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烈士的诗歌

2024-09-28

关于革命烈士的诗歌(精选9篇)

关于革命烈士的诗歌 篇1

篇一:赞扬革命烈士的诗

年青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题为《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何敬平(1918-1949)1948年夏于渣滓洞写了这首诗《把牢底坐穿》——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新四军新闻干部文泽,被关押在白公馆,于屠杀之夜写下了《告别》诗篇:

黑夜是一张丑恶的脸孔,惨白的电灯光笑的像死一样冷酷。突然,一只粗笨的魔手,把他从恶梦中提出。

瞪着两只大眼,定一定神,他向前凝望:

一张卑鄙得意的笑脸,遮断了思路。

立刻,他明白了,是轮次了,兄弟,不要颤抖,大踏步跨出号门--他的嘴裂开,轻蔑地笑笑: “呵,多么拙笨的蠢事,在革命者的面前,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 记着,这笔血债,兄弟们一定要清算: 记着,血仇。

呵,兄弟,我们走吧,狗们的死就在明朝!篇二:革命烈士诗歌 革命烈士诗歌

革命烈士诗二首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纪念革命烈士的诗歌:【缅怀曾经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 哒哒哒?? 你们奋战在革命的前线 枪是你们的生命 是你们谱写胜利的画笔 三八大盖打出了中国人顽强拼搏的精神 小米加步枪射出了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愤怒 王八盒子激烈的收割着豺狼的生命 霍霍生威的的大刀舞出了灵动的飘逸 你们用生命捍卫着我们的家园 你们用鲜血捍卫着国家尊严 鲜血凝聚成一条条小河,名曰——血魂 流遍中华的角落 用血魂魄守护着属于我们的疆土

再也不能呼吸着故乡淳朴的气息 再也感觉不到疲惫 别人了故乡的老妈妈 孩子再也不能喊出的唯有两个字——爸爸 妻子累了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臂膀 没有可以泊舟的港湾 春天来了 你们的灵魂化作了蒲公英的种子 借着风婆婆抚慰你们有回到了阔别的家乡 你们飘落在自己熟悉土地上 鲜血化成河流——血魂 浇灌了你们疲惫不堪的英灵 得到了滋润的你们在春天继续摇曳在故乡田野 英姿飒爽 呼吸着家乡的空气 吸收着家乡的阳光 你们肃穆的注视着我们那些正在收割着豺狼生命战友 替他们祈祷 血魂流经不知多少个峥嵘的岁月 为反抗豺狼的侵略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你们是那翱翔长空的雄鹰,振翅高飞 你们是黑夜中的灵猫,追寻着无知的鼠辈

你们是那急驰的雄狮,追逐着猎物无处躲藏 你们是那巍峨的万里长城,永不言败 你们是耸入云天的泰山,傲视着万千蝇孽 你们是南山的苍松,留芳百世 你们用鲜血铸就了辉煌 你们用灵魂铸造了如今盛世的中华 没有你们前行的脚步,或许现在我们还不知是怎样情景 没有你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豺狼何时才能被绝灭 没有你们不畏艰险勇创天险的高大背影,胜利或许不再是这样写的 长途跋涉你们举步维艰 刀锋已成了锯齿 泱泱中华疆土作画卷 你们的鲜血化作那赤红的朱砂 你们的躯体成了一枝狼毫 挥洒出一幅幅伟岸壮丽山河 画定格在中国的边沿 绘出了一只昂首的雄鸡 矗立于东方的天际 你们用鲜血生命呐喊出了国人的心声 唤醒了无数个沉睡的龙的传人 也震慑了意图吞噬我们生命的敌人 你们,是天空中的天狼,孤傲却又充斥着内心的狂热篇三:关于纪念革命先烈的现代诗 关于纪念革命先烈的现代诗 刘海东

百年回眸, 悠悠岁月,旧中国,列强欺凌,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面对中华民族—— 毕生最大的耻辱与危难,多少仁人志士

慷慨悲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革命的最前线。

是他们让中国从东亚病夫中 毅然走了出来 是他们改写了中华民族 百年的悲惨历史

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在雄壮的战鼓声中浴血奋战 为中华民族取得了 一个辉煌的胜利。

美好的现实正是革命先烈 所期待和为之奋斗不息的境界。血与火的革命 与今天如火如荼的建设 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大地春色 融入了无数先烈的 热血和生命。不是有人说过,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动地球吗? 那么,有了爱国奉献精神,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鼓,银河作弦,奏响叱咤风云的生命礼赞!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经受到无数疯狂屠杀,和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有一副高昂的头颅,一副坚挺的脊骨,一双喜马拉雅山壮厚的肩膀,一身黄河长江奔腾不息的血管。昨天,我们曾经,托起五千年的文明,托起过长城、故宫; 今天,我们必然能用十三亿双手臂,托起明天的太阳,托起通向月球、金星、火星宇宙每一个角落的 火箭、卫星和人造飞船

就能日月当

关于革命烈士的诗歌 篇2

一、六安形成革命文物时期

六安地处安徽西部, 大别山北麓, 这里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六安是革命老区, 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片红色的土地被称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里曾走出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及新四军四支队等革命队伍。

1919年革命志士朱蕴山等人在六安开办了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 他们在学员中传播进步思想, 介绍列宁、高尔基、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人物, 培养了刘淠西、吴干才、陈绍禹 (王明) 等一批革命志士。1923年, 中共六安寿县小甸特别支部成立, 1925年, 中共六安特别支部成立, 1927年, 中共六安特别区委成立, 1929年, 六安独山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 成立了六安苏维埃革命政府。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2年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取得苏家埠大捷。1938年, 张劲夫、朱蕴山等号召组织六安人民统一抗战, 促使第五战区最高长官李宗仁在六安成立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会。八年抗战期间高敬亭带领新四军四支队在六安周边一带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指挥部队在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 一举歼敌正规军八十八师师部及一个正规旅, 取得张家店战役的胜利。

总言之, 六安三十年武装斗争从未间断, 三十年红旗不倒, 这三十年也是革命文物形成时期。

二、六安拥有大量革命文物的原因

革命文物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产生的遗物, 有很鲜明时代特征和色彩。

六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向来人才辈出, 同时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徐海东以及朱蕴山、蒋光慈等人士早年革命活动和战斗过的地方。他们为革命南征北战, 出生入死,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 英雄的六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 前仆后继, 英勇奋斗, 先后有30多万优秀儿女投身革命或为党为国捐躯。其中建国后被追认的在册烈士就达26000余名, 涌现出许继慎、舒传贤、周维炯、刘淠西等一批革命英烈, 革命烈士的鲜血洒遍了皖西大地, 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诗篇, 同时也留下的大量革命遗址和众多珍贵的革命文物。为了永远纪念革命先烈, 党和政府于1953年在革命烈士殉难地六安兴建了皖西烈士陵园和皖西烈士纪念馆, 征集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和烈士遗物2100多件。这些革命文物大多是大刀长矛和长枪短炮, 记载了六安人民的奋斗历程, 记载了革命战争时期老区人民的血和泪。特别是经有关部门鉴定13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更是无比珍贵的无价之宝。为保护这些革命文物, 在反动势力统治时期, 老区人民东藏西躲, 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当1953年皖西烈士纪念馆建成后需要革命文物时, 老区人民不讲代价, 踊跃捐献, 这也是六安拥有大量革命文物的原因。

三、13件珍贵的一级革命文物

1953年皖西烈士纪念馆建成以来, 每年数十万人民群众来此瞻仰祭拜和参观, 六安的革命文物和烈士事迹使参观者受到强烈的震撼, 皖西烈士陵园是全国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皖西烈士纪念馆的十三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更是那段峥嵘岁月最强力的见证。

1. 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

“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是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政治部, 为配合红四方面军东进皖西准备苏家埠战役的油印16开版宣传材料。

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1年5月1日, 主席吴宝才。1932年3月20日四方面军总部在六安独山镇召开团、县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在会议上传达公布。其主要内容:号召工农劳苦群众与红军一起向反动恶势力的反动集团作坚决的斗争;明确指出:红军第二次东下就是要消灭反动军阀陈调元部, 解放六安与霍山县城。

该藏品为土地革命时期, 皖西苏维埃政府宣传品, 存世极少, 十分珍贵。

2. 战场日报

《战场日报》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1932年6月19日编印的钢版刻写的油印报刊, 共有两个版面, 漫画刊头刻“战场日报”四个美术大字, 用多种字体和格式登载了数篇文章, 形式较为活泼。

战报主要报道了由徐向前指挥的历经48个日日夜夜歼灭敌人三万多人的苏家埠战役的重大胜利, 还报道了国内其他地方罢工、罢课的消息和苏区红军的评论, 还有一篇是张国焘授意撰写的《坚决的肃清反革命派别》文章, 意在强制推行“左”倾机会主义, 把“肃反”的矛头转向红四方面军内部, 是扩大打击面制造冤案的重要证据。

3. 苏维埃政府村民户口册

《苏维埃政府村民户口册》是李为安烈士生前保管的鄂豫皖苏区六安县三区五乡五村的村民户口册。

1930年, 李为安任六安县三区五乡五村的苏维埃政府村长。户口册为长方形书本状的小册, 有毛边纸4页, 内用毛笔行书共登记六安县三区五乡各户户主姓名及全村人数, 以及各村各户的阶级状况。户口册反映了鄂豫皖苏区村级机构人员、土地、阶级成分等重要情况。

4. 皖西北特区苏维埃封条

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于1931年5月1日成立。中央指定方英任特委书记, 选举吴宝才为政府主席, 特区管辖六安、霍山、霍邱、商城四个苏区县。此封条是苏维埃政府统一制作的封条, 为纸质46厘米长14厘米宽的长条状, 手书正楷“这是穷人的房屋不准他人进内乱拿一针一线”。反映出当时苏维埃政府、红军铁的纪律。

5. 拥护第三国际实行社会革命的袖章

六安独山镇于1929年举行了独山暴动起义, 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起义胜利之后, 宣告六安县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为配合第三共产国际革命运动, 发行了拥护第三国际实行社会革命的袖章, 袖章为红色布质筒状, 中楷黑字书写“拥护第三国际实行社会革命”字样, 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世界革命相照应。据老红军回忆, 此袖章发行量不大, 只在红军高层中佩戴。

6. 许继慎烈士皮毛垫

许继慎原名许绍周, 字旦如 (1901-1931) , 六安土门店人, 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 军事家。2009年许继慎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30年3月许继慎来鄂豫皖组建红一军并任军长, 对开创鄂豫皖苏区起过重大作用。1931年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诬陷为改左派遭杀害。

皮毛垫为双层, 长方形, 表面层是棉布, 绣着红色菱形花纹, 里层为黑灰色动物皮毛, 边缘已破损脱落。皮毛垫是许继慎烈士生前贴身用品。据回忆说, 许继慎骑马时把毛垫放在马背上, 宿营时又铺在地上防寒。许继慎牺牲后有战友将该毛垫转交给许继慎夫人汪贤清, 1959年六安征集革命文物时, 由许继慎烈士遗孀汪贤清捐献。

7. 新四军抗日宣传画

新四军抗日宣传画共有两幅, 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晥中庐江县所散发的宣传品。

该物品共2幅画, 第一幅19×23厘米, 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 国共两支部队战场相逢握手的场面, 有简单的涂彩, 还附有小楷文字说明。第二幅:11×12厘米, 画有象征国共两支武装内斗, 另有一头戴钢盔的日本鬼子露出狰狞面孔哈哈哈大笑, 并有文字说明:“兄弟不合作, 上了鬼子当”。此两件作品反映了我新四军坚决反对内战, 一致抗日决心。

这两幅新四军抗日宣传画, 由烈士徐自清亲属保存, 1959年9月捐献给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收藏。

8. 建设苏维埃政府宣传大纲

《建设苏维埃政府宣传大纲》是六安第二区 (原金家寨) 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4月13日成立当天向群众宣传教育的文件, 《宣传大纲》为16开版, 石印仿宋体字约750个。内容提纲四条:一, 为什么要建设苏维埃政府。二, 怎样建设苏维埃。三, 苏维埃政府怎样。四, 苏维埃政府的将来。

1959年六安县狮子岗乡档案室征集上交。

9. 赤色邮政印戳

“赤色邮政印戳”是鄂豫皖苏维埃政府设立邮局的重要物件, 是苏区内部通信用的邮政用品, 在信件上加盖印戳, 表明信件已经过赤色邮政实施作业程序后, 可以在革命苏区通信的凭据。

这件印戳为铁件制作, 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赤色邮政机关所通信件时所用的重要物件。1959年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征集收藏。

1 0.“大江月刊”

《大江月刊》是新四军七师政治部出版重要的刊物, 由钢版蜡纸油印后装订成册, 是新四军内部的刊物, 内容有军事动态和新四军官兵写的评论文章, 发行量和发行范围都很小, 限于新四军中高级干部阅读。

1959年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征集收藏。

1 1. 红军战士书信

“红军战士书信”是通过赤色邮政邮递的红军战士卢炳银给父亲卢义章的家书, 信封有赤色邮政的印戳。

信中叙述红军战士卢炳银在红军队伍的情况, 还有描述红一军东征时和敌人作战的情形, 再有是向家人报平安的问候。

1959年烈士家属向政府捐献了这封很珍贵的红军战士书信。

1 2. 红领带

“红领带”是老红军战士汪若义佩戴使用的物品, 是当时青年团员的象征。1929年, 汪若义是鄂豫皖苏区六安县六区第一个由少先队员发展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一次的军民联欢会上, 苏维埃政府领导为其授予佩戴。同年冬汪若义参加红军, 此领带交给父亲收藏。

“红领带”为红色布质长条形, 宽3.5厘米, 背面有楷书口号“为苏维埃政权而战斗”, “红军家属联欢会六安六区苏维埃政府赠”等字样。

1955年汪若义同志病退回乡, 1959年9月他亲自捐献给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收藏。

1 3. 列宁学生公社印章

“列宁学生公社印章”是鄂豫皖苏区商城一区十三乡列宁学生公社团体的印章, 是苏区成立学生群众团体的证明。该组织为发展苏区教育文化事业, 帮助工农参加识字运动, 抵制反革命的进攻和破坏, 保障文化政策的顺利实施,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印章木质的长方体, 上刻仿宋体“商城一区十三乡列宁学生公社”的印文。

1959年, 此印章由金寨县吴家店罗少先同志捐献。

四、革命文物的意义和价值

革命文物是现实版的教科书, 参观这些革命文物就会把我们带回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就会想起那些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革命文物作为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物见证, 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抵御外侮、威武不屈, 热爱祖国、维护统一, 追求真理、舍身取义, 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勤劳勇敢, 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革命文物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 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生存、奋斗和发展的光辉历程,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情感相系的巨大力量。

父亲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篇3

父亲靳明德(又名靳存太)1900年出生于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原家村,1942年10月30日被日军杀害,时年42岁。父亲牺牲时,我才11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父亲为什么牺牲在外地?他为什么去外地?邻里们没有人知晓。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是为国家、为穷人而死的。”当我再往下问时,她默然了,并说:“不要再问了,否则,咱们也要被杀头的,等你长大了以后就知道了。”当然,还有人知道,那就是和父亲经常在一起的人,但他们谁也不敢说出口。

父亲牺牲以后,由于生活所迫,我们一家背井离乡,逃荒到潞城落脚。我由原名靳树生更名为于太成。不久母亲去世。这样,父亲之死,在我心灵中就成了个谜。

1947年我参加了革命工作,但父亲之死因,却一直在我心中徘徊,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为了了却这块心病,我走上漫无边际的调查之路。首先从潞城返回晋城了解情况,在故乡的老人中寻找线索。但大家只知道父亲是为抗日牺牲的,却不知道真实情况。由于工作在身,我只能抽时间前往。每去一次,都一无所获。但我没有灰心,10次、20次、一年又一年,往返于长治、晋城途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1966年“文革”前夕,我终于找到了第一个真正的知情人李斌。

李斌曾是晋城市 工会主席,当时已离职休养,他1938年入党,是晋城地区较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在我姨父张金福的引领下,我找到了这位资深的革命老前辈。说明来意后,老人惊奇地说:“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我赶快走近老人身边,高声向老人说:“我是靳明德的儿子,从长治来看您来了。”这时,老人用颤抖着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眼里含着泪水,一时说不出话来。然后,他向着里屋喊:“快出来,老靳的儿子回来了。明德还有后人,真是老天有眼!老靳有灵!保佑你长大成人。老靳可以安眠九泉了。”这时,老婶端来茶水,我等问候几句后,一边喝茶,一边认真地听着李斌老人对往事的回忆:

“你父亲1937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经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均在晋北县二区工作,都是区分委书记,我分管农会工作。你父亲分管工会工作。当然,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南村一带的抗日宣传、动员工作。当时,咱这一带就只有我们两个党员,日本鬼子疯狂得很,再加上汉奸、走狗的猖狂活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只能非常秘密地行动。如果有要事,需要联系,就是你婶子和你母亲来回跑,她们两人就成了我们的交通员了。我和你父亲是单线联系,我的上线是一个外乡人,叫崔子林,这事你父亲不知道,我的下线是你父亲,当然崔子林也不知道。另外,你父亲是挑八股绳走乡串户做买卖的,这样,他和群众的联系就比我方便多了。再加上他积极热情,工作很出色,特别是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曾多次受到县上表扬。仅1941年和1942年,经他动员就有30多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大概是1942年秋,我们又接到命令,继续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老靳先后到马匠、寨西、南村等地进行动员,经过几天的努力,动员了十几个人。为了躲避敌人、汉奸的视线,这些人由老靳带队黑夜出发,到区上报到后,区上又命令老靳再回来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就在返回南村途中,老靳被日军杀害了。靳明德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是很光荣的。待我好好回忆一下,给你写个材料。”

这时,我才懂得了母亲所说的是为国家、为穷人而死的真正含义。不久“文革”开始,李斌老人材料没有写成就去世了。

“文革”以后,我要继续了结我的心愿,继续找知情人。几年问,我先后在晋城、长治找了20余人,均无线索。此后,我北上太原、阳泉,南下郑州、洛阳等地询问,先后访问了山西省政协的副秘书长徐一贯、山西省总工会的王维庄、洛阳市委党校的卫老伯,还有曾南下到福建工作的尚凯老人等,但均未了解到第一手材料。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老家有人捎信给我说:“你父亲1942年送去当兵的10个人中,有一个叫靳明贵的,听说还健在,据说在湖北恩施地区水利局工作。”1986年,通过询问有关人员,了解到靳明贵的工作单位和住址,我立即写信询问,老人马上回了信。信中说:“你父亲是牺盟会员我知道,在南村一带做秘密工作我也清楚。他是共产党员,这是我在他牺牲以后才知道的。1942年秋天的一个黑夜,你父亲对我说:‘明贵!当兵去吧,打日本鬼子去吧,不然咱们祖祖辈辈都得受日本鬼子的欺辱,只要咱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打败小日本。’此外,他还讲了好多共产党救穷人的道理。我听了以后,觉得在理,就同意前去当兵。一天下午,你父亲对我说:‘今日天黑后,咱们一块到后山集中。’到了后山,我才知道有十几个人,是分三路来的。在后山吃了些饭,并说明到区游击队当兵,在沿路上应注意的事项等。我们十几个人,跟着你父亲一直往西走,第二天的下午才到了区游击队所在地的阳城县半坡村。当天黑夜,我们去的人就有10个人编入了十八团。听区游击队长说,你父亲还需要回去再动员人前来参军,这样,我们就分手了。”另外,他在信中提供了除他之外,其他9个人的姓名与籍贯,以及当时区游击队长兼区长阎家玉等人的情况。并通过组织给我写回了证明材料。

有了线索,就顺藤摸瓜。接到信后,我先后用三年多时间找有关人员。同去参军的10人中,有一个人叫赵仁喜。他说:“当时的10人中,我年龄最小,只有16岁,编队后,开始训练,我天天哭,并要求回家,领导考虑我年龄小,就放我回家了。其它情况我什么也记不清了。”

唯一的希望是找阎家玉了。当时,我只知道此人原籍是环秀村人。经多番查找,1989年冬我和赵仁喜等在晋城市内的南街找到他。阎老已85岁高龄,身体还可以,脑子也清楚。当我们问到靳明德牺牲的情况时,他很激动动地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问此事?”“我是靳明德的儿子,想了解一下父亲的牺牲情况。”我赶快解释说。老人喝了口水,停了一会,才颤抖着开始说话了:“靳明德是我们的好同志,是我们的区分委书记。”这时他翻开一个小本子边看边说:“那是1942年秋的事了,县政府又一次要求我们尽快再动员青壮年参军,以补充县游击大队和八路军的兵员短缺。当时,靳明德同志正好带着十几个当兵的来到区政府。当即我就对他说:‘明德同志,你还得回去,再多动员一些人来参军,这是县上的命令,就难为你了。’明德当时就说:‘没有事,我坚决服从命令,这就是咱们的任务。’他在区上住了一天,第二天就起

身到晋城。在返回途中,夜宿焦河村大庙,半夜时分,驻东沟的日本鬼子包围了大庙,明德同志被捕。在审讯中,明德坚贞不屈,并痛骂日本鬼子,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敌人无奈,狗急跳墙,将他砍头杀害,并将尸体推入煤井。”

“此事发生后,我们的地下情报员当天就把汉奸焦保金的告密情况报告给区政府。我们立即报告县政府,要求严厉处置汉奸。两三天后,县政府告诉我们,汉奸已被枪决,请你们转告死者家属,明德他们的血不会白流,这个仇要记在日本鬼子头上,这个仇我们一定要报。”同时,老人还提供了县上领导人的姓名和地址,并经单位出据了证明材料。

经查找,县上的领导人均已过世,听说当时给县长当交通员(也是警卫员)的李兴唐还健在,他住在岑西的道庄村,我和妹夫靳世魁步行几十里找到了他。此人也已80多岁,还住在农村的老房子里。我们给老人买了点吃的东西,说起焦河事件,老人记忆犹新:“这件事,你们算找对人了,我比县长都清楚,因为是我具体去办的,所以,一直记在心上。当时,县长让我去焦河了解事实的真相,并给我15块银元和一斗多小米,我用‘钱搭’背上这些东西,手拿赶牛鞭子,装成贩牛的农民上路了。一进焦河村,看到路边有个小饭铺,我进去了,先用一升米换了两碗汤面,边吃饭,边和饭店掌柜聊家常。当时,只有我们两人,我就有意问起前几天在该村发生的事。饭店掌柜瞄了一下店外没人,叹了一口气,低声对我说:‘现在有的人坏了良心,看着日本人厉害,就帮狗日的办坏事;我看你是外乡人,才敢和你说,要是本地人,打死我也不敢说,要让人家知道,我全家就没命了。’我说:‘不会有事的,我是贩牛的,只是听听而已。’这时,他走到我身旁低声对我说:‘村上出了个坏人叫焦保金,他早就和东沟的日本鬼子勾搭上了,村里人和周围村的人都怕他,此人好吃、懒做、赌博、嫖女人,什么坏事都干,前几天害人家那几个人,就是他报告的。老百姓都恨死他了。’我们正聊着,天已经黑下来了。这时进来两个吃饭的。饭店掌柜说:‘保金兄弟来了,吃点什么?’来人说:‘来两碗炉饽!’饭店掌柜给我使了个眼色,抿了抿嘴,意思是不要再谈原来的话题了。这时,我早已心领神会,知道此人就是焦保金。他们开始吃饭,我已吃完了,向饭店掌柜打问哪里有开店的。“前边有的是,好一点、差一点的都有。”饭店掌柜说。在我拿行李准备要走的时候,焦保金发现我带有“钱搭”,就和我说话了:‘这位老哥,我给你个地方住,保你满意。’饭店掌柜说:‘这位大哥是贩牛的……’话还没有说完,焦保金就急着说:‘那更好,到我那里,来两把。’我知道他是要和我赌钱,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他。到他家后,我顺便看了他家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一个女人还炒了两个菜,拿了一壶酒。我们3人边赌边喝,高潮时,焦保金说:‘和日本人赌钱我都没有输过,今天我不能输给你。’一直玩到天亮时,我赢了他们17块大洋。当时我怕出事,就说:‘我得去买牛了。以后咱们再玩。赢的钱我还给你们,只当我付了店钱。’焦推辞不要,我为了急于脱身,放下钱就赶快走了。回到县上后,我汇报了详细情况,县政府立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张县长命令:‘县游击大队派30余名队员,由你带队连夜出发到焦河村,不要惊动老百姓,只是包围焦的院落,逮捕焦保金。审讯后,立即枪决。’我们按照县长的命令,顺利逮捕了焦保金后,就在他家的楼上开始审讯,但他一概否认。游击队员怒火冲天,连推带打,焦却十分嘴硬。这时,我出现在焦的面前,当他一看到我,就低下了头,承认了当汉奸的具体事实。天明后,抗日县政府贴出布告,召开群众大会,说明情况,将焦押往村南的苇地里枪决了。”

李老停了片刻,继续说:“从此以后,焦河一带安稳得多了,给抗日政府送情报、送公粮的人也多了,报名参军参战的人也多了。老百姓高兴地说:‘枪毙焦保金,为当地除了一害,给日本鬼子砍了一条腿,真是大快人心。’”

老人并写了证明材料,还按上了自己的手章。

同时,焦河村党支部、焦河乡党委也出了材料,证明确有此事。

此外,还有一些村上老人的回忆,如原克信、赵仁喜、阎瑞玉以及村党支部、镇党委的证明材料。我将材料一并送郊区民政局。经郊区政府审理后,一致认为:材料具体、翔实。并立即上报山西省人民政府。

在几十年的奔波中,我曾得到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得到了靳世魁、郊区党史办的董建玉、郊区民政局的赵忠祥等人的帮助,才圆满完成了我一生的心愿。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红岩革命烈士诗歌 篇4

暴风雨中的海燕,

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

飞翔吧!

战斗吧!

你——

骄傲的海燕!

……胜利的花朵,

在烈士的血泊中蓬勃开放。

去年今日——

满天乌云弥漫在祖国天空,今年今日呀,

人民的队伍早已飞渡黄河, 扫荡着敌人的残兵败将。

不会等到明年的今天,解放的红旗呀,

将飘扬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飘扬在你的墓前,

飘扬在这黑牢的门口!

后代的人们,

将从不朽的烈士碑上, 记着你光荣庄严的名字: 中国共产党员

人民解放军战士

——龙光华!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凉水灌进鼻孔,

电流通过全身……

人底意志呀,

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

像金子一般的亮,

像金子一般的坚。

可以使皮肉烧焦,

可以使筋骨折断。

铁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出来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刘思扬

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雪琴

看看看,惨惨惨!

靠着洋人打内战!

拖拖拖,骗骗骗!

政府耍的啥手段?

重庆学生大团结——

我们来个大请愿!

耗子过街,打打打!

背时政府,垮垮垮!

咚狂,咚狂,咚咚狂!

看你娃娃怎下场?

“美国爸爸唷!

快——帮——忙!”

吼声才过, 又是一阵狂风似的呐喊: 刽子手,你莫慌,我有骨头你有枪!

不怕特务枪和弹!

学生你总杀不光!

一个倒下去,

万个紧跟上!

啦啦词

特务,特务, 死笨牛,学生倒水有自由,

你有枪杆我不怕,

天生一副硬骨头。

特务,特务, 丧家狗,老板垮了台,

你往哪里走!……

就义诗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沾污党的荣誉!

清明节缅怀革命烈士诗歌朗诵稿 篇5

清明,我用诗歌祭奠先烈

春天里的清明,是个下雨的时节

迷蒙的雨丝,缠绕着怀念先烈的心结 先烈的英灵,飘浮在青青的松柏间

幻化成春天的鲜花,让人间不再冷冽 我手捧一束花儿,走向你的坟茔

那飘落的雨丝,是我和您倾诉的泪滴 我虽没见过你的容颜,然而我的心

沐浴在你梳理的阳光中,感恩你给我的一切 崛起的神州啊,缘于你们战斗中牺牲

每日升起的五星红旗,凝结着你流淌的血液 你们在胜利的曙光中隐退,美好的生活中

你们化成一座丰碑,将祝福如春风在大地上飘曳 英灵啊,那千千万万的先烈

清明来临的时刻,回家吧

你们的家乡和后代,正生活在幸福中 今夜,你们的灵魂就在那里歇一歇

篇二:缅怀革命烈士

三月,万物复苏,盎然春意。

三月,最令人向往的日子。

人们总是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

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烈士陵园前,我站着留了影,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我们能否踏着先烈足迹?!

我们能否把红旗扛起?

一种激昂,一个振奋,一种思索,一个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老师嘴里知道罗世文、车耀先事迹,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深深根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小萝卜头”,他与我们一样大的年龄,做的事迹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

今天,我在“小萝卜头”雕塑前,依然感到他的少年英姿,他在沉着的思索什么?

难道他感到自己幼稚?

我反复读了“狱中八条意见”,仿佛看了先烈们鲜红的血迹。

在牺牲个人利益及生命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象先烈一样无悔无怨?

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怎么样实现先烈的遗志?

面对先烈,我感到,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们应该举起民族振兴的大旗!

告慰先烈,我们正在经历新的壮举!

栉风沐雨不辞苦,改革路上谱新曲!

关于革命烈士的诗歌 篇6

余江县民政局:

兹有位于我场桥头分场胡马头村小组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体太小,不够雄伟,不能很好的体现纪念碑庄严、肃穆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以及写有 “打倒土豪劣绅,造成红军铁军”的宣传标语的祠堂,由于当年被国民党烧毁,在群众的补救下,只留下了西侧写的“造成红军铁军”的宣传标语。现已多年失修,损坏很大,基础设施也不完善,直接影响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效果。为了给革命先烈打造一个肃穆和谐、整洁的祭奠场所,更好地祭奠缅怀先烈的伟大精神,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不断深化青少年一代和共产党员的思想教育,经场党委研究决定同意对桥头分场胡马头村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祠堂进行维修改造。通过预算,维修改造好革命烈士纪念塔以及革命祠堂共需要资金21.061万元。因此特申请上级民政部门给予建设扶助资金21.061万元。

请批准!

关于革命烈士的诗歌 篇7

6月30日上午,为纪念建党95周年,广西区散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广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讲政治、有信念”系列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讲政治、有信念”为标准,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

在广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学习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纪念馆由辛亥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个部分组成,褒扬烈士,优待烈属。全馆共展出378名烈士的生平事迹,解说员分别对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等烈士先进事迹作一一讲解。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灵上得到了洗礼,深深地为先辈们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事迹所感动,对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表示,一定时刻以党章党规为准绳,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崭新的精神面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实践中去,为广西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奉献力量,为建设绿色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烈士龚宝铨 篇8

峥嵘少年

龚宝铨,男,1886年3月生于嘉兴县油车港镇马厍汇一户贫困农民家庭,排行老四。宝铨从小读书刻苦,一放学就参加田间劳动,深夜还点着油灯看书做作业,16岁那年以优秀成绩考取嘉兴秀水学堂,学习成绩为全班之冠。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见利不惑,临难不挠”气质,成为峥嵘少年。

龚宝铨所读书的嘉兴秀水学堂(现嘉兴秀州中学)是一所教会学堂。1902年春,学校购置一台大钟,美国传教士花第生来校参观访问,看见那台钟感到好奇,问校总理陶惺存可否敲一下,陶总理点头回答:“可以,可以!”于是花第生敲了两下,钟声响遍全校,在操场上活动的学生当作敲钟吃晚饭了,大家纷纷进食堂。因吃饭时间不到不能开饭,食堂炊事员汇报总务处,总务处干事不明敲钟真相,盲目批评学生违犯学校纪律,要处分学生。学生受冤屈不服气与总务处干事顶撞起来。龚宝铨理直气壮地说:“敲钟的是美国传教士,同学们是按钟声行动,没有违犯校纪,请校总理出来作证!”陶惺存总理外出不能前来作证,总务处联系教务处还是错误地处理了龚宝铨等10位同学退学。

投身革命

龚宝铨含冤退学回家不久,跟随同学留学日本,是同行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家庭经济最困难一人,无钱进日本东京大学读书。宝铨在焦急之中,遇见救命恩人章太炎先生,章先生收他为学徒,吃住在章太炎处,帮助章太炎编辑《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清廷皇室封建统治及媚外崇洋的卖国行为,获得日本华侨华人、留日学生和南洋广大华侨华人的拥护。他们以龚宝铨为榜样,纷纷加入光复会、同盟会。龚宝铨被推选为同盟会副职,分管组织人事及档案工作。龚宝铨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民报》上抨击清廷卖国行为,追求民主革命新潮流,受到陈其美、蔡元培的赞誉。章太炎器重、喜爱龚宝铨,将女儿许配给他,使龚宝铨更大胆而扎实工作。1904年4月,龚宝铨结识周树人(鲁迅),在东京发起组织《浙江同乡会》,出刊《浙江潮》杂志,抗议沙俄侵占我东北三省领土,并返沪与陈其美、蔡元培商议成立“中国军教育会”,揭露清廷特务暗杀队罪行,保护革命党人。1905年初,龚宝铨偕陶成章来嘉兴与敖嘉熊,褚辅成等人商议浙江革命军事宜,成立“浙江新军”,在嘉兴建立“温台处会馆”,开展练武军训。

此间,清廷派遣大批特务到日本各大城市搞“暗杀”活动,查封《民报》,龚宝铨冒着生命危险深夜烧毁浙江驻日本同盟会、光复会人员名册,保护了大批华侨华人中“两会”成员免遭杀害。龚宝铨支持浙江革命党人秋瑾、陶成章、徐锡麟诸人领导创办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培养青年民主革命人才。龚宝铨来到浙东、浙南地区,翻山越水,日行七八十里访问发展同盟会、光复会成员,壮大革命组织。他还到安徽芜湖中学任教,建立据点,壮大同盟会,发展苏浙皖边区革命力量。龚宝铨还去南洋群岛,在华侨华人中也发展同盟会、光复会成员2000多人,受到孙中山先生赞誉。

龚宝铨的反清民主革命行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保护,遭清政府追捕,龚宝铨多次更名为未生、味生、微荪、国元等,在群众保护下免遭清廷“暗杀队”谋害,在浙江省联系发展了同盟会、光复会成员5000多人,其中,在嘉兴的敖嘉熊、陈仲权、褚辅成、方于笥、计宗型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同盟会、光复会成员达2000多人,壮大了嘉兴民主革命队伍。

光复嘉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消息传到日本,龚宝铨回国来到嘉兴,与同盟会、光复会领导成员商议嘉兴如何举行起义之事。龚宝铨、褚辅成联系省新军葛敬恩,由顾乃斌为督导官,率领新军第八十二标三营武装部队,于11月7日凌晨出兵进军嘉兴,龚宝铨、敖嘉熊、褚辅成、方于笥在精严寺指挥,清政府官吏、军警头目统领沈沂山、赵廷玉、张学智等人闻讯深夜逃跑。当天新军部队到达嘉兴南门三号桥,由同盟会会员马济生持旗接应。新军部队绕嘉兴城一周,进驻精严寺,全城大街小巷插满旗帜,百姓夹道欢迎新军。第二天(11月8日),新军进驻都督府(子城),改组清军留守人员,宣布成立“嘉兴县新军分府”。辛亥革命使清朝自顺治入关称帝268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新中国诞生。浙江及嘉兴也由此光复。

浙江省光复后,成立“浙江省军政府”。龚宝铨被推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翌年,孙中山将“大总统”大权让给袁世凯,袁称帝复辟封建王朝,疯狂镇压革命党人,将章太炎软禁于北京,株连女婿龚宝铨受审查。龚宝铨“临难不挠”,潜回浙江发动群众倒袁,保护辛亥革命胜利成果。

1916年秋,全国性反袁运动取得胜利后,改组浙江省军政府,成立省参议会,龚宝铨任外交顾问、省参议会副参议长,但龚宝铨仍拿图书馆馆长薪金,不要外交补贴费,也不拿省副参议长工资,保持清廉艰苦精神。

在工作中他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倾听老百姓意见,铲除地方贪官污吏,深受老百姓赞誉。龚宝铨的前妻是章太炎女儿,在太章先生受袁世凯迫害时吊死;后妻是褚辅成妹妹,住嘉兴,由于龚宝铨长期外出工作很少回嘉兴,故未能生育子女。龚宝铨在艰苦的环境中长期投身革命运动,常常累得抱病工作。大家劝他注意休息保养身体,宝铨回答说:“宁为民众献身,不让百姓吃苦。”龚宝铨一生为民主革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幸的是他在外出工作中传染上疫症,于1922年6月猝死,年仅37岁。龚宝铨被追认为辛亥革命烈士。1925年7月2日(民国十四年五月十二日),嘉兴县各界人士公祭七烈士,龚宝铨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嘉兴市秀州区政府、区政协文史委与油车港镇政府拟出刊《龚宝铨烈士》专辑,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发行,以弘扬龚宝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见利不惑,临难不挠”、艰苦朴素的精神。□

Gong Baoquan, a Revolutionist of the 1911 Revolution

By Chen Qiwen

It is true that the 1911 Revolution of China was brief. It started on October 10, 1911 and ended on February 12, 1912. But by the time the revolution was over, the Qing Dynasty was gone; the 4,000-year monarchy system in China was gone, a brand new chapter of modern China began, and a galaxy of revolutionary heroes had their names carved into history.

One of the numerous heroes is Gong Baoquan (1886-1922), a native of Jiaxing, Zhejiang Province.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1911 Revolution, Jiax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been restoring Gong Baoquan’s former residence, now a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Jiaxing. It is scheduled to open to the general public on Oct 10, 2011.

Not many people know about Gong Baoquan. As a matter of fact, he wa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heroes dedicated to the revolutionary undertakings in the ten years up to the revolution. Moreover, he is on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lebrities of Jiaxing.

Born in Makuhui Town, Gong Baoquan was the fourth child of the family. His father was a doctor and his mother from a family of scholars. Influenced by his mother, Gong developed a passion for literature in early boyhood years. He was admitted to Xiushui Junior High School at age sixteen but dropped out in 1900 because of an incident based on misunderstanding concerning a visiting American missionary.

During that time, China was faced with the troubles at home and aggression from Western imperialist powers. In order to pursue a better education opportunity and overthrow the incompetent Qing government, the young man went to Japan in 1902 for further education. There, he met Zhang Taiyan, a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ist and thinker who had later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young man’s life.

Appreciating Gong’s literary talent and patriotic aspiration, Zhang Taiyan took him as an apprentice. They edited “Citizen Newspaper”, a political journal, together to disseminate ideas of democracy and revolution and promote the fight against the puppet regime. Gong published articles in the journal, blasting the Qing government’s treasonable acts and seeking democracy. His writings and thoughts received high praise from the big shots in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circles. The journal was reviewed favorably and won great support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students study abroad.

Gong was more than a writer about revolution. He took active part in preparing for revolutionary undertakings which aimed at overturning the Qing government. He finished his study in Japan and went back to China in 1904. At the same year, a Chinese revolutionary alliance named “Restoration League” was founded in Shanghai. Together with Cai Yuanpei, Tao Chengzhang and other comrades, Gong Baoquan w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He also joined another revolutionary alliance “United League” in the following year. Gong traveled through Zhejiang, Jiangsu, and Anhui, propagating revolutionary thought and recruiting new members.

Gong also placed emphasis on personnel training. He jointly founded the Datong School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with Tao Chengzhang, Xu Xilin and some other comrades. Young people received training for revolution. In 1905, he and Tao Chengzhang employed at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Wuhu, a city on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The two did secret revolutionary works under the cover of teaching. After the failure of an uprising launched by the United League in 1907 in Pingxiang, Jiangxi Province, Gong Baoquan and Tao Chengzhang were forced to flee to Indonesia. They founded a school there and continued their revolutionary undertakings.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Zhejiang in 1911, Gong went back to Zhejiang and served as Chief Librarian of Zhejiang Library in 1912. During his 10-year tenure of office, he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the cultural programs of Zhejiang. He published a series of books about Zhang Taiyan to disseminate Zhang’s thoughts. The Librarian started an ambitious project. He sent people to Beijing in a bid to copy the “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 the largest collection of books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robably the most ambitious editorial enterpris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关于革命烈士的诗歌 篇9

2010年11月11日,根据x市公安局党委的安排,我们全体公安民警到塞北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缅怀英烈,重温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和入警誓词,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我进行了一次有好处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青山埋忠魂,碧血印丹青。x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那里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抗日救国。数千余名革命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在此。

在塞北烈士陵园,大家伴随着沉痛的情绪,迈着沉重的步伐,庄严地向远在天国的烈士们送上了精致的花蓝,凭吊和缅怀革命先烈。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活动让我们重温了党史,深刻体会到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塞北烈士陵园:主碑纪念广场、史料陈列室。陵园内绿草如茵,翠柏挺立,雄伟的石雕和主碑纪念广场,犹如一部巨书,记载着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挽救中国革命的英勇壮举。缅怀英烈们时,我们的心灵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憾,我们深知,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时刻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耻辱,必须要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提高艰苦奋斗,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自学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用心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发扬社

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透过参观学习,对“党性”对“一名合格警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肩负的职责,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始终持续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做出自我的贡献,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告慰曾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献身的英烈们

关于红色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2021年5篇【二】

4月22日周一,我们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去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各位烈士和中国革命在了了的轨迹,我感触颇多。正是这些英勇烈士的精魂,才铸就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正是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敢就义的精神,才使我们现代青年得以为了自己的梦想毫无顾忌地追逐。还有见义勇为纪念馆里的平民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正义的力量,用鲜血证明着人间温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勇于做先锋,勇于追梦,勇于向前。

无论是革命烈士还是见义勇为者,他们其实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普通人,是因为一个信念、一份责任,让他们在危险出现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冲锋陷阵。从这些平民英雄遗留下来的物件当中,看见的是他们质朴的生活作风和明媚如暖阳的赤子之心,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每个人都应当充满善意和爱地去对待这个社会,去营造和守护每一个生命和每一个所谓的“舒适区”,那些你做出的善举,都会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

烈士,一个让人感动、钦佩而又深觉遗憾的词语。觉得“岁月静好”的我们常常容易忽视这个词语。但那天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烈士,让我心中的血液再次沸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走进这个松柏环绕,绿荫满园,安静庄严的烈士陵园,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面对侵略、面对压迫、面对水火,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让人敬畏。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都汇聚到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身上,那便是永生。

烈士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冷冰冰的碑文。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通过此次的学习活动,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今日团日活动带我们走进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从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上我们看到了破碎的山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老百姓和烈士坚定的眼神。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同胞坚强的呐喊“还我山河、还我家园”,看到了烈士奋勇抗战的场面“硝烟弥漫,解放军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大地上高高飘扬。”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静立在烈士们的遗像前,读着熟悉的诗,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年轻的生命,用鲜血书写了历史上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奏响了一曲悲壮的革命先驱者之歌。让我们更加怀念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功勋卓绝,无数连姓名都没留下的英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留给后代子孙的是一卷卷感人肺腑的史诗,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关于红色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2021年5篇【三】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体会(共2篇)] 全体党员参观了x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的事迹。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认识到先辈们敢于奋斗,甘于清平,为了劳苦大众,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在恐怖的环境中,宁死不屈,用自己的鲜血和年轻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党的尊严,用顽强惊人的毅力同敌人座不懈的斗争,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他们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但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人间柔情,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对自己的父母,对同胞,对祖国,他们同样有着常人那种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基于爱国的基础之上的,是崇高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气节、伟大人格和坚韧精神,这正是我辈后人应扪心自省并付诸实际之急迫所在,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所在,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做表率。

总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受到了教育,我要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加倍工作,努力向上,以此来报答那些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我永远铭记,我们现在的优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立志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参观后内心深受触动,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警示教育

课,在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案件中接受警示教育,让大家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震撼,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后要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筑牢反腐防线,一定要引以为戒,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牢记血的教训,一定要以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警钟长鸣,永葆廉洁本色,做到勤政廉政履职。通过参观,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做为自己的工作实践准则,时刻跟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让廉政之风盛行,唯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国。

关于红色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2021年5篇【四】

今天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忘不了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里的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一颗颗火热的心,我想我永远会将宣誓的话铭记在心,时时提醒自己,改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立志成人。蓦然回首,想想没来到这里之前的自己,是那么的堕落于沉沦,酒吧、迪厅唤不回,亲人朋友那样的劝说、教导,我始终无动于衷,甚至和父母、亲人争吵、打闹。想到这里,内心无比的惭愧与内疚,我想我留给父母心里的伤痛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了,现在,我只有在西点阳光学校里努力的磨练自己,完成好各项训练科目,改掉身上一些不良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品质,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不要有懒惰的思想,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做什么都要做好,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更加努力,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肯努力,就能到达成功的阶梯,我们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努力,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阳光少年的,加油!

关于红色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2021年5篇【五】

红色7月,烈日炎炎,我和爸爸驾车来到了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开启了红色之旅,寻访一个特别的“红色足迹”——中央红色标语博物馆。

我原本对红军的印象,就是平时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影视剧了解的。外公和我说了好多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我对他们的有勇有谋从内心里特别地敬佩崇拜,觉得红军是一支英勇无敌的军队。但是,长辈说的这些过去的历史又似乎离我很遥远。直到今天爸爸带我走进了这博物馆,看到了墙上这些红色标语和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开国将领的肖像照,让我的眼前浮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爸爸一边带我参观,一边向我讲解标语的意思和它们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将军的红一军团指挥部与少共国际师(即红十五师)先后到马洪村上坪驻扎过三次,遗存有红军井、红军战壕、红军医院、红军学堂等旧址。在逢源堂等4座廖家古宅里,保存着较完整的红军标语及漫画、留言条有300多条,这里是苏维埃时期红军标语的“博物馆”。

我细心地阅览每一条标语,字体都不太一样,而且有些标语很清楚,有些很模糊。爸爸耐心和我说:马洪村上坪曾是个战略要地,除了红军三进山村,国民党、当地土匪也多次进村驻扎。村民为了保护红军标语,与国民党官兵和当地土匪斗智,巧妙地用厚纸张或白灰刷涂等措施遮盖,把红军写在墙壁上的标语保护起来,所以有些标语的字迹看起来不太清晰,也是村民们保护下来的宝贵遗迹。

在博物馆里,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红色标语,还有一首乐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想让爸爸唱给我听,爸爸说他不会唱,但是他能教我唱少先队队歌,因为我们是少先队员,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我们一起参观的爸爸朋友是马洪村里的人,他听我和爸爸的对话,就在一旁哼唱起歌儿来:“剪不断的情,割不断的根。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人。建农会,分田地,穷苦农民翻了身……”听说这首《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亲人》,洪田镇马洪村的村民们都爱唱。当时红军在这里驻扎时,和当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鱼水之情。他们说,红军为劳苦人民的解放流血牺牲,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们的恩情。

上一篇:街舞培训班教案下一篇:我没有摘树叶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