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国庆,是天堂,还是地狱作文

2024-06-01

放国庆,是天堂,还是地狱作文(精选2篇)

放国庆,是天堂,还是地狱作文 篇1

杜郎口中学,你是天堂,还是地狱?

五月十四日,我们一行二十三人从仙桃出发,第二天,便来到了传说中的圣地——杜郎口中学。只是,考察归来的我,似乎更疑惑了:杜郎口中学,你是天堂,还是地狱?

一、学生——一群驯化了的猴子,幸运耶,不幸耶?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无论男女,无一例外,都是清一色短发,清一色着装。当然,这不是外地来参观的老师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参观者的,是这些孩子们上课时的表现。他们都喜欢抢着到黑板前就老师出示的问题给其他同学演示讲解,而其他的同学也能配合地离座自动聚合到黑板前倾听,如果讲解有错误,又或者语调手势不自然,就会有人主动去纠正。整个过程看起来像是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幕剧,老师只是偶尔点评一下的观众而已。至此,许多参观的老师无不被孩子们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极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所折服。他们说,这里的孩子真是太幸运了,每一个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很自信。

但是,这样热闹的活动课型,显然也有它的弊端。比如说,它的课时容量小,老师预设的内容在同学们的“争当小老师”的活动里基本无法完成,有的同学在解题时一开始就走了弯路,只有等其他同学慢慢引导他走回正路,这样边摸索边前进,一半的内容都无法完成,结果就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再比如,有些以识记性为主的知识点,少数同学能很快找到答案并脱稿上台讲解,而此时大部分的同学还没有找到关键点或者来不及记忆,只能被动地当听众。等小老师们和大老师明确答案后,有些同学发现自己先前所记所背并不是正确的,只空做了无用功。等到老师要检查知识点背诵默写的时候,好些同学无法完成,更谈不上巩固了。我注意到几个小细节。一次历史课上,一位同学面对老师发的小纸条,无法默写出“鸦片战争”的相关填空,老师粗暴地丢下一句“抄写三遍”就扬长而去了,她根本就没有去了解孩子是因为不能理解还是单纯地不会背诵呢。一节数学课上,经过小老师们的解析后,有一个小组的八个同学有五个不会解方程,老师说,让小组长负责其他不会的同学,并要求做错的题再补做到练习本上,就宣布下课了。

由此,很多参观的老师们都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锻炼了孩子的一些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说孩子们也因此提高了成绩,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询问了一些学生。尽管询问时,一些学生拒不相告,但还是有一些同学据实回答了。据悉,他们 的晨读时间从六点就开始了,而不是课程表上公示的“7:00起床”,甚至在初三年级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5:40前进班的同学名单”,全班30人,一个不少。也就是说,他们的晨读时间差不多有两个小时左右,很漫长啊!他们的晚自习,初一、二年级是两个多小时,一般九点下课:初三是三个多小时,一般十点下课。而且,我们注意到,下课时,这里的老师鲜有不拖个几分钟的,大抵是因为准备的内容鲜有能完成的。然后班级的科代表还得跑去办公室找下一课的老师领七至八张任务纸条,再发给几个同学根据纸条要求将内容抄写在黑板上,如“前一:学习目标”,就是在前面的第一块黑板上抄写老师给的学习目标,同学们各司其职,尽量在上课前将老师下节课要处理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所以,在这儿,你在下课时间看不到同学们的其他活动,他们顶多上个厕所什么的就自觉进班了,这与他们上课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甚而,老师们连为时不长的“45分钟”的晚饭时间(这段时间既要收拾学习用具,还要出教室整理队形,然后再去吃饭)也要利用起来,让同学们列队背古诗古文去食堂。那么,他们,杜郎口中学的学子们,还有一点点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吗?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课堂四十分钟,只是学校安排给孩子们表演的舞台,而真正的功夫训练应该在课外,比如晨读的死记硬背,比如晚自习的题海遨游等等,和大多数学校基本一样。但是,杜郎口中学的孩子们自我娱乐的时间几乎为零,这与绝大多数学校又是不一样的。在茌平县,我们和当地百姓甚至的士司机提起学校,他们也不比我们知道得多,更不用说会将孩子转到这所学校来了。资料显示,杜郎口中学近年来的学生数一直在减少。而按照中国的“名”效应,这里本该是大家蜂拥而至的首选啊。为什么杜郎口中学这朵花当地人并不觉其香,而只有我等外县甚至外省人才会闻香而至呢?这个问题相信值得我们去思索了。

二、老师——一干奴化了的猎狗,幸福哉,辛苦哉?

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吃、穿、住、行,学校都大包大揽地统一部署,甚至听说他们子女的学费,学校也一并解决了。看起来,老师们没什么生活上的压力,感觉挺幸福的。可是,这样一来,老师们也仿佛给学校签了一份“卖身契”,哪还有自由可言呢? 他们从晨曦微露到星星点灯,无时无刻不呆在学校里。这就难怪老师们请假看病也得交他们美其名曰所谓的“自律款”,也就是罚款了。俗话说,人非神人,孰能无病?请假看病,无可厚非,理所当然。

可是,杜郎口中学竟能制定出相应的罚款,这就不能不叫人对他们那些大大小小、名目众多的规章管理制度疑惑了。

有一位老师,我估计他眼睛有点近视了,因为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他竟然犯了一个为大家所不耻的错误。据副校长在晨会上讲,这位老师将两袋生活垃圾扔在了垃圾桶的外壳里(内胆让两个值日的同学抬走倒垃圾去了)。之所以能认定是一位老师所为,副校长解释说,她打开垃圾袋仔细查证过,况且,为了准确求证,她还调出了当时的监控录像,录像上老师的身高、体貌都挺清楚的。最后副校长“义愤填膺”地说,扔垃圾的这位老师,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不仅没有为他人带来幸福,还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可能会给负责值日的学生和班级扣分,使他们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后果很严重,希望这位老师散会后能主动认错。当时,我们很多参观的老师就在晨会现场观摩,听到这儿,我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直到现在,我还在为那位扔垃圾的老师担心,不知道他会如何平息此事,也不知道为此他要罚多少“自律款”。

生活上的管理尚且如此,教学上的制度就更严苛了。老师们除了每天要备、教、改、辅、研,还要听评课,开总结会,写反思稿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稍有懈怠,就可能踩到“雷区”,伤到自己。据墙上罚款单记载,一位老师有节课上得差强人意,结果被“自律”掉两百元。而且,在杜郎口中学,老师们的各项表现,如备课几页,课上得如何,论文几篇等,要么用白纸黑字公示在墙壁上,要么用活动黑板整理后放在教室旁的走廊里,要么用大屏幕在教学楼大厅里滚动播出,以供全校师生“瞻仰”。

一位负责督查教务的老师(我估计是一位中层领导)在晨会上讲到,某某班靠墙的某某小组的某某同学拿眼睛瞟老师,希望某某老师关注一下。又有某某班某某同学早读课时,手垂在桌子下,也请相关老师引起重视。当然,他说的是很具体的,不过是我的木头脑袋不经用,立刻就在想,学生又不是提线木偶,干嘛瞟老师一眼不行,把手垂桌子底下也不行?想着想着,就把那些具体的给忘记了。奇怪的是,听会的他们的老师们既无人出来申辩,也没有人出来质疑,他们一个个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手拿小本子在那儿写写画画的,气氛很沉闷。我估计老师们早习惯了,而且班级的得分一定和老师的奖罚是有关系的。

我不知道,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为什么要屈从于如此多毫无人权可言的规章制度下,难道是学校用金钱奴化了他们,使他们甘心做一干顺从的猎狗吗?我只知道,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每一个看上去的年龄比实际年龄老了至少十岁,他们面带苦笑,步履匆匆,来回在校园里奔波忙碌着。

三、校长——一个神话了的狮子,王者乎,霸主乎?

听说,崔校长被当地人称为“孔子第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这位儒士的风采;又听说,出名后的崔校长比影视歌星还要红,频繁地出入各地去讲学,很难碰面,我不禁有些失望了。

幸运的是,五月十六日下午,我竟参加了由崔校长主讲的一场题为“做人做事”的全校思想教育会议。会上,崔校长说,他希望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最终能做到“忘利、忘名、忘我”,其实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因为他自己首先就做不到,不过,他说的是“最终”,即十年,百年,终有一天的意思。他还就此举例说,学校要给他配一辆价值三五十万的轿车,他却只想要一辆二十万的车就好。而这些话听在我等的耳里,是不能证明什么的。这就好像一位刚吃完了鱼剔着鱼刺的“饱汉”在向饥饿的的人炫耀:“瞧,从今天起,我改吃相对便宜的鱼,至于那些鲍鱼熊掌什么的,以后定不会再吃的了!”再说,从他那些名目繁多的奖罚条例看来,他非但没有鼓励老师们“忘利”,反而是在用“利”来管制着老师们的。特别是,我想冒昧地问一句,如果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都“忘利、忘名、忘我”了,那么学校收取的昂贵参观费用和天价的学习资料(据说一年得有千万元)拿来干什么用呢?校长老师们全国各地到处去讲学授课难道仅仅是为了给兄弟学校送“经”传“宝”吗?若果真如此,学校干嘛不免费开放呢?

他还反复强调,“论工作就是论道德”,一个人有无能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心诚。他的这些话如何我们姑且不去议论,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过,就他自己,他肯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要不然,杜郎口中学也不会在他手里“起死回生”“红”遍半边天了。至于他的道德,相识无多,我们也不敢妄下断语。不过,他倒是提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或者,在他,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仁者”了。可是,他又在讲话中大声咆哮“某某体育老师,学生体育还有不达标的,就滚蛋”“下学期的体、音、美量化打分不合格的,就开除”等等,他还多次点名批评某某老师“不争气”,某某老师曾“停课处分”,也不怕再将某些人“停

课处分”等等,就连我们这些和杜郎口的老师们坐在一起的千里迢迢赶来参观的老师,都觉得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可是,看看他们的老师,一个个正襟危坐,处之泰然,这个涵养真让人佩服不已,或者也许,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训示也不一定。

古时,人们评价君王,“仁”治为“王”,“武”挟为“霸”。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爱您,所以我们顺从于您;我们怕您,所以我们听命于您。在杜郎口中学这个相对独立的王国里,我不知道,崔校长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或者,那些年纪轻轻但面容苍老的老师们屈从的行为,无奈的眼神能告诉我们吧……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当然,我也不是“鱼”,又安知“鱼”们的快乐呢?所以,以上的种种言语,我姑妄说之,至于杜郎口中学,是天堂,还是地狱,或者只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的人间也未为可定,相信咱心里都有一杆秤,那么就请大家也暂且姑妄听之吧!

放国庆,是天堂,还是地狱作文 篇2

2012年安徽卷的作文试题,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 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 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几年过去了, 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 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 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是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同样的温馨提示, 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 内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在提醒, 后者在解决;前者机械, 后者灵动;更为关键的是, 后者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隐患。其实, 我们的生活不乏这样“做得细、做得精和做得妙”的小处:看到地上的纸屑, 不如自己弯腰捡起来;看到自来水管坏了, 不如先把水堵住;看到小树被风吹倒了, 不如给树培点土等。

从口号式“注意安全”到行为式“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正告诉我们, 只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 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破解之法。

“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昭示着高考作文正在告别“务虚”的诗意迷失, 开始“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在语言张力和表达空间开放的同时, 2012年的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 用心观察生活、社会, 测试“90后”的考生是否心智成熟, 是否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 路人为何见死不救?”“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 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 假拍乱象何时休?”在愤怒与反思的交织中, 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醒道德火种、照亮冷漠心灵, 这是回答“道德之问”的“本”。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 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 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一次次地挑战着公平的底线。在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辩解中, 我们渴求透明的信息与严谨的体制, 这是挽救招聘危局的“本”。“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与食品连在一起?在痛心疾首的“软监管”后, 妥善解决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全的突出问题,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本”。

尽管考生有话说了, 但大多说得肤浅, 说得胆战心惊;教师无言以对, 经典的素材、精巧的架构和拔高的立意没有太大的市场。因为, 语文教师大多迷恋“麦当劳化”的作文教学:以素材样板、结构模板和主题母板排列或整合文章, 评价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上述“板块”, 而非“写作素材的实有化、写作情感的真诚化、写作态度的负责化和写作思想的深刻化”。如此下去, 高考作文异变成又一种专门考核知识的职业性、技术性的考试。

“竖放还是横放的梯子”这一高考作文试题需要考生整体观照、细心揣摩, 更需语文教师的直面和深思:这种贴贴“注意安全”标语式的作文教学套路, 怎能保证下一届走出考场的考生继续直言呢?

2012年安徽卷作文试题偏偏又在写作思维上做足了工夫。一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已有的因果关系中, 变因为果、倒果为因地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对立面来认识事物;或从原有事物功能的相反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路、一种规则, 尽量多地增加思考问题的视角,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以问题为圆心, 向四面八方扩展, 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组, 寻找和更新更多的途径、答案或方法。

早在1984年, 叶圣陶先生就在《中国教育报》上著文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 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在《集体习作实践记·序》一文中, 叶老则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而一的。因此, 练习作实际上也就是练思想。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写作教学的核心, 这道作文试题再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应试技巧的训练源于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治本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一方面要给学生一个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序”, 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观察积累、体验感受、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提炼加工、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不仅要“知”, 而且能“行”。

作文就是“写”, 不提“说”,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但我们一直以来置若罔闻。语文“三老”早就提出“口头作文”的必要。吕叔湘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以作文教学为例, 多做口头作文的练习就很有好处。”张志公先生指出:“全部以书面训练 (读, 写) 为内容, 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这是不全面的。”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建议:“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 可以看他的笔记, 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现已陷入进退两难的作文教学不妨在此开拓, 或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一篇:文艺部迎新晚会工作计划下一篇: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