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什么的一次访问作文(共5篇)
对什么的一次访问作文 篇1
这个星期五,放学了,我打算和几个同学一起去访问一下我们的窦老师。
说到窦老师,他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也是七年级的年级长。也真幸运,他成为了我们初中阶段的第一任数学老师。大家平时学习都挺忙的,很少与老师沟通、互相了解。所以趁着放学,我们想去访问一下窦老师。
我们早已准备了要问的问题以及想了解的事,因此自信满满的向办公室走去。
来到窦级(我们都这么叫他的)办公桌前,他抬起头,风趣的问:“看你们阵势浩大的,有什么事吗?”我们笑着回答他:“老师,我们想访问一下您,请问您有空吗?”“有,问吧。”我们相视一笑,问道:“老师,听说您之前有被评为惠州好人是吗?”他略微停顿一下,似乎是在回忆。不久,他说道:“当时是有这个评选,我参加了,还有个一中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是由民众推选的,当时热度挺高的,我就被选上,过了初选……”我们认真地记录着,时不时点点头,仿佛在与老师谈笑风生。
这时,我想起什么,凑在另一位同学耳边问:“那件事……要不要问?”“……问吧……”我于是忐忑的问:“窦级,我之前在网上看到,您当时是因为工作太忙了,为了照顾学生,没有回去照顾您生病的孩子……是真的吗?”我问完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怕伤了窦级的心。没想到,他略微点一下头,眼眶骤然红润,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是啊……当时的九年级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当然不能放下几百考生啊……”他拿出一张纸巾,擦掉了眼泪。我们当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跟老师道歉。
我想,在那短短一刻,窦级心中是怎样的波澜起伏?孩子面临手术,而窦级选择了与几百考生共同面对中考,暂时放下了孩子。孩子是每位家长的心头肉,当孩子生病了,家长怎能不为之担忧?但是,这便是窦老师精神所在,将自己贡献给了他人。在那时,窦级一定下了很大的决心。
这次访问,让我们对窦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就是这样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好教师!
我对刘震云的一次访问等7则 篇2
刘震云15岁参军入伍,在兰州服兵役,4年后复员,在延津县塔铺中学当代课教师。入伍前,震云曾一度在家学习过写稿投稿。一次他写了两三篇让父母陪着到郑州送稿,报社编辑说"都不中",震云气得眼圈都红了,对父母说"三年不投稿",他要复习功课考大学。1978年,刘震云一举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刘震云选择了农民日报社,他要学习鲁迅写文章搞创作。就这样,刘震云在农民日报社任职至今。
正月初一下午2时左右,刘震云一家人到街上吃过午饭陆续回来了。我们首先和刘震云的父亲打过招呼,问过安好之后,刘震云让我们和他坐到一起开始谈话。
刘震云给人一种从容、坦然而又有风度的感觉。因为他的其他家人也在场,我们不便和他探讨文学创作的深层次问题。当他听杨晓玺说"写了4年,写出一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时,很爽快地接受了"看稿"任务,答应"看看再说"。当他听我说"我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东西,今带来一些想让你看看,提提意见,指导指导"时,随即说:"在哪里?让我看看!"我把一提兜作品提到他面前。他很高兴地翻看了一下,然后很郑重地说:"法祥,这样吧,你给我丢下吧,让我看看!"我说:"我写的东西很浅,都是些小报道之类,你大体浏览一下就行了!"刘震云说:"我看看,我看看,看后才有发言权。"
正月初四,刘震云刚起床,一看我又来了,顾不得洗脸就和我坐下聊了起来。他说他今天就要赶回北京。接着就我的作品正式讲了一段话:"你这些东西我都看了。在下边,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发表这么多东西,很不容易,难能可贵。不过这些东西大都是应景之作。应景之作可以写,应该写,可以挣点稿费,以后还要写。但要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一篇寄给我叫我看看。"
"不看没有发言权","要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仔细品味,这话说得多么好啊!言简意赅,够我们这些爱好写作的人们受用一辈子的!
新闻摄影要把新闻性放在首位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新闻摄影作品失去了新闻性,也就失去作品本身的存在意义,更谈不上精品了。新闻摄影作品在构图、用光、制作等方面都过关的前提下,必须具有新闻性。在日常的采访过程中,摄影记者首先要考虑所拍摄作品的新闻性,把新闻性放在首位。
1995年,位于太行深山区、海拔1460米高的济源市思礼乡水洪池村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修通了通往山下的14公里盘山公路。路,改变了水洪池人的生活,他们不但用上了电,看上了有线电视,安上了程控电话,还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种上了高寒小麦,结束了吃救济粮的历史。村里还办起了花岗岩石料场,开发了风景区,发展了第三产业。水洪池人10年修一路是愚公精神的再现。这一新闻性极强的新闻事实,是许多记者求之不得的。作为摄影记者,我也不敢轻易放过这个难得的题材。经过一周的采访,我拍摄了《水洪池村十年修一路》这件作品(6张组照),除《济源日报》采用外,《河南农村报》(当时为《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在头版头条,后又被新华通讯社编发了4张通稿。《水洪池村十年修一路》之所以能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在于水洪池人艰苦奋斗10年修一路具有极强的新闻性。
通讯员应善于看善于写
善于看。俗话说:眼见为实。善于观察,是新闻报道者的基本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认真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逐步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生的新人新事,要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及时识别新闻价值,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报道。
善于写。勤快、多写是成功的前提。文章是写出来的,笔是练出来的。好吃懒做,怕苦怕累,不愿动笔,不愿练笔,不愿写作的人,必定写不出好文章,只要愿写、勤写、多写,就一定会写出优美的篇章。
五次上门感动“上帝”
1997年年初,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女工单锋下岗后自筹资金,创办了"风筝工艺社",安排52名下岗女工再就业。其风筝产品打入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市场,单锋本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民间艺术家"证书。得到这个消息,我即赶去采访。谁知,单锋却不愿接受采访,她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的事业刚刚起步,现在宣传报道出去会增加不少麻烦!"后来,我了解到,单锋不愿被宣传报道的主要原因是怕出名后,除工商、税务、城管、联防等该缴的费用外,乱集资、乱摊派、做广告、拉赞助等会连续不断地找上门,增加负担,影响生产。"症结"找到了,我5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向她宣传国家有关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禁止乱集资、乱摊派的若干规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单锋终于乐意接受了采访,我采写的通讯《下岗后路在脚下》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新华日报》刊用;消息《下岗女工单锋喜获联合国证书》在《如皋市报》刊登后,被评为"中国县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单锋本人也被江苏省总工会评为"再就业明星"。
打工族呼唤《身在他乡》栏目
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汹涌大潮中,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黄土地加入到中小城市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已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万打工朋友用自己的双手,为城市建设增光添瓦,描绘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打工朋友从农村来到城市,从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氛围,开始一种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打工能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提高素质,但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美好的憧憬,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困惑,已构成了打工朋友们色彩斑斓的生活篇章。如今,都市里,住着百万打工族,那么,打工族如何安排好衣食住行?如何选择职业和谋求发展?如何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又现实的人际关系?如何既合法经营,又能赚到更多的钱?……这是每一位已经在城市打工和将要进城打工的朋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百万打工族呼唤电视台能做一档定位准确,有极高的实用性、信息性、指导性、时效性的名牌精品大板块栏目--《身在他乡》。旨在关注打工族选择职业和谋求发展。
下岗不失志潜心写新闻
在新安县铁门镇,有一位备受干部、群众欢迎的"土记者",他叫李志华。近3年来,他走村串户采访,为县报和县电视台写稿,已发表新闻稿件260篇。
今年34岁的李志华是新安县化肥厂下岗职工,2000年他加入新闻队伍后,被镇党委聘为通讯报道员。他下岗不失志,在种好责任田之余,潜心写新闻。为了写新闻,他刻苦自学新闻写作书籍,积极参加镇、县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到县报社、电视台虚心向编辑老师请教。为了写新闻,他经常到镇直单位、学校、农村采访,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从不间断,在镇辖区域内,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李志华在县报、县电视台发稿量居全县通讯员之首,被镇党委和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试论标点符号的活用(四)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的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的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
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哭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
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人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的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位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买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
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人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儿子单位的领导拍电报通知他,让他来看看儿子。他的单位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他,专门给他买了火车票。他是第一次到杭州。
6.老太太说,她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抚顺。
7.老太太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我是第一次来抚顺"。
8.12日晚,牛群专门约请了几位专家,用他的话来说,"在座的都是各方高手,多给我们县的发展出出主意"。
9.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十四、直接引用的话,要加引号,但对话分段书写时,说话人与所说的话之间用冒号或空一格就不必再用引号。例如:
1.记者: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名誉?
朱德: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
2.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对什么的一次访问作文 篇3
暑假的一天,天热的发了狂。植物都被太阳晒得蔫巴了,蝉也拼命地叫着“热儿”。我和几个小伙伴无力的趴在桌子上,无聊极了。
我望望窗外,看看窗内。去外边玩又太热,在屋里又只能看些无聊的综艺节目。干点什么好呢?我不禁想了起来。突然,我看到屋角装快餐盒剩下的长长的方便袋,便计上心来,我对伙伴说:“我们来吹袋子吧!看谁吹的最快!”大概是无聊的缘故吧,大家竟然都参加了。
最先尝试的是小A。他把方便袋套在嘴上,两只手捂着方便袋的边缘。他物的紧紧的`,生怕会露出半点气。只见他用鼻子猛地一吸气,吸的身子都颤抖了,再用嘴狠狠地把气吐出去。可谁知方便袋根本就不领他的情,半点动静也没有。他看看手上的袋子,很不服气。又试了几次,可还是收效甚微。终于,他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先把肚里的气全部排进,再像鼓风机似的一股脑地吐在袋子里。虽然他吐得面红耳赤,青筋毕露,可袋子还是没鼓起来,小A只得放弃。
接着小B也做了尝试。他岁让人高马大,但吹完袋子后还是两眼发花,无力地瘫倒在了椅子上。
看着伙伴的样子,我的心里不禁打起了鼓。我能行吗?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望着伙伴吹袋子的姿势。我想: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吹的,我能不能借助外力来吹鼓呢?突然我想到了物理课上的知识,我可以用大气压啊!
终于轮到了我。我的心里也没有底,物理理论知识能用在生活中吗?但没用办法了,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于是我把头伸在距离袋口10厘米的地方,稍用力一吹,手在迅速地把袋口扎起来,一个1米多长的袋子在不到一秒就被吹满了。
看看小伙伴们,他们都惊呆了,不停地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一解释是大气压的作用,大家都发出了相同的感叹:原来学习还有这个用处啊!
我一直以为学习物理只为分数,可现在我又认识到了物理还与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如此,其他科目亦然。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学习,那未来的生活又怎么不会变成问题?
入园也是对妈妈的一次考验 篇4
幼儿潜能开发理论的日益丰富和完善,幼儿园入托正在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多年来看到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入园问题,为了减轻小宝宝的入园综合征(比如哭闹和生病),缩短陌生期,让妈妈们尽快解除后顾之忧,我想简单谈一点个人的想看法。
每年的九月秋高气爽,是个入园的好季节,妈妈们大都计划着在这个时候把宝宝送到幼儿园,这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与不好,不仅是对宝宝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妈妈的考验。
相信宝宝,坚定信念
在入园的第一天,初到陌生环境的宝宝们,怎么也想不到妈妈就要把自己单独留在这里了,看到妈妈离开就大哭起来:“我要妈妈,我要妈妈!”经常是宝宝在室内哭,妈妈在室外落泪。但是,既然决定了入园就要有思想准备,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有时候需要狠狠心,帮孩子度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如果一看到宝宝哭心就软了,不想接着送了,那么前面的努力也就报废了。
3年前我带过一个孩子,刚来园时拒绝吃饭、喝水、午睡,每天哭闹不止,嗓子哭得都哑了,每天来幼儿园就像一场艰苦的战争。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一年前就入过园了,就是因为哭闹得太厉害,家人舍不得,送了3个星期就退园了,“没想到今年还是这样,比第一次还厉害,还不如去年不退园呢。”
幼儿初次离开亲人和家庭,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出现哭闹、紧张等现象,甚至生病,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学把这些现象统称为“分离焦虑”,如果妈妈们不了解这一点,意志不够坚强、自信,总是把自己过分担忧的心情传递给孩子,那样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减轻和消除分离焦虑,反而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因此,送孩子入园时一定要坚定信念,相信宝宝自己能行,千万别走“回头路”。
重视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初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上,宝宝都会感到是一片空白,孤独无助,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安全感,哭闹、生病也就随之产生了,其实这也正是家长送宝宝上幼儿园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两大难题,现在多数幼儿园都为入园儿童安排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一是家访,老师在拿到本班入园儿童的名单后,会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家访,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陌生的老师接触,通过和老师面对面的交谈、玩耍,加深对老师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对陌生人的恐惧感。另外,老师会同家长一起交流,主动介绍幼儿园的详细情况,让家长对幼儿园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其中,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是重中之重,这对入园后更好地照顾孩子有重要作用。
二是在园内,在孩子要上的班级组织为期几天的亲子活动,目的就是请将要入园的孩子提前进入园内熟悉环境,接触老师和同班的小朋友,老师还会选择许多游戏让孩子感受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生活的乐趣,这些都为孩子真正的入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没有参加过类似亲子活动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入园适应过程恐怕会比已经初步感受过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更慢一些,所以,特别希望妈妈们能够有足够的重视,千万别错过入园前这一系列的“感情培养活动”。
“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
老师和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同样对孩子熟悉环境、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有着重要作用。有一次在下班的路上,我偶然遇到了刚刚在亲子活动中见过面的孩子家长,于是我们又热情地攀谈起来,愉快的笑声时起时落,我和这位妈妈的快乐交谈一下子让旁边的女儿兴奋地拍着手跳了起来,并高兴地说“噢,王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从此,这个宝宝再来幼儿园对我就不再那么陌生了,成为了最先适应的一个小朋友。
对什么的一次访问作文 篇5
对“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的一点体会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宇宙地镇中心完小 崔景瑜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又应从问题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的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需审时度势、多方引导,尽量使每一次提问都具有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规范、明了、具体,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不管学生能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都要让学生清楚问题提出的实质是什么,这点是课堂提问的表述所必需的。另外,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使学生一经被提问,就能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课堂提问的语速要适当,问题提出后要作适当的停顿,以供学生思考。若学生感到困难,应给予适当点拨提示。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紧张程度是不同的。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向活泼状况发展,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些回忆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意识。当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时,可多提些说明性和评价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完整、正确的答案。如果答案不够全面、正确、深刻,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思维之路,使其对问题达到较全面的理解,再做出正确的回答。
二、针对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是指设置的.问题直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漫无边际地进行提问,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加大力气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挖掘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另外,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过难过深,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过易过浅,则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老师讲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对于主要教学内容中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和澄清。那种无准备的盲目的频频发问,脱离重点难点的无意义乱问,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干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
教师应该深刻体会:一个好的提问应该包含广泛的基本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难度深浅得当,与其他问题关系密切,有较大的引申余地。问题答案灵活而不呆板。所以,课堂上的提问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这就要求教师既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普遍性原则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有较大的辐射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问,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民主融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这也是既要照顾点也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要做到这些,首先提问时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考虑这种答案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纠正,那么就要考虑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其次,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对什么的一次访问作文】推荐阅读:
第一次做什么450字作文07-09
第一次什么的作文300字12-06
给什么的一封信作文600字05-29
远程访问05-18
访问机制05-20
访问日志05-27
角色访问05-27
配置访问09-17
访问速度09-27
访问控制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