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2024-06-01

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通用10篇)

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1

石淙镇银子桥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实 施 方 案

抓好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认真组织实施好市、区、镇政府关于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任务,现根据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办法和考评标准,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八个化”的要求,达到“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标准,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建设发展要求,注重科学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把握全面发展,实现稳步推进。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把银子桥村建设成为充满现代化生活气息和活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村新社区。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镇政府成立以卫良镇长为组长,杨少华为副组长,沈明强、吴爱莲、施树荣、史阿玉、宋根华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李卫龙担任,俞贵安、高根荣、陆建民、陈斌、何国华、卢百民、盛水法、张振华、杨水法为办公室成员。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与协

1650平方米;规划建设村农贸市场1个;规范整治好现有商业市场;整治好3个自然村村庄环境。

(4)建设美化好景观带。银子桥景观带范围是从建新桥至银鑫轧钢铸造有限公司,全长约1.2公里。铺设平侧石1500米,种植绿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设置塑钢护栏2000米。

(5)规划设置好银子桥村标及规划图,安装宣传广告50幅,整治管理好进村三岔口一带的环境。

2、整村整治提升。

(1)道路建设。进村道路宽度为5.5米以上,村内主要道路3.5米以上,进户道路1.5米以上,主干道配备路灯;

(2)每个自然村建设好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绿地;(3)新增一座垃圾收集房,制作一批固定垃圾箱。

(二)、村庄环境整治:

1、拆除中心村所有违章和临时搭建的棚屋;

2、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做到无各类杂物堆放;

3、清理和整治好农户住宅区旁边的污水池塘和坑沟;

4、消灭露天粪坑,家庭卫生间或封闭式清洁厕所普及率100%,工业污水做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理;

5、生产和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中心村达到100%;

6、全面完成各自然村河道的淤泥工作,村内其他河道河面杂草杂物同时进行清理;

7、村内无危房,老、旧墙面统一粉刷,“三电”线路架设规范、整齐,有明显的统一标志;

3、绿化工程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陈斌、郑信江、陈斌、姚桂娜配合。主要任务是:①负责绿化工程规划设计的落实;②负责落实施工单位的协调;③负责按计划施工。

各项基础工程及绿化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由史阿玉负责,李卫龙、高根荣、陈斌配合。

4、“三线”整治组:组长:盛水法,朱梅芳、黄新荣、陆建强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村内的线网改造、“三电”线路的改造整治,包括路灯安装,标准是村内各种线路安装有序、整洁。

5、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组。

一组:组长郑信江,陆建强、高根荣,花店坝、高家桥、染店桥自然村队长配合。负责3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任务按照考评办法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二组:组长张振华,叶美、何国华、姚桂娜、三墩桥、东兜、王三圩、刘家兜自然村各队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5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三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周家坝、银桥坝自然村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2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6、资金筹集组。组长史阿玉,张振华、叶美配合。主要任务是:①向上级各个部门争取资金;②向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筹集捐助资金;③统筹调配和安排支出资金。

7、宣传资料组。组长张振华,沈明强、陆建强、陈斌、何国华配合。

7月份任务

1、违章搭建物全部拆除;

2、联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

3、“三线”改造结合各项基础工程基本;

4、联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全面完成;

3、休闲绿地、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全面完成。

8月份任务:

1、墙面唰白工作全面完成;

2、制定各类制度和长效管理办法并开始实施;

3、各项工程扫尾;

5、对照创建示范村考评验收标准全面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9月份任务:

1、各项建设与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2、做好各类资料的汇集、整理、装订工作;

3、做好各项查漏补缺工作;

4、做好总结汇报工作。

10月份任务:

1、做好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是一项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困难重的系统建设工程。因此,思想要高度重视,认识要高度一致,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要认真严密。

(二)、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广泛地进行宣传。要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宣传政策和创建示范村的目的意义,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鼓动起来。

(三)、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创建工作件件都是实事,因此必须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干事办事效率。要用不完成任务不罢休,不达到标准不罢休的精神和勇气,通过脚踏实地的苦干,去完成创建目标和任务。

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芜湖市,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价指标的研究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关于小康社会标准、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有:

1. 一些学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胡鞍钢提出,全面小康要用四个重要指标来衡量,一是人均收入指标,二是恩格尔系数,三是人类发展指标,四是贫困人口比例。陈东琪提出若干指标的量化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城市化率,三是工业化率,四是人均预期寿命,五是人口受教育程度。王振中提出,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做法,修订新的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其中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加衡量性别差距的有关指标,如性格发展指标、性别歧视指标;二是增设有关贫困指标的内涵;三是增加衡量改善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四是扩展反映信息时代的指标。

2.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用于监控全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其评价体系跟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要求不断调整。1992年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第一套小康指标体系,分为宏观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三个领域,共有12个指标;1995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等部门共同修订完成了新的小康指标体系(第二套指标体系),共有25个指标;国家统计局2008年制定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第三套体系),主要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大部分23项指标组成。

3.我国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项基本评价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化率、大学入学率、每千人医生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数据,这些指标被广泛采用。

4.江苏省的指标体系。2003年,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大类、18项、25个具体指标组成,用于考核全省地市及各部门,旨在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际工作。江苏考核的办法是25个具体指标,以县为单位,有22个指标完成就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芜湖市的指标体系。2011年,中共芜湖市委党校课题组在研究构建幸福芜湖指数指标体系时,提出幸福芜湖市的指标体系分为居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文化繁荣、生活舒适五个判断准则,判断准则下面分设裕民、惠民、安民、怡民、智民、健民、便民、助民八个准则,准则下面共设43个指标,供政府决策所需。分析方法为分别确定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鉴于收入状况满意度、分享发展成果满意度、公共安全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教育条件满意度、医疗卫生满意度、生活便利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不易量化,课题组引入及主观性指标的测量。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析,应在此基础上,重点构建由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环境状况、安全保障五个部分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且在具体指标的选择和权重设计上进行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是党的十八大谋划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难点在于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富民强省。本文通过对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评,对芜湖市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行分析,展示芜湖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鲜活做法和经验,对安徽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监测具有先行的示范意义。

二、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估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指标体系。

(1)指标的选取。基于对上述国内外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尤其是我国对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但不是简单地拿来照搬照套,而结合芜湖市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考虑到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资料并不完善,一些资料如地区发展差异系数、社会安全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获取难度较大,进行简捷、有针对性的设计。

具体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总目标层,为评价小康社会进程的综合指标,包括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项确定的综合指数。第二是准则层,为总目标层的支撑。第三是指标层,共包括31个三级指标。

(2)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计算公式。依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国内大量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成果(如表1国家统计局的预测结果、中国科学院颁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数值标准),结合《芜湖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再参考国内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目标值,确定2020年指标值。

2020年指标值选择后,确定指标的权重要。权重的确定:权重代表某指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程度,采用“德尔菲法+ 循环法”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31个指标按照在整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给予权重,六大项发展方面的权重值由各自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出。整体指标权重为100.。

根据指标评价值计算方法的不同,具体指标又可以分为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指标。

正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逆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以上两个公式中,xi为指标实际值,xi0为指标标准值,yi为xi的评价值。

区间指标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中,xi表示第i个指标的实际值,m1、m2分别为x允许的下、上界限值,q1、q2分别为xi的目标区间值,yi为xi的评价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子系统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yi为xi的评价值(xi为指标实际值),wi为权数,Gj为第j个子系统的实现程度,mj为第j个子系统中第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nj为第j个子系统中最后1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

2.芜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估(由于统计年鉴出版时间的限制,本文选取2011年的数据)。

(1)经济发展水平(权重29)。2011年,芜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为66.23%,这是2011年芜湖市区域调整后,芜湖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值,其中与区划调整前的2008年相比,芜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提高了5.3个百分点,处均增长13.33%,仍在全省居于发展的前列。构成经济发展的五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最高的指标是失业率,达到100%,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是人均GDP,显示区域调整后城市总人口、农业人口增加,对芜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很大。除去区划调整的影响,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国际相关研究表明,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小于1%的地区,基本上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具有较强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一指标一般在1.5%以上;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或地区这一指标都在2%以上。2011年芜湖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86%,实现程度为62%,这说明芜湖处于中等层次的技术引进与应用阶段。

(2)社会和谐水平(权重15)。2011年,芜湖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为86.92%.。评估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对公共性投资重视程度的的重要指标, 比重越高表明和谐社会发展越有保证。2011年芜湖市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比重,达到98.31在%,比2008年增长71.2%,反映芜湖财政运行机制向公共财政转变,对教育卫生、涉农领域、 弱势群体等和谐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倾斜,体现了芜湖市政府比较先进的发展理念。

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的实现程度为61.48%,是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项指标。它表明芜湖市民中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数偏低,与和谐社会的对公民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不适应,也对芜湖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有负面影响。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为68.9%,也是一项实现程度较低的一项指标,它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2008年全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56.33%,主要原因,以养老保险为例,2008年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三种养老保险,其中只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程度30.8%,农民工实际所得甚少, 农村养老保障太低。随着芜湖市加大统筹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比2008年上升了22%,达到68.9%,其中养老保险实现程度最高,为98.68%;医疗保险实现程度次之,为79.11%;实现程度最低的是工伤保险(43%)、生育保险(44%)。

(3)生活质量水平(权重19)。2011年,芜湖市生活质量水平的实现程度为86.05%。构成生活质量的5项指标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百户家庭拥有电脑数实现值为32平方米、84.87台,实现程度达到100%。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到58%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11年芜湖恩格尔系数为40.8%,仅为小康。2011年,芜湖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两万元大关,实现程度达到58.27%,比2008年增长44.34%,这得益于芜湖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十二五”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落实富民行动实施意见,富民途径不断拓宽。

(4)民主法制水平(权重11)。2011年芜湖民主法制的实现程度为93.19%,是六大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最高的一项。民主法制由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刑事案例立案数、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火灾事故死亡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几个社会安全指标构成。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是指公民对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满意程度。这是一项主观指标。2011年芜湖市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实现程度已经达到85%。刑事案件立案数、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构成社会安全的测度,实现程度为100%。

(5)文化体育卫生水平(权重14)。2011年芜湖文化体育卫生实现程度为45.77%,比全国低20.03个百分点。芜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2.13%,实现程度42.7%,占全国中游水平;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的支出比重为13.6%,实现程度85%,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省市水平大体持平。这两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在近几年上升较快。为了全面反映芜湖市民体育卫生状况,评估以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占常住人口比、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三项指标

(6)资源环境水平(权重12)。2011年,芜湖资源环境水平实现程度为92.43%,优化的资源环境状况趋势得到继续保持。但其中,森林覆盖率、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实现程度较落后,分别为70.77%、76.5%,与芜湖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不协调,表明芜湖资源环境水平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Ä

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计算测试,我们可以得到2011年芜湖全面建成小就康社会六个方面实现程度的高低排序。

三、加快推进芜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对芜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评估,我们分析芜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差距和主要难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在探索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加快区划调整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芜湖作为安徽省实施“呼应浦东、开发皖江”的开发开放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拥有“六个国家级”的城市(国家级沿江开放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西部地区中等城市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中央的精神,省委委、、省省政政府府的的要要求求与与芜芜湖湖的的实实际际紧紧密密结结合合起起来来,,((下下转转第第119944页页)) (上接第191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发展、 东向发展“六大战略”。2008年芜湖市生产总值取得历史性突破, 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全省第九位跃居全省第二位,以占安徽全省2.4%国土地面积,3.4%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省8.4%的GDP、9.3% 的财政收入。与2008年相比,2011年芜湖经济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提高了5.3个百分点,平均增长13.33%。构成经济发展的五项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是人均GDP,这是因为2011年安徽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巢湖下下辖的无为县、沈巷镇并入芜湖市,区划调整后芜湖市总人口由230万增至370万,人均量下降了。区划调整后,芜湖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问题,如2011年芜湖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095元,与2020年目标值相差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1.44元,只完成目标值的58.27%, 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加大。2011年,芜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实现程度97%、森林覆盖率70.77%,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关现程度97.22%。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也在配套推进,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城市自来水和天然气覆盖农村。与此同时,在探索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过程中,不断推进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城市公共优势资源向农村覆盖。结合区划调整后的新情况,芜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是以城市化为推动力,加快以无为县、沈巷镇为重点的农村的发展,建立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从体制上看, 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盘活土地资源,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推动资本在全市域配置, 特别要保护和激励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从制度上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探索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新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特别是新农保制度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实现农保与城保制度的无缝对接。

第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注重改善民生。虽然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较低,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等指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表明芜湖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2011年芜湖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小康标准,户籍居民基本解决了住房问题;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占常住人口比、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每千人口机构床位数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芜湖居民的生活正在由宽裕型小康向富裕型小康转变。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富裕和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芜湖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尽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加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加快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统领,突出抓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活力和创造力, 凝聚人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3

扶贫攻坚战略

——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致力全面发展。围绕“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全面脱贫”工作目标,紧盯平均每年完成15个村、2227人脱贫任务,将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措施落地康定。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针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同的贫困原因、贫困类型,坚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确保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帮扶计划。改变以往“吃大锅饭”“撒胡椒面”、搞普惠制式的扶贫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坚持缺啥补啥、政策到户原则,逐户制定增收计划、就业计划、搬迁计划、兜底计划,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大力实施扶贫攻坚10个专项方案。抓住贫困群众思脱贫、盼致富的心理和愿望,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强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乡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和水利工程、农村电网升级、信息网络覆盖、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医疗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新风正气塑造10项重点工作,激励引导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走上康庄大道。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建立市统筹、乡落实、村组织、户实施的“四级联动”扶贫攻坚机制,落实市领导联系贫困村、部门帮扶贫困村、乡镇统筹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扎贫困村、干部帮助贫困户工作责任制,市制定精准扶贫规划、乡镇制订精准扶贫计划、村制定精准扶贫方案、农户制定精准脱贫卡册,进一步明确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帮扶主体、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责任清、对策清。

产业富民战略

——实施产业富民战略,致力创新发展。坚持传承历史、立足现实、差异发展,坚定不移走旅游兴市、商贸富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的发展道路。优先发展旅游服务业,立足打造康定情歌故乡、茶马古道重镇、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目标,高水准规划建设环贡嘎旅游公路,带动沿线群众增收致富,把贡嘎旅游环线建成精美的珍珠项链式旅游环线。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立足打造“康巴藏区商贸物流基地”目标,充分吸纳全州乃至全国藏区的特色精华入驻康定,心甘情愿当“服务员”,理所当然挣“服务费”,努力建设康巴风情展示街和旅游商品购物城,让康定成为不可替代的全州商贸物流中心。有序推进特色生态工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色工业化道路,积极对接雅江、道孚两县,合力打造“中国锂都”,力争早日把三县(市)交界之地建成世界最大锂辉石矿区。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让开发区群众切实享受到资源开发带来的红利。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坚持走“生态、绿色、有机、健康、品牌”差异化发展道路,全面落实州委建设“两个一百万亩”农业、林业基地要求,在特色品牌上做文章,在高原生态上下功夫,在精细制作中拓市场,把特色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加快农牧业发展进程。

交通先行战略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致力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电力、水利、信息等为支撑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为富民兴康打下坚实基础。构建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新一轮“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启动“四隧三绕一路”建设,加快推进骨干路网建设,形成连接所有重点乡镇、旅游集镇和景区、景点的快速干线路网。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质量,提高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保障能力。推进能源网络建设。加快水电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加强电网和电力输出通道建设,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提高电网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覆盖面。

城乡提升战略

——实施城乡提升战略,致力共享发展。按照“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要求,全力推进新型景观城镇建设,精雕细琢康定情歌故乡、茶马古道重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升规划布局,把炉城镇打造成康巴藏区的中心城市,新都桥镇打造成康巴藏区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姑咱镇打造成全州教育文化中心、全州高原特色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及甘孜东部水电开发后勤服务基地。提升配套能力,加快推进老城改造提升、新城完善功能、集镇扩容改造,加快完善城镇配套设施设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承载能力,注重城镇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提升吸附能力,树立“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农则农”理念,把城镇建成要素聚集的区域中心,商品流通的集贸中心,群众消遣的活动中心。提升风貌特色,注重城镇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精美与适用的统一,致力于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游客”的高原明珠特色城镇。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城镇土地、城镇建筑、城镇秩序和城镇面貌的统一管理,坚决管住国有土地、管住非法建筑、管住环境乱象、管住社会秩序。提升文明素养,以“建文明城、做文明人”和“小手拉大手”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新风正气。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致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构建以大渡河、雅砻江、力曲河为骨架,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汤孔玉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森林、草原、湿地为支撑,生态红线为底线的生态安全格局。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高山、半高山着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公益林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屏障;高半山以下着力推进经济林木建设,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河谷地带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保障群众生活需求。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矿产、交通、水电、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净土”工程,杜绝化肥和农药残留。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鸳鸯坝至新都桥山植树、路种草、院种花,加力实施折多河康定南郊段、力曲河新都桥集镇段湿地公园建设,着力建设高原景观长廊。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防灾能力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依法治市战略

——实施依法治市战略,致力和谐发展。围绕省委东明书记“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的重要论述,下大决心整治区域内强买强卖、非法阻工、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解决“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法不责众”等顽症恶习,加快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坚持依法执政,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常委会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持公正司法,以违建拆除、国土乱象整治为突破,坚决查处“以言代法、看人执法、徇私枉法”的反面典型,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好信息化平台,加快构建“社会重视、全员参与、管理无盲区、服务无死角”的综合治理体系。坚持依法治寺,认真落实管好僧尼、管好场所、管好活动、管好财务“四个管好”要求,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全民普法,高举社会主义法治大旗,深入开展“法律七进”,认真落实法律进寺庙“四个一”要求,决不容许有“法外之寺、法外之僧、法外之人”。同时,加强对资源开发、移民安置、春节前农民工工资、边界草场纠纷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确保问题抓早抓小抓好,切实维护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郎岱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宣传方案 篇4

中共郎岱镇委员会 郎岱镇人民政府 关于郎岱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宣传方案

为更加有效地展现我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镇上下营造“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郎岱”的浓烈氛围,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郎岱开发的热情。为此,根据县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围绕我镇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更加有力地营造“家家感受小康变化,人人知晓小康知识”的浓烈氛围,发挥宣传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通过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镇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指标体系和达标要求,使全镇上下及时知晓我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工作的进程和丰硕成果,提高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小康、认可小康、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上来,为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而努力奋斗。

二、组织领导 组 长:杨 刚

副组长:李恒付 王 鹏 唐传达

成 员:谢兴明 勾 军 周永珍 王礼珍 彭 刚

付少华 邓 鹏 赵友明 艾国康 周 亚

陈 虹 谢廷彪

三、宣传内容

(一)宣传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和巨大成就。重点宣传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发展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决策部署、重大举措及阶段成果;重点宣传我镇近年来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助困、安居、环保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现实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理解和支持镇委、镇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投身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热潮中。

(二)宣传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和进展情况。重点解读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围绕四大类指标做好解读:一 2

是重点解读经济发展指标;二是重点解读人民生活水平指标;三是重点解读社会发展指标;四是重点解读生态环境指标。通过对《贵州省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目标值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对暂未达标的指标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及时公布最新监测数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了解镇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举措,认识存在的差距和达标难点,明确下一步工作推进的主攻方向和有效措施。

(三)宣传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经验和典型事迹。宣传各村(社区)在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带领干部群众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生动实践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引导全镇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我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工作。

四、宣传形式

(一)深入开展媒体宣传。一是大力开展新闻宣传。在镇政府网站上开辟全面小康建设专栏,通过访谈、通讯、言论、述评、系列报道等形式全面宣传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充分运用有线电视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通过整版字幕、流动字幕等形式,全面宣传小康知识,动态反映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展示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果,及时报道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涌现出的生动实践和先进典型;二是深入谋划对外宣传。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主题,集聚各部门的精干力量成立通讯报道组,集中力 3

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动员宣传报道员对外发稿,力求在中央、省市媒体充分展示我镇全面小康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工作的新亮点、创造的新特色,提高郎岱的知名度;三是筹划拍摄宣传短片。利用媒体对郎岱建设的新成就、夜郎文化进行大力宣导,拍一些极富古镇特色的短片,扩大郎岱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深入开展理论宣传。一是组织专题学习。积极组织各单位集中学xxx省市的文件精神,重点学习《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解读》;二是组建宣讲小分队。在学习基础上,组织宣讲小分队到各单位进行宣讲,各单位负责人为本部门的主讲人,力求使党的理论、小康知识深入千家万户,为建设全面小康奠定理论基础。

(三)深入开展社会宣传。一是发放宣传资料。向全镇所有居民寄一张明信片,发一本宣传册,确保全面小康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公益宣传。集镇主干道或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宣传牌,在村庄、超市、饭店、集贸张贴宣传标语,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标语等各种载体和形式,开展全面小康社会知识宣讲、指标体系解读、进程分析、举措宣传等,普及全面小康知识;三是组织问卷调查。设计郎岱百姓小康生活问卷调查表,对全镇群众进行小康抽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根据省全面小康民意调查指标体系,开展电话模拟调查,了解群众对小康的认可度。

(四)深入开展文化宣传。一是各村组织一支文娱宣传队。编排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把小康知识编排到群众喜欢参加的活动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宣讲,把宣讲融入到表 4

演之中;二是利用逢集机会举办宣传活动。利用逢集举办全面小康图片展,散发全面小康宣传单,借放电影、演戏的机会加大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力度;三是举办小康宣传系列文化活动。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郎岱”主题,开展小康知识问答,举办“看小康、写小康、拍小康、画小康”活动,组织一场“歌唱祖国、祝福家乡”歌咏活动,进行一次“小康在我家”专题书画、摄影作品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各单位要成立宣传组,由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各村原则上安排大学生村官为报道员,每周向政府信息办报送2-3条全面小康建设信息。小康宣传重在效果,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不必受常规框框所限,以群众喜闻乐见、看得懂、听得懂、乐听、乐看的形式进行编排组织宣讲内容,全方位、多角度落实宣传工作,确保宣传内容入眼、入脑、入心,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信息畅通。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筹安排,明确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确保宣传落实富有成效,不断促进和推动我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镇宣传部门要与与村镇各单位加强协调沟通,村镇各单位要及时上报工作信息。镇宣传部门要及时安排相关人员协同媒体对上报信息进行编排策划,在镇网站和六枝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开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活动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单位要明白没有与小康宣 5

传不相关的部门,没有与小康宣传不相关的工作,没有与小康宣传不相关的人,自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投身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宣传热潮中,宣传部门尤其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充分反映全镇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切实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镇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明确要求,迅速推进,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有效。

2013年8月10日

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5

共建小康新村

--**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镇**村位于**县西部,峒河河畔,31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目前总人口420户,1820人,其中贫困户131户,653人。行政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737亩,水田面积835亩、旱地总面积1482亩,山地面积6420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充分联系实际,对照要求、全面动员、大力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做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

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

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发力发展农业种养殖产业,截止目前,培管椪柑800亩,发展油菜400亩,完成20亩草莓采摘示范园建设,种植辣椒300亩,开发烤烟种植80亩,黄牛养殖200头,鸡鸭养殖4000羽。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新建特色蔬菜大棚4个,维修蔬菜大棚7个。通过各项产业的增收增效,2019年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提高1200元以上。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党员带头,群众、党小组带动工作组的“双带”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党小组的先锋带头作用,就美丽乡村如何规划、如何打造、如何建设的问题,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以党员个体引导村民群体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以“五化”建设为引领,通过实施环境整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新开公路9公里,硬化4公里;新建水渠2300米、硬化通组公路500米;安装路灯48盏,完成环村公路12000米,屋前屋后水沟硬化8000㎡,桔园道路硬化6000米,排污沟硬化1800m,建立村民文化活动室1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1处、村文化宣传长栏200米。在319国道及村主干道两旁修建了花台及数百米文化墙,实现了319国道旁的美化亮化全覆盖。全面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造覆盖率达到100%。在通往主寨的路上建设了两座移民新村门牌。新建了村级综合平台服务中心和拥有80个车位的两个大型旅游停车场,新建了旅游公共厕所。通过今年来的不断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进一步完善,环境的改善,村庄道路的硬化,给村民出行、果蔬运输带来了极大方便,村内无积水、无杂物、无乱堆乱放现象,人们真正享受到了小康村建设带来的成果。现在的**村,村部楼办公室宽敞明亮,广场平坦宽阔,砖瓦房达98%,人均住房面积30余平方米,手机入户率达100%,村内通邮、通电、通车,有活动室、卫生室、村民培训会议室,走进**村,就能给人舒适、亲切、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在创建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始终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抽调工作力量专门负责信访维稳工作,定期开展巡回执法检查,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渠道,方便群众诉求表达,实现了全年无赴省进京信访案件。二是深化警民共建治安联防活动,加强网格化建设,强化级综治管理队伍建设,实现依法自治,全年该村无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率、火灾事故死亡率、工伤事故率为零。三是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组织开展了“放歌最美乡村**”文娱表演。成立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队,并在今年9月份全县最美乡村擂台大比武的活动中,取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促进了乡邻团结和睦。创新活动载体,提升群众素质,修建了村级文化健身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体活动,连续四年举办了“油菜花艺术摄影节”活动,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村里观赏油菜花,有力的促进了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落实保障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全力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更加关注民生民情,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规范化运行镇民政工作,开展扶贫济危工作,认真开展城乡居民阳光低保工作,切实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100%抓好危房改造、无房屋新建工作;深入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工作,确保入学率达到了100%;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有标准化功能齐全的村卫生室一所,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9年全村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万元,受益人口达

人次;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参保

人,参保总额达

万元,发放养老金

万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篇6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711961480015 代士杰

摘要:本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阐述小康社会对我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实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经济

发展

富强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合20实际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易而举,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而言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体制方面的特色主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等基本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全民共享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特殊存在于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这些制度和体制也随之日臻完善,达到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蓝图绘就 篇7

江泽民的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江泽民在报告中说,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篇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作为一名青年,对于这样一个目标,既感到欢欣鼓舞,又自觉责任重大。感到欢欣鼓舞是因为二十年后的中国将以更加强大、更加富足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感到责任重大是因为这二十年的时间,正是自己具备一定工作经验之后,开始慢慢发挥自己微薄的能力回报社会的时间。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学习,就能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有效指导。这样的理论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值得提倡的。

其次,根据工作需要,实现知识更新,以全面的素质建设小康社会。先进的生产力的体现,靠科技实力;先进文化的推动,离不开现代科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需要现代利一技手段去创造。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技术产业在各个领域风起云涌。如何将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作大作强,这是在本职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另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也凸现眼前:那就是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如何面对涉及不同学科的高技术领域的本职工作。

知识需要更新。知识的更新既是工作的需要,更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草稿) 篇9

一.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的设想

1.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了日本首相大平芳正时曾这样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到了1984年3月21日,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他还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后来邓小平又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已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了20世纪末,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再翻倍,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末,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确定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到了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提出了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这益目标已经在1995年提前实现了。199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未来1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就是在2000年,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战略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统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建设小康不停步,发展才是硬道理

党的十六大会议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要变成一个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所谓的高水平,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用20年时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3亿美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趋势逐步扭转过来,人与自然显得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整个社会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我们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新起点,是亿万人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目标。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会议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实际出发,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目标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下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我们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学进步发展,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针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已经能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建设小康,人人有责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到处是高楼大厦,交通也越来越方便,大桥,隧道,地铁,磁悬浮等等。就我们自己身边在生活上也发生了不少变化:首先,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了,有了一定的的经济基础,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从以前的一间房,变成两间房,又从小房子变成现在“两室一厅”或者“三室两厅”,这房子的变化我想大家都有很大感触的。随着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现在的小孩,他们可以拥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玩具,还会弄电脑,科技发达,社会在进步。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的回忆也是很值的留恋的,虽然我小时候家境一般,家里也没什么玩具,因为大人都在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们,我们就自己和隔壁邻居家的孩子玩,常常会因为一个玩具而和小伙伴打架,不开心,后来我们就自己做玩具,用碎布做成一个方块状,一头灌进黄沙,做成一个“沙包”,可以玩“丢沙包”游戏。家里过节杀鸡了,我们把鸡毛洗干净晒干,下面放两个同班就可以做成一个键子,可以和三五个好友一起踢毽子;到后来经济条件好点了,叔叔看我没玩具,他用工资的3/1去百货公司给我买了一个娃娃,我看到有娃娃了,高兴地手舞足蹈,围着叔叔一个劲的转圈呢。这个娃娃是我我在儿童时代最宝贵的礼物,至今我还保留呢。因为这个“娃娃”伴我长大,对我来说:它是有纪念价值的。我小时候,过节的时候,去奶奶家玩,看到奶奶杀

鸡了,我就在一边帮奶奶忙,奶奶常常跟我说:鸡肚子里的鸡胗外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的东西,它可以做药材,可以帮助生病的人。于是,只要每次去奶奶家,就盼望奶奶杀鸡,我就会把那层黄灿灿的东西洗干净晒干,拿到中药店去,叔叔会给我一点零钱,我就和表哥,表姐一起买东西吃。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学探析 篇10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从农村居民收入来看,1979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从城镇居民看,城镇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60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2.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农民的小康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小康体育也将是未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3.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461元,比1989年增长10.2倍。与小康社会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占人均收入11%以上的标准衡量,还有较大的差距。

4.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我国文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更上一层楼,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听觉、视觉信息和娱乐渠道,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率先于1996年达到小康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体育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6.精神生活向健康与知识性发展。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渐下降,非食物性支出尤其是服务性等非商品支出比重不断增大,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服务性消费增长较快。

7.新时期体育工作方向明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良好的政治舆论导向为新时期建设小康体育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8.全民健身工作稳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于1995年6月颁布实施,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努力为第二阶段(2006—2010)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二、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结构探析

1.小康社会与社会阶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城市和农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阶层分化,建设小康体育需要相应的社会结构调整和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扩大参与的主体。

2.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上,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3.小康体育与教育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全社会加强了科学文化教育建设,使人口文化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4.小康体育与老龄社会。中国已符合联合国规定的7项老年型社会的标准,我国基本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成为典型的老龄型人口。

三、全面建设小康体育战略目标的时代内涵

1.全新的实践需要有创新的理念来引导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的现代体育发展观,体育事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观,利用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独特的魅力,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2.小康体育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要大力发展大众体育,推进体育的普及化、生活化、娱乐化和消费化,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需求,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有消费能力的多样化、差别化体育需求的格局。要大大加强大众体育的组织化建设,鼓励不同所有制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面向大众的各类健身俱乐部,构建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营性组织体系,引导城镇居民消费组织化、专业化的健身娱乐服务。

3.小康体育的目标是要展示国力、国威的高水平竞技体育

这一时期的竞技体育发展,要以代表先进文化为方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二是努力扩大竞技体育的社会基础,推动竞技体育的社会化、职业化进程;三是结合社会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新需求,处理好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优势项目和劣势项目的辩证关系;四是探索集约化发展道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4.建设小康体育要把推动体育与经济融合,发展现代体育产业

必须把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措施,尽快做大、做强我国的体育产业。◆(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

上一篇:放国庆,是天堂,还是地狱作文下一篇:高三议论文 : 也说“拿来主义”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