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律师的调查报告

2024-07-06

对律师的调查报告(通用8篇)

对律师的调查报告 篇1

对不良资产尽职调查的律师实务

刘瑞峰

一、关于债权资料的审核

详细掌握债权资料是法律服务工作的前提基础,尽管对于执业经历比较丰富的律师,尤其是曾经或正在为银行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来讲,债权资料的审核(或审查)相对非常简单。众所周知的是,此类相对简单的辅助性工作绝大部分由律师助理、法律秘书来完成,作为律师,对个案基本资料的详尽分析研究主要建立在助理、秘书的辅助工作基础之上。而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项目较多,存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处置的特点,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助理、秘书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对某些债权资料的重要性可能认识不够,容易造成遗漏或疏忽,从而带来风险。因此,债权资料的审核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良资产债权资料一般主要包括: 第一,合同类及催收类资料

诸如借款、保证、抵/质押合同、借款凭证、还款协议、承债协议、催收通知等。主要通过审查借款期限/诉讼时效期间、利率/利息计算标准、借款用途、保证期间、保证责任方式、保证担保范围、抵押担保范围、抵押物是否登记等。实践中,由于部分不良贷款为贷新还旧,有的借款合同明确用途为贷新还旧,有的却并未载明(或仅在借款凭证上载明贷新还旧),后者,则应注意保证人是否另行签署保证人声明,表明对贷新还旧的明知,或是否为旧贷的保证人(旧合同);有的实际借款期限即借款凭证载明的借款期限和借款合同不一致,影响对诉讼时效期间的分析;有的抵押物未办理登记,或抵押物登记证和抵押合同不一致,影响是否享有抵押权。

第二,债务人信息资料及银行内部管理资料

诸如营业执照、章程、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等。通过审查获取债务人工商登记所在地,便于下一步工商登记调查;获取借款人和保证人是否具有关联关系,是否母子公司,是否影响担保效力;获取评估/审计报告中债务人财产信息,便于下一步财产登记调查。

诸如贷前审查报告、债务人贷前提供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担保核对函、贷后管理报告等。通过审查获取贷款是否为展期,是否为贷新还旧,担保人是否明知,担保人权力机构是否通过决议提供担保,便于分析担保效力。第三,诉讼类法律文书资料

有些不良资产项目原债权银行已提起诉讼,或未审结,或已审结,或已进入执行阶段,或系通过诉讼中断时效(裁定)。对于拟再次起诉或未审结或未进入执行程序的,应注意审查诉讼时效期间、财产保全期限、上诉期限、申请执行期限等,防止出现疏漏,及时做好衔接工作;对于已审结进入执行阶段的,则需审查执行中是否查封、冻结财产及期限,是否有财产变现裁定,是否中止或终结执行,以便下一步的财产调查、恢复执行,同时也避免对已变现财产重复调查。

二、关于债务人工商登记资料的调查

应该说,对企业工商登记资料的调查是律师业务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但是不同类别的案件所需求的企业工商登记信息也不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有严格的一系列程序,对债务人的工商登记资料也要求尽量完善,以便选择处置方案。而对于律师,充分详尽的企业工商资料可能在案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工商资料中所可能存在法律责任的若干项目应当予以重视。工商登记资料调查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企业股东及所持股份比例,包括设立、变更等资料,了解企业的股本结构,因为很多企业可能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被股东予以注销。根据以往的司法解释,被吊销企业的股东应承担清算责任,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则判决股东在一定期限内未清算则承担赔偿责任,而根据新公司法相关规定,股东若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则可能直接承担赔偿责任;被注销企业的股东(未清算)则可能承担承债责任。

第二,企业设立时、增资时的验资报告等资料,审查企业股东出资是否实际出资,当然对于货币出资,只要验资形式上符合规定,则一般只能认定为出资到位;但如果出资方式为土地使用权、专利等方式的,尽管验资机构出具符合形式要件的验资报告,也不能代表出资已到位,尚需要审查相关权利的转让手续是否办理,若未办理,则应当属于出资不实,责任股东应在出资不实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企业改制之相关批准文件、产权转让合同等资料,有一部分企业偿债意愿很差,企图逃避金融债务,政府相关部门也可能考虑企业经营及职工因素,或甩包袱的观念,纵容甚至支持企业进行各种五花八门方式的改制。因此,细致审查企业改制文件,是确定改制企业民事责任,防止改制企业逃避债务的必要步骤。

第四,可能存在的企业评估、审计报告及分支机构、对外投资等资料。此类资料对债务人的责任承担并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于了解债务人的资产状况/资产线索却是必不可少的,可能存在的企业房地产权利证书、分支机构、子公司名称至少会为企业资产调查提供部分相对明确的目标,节省调查成本和时间。

三、关于债务人房地产情况的调查

鉴于大部分不良资产项目的债务企业处于经营不佳状态,其货币资金动向相对极其隐秘,开立基本账户基本不用,而房地产作为其主要固定资产相对不便隐匿、转移。因此,对债务人房地产的调查,是目前最直接、最便利的查找债务人资产的方式,相对于设备、股权等其他资产,房地产也比较易于变现。房地产调查主要应包括:

第一,房地产权属,具体为证号、座落、面积、建成年代、用途、土地所有权性质、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等;第二,房地产抵押,具体为他项权证号、抵押权人、设置抵押日期、抵押担保金额,房产、地产是否同时或分别设置抵押等;第三,房地产查封,具体为查封法院、法律文书、涉案当事人、涉案金额、查封范围、查封期限、是否有轮候查封等。鉴于某些地方房产、地产为同一机关,而某些地方则分别管理,因此,上述事项须根据情况不同进行调查;鉴于房地产相关部门档案管理可能不规范,有些企业变更名称后,房地产档案未办理变更,因此,在进行调查时,注意企业旧名称与现名称应一并查询,避免遗漏。

另外,由于对企业房地产调查完毕后,应尽可能的现场察看,一方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了解企业房地产使用现状。实践中,部分企业可能将房地产对外出租获取租金收益,也可能部分房产或闲置或已拆除,实际情况和登记档案并不一致。

四、关于调查报告(法律意见)的出具

各资产管理公司对调查报告都有不同的格式文本,对报告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但其目的是一致的,即债务人是否负有民事责任,是否具有偿债能力,何种方式处置债权最为有利。因此,调查报告内容不外乎债权情况、债务人情况、债务人资产情况、债务人法律责任、法律意见。

而律师的法律意见重点则在于根据债权情况分析债务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承担何种民事责任;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债务人是否具有偿债能力,并结合司法实践出具参考性意见。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在接收债权时不可能对每一个项目都作全面了解,对于客观调查情况,调查报告应务必详尽,尽可能的将所有能够落实清楚的事项清晰阐述,以使委托人能够审阅时能够一目了然。

衡量律师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环节在于法律责任的分析,尽管资产管理公司案件有专门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相对于其他金融案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对相关法规及司法解释的理解和运用,却不是孤立的,是建立在对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公司法、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基础法律法规上的。

对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掌握、正确理解和适用,应该起始于债权资料审核阶段,贯穿于整个法律服务的过程之中。如诉讼时效问题、保证期间问题、债权转让问题、保证或抵押效力问题、出资是否到位问题、注/吊销责任主体民事责任问题、抵押权及抵押物处置问题、财产保全问题、保全物(房地产、股权、到期债权等)执行问题、追加/变更被执行人问题、破产问题等。

尽管资产管理公司人员长期从事不良资产处置,部分人员来自于银行法律部门,但其大部分人员并非专门法务人员。因此,对于上述法律责任的分析,法律依据应当予以合理综合充分引用,严谨、详细。根据债务人法律责任和偿债能力,尚需要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客观情况(如司法保护、地方保护因素),出具可行性意见,以供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参考。

法律尽职调查仅仅是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法律服务的一个小小环节,但笔者认为这一小环节是其它法律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诉讼、执行或债权转股权、债务重组、转让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系德衡律师集团事务所金融法二部副主任)

对律师的调查报告 篇2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市场法律制度越来越规范的大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而大部分的民事诉讼当事人由于自身对法律事务不是很熟悉, 往往会通过委托律师做代理人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律师在民事诉讼中办理的业务主要有:提出回避申请, 收集、提供证据, 进行辩论, 请求调解, 提起上诉, 申请执行, 在这些诉讼业务中, 收集、提供证据是律师所有诉讼业务的核心, 因为在以“以事实为依据”的民事诉讼中, 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诉讼胜败的关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也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有责任提供证据”, 民事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主要是靠证据来证明各自的主张, 进而获得法律的支持, 如果缺乏证据则必然导致败诉的法律后果。

二、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的现状

(一)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的概述

那么, 律师调查取证权的法律依据来源于哪里?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以下简称《律师法》) 第三十五条规定, “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 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 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 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在这一规定中, 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分为两种:一种是律师自行调查取证, 另外一种是律师申请调查取证。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是指在民事诉讼案件中, 律师根据案件需要自行向当事人或与案件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调查取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范围与律师的代理身份有关, 一般来说, 民事诉讼中律师作为原告的代理人时, 其调查取证的范围比较广泛, 因为根据民事诉讼中“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律师代理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时, 必须具备完整的能够支持自己诉讼请求的证据链条才可能被法院立案, 所以原告方律师的调查取证范围就必然比较广泛;当律师作为被告的代理人时, 其在诉讼攻守关系中处于“守”的位置, 主要是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质证, 进而提出答辩意见, 通常这种情况下律师的调查取证范围相对小一些。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种类因不同标准, 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根据证据使用阶段的不同, 可以将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内容分为三类:1、立案阶段:调查相对方的身份信息、资格、资质信息;2、庭审阶段: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3、执行阶段: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

(二)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实现存在的困难

在上述分类中, 调查相对方身份、资格、资质信息是民事诉讼中作为原告代理人律师提起诉讼的必经之路, 虽然《律师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 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 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但是实践中律师在调查此类信息时却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 立案阶段调查对方的身份信息、资格、资质信息存在诸多困难。根据我国现在的信息管理现状, 有关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身份信息、资格、资质信息一般都由政府主管部门管理, 律师去相关部门调取这类信息时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部分政府部门不愿意配合律师的调查工作, 为律师调查取证设置重重隐形障碍, 比如债务纠纷中原告律师往往需要对相对方婚姻关系进行调查从而确定是否将被告的配偶列为共同被告, 但实践中民政部门往往以婚姻登记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为由拒绝律师的申请。 (1) 除此之外, 作为原告代理律师, 如果没有掌握具体的自然人被告的身份信息的情况下, 是无法在一审法院立案的, 如果要立案, 必须取得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信息证明, 但公安机关在律师去调取被告身份信息时, 通常会要求律师出具与被调查人有关的立案通知才可以调查, 这样就造成了律师的两难境地。二是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对律师进行调查取证工作的材料要求不一致。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律师持法院开的调查令后进行查找, 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除了律师证、律所介绍信外还要求律师提供其他身份证明材料。上述不同部门的不同材料要求并未通过公开途径向律师提出, 司法实践中律师去有关部门调查取证时, 往往会因为准备的材料不能满足该部门的要求而不得不多往返一次。如果律师调查取证涉及的部门在外地区的情况下, 这种材料要求的不统一会给律师的调查取证工作造成更大的不便和损失。

其次, 律师在调查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时, 特别是调查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这两种证据时, 困难较大, 问题较多。当事人陈述包括律师代理的一方陈述和相对方的陈述, 但由于双方的对立关系, 律师通常只能获得自己代理一方的当事人的陈述。关于证人证言,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 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这一规定虽然强调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 但并未明确“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不愿意作证及作证后反悔的法律责任, 这就无法为律师向证人进行调查取证提供有力的依据。司法实践中, 律师向证人进行调查取证时存在的问题有:第一, 证人不愿意作证。在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下, 很多“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由于种种顾虑不愿意出来作证;第二, 证人反悔的。司法实践中, 很多书面证人证言是律师把相关内容打印好拿给证人签名盖章的, 这种证言在法庭质证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诉讼风险:如果对方当事人争取到该证人支持的情况下, 证人会反悔, 会讲该份证人证言自己只签名盖章, 未看过具体内容。这样的反悔对律师来讲是非常被动的, 甚至可能因此导致败诉的法律后果。

再次, 律师在执行阶段对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的调查取证也遭遇不少难题。虽然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一章中并未规定, 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或财产线索是其法定义务, 但要求申请人提供被申请人的财产情况或才财产线索是司法实践中的通常作法, 并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的第一条“强化财产报告和财产调查, 多渠道查明被执行人财产”中第2款规定:“强化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的责任。各地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 要求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者财产线索, 并告知不能提供的风险。”上述因素都决定了律师在执行阶段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势在必行。跟律师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和财产信息的必要性相对应的是律师在调查此类信息时的尴尬境遇。

以对被执行人的账户信息和房产信息调查为例。如果被执行人是企业的, 该企业是有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 律师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来查到企业具体的账户信息, 但如果企业的资产已经转移的情况下, 就需要对企业的自然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的账户进行查询, 看是否有异常交易情况并进而采取处理措施。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发布的《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中第二条规定“协助查询是指金融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有权机关查询的要求, 将单位或个人存款的金额、币种以及其他存款信息告知有权机关的行为。”第八条规定:“办理协助查询业务时, 经办人员应当核实执法人员的工作证件, 以及有权机关县团级以上 (含, 下同) 机构签发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上述通知, 律师并不包括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协助查询业务的对象中, 去金融机构要求调查被执行人账户信息的律师往往会被银行以“需要为存款人的银行结算账户信息保密”为由被拒之门外。律师对被执行人房产信息的查询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我国现有的房产信息并未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统计与共享, 这就为执行案件中律师对被执行人房产信息的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二是不同地方对房产信息查询的规定和要求不同。中国建设部 (现改为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在2006年发布的《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中第八条第五项规定“仲裁事项、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可以查询与仲裁事项、诉讼案件直接相关的原始登记凭证;”这一规定看起来为律师调查被执行人房产情况提供了依据, 但该办法接着却在第十一条规定:“查询房屋权属登记信息, 应填写《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申请表》, 明确房屋坐落 (室号、部位) 或权属证书编号, 以及需要查询的事项, 并出具查询人的身份证明或单位法人资格证明。”第十一条对查询条件的要求就直接导致律师在没有掌握对方房产所在位置或者房产权属证书编号的情况下是无法自行通过正常途径查询到被执行人的房产信息的。

三、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实现困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自行调查取证权实施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自行调查取证的权利受到了很多限制和束缚, 这些限制和束缚对律师开展法律服务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负担。那么律师自行调查取证难的原因究竟出在哪里?笔者认为,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 律师在法律实践中的权威性未能树立起来。在律师自行调查取证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显示, 无论是公民、法人还是有关国家部门, 对律师都未能有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例如, 律师去公安机关查询个人信息或去民政部门查询婚姻关系, 如果按照《律师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律师拿着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就可以进行查询, 但实践中, 公安机关与民政部门普遍对只有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的证明的查询请求并不受理, 一定要律师提交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或者“补充案卷材料通知书”, 或者要求律师申请法院去调查取证, 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律师这个群体和行业在司法实践中不受到国家有关机关尊重和信任的事实, 反映出律师群体权威性的缺位。当然, 律师群体权威性的缺失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部分律师滥用律师调查取证权, 我国现行律师群体监管及惩戒制度的乏力等。

第二, 我国现行体制缺乏对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的有力维护。《律师法》作为由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其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律师法》在第三十五条规定,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 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 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但这一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并未被遵守, 反而被各种各样的部门规章, 行业规定所破坏,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建设部对房屋信息查询要求的规定, 再例如, 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账户信息查询的规定。然而, 这些违反《律师法》或与律师法相冲突的文件和规定在实践中不仅未被取缔或者修改, 反而成为阻碍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实现的依据。

四、保障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完全实现的措施

北京大学的陈兴良教授曾说过, “律师制度和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律师制度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治水平”, (2)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的实现水平既是我国法治社会水平的体现, “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就是保障人权。” (3) 在我国目前的律师执业环境中, 律师的自行调查取证权存在上述诸多困难, 要解决这些困难, 保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的实现, 就必须树立律师的职业权威性, 并从法律实施上保证律师权利的实现。

(一) 律师群体应从自身建设着手树立职业权威性

《律师法》对律师这一职业群体从法律上进行了界定, 其在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律师, 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 接受委托或者指定, 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维护法律正确实施, 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上述律师的定义中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 律师应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第二, 律师从事法律事务应取得当事人的委托或法定机构的指定;第三, 律师应尽到善良代理人的义务。因此, 律师是一个严肃的职业, 它不仅要求律师应当具备专业而丰富的法律知识, 还需要良好的法律品质和职业操守。律师群体的权威性建立在行业自身的良好服务水平和严格的职业操守上, 律师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首先应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职业操守, 规范执业行为,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其次, 律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律师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扩大监管范围和监管渠道, 对发现的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律师, 一经查证, 严厉处罚, 使律师保持对职业纪律的敬畏和尊重, 也为社会对律师群体的信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加强对《律师法》的贯彻执行力度

《律师法》作为一部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其规定了律师的诸项权利及权利行事方法, 但该法自颁布以来却屡屡遭遇尴尬境地。首先, 在很多部门和组织的意识中, 《律师法》仅仅是为律师规定的, 对其他部门和组织没有法律约束力, 实践中很多部门在办理接待律师调查咨询事务时并不是以《律师法》为依据, 而是以本部门的规章或规定为依据。其次, 很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的规章、规定并未将《律师法》作为其制定依据, 而是根据部门利益来制定, 因此便出现了律师按照《律师法》规定去进行调查取证时遭到部门规章或规定对抗的现象。要保障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的充分实现, 就必须保障《律师法》在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贯彻落实。《律师法》作为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的规章、规定。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文件审查体系中, 律师只能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要求法院对部门规章或地方政府的规章、规定进行附带审查, 而不能直接要求对违反《律师法》规定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政府规章和规定进行修改或废止, 因此, 要保障《律师法》的实施, 保障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的完全实现, 必须由法律审查机关对违反《律师法》的法律文件行进清除, 确保《律师法》的完全实施,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的实现。

五、结语

律师作为一个以维护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使命的特殊职业群体, 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行调查取证权利是律师实现上述使命和发挥上述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权利,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的行使受到诸多限制和束缚, 这对律师行业的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 提高律师的行业权威性, 保障律师自行调查权的合法行使是我国当前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摘要:自2008年律师法修改颁布以来, 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利得到学界诸多关注。在民事诉讼制度中, 律师作为当事人权益的代表人, 其调查取证权利行使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程度, 司法实践中律师的自行调查取证权利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 这种现象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阻碍社会法治发展, 因此, 通过树立律师行业权威性, 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来确保民事诉讼中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的完全实现势在必行。

关键词:律师,自行调查取证权利,律师权威

注释

1详见2005年8月25日的<楚天都市报>:<婚姻登记能否公开?律师查询遭拒后状告民政局>, http://www.cnhubei.com/200508/ca851057.htm.

2陈兴良.七个不平衡:中国律师业的现状和困境[J].中国司法, 2005 (03) .

对律师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律师;购房者;法律顾问

一、调查背景以及调查目的

律师,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除了传统的诉讼领域,如今已扩展了许多新方向。如“律师导购”,尤其是在房地产交易这种大宗买卖中,律师更能为购房者维权。购房中律师的出现是否真能创建阳光健康的交易秩序,让消费者放心购房?社会大众对此看法如何?笔者对此做了一项简单调查,并略作分析,试图归纳总结各方面对此现象的态度,最终撰写出调查报告。

二、律师作为购房者法律顾问调查的实施过程

1.调查实施情况

(1)根据本次调查目的制作调查问卷。针对普通大众、在校大学生、城市部分购房者及律师。

(2)分发调查问卷(发出100份);

(3)回收问卷(收回92份);

(4)问卷数据处理分析;

(5)写出调查报告。

2.调查表数据处理

(1)初步统计各题目各选项的选择比率;

(2)按出题计划分类数据;

(3)分析数据并作出图形文字说明。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平时遇到法律问题时会向律师求助吗?

A.很少 B. 偶尔 C. 经常

2.你是否会在买房时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A. 会 B. 不会 C. 看情况

3.你认为律师在购房中的作用大不大?

A. 不大 B. 大 C. 说不清

4.你认为自己购房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的动机是什么?

A. 跟随潮流 B. 避免吃开发商的亏 C. 省钱省心

图表显示,被调查对象在买房时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的比率相对较低,和购房者购房计划、投资、意识也有关系。关于律师在购房中的地位,并非理所当然地持肯定意见,说不清的占主流,这可能和律师在我国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由于房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最大宗的商品,一辈子就为了一套好一点的房子,钱是首要的考虑;同时,房产交易也是费时费力的事,如果请律师担任购房法律顾问,会省去很多麻烦,尤其是避免开发商的陷阱。律师作为购房的法律顾问在当今社会还是有较大的发展前途的。

5.您是否赞成由律师协助消费者买房?

A. 反对 B.赞成,但须考虑其他因素 C.很难说,不清楚是否有效果

6.您是否看好“律师导购”的前景?

A. 看好 B.不太看好 C.很难说,关键要看律师的做法和收费

赞成律师协助消费者买房的人多于反对者,但持赞成意见的人又有所保留,必须参考其他因素,如收费、信誉等问题。而持居中意见的则占大多数,因为请律师充当购房顾问在实践中是新兴产物,要在摸索中才能发现是否有效。购房要一大笔钱,请律师协助也需要支出,是否值得还得看其效果,也许这是请律师协助消费者买房的一大瓶颈。在涉及“律师导购”这一前景时,普遍比较看好,觉得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尤其是律师的做法和收费问题,律师在陪同消费者购房时能否全心全意地为消费者维权,而不是通过占有的庞大消费资源向开发商索要好处,这需要设立一定的监督机制防止和惩戒,避免沦为为房地产拉广告的工具,抵制金钱的诱惑,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7.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对律师作为购房顾问进行管理?

A. 有必要 B.不关心 C.没有必要

8.你对现行法对房地产购买方面的管理的看法是什么?

A. 很完善 B. 基本完善 C. 有很多漏洞

9.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律师导购加团购的现象你怎么看待?

A. 理解,团购+律师服务,可以实现交易双方的平等,更改开发商的“霸王条款” B. 不理解,有作秀嫌疑,没有多少必要 C. 说不清,是别人的行为方式,与己无关

被访对象对律师作为购房顾问比较关注,多数认为专业律师有助于消费者购买到称心合意的住房,又能够避免开发商的合同陷阱。时下流行的团购优惠,加上专业律师的协助,部分被访者表达了他们的认可,只要能买到如意的住房,就算支付律师费用也是值得的,而这些费用已从开发商那里扣除了,且比被开发商赚取的要少的多。不过一半以上的人还是表示了谨慎态度,并不轻易追求此种潮流,毕竟,买房对于多数人而言是大事,请律师也不一定完全放心。

本次关于律师作为购房者法律顾问的调查,从调查问卷入手,获得了大量真实、确凿的一线资料,对进行律师导购房地产研究有重大裨益。在多元社会里,人们对于律师导购房地产已有了更高的信任度,各利益群体围绕此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联动和平衡。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法制的进展,律师作为购房者法律顾问的问题将会有一个更加完整客观、和谐宽容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冰.律师导购的若干法律问题分析.法制论丛.2015(8)

[2]张进华.房产热催生律师导购.时政论坛.2014(7)

[3]汪伟,李海洋.律师导购城市调查.通化学院学报.2014(2)

作者简介:

对律师的调查报告 篇4

第1条:注意在提交起诉状和答辩状时一定要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搭眼一看,这算什么“金科玉律”?!起诉状答辩状都是当事人提交给法院的,当然要交给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了。有必要这么郑重其事的当成经验总结吗?有!而且很有必要。我记得我的一位朋友刚刚独立执业的时候,就因为这件事,差点儿自摆乌龙。当时他代理一件好像是民间借贷的案子。原告找到了我的那个刚出道的律师朋友。身份证、借条等等的必要证据都有。律师马上就写好了起诉状。电话通知原告签名时,原告表示:我出差在外地,你帮我签吧,就签我的名字,反正大家都这么熟了,没问题的,等我出差回来了,我到你办公室再补签。说者斩钉截铁,话说出来也掷地有声。律师为了稳妥,还专门打电话给介绍这个当事人那个人,那个人也说,没事的,你帮他先签了吧,我和他很熟,等他回来再补签。加上当事人立案心急。律师就代替当事人签了名字。可是,案子到来法院,法院通知被告来签收应诉材料。被告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据说,被告声称,钱马上可以给,但被人告到法院,面子丢不起。说来也是个“很傻很天真”的借口。但问题是,那个原告撑不住劲了。一干子把矛头推到了律师那里。原告甚至跟被告解释:不是我想告你,是那个律师如何如何„„不信你看起诉状,那上面根本就没有我的签名!后来,听说原被告一起来到律师所,找律师的麻烦。再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惊无险。当然,这只是为第1条注解的情形之一。更有些情况下,明明是当事人向律师陈述过的事实,因为没有当事人亲笔签名,案子的审理结果对他有利还好,一旦不利,当事人往往把责任怪在律师的身上。因为没有签名,谁对谁错,到时候也就说不清了。再说第2条:尽量将同一案卷的所有材料装在同一档案袋中,以免疏漏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的公函。当然,这对一个执业律师来说,显然是必要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补充一点,算作本条的第二款吧:要在档案袋的封皮上仔细登记如下信息:当事人的资料——尤其是当事人的电话、案子的受理法院、侦查、检察、审判机关的电话,各个机关的具体经办人或者书记员的电话,举证期限届满日、开庭日期、查封或者冻结财产的续保日等等。别小看这些信息,有了它,工作十分便利,工作效率不受影响。但没有这些,办起事来就没那么方便了,尤其是身在外地时,为了这样的信息,可能要多打几个电话才行。

第3条没有什么解读的,接下来说第4条:在起诉状中所列原被告信息时不要把自己当事人的电话写在起诉状上,以免法官直接联系当事人,绕开律师。想起了自己都觉得好笑,说出来恐怕也会贻笑大方。我刚开始执业时,就亲身感受过这样的尴尬。有次我代理一个在我那时看来已经很大很大的案子(其实标的也就无非是100多万)。因为第一次做这样的大案,心里未免没有什么底气。立案之前,我陪着当事人跑了几个地方,调查了一些证据,也同对方进行了几次的交涉,加强了一些证据。案子到了法院。过了很久,不见当事人与我联系。打电话给他,他支支吾吾,王顾左右而言他。打电话到法院,问案子的进展,法院的书记员一头雾水反问我:你是被告的代理人吗?我说不是,是原告的代理人。书记员说不是啊,原告的代理人前几天刚刚收了开庭传票啊。这位书记员为了妥善起见,还专门查找了案卷,最后确切告诉我,原告换了律师。既然人家不满意自己,自己也是新出道的,我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打给这个当事人,就这么不了了之了。过了多年之后,这个当事人居然有一天想起了我。他因为另外的一件案子约我喝茶,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次,他告诉我,是法院的某某帮他介绍了一个“有经验的”律师,所以就„„我对这位以前很有身份的当事人说,其实不便做过多的解释。执业这么多年,听到的、见到的,多了,也便见怪不怪了。还有一件事,发

生在我的实习期间,我的老板的一件案子。我们当时代理一个在当地算是名气很大的陶企老板。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标的很小的案子,庭长亲自审理甚至亲自送达传票。后来,陶企老板直接跟这个庭长联系起来,搞得代理人形同虚设,被陶企老板废了武功不说,还连带着丢了几个客户。更有甚者,我在某市执业的律师同行说,在他们那里,当事人一般不请律师,就算请了律师,法官不熟的,能不能代理下去很难说。如此看来,这位实习律师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实在是幸甚。

对这第4条,需要补充的是,不但不要写上自己所代理的当事人的电话,最好根据具体的情况也不要写上对方当事人的电话。比如,在你代理原告而原告申请了财产保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写上被告的电话。因为有了被告的电话,法院可能在查封之前通知被告收材料,这样被告银行里的存款就瞬间转移了。说道财产保全,各地的法院做法又不尽相同。有的法院对熟悉的当事人,可能工作做的细致些,对不熟悉的当事人,可能就粗糙些。可不要小看这一粗一细,后果可能截然不同。这时候,如果你写上了被告的电话,而你与法院又不熟悉,法院可以通知对方来收材料,在收材料的同时,向被告说明,你看,原告向我们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你有什么财产啊?填在这张表格上,供我们法院查封„„除非被告真的对法律一无所知,否则让被告主动提供查封标的,可能性很小。

第6条:所有证据材料的原件都由当事人自己保管,律师只留下复印件,以免遗失原件导致案件发生举证不能时,承担重大过错责任。这条总结的好。我的经验是,不但要这样做,而且要写在与当事人的合同中。也就是说,在律师所与当事人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中明确注明,律师所及其指派的律师只收取当事人证据材料的复印件,并提示当事人自己注意保管好证据的原件并在开庭是带至法庭供法院核对。当然,在律师与当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律师不可能不接触当事人的证据原件。甚至有的时候,当事人也确实把原件放在律师那里。比如说,证据材料很多,律师一时半会的还看不完,而证据的复印件又不是很清晰,或者不便于复印等等。这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由经办律师或者律师助理填写《证据原件交接清单》,像法院的证据材料清单一样,注明证据的名称、种类、份数、页数、特征等等内容。由当事人在提交人处签名,律师所在接收人处签名或者盖专用章。这样,既避免了当事人事后因为记忆错误而纠缠不清,也督促律师谨慎保管当事人的证据材料,增强律师的责任心。说到这里,我建议每个律师,或者至少没有律师所,都要备置专门的保险柜,专门用于存放当事人的证据材料。

第7条:不要为了一点小钱,轻易去做律师见证!宁可让当事人自己做公证,这里面含很大风险。很多教训,无须再试。这条也很好。我这两年就办理过两个因为律师见证失误而导致的赔偿案件。这两个案件,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律师所赔偿当事人损失而结案。而此前最高院公布的上海的一个遗嘱见证的案子,也是判决律师所赔偿当事人。我记得好像是去年或者前年,有个脖子上挂着粗金链、留着光头、乍一看好像唱朋友啊朋友的那个臧天朔一样的当事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说别人欠他一笔款,大概五六十万,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收,叫一个朋友去收。说着他指了指他旁边的一个瘦瘦的男子。想当着律师的面写一份授权委托书,然后由律师做一份见证。我问他,欠你钱的那个人是哪里的?他说是南海桂城的。南海桂城距离我的办公室就十分钟的车程,距“臧天朔”的住处也无非是五六公里。这么近的距离?为何自己不去收,还要花钱委托别人去收,还要煞费苦心的来律师所做见证?这我就怀疑了。和同所的律师商量之后,我告诉“臧天朔”,见证可以,但我们按照非诉案件收费,五六十万的标的,要收5-15万的律师费。这么贵啊?“臧天朔”就说回去商量一下再说,再也没来了。所以,我的意见是,见证业务不是不可以做。但要慎重做。比如,一笔见证业务虽有风险,但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而且收费要狠。说白了,就算见证失误要赔偿,也要赔的值得。当然,对那些涉及银行的打包见证业务,因为有较大的量,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即使每笔业务收费三五百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万笔就是三五百万,争还争不来呢,哪有不

做的道理?

第8条只一个好字带过。现在说第9条:每次和当事人得谈话,都要有笔录,并让当事人签字后按手印。这个也很重要。有时候,当事人会反悔并可能诬告你。同时,目的不是做为开庭时的证据使用,而是证明你的工作量。这条涉及到律师给当事人做笔录的问题。律师给当事人做笔录,不仅仅是在刑事案件中需要,而且在民事案件、在非诉讼代理中也同样必不可少。

先说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常变化无常。如果律师在侦查阶段就介入案件,律师会见之前,犯罪嫌疑人对侦查机关说一套口供。等律师会见之后,嫌疑人可能又换了一套说法。别的不说,侦查机关肯定以为是律师“教的”。如果没有及时做会见笔录并要求嫌疑人签字按印,到时候有理说不清,遭遇职业报复,那麻烦就大了。当然,这笔录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比如它可以向嫌疑人的家属证明律师做了哪些工作,可以让嫌疑人的家属重视律师,不会轻易换律师——因为他们总想着关键的东西都在律师哪里——尽管这些东西都案子的结果未必有什么大用处。除此之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久了,案子多了,一个人的脑袋能装的东西毕竟有限,难免会忘记一些什么,尤其是一些细节。最起码,这样的记录会起到提示律师的作用。时间久了,拿出笔录复习一下,哦,这个案子是这样的,这个嫌疑人被告人是那样说的,一目了然。说到这里,插一个小例子。当时我办理一个侦查机关认为是故意伤害公诉机关认为故意杀人的案子。嫌疑人的口供几次都不一致(家属说他精神有问题,我们按照家属的意见申请了鉴定,但公安和检察院都说他精神没问题,不需要鉴定)。每次会见后,我们都向家属通报了会见的情况及嫌疑人被告人的陈述和辩解。家属对自己的亲人深信不疑,认为肯定是有人冤枉嫌疑人。到了收到公诉机关的起诉书时,家属傻眼了。反复向其做解释工作后,家属一句:不请律师那时候还是故意伤害,花钱请了你律师,怎么变成故意杀人了?家属甚至怀疑律师是不是被受害人收买了,等等。没有详细的会见笔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再说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虽说没有刑事案件的风险那么大,但律师的代理工作也是马虎不得。有些当事人,并不见得都对律师说实话。甚至有的当事人,对律师说的都是假话。这类当事人有个侥幸心理:反正我就这样请律师去打,打赢了,我就赚了,打不赢,也实现了拖时间或者斗气或者牛B一下的目的。就算不是这类当事人,就算哪些比较诚实比较善良的当事人。进律师所之前,觉得自己的官司是没法打了。但一旦律师发现了可以反败为胜的救命稻草,就会建议当事人要采取这样这样然后再这样的思路去打这场官司。当事人听律师这样一说,豁然开朗。开朗之后还不放心,隔三差五的打电话给他的律师:律师你真有水平,真有办法,这样这样这样都可以„„但我还是担心„„能行吗?即使是律师有言在先,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并不是说这样这样这样就肯定能打赢官司,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这样去博。但时间长了,日子久了,当事人问的多了,当事人与他的亲朋好友之间谈论的次数多了。当事人就忘记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在他和他周围人的认识里:我找到了一个很牛的律师,这个官司我一定是赢的!等案子判下来,一旦律师的这个思路没有通过,官司输了,当事人就会反问律师:你不是说这样这样这样就肯定能赢吗?怎么会输呢?如果没有有言在先先君子后小人的笔录,恐怕又是说不清了。

还有些情况下,当事人不是只接触一个律师,不是只接触律师,他可能同时去听听其他律师的意见,或者听听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法律人士的意见。这些给意见的人当中,有的虽然是搞法律的,但可能不是专业的领域。比如,一个股东纠纷的案子。交警可能告诉他去公安报案,告其他股东诈骗。工商局的人可能告诉他去工商局调解。法院的人可能告诉他去法院起诉。每个人都看法都不同。中国的法律这么多,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看法自然不同。中国不遵循先例,没有什么经验可循。更何况,法律之外,还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因素呢?在没有结果之前,很难说谁的意见对,谁的想法错。公安局有人帮忙,股东纠纷就拿到公安去

搞,先把对方抓来再说。什么?你说是民事纠纷啊,行,我们也是依法办事。先关你一段时间再说!什么?关多长时间啊?我告诉你吧,就看你配不配合了。关你三天五天也可以,一年两年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案子办错了?这个你不要担心,错了我们有国家赔偿,你关在看守所里,我们按照国家规定给你发工资。诸位不要笑,这是我大约四五年前办的一个案子。当时我代理的就是被抓的那个人,后来,还真的私下拿钱给了对方当事人,人就放了出来了。当然,公安没人,即使是与刑事有关的,公安也会告诉你,这是经济纠纷,我们公安严禁插手经济纠纷的,你到法院去解决吧,连个报案笔录都懒得给你写,就打发了。——书归正传,所谓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儿。遇到这样的当事人,一定要在讲明法理和道理之后,让他自己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来做决定。尤其遇到那些宁信手上有权的人不信律师的,更要尊重他听来的意见。这年头,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千万不要否认人家,千万不要说人家不懂这类案子等等的话。月圆则缺,话满必失。怎么办?笔录的伺候,当事人不是说哪个人给了他什么什么好意见吗,那好,都记下来。当事人怎么说的,律师对案子怎么分析的,当事人的朋友又是提出什么样的看法的,当事人又如何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当事人是如何要求律师按照这些意见去做的,等等,等等,不厌其烦,尽可能详尽的把整个过程都记录在案。到时候,一旦当事人最后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不通,至少是怪不到律师的头上。我的做法是,收案一定要做谈话笔录。每个重要的步骤,尤其是涉及关键问题的,涉及要当事人抓主意的,一定要做笔录。

至于非诉讼案件,那就更不要说了。没有笔录,当事人不知道你为他做了什么工作,付起律师费来,总觉得吃亏了。很多情况下就是这样,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当事人有什么事情想咨询律师,打个电话,哇哩哇啦讲上半个钟是很平常的事。一件很小的事情解释完毕,律师投入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至少有一小天。律师的时间是有含金量的。因为人的精力很时间毕竟有限,做这件事的同时,你不可能做那件事。既然做了工作,那就要收费,要不律师就无法生存了。说到这里,我插个新闻花絮。我老婆是教师,经常有些同事把问题交给她,让她拿回家给我,让我解答后再传给出题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耐心(那时候也有时间,巴不得有人问问自己,以显示自己是多么的有水平)。像学生交考卷一样把答案交给老婆。后来我逐渐改变了这样的做法,做法的改变在于想法的改变。我常给这些希望足不出户,在电话里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咨询者说,咨询律师就好比身患病痛要看医生,我们不能打个电话给熟悉的医生,然后问医生是要切除胃还是割掉阑尾。道理很简单,律师看不到证据,怎么可以给人家意见呢。更何况,有些证据,当事人自己可能找不到,但律师可以帮他找到。而有了这些证据,思路就会不同。再说了,说句自私的话,我在电话里都给你解答了,你还会来我律师所?把什么都告诉你了,我还混什么?所以说,免费咨询可以,但拒绝电话里的免费咨询。宁可让他打的到我的律师所,最起码,他会对这个律师所有一定的印象,一个免费咨询换给长期广告也好啊。——又扯远了,赶紧拉回来。律师的工作,其实有时候也像政府机关的工作一样,是要做出来给人看的。只不过,政府里的公务员的工作是做给领导看的,律师的工作是做给自己的当事人看的。正像王跃文笔下的那些公务员一样,会做事的,领导一来,他忙的不可开交。领导不在时,报纸都翻烂了,就是无事可干。一个好的非诉律师,一定是一个善意做文案的律师。做文案就离不开记录。我记得在一次全国律师论坛上,一个香港律师讲的更直白:我们的工作就是及时像客户开出长长的账单——当然账单后面是用文案证明的律师的工作记录。当然,无论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非诉案件,还是其他案件,笔录本身就是律师记录自己工作的工作笔记,不是法定的代理必备资料。给不给当事人复印,那就是你自己做主了。鉴于21条说的很准,此处不再狗尾续貂了。

第10条:不要轻易对当事人或其家属作出某种承诺!包括你有九成把握时,切记!对这条,我打算反其道而解之。有九成把握时都要切记不要对当事人承诺,这里指的显然是可以达到代理目的的承诺。反过来,就算你百分之零点一的把握都没有,也不要下结论说当

事人的想法无法实现。因为在中国当下的司法和执法环境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尤其值得注意,我自己就有过深刻的教训。当时自己刚出道儿。说是刚出道,也并非是刚开始做律师。只是刚开始独立执业。在这之前,我已经做了两年的律师助理,和两年的执业律师了。只不过,那两年的执业律师是帮别人打工,虽说在业务上有所长进,但业务之外的东西,都是老板去处理的,自己也没学到这些。刚开始独立执业那时候,尚不知道江湖的险恶。接了一件涉嫌走私的案子。嫌疑人/被告人所在的单位是我做常年顾问,有案子就顺理成章的找到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初步了解案情后,感觉侦查机关的证据还是很强的,涉嫌的数额初步认定大约100多万。当时逮捕了两个人,一个是公司的司机,一个是老板的弟弟,是公司的业务主管。老板是台湾人,收到风声,撒丫子去躲猫猫到了台湾。案件的进行过程中,嫌疑人的家属提出要我帮其做取保候审。我照例写了申请交上去,得到的答复是:数额这么大,不可能给你取保。我就电话告诉猫在台湾的老板,说不可能给取保。那个老板就对我说,蔺律师,你想想办法,我的目的就是把人放出了,我可以出的钱。好家伙,又是一个“不差钱”的主儿。我就跟他解释大陆的法律是如何如何规定的,程序上是怎样怎样的,说了一大堆,一副法律专家的样子。这位台湾老板仍然不信,说,我出30万,就是要放人,这还不包括律师费,律师费我可以再加。我当时就斩钉截铁的对他说:别说你出30万,你300万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又用法律震慑了他一顿。后来,这个台湾佬很久没有和我联系。他弟弟的案子也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直到突然有一天,台湾佬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里,他身边站着的就是他的弟弟。台湾佬指着嫌疑人对我说,蔺律师,这个人你认识吗?当时我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无地自容、灰头土脸、哭笑不得、无话可说、百感交集、欲说还休、语无伦次,差点就掩耳盗铃铃儿响叮当了!当然,诸位看官可能猜到了,台湾佬来律师所是解除委托的。台湾佬同时告诉我,事在人为,他通过“高层”云云„„正是:月圆则缺,水满则溢,话说满了无法收回比吃屎都难受。

第11条:在解答咨询的时候,点到为止。只把部分实体问题解释给当事人听,莫谈程序。因为有些当事人去咨询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请人,乃至是否请你!如果什么都听了,那你就只能作一次免费(或者收费)的咨询了!除非是非常大的复杂案件,但是这样的案子毕竟是少数,况且有了也不一定给一个新手来做,为了生活,为了多得到一些锻炼的机会,只有如此,先把案子接到手,实习律师的精力80%都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当事人的。这条不够言简意赅,一股脑透露出这么多九阳真经降龙十八掌南拳北退迷魂掌的。武林中人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且听老衲慢慢道来——刚刚看了孔庆东的博客,中毒不浅啊!书归正传,这条际上涉及几个问题,:1对付免费当事人:A亮他!让他看着你有多么忙,排队在他前面的,都是付费的,让他插队,感激涕零。。B推到律师所,规定„„至少20-30%,加税、交通费等,交所,也差不多了,至少不赔钱,以公民出庭可以,但风险大,拿处罚例子教育他,C公函,所函办不出,介绍信开不出,D别以为助理就不值钱,让助理说他很忙,过五分钟、过五分钟,初步暂定约明天,明天你一定有其他事,E电话呼叫转移,让助理故意一头雾水,给些一般老百姓都会说的意见:不要急,事情总是有办法的,那对方肯定不对,太不道德了,无法无天了„„最后建议找律师谈,同时及时的让他知道这个律师是个好律师,能请到他是幸运,F实在不行助理也关机,G最后一招:正式告诉他,不付费就别打电话了!2解答咨询,避免打持久战,时间久了什么话都说了,情不自禁,人家问了,你总不能不答吧,方法1:集中接待,要沉住气,这个经验是老律师才能摸索出来的,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方法2:切记与当事人吃饭喝茶,道理很简单,喝茶吃饭总不是三五分钟的事,时间久了„„方法3:我还有事,要赶着去XXX,方法4:先办理手续,签合同,或付少许定金;方法5:先做一些只有律师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工作,如果拍照,或者先查一些只有律师才能查到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在你这,当事人总会想,费事再去找别的律师了,一分钱一分货,贵点也值。方法5:接案子切忌急!切忌以低收费收案,十一、在解答咨询的时候,点到为止。只把部分实体问题解释给当事人听,莫谈程序。因为有些当事人去咨询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请人,乃至是否请你!如果什么都听了,那你就只能作一次免费(或者收费)的咨询了!除非是非常大的复杂案件,但是这样的案子毕竟是少数,况且有了也不一定给一个新手来做,为了生活,为了多得到一些锻炼的机会,只有如此,先把案子接到手,实习律师的精力80%都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当事人的。

写作素材:

十一、在解答咨询的时候,点到为止。只把部分实体问题解释给当事人听,莫谈程序。因为有些当事人去咨询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请人,乃至是否请你!如果什么都听了,那你就只能作一次免费(或者收费)的咨询了!除非是非常大的复杂案件,但是这样的案子毕竟是少数,况且有了也不一定给一个新手来做,为了生活,为了多得到一些锻炼的机会,只有如此,先把案子接到手,实习律师的精力80%都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当事人的。

十二、对当事人说的话要有自己的衡量,关键问题和案子细节,一定要看证据.十三、交法院的资料及与当事人进行联络的信函应有备份,建立完整档案.十四、要从气势上镇住你的当事人(别管当事人的身份,再大的官,再有钱的主儿,都把他只看做是当事人就够了。当头一棒,然后醍醐灌顶法)

十五、注意自身形象,即使身无分文,也要穿戴不俗,气宇轩昂。货买一张皮。(不要觉得庸俗,这是工作!)(坚持打领带,衣服一定要熨烫,好孬无所谓,视条件而定,身无分文去穿戴不俗也不现实)

十六、授权委托书最好叫当事人多签一份,以备开庭有冲突时更换代理人,这样提出会使你显得很老练,对同事对当事人都是如此。

十七、不要把案件的文件或资料、有关法律条款全部给给当事人复印、带走,有的人在拿到他认为的“法律依据”后往往不再回头找你。教训甚多。

十八、注意和当事人交谈时,要对当事人的陈述表示理解,对当事人的“冤屈”表示一下愤慨,然后再对案件中的难点发表看法。过早谈看法对你没有好处。

十九、如果有可能,开庭时最好通知当事人听庭;如果当事人没空,也最好让其派员听庭,以便让其感受你为其案子所做的努力及所表达的观点。

二十、把简单的案件复杂化,把复杂的案件简单化。

关于律师的实习总结报告 篇5

在此我首先要非常感谢__律师事务所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实习环境,让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自信;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指导律师__律师的认真、耐心的指导,是您让我懂得了很多我在课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实习的目的:

1、希望能通过此次实习将我在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积累一些实践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希望能通过此次实习加强锻炼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此次实习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实习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实习的过程:

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篇6

一、尽职调查的范围与宗旨

有关山西xxxx有限公司的律师尽职调查报告,是由山西省岳南律师事务所根据xxxx社的委托,给予xxxx社提交给山西省岳南律师事务所省市中级人民法院(20xx)临民初字第xx号、xx2号民事裁定书,省市中级人民法院(20xx)临民初字第xx号、xx号民事判决书而无法执行的情况下,而展开的有关经营状况方面的律师尽职调查。

二、简称与定义

从本报告中,除非根据上下文应另作解释,否则下列简称和术语具有以下含义:

“本报告”是指由山西省岳南律师事务所于20xx年九月十四日出具的关于山西xxxx有限公司之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本所”和“本律师”是指山西省岳南律师事务所及本次律师尽职调查的律师。

“工商登记资料”是指登记于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山西xxxx有限公司的资料。

“山西xxxx有限公司”简称:“公司”,登记于山西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号为:xxxx “贵社”是指xx社。

本报告使用的简称、定义、目录以及各部分的标题仅供阅读方便之用,除非根据上下文应另作解释,所有关于参见某部分的提示,均指本报告中的第一部分。

三、尽职调查方法与限制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如下:

1、审阅文件、资料与信息。

2、与xxxx社有关人员的会见与交谈。

3、实地访看。

4、向工商、税务等有关部分查询。

5、参阅其他中介机构尽职调查的信息。

6、考虑相关法律、政策、程序及实际操作。

四、本报告基于下列假设

1、所有xx社提交给我们的文件均是真是的,所有提交的文件的复印件均与其原件是一致的。

2、所有xx社提交给我们的文件中均有相关当事方的合法授权、签署和递交。

3、所有xx社提交给我们的文件上的签字、印章均是真实的。

4、所有xx社对我们做出的有关事实的阐述、声明、保证(无论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均为真实、可靠的。

5、所有xx社提交给我们的文件当中若明确表示接受中国法律以外其他法律管辖的,则其在该管辖法律下有效并被约束,描述或引用法律问题时涉及的事实、信息和数据是截止到20xx年9月14日xx社提供给我们的受限于前述规定的有效的事实和数据,我们会在尽职调查之后,按照贵社的指示,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事项进行跟踪核实或确认,但不保证在尽职调查之后某些情况会发生变化。

五、本报告的.法律依据

本报告所给出的法律意见与建议,是截止到报告日所适用的有效的中国法律为依据的。

六、本报告的结构

本报告分为导言、正文、附件和特别声明四个部分,报告的导言部分主要介绍尽职调查的范围与宗旨、简称与定义、调查的方法与关键问题的摘要。在报告的主体部分,我们将从二十个方面的具体问题逐项进行评论与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法律意见。报告的附件包括本报告所依据的“本所”和“本律师”是指山西省岳南律师事务所及本次律师尽职调查的律师。

“工商登记资料”是指登记于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山西xxxx有限公司的资料。

“山西xxxx有限公司”简称:“xx公司”,登记于山西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号为:xxxx “贵社”是指xx社。

本报告使用的简称、定义、目录以及各部分的标题仅供阅读方便之用,除非根据上下文应另作解释,所有关于参见某部分的提示,均指本报告中的第一部分。

七、尽职调查方法与限制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如下:

1、审阅文件、资料与信息。

2、与xxxx社有关人员的会见与交谈。

3、实地访看。

4、向工商、税务等有关部分查询。

对律师的调查报告 篇7

律师和检察官同为法律工作者, 只是由于诉讼角色的不同, 似乎是天生的对手。修改后的律师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明确了律师职业的法律地位, 加强了对律师的执业权利保障, 也赋予了检察机关更多的法律监督职权。律师执业权的实现跟检察权运行息息相关, 律师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可以促使检察权规范行使, 而检察权的规范行使, 则可有效保障律师权利的落实。正如曹建明检察长指出:“律师和检察官不是简单的诉辩关系, 更不是简单的对抗关系, 而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①

二、律师对检察工作给予评价和意见的必要性

鉴于律师和检察官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获取律师对检察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成为当今新型律检关系的必然要求。

(一) 有利于检察机关和律师依法履行职责

在检察环节, 检察官认真听取律师意见, 不仅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也有助于检察官全面客观的审查案件, 依法履行职责。同时也促进律师自觉遵守诉讼规则, 尊重检察官的执法活动, 依法履行执业权。

(二) 有利于预防司法腐败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 但是自身也需要监督, 律师的执业过程其实就是对检察工作的监督过程。听取律师对检察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有利于促进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 也有利于保障律师的执业权、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正是由于双方的相互监督制约, 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让公民的权利得到最大保障, 让司法公平正义的光环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让司法腐败无处遁形。

(三) 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律师执业的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延伸, 律师代表着当事人的诉求和权利。新律师法、新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实施以后, 律师的执业权利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检察环节充分听取律师的评价和意见, 是检察工作的需要, 是对权力制衡和人权保障法治理念的具体诠释, 可以加强检察机关的自我监督与完善, 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三、律师对检察工作评价和意见的获取方法

律师对检察工作给予评价和意见不仅有利于检察机关和律师依法履行职责、预防司法腐败, 还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那么, 如何获取律师对检察机关的评价和意见?检察机关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通过多种途径依法获取。

(一) 遵循的原则

1. 相互尊重、信任原则。

在我国长期形成的以职权主义为主的法律文化传统中, 律师制度作为一种舶来品, 缺乏浓厚的历史文化根基。②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公检法部门所轻视, 而律师也难免对公检法存在抵触心理, 存在不信任的情况。在新时期下, 检察官和律师都应该转变转念, 相互尊重对方的诉讼行为, 相互信任, 平等交流对案件的意见和看法, 由过往的“抵触”、“设防火墙”转向“对抗而不对立、交锋而不交恶”, 共同为维护司法公正而努力。③

2. 依法获取原则。

对律师评价和意见的获取, 双方都应该遵守法律所规定的禁止性义务, 如检察官不得收取和接受律师的吃请送礼, 不得篡改、伪造听取笔录等;律师则不得隐瞒重要案件事实, 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

3. 全面审查原则。

对于律师就具体案件提出的法律意见, 检察机关应听取律师对全案事实和证据的看法意见, 包括全案具体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强制措施、量刑建议等, 并结合律师意见对全案进行全面审查, 认真核实;对于律师就其他方面提出的评价和意见, 也应根据具体情节全面进行审查。

4. 及时沟通原则。

对于律师提出的评价和意见, 检察机关应该在获取后及时研究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答复律师, 保持沟通协作, 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二) 获取的途径

1. 建立听取律师意见长效工作机制, 确保律师和检察机关良性互动, 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一是制定律师接待制度, 指定专人和专用场所接待律师。律师接待制度要规范接待内容、范围、程序, 明确工作纪律。可根据实际情况, 由控申部门统一安排或者由各科室内勤统一负责接待, 并安排专用办公场所、配备齐全的办公设备, 将接待制度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完善听取律师意见的方式。就具体案件, 律师可以向检察院提供书面法律意见和证据材料, 也可以要求与承办检察官当对面交换意见, 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提交其意见。三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律师提出的事由给予答复。如律师申请对在押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 检察机关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书面答复。律师申请检察院收集、调取证据的, 检察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书面答复。对于其他非法律规定的事由, 也应该及时答复。四是建立律师投诉机制。律师在工作中发现检察机关相关部门或者办案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可以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直接向纪检、监察部门或者上一级检察机关投诉。有关部门接到律师投诉后, 应当依法进行登记、记录, 并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展开调查、处理, 并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反馈给投诉律师。

2. 采取多种途径听取律师评价和意见

(1) 定期召开律师座谈会和不定期走访律师相结合, 采取面对面的方式直接听取、收集律师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检察机关在不同时期, 可就某一主题或规范执法等问题, 定期召开律师座谈会或者不定期走访律师, 面对面地虚心听取律师的意见和评价, 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采取此种方式听取律师意见, 可以拉近检察机关与律师的距离, 提高检察机关形象。目前, 最高检、地方各级检察院都已经尝试了该种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设立检察意见信箱和寄送征求意见函、意见反馈卡相结合, 用传统纸质方式收集律师对检察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检察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案管办工作大厅等显眼位置设置检察意见信箱, 收集律师对检察机关相关工作问题上的意见和建议, 为改进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对于具体事项的意见征集, 可以采取寄送征求意见函、反馈卡的形式, 以期目的更明确, 意见更集中。通过传统纸质方式收集的意见和建议, 方便检察机关整理记录,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研究和整改。如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将制作律师接待工作“意见反馈卡”, 作为该院2013年着力打造的亮点工作之一, 收集律师对接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受到办案律师的肯定与好评, 加强了该院与律师事务所的沟通联系, 使检律双方增加了便利与共识, 减少了制约与分歧。

(3) 将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微博相结合,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势, 随时、快捷听取和收集律师对检察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微博的开通是适应新媒体发展和信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的需要。律师可以通过检察机关的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微博随时了解检察机关的工作动态,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目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两微一端”已全线开通, 地方许多检察机关也都相继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 及时传递检察好声音、释放法律监督正能量, 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获取律师对检察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是当今新型律检关系的必然要求, 需要律师和检察机关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制作长效工作机制, 采取适当的途径依法进行。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律师对检察机关的有效监督, 才能保障律师执业权的行使, 才能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注释

1曹建明.着力构建检察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N].检察日报, 2013-7-16.

2田文昌.律师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158.

浅论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 篇8

【关键词】法官;律师;处罚权

近年来,在我国法官与律师的关系较为特殊,冲突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在法庭上法官的权威不断被挑战,一些律师“死磕”、“闹庭”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律师执业权益屡受侵害,一些法官在法庭上肆意对律师言语不当,将律师驱逐出庭或是限制律师的正当辩护权利,甚至是对律师当庭进行拘留、逮捕。从2010年的“李庄案”到2011年的“北海四律师案”、2013年“靖江事件王全璋案”,再到2014年底“张科科案”、最新的事件是2015年1月4日,在广东省惠州市中院审理的一起以涉黑罪名起诉的案件审理中,七名律师不满法庭对他们提出诉求的处理方式,集体退庭。这些现象引起了法律界的轩然大波。

作为法庭成员,法官与律师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冲突在刑事案件中比较常见。如何将这种冲突规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之内,既能保障法官与律师之间相互制约,又能促进他们之间高效合作,值得深入探讨。当然,充分保障律师的法庭辩护权利,尊重律师的辩护意见固然重要,但是忽略对法官的当庭处罚权的规范,显然顾此失彼,有失偏颇。因此,应当明确规范法官的当庭处罚权,充分发挥法官的庭审控制和驾驭功能,法官有权利对律师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损害法庭权威的行为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处罚。

一、法官对律师当庭处罚权的意义

当庭处罚权授予法官立即处罚藐视法庭者的权力,这对于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保障法律的正当程序、确保司法公正有重要的意义。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是法官针对律师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作出处罚的权力,是法官法庭秩序维持权的组成部分。作为法庭控制者的法官必须有权制止律师的不当行为来保护社会利益,同时保障审判权的有效行使,维护法庭秩序,树立司法权威。

法官在庭审中引导双方诉讼当事人澄清各自的法律事实,法官具有对庭审的指挥管理权,拥有绝对的程序性话语权,控制和支配整个庭审的过程。法官对律师在法庭上部分不当的行为进行直接处罚,能够及时有效地制止部分律师无休止的“闹庭”行为,避免了诉讼程序的无故拖延从而保障了诉讼效率。

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19世纪就指出,“惩罚犯罪的刑罚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就是要体现“当庭”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加强法官对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及时对律师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从而达到最佳的惩罚效果。

二、法官对律师当庭处罚权的特殊性

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是一种对于律师藐视法庭行为的直接处断的权力,具有专横性和肆意性,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的控审分离原则和回避原则,法官既是原告也是裁判者;它无需经过一般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侦查、逮捕和公诉等程序,是对公诉权的分离;它不需要陪审团就可以通过简易程序将一个人直接送进监狱。这就需要对该权力进行合理的限制,防止法官对律师当庭处罚权的滥用。另一方面,律师作为法官当庭处罚的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在行使这种权力时的特殊性,既要保障律师在法庭上的各种诉讼权利又要限制其在法庭上作出损害法庭权威和法官尊严的行为。我国目前对律师的惩戒权主要由律师协会与司法行政机关共享,这就需要对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进行职能定位,合理划分惩戒权限。法官无权对法律规定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处理的律师的藐视法庭行为进行处罚。比如,律师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庭等行为。

三、法官对律师当庭处罚权的界限

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是一种针对律师直接藐视法庭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力。这种对律师的处罚当庭作出,不通知,不起诉,不经过正式审理程序就可以立即对律师加以实施。法官对律师藐视法庭案件的直接处断的权力侵害了公诉权,违背了现代诉讼制度中的控审分离和回避原则,剥夺了律师的程序性权利。因此必须对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设置适当的界限。

法官对律师当庭处罚权的适用条件,第一,藐视法庭的行为主体仅仅是律师,不包括其他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法庭成员。第二,律师必须当面藐视,法官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其藐视行为。第三,法官必须当庭立即作出相适应的处罚措施,及时的制止律师的相关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有效恢复被破坏的法庭秩序。法官不能在庭审结束后再对律师进行处罚,因为事后处罚已经起不到维持庭审秩序的作用了,如果庭审能够继续下去,法官就没有理由对律师进行处罚。也就是说只有当律师有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并导致法庭秩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时法官才可适用法律中规定的当庭处罚权对律师进行处罚。

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应当遵守特定的法定原则:第一,适用范围特定原则,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仅适用当庭发生的轻罪藐视案件;第二,必要性原则,即律师破坏法庭秩序的行为正在发生且导致庭审不能正常进行,法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如果有其他方式能够阻止律师的不当行为恢复法庭秩序则不能使用当庭处罚权;第三,客观公正性原则,法官在对律师使用当庭处罚权时不应掺杂私人感情,不因对律师个人的喜恶来决定惩罚的必要性和轻重程度;第四,合法合理性原则,这个原则是对公权力进行限制的基本原则,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不仅要合乎法律规定更要合乎理性,形式上要客观、适度、符合人之常情。

四、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的法律规定

除了律师法特殊规定的某些藐视行为交由司法行政部门处罚以及追究法律责任以外,关于法官对律师的当庭处罚权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和针对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处罚权的规定基本重合,也就是说在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庭审法官以及院长对行为人未达到犯罪标准的扰乱法庭秩序的藐视行为进行当庭处罚的法律规定同样适用于律师。

律师扰乱法庭秩序的藐视行为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有鼓掌,喧哗,哄闹,随意走动、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摄影或者通过发送邮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传播庭审情况,但经人民法院许可的新闻记者除外。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官对律师当庭处罚权的处罚措施的种类有警告、训诫、罚款、拘留、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强行带出法庭、强行扣押、收缴、检查等。我国当庭处罚权有两个适用主体,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4条规定强行带出法庭可由审案法官决定,若是要对行为人施以罚款或者拘留的处罚则必须要由院长决定。

综上所述,对法官当庭处罚权进行良好的制度设计同时保障其有效运行是维持法庭秩序基本要求,“死磕派”律师不尊重法律事实、超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其藐视法庭、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应该被刑事法律进行规制。

上一篇:被时光遗忘的从前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下一篇:人生励志名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