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作文

2024-09-21

自力更生作文(通用13篇)

自力更生作文 篇1

“松子!松子!我要吃松子!老爸我要吃松子!”“去!老爸在休息!他人请勿打扰!”这可怎么办?我从来也没砸过松子呀!这可如何是好?不行!还是让老爸起来吧!我满脸堆笑,走近老爸,我对老爸说:“看在你抢夺我小床的份上,给我砸几个松子吧!”老爸把头扭过去了!我气急败坏―好呀!刚才还在看电视现在还在装睡!没门!我搬来了我的“架子鼓”―锅,碗,盆,盘,杯子......搬到了我的床前―现在被老爸占领了!我手持演奏棒―筷子。一边唱一边打击“乐器”天灵灵,地灵灵,笃笃笃,乒乓晃匡!一只懒虫快显形!砰砰砰!咚咚咚!......结果竟无效!我一败涂地!

我一定要打败你!坏老爸!我转念一想:不行呀!如果我一直这样干,有可能到我的妈咪回来了,我也不见得能吃上松子!干脆我自力更生!

我拿起了锤子就上了阳台!冲呀!向松果进军!我第一次砸坏了!再砸就好多了!我明白了,只有试一试才能知道是否可行。

自力更生作文 篇2

许多优秀作品中都有细节描写,因为成功的作者知道细节描写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比如:读过《西游记》,就会记住疾恶如仇、勇敢好斗的孙悟空和好吃懒做、憨厚率真的猪八戒;读过《水浒传》,便会对锄恶扶弱、刚爽豪迈的侠义英雄鲁智深和忍辱负重、善良忠厚的林冲印象深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缘故。没有了细节描写的文章是枯燥的,不能打动读者。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也就不会有鲜明的艺术形象。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如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思想品质,或在表现典型环境时,经常会对人物的心情、动作、神态、场景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看几个细节描写的片段:

1.心情。他一路唱着小曲子,高兴得很。像这样香甜的干草味儿,像这样好走的路,他觉得活了几十岁还没有遇见过。河水越过小小的石头往前冲,在他看来好像一群小狗在前面跳着引路,那沙沙的水声听来也特别快活。

2.动作、神态。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3.场面。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

4.景物。夜深了。墨蓝墨蓝的天,像被清澈的水洗涤过,水灵灵,洁净净,既柔和,又庄严;没有月亮,没有游云,万里一碧的苍穹,只有闪闪烁烁的星星,宛如无边的蓝缎上洒印着数不清的碎玉小花儿。

这些片段,因为有了细节描写而让人印象深刻。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会观察。那香甜的干草味儿、好走的路和快活的河水映衬出了他快乐的心情(片段1),那老妇人在风雨的路上艰难行走的动作(片段2),这些细节都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离不开细心,需要用善于观察的慧眼来表现。

2.会思考。用街上人们的表现来突出夏天暴雨突然来临时的慌乱(片段3),用星星来衬托夜空的干净(片段4),每一处细节背后,都反映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哪里需要运用细节描写,哪些细节是多余的,这都要经过认真思考。

3.会描绘。如果文字功底不够好,不会精炼、准确地用词,并且也不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那么,即使知道要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环境等进行细节描写,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学会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地描绘也是写好细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样指导学生作文写得更生动 篇3

【关键词】作文 生动 创造性 形象性 技巧性

语文教师都希望看到这样的作文: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形式新颖,语言灵动,构思别致,引人入胜,富有创造性,令人爱读爱看,越看越有味道。但是,目前中学生作文平淡死板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老师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头疼,经常强调却又解决不了。如何才能让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呢?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寻找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才能逐步达到目标。

一、鼓励创造性

老套呆板的文章,没味道,千篇一律,肯定不生动。要生动就得打破老套,鼓励学生使用新的方式、新的语言。古人曾经说过:“文成而后法立。”这话是很有见地的。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又是曲折复杂、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写一篇作文,都面临新的写作对象,必须根据这新的写作对象考慮怎么写,任何套用既定的成规旧法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寻求恰当的表现手法,才能写出新颖别致、耳目一新的作文。

表现手法的优劣也只有待作文写好后经过读者的检验,才能知道哪些表现手法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让读者做出最后的结论,这便是所谓的“文成而后法立”。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都不能按一成不变的方法写,只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去反映客观事物,作者对客观事物独到深刻的认识是创造性地运用表现手法的前提。如果教师只给学生讲技巧,就可能走上为艺术而艺术、为技巧而技巧的歧途,因为不在内容上下功夫,光在文字上玩花样,就无法做到真正的生动。只有作者有了对于事物独到深刻的认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创造出生动的意境和形象。只有获得了生活中真正深刻的感受,有了自己的见解,一切生活细节才有了生命,才属于艺术创造。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理解生活,只有作者获得了对生活独到深刻的认识,才可能进行写作。表现手法的创造性是伴随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认识而获得的。对生活独到深刻的认识,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有了它,才会有创造,才会有文学。任何写得好的文章都一定是对生活具有独到深刻的认识,并伴随表现的创造性,因而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意境和形象、完美的形式和艺术技巧,文章才会有真正的生动。

二、注重形象性

作文在写人、叙事、析理的时候,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就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加强对所写事物与道理的理解。一个形象能够概括许多表象,说明许多问题。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演完人们一生乃至几代的事情,就因为它是用形象来说话的。一个镜头,或者说一个形象,往往包括了许多复杂的意象,包括了千言万语。为了加强文章的形象性,常常需要采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这就需要使用多种技法,如比喻、比拟、比照等等。

马克思在讲资本的原始积累时,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里就是把“资本”比拟为人,将它的本质深刻地揭示出来,使人如见形,非常生动。有时为了使抽象的感情或平淡的叙述生动活泼,也常常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结尾:“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作者从眼前几个青年的血,想到三十年来许多青年的血,而这血竟“层层淤积起来”,将他“埋得不能呼吸”;又把“写几句文章”比作“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透一口气,又从“我不如忘却”说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作者的笔墨这样凝重,形象而深刻地把那样复杂的沉痛、悲愤而坚忍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三、讲究技巧性

作文技巧是增强其生动性的根本一环。一篇作文总要向读者宣示某个思想,说明某个道理。这思想、这道理可能是自己独到的发现,也可能是别人已讲过的。对于别人已讲过的道理、思想,就要看人家是怎么讲的,讲到何种程度,我自己该如何讲得有新意,既出人意料又在人意料之中。这里就有一个深化立意和拓展立意的问题。所谓深化立意和拓展立意,就是使文章的思想、道理向深度与广度方面开拓,没有技巧当然是办不到的。同时,安排作文的结构,组织作文的语言,都需要讲究技巧,使其具有形象性,这是达到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写作的多种技巧都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反之,缺乏技巧,文章就缺乏艺术性,而没有艺术性的文章是谈不到生动性的。鲁迅曾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当然我们要求技巧必须为表达内容服务。如果不注意内容的充实,只一味地讲究技巧,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强调并帮助学生注意。

自力更生作文800字 篇4

来到初中的校园,充满了阳刚的气息。走进高大宿舍楼,却与想象中的与众不同,同学们在自己的房间中整理自己的被子和行李箱。又往外看你会发现这怎么没有了阿姨的身影呢?当然,因为自己长大了,现在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比如洗手间的同学们拿着自己的脏衣服,用刷子和肥皂洗自己的衣服了。我的家人正与一旁的教练谈话,而我也正忙着自己的行李和床铺。

来到初中,在宿舍楼里随时可以听见同学们的打闹声。想起曾经的自己,自己觉得似乎有些悲凉,因为与伙伴们呆了六年的时间怎么可能没有一丝的感情呢?但又回想起来,又似乎有些开心,因为我又可以认识更多的新伙伴了。我搬进104新宿舍时,第一个迎接我的人叫“吴伟杰”,他穿着校服,长着尖嘴猴腮的猥琐脸。但他彬彬有礼的帮我整理行李箱,又有礼貌的向我亲人问好。他,是我的第一个朋友。应该是认识的第一位。其它室友们不是静静的看漫画书,就是你追我赶的打闹。

第一堂课就是历史课,也是我第一个老师,他是我们的代理班主任,因为真正的班主任有事没有来。他很慈祥,我们就是在他的课上打闹,他只会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我们,但从来不打我们。

自力更生的小学作文500字 篇5

每到新学期开始,迎接新的挑战。我喜欢赖别人的人,只要是重点的活、难点的题,我都不肯开动脑筋不愿意努力去完成。我的同桌,我日常的学习非常依赖她,每当下课之后,老师布置作业,我第一反应就是问同桌拿到她的作业本,一有不懂就立即看她的作业。她学习成绩非常好的,我非常羡慕。一次,我的同桌生病不舒服,请假2天,老师上课布置的作业有点难,我不知道怎么做?我的同桌又不在,我顿时慌了,我也发现我自己太依赖我的同桌,我只好自己动脑筋思考,最后还是取得了成功,不再依赖于她。我醒悟过来,靠自己,不要太依赖别人,如果长期依赖别人,就会使自己养成懒惰的习惯,在学习生活工作上会止步不前,最终会一事无成,虚度光阴,没有学到任何的东西。

纵观历史成功人士,没有哪一位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艰苦奋斗才取得成功的,实现理想的。懂得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梦想。

善良>贫穷>可怜=自力更生 篇6

那时刚好五一,父母决定带我去乡下看望外婆。寒冷的夜晚,街上的店铺早已关门,繁华的小镇也安静下来。汽车的喇叭声突兀地在大街上响起,人们有的可能与我一家一样,带着对故乡的眷恋,踏上归乡之旅,有的也可能放飞对自我的向往,带着一家老小去远处旅游。

在远方的故乡,家里的木门早已打开,年迈的外婆倚靠在门边上,等着我们归来。可能是月亮太圆,再加上空气太清,外婆家的那盏黄灯泡正尽力地让自己的光照亮整个屋子和院子。在寂静的村庄里,汽车的轰鸣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到家门前便停了下来。车门开处,我率先从车上冲下来,就像从笼中挣脱的鸟迫不及待地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奶奶,而奶奶也满脸笑容,赶紧收起小板凳把我们往屋子里领。

屋子里的桌上摆满了饭菜,妈妈抱怨地说:“妈,做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啊!”奶奶却一脸笑容说:“慢慢吃!慢慢吃!回家了,那不是比外面饭香嘛!”

我坐在板凳上,面前的婉很快就堆成小山了。“来,XX,这是你最爱吃的大虾,这是鱼,……”奶奶的筷子在我面前不断闪过。

吃得差不多了,爸爸在院子里和舅舅下棋,奶奶和妈妈收拾碗筷,我坐在奶奶的小板凳上,听着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听着风吹过田野里麦穗的声音,听着隔壁的狗叫声,450仰望着天空,想着当妈妈把碟子里的最后一只吓夹给奶奶,奶奶又夹给了我的情景,觉得浑身浸满了亲情的暖意。星星明明那么好看,我却无心观赏,不知道下次回乡又是什么时候呢?奶奶还会不会做这么好吃的饭菜呢?天气会不会仍然这么好呢?很多问题在我脑子里环绕,最后却还是如细沙般被风吹走了……

多元阅读让语文更生动 篇7

一、多元阅读的媒介与方式

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的综合与延伸为特点, 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逐步由文本的阅读扩展为视听的消遣方式了。视听方式既不费力又不费时, 便可以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满足。但如剑有双刃, 很多事物都是利弊并生的, 如何去弊取利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所在。下面, 笔者用当前多元阅读的媒介来划分, 从文本阅读、画本阅读、屏本阅读三方面来表述各类阅读方式。

(一) 文本阅读:依赖文本进行阅读的经典散文、杂文、小说等, 是当下主流经典的阅读方式

几千年来, 作为文化积累和传承工具的图书出版业, 其发达程度一直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没有哪一种载体能够完全代替图书的功能。在具有深厚文化积淀能力的图书面前, 报刊只是一种浅阅读, 而电视网络消遣则仅是用于娱乐的快餐。时至今日, 读书仍然是培养国民文化知识的首要渠道, 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来说, 文本阅读更是无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二) 画本阅读:图文结合的文学读本、漫画类书刊等

精美的图文并茂的“画本阅读”可给读者提供形象而生动的视觉享受, 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几米的《向左转向右转》等, 让人充分享受了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奇妙乐趣。但有些浅显而直白的画本读物则会使阅读者的想象空间受到局限, 从而削弱读本的内涵意蕴。画本读物的出版和阅读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向。

(三) 屏本阅读:以屏幕为媒介的立体阅读, 包括网络阅读、电视阅读、电影阅读等

电子、数字文化语境下的上网、聊天、发帖、读碟, 玩游戏、看电视等, 构成了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又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快速浏览方式, 让他们对纸质媒介上的印刷符号望而生畏, 对文学阅读也敬而远之。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 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阅读现状。思考网络上的文学阅读, 我们似乎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读者不仅享受到了多媒体的阅读快感, 而且还获得了超文本的阅读空间;与此同时, 读者也变成了文学作品的参与者甚至合作者。但正因其快速、便捷、触手可及的信息传递方式, 数量与质量的泛滥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当穿越文、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等塞满新浪、网易、红袖等读书频道首页的时候, 谁又会经常耐心地去寻找更精致、经典的作品?静下心来, 既利用网络作为工具的便捷之处, 又摒弃随之而来的弊端, 这是电子数字文化时代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君子善借于物, 而物为我所用, 这才是人类随自然与社会进程更迭交替中不断走向进步的杰出之处。在多元媒体通行的社会中, 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有品质的阅读才是教师培育学生最明智的选择。

二、多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的文本阅读自有其永恒的魅力与不息的传承。不管岁月如何流逝, 社会怎样变化, 目前我们仍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经典阅读, 并视之为提倡的主流。但在新时代如何适应新环境、利用新事物, 笔者认为这种探究更重要, 也更有价值。

面对网络和影视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我们无法回避其对学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堵不如疏, 想办法更好地利用多元媒介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进行阅读, 掌握丰富的资讯与足够的阅读深度, 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取向。

下面我们以屏本阅读为例, 阐述直观生动的阅读形式带来的影响与如何对其进行鉴别利用。

(一) 另一种阅读方式———电影美学元素在文学阅读中的融入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经常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如诗如画的环境美, 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字就有美学, 文因美存, 美因文生, 文字给了美极大的想象空间。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 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文学阅读也逐渐普遍。但要完整地感受、享受一些构架比较立体的优秀文学作品, 笔者以为, 融入电影美学元素阅读即尝试通过电影这种综合的艺术方式进行阅读, 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正处于以语言为中心的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转型时期, 影像和网络构成了电子文化的两种主流表达。影像时代, 我们的教育应适应时代的需要, 进行自身的变革与摸索。

如若在语文教学中, 一些结构宏大、意蕴丰厚的文学作品选段, 采用这种电影的阅读方式是否能更形象生动、更深层次、更多角度地解读作品呢?记得几年前在高中任教的时候, 有一个小说单元, 笔者就通过利用学校多媒体播放电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别样魅力。看完《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后, 王熙凤未语先笑、先声夺人的泼辣大胆、八面玲珑的性格已被学生一览无余, 林黛玉弱柳扶风、小心谨慎的形象也跃然荧屏, 此时解说文本便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笔者曾给初二学生上课, 讲到战争题材的单元时, 给学生播放了从南京带回来的《南京大屠杀》碟片, 屏幕上对二战世界背景的解说, 对于惨绝人寰屠杀情景的再现, 让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全神贯注地观看, 他们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与愤慨是如此深刻。

此外, 若有条件把这种方式延伸到课外阅读, 笔者估计学生绝对会拍手称庆、欢欣鼓舞的。这对于学生在文学、音乐、图画等各方面内容的审美也是一种促进。

(二) 电视阅读———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阅读方式

在电视阅读领域, 如何调整我们“守望”的尺度, 建立适合电视时代的“守望”姿态, 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一项新的任务。专家们认为, 文字的拯救可能是一条必要途径。文本阅读, 不仅可以分割学生电视阅读的实践;文本阅读的训练, 还能为学生建立起电视阅读的选择理性, 消解学生电视阅读的消费姿态, 提升学生电视阅读的质量。在文本的引导下或者说在文本阅读高度的引导下, 推荐有品质、有价值的频道和节目如百家讲坛、科技频道等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 这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份责任。

(三) 网络时代———新的阅读革命即将到来, 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共生共荣

网络所拥有的巨大存储量和强大的检索能力, 正是读者和出版社梦寐以求的传统图书的拓展功能。成本低、传播广、存量大、形式多及趣味性强等, 都是网络出版的突出特点。网络对于那些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 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同时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再者, 在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 电子网络图书是最便宜的阅读方式。年轻人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会让他们找回阅读的惊喜。

自力更生,造出微软没有的组策略 篇8

系统现有的策略并不能覆盖所有注册表项目,如果自己常用的项目没有包含其中,比如禁止访问注册表等,怎么办?那就自己动手创建一个微软不曾提供的新策略吧。(因涉及注册表修改,请在尝试本文技巧前做好备份)

实战:我的注册表你别动

为防止别人乱改系统的设置,不少人采用了禁用注册表的方法,一般就是将注册表中的“Disableregistrytools”项设置为1。直接改注册表即可,为何还要制作成组策略?其一,组策略优先级高于注册表,不但能禁用注册表还能随时轻松解禁注册表(这还可以解决病毒恶意禁用注册表的问题);其二,组策略经测试稳定后不用再修改,可以一劳永逸;其三,组策略操作简单,还能添加详细说明,在帮助菜鸟时,直接发给他组策略文件即可,另外它也可以同时分发给多人使用。闲话少叙,切入正题。

首先打开Windows记事本程序,输入以下内容(本文所涉及组策略文件,可从http://work.newhua.com/cfan/200814/MyPol.rar下载):

CLASS USER

CATEGORY !!MyPolicys

POLICY !!DisableRegistry

EXPLAIN !!DisReg_Help

KEYNAME "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VALUENAME "Disableregistrytools"

VALUEON NUMERIC 1

VALUEOFF NUMERIC 0

END POLICY

END CATEGORY

[strings]

MyPolicys="我的策略"

DisableRegistry="禁用注册表编辑器"

DisReg_Help="选择启用将禁用注册表,选择禁用则解禁注册表。"

将以上内容保存为DisableRegedit.adm(文件名任意,但扩展名必须是adm)的管理模板文件,存放到“C:WINDOWSinf”文件夹下。然后单击“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按回车键打开组策略编辑器。右击“计算机配置”或“用户配置”下的“管理模板”,选择“添加/删除模板”,添加建立好的DisableRegedit.adm文件(见图1)。

添加完毕,注销或重启以更新组策略(或者在运行对话框中执行“gpupdate”命令)。再次打开组策略编辑器,在“用户配置→管理模板”下是不是多了一个“我的策略”文件夹(见图2)。双击打开右侧“禁用注册表编辑器”,选择“已启用”,确定后注册表就打不开啦,选择“已禁用”又会重启注册表,够方便的吧。

莫名其妙丢失的组策略项目

有些朋友喜欢下载网上的精简版Windows使用,这些精简版不但安装方便而且体积要比标准版小很多。不过有得必有失,有些朋友会发现一些必要的功能也被精简掉了。

比如我同事,他想通过组策略禁用光驱的自动播放,但是在组策略的“管理模板”下,怎么也找不到“系统”项。我推测是系统自带的策略被“优化”掉了的原因。于是右击“管理模板”,单击“添加/删除模板”,选择添加了system.adm(默认在C:WINDOWSinf文件夹下),果然找回了“系统”项。

网络大补贴

★关于更多自定义组策略的内容,请查看微软的帮助文档: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25087。

后勤保障工作-自力更生促发展 篇9

——泉溪镇中心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点滴

泉溪镇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全校53名教职工,544名在校生99%都在学校食宿,学校为了师生生活有保障,近几年来,在后勤保障和服务方面动了一些脑筋,想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下了一定的功夫,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师生生活满意度达85%以上,蔬菜自给率达50%以上,猪肉自给率达90%以上。今春县勤办主任张树枝同志在检查我校后勤保障工作时称赞我校后勤保障工作有一定特色,尤其是蔬菜基地建设形式多样,能在全县中小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促共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同时也对学校后勤保障和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将学校的后勤保障与安全管理、教育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同认识,如何按上级要求,创造一个让教师安心,学生舒心的和谐育人环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成为学校领导班子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是2010年冬一场冰雪灾害,交通中断,山外的蔬菜运不进来,当地农户的蔬菜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被冰雪覆盖,几乎导致学校弹尽粮绝的现象,进一步引起了校领导班子对后勤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经过一番认真地思索,班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意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从抓蔬菜基地建设入手,抓好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制定出“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自给”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工作思路;全员参与、师生共建、绩效考核的工作措施,从2011年春季起启动了学校蔬菜基地建设工程。

二、全员参与,师生共建。

学校蔬菜基地建设离不了人力资源,学校为了降低蔬菜种植成本,利用不花钱的劳动力资源,动员全校师生全员参加后勤基地建设,把学校的基地和租赁的基地分片划块,划分每个班级,把53名教职

工分为四个小组,学生每周一节课,教师每周两小时,用于学校蔬菜基地的种植与管理,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纳入班级量化和教师绩效考核。学校抽出专人对基地种植进行规划和指导,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努力,已初见成效。师生既享受了劳动的快乐,更享受了成果分享的快乐。我们的教师生活基本实现了餐平不超过一元钱的承诺,学生伙食也控制在县教育局规定的标准以内,学生满意率达到预期目标。

三、工作因地制宜,形式灵活多样

学校五六百人一日三餐所需要的蔬菜量不是个小数,要想实现自给的目标,仅靠校内基地是办不到的,泉溪是全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素有“竹溪屋脊”之称,季节性非常强,要想做到常年自给,也是十分困难的,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广泛凝聚大家的智慧,利用和谐的社会关系,寻求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一是租赁学校附近农户的承包地2亩,每亩每年元,由师生耕种;二是与镇福利院联合,签订合作协议,把远离学校4公里之遥的基地给福利院种菜,除保证福利院自用外,由学校以低于市场40%的价格全部回收;三是争取到县农机局的扶持,修建蔬菜大棚,目前已建成两个占地平方米,计划再建一个专门用于蔬菜育苗;四是与学校附近菜农签订蔬菜供销合同,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定点采购,到目前,我校蔬菜自给的保障网络已基本形成,按目前态势,到明年实现师生食用蔬菜全部自给已不成问题。

四、建立激励机制,规范后勤管理

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从原料生产到师生享用,既需要科学安排,又需要规范操作,更需要优质服务。学校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安排一名副校长专抓后勤保障工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自愿转岗从事后勤服务工作,明确规定评优表模、职称评审优先从事后勤服务的同志,福利待遇同等的前提下,给从事后勤的提供劳保物品,根据体力劳动轻重程度给后勤工作人员每天6-10元的营养补助。定期免费为后勤工作人员做健康体检,一系列激励措施使

多名教师自愿转岗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给教师做饭的,给学校做饭的,养猪的,种菜的绝大多数都是教师,一支稳定的后勤服务队伍已经形成,建立健全一系列后勤管理制度,制定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后勤工作考核细则,后勤工作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对日常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学校值周领导除对前勤同志进行严格考勤外,还要对后勤工作进行一日三查,一查操作是否规范,二查饭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三查服务是否到位。一次工作失误扣绩效分5分,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造成不良后果者按照规定追究责任,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实施以后对后勤工作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一切必须按要求操作,一旦出现问题,从严追究责任。因为激励机制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健全,日常管理的逐步规范,确保了我校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后勤保障真正有了保障。

自力更生作文 篇10

教官在休息时间与我们聊了自己的经历,从儿时的父母不在身边到以后从军的自立更生,无一不触动我沉在心底要自立的信念。人是要吃苦的,军训正是要求我们要树立吃苦的精神。

我相信这次军训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些,我所做的是要咬紧牙关,度过这汗水与欢乐并存的军训之旅!

看,那烈日下与我们同甘共苦,共患难的教官们,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一棵棵幼苗。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教官们都细心地教导,那循循善诱的精彩画面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常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应该怀着一颗颗敬佩的心情道一声:“教官们,你们辛苦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虽然教官们对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我们有的动作做的还不规范,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用实际行动回报教官们的一片苦心。不管前方是风雨,还是险滩,我们将与教官们走完这精彩的十几天,让岁月珍藏一份经典的画卷。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我们坚信十几天后的我们将会更完美。让我们用心去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已经做了充分准备,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挑战,去适应,去度过这期间的精彩而又刺激,艰苦而又快乐的生活。

在这几天的军训生活中,让我感受到军训并不是艰苦无味的。它是我们苦乐人生的缩影。正印证了一句话,“痛并快乐着”。痛在于我们远离安乐窝独立生活,也在于我们经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磨练。乐在于我们感受到军人的精神和毅力。

在军训过程中有汗水的付出,但也因此收获了甜美的果实。或许在训练中,我们都有过委屈,但是我相信,这些委屈也将会是我们成长中的助长剂,会让我们更快的长大。虽然没有身历军旅生涯,但在军训中,我们仍然学会了坚强的意志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军训真的可以教会我很多东西,让我认识到严谨的时间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让我体会到同学战友之间团结的力量,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在训练场上,我们无数次地重复着,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地体会军人的英武,用实际行动去踏踏实实的塑造我们刚毅的灵魂。

自力更生作文 篇11

从《幽灵公主》开始,宫崎骏笔下的男性角色就多多少少处于不健全的状态。要么像阿斯达卡(《幽灵公主》男主人公)一样身体受到了摧残,要么像哈尔(《哈尔的移动城堡》男主人公)、白龙(《千与千寻》男主人公)一样被施以魔法,《借东西的小人》中的男主人公翔也是个有心脏病的不健全人。而宫崎骏影片中的女性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完成了解救这些男性身心枷锁的使命。

不过在《借东西的小人》中,我们体会到的一丝变化就是,女性不再那样超脱于男性而存在,而是对男性也会有所依赖,并且是主动地依赖。阿莉埃蒂充满冒险精神,能像一个男生一样攀爬跳跃,去完成从人类那里“借东西”的任务,而且最终她也成为男主人公心灵补完的重要要素,这些都使她像以往宫崎骏影片中的女性英雄一样光辉;但同时,阿莉埃蒂也会因为母亲被抓走而哭泣,向男主人公寻求帮助。这种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是宫崎骏以前的影片中很少见到的。按照惯例,阿莉埃蒂应该是自己去想办法找到并解救母亲,而不是爬上翔的窗口去寻求帮助。

既想表现阿莉埃蒂不畏艰险的英雄一面,又想表现她作为女性柔弱的一面,这是一种吉卜力影片从前没有过的暧昧之情。这使得本片中的阿莉埃蒂不再像《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幽灵公主》中的幽灵公主或者《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的泼妞那样是一个女性主义的符号,而是蜕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完整的人。这也算得上是米林宏昌在女性角色上对宫崎骏文本一种重新思考的尝试吧。

说到暧昧,这着实已经成为吉卜力最近几部影片的一种美学了。有时候看吉卜力的影片,就是在看这样一种不确定的人物关系和不确定的结局。仿佛一切都是随性而生的,不是预先设计好的一样。

《借东西的小人》里就有两个核心问题,影片没有做出终极解答,从而留下了颇为耐人寻味的暧昧之感:

第一,阿莉埃蒂与翔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如果说是友情,那么阿莉埃蒂在“借东西”时第一次见到翔为什么表现得那样怦然心动,她与翔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什么被刻画得那样震撼和传神,她在得知母亲被抓的时候为什么首先想到的不是从父亲那里,而是从翔那里寻求帮助?如果说是爱情,那么影片结尾同为借物小人的斯皮勒究竟又处在什么位置?总之,这个答案是暧昧的。他们之间既是友情,也是爱情,影片让观众既希望他们之间萌发爱情的火花,又在理性的角度规避了这种爱情存在的可能。

第二,人类对于借物小人一族来说究竟是威胁还是朋友?如果说是威胁,为什么还会有人制造那么精细的专门供小人居住的玩具房间,翔为什么会如此热情地帮助借物小人——在他还没有看到美丽的阿莉埃蒂之前就如此热情?如果说是朋友,那么阿春为什么还要像个恶婆婆一样把阿莉埃蒂的妈妈抓起来,还要找来驱鼠公司的专家来寻找小人?我曾一度希望影片对这种族群之间因为互不交流而产生的矛盾与误解进行重释,让阿莉埃蒂和翔成为化解双方族群矛盾的使者,但显然到影片结尾这种解释都没有如期出现,阿莉埃蒂和翔仿佛是一个非常另类的个案,他们之间的情谊不具备普遍性。这种暧昧也给观众带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究竟是分离,还是居住在人类提供的精美小屋中,哪一个是更好的结局?

当然我个人觉得还是分离的结局要好。虽然,出于一个善良的人的想法,很希望看到人类和每一个族群都能和睦相处。但是再美丽、再精致的玩偶房间,也终将是一个牢笼。

所谓“借东西”的小人,“借”的意义其实就是一种自力更生。虽然自己的种族没法生产这些生活用品,但是从人类那里“借”来也是需要技术、胆识、能力和智慧的。如果小人们最后选择了人类提供的舒适房屋——哪怕完全是出于好心提供的,也是一种被“招安”,是对自己种族尊严的一种侮辱,因为住在那里就不再是小人一族,而是“宠物”一族了。

阿莉埃蒂的父亲深知这一点。小人族和人类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一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背后就是一种族群的尊严。影片中有一句话非常发人深省,阿莉埃蒂的母亲非常喜欢人类送来的厨房,但阿莉埃蒂的父亲却说:“人类的东西一件都不要拿”,因为它们不是靠小人自身的劳动所得。无独有偶的是,正是阿莉埃蒂的母亲舍不得那个人类送来的小茶壶想要带走它的时候,被阿春婆发现了,这才招致一场大祸。

从这个角度说,阿莉埃蒂和翔注定是要分离的。人类让小人居住在一个美轮美奂的玩偶房间中,这只不过是一种理想,或者说是一种妄想,低估了小人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妄想。翔在给小人送去厨房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这种爱是会让对方感到受到伤害的。或许,人类与小人最和睦的生存方式,就是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吧。

寓教于趣 让语文课堂更生动 篇12

要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对老师有兴趣, 一个让学生讨厌的老师, 他的课也不会得到学生的多少青睐,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这里的“形象”我觉得包括这几方面:

一、衣着装饰要合适

老师为人师表, 穿着应干净、朴素、端庄大方、举止得体, 切记穿一些奇形怪异的服装, 切记浓装艳抹, 那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也有损个人形象。

二、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教师的精神状态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 如果老师神采焕发, 精爽干练, 又和蔼可亲, 这对学生本身就是一个调动, 一种享受。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很注意这方面, 从不把自己的哀、怒等坏情绪带入课堂, 每节课给同学们带去快乐同时自己也快乐。记得一位同学在他的日记中写到, “老师一看到你, 我的心就亮了。”你看说的多好, 我的心也醉了。

三、语言要“美”

语言是传递信息主要工具之一, 教师的语言表达的强弱,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流畅的语言, 清晰的表达, 标准的普通话, 朗读的昂扬顿挫, 能使你的讲课别样生辉。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克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作用, 所以平时我就多积累, 多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 这一点我们务必牢记。

学生对老师有了“兴趣”, 那么如何使这一“兴趣”在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呢?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在45分钟内充满兴趣地学习, 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在这方面我采取了这些做法:

一、素描法

你一定很奇怪, 素描是美术上的用语, 咱语文也能用?能用, 而且效果还相当的好。比如讲《驿路犁花》, 在反复讲解之后, 我让同学们讨论交流, 设计一个板书既能说明问题, 又有艺术性。同学们各抒己见, 各显其能。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朵繁盛的洁白的犁花, 小茅屋的主人都赫然站在其中, 雷锋精神四个大字在花中熠熠生辉, 看着同学们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作为老师你的感觉如何呢?这种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的愉悦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就尽可能的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化为简单的素描, 每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让学生带表情的朗读, 引导学生主动感受人物的形象和语言,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如讲《唐雎不辱使命》时, 我让同学们分组分别扮演秦王、安陵郡、唐雎进行朗读, 在加以品评之后, 选出最能把握人物性格的予以表扬, 这样同学们在轻松的读、听、评之后很好地把握了秦王的狡诈、骄横、前倨后恭;安陵君的不卑不亢;唐雎的坚强无畏, 沉着镇静的性格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发散思维

这是我上每节课的必修环节, 因为通过这一活动, 我可以知道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收获一些新的观点。如在谈学习《食物从何处来》一文的收获时同学们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 体会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后又进而想到“中国人民永远离不开共产党”, 你看多好的观点。学完《马说》一文后, 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爱, 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 有的同学说假如自己是“千里马”, 一定要借着时代东风, 奋马扬蹄, 毛遂自荐, 张扬自己, 不坐以待毙等等。多么积极的观点, 你也会禁不住为他们鼓掌、喝彩。

教学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钻研教材, 处理好师生关系,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体现独立、张扬个性。要提高学习兴趣, 就要让学生对老师有兴趣, 并且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会学生发散思维。那么, 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 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钻研教材, 处理好师生关系,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关键词:寓教于趣,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2]《教育时报》

自力更生作文 篇13

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时,专门来到金山寺村一个简易防震棚,看望正在老师辅导下复习功课的孩子们。胡锦涛鼓励孩子们:“在这次地震当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一定会继续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向党,向祖国,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胡锦涛还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十六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写完,胡锦涛领着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诵。虽然是简单的十六个字,却意味深长。体现了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历次困难面前没有倒下的原因!

根据胡总书记的讲话,提炼抗震救灾精神则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编辑本段]

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巍巍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长江、黄河那样,夜以继日,奔腾不息,这其间流淌的正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发源史,就是一部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史,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从大禹治水到黄帝立国,从革故鼎新到抵御外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开拓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并逐步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化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形象表述。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愈久弥新,愈挫弥坚,垂范后世。

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灾害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兴旺发达,得益于自强不息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我们的先人,没有被灾难压倒,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一次次战胜自然灾害,一次次浴火重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以自强不息精神,先后战胜1998

年特大洪水灾害,战胜来势汹汹的“非典”危机,战胜2008年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抗灾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自强不息精神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3]温家宝总理在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的路上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

[4]这些是对当前抗震救灾中所需要的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镇定,是因为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考验着一个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考验着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面对大灾,党和政府科学应对、调度有方、从容不迫,上下一心,镇定自若,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信心、勇气,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不断得到激发和磨砺,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指挥,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指挥有力,领导有方,或亲临一线,或运筹帷幄,保证了全国一盘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斗争。

自强不息精神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紧急动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程,赶到灾区。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顽强地在废墟中搜救每一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在抗震救灾战场上,他们是主力军,是突击队,是攻坚勇士,听指挥,肯吃苦,能承受,能战斗!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国难当头,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广大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强不息,赢得了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敬重。来自灾区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人们的心灵:遇难的中学老师吴忠洪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抱着一个孩子;绵阳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在经历巨大的灾难后,清理废墟,搭起帐篷,下地抢收油菜、下田插秧,毅然投入到重建家园中去。朴实的灾区人们坚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天明一定会有歌声,他们坚信美好的家园一定会重现,幸福的歌声一定会再响起。

[编辑本段]

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利益和目标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人们在意志和行动上和谐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和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伟大力量。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

运、心连心。灾难和死神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集中体现在各族人民的行动中。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境界的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组成的组织严密、步调一致的战斗集体,是人类崇高精神最自觉、最坚定的体现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实际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整体形象,充分表现了在灾难面前顶天立地的崇高精神境界。这再次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久经考验的先锋队组织,不愧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冰雪灾害的斗争中,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彰显出伟大力量。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行动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前一段,正是因为有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精神力量,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需要我们用更加统一的意志、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来扎扎实实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因此,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编辑本段]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震救灾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从抢险抢救转为灾后重建,从保全生命保证生活转入正常生产。悲痛确实让人难过,但每一

个活着的人,都必须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活下去,是对死者最好的慰籍,也是对恩人最大的报答。

这次国内国际对四川灾区的捐助,已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捐赠之最。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4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36.81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89.76亿元。但如果按照4550万的受灾人口来平均,又能有多少呢?况且,这些钱可能大部还要用于公益事业。比如修路、架桥、建学校等等。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就是主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特别是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接受援助而不依赖援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力更生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自身力量是一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再好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也只能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此,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斗争中,仍须坚持自力更生,这不但应当成为一种指导方针,也应当成为一种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

当一个人或一个地区,遇到了紧急情况、突发灾难,旁人和政府有责任给以支援,帮助摆脱险境;但外来的帮助,只能救急、救难、救险,而要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劳动,这才是取之不尽、源源不断的幸福之泉。

自立者强,自强者胜。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而仅靠外来援助,很难真正发展起来。自力更生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在这座大学校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这座大熔炉里我们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自力更生,能够激起干部群众更大的干劲,调动群众参与救灾和重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使干部群众更加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热爱新家园;能够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精神;能够促进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好作风;能够考验干部、锻炼干部、增长干部才干。实践表明,只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建设的新家园,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7]

自己劳动的果实最甜美,自己建设的家园最牢靠。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受灾群众正在农田里争分夺秒抢收抢种,很多灾区企业也在千方百计恢复生产。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子弟兵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尽快摆脱困境,重建美好家园。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人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的成功经验。艰苦奋斗是历代治国安邦的成功经验和人亡政息的沉痛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警示、启示作用。

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强调得最多的也是艰苦奋斗问题。他多次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受援地区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加快重建美好家园。

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惜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上一篇:汽车销售经理年中工作总结下一篇:会议安排的通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