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2024-06-11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精选10篇)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1

第一课时

(一)、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二)、学第一个谜语

小黑板出示第一个谜语:

1、读谜面: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认识它。

(2)、谁会读这条谜语了?教同学们读一读。

2、理解意思: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表演一下。

(1)、需要几个人表演?为什么?应该怎样站?

(2)、谁读“一个人”?谁读 “两个人”?“一人在前两人跟”该谁读?“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又该谁读?该怎样表现?

3、猜谜底:

(1)、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4、你在读字谜时认识了哪几个字?教大家读一读。

5、总结猜谜方法:第二个谜语就要来了,让我们想想怎样把谜语猜出来吧。(小黑板出示:动脑筋,猜谜语,谜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师领读。)

(三)、学第二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1)、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2)、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3)、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奖励大苹果。

4、再来读读这个成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

6、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四)、学第三个谜语:有信心猜出第三个谜语吗?

1、用小黑板出示经过老师改编的第三个谜语:有“言”互相尊重,有“心”令人感动,有“日”万里无云,有“水”纯净透明。

借助拼音读读。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1)、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2)、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板书。

(3)、奖励大苹果。

4、改动谜语,与书上一致。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喜欢哪种说法?领读这则谜语。

5、在这则谜语里学了哪些生字?小老师教读。

(五)、读课文

这三个谜语有趣吗?课后,你打算说给谁来猜一猜?

翻开书,读读课文,认认生字,看看这节课的收获大不大。

(六)、教学效果测评

1、熟读三个谜语,最好能记住,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他们该怎样猜。

2、读读词语,喜欢这些词吗?

读读句子,发现了什么。(来、至、到的意思差不多。)

(七)、拓展性学习:感知以谜破谜

1、读短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

2、感觉这件事有趣吗?想想可以怎样和小伙伴做游戏。(选择谜底相同的谜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2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 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 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 这个“独”字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 所以称“孤”, 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 也不肯片刻停留, 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 而是“闲”得无聊, “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 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 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 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 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 意境优美, 令人百读不厌, 回味无穷。

1. 引用———概述全貌。

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 给人以总体印象, 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

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 写漓江的水, 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 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 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

《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 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 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等, 真是历历如绘, 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 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 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 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 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 并作了记号“K”, 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 父亲觉得, 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 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 毅然地拨打了电话, 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 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 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 “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 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 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 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 看到“这么好的食物”, 就“狼吞虎咽”地吃, 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 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 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 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 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 让他为自己“捶捶背”, 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 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 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 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 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 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 见了水就喝, 接过饭就吃, 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 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 “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与“富翁”无缘, 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 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 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 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 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 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 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 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 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 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 防止水土流失。这样, “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 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 一个孩子运用计谋, 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 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 拟人。

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 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 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 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当成人来写) 起来。这里,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 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 是真的野兽, 战争一开始, 枪炮轰鸣, 野兽都跑出了树林, 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 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 “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 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 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 “有时候学夜莺唱, 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 他天真活泼, 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 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 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 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 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 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 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 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 使我们赞叹不已, 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 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

在课文中,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 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 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 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 曲解。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 敌军官并未死心, 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 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 (游击队) , 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 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 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这里, 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 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 故意闪烁其词, 答非所问, 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 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 做过一些地方官, 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 抗争不屈, 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 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 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 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 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 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 晚上就搓麻线, 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 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 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 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 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 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 情趣横生, 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

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 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 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 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 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 喷涌不息的水。

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 既表现了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 多么壮观, 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 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 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 冒, 冒”一句, 连用三个“冒”字, 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 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 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 那么活泼, 那么鲜明, 冒, 冒, 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 千姿百态的水。

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 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 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 精彩纷呈。最后, 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 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 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 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 有的像一串明珠, 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 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 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 激发联想的兴趣, 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 为了换零钱遭遇车祸,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

课文开头, 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 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 因此, “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 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 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次拒绝他, 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 一句话比一句话重, 使“我”觉得讨厌。但是, 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

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 再联系他的穿着,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 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 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 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 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 感动。

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 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 “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 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 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 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 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 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 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 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 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 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 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 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满怀深仇大恨, 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 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 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 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现。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 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 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

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 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 绿得发光, 绿得鲜亮, 欢笑着, 翻滚着, 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 近处的呈鲜绿色, 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 再远的呈墨绿色, 一层又一层, 最后连成一片, 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 手掌宽的鲫鱼, 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等描写, 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

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 “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 就被草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草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 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 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 作者想“洗一洗脸”, 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 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 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 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 排比强调“可爱”。

在课文中, 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 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情形各不相同, 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 那么可爱。

4. 对话围绕“可爱”。

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 用得好, 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 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 广而野”的特点, 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 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 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 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 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 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 推向高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篇3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4

1.单元概览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海上日

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了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了孔隙狭小的特点。“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参观路线,写一写景

物。“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两篇范例。“习作”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1.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

物”。本单元教学旨在通过学写游记,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学会观察自然。“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颐和园》是按照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的路线来写的。《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由远及近,依次描写了“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时看到的美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旁批提示好好体悟游记的写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平时大家接触比较多的还是记叙文,本单元的两篇文章是游

记,学生对此了解不多,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敢于表达、乐于

表达。

教法建议

课时安排

1.“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应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6.海上日出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与习作

合计

本单元的教学对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不必作过多要求,要着眼于为习作做准备。

2.各部分的教学要体现整体性。“交流平台”梳理写作方法,“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它们为学生完成习作提供了支撑。

3.灵活处理本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关系。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应当做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教学重、难点:

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今天让我们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童年,去感受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

三、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了解作者。

1.注意以下字音和字形

一垄lǒng 教谕yù 龙肝凤髓suǐ 蹿房越脊cuān 门楣méi 椽子chuán 2.注意以下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3.关于作者:季羡林(1911.8.6-2009.7.1),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他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说明:以上三项内容以学生课前预习或课下自主学习为主。)4.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乡的济南。5.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英语课件 篇6

1.知识目标:

1)词汇

Clean, on, read, apartment

watching TV, eating dinner, cleaning, shopping, reading, doing homework, talking on the phone

2)语法 现在进行时(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3)句子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What’s he doing? He’s doing his homework.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cleaning the room.2.能力目标:学会用英语谈论人们正在做什么

(To freely talk about or learn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

3.文化目标:培养用英语获取信息,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交际中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基于对教材和教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To grasp the structure of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 What are you doing ? I’m watching TV.What’s she/he doing ? She/he’s ……

教学难点

①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e verb adding “ing”)

②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或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Using this tense to describe and communicate)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的运用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教学,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英文歌曲,创造英语教学环境,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我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操练现在进行时。接着,进行一段听力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和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和猜测,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兴趣,操练所学句型。

四、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in(听音乐创设情境)

1.Greetings.(为了沟通师生关系,进行相互问候)

2.回顾上节课内容,抽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现在进行时结构

3.本节课学习目标展示。

Step 2 结合教材,展示图片学生完成1a,各组依次说出答案。

Step 3 Practice

1.Show some pictures and let 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各组轮流进行).e.g 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reading.etc.2.Get some pairs to practise in class.Step 4 Presentation

(1)出示图片,教师问:“What is he/she doing?”并帮助学生回答“He/She is…….(2)然后出示图片,进行问答练习。老师领读。

A: What is he/she doing?

B: He/She is…….(ect.)

Step 5 Game

1.猜动作Show a picture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he is doing.2.接着教师叫一些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来做一些动作,让其他学生来猜他或她正在干什么。直到猜对为止。

Step6 Listening(目标听和精听结合)

1.say:There are many people living in the apartment.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at is Jenny doing? What are Dave and Mary doing? What is John doing?”

2.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like this: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7

1.学会“罐”等8个生字, 会写“股”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品读课文精彩词句, 积累语言。

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 歌曲导入

1.师:小朋友们,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好吗? (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 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2.师:这节课, 我们一起去感受泉水的美。请看老师书写课文的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 试着读出词语的节奏美。)

3. 学习“泉”字。

评析: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开课即运用情景导入是语文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第一步。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板书课题即进行写字练习, 符合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了解任务, 读顺课文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学习任务。谁完成得好, 会得到一份惊喜哦!快打开学习单, 看看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一:1.我会读准学习单上的词语: 清脆石缝水池瓦罐 杜鹃花一股清泉阳光灿烂天然水塔;2.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不漏字, 不加字, 读完了, 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3.读完课文, 我们小组一起讨论, 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泉水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进____, 流过____, 流到____, 穿过____, 最后在____里相见。)

(学生开始独学,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对学、群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巡回指导。)

2.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反馈。

汇报第一个学习任务:学习字词。预设①提醒“池”翘舌音, “脆”是平舌音;②利用课文插图理解“瓦罐”;③理解“清脆”一词。 (学生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

评析: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 又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 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汇报第二个学习任务: 读通课文。预设①第五段中读“漏”字的句子:“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中的“在”字, 让学生比较“在”字的作用。②第四段中读破句的句子的正确的读法:“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 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让学生感悟“大口大口”是个重复的词语, 不能分开读, 它是说明喝水的程度或状态。同时以此为契机进行词语积累, 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 (如:嫩黄嫩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重叠形式的词语。) ③第六段中读“多”字的情况: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再见”与“见”两个词的区别!

评析:教师不放过每一个学生, 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 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 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汇报第三个学习任务:理清条理。1.师用课件出示句子:泉水来到_________。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 (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课件展示4句完整的句子, 教师多次变换形式引读这些句子。

3.练说:读好一句话与四句话。

(1) 上述四个句子,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小组练说, 在练说中感悟“和”字的用法:泉水来到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用上“先, 接着, 然后, 最后”等关联词说说课文的大意。 (学生大面积地练说, 帮助学生在说中明白说话是有一定顺序的,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练习用上“和”字并说说泉水的特点。

评析: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 为背诵课文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 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小组合作, 先学后教, 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常规教学手段。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检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励性的评价, 有利于落实“小组捆绑评价”, 实现“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机制。

三、品读语言, 感悟泉水

1.出示学习任务二:自由读第2~6自然段, 选择喜欢的一段合作学习, 完成下列任务:①自由读喜欢的段落, 圈画出喜欢的词句;②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在小组讨论;④尝试发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 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起交流、品读。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反馈。

小组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相机积累“很多很多”“火红的杜鹃花”等形式的词语, 初步感受泉水乐于助人的品质。在交流中出示课件:①自来水流程, 认识“水塔” (地下水→水塔→各家各户) , ②泉水的形成过程, 理解“天然水塔”。

评析:小组展练是“生本课堂”的集中体现, 学生在经过了独学、对学、群学后, 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评, 把握住了高效课堂让学生“讲明白”的能力训练宗旨。

四、感情诵读, 训练表达

1.师:小朋友们, 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这篇课文, 里面的一些好词佳句让我爱不释手。出示泉水的四句话, 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好吗?

(课件出示:

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 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 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 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喝吧, 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 喝饱了, 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 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四句话, 读出泉水快乐、急切的心情。

3.师生合作读 (配乐泉水叮咚) 。

师:叮咚, 叮咚……泉水欢快地流淌。一路上还会看见什么?它会做什么, 又会说什么?请仿照课文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填空题:泉水流到___________, 他看见了_____________, 泉水说:“______________。”)

师:多么美的语言!像诗一样的语言。 (出示拼成的小诗)

(生配乐齐读)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8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会”、“洗”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教学重点:本课的识字与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德育教育: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2、谈话:电视这么有趣,我们都爱看,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

3、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奶奶爱看那个,我却爱看动画片,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是怎么看电视的?

4、出示课题。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自由拼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把生字划下来,多读几遍;

3、数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编上序号;

4、指名读儿歌,5、学生识字活动:

(1)、认读生字卡片;借助拼音自由读短文;(2)、由轻声读,画出生字词;(3)、同桌互相读;(4)、指名读课文;(5)、展示读;(6)、小组合作谈体会。(7)、推举代表发言

(8)、在文中找出证明观点的语句。

(9)、感悟,用“因为„„所以„„”造句,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6、评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齐读课文

9、你最爱读哪一段,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10、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他们不爱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是真的不爱看吗?

(2)理解最后一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啥秘密呢? 学生活动:

说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说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好记的:

爸:上半部写的扁窄,下半部不能太大; 全:“人”要把下面的“王”包住; 关:“天”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完:“元”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

2、难字记忆

写:注意下边的笔顺,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横中线折出; 家:上窄下宽,下边的三撇渐序渐长

1、独立写字;

2、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读短文;

2、开火车读文中生字。

3、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4、组合作分析字型;

四、课后作业:

1、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有兴趣的讨论学生着装问题,能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思考,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服装的作品,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2.服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及民间图案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

穿着传统服装;服装设计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少数民族图片、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毛线、废光盘、气球或彩纸,剪刀,胶水、胶带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生六人一组坐好)

老师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问: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为什么?

这是老师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图案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设计自己的服装?

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我设计的服装 [ 板书课题 ]

二、欣赏、交流、学习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服装发展、设计方面的知识,请小组

代表与大家一起交流。(学生上台介绍)

(1)服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早是遮挡身体和保暖用的,后来它演变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还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

(2)我们查找了关于服装的相关资料: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愈多,可以用的颜色愈多。

(3)我收集了服装的一些图片,从中我们知道每个国家还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如: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实物投影)

(4)现代服装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它代表个人的品位,不同的场合,要穿相应的服装,如:运动装、套装、工作装、校服等。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资料,想不想看一看?

2.(播放课件)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历代的服装样式和各民族的服装真是色彩斑斓。

最原始的服饰就是山顶洞人用动物的毛皮制成的衣服,这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佩戴这些饰物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课件1欣赏毛皮服饰)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汉代铠甲的样子。(课件2铠甲图片)

历代帝王的服饰与众不同,这是汉代皇帝的服装,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装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课件3汉代皇帝服装图片)这是唐朝画家周昉的一幅画,名叫《簪花仕女图》,表现了当时宫廷妇女穿着的服装,这种开身肥袖的服装样式当时流传到日本,成为当今日本和服的主流样式。(课件4看簪花仕女图)

清朝在我国历代中服装最丰富,最具民族特点,以满族服饰为主流,深刻影响着各民族的穿戴,为现代中国服饰奠定了基础,如中山装、旗袍、坎肩等。(课件5看清朝皇帝、皇后服饰图,课件6课件7课件8图片)

3.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直观的了解少数民族服饰)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

56个民族,56朵花,你了解他们特有的服装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连连看:(在黑板出示7幅图片,给出相应的民族名称: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白族、彝族、傣族、高山族)请小组同学连连看。

通过连线、分析,学生对各民族的服饰、色彩、样式都有了直观的了解。

4.现代社会服装的功能、样式更是多姿多彩,从功能上分有礼服、职业装、学生装、休闲装、泳装等,种类有:男装、女装、童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穿相应的服装,如:开运动会或上体育

课时要穿运动装;平日上学要穿有领或有袖的服装,以示对老师、同学的尊重;在家休息可穿家居服、休闲服;陪爸爸、妈妈参加别人的婚礼,要穿礼服,这时我们可穿中国传统的服装。(课件9、10、11多姿多彩的儿童服装)

三、思考、讨论

1.着装与环境相协调的人是有品味的人,此外在此基础上,还要穿出自己风格,怎样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呢?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个性呢?请同学们做小组中讨论? [ 教师巡视 ]

学生讨论结果:

1、样式要独特。

2、色彩要鲜明。

3、在服装上加自己喜欢得图案。

4、运用独特地材料。

师小结:我们还可以从祖国传统服装、少数民族服装及民间美术中找创作元素,看老师的这件衣服就是运用我国民间剪纸——团花图案设计的,是不是很有个性?所以服装重在装饰。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服装能体现自己的个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尝试着将理想中最能展现自我的服装给设计出来。

2.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什么材料?(学生举起:有塑料袋、毛线、花布、彩色纸、气球、废光盘等)

老师给大家分了组,请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一个主题:2008奥运会运动员入场服装、生活装、学生装、节日盛装、未来宇航服

你们想怎样设计呢?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可先设计一个效果图,再进行创意。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播放音乐)

各组推荐一个组长,一个模特,将布或塑料袋、彩纸围在身上,进行大胆的创意,没有特定的要求,学生自己想怎样设计就怎样设计,组长安排大家分工,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意,集思广益,发扬合作精神。

1.小组讨论,设计以什么图形为主的图案

2.考虑颜色如何搭配,图案如何粘贴比较好看

3.试穿设计的服装

五、服装发布会

1.师:经过设计师们紧张的工作,我们的最新款的服装就要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请欣赏小模特的时装表演。(播放音乐)

2.请小组代表谈设计意图。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孝老爱亲倡议书下一篇:经费自查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