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精选11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 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机械的工作原理、构成原理、设计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特别是机械原理
课程中关于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是机械工程设计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以往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
计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问题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不能正确地选用和
设计机构,特别是创造性设计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显得不足.高等
学校工科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出的要求是:“结合一个简单的机
械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并能对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
分析和设计”.它要求针对某种简单机械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其中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
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依据这一基本精神,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开拓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始终,在深入掌握机械原理基本知识、强化学生运算能力和绘图
基本功的同时,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如何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体现这种能力培
养,几年来我们不断地对课程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等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1 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以往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选用已有的典型机 械,对其进行比较系统的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等,以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各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另一种认为根据某些功能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地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设
计.前者侧重于分析,后者则侧重于设计.我们在课程设计内容选择问题上也进行了多年探索,如以培养学
生的运算、绘图的基本技能和巩固基本知识为主要目的,选用对典型机械进行分析设计的题目,但是在后
续的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创造性设计新机械的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显得不
足.我们也曾经尝试只给出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确定和对其中某些机构进行设
计.虽然这种设计内容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自觉地进行一些相关资料的查询,但是由于学
生没有进行过一次比较系统的设计过程训练,大多数学生不知从哪里下手,较难进入设计状态,设计
过程
中出现多次反复修改使得设计进度非常缓慢.从最后的设计结果来看,只有少数学生比较理想,多数学生的设计都出现了一些错误,设计结果不能满足题目要求,而且由于多次修改使得图面质量较差.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分析与设计都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对典型机械的分析__和学生独立创新机械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能缺少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把这些内
容都安排进去而又同时能保证设计质量呢?我们结合现有实际条件,交给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是:先进行
典型的机械分析,然后进行创新机械设计.我们选择了牛头刨床传动方案作为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不
能照搬现有牛头刨床传动方案,每个学生必须至少提出一种新的传动方案,并且提出的方案越多越好.学
生在方案构思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热烈讨论,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提出了很多方案,最后经过归纳
得出l0种可以实现刨床运动要求的方案,如图I所示.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突破了固有传动方案模式,拓宽了方案构思思路,得到了一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2
Abstract
The course design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paper presents a teaching reformation method for
teaching reformation method is help for developing the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的竞争,从经济竞争到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1]。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制造企业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针对社会的需求,高等工科院校需要逐渐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2],一般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之后进行,是《机械原理》课程的延伸。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4,5,6]。但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某机构的选型与设计工作,而没有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为此,必须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学生按照固定的设计流程,先进行系统方案的选择与设计,然后设计系统运动循环图,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系统方案中的凸轮或连杆等机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最后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等。按照这样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机械原理》课程中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了进行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流程,但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环节,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
针对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需求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允许自主选题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采用组队设计方式培养学生协作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采用答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具体的改革方案
2.1允许自主选题
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及参数都由教师指定,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其中大多数题目都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例如:推瓶机构、铁板输送机构、平压模切机机构、医用棉签卷棉机机构、平压印刷机机构等等。这些陈旧的题目在学校图书馆和网上可以查到大量的相关资料,完成起来比较容易,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尤其是对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在教师指定课程设计题目的教学模式下,常出现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方案雷同等问题。
为此,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改变以往所有学生的设计题目均由教师指定的方式,鼓励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选题。具体实施的时候,首先,在《机械原理》课程开始之初就布置学生从日常生活、工程实际中广泛搜集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学生自选的题目是否合适,并指导学生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
采用允许学生自主选题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在自主选题的前期调研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如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选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能力。而且,由于题目是学生自己选的,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
当然,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并不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自主选题。对于没有找到合适题目的学生,仍由教师另行指定课程设计题目。为鼓励自主选题,在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可以给自主选题的学生加分。
2.2组队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造企业中对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日渐增加。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学生每人一题,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只需要按照课程设计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无需与其他进行交流、合作。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但与现代制造企业的需求不一致。
为此,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改以往每人一题的方式为组队设计方式。学生们自由组合,每个小组(3~4人)一个设计题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从选题、论证、设计到最后提交设计成果,同学们共同讨论、研究,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设计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协作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由于从原来的每人一题改为每组一题,在设计任务上可以针对具体题目增加三维建模和机构运动仿真等内容。
2.3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中,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允许学生提交手工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这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的情况不一致。
为此,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要求采用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运用解析法进行计算机辅助机构设计(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运用CAD软件绘制机构三维模型和运动简图,运用计算机进行运动仿真,撰写电子版课程设计说明书,制作答辩PPT文档等。通过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改变以往机械专业学生只会用计算机绘图的状况。
2.4答辩考核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表达能力[7]。现代企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必备的能力之一[7]。
因此,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答辩考核成为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答辩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对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方法,经常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使用,而很少应用在课程设计中。主要是因为课程设计相对于毕业设计时间较短,参与的老师也较少,答辩组织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课程设计答辩中,每个小组的论述时间和老师的提问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通过实施这样的改革措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这也有助于他们通过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企业对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此,高等院校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改进学生的培养模式。采用“允许自主选题,组队设计,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规范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答辩考核”的教学模式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协作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撰写书面报告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一种具体方法,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意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杨巍,何晓玲,王军,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3]宜亚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51-53.
[4]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98-99,
[5]何国旗,胡成武,吴吉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6):145-146.
[6]李秀春,秦志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48-50.
[7]匡兵,黄美发,孙永厚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67-69.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四、讲究语言艺术,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最重要手段。教学语言从广义上讲包括教学口语和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口语与体态语言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与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口语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生动的课,往往会连同老师的音容笑貌长久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威信,一般不用担心学生分散注意力。如果在课堂上语病多端,“嗯”、“啊”、“咳”的口头禅频繁地出现,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削弱启发性,更谈不上恰当巧妙地运用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以造成课堂气氛的波浪起伏,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师必须在语言修养上狠下工夫,决不能因为语病、口头禅的缘故而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掉。在教学口语的运用上,应力求做到四点。一是规范简洁、表达准确;二是语速适当、节奏鲜明;三是情真意切、形象生动;四是科学严谨、教育启发。体态语言是指伴随教师的教学口语而发生的无声的身体动作表达行为,是教师的身姿、动作、表情、态度、精神和风范等的综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影响和调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体态语言主要有身姿语、面部语和手势语三种。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体态语言,不但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理解教师的话语,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其思想、态度和心情,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上接第217页
摘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允许自主选题,组队设计,全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答辩考核”的教学改革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协作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意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33-35.
[2]杨巍,何晓玲,王军,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90-91.
[3]宜亚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51-53.
[4]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98-99,154.
[5]何国旗,胡成武,吴吉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6):145-146.
[6]李秀春,秦志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增刊):48-5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3
关键词 教学改革;机械原理;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39-02
机械原理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构的组成原理、常用机构的特点及应用与设计、机构的运动学及机构动力学和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等问题[1],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机械原理课程有着其他课程不可代替的作用[2]。本文就机械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教学体会。
1 整合教学内容,做到突出重点
机械原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内容又抽象难懂。现有的机械原理教材理论知识大都比较完整,所以教材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既要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的需要,还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选修和自学三类,其中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和力分析、三种典型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设计、齿轮系及其设计以及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作为必修内容。同时,根据专业的不同,将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等章节作为选修内容,将机械的平衡和其他常用机构等作为自学内容。这样可以对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析法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解析法的讲解,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但是在讲反转法设计凸轮的廓线时,图解法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图解法直观易懂,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突出重点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做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举一而三反的目的。例如,在齿轮机构中,着重讲清直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直齿轮齿廓曲线的形成、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的计算、啮合传动及切制原理;当讲到斜齿轮时,着重讲清楚直齿轮和斜齿轮的区别;当介绍锥齿轮齿时,着重讲清锥齿轮和直齿轮的区别以及当量齿轮的概念,而不做具体的推导计算,使得教学内容精练,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这样既突出了本章内容的重点,而且简化了分析问题的演化思想及方法,也节省了讲授学时[3]。
突出课程的创新性 结合实例教学,加强学生对机械系统的感官认识,增强学生对机械系统传动方案的设计能力,使学生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教学过程中,增加机构的选型等内容,使学生通过对各种机构的比较研究,根据使用要求、工作性能、经济性、机械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综合选择合理可行的机构。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分章节引入往年学生在科创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 机械原理教学中的有些内容,仅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运动副、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如果仅用语言叙述,学生很难明白,所以要恰当地使用图示、模型、动画等多种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的认知。也就是说,把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直观的图和动画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哪一节课的动画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浓。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片面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如在教授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宜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具与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 现在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动画来辅助教学,但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具的否定。比如在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时,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可能会对曲柄摇杆机构选取不同的构件作为机架,能得到不同类型机构,即对“机构倒置”这一概念难以真正理解,如果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加上教具实物演示,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结合生活、生产实例以增强教学效果 因为多结合生活、生产实例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说服力。如讲四杆机构时,以缝纫机脚踏板机构为例,说明哪一部分是曲柄,哪一部分是摇杆,哪个构件是原动件,哪一部分是从动件,以及当取摇杆为原动件时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以及死点的克服方法等问题。因为很多学生都有使用缝纫机的经历,这样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讲述凸轮机构的应用时引入学生的科创项目——非圆形喷域面积喷头的设计,利用圆柱凸轮机构改变喷头的仰角,从而达到改变喷头的射程来控制喷域的形状。通过这一实例,不仅使学生对凸轮机构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的科创兴趣。
3 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
充实实验内容 传统的机械原理实验主要是演示实验及验证性实验,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具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些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09年开始增加了机构传动系统设计、拼装及运动分析实验,该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拼装实际传动机构的平台,学生可以设计、拼装实现不同运动要求的机构传动系统,验证课堂所讲的理论内容。每次实验通常需要4~8小时,学生不仅没有因为时间长而抱怨,而且由于对内容感兴趣、能自己动手而兴致高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搭建自己设计的机构,从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使其更加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4]。
细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可以将分散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内涵的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程设计是以机械传动方案设计为主要内容,正确地选择或合理地设计机构传动方案是整个设计成败的关键。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求4~6人为一组,在一周的课程设计中,同组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或学生自主选题,提出多种不同设计方案,然后互相讨论从机构的可行性、对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机构的性价比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出最佳传动方案并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这种形式的讨论和方案选型,使学生对机械设计的流程有了大概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
4 结束语
总之,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巧妙地引入创新设计的思想,使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进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恒.机械原理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葛文杰.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4-7.
[4]郭红利,张李娴,张军昌,等.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6):60-61.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1302060);2011年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仿生水母 篇4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仿生水母 机电学院:08-713班
小组成员:2008071315张玉涛
2008071329刘 琦 2008071302高 爽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孔凡凯
2010年7月10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
目录
1.设计简介 ………………………………………………1
1.1设计题目 ………………………………………………1 1.2设计目的 ………………………………………………1 1.3水母的生物模型研究 ………………………………… 1 1.4国内外研究成果 ……………………………………… 2
2.设计方案 ………………………………………………4 2.1外部动力传递部分设计…………………………………4 2.2主动力部分设计…………………………………………4 2.2.1方案一………………………………………………4 2.2.2方案二………………………………………………5 2.2.3方案三………………………………………………6 2.2.4方案四………………………………………………7 3.分析总结………………………………………………… 7 4.心得体会………………………………………………… 8 5.设计者及机构模型图片………………………………… 9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简介:
1、题 目:《仿生水母》
2、设计目的:
I.我们国家海域辽阔,防御和侦察起来比较困难。可将仿生水母安装上传感器或微型摄像头并将其投放到远海,进行侦查监控工作,并通过卫星将数据及时传送到陆地指挥部。
II.在仿生水母身上还可以装上次声波探测器,用于预报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到来。
III.在仿生水母上面加装搜索、救援装置,发生灾难时可进行水下搜救工作。IV.目前常规动力推进存在噪声大、效率低等缺陷,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访水母动力推进器。
3、水母的生物模型研究:
水母,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水母寿命很短,平均只有数个月的生命。水母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中的一员。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两百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从伞状体边缘长出一些须状条带,这种条带叫触手,触手有的可长达20米~30米,相当于一条大鲸的长度。浮动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长长的触手,有些水母的伞状体还带有各色花纹。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水母显得十分美丽。水母的种类有很多,但运动机理都大致相同,都是通过腔体的收缩,将水挤出产生推力。本文采用的水母是隶属于立方水母纲的黑星海刺水母。如下图所示。
4、国内外研究成果: 多年来,国内外做水母研究的机构有很多,也取得了很多令人兴奋地成果。下图一所示为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一种仿生水母,利用直流电机提供动力,采用双曲柄机构实现急回,并利用巧妙杆结构将运动传递给触手,使其做平稳的周期急回运动,推动水母前进。下图二所示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于2007年研制成功的仿生水母机器人。此机器人采用仿生材料制成,动力主要由SMA(形状记忆合金丝)和ICPF(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机械结构方面设计简单。下图三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张立勋老师研制成功的仿生水母,主要靠皮囊的排水推动前进,动力由电磁铁的吸合提供。
图一
图二
图三
二、设计方案:
此仿生水母机械结构部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外部动力传递部分。
二、主动力提供部分。详细介绍如下:
1、外部动力传递部分:
机构运动简图:
L1:L2:L3:L4:L5=35:25:30:32:35
2、主动力提供部分:
此部分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
机构运动简图:
原理:1带动2上升到上极限位置后,触发装置使1与2分离,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将2及与2连接的外力传动部分的相应机构迅速下降,从而使触手收缩,推动水母运动。下图为实验模型:
机构优缺点分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方案二:
机构运动简图:
原理:此机构为棘轮、曲柄、四杆机构的组合,主轴带动棘轮、几轮带动曲柄逆时针旋转,当曲柄端部运动到顶端后,根据棘轮离合特性,在弹簧拉力作用下去并迅速回转,实现急回;四杆机构实现运动的形成放大使滑块的行程等于四个曲柄半径。
机构优缺点分析:还是利用弹簧提供迅速收缩力,与方案一相比省去触发装置,与方案三相比曲柄半径减小节省空间,但结构复杂、不易加工。
方案三:偏心曲柄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
原理:
利用偏心曲柄的急回特性实现触手的迅速收缩。下图为实验模型:
机构优缺点分析:结构简单但急回特性不明显。方案四:双曲柄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
原理:
利用双曲柄机构急回特性实现触手迅速收缩。机构优缺点分析:
机构复杂、加工有一定困难,但急回特性明显。
三、分析总结:实践证明方案一机构过于复杂、笨重,且稳定性、可靠性较差,基本运动可以实现,但存在无法变速的缺点;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虽然依然很复杂但比较巧妙,仍然存在无法变速的缺点;方案三结构虽然简单,但急回特性不是很明显;方案四结构复杂,急回特性明显,可以实现自由调速。现在拟选用方案二或方案四。
四、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一段时间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种”春眠不知晓”的感悟。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两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短短几天的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说,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对于这些电路还是应该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才会有深刻理解。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6
牛头刨床设计说明书
学号:
姓名:
班级:
组别:
指导教师:
林昌华
二、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7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以及对各种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是机械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传统上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几何概念比较清晰、直观,其缺点是作图繁琐、精度不高;解析法精度较高,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程序的编制相当繁琐,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和程序编写能力。如果想进一步对机械机构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或变参数分析,用以上两种方法实现比较困难[1]。
为改善图解法和解析法的弊端,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兴趣,本文将ADAMS软件引入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ADAMS软件是由美国MSC公司开发的,使用范围最广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利用ADAMS软件,可以快速建立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充分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本文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常见的牛头刨床为例,利用ADAMS软件进行建模、仿真,直观再现牛头刨床的工作过程,同时分析牛头刨床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进行优化设计。
1 牛头刨床工作原理概述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1所示,由导杆机构1-2-3-4-5带动刨头5和削刀6作往复切削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为工作行程,此时要求刨刀速度较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为空回行程,此时刨刀要快速退回,即要有急回作用。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在工作行程中,牛头刨床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H为行程距离),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2]。
2 创建几何模型
2.1 设置工作环境
在ADAMS/View菜单栏中,选择【S e t t i n g】下拉菜单中的工作网格【Working Grid】命令。系统弹出工作网格设置对话框,将网格的大小(Size)设置为5 0 0×4 0 0 m m,将网格的间距(Spacing)设置为10×10mm,鼠标左键单击按钮,完成工作网格设置。其它各项取默认设置。
2.2 创建几何模型
把从动件3处于左极限位置作为机构初始位置,C点作为坐标系原点,在ADAMS/View工作区,创建与各关键点A、B、C、D、E、S5、Fr相对应的固定于大地上(Add to Ground)的结构点Point_1~Point_7。各结构点的坐标如表2所示。
根据结构点位置创建连杆1、滑块2、连杆3、连杆4、刨头5。
2.3 添加约束副
各零部件在创建之后,之间还没有约束,为了进行运动仿真,需在各零部件之间加上约束关系以及运动参数。首先在曲柄1和大地、曲柄1和滑块2、连杆3和大地,连杆3和连杆4,连杆4和刨头5之间添加转动副,在滑块2和连杆3,刨头5和大地之间添加滑动副[3]。
2.4 添加运动及相关参数
在曲柄1和大地之间的旋转副上添加运动,并设置旋转速度为,即,曲柄转动一圈需5/6秒。
连杆3的质心位置S3默认位于其杆长1/2处,在质心S 3处添加绕z轴转动惯量1.2×106kgmm2,连杆3质量改为22.45kg。将刨头5的质心重置于大地上的Point_6位置重合,且固定于刨头5上,刨头5的质量改为63.27kg。
2.5添加切削阻力
当从动件3处于左极限位置即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时,AB⊥CD。根据机构几何结构关系可以知道:
在工作行程中,由于切削前后各有一段约0.05H的空刀距离,通过牛头刨床几何结构可以计算出在工作行程0.05H、0.95H处对应的位移、旋转角度、旋转时间如表3所示。
在添加切削阻力时用条件函数IF进行定义:IF((time-0.06363):0,8000,IF(ti me-0.42164:8000,0,0))。
力的方向设置为On One Body,Moving with Body,如图2所示。最终完成的几何模型如图3所示。
3 仿真分析及参数测量
点击仿真按钮,设置仿真终止时间(End Time)为5/6 s,即曲柄1旋转1周,仿真工作步(Steps)为200,然后点击开始仿真按钮,进行仿真。
在完成仿真分析过程后,选择绘图按钮,系统弹出ADAMS/Postprocessor后处理窗口,利用此窗口,可以输出各种数据曲线并进行仿真结果回放。
如图4所示,在后处理窗口分别绘制了刨刀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以及曲柄1的平衡力矩曲线[4]。
4 优化设计
4.1 创建设计变量
设置各杆长度为变量,创建分别表示杆长了lAB、lAC、lCD的3个设计变量DV_AB、DV_AC、DV_CD,给定各杆长的变化范围为。
4.2 结构点参数化
根据设计变量,利用机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对应表2中各结构点的坐标参数化表达式如下:
4.3 机构的优化设计
以牛头刨床的工作行程H,即刨头移动的距离为优化目标。在各连杆长度在10%变化范围内,通过优化设计,使其目标值达到最大。
按图5所示进行优化设计设置[5,6]。
优化结果如表4所示。
从优化结果可以看出,曲柄AB,机架AC以及连杆CD的长度对机构的行程H均有影响,在给定的10%尺寸变化范围内,优化目标H从414.42增加到557.72,行程增加了34.6%。
5 结语
由上面的分析过程可看出,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运用软件就可对机构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仿真得到各个构件的运动参数,同时还可以对其参数化并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
通过研究利用ADAMS软件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补充了学生原来利用图解法或解析法的不足,实现了教学创新,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有所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摘要:在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学生通常使用图解法或解析法来完成。为了克服两种方法的不足,本文以牛头刨床为实例,应用ADAMS软件进行机构建模、动态仿真分析,并以行程H建立优化目标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使用虚拟样机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ADAMS,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动态仿真,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湘.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7,9:P345-347
[2]罗洪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李军,刑俊文,覃文浩.ADAMS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武艳慧.ADAMS在机械原理机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5:P89-91
[5]鹿跃丽.牛头刨床六杆机构的优化设计[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20(3):P39-4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8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研究对象是机械图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制图课中的空间分析和想象能力是指在接受物体的二维和三维信息后,经过联想和判断、想象和推理等思维活动,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几何形状的能力。该课程教学难度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板书,借助模型、挂图进行课堂教学,效率低、信息量小。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推动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今天的多媒体教学,已经由单一的纸介质教材转化为多种介质共存,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更丰富、更先进的表达能力,并且能把音像和多种媒体所表述的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形象生动。
一、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病
1.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主义教学模式
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始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2.黑板作图效率低下,教学信息量较少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是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画大量的图,工作效率低下,无法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
3.实物模型数量较少,学生感到很抽象
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青少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往往较差,这就使得在制图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难点。
4.分析几何形体的结构时,缺乏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读图时,各种类型的组合体视图的分析过程,以往教师都是利用徒手绘制轴测图的方法来展示视图所表达的形体的形状,这对教师的徒手绘制轴测图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新教师很难掌握,影响教学效果。
二、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进行设计
1.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育技术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在教学中正确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案,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使媒体的利用能在教学中发挥最佳效果,教学媒体设计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外,还需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得出一批有价值的结论,机械制图课程建设正是基于这种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实现教学设计的。
2.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随着学生认知学习理论的普及,人们认识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中形成的交互性教和学的情景,能把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联系起来。
3.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机械制图中的难点和重点突出表达出来,使学生把握重点,理解难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 情景相联系的。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景脉络中的。因此,通过多种媒体的设计,展现几何形体的结构特征,以此来使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情景中,将大脑中的各种简单形体的认知联系起来,形成对复杂几何形体的认知,从而正确理解利用二维图形对三维几何形体的表达。
4.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所以,多媒体课件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对知识点的介绍是循序渐进的,提供交互方式的设计,将知识逐渐深化。
5.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学习者、教师和学习伙伴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沟通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制作网络课程,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并可组织学生对典型的题目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不同看法。
6.强调多范围、多层次的学习
课程教学设计最好将学生认知和学习理解为个体层次和社会层次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如果只关注某一个层次,并假设其他因素都是常态或者是可以预期的,就不能充分提供有效的学习情景。因此,制作包含各种层次要求的习题库和试题库,可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要,满足教学考核的需要。
三、结束语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运用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很大,需要多方协作、领导支持,开发研制人员还要有奉献精神。这项工作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将有深远意义。◆(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工业学校)
机械可靠性的设计方法概述 篇9
机械可靠性设计可分为定性可靠性设计和定量可靠性设计。所谓定性可靠性设计就是在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应用成功的 设计经验使所设计的产品达到可靠的目的。所谓定量可靠性设计就是充分掌握所设计零件的强度分布和应力分布以及各种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基础上,通过建立隐式极 限状态函数或显式极限状态函数的关系设计出满足规定可靠性要求的产品。
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是目前开展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无论结构可靠性设计还是机构可靠性设计都是大量采用的常用 方法。可靠性定量设计虽然可以按照可靠性指标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恰如其分的零件,但由于材料的强度分布和载荷分布的具体数据目前还很缺乏,加之其中要考虑的 因素很多,从而限制其推广应用,一般在关键或重要的零部件的设计时采用。
机械可靠性设计由于产品的不同和构成的差异,可以采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有:
1.预防故障设计
机械产品一般属于串联系统.要提高整机可靠性,首先应从零部件的严格选择和控制做起。例如,优先选用标准件和通用件;选用经过使用分析验证的可靠的零部件;严格按标准的选择及对外购件的控制;充分运用故障分析的成果,采用成熟的经验或经分析试验验证后的方案。
2.简化设计
在满足预定功能的情况下,机械设计应力求简单、零部件的数量应尽可能减少,越简单越可靠是可靠性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减少故障提高可靠性的最有效方法,
但不能因为减少零件而使其它零件执行超常功能或在高应力的条件下工作。否则,简化设计将达不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3.降额设计和安全裕度设计
降额设计是使零部件的使用应力低于其额定应力的一种设计方法。降额设计可以通过降低零件承受的应力或提高零件的强度的办法来实现。工程经验证 明,大多数机械零件在低于额定承载应力条件下工作时,其故障率较低,可靠性较高。为了找到最佳降额值,需做大量的试验研究。当机械零部件的载荷应力以及承 受这些应力的具体零部件的强度在某一范围内呈不确定分布时,可以采用提高平均强度(如通过大加安全系数实现)、降低平均应力,减少应力变化(如通过对使用 条件的限制实现)和减少强度变化(如合理选择工艺方法,严格控制整个加工过程,或通过检验或试验剔除不合格的零件)等方法来提高可靠性。对于涉及安全的重 要零部件,还可以采用极限设计方法,以保证其在最恶劣的极限状态下也不会发生故障。
4.余度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10
学生数 100 印数100 考核方式 闭 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选错倒扣0.5分)
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为提高机构的传力性能,应该。
A.增大传动角 B.减少传动角 C.增大压力角 D.减少极位夹角
2、当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推程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推程开始和结束位置存在。
A、柔性冲击; B、刚性冲击; C、不存在冲击 D、柔刚冲击都可能存在
3、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要增加滑块行程,则应。
A、增加连杆长度 B、增加曲柄长度 C、减少连杆长度 D、减少曲柄长度
4、平面连杆机构的活动件数为n,则可构成的机构瞬心数是。A、n(n+1)/2 B、(n+1)(n+2)/2 C、n(n-1)/2 D、(n-1)(n-2)/2
5、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A.从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B.从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C.主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D.主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6、蜗杆传动中,若二轴交错90度,蜗轮螺旋角为左旋8度,那么蜗杆导程角为。
A、左旋8度 B、右旋8度 C、左旋82度 D、右旋82度
7、一对标准渐开线斜齿轮,螺旋角β,端面模数m1,法面模数m2,两轮的齿数为z1和z2,则中心距为
A、m1(z1+ z2)/2 B、m2(z1+ z2)/2 C、m2(z1+ z2)/2sinβ C、m1(z1+ z2)/2cosβ
8、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的重合度为1.2,则二对齿啮合的时间比例为 A、1/3 B、1/6 C、1/2 D、1/4
9、构件1、2间的平面摩擦的总反力R12的方向与构件2对构件1的相对运动方向所成角度恒为。
A、0o B、90o C、钝角 D、锐角。
10、一机构共有5个构件,该机构中有5个低副,1个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A、0 B、1 C、2 D、3
11、下列机构中,图示的瞬时,哥氏加速度akc2c3不为零的机构是。A、a与b B、b与c C、a与c D、只有b
12、作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时,至少应选择个平衡基面来加减配重。A、1 B、2 C、3 D、4
13、斜齿轮的当量齿数是用来。
A、计算传动比 B、计算重合度 C、选择盘形铣刀 D、计算螺旋角
14、作连续往复移动的构件,在行程的两端极限位置处,其运动状态必定是。A、v=0,a=0; B、v=0,a=max; C、v=0,a≠0 ; D、v≠0,a≠0。
15、机械在周期性速度波动中,一个循环内驱动功阻抗功。A、大于;B、等于;C、小于 D、大于或小于。
16、一个机器的能量指示图如图所示,最大盈亏功为。A、70;B、50;C、120 D、60。
17、如果作用在轴颈上的的外力加大,那么轴颈上的摩擦 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
18、一标准直准圆柱齿轮的周节(齿距)P=15.7mm,齿顶圆的 直径为d=400mm,则该齿轮的齿数为_______。A、82 B、78 C、80 D、76
19、有三个机械系统,它们主轴的ωmax和ωmin分别如下,运转最均匀的是 A、1025rad/s,975rad/s;B、512.5rad/s,487.5rad/s;C、525rad/s,475rad/s;20、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中,基圆、分度圆和齿顶圆上的压力角分别为α系为。A、α1<α2<α3 1、α
2、α3三者之间的关B、α1>α2>α3 C、α1>α2=α3 D、α1=α2<α3
二、计算题(共34分)
1、(10分)在图示插床用转动导杆机构中(导杆AC作整周转动),已知lAB=50mm,lAD=40mm,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2。求曲柄BC 的长度 lBC 及插刀P的行程s。
2、(12分).若已知蜗杆Z1=1(右旋),Z2=30,Z2’=18,Z3=32,Z3’=30,各轮均是模数相等的标准齿轮,试求: 1)齿轮4的齿数Z4;
2)当n1=1000r/min时nB的大小和方向。
3、(12分)已知图示偏心圆盘凸轮机构的圆盘半径为R,凸轮偏心距OC为e,滚子半径为r,摆杆AB长度a,摆杆与凸轮的中心距为b,试求:(1)画出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压力角α;(2)凸轮的基圆半径为rb;
(3)从动件从最低位置摆到最高位置时所摆过的角度ψ;
(4)从动件从最低位置摆到最高位置时凸轮相应转过的角度ϕ。
三、证明题(6分)
证明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的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和压力角相等。
四、名词解释(2分)当量摩擦系数
四、综合题(共18分)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已知AB与机架的夹角ϕ =45︒,AB=H,杆1以ω匀速运转。,构件2、3的质量分别为m2、m3,生产阻力为P,杆1的转动惯量为J1,其余构件的重量和惯性力不计,试求:
1、机构的自由度。(1分)
2、作出瞬心P24,P13,并用瞬心法求构件3的速度。(4分)
3、写出求解构件3的速度和加速度向量方程式,并作出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并计算图示位置时构件3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10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篇11
【关键词】对口高职 机械原理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对口高职)本科专业的主干课和学位课之一[1]。在机械类本科专业课程中起着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的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2-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机构结构的基本知识,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构组合基本知识,还能够了解分析与机构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口高职)本科专业招生对象主要为中职院校考生。与普招本科学生相比,他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其主动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质量,降低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对机构的组合及运动分析的理解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现有的机械原理课程教材理论性偏重,缺乏实际应用知识。理论深度与机制对口高职本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匹配,导致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影响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任务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笔者结合机械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凸轮机构分析与设计、齿轮机构分析与设计和轮系分析与设计四个模块。对每个模块设计学习情境。具体案例和效果如下。
在平面连杆机构急回特性的教学过程中,以牛头刨床为案例,引出急回特性的含义。让学生弄清楚急回特性的定义。由定义引出急回特性与极位夹角的关系。最后,通过定义找出行程速比系数与极位夹角之间的关系。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急回特性的理解难度。以实际例子,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
机械原理课程理论较重,对前期课程理论力学的学习效果要求较高。针对对口高职的学生,由于其基础相对较差,机械原理课程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态。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赶鸭子上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断地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这样往往效果较差。笔者一方面在传统教学上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加大动画演示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任务驱动式、模块化等现代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说课环节。对教学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自己设计一个教学选段,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小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比,结果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口高职)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机械设计和有关专业课程以及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工程技术理论基础。通过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转变,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趙京,魏珊珊.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01):14-16.
[2]匡兵,孙永厚等.面向应用的《机械原理》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2012(33):707-708.
[3]宋少云.面向工程的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4(03):103-104.
[4]叶长龙.浅谈机械原理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54-55.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推荐阅读: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11-07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机械原理06-09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个人小结07-31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09-18
机械原理课程综合实验06-20
流体机械原理课程安排05-22
浅谈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09-01
ProE软件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07-11
南理工机械设计原理专业考研复试经验分享11-20
机械原理比赛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