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精选9篇)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1
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赣州、南昌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主要所在地。李克强来到瑞金叶坪乡黄沙村,看到通过土坯房改造,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新居,日子很红火,他非常高兴。在黄柏乡脐橙基地,李克强对乡亲们运用“互联网+”拓展市场、增加收入给予肯定。他说,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可以大有作为,要依托科技进步,吸引各方参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新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尤其要加大对老区的支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李克强还走进稻田与农民交谈,强调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使惠农政策真正落到种粮农民身上。在考察赣州棚改工程时,李克强叮嘱要早日让老区群众住上新居。他还专程来到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说,要继承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改革开放征程上创出新业绩。(央视网)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2
“往上坡子村去的,只有一条泥石混杂的土路,路两边不见庄稼与田地......”初见面,上坡子村的封闭与落后即映入眼中。程永林,这就是生你养你的山村,她很穷,你也穷。
贫穷,的确可怕:妻子的病无钱及时治疗;孩子的上学之日遥遥无期;在人面前你抬不起头来......贫穷是你心头的梦魇。但我们不要怕。我们有着身为万物之灵长的尊严;我们有着开拓的毅力和双手;我们有着伙伴与同胞。
程永林,堂堂八尺男儿,切莫轻言“志短”!看看你健壮的肌肉,想想你“刀耕火种”的祖辈。过去,你无法突破环境的藩篱而陷入困境;现在,我们来帮你!这是我们的手,抓稳了!
上坡子村,灵魂根土,你来留守。
相比于凄凉的背井离乡、漂泊的“北上南下”,我认为你更好选择留下来。这里是生你养你的家乡,这里有你至爱的亲人,这里有你熟悉的一花一草一木。程永林,我相信你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希望卧病的妻子得不到自己的悉心照顾。进一步说,上坡子村需要你们,她的子女,来使她更自信的面对她的左邻右舍。家乡是你艰苦创业的坚强根基。所以,留下来吧!留下来去创造属于你的一片天空。
上坡子村,你的家乡,你来振兴。
我们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看看你房后的大山,虽然它将你与外界隔开,但是它也在为你提供着无数可能。电影《十八洞村》里的杨英俊这一角色胸怀家乡土地,喊着“种地也要种出土豪来”的口号,硬是精心经营下了百亩田地,实现脱贫。而你也是一样,你熟悉这山里的每一寸土地,你热爱这山林的每一株花草。你若找对了方向,你的未来绝不会比杨英俊逊色!这山中遍地是资源。你可以兴修经济林;你可以发展核桃种植;你更可以开展绿色圈养······没资金?政策补贴!没技术?政府培训!没渠道?我们帮你拓路!留下来,用心去感受山林中的一切可能,你将可以更好地“走”出去!
大山儿女,希望火苗,你来助燃。
程永林,我们明白你的难处,你也并不是不希望子女接受教育。但我们希望你更清楚地认识到:子女将接过你“走”出去的接力棒,而教育则关乎他们能否接得起。再困难,我们也要保证他们上学的权利,更何况,国家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补助!孩子,是希望的火苗,他们比我们拥有着更多的可能。我们要“走”出去,他们更要“走出去”,去认识山那边的平原和海洋。也是这样,我们才能去除“返贫”得隐患。所以,莫让这火苗黯淡下去,让他们壮大成为照亮前方的火把!
我们是开拓者、创造者,而不是守旧者。程永林,你一定要“走”出去;众薪拾柴火焰高,程永林,你不是一个人与生活的泥潭作斗争,我们在帮你。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3
活动开展以来,安顺市各个老专家团主动服务,市老科协老专家团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施精准帮扶,深入金瀑、春来、新场等茶叶生产企业开展调研,把脉会诊,撰写了题目为《构建生态茶园,推进茶旅一体化》的调研报告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先后举办了新农村建设房屋建筑技术培训班、乡村旅游礼仪培训、农民科普技术培训、乡村学校支教教师岗前培训班共4期,深入开展健康知识进校园、社区活动,为中小学生、社区群众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期。协调组织安顺市名老中医为贫困群众开展义诊活动,受益群众200人次。与西秀区大黑村结成帮扶对子,多次组织和派出农业、旅游、规划、教育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调研并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助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市劳促会老专家团着眼于做好新常态下农民工服务工作的目标,认真开展农民工创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围绕“帮扶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发展”的主题,深入普定、西秀、平坝、镇宁等乡村种養殖专业合用社、民办幼儿园、民营加工企业等开展调研,指导企业提高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协调解决普定银丰新型保温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修建厂房、厂址问题和西秀区大西桥广缘油脂公司苏麻油深度开发资金贷款问题,帮助刘官乡鲊陇村家禽养殖场禽流感疫情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补助资金,探索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拓宽就业渠道的措施、办法。
另外,镇宁自治县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的开展,组织老同志为帮扶贫困村捐款2000;市政法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深入帮扶村慰问看望困难群众;安顺学院离退休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对帮扶贫困村新录取大学一本的学生给予每人资助1000元的帮扶举措……安顺市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助力大扶贫战略,为安顺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增添正能量。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4
崇信县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省委“八个并重”、市委“五个注重”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富民强县、率先小康为目标,突出脱贫攻坚、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培育壮大煤电、草畜、果菜、旅游、油用牡丹五大产业,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业转型、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计民生、改革创新“十大战略工程”。努力推动崇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纵深推进富民强县战略进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一、在精准施策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崇信县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任务,以15个贫困村为主阵地,整合全县扶贫力量,推进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认真落实“六个精准”,制定了“2+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全面完成了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 359万元,整合各类资金7.9亿元,实施产业培育、基础改善、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等精准扶贫项目82个,赤城移民社区开工建设。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经过精准监测,可超额完成脱贫4个村、减贫4 000人的年度任务。
二、在脱贫致富上补齐发展短板
健全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六个精准”,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加快补齐贫困村硬化路、自来水、幼儿园、卫生室、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易地搬迁贫困对象应搬尽搬,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强化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017年实现全县基本脱贫,2018年消除绝对贫困。
三、聚焦率先小康加快脱贫步伐
整合项目资金,加快贫困村路、水、电、房、卫生室、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年度任务,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全县富民产业发展方案,因村因户制宜,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夯实增收基础。加大财政金融扶贫力度,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 000万元以上。深入推进电商扶贫,新建3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农产品上线销售,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精准培训贫困群众5 000人,鉴定发证2 000人以上,每个贫困户有1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健全扶贫机制,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姚洼、新窑、陶坡、马新庄、青泥沟、白新庄6个村脱贫,减贫4 600人。建立精准监测和脱贫退出机制,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四、实施现代农业增收工程转变发展方式
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12万头现代畜牧业基地、11万亩标准化果品生产基地、8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和10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基本实现优势产业适宜区全覆盖。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肉食、果蔬、粮食、饲草料深加工四大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积极引导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破解增收难题
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创建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1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2.8万头,冻配改良2.6万头以上。严格落实果园包抓帮扶责任制,新植果园1万亩,其中矮化密植果园3 000亩,建办标准化示范园4.5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3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2.2万吨以上。以建设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崇信园区为重点,建成锦屏新集等设施蔬菜基地,新建日光温室130亩、蔬菜拱棚2 000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以上。以争创全国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为目标,栽植油用牡丹3万亩以上。加快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万亩。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作文素材 篇5
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我们才能推动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5月,四川大凉山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村民某色达体和妻子走下2556级钢梯,告别连续5代人居住的“悬崖村”。从攀藤梯、爬钢梯,到上楼梯、坐电梯,过去5年,大凉山腹地昭觉县5万多群众告别大山,成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生动写照。“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多资源,措施更加精准。从到20,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年,中国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
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十三五”时期,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每年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座谈会,针对不同阶段问题部署目标任务;从牢牢兜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底线,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长远谋划,一系列理念、行动,说到底,就是为了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我们才能推动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消除绝对贫困的“中国答卷”,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我们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总结形成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具有深远世界意义。“十三五”时期,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挑战,取得前所未有的减贫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建立起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体制,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在资源匮乏、灾害易发频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高山区,易地扶贫搬迁为困难群众开启新生活;在具备一定自然资源基础的偏远地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为困难群众打开致富门路;在生态环境好、拥有特色景观的地区,旅游扶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正因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中国誉为“减贫领域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精准扶贫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大会文件。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6
2月22日至24日,省委书记强卫深入九江市考察调研。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副省长李贻煌,九江市市委书记杨伟东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彬杨陪同。
在听取九江市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强卫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九江的目标、思路、部署十分清晰,要持续地抓好落实。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工作提出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其中一个“坚持”,就是要把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同步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真正把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强卫强调,要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攻坚战,在九江东部湖区、西部山区“两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旅游,实现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7
绘就再造一个新山西宏伟蓝图, 吹响办好两件大事前进号角。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胜利闭幕, 11月4日, 山西省经信委召开会议, 传达袁纯清书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就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出部署。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
洪发科指出, 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山西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型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 确定了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 提出了事关山西改革发展全局的两件大事 (即力争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 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他要求省经信委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代会的精神上来, 统一到山西省委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 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 以大会提出的工业新型化“五率”要求为抓手, 全力推进山西省工业新型化进程。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8
根据中央会议精神, 结合实际, 南昌市将进一步深入“十到户七进村”精准扶贫工程, 确保在全省率先消除贫困村。
一、积极开展扶贫“十到户”工程
干部帮扶入户:按照厅级、处级、科级分别结对帮扶3户、2户、1户的标准, 与贫困户结对联系, 实现结对联系贫困户全覆盖, 确保全市3.14万户贫困户每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就业创业到户:对贫困户的后备劳动力和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生, 参加中高级技工学历教育的在按省里标准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的基础上, 市本级财政每人再补助1000元。有转移就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劳动力, 免费开展转移技能培训。技术培训到户:整合雨露计划、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教育资源, 为贫困农民搭建免费学习知识技术的平台, 确保贫困户掌握1—2项农业“种养加”实用技术和增收技能。产业扶持到户:对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 采取“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 帮助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增加收入。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通过订单、合作、入股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光伏扶贫到户:对全市2000户“无劳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村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安全饮水到户:优先安排贫困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免除农村“三无”贫困户接入开户和管道费用。危房改造到户:对贫困户优先实施危房改造, 切实解决贫困户住房条件。生活保障到户:建立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 实行动态管理。就医保障到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筹集新农合资金, 实现贫困人口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对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的重大疾病致贫农户, 逐步建立参加新农合资金由市、县政府统筹解决的工作机制;同时按家庭成员每人再增加20元的医疗附加险。社会救助到户: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社会散居孤儿、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和农村低收入家庭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 参加当地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对以上人员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 按照医疗救助政策给予救助。对因遭疾病、事故、灾害等突发情况致贫的农户, 通过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对于确实丧失生产能力得贫困人员, 最终由各级政府托底帮扶。
二、积极开展扶贫“七进村” 工程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篇9
1 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现状
2012年重庆市出台了《武陵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依照该《规划》, 到2017年, 我市将力争完成4个市级重点区县脱贫摘帽、1919个贫困村基本脱贫的任务, 全市现有农村贫困人口48.2万户, 169.5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改革开发以来, 按照国家2 300元的新贫困标准, 全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降低到2014年底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为8.5%。目前, 重庆市贫困发生率为7.1%;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五县” 黔江、石柱、秀山、彭水、酉阳、武隆均属于“老少边穷”地区, 一二三产业占比为13.5:45.7:40.8, 现有贫困人口11.9万户, 44.2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占17.1%、因上学致贫占24.9%、因缺资致贫占15.2%、因缺技术致贫占15%、因灾害致贫占4.2%、因残致贫占3.1%、因缺劳动能力致贫占7.9%、因缺土地匮乏致贫占2.1%、因缺水致贫占0.95%、因交通致贫占3.5%、因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致贫占1.6%, 贫困发生率为13.6%, 60%以上分布在边远高寒山区, 贫困程度深。
2 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扶贫工作缺乏责任考核、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
一是缺乏有效的扶贫责任落实、监督和考核机制。因国家缺少对省以下贫困人口的分布统计, 县乡的贫困人口都是由各级政府自己上报的, 导致地方统计减贫效果数据不能准确地反映扶贫工作的开展效果。二是对扶贫资金的管理, 缺乏对扶贫对象的激励机制。在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行动中, 较大程度上存在着把扶贫开发与救济相混淆的现象, 不利于鼓励勤劳致富, 而是助长懒惰依赖的思想。同时, 因政府补助建设项目的产权不明晰、缺乏项目建设后期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也滋长了部分贫困群众的依赖思想。三是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及使用上缺乏与效果挂钩的机制。在政府扶贫资金分配上, 没有与各扶贫区县的扶贫任务完成的好坏、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贫困群众得到实惠的多少挂钩,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开展脱贫工作效果好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2.2 扶贫开发体系建设与精准扶贫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扶贫工作人员不足。重庆市169.5万贫困人口, 分布在18个重点区县和15个非重点区县, 1919个贫困村, 县乡两级扶贫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特别是非重点区县, 县级扶贫机构往往只有几个工作人员, 在乡镇也未配备扶贫专干, 不能很好地适应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二是扶贫机构统筹能力不够。相关主管部门职能分工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 导致扶持重点难以突出, 各部门安排到贫困地区各种资源形不成合力, 资源分散、项目重复、多头申报、各行其是等问题时有影响扶贫资源的整体效益, 难以形成系统整体合力, 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三是部分扶贫干部开放创新意识不够。个别扶贫干部还局限于就扶贫抓扶贫, 缺乏用市场思维、改革创新、科技转化、产业发展等办法破解扶贫开发难题的能力。
2.3 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制定落实与精准扶贫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存在部门政策有效衔接不够。尽管部门之间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制定了相应政策, 但仍存在各自为政、政策重复、衔接不到位的现象。二是缺乏持续稳定的开发性工作措施。贫困人口与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利益链接机制还不够完善, 农民资产性生产要素稳定收益发展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缺乏一套完善的开发式扶贫工作模式。三是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还不足。激励贫困人口脱贫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贫困人口主动脱贫意识不强, 参与项目决策的积极性不够高。
2.4 统筹城乡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与精准扶贫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现行扶贫开发体制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影响, 原来的城乡分割扶贫政策不能很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新常态。二是相对扶贫机制研究滞后。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 各级干部还存在完成短期任务的思想, 对扶贫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不清、任务不明, 缺乏扶贫攻坚的前瞻性。三是扶贫法制建设滞后。至今全国尚无统一的扶贫法律法规, 大多依照部门规章开展工作, 缺乏建立依法扶贫的长效机制和法制建设。
3 加快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扶贫攻坚制度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
一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渝鄂湘黔省 (市) 政府联合争取国家设立和增加武陵山区产业发展基金、生态补偿基金、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及扩大信贷规模等扶持, 重点支持武陵山区生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工、民俗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争取国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争取中央财政对武陵山生态保护发展区、长防林、天然林、石漠化治理区抚育等生态保护区域的生态补偿力度, 逐年提高补偿额度;争取国家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专项, 在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开展与生态效益挂钩的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 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对武陵山贫困地区生态旅游产生的税收全部留存地方使用, 逐步取消专项资金项目地方配套要求。争取国家支持在武陵山片区各区县 (自治县) 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一定年限全免政策, 在国家政策没有下达之前, 可先由省 (市) 级财政进行补贴, 在武陵山片区形成招商引资洼地, 提高生态旅游产业招商引资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产业发展, 提高地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效果。三是整合扶贫项目资源,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树立点上开发, 面上保护的思想, 将市级财政、发改、交通、扶贫、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畜牧、教育、卫生、民族等部门出资金集中设立“渝东南产业发展基金”, 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粘合计”和杠杆作用, 专门用于该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奖励、企业银行贷款贴息、改政府项目投入资金为扶贫项目所在贫困村 (户) 入股分红, 企业和贫困村 (户) 分别占51%和49%的股权, 调动企业和贫困村双边的积极性, 撬动社会资金的投资, 促进旅游、种植、养殖、加工四大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 做到产业发展生态化, 生态建设产业化。四是建立贫困村返贫监测、考核机制, 确保扶贫工作实效。建立和完善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农村贫困温饱监测制度和相关机构, 以保证贫困监测统计信息客观、公正性。
3.2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有效转移和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是结合扶贫攻坚实际, 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针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差、水土流失及石漠化严重、土地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差等实际, 建议各级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市、小城镇改造, 完善城市功能, 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 特别是要提高区县、乡镇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的前瞻性, 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和效率。二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障碍, 保障农民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法律法规政策, 修改并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在我国城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待遇上的差距和歧视规定, 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门槛, 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公共服务保障。三是优化产业布局, 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二三产业, 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在自然条件较好农村, 从国家供给侧改革入手, 通过流转农村土地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适度规模化经营, 降低土地、劳动力及物化成本, 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 在农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掌握一技之长, 逐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对非农岗位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加强农村社保体系建设, 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管理体系, 包括因缺少劳动力和收入造成的生活困难家庭, 因病灾及残疾致贫的家庭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和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 通过对这部分人实施社会保障, 使之逐步脱离贫困, 同时, 对在一定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下极易返贫的贫困户, 政府要加大对他们的社会保障扶持力度, 防止他们再度陷入贫困。
3.3 创新扶贫长效措施, 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机制。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 准确把握城乡适龄人口及中小学在校生规模变化情况, 规划留足城乡教育用地, 在大、中、小城镇建设中, 按照城乡发展规划,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推进城乡教育“捆绑发展”, 确保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享受当地城市学生同等教育, 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格局。二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权利。满足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服务、教育培训、灾害救援、社会保障等权利是他们生存中最基本的需求, 从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他们一方面需要有稳定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则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物质之外需求的社会环境, 政府组织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因此, 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农村贫困人口的需要, 才有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 政府通过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其他转户居民的自主创业, 并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兴业指导、跟踪服务等扶持, 确保户籍制度改革获实效。三是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和创业培训, 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 由农民向市民转变。对企业新招用的农民工, 开展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 以区县 (自治县) 为单位, 政府为其建立农民工创业园, 提供免费培训、基础设施、厂房建设等前期投入, 拓宽转户人员就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相关高校、农科院及相关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优势, 整合农业科技队伍, 加强种养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政府投入资金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加大山地农机研发力度, 完善逐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强现代农业中机耕、机插、机播、机收等技能培训,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4 完善特色效益农业保障机制,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及市委四届三次会议提出“五大功能区”划分的核心内容, 对渝东南的发展定好位。根据重庆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渝东南各区县“十三五”发展规划、武陵山片区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等, 抓住渝东南地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突出依托企业、产品研发、深度加工、循环利用等方面内容, 研究编制提升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同时, 也包括整村移民搬迁后生态恢复及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在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示范区发展机遇, 根据武陵山旅游产业开发规划, 联合渝鄂湘黔四省 (市) 政府给国家提供武陵山片区交通发展规划建议, 增加交通建设投入, 在加快区域内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投资的同时, 打通旅游环线的断头路、过境路、旅游景点连接公路, 提升公路等级, 提高运输能力;整治乌江航道, 提高武隆、彭水、龚滩等港口的通航能力, 完善黔江机场功能配套, 构建渝东南交通枢纽;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与整治工作, 解决人畜饮水安全和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三是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乡镇现有农技、林业、水利、畜牧等公益性职能, 充分发挥其科技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 培育现有农产品流通企业, 拓展农超对接方式, 支持特色农产品批发、储运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 推进电商物流业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土地流转、劳动力、物流、生产的成本,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农村综合信息发布服务, 创新政府为特色农作物及养殖牲畜保险提供保费资金补贴服务和农产品供求信息, 实现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对接服务等,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降低农产品生产、销售风险, 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3.5 拓宽融资渠道, 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推荐阅读:
2018中考热点专题: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07-27
2020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10-13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06-14
2020年脱贫攻坚专题党课例文:鼓足“三劲”,助力脱贫攻坚06-04
全面小康总攻坚06-17
脱贫攻坚常用知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