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共10篇)
漫笔 篇1
白云二中高二语文组备课资料
《灯下漫笔》讲习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以及作者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
一、问题设置:
1、杂文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拿来主义》。以小见大,语言辛辣、犀利,幽默,讽刺,反语,具有无比的力度。
2、解题:(请同学们谈谈对漫笔的了解)
明确:漫笔,“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放得开收得拢。而且鲁迅在《夜颂》中说自己是“爱夜的人”。而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己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在1925年4月29日的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这就点明了“灯下”之含义。
3、快速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1、)思考作者所涉及的对象有几方面?
明确:中国人(老百姓)、统治者(主子)、中国社会(时代)。(2、)思路:现实——历史——未来(3、)引子:兑换钞票(思维的爆发点)
(4)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写起的,那整件事情是如何呈现的?文中的老百姓在整件事情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起伏?(抓住文章的关键词)
明确 :过程:如何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行换成钞票(第一段),又如何因政局不稳要将钞票转换银元不得(第二段)听说暗中有了行情又赶去兑现,打了折也不计较。
心情起伏:开始换钞票时的“乐意”到停止兑换时的“不甘心”和“恐慌”,最后打折兑换、吃亏了以后的“非常高兴”与“更非常高兴”。此外还有,开始“银元装在怀中”,只觉得“沉重累坠”,后来终于得到后就“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
(5)同样的现银,以前感到“沉重累坠”,后来又“沉垫垫地觉得安心”,这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 参考:同样是现银,同样的沉,但却反映了“人”(老百姓和作者)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当钞票“蒸蒸日上”时,银元装在怀中,却只觉得“沉重累坠”;当钞票大打折扣,六折、七折后换成了银元,可这时“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作者正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洞悉到百姓的奴性心态,现银沉重,心情更沉重,这沉重的心情促使作者思考中国历史和国民性的重大问题。
(6)当鲁迅和众多老百姓一样把钞票换银后,他在高兴之余突起了什么想法?(用课文句子回答)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7)请一位同学朗读第5段,明确奴隶的地位和性质。将人不当人,人与牛马的关系。
(8)由第6段作者转入了对历史的挖掘?还说“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向来就很好?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很好吗“?那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白云二中高二语文组备课资料
不是的,第八、九段便是例证(阅读印发的背景资料),中国人向来就没争到过人的价格。可见,做不成奴隶的力争做奴隶,只要有奴隶可做,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万姓胪欢”。结论:
中国的社会历史就是这么两个时代的循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9)作者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这样概括的依据何在?(试从上文找出来,然后谈谈你的看法)①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②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过“治世”正常的奴隶生活,一旦有人出来定了规则,便“万姓舻欢”
③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怪圈之中。
(10)作者很谦虚地用“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把我们的思绪从历史拉回到眼前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提出一个关系到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们究竟要走哪一条路?”
明确:在这一段里鲁迅指明了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不满”于现状,但无论是知识分子(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还是普通百姓,所走的却都是“复古”或是“避难”。内在的意思是其实复古也好,避难也好,都是想去做奴隶。面对这样的国民,这样无奈的现实,鲁迅有着淡淡的悲凉。
但很显然,鲁迅先生是反对我们去做奴隶的,他用一个反问句逼出了新的回答(即另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什么?
明确: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最后他以饱满的激情要求我们去创造新的“第三样时代”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二、问题反思:
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在专制暴政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前一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后一时代,是天下暂时太平的时代。中国社会,也就在这“一治一乱”中因循反复,老百姓则在两种时代中挣扎浮沉。这一结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如此偏激,却如此深刻。
三、课堂练习:
四、总结
归纳本文的感情基调
对老百姓的深深同情,对封建历史的愤怒批判,对现实复古主义者的无情抨击,对青年的热切呼唤;对中国未来社会充满必胜的信心,全文将愤怒、同情、批判、讽刺熔为一炉,使情感和理性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理中生情,情中化理。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概括本文的主题。
2、品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体味其情理交融的特色。
3、体会鲁迅杂文的感情化的特点。
二、问题设置:
白云二中高二语文组备课资料
1、在上一节课中,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在专制暴政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前一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后一时代,是天下暂时太平的时代。中国社会,也就在这“一治一乱”中因循反复,老百姓则在两种时代中挣扎浮沉。这一结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如此偏激,却如此深刻。你不得不惊叹。下面请结合上节课的内容,思考一下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要注意把握三个关键句子)
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2、“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这基本体现了本文的主题思想。主题:
一是作者思考中国历史,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二是作者思考国民性问题,矛头指向国民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
2、赏析重点语句,体会情和理
(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奴隶当作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喜欢”了。
(2)、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玩艺(“这一个小玩艺”是指什么?)
“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途中 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3、)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有如元朝定律„„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段假设性的心理分析与论证:人突然陷于“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时,而又突然得到“等于牛马”的待遇,尽管“不算人”也会“心悦诚服”的。作者这段话是通过打比方,愤怒抨击封建暴政,暴露国民的奴性人格,讽刺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百姓“略等于牛马”的时代,至多是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关键词语是“羡慕”“叹息”“心悦诚服”“ 恭颂”。(4、)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联系课文和你现有的知识,说说对“‘人’的价格”的理解)
“人’的价格”的内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和自由,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补充:鲁迅“立人”的思想: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第一次提出,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而扬精神”,人的个性生命的精神自由,是人之成为人的价格的唯一标准。只要人还处于物质的,特别是精神的受压抑状态,没有获得个体的精神自由,人就没有根本走出“奴隶”的状态。并且在中国封建家族式的结构中,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人人都互相压抑,所以鲁迅的立人尤为重要。
白云二中高二语文组备课资料
(5)中国的百姓向来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揭示老百姓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讽刺国民的麻木不仁,批判国民缺少反抗精神,无论战与不战都逃不过被人杀掠的命运。关键词语是“中立”“杀掠”“希望”“决定”。
(6、)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这里所说的“奴隶规则”是什么?)
“奴隶规则”是指“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总之,是“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不受“意外的灾殃”。
(7、)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揭露当时的现实,仍是强盗官兵交互为祸的时代,老百姓仍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境地。关键词语是“莫名其妙”“迁”“避”“比较的‘稳’”。
(8、)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的时候„„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是给“主子”清道辟路,所以说:“为天子驱除云尔”。
明确:这里的“一治一乱”是指上文所说的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作乱人物”是指历史上造反起义的农民。在这里作者用了一种幽默的讽刺那些修史的学者们还沉浸在历史的光环中,不愿醒来。
(9、)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什么是“第三样时代”? 现在是21世纪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是不是来到了呢?)
请大家讨论。参考:(1)“第三样时代”指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的时代,是一个老百姓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人的时代。总之,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鲁迅在这里又透露出一种希望。
(2)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对中国社会的本质做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学生的认识不同,可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因此,教师把握原则:什么时候真正争取到“人”的价格了,也就迎来了“第三样时代”。
三、问题反思、总结
归纳鲁迅杂文议论感情化的特点
(1)在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逻辑的论证中,鲜明地保留着感性的美感特点,将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把人们心灵的特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点上,加以考查、议论、揭破,不仅见其真,而且见其深。例如作者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两个时代时,表面作一个科学的论断,但作者的内心却是汹涌澎湃。
(2)议论以作者的感情为内在的逻辑和动力,不仅给人以理性的说服,而且给人以感情的感染。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强烈情感化的感受和认识,促使作者奋笔疾书,换银后,现银沉重,心情更为沉重。(3)议论而不作结论,只是用特定的艺术境界去唤起读者对结论的相像、思考,给人以意在言外的无尽回味。含蓄而不晦涩,概括而不抽象。它们作用于读者的,不光是理性,还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让人们不仅从理性分析中而且从具体的感受中引出结论来,让人感悟作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理性认识和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四、作业:课后题二、三
《西湖漫笔》阅读答案 篇2
2、绿和变。“绿”:灵隐寺道旁古木苍翠欲滴;飞来峰树木绿得发黑、发蓝;峰下小径青苔绿到石缝里。苏堤树下远看莽莽苍苍,近看树身布满绿茸茸的青苔,花港清池绿荷,圆圆绿叶。“变”:都锦里织锦厂由狭窄的旧式厂变成花木葱茏的大院子;花港由小巧曲折,四周荒芜的小园子变得宽阔许多;西湖性情也变活泼。
3、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云霞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苔形状比喻为耕牛、牧人等,生动形象表现其形状之趣,排比句造成的气势,表达了作者观赏此景时的喜悦心情。
4、不同。前三次认为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论雄伟,比不上太湖。此次却惊叹“真是个神奇的湖!”提及前三次感受是为突出此次游湖感受西湖巨变,采取先抑后扬写法。或:不同。前三次与此次游览西湖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提及前三次更加突出西湖变化之大。
5、作者通过第四次游西湖写出西湖“绿”与“变”,表达了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讴歌改革开放的政策。
课堂漫笔作文 篇3
——序
看到上面这首诗,我不禁莞尔。我不敢说它写的如何,但这诗的深意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了。
这是在上数学课,当时老段(数学老师的敬称)正在讲关于不等式的解法。我记得自己是听着听着就糊了,感觉这不等式的弯儿快把我转晕了。百无聊赖之下,想到学校的小花园里的树好像开了花。哦,是一种叫不出名的花,桃红色的,很大朵。我个人是不喜欢这种开得艳、开的好的花,太过张扬。但是,人总是会在无所事的.时候去记起一些不经意的事情。譬如我,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想入飞飞。我之所以写这个“飞”,因为它代表着翅膀,代表着自由。并非我不够自由,而好像自己渴求的自由并不是上面写的这个样子,是心灵上的自由。
接下来,是什么?
一个人想像着在空无一人的小花园里漫步。刚下过雨的空气是清新的,自然与自己的感觉也就更接近了。张开双臂,正准备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新鲜,却被老段猛然提高的声音惊醒。尔后,再次回想,便笑了起来。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首诗。
所以说,人有时候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可以在自己的臆想中开心,却永远在现实面前愁眉苦脸。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不快乐?往往就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与臆想之间反差的认识。臆想是美好,现实却是残酷;臆想是愿望,现实却是真实。
归根到底,人们只能走出臆想,面对现实。或者说,人们只有走出臆想,才能面对现实!
夤夜漫笔作文 篇4
周末夤夜应酬归来,早已是几分醉意,一身疲累。
刚才的推杯换盏、言不由衷像皮影、双簧一样还在眼前摇晃,于耳畔回响。
沏一杯茶,静坐在书房里。平日里本该如此,书房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只有那些高高低低胖胖瘦瘦的书像忠实的朋友,寂寥地站立在书架上。电脑屏幕上吸附的灰尘在指肚轻轻划过之后,留下清晰的痕迹,如同在落满积雪的院子里铲出一条通道来。
果断地摁下电脑开机键,随即点上一支烟,等候电脑慵懒地启动。
习惯性地输入密码登录QQ,查看好友留言。
一个个界面渐次弹出,重叠成多瓣的花朵。
离线信息所显示的时间告诉我,朋友们的问候,已经久远得无需回复了。于是,浏览过后便一个一个地叉掉。
打开班群,进入大学同学的视野,留言,证明自己的存在,保持一份近在眼前而又远在天边的联络。
马上就有人回应。
先是程式化的寒暄,继而是调皮的表情符号。随着键盘的敲击,世俗的客套被轻松的问答取代。任星移斗转,时光流逝,同一片天空下沉淀的友情在字里行间温暖起来。尽管在线的人不多,疏疏落落的应答却宛然把我们带回了那段无羁的青春华年。
一位久未联系的好友开始与我私聊。界面上浮现着臃肿的笑容。曾经的稚嫩如今已略显苍桑。
“老了!”这是我们共同的喟叹。
想当年一起在阶梯教室抢占座位,在图书馆里誊抄资料,攻专业课程,忙英语考级;在食堂里挤饭,然后坐在视野开阔的.角落,吃到食堂几乎打烊才拿起印有固定编号的饭缸带着几分满意离开;在运动场上像脱缰的野马,故意把球踢得很远来释放青春,目送优雅的女生走到视线的尽头;在充满汗味和臭袜子味的寝室里,女生永远是每晚“卧谈会”的主题,直到熄灯很久,鼾声渐起,仍觉意犹未尽……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无奈,四年的时光倏然而过,转瞬间毕业在即。作为师范生,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地要回原籍做教师,或是经过艰难的找寻之后到异地任教。
然后,是伤感的离别。同窗一场,从此天南海北;更有劳燕分飞,空留牵挂。
今夜,好友也是和我一样,从外面应酬回来,两眼迷离,双颊微醺。
经过十几年的独自闯荡、异地打拼,他现在已是一所中学的执牛耳者。在我看来,他算是我们同学中的翘楚,颇令人羡慕。可是,他说他并不快乐,甚至没有一点成就感,整天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让他感到身心俱疲。如今年届不惑,渐觉精力不济,作为独子,不能很好地照顾年迈的双亲以尽孝道。父母被接来之后水土不服,和当地人语言不通,生活很不遂心。他说很后悔当初年轻气盛之下做出了不计后果的选择,如果——他是说如果能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旁,他宁愿做一名普通教师,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和父亲,陪父母一起享受儿孙绕膝缠欢的天伦之乐,其他的,真的并不重要。
清晰的镜头下,我读到了好友眼角溢出的情愫,不觉沉浸其中。片刻的沉默之后,我和好友不约而同地关闭了视频,互相道别,然后下线。
大理漫笔随笔 篇5
大理,无论身处何处,以何种心情追忆你,你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你永驻我心中。
每次悄然回到你的怀抱,你都以博大的胸怀包容我。不管是明媚的春天,还是芳草如荫的夏日;无论是灿烂的秋天,还是飘雪的冬日;不论是细雨朦胧的清晨,还是微风轻拂的傍晚,你都以不变的情怀迎接我。数不清多少次遍踏你的山山水水,徜徉在你的怀抱,你的清雅隽秀是一首无言的歌,你的深沉与博大是一首无字的诗,点点滴滴汇成一条河无声流淌在我的.心里。时光沧桑,多少世事变迁,对你的依恋,就象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对你的热爱是一个恋人寄予一份深沉无悔的情怀。春、夏、秋、冬,你总是独展你的风姿,风、花、雪、月是你浑然天成的魅力。苍山静穆,远眺十九峰掩映在霞光里,潺潺溪流轻轻流淌;黄昏放歌,渔舟唱晚,洱海波光粼粼,如洗如镜。伫立在晚风中,品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把酒临风,所有的忧伤与愁绪随风而逝,给予我一份宁静而悠远的心境。
生活漫笔:快乐与痛苦 篇6
体的满足,也就快乐了.功利境界的人.为自己作各种事,动机利己,有功利意义.此境界拥有比较大的群体,欲望, 名利几乎是生命的全部内容,终生处心积虑,得寸进尺,斤斤计较,乐此不疲,稍有得失或 喜形于色,或痛不欲生,极容易走进万劫不复的痛苦的深渊,快乐一瞬,痛苦无尽,甚至寻 死觅活,哀哀凄凄,死不瞑目.道德境界的人.了解社会的存在,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他有此等觉解,为社 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正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这种人是有道德的 人,所做的事都有道德意义,他们的痛苦与快乐并非全部来自自身,因此一种责任,一份悲
天悯人的心肠,一身为他人奔走相告的毅力与情操,他们也许会有很大的痛苦,但他们不会 倒下,不会沉浸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天地境界的人, 了解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 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 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他以此等觉解,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作各种事,也就是柏拉 图所说的从感性世界“洞天”上升到的理智世界.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超越了理智,达到 觉悟境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圣人孔子,庄子等,中国的圣人既入世 而又出世,做平常事,不做出格事,不需要表演奇迹,不可能表演奇迹.芸芸众生,上下求索,能超出功利境界的少之.然而快乐与痛苦却在所有的生命体中孪生, 即使是佛也会怜悯众生,作出度化之举,怜悯就是痛苦,度化就是快乐.当然,沉迷易,超越难.我们不求成为千古圣人,不求效仿先贤哲人,我们只希望来一点小 小的超越,不再痛苦中痛苦,不再沉迷中沉迷,不再回忆中回忆,不再为爱而爱,不再无爱 中求爱,不再因为痛苦,因为沉迷,因为回忆,因为爱,因为无爱,看不清前路,不再因为 丑陋而看不清美丽.世界不完美,但世界很精彩,只要你善于发现, 美无处不在,美不胜收.快乐的审美愉悦才应该是贯穿生命的主旋律.子贡倦于学,告于仲尼曰: “愿有所息.”曰: “生无所息!”只要生无所息,就会有风云变幻, 就会有寒霜雪冻, 在无以自拔的痛苦的人生历程中, 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就有什么样的觉解, 就有相应的行为方式,就会有不同的快乐与痛苦.能有较高的境界,就能享受快乐,就能痛 并快乐,就能在痛苦中乐观地面对人生.“一部《庄子》 ,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 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庄子自有庄子的哲学困境,“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 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 下手,到底
底是冷眼看穿.”庄子也自己的痛苦和希望,“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 是一棵孤独的树, 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 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 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在特有的哲学困境中,在特有的孤独 寂寞中,他享受孤独,漠视痛苦,“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 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的过程中,在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在“清月”的守望中, 审美愉悦中,他超然地弹奏痛并快乐的生命主旋律.最能透露文学家灵魂的是文字和诗章,我们不妨于此寻找关于快乐与痛苦的典型的心里历 程.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以一位禅者的目光,以超越生命的人生境界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 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 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而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仅仅四句, 却是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 “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有一种极大极 深的感情蕴涵着.“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 ,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这 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孟浩然是幸福的, 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 由我达到了无物无我, 尽管这期间他甘苦 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在人生的苦难中享受快乐的审美愉悦.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海子,是农业文明的最后一位咏者.在“诗和真理合一”的追求中,站 在生命的制高点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杀戮和鲜血,我们需要的是粮食与生活.”用村庄,
土地,庄稼,太阳等反复出现的意象,逐渐构造出一套完整的象征体系——诗歌帝国,而海 子是端坐在帝国中央孤独的国王,他近乎疯狂的喊到: “我注定要牺牲自己,成为时代的祭 品”当他在文明与文化的绝望挣扎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祝福的回光返照中,走完 了生命与理想的探索之路,成为一个绝望的海的儿子.我不认为海子是完全痛苦的,内中应该有悲壮而快乐的因素存在.一个疾呼真理,崇尚理想 的人,面对自己民族的文明,文化渐渐衰弱,渐渐失落,面对自己歇斯底里的呼唤,呼吁竟 然无法警醒一个民族,他决计以自己微不足道的血肉之躯,惊醒一个
灯下漫笔抒情散文 篇7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该怎样度过这一天才有意义呢?我唯一的选择是读书,而且在所有的读书活动中,我尤其喜欢“夜读”。
试想:在月光如泻的春夜,朗朗夜空,月明星稀,取一卷小说,于静默中领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情感与心交融;或是在酷暑消退,微有凉意的秋夜,取一本抗日战争的小说,体验“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不知不觉中,东方泛白;亦或是在风雪之夜,靠着炉火而坐,龙井一壶,哲学、经济、诗文、史籍……数十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致。这一切都是多么舒心、多么惬意啊!
夜,是寂寞的,但对于喜欢在夜里读书的我而言,夜读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一种特别的享受。夜读实在是美妙得不可言喻啊!记得当年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同伴们都进入梦乡,我独自回到自己的单身宿舍,放下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坐在小凳子上,翻阅着母亲从遥远的故乡寄来的书籍,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收获着沉甸甸的果实。
看,书中有红楼大观园风雨人生,书中有如火如荼的赤壁之战战场;书中还有有唐僧师徒和妖魔鬼怪游斗的场景;当然还有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爱情故事;也有基度山伯爵和邓帝斯的角逐。我似乎忘记了我是谁,忘记了我疲惫不堪的一天的劳作,与亚瑟一起展开对旧世界的批判;与鲁迅先生一起奋战在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线……书中的人物及其他们的命运使我感动万分,书中那些优美的散文和诗句使我乐不思蜀,书中的悲剧故事使我泪如雨下,书中的哲理和鸡汤触动到我的心灵,往往会爆发出创作灵感。于是我欣然命笔,写出一篇篇美文、小说和故事……那笔触一看就是在模仿鲁迅的辛辣和锐利。于是自己取笔名叫“太行飞剑”。
夜读,有时候就好像是谈一场恋爱。书捧在手中,就好像是去远方蜜月旅行。通过阅读书中的美妙文字,使我在现实生活之外,构筑起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精神家园。透过一本书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故事和人物,还能读出作者的经历,触摸到他的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从此结交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知己。使得我的心灵和人生变得丰满和厚重起来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通过父亲、母亲和老师认识了书籍,喜欢上了挑灯夜读,到如今已经有半个世纪了。那时候夜深人静了,弟弟妹妹停止了喧闹,进入了梦乡。我的读书生活开始了。小说中的人物都会悄悄地与我对话,把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对我倾诉。我从书籍的倾诉中学习到许多知识,得到了很多人生感悟。
在中学时代,我的青春迷茫期里,我住在学校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悄悄地一个人去教室或在走廊昏暗的灯光下,默默打开喜欢的小说,读书到天亮……
夜读最入迷的是在大学的校园里,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当教师,都感觉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那些哲学、经济学、数学、文学和各种新学科知识,好像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一样,百吃不厌。有时候狼吞虎咽,有时候细嚼慢咽,无论怎么吃都是津津有味的。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我想说:我是一匹马,书籍就是草,我在深夜读书,在别人睡觉的时候读书,也是一种夜草吧,所以收获格外大,吸收的格外好;我要是一个人,那书籍就是财富,夜里读书比其他人多出来了许多读书的时间,那就是意外的财富。回忆自己的一生,得益于夜读的妙处实在太多了。在我们同龄人的队伍中,我一直坚持深夜读书的习惯,渐渐地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同龄人的队伍中我始终站在前几排。所以当中学有个同学微信问我:“你也是知识青年,为什么收入比我们高啊?”我说:“我得益于深夜读书。”
退休以后,我仍然是夜猫子习性不改,每到夜晚,读书和写作效率特别高。许多创作灵感都来自夜读的一闪念。那种偶然获得的写作冲动,正在越来越引领我走向自由的天地之间……
读书日,你好,我以夜读与你共舞!
《廉镜漫笔》读后感 篇8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庙镇收费站开展了读书思廉活动,党员干部职工互相传看了几本有关廉政的书籍,我对其中一本《廉镜漫笔》印象颇为深刻,同时也触动较深,作者通过对政治环境多年的了解,以新颖的漫画形式将社会中所存在的有损政治形象的普遍问题展漏无疑,宣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力和震慑力。
漫画虽简单却触动心弦,我对其中一则漫画“天网恢恢”感慨很深,一位贪图荣华的官员携带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意图漂洋过海寻觅安身之处,以过上安乐富有的生活,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你在哪儿,无论你是谁,都难逃国家和道德的法网。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任你如何寻找避难所、安乐窝,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政策中,党和国家会加大一切力度,将腐败分子、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贪官惩治到底、硬战到底,不会任他们逍遥法外,让那些心存侥幸者看到贪污腐败真正应该付出的代价。
这本《廉镜漫笔》的所有故事通过简而易懂、一目了然的表现形式,不仅深刻解剖了种种腐败问题,也为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职工敲响警钟。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就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立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切不可做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群众的痛苦之上,即使通过损害人民利益,让自己富贵荣华,恐怕也将日日胆战心惊,既逃不过道德背叛的法网,也逃不过国家“疏而不漏”的法网。这一个个警示,更是再次提醒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职工,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个人的修养,了解和熟记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一切制度和理论,内化于心,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有可为有可不为,向廉洁自律看齐,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注入力量。
【篇二】
提起廉政教育,通常会与学文件、学法规、讲案例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是近日读《廉镜漫笔》让我对廉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本认为枯燥的廉政教育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
这次看《廉镜漫笔》。让我明白,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复斗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法人深思的漫画形式,独辟蹊径,立意高远,寓教于乐,以小见大,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把握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旨在以画促学、以画促思、以画促行。
这些漫画作品以小见大、寓教于乐。紧密结合当前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从基层视角出发结合作者多年的学习体会,党建工作感悟和艺术积淀创作而成。每幅作品都围绕一个主题,对应习总书记一段重要论述,同时配上生动贴切的诗词和学习体会短评,做到了“有高度”和“接地气”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严肃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找准了政治、社会与艺术的结合点,让人深思警醒。这些作品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教育,同时又拓宽了我的视野,原来廉政教育也可以是很生动有趣的。今后要认真学习廉政知识、通过日常学习领会,不断加强廉洁自律的意识。
【篇三】
最近忙里偷闲地阅读了《廉镜漫笔》这本书,它采用漫画结合文字的形式按照“六大纪律”的顺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的精神惠及大众,并把社会中所存在的有损政治形象的普遍问题通过漫画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不仅宣传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而且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力和震慑力。
所谓“镜”反射出的正是现实中的问题,折射出很多社会现象,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触动很深,通过此次警示教育,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一要坚定信念,坚持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作为一名普通员工,要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遵守党章党纪,主动接受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打牢思想基础,用自律来控制贪婪的欲望,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腐蚀。同时,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实自己的思想防线。
二要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培养“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作为高速公路的一员,要始终把广大司乘的利益摆在首位,以“感恩”之心为引领,竭尽全力地为广大司乘提供优质的服务,展现邢临人爱岗敬业、崇德向善的良好风貌。同时,不断学习上级的先进思想,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进化品德修养,从而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根植于心中。
三要坚守原则,洁身自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腐败无小事,对待腐败,要果断说不,切忌抱有侥幸心理。纵观古今,许多贪官落马的案例往往都是从蝇头小利开始,究其原因,主要是宗旨意识淡薄,经受不住物质享受的诱惑。我们要始终坚持原则,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与歪风邪气斗争到底,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两会”期间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廉政,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廉政建设方兴未艾,我们应当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进取、求真务实、踏实做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聚小力,成大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篇四】
根据公司要求学习《廉镜漫笔》这本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书,看了此书让我对廉政教育有了全新深刻的认识,原本认为枯燥的廉政教育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
《廉镜漫笔》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创造的漫画作品。作品紧密结合当前时政和社会热点,从基层视角出发,结合作者多年的学习体会、党建工作感悟和艺术创作积淀创作而成。每幅作品都围绕一个主题,对应习近平总书记一段话精神,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发人深省的诗、画、文搭配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一枚枚廉镜,进行自我对照,自我约束,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实践,达到以画促学、以画促思以画促进的目的。
在阅读中我不仅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学习理解,同时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其中政治纪律篇中有一幅“重拳出击”。党风如何,关系党的面貌,党的形象,关系党心民心,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进行到底,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真正做到了有腐必反、除恶务尽。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列讲话精神,创意取材于群众身边的案例、常见的事物、熟知的形象,以一画一评的形式系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列重要讲话的重点,从小处见大义,寓教育于娱乐,让群众喜欢看、易接受、有感触,使其更贴近基层的心声,更容易让群众接受。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值得党员深入学习和广泛借鉴的创新读本。
晨雨漫笔美文欣赏 篇9
千条线,万条线,大珠小珠落玉盘,直入塘中全不见。窗外漓沥着雨,晨间早餐是依窗凭栏听着婆娑雨声,看着树叶沐浴着雨滴进行的。
女儿暑假在家,紧张的学业进程不许她”偷得浮生半日闲"。孩子认真地在书房进行着高考模拟。看着她学习的背影,我突然想到1993年备考的我。那时,我在老家上高中,后来转学进这座初成的城市。那时的城市还城不城,乡不乡,完全没有如今的模样。现在,到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路宽灯明,河湖星罗棋布,这一切归功于劳动和时光的收获。
前几天,父亲的`生日到了,家里人几天前就张落,由于天太热,我没让母亲再受灶台劳顿之苦,让媳妇安排在饭店吃午饭。看着孩子们都已成人且工作稳定,老人们心情颇为振奋。饭间,我们回忆着一家在农村种地的苦与乐,回顾入城后平房与楼房的变迁,回想着母亲因贴补家用而手推小车走街串巷卖冰糕、冷饮之艰辛。不养孩不知父母恩,如今,我们也有了家庭,为人夫,为人父,白驹过隙,父母年迈了。她们物质上不为所动,需要的是儿女们亲情照料,精神上的抚慰。
一个普通人家,单职工供养二个学生,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操持的是何等不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此间的过活,没有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伟人豪迈,亦无比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曹孟德之惋惜,更无秦皇汉祖求仙长生的奢望,更多的是平凡中孕育成的伟大如山之父爱、母爱!
饭毕,我们离开餐厅,由于天热,我出门疾步奔向私家车,开车门回望二老。在阳光下,二人互相牵手,步幅较慢,行动迟缓,岁月蹉跎,时光的年轮已刻在他、们的行动中。他们真得老了,我心头一酸,鼻翼发痒,泪水刹那间充满了我的双眼。
老人从我的表情中看出异样,问我,我立刻转移话题,称汗水流入眼中。时光老人如闪如电,过即不复,对每个人,对万物又是公平的,给予终收回,带不走的是记忆。子欲孝双亲在,树欲静风即停,这是何等的幸福,请珍惜当下。
★ 赞美雨的美文欣赏:嘀嗒嘀嗒
★ 高中生美文欣赏:雨的诉说
★ 美文欣赏之静听七夕雨
★ 梧桐叶上三更雨美文欣赏
★ 雨巷零落了姑娘美文欣赏
★ 雨随笔美文
★ 美文欣赏:同事
★ 春意阑珊美文欣赏
★ 《想起》美文欣赏
漫笔 篇10
在中国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对“士”的解释有一条是:对人的美称。男人,女人一旦在正式场合都被称为男士、女士,向人介绍不应该说这个女人是……,而要说这个女士是……可见,是有着不一般的美名。
例如词语中带“士“的词:绅士、勇士、烈士、隐士、战士、士气……这些词无一不带有赞美之意,如果你翻开字典对所有与“士”有关的字词的解释逐一查看了的话,很显然所有的释义多带有褒义。而且有一件事也是巧合,中国象棋的图案多以“士”棋子为主。
士字流传下来后,到今天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正式毕业以后获得的证书都是“学士”学位,往上,“硕士、博士”,好像后面跟了一个士字后方才显示出其内部真正的含义。
的确,如果你把士字去掉以后,重新找一个词替代的话,我想任何一个字都不能达到原本的效果或者人们期望的更高的效果。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人们再努力去勾勒一个美好的造型都无法达到更加完美的境地。
是的,人们对士人有着很高的评价。在比如:中国造字艺术里“志”字说明士人的心是有志气的,“吉”说明经过士人的口说出来的话都是吉言。这也谓对士人极高的赞扬。
还有中国传统词句里有一句是:士可杀不可辱。我想士人是刚烈的他代表着整个中国,他有着一颗真正的中国心。在生命与荣誉中,他选择了荣誉。在个人与国家中他选择了国家。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大地上一面不倒的旗帜。
曾看电视连续剧《亮剑》大结局时,李云龙的毕业论文《谈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让我想起士人就是这样一批人:敢冲敢拼敢牺牲,在国家的存亡和自己的生命之间,他选择了与敌人争锋相对。狭路相逢勇者胜,士人们胜利了。鲜花和掌声因该送给他们。当然,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赢得那片属于自己的掌声,因为我们是有志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