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学古诗

2024-05-19

中班幼儿学古诗(共11篇)

中班幼儿学古诗 篇1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贺知章(唐)

陈子昂(唐)凉州词 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山 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乐游原 向晚不适意,驱车登古原。

李商隐(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画眉鸟 欧阳修(宋)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小 池 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墨 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秋夕 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望二三里(佚名)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为幼儿学古诗搭建“桥梁” 篇2

环节一:幼儿们此前已学过几首通俗浅显的古诗,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孩子们背诵着本单元的《静夜思》入场。教师谈话引入,复习上次活动的内容,引出本次活动。

师:刚刚我们背诵的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呀?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幼1:表达了诗人李白很想念他的家人和家乡。

幼2:诗人想回家,夜里睡不着了……

……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想问你们,爸爸妈妈如果出差了,你会想念他们吗?

幼(齐):想!

师:爸爸妈妈暂时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那么想念他们,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爸爸妈妈联系呢?

幼3:打电话……

幼4:发短信,用微博、视频……

师:小朋友说的都是我们现代的联系方式,爸爸妈妈出差,去了离我们好远好远的地方,我们能用很多种联系方式,快速地联系到他们,对吗?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活在古代的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呢?

幼:烽火送消息,飞鸽传书,骑马送信……

(师、幼一起看图片、互动,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关于通讯工具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时期人们的联系方式及其通讯特点。)

师:古时候交通很不发达,通讯也很不便利,人们想联系的时候很困难,不像我们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做到。所以一些常年在外的人会更加想念亲人。今天,我们看看另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古代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故事。

环节二:观察古诗配画,想象画面里的故事。

师: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谁?先看近处,是谁,在做什么?

幼:诗人。

师:诗人手里拿着什么呢?

幼:信,信封……

师:再看一下,诗人的表情是怎样的?

幼:好像很伤心……

师:他为什么伤心?他看到的信是谁写来的?

幼1:他很想念家人。

幼2:他很想回家看看他的家人。

幼3:他好像要流眼泪……

师:小朋友再看看那图片,在远处,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匹马。

师:那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

幼:送信的!

师:古时候,人们把送信的人叫做驿差,就像我们今天的邮递员。你觉得诗人手里拿的信是刚收到的,还是刚刚写完的呢?

幼(齐):刚刚收到的。

师:为什么是刚刚收到的?

幼:因为那个骑马的人转身刚刚离开他的家。

师:哇,你们观察得好仔细哦,还有没有不同想法?

幼4:也有可能是他刚写完信。

师:为什么你觉得是刚写完信?他会给谁写信?

幼5:他会写给他的家人,因为他很想念家人。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刚收到,又有的小朋友说是刚写完的,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环节三:配合故事视频和背景音乐,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师:明代诗人袁凯出门在外,常年在南京工作,他的家乡离自己工作的地方很远很远。他思念家乡亲人,但是很不容易回家去,所以常常只能盼望有家中的书信到来。今天驿差送来一封家里的来信,他喜出望外,赶紧打开来看。呀!满满的几页纸都说了些什么呢?原来,每一行都没有别的话,只说:你要早点回来,家里人想念你啊。读着读着,诗人情不自禁地流出两行热泪。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说一说,家书是刚刚收到,还是刚刚写完呢?

幼(齐):刚刚收到!

师:那诗人在哪里工作呢?

幼:南京。

师:南京离他家乡有多远?

幼:很远很远。

师:是啊,当时交通很不发达,可能好几个月才能收到一封家里的来信,当他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心情会怎样?

幼(多数):很高兴……

幼(少数):很伤心,很难过……

师:是啊,袁凯收到家里的来信,又高兴又伤心。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听其中用了哪个词语形容诗人的心情,看谁听得认真?

(师、幼一起倾听视频故事《早点回家》)

师:谁能说一说,诗人用怎样的心情等待家里的来信?

幼:盼望。

师:哇,你好棒哦!听得好认真。对,故事中用了一个词语是“盼望”,(出示词语字卡:盼望。教师三遍带读词语)谁能用“盼望”来说一句话?

幼:他盼望家里能寄给他一封信。

……

师:诗人盼望家书的到来,今天真的有驿差送来了一封家里的来信,他的心情怎样?故事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幼:喜出望外。

师:哇,你真厉害!(出示词语字卡:喜出望外。教师三遍带读词语)

师:满满的几页纸,每一行都没有别的话,只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幼(齐):早点回家。

师:家人为什么让诗人早点回家呢?

幼:家人很想他。

师:他也很想念他的家人对不对?(出示词语字卡:想念。教师三遍带读词语)你们能用“想念”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事,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事。

幼6:诗人很想念他的家乡。

幼7:诗人很想念他的家人。

幼8::我很想念我的妈妈。

幼9:我很想念我的外公。

师:大家用“想念”这个词练习说话,说得很好!诗人袁凯接到家里的来信,看到满满几页纸上写了很多话,但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让他早点回家。家里的人想念他,他也很想念家人,这时他才会情不自禁地流下两行热泪,他多么盼着能早点回去看看他的家人啊!

环节四:情景活动:读爸爸妈妈写的信,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小朋友表演邮差送信、收信,老师发信)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谁给我们写了信呀?

幼:想。

(幼儿拿到各自的信,感到很新奇)

师:现在,小朋友们都收到了一封信,请你们把信打开,看看是谁写的,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呢?(幼儿开始看信,情绪慢慢地有些激动了)

师:小朋友有些字不认识,可以到下面去找听课的老师帮忙,好不好?

(在场的老师们将信的内容读给幼儿听,幼儿们一边听着一边感动得流下眼泪,此刻,包括听课的老师也为之动容。)

师:接下来,小朋友与大家分享自己手里的信,把爸爸妈妈写给你的信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幼儿互相读信,情绪一直都很激动,教师帮助个别孩子将信完整地念出来。)

师:今天有一位家长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她写给孩子的信。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郭君怡的妈妈来到我们中间!(孩子们鼓掌欢迎)

家长读信:致我最亲爱的宝贝君怡——

小君怡,时光流逝,转眼间宝贝就要上小学了。回忆起你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担心你,担心宝贝在幼儿园会哭,会找妈妈。现在你要上小学了,妈妈又开始了新的担心,担心宝贝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但我相信我的宝贝是最棒的,一定可以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宝贝,平时你会觉得妈妈太过严厉,觉得妈妈不再爱你。不是的,宝贝,妈妈一直都很爱你。妈妈对你严格是希望你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能力;妈妈对你严厉是希望你能坚强和独立。妈妈不希望你有多大的成就、多好的学问,只希望你能幸福、平安、快乐地生活。妈妈会永远保护你,爱你,陪着你度过每一个难关。外面的风雨再大,也会有妈妈的陪伴。宝贝,你永远不会孤单,直到妈妈生命的最后一刻。最爱你的妈妈。(郭君怡上台与妈妈拥抱,在场听课的老师们无不为之感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都收到爸爸妈妈的信,都很开心,很感动,张老师已经从你们的眼中看出来了,你们已经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我们就把这封爸爸妈妈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保留起来吧。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你就会开心起来。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幼儿挥手告别,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学好样》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对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产生好感并愿意模仿。

2、理解并学说“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

3、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愿意模仿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

理解“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课题

理解、熟悉儿歌内容

学习朗诵儿歌数遍

活动反思

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反思了上一次的不足,虽然儿歌的内容贴近生活,较吸引幼儿,但是篇幅较长,对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们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取了三种方式的教学

1、图谱引导:图谱可以给幼儿最直接的`视觉感触,生动形象的画面内容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学习中有了图片的支撑,记忆的效果明显提高了,

2、动作辅助:动作旨在于让幼儿在儿歌的学习中不觉得太过于枯燥,且动作与语言表达也是一种协调性的练习

3、看图自说,巩固练习:集体教学后,我发给幼儿每人一本书,让孩子们自己边看图边念,以作为巩固

设计意图

儿歌是幼儿文学学习中,文字较生动简练,也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学作品。中班孩子的语言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更为增强,因此对于他们的儿歌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好样》这首儿歌运用比较形象的正反面动物作为比喻,教导了幼儿走路、坐姿、及唱歌时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幼儿除了语言能力外,从这一内容中应学习到得健康能力的改进。

中班幼儿学古诗 篇4

游戏目标:

1、练习走斜坡,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体验小鸭学本领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游戏重点:

帮助幼儿正确掌握两手侧平举、平稳地在斜坡上走。

游戏准备:

1、木制斜坡2条。

2、塑料桶3只;鸭子头饰于幼儿人数相等;塑料玩具鱼、塑料棒、小树模型、废纸团、废纸筒、树叶、饮料罐等若干。

游戏过程:

1、开始部分:

(1)老师、幼儿分别扮演鸭妈妈和小鸭的角色。

师::“鸭宝宝们,你们长大了,要自己学本领了,今天妈妈就带你们去捉鱼,好不好?”

幼:“好”

师:“在去捉小鱼之前呢,我们要练习一下捉鱼的本领,宝宝们跟着妈妈来学捉鱼的动作。”

随音乐旋律模仿鸭子走进入场地。

(2)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的变化做模仿律动:

师:先跟着妈妈做小鸭子捉鱼的动作:第一节:弯腰点头、第二节:鸭子蹲、第三节:鸭子扑水(跳)。

2、基本部分:

(1)老师以游戏的口吻交代游戏的名称及玩法,并示范走斜坡的基本动作要领。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学好了本领,就要去捉鱼了,今天呀妈妈要看哪个宝宝捉的鱼最多,而且呢我们去捉鱼要走规定的路线哦,不能乱哄哄的,要遵守次序好吗?”

幼1:“老师,怎么捉呀,我还不会。”

幼2:“是到水里去捉吗?”

师:“妈妈先捉给你们看看,宝宝们要仔细看了,妈妈是怎样捉到鱼的。”

老师示范走斜坡的基本动作要领。

师:“去捉鱼的途中要经过一条斜坡小路,我们要走过这条斜坡小路才能到达鱼塘,捉到鱼回来时必须从小路的两边跑回来,并把小鱼放在塑料桶里。宝宝们,能做到吗?”

幼:“能”

指导重点:

小鸭捉鱼回来时必须从小路的两边跑回来,并把小鱼放在塑料桶里。

上下斜坡时要注意重心,两手侧平举。

(2)幼儿分成二组游戏,音乐响起 幼儿听着音乐走到2条小路的起点分别站好,进行游戏:小鸭捉鱼。

师:“小鸭们,看看谁最勇敢,谁捉到的鱼最多,我们来比赛,好不好?”

幼1:“我最勇敢,一定能捉到最多的”。

幼2:“我也能。”

教师鼓励幼儿勇敢走过斜坡,并站在斜坡旁进行保护。

重点:及时纠正幼儿走斜坡时的动作。

游戏玩过一次后,幼儿再去捉鱼时,发现没有鱼了,只有很多其它的东西(垃圾)。

师:“小鸭子,池塘里发生了事呢?有垃圾,池塘的水会变得怎么样呢?怎样才使池塘变干净?

幼:“池塘里有垃圾,水浑了,看不清楚了”

:幼2:“要把垃圾捡干净。”

幼3:“不要往池塘里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

师:“宝宝们,那我们赶快行动吧,让池塘变得干净起来。”

老师带领幼儿收拾垃圾,直到把池塘的垃圾捡干净。垃圾拾完。

师:“现在我们的池塘又变得干净了,以后呀,我们可不能随便扔垃圾,我们要爱护环境,还我们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是不是呀?现在我们继续”捉小鱼“,”

幼儿游戏2--3次,直到把小鱼捉完为止。

重点:初步让幼儿知道要保护环境卫生和热爱劳动。

让小鸭子收拾垃圾,直到把池塘的垃圾捡干净。

垃圾拾完,继续”捉小鱼"的游戏,幼儿游戏2--3次,把小鱼捉完为止。

重点指导:

老师注意控制幼儿上下斜坡的速度,提醒幼儿注意上斜坡时身体稍向前倾。

3、结束部分:

(1)小鸭妈妈表扬勇敢参与锻炼的小鸭子,及认真学习本领的、听指挥的小鸭子。

(2)小鸭子们今天真乖,不仅学会了捉鱼的本领,还懂得了要爱护环境,现在呀把我们今天捉到的鱼抬回家去。

(3)鸭妈妈带领小鸭子听着音乐做小鸭子律动模仿抬着鱼回家。

活动反思

这节中班体育活动小鸭上坡的目标是练习走斜坡,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这节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正确掌握两手侧平举、平稳地在斜坡上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在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时,我没有很好的组织幼儿的队形,导致幼儿的队形比较散乱,是我这节课的第一个失误。在让幼儿练习上下斜坡时的环节中,我明确的提出了兼顾游戏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并对幼儿上下斜坡时要注意重心,两手侧平举的方式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在进入第一个环节平衡练习让幼儿走斜坡时,我明确提出了上下斜坡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安全要求,但在个别幼儿没有按照要求练习时,我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把他拽了下来,这是我这节课犯的一个很重大的失误,事后想想我应该让他通过,然后告诫其他幼儿不要效仿他。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由于部分幼儿并未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成两组来进行,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幼儿出现了争抢斜坡的情况,我及时作了调整,在后面练习中,我都明确的提出了要求,整个活动过程就比较井然有序了,在完成所有练习后,我带领幼儿进行了放松活动并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让幼儿知道了要保护环境卫生和热爱劳动。在幼儿上下斜坡时要注意控制速度,而且上斜坡时身体稍向前倾。

中班幼儿学古诗 篇5

2、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环境创设:

1、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高低、宽窄不同的盒子。

2、软球、画有怪兽的横幅。

观察指导:

1、幼儿扮演小猴,活动身体,模仿小猴抓痒理毛、东跑西跑、摘桃捡桃等动作。

2、自由玩纸盒。

幼儿自由选择纸盒进行玩耍。

引导语:“每只小猴拿一个盒子,找一个空的地方玩。”

交流各自玩盒子的方法。

3、小猴过河

幼儿探索练习助跑跨越跳的方法。

引导语:“跑跑跑,一只脚用力跨过去,不要碰到你的盒子。”

尝试在不同高度、宽度的纸盒上跨跳。

4、引导幼儿合作跳

幼儿自由选择好朋友,尝试合作跳。

引导语:“可以把盒子拼在一起跳,可以互相交换跳。”

5、游戏:打怪兽

引导语:“猴子发现树林有怪兽,我们一起去打怪兽,可路上要走过小路,爬过高山,还要经过一条长长的沟和一条长长的河。可是现在没有沟也没有河,怎么办?”(用盒子搭)

幼儿分组游戏

中班幼儿学古诗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指导不同动物的不同本领。

2、会有表情地表演诗歌内容,产生尊敬、热爱妈妈的情感。

3、能听懂会说本课单词、对话。要求发音准确,理解词义,语调自然。

4、复习以前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妈妈》两幅。

2、小燕子、小鸭子、小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诗歌。

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或叫声引出诗歌中的小动物,并出示教学挂图,启发幼儿观察说出:小动物们在跟着妈妈干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妈妈有什么本领?为什么要学妈妈?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利用挂图引导幼儿倾听诗歌。讨论:小燕子学妈妈做了件什么事?小鸭子学妈妈,河水为什么笑了?小青蛙是怎样学妈妈的?为什么要自己做事情。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产生尊敬、热爱妈妈的情感。

(1)看着挂图,引导幼儿学说诗歌。

(2)采用接上下句的方式巩固练习。

(3)幼儿戴上头饰分角色,按诗歌的内容有秩序地表演,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的表情。

4、迁移经验。

教师启发幼儿花香讲讲:你的妈妈有什么本领?我们会做哪些事情来感谢妈妈呢?引导幼儿从身边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爱妈妈的情感,从小有一个感恩的心。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24-25页,在练习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教学反思:

《好妈妈》这是一首幼儿较熟悉的曲子,有部分幼儿已经会唱这首歌了,于是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巩固歌词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进行创编表演,从而体验歌曲表演带来的乐趣,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时,由于部分幼儿已会唱歌曲,所以这一环节中主要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进行演唱。我采用钢琴伴奏,示范演唱和引导幼儿讨论妈妈工作的辛苦等,让幼儿有感而唱。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景性,十分适合表演。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让孩子回忆妈妈在家的场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些什么,累不累之类的,勾起孩子对妈妈的爱,从而引出“我们可以怎样来爱妈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个重点,幼儿的知识比较弱,但是从生活经验出发可以给予幼儿不一样的收获。

中班幼儿学古诗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能动脑筋操作,按实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画册》、数卡4~8、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4-8。

1.教师出示课件,认读数字4-8。

二、游戏:“看看拍拍”。练习4~8的数卡,并能进行动作匹配。

规则:教师(或幼儿)出示几的卡片,小朋友就拍几下手。

1.看数字拍手。请幼儿看数字拍手,是几就拍几下手。

2.出示草莓,感知数字6的实际意义。如6表示敲6下铃鼓,表示6个草莓……

3.出示1框苹果,请幼儿目测数量,讲出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三、练习圈数字。

1.看课件,圈数字。

提问1:图上有几只乌龟?用数字几来表示?图下有几个数字?应该把哪个数字圈起来?

2.请幼儿讲述:图上有几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图下有几个数字?应该把哪个数字圈起来?

3.看《幼儿画册》做练习时,教师关注幼儿感知数量的方法,提示能力弱的幼儿可用点数的方法数清楚数量。

四、讲评。

请幼儿看课件,自己做的与课件是不是一样,并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幼儿学古诗 篇8

活动目标:

1.能较熟练地掌握双脚向上跳的动作。

2.能有效地改进落地动作,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具有集体意识和竞争精神。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布置好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分配角色,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蚱蜢,跟着妈妈学本领。

2.幼儿排成一路纵队,利用幼儿园活动场地上的障碍物(如树木、运动器械等)练习绕过障碍走、跑的能力。

3.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模仿操(教师自编)。

(二)出示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引导幼儿探索怎样跳过去。

1.教师: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今天我们就要学跳高,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跳过皮筋呢?

2.幼儿第一次尝试。

3.教师:你们是怎样跳过去的?

4.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跳过皮筋的方法。

5.教师示范“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小腿一弯用力蹬地向上向前跳起,双脚轻轻落地。

6.练习活动:幼儿按要求分散练习,尝试跳不同高度的皮筋,教师做具体指导。

7.幼儿探索“轻轻落地”的动作要领。

8.请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前脚掌先落地、腿要弯曲的动作要领。

9.幼儿四散自由练习,体验轻轻落地的动作要领。

(三)游戏“小蚱蜢跳高比赛”。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小蚱蜢分成若干组,听到信号后,跳过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然后从皮筋下爬回来,看哪组先完成。

2.幼儿游戏2~3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四)放松活动。

1.教师:今天小蚱蜢真能干,学会了跳高的本领!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练得很辛苦。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吧!

2.教师和幼儿针对腿部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晨间活动:晨间活动时,在场地上布置不同高度的皮筋,让幼儿继续练习向上跳的动作,皮筋的数量和高度可逐步增加。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中班优秀体育活动教案《小蚱蜢学跳高》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834字。

相关文章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两人三足》》:中班体育游戏教案《两人三足》适用于中班的体育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齐心协力合作带来的快乐,学习游戏“两人三足”,体验与同伴按节奏同步前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两人三足》教案吧。

中班幼儿学古诗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中班端午古诗 篇10

《赋端午》

节逢端午粽香滋,

檐下楣前艾一枝。

竞渡龙舟旗猎猎,

闲观童叟岸依依。

古诗解读:

到了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包上了香喷喷的粽子;

你看,每家每户的屋檐下的门框上都插上了艾草呢;(艾草: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点着后能驱蚊蝇,也叫艾蒿)

看龙舟比赛的龙舟船划得多么快啊,因此,好像都能听见船上插着的旗子都“哗啦啦”地响呢;

在岸边观看的老人们和小朋友们多么投入啊,似乎都舍不得回家了。

拓展阅读

“涛神”伍子胥与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龙的节日说、恶日说、夏至说等。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雕像。伍子胥和吴越春秋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起,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民间传说中,他死后成为了涛神。在吴越故地,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祭奠他的日子。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根据历朝官修地方志书记载,其出生地位于现在的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常家营村。但是也有湖北监利县之说。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我们或许无法知道,对伍子胥来说,吴国究竟是什么?是帮他复仇的工具,还是个实现抱负的舞台?我们只能从青史中看到,伍子胥为了吴国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出为人臣者的悲剧命运。五月初五,这一日他永远告别了对他至关重要的吴国,沉入了滚滚的江涛……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书法作品,临曹娥碑。碑文上记载了浙江百姓们在五月初五纪念涛神伍子胥的情景。也许没人想得到,对悲剧人物伍子胥的纪念活动又引出了另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悲剧传说。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其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中原一带的.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对纪念伍子胥之说,除了江浙一带,不为人知。

2006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胥门是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今年苏州市仍将在胥门外举行公祭伍子胥活动。

胥门

古迹胥门穿越数千年,至今屹立不倒。或许,他是要为伍子胥留下些永恒的记忆。如今,每逢端午节,苏州人们还会聚集在胥门之外,祭奠那位皓首苍髯的忠臣——伍子胥。

古诗《登鹳雀楼》中班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2、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PPT、Flash

活动重点:学习吟唱古诗。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师:噢,看到了一座塔楼。其实,这座塔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登上了这座鹳雀楼,看到了很美丽的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2、欣赏古诗

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才可以写下这么美的古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吧!

二、理解古诗大意

1、出示落日图片,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

师: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

师:太阳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白日依山尽”这句诗句。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

2、出示黄河图片,理解诗句“黄河入海流”。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师:这条河叫黄河,黄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黄河入海流”。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

2、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现在诗人站在鹳雀楼的底楼,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那他该怎么办呢?(走到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了。)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幼儿吟唱古诗

1、欣赏吟唱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吧!

2、认字吟唱:根据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诗

3、动作表现

师:现在我邀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古诗的内容。(请个别幼儿演示)

四、结束总结

师:古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今天回家有一个任务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这句话的好吗。

延伸阅读: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摘 要: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是古今传诵的名作。前二句写诗人所见,描绘了登临鹳雀楼所看到的壮阔雄浑景色,豪放雄劲,气势磅礴,形成了一幅粗犷明快、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后两句写诗人所想,阐发了朴素易懂而意义深刻的哲理,渗透着诗人昂扬向上的奋进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盛唐时期与时俱进的积极进取精神。

关键词: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为人豪放,常击剑悲歌,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与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均有唱和,交往颇深。《全唐诗》仅存录他的六首绝句,其中七绝《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和五绝《登鹳雀楼》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鹳雀楼,也叫颧鹊楼,是唐代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的名胜,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原楼高三层,东南是中条山,西面可以俯瞰黄河,因当时常有似鹤的飞禽鹳雀栖息在上面因此得名。登楼可以“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晋南风光,尽收眼底。唐代许多诗人都到这里登临眺望,留下了不少诗章。其中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仅四句二十个字,却是其中的压卷之作。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畅诸二人的诗已寂寞无闻,唯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名垂千古,独占鳌头。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前二句写诗人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描绘了登临鹳雀楼所看到的壮阔雄浑景色,豪放雄劲,气势磅礴。诗人运用朴素、浅显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登楼所见的广袤河山的情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云遮雾绕,可阳光依然炽烈。远处,一轮夕阳逐渐落进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依然耀眼的太阳从山旁缓缓西沉。这是远景、空景。近处,楼下黄河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从西北天际向东方大海奔流而去。这是从地面写到天际,视线是由近及远。这就把上下、远近的景象,全都容进了诗中,形成了一幅粗犷、明快的山水画,而且画面显得宽广、辽阔,意境深远。这两句大笔挥洒,线条粗犷,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这十个字的容量之大,可谓包罗万象,“纳须弥于芥子”。

后两句写诗人所想,由前面的.描写景色转向抒发情感,阐发了朴素易懂而意义深刻的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了登临者的心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里既包含着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欲穷千里目”,表现了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要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会有什么景象?诗人不说了,留给读者去想象。看似平淡,实有言外之意,含蓄有味。“欲穷”“更上”两个词语告诉读者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看到更加广远、更加雄壮的景象,将意境提到一个更加高远的层次,渗透着诗人昂扬向上的奋进精神与活力,体现了诗人对更加美好的事物的向往。这两句富有深刻的哲理,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揭示了一个真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它告诉人们,在人类的生活中,要开辟新境界,要看到新天地,就需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不断创造、勇于进取,因为更新更美的事物是在加倍努力之后出现的。这两句能够世代相传,其永恒的价值,就在于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不断追求与进取心理。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类的知识与前途,一如这浩渺世界广阔无边,应当永不停息地奋斗。

关于诗中“白日”所依之山是哪座山,历来说法并不一致。有人说既然此楼“前瞻中条”,而且当地最大的山脉就是中条山,那么白日所依之山自然就是楼东面的中条山了;因而“白日”也就只能解释为“白天之日”“初升之日”了;“依山尽”也就只能解释为被山挡住了。这样解诗恐怕有失通脱,因而也有损诗人之意。其实鹳雀楼的西面也有山,太阳依山而落是极其自然的现象。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在《说王之涣〈登鹳雀楼〉》一文中指出:“‘白日’一词,本极平常,但古人每用以写黄昏时的落日。”

汉代以后,诗赋中逐渐形成了借登楼抒写离人思乡情感的传统。王之涣《登鹳雀楼》一改旧俗,树立新风,前无古人,后有来者。这首诗境界开阔,气魄雄大,表达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远大的胸襟抱负,给人以人定胜天和高瞻远瞩的启示,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一写时间的运行,一写空间的延展。日出日落,百川归海,此皆宇宙万物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然亦必然的律动。白日依山而尽的过程也正是诗人登楼凝望、欣赏、沉思的过程;黄河入海则既是写眼前所见,又是写心中所想。诗人的神思由自然的时空而跃入想象的时空,诗意由此而大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理趣也就水到渠成、自然逸出了。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中评论此诗说:“前二句写山河胜概,雄伟阔远,兼而有之,已如题之量。后二句复余劲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势。”

在写作艺术上,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平仄和谐,工整自然,达到了形式上和意义上的完美境界:“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尽”对“流”,“欲”对“更”,“穷”对“上”,“千里目”对“一层楼”,不刻意求工而自工,毫无斧凿痕迹,自然流畅,琅琅上口,真乃千古佳句,佳句千古!

参考文献:

[1]吴小如.古典诗词札丛[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俞陛云.诗境浅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

[3]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上一篇:非在校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有什么要求下一篇:医疗核心制度考试试卷(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