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情诗歌组章(精选2篇)
黄土情诗歌组章 篇1
黄土情诗歌组章
黄土情
大山的孩子,要远行
背上期盼,出家门
清晨眼睛迷炊烟
打鸣的雄鸡,停住了声
来到那山梁梁,望山村
黄土地里咋就不生金
父辈们汗水浇灌的穷乡
眼泪里的伤痛心知道
山坷垃里,生成的西北人
憨厚老实,又勤奋
大山铸就了个性
豪爽耿直,有包容
汗洗的脊背,知足的心
一辈辈,追逐黄土梦
粗茶淡饭,度人生
只为留住黄土根
天成地理,倔强的人
一锄锄,翻耕着祖辈的希望
黄土没金,却有情
憨厚里熟透了不变的真
小麦的惆怅
一片片肥沃的热土
只种下一粒希望
理想的丰满
包不住现实的骨感
惆怅无奈的小麦
饱经岁月的饥饿
打工潮鄙视的目光
摧毁希望的梦想
一张张待乳的嘴
期盼潮流时髦来喂养
一片片的荒废和遗弃
在老弱耕耘中彷徨
无奈的`小麦,在忧伤中哀叹
饥饿的现实,可以填饱惆怅
惆怅的现实,却无法喂饱饥饿
惆怅的小麦,路在何方
问天
春的耕耘
秋的收获
颗粒不种的黄土地
是否有秋果
离开了黄土地
去城市筑窝
那儿是未来的希望
可这儿是祖辈们的念想
不是恋物主,捏造我的人生
离开黄土地,我们就有收获?
沧海一粟只是微之又小
泥土一粒,可维持生活
民以食为天,可食又以谁为天
不耕耘,是否有收获
不问天,不问地
还是埋头劳作和追梦
黄土情观后感 篇2
扬州市培智学校 岑宏洁
区教育局公会要求每位教师观看电影《黄土情》,其实对该影片早就有所听闻,但一直无缘相见,今日有幸,于是怀着敬仰之情认真地观看了一遍。《黄土情》讲的是发生在陕甘宁边区的关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系列感人故事。1941年,由于日军加紧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并实行“三光”政策;国民政府对八路军停发军饷,并以重兵封锁陕甘宁边区;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边区政府和八路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财政和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难,怨声四起,面对眼下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同情人民的疾苦,他认真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商讨对策,实施了“减收公粮”、“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等伟大了的战略,最终成功战胜困难。从小就常听爷爷奶奶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今天观看影片后我感触很深,也越发地敬佩我们亲爱的党和伟大的毛主席。
影片中有很多关于毛主席的感人故事,让我也有些思考。一是大人大量,不计前嫌。影片中有个叫武兰花的婆姨在背后骂毛泽东,秘书将此事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毛泽东不但不动怒,反而平和地同武婆姨谈话借以了解情况,当得知事情缘由后毛泽东极尽所能帮助武婆姨,使得武婆姨受宠若惊、羞愧不已。这就是“宰相肚里能乘船”。在生活中一些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的不在少数,伤害了或是多年的朋友之情,或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之情,或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等,症结在于心胸狭隘。在生活中,对待同事、朋友、学生、家长,乃至陌生人,应该学会多一点包容和忍让,因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二是关心人民疾苦,果断减收公粮。武婆姨事件后毛泽东深深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深入开展实际调查工作。当调查人员回来反馈人民生活十分艰苦,仅以谷糠和树叶做成的洋芋面团子充饥后,他不顾边区政委主席的反对,果断减收公粮。毛主席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表现出一切为了人民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一切为了学生。
三是以身作则,不搞特权。毛主席以身作则,他要求大家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他和大家一起开荒种地。他也从不搞特权,舍不得吃和穿,过着和百姓一样的生活,一次留守处肖主任来找毛主席,只见主席坐在床上,还以为主席是不是病了,然而却只因仅有一条秋裤洗了还没干所以卧床办公。秘书几次三番要去给主席领一套衣裤却被“任性”的主席一次次拒绝了。毛主席说“如果我们搞特殊,今天多弄点油,明天多弄点鸡蛋,后天再弄套衣服,两三回啊就成了我们的习惯。”如此平易近人的领袖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以此告诫自己廉洁从教,不能今天收了这位家长的礼品,明天收了那位家长的购物券,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心安理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