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目录

2024-08-01

读书笔记目录(精选9篇)

读书笔记目录 篇1

2006级各班级:

为了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手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学生课外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在本科生中推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以下简称《应读书目》)。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我院本科生均应利用业余时间参照《应读书目》和个人志趣,认真选读若干种人文社科文化名著。最低阅读量不得少于8种(文学名著2种,其它文化名著6种),所阅读的书籍应有读书笔记备查。“课外读书活动”列入课外教育计划必修项目,完成后得2学分。未完成最低阅读量的学生应视为未全面完成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不予毕业。

二、阅读方法:学生可依照个人志愿,以自学、学习小组、书院等形式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

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信息工程学院教科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06级课外教育计划明细表篇二:读书笔记目录

为了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手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学生课外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在本科生中推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以下简称《应读书目》)。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我院本科生均应利用业余时间参照《应读书目》和个人志趣,认真选读若干种人文社科文化名著。最低阅读量不得少于8种(文学名著2种,其它文化名著6种),所阅读的书籍应有读书笔记备查。“课外读书活动”列入课外教育计划必修项目,完成后得2学分。未完成最低阅读量的学生应视为未全面完成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不予毕业。

二、阅读方法:学生可依照个人志愿,以自学、学习小组、书院等形式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

三、本学期定于5.5晚九点前为单位将读书笔记收齐后交学院,要求:①按自然班分放;②列出每班每生的交稿数目清单;③附相关自然班的学生名单一式三份)。读书笔记不得抄袭,如有抄袭,一经发现则双

方或多方均不给予成绩;打印稿不给予成绩。

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信息工程学院教科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a、文学类 b、历史类 c、哲学类 d、文化、教育类

e、艺术、美学类 f、经济类 g、社会学 h、心理学类

i、政治类 j、法律类 k、其它 篇三:读书笔记目录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儿童发展》,(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8、《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2、《终身教育引论》,(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 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7、《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28、《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9、《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拓展篇(50部)

31、《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2、《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3、《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任仲印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4、《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修订版), 陈学恂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7、《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8、《中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沈灌群、毛礼锐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9、《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赵祥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0、《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 周毅、向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1、《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2、《人的现代化》,(美)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3、《自我实现的人》,(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三联书店1986年版

44、《宽容》,(美)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 三联书店1985年版

45、《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46、《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 彭歌、陈敬著,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47、《顺生论》, 张中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49、《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0、《中国的智慧》, 韦政通, 岳麓书社2003年版

51、《西方的智慧》,(英)伯兰特·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52、《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3、《发现母亲》, 王东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4、《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55、《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李洪涛,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6、《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 刘军宁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

57、《教育的未来》, 温世仁著, 三联书店2001年版

58、《朱兰质量手册》,(美)朱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0、《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美)奥格·曼狄诺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61、《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2、《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3、《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4、《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66、《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7、《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6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著,王传璧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9、《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70、《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曹延亭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1、《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2、《再论教育目的》,(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3、《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4、《学校无分数三部曲》,(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6、《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美)彼得?诺思豪斯著,吴荣先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7、《科学家论教育》, 周川选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8、《成功智力》,(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9、《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0、《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实践篇(26部)

81、《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高万祥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2、《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4、《帕夫雷什中学》,(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5、《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86、《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87、《向孩子学习》, 孙云晓主编, 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 88、《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屠美如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9、《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毛蓓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0、《教育诗》,(苏)马卡连柯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9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2、《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9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 左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94、《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5、《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96、《案例教学指南》 , 郑金洲,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97、《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李吉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8、《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9、《青浦教育实验》, 顾泠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0、《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钟启泉等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101《幸福与教育》 [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102,《教育在十字路口》 [法]雅克·马里坦著,高旭平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03,《致青年教师》 吴非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04,《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 [美]萨拉·布朗·韦斯林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05,《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 刘可钦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6,《解密高效课堂》 赵徽、荆秀红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篇四: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目录

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1月—2月 学习内容:十八大(1月10日)、2013年国土资源八大工作重点(1月22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月26日)、什么是城市分批建设用地审批(业务自学学习自选)3月学习内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或公民道德素质建设 4月 学习内容:十八大、两会精神的学习(4月10日)、保密法(4月18日)、5月 学习内容:民族团结(5月9日)、改进工作作风(5月16日)6月学习内容:党风廉政建设(6月20日)7月 学习内容:民族团结新疆三史(7月11日)、文明礼仪(7月26日)8月学习内容:诚信故事(8月20日)、自选业务学习(自学)9月学习内容: 我的中国梦(9月11日)信访、预防职务犯罪(9月23日)10月学习内容:业务学习自选、按照县局组织的学习内容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相符,这些基本都是县局组织学习的内容,如果每次学习都参见记笔记的话,基本能对接上。

读书笔记目录 篇2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唧呱论坛 我的读书目录谁来定? 篇3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小兔菲菲又如约和大家在“唧呱论坛”中见面了。大家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些课外书籍,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讨论“我的读书目录谁来定”这一话题。还犹豫什么呢?快行动起来吧!

张丞:我觉得读书目录由老师定比较好,因为老师见多识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我的阅读状况了如指掌。他们所定的读书目录会更有针对性.能急我所急、想我所想,可以充分调动我读书的积极性,弥补我阅读中存在的缺陷,更有利于我习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徐思敏:现在的图书市场上,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真让我难以选择,再加上我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弄不好就会读到不健康的书籍,影响我的成长,因此我认为老师给我定读书目录是最理想的!

高雪莲:我也认为老师给我们定读书目录好。我现在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为了考入理想的中学,每天都要和语文、数学以及英语三门功课形影不离,自己定的读书目录无法在实践中落实。如果由老师给我定读书目录的话,就能既照顾到我读书的“量”,让我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功课,又会考虑到我阅读的“质”,让我在课外尽情地吮吸丰富的知识甘霖,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小兔菲菲

作为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上几位同学着重谈了老师定读书目录的好处。但是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

刘苏伟:我现在已经13岁了,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的读书目录就是他们定的,可全面了。爸爸妈妈知道我十分喜欢篮球、科幻片等,所以他们在给我定读书目录时,就会刻意安排些我喜欢的内容,这样我的读书兴趣越来越浓了,家庭关系也一日比一日和睦,小伙伴们可羡慕我了!

刘振洋:我认为我的读书目录由爸爸妈妈定最好。爸爸妈妈很了解我的个性,可以选择合适我的读书内容。定好读书目录后,他们能及时检查我读书任务的完成情况。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也能随时向爸爸妈妈请教,这无疑又加强了我与父母的交流、沟通。

张一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处处为我着想,他们与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于爸妈指定的读物我就会尽心尽力地去读,因为我相信他们定的读书目录全面、科学,能让我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我的读书目录应该由家长定!

小兔菲菲

同学们,有无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发展是否全面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有些同学认为读书目录的制定就是自己的事情。那就该自己制定,这正是培养自己动脑的一个好机会。下面菲菲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同学的观点,不妨来听听!

郭平平:我认为读书目录应该自己定,因为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安排,这样阅读的内容就都是自己喜欢的,自然就会主动地汲取当中的养分。在这种情况下,读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顾家鑫:我赞成郭平平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解决.制定读书目录的事当然也不例外。我现在已经上六年级了,应该给自己锻炼的机会。我相信自己能制定好自己的读书目录,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我时刻对自己说“我能行”!

刘靖文:我的读书需求我最清楚,我的读书目录就应该由我制定,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前不久爸爸给我定了一个读书目录,我拿过来一看,全是语数外的,倔强的我与爸爸吵了起来。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应该跟爸爸吵,也清楚爸爸都是为我好,可我也要有自主权呀!因此我认为读书目录自己定好!

小兔菲菲

关手“我的读书目录谁来定”这个问题,大家都各抒已见。菲菲认为只有通盘考虑以上各个方面,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才能制定出自己满意的读书目录。同学们,你们说是吗?

读书目录 篇4

教育部根据最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

1、《中国神话 》

2、《中国经典童话》

3、《小故事大启发》

4、《小故事大道理》

5、《科学家的故事》

6、《弟子规》

7、《三字经》

8、《爱的教育》

9、《名人名言》

10、《成语接龙》

11、《脑筋急转弯》*爆笑百分百

12、《脑筋急转弯》》*智力大转盘

13、《脑筋急转弯》*智慧空间站

14、《脑筋急转弯》*搞怪没商量

15、《脑筋急转弯》IQ训练营

16、《快乐女孩故事》

17、《快乐男孩故事》

18、《歇后语》、19、《昆虫记》20、《名人故事》

21、《雷锋故事》

22、《小学生百科全书A》

23、《小学生百科全书B》

24、《英雄故事》

25、《影响孩子一生的美德故事》

2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7、《谚语》

28、《十万个为什么》

29、《十万个为什么》 30、《一分钟巧破案》

31、《小学生安全自救手册》

3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故事》

33、《森林报》(春)

34、《森林报》(夏)

35、《森林报》(秋)

36、《森林报》(冬)

个人读书目录 篇5

宿城区埠子中心小学 徐尚文

2012上半年所读书目:

1、《第56号教室奇迹》艾斯奎斯

2、《爱弥尔》卢 梭

3、《教育漫话》洛 克

4、《窦桂梅与主题教育》

5、三读《红楼梦》

6、《红与黑》司汤达

7、《嘉莉妹妹》德莱塞

8、《郎咸平系列作品》郎咸平

9、《童年》高尔基

10、.伊索寓言-世界儿童共享的经典丛书

11、《让你的女儿更优秀》

12、《七彩语文》共六期

13、《草房子》曹文轩

14、《文化局长》吴国恩

15、《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16、《小猪唏哩呼噜(注音版)》(上、下)

17、《王跃文官场小说》王跃文

18、《鲁迅系列小说》

19、《意林》两期

20、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一定有办法》、《金姥爷买钟》、《我爸爸》、《我妈妈》、《失落的一角》、《蚯蚓的日记》、《死了一百万次的猫》、《爱心树》、《獾的礼物》及其他一百多本儿童书籍。

2012年下半年所读书目:

1、《明日之学校》杜 威

2、《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

3、《静悄悄的革命》佐滕学先生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译林世界名著(学生版)5.《水浒传》-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6.《青铜葵花》曹文轩 7.《稻草人》-叶圣陶散文

8、《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9.《哈姆雷特》(权威图文典藏版)10.《欧也妮·葛朗台》

11、《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12、《城南旧事》林海音

13、《七彩语文》共六期

14、《读者》三期

15、《百花奖得奖小说》

16、《意林》合订本

17、《幸福的黄手帕》

18、《告诉女儿你真好!》

19、《人之初,性本色》乐嘉

20、《大卫不可以》、《莎莎的肚子》、《苏菲生气了》、《生气汤》、《胡萝卜种子》、《无字书大风》、《父与子》、《荷花镇的早晨》、《冬天的温尼》、《鼠小弟系列》、《和甘伯伯去游河》等一百多本儿童书籍

2013年上半年所读书目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2、《鲁滨孙漂流记》

3、《格列佛游记》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不一样的卡梅拉》套书

6、《林清玄作品集》

7、《莫言小说集》

8、《官场的女人》

9、《意林》两期

10、《读者》两期

11、《七彩语文》六期

12、《莫言演讲稿》

13、《威尼斯商人》

14、《呼啸山庄》

15、《海马先生》、《365夜故事丛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十余本儿童书籍

2013年下半年必读书目

1、《一盏一盏的灯》

3、《讲台高于一切》

4、《阿拉丁和神灯》

5、《子涵童书*一朵花儿的童话》

6、《童话故事园(注音版)》

8、《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

9、《民间故事园》

10、《意林》五期以上

11、《蛙》

12、《丰乳肥臀》

江苏少儿出版社

7、寓言故事(注音版)江苏少儿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适合各科教师阅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人大附中读书目录 篇6

是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还是把课本当作世界?日前,“走近文学经典名著,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在人大附中举行。本文是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树泉在会议上的发言,它让人们重新思考:语文教育的“根”到底是什么?

语文教育的“根”到底是什么?

应该说,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各种教学改革繁管急弦,紧锣密鼓。

但是,我们的工作效果一直很不理想,问题多多。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写作,不会学习,语文综合能力每况愈下,人文素养状况着实堪忧。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万事万物都有“根”,根是事物的决定因素。譬如一棵树,如果缺失了水分营养,枝叶就会枯蔫萎黄;一个人,如果身染重病,就会面黄肌瘦。这时,要紧的是从根本上采取救治措施,而不是舍本求末,为枝叶上喷洒营养液,往脸上涂抹胭脂。

语文教育的“根”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本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的教育经典论述中对此早有明确阐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著名学者、书香校园的首倡者朱永新先生则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学生的精神成长。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和温儒敏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钱理群)。“阅读最接近教育的本质,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之本”(温如敏)。当下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丢失了读书之“根”上去找到原因。

有句古语,叫“山定泉,树定根,人定心”。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 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树根萎缩则枝叶枯黄,源泉枯竭则河流干涸,基础不牢则大厦倾危,血脉不足则躯体羸弱,灵魂缺位则生命失色——语文教育的 “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

初中3年,600多个课时,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围着6本教科书,百多篇课文,从早学到晚,经冬复历春。教来教 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条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问题还不止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初中的三年,正是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朱永新语),而我们却画地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几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苦苦打拼而无暇他 顾,这无论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于民族前途、国家未来,都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智能浪费和无可弥补的惨重损失。

追根探源,主要还是丢失了读书这个教育的“根本”。

“教科书”是不是“书”?

或许有人要问: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地捧着书在读,怎么说是丢了“根”呢?难道教材不是“书”吗?

“教科书”是不是“书”?两者能不能画等号?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厘清两者关系,在当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教科书”是什么,用叶圣陶的话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也就是说,教科书只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指 导读写的范本、“模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基本采取文章学的教学模式,即以“生理解剖”的方式肢解文本,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作为“仓储式”的简单的积累手段。再加上目前符号化、技术化、标准化的教学和考核,日甚一日的消解着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情感和魅力,“让本该快乐 的读写变成了苦不堪言的负担”(钱理群语)。

而古往今来人们所推崇的“书”,则是指那些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书(林 语堂语)。这些“书”和“教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国学大师林语堂就曾明言:“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朱永新先生也说过几乎完全相同的话:“教科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关于“教科书不是书”,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能找到佐证:“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 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课标》强调要读教科书以外的书可知,教科书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 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而其重要途径就是读书。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 浩瀚的海洋。

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 界。否则,以课本画地为牢去培养“人”,就如同玻璃杯里栽松树、小水沟中赛龙舟,到头来,至多养养绿萝、放放纸船。一直以来,不是《课标》没做要求,而是 我们有所忽略;不是《课标》没说到,而是我们没做到,以致陷在教科书里,不能自拔。

我和我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不想带着孩子整天在蜗牛角上较雌论雄,我们渴盼抓住孩子初中一闪即逝的成长黄金时 期,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把古今中外的名著引入课堂,带着孩子们跳出题海、畅游书海,加强人文积淀,培补精气神,并同步提升读写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为其 终身发展奠定根基。这种做法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标新立异;更不是另起炉灶,剑走偏锋;而是一条在《课标》指引下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

培养读书兴趣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面谈谈我们对“文学经典名著”的理解和把握。首先,关于“文学”。

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我们是以文学为主,兼顾其他方面的书籍。

传统文化精华方面,先后推荐了《论语》《庄子》《诗经》《楚辞》精选《菜根谭》以及古诗百首、对联百副、名言 百句、寓言百则等,利用早读时间去读去背。历史方面,先后推荐《大秦帝国》《蒙古帝国》《1901》《1911》《左宗棠》《南京大屠杀》《苦难辉煌》 等。哲学方面,推荐“老庄”、王阳明、周国平等。经济方面,推荐《现代化的陷阱》《猎杀中国龙》等。社会学方面,推荐《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军事 方面,推荐《长征》《解放战争》《决战朝鲜》《西路军》等。心理学方面,推荐毕淑敏、卡耐基等人的作品……

我们让学生读书,并非为培养作家,而是着眼于增加人文积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所以在给学生推荐的读物范围较广,不限于文学作品,其次,关于“经典名著”。之所以以“经典”为主,是因为“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但我们在给学生推荐作 品时,既首先考虑经典,又不限于经典,同时兼顾其他优秀作品,因为还要考虑到阅读兴趣的因素,读书活动能否开展起来,培养兴趣是第一位的;在培养兴趣方 面,读物选得是否妥当至关重要。《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获得“全美最佳教师”称号的雷夫就说过:培养读书兴趣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给学生选择读 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接受程度、兴趣特点等因素。

古今中外堪称经典名著的作品浩如烟海,有一些作品偏深偏难,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接受理解起来都有相当困难。如果上来就给孩子推荐这类作品,孩子很可能一下就会呛水,进而产生畏难排斥心理,从此拒绝读书。有时学生走近经典要有一个由浅而深、由低而高的渐进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去给学生搭一个台阶。比如:为了让孩子走近《老子》,先让孩子读蔡志忠的漫画《老子说》;为了让孩子走近《庄子》,先让他们读《庄子》白话寓言故事;为了让孩子走近《传习录》,先把《明朝一哥王阳明》推荐给他们……待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孩子们就会一步步走近名著。

推荐一本书之后,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在一个完整而丰富的语境中,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 读,轻轻松松地去读,充分沉浸在书中,和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喜悲、共忧乐,尽享读书的快乐。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兴趣一旦形成,孩子的读书 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走进人大附中,你会发现一道美丽的风景:无论课间、午休,还是楼道、操 场,总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抱着一部大部头在专注地捧读,或在热烈地议论;一本刚读完,就追着老师去推荐“下一本”……如果学生还没翻开书,老师就滔滔不绝地 讲起读书诀窍、提分妙招,这就如同面对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不去把饭菜端上来,而是喋喋不休地去讲筷子文化和淀粉结构,让人兴味索然。

我们给孩子推荐经典以外的读物时掌握这样一个标准:就是作品一定是健康的,美的,可以带给孩子正能量。尽管社 会并不完美,人性也有不少弱点,但是我们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能提高对假恶丑的抵抗力,对真善美的欣赏力,从而能离庸俗远一点,和高雅近一点;离浮躁远一 点,和宁静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和善良近一点;离网络泥潭远一点,和古今中外的智者贤达近一点;进而培养高雅情趣,健朗精神,书卷气质,家国情怀。

我们觉得: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不要总想着书一打开,就分数一大把,轻而易举,手到擒来,贼不走 空。“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再好的饭,吃急了也会噎;再好的书,催急了也会产生排斥。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但只 要持之以恒,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

读写结合是我们的一贯做法。

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做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 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随后,老师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亮点,选出范文,在讲评中真诚赞美,热情鼓励,顺便做一点读写指导。最初,有的孩子只能写几十字,坚持一段时间,从几十字写到几百字,再到后来。一两千字也一挥而就。两年下来,同学人均读书20多部,其中多为古今中外名著,有的虽不属名著,但也是同类中的精品,或是通向名著的桥梁。人均写下读书笔记两万字左右。刚刚出版的《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 走近经典名著》一书学生的200篇语文笔记,就是印证。

最后,说说教师因素。

名著阅读活动开展得如何,老师是关键,语文教师决定着语文教育。对语文老师来说,孤陋寡闻是致命的。“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有喜爱阅读的老师,才会有喜爱阅读的学生;有视野开阔的老师,才会有视野开阔的学生。

因此,要引导学生阅读,老师自己首先要阅读,不仅要进行职业阅读,还要对文史哲、时政、经济、社会、心理等领域广有涉猎,以不断充实智库,裨补精神。这样,教学才会出现一片新天地,抵达一个新境界,逐渐做到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际,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了老师的因素外,引领学生读书还会遇到其他困难和阻力,其中首先是来自家长的阻力。

2010年,我在人大附中连续教了8年高三后,被刘彭芝校长空降到初一,去“加强人文积淀,涵养大家气质”,引领孩子开展名著阅读。孰料几个月后,家长的告状信铺天盖地飞到校长手里,家长们众口一词:既然中考只考上千个词语、十几首诗、二十多篇古文,那老师为什 么要领着孩子们去读名著?如果孩子因为读书使中考受到影响,没能升入重点高中,这个责任谁来负?声声质问,咄咄逼人。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召开了家长会。在会上,刘彭芝校长给家长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翟小宁校长还宣读了我就读书 问题写给家长的信,最终**止息,名著阅读活动才得以坚持下来。可见,在关键时刻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会举步维艰。尤其在现有中考方向的 “指挥”下,面对严峻的升学现实,从老师、学生到学校、家长都有诸多的无奈,即便懂得通过读书可以“种下龙种”,也只得屈从现实去“收获跳蚤”。

朱永新先生这样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 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 分的孩子走得更远。非常钦佩北京教科院刘宇新等老师的气魄和眼光,把语文教改的着力点放在了读书这个根本点之上,把推进全市的名著阅读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高 度。而此举受到市委、市教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更让人备受鼓舞,我们由此看到了北京市教育乃至全国教育的希望。

学生感言

回眸过去的一年,竟然读完了十三套共十八本书,其中有近半都是茅盾文学获奖作品。要知道,我上小学时连矛盾文学奖都还不知道呢,漫画与科普似乎占了我原来读书的大部分比例。(赵嘉熹)

我的笔尖在精神美妙音符的伴奏下,轻快地在纸上跳着舞蹈,姿态那么自然,情感那么充沛,过程那么淋漓畅快。(景一馨)

钱重书的读书笔记 篇7

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

“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能发现。”杨绛说,“钟重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钱钟重书的笔记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都会读。”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他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重书的读书心得。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致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郭旺启摘自《文学少年》(初中版)]

周末读书笔记 篇8

周末读书笔记的周期长、内容广、形式多,需有的放失,自成体系。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具体做了如下安排。在初中生开学第一课就强调周末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读书笔记在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位学生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如艺海拾贝、驿路诗语、心灵之声等等。读书笔记内容分为两部分:单周摘抄和双周随笔,摘抄和随笔字数均不少于七百字。每篇摘抄首行必须标明原书名或文章名、页数和日期。摘抄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好词(十个)、佳句(三个)、美段(一至三个)和感悟(一百字以上)。随笔则根据作文教学进度,每月给定主题依次为青春成长、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哲理思辩;文体则依次练习记叙文、散文及议论文。学生长期坚持,必能将获益匪浅。

将读书笔记与课前三分钟相结合是展示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两个学生听后当堂点评。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有两次的分享机会,四次点评的机会。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台风、勇气、分享精神;另一方面温故知新,互相借鉴,让学生更重视课外阅读。

读书笔记与作文课也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教学在讲经验技巧的同时,更要源自学生切身体验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将作文课与学生的随笔点评放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以学生的随笔为例进行赏析,不仅改变了作文课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将周末课外阅读与写作训形成一个体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读书笔记还与现代文阅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涉及到适合学生借鉴,作为周末摘抄的优秀篇章,不妨提醒学生多多留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摘抄的佳作。课外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很好的素材,很多文章不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哲理深刻,而且特别适合学生借鉴学习。周末摘抄与作业评讲也有相通之处,不必割裂,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读书笔记与课堂结合,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课外摘抄与阅读评讲结合,打通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语文知识,将单线作战变为多线作战,相得益彰,形成语文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大学五年读书目录 篇9

——邓少毅(2004.9-2009.3)从读图到它山之石

一、建筑学:

A、开启篇:大一的读图

《世界不朽建筑大图典》,作者: 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编,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毅:收录四百古今之所以不朽者,当时读之,心下即以此为圭臬。

《建筑的涵义》刘育东,天津大学出社,1989年。毅:学姐介绍,概论,以后每年一读,看心得进步。

《大师系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一套,还有其他出版社的系列,也有专人版如《贝聿铭/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王天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其他如《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空间》《现代建筑名家名作系列》《赫曼.赫兹伯格的代表作》等。毅:了解建筑学之人物,与其建筑。

期间主要是“读图”会心,多为建筑图片、平面设计、绘画书法,所以书目就不尽罗列上来了。

B、经典篇:大二的理论

《交往与空间》杨·盖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毅:当时读之,叹与师友:句句感佩。续而读其《公共空间·公共生活》。

《街道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华中理工大学版,1989年3月,成书于1979年,83年出版《街道美学》。毅:建筑学理论入门,其中所说有“花园理论”,但著者局于专业,不能伸延。

《城市意想》[美]凯文•林奇,华夏出版社,2001。毅:只读到关于士兵思乡一段,叹为“观止”。《建筑学教程1 设计原理 》和《建筑学教程2 空间与建筑师》[荷]赫曼-赫茨伯格著,刘大馨译,天津大学出版社。毅:抓住建筑之设计与空间,但作为“原理”性的著作,还不够。

《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由知名的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薛恩伦、李道增撰写,邀请了国内对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深入了解的前沿学者,组合了20篇专业小品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国外大师谈话录》,须而读《勒.柯布西耶:机器一隐语的诗学》《勒.柯比意:型的分析》《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分析》等。毅:一个雄心勃勃的艺术家,他前期试图用“方程式”建筑统一世界,后期试图用建筑学至高于艺术,伟大的常识,可叹的局促。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罗伯特·文丘里,1966年。毅:这种非理性,应该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理性建构必须继续,而人的诗意情绪和作为文化的符号象征,应不至忽略。文丘里是一个理论大师。

《安藤忠雄论建筑》安藤忠雄著,白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后又有《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毅:现在记得的就剩下,他关于人在二十几岁是最应该奋斗积累的岁月。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杨志疆著,导师齐康,东南大学出版社,博士文库。毅:建筑的艺术性问题,以及艺术流派对建筑形式的触发。须而又读《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作者:陆地,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01版。

《建筑与绿化》[日]泷光夫,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1967年出版。结合《建筑与景观》共三本比较好的建筑绿化书。

其他如:《现代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刘永德,《城市建筑》齐康,《营造》魏春雨,《阅读城市》张钦楠等不一一枚举,这些基本都是大二看的书。

二、文史哲——它山之石

以下基本是大三大四期间对视野的开阔,大三侧重文化、美学、语言、景园,大四侧重城市、历史、经济、政治和哲学。甲、文化篇

《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建筑理论译丛(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作者:[美] 阿摩斯·拉普卜特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王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美]斯皮罗-科斯托夫著。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贺业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的故事》乔纳森-格兰西,著 三联书店 2003年10月第一版。毅:一个建筑史家首先应该是个人类学家,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文明的因果。印度及东南亚佛教宗教建筑造型缘起:

1、梅鲁山(Meru)上抵天堂,下达冥界;故造型多“金字塔”形。

2、阶梯状,希诃罗(sikharas)象征从反间到27神界的6个等级。

3、繁闹的装饰,因信仰多神教,万物有灵,故装饰以显崇拜。

4、整体结构紊杂,“当木材被石头取代的时候,石匠们只会模仿木匠的作品”延续了木结构,这在中国砖石建筑延续木结构的手法渊源如一。2008-1-3读。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须而读其《中国雕塑史》。

《童寯文集》中建工,2000.12,第一版。2007.12.7读。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张钦楠译,三联书店。须而又读其《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

其他如《城市社会心理学》黄承元、周振明,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第一版。《建筑与个性》《丰子恺谈建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等。

《城市设计(第2版)》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23。

《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段进,东南大学出版,2007-01-01。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林宪德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毅:台湾人写 的书,很不错,扎实。

乙、景园篇

《中国园林文化史》专题史系列丛书,王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1。毅:中国的宋人最会生活,以前我鄙视中唐以后的朝代,现在改观了,这本书让我改观的。专题史系列丛书一般是讲“小物件”历史的,比如园林、水利、舞蹈、官制、算学、音乐、都城制度等。想把这样的历史写完美,也要牵系方方面面。如讲园林,王毅就备注了诗歌、茶道、词话、古玩学等。2007-12-20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刘庭风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景观科学》[苏联]阿尔曼德著,李世玢译。《西方园林史》北京林业,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张斌,杨北帆的城市环境设计。

《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清华大学出版社。干脆叫心理学概论?呵呵。

《生命聚宝盆》赵荣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1。

《人类生态学》任文伟、郑师章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

丙、国学篇

《文明的色彩丛书〈漫漫长路行〉》马洪路。毅:好书!须而读其系列,其中衣裳篇也可读。

《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对谈录》陈耀南,广西师范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次印刷。毅:港大老师写的,对中国文化娓娓道来,好书。

《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赵林著,武汉大学出版社,赵林自称学了7年历史,功底很深厚。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年轻的时候(20多岁)所写,佩服。

《论历史》罗素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中国人性史》徐复观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9月第一版。毅:该版中间印刷颠倒错位,不可读,于2007年暑假。须而读《中国论理学名著导读》陈少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徐复观自述》徐复观著,胡晓明,王守雪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1。毅:读其与子女的往来书信,期间脉脉温情,更能感受到一个文化学者的精神。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韩石山。毅:只读了前三章,文章不错,但我不以为作者对那段文化史认识的透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1。毅:须而读其《古地理论丛》《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的东西略显得偏颇,但做传统这块,他是断然绕不开的。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余英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须而读其:《论戴震与章学诚》对清代儒家的梳理。《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尤其“激进与保守”一章。

《老子解读》兰喜井,中华书局。毅:还有其他几个版本的老子注,但这个不错。当然高级含金量的,我还没有看见过。

《十家论庄十家论丛》胡道静主编,初识陈鼓应并借读其《尼采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毅:陈很好的抓住了尼采—庄子,尼采—陈独秀,这一线,其实也贯穿了中外和古今。这是他研究生时候,七十年代,那时候的中国还在做什么?而海外港台的文史研究已经是如火如荼。

《二程遗书(天地人丛书)》毅:于西西弗书店读之,然后读了这个丛书的系列,有周敦颐、朱熹、陆象山、王阳明。期间杂读《中庸》《大学》《庄子》《老子》。

《近代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毅:任公写于1923年,即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此中深意不言而喻。和余英时写《论戴震与章学诚》梳理清朝的务实致用于1975年前大约一个意思。

《解密深经》玄奘译。《中国佛教源流史》吕澄著。都是word电子版。《中华全国风俗志》胡朴安,民国。参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民曹聚仁《万里行记》。

丁、史地篇

《中国地名史话》华林甫著,齐鲁书社。毅:“武当”的来历是“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中国治水史鉴(第二版)》顾浩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1。毅:难能可贵的好书啊!比起那些扯淡院士的文集不知道要实诚到哪里去了,此书可为典藏,以备翻阅!

《中国土匪》冉光海,毅:书一般论述吧,可结合《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读。

《天葬:西藏的命运》王力雄著。http://sx.jflycn.net/tianzang/index.html毅:说了事实,见了真相,2008-3-30读。

《商周姓氏制度研究》陈絜,商务印书馆,2007年,491页。毅:古奴隶一餐,庶民二餐,大夫三餐,天子四餐;至于姓氏,也是封赐,为国家所有。秦汉开始,封赐瓦解,庶民有姓氏,至于东汉初见成绩。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李学勤主编,孟世凯副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2007年4月第一版。

《中华远古史》(中国断代史系列)王玉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1。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1-1。毅:《西周史》虽然写的不错,但没有什么突破性!有史而无论。

《中国历史未解之迷》张勇,光明日报出版社。毅:这样的流行小书,也可玩味,一晒。

《剑桥法国插图史》[英]琼斯,杨保筠等译,知识出版社,2004-1-08。比那个英国插图史写的好。

《文明的历程(上、下)》高奇出版:山东省报出版社,2003年1月第1次。《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以及吴思“补充”的《血酬定律》和黄著《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巴史别观》张良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1。毅:难得的巴史训诂,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也是建筑学的(华科)。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苏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毅:苏三河南人,作为历史之地的出生,对古史研究真有裨益,当然她也要谢谢她的英语教师身份和互联网。

《统一与分裂》葛剑雄。毅:民主VS主权,可惜写的太水了,都想不明白怎么还一版再版!相关书籍还有什么《南北中国》。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美]杰克·威泽弗德著,温海清、姚建根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毅:有人类学的写作方法,受益蛮大!

《古代社会》摩尔根于1877年发表。毅:开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著者之一。

《发明简史》博言编著。毅:可惜不能展开,没有《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的气象,哈哈!不可同日而语。

《聚落探访》藤井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毅:走那么多古聚落,后人还有这样的机会吗?不忍看,伤心。

《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的著,选读其中的罗马部分,后又选读《剑桥中国史》。

《奥古斯都——名人与时代》(美)威尔•杜兰著,台北幼狮文化公司译东方出版社,2005-8-1。

《改变历史进程的七大王朝》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编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8-1。

《何谓日本人》(日)加藤周一著,日本社会与文化系列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毅:该系列的几本书,也就此本可观。

《感受印度》袁南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3-01。既禁欲又纵欲的印度性文化: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早就说过,印度的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日本人原始的信仰》王金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日知录》顾炎武,一个发霉的小册子。

戊、政济篇

《没有壁垒的世界——自由、发展、自由贸易和全球治理》,(新西兰)麦克·穆尔著,巫尤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1月出版

《问计中国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

《跑步进入中产阶级》毅:纽约人就穿的普通,以反衬自己牛烘;上海人看重服装牌子,老子们要和大陆人贵贱不一,划清界限!

《货币战争》读于西西弗书店。

《徽商研究》张海鹏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成败晋商》周建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1。

《江南市场史》龙登高,清华大学出版。好书啊!

《粮食中国》读与成都西南书城。

《交通经济带》张文尝,金凤君,樊杰,科学出版社,2002。理解近代经济的发展。

《美国问题研究第四辑》倪世雄、刘永涛主编,时事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毅:一个集子,但其所讲大约都忘光了,为写国际关系论文而读该书。

《冯崇义文集》网络版。

己、语言篇

《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于维雅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2次印刷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三次印刷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一版评述了古而今的语言学著作和历史中国人物 2007-9-10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北京大学,2005-09-01。

《字理新说》刘家齐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年。作者竟然大胆说就只有几个字,他搞不清楚了,难道真的是“艺高人胆大”?哈哈哈!

《字理——汉字部件通解》叶昌元著,东方出版社,08.8.1其中解“毅”的“殳”有启发。

庚、哲学篇

《西方哲学史》罗素,小摊上的倒版书,一起买的还有《柏拉图对话录》。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史》上、下 刘文英编。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之[墨家初探---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李泽厚。

《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弗兰西斯·克里克,电子版。

《尼采新论》陈鼓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尼采VS庄子、尼采VS陈独秀 2007-9-20 《从黑格尔到尼采——西方源流》(德)卡尔-洛维特李秋零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06年4月。《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田洪江,吉林人民出版社。

《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

《相对论(广义及狭义相对论全译彩图精解本)》(美)爱因斯坦,译者::易洪波、李智谋,页数:284,重庆出版社,2006-11-1。2008-2-20读,再于基准期间读霍金《时间简史》电子版。

《建筑理论.上:维特鲁威的谬误——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 [英]戴维·史密斯·卡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小逻辑》黑格尔,贺麟译著,于1950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初版。

《建筑的伦理功能》卡斯腾-里斯,华夏出版社。从形式主义到伦理功能,好书!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卢梭,须而读其《忏悔录》和《社会契约论》,唯独感觉《论人类不平等……》还上口。

《实用主义》约翰·杜威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判断力批判》康德,《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北京出版社。毅:皆读于西西弗书店。

辛、文学篇

《乾隆王朝》为和珅平反的,主角是和珅,把他的贪污结党都当作为国为君,他挽救乾隆王朝不下八次。

《属龙女》于雷著。背景从中国人开辟东北逃避中原的政治压迫到解放后,讲述了一位在白山黑水间的没有性功能的老人抚养了一对属龙的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母是共产党),及他们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曲折的过程。描述了原始性和美好的山居猎户生活,其中上下村人老死不相往来简直一幅老子的无为之国。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戴思杰,书和电影。《棋王》阿成,书和电影,短篇小说。我在《谈鲁迅》中有对该小说的感觉描述。

《狼图腾》姜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第24次印刷。关于这种写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和潜力,用一人物来影视一时代;有点小说的意味!通过这个人物可以探讨很多问题,如性,如民俗,如政治,这个梳理很艰难,需要作者有很大的博闻和洞察力,同时如果能突破“题材”的限制,引申一些微言大义,就了不得了.想必你写史记张良也是这种“手法”? 这种手法是否可以认为是在建构一种“图腾”,人物的图腾?如果孔子林黛玉毛泽东鲁迅可否都可视为一种“人物图腾”?我也试图写这么一篇小说式的论文,可惜乏才缺力。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是否就是类似的写法? 《神雕侠侣》金庸,三联书店。毅:我读的这本是地摊上的盗版书,记得是四元买了,唯一的一本金庸小说。

《卡夫卡文学代表作》喜欢卡夫卡就不喜欢雨果?但是我也喜欢沈从文的湘西书信。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在西西弗书店读。

《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毅:我读他的书,和他写这本书的年纪处境相仿。宗白华也在二十左右的美学论著中反复推崇歌德,一方面大约在于歌德在其中参合了不少艺论,一方面在于其所阐述的问题。

《诉讼笔录》和《论扯淡》。《诉讼笔录》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写于23岁,写作背景是60年代现代化危机;《论扯淡》也是哈里·G·法兰克福二十五年前写的,在耶鲁大学(“一度是后现代文学理论的中心,德里达(Derrida)在那里,德曼(Paul de Man)也在那里”)对后现代“模棱两可”的炮轰,“因为耶鲁是全世界的放屁大本营”。《诉讼笔录》《少年维特的烦恼》《红楼梦》在我看来都是探究一个问题,即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歌德更是借此发飙写了《浮士德》。

《古文观止》天涯读书书库。

癸、艺术篇 《艺术问题》苏珊-朗格,属于美学,作者大通哲学、音乐、美术等。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卢峰老师推荐书。

《艺术哲学》丹纳,傅雷译。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李泽厚集》何新编。据说何新是捧李捧出来的?

《杜尚论艺》一个关于观念的讨论,艺术与概念,艺术之于生活。

《美的盛宴》李晓,曾遂今,图片精美,论述到位,可做通史资料。

《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五集)》

《美学与意境》宗白华 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一版文章多雷同于《美学散步》与《艺境》。

《民族审美心理学》梁一儒,官承波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外国美术史话丛书〉日本美术史话》刘晓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美学导论》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装饰文化论纲》唐星明著。可读,其中不少原始图案的论述。

《舞蹈文化与审美》于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

《现代心理学》(美)理查德.格里格格裏格.津巴多著、王垒译。购于襄阳古城街。

《悲剧心理学》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9月第一次印刷。朱光潜的起家之著。

《人间词话》王国维,见《百年学术精品提要〈文史与哲学卷〉》。《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辩》何新,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次印刷。作者有点“民科”的味道,但我毕竟受益他不少。

《汉画像的象征世界》朱存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一版该书详论了汉代一些符号是象征意义,如在天成象(星象)、在地成形(风水)、十字穿环、二龙穿壁等。2007-9-17 《中国诗学体系论》陈良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达·芬奇论绘画》(意大利)列奥纳多·达·芬奇著、戴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花朵的秘密生命》(美)萝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家”写科普。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4次印刷。

《建筑美学》[英]罗杰-斯克鲁顿著,刘先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建筑美学》马定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读城---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成砚。《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尹思谨,东南大学出版社。毅:皆是讲建筑美学。

《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陈中浙,商务印书馆,2004-11-1。毅:博士论文,作者研究生读哲学,该书很好的讨论了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凡约举略200本,或有裨益于己与人,其精读细读浏览不等,只要还值得一提的或者对我有启发的,就尽数列上。但我很少购书,大约感觉好书不多,收藏不值。但以上某些不错的书,还是希望以后能购得,作为参阅,或遗于亲朋。同时网阅和电影,因为细微琐碎难以整理,好的网络文章和萤幕启示可能都尽数丢逝,或以为憾。

上一篇:精细化管理概念全解下一篇:法治旗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