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

2024-07-03

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通用11篇)

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 篇1

我看曹操

江西南丰第二中学九年级钱晨耀

英雄适时势,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由弱小逐渐变为强大,最终拥师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举成为北方的霸主。与他相比,刘备、孙权是望尘莫及的。可非常遗憾的是,后世却对曹操并没有什么好评。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曹操”,说的似乎很有见地。他说曹操之所以被后世所不齿原因有三:

其一,曹操为人奸诈。但我认为正所谓“兵不厌诈”,疆场驰骋之将帅,官场浪迹之政客,不说些假话,为人不诈是不行的。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

其二,曹操篡汉。这就更没道理了,古来王朝更替是很正常的。曹操篡汉,刘备、孙权就不篡汉了吗?中国历史上有二卜四个王朝,照这样说的话,岂不是个个开国皇帝都是篡国贼了?

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易教授说曹操讲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据正史记载,曹操只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可不知被谁加上了“天下”二字,性质就大变。退一万步讲,即便曹操确实说过此话,那又怎么样?一句话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立场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难道功德巍巍的周公是个胆小怕死之人,臭名昭著的王莽倒成了谦谦君子?

这样看来,后人不齿曹操的三点依据都是站不住脚的,曹操在历史卜.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袁术、袁绍、吕布、张鲁、张绣、马腾、韩遂,群雄皆被曹操所灭,使**已久的北方安定下来,而且曹操主要是靠自己的谋略和魄力完成这些事情的,比起刘备倚仗诸葛亮、孙权承父兄之业来说真是强了百倍。

曹操奸诈,对其手下的人却是推心置腹:郭嘉死了,他哀哉、痛哉;典韦死了,他号哭不已。如此爱才如命,才能使“麾下谋臣战将如云”。

曹操多疑,却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许攸之来,不疑其诈降;韩猛之粮,不疑其诱敌”。相反,袁绍却是“该疑者不疑,不该疑者却疑”,故失掉了中原。

曹操狠毒,是因为他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范文网 )刘备仁慈,却仁慈到“刘表、刘璋与吾同宗,安忍夺之”的.地步,所以当阳一败,败得惨不忍睹。我以为,“真小人”好过“伪君子”。曹操从不把自己神圣化,从不在乎后人的评价,只求问心无愧。

说到曹操,很多人都不否认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合体,创下了不朽的业绩。他是犯过错误,但瑕不掩瑜,人们不能因为某些错误就忽视了他的伟绩。因此,我们应客观地来看待曹操,他是一代英雄,而不是奸雄;他身上的缺点是次要的,功绩是主要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何必在意树上有毛毛虫呢?曹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风流人物”!

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 篇2

难道太史慈真的生病了吗, 曹操送他“当归”是给他治病?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说太史慈生病, 却点明了曹操送信的原因, 是曹操听说太史慈大名之后, 才让人去送的。因而, 太史慈生病这个说法实际上已被陈寿给否定掉了。至于太史慈有何大名声, 《三国志》中也确有描述。太史慈是一位绝世少有的神射手。他身高七尺有余, 长着猿猴一样的长臂, 尤其擅长射箭, 而且射技精湛, 箭无虚发。最令人叫绝的一次箭术实地表演是在一次作战当中, 他跟随主人孙策前去征讨敌人, 有一个敌人沿着城楼边缘, 不停地叫骂, 很是嚣张。当时, 这个敌人一手扶着城楼屋子的一根栋柱, 太史慈弯腰引弓, 拉满月, 射出箭, 不偏不倚, 箭恰好穿过这个敌人的手掌, 钉在那根栋柱上面。当时在场之人, 无论是孙策的部下, 还是旁边的敌人, 无不高声叫绝。太史慈的箭术是如此的精妙绝伦, 从此, 太史慈的声名远播, 身在北方的曹操, 自然也对他的大名有所耳闻。

既然送“当归”不是治太史慈的病, 太史慈根本就没有得病。那么曹操送太史慈“当归”的背后, 究竟又是什么用意呢?

表面看来, 曹操是派人送书信, 但实际是送一份特别的“礼

归”史料的物”礼。物“当归曹操是用”隐喻特别

自己书信的内容。

大智慧“当归”虽然表面上

是一种用来治病的药物, 但是, 如果从“送礼”政治学的意

院阎盛国

义去理解, 就会增加另外的含义。从“当归”本身名称理解它, 还有“应当归来”之意。中国古代的一些女子曾用它表达对心爱之人盼归的相思心情。这里当然就不能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了, 因为曹操与太史慈的关系是敌对关系, 这个解释自然是行不通的。用在敌人的身上, 合情合理的解释是“应当归降”。曹操借药物“当归”作为特殊礼物, 寓自己的一番心意, 显然属于典型的“送礼”政治学。众所周知, 曹操善于“借物寓意”。曹操曾用“鸡肋”, 来形容“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太史慈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 曹操自然心中十分爱慕。曹操爱惜出类拔萃的人才, 历史上有记载, 在接纳人才上, 曹操有非凡表现, 有跣足迎许攸的美谈。

曹操为什么要借用这种“送礼”政治学, 达到招降太史慈的目的呢?这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因为招降东吴将军太史慈是一件十分难为情的事情。如果曹操公开表达自己的心思, 又担心会遭到太史慈的拒绝或者羞辱, 所以难以启齿, 故而采用送“当归”。曹操心计过人, 谋略出众。与他同时代的人诸葛亮曾在《后出师表》中这样评价曹操:“智计殊绝于人, 其用兵也, 仿佛孙、吴。”[3]7陈寿评价曹操:“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1]55因而, 曹操出此高招, 合乎他的个性, 也合乎当时的实际政治情形。“当归”背后, 展现的是曹操招降太史慈的心计。展现的是一种特殊的“送礼”政治学。曹操想出了这个妙法, 用“当归”来替代真实的书信, 作为特别礼物, 从而避免自己可能遭遇不必要的尴尬。二是因为“当归”可以从“送礼”政治学角度隐喻“应当归降”。所以, 曹操认为用“当归”寓示招降太史慈的意图自然也十分合适。三是因为聪明人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曹操认为太史慈有足够的聪明来猜测“当归”究竟代表了他什么心意。

显然, 曹操送太史慈书信是托词, 不是他的真实用意。因为这里表现出一种特殊的“送礼”政治学。太史慈能理解曹操的寓意吗?从太史慈本人看, 应该能够理解。理由之一是, 太史慈本人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在《三国志》中, 孙策曾说太史慈是“天下智士也。”[1]1189理由之二是, 送特殊礼物“当归”者, 既不是自己的亲人, 也不是自己的朋友, 更不是自己的主公, 而是“威震四方、雄视天下”的敌方之主曹操。所以, 太史慈自然会用心揣摩曹操背后的用意。太史慈没有投降曹操, 这是客观事实。太史慈不归降曹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太史慈的品性是抵抗曹操招降的最好的挡箭牌。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太史慈品性:“有仁义之名, 能救人之急。”[1]1188“信义笃烈, 有古人之分。”[1]1194刘繇败亡之后, 孙策命太史慈前往豫章安抚没有归附的万余士卒。当时, 孙策的部下一致认为, 太史慈必然一去不复返, 而太史慈说他不超过六十天就返回来。结果, 太史慈如期而返。可见, 太史慈是个非常讲求信义的人。如此忠义之人, 怎肯轻易背叛自己的主人。而且, 在孙权主政后, 太史慈曾被委命全权负责南方的事务。

总之, 曹操的“送礼”政治学最终有了答案。曹操送特殊礼物“当归”, 弦外有音, 就是要太史慈“应当归降”。通过考察曹操送东吴将军太史慈“当归”一事的来龙去脉, 最终可以澄清以下事实。陈寿记述的史实没有任何问题。曹操送“当归”也不是他粗心大意, 整个送信环节也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最根本的问题在于, 曹操送太史慈“当归”的背后另有一番玄机, 那就是曹操想通过这样特别的礼物达到招降太史慈的目的。是曹操有意上演的一场“送礼”政治学, 送信仅仅是曹操的托词而已。这不能不说曹操招降太史慈选择的方式是巧妙的。但是, 曹操的招降目标似乎选择的不合适。曹操出于一时的爱才心切, 忘记了招降是事关双方的事情。仅仅一厢情愿, 有时招降方式无论如何巧妙, 若面对的招降目标却是忠义之人, 最终也是枉费一片心机。曹操招降太史慈没有成功, 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从中可以看出曹操在吸纳优秀人才上殚精竭虑。另外, 曹操选择药物“当归”作为特别礼物, 寓示自己的招降意图, 充分显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59.

[2]李克光.金匮要略注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从《龟虽寿》看曹操的养生观 篇3

曹操既有政治家的胸襟,又有文学家的情怀,也是一位养生家。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常在繁忙之中吟诗作赋,以倾吐心头的慷慨激情。由于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斗志,不像其他帝王那样奢侈,沉湎于锦衣玉食和女色。他临死前写的遗书也没有一丝帝王虚伪的威严,并叮嘱不要厚葬,这在中国历代帝王将相中,实在是屈指可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也是曹操留给后世养生长寿的度人金针吧!

话曹操的作文 篇4

再说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便出自他之口。但我认为这种性格,符合那个时代群雄争霸的特点,而曹操恰恰也有这样的野心,想要一统天下。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凸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评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他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而我认为他在“望梅止渴”中所表现的机智,更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是曹军在路过宛城时,曹操规定,将士一律不得踩踏民田,而自己的马却因受惊而踩踏了民田,他让法官为自己定罪,因书上说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但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于是便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可见曹操的`治军严明、以身作则。

在我眼中,曹操也是一个会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人。官渡之战中,他让袁绍的得力谋士—许攸为他所用,从而大败袁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爱惜人才,不惜把捕获的吕布的赤兔马赠给关羽,对关羽恩重如山,所以才致使败走华容道时关羽念及旧情放了曹操一马。而我认为曹操更是一位极英明而有远见的人,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他便认准“天下英雄,惟使备与操耳”。

曹操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而他在《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中所展现的的博大胸怀,更表现了他在治国、军事等各方面的雄才大略。

曹操的作文300字 篇5

帐篷里,曹操正襟危坐,眉头紧锁,与谋士们盯着桌上的地图,面对将士,他可以谈笑风生,镇定自若,加以鼓励,但当他面对知情人士时他无法掩饰内心的`焦虑,他不能面对袁氏兄弟这等强大敌人而无动于衷,酒盏反复热了几次,却滴水未少,四肢都已僵硬,帐篷里的讨论声不绝。帐外士兵挺直,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对面,歌舞升平,妻妾簇拥的袁氏兄弟听着探子的汇报,脸上的不屑愈加明显,最后竟不耐地挥了挥衣袖,打断了探子的报告,将士们略显颓唐,无聊地打发着日子,完全没有战争的气氛。谋士中,一部分寻欢作乐,另一部分坐立不安,想要进言,却无法见到正在儿女情长的主公。

战鼓响了,而袁氏兄弟还在为了所谓的面子将刚烈忠诚,富有智慧的谋士囚禁。结果不言而喻,冥思苦想的曹操率精锐部队击溃了绣花枕头似的袁氏兄弟。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没有退却,只有积极进取,善于思考,这就是曹操本色,这也是曹操的胜利,尽管战争并没有完全将根基深厚的袁氏兄弟击败,但此后,曹操又略施小计就完全获得了袁氏兄弟奋斗多年的硕果。

论曹操的中考满分作文 篇6

青梅煮酒论英雄,那时候的曹操,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那样的年轻气盛,与刘备的对话中不禁显露出对这天下人的不满,对自身能量的确信,尽显英雄气概,与刘备的一味谦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他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竟然将碗筷滑落,显然吃了一惊,刘备解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时,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此乃真丈夫矣!

官渡之战战袁绍,那时候的曹操,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决战沙场,那样的雄才大略,和袁绍的战斗中不禁显露出对这场战役的自信,对人才运用的熟练,尽显枭雄本色,和袁绍的刚愎自用预示了战争的结果;当他仅用两万的兵力打败袁绍十万大军时,袁军竟元气大伤,袁绍不久去世,显然受了重伤,为此后的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北方无人与之抗衡,此乃大丈夫矣!

赤壁之战战孙刘,那时候的曹操,骄傲自大,雄心勃勃,率军激战,那样的唯我独尊,和孙刘的激战中不禁显露出对自身力量的自负,对孙刘联盟的轻视,尽显骄傲心态,与孙刘的团结一致奠定了战争的失败;当他将自己军队的战船连成一片时,黄盖的诈降和满船的柴草的点燃,烧掉了战船,也烧掉了曹操的雄心,只得败走华容道,从陆路撤回江陵,大败而归,此乃骄丈夫矣!

壮士暮年心不已,那时候的曹操,壮心不已,心有余,力不足,预备后事,那样的心力不足,和吴使的对话中不禁显露出对自己能力的畏难,对称帝的害怕,尽显英雄末路,和孙权的咄咄逼人奠定了曹丕的建国;当他说到孙权来书“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时,手下大臣向曹操劝进时,曹操却将这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此乃谦丈夫矣!

小学生作文精选:曹操的故事 篇7

曹操生活在东汉时代,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特别会打仗,可以用七万人打败七十万人。曹操还是个诗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他的诗歌和文章在当时是最好的!

袁绍率领了七十万大军来攻打曹操,他们在官渡这个地方碰面了。曹操只有七万兵马,七万人打七十万人,许多人都不相信他会赢,但曹操运用计谋一举消灭了袁绍。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后,便决心统一全国,在赤壁这个地方遇到了周瑜和诸葛亮指挥的水军。曹操的士兵晕船,所以他就用铁链把船连在一起,但被黄盖放火烧了船导致失败,最后落荒而逃。

曹操是个有争议的人,因为有时候他是好人,有时候又是个坏人。他误会了他的朋友,还不承认自己的错,最后把朋友杀了。但是曹操也很有智慧,还会写诗歌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观沧海》一直流传下来!

优爸点评:小作者围绕着曹操的故事展开,对曹操的人物特性以及如何善战等进行了描述。在文章内容上略显单薄,缺乏故事性,建议在曹操如何用七万人打败七十万人,究竟用了什么计谋?突出曹操的谋略,在叙述上要有波折有悬念,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往下读,而不是一味的简练叙述。在曹操诗词歌赋上可以引用几句,来体现曹操当时的文才武略。小作者要学会讲故事的技巧,故事要主题明确,要有波澜,有立意,这样写出的文章相信会更加出彩。

作者:张家铖

我对曹操的看法小学作文500字 篇8

有一件事最能体现曹操的奸诈。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反被追捕。曹操和陈宫躲进了曹操父亲的朋友——吕伯奢家,半夜曹操听到有人说,先杀瘦的还是胖的。曹操大惊,他以为是吕伯奢家人要把他们俩杀了去领赏,因为曹操胖,陈宫瘦。曹操一气之下把他们全家都杀了。后来曹操才知道他们是要杀猪厚待他俩,曹操和陈宫赶紧离开,在路上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毫不犹豫地也把他也杀了灭口。

这件事我知道曹操非常冷血,居然在蒙蔽之下把恩人全家杀了,最后遇到盛情款待他的吕伯奢怕他告官,也痛下杀手!我觉得他真是冷血、狠心、奸诈之人。

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曹操奸诈狡猾。曹操晚年特别怕别人刺杀他,他想出了一个诡计,他睡觉时假装梦游,持刀把门口卫士杀了。当曹操梦游杀人这个消息传开后,所有人都不敢在他睡觉时靠近他了,曹操的奸计得逞了。

我觉得曹操太狡诈了,为了自己安危,居然还处心积虑杀害无辜的卫士,每个人都是妈妈生的,曹操这样做不羞愧吗?

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曹操的作文 篇9

我在小学时曾经加入一个阅读小组,在那里我们常常会讨论《三国志》,借助这个机会,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国的历史,知道了才智远在曹操之上的人并不在少数。出于幼时对于曹操的好感,我努力找到了曹操的另一个优点:文学才能。对于一个一心要建立宏伟大业的人,少有闲情逸志去舞文弄墨的,而曹操却是这少有的几个之一。他的《长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 篇章脍炙人口,表达的意气风发令人赞叹,其中的理念亦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可见他的看法有多超前。他甚至还常有用他的文学功底戏谑对手的经历。在写给孙权和袁绍的信中,曹操表面上在赞美对方,实际上却是痛骂对方无能。这个技能我很喜欢,并且认真钻研加以运用。“曹操式骂人功夫”令我自成一派,终于使我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可惜我不仅学了曹操的这门技术,还把曹操骄傲的坏脾气也学来了。有一次不小心把这招用在了班主任身上,并且还狂傲地在同学面前吹嘘,结果,后果不堪设想。

上了初中,才逐渐发现了曹操最大的好处:乐观!这是在我考砸了之后偶然翻书悟到的。初中的考试就如同将军上沙场做战,次数众多。“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大家不陌生,可是能真正将这句话推行到生活中的,又有谁呢?刘备彝陵战败后大病不起一命呜呼;曹丕伐吴失败也吐血身亡。而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居然还满脸堆笑,毫不气馁,足以见得他的乐观。曹操的乐观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每每考试失利,感觉祸从天降时,我都会想起曹操的乐观,并马上从心底振作起来。

曹操的诗歌 篇10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操的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的诗歌1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曹诗纪实,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暂时就这么多了!

曹操的诗歌2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曹操的诗歌3

1、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翻译: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2、《龟虽寿》

【作者】曹操【朝代】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翻译: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短歌行》

【作者】曹操【朝代】魏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话翻译: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4、《蒿里行》

【作者】曹操【朝代】汉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白话翻译: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5、《苦寒行》

【作者】曹操【朝代】魏晋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白话翻译: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 篇11

曹操一辈子好多心,对什么事都猜三疑四,总怕别人谋害他。为这事他常常心神不安,吃饭喝水都要先经随从尝过之后自己才敢膳用,不知是谁告诉他,要防中毒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天吃毒,曹操信以为真,每天便在酒里放起了白信。一天一点,五日一匙,日久天长,越吃越多,为此,曹操很是高兴。后来百姓说:曹操吃信,一顿两蛊,指的就是这事。

俗话说:“吃啥,啥害,”话一点也不假,况且,曹操吃的是白信,日子长了,病也就来了。

曹操本来有头痛病,这下又得了个伤脑痧,一痛起来便无法控制,满床打滚,死去活来。医生用尽良药,均无济于事,他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

在这生死关头,曹操想起了同乡的名医华佗,觉得华佗的医术能治好自己的病,于是,便让长子曹丕乘快马去请华佗。

华佗家与曹操的村庄相隔一里路。他们从小就玩得来。稍大,曹操习武,华佗学医,两人各怀有志,来往却也不少,每逢节日便常相见。后来,曹操当了丞相,他们才断了往来,但曹操对华佗的医术却很了解,华佗除医治疑难杂病外,最拿手的还是治头痛病。不过,华佗能不能治好自己的病,曹操心里没谱。

华佗随曹丕来到都城,没顾休息,便进了宫,他看过曹操的病,吃惊地对曹操说:“丞相,您吃的白信太多了,光药是不能治这病的。”

曹操急着问道:“那用什么办法可治?”

华佗说:“如果要治好这病,就得用刀子把脑壳打开,取出病来,否则,汤药只能维持些日子,日后还会发作。”

曹操听了这话,便马上起了疑心,心想,你华佗这不是谋害我来了吗?自古以来谁开过脑壳治病?想到这里,曹操阴下脸,皮笑肉不笑地对华佗说道:“华佗你真行,安得什么心?多少人害我不成,你胆敢这样害我。”说着,大叫一声,“来人,给我把这刺客绑下,斩了!”

不想,曹操杀了华佗就后悔了,可死不能复生,怎么是好呢?他左思右想,最后传旨厚葬了华佗,并又亲自回乡把华佗一家老小接到都城,抚养起来。

上一篇: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心聚力建功立业倡议书2014年4月28日下一篇:无合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