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2024-09-03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教案(精选8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篇1

部编版七上语文写作 思路要清晰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明确使写作思路清晰的方法。

2.学会拟写提纲,并体会列提纲的好处。

3.在写作实践中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

2.明确使写作思路清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例文导入,激发思考 师:同学们,阅读下面这个作文片段,从写作思路的角度评价其写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我的语文老师姓胡,我们在背后亲切地称他为老胡。初见他时,看他大约五十岁左右,长得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心想这是一个好对付的老糊涂。谁知第一次听他上课时,我大吃一惊,他讲起课来,思路清晰,妙语不断。从他口中说出的成语,我们很少听说过,我不由得心生佩服。没办法,被他的魅力吸引,下课后我不得不恶补成语,查找资料,弄懂老胡提到的成语典故的意思,并摘抄下来。老胡老胡,可真不糊涂啊!(生自由发言)师:这段话使用了时间顺序,其中表明时间的关键性词语“初见他时”“听他上课时”“下课后”使得文章思路清晰、富有条理。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会将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就如同用绳子串起一颗颗珍珠让它变成一串耀眼的珍珠项链一样,清晰完整地呈现一篇美文。

【设计意图】由分析作文片段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使一篇文章思路清晰,轻松自然地导入本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经典引路,探究方法 学生活动:回顾学过的写作知识,结合下面课件出示的名句,小组讨论什么是“思路”和怎样才是“思路清晰”。

课件出示:

“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分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预设 “思路”就是文章写作时思考的路径,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步向前走,最后达到终点,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主旨。

“思路清晰”就是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清晰交代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说了什么。

1.分析文章思路 师:我们学的课文,大都有清晰的思路,例如《再塑生命的人》就是以时间为顺序展开思路的,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

(生填写教材P83表格,师指名回答)预设 课件出示: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师: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逐步展现了莎莉文老师教育“我”的过程,由教“我”简单的单词到复杂的词语,由教“我”用触觉感知事物到用心灵去体验事物,从而来唤醒“我”的灵魂,再塑了“我”的生命,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2.对比分析思路异同 思考《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文章是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的,比较两文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两篇课文思路清晰的原因,并比较异同。

(2)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 两篇文章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表达中心,但《植树的牧羊人》是用时间顺序串起几件事(三次见到牧羊人的经历),来赞美牧羊人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以时间为序,结合地点的转换交代一件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我”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道理。由此可见,写几件事时,要用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表达主题,让文章思路清晰。当只写一件事时,要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经典引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这既是对阅读方法的总结,也为下面的写作实践做好铺垫。

三、掌握理论,明确步骤 1.掌握理论 师:我们回顾已学过的课文,知道了一些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家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是如何做的。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P85补白部分朱光潜写的有关写作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朱光潜提出的具体做法。

(3)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 朱光潜认为写作时应该做这几步:首先定下题目,围绕题目想出相关的材料并写在纸上,再围绕中心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留下来,最后从这些材料中理出一条线索或顺序,写出纲要。

2.明确步骤 师:在写作实践中按朱光潜说的去具体实施,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课件出示:

审清题意,明确中心;

确定顺序,定好详略;

形成框架,列好提纲。

(1)审清题意,明确中心。

师:看到作文题目,你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会想到很多材料。这时别急于落笔,首先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比如,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生自由发言,阐述选择某几项材料的理由)预设 这些材料中能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个中心的有A、B、G,所以应该选择这三个材料。C是写他做体育锻炼,D写的是他乐于助人,E表现他热衷于公益,F写他独立,这些材料与“热爱学习”这个中心没有关联,所以应该舍弃。

(2)确定顺序,定好详略。

师:我们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后,可以根据文体和写作内容,来确定写作顺序。大家思考一下,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结合所学的课文,整理归纳出写作顺序的种类。

②小组讨论:各种文体分别该采用哪种顺序来写才合适。

③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展示。

预设 ①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②a.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可以选择时间顺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描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表现某种主题。如果有多件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也可采用倒叙、插叙等顺序来写。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b.按事物的空间结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介绍百草园的各种景物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物。

c.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一般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或论述。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依次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总述他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是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

(3)形成框架,列好提纲。

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我们头脑中大概有了作文的框架,最后我们就要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的补白部分,让学生分析、归纳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步骤,为写作实践打下基础。再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在写作之前进行思维训练的习惯。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的课文,整理归纳各种文体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要清晰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列提纲,并体会其好处。

2.在写作实践中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 一、了解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如何使思路清晰的步骤,明白写作前可以先列个提纲。那么我们该如何列提纲呢?列哪些内容呢?其实在提纲中,我们只需要写内容的要点、文章的大致安排,确定文章的写作顺序、详略安排等就可以了。

1.提纲的含义 列出所要写的文章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如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等。

2.学会列提纲 以教材P84写作实践一为例,分析如何列提纲。

课件出示:

提纲示例 题目:《“周大帅”二三事》 主题:同学“周大帅”有率真、率直、帅气的性格特点。

主要事件:

(1)一次我忘记了带钱无法坐公交,他为我付坐公交车的车费化解我的窘境。(率真)(2)为班级中受到他人嘲笑或被欺负的人打抱不平。(率直)(3)足球场上,与他校足球队比赛时,骁勇善战,大破他队球门。(帅气)写作顺序:以地点转换为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在学校教室里他为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的事件,体现他的率直;

再写放学后坐公交车,他帮我付坐公交车的车费化解我的尴尬境况,体现他的率真;

最后写在体育馆的足球场上,参加足球比赛时他克服重重困难,大破他队球门时的帅气,体现他为校争光、奋力拼搏的精神。

师:从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提纲要写出这几点内容,包括题目、主题、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写作顺序,最后可以写一个作文的内容概述。这样,一篇文章的大体思路就可以确定了。

二、学列提纲 1.学列写作提纲 参照上面的示例,根据教材P84的“写作实践二”的提示内容,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列提纲。

(1)生自主思考并列出《这天,我回家晚了》的作文提纲。

(2)师随机检查并指导修改。

预设 课件出示:

《这天,我回家晚了》提纲 主题:我因助人为乐而晚回家。

主要情节:①到同学家写作业;

②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

③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做作业;

接着写在他家与他一起玩、看电视,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最后详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迷路了,送他回家;

之后我回到家时天都黑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

2.写采访提纲 师:采访提纲和前两个写作提纲有所不同,它是采访者在采访前所草拟的任务大纲,其涵盖了采访的目的、采访过程的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完成采访任务起辅助性作用。

列采访提纲要包括这样几项内容:(1)采访对象;

(2)采访主题;

(3)采访时间和方式;

(4)采访问题。

(1)生自主思考并列提纲。

(2)师检查并指导。

课件出示:

《对王老师的一次访问》提纲 采访对象:七年级(1)班语文老师王老师。

采访主题:怎么学好语文。

采访时间:周五下午放学后。

采访方式:面对面访谈。

采访问题:①您为什么选择做一个语文老师?②学习语文有什么诀窍?③我喜欢语文,可是我每次考试却考不了高分,我该怎么办?④很多同学在课外喜欢读一些书,您有什么推荐的课外书吗?⑤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该怎么做呢? 师小结:列提纲有助于快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在写作过程中,使我们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进行表达,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学习了怎么列提纲。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训练自己的写作思维,养成写作前勤于思考、勤于列提纲的习惯,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三、布置作业 阅读教材P84、85“写作实践”部分,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根据课堂上列的提纲,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要清晰 【板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以示例作指引,让学生有章法可循。先给出示例,总结出要做到文章思路清晰的步骤,让学生养成写作之前充分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接着用示例来引导学生学列提纲,使学生在写文章时能做到有条理、思路清晰,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篇3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把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注重了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因此本套教材更具科学性。

(四)课文选编更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与实效性。

二、课文选编注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特点鲜明

(一)课文选编四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二)课文选编与内容较以前版本和其他版本的变化:1.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课文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2.降低了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体现了识字的目的性,拼音的工具性特点。3.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教师的教学就更有了适从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也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文本内涵挖掘空间。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表面看起来这些“点”有点细碎,但实际上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堆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注重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部编教材的鲜明特色和全新的体系构建,对一线教师在备课、上课、教材研究、教法选用及学生辅导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样,更容易准确把握住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力求充实。教学过程力求简化,落到实处。

3.研究这些“要点”,包括知识点、训练点等,也就是讲课的重点,是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每一课的,注意传授的时机,合理安排时间。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盘散沙,以致毫无重点,要形成体系。

4.目前的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学习和指导。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又体现不够。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这些方面,落实到方案中并分阶段性有效地实施。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教材的编写者更加强调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加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和培养,同时,也为广大教师进一步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做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专业特长、个人智慧,既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跳出教材,使教材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二、深入研究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在《棋王》的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的节选部分和原文进行了反复研读。并参考大量的评论文章,对作者阿城的成长历程、创作经历、作品风格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对寻根文学这一特定的文**流进行再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对《棋王》这部小说背景和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忽略了对小说中“老者”这一形象的分析和探究,只是简单地把他当作一个陪衬人物处理。后来备课组的老师觉得忽略“老者”的做法不妥,提醒我对文本中老者的外貌、语言、动作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读。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我对文本中“老者”出场的一段文字进行了仔细阅读,发现简短的文字里面暗藏乾坤!于是,我改变了第一次试讲时简单处理“老者”的做法,把“老者”当作一个重点和难点来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老者”身上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一做法完全超出传统的《棋王》教学设计,另辟蹊径。事实证明,这一“创新”之举深受学生欢迎,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作品内涵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这一节公开课增色不少。

三、打破常规,大胆取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举措。

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按照小说教学的惯用思路,围绕情节、环境、人物三个要素进行探讨。课堂思路清晰,中规中矩。同行听完后,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自己讲完后也觉得不满意。究竟缺少了什么呢?新意!经过反复思考,我认识到到,作为一堂公开课,一堂在同行面前展示的研讨课,中规中矩是不行的,没有自己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是不行的。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情节和环境这两个要素大胆舍弃,而重在从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这样课堂重点突出了,学生探究的中心明确了,舍弃了一些枝节问题,为重点问题的探讨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在备课组的同仁对作品反复讨论过程中,他们又给我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谁是真正的棋王?对于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一开始无法接受,我认为小说中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王一生是当之无愧的棋王!后来我和备课组的同行对作品再次进行研读和探讨,渐渐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在最后的公开课中,我采用了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在认真预习文本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独到而新颖的见解,整堂课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成了最精彩的环节!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令听课的同行赞叹不已!没有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可能发现和设计如此有价值的问题,没有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不可能将这个问题演绎得如此精彩。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篇5

知识点汇总

【思维导图】

【知识整合】

一、认识自己

1.人贵自知(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①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A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B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①自我观察和分析。可以观察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讨厌的事情等,可以分析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自己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例如,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

②与他人比较。比较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比较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通过把自己与同龄伙伴作比较,可以加深对自身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①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②用心聆听,虚心接受。重视他人的评价,不过早下结论;感谢他人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③勇于面对。在他人评价中,有些是我们不愿意听到的,但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些评价时,不仅能更好地看清自己,而且可以不断提升自己。

④平静拒绝。有时我们会听到别人带有贬抑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许并不能真实地表明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可以经过理性思考后平静地拒绝,不让这样的评价伤害自己。

二、做最好的自己 1.接纳与欣赏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接纳自己?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我们怎样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我们怎样欣赏自己?

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2.我要飞得更高

(1)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2)如何认识人的潜能?

每个人的潜能都不尽相同。就智力方面而言,我们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需要我们探索、尝试、发现并激活它们。

(3)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4)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

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从小的缺点、对你来说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只要做到了,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都给自己肯定或奖励。④请一个信任的人来协助你。⑤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⑥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易错点拨】

1.我们要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自己。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篇6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讲,语文是基础性教育,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出电灯泡的故事。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爱迪生成功的原因。

3、爱迪生勤动手做实验,勤动脑想问题,所以他成了大发明家。看来,双手和大脑非常重要,是人的两个宝贝。

4、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从图上你能看出来人有哪两个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认读。

“双手”就是人的左右两只手。举起你们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双手大脑两个宝人

认读。

给“人”、“大”、“手”找朋友。

2、人有哪两个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1)指名读第二句。

(2)出示:会

认读。

(3)双手会干什么?

出示:做工

认读。

“做工”这儿指做事情,干活儿。

观察书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出示:双手会()。

双手会做这么多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4)大脑会干什么呢?

“思考”什么意思?

观察课本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又在想什么?

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双手和大脑真是人的两个宝。

(5)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我们怎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

(2)出示:才能创造

认读。

“创造”就是想出、做出的事情。比如以前没有电灯,爱迪生做了上万次实验,把它创造出来了。

(3)怎样才能有创造?

出示:用手又

认读。

(4)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的两个宝,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把事情做好。

四、朗读、背诵全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工用又才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⑴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⑵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⑶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⑷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表演奖。

4、词语训练。

()的船

()的月儿

()的星星

()的天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3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

2、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喜欢阅读。

3、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

石榴,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谈话引入:

听说今天果宝特工们都去水果商场开会了,他们啊正准备一场演出呢。也巧,老师在来的路上就遇到一个水果宝宝,他呀,听说小朋友们在这儿上课,也想来听听。你们想不想见见他?用什么方式欢迎他呢?(生鼓掌)

师出示:石榴。你们认识他么?他叫什么?(石榴)你吃过石榴么?味道怎么样?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二,来学习一篇和石榴有关的儿歌。

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感知

1、看拼音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2、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看着汉子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4、有位魔法师听到了同学们的读书声,也想和同学们比试比试,想不想听听他的声音?(想)放范读录音。

5、魔法师读得好不好?你敢不敢向他挑战?

指名1读。

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谁能读得比他还好?指名2读。

6、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三、识字

1、同学们刚才读得这么认真,不知道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了没有?现在它们可要出来考考你们了。(认字高亮)

第一关:带着拼音读一读词语。指名读,读对其他跟读。齐读

第二关:摘掉小帽读一读。开火车读词语。

第三关:一带多,对比读。

2、现在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么?指名读文。

四、解决疑难

1、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2、老师有一个问题还没弄明白,谁呢帮帮老师呢?

这个问题就是:石榴娃娃什么时候露出了小小的红牙?(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后)为什么是秋风而不是春风呢?(秋天石榴才成熟)

你可真善于思考!

3、说话训练:秋风还会亲谁的脸呢?(出示片:丰收高梁、稻子、玉米、白菜)

例句: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石榴娃娃就笑了,露出一排排小小的红牙。

秋风亲了亲,就了,露出。

说得多好啊,想象力多丰富啊。要不怎么说想象是诗人的翅膀呢,看来咱们同学真有诗人的天分呢。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1、片出示石榴树。

看,这就是石榴树。石榴树美么?(美)

上面红色的果实就是石榴,石榴什么样?(红红的,大大的,圆圆的)能用“又、又、”说一说么?(又大又圆)

你用词很准确很形象。

2、这么多又大又圆的石榴可不可爱?(可爱)所以把它们称之为娃娃。你喜不喜欢这些石榴娃娃?(喜欢)

(1)能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吗?一生读。

不错,要是能读得再慢一点就更有儿歌的味道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2读。

(2)男女生轮流读。各读一句。

(3)读得真好,仿佛大家都是小诗人了。

六、拓展阅读与赏析

1、简介:

有一个老朋友想来看看这里是哪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你们想见见这位老朋友吗?

出示:王宜振照片

他叫王宜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出示简介。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我国当代的儿童诗诗人。在全国一百多家刊物发表诗歌2021多首、童话50多万字。有40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教材。代表作有儿童诗集《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

2、他呀,把咱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进行了改编,我们一起读一读。

你觉得王爷爷改编的和我们教材中的儿歌相比哪个更好?

应该说各有特色,但是我更喜欢第二种,因为句式更简短一些,而且4句一节的形式读起来更有韵律。可见,同样的题材,表现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那么平时我们在写作、说话、做事时也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看来王宜振爷爷还真挺了不起,不过大家不用羡慕,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将来也一定能像王爷爷一样,成为一个不起的人,成为一个对.有贡献的人!田老师在这里祝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u、大写W和音节wu,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u、W,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U、W、wu的认读和u、W的书写。

教学难点:

读准u、w、wu。

教学方法:

启迪、导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i、yi及其四声。

二学习韵母u

1出示乌鸦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学生反复读“乌”,借助“乌”读准韵母u。

3示范发音,观察口形,编顺口溜:“突出嘴巴u、u、u”。

4认清u,指导书写。

⑴看图想想u像什么,你怎么记住它?

⑵观察笔顺图,小老师指导书写。

⑶观察u在拼音格里的位置。

⑷检查坐姿和执笔,学生练习书写,评价。

5练读u的四声。

三学习大w

1单韵母u还有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2提示:它和单韵母的读音是一样的。但一定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开火车读。

⑶辨认u和w。

⑷学生编顺口溜记住读音:“大写w,小写u,大w小u都读‘乌’”。

3出示图片:怎么记住w。(房屋倒影w,w,w)。

4指导书写。

⑴让学生观察笔顺图,说说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⑵学习新笔画:斜下斜上v。

⑶书写笔顺笔画。

⑷观察w在拼音格中的位置。

⑸学生书写,要求做到“三个一”。

师生评议。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wu

1课件演示认识wu,告诉学生它也读“乌”。想想怎么记住它?(大w带小u,紧挨在一起,它是音节wu。)

2熟读wu和wu的四声调。

3练习用四声调组词。

4区分:u、w、wu,说说他们的异同。

五看图读儿歌

1看图说说树上有什么?树下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自读儿歌,用横线标出带“u”的音节。

3教读,读后交流。

六巩固练习,完成“读读连连”

1放手让学生做,然后讲评。

2指导读wáwa,练习读轻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5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篇7

姓名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2.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设东厂

B.废丞相设三司

C.建立锦衣卫

D.设六部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的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6.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7.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A.紫禁城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8.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0.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1.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1653年顺治册封“**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12.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13.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的是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回顾历史,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14.戏曲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昆曲的出现。昆曲在明朝的代表人物是()A.孔尚任

B.马致远

C.洪昇

D.汤显祖

1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7.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1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A.“重农主义”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9.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21.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3分)

(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4)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5分)

22.清朝前期,国力比较强盛,清朝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材料二: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

材料三:五世**朝见顺治帝(右图)

(1)材料一中“康熙二十二年”是哪年?“讨平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2分)

(3)材料三中,顺治帝赐予五世**什么封号?后来,清朝哪位皇帝册封五世**?封号是什么?(3分)

(4)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独”势力有所抬头。面对分裂祖国的行径,你最想说什么?(3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14分)【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③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1)栏目一的三段材料分别是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三项建筑?(3分)

【栏目二】辉煌的文学艺术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2)“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它”作何评价?(4分)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三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3分)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4分)

24.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明朝、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谁?(2分)

(2)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朝废除哪个中央官职?清朝在中央增设什么机构?始于哪位皇帝?(3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清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共同危害?(4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篇8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牛羊怎么样? 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第19课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1)(2)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八、课后反思

第20课 风

一、设计理念: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①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②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

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课件或小黑板)

●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 睡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要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____ 的时候,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画在书后2题中)

●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五)记忆、书写生字

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

书写时强调:“正、用”: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走”的笔顺是:一十土走。

“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

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板书:

树叶 颤动

20、风 林木 点头来了

河水 越波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看课件首页:“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动画朗读):学生边看图边听配乐朗读边思考:你们见过雪孩子吗?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2)看书,想想有几副图,每副图上画了什么?图文对照,练读图旁的句子,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从而渲染了与词句相对应的气氛,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了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验了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然后通过再次地自由练读,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知道本课有8个自然段并配有8幅插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3)想办法弄懂画横线字的读音。

(4)学生小组交流不认识字的读音。

3、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你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课件展示知识树学习全文生字。(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4、初读课文,思考感悟

(1)、从小组中各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正音。

(2)、全班齐读课文。想想说说: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白兔,结果怎样?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什么?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3)、小白兔还会回来吗?课件展示最后一副图。(不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

5、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读句子识记生字: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播放课件读读说说,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6、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表,逐个讲解写字的要点注意事项: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指课题雪孩子,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

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再次播放课件知识树,复习生字词语)

二、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1),借助课件插图的直观形象,使文字叙述的雪后美丽景色变成了真实可触的东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刻。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

过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想更多的了解课文就赶快打开语文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如有问题,在书中圈画,准备提出。

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2-7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思考提出的问题。

4、研究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1、指读2、3自然段,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播放课件插图(2),感受雪孩子的美丽。

2、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播放课件插图(3)图文对照,使学生能深刻体会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3、指导朗读。你能用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3)指名读。

(4)引读。

(二)读中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他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

1、自读4—7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小白兔动画选段,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动画片,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所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真实的感受到雪孩子是多么可爱,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达到更好地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之效果

2、指名读,边读边猜: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样想?小白兔看到雪孩子为了救自己而化了,心里怎样想?

3、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高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朗读并评价。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齐读)

4、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展示,评价。

5、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过渡语:善良、勇敢的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

1、齐读第8自然段。展示课件演示蒸发(1),想想,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孩子会回来吗?

(展示课件演示蒸发(2)。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3、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1)、讨论、自由读。(2)、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3)、展示,评价。

五、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随着音乐美美地读全文吧。

2、你喜欢雪孩子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3、课件播放想想说说: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上一篇:2017—2018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下一篇:初三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