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途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4-05-31

歧途观后感心得体会(共5篇)

歧途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正风肃纪,进一步增强广大干警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在睢阳区纪委监委的统一安排下,睢阳区法院于11月29日召开会议,组织全体干警集中观看《党旗下的忏悔(四)——歧途》警示教育片。

该片深刻诠释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重要性,警示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片为全院干警敲响警钟,提醒全院干警要始终不忘初心使命,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权为人民所谋,情为人民所系,切实筑牢防腐防蚀的堤坝。

为充分发挥该片的警示教育作用,使大家引以为戒,会后要求全体干警结合工作撰写心得体会,做到防微杜渐,查缺补漏,筑牢广大党员干警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观看警示教育片,内心深受教育,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歧途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2

宋代周敦颐的一首《爱莲说》将莲花之美、莲花之态、莲花之魂描写的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的喜爱。“因怀淡泊心,高洁终为魂。劝君学青莲,出污不染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学习青莲品性,赏莲思廉,喜莲爱廉,品莲悟廉,常常以莲花的品格洗涤心灵的尘埃,在峥嵘岁月中谱写不一样的“爱廉说”。

“廉”是一份淡泊,是一种修身。党员干部应该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心性。社会环境如同一个大染缸,我们置身其中,想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除了依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重要的是自身品性修养,要时刻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在工作生活中才能不触碰高压线,洁身自好,永葆清白。

“廉”是一心坦荡,是一意耿直。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应该要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体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要内心坚定不移,岿然不动。面对艰难险阻,我们要披荆斩棘,百折不挠。要如这莲杆,刚直不阿,不张扬、不妖娆、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要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利禄之所动,才能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廉”是一腔傲骨,是一身正气。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应该要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傲骨。古有“头顶青天明月”的名臣包拯,今有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他们一身浩然正气,两袖清风,屹立于这泱泱历史长河之中。“花中君子来哪方,亭亭玉立展娇容”,我们要学习莲的这种君子性情,对党纪党性心存敬畏,不慕权势,淡泊名利,要有莲花一样的铮铮傲骨,这个社会才能多几分浩然正气,少一点尘世的媚俗之风。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党的事业之所以蓬勃发展,靠的就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爱莲更要爱“廉”,我们要学习莲花品质,加强党性修养,常扫思想之尘,坚定理想信念,常补精神之钙。要像莲花一样出尘离染、刚正清廉,才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人民满意而奋斗。

2021年《迷失初心入歧途》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二】

影片披露了近年来永州市数十名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剖析了他们以权谋私、背离宗旨、丧失信念,无视党纪国法,最终踏上了不归路的过程和原因。习近平主席说:坚守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要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更是从政的原则和底线,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地加以坚守。

“贪婪,让我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金钱,满足我的欲望,却又毁掉了我的一切”,龚新智的话发人深省。贪欲之念,祸害无穷,一定要以廉为先,切勿与贪为伴,不在欲望中迷失自我。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在心里刻上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你当官不要想发财,发财不要在这里当官,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虽然不是官,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己,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服务群众,实现个人价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时时自律自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人民福祉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迷失初心入歧途》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三】

观看警示片《迷失的初心》,透过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案例,看到了迷失“初心”者可耻的下场,可悲的结局!令我感慨万千,沉思不己。

《迷失的初心》再次警醒世人要“初心不改,不忘初心”,要“初心不改,忠于初心”,要“初心不改,严守初心”。

初心不改,不忘初心。初心不改,就是一直秉持着开始的坚定信念,回归本初之美,向善之真。初心是成功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古时越国败北,勾践被俘,潜伏吴国多年,可复国之初心从未改变,被放归后,励精图治,最终一举攻下了吴国。远古的故事道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道理。扉不有初,鲜克有功。初心不可违不可忘。一些党员干部忘却自我,背叛誓言,找不到“家门”和“来路”;一些党员干部耐不住清贫,守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蜕化变质。片中的龚新智等人曾是人们的公仆,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可自从有了权力后,利用职务之便,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为党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初心迷失,私欲膨胀,丧失信念,脱化变质,最后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落得个“政治上身败名裂,家庭上不得团聚,思想上后悔莫及”的惨悲局面。正如一位诗人写道:“忘掉初心,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忘掉初心,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忘掉初心,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忘掉初心得到的将是可怕的局面。

初心不改,忠于初心。习总书记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为实现自己的初心,为实现自己追求的远大理想,前进的道路会遇到种种曲折,有时会出现迷茫、彷徨,要实现远大理想,需要的是初心不改,忠于初心,执着追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面临时代的挑战,又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牢记使命担当,强化大局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做对党忠诚的新时代践行者。片中的龚新智等人正是不忠于初心,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导致人生坐标偏离,被金钱、美色蒙蔽双眼,才步步走上万丈深渊。

初心不改,严守初心。作为党员干部只有让心中的“引擎”永不熄火,才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停滞不前,迷失方向。严守初心,才会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强烈责任感;严守初心,才会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毅力;严守初心,才会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严守初心,就要不断强化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员精神高地;严守初心,就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要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行中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很漫长,作为党的一分子,我们要不忘初心,忠于初心,严守初心,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将自己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实践中,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2021年《迷失初心入歧途》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的话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总书记一语概括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激励着全体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继续前进。

记得那天细雨不断,淅淅沥沥的淋湿了我所熟悉的一草一木,我的心情就像这灰色的天空一样低沉一样惆怅,仿佛整个世界都已颠覆下坠;记得那天组织集中观看的是由中共永州市纪委、永州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的廉政教育专题片《迷失的初心》。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早已为“做怎样的党员、党员该怎样做”树立旗帜明确了标准;一名党员该懂得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懂得防腐拒变的重要性,懂得伸向国家伸进群众的“第三只手”势必会被斩之。现如今浮现我眼前的曾经为民服务、忠于党国的好干部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贪腐之路导致脱离群众坠入罪恶的深渊而无法回头,每每想到这些,我都禁不住的热泪盈眶。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时刻敲打在我的心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的“初心”在哪里?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当初我们在鲜艳的党旗下举起右手高亢宣誓的那一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内心是多么的澎湃起伏,信念是多么的坚定执着,眼中洋溢的荣光是我一生引以自豪的,那一刻是我永恒的记忆,那一刻是我终身前进的动力。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是完全处在“雷锋精神”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经过不同时期时常认真学习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先进典型事迹成长起来的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也曾荣获“优秀团支部书记”、“青年岗位能手”、“优秀文化工作者”等称号,我甘愿象萤火虫一样散热发光,不断增强党性锻炼,传递正能量。

通过案例剖析、违纪人员现身说法、办案人员解读等,专题片从不同角度、不同职业、不同层面的选取了近年来永州市查处的十名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有权钱交易、有失职渎职、有中饱私囊、有滥用职权等等,这些党员干部在风月场里,在纸醉金迷中,完全无视和淡忘了党纪国法,彻底的背离了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疯狂到了“唯我独尊”的地步,最终踏上不归路,锒铛入狱等候国家法律制裁的全过程;当前的豪言壮语、对酒当歌的日子是昙花一现不再复还,个个都显现出老态龙钟、一夜“白头”的凄惨景象,此情此景令人惋惜令人唏嘘不已,真的是震撼人心,具有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

片中的刘红安、吴起军、黄守成等党员干部为何遭此下场?归根结底是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的淡薄,是欲望的膨胀侵蚀了纯净的灵魂,是权力的“无限”放大侵吞了理想信念,“蜡烛成灰泪始干”、“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精神在风花雪月中荡然无存。

《迷失的初心》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警示教育课,更充分展示了市委、市纪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压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加强学习,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立足本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学规定、守规矩、促规范”活动为载体,筑牢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自我约束力,增强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增强责任和纪律意识,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打造良好的党员形象,以“案”为镜,从预防身边的“微腐败”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接受党内和群众监督,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2021年《迷失初心入歧途》警示教育片观后感【五】

为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组织全体干部集中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片《迷失的初心》。

该影片为中共永州市纪委会同永州市广播电视台历时近一年,精心制作而成。它真实录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县纪委查处的数起违纪人员以权谋私、背离宗旨、丧失信念,无视党纪国法的典型案件。影片详细讲述了双牌县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红安因贪污fu败的堕落过程,令人受益非浅,感慨良多。在当前这个时期,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和利益的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目无组织纪律,在权力、金钱面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原则的事情,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迷失的初心》再次提醒我们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本意,才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不忘初心”的意念,一丝不苟坚持的初心,去除尘世间浮躁与诱惑,回归本初之美,向善之美。

不忘初心,我们要不忘初心。每一个共产党人都不会忘记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宣誓的一刻,我们在无数次递交入党申请,在党组织接纳我们成为一名党员时,做为党的“新鲜血液”,你的“初心”是什么?在靠近共产党的过程中,“初心”是坚定而又执着的想要成为共产党的一员,我们挑灯夜战,努力钻研业务;我们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甘于吃苦,勇于拼搏。在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初心”是《入党誓词》的诤诤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即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忘初心”,每个共产党人都应牢记誓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动摇

不忘初心,我们要忠于初心。每一个共产党人在追求伟大共产主义的道路上,都有过迷茫、彷徨,那么如何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去忠于我们的“初心”?要忠于初心,我们首先要立志,志就是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实现“中国梦”一块基石。立志更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心,是对心志的始终自信,是对意志的坚定不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始终铭记缘何出发的信仰;继续前进,就是不改坚守志向的信心,所以说,每一名党员都要忠于初心,不仅做实现“中国梦”一块基石,更要做坚定实现“中国梦”一块磐石。

不忘初心,我们要守住初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而然的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各种不良思潮开始不断蔓延,也影响和腐蚀着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正如诗人纪伯伦在《先知》里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守住初心,是每一个共产党人所要面临的精神考验,对党员干部来讲甚至是人生决择。如何面对考验,做为共产党人,要把好精神世界的“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要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做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做到心中有爱,常存善念。守住初心,通过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

歧途的反义词 篇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良的人总是有的,只是愈来愈稀少,然而那些总是喜爱算计别人的人,其狡诈的心性不知从何而来的人却占据了所谓的平等社会,用一颗泯灭了的心和他人进行所谓的交心才真正可怕。

人们高度关注的“扶不扶”可算的上是典型的例子。我见了各种答案,总觉不如人意,我自有我独特的想法。其实,并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些坏人多数是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年少时便飞扬跋扈惯了,到各家去,仗着自己红卫兵的可笑名号,不由分说砸人家的东西,最喜不劳而获,懒惰而落后腐败,似乎从出生便有着人人敬畏的地位,这种人是永不知耻的,老了以后,自然是老样子,这就有了所谓的“扶不扶”问题,本是老人摔跤的小事,只因坏人的无理取闹,闹得沸沸扬扬,成了个难以解决、良心钱财两难抉择的难题。

《论语》常强调“人性向善”,人性本就是善良的,复杂的社会让它们蒙了尘,只有封锁在心中那属于过去的平等年代。

出生在21世纪实在是悲哀,有先进的科技,却解决不了简单的问题;有优善的政策,却挽不回单纯的心;有很多的朋友,却并不交心。真是太可怕了。

你是否步入教育孩子的歧途 篇4

教育好下一代,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能建功立业。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育方法上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他们没有真正地明白“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失败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而一味地要求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去实现一个又一个他们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而从不考虑也不懂得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们自以为很懂教育,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教育的误区。

急功近利,不因材施教

不少家长期望子女比自己更有学问,而不顾孩子的客观实际。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让还在幼儿园的孩子学写字、做算术、说英语、背唐诗、跳舞蹈,这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幸福的童年,还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甚至酿成悲剧。

很多家长见人家的孩子学钢琴、游泳,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看人家的孩子学舞蹈、绘画,也总怕自己的孩子被落下。一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是否在这些方面有兴趣、是否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只管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班,每天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学钢琴,老师看了孩子的手之后,建议孩子改学其他乐器。这位家长很不乐意,非要坚持让儿子学钢琴。结果,每次老师教一个新的指法,别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而她的儿子不具备学钢琴的先天条件,弹起来不是很灵活,也因为她总是坐在孩子旁边,导致孩子心理紧张,总是学不会。当这位家长看到班里4岁的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技能技巧,已经6岁的儿子还没有掌握时,就忍不住敲孩子的手,不停地数落孩子,致使孩子对弹琴越来越没兴趣、越学越没信心。

无独有偶。在重庆有一位孩子的父亲,单凭自己的意愿要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每天省吃俭用,他为儿子买了一架钢琴,规定才5岁的儿子一天到晚要练好几个小时。孩子对弹钢琴不感兴趣,也承受不了每天长时间练琴所带来的巨大痛苦,最终毁了钢琴,喝下敌敌畏,倒在钢琴旁。

而另一位叫湘湘的家长,她并不急于给孩子确定兴趣目标,而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相关的课外兴趣活动,先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并且,她从不过多地要求孩子,而是更多地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表扬和激励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加深和巩固自己的爱好。每当孩子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她和家人就会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得到认可,孩子自然就会越来越有动力。

湘湘告诉笔者,她的孩子就是这样把学钢琴坚持下来的,最后考到了10级。她说:“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千万不要心急,要观察孩子是不是真的适合从事这个专业,即使是真的适合,也要给孩子一个慢慢适应、成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即使自己的孩子暂时没有找到感兴趣的事情,也不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的兴趣不一样,但总有一样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心急只能埋没或断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认为管教孩子越严越好

父母往往为孩子提供过多过细的帮助,对孩子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是坐在孩子身边打毛衣,就是坐在孩子旁边看电视,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老老实实地把作业做完。并且在很多时候,家长习惯于强迫孩子严格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

作为家长,他们不是培养孩子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而是每次都要亲力亲为;他们不是让孩子自己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唠叨、吵骂个没完。家长也许会说:“是老师要家长每天监督孩子学习、检查孩子作业的。”殊不知,他们完全误会了老师的本意,因为孩子从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和学校配合,多督促孩子学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是让家长如此这般地把孩子管“死”。

一位“过来人”,省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李星的妈妈说:“家长每天守着孩子,未必是好办法。这样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严重依赖父母。有的家长甚至做了孩子的陪读,孩子学到哪里,家长也学到哪里。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和惰性。慢慢地,孩子根本检查不出自己作业中的错,或者一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

歧途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5

高校自主招生战云纷起。近来,众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纷纷公布,包括“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许多高校还推出了新政。对此,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已“误入歧途”,尽管有这变化那变化,但所有变化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抢生源。

熊丙奇说,从政策上看,北大与清华的政策类似,复旦也在试行推荐制。从时间上看,“北约”“华约”考试时间也是在同一天,为明年2月11日(这严重扼杀了考生的选择权)。这充分说明,各高校自主招生只是为了提前“圈定人才”,是一种生源的竞争。

他说,现在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变成了提前抢生源的“掐尖考试”。考生可过自主招生这一关,还须参加考试。实际上,它的“自主”没什么大的意义。此外,复旦南开退出联盟,这也很正常,它们只是寻找更适合它们的抢生源的最佳考试方式。

他称,所有高校政策的变化,都只是在现有的国家自主招生政策背景下作出的调整,只要是大的政策没有变,其实质就不可能变,众高校的“变”只是一种概念上的变,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既然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已“误入歧途”。那么,该如何进行改革?熊丙奇认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只有两条出路:

一是把自主招生考试放在高考之后。按着当前的模式,有些入围了的.考生,却会因高考成绩而被淘汰,这不仅浪费了考生的精力,而且浪费了高校的名额。在高考之后举行,一方面不会影响考生高中的复习考试准备,另一方面考生和高校的选择余地也较大。

二是,建立社会化的联考模式,考生可申请多所高校,考生不用参加高考。像目前哈佛等世界名校,考生都是可以申请多所学校,然后进行比较再选择高校,增大了考生的选择权。

(记者 屈建成 实习生 侯晓霜)

上一篇:云南省2014年农村信用社考试经济金融模拟试题下一篇:赠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