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

2024-10-25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通用6篇)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 篇1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

摘要:王屋山具有天下第一洞天美称,集自然景观资源、道教文化资源、人文资源、艺术资源于一体,内含深远的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因此本文基于王屋山特色道教文化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现状展开了如何打造培育旅游品牌、提升王屋山知名度的实践策略研究,对提升王屋山品牌形象、充分激发其资源优势构筑精品旅游项目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

一、王屋山特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王屋山特色文化资源。王屋山坐落于我国河南济源西北40公里,是古代名山之一并列于十大道教洞天首位,因而得此天下第一洞天美名。其山峰气势雄伟、峰峦叠翠且宫观林立、充满了人文气息,自然景观资源可谓无比丰富。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设坛祭天开始,就吸引着各个历史时期道教代表人物在此活动。因此王屋山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道教历史“博物馆”、“道教圣地”。印证了道教在此地的辉煌与绵长历史发展进程,赋予了王屋山深刻的人文景观内涵。也正因此,王屋山拥有我国最为庞大的道观皇家建筑群,例如以司马承祯、玉真公主创建的阳台宫、迎恩宫、紫微宫等,总总而生、林林而群。另外王屋山还蕴含丰富的道教艺术,其中以浮雕工艺最为突出,例如三清殿石柱通身雕刻的花鸟、云龙丹凤、飞禽鸟兽等,极富观赏价值,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修养与智慧结晶。

(二)王屋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王屋山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道教文化资源为其增添了无尽的魅力色彩,同时如何开发与利用好这些资源打造优质旅游品牌则成为长期以来各职能部门共同面对的难题。目前王屋山旅游开发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体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宣传力度有限、令许多外地、外省游客知之甚少,没有更好的将旅游资源与道教文化有机融合,宣传辐射范畴较为狭窄,直接导致其客源半径不良缩小。同时王屋山对道教文化的内涵旅游挖掘有限,许多开发仍停留于初级浅层水平,主要以旅游纪念品、拜佛烧香、算命求签、欣赏道观建筑与园林景观为主体,空旷的庙宇布局、少之又少的道教活动无法构建较浓的道教氛围,对道教专项主题活动的组织举办不多,体现出欠缺深层开发等弊端问题。再者旅游向导人才的欠缺、专业素质有限影响了王屋山旅游服务水平与质量,无法充分激发游客产生与道教的文化共鸣。加之旅游业整体产业链不长,令游客无法享受到一条龙式服务,也对王屋山旅游品牌打造形成了一定的弊端影响。

二、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的科学打造培育

(一)举办特色专项旅游活动,深入开发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为深入挖掘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打造品牌旅游形象,我们应结合王屋山地理特征开展多方位、多渠道的旅游专题线路特色活动。例如,主体开发道教休闲游、学习道教礼仪、养生之道,打造道教养生宴供游客品尝、建立休闲疗养场所、度假区域、开发道教保健医药游、保健养生旅游等。对于具有了解历史人文内涵热情的游客我们可为其安排寻根访祖活动,开展道教修学游、观光游,举办特色专场演出活动令游客真正感受道教历史文化,为之震撼、为之感动。同时我们可利用王屋山秀美的自然景观打造开发水景观工程建设和愚公移山精神文化、道学文化游,令游客放松身心、切身体会道教文化、感悟道教真谛。

(二)提升宣传力度、广泛吸引游客。为广泛吸引游客、提升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知名度,我们应加大提升宣传力度,深化整理收集相关王屋山一切道家知识、资料,系统全面向游客进行王屋山道教的壮大、发展、传播过程与相关发展历史的展示,提升其在游客群体中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同时我们应广泛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通过信息化平台、网络系统、报刊杂志、电视媒介、电影节目进行广泛宣传,令王屋山道教特色文化的亮点展示给大众、吸引之处呈现于游客面前,突出重点介绍有关天下第一洞天的由来、特色等。提升宣传力度的同时我们应加大内涵建设,针对自然景观、文物旅游景点、基础旅游设施进行定期的改进翻修建设,不过于体现人为休憩痕迹,力求展现其道家生活的本来面貌、传统特色,并经常推出广泛吸引游客大众的经典与特色产品。再者我们应切实加强同旅行社、旅游机构企业的广泛联系、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各类交易旅游活动,主动积极的开辟与寻求新型客源市场,令王屋山所尊崇的道教文化真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培育优秀人才、提升旅游队伍整体素质。从业旅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王屋山旅游品牌形象、道教旅游文化资源的科学培育开发及其经济效益的合理创设,因此为全面提升王屋山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我们应从培育打造优秀人才入手,为其制定全方位、多渠道、丰富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深入实地教育培养、专业、历史知识传授、通古博今能力打造、应变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奖惩措施制定、员工职业规划辅助,令其提升职业奉献精神、积极主动工作热情,待游客如亲人,真正为游客着想,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令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王屋山如何有效利用其内含的道教文化、景观资源、人文资源优势科学打造培育品牌形象,最重要的就是推出特色化旅游服务项目、广泛吸引游客、强化自身服务能力建设,进而在内涵外延的双管齐下打造中才能真正提升核心竞争力,令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享誉国内外。

参考文献:

[1]李留文.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道教传统的形成[J].中华文化论坛,2009(2).[2]李远国.论汉晋之际道教地理学的成就[J].宗教学研究,2006(3).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 篇2

从结构上来看,国库文化可以分为这几方面:国库形象标识文化、国库思想价值文化、国库制度管理文化、国库激励创新文化、国库信息目标文化等。它在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现阶段应打造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以防范风险为重点、以人为本为理念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

一、打造以提升国库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国库品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功能的内涵不断拓展,国库服务是央行服务职能的一部分。提升国库服务水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库内在价值的体现。

一是加快国库信息化进程。随着国库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最终将实现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和国库数据集中。以科技创新推动服务创新,构建高效的国库服务体系。加快国库支付信息化进程,推进国库核算数据集中,改进和优化国库业务处理流程,完善国库统计指标与分析体系,创新国库统计分析方法,强化国库业务和国库现金管理等工作,加强与财政部门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制订国库工作目标。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要根据国库的各业务系统确定各自的目标计划,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责任主体,有效的督促国库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细化到制订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使各岗位人员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有岗有责,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国库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是加大投入,美化工作环境。在物质层次上,设计国库标识、做好国库宣传,讲好国库用语,美化工作环境,构建传播网络,使它们成为国库理念的物质载体,形成国库良好的视觉形象。

四是热情工作,做好真诚服务。要引导国库人员从业品质修养,注重工作细节,推行服务上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努力谋求国库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服务内容的人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实现国库服务质量“零差错”、“零风险”的目标,展示出文明、优质、高效的一线服务,树立起国库良好的从业形象。

五是拓宽渠道,创新服务机制。要充分发挥国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财、税、库、行关系,制订国库、财政、税务、经收处等各方面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预算收入及时入库、过渡账户管理、国库凭证规范化标准化、财税库对账、电子缴税等问题,多方协商,创新服务方式,解决具体问题,提升国库整体形象。

二、构建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国库制度体系

国库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监督管理风险、制度风险、业务风险、技术性风险、道德风险等。所有这些风险都是相互联、相互影响,任何一种风险的发生都可能给国库资金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因此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是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国库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抓好国库制度学习。新的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组织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分析,对照国库自身的现状,就可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比如,加强国库领导和管理、强化国库反馈机制、创新国库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强化人员间的知识交流制度。目前央行最普遍的就是“传帮带”。新员工通过老员工的传帮带,可以直接获得与业务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缩短适应期,较快地进入角色;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学习和提高,比如各县支行可在人行中支网站的基础上创建县支行网站,把一些新知识新业务发表到这个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创建员工之间的交流场所,从而带动员工的学习热潮。2.大力鼓励员工自学行为。自学是员工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支持国库人员各种形式的自学,如业余阅读、自学考试、自费参观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知识创造过程,使员工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新境界。

二是落实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在制度的行为层次上,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完善职工的行为规范,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库会计管理和国库资金风险管理责任制,强化国库主任对国库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国库主任要加强对国库经办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其次国库要结合国库业务发展变化的新情况不断总结规范化管理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完善规范化管理的系列制度、办法,确保各项业务规范、准确,确保国库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再其次要强化国库制度监督执行,建立切实有效的国库监督机制,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建立健全国库风险控制体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一是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国库文化中,要着力培养国库人员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形成国库经理哲学、经理理念,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国库工作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国库文化为国库系统的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加强国库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这种自觉行动融入到每个岗位。要加强国库创新,使创新成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实现从线型思维向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要加强国库奉献,发扬严谨认真、敬业爱岗的精神,实现不断自我超越。

二是认同国库文化基本理念。国库文化的根本就是要培育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培育一种适应性氛围,国库文化建设的核心要得到认同和共享。怎样使国库人员都真正参与到央行文化建设中来,以此达到凝聚人心、激发潜能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探索。要通过文化的积累,形成集体的无形意识,达到自觉自愿服从、服务于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的效果,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一位国库干部都具有责任意识、法规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有重点、分层次推进国库文化建设。要研究设计国库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根本任务,以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制定基层国库文化建设规划时,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行能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文化准则,逐步获得员工的认同,形成文化理念,化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是做好国库培训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和开拓型的高素质国库干部队伍。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领导培训与业务骨干培训相结合、上岗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加大对新知识和新业务的学习,全面掌握国库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国库干部的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 篇3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学校变革,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一项主要任务。北京市西城区紧随时代发展,充分发挥西城教育资源优势,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区域教育工作的引领,致力于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多年来,西城区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承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挥西城教育资源优势,满足社会不断提升的优质教育需求。

一、建设校园硬件文化,彰显环境文化育人氛围

西城区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优势,全面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依托西城区的有力支撑,西城教委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力争以高标准打造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

一方面,我们以“优化环境、办出特色”为校园环境建设原则,在保存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布实施,变昔日王府为现代学府,变旧时学堂为新型课堂,变古代戏园为快乐学园。另一方面,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对部分学校进行了整体重建、改扩建或合并。全市领先的“独体”教学楼落成;科技、人文、绿色的现代化新型校园拔地而起;校园雨水回收系统、物理仿真实验室、产业化生物实验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配置齐全。优化的整体教育环境,将功能建设与精神追求有机融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设备和有利的条件。学生身处富有启发性的优美环境中,感受着校园厚重的人

文理念和先进的育人思想,其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启迪。

二、实践百年老校、现代名校的教育理念,构筑学校精神文化内涵

学校精神文化蕴含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及现代教育的诉求,它构筑起学校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我区以“文化强校”的理念,打造区域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新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注重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百年老校、现代名校的辐射作用,努力将历史之厚博与理念之先行完美结合,让百年老校的理念日久弥新,让现代名校的作用引领全局,从而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教育大区,西城区共有82所中小学,其中34所为百年老校,占总数的40%左右。这些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西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经验支持和质量保证。我们在《西城区百年老校》一书中,收集了百年老校的校歌、校训及发展历程,记载了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在广大师生中宣传百年老校的办学理念及革命传统。我们对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和总结,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学校座谈、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广各校的办学思想和学校精神,将其融入全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之中。

西城区重点扶植9所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理念新、设施全、质量高、社会知名度大的高中示范校,这些学校根据自己的人文历史、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兴趣等确定办学思想,明确学校理念,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追求品位、追求素养、追求境界,为实现西城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坚持活动育人,探索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新途径

我区学校文化建设以弘扬民族精神为重点,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途径,以关怀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出发点,注重德育渗透、活动育人,以多种形式促进民族精神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围绕“弘扬民族精神,注重德育实效”的主题,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想教育、意志品质教育、遵规守纪教育等,使学生加深并拓宽了课堂知识,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例如,“讲述感人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活动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中国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将文化名人的事迹以展览的形式在全区中小学进行轮回展出,使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直接走近历史名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活动注重分层次、有梯度,使我区德育工作在呈现出系列化、常规化的同时体现特色化。小学开展了民俗教育、写字教育等;中学进行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并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中国书法等系列课程。这些活动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于一体,使学生在感受知识博大精深的同时感悟道德要求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丰富和发展了道德情操,提升了道德信念。

四、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发挥基地教育的辐射作用和育人功能

我们以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为目标,不断拓宽教育途径,积极扶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实践道德规范。

我区有9所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鲁迅中学是以鲁迅先生命名的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立在学校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事求是、博采众长、坚韧不拔、笃志报国”的校训,使得鲁迅先生的精神不仅对本校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感染、鞭策了一代新人。学校聘请鲁迅先生的长子周海婴先生为名誉校长。学校坚持开展“追寻鲁迅足迹”活动,师生从校内的文化园启程,至绍兴、上海、三亚等地参观鲁迅故居,拜祭先生英灵,用心感受鲁迅精神,体悟文化魅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功能的发挥,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拓宽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以宽展的外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延伸,其蕴含的社会性、时代性、实践性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挖掘和拓展。

五、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校本教材,着力加大课程文化建设力度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要素,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撑和载体,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教学文化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我区的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将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工作的自觉意识,不断丰富和扩展课程文化建设内涵。

我们聘请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本校教师开设选修课、讲座或讲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台湾作家刘墉开设的“活出精彩的人生”、“美国高等教育一二三”、“走进鲁迅”等专题,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增强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与化学奖获得者鲁道夫·马库斯先生与我区学生共同进行了“能源与环境”的研讨,学生在参与中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强了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了解了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各学校在不断挖掘自身资源的前提下,实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讲座课程和环境课程等多元课程模式,大力构建现代课程体系。我们对课题领衔、师徒挂钩、顾问听课、教学沙龙、中心备课组活动、教科研一体化均进行着细致有力的监控指导,使我区的校本研究呈系列化、制度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态势。

翻开历史的画册,西城教育在百年曲折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坚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以奉献、拼搏、探究的精神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志士才俊。今天,西城教育将百年承薪,帆满行舟,全面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深厚的底蕴启蒙思想,以优良的传统涵养精神,以优雅的环境浸润心灵,以人文的教育营造和谐,奋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力争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异成绩引领我区精神文明的振兴与飞跃。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如何打造有销售力的品牌文化? 篇4

作者:江品醇 来自:中国营销传播网 发布时间:2006-3-15 09:46:19

说起品牌文化,我们不能不提可口可乐,因为它是全球最成功的品牌。可口可乐的成功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而不是冷冰冰的产品。同时,它的过人之处,把美国人的精神、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揉进了品牌文化,通过长期不懈的演绎,与时俱进的整合传播,渗透全球,长盛不衰。

可口可乐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最大的启示就是把品牌文化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品牌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或者在生活中形成习惯的时候,那么它的传播力、影响力和销售力是无法估量的,并且这个品牌就将与它所代表的文化共浮沉,可见品牌文化的魅力是多么吸引人!

那么,如何打造有销售力的品牌文化呢?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欢迎大家讨论。

首先,我们要了解品牌文化的特征。

品牌的文化蕴涵越丰富,与人们的思想、情感越密切,它就越具有魅力,那么,品牌文化有哪些特征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

(1)品牌文化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

品牌文化虽由企业组织实施,但由消费者需求决定,不是生产主导而是消费主导,换句话来说,就是消费者认同你的文化,并产生购买行动;同时,品牌文化随着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因而品牌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青岛海尔的管理文化中执行的“两个大脚印”文化,就是让在工作中犯错误的员工,踩在“两个大脚印”上,当着同事的面前检讨,以致达到少犯错误,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教育员工的目的;但随着海尔集团走向国际化,在美国的工厂里,“两个大脚印”文化就遇到了麻烦,当着同事的面前检讨自己,美国人认为他的自尊受到伤害,违反了人权,使“两个大脚印”的做法无法执行,如何处理呢?海尔集团调整了它的做法,让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站在“两个大脚印”上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激励同事把工作做的最好,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改变后,得到许多美国员工的欢迎,从而使海尔集团文化更好地执行下去。因此,随着不同文化人群的需求的变化,品牌文化也要不断地调整与创新,这样,品牌文化才有更大的生命力。

(2)品牌文化可以实现多方面的认同。

企业文化由企业内部单个认同,一般是通过“价值观——凝聚力——生产力”的单一模式;品牌文化则是着眼于建造过程中的多方面关系的协调,从而达到社会各个消费领域、消费层次的多方面认同,通过多方面的“文化共鸣——认同品牌——认购产品”的多边模式,即通过“文化力”拉动“销售力”,促进“产品力”,实现企业持续性发展。比如,深圳有一家汽车经销商就是通过文化,实现了它的差异化经营。在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经营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同质化”,造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变得越来越模糊,不利于企业持续性发展,于是该企业通过打造品牌文化为突破口,建立“家”文化,不断地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演绎“家”文化,把企业、员工、车主、社会等多边关系,以“家”为主诉求,得到了员工、社会与车主们多方面的认同,并产生了共鸣,从而拉动了汽车的销售,使企业迅猛发展。可惜的是该企业的“家”文化,没有注入更多“家”的内涵,还很空洞,如果把这个“家”打造成“温馨、幸福、开心、美满”的家的话,那么,“家”文化的影响力更大!

(3)品牌文化是有价值的。

如果把企业文化比作是树的根的话,那么品牌文化就是果。企业文化追求的是内部效应,而品牌文化追求的更多是外部效应,它是品牌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品牌的无形资产,而品牌价值的累积是通过品牌文化来实现的,同时,品牌价值也是很脆弱的,一旦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造成品牌资产的严重流失。

目前,中国有许多民营企业家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或者认为文化太“虚”了,创造不了效益,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如果企业不修炼好自己的文化“内功”,那么更谈不上品牌文化了。笔者曾服务许多企业集团公司,看到它们办的企业报纸,风格都差不多,成了企业家的个人平台,“马屁文化”十分盛行,也许,这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悲哀;报纸是企业文化的窗口,也是企业与员工交流的有效载体,其目的就是提高凝聚力,如果报纸办成了“老板文化”,强加给每一位员工,试问有多少员工去看这份报纸?又有多少员工认同与共鸣呢?那么通过交流思想,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就无法实现,消费者更加难认同你了,品牌文化的价值也就无法提高,例如“科龙”品牌的贬值,倒下去的“健力宝”品牌,就同企业家的风格与企业文化有必然的直接关系,造成了品牌价值的损失。

其次,消费者体验品牌文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它主要分四个方面进行,每一个方面的主要诉求和方法都是不同的,因而制定的传播策略也是不同的,它主要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产品属性阶段。

对于中国许多企业来说,还处在产品阶段,生存是它们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更多偏重于内部,由于缺少资金,看到的更多是挂在墙上的理念和口号等,根本没有执行到位,造成了企业文化资源的浪费。如果把企业文化的元素执行到生产、管理中去,并且把它规范化,同时慢慢地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就可以控制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如果把文化元素融合在产品的包装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很容易产生差异性,实现产品区隔,品牌文化的魅力就突显出来,因此,产品包装的设计和企业文化融合起来,是产品属性阶段同消费者有效沟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海尔文化中的“17小时因经理人的建议从设计到生产出冰箱”的故事,以及“砸冰箱”的事件,都令人津津乐道,这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有用题材。还有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包装经常推陈出新,它始终给你一种“欢乐、自由”的感觉,不断地演绎着它的品牌文化,不断地给品牌资产做加法,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2)感官体验阶段。

如果企业文化“内功”练好了,那么,就要通过广告提升品牌文化的号召力,让消费者更多去体验,以致产生共鸣,促进产品销售。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还处于产品属性阶段,只有部分企业上升到消费者感官体验阶段。最近只要打开电视,随便调到哪个频道,映入眼帘的最多的是品牌文化广告,其中大部分又是烟草行业的品牌企业。无论是利群集团的“让心灵去旅行”、黄山

集团的“山高云谈”,还是白沙集团的“我心飞翔”,红塔集团的“山高人为峰”等等,它们的品牌文化传播都属于这个阶段。那么,白沙集团是如何演绎文化的呢?我们知道,它的文化核心诉求是“飞翔”,而“飞翔”概念又是一个清晰的、直接可操作的东西,于是,白沙集团的品牌文化建设运用了“飞翔”这个感官概念,对一个清晰的品牌理念进行持之以恒的整合传播,通过“穿天门”、“环太湖”、“舞城运”、“贺金鹰”、“庆申奥”、“抗非典”、“颂神五”、“助刘翔”等等公关活动,为白沙品牌注入具有精神内涵的“超越、创新、成功”等相关元素,从而塑造了白沙独特的“飞翔”文化,再加上它的口号是“我心飞翔”,简单明了,容易传播,很快使白沙集团从区域性品牌发展到全国性品牌,从品牌销量第三到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单品牌销量第一的品牌,文化是它最直接的传播力,实现了文化差异化经营的目的,当然,它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不再阐述。

(3)价值主张阶段。

当消费者认同品牌文化和亲身体验了产品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感官层面,并与价值主张和谐地统一起来,品牌文化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使之成为主导消费层的价值观,建立起长期的品牌忠诚消费群,并让它们认同品牌的价值观就是自己的代表。比如,奔驰汽车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深得有钱人的喜爱;在香烟品牌里,555代表着绅士的风度,七星代表着日本人的唯美精神,纵观中国的香烟品牌,又有谁能承载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呢?

目前的电视广告中,“五叶神”品牌诉求着“实干创未来”的精神,本来很有号召力,但品牌个性的不突出,而变得不痛不痒;而白沙集团的选择了“和”文化作为品牌元素,将自己事业的融合于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背景之中去,想通过“和”赋予白沙品牌以文化的生命力,挖掘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潜力,来达到提升品牌价值的目的,但难与承载着西方文化的“洋烟”相抗衡,同时,白沙品牌核心价值的“飞翔文化”尚不足以使白沙品牌成为与万宝路、555、七星逐鹿天下,并且在品牌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形下推出了“和”文化,注定了它将会走得更艰难。

(4)生活习惯阶段。

通过对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的不断地演绎,再加上时间的积累,让品牌的价值观沉积在忠诚的消费者的脑海里,以品牌为荣,并自发地购买该品牌,逐步成为它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或者是某某文化象征时,品牌将会所向无敌,这是品牌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比如,可口可乐象征着美国文化的“自由、快乐”,麦当劳的“汉堡包文化”代表着美国中产阶级的餐饮文化,万宝路体现着美国西部牛仔的开拓精神,它们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地演绎着它们的品牌文化,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沉积,形成了生活习惯,再加上它们根据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不断地创新,使之风靡全球。难怪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敢说出“如果可口可乐工厂火烧掉,明天世界上的银行就会上门来”的狂言,可见品牌文化深入到生活的魅力!第三、品牌经营者以哲学的高度去经营和管理品牌文化。

事实上,品牌竞争的核心就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当前,我们看到的品牌文化的竞争仍是表象,其实质就是竞争企业之间品牌哲学境界的较量,就像“思想走多远就能走多远”广告语一样,因而,品牌经营者哲学的修炼

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去经营好文化呢?主要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1)只有深刻了解文化,才能更好的经营文化。

品牌经营者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提高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正如白沙集团文化所提倡的“精于此道,以此为生”的职业化语境一样,做到“专、精、深”。再比如,白沙集团以“和”文化作为它的品牌元素,生产出“和”牌香烟,但要给它内涵,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五千多年的“和合精神”,并结合当今主流文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炼出“和”文化的精髓,发挥创造力,不断地创新,按照文化的发展趋势,把“文化力”转变为“生产力”,才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性发展。

(2)要把成功的文化元素注入给品牌。

当然,不能仅以适用于产品的广告学、营销学的视角来看品牌经营,而应将品牌上升到文化的高端和核心,即以品牌哲学去解剖、分析和整合,并把成功的文化元素注入给品牌,这样才有可能创新出较好的理论指导品牌经营与实践。比如,麦当劳公司的“汉堡包”产品,就融合了美国餐饮文化,通过不断地打造麦当劳叔叔的形象和故事,演绎着它的品牌文化。

目前,看看中国许多企业的品牌经营实践,不难发现我们的品牌理论已经明显落后于品牌实践,而品牌理论研究的一个最大问题乃在于,品牌研究者们的哲学底蕴普遍不够,对品牌的研究基本上仍停留在西方广告学和营销学的层面,同时,许多企业家不尊重品牌人才的专业性,更谈不上重视品牌人才的培养了,是很不利于品牌文化的建设的。

(3)经营文化的实质就是从文化中找到传播点来为产品销售服务。我们应避免落入“文化”的陷阱,毕竟,文化是一种艺术,用仅有美感是难以成为人们消费产品的理由,人们是不会拿艺术当面包的。比如,富亚涂料策划的“喝涂料”事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产品无毒、环保,如果它把这故事融进企业文化里,作为告诉客户的有力支持点,那么它的说服力是很强的。

因此,只有把文化的元素融合在产品或者品牌个性中去,换句话来说,就是把文化作为载体,挖掘支持点,结合产品属性或者是服务特点,并且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点统一起来,同时找到传播点来为产品销售服务,不断地传播和演绎品牌文化,这样才能把文化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 篇5

一、历史上颂扬的“杨家将”

“杨家将”文化源远流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提及到“杨家将”,人们立刻便会想到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等英雄人物。“杨氏父子皆名将,智勇号称杨无敌”,“杨家将”的故事流传久远,“杨门女将”更是为“杨家将”故事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三代英雄,都是历史上“杨家将”的主要英雄人物,佘太君也确有其人。然而杨宗保和穆桂英,则是小说中杜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形象。据史料考证,他们最早出现在明代戏曲作家熊大木和纪振伦的笔下,在小说中被赋予了生命和英雄使命杨宗保的人物原型是杨文广,而穆桂英其人物原型则是综合了明朝末年的女英雄们的形象。

杨业原名叫杨重贵,他的父亲杨信曾经担任过麟州的刺史。据《宋史·杨业传》中所述,杨业从小就立下壮志豪言“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即:杨业从小就有当将军的志向,擅长骑射,爱好打猎,他把敌军看作是打猎时的猎物,被后人尊称为“杨无敌”。可见,杨业从小就具备很好的军事才能。杨信从那时起就格外看好了杨业,杨业也不负父亲的重望,成为一代将才。

杨业之子杨延昭,其原名是杨延朗,据《汴京遗迹志》中所记载的“杨六郎”就是此人。他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成人后智勇善战,号令严明,成为北宋王朝的名将。宋真宗曾称赞杨延昭说,“延昭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乃父之风,非常值得称赞。”杨延昭之子杨文广,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将”世代忠君报国的优秀传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他先后在河北、陕西的边境做过镇守将军。

杨业的妻子为折氏,她的祖父、父亲和两个兄弟都曾担任过边关的将领,可以说她出生于军事世家,因而是一位富有军事才能的人。佘太君原名为佘赛花,由于“折”与“佘”的读音相近,故被世人称作为佘太君。经小说改编后的戏曲小说中所述,穆桂英为穆羽的女儿,杨宗保的妻子,是“杨门女将”中女性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天波杨府”的地理景观

据明代《汴京遗迹志》中所述:“杨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内西北。”文中指的就是汴京城内的杨家府邸,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内。据《汴京遗迹志》记载:“寺在城之西北隅,旧金水门内,即宋太尉杨业之家庙也。雍熙丙辰蒲月,业死节朔方,其子请改家庙为寺,以荐其父。太宗嘉其孝,乃俞其请,赐额曰孝严。”因杨继业对国家忠心耿耿,“杨家将”世代忠心贤良,宋太宗特敕亲笔御书的“天波杨府”匾额给杨家,并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即“天波杨府”。

如今的“天波杨府”享有“天下第一府”的美誉,走进“天波杨府”,它的园容园貌和鳞次栉比的古式建筑群都令人目不暇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耳熟能详、代代相传的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更是为“天波杨府”增添了许多英雄色调。今天看到的“天波杨府”,是依据《如梦录》等史书中记载所述建造而成,是在杨氏故居的旧址上又新建的一座纪念性的建筑,并于1994年完工,其主旨是弘扬民族精神,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天波杨府”这座仿宋的古典园林建筑,给人的印象颇为深刻。园中演兵场、杨家府衙等,让人犹如身临军事重地,杨家就俨然是一座军事演兵场。但是,一旦你步入杨家的后花园,之前严肃紧张的心情便荡然无存了。杨家的花园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气息,园内的假山、亭台楼榭、扑鼻的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为“天波杨府”增添了几分宁静中的温馨惬意。“天波碧潭”的幽幽泉水在耳旁叮当作响,走在长廊中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园内一刚一柔的错落景致,为“天波杨府”增添了些许威严华贵的气质。园中的大型浮雕照壁《世代忠烈杨家将》气焰恢宏,其中人物各个都有奋战杀敌的故事,带着“杨家将”们的英勇事迹,英姿飒爽各个显得活灵活现。雕塑《忠烈千秋》则是一组杨家男将的英雄群体形象,他们手持杨家枪、义愤填膺地看着远方,保卫着大宋的疆土。

三、“杨家将”英雄人物形象的民族传承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千古,后人们根据他们精忠报国的丰功伟业,编写出了许多激励人心且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其中不乏英雄人物的英雄演绎或是后人对他们的传唱,历朝历代经久不衰。

明代以前,有取材于民间口头文学的《杨家将》,经改编后以戏曲的形式,把“杨家将”人物身上特有的英雄气概和大义凛然的无畏精神,搬到戏曲的舞台上,通过戏曲的表演形式,扩大了“杨家将”故事的影响范围。

到了明代,戏曲作家熊大木和纪振伦两位剧作大家,把“杨家将”的故事演绎成了“杨家将”传奇,他们为“杨家将”的英雄人物形象,增添了许多神话韵味。他们把“杨家将”的故事编写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等故事集,并以小说和评书等形式广泛传播给民间大众。从而使得“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故事被叙述者娓娓道来,情节之精彩,更是让听众拍手叫绝!上到九旬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都熟知“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可谓是尽人皆知。

延续到了清代后,地方戏曲的发展对传统“杨家将”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的演绎和发展,尤为突出的是清代的戏曲:宫廷戏。宫廷戏已把“忠君报国”作为了戏的基本主题。由此一来几经传唱后,使得后人都无法辨识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了。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世代的人们对“杨家将”传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戏曲《金沙滩》、《天门阵》、《杨文广征西》、《四郎探母》、《牧虎关》等剧目,更是把“杨家将”的丰功伟业展现得淋漓尽致、描绘得栩栩如生。“杨家将”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故事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事感人至深,演绎者身临其境,观看者慷慨激昂、悲愤万千!

自宋代至今,无数文学家、戏曲家们品味于他们以“杨家将”忠君报国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历朝各代的艺术家们,陶醉在各自创作的作品中,更是如痴如醉,似演绎似传说,醉梦其中。如此这般,具有弘扬民族英雄历史性题材的戏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赋有历史性题材的文学和戏曲艺术,亟待当代艺术家们加以大力保护和挖掘抢救。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民族瑰宝”决不能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要加大力度,大力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四、依托历史、弘扬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新看点

日前,由“天波杨府”公园出资近亿元,精心打造出的大型战争史诗剧目《忠烈千秋·杨家将》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此剧目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它结合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经由舞台艺术演员表演,把“杨家将”的英雄事迹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该剧目是聘请多方专家和学者们结合历史事实改编演绎而成的,在“天波杨府”公园内演出。

公园内富有意境的演出环境,结合高科技的大型水上舞台,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场景,令观众流连忘返。《忠烈千秋·杨家将》中,战马嘶鸣声声震耳,逼真震撼的战争场面,犹如一部穿越剧,把观众立刻带入了一千多年前,“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沙场中。演出剧目分为四个部分:《一门忠烈》、《情定穆柯寨》、《英雄聚会》、《大破天门阵》。每个部分各成一体,却又有机结合,四个部分的成功演绎,给观众产生了巨大的视听冲击,可谓是一道“杨家将文化品牌”的视听盛宴!

《忠烈千秋·杨家将》大型舞台表演剧目,巧妙地挖掘和结合了多种宋代文化元素,又融合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剧目以“忠君爱国”为主题,配以惊心动魄的舞台表现形式,将文化与科技的精妙融合,成功地打造出了“杨家将文化”的独特品牌。剧目规模之宏大、宋代文化特色之鲜明,充分演绎出了一道以北宋“杨家将”的“爱国”、“忠君”等文化元素为基础的、感人至深的文化盛宴!

“天波杨府”公园推出的“杨家将文化”品牌,成功地引领和推动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发展,加速了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前进步伐,同时也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日前据悉,《忠烈千秋·杨家将》大型舞台表演剧目,自推出之日起,每日的演出获利都颇为丰厚、日收入也均不菲。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 篇6

对历史街区的研究在国际上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1], 它的主要思想是以整体的、具有个性特色的环境风貌来展示特定空间区域的历史价值, 反映城市的发展脉络。我国许多历史街区由于改造不当, 许多有价值的历史随之消失。通过旅游开发来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实践。然而, 由于一些地方在开发中过多关注其外在形态、发展趋势与商业利益的结合[2], 将历史街区作为纯商业项目开发, 成为了旅游商品的大卖场, 而对展现其历史文脉的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却远远不够[3], 从而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

文化资源是历史街区历史文脉的核心。对历史街区中的文化元素良好地挖掘与开发, 不仅能够满足游客深层次需求, 而且能更好地展现历史街区的风貌, 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从而给城市注入新活力[4], 达到改善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5]。以“双东” (东关街、东圈门的简称) 为代表的扬州古城区在“中德”合作项目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旅游开发, 已初成规模, 但在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双东”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来提升“双东”历史街区的旅游产品层次和旅游发展思路。

2“双东”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特征分析

2.1 各类文化资源多样、丰富而集中

“双东”历史街区是历代扬州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拥有多种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以经学世家刘文淇的“青溪旧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 以个园为代表的园林及盐商住宅文化, 以扬州漆器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 以广陵琴派、木偶戏等为代表的传统曲艺等。这些资源不仅多样、丰富, 而且多集中在以东关街为核心, 东西长1000余米、南北宽800米的区域之内, 资源分布密集。

2.2 非物质文化资源历史悠久、价值高

“双东”历史街区的物质文化资源多为清初以来形成的, 而像扬州漆器、玉雕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历史则长达数千年。扬州在历史上曾几度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而“双东”历史街区的文化是扬州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和缩影, 它不仅体现了在封建社会经济条件下, 城市群落发展的轨迹, 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而且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资源是现代旅游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元素。

2.3 资源残存特征明显

扬州的城市历史尽管悠久, 但多劫难, 经过多次战火的破坏, 承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多被破坏, 许多已成为历史文化碎片, 保存完整的非常少。除逸圃等个别遗迹保存基本完好之外, 大多资源都或多或少地遭到过严重破坏, 几近于碎片;尤其像原始的东门遗址、三祝庵等已经不复存在。这种资源丰富, 但多为残存的特征, 不仅给保护与修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且对旅游开发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双东”历史街区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与评价

3.1 基础设施的改造初成规模

在空间结构上, 有大量的生活街巷与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紧密相连, 经过最近几年的改造,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街巷体系和民居风貌, 空间分布较为合理。尤其是从东圈门16号到长乐客栈以及逸圃修复的完成, 对古城区的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环境,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开发休闲文化旅游以及对旅游开发层次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2 文化资源的挖掘仍处于浅层次阶段

在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中, 园林、旧居、艺术、节庆, 甚至商铺等都透露着浓厚的休闲生活文化气息。“双东”历史街区虽然已经进入初步经营阶段, 但由于名人文化、休闲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还未进行充分挖掘, 与当前旅游产品还未很好地结合起来, 资源的文化特征展现明显不足, 导致市场定位不明确。此外, 休闲文化、市井气息与当前旅游消费契合不足, 比如长乐客栈, 虽然已经开始经营, 但对服务设施的改造与运作方式, 对市场需求的把握等方面基本上停留在对外模仿上, 而对最具独特性的“李长乐将军文化”的展现上缺失明显。

3.3 文化资源的整合严重不足

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文化资源残存的特征, 使得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进行单一开发有很大难度, 难以形成有吸引力的品牌。像名人故居等宅园资源, 目前仍然处于各自独立开发状态, 缺乏整合, 而且多以纪念馆或住宅观赏的形式来展现, 这种低效开发, 不仅导致产品层次低, 且空间利用效率也不高。此外, 对于有浓厚市井气息的商贸文化资源挖掘不够, 且在外在形象上与其它历史街区雷同现象明显, 个性不足, 有千城一面的发展趋势。再者, 双东街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主要是以东关街主干道为主, 与其相连的许多古巷基本处于未整合状态, 使“双东”在旅游的空间发展上显得有点孤立。

3.4 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缺乏科学规划

非物质文化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特色, 是扬州历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资源。然而, 由于历史与空间的原因, 像手工艺、曲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已经消失或远离“双东”历史街区。目前在开发中, 不仅对非物质文化资源挖掘与整理不足, 而且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 导致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没有良好的展示空间, 难以顺利进入历史街区。

4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思路

历史上双东街区因东关古渡的重要交通地位而繁荣, 其中盐商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盐商园林、盐商住宅以及因盐商而兴的休闲商贸业是东关街的主题。弱化东关街旅游发展中过于商品化趋势, 强化其休闲化、生活化的旅游内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对双东历史街区进行文化资源整合, 打造特色化的文化旅游品牌应从以下四方面推进。

4.1 从资源价值入手, 整合文化碎片为文化旅游名片

理出“双东”历史街区文化中的核心资源。将目前具有多种资源特征的个园、汪氏小苑等园林文化、盐文化、名人旧居作为核心旅游资源, 通过盐文化为主线将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 融合休闲产品于园林资源性产品之中;对市井休闲文化中的美食、商贸文化、手工艺, 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中的主要遗存等资源进行归类, 鼓励相关企业进行相关产品研发, 以展示加销售的组合方式推向市场。

以名人文化和盐文化两个资源点为主, 横向延伸, 并融入休闲、美食、沐浴、传统风俗等资源, 打造一个整体的文化品牌, 最终通过市场的力量形成文化旅游名片。此外, 在对资源的挖掘中, 要善于发挥各个领域的专业力量, 比如在建筑、历史、旅游、书画等方面与专家来共同挖掘和整合, 才能将这些碎片转变为有价值的文化旅游产品。

4.2 凸显特资源个性特色, 打造扬州文化旅游精品

扬州的园林“多是宅”, 这些宅院多与盐商文化有关, 这些资源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这些名人或盐商的生活享受、情趣追求, 在宣传中应作为显著的个性特征。比如, “双东”街区中的个园、壶园等园林最大的特征莫过于其“附庸风雅与生活气息”。当然, 园林独特的景观设计也是其重要特征, 但在宣传形象上与拙政园等知名园林比就不具有竞争优势。

在产品设计上, 以高起点来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避免低质产品充斥市场后再提高其层次。从最主要的特色工艺、曲艺、茶文化等休闲产品入手, 先提升其层次与品质, 然后再向其它文化产品推进, 最终形成数个文化旅游精品组成的一个文化产业链条。同时, 还应处理好文化旅游产品之间的竞合关系, 在开发中注重产品之间的互补, 协调它们之间的互斥以避免相互间的恶性竞争。

4.3 展示文化资源内质, 培育生活化的旅游特征

“双东”历史街区中壶园、逸圃、华氏园、汪氏小苑等名人故居与古宅, 它们的修复仅仅是留住了历史的空间。要让游客触摸到它的过去, 除了导游的解说或游客自身的知识水平, 还需要运用像情景体验、模拟展示等多种手段将其资源的文化内质展现出来, 或把历史上这些资源的经典文学作品用动态表现出来, 将其意境转化为感觉得到的现实, 使游客能够回到历史中与“主人”对话。

依托政策手段促进扬剧、糖人、面塑、扬州剪纸等传统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 在经营方面, 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发展成为近于无序的、自然的市井文化状态, 近似地体现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状态, 使体现其传统休闲文化的“市井文化生活”成为“双东”历史街区最大的卖点。让游客在旅游中尤如在享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使游客达到全身心的放松, 从而提高旅游体验层次。

淡化旅游气味, 强化生活气息与活力。居民参与是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得以长久发展的原动力。将居民与游客的需要与弘扬美食、沐浴、足疗技艺等休闲文化资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以“双东”为中心向周围扩展, 开发出“生活化”的文化旅游休闲产品消费圈, 使“双东”街区成为居民的生活集聚地, 成为游客在扬州旅游中的“生活必需品”。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同时, 使之感觉像是一种生活而不是旅游, 从而形成成熟稳定的需求市场。

4.4 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数字化,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扬州古城历史发展时期虽然较长, 但地理位置一直较为稳定, 在历史上的多次损毁与重建后, 许多历史资源与信息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重叠性, 部分历史资源随着古城的改造与修复, 在成就一定历史风貌的同时, 另一部分历史信息可能会永久消失。因而, 当前最紧迫的是尽快收集与挖掘“双东”历史街区中所有相关资源的历史文化信息, 尽可能地保留住传承下来的历史资源, 为以后研究扬州历史与文化, 以及进行相关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建立“双东”历史文化博物馆, 展示扬州文化与历史, 便于游客和居民全面了解以“双东”为代表的扬州历史, 成为指引城市的一个介绍性窗口, 提升旅游信息服务水平。

将这些资源数字化, 将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这些历史文化并参与到历史资源的保护与挖掘中来,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有条件地恢复某些文化遗产。借助历史资源的数字化, 将旅游资源相关信息, 通过网络平台向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使“双东”历史街区与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沟通平台, 为游客提供相关旅游资源信息, 营造无障碍旅游信息渠道, 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从而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不仅是为了经济目的, 更是为了保护好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 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通过把古城潜在的历史文化转化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 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来提高扬州的经济实力, 从而为把扬州打造成为个性化的休闲文化城市奠定基础。

摘要:通过对扬州“双东”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特征分析, 在对“双东”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基础上, 依据其资源特征, 提出了通过整合文化碎片、挖掘特色资源、培育生活化旅游、加强资源数字化建设等手段来打造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的文化旅游品牌思路。

关键词:双东,历史街区,整合,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朱佳秋, 丁玎.对当代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思考[J].山西建筑, 2009 (9) .

[2]张薇.历史街区保护模式转换的特色缺失问题[J].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8 (1) .

[3]郑昭彦.从清河坊改造看历史街区的文脉缺失[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8 (4) .

[4]相征.浅谈城市历史街区有效保护利用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24) .

[5]闫杰.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浅谈历史街区改造[J].江苏建筑, 2009 (2) .

【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优质品牌】推荐阅读:

王屋山导游词05-15

上一篇:劳动仲裁调查证据下一篇:话励志早安心语句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