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的近义词反义词查询

2024-06-10

埋藏的近义词反义词查询(通用11篇)

埋藏的近义词反义词查询 篇1

John I.Saeed在Sematics一书中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同音异义(hymonymy),一词多义(polysemy),同义(syn onymy),反义(antonymy),上下义关系(hyponymy),部分—整体关系(meronymy),成员—集合关系(member-collection),份—集合关系(portion-mass)。反义关系又包括简单反义词(simple antonyms),等级反义词(gradable antonyms),对立反义词(reverse),反向反义词(converses),同类姊妹对(taxonomic sister)。

简单反义关系又称互补反义关系。在简单反义关系中,对一个词的肯定意味着对与之构成简单反义关系的另一词的否定。例如:dead/alive (of e.g.animals);pass/fail (a test);hit/miss (a target);present/absent;male/female;innocent/guilty。以dead/alive为例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有生命的物体,它的存在状态只有生或死两种,所以,对“死”(dead)的肯定即为对“生”(alive)的否定。

在等级反义关系中,对一词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与之构成等级反义关系的另一词的否定,例如:rich/poor;fast/slow;young/old;beautiful/ugly。等级反义关系有两个主要特征:(1)在等级反义关系中,两个反义词有中间项,如:hot (warm, tepid, cool) cold,对于等级反义词hot和cold,中间项warm, tepid, cool是存在的,这就说明一种物体可以处于既不热(hot)也不凉(cold)的状态。(2)等级反义词的词义通常是相对而言的,例如a thick pencil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要比a thin girl细得多,因此thick/thin的词义都是具有相对意义的。

二、临界点———区分简单反义词和等级反义词的关键

从定义上来看,简单反义词与等级反义词的差异一目了然,在实际运用中,大多数的简单反义词与等级反义词也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如dead/alive;hot/cold),但也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反义词不容易区分(如clean/dirty;temporary/permanent;messy/neat)。笔者认为,临界点的存在与否,是判定一对反义词属于简单反义词还是等级反义词的关键所在。

1. 简单反义关系

在简单反义关系中,临界点是存在的。我们可以将简单反义关系用相切的两个圆来表示(如图1),此时我们定义,两圆唯一的切点只属于右圆,而切点在左圆的位置为一个空心点。这时我们可以将该切点定义为临界点(critical point)。在此我们以fail/pass (a test)和alive/dead两对简单反义词为例来阐述临界点。首先,我们以百分制为例来分析简单反义词pass/fail (a test),左圆圆上及圆内的点代表不及格(fail)的状态,而右圆圆上及圆内的点代表及格(pass)的状态,此时及格分60分便是两圆切点,即临界点。左圆的点可以无限趋近于切点,但是永远不可能到达切点,因为一旦到达临界点,就不再属于左圆,而是属于右圆。正如不及格的状态可以有0分,20分,50分,59.9分,59.999999……分,但是永远不可能到达60分,因为一旦到达60分,便脱离左圆,属于右圆———及格的界面了。再看第二对反义词alive/dead,左圆圆上及圆内的点代表活着(alive)的状态,右圆圆上及圆内的点代表死亡(dead)的状态,而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瞬间便是两圆切点,即临界点。左圆的点无限趋近于切点(临界点),即任何有生命的物体从获得生命那一刻起,就开始向死亡趋近;左圆的点虽然无限趋近于切点,却无法到达切点。因为一旦到达切点,即到达心脏停止心跳的那一瞬间,就不再属于左圆,而是属于右圆,属于死亡(dead)的界面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临界点是划分两种截然不同的界面的一个关键点,并且该点只属于其中一个界面。在简单反义关系中,存在这样一个临界点,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义状态区分开来,并且该临界点只属于其中的一种状态。

在简单反义关系中,临界点分为两种情况。⑴自然属性的临界点。例如dead/alive;open/shut (of a door);absent/present;on/off (of a light)等,临界点都是自然属性临界点,这类简单反义词的临界点是自然存在的,不需要人为规定,同时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dead/alive,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瞬间,就是dead和alive的临界点,在心脏跳动时的所有状态,都属于alive这个圆的界面,一旦到达临界点———心脏停止跳动的一瞬间,就脱离了alive的界面,进入dead的界面,停止跳动的这一瞬间,也属于dead的界面。这个临界点是不需要人为规定的,是自然存在的。对于open/shut,关门时门与门边接触的一瞬间,就是open/shut两种状态的临界点,没有到达这个点之前,门处于open的状态,而一旦到达这个点,就属于shut的状态了。这个点,也是自然存在的,不需要人为规定。⑵人为规定的临界点。例如pass/fail (of a test), single/married,临界点便是人为规定临界点。以pass/fail为例,在百分制的考试中,60分是及格分临界点,在150分满分值的考试中,90分就是及格分临界点了。在未到达60分或90分之前,都属于不及格(fail)的界面,而一旦到达临界点60分或90分,则进入另一个界面,即及格(pass)界面;但是对于不同满分值的考试,临界点的确定也是不同的,体现了其人为规定性。再如sigle/married,对于中国的现代人而言,从法律程序上来看,领取结婚证书的那一瞬间,便是由未婚(single)到已婚(married)的临界点。而对于中国古代古代人而言,创制于西周时期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才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礼仪规范,如若“六礼”不齐,则婚姻的效力会受到质疑,所以,“六礼”的完成,则是古代中国人sigle/married的临界点。而各个国家的婚姻法制又各有差异,所以对于不同的群体,sigle/married临界点也是不同的。相对于自然属性的临界点而言,人为规定的临界点稳定性相对差一些,但是它依然可以被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所接受,有约定俗成的特性,在时间上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仍然可以成为区分简单反义关系两种反义状态的临界点。

2. 等级反义关系

在等级反义关系中,不存在临界点。我们可以将等级反义关系用一条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直线来表示(如图2),等级反义关系中所有的状态都可以用这条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可以看出,在等级反义词hot/cold之间不仅有中间项warm, tepid, cool,还有其他无数的中间项,而在hot和cold两侧,也可以有无数的点来表示程度强于hot或者弱于cold的状态,而这些中间项或两侧项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一种语言中对于这种状态进行描述的词汇量。比如爱斯基摩人对于“冷”这种状态的描述,词汇量通常要多于赤道周围的地区,反之,赤道周围地区对于“热”状态的描述词汇,也通常会多于极圈周围的地区。另外,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与变化,随着国与国之间语言词汇的渗透与融合,各种语言的词汇量也在不断变化着,这种现象也能导致等级反义词中间项或两侧项的数量发生变化。

对于等级反义词而言,无论这条直线上的点有多少,永远不会存在一个临界点。如反义词hot/cold,不存在一个临界点去彻底区分开hot和cold,我们不能说温度超过多少度就是hot,低于多少度就是cold。再如rich/poor,我们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去区分这两种状态,不能说资产超过10万或100万或100万就是rich,低于这个标准就是poor。这是因为在等级反义关系中,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在一个界面内,它们只是描述同一种界面中不同程度的状态,而没有界面与界面的区分,如young/old是用来描述年龄的状态,hot/cold描述气温状态,它们并没有质的区别,只是量的差异;而临界点是用于区分两种不同质的界面,体现质的差别。所以在等级反义关系中,不存在临界点。

至此,我们便可以轻松地区分出clean/dirty, messy/neat, temporary/permanent属于哪一类反义关系了。对于这三对反义词,我们都没有一个自然的或是约定俗称的临界点去区分这两种反义状态,例如我们不能说一间屋内有多少克灰尘是dirty,没有多少克灰尘就是clean;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规定低于多少分钟就是temporary,超过多少分钟就是permanent。所以,这三对反义词都属于等级反义词。

三、结语

归根结底,之所以简单反义关系中存在临界点,而等级反义关系中不存在临界点,原因在于:简单反义关系是对于一个事件的两个界面的描述,两个界面非此即彼,是质的差异;而这两个界面唯一的切点就是它们的临界点,并且临界点只属于其中的一个界面。等级反义关系则是对同一个界面中不同程度的状态的描述,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差异。有无临界点存在,是简单反义关系与等级反义关系的一个本质的区别。因此,对于比较难以区分属于哪一类反义关系的反义词,我们可以试着去找它们的临界点,一般来说,如果能够找到临界点(自然的或约定俗成的),就属于简单反义关系;反之,如果找不到临界点,就属于等级反义关系。因此,笔者认为,临界点的判定,是区分简单反义关系和等级反义关系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摘要:文章基于英语语义学中的简单反义词和等级反义词有时难以区分这一问题, 通过对简单反义关系和等级反义关系的分析与对比,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临界点。文章认为, 区分简单反义词和等级反义词的一个关键, 在于是否存在临界点。通过对临界点这一概念进行定义, 分类阐述, 并通过图示和例证的方法, 文章对于如何运用临界点去区分简单反义词和等级反义词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最终得出结论:临界点是区分简单反义词和等级反义词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简单反义词,等级反义词,临界点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徐志民.欧美语义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4]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埋藏的近义词反义词查询 篇2

[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

一、引言

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s) 之间也常常存在这样的包含关系,下图为“纲要-实例”示意图(Taylor 2002:125):

根据Taylor(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A 为“纲要”,B 和C 为“实例”,A比B和C概括且笼统(schematic) ,而B和C则比A详细且精确;B和C除了具有A的特征,还具有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A变得清楚明白,因此B和C可以用来更详细地说明和阐释(elaborate)A;B和C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因为他们都具有A的特征;A是建立在B和C的共同特性(commonality)上的,也就是说,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性便能形成一个纲要;“纲要-实例”关系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换言之,纲要A可以同时成为另一个概念(如甲)的实例,而实例B或C也可以成为其它概念(如乙,丙)的纲要。这些向上或向下的延伸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垂直阶层(hierarchy)。因此,我们可以将“纲要-实例”关系看作一个较概括抽象的语言单位与另一个更精确具体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义单位、音韵单位和象征单位间。

上义词(hyperonym/superordinate)和下义词(hyponym/subordinate)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ruse 1986:87-88),二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上义词是指意义较为概括的词,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例如,flower(花)是rose(玫瑰)、peony(牡丹)、jasmine(茉莉)、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carnation(康乃馨)的上义词,desk(书桌),bed(床)、chair(椅子)是furniture(家具)的下义词。换句话说,上下义关系是一种类和成员的关系。

回指是语篇中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词和先前出现过的词在语义层面上具有共指(co-reference)的关系。而语篇中的上下义词就形成回指关系。

二、“上义词-下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我们可以将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hyponymy)理解为“纲要-实例”关系(schema-instance relation) 。由此,上义词便可以理解为“纲要”,下义词可以理解为“实例”,即上义词具有“纲要”的特性而下义词则具有“实例”的特性。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用更加准确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较为概括笼统的“纲要”,使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据此,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的主要功能便是用后来出现的下义词来说明、解释前面的上义词,或是支持、证明前面的论点。笔者将以数则语篇来阐述这个观点(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中国自助游》2009版)。

(1)野生动物园距市中心7公里,地处金殿公园之中,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入口处有圈养的云南珍稀动物大象、猿、虎、豹等,而天鹅、孔雀、非洲羚羊、长颈鹿等动物则散养在园内,需坐电瓶车才能参观。

在例(1)中,动物是上义词,下义词是大象、猿、虎、豹、天鹅、孔雀、非洲羚羊和长颈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下义词的目的是要将前面的较为概括的“珍稀动物”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即要告诉读者野生动物园内到底有哪些动物,让读者对野生动物园有更深刻的印象。

(2)热带水果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品种极多,但只宜在当地消费,不便带走。

在例(2)中,热带水果是上义词,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其下义词。很显然,作者在这里举出这么多热带水果的下义词的目的是进一步精确说明热带水果,用较明确、具体的下义词来说明原本较为模糊、笼统的上义概念(热带水果),使读者能够很迅速、清楚地了解所谓的热带水果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哪些水果,同时还加强了语篇的效果,让读者在心中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3)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仿佛重庆的历史建筑展览。

在例(3)中,作者用下义词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来准确说明重庆有哪些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同时也证实了重庆确实有许多这样的房子。此外,由于下义词除了继承上义词的特征外还增添了属于各自本身的特征。因此,下义词提供了比上义词更多的信息,这点可以从本文中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这两者看出来。也就是说,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不但本身即有老房子的意义,还告诉了读者建造房子的材料。因此,“上义词-下义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除了具有说明和解释等功能外,还提供了新的信息。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以较精确的概念来让“纲要”变得更加清楚,即增添更多细节来进一步阐释“纲要”。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分部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因而,“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是以具体、精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上义词,并且加强了语篇的整体效果,还向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信息。

三、“下义词-上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 (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一个“纲要”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实例”,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同性(commonality) 便会形成一个“纲要”。同样,一个上义词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抽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的共同性便会形成一个上义词。笔者由此认为上义词具有概括下义词的共性的功能,因此语篇中“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具有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下面,作者将以数则语篇来说明这个观点。

(4)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藏民沿街向店铺兜售他们所采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等药材,价格便宜的超乎想象,而且都是真品。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药材这个上义概念来概括之前出现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此外,上义词“药材”事实上在这里也具有归纳前方所有下义词的功能,也就是说药材归纳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的共同特性:都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归入药材的范畴。

(5)尼汝村位于“三江并流”腹地,这个只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冰蚀湖泊等丰富的地质地貌,人们不吝以“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来赞誉这块除了沙漠和海洋,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的生态伊甸园。

在例(5)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为笼统的上义概念“地质地貌”来概括、总结了之前的5个下义词: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和冰蚀湖泊。

(6)福州温泉水温在46℃~60℃之间,含有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在例(6)中,上义词“矿物质”概括了前面的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下义词,同时告诉读者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皆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一种。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时。由于这种回指形态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Taylor (2002) 的“纲要-实例”为基础并通过实际语篇,主要探讨了“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的语境中。从功能上看,作者认为“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是用较准确的下义词来进一步说明,解释之前较为笼统的上义词,并且支持了作者之前所陈述的观点。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则是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起到归类的作用。最后,从新信息的出现来看,由于上义词是概括其下义词的共性而形成的,因此,上义词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比下义词少,所以“上义词-下义词”这种语篇回指型态由于上义词出现在先,下义词出现在后,因而会向读者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语篇回指由于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搜集语料时发现,旅游手册中用到上下义词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旅游手册是旅游业用以吸引游客的重要营销工具之一,为了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地的景点、美食以及文化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用上下义词回指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Gregory, Howard. Semantics [M]. New York:Routledge,2000.

[3]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 [M]. New York:Oxford,2002.

[4]胡状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崇高的近义词反义词查询 篇3

高尚:①道德水平高:~的情操。 ②有意义的,不是低级高尚

高超:好得超过一般水平:见解~丨技术~。高超

高明:①(见解、技能)高超:主意~。 ②高明的人:另高明

优良:1.良好,十分好。优良

神圣:1.形容崇高﹑尊贵,庄严而不可亵渎。 2.帝王神圣

尊贵:1.尊敬贵者。 2.高贵。 3.庄重。尊贵

优异:1.特别优待。 2.特别优厚。 3.特别好。优异

上流:①河流的上游:上流的水很急。 ②上品;上等:自上流

得意的近义词反义词查询 篇4

得意的造句

1、她听了这些奉承话而得意起来。

2、他得意洋洋地挺起了胸脯。

3、她想尽力不把得意的心情表露出来,可她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

4、作为完美无暇的歌词和歌曲的闪电般的作者,他拥有非凡的天赋,但他本人对于他所创作出的歌曲却没有流露出得意之情。

5、在我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我很为自己的节俭和精心打算而得意。

6、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一个罪犯正在得意自己成功偷到了钱和珠宝。

7、因此他在中国总是看起来很得意,这并不仅仅因为他出席一次拉动经济联系的正常业务会议就可把大笔酬金收入囊中。

8、尽管汉斯对于身为美国最佳驱鬼师颇为得意,驱鬼师这词也是他自创的,他还是中意别人叫他“博士”或者再好听点,“教授”,把他当科学家看。

9、陌生人间很难通过触觉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惊讶、尴尬、嫉妒和得意等情感。

10、你成了不错的机械师,修车时还能做我的助手。你跳进驾驶室,虽然倒车时压在玫瑰花丛上,可我还是为你感到得意。

11、从中国人对世界其他地区遭遇的麻烦的反应中,不管是孟买的恐怖袭击还是席卷北美和欧洲的经济衰退,我总能感受一些暗含的自鸣得意和些许能察觉得到傲慢态度。

12、“她压根儿就没发现!”他得意地说。

13、许多评论家对债务上限问题得意洋洋;他们认为债务上限得不到提高产生的极端严重后果,最终一定会促使政治家做出必须做的事情来。

14、你知道,他们俩多少有几分都像是我的孩子:我对于其中的一个早就很得意;而现在,我敢说,另一个也会使我同样满意的。

15、降级会削减其价值,从而使哪怕是最自鸣得意的业主也要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竞争力。

16、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奥巴马先生还没有出生,但是这一时刻被作为对日益得意洋洋的美国的有益震撼载入了史册。

17、并不是我们都变得得意忘形了。

18、我得意洋洋地大叫。

19、他的手修长、有力,使他得意非凡。

浅析鲁迅作品中言语反义词的运用 篇5

言语反义词在生活中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在语义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对于言语反义词的介绍则是寥寥数语, 略微带过。言语反义词在现代汉语中频繁出现, 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类词语手段, 并且能够产生强烈鲜明的修辞效果。在广泛的文学作品中, 言语反义词的使用更是作为作家表达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语言策略, 使得文章达到预期的良好修辞效果。

一、言语反义词研究综述

笔者考察了当今学术界对于言语反义词的探讨, 发现不少学者对于言语反义词的修辞效果和成因做出了各种分析。《言语反义词现象小议》 (刘佳, 2007) 分析了言语反义词所借助的修辞手段, 以及言语反义词的特征, 认为言语反义词主要通过比喻、借代、仿拟、反语来形成修辞效果, 言语反义词具有条件性、随意性、时代性、民族文化性等特征。《言语反义词及其修辞功能》 (徐义云, 2009) 认为对照、夸张和讽刺也是言语反义词的形成手段。其中讽刺作为英语的一种修辞手段, 虽然在汉语中将其对应地划分为一种修辞手段, 但是汉语中不乏讽刺的修辞效果。《谈谈“言语反义词”的修辞》 (施燕祖, 1999) 强调了语境对言语反义词形成机制的作用和意义。《关于言语反义词》 (王立廷, 1988) 将言语反义词分为用辞格的、不用辞格的, 并探讨了言语反义词转化成语言反义词的可能性、条件和机制。《说言语反义词》 (文庆, 1986) 讨论了言语反义词的形成原因, 并对言语反义词和语言反义词做了对比。此外, 类似的讨论还散见于一些语文杂志和语言期刊。

综合看来, 学界对言语反义词的探讨主要围绕着修辞和语境展开。不少学者都分析了言语反义词与修辞手段的关系, 并总结了言语反义词得以形成的修辞方式和话语技巧。言语反义词本身并没有反义关系, 离开语境来看其实往往是两个不相关或者不构成反义关系的词, 然而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则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相反、相对的意义。因此在语境中探讨言语反义词是必不可缺的分析手段。笔者拟对鲁迅相关作品做一些粗略的分析, 探讨鲁迅作品中言语反义词的运用, 以期更好地理解言语反义词的使用环境和修辞效果。

二、鲁迅作品中的言语反义词

鲁迅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可谓独具一格, 其思想深刻, 作品语言也鞭辟入里, 大快人心。尤其是鲁迅杂文中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对国民性的批判, 辛辣讽刺、直指人心。鲁迅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言语反义词, 看似没有反义关系, 却在语境中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让语言的表现力更加强烈。笔者选取了鲁迅作品中相关的语句, 对其中言语反义词的运用进行分析。

1.“他们是羊, 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 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鲁迅《忽然想到》) “羊”和“凶兽”本来不具备反义关系, 但是在这个句子里对举, “羊”代表懦弱, “凶兽”代表凶残, 一个弱一个强, 形成鲜明的对比。

2.“平民总未必会舍命改革以后, 倒给上等人安排鱼翅席, 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上等人从来就没有给他们安排过杂合面。” (鲁迅《集外集拾遗·<争自由的波浪>小引》)

这个句子里“鱼翅席”代表奢侈高档的生活, “杂合面”代表艰苦的平民生活, 在那个阶级对立的年代里, “鱼翅席”的奢侈和“杂合面”的俭朴分别代表着两个阶级的对比鲜明的生活。在这里产生了强烈的批判效果。

3.当我沉默着的时候, 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 同时感到空虚。 (鲁迅《野草》)

这个句子里“沉默”和“开口”构成临时反义词。开口说话, 即打破沉默, 但文章中这样的用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将闭口不谈的心境和开口说话所面临的状况表达得非常具体。同时, 两个分句的节奏性更是加强了这一对言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4.……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合并:眷念与决绝, 爱抚与复仇, 养育与歼除, 祝福与咒诅。 (鲁迅《颓败线的颤动》)

这个句子里“爱抚”和“复仇”所表达的反义效果来自于两种动作所代表的相反的情感。词语本身虽然没有反义关系, 但是很显然“爱抚”代表的是“爱”, “复仇”代表的是“恨”, “爱”与“恨”构成根本的反义, 因此本来没有反义关系的一堆词语在这里形成了临时的反义关系, 构成一堆临时反义词。

5.……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 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 非人间所有, 所以无词的言语。 (同上)

“无词”和“言语”因为其蕴含的反义关系给这个句子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荒诞效果。“言语”本来是由词汇组成, “无词”则是“有词”的反义面, 反义效果非常明显, 这样子的词语选择也使得文句产生了强烈的张力, 表现出一种悲剧色彩和荒无感。鲁迅善于运用词语的临时反义效果造成强烈的对比和富有张力的表达效果, 比如其杂文《无花的蔷薇》, 运用的就是这样的手法, 打破人们的心理界限和经验认知, 用对比的效果表达强烈的态度和情感色彩。

6.“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 人们都称他伟人时, 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鲁迅《无花的蔷薇》)

在这个句子里, “伟人”和“傀儡”构成言语反义词的语义理据是, “伟人”代表的是有自己独立价值的先驱, 而相比之下, “傀儡”则是任人操控, 没有独立价值和自我意识的代表。在这个层面上, “伟人”对比“傀儡”既能够表达出作者原文中所要批判的现象, 又能够在表达效果上增强讽刺的语气。

7.“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 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 (鲁迅《随感录·二十五》)

“蓬头垢面”和“妖形妖势”是对两种孩子的描写, 一种的穷人家的孩子, 穿着破旧;一种是富人家的孩子, 打扮妖娆。在此用这样一对言语反义词, 不仅仅是在描写外貌上形成强烈对比, 更是隐含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对前者同情, 对后者批判。

类似的语料还有很多, 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值得注意的是, 鲁迅先生善于使用言语反义词, 在文句的表达中体现出强大的语言表现力, 构造意义丰富的语体效果。也正是对于言语反义词的娴熟运用, 才使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富有节奏感, 精炼深刻。言语反义词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笔者谨对其生成机制和比较常见的作用总结如下。

三、言语反义词的生成机制和作用

对于言语反义词的生成机制, 有诸多学者做出了一系列总结, 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1、利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比喻、借代、仿拟、反语、夸张等。

2、利用语境, 脱离修辞手段的情况下依靠上下文构成言语反义。

3、利用词汇意义中某一方面的对照, 或语体色彩的对比。

4、利用民族文化心理中约定俗成的对比关系。

5、其他临时的反义效果。

综上所述, 言语反义词的生成手段主要可分为修辞和语境。其存在条件则包括民族文化心理、社会心理对词汇暗含义的约定、词汇含义的内涵和外延等等。因此, 理解语言的临时反义关系需要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心理认同。

而对于言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笔者认为除了诸多学者所总结的反语讽刺效果之外, 还有音律上的整齐和节奏感。笔者考察了大量的言语反义词使用案例, 发现绝大部分的言语反义词都是双音节词, 在句子里形成对举, 使得语言简洁精炼、富有节奏感。此外, 一部分言语反义词, 尤其是利用“仿拟”手段形成的言语反义词, 往往具有诙谐幽默的效果。

小妖的近义词妖术 篇6

有一次,小妖见小刺猬在树底下发呆,他就施展妖术,树上的果子噼里啪啦地砸下来。小妖本想吓吓小刺猬,可是小刺猬在树下一打滚,就浑身扎满果子跑开了。原来,小刺猬正发愁怎么摘下果子呢。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妈妈千年老妖看着小妖整天在森林里胡闹,很生气,命令小妖去山上的妖精学校修炼妖术。

小妖在妖精学校待了整整十年,终于学会了近义词妖术。可是,他捉弄动物的本性还是没有改掉。

小妖刚下山,就遇见了正要回家的胖胖猪。

“弯弯曲曲,曲曲折折:连绵不断,连绵起伏……”小妖迫切地施展刚学会的妖术。

突然,胖胖猪眼前一黑,等他再睁开眼睛,四面都是墙。胖胖猪紧张地咽咽口水,他明白自己遇到妖术了,还是很厉害的妖术。

胖胖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发现一面墙上若有若无地闪着一些词。他仔细地辨认,发现上面写着:

希望——盼望 节省—— 美丽——

仔细—— 消失—— 细小——

“希望、盼望……哦,原来是近义词妖术。”胖胖猪曾听奶奶说过这种妖术,他深吸一口气,快速地报出答案,“节约、漂亮、认真、消灭、微小。”

只听“啪”一声,四面的墙消失了。胖胖猪又看见了熟悉的森林,同时他也看见了被一个网兜罩住的小妖。小妖挣扎得越厉害,网兜就缩得越紧,网兜的绳子,都快勒进小妖的肉里了。

原来,胖胖猪破解妖术后,又反弹给了小妖。小妖必须填上反义词,才能解脱,可是他还没学过反义词。

胖胖猪看着疼痛的小妖,连忙喊出了这六个词的反义词。

小妖身上的绳索脱落了,他看着并没有生气的胖胖猪,暗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捉弄小动物了。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篇7

关键词:近义词;语域;搭配;语义偏好;搭配结构

作者简介:刘欣(1990-),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当中,近义词的辨析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难点。下面以“永远”和“永远”为例,先介绍传统的教学当中现状和问题,再基于CCL语料库,通过大规模、真实的语料,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来归纳近义词的异同点,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汉语近义词的教和学。

一、近义词“永远”、“永久”的问题探究

“永远”和“永久”是该教材第十课练习第三题中出现过的一对近义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试图按照“永远”、“永久”的词性、句法功能和语义的角度来解题,但容易得到错误的答案,而感情色彩这一区别特征又不够明确。

可见,仅仅依靠词典和教材是不够的,由于习得者受到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必须将词汇的字典释义转化成具有应用可能的辨析规则。

二、基于语料库的“永久”和“永远”辨析

(一)“永远”和“永久”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

(1)统计近义词在不同语域的分布差异

语域是人们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出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言语变体。近义词在不同的语域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统计“永远”、“永久”在不同的语域中的出现频次,所占比例及其差异,有助于将两者区分开来。

(2)针对近义词不同语域的分布差异来观察和分析

观察语料可得:①从总频次来看,“永远”比“永久”更常用。②在不同的语域中,“永远”倾向于当代文学;“永久”则是应用文。③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在报刊这一语域,说明“永久”比“永远”更多地用于报刊。④在翻译作品和当代文学这一语域,“永远”在它的总频次所占比例中位列第二、第三,远远高于“永久”⑤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较之现代文学,“永远”在当代文学中出现的频次大大增多,而“永久”在现代、当代文学两个语域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二)“永远”和“永久”的搭配词

(1)统计近义词的显著搭配词。

通过CCL语料库检索“永久”、“永远”,寻找两词周围反复出现的词,这些词就是“永久”、“永远”的搭配词。我们以“永久”为节点词,将跨度设定为坐0右5。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到包含“永久”、“永远”的语料分别为6552条、30131条。

(2)分析近义词的右置搭配词

从词长和词性来看,“永久”的右置搭配词多为双音节词,“永远”的右置搭配词大部分是单音节词。永远比永久更多地出现在口语当中。除了结构助词“的”、“地”、“了”,连词“和”,介词“在”,其余的搭配词大多是名词或动名词,个别是形容词。从“永久”的右置搭配词来看,绝大部分情况是作定语,修饰名词,偶尔作状语和谓语。而在“永远”的右置搭配词中,单音节动词占很大一部分,结构助词、助动词和单音节副词占一部分部分,有个别的表示第二人称的名词。虽然“永远”作多种句法成分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就右置搭配词的词性来看,“永远”作为副词词性还是比较突出的。

从语义偏好来看,“永久”后的名词大多倾向于表示社会问题和国际关系领域,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或问题。例如:“永久的纪念”和“永久的标志”更偏向于用外在的物化方式来表达时间的长久。“永远”后的词,意义比较虚化。有许多助动词、结构助词。通过观察语料,其后出现的高频动词,组成了“无法忘记”、“忘记不了”、“记住”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可以看出,“永远”更多是表示一种主观情感。

(三)分析近义词的搭配结构

从搭配结构来看,作状语时,“永久”大多数会带上结构助词“地”,再接动词,且动词的词义不包含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永远”后面可以直接带表示情感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此外,“永远”经常带单音节副词,在表示时间程度上再限定范围,加上表示肯定或者否定语气的副词,例如:“永远都”、“永远不”、“永远也”,但“永久”后面不可以带副词。“永远”后面可以带作系动词或者副词的“是”,“永久”却不能。对于受水平限制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这是一条比较简单可靠的区别标准。

同样作定语时,从高频共现搭配词来看,“永久”的中心词多是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意义相对比较具体,例如:“永久的纪念”和“永久的标志”更偏向于用外在的物化方式来表达时间的长久。“永远”的中心词仅仅从上表中,还看不出对象,有待扩大范围观察语料。值得注意的是,“永远”的右置搭配词中有“你”,并且通过检索和统计发现,第21个高频右置搭配词是“我们”,与人称代词高频共现的现象和它表达主观感情色彩或许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永久”、“永远”这一对近义词进行区别的目的是,对于受水平限制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能够作复杂的句法成分的近义词是容易混淆的。而基于语料库的检索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直接的区别标准,可以对传统教学近义词辨析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茂松、黄昌宁、方捷.汉语搭配定量分析初探[J].中国语文,1997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商务印书局,2012年.

[3]蔡绿.也说“永远”——基于语料库的语频统计分析[J].语言应用研究,2014年.

[4]洪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近义词教学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

埋藏的近义词反义词查询 篇8

1.「甘い」的基本意思

在古日语中,「甘い」是“甘、甜、美、香”等汉字的读音(读作ウマシ)。用于表现令人身心愉快且珍贵的东西。例《祝词·广濑大忌祭》中「山々の口よりさくなだりに下し賜ふ水を甘水と受けて天の下の公民の取り作れる奥つ御歳を」,《钦明纪一四年》中「待恩詔如春草之仰甘雨也」。中世的《天正本节用集》(1590)开始将「甘い」的读音标注为「甘(アマシ)」,到了江户时代的《譬喻尽》(1786)则直接有「甘きこと糖飴の如し」的记述。也就是说「甘い」开始被用于表现砂糖或蜜的味道,即万人共通的舔食砂糖时的味道开始用「甘い」来表现。

除了表现砂糖或蜜的味道外,「甘い」还用于表现一些蔬菜或水果的味道。除了本身含有糖分的水果蔬菜外,「甘い」还用于表现酸味或辣味不足的水果蔬菜。

(1) 参加者たちは、寒暖の差が甘い大根を育てる高原で大根を収穫。

(2) 夏秋のとるイチゴは酸っぱいと言われるが、なつあかりは糖度が高くて甘い。

另外,「甘い」还可以表示鱼肉鲜美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多侧重于表现未经过深加工的鱼肉本身的味道。

(3) 越前の冬の味覚の王者といえば越前蟹と甘エビ。ぷりぷりした歯ごたえ、とろりとした甘さがたまりません。

(4) 鶏肉小売業者は「うちの肉は柔らかくて甘いのが特徴……」

2. 作为「辛い」的反义词的「甘い」

2.1「辛い」的语义

「辛い」的基本语义为味觉的咸或辣的意思。

从上代开始便被用于味觉的“咸”一义,在现代日语中仅限于西日本地区在使用,其他地区基本上用「しょっぱい」「塩辛い」来表示。此种变化可以用两种原因来解释,其一为中世时期中国的五味说法传入日本,日本开始将“咸”和“辣”区分开来。另一原因为近代韩国料理的盛行,使「辛い」一词更加侧重于表现“辣”的意思。

「辛い」在平安时期还有“酸”的意思,但现代日语已经完全不使用了。

在味觉方面「辛い」还用来表示酒类、咖喱、烟草等的辛辣味道。

除了味觉的语义之外,由“咸”“辣”“酸”等味觉语义的对口腔的刺激强烈这一感觉,「辛い」还派生了“严厉、严格”和“辛苦、辛酸”等的表示伴有苦痛感,难以承受的痛苦等引申语义。

2.2

作为「辛い」反义词的「甘い」的语义

2.2.1 盐味、辣味、酸味等比较弱

(5) 関西の味噌汁は、甘くて、どうも口に合わない。

虽然这种用法也是表示味觉,但和「甘い」的基本义的“甜”有差别。首先,「甘い」的这种用法是以「辛い」的反义词为前提的,不是单纯地表现味道而是强调对于期待的味道稍有失望。同样,辣椒、生姜、辣根、胡椒等的味道对口腔的刺激小时,也用「甘い」表现。这种用法稍有贬义。

日语的「辛い」在平安时期用来表示酸味,现代日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表示酸味淡时可以用「甘い」来形容。语义的演变可以表示为:酸い·酸っぱい←→酸っぱくない圯甘い。

2.2.2 酒类等的味道

(6) 僕は、暫く、この男の方を盗み見ながら、小さな杯へついだ、甘い西洋酒を、少しずつなめていた。

酒的味道很辣时用「辛い」来形容,相反,酒的味道相对柔和对口腔的刺激不太强烈时可以用「甘い」来形容。这点用法基本上和前面的盐味或辣味或酸味的弱基本相同,但是此时的「甘い」已经开始有“口感柔和,愉快的刺激”的语义。如「甘口の煙草」「甘口のカレー」。

2.2.3 评价、做法等不严格

(7) あの先生は、採点が甘い。

(8) 父親はどうしても女の子に甘くなりがちだ。

(9) 23日に県庁で会見し、「スーパーのディスカウントのように刑が軽くなる日本の法律は甘い。再犯で新たな犠牲者が出ることがあってはいけない。そのために、終身刑ができるまで活動はやめない」と語った。

以上例句均可以看做是「辛い」的“严厉、严格”语义下的相反语义的用法。但是仅限于在表示分数或评价的时候「甘い」和「辛い」作为反义词相互对应。除表示分数或评价之外的此种语义下的「甘い」的反义词通常为「厳しい」。例句 (8) (9) 中的「甘い」很难用「辛い」来表示相反的意思,但是用「厳しい」则比较通顺。

像例句 (8) 用「甘い」来表示人的态度时,有“对对方有好感,很温柔”的语义,由此语义派生出例句 (9) 的用法,即主体是物的情况下用「甘い」来表示时,有“未达到原来要求的水准,稍有不足”的语义。

2.2.4 生活或境遇的“甜”

(10) 皿の三十年は作者にとっての三十年でもあり、「酸いも甘いも盛りし」に感慨深い。

(11) 世の中は辛いようで甘い、甘いようで辛い。

以上例句为「辛い」的“辛苦、辛酸”语义下的相反语义的用法。像前文叙述的一样,在平安时期还用于表示味觉“酸”的意思,现代日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在表示生活的酸甜苦辣时,现代日语中有「酸いも甘いも」这一惯用表现。

以上为「甘い」作为「辛い」反义词时的多义表现用法的分析。如果用图表来表示的话,可以简单归纳为下图。

本文仅对可以和「辛い」成反义词的「甘い」语义作了解释,其他语义未作解释。作为「辛い」的反义词的「甘い」的语义基本上均带有“不充分”的意思。例:盐分不足、酸味不足、腥味不足、不够严厉等。因此,「甘い」还派生出“螺丝松”“刀不快、钝”等语义。

参考文献

[1]青谷法子.“多義語の語彙ネットワークに関する研究 (1) -形容詞“甘い”について”.“东海学园大学研究纪要”第6卷.东海学园大学, 2001.

[2]小出庆一.“味覚形容詞——体系とその意味拡張——”.“群马县立女子大学国文学研究”23.群马县立女子大学国语国文学部, 2004.

[3]近安里.“多義語“甘い”の構造的考察―英語sweetとの比較を通して―”.“明治大学日本文学”25.明治大学日本文学科, 1997.

[4]丹保健一.“五感語彙の多義性について-多義の意味的広がりをめぐって-”.“金泽大学语学?文学研究”第十九号.金泽大学教育学部国语国文学会, 1990.

[5]武藤彩加.“味覚形容詞“甘い”と“辛い”の多義構造”.“日本语教育”第110号.日本语教育学会, 2001.

《老子》反义词与辨证思想初探 篇9

1 概念关系反义词与《老子》辨证思想解析

老子抛出“道”这一命题以支撑自己的哲学思想, 并进而成为其休系的核心内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 虚无, 因应变化于无为, 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1]其内涵之深刻, 让后人可从多角度阐释与剖析。它关乎历史, 又联结文学;不疏离美学, 更与哲学的辨证法密切相关。

2 从“无”到“有”

在《老子》中“有”和“无”是相对反义词。它们相反相成, 变化多端。“有”和“无”用以指称宇宙生成刹那间物质前后的不同状态。“无”是指宇宙生成前云气般的初始物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存在状态。而“有”则是指万物生成的状态和方式以及人们对它们的看法。

道 (无、气) →天地→万物 (有、气贯穿始终) 。“有”和“无”是一对描写宇宙生成的相反概念。道是无, 万物是有。从生物学上来讲,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从古迄今, 从精神到物质, 都表现为一种形影不离的依赖性和契合感, 水乳交融, 不可分离。古语云:“人穷则反本。”此“本”字, 从广义上讲, 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自然”, 人类生存之根, 万物成长之源。

“老子第二章说‘有无相生’, 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 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 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实的, 人怎么住进去呢?”[2]此处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 “无”不是“空”, “无”是不可见而“以为无”, 而其“统众”、“统物”之用固在, 也就是“道”的规约性不以其不可见而不在。[3]

人们要体认大道有无之际, 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 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在形而下的情况下, 要体认形而上道, 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

3. 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老子谈“道”并非凭借空想, 而是源于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独立见解, 这源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神秘的直观感觉。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无言观注, 自然成为了建构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不同形式或内容的对立统一, 同时矛盾对立的双方没有一方能独立存在。

不管学者们对于“道”的阐释有多么与众不同, 唯一达成共识的是, 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哲学不容置疑的特征。老子意识到, 世界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轨道中, 事物从产生到消亡, 有其必然规律, 从来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正如我们从来不会看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事物拥有自身的对立面, 二者相辅相成, 并以对立的方面形成存在的前提条件, 没有“大”就无“小”, 没有“圆”就无“方”;反之亦然。其实, 此种反面论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讲的“相反相成”。

“相生、相成、相形”等, 是指因为有了比较, 所心出现存在的价值, 相依而生, 只是用不同的对立概念, 来诠释的不同动词。老子举出音声、前后、庞辱、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 是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生动体现。他揭示出万物包括人都无法孤立存在, 必然有所依托。这足以证明, 他的确看到了, 在客观和主观现象中, 矛盾普遍存在, 并于一切过程之中挥之不去。人们关注表面现象, 必然会忽视最本质的东西, 而其恰恰隐藏在深层和整体之下。《题西林壁》诗中有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之所以流芳千古, 正是由于它表述了对事物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等种种哲理的思考, 它具有的强大启迪性, 与老子的辨证法辞异而意同。老子在试图告诉我们正因为有了对立, 所以要全面地认知事物, 观察两端, 从正面去发现负面, 对于负面的把握, 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 正面与负面, 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 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曲”藏匿着“全”的道理, “敝”遮不住“新”的意蕴。

朴素的辩证法, 是老子哲学中最具创造性的东本。千年前的老子已经看到, 事物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发生、发展、变化。对立的二者依存, 联结, 共生, 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自然转化。而这种变化, 则被其定义为自然的根本性质, “反者, 道之动也” (第四十章) 。老子的辩证法是一种以自然的有意概括, 其目的在于, 为人类找到一种合理并合规律的的生存模式。他所提出的各种对立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如善恶、美丑、是非等, 而且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辩证法原理。时至今日, 我们站在时代与历史的新高度和新角度上, 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符合老子的精妙推论, 就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摘要:《老子》又名《道德经》, 全书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既是规律, 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意义。老子所讨论的“道”具有极大地包容性高度的抽象性, 其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 其语言是“正言若反”, 其辨证思维尤为突出, 文中常以两两相对的事物来说明万物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关键词:词义关系分类,反义词释义,辨证思想

注释

1[1]《史记三家注》.中华书局, 1959, 第2156页.

2[2]冯友兰.《老子哲学讨论集》, 第117页.

试论汉语中反义词的判断及其分层 篇10

关键词:反义词判断分层

从字面意义看,“反义词”就是意义相反的一组词。但是“意义相反”这个说法十分笼统,而各人对“相反”一词意义的理解可能会有所偏差,所以在对“怎样的词可以算是反义词”这一问题的判断上见仁见智。本文尝试对反义关系的判断方法作一些探讨,并据此提出对反义词分层的一点看法。

一、反义词的类型和构成反义词的条件

(一)语义场理论中的反义关系

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因此必须把词义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只有通过分析、比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才能比较清楚地确定一个词的准确涵义。词只有作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才有它自己的“词义”;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依据以上观点,德国学者特雷尔(J.Trier)提出了“语义场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Fields)。而反义词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语义场类型。

关于“怎样的词可以算反义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总的说来,并不都局限于“词义相反”这一种类型。逻辑学家把反义词分成语义矛盾的词、语义相反的词和语义相关的词三大类。有些研究把反义词分为互补反义词、渐进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反义词包括词义相反的词和词义相“对立”或“相对待”的词。这几种反义词的分类有相类似的地方,但也都存在着界定上的分歧。

(二)构成反义词关系的条件

反义词的成对使用常常是用于写作等方面,通过一组词互相对比和相衬,以对方的存在来突现自己的意义,并以此达到一种修辞的效果。因此,汉语中的反义词,通常首先要求其字数相同,从很多反义词典中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

除了字数相同外,关于反义词的界定,刘叔新先生提出了这样几个条件,即:不同的词语单位之间在语义上相反;语义上必须互为存在前提:理性意义只在某个方面上相反,其他方面须彼此一致;须能共同出现在某种语体、某种风格中;要求两个词的词性相同。

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一组词构成反义词的必要条件。下面,本文就依据以上这些对反义词的界定和条件约束,尝试着对如何判断反义词作一点方法上的探讨。

二、试论反义关系的判断方法

首先来看这几组词:动-静、生-死、男-女、冷-热、高-矮、南-北、黑-白、父-母、男人-男孩、姐姐-妹妹、进攻-防守、输-赢。下面就以对这些词的分析来讨论判断反义词的方法。

(一)直接否定

对“反义词”的含义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其“意义相反”。词义可大体上分为概念义和附属义,其中概念义是词义的中心内容,而附属义指的是词的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上文也提到,一组反义词要求能共同出现在某种语体、某种风格中,也就是说它们的色彩义必须相同。由此可见,所谓的“意义相反”指的是词的概念义相反。所以对一组词是否构成反义词,首先要看的就是它们的概念义是否相反。这可以通过“直接否定”的方式,即直接对其中一个词进行否定,看得到的概念义是否与另一个词相同。如“动—静”这组词,否定“动”,即“不动”,正是“静”之义。“生一死”这组词,否定“生”,变成“不生”,即“死”之义。同样的, “不男”,即为“女”。这几组词都可以通过直接否定的方式,得出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反的结论,即这是几组在判断上“非此即彼”的反义词。

(二)可比性检验

再看:冷-热、高-矮、南-北、黑-白这几组词,如果用上一种“直接否定”的方法,并不能得出它们是反义词的结论。这种情况下,可以再对它们进行可比性检验,即看它们在比较的层面是否“非此即彼”。具体地说,比如“冷和热”,由“A比B冷”,就可推出“B比A热”。而“高-矮”也是如此。同样,“南-北”这组词也是这样,这是两个位置上相对的词,说“A比B要南”就可推出“B比A要北”,而如果是“东”和“南”就不行,因此“东-南”也不是一组反义词。此外,“黑-白”也是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来检验。因为“黑”和“白”其实是色彩明暗的两个极端,即可以引申为“明”和“暗”这两个含义,人们会说“A比B黑”,并可推出“B比A白”。也因为如此,所以“红—绿”这组词,在笔者看来就不是一组反义词,因为人们不会因为说“A比B红”就推出“B比A绿”,即这组词在比较的意义上也不是非此即彼,也就不构成反义关系。

(三)义素分析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判断出一组词是否构成反义词,那么可以再对这组词进行义素分析,来检验它们是否是反义词。

“语义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这种理论的基本论点是:所有的实义词,它们的“意义”都可以分解成一些“语义成分”(Sense Components)。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反义词。周祖谟先生认为,反义词主要是一些形容词和动词。而按照伍谦光先生的观点,性质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或“关系”的名词、表示“时间”“方位、方向”或“状态”的副词以及表示“感情”或“动作”的动词,这几类词才有反义词。而现代汉语的副词主要是由实词演变的,“在汉语里,形容词和副词的界限在某些情况下不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可以说,反义词基本上都是“实义词”,即它们都可以用义素分析法来进行分析。

义素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义位可以进行内部原子主义的分析。一个义位之所以不同于另一个义位,是因为它的内部构成成分不同于另。一个义位,而这内部构成成分便是该义位区别于另一个义位的标志、特征。通过对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如上文所说,反义词的理性意义只能在某个方面上相反。如果一组词义素分析的结果只有某个义素不同,那么可以对那个不同的义素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它们是否为反义词。这又会有几种可能:

一种是相区别的义素可构成直接否定的反义关系。如“父—母”,进行义素分析后可以得出:

父: (近亲属)→(生育关系)+(男性)

母:(近亲属)→(生育关系)-(男性)

即这组词只在“性别”上相反。“男人—男孩”也是同样的情况,它们只是在“是否成年”这一义素上相反。这样的词可以判断为反义词。

第二种情况是相区别的义素可构成比较上的相对立,即相区别的义素可通过上述第二种方法判断其为反义词,那么这组词也是反义词。比如“姐姐—妹妹”这组词,对其进行义素分析可得:

姐姐:(近亲属)←→(同胞关系)—(男性)→(年长)

妹妹:(近亲属)←→(同胞关系)—(男性)←(年长)

即这两个词只在年龄上有“大—小”的对立。因此可判断这一组词也是反义词。

第三种情况则是动作趋向上的相反,同样可以判断其为一组反义词,如“进攻—防守”这组词的义素分析;

进攻:X1(接近)X2→(攻击)k(敌人)zh(个人或团体)

防守:X1(接近)x2←(攻击)k(敌人)zh(个人或团体)

这两个词就是“攻击”这一义素的动作方向相反,因此这组词为反义词。还有“输—赢”这一组,则可以看作是对“胜利”这一义素的动作趋向相反,因此也是反义词。

如果义素分析之后没有得出以上结果,而是有两个及以上的方面相反,那么就不能看作是反义词。如“哥哥一妹妹”这样一组词,因为它们在“性别”和“年龄”这两个义素上都相反,因此就不能认为它们是一组反义词。此外,如果对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之后,没有义素能构成上述的几种关系,甚至有很多义素不相同,当然都不能认为是反义词。

三、反义关系的分层

近义词辨析(二) 篇11

A. Except forB. Besides

C. ButD. Except

2. I know nothing about him ___ that he is an English-man.

A. besidesB. except

C. apart fromD. except for

3. Who is to ___ for the accident, the driver or the walker?

A. blameB. scold

C. punishD. pay

4. When you are being taken photos of, you should stay ___ .

A. quietB. silent

C. calmD. still

5. In face of danger, he remained ___ .

A. silentB. calm

C. quietD. still

6. When you live in a ___ village, you can’t be well-informed.

A. quietB. silent

C. stillD. calm

7. The police haven’t discovered the ___ of the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so far.

A. reasonB. explanation

C. causeD. excuse

8. Have you turned to the dictionary to find out the ___ for the new word?

A. directionB. description

C. explanationD. introduction

9. All his classmates ___ him on his winning the prize in the maths contest.

A. celebratedB. congratulated

C. welcomedD. greeted

10. The taxi driver ___ me too much for driving me to the airport that day.

A. chargedB. spent

C. costD. paid

11. The students are given $50 a term to cover the ___ of books and studying materials.

A. priceB. cost

C. payD. value

12. High unemployment ___ the government billions of pounds in lost taxes.

A. costsB. charges

C. losesD. spends

13. However, the customer would only ___ half the price for the skirt.

A. chargeB. cost

C. offerD. buy

14. As you know, all the natural resources are possessed and managed by the ___ .

A. countryB. land

C. nationD. state

15. Yesterday the president spoke on TV to the ___ about the prevention against the terrible disease.

A. stateB. nation

C. countryD. land

16. They can’t live on ___ . They must stay in the water.

A. landB. earth

C. groundD. soil

17. For the next ten years, he had not sent a single ___ to his parents.

A. messageB. news

C. informationD. notice

18. The ___ why Eileen didn’t turn up at the meeting was not made clear.

A. reasonB. cause

C. excuseD. matter

19. He thought this painting of mine of great ___ , and would ___ at least $10,000 for it.

nlc202309030415

A. worth; buyB. value; pay

C. price; offerD. use; charge

20. The government provided them with food and ___ through the hard years.

A. dressB. coats

C. clothingD. suits

21. His father found ___ in a factory. There was always a lot of ___ for him to do.

A. work; jobB. a work; jobs

C. a job; workD. a job; works

22. I’m sorry the baby’s cry last night must have ___ your sleep.

A. troubledB. disturbed

C. interruptedD. worried

23. Don’t ___ them; they are talking business.

A. interruptB. trouble

C. disturbD. break

24. His grandma has been ___ for five years, but he still remembers her clearly.

A. deathB. died

C. dyingD. dead

25. Most houses were ___ in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many people became homeless.

A. damagedB. harmed

C. destroyedD. shaken

26. Look! The cock is ___ where a hen ___ an egg just now.

A. laying; lainB. lying; lied

C. lying; layD. lying; laid

27. The ___ made by the judge was not just and the public didn’t accept it.

A. decisionB. judgment

C. choiceD. conclusion

28.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make a ___ between Mary and Alice because they are both very attractive.

A. choiceB. decision

C. selectionD. agreement

29. He has a good ___ of business and his company is running well.

A. senseB. feeling

C. touchD. thought

30. However, she ___ to talk to the manager immediately about the matter.

A. requiredB. demanded

C. suggestedD. requested

31. As you know, parents are ___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in our country.

A. requestedB. demanded

C. expectedD. required

32. The faces of four famous American presidents on Mount Rushmore can be seen from a ___ of 60 miles.

A. lengthB. way

C. distanceD. space

33. ___ a red skirt, the teacher came in.

A. WearedB. Dressed in

C. Putting onD. Being having on

34. We couldn’t cut the rope because the ___ of the knife was not sharp enough.

A. side B. edge

C. frontD. point

35. It was ___ hot today, and he came into the shopping centre ___ to enjoy the cool air.

A. specially; especially

B. especially; specially

C.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D. specially; particularly

36. It’s clear that the city’s underground ___ more people than the bus does.

nlc202309030415

A. fetchesB. carries

C. sendsD. brings

37. The peasants are busy ___ the seeds now. Shall we help them?

A. choosingB. taking

C. selectingD. electing

38. After the long and tiring journey his ___ completely gave out.

A. spiritB. power

C. forceD. strength

39. Tom is full of ___ and he doesn’t know what tiredness means.

A. powerB. energy

C. strengthD. spirit

40. It is ___ impossible to make such a long journey in such an old car.

A. ratherB. very

C. fairlyD. quite

41. I haven’t seen Ann for ___ long that I’ve forgotten what she looks like.

A. suchB. very

C. soD. too

42. The manager believes prices will not rise by more than ___ four percent.

A. any otherB. the other

C. anotherD. other

43. The weather was ___ cold that I didn’t like to leave my room.

A. reallyB. such

C. tooD. so

44. The performance ___ nearly three hours, but few people left the theatre early.

A. coveredB. reached

C. playedD. lasted

45. It was hard for him to learn English in a family, in which ___ of the parents spoke the language.

A. noneB. neither

C. bothD. each

46. He doesn’t have ___ furniture in his room—just an old desk and a new chair.

A. anyB. many

C. someD. much

47. Last night Mr Crook didn’t come back at the usual time. ___ , he met some friends and stayed out until midnight.

A. MeanwhileB. However

C. InsteadD. Yet

48. — 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 Sorry. This is not the right ___ to invite me. I am too tired to walk.

A. momentB. situation

C. placeD. chance

49. Jack is late again. It is ___ of him to keep others waiting.

A. normalB. ordinary

C. commonD. typical

50. I ___ it as a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mpany that suppliers of raw materials should be given a fair price for their products.

A. makeB. look

C. takeD. think

51. Her shoes ___ her dress; they look very well together.

A. suitB. fit

C. compareD. match

52. Most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the burning of ___ like coal, gas and oil.

A. fuelsB. articles

C. goods D. products

53. You have to be a fairly good speaker to ___ listeners’ interest for over an hour.

A. holdB. make

C. improveD. receive

nlc202309030415

54. Dogs have a very good ___ of smell and are often used to search for survivors in an earthquake.

A. senseB. view

C. meansD. idea

55. — How do you find your new classmates?

— Most of them are kind, but ___ is so good to me as Bruce.

A. noneB. any one

C. every oneD. some one

56. What’s the ___ of having a public open space where you can’t eat, drink or even simply hang out for a while?

A. senseB. matter

C. caseD. opinion

57. The fact that she never apologized ___ a lot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she is.

A. saysB. talks

C. appearsD. declares

58. I bought a dress for only 10 dollars in a sale; it was a real ___ .

A. exchangeB. bargain

C. tradeD. business

59. — Could we see each other at 3 o’clock this afternoon?

— Sorry, let’s make it ___ time.

A. other’sB. the other

C. anotherD. other

60. — 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

— ___ . I really don’t mind.

A. NoneB. Neither

C. EitherD. All

上一篇:晋江市平山中学食堂小卖部承包招标启事下一篇:地市级供电局配电网通信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