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共10篇)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1
堂哥和堂弟来我家小住了一个星期,正好今天爸爸妈妈有空,于是我们五个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好了,先让我来介绍一下电影里的角色:这场电影里的主角——哪吒,他是李靖的三儿子,他的脾气有点暴躁,性格很刚烈,可是只要别人真心诚意对待他,他也会真心诚意对待那个人。他还有一个优点是不认命。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他的爹李靖教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
而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是个胖胖的神仙,他是个酒鬼,但是又十分幽默,在开锁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快把我笑死了:“我忘记了还可以指纹认证哟!”这么现代化的话……在太乙真人传给哪吒坐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这可以根据它的主人的性格特点变化形态哟。看,在你那,变成是风火轮哟!”这时一个吃瓜群众发问了:“那为什么在你这里就是一头猪呢?”此外他还十分自恋,总说自己英俊……
这部电影里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如李靖为了搭救哪吒,求来了换命符,想用自己的命救哪吒的命……而哪吒的好朋友敖丙很认真的,诚心诚意的跟哪吒做朋友,甚至在哪吒性命攸关的时候还出手相救了,最后哪吒和敖丙的魂魄都保留了下来,这中间更有一份太乙真人的功劳呢,要不是太乙真人把宝莲扔了出去,他们的魂魄或许就保不住了呢。太乙真人在最后的时刻还说了一句话:“唉,几百年的修行都没啦。”当时李靖夫妇都快吓死啦……正是因为如此,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2
《哪吒》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剧情脱胎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哪吒这个动漫人物本来就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另一方面是它的内核,“打破偏见”的普世价值观适合全年龄段观赏、品味。
当然,最喜欢这部电影的还是小朋友,尤其是7到13岁的小学生,他们特别喜欢哪吒和敖丙,有条件的都去电影院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的甚至2刷、3刷。00后这么喜欢《哪吒》是因为他们是非常新潮、叛逆的一代,想法与众不同,他们相信用自己的能力也能逆天改命,创造新的奇迹。据了解,《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成了00后新的座右铭。
暑假结束后,新的学期开始了。小学生们纷纷把暑假日记上交给班主任审阅、批改。很多小学生的暑假日记都写到了《哪吒》,可见这部电影在00后中有多火。
不过,也有一位小学班主任在微博上发文称:“完了,我看到我班学生的暑假日记就能猜到他们这学期会有多难带”。原来,她班上的学生暑假日记每3个人中就有2个人写到《哪吒》,观后感都是:“以后我一定不听别人的看法,我命由我不由天”。
看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果然出圈了,成了00后新的座右铭。不过,这位班主任也表示非常崩溃,因为她平时带的小学生都很皮,看了《哪吒》的观后感都写“不听别人的看法,我命由我不由天”,万一“作业写不写我自己说了算”、“迟到不迟到我自己说了算”就完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3
这几天我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
里面有两个神奇的丸子。其中一个丸子是敖丙,另一个丸子是哪吒。太乙真人要把这两个丸子打开。但是有几个坏人,想得到他们。最后哪吒的丸子被这些坏人拿走了并打开了,另一个敖丙丸子被送到龙王那里。龙王把它孵化出来之后,对敖丙说:“你现在先带着顶帽子,把龙角藏起来,以免有人发现你是龙族的。”哪吒被放出来之后在村子里面破坏,太乙真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用乾坤圈把哪吒套住了,让哪吒从三头六臂变成了一个正常人的模样。之后太乙真人教哪吒驱魔并给了他驱魔的武器。之后哪吒在行侠仗义的途中和敖丙相遇了,他们一起玩耍,并且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敖丙回到了东海之后,龙王说:“听说你和那个哪吒成为了好朋友,但是你知道你的身份是不能暴露的。”之后敖丙一直呆在东海里,认识了申公豹。申公豹把敖丙一点点的教坏。最后造成了敖丙和哪吒大战了一场,也没分出胜负。通过了太乙真人敖丙知道了申公豹是一个坏人,之后哪吒和敖丙又重归于好了。
通过了这个电影,我感悟到: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我在往后的日子里也要继续努力,发奋图强。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4
太乙真人是个胖子,操着一口四川口音,笑点几乎都是他触发的。对了,还有申公豹,他的口吃总是让人觉得很迷,就像抖音里的那个口吃大爷,话没说完,永远不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两师兄弟总是抖包袱,我后面的小孩都笑出了猫叫声。
李靖夫妇在这部动画里面是一个非常爱他们的孩子的形象。虽然没有看到金吒和木吒,但是就单单通过哪吒来看,夫妇俩还是非常的爱惜自己的孩子。(具体怎么爱还是通过电影来感受吧)
小哪咤的形象非常颠覆我们的认知,但这种颠覆显然塑造得很成功,因为他的形象是跟他的性格和电影的主题相互搭配的。而这种成功也恰恰是团队制作的倾心注入心血的结果。我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也赞叹于他们的这种形象架构,两眼黑眼圈,带着痞子气息,又不失灵动可爱,以混世魔王(更确切地说是可怕,可憎的妖魔)的形象存在于钱塘关的百姓的眼中。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小哪吒,拥有天生神力,又是魔丸转世,被人们当做妖魔鬼怪来看。而人们的确非常惧怕他,他而因此受到了排斥。在他的反叛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心智不成熟,又得不到指导和关注的情况下,他注定是一个具有极度逆反的心理特点的乱世魔王的形象。正如他所说:“既然他们把我当做妖怪来看,那么我就做个妖怪给他们看”。而李靖也说:“我不想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到死了都被人们看作是妖怪。”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又怎么不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呢?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属性,不是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行为也从来不会为一个人的发展换取好的结果。而我们所认为的成功,其实也是别人给予的成功,至少在成功的社会属性的定义上是如此。而其实,人类,或者说生命的存在,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没有吧。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5
一开始,哪吒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说他是妖怪,他就觉得自己是妖怪。但是爸爸告诉他: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自己说了才算。哪吒不信爸爸的话,因为百姓们见了哪吒,就到处乱跑,很害怕哪吒。有一次,哪吒想和一个小妹妹玩,就伸手去拉小妹妹,小妹妹的爸爸妈妈却把她抱起来了,不让哪吒和小妹妹玩,因此哪吒非常伤心。
我很同情哪吒,因为我和哪吒的情况很相似,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没有时间陪我。妈妈不是在买东西,就是在看关于学习的新闻,而爸爸呢,不是在看小说,就是在聊微信,反正就是没人陪我玩。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 篇6
对于“命”的理解,如果在电影中把原始天尊理解为道的化身,那么哪吒就是被安排降生的人,而他的使命就是成仙,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就是他的运,所以魔童和灵珠就是善于恶的表达方式;偷走灵珠只有魔童降世,在哪吒的父母哪里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父母就是哪吒的那个本性;再得知哪吒是魔童降世之后,他们选择了教化,这个教化就是我们人类的修行;“自诚明之谓性,自明诚之谓教”,父母的用善良的态度教化这个先天的魔童,也就是由明到诚的修行,太乙真人的在善的道里面给予规范,也就使得哪吒没有太大的问题出现;引申到做人,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恶念,只要时时克制,省察观照自己的内心,也就不会有偷巧之心了,也不会有被外物左右之心了,这是修行做人的关键准则。
关于善恶,灵珠本是代表善,可是在申公豹把他赋予到龙王三太子的身份以后,所谓的善已经变成了为了龙族的私欲上了,他用他的小私来改变大道运转,也就变成了大恶;在三太子要灭掉陈塘关的百姓来成全他们的私欲得时候,也就让灵珠变成了最大的恶人,没有灵珠本来的使命了,这也就是善恶本无定数,只在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为己即为恶,为公即为善,成人之美也就成就了自己,“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对于“道”,魔童和灵珠代表了阴阳之道,阴并不是恶,阳也并不是善,所谓善恶也就是对于人的得失而言的;在阴面对大众有利即为善,在阳面对大众不利即为恶;所以道的运行本无善恶,他只是一个生生不息。这也就是此电影的精华部分,阴阳本是一体的,只有互相运转起来才能形成生生不息,最后两人合体也就给魔童以生的希望“孤阳不长,孤阴不生”,这也就成就了哪吒的成仙的基础,成就了他的生生不息的样子,这就是“道”。
就电影而言,这部电影是很值得看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还是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下的,从道的运作规律来看“命”是由天的,因为天赋予我们这个生命,人不可以逆天而行的,人只能顺天而行;可是“运”是可以改的,只要我们修性改运,只要善念长存,自然就会顺天而行;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人的命数有定,但是运可以由自己把握的,只要“尽其心也,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矣。夭寿不二,修身依俟,所以立命矣。”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篇7
暑假里,爸爸带我和妹妹看了一部令我印象深刻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要描写哪吒出生之后3年内的故事,与我以前听到的故事不一样,这个哪吒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妖怪,最终却度过自己的天劫成为英雄,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电影院里人很多,都坐满了,大人和小孩都特别开心特别投入,里面的好多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太乙真人的幽默风趣、申公豹的阴险毒辣、哪吒的慈母严父……大家随着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开心、伤心。哪吒的是魔丸转世,不加控制会为祸人间,在师父和家人的严加看管下,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师父和父母循循善诱,挑起哪吒做英雄的决心,从而发挥了哪吒的聪明才智,很短时间就成了高手中的高手。三年天劫到来,哪吒先战胜了被坏人指使的敖丙,消除陈塘关被灭的危险,接下来本是哪吒的末日之时,但是哪吒与灵珠转世的敖丙联手,再加上师父宝物竟然度过了天劫,最终成就自己的英雄梦想。
这个电影里面父母对哪吒无私的爱很让人感动,为了让哪吒开心一笑,母亲就是遍体鳞伤也没一句怨言,为了让哪吒度过天劫,父亲宁愿以命抵命;哪吒电影里面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将电影推向高潮: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先天条件,但是每个人都要有进取奋斗的心,只有这样才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8
人心是座城,它可能曲径通幽可能窗明几净,可能他的城外就有一座一座的偏见山,帮助主人划简单的原则抵御侵害。cb总讲一个人太友善,容易被欺负,所以做人要有锐气。为什么小朋友讨厌世俗,世俗有很多套路,需要假设外面没有美好,只有丑恶的人性深渊,需要给自己穿上铠甲,然后,心也被锁在了里面。我和lls反复地强调,女性在职场有诸多不易,被怀疑是家常,被低估是便饭,被期望是命运,被诋毁是世态。我理解这一切的核心本质都是,不分性别的对女性有偏见,那偏见是一座山,要靠愚公成年累月的运输才能移动,欧洲就移动得很成功嘛,在中国,只需再等。但你真的在乎这些偏见么?站在你对角的那个人的说法,他的宣扬,真的重要么?
3年前,团建过后,独自乘坐从乡镇开往家里的公交,那个明媚的温柔的下午,一个人,坐在左侧,撑着手肘托着下巴,傻乎乎的看向窗外,反复的思辨,他的老板对他的评价是否是公允的,最终这个人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说的都是狗屁。这个结论,在这个人度过的多数岁月里,总会反反复复的拿出来揉搓,甚至是今天上班的路上,但最后总能支离破碎后继续拼成原有的结论。zqs讲,这个人,永远如一。
zqs讲一个人透明,说他愿意扒开自己的内心最肮脏的角落拿出来抖搂灰尘,看清楚之后不管是否清理干净都还可以放回去。但很多人不愿意,很多人愿意把这隐秘角落的存在,放在与之不想关的人的身上,为什么孩子王第一次看到哪吒就要说他是妖,为什么哪吒抵抗冰原力成功后、天雷盖地虎变成灵魂之后,老百姓要拜。让我想起了最近在思考的人生的成就感的实现方式,和圆桌派讲理想迁移,还有最近很火的70多岁的日本离婚艺人,“嗯,我不行了,但你可以的”。情感迁移,也算是一种群体智慧。
在逐渐佛系的而立之年,听到“不认命”,是很刺耳的。“什么?我特么当年倔强不认命的时候,你去哪了”。香香64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文艺爱好,是因为那一年她最亲近的孙女离家读书,她的生活开始了极致地紊乱,在听从她孙女秋毫不差的洞察建议之后,她开始了琴棋书画拂尘电玩样样不精却乐在其中的日子,我在想一个人多固执,一定就是多爱那个倔强的亲人。亲人不在了,力量还剩多少呢?《倔强》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心中力量,唱的时候总是呐喊,但逐渐的开始了家长里短油盐酱醋,弃疗与跑步。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9
上周末,NGOCN的两位小编参加了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点映场,小编们一致认可此片的质量,给出了三星半的评分。除了那些笑点与泪点,这部电影还有着更多有趣的解读空间,本文便是其中一种解读尝试。
在我们这个以国、以家为本位,家国一体的文化里,有几个神话显得尤为“叛逆”。这些神话里的主角不仅彰显出鲜活的人性,还反抗上述的这种家国制度,最后ta们无一例外都成了无“家”之人。这几位主角的神话分别是:哪吒闹海、精卫填海和美猴王传奇(西天取经之前的故事),其中由于《西游记》的广泛流传,美猴王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也经历过数度改编。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便是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改编。
哪吒,无疑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了(暴露年龄系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少年英雄小哪吒”,然而哪吒的传说中还有更多相当丰富的“养料”可供挖掘。他是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然而他没有追随父系家庭的姓名,最后和家庭进一步的决裂,走到莲花重生,成为一个三头六臂,拥有混天绫和风火轮的不灭之身。
《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魔童》)则讲了一个更反常规,却也更为具有“人性”的哪吒故事。在此片中,哪吒刚出生的时候被魔丸“诅咒”,天生神力,但因这股力量被视为“邪恶”,陈塘关众人希望能立即处决刚出生的哪吒,永绝后患。李靖与殷夫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哪吒禁锢在家里。哪吒不服管束,多次偷偷离家找人玩耍,然而由于长期被禁锢在家(缺乏社会化训练),不懂如何“约束”自己,自身的神力对别人而言意味着破坏,陈塘关民众对哪吒的偏见愈发加深。
这种偏见固化到一定程度,以至于当他经历了两年修炼,真的打败了一个妖怪,救下小孩的时候,却被村人误会,被认为是拐带小孩的元凶。这样的叙事,内里是暗合西方“酷儿叙事”的脉络的:被禁锢、误解的群体,为无法掌控自己的力量而痛苦,因为ta的真实身份(魔丸转世)一直被隐藏,ta注定只能以一种“非我”的面目生存。
以这样的视角来理解《魔童》,这个故事就会变得相当有意思。宣传语中有一句哪吒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其父李靖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妖孽,自觉对不起陈塘关的百姓。背负了这个包袱三年后,哪吒“大限”将到之时,他终于对哪吒说:“真正能决定你的人是你自己“。殷夫人更是一直力图接受孩子,努力想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然而即使是殷夫人,她在天雷降临之前也一直视哪吒为某种病理化的存在,希望孩子不要乱跑,乖乖做个“被关起来的有缺陷的孩子”,或者能被好好改造(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将来能“归顺”进斩妖除魔的主流框架,继承家族事业。
《魔童》的另一个大胆改编,则是重写了敖丙的叙事。在原有的传说中,敖丙(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扒皮抽筋,而在《魔童》里,他成为了灵珠(魔丸对立面)的转世之身,而这场“转世”实际上是一场阴谋与骗局。在这个故事中,他与哪吒的关系从单纯的仇恨变成了复杂的命运共生体,敖丙与哪吒还相互视对方为“唯一的朋友”。这种“世上唯一知己为我家族仇人“的戏剧张力不算新鲜,而《童魔》把这种原本很紧张、冲突的张力处理得相对轻快,冲淡了此二人的关系的狗血程度,不会让整部电影的分级超过“PG-13”(假如我们的电影行业有分级制度的话)。
笔者无意将这个关系与同性恋情比附,虽然红蓝颜色的对比,以及灵珠魔丸“合二为一”的太极阴阳图,实在是过于强烈的暗示。与其去猜测双方关系,不如将其放回到上述所提到的“酷儿叙事”框架来理解。能引导个体觉醒、认知自我的,很大程度上是同路人。敖丙的困境在于族人的期待和自身作为异类的矛盾叠加,越是不被接纳,就越强地认同本族,于是越要为族龙(人)争光。而这种“接纳”本身是期待来自权威的认可,“争光”的唯一途径是被天庭封神,这就在因果之间形成了悖论。殊不知,自我的异类处境,正是这个以天庭为尊的秩序序列(等级制)导致的。
略有结巴的申公豹,可谓是全场的笑点担当之一,搞笑程度仅次于川普(四川普通话)版太乙真人。也正是他的结巴,让敖丙直接冲去解救“入魔”模式的哪吒,从而崩开了这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不论是灵珠敖丙,还是魔丸哪吒,决定他们的只是自己的选择,至于是复兴龙族在天庭序列中升官发财,还是斩妖除魔得到百姓的尊重,都是各自的家庭所赋予他们的文本而已。灵珠和魔丸本身是中性的,并不是一定要成为被强加的角色。
然而这松快的解包袱法,无意中也将酷儿叙事的内核轻轻地抖开。身为“妖怪”的龙族虽然早就归顺天庭,但一直不受重视,被派去镇压深海的其他妖怪,同时全族也无法离开深海监狱半步。因此,ta们的心愿是能从实质性的禁锢状态里解放,在体制内的序列中谋求上升。龙族的计划是让隐去龙族身份的敖丙成为灵珠的转世,让他去除掉积累诸多民怨的魔丸(哪吒)。然而就在敖丙把乾坤圈给回哪吒、当地人都对他感恩涕零的时候,李靖出于工作经验,识别出了敖丙“不一样”的气息,致使其龙角暴露(被出柜)。身份暴露的敖丙,被申公豹教唆,再加上全族的期待与命运都落到自己一人身上,他为了完成“使命”,将水席卷而上,几欲把陈塘关淹没。
在现实生活中,和敖丙类似,被社会所远离的群体/人,露出真实身份时遭遇到的往往是恐慌和排斥。也正是由于抓住敖丙身份的人是李靖,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在这场塑造“非我”之人的行动中,起到的恰恰是承认和强化的作用,甚至家庭正是塑造“非我”身份的第一重助力。家庭所灌输的理念,将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和强化,以致于成为一种集体信念。这在敖丙从龙族接过万龙甲时表现得尤为强烈。
《魔童》的结局颇类似于终得和解与认同之后的景象。当然这种“和谐景象”,其实也是基于部分价值观上的相互让步:李家夫妇接受哪吒的神力设定,哪吒则证明了自己善良的内心,愿意接受部分社会化的约束(将乾坤圈戴在了手上,既不会入魔而失去意识,又不会过于禁锢力量),继承父母斩妖除魔的事业,让异类的自己归顺到主流框架之中。至于敖丙,你选择善良就有可能让族人免于惩罚吗?这个体制真有这个勇气,是非分明地辨析自己对龙族的错误吗?到底是谁的妥协与牺牲更大呢?
陈塘关普通百姓的形象也值得一提。在整部动画中,笔者很难找到一个鲜明且有思想的百姓形象。所有人都过于爱憎分明,主张用“关起来”或者“处死”来处理哪吒这一“问题”,过于二元对立。这些普通百姓更接近于布景板,只能用来交代一些基本背景,提供不了更多讨论空间。或许是现有情节容量已经够多,这个部分做了精简处理吧,但笔者还是希望能看到些不那么脸谱化的普通人。毕竟,这些围观的百姓,也可能是你和我。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 篇10
幸福蓝海湾的空调真的凉爽,影厅内人还是蛮多,三伏的酷暑把不堪忍受其热的人们都赶进了电影院。新上映的暑期档电影《哪吒–魔童降世》正在银幕上透过光怪陆离的电光身影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和心灵。
电影整体来说,也确实好看,有槽点,有泪点,有想法,有创新,这在国内电影市场并不是很景气,且越来越缺乏有深度、有远见、有洞察的扛鼎大作的今天,只要是稍微有些深度的片子,自然会受到格外关注。
这是一部根据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改编的动画电影,讲的是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三儿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面对众人对魔丸的误解偏见和即将来临的天雷的降临,哪吒是接受命中注定会立地成魔?还是与命运抗争做自己?他将何去何从?故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展开。影片中,有几处打动我的地方,也是引发我思考的地方。
老龙王的龙宫。在所有人的印象中,龙宫不仅仅是极尽辉煌极尽奢华的宫殿,还有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而老龙王的一句独白,道尽了奢华辉煌的背后,是无尽的束缚、压抑、闭塞、和绝望。龙宫里镇压着海里所有的妖魔鬼怪,为了保天庭和人间的太平,龙族的世世代代就必须永远待在龙宫,如同囚牢一般,很难融入外面的世界,也更难享受外界的各种机遇、各种美好。外界所认为的浮华和尊荣,也成了永远束缚自身的绳索,世世代代,苦不得脱。就如同今天的我们,当我们拼尽一生的光阴,只为了住着舒服的房子,开着不错的车子,干着收入不菲的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也许某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正是这些让我们痴迷一生的东西,耗尽了我们一生的光阴,也磨尽了我们所有的初心和梦想。于是便只好一面抱怨生活的压力,一面感叹着光阴的逝去,又同时悲哀着对自己初心和梦想的无奈背离。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止的抱怨、感叹、和无奈之后,又重新回到貌似无奈的现实中,去挣扎、去苟活、去得过且过,然后再抱怨、再感叹、再无奈。。。我们费尽所有心思和热情去追逐的东西,最终成了牢牢的困死我们初心和梦想的绳索与囚牢,如同坠入无间道中,永无止境,苦不得脱。
敖丙与哪吒。灵珠本来托生在哪吒身上,结果被申公豹掉包。结果,本来应该是灵珠英雄的哪吒,成了魔丸附体的魔王,灵珠被托生在龙王三子敖丙身上。
于是,敖丙和哪吒,一个天生就是灵珠托胎,一个天生就是魔丸降世。两个孩子的命运,被先天注定。
敖丙从小就被家族和老师强加上了各种任务和使命,他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别人给他规划好的样子,他活着的终极意义,也只是别人所希望看到的样子–封神。他的成长轨迹表面上平平静静,顺风顺水,无风无浪,但却从未有按照自己内心所想活过。他的一生,也只不过别人借爱之名,然后为了完成自己心愿的一种工具而已。直到最后天劫来临,他助哪吒一起抵御天劫而陨灭,那一刻,他人生中第一次活成了自己所希望的样子,遗憾的是,却已到生命尽头。
这又多么像极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们。他们就像是敖丙一样,从小到大的成长路上,每一步都被父母定义的死死的,不得越雷池半步,不然就是众人嘴里的笑话。很少有几个父母,真正的想过,作为一个孩子,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他最喜欢的是什么?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很少有父母想过。很多的父母都喜欢借爱之名,来对孩子行控制和绑架之实,最终的目的,当然也不见得就是纯粹为了孩子,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和面子。比如,节假日和寒暑假,很多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给孩子报这个班哪个班,想尽各种办法把孩子几乎所有的自由成长的时间强制性的塞的满满的,极尽最大限度的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自由、快乐、剥夺了一个孩子天性的发掘与发挥,剥夺了一个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可能。有时候,不禁在想,有几个家长真正科学理性的去发现过去发掘过孩子的天性到底是什么?孩子天性好奇,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或许唱歌、跳舞、画画、搞破坏。。。但有几个家长真正冷静的分析过,他们真正的兴趣点和潜力点到底在哪里?那些林林总总的各种补习班各种兴趣班,到底是孩子感兴趣的?还是家长感兴趣的?到底是真正发掘并且提升了孩子的潜力点,还是只不过在别人面前觉得有面子,可以自豪的和别人说,起码我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或者说起我的孩子会画画、会弹钢琴、会跳舞、会。。。。的时候脸上有面子有光彩?
敖丙从小的理想,封神,是他的家族强行绑架给他的,这不是他喜欢的也并不是他希望的。所以,最后他和哪吒一起阴阳合体,用生命来抵御天劫,那一刻,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打破了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肉身被天劫摧毁陨灭,好在他们的灵魂还可以继续托生。
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就被各种定义好,各种借爱之名绑架,一旦走入社会,想要开始找回真正的自己,想要过自己的真正想要的生活,这个代价,我们会承担不起。毕竟,对于脆弱的生命,对于现时代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实在太渺小的可怜,谁能说,在寻找自我的路上,现实生活的洗礼,不正是真正的天劫吗?因为改变代价太大,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方面习以为常的妥协于命运,一方面又司空见惯的去嘲讽那些不惜代价去改变的人的笑话。到最后,充其量也只不过拿别人的故事来填充一下自己越来越虚空的精神与灵魂,然后,无可奈何的长叹一声极其遗憾的话:早知道今天,想当初我就该。。。,可惜,人生在世,生命有定数,不可能像影片中的敖丙哪吒一样,被天劫天雷摧毁了肉身,灵魂还可以继续托生。而我们渺小脆弱的一生如将虚耗尽,将何以托生?不能让孩子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真义,是否该重新冷静的审视一下了?冷静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的最重要的起跑线?
哪吒的命运,和敖丙截然相反。他没有敖丙一样一出生就是灵珠转世的好的命运,没有敖丙一样人生中一路顺风顺水无风无浪的平静,也没有敖丙一样俊美的长相,更没有敖丙一样足以护佑他成长的舒适的龙宫。他一出生,就是魔丸托生的大魔王,一出生就带万千杀劫,一出生就带极大的能量和破坏力,他生活的环境不是龙宫而是人间,他没有敖丙一样平静成长的环境,因为他是天生的魔王,他每天都要面对除了他父母之外几乎所有人的打击、偏见和孤立,他不可能像敖丙一样无忧无虑的学习成长然后长大以后去参加封神大赛,他的命运只有三年,三年一到,天劫就会来临,天雷就会把他摧毁。如上原因,他从小就孤独,渴望被认可,渴望被理解,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关爱,他从小就在极其坎坷的环境中长大,坎坷的成长经历,也给他以深深的磨砺。虽然被乾坤圈震着,依旧有不符于年龄的神力,整个陈塘关的百姓都怕他。他被太乙真人用结界日复一日的困在家中,偶尔偷摸出来就闹得天翻地覆,鸡飞狗跳,人仰马翻……表面看确实是个令人人头痛的混世魔王。可后来我们知道了,人们对于哪吒的害怕更多是出于一种成见,是的,成见。因为他是魔丸转世,于是人们就顺理成章觉得他是妖怪,顺理成章认为他会祸害四方,顺理成章觉得应该人人得而诛之……哪怕他去捉妖了,也会被人们认为是他在撒谎,他在祸害;哪怕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渴望着和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玩耍,别人也会认为他又想在作恶,而纷纷的避之唯恐不及;哪怕他真心真意的做了好事,别人也认为他居心叵测,没有人相信他。 成见,偏见,真的能害死人! 天劫来临,天雷将至,命运的终点将至。他和敖丙正邪之间战犹酣,那一战,是他不屈于命运的最后一战,是敖丙找回自我的一战。在最终天雷摧毁的时刻里,哪吒和敖丙,一正一邪,一灵一魔,融合与一体,融合成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打破了命运天雷的摧毁与终结,打破了世俗的成见,找回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推荐阅读:
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观后感06-20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10-01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00字小学生01-01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850字01-20
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500字01-01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作文600字01-08
《哪吒之魔童降世》破30亿观后感10-24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学生观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