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2024-10-03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通用10篇)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1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你知道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5篇最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1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桃子的故事。

____年6月,__区和新镇永兴村2组的周义芝迎来了家里桃园的第一次大丰收,但她犯了愁,“怎样才能卖完这几千斤桃子?”走进周大姐家中采访,才发现她的不一般:照顾着3年前意外摔倒瘫痪在床的丈夫和长期身患眼疾的八旬老父亲,她是家中唯一的劳力。随后,晚报团队发起号召:全城义卖爱心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不到一天时间,周大姐家的3500斤桃子全部卖出。

____年5月,周大姐家中意外发生了一场火灾。通过晚报搭建的平台,普通市民、学校师生、公益组织……各个渠道的爱心汇集,再次成功地让周大姐家4500斤桃子售罄。一颗颗小小的爱心桃,见证了__这座城市的善意和爱心,也告诉全社会:__这座城市,不只有经济的繁荣,还有精神的美丽。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们持续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里的每位记者讲的都非常棒!他们讲的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还有值很多得我学习的`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讲的“大山深处的幼儿园”。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脸,当他们看到牙刷时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后来,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刷牙,还可以完整的说出汉语。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告诉他们牙刷是怎么用的。当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还光着黑乎乎的脚丫穿着破凉鞋时,我心里真的非常难过,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给他们穿呀。

这里的幼儿园有5个班,其中4个班里都漏风,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还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岁了还在幼儿园里上一年级的课程,上完课就要去操场上自习,因为他们还要腾出教室让别的孩子上课。

从这里我体会到,不是每个地方的孩子都像我这样幸福,有多少儿童还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学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实现自己的理想!

妈妈的话: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触很深。每一个故事不仅令我们感动、而且还传播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激励着孩子前行!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3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我叫晏__,现就职于__电视台,我演讲的题目是《新人、新岗、遇新事儿》

事情还要从20__年说起。打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特别爱干净,还在学校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愿望,以后参加工作了,别的不说,工作环境一定要好。到了台里之后,有独立的办公桌,有自己的电脑,屋子里还有空调,更难能可贵的是,台里的领导、同事都对我这个新人倍加关照。软硬环境都这么好,夫复何求呀!于是,我就在这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每天录稿、出镜,偶尔出去采访,顺便跟着记者溜达溜达,看看广袤富饶的盘锦大地,这小生活,多好!

滋润自在的小日子就这么一直过着,一直到了20__年的11月29号,这天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的我早早的来到了单位。刚进屋,台里的一位记者跟我说:“走啊镜涛,跟我出去采访呀?”我心里一想又能出去溜达了,就说:“走着”。帮忙拿着机器就上了采访车,跟着老记者下乡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刚吃完饭,略带困意的我,问道:“郑哥,咱下午去哪呀?”“养鸭场”郑哥答道。

一听养鸭场,大家猜我怎么想,当时我就想,这一定是一个既有麻辣鸭脖,又有麻辣鸭舌,还有麻辣鸭肠的地方······想到这儿,困意全消,向往之情涌上心头。

但我还是佯装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时候去呀?”郑哥说:“时间紧,现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鸭脖,我来了。”

可当车拐个弯进了养鸭场之后,我当时就傻眼了,心马上就凉了半截儿。鸭脖、鸭肠、鸭舌一样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只只活鸭子身体里装着呢。当时正好有辆货车在装鸭子,看装鸭子的工人娴熟的“一手掐俩脖”,四只鸭子就被扔上了车。伴随着冬天的大北风,漫天的鸭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过丝毫没有漫天飘雪的浪漫,只有随风飘散的阵阵恶臭。此时此刻的我,一边哀叹鸭子命运的悲惨,一边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来都来了,怎么办?祈祷赶快完事吧。

忽然,郑哥喊道:“镜涛啊,跟我进棚里来”我心中暗想,终于不用忍受鸭毛满天飞了,二话没说,拿着三脚架就跟进去了······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来不及鄙视自己的无知了,走进鸭架的一刹那,一股股热气裹挟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臭,扑面而来,中午刚吃过的美味开始一个劲儿的往上反,我尽量在和自己的胃抗争。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眼镜上了霜,鼻子和嘴还都不敢出气,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门口。

这个时候,郑哥再次叫醒了我:“镜涛啊,你往里走走,抓只鸭子和那大哥一块看看,咱拍个画面。”

我愣了一会神儿了,养鸭场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和顾忌,就主动抓了一只鸭子,见此情形,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强忍着恶心,凑了过去。拍完这组画面之后,一直忙碌着的郑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适,说道:“镜涛啊,你出去等我吧”当时我恨不得借俩腿跑出来,在瑟瑟的北风中,也顾不得漫天鸭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还算新鲜的空气。

缓过来的我,透着门缝看郑哥,他一手扛着机器,一手拎着三脚架,一样没有防护措施,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也难以忍受,但他还是尽心尽力的认真拍完每一个画面。再看鸭架旁的饲养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记得在学校期末考试答题的时候,有一道题恰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时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人,一个能沉下身子,贴近群众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与鸭子相伴,对我所谓的恶臭习以为常的人,不正是我们的群众吗?而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却违背了当初卷纸上我写下的话。想到这里,我再次走了进去,第一次在恶臭中开口说话:郑哥,我帮你拿三脚架······

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这却是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那天采访结束后回到单位,照着镜子择下头发上的鸭毛,闻着羽绒服上散发着淡淡的臭味,我并没有抱怨,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战胜了自己,挺了过来。并且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要做一个贴近群众的人,贴近生活的人,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谢谢大家!

__县电视台 晏__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4

今天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很感人也非常激励人心,是一个不错的节目!使我和孩子都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和鼓舞,增强了为社会增加正能量的强烈使命感。

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看的很认真,也很认真的去听去理解。每个小故事都那么投入。偶尔的会问一些不太理解的问题和词语。伴随故事的情节或是感动或是开心或是兴奋鼓舞。

看完这个节目,里面每个故事人物都是那么经典,感受着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从中受到了不小的教育和启发,在她的成长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也有不少收获。付出得到收获,努力获得成功。作为家长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用爱心去观察感受孩子,去爱护和关心孩子。”但并不是所谓的溺爱,而是用心去引导孩子,做到心灵的共鸣。作做为家长应该去提示、鼓励,去保护孩子。来培养孩子的和平无私的大爱精神,做个明白人,这也是做家长的本份。

在孩子学习的这个阶段,不单单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理解。作为老师要有积极、乐观、不妥协的精神。让孩子在这个信息化飞速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她的人生漫漫长征路上茁壮成长,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5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__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5篇最新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2

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

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

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3

一、不忘初心,运动脚力;在基层,心中才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近年来,全国新闻界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人民情怀,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特别是每年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做到了在增强“四力”中提升业务本领,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采写了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

除夕,一个属于团圆的日子,无论是在外打拼的游子,抑或是家中翘首以待的亲人,这份积聚了一年的团圆情怀,都在这一刻尽情绽放。当然,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也总有一些人,为了更多人的团圆,坚守在岗位上,抒写着各自的“敬业福”。2月4日傍晚5点多,农历除夕年夜饭开吃时,孩子刚满月的浙报集团嘉兴分社记者宋彬彬,和同事冒着严寒来到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的新凤鸣集团蹲点调研,感受企业生产一线的别样年味。

照常生产的新凤鸣集团是全球化纤行业排名前三的巨头。正和工友们吃着丰盛年夜饭的管理人员李龙,来自多公里外的云南,这是他在新凤鸣集团度过的第10个除夕。招呼记者共进晚餐的李龙,开始与老家的爱人孩子视频连线:孩子稚嫩的声音,爱人深情的问候,加上老家浓浓的烟火气、鞭炮声,一句“宝贝,爸爸买的新衣服穿上真好看,过了年爸爸就回来看你们!”的话,让李龙眼睛湿润了。年夜饭后,李龙和工友们回到了纺丝车间岗位,上万台机器运转后传导出的热度,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当了4年班长,连续3年拿到考核优秀的李龙,负责纺丝车间14条生产线1000多个机位,并巡查记录下各种运行数据。

记者连夜写成“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的报道,已是己亥年新春佳节了。2月5日,《浙江日报》要闻版整版以《除夕,幸福的八种模样》为主题,图文报道了大年三十浙报记者新春走基层,与各界群众共度除夕,用浓浓的情意记录下这些喜乐、坚守、温暖,用心感受珍贵的新春记忆。很多朋友问笔者和同事们是如何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应该说,浙报记者靠的是“马不停蹄”地走,不少记者一年有200多天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上高山访问了农家,进车间听到了心里话,甚至在节假日舍弃了和亲人相聚的时间……

穷村怎么富起来?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兴福村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先天不足的基础条件等,一直是经济薄弱村。军人出身的沈炳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带领村民发展以培育花卉为主的特色农业, 20全村花卉种植面积580余亩,产值达2800多万元。同时,通过6个抱团发展项目,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00万元,彻底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月10日,《浙江日报》2版要闻重要位置刊发《村干部沈炳林:兴福村浇灌“幸福花”》文章,点赞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在基层,心中才有担当。只有走进车间、走到田间地头,记者的笔触才更有灵气,记者的文字才更加有张力,新闻作品才更加接地气。而采写这篇鲜活现场新闻的是一名90后年轻女记者。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五,天刚蒙蒙亮,浙江省嘉兴地区气温接近零度。还在新婚燕尔中的浙报集团嘉兴分社记者沈烨婷,主动请战,冒雨驱车赶往60公里外的兴福村采访。长期奔波在采访一线,是记者的工作常态,但在春节假期舍弃和新郎团聚估计一辈子只有一回,深入基层一线的记者沈烨婷却毫无怨言。虽然这是她第4次到兴福村采访,但一整天迎着刺骨的寒风和恼人的细雨,下工地、进园区、钻大棚、走农家,发现了小村庄令人欣喜的新变化,感受到了村民丰收成果和幸福生活。记者感言:腿上有多少泥土,稿子里才能沉淀多少真情。这个春节过得特别有意义,做记者特别有价值。

春节期间,《浙江日报》已经连续第4年每天只出两个版(今年初一,4个版),组成连版形式。20以“追梦”为主线,以小见大,以新时代追梦人的个体视角,分享与祖国共成长的生动故事,描绘奋斗实现每个人的梦想、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初一到初六分别以“幸福梦”“团圆梦”“文化梦”“科创梦”“创富梦”“共享梦”为主题词,串起版面内容,同时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同步推出“小浙年画”报道,实现全媒体联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再启征程的豪情干劲。

二、练就匠心,开动眼力;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

“讲好百姓故事、传播基层声音。”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把基层当课堂,练就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推出原创新闻产品,以工匠精神打造新闻精品。

小教师大情怀,小教鞭大教育,小故事大时代。7月14日,浙报集团乐清日报社年轻记者下基层采访时偶然获悉:乐清镇安学校“90后”乡村女教师陈莹丽,得了肝癌还坚持讲完最后一堂课。

身患绝症后,为了挚爱的讲台和她牵挂的学生,陈莹丽每次来回120多公里,在山路上颠簸3个多小时,只为给孩子们上一堂45分钟的课……

207月16日,浙报集团乐清日报社独家推出90后最美女教师陈莹丽、生命最后时刻仍坚守三尺讲台的原创新闻,迅速引爆网络。陈莹丽的故事,从县市级的《乐清日报》出发,不断地走向更大的平台,感动更多的人。《浙江日报》头版连续推出《美丽的“红蜡烛”——追记乐清90后乡村女教师陈莹丽》等重磅报道和系列评论;《假如天堂里有老师,那一定是你的模样》视频、H5等融媒体产品不断上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持续跟踪报道,美丽的“红蜡烛”感动了亿万国人,成为90后的时代符号,一个最典型的人物代表之一。这场由浙报集团乐清日报社自下而上、主动发现感人故事、全力推送最美典型、践行党媒责任担当的最美女教师系列报道共刊发600余篇,阅读量突破4.8亿+,荣获浙江新闻奖。

好记者讲好故事精选观后感 篇4

我敬佩那一个个坚守岗位,不辞辛苦的记者,用千万个日昼夜夜,给百姓带来一个个报导,一个个故事,让大众能听见来自大江南北的声音。在危险中记录着战争的面貌,刘万利在生死中砥砺前行,支持他的,是责任和一颗爱国的心。他为国家自豪,在他心里最深处,是一面国旗;在军队中陪伴解放军,记录军人的艰辛,感悟英雄的含义,杜娟在人民军队中传播他们的故事,感染着我们每位,燃起我们心潮澎湃的情怀;见证着“一带一路”的兴起的李承泽,一路播报,一路收获,一路前行;看到榆林治沙造林成功的郝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路上传播着属于这里的声音。

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4月在淄博产生的故事,一个孩子掉入10米多的枯井,通过网络直播,让大众的心连在一起。由于发掘机不够,用网络将消息分散,半小时转发量超百万,成功地让21台发掘机同时工作终究救济成功。这一次事件,是融媒体报导的实践,也是其优势的最好利用案例。利用不同的载体进行传播,用创新报导方式推动救济成功,让无数的观众在线见证一个新闻的产生。我由衷地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而感到自豪,也是这时候才明白,我们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优势和意义所在,肩负责任,与大众同行,观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对新闻记者来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的座右铭;对全国观众来讲,大国故事,能给予我们气力;作为广大网友,凡人小事才能感动人心,最珍贵的是真诚。心中有信仰,笔端有气力,我们每个记者都要有自己的价值方向,要有坚定党的信心,讲好中国故事,记录伟大时期,用笔尖刻下每个瞬间,用镜头见证每场剧变。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 篇5

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单位的15位记者,讲述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亲身经历和故事,回忆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细谈了工作中的内心感受,用小故事展现了大时代下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把群众诉求解决好,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群众工作做深些,把群众情绪疏导好”。人民日报社读者来信编辑室副主编张洋动情地讲述着记者跟随农民工讨工资以及历时3个月解决回迁户没办成房产证的故事,让大家产生了“只要读者有需要,我们就出发”的强烈共鸣。

“在危险的现场哪个人不是妈妈的宝贝儿女,但坚守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孙梦醒说:“要成为一名好记者,除了要在危险中去坚守,更要在平凡中去发现,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百姓故事,只有坚守初心才做得好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我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0个年头,从乌克兰、叙利亚的战役到时政报道的舞台,我更加感受到我们祖国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央视时政新闻部编辑王鹏飞激动地讲述着新中国70华诞时8秒钟的细节,这8秒钟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这8秒钟是新闻人无数次演练后立下的军令状。新闻人永远贴近现场、永远与祖国的心跳同频共振,用心、用情、用功地投身于伟大的新闻事业,这就是媒体人的初心和使命。

英雄无愧于天地,唯一愧对的是家人。来自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姜超楠,为大家讲述的是在西藏戍边执行任务时为救战友而失去生命的胡永飞,他牺牲时孩子16个月大,只见过爸爸一次,当时拍了一张合影。为了不让孩子的成长有失去爸爸的痛苦,这件事胡永飞的妻子瞒了。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6

推广必看!!腋下狐臭一个简单的祛除方法,不看后悔!

来自江北、大渡口、大足、云阳等区县媒体的20名一线记者走上讲台,围绕“增强‘四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主题,深情讲述自己职业生涯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推广大家都在看!为什么空姐下了飞机后,都会去五星级酒店?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

大足区广播电视台的彭惟,她的“好故事”是以《追寻》为题,为现场观众讲述了抗美援朝老军人王耳昌,从上海回到大足探寻英雄杨国良足迹的故事。她说,感谢这次采访经历,让她看到了一位老人心中的那份执着和坚定,更是学习到了他们身上的英雄精神。同时还要感恩自己的职业,可以用心去感受新时代的正能量,去不断沉淀自己,为新时代传递更多的真情故事。

在距离地面718米陡峭悬崖上做保洁的吴贵生夫妇;用生命坚守扶贫岗位的90后专职干部王英;不忘入党初心,退休不离岗坚守服务23年的90岁老党员李玉珍;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感动了现场的每位观众,展示了新时代记者扎根基层、心怀人民、践行“四力”的良好形象。

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7

“脚力”锤炼没有终点。第一组采访团记者前往的第一个贫困村,是大化雅龙乡胜利村。通村三级路在大山间盘旋环绕,一个个“回头弯”让人心惊胆战。在这个深度贫困村里,记者们采访和记录了一个个精彩故事——新闻特写《一个极度贫困村的前世今生》、通讯《养殖肉牛扶贫 让群众“牛”起来》等稿件,将胜利村的脱贫故事和变化娓娓道来。

在现场,记者们看到,为了不影响旧房改造进度,当地政府请人将建材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一点运过塌方点,再通过三轮摩托运进屯里。弄豪屯老蒙的梦想被记者们用各种新闻语言“讲”成了故事——老蒙是弄豪屯贫困户,他的梦想就是既能住上新房,又能让十几年前耗时数年才建起的石头房也留下来。板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诉求,从资金、人力、物力上全面扶助他们建起了新房;同时从留住乡愁出发,保留了如今还结实的石头房子。老蒙终于圆了安居梦。

好眼力发现好故事。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4年多,新闻报道数不胜数,记者如何避免眼力“疲劳”发现好新闻?采访团记者紧扣中央和自治区的最新精神,紧盯活动宣传重点,挖出了一个个好角度,写出了一篇篇好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环江和毛南族成近期报道的热点。在按既定路线采访的同时,采访团记者主动将目光对准正在建设的贵南高铁,从高铁建设促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角度,采写出了一个个好故事——下南乡的谭晓琼因疫情影响无法到广东务工,就到家门口的贵南高铁项目五号合拌站应聘,经过技术培训后,她成为一名搅拌机操作员,学得一门过硬的技术;川山镇东山村一片120亩荒地,由于高铁施工便道的修建成了黄金宝地,村民们将其开发成扶贫产业园,种上旱藕、毛竹等,拓宽了增收路子。

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养蜂产业已屡有报道,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广西日报记者将三个产业“串”起来看,敏锐地发现三个产业都有完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写成了角度新颖的采访手记——《利益联结好 产业快步跑》。

好脑力写出新高度。7天行程下来,广西日报记者农芝深受教育。在都安的深度贫困村,“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不屈精神让她惊叹;在环江,贫困群众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牛羊养殖、种桑养蚕等产业,让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人民群众是时代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农芝深有感触。年轻记者张安然,以前对脱贫的理解,就是让贫困群众变得有钱。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她结合所见所闻,不断感悟思考,对脱贫有了新认识:脱贫不仅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改变,贫困群众变得更自信更勤劳,精神上的“富裕”与钱包里的“富裕”都一样重要,她以“青年记者一线行VLOG”的形式,采写了《储存希望的一个个水柜,“长”在大化深山里》《记者“桃花源”里失联3个小时,被一只“致富牛”扯住了……》等生动的报道。

好笔力让故事更精彩。全团记者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舟车劳顿,用群众的视角和语言,写出一篇篇鲜活的、吸引人、打动人的精品佳作。《家有读书郎 贫穷不会长》,讲述都安下坳镇高王村残疾家庭蒙炳周坚持让3个孩子读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故事;《“四两”拨“千斤”》用民间俗语为标题,形象阐述了粤桂两省区协作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所产生的强大引领示范作用……

6月14日,在上林县北林村蛋鸡养殖基地,村民正在分拣、包装鸡蛋外运。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8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精心安排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收看网络直播,把此次活动作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人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的重要举措。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中,来自全国14家媒体的14名记者围绕《一家人一面旗》《为了心中的八步沙》《迟到十年的拼图》等不同主题,真情讲述一个个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和“走转改”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增强“四力”、践行“四向四做”,争当让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2020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9

在郑晋鸣讲述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故事时,他在他的讲述快结束时说了这么1段话:“世上的路被诗人写作山高水长,世上的人被追问想要怎样1生。有人说你大半辈子都在奔走,不值!听了王继才的故事,我想问大家,怎样的人生才值!”对啊,我们总是被问想要度过怎样的1生,也总是在心里自己问自己,我到底要做甚么,才能值得我这1辈子?

看完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好几位记者讲述的故事以后,我恍如终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亦或是说,最最少多了些思考。

王继才他守了这座小岛32年,和他的妻子每天都会把国旗升起来,在没有观众的岛上,自己完成这场神圣的仪式。这32年中的20多年全部都是没有水没有电,只有1盏煤油灯、1个煤炭炉、1台收音机的日子。这令我惊讶不已。1定有很多人会问王继才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可能他这么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王继才自己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他说:“别看这个岛小,又艰苦,只要我站在这里,我们国家的雄鸡版图就不缺胳膊很多腿;只要每天升起5星红旗,这个岛就有色彩;出海的渔民只要看到红旗,就回家了。”他心系国家和他人,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1生做这么1件事,值得。

不只是这1位英雄令我动容,记者张烁在讲述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植物学家钟扬的故事时,也令我泪目。钟扬教授令我敬佩,我从心里敬佩这1种人。哪一种人呢?他在做自己酷爱的事情,并且愿意为自己酷爱的事业倾其所有,付出1生的心力。

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种子研究中,自己去了西藏的大学要求做教授来带学生,学校里的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人愿意抛弃上海的,复旦大学里的生活来到这里做教授,因而钟扬就自己到复旦要求领导把他派过去。

收看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篇10

6月23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展示新闻战线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来自江苏省各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师生及基层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线上观看,并以评论留言等方式参与互动交流。

直播现场,14位巡讲人以朴实生动的叙述和简洁有力的镜头,分享自己的一线采访经历和所思所悟。他们透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架构起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见证大国制造的责任担当,亦展望“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记录奋斗历程中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敏锐地捕捉当下愈发丰富多彩的时代梦想……湖南记者张兴莎讲述了穿行在大山深处、“每站必停、一站一元”的绿皮慢火车如何成为沿线农民走出贫困、追求梦想的“专线”;河南记者杨书贞回顾了走访53个小区、132位老人的经历,通过不懈的努力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动工,让美好生活与人们走得更近;来自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选手姜超楠,以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娓娓道来一个军属家庭隐藏了十年的秘密,因公牺牲的父亲、坚强勇敢的母亲和懂事的孩子,无声的大爱让观众感到既“揪心”又温暖……一个个满怀真情的好故事,让昂扬的时代精神在观众心中激荡。

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中,好记者们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倾情讲述采访经历,全面交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真实感受和深刻感悟,感情真挚、精神饱满,充分展现出扎实的新闻理论素养、高超的新闻采编水平、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希望通过优秀记者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的新颖形式,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践行“四向四做”要求的新闻工作队伍。

上一篇:写景状物类作文指导下一篇: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