当即便被押往伪哈尔滨市警察厅刑事科接受审讯。

在这里赵一曼再一次遭受了日伪警察的拷打问讯,甚至还动用了电刑,继续逼问赵一曼抗联队伍的情报。但正如前面的审讯一样,日本人始终从赵一曼口中只能得到“不知道”三个字。

日伪在用尽各种手段都无法从赵一曼口中撬取他们想要的情报后,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珠河县,在小北门外遭到日军杀害。

帮助赵一曼逃走的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也被日军关进了监狱,同样受尽了日军的各种酷刑。1936年7月董宪勋因受刑过重惨死在了监狱中,年仅27岁。

少年英雄赖应明事迹简介 篇4

少年英雄赖应明事迹简介

赖应明(1959—1973),东莞樟木头镇樟洋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3岁丧母,由父亲赖思香抚育长大。他从小爱听爱看革命英雄故事,每每为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雷锋、欧阳海等英雄事迹而着迷。他常以英雄为榜样,为群众做好事,如帮助烈军属担沙运石,上山割草,趴在又脏又臭的粪池边捞起生产队的受溺小猪等。

1973年2月27日上午,赖应明放牧的黄牛牯为找牛群,越过山坳,向广深铁路跑去,牛踏在铁路中间,从广州往深圳的607次快车,正以时速80多公里的速度飞奔而来,赖应明奋力把牛推开。想不到牛刚走下路旁,忽又跨上铁路。这时,火车风驰电掣般冲来,牛被机车的汽笛声吓呆,站在路轨中间不动,眼看事故就要发生。赖应明一个箭步跃上路轨,执着牛头,用力一推,牛刚迈离路轨,列车呼啸而过,几百名旅客平安无恙,赖应明却不幸被机车撞倒。乘务员把他抱上火车送往深圳急救。但因伤势过重,多次抢救无效,28日早上7时,停止了呼吸,年仅14岁的赖应明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共青团樟木头公社委员会根据赖应明生前的表现和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县革命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中共东莞县委为这位欧阳海式的小英雄举行了追悼会。其英雄事迹在《樟木头镇志》、百度百科以及广州英烈网上都有介绍。每到清明节,社区、学校等单位都组织举办过祭奠英烈的活动。

杨根思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 篇5

12月30日,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来到金银潭医院。他们反馈,已收治的7名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已知病原微生物,均为阴性。

张定宇大吃一惊。“你们取什么检测的?”

“咽拭子。”

咽拭子取样是在上呼吸道,而肺炎病人的感染已经抵达肺叶。

“不行,马上做肺泡灌洗!”

张定宇通知纤支镜室主任,采集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样本,火速分送省疾控中心、中科院病毒研究所检测。

当天下午5时,标本采集完毕。

三个小时后,初步结果出来了:病原体均呈阳性!

第二天清晨,国家卫健委派出的工作组和专家组,乘坐第一班飞机,抵达武汉。

专家组来到金银潭医院,会诊病人和查看相关影像资料。同时,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当晚,武汉市卫健委10楼会议室,灯火通明。

专家组向国家卫健委派驻武汉市工作组汇报临床观察意见。

这次会议一个最为紧要的任务,就是分析新发疾病,抓紧商议制订一个诊疗方案。会议开到第二天凌晨3时。

真正的跨年会议!

1月1日早晨8时,检测人员紧急采集环境样本515份。

1月3日,4家权威科研单位对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平行检测,初步评估判定为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原体。

1月10日,紧急研发的PCR核酸检测试剂运抵武汉,用于现有患者的检测确诊。

12日,这种全新疾病被正式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别无选择

1月3日,金银潭医院新开两个病区,转入5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

同时,紧急采购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体外除颤和心肺复苏设备。每个楼层,大致准备25台呼吸机和25个输液泵。

1月5日,患者已达100余位。

查房时,张定宇猛然发现一个问题:病人自费用餐,非但标准不高、营养不全,而且任由剩饭剩菜裸放床头。保洁员束手无策,不便清理。

这是一个巨大隐患。

他马上下令,即日起,所有病员餐饮费用由本院负担,标准与本院干部职工相同。且全部统一送餐,统一保洁!

有人表示不解,这会额外增加医院的经济压力。

张定宇说,特殊时期,不算小账!

形势越来越紧张。

正在这时,金银潭医院的50多名保洁员不辞而别。

怎么办?

护士和行政人员顶上!

第二天,18名保安也全部离岗。

怎么办?

生死关头,不能回头!

所有党员、后勤人员,全部上前线!送餐、保洁、保卫……

在此期间,张定宇紧急招聘多家外部工程队,聚合院内所有人力物力,日夜苦战,用最快速度将全院21个病区全部改造完毕、消毒完毕、布置完毕。

大战之前,这是多么艰巨的工程!

事后证明,这是多么及时的工程!

关键时刻,张定宇身边两位最重要人物,先后感染。

妻子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门诊部负责接诊,虽然小心注意,还是感染了。听到确诊消息,张定宇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了,现在更是分身无术,不能前往探视。

仅仅几天之后,他在工作上最倚重的战友——业务副院长黄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症。

无奈的张定宇,愤怒的张定宇,疲惫已极的张定宇,眼泪夺眶而出。

此中悲痛,此中心焦,如坐针毡,如火焚烧!

别无选择,别无选择,只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工作,把所有的措施补防到位,把所有的预案准备到位。

每天晚上,他都要闭眼、面壁,单腿直立半小时。

是在祈祷吗?

当然不是!

除夕夜

大年三十。傍晚7时,办公室。

吃过饭,张定宇突然想起,要与病房里的妻子视频,说几句安慰话。这个可怜的女人啊,为我付出了一切,现在身染重病、生死未卜,不仅没有得到我的探望和照顾,连暖心的问候也少之又少。想到这里,张定宇心如刀割。

他擦擦眼泪,使劲摇晃麻木的脑仁,想出了几句温柔话。可刚刚酝酿好情绪,电话响了。

紧急通知,解放军陆海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已乘军机星夜驰援,3小时后降落。其中,陆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将直接奔赴金银潭医院。

少顷,电话再响:上海医疗队136名医护人员也将进驻,凌晨2时抵达!

“好!好!马上布置,马上迎接!”他挺直身体,一下子来了精神。

放下电话,急速召集人马,分头行动,再次冲锋。

真是武汉有幸、天道垂青。前些天,他已经抢在大疫来临之前,把全部病区规划改造完毕。这个“提前量”,在这个节骨眼上帮了他的大忙。

想到这里,心底涌上一阵职业的自豪。他伸出大拇指,狠狠地为自己点一个赞!

的确,张定宇提前完成的这一系列改造工程,太果断了,太给力了。

这,才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真正的责任感!

日历翻至1月25日,大年初一。

这是全国人民万家团圆的欢乐之夜,人们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大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可张定宇和他的战友们,却不能停下。他们要立即清洁消毒、摆放物品,为即将进驻的医疗队能最快投入战斗做好准备。

1月26日下午1时,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接管两个病区。

下午2时,上海医疗队入驻另外两个病区。

截至当晚11时,金银潭医院已累计收治重症患者657人。

火线48小时,张定宇兵不解甲、马不停蹄!

铁与冻

金银潭医院的空气中,溢满了浓浓的消毒水味道,像硝烟,似雾霾。

楼道里,大家时时看到张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听到他的大嗓门。

只是,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了,特别是双腿僵硬,如假肢般愈发不灵便。

上楼时,必须用双手紧握栏杆,用力地拉、拉。有一次,走着走着,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来。

1月28日早上8时,全体病区主任见面会。

简短地汇报完工作后,大家准备四散而去、各就各位。但这一次,张定宇破例要求大家留下,似有话说。

人们颇感意外。

而他,却又吞吞吐吐,足足一分钟。

众人纳闷了。这完全不是张院长的作风啊,从来没有见他如此局促啊。

他停顿一下,慢慢张口。

“兄弟姐妹们,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说。再不说,可能要耽误大事。”

大伙儿瞪大眼,眼神里翻动着惊疑的问号。这些年来,单位由乱到治,由弱到强,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细碎碎而又轰轰烈烈的事情。对于这些,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只要有张院长在,便没有什么大事。就像现在,天大的事,不也是他在硬挺挺地支撑着吗。

“我的身体出了问题……”

大家一惊,会场一片寂静。

“我是……渐冻症!”

什么?什么!大伙儿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是的,渐冻症,前年确诊。”他缓缓地却是平静地说,“医生告诉我,或许还有六七年的寿命。现在,我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

渐冻症,即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人类罕见病。此病多为进行性发展,其病变过程如同活人被渐渐“冻”住,直至身体僵硬、失去生命。更重要的是,这种病,无法医治。

在座都是医生,谁不明白呢。

联想他这些天来的异常行动,大家恍然大悟。

张定宇沉默少许,接着说:“我向各位兄弟姐妹道歉啊。这两年,我脾气不好,批评你们太多,你们都受委屈了!现在,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回更多患者;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跑出病毒的魔掌。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说完,他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走向前台,双手抱拳,深鞠一躬:“拜托大家了!”

泪水模糊了大家的眼睛……

白衣执甲,冒死前行!

最疲惫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张定宇就仰躺在办公室沙发上,与妻子视频聊天。一是问候,二是排解压力。

“疫情过后,我陪着你,好好休息。”

“咱俩相差5岁,正好可以一起退休。到时候,我给你一个人当护士,你给我一个人当院长。”

“只是我脾气不好、急躁、不服周,老毛病改不了。”

“这才是武汉人。一代代都是犟脾气,好像会传染一样。”

“别提传染。我不想听!”

“好吧。张院长英明,张院长能干。在张院长领导下,汉正街永远正,长江水永远清,金银潭永远风平浪静。”

“哈哈哈哈……”

笑着笑着,却没有声音了。

再听,却是一串串呼噜声。

他睡着了。

灵丹妙药

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在张定宇主导下,金银潭医院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比如大量补充氧疗设备,在病房里尽量多地匹配氧气面罩、高流量氧疗、体外膜肺氧合等手段。

但仅有这些常规武器,还不行啊。

探讨新路!

他们在国家专家组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鼻导管氧疗、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通气治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疗法,同时酌情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抗炎、抗休克,纠正内环境紊乱、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

还有血浆疗法。

大部分患者康复后,体内都会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可有效杀灭病毒。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可以增加重症患者存活的机会,也可为医生的救治争取更多时间。

张定宇妻子康复后,经过身体检查,符合捐献血浆的条件。2月中旬,她来到丈夫所在的金银潭医院,捐献400毫升血浆。

很快,在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赫然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一项。

遗体解剖,无疑是寻找致死根源的最直接途径。

目前,医学对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的病理机制认识不够,也没有对症特效药。通过遗体解剖,可以最快地掌握和判断其传染性和致病性变化规律。

金银潭医院的第一个死亡病例出现在1月6日。

在ICU病房外,张定宇耐心地与患者家属沟通将近一个小时,试图说服对方同意对逝者尸体进行解剖,但是,没有成功。

后来,凡有可能,他都会走上前,真诚哀悼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们知道凶手是谁,但它到底如何行凶,我们需要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挽救生者。请您理解,请您支持啊……

终于,有家属同意了。

2月16日,第一例、第二例患者遗体解剖工作在金银潭医院完成。十天之内,共完成12例。

由解剖获得的直接数据,有望给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疫情发生后,科技部紧急启动针对该病毒的应急科研攻关。

金银潭医院承担的多个临床研究项目也陆续上马,涵盖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筛选、激素使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张定宇当初建造的GCP新药平台,此时发挥了大作用。

在武汉前线的几位院士、教授和相关科技人员,迅速在这个平台上展开了克力芝、枸橼酸铋钾、瑞德西韦等药物的临床研究。

各种武器,一齐开火。瞄准新冠,精准射击。

最后的战斗

2月9日,已经超负荷运转43天的金银潭医院,再次接到收治一批危重症患者的紧急任务。

21个病区,每层楼都在走廊添加10至14张病床。

这天晚上,这里又吃力地接纳了256名危重症患者!

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如此节奏。

而调动整个医院运转的张定宇,无疑是其中最忙碌、最劳心而又最坚定的那个人。

一天天在萎缩的双腿,时时疼痛,好似抽筋。最痛苦的时候,必须单腿站立,把全身重心压迫到一条腿上,连续站立半小时左右,才能缓解。满头大汗、浑身颤抖、咬牙切齿、气喘如牛。

当然,还有他的战友,这些可敬的勇士们。在那些漫长的日子里,他们有家不能回,大都寄宿在自己的汽车里。

“汽车宾馆”就是他们战火中的家!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整个武汉市,战斗都是如此激烈。

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万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和各界爱心人士,和武汉人民并肩作战,共同筑起一道道血肉长城,抗击疫魔!

日日夜夜、风风火火、铿铿锵锵。

希望之光、胜利之光,就这样吃力地从最初的慌乱和暗淡中走出,走向黎明、走向日出、走向满天朝霞……

2月21日,金银潭医院收治患者13人,出院56人。出院人数首次超过入院人数。

黄朝林副院长的病情也稳住了。最终,他获得了新生,并于3月2日回归医护队伍。

截至战疫尾声,金银潭医院的820张病床,累计收治2220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大多数为危重症患者。

而金银潭医院的勇士们,在与病魔决斗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身。作为战斗最激烈的一个主战场,这里只有9名医护人员感染,且全部治愈。

这,堪称奇迹!

张定宇和他的战友,用最大努力和最小牺牲,为保护这座城市尽了全力!

肺腑之言

一场大战,正在收兵。

张定宇,已近三个月没有休息了。

杨根思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 篇6

据陈薇院士介绍,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看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先是百感交集,而后欣喜若狂。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陈院士,感谢所有坚持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

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让许多低调做研究的幕后英雄们,重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高龄仍旧上战场的前辈,为保护人民贡献最大的能量,勇敢前进的后辈,也丝毫没有要退缩的坚定。

而陈薇院士,便是这群勇士中的一名猛将。

54岁的陈薇院士,是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英雄级人物。

还记得吴京那部让人热血沸腾的《战狼2》吗?

电影中,医生Dr.Chen保护曼拉病毒“活体疫苗”的情节,其实就是向我们的陈博士致敬。

电影里让人闻之色变的“拉曼拉”病毒,原型就是西非的“埃博拉”病毒。

而陈博士,便是被称为“埃博拉终结者”的陈薇院士。

武汉疫情爆发后,陈院士再次临危受命,冲上前线。

初到武汉,她便带领团队研发检测试剂盒,加快肺炎的确诊速度。

苦战一个多月后,又带来了新冠状病毒疫苗的捷报,给了全国人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20多年来,陈院士一直走在与病毒“抗战”的第一线。

为国为民,不计个人的安危与生死。

她的人生是传奇的,她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追随的偶像,通过她的人生故事,可以引领我们的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

她的精彩故事,值得所有家长和孩子细细品读。

坚定自己的选择

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陈薇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化学工程系,当时是个特别热门的专业。

那时候,她的同学们都把出国留学或者进入一个大公司当成是首要选择,陈薇也想着走这条路,甚至已经选择好了一家特别著名的生物公司。

但人算不如天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陈薇知道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这样一个特殊的单位。

那是一个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成立的单位,担负着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

心中怀着一腔热血的陈薇,立即产生了参军的强烈愿望。

然而,她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来自家人和好友的反对,大家都认为,入伍就是埋没了自己。

但陈薇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部队中。

从那时候起,她便开启了携笔从戎的军旅生涯。

陈薇一直都明白,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她选择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炙热,并且坚定地走了下去。

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碰到很多选择,而每一次选择的累积构成了自己的人生。

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得到任何东西都不会觉得幸福。

面临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害怕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不良后果,干脆不做选择。

这会让人变得畏首畏尾,不能及时把握机会,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人生大事,无时无刻都在面临困扰。

所以,我们要从点点滴滴言传身教中去引导孩子学会选择,把选择权还给他们。

在孩子不断选择的过程中,慢慢会学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人生是要自己选择的,自己负责的。

坚持下去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陈薇本身是个特别活跃的人,喜欢文字,当过副主编。

也热爱跳舞,周末的舞会几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还特别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学校咖啡厅的首批服务员。

在别人眼中,陈薇根本不大可能参加纯粹的科研工作。

可命运使然,她最终选择了去军事医学科学院。

她所在的单位,在偏远荒凉的丰台镇,部队生活很单调,也很清苦。

和陈薇一起入伍的同学,很快便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只有她,淡然处之,默默坚持。

在知道自己的师弟收入差距已是自己的百倍以上时,她也没有动摇过离开的心,而是继续默默低头搞研究。

几年后,她跨学科考取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基因工程,成为了一名医学博士。

当年正逢人才青黄不接之际,陈薇被委以重任,开始研究重大的科研任务。

很多人都问过陈薇,出成果的诀窍是什么。

她的回答很简单:

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

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

如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很多人往往缺乏的是毅力和坚持到最后的勇气,人生中许多事情的成功,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坚持等到临界点的爆发。

每一个梦想的实现,背后都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超常的努力。

所以,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但无论选择了那一条,都不要轻言放弃。

只有日积月累的辛苦浇灌,那些令你心动的人和事,那些新鲜靓丽的风景,才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不骄不躁

才是行走人生的态度

,非典蔓延。

陈薇的团队率先推出了预防SARS的新药,当时的领导亲自去到他们的实验室,给予高度的评价。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拼搏奉献” 那一年,陈薇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各种先进人物的荣誉纷至沓来,主流媒体争相采访。

长时间呆在实验室研究的她,一下子就走到了台前,出现在众人眼前,头顶的光环也越来越闪耀。

这些高度的评价并没有让陈薇迷失自己,用她的话说就是“心态没有多大的改变”。

在陈薇看来,自己只是一个领奖的代表而已。

因为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影响,她对名利的淡泊,已经成为了一种人生习惯,在她看来,继续搞自己的研究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

浮上去很容易,但要真正沉下来却很难。

深以为然。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把“厉害”两个字挂在嘴上,那些安静沉稳、默默努力的人,才是真正有实力的人。

人的一生,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一浮一沉,对我们来说或许正是一种磨练。

因此,浮在上面时,千万不能骄傲;沉在底下时,也不要悲观。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必须明白,不骄不躁,不气不馁,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相互理解

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事业再起色,如果家庭不幸福,那么人生也是有缺憾的。

她与丈夫相识于去泰山的火车上,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

两人刚在一起的时候,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相爱。

结婚后,丈夫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让陈薇可以安心搞研究工作。

他欣赏她的才华和能力,觉得她应该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而陈薇自己也很感恩丈夫的付出,她不止一次提到:

与研究所所长相比,另一个身份更令她觉得骄傲,一个快乐的母亲,一个幸福的妻子,孝顺的女儿和儿媳。

对于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陈薇有着自己的想法。

“在工作中,要淡化自己的性别,在生活中,要突出自己的性别。睿智与亲和并存,执着与从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这才是是幸福的最终定义。”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陈薇也特别的开明,他告诉儿子:

“你这辈子做好两件事就行了,第一是娶自己爱的人,第二个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我从来不奢求你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希望你是快乐的、健康的、富有爱心的”

从陈薇院士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就是家人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理解越多,计较越少;理解越多,抱怨越少。

理解越多,伤害越少;理解越多,包容越多。

理解越多,感动越多;理解越多,爱意越浓。

像陈薇院士这样在国难当前挺身而出、担当作为的英雄,是最值得我们崇拜和赞美的。

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在暗无天日之时、在灾难突发的当口,像一束光照亮我们找到出口的路。

他们,带给我们希望和安抚,让我们一步步逃离恐惧和沮丧、盲目和偏见、痛苦与悲伤。

他们,让我们能走到开阔光明的暖春之地。

不管是人生价值的引导,还是日常生活的相处之道,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正确的对标点。

英雄的革命事迹 篇7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杨根思连长的英雄事迹简介 篇8

2020 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很多人向死而生,逆行武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家的安宁,向着疫情发起冲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 2020 抗疫英雄事迹感悟 5 篇精选_抗疫英雄事迹感想,希望能帮到大家!

2020 抗疫英雄事迹感悟 1

自古英雄多磨难,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领域就会有不同的英雄。从古自今,涌现出无数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流血、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明朝时,沿海地区的倭寇也是个令明王朝头疼的大问题。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戚继光无疑是位重要人物,他骁勇善战,剿灭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海疆的安宁。自从来到浙江后,他就视察军队,发现陋习甚多,如此萎靡的队伍如何能打胜仗?于是戚继光决定招收当地朴实无华,容易训练的农民和矿工。于是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在戚继光严格的调教下,成为了令倭寇丧胆的“戚家军”。通过戚继光的丰富作战经验和激烈斗争,清除了倭寇在浙江的势力,恢复了当地的稳定和安宁。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实现了其“但愿海波平”的雄心壮志!

居里夫人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10 岁丧母,家境贫困,却造就出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7 年,居里夫人看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不断探索,与居里先生合作讨论,终于研究出两种新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与体力的劳动,四

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 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她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埋头苦干,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衷。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这次疫情是一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无数美丽的逆行者,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冲向了疫情的第一线;医生父子隔着防护玻璃相互打气;15 名医务人员拯救病人,不顾个人安危,最终感染上了病毒;有些党员医务人员发出“我是党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还有不愿意浪费防护服的医生们,在隔离病房不吃不喝,口罩和防护服勒出印子,也不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抢救每一个病人;更感人的是 2003 年的非典中,医生们全力保护了如今的九零后,现在换他们穿上白大褂来保护我们!

古今中外的英雄们用他们的双手和热血,努力争取我们的幸福,我相信胜利就在前方的不远处,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希望我们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去不了一线战斗,至少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添一点绵薄之力:主动上报,自我隔离。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恐惧要理智,不要相信那些虚假的传言,要相信我们医护人员要信任他们,少出门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戴口罩就已经是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最大的贡献。

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2020 抗疫英雄事迹感悟 2

有的人,身着白衣,心有锦缎。面对突发疫情,他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孤身前往,冲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最前线。白衣逆行,国士无双,让我们铭记这个闪亮的名字:“钟南山!”

我敬佩那面对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明明弹尽粮绝依然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誓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里的英雄,是那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疫情发生的时候,全国各地数万医生奔赴前线,他们不仅是医生,也是逆行的天使,更是战士。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长城的长城堡垒。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84 岁的他,面对国家的召唤,义不容辞前往前线,连日来,了解疫情,研究防疫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

2003 年,非典肆虐,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疫情前线,当时 67 岁的他毅然决然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同时他顶住压力,公开挑战同行和权威,提出非典病原不是衣原体,使非典的防治少走了弯路。

2020 年,新型冠状肺炎席卷全国,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再次挂帅出征,奔赴疫情第一线。他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自己却马不停蹄,辗转广鄂。

他次次奔向那无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以个人身躯撑起万家灯火;在时代的长河中勇于“逆行”,守护生命,诠释大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里,我们安居于室,有人却负重前行。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向钟南山院士致敬,向所有战斗的白衣天使致敬!

2020 抗疫英雄事迹感悟 3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今年的万家安宁,是一群把自己裹在防护服里的白衣天使在守护。

新冠,它来得突然、猛烈。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它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疫情的战火,全国一片红色预警。因为它,每个中国人在这个年里都过得十分艰难。武汉封城,交通停运,有家不能回,上万条鲜活的生命被新冠病毒无情地剥去……只要在外面聚餐就是鸿门宴,只要在外面多待一分钟就会多一丝危险。但尽管是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仍有着无数的医务人员奋不顾身地赶到前线,投入与新冠病毒的战斗。他们几乎可以说是在生死线上游荡,试探。但他们只为救更多的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挂帅出征。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尽管给出建议:“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 84 岁高龄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疫情的第一线。

单霞,90 后,武汉大学人民神经内科护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即将投入抗疫一线时,她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自己动手剃光一头秀丽的长发,不知道她一个女性哪里来的这么大勇气啊!可她却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的人。”听到这句话,屏幕前的我却已热泪纷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务工作者就是战士,就是先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负重前行。物资的短缺,感染的风险,家属的焦虑,身心的疲惫……在隔离病

房,这些都是医护人员必须面对和承受的重重压力。但是他们却没有怨天尤人,面对可怕的疫情,他们更多的是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鼓舞着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这些白衣天使都在前线奋斗,与病毒抗争,给予我们必胜的信心与决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向这些可亲可敬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能坚守法制、道德和文明的底线,待到春暖花开疫情消散时,你我便能毫无愧疚地坦然相见。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 抗疫英雄事迹感悟 4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给明媚的春天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涌现了无数令人钦佩的人:便利店老板,“外卖老哥”老计,东港无名环卫工人……他们在疫情爆发期间无怨无悔的付出,向社会传递着爱与坚守,他们成为了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在我心中最为敬重的英雄就是坚守在抗击病毒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

疫情爆发后,武汉成了与疫情的战斗的第一线。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纷纷驰援湖北驰援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李慧医生……凌晨四点,他们还在急诊室里救治病人。进入病区,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穿着重重的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长时间工作后,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全身都湿透了。而为了抓紧一切时间救治病人,她们的年夜饭只有干面包和方便面。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有一些也不幸感染了病毒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和他们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了身怀六甲的妻子、懵懂无知的幼儿和垂垂老矣的父母。

还有一位医生最让我难忘,他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教授。张教授得了渐冻症,腿一直在萎缩,生命对于他来说只有短短的八到十年,是绝症啊!即使是这样,疫情爆发后,他依旧坚持奋战在一线。三十多天,他和六百万医生并肩作战,每天只能休息两个小时。一天一个电话打进来,在几十公里外,他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好在在医生护士们的精心治疗下成功地出院了。张教授还做妻子的思想工作,让妻子去献血,救治其他重症患者,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

这些以张定宇教授为代表的医生护士们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我坚信,在这些英雄们的努力和坚持下定能消灭病毒,给我们一片安宁祥和中华大地!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 抗疫英雄事迹感悟 5

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关键时期,信心是一颗“定心丸”,也是一针“强心剂”。

“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2 月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极具针对性的部署和要求,提振了“抗疫”一线将士的军心,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

越是惊涛骇浪,越需从容不迫。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恐慌和焦虑在所难免。倘若真的慌了手脚、丧失理性,不仅会坏了大局、加剧疫情,更容易丧失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信心比金子更重要,不能缺了那股子气儿和劲儿。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国家坚定信心。信心从哪里来?其实,信心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手中。

看身边,城市里的社区工作人员、乡村里的村干部恪尽职守,筑起了一条条护佑千家万户的生命防线。再看远方,白衣天使冲锋陷阵,解放军战士星夜驰援,建设单位连轴施工,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党员干部靠前指挥,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社会各界被广泛动员起来,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从党中央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到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紧抓落实,再到各行各业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这是中国人民迸发的磅礴伟力,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的显著优势。

同时,我们要正确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既要预防低估负面影响的盲目乐观,也要避免高估负面影响的消极悲观。回看曾经的风风雨雨,我们应变局、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战疫”胜利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

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 篇9

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篇1:

他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一个贫穷家庭里,7岁变成了孤儿;他1940年12月18日出生,却与1962年8月15日意外去世;他只活了22个年头,却被人被称赞: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是人民解放方军战士,是平凡而伟大的士兵,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光辉的闪耀人物。

暖春三月,雷锋的实际撒遍了没一个街角巷口,雷锋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雷锋的“螺丝钉”品质家喻户晓,感染着每一个善良的人。也许雷锋的事迹是可以复制的。但雷锋那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却无法复制。雷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灵魂尚在人间,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

学习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是一个倡导,却并不是一项任务。有些人知道雷锋的感人故事,却从不无做好事;有些人只在听过雷锋这个名字,却默默无悔的在做像雷锋一样的事。“人之初,性本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三字经》的这句,意思应该就是人在刚出生还很小的时候,没有受到外界的熏陶,本性是善良的。每当读完这句话是,我心里总是会想:是环境污浊了人的思想,还是人污浊的环境的好坏。

学习雷锋,做有道德的人。再次写出这句话,脑海里空白了许久……接二连三的又涌现出一个个当代雷锋:肉串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热情公益的“90后”大学生麻袋哥们,用爱托起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些人原本没有法律义务去做那些事,即使在做过之后也不一定被人知道、称颂,甚至会被认为“不正常”可他们得到的却在指引着,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可能在他们眼中,这只不过是些举手之劳、力所能及、本能反应、不值一提的小事。就像雷锋一样,在做自己认为的小时,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为社会增添动人的风景。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不是一滴水,你会放弃对土地的贡献么?如果你不是一线阳光,你会忘记对光明的追求么?你只是社会中的一个人,你是否还留有雷锋一般的道德?

学习雷锋,在几十年前曾有他用阳光一般温暖了我们,那么在几十年后的现在,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不一定要时时刻刻的做好事,而要在心里树立这样的想法:别人如果需要我,我就该义无返顾的帮助他们。几十年前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叫雷锋的榜样时时刻刻温暖身边,但只要我们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相信在未来会满世界都是雷锋的继承者在用比阳光还温暖的心灵装扮这个社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下去,雷锋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道德无限的延长。

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篇2: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雷锋故事》,我爱不释手,认真地把它读完了。在我读过的许多书中,《雷锋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雷锋,这个闪光的名字,也将永远牢记在我的心中。雷锋,我呼唤着你,社会呼唤着你,因为,我们大家需要你。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佳话。雷锋做的好事数不胜数。有一次,雷锋在沈阳车站转车时,遇见了一位丢了钱和车票的妇女,雷锋上前问明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津贴补了张车票给妇女。当这位妇女向雷锋道谢并问起雷锋的姓名时,雷锋却回答:“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这就是雷锋,做了好事却不留姓名。书中还记叙着很多雷锋帮助战友,帮助老乡的故事……我读了之后,思绪如浪潮般涌动,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雷锋有如此高尚的品德呢?那是因为雷锋曾经受过旧社会的苦难,他热爱新中国,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可是,现在有些父母却这样教育孩子:在外不要多管闲事,哪怕是路见不平;不许和陌生人说话,哪怕是他向你问路;老人摔倒千万别扶,丢在路上的钱包千万别拣,因为说不定那是一个陷阱……这千万“不许”像一条条无形的锁链,束缚住了我们的爱心。所以,我们今天再读《雷锋故事》,重提雷锋精神,显得多么必要而有意义!让我们挣断锁链,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用雷锋精神去创建我们的文明校园,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雷锋,你在哪里?我想:只要我们乐于助人,奉献社会,雷锋就是你,就是我,我们都是活雷锋!

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篇3: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的优秀党员,但最常听见的是我们的雷锋大英雄。

虽然雷锋逝世的时候非常的年轻,仅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二十三岁,但他的英雄事迹却是非常多,永远的铭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永不泯灭。他一九六零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检查口,就立刻发现了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经过询问才知道,从山东出发去吉林看自己的丈夫,车片和钱全丢,没法去找丈夫。雷锋的津贴被他用来给那位妇女买车票,妇女说:“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个单位的?我好去报答你哪,恩人。”可善良的雷锋哪会说呢?只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谈到这儿我都哭了,我都哭了,我并不是为那个大嫂而哭,但这儿也有一些小小的因素,但最大的还是因为雷锋,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意志,不惜放弃自己的津贴来帮助他人,而且施恩不望报,只说了他是解放军,住在中国。我不禁为雷锋感到骄傲,因为我同样是中国人。

有一次,雷锋走在路上,发现一个女妇人背小孩在寻找自己的家,雷锋马上跑上前,去询问怎么了。最后雷锋行走了2个小时,才带着妇女回到了家中,自己都疲惫不堪。

这次我深深地被感动了,雷锋为人民服务真坚决。我以后也要向他学习。不怕困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这位伟大的优秀党员名垂青史,他的一生都献身革命主义事业,他知道死得时候都要亲自下车指挥,结果一棵电杆树打到雷锋的右太阳穴,不幸身亡。

雷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雷锋的英雄事迹作文篇4: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雷锋的故事。

几十年前的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夜之间,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就失去父母,成了一个孤儿。解放后,他参了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多次立功受奖。因公牺牲那年,他只有22岁。

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一天,雷锋乘火车出差,在车上,他看到许多旅客没有座位,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主动帮他们打扫车厢,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板;他还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帮老人找座位,帮下车的旅客拿行李。一些旅客看到他这样忙碌,就急忙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是啊!雷锋叔叔为了帮助别人,他只知道助人为乐,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

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20XX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

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

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

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篇10

江竹筠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提高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上一篇:广东邮电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下一篇:秋季运动会感想的作文7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