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比赛(通用11篇)
机械原理比赛 篇1
拔河比赛中的力学原理
拔河比赛除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多以外,还有更多的啦啦队员积极参与,所以,拔河比赛是常见的群众性体育比赛之一。比赛时,最终获胜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是关注拔河比赛中两队运动员的拉力大小。
多数人认为:最终获胜的队拉力比较大。
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说:不论哪一队赢,两队运动员的拉力是相等的。
物理学中能听到这样的理论分析:因为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拉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物理学中会看到这样的实验检验(1):在绳子中间接入弹簧测力计甲、乙,模拟甲、乙两队运动员进行拔河比赛时,甲、乙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所以,两队运动员的拉力是相等的。
正确的答案是„„?
下面,对拔河比赛作一剖析,希望得到同行们指教。
1.受力分析
对拔河比赛中两队运动员和绳子进行受力分析。
1.1 建立理想模型
把拔河比赛中两队运动员和绳子看成理想的模型,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如图1所示,甲队运动员受到二个力f甲、F甲’,绳子受到二个力F甲、F乙,乙队运动员受到二个力F乙’、f乙。
1.2 判定相互作用力
F甲’与F甲是相互作用力,F乙’与F乙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可知,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即:F甲’=F甲、F乙’=F乙。但是,绳子所受到的二个力F甲、F乙并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说“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是错误的。
1.3 F甲、F乙的性质
甲、乙两队运动员进行拔河比赛时,甲队运动员拉力F甲施力物体是甲队运动员,受力物体是绳子;乙队运动员拉力F乙施力物体是乙队运动员,受力的物体是绳子。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可以看出F甲、F乙是可以不依赖于对方而独立存在,且F甲与F乙受力物体都是绳子,所以,F甲与F乙并不是相互作用力。因此,力F甲与F乙的大小不一定相等。(有
关人员意识到F甲、F乙不是相互作用力时,就用附加“绳子质量不计”这样条件,是有违物理思维的。)
2.分析拉力大小
绳子受到二个力F甲、F乙的大小决定着绳子的运动状态。
2.1 F甲=F乙
当F甲=F乙时,绳子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可以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解释。
(1)如果绳子原来是静止的,绳子将保持静止状态。
(2)如果绳子原来是运动的,绳子将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沿原先方向运动。可见,拔河比赛过程让绳子向运动员自己一方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一当绳子向运动员自己这个方向运动了,这时即使拉力与对方拉力相等,也是赢。
2.2 F甲>F乙
当F甲>F乙时,绳子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要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释。
(1)如果绳子原来是静止的,绳子将开始向甲队运动员方向做加速运动,若能持续一段时间,甲队运动员就会取得胜利。(刚开始绳子是处于静止状态的,绳子会向哪一方运动,一定是该方运动员对绳子的拉力大于另一方运动员对绳子的拉力)
(2)如果绳子原来是向甲队方向运动的,绳子将向甲队运动员方向做加速运动,继续向甲队运动员方向运动,甲队运动员取胜就近在眼前了。
(3)如果绳子原来是向乙队方向运动的(之前乙队运动员对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甲队运动员对绳子的拉力),绳子将开始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若乙队还未赢,绳子就开始向甲队运动员方向做加速运动,若能维持足够长时间,甲队运动员就会取得胜利。
2.3 F甲
当F甲
3.几点说明
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假设条件等等存在哪些问题?拔河比赛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3.1 相互作用力大小为何不相等
“二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一定相等”没有错。但是,拔河比赛过程,绳子所受到的二个力F甲、F乙并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说“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是错误的,前提已经错了,再说“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当然也是错误的。若绳子所受到的二个力F甲、F乙相等的话,也只能说因为这二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大小相等,绝对不会因为绳子质量不考虑时,F甲、F乙变成了相互作用力。
3.2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何相等
在绳子中间接入弹簧测力计模拟甲、乙两队运动员进行作拔河比赛,如图2所示,会观察到不论哪一队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何都相等呢?因为,此时甲、乙弹簧测力计测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并不是甲、乙两队运动员对绳子的拉力F甲、F乙,所以,会观察到不论哪一队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这样分析只适用于静止情况)。
3.3 绳子质量为何不能忽略不计
若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即质量为零,当F甲大于F乙时,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绳子的加速度无穷大,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可否由这个“不可能”得出“拉力大小不可能不相等,也就是拉力大小总是相等”,答案是否定的,正确的结论应该是这种情况绳子的质量再小也不能不计,有的题目附加说明不考虑绳子质量的假设是不成立的,所以,物理学建立模型时要考虑建立符合实际的理想模型。
3.4 拔河比赛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拔河比赛时,可以选体重大的运动员,靠增大对地面的压力而增大摩擦、运动员要穿和地面之间摩擦较大的鞋,靠改变接触面来增大摩擦,防止对方把人直接拉过去;运动员身体要适当后倾、两腿弯曲,防止人被对方拉倒;利用啦啦队保证运动员瞬间产生最大的拉力,争取让绳子向自己这个方向运动,得到主动权;选择“肌肉会产生大力气的运动员”绝对重要。
综上所述,认真剖析“拔河比赛”,对避免混淆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的概念,避免混淆静力学、动力学的概念很有帮助,对正确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也是非常有益。
机械原理比赛 篇2
基于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教材《机械基础》把机械传动中最简单的摩擦轮传动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来介绍, 笔者现就此与各位前辈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这种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
由于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与摩擦力有关, 故非常有必要在讲新课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并掌握物理学中的摩擦力f概念:在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 当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 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力。另外要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为两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正压力N和接触面间的摩擦因数μ (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材料、表面粗糙度以及润滑情况有关) 的乘积。
让学生举出一些他们看到的存在摩擦力现象的例子, 并分析说明例子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 就此再进一步思考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例如, 自行车的刹车是一个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因此刹车中的刹车皮要用与钢圈接触面间有较大摩擦因数的橡胶制造, 这样在同等的作用力下刹车时产生的摩擦力就会较大, 刹车制动的效果当然就较好;同样在自行车中, 各转动处为保证转动灵活, 都装有轴承, 轴承中的摩擦力此时就是有害的, 这时就要采用诸如在轴承中适当加注润滑油以减小运动件间的摩擦因数的办法来尽量减小摩擦力。通过举例和分析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并不都是有害的, 相反有些情况下机械的正常工作还离不开摩擦力的作用。 (这个过程当中, 同时培养了学生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的思维习惯)
复习教材绪论中关于机器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 主要说明白传动装置的作用:以一定的方式将动力部分提供的动力传递给工作部分, 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然后举一些例子说明在生产实践中, 传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复杂程度随机械设备的不同而不同, 但可以根据它们传递动力的方式即工作原理归纳为几类。最后引出本节的教学课题。 (这个过程当中, 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前后知识联系的习惯)
明确本节的教学重点:掌握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试述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利用两轮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向学生强调摩擦轮传动是依靠摩擦力工作的, 同时提出疑问:摩擦轮传动是怎样依靠摩擦力来工作的呢? (这个过程当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事先准备的教具作外接圆柱式摩擦轮传动的演示。让主动轮D1以某一转速n1 (轮面上的质点速度为v1) 匀速转动起来, 从动轮D2与主动轮D1两轮面间靠近而不接触, 这时, 两轮面间虽然有相对运动但因没有直接接触, 从动轮D2保持静止, 主动轮D1的动力没有传给从动轮D2;接着, 以一定的正压力N使主从动轮轮面直接接触, 从动轮D2将以某一转速n2 (轮面上的质点速度为v2) 匀速转动起来, 主动轮D1的动力传给了从动轮D2。这时, 让学生借助轮面边缘上的标记观察两轮转速大小以及转向关系, 当2D1=D1时可以发现n1=2n2, 由转动物体上某一点线速度和转速的关系公式v=πrn, 推导出两轮面上的线速度关系v1=v2;另外, 主从动轮转向相反。由此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地得出结论:外接圆柱式摩擦轮传动正常工作时, 两轮轮面直接接触且接触处线速度相等, 即两轮面间无相对运动, 两轮转向相反, 转速也得到转换。 (这个过程当中,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摩擦轮传动的传动过程, 即它依靠什么工作、又是如何工作的?在黑板上画出摩擦轮传动的示意图, 作分析如下:
一、主动轮D1以转速n1顺时针回转, 两轮面不接触, 此时, 虽然传动轮D2静止, 两轮轮面间有相对速度Δv=v1, 但正压力N=0, 故根据摩擦力定义, 两轮轮面间不产生摩擦力, 从动轮D2保持原状态静止不动。
二、主动轮D1依旧以转速n1顺时针回转, 不同的是两轮面间直接接触, 正压力N≠0, 此时, 两轮轮面间不但有相对速度Δv=v1, 而且正压力N也不为零, 根据摩擦力定义, 主从动轮之间将产生摩擦力, 从动轮D2将要对主动轮D1产生阻碍其运动的摩擦力f21, 以减小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Δv;同样, 主动轮D1也将对从动轮D2产生破坏其静止状态的摩擦力f12, 使其沿f12的方向运动起来, 以减小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Δv;f12与f2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它们的方向相反, 大小相等, 且f12=f21=μN (μ为两轮面间的摩擦因数) 。
三、摩擦力f12在从动轮D2上产生一个力矩Mf, 它克服从动轮D2的负载及其他因素形成的阻力矩M阻, 使从动轮D2沿与主动轮D1转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起来。摩擦轮传动正常工作时, 摩擦力矩Mf与阻力矩M阻应相等, 即Mf=M阻。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摩擦轮传动是利用两轮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讲解分析“打滑”现象。当由于某些因素造成从动轮D2上的阻力矩M阻增大时, 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再次做演示, 给正常工作的从动轮D2人为地增加一阻力, 同样借助两轮面上的标记可以发现从动轮D2的转速下降, v2也将下降, 两轮间的相对速度Δv为零的状态被打破, 从动轮D2的运动将滞后于主动轮D1, 这时, 传动中出现了两轮面的相对滑移现象, 即“打滑”, 长时间的打滑将对轮面造成较大的磨损, 特别是当从动轮D2轮面较软时, 它将首先被磨损, 并且又因其运动滞后, 故其磨损通常是一种局部磨损, 这将造成轮面规则几何外形的破坏而影响传动质量。因此, 要采取措施防止“打滑”的产生。
怎样避免“打滑”和增大摩擦轮传动的带负载能力呢?这就要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打滑”是由于从动轮上的驱动力矩即摩擦力矩小于阻力矩引起的, 而从动轮是由摩擦力矩驱动的, 故我们可以采取增大摩擦力矩的办法, 既可以增大从动轮上的带负载能力, 又可以减少发生“打滑”的机会。那么, 摩擦力矩又是如何增大的呢?列出摩擦力矩的计算公式Mf=f12× (1/2D2) =1/2×μNd2, 分析这个式子不难发现, 要增大摩擦力矩可以增大摩擦力f12, 而摩擦力的增大又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大正压力N, 二是增大摩擦因数μ。实际当中是如何利用实施这两个方法途径的呢?一可以在摩擦轮上安装弹簧或其他施力装置以增大正压力N, 但这同时也增大了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外力, 要使轴和轴承此时不产生过度的变形而影响工作, 就必须增大它的尺寸, 导致了机构的笨重, 因此, 正压力N只能适当增大;二增大摩擦因数μ的方法是实际当中主要的一个途径。由于摩擦因数μ与两直接接触表面的材质有很大关系, 通常是将其中一个摩擦轮用钢或者铸铁来制造, 在另一个轮子的工作表面粘上一层较软的石棉、皮革、橡胶布、塑料或纤维材料等。但这时要注意:主动轮宜是轮面较软的摩擦轮, 这样在传动中一旦产生“打滑”时, 首先磨损的是主动轮而不是从动轮, 并且由于主动轮由动力源带动始终处于匀速转动故他的磨损是均匀的, 对于从动轮避免了遭受局部磨损而影响传动质量的后果。
归纳小结: (1) 摩擦力的定义; (2) 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3) 摩擦轮传动工作时两轮的运动特点; (4) 摩擦力在摩擦轮传动中的产生和作用; (5) 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6) 摩擦轮传动中“打滑”现象的产生原因; (7) 摩擦轮传动带负载能力的提高和避免“打滑”的方法。
比赛与人生十原理 篇3
一
看举重,多次看到一个运动员第一次举分量比较轻的那个杠铃,却没有举起来。最后一次机会了,杠铃的分量已加了七八公斤,他豁出去了,硬是稳稳地举得端端正正。这是“背水一战”原理、“置之死地而后生”原理,更是“发挥有待挑战”原理。
二
看球,每次赢球似乎都大体能说清楚,而忽然连输数分,你会觉得莫名其妙,毫无道理。因为你对己方赢球是有心理准备、有要求的,当事者也是有计划的,而己方的失利,对你则是计划外的,是无意求输硬是输——输于不经意间,输于一时恍惚,输于瞬间的走神。这是胜负不平衡原理。
我还有个怪想法,可不可以做任何事都有两套计划?一个是胜利,一个是受挫。
三
运动员是辛苦的,但我更同情教练。
教练有时临场叫停,嘱咐两句,运动员的表情并不像多么听得进去的样子,但是叫停仍然能起很大的作用——问题不在于面授机宜,而在于改变一下比赛的节奏。
问题是,人生中应该如何适时叫停呢?这是“尽责、坚持与叫停”原理。
四
球赛当中,每一个球的成功与不成功,都带有偶然因素,我们还常用“运气球”这个词,令人艳羡却又颇不服气。
我试过多次,只要我一感到比赛的某一方运气真好,风水就轮流转上了,不走运一方的运气就开始来到了。运气的问题,是碰巧的机缘,大体上属于数学上所说的概率论的范畴,而概率论里讲究一个“大数定理”,就是说,只要比赛时间足够长,仅仅靠运气定输赢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这是“公平公正”原理。
五
但是有的運动员在获胜后连连说“我很幸运”,这也极可爱。这是风度,这是礼貌,这也是“谦虚使人进步”原理。但这同样是事实:你不说,事情也有这一面。
这是“运气总会有一些,胜者不必太猖狂”原理。
六
我特别喜欢看的一个场面是比赛时拼得像灵魂出窍,比赛结束后双方热烈拥抱,或者至少是握握手,至少是互相拍一下手。
我认为地球的未来要靠这个——竞争关系,同样也应该是友好关系,竞争是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不愿意看到比赛结束后胜方牛得像要杀人,败方惨得或气得要自杀的场面。
这是“竞争归于友谊”原理。
七
我不喜欢运动员哭,尤其是获胜后的哭。压抑到这个程度,我觉得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违背了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了某种不完美的体育理念。
这是“不哭”原理。
八
我也极不愿意听动辄讲什么压力。奥林匹克是光明的、健康的、自信的、快乐的盛大节日,您那么大劲儿把自己压过来压过去干什么?
有的说法我完全不懂,比如说:“男队已经失利,女队的压力更大了。”这是个什么逻辑呢?谁能说清楚?
我们应该拼搏进取,我们应该追求表现优秀,我们应该珍惜荣誉,同时我们也应该君子坦荡荡,善于摆脱与转化压力,千万不要动辄把压力一词挂在嘴上。不论胜负、不论金银,都要心胸开阔、光明正大地共襄盛举,为自己,也为各国运动员的成绩欢呼歌唱。
这是“减压扩容”原理。
九
有些年轻运动员,有些“黑马”,一上来,其精彩表现令人不禁欢呼。噼里啪啦先赢一场两场,对方的老运动员勉强招架,好不容易才没有落马。但到决胜局,新星突然崩盘,老运动员如有天助,以悬殊比分获胜。
越到紧急时候越看出真本事,越到决胜局、决胜分,越看出谁的功底靠得住。这是“决胜见真功”原理。
十
当然,也有“黑马”一出手就爆冷大胜的情节,这是“世无常胜,新旧交替,逝者如斯夫”原理。
机械原理各章小结 篇4
1.运动副及其分类,运动链,机构。2.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自由度的三个注意事项,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类,基本杆组条件。
第三章小结:
1.瞬心的确定,三心定理,用瞬心法对机构速度分析。2.(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1)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关系及加速度关系(随基点平动加绕基点转动),速度多边形,加速度多边形。
已知同一构件上的两个点速度﹑加速度,其它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可分别利用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得到。
(2)两个构件重合点运动关系(绝对运动等于牵连运动加上相对运动),哥氏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注意点: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矢量方程可解两个未知量;牵连运动有转动角速度时,哥氏加速度一般不为零(即哥氏加速度存在);当两构件组成移动副且两构件均为运动构件时,两构件角速度相等。
3.利用解析法求位置﹑速度﹑加速度,各种解析法的共同点及不同点。矢量方程及坐标分解
第四章小结:
1.机构力分析的目的,何谓静力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 惯性力的确定方法,动代换和静代换的条件。
2.移动副中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的概念,及其在螺旋副中的应用;转动副中摩擦圆的概念,及其在考虑摩擦时机构力分析中应用。
3.构件杆组静定条件;机构动态静力分析图解法的步骤即:运动分析﹑ 确定惯性力﹑ 确定首解杆组(首解副)﹑逐一列杆组的矢量方程(包括力和力矩方程)﹑逐一用力多边形求解。4.不同解析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5.仅考虑摩擦时的(静)力分析
第五章小结:
1.利用功﹑ 功率﹑ 力矩﹑ 力表达机械效率方式;串联﹑并联 ﹑ 混联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
2.何谓自锁? 自锁条件的几种求解方法。自锁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3.螺旋机构的上升和下降效率﹑自锁条件。
第六章小结:
1.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及计算,适用场合。
2.机构平衡的条件,机构平衡的实质,机构平衡的不同方法(完全平衡和部分平衡中利用附加机构平衡和利用平衡质量平衡)
第七章小结:
1.本章的目的解决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2.利用动能原理,列出机械运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等效构件的含义,等效转动构件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的等效条件,等效移动构件的等效质量﹑等效力的等效条件;等效构件的运动方程式。
3.周期性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飞轮的几种作用,为什么飞轮放在高速轴上?为什么飞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周期性速度波动?
4.最大盈亏功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第八章小结:
1.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几何条件;含一个移动副四杆机构的四种形式;含两个移动副四杆机构的三种形式。极位夹角,摆角,急回作用,死点,传动角,压力角等概念。2.连杆机构演化方法
3.利用图解法,按连杆预定的位置、两连架杆预定的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含一个移动副四杆机构),反转法。
4.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和思路 5.多杆机构的功用
第九章小结:
1.了解凸轮机构优缺点及分类。
2.一些概念(升程、回程、停程(远休及近休)、工作行程、基圆、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压力角等)。
3.运动规律的动力特点及曲线画法。什么是刚性冲击,什么是柔性冲击?
4.凸轮轮廓的设计的图解法(相对运动原理或反转法),解析法求解凸轮廓线。
5.设计凸轮注意事项(基圆半径、结构尺寸、压力角、受力、廓线变尖交叉运动失真之间关系)。
第十章小结: 本章小结 直齿圆柱齿轮五圆两角一中心矩五个基本参数;斜齿圆柱齿轮五圆两角一中心距计算(在端面上的公式形式与直齿圆柱齿轮一样)。概念:(1)啮合基本定律;(2)渐开线的5条特性、渐开线函数、渐开线齿廓啮合特点;(3)各种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4)各种齿轮中哪个面内的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5)标准齿轮标准安装和非标准安装时分度圆与节圆、压力角与啮合角关系;(6)重合度的含义(连续运动的条件)及实际啮合线端点B1和B2的确定;(7)根切的原因、危害、避免方法、变位目的、变位类型、变位齿轮尺寸和中心距变化(表10-4)、变位齿轮的正确结合条件和重合度;(8)当量齿轮含义及当量齿数(最小根切齿数);(9)为什么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大而效率低?为什么规定蜗杆直径系列?
第十一章小结:
1.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及转速计算。
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要借助于转化轮系计算;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的步骤,复合轮系正确划分关键在于找行星轮;注意计算中的正负号。
轮系的串联,轮系的并联(封闭式行星轮系)。2.轮系的7条功用。
3.行星轮系效率的理论基础:转化轮系法,摩擦损失功率
。负号机构效率比正号机构效率高。4。行星轮系选择考虑4点(传动比范围、效率、封闭功率流、及尺寸重量);行星轮系各轮齿数满足的4个条件(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均布条件、邻接条件);浮动装置。
第十二章小结:
1.本章能够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他们的运动和动力特性及应用场合;除本章外,还有哪些机构能够实现间歇运动。
2.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运动时间、停歇时间、圆销盘转速之间关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安排 篇5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18-19周)
1、第18周周一上午8:20,成型1091-1093班在3-201 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第18-19周课程设计教室为:实544,指导老师:杨章高、侯玉英、毛娅。
2、第18周周一上午8:20,机自1094-1096班在3-201 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
第19周周一上午8:20,机自1091-1093班在1-106 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
3、第19周机自1091-1092班课程设计教室为:实734,指导老师:陈晓岑、郑银环。
第19周机自1093-1094班课程设计教室为:实732,指导老师:常建娥、杨章高。
第19周机自1095-1096班课程设计教室为:实744,指导老师:毛娅、侯玉英。
说明:
1.课程设计资料袋(含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在综合楼901办公室购买,每份1.0元,以班级为单位购买。
机电工程系
2011年6月15日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18-19周)
1、第18周周一上午8:20,车辆1091-1093班在1-208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设计教室为:实733。
指导老师:陈晓岑、常建娥、刘春。
2、第18周周一上午8:20,汽服1091-1092班在1-203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设计教室为:实743。
指导老师:刘春、郑银环。
说明:
1.课程设计资料袋(含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在综合楼901办公室购买,每份1.0元,以班级为单位购买。
机电工程系
2011年6月15日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18-19周)
1、第18周周一上午8:20,成型1091-1093班在3-201 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第18-19周课程设计教室为:实544,指导老师:杨章高、侯玉英、毛娅。
2、第18周周一上午8:20,机自1094-1096班在3-201 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
第19周周一上午8:20,机自1091-1093班在1-106 教室参加课程设计动员。
3、第19周机自1091-1092班课程设计教室为:实734,指导老师:陈晓岑、郑银环。
第19周机自1093-1094班课程设计教室为:实732,指导老师:常建娥、杨章高。
第19周机自1095-1096班课程设计教室为:实744,指导老师:毛娅、侯玉英。
说明:
1.课程设计资料袋(含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在综合楼901办公室购买,每份1.0元,以班级为单位购买。
机电工程系
机械原理毕业论文 篇6
工程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机械原理毕业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对于实现工程机械高效运作、平稳运行、经济便捷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在矿山机械、工程车辆等领域中已经被应用广泛。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机械
一、工程机械中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
一是运用于主要负责铲装砂石、煤炭、土壤等散状物料以及轻度铲挖硬土、矿石的装载机。通常装载机变速器包括液压传动、机械传动和动力合成,其中机械传动涉及4个行星排和制动器,以及1个离合器,同时根据相应的组合元件状态、转速关系、输出构件、效率等指标可以判断出其有2个行星排负责转向,2个行星排负责变速;针对涵盖变量马达和变量泵的液压传动部分,主要是在伺服阀的控制下变化斜盘角度,进而达到机械无级变速的目的;动力合成中,当装载机处于I、III档时,e、f行星排会形成差动轮系,并经构件7和8分别负责输入机械和液压两大传动动力,然后经10输出;若装载机处于n档,此时f为差动轮系,8和9分别负责输入液压和机械两大传动动力,且经合成后也经10输出;后根据科学公式计算和运动分析后得知,当液压马达的实际转速为零时,传动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此时装载机中的发动机会将功率全部转化为机械传动动力,进而实现了传动功率最大化,而且换挡更加便捷,微动性能较好,燃料更加经济,运行更加平稳,足以见得,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在装载机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二是运用于主要负责安装作业和装卸物料的汽车起重机,而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效果通常体现在起重机的功能实现中。如用于车身支承和稳定,即基于合理的进油路和回油路,促使前后腿液压缸伸出活塞,用于支承车身,而伸出稳定器位置的液压缸活塞时,则用于刚性连接后桥与车体进而起到稳定的效用;在吊臂伸缩、变幅中,主要基于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完成伸缩、变幅、起升、回转等任意机构组合的动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但为避免吊臂因重力荷载而自由下降,分别在伸缩与变幅回路中增设了平衡阀,并用于对液压缸进行单向锁闭,以此可靠支承吊臂[3];针对吊重升降动作的实现,也离不开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如对于起升吊重,可通过操纵换向阀促使泵油进入制动液压缸,然后经换向阀和平衡阀进入起升马达机构,此时起升马达便会在机械传动动力的作用下回转卷筒完成吊重上升,而在下降吊重时则会促使起升马达进行反向转动,同时结合回油路,吊重稳定下落;最后是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回转工作台用于实现吊重回转,同时为保护液压元件免受损伤,故为液压泵中的排油回路增设了滤油器,而在调节工作机构的.速度时,往往需要改变发动机转速结合手工调节换向阀,以此实现液压机械传动系统在起重机吊重回转中的作用。
二、结束语
总之,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对于实现工程机械高效运作、平稳运行、经济便捷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在矿山机械、工程车辆等领域中已经被应用广泛。不但如此,其仍然有着良好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我们予以深入研究和实践检验,以此提高其综合性能,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工程机械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的作用陈大仁基建优化-03-2523
2、谈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何秀英山西建筑2004-02-2923
3、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薛惠芹山西建筑2004-05-3023
机械加工成形原理分析 篇7
1 机床上零件表面成形的原理
金属切削机床可加工的零件表面均为线性表面, 即该表面可以通过两条发生线以一定的规则运动形成。这两条线分别为母线和导线, 母线以一定的规则或方式沿着导线运动可以形成某种特定表面。因此也可以说, 线性表面是通过母线和导线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或者说零件表面的成形过程也就是两条发生线形成的过程, 这就是零件表面的发生线成形原理。金属切削机床的成形运动就是形成两条发生线的运动。
1.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形成零件表面的母线和导线都是发生线, 发生线形成的方法共有4种:
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和范成法 (或称展成法) 。
1.1.1 轨迹法的特征是:
刀具的切削刃与将要形成的表面呈点接触, 该点沿着将要形成的发生线运动, 其轨迹线就是发生线。轨迹法需要一个成形运动。
1.1.2 成形法的特征是:
刀刃的形状和将要形成的发生线是完全吻合的, 因此不需刀具和工件之间有相对成形运动即可实现发生线。
1.1.3 相切法的特征:
刀具为盘状或柱状的多齿刀具, 每个刀齿轮流切削形成一系列刀刃的轨迹线, 和这些轨迹线共同相切的线被称为包络线, 该包络线即是将要形成的发生线;相切法需要两个成形运动, 一个是刀具的旋转运动, 一个是刀具轴线沿着将要形成的发生线等距离的运动。
1.1.4 范成法的特征:
范成法是形成渐开线的方法, 是利用齿轮啮合的原理由“范成运动”所形成的。范成法形成渐开线 (发生线) 需要刀具和工件严格地按一定规律作相对运动, 即需要一个由刀具和工件共同完成的复合运动。范成运动需要两个成形运动。
形成零件某一表面的两条发生线的方法可以一样, 也可以不一样。如, 在滚齿机上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时, 滚刀和工件的相对复合运动所形成的渐开线是母线, 由范成法形成, 而呈直线的齿向线是导线, 由相切法形成;但在插齿机上加工同样的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时, 渐开线变成了导线, 由范成法形成, 而直线齿向线变成了母线, 由轨迹法形成。又如, 用尖头车刀加工圆柱面时, 作为母线的圆和作为导线的直线均为轨迹法形成的。而用成形圆弧车刀车削成形圆弧沟槽时, 和刀具圆弧刃吻合的弧线为母线, 由成形法形成, 作为导线的圆是轨迹法形成的。因此, 某一表面的成形原理和成形运动要根据所采用的具体加工方法具体分析, 而不是由表面本身确定。还应特别指出, 上述4种方法仅仅是实现一条发生线的方法, 而不是形成表面的方法。
从成形原理看, 有些表面的母线和导线可以交换, 这样的表面也称为可逆表面;另一些表面的母线和导线不能交换, 否则不能形成希望得到的表面或不能形成表面, 这种表面称为不可逆表面。各种表面的母线沿导线运动的规律是不同的, 有的很简单, 如平面、圆柱面等, 而有一些却很复杂, 如圆锥面、螺纹面和斜齿轮齿廓面等。针对传统发生线成形理论的不完善, 作者将各种表面分为简单表面和复杂表面, 并分别对两类表面的发生线成形原理作较详细的定义和归纳。
1.2 简单表面的成形原理
简单表面的导线是直线、圆或简单的成形线, 母线沿着导线作平行移动。比如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是渐开线和齿向线 (与齿轮轴线平行的直线) 相对运动实现。简单表面一般都是可逆表面, 由于简单表面线性简单, 母线导线可以交换, 因此, 简单表面的成形方法 (即7zn-r方法) 通常是多种的。在滚齿机上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时, 多齿滚刀在齿轮的端面上先形成渐开线的母线。如在插齿机上加工直齿圆柱齿轮时, 母线是齿向线, 而导线是渐开线。
1.3 复合表面的成形原理
复合表面的导线各有不同, 因而母线沿着导线的运动规律也相对复杂, 实现导线的运动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 而是复合运动, 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运动复合而成的运动。通常, 复合表面是不可逆表面。下面针对组成零件的常见复合表面:螺纹面和斜齿轮齿廓面进行分析。
1.3.1 过螺纹轴线的平面与螺纹牙型面的相贯线 (V形的两个线段) 就是螺纹面的母线A, 而导线B是与螺纹的导程相同的螺旋线。
母线A与螺纹轴线始终处于同一平面内, 且母线A的方位保持不变, 当母线A沿着螺旋线导线B做螺旋运动时, 母线A扫过的表面就是螺纹面。V形线的形状取决于螺纹的牙型, V形线与轴线的距离决定了螺纹直径, 螺旋导线的导程决定了螺纹的导程 (或螺距) 。
1.3.2 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
斜齿圆柱齿轮轮齿的端面上为标准的渐开线齿形, 因此, 从表面成形原理看, 可认为和轮齿切向呈垂直的平面与齿槽的相贯线为母线A, 向螺旋线为导线曰, 母线A所在的平面始终和轮齿的切向呈垂直状态, 并与齿轮轴线保持同等的距离沿螺旋导线B上升, 母线A扫过的表面即是该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
2 机床表面的成形原理与加工精度的关系
从上述零件表面成形原理的分析可以得出, 完成零件表面的加工过程就是实现两条发生线的过程。发生线的形状误差将直接复映在工件的表面上。如, 在车削圆柱面时, 刀具直线运动的误差将直接影响圆柱面的圆柱度, 工件的旋转运动误差将直接影响圆柱面的圆度。因此, 实现发生线的成形运动精度是决定零件表面精度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生线大多需要成形运动 (成形法由刀刃决定, 不需要成形运动。机床部件的设计和改进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实现发生线的精度。为了简化机床结构, 大多数机床将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分解为简单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直线运动的精度体现在运动的直线度和匀速性, 旋转运动的精度体现在运动的圆度和匀速性。仍以车床上加工圆柱面为例, 工件的旋转精度受制于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角度摆动、主运动传动链各环节的分度精度、由于切削层厚度硬度的变化引起的受迫振动以及主轴和刀架部件的刚度等;刀具的直线运动精度受制于溜板导轨的直线度和刚度, 刀具的刚度, 进给运动传动链各环节的分度精度等。发生线的精度也与工件本身的刚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 从工件表面成形原理, 可以探寻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方向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贾亚洲.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1]贾亚洲.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2]顾维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2]顾维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 机械原理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1.1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 education”,其含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国外施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出于社会稳定及政治谋略的需要。而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及领域也迅速扩大和深入,使得双语人才日益紧俏,因此有必要逐渐推行双语教育,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全国各大高校分别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双语教学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尝试较多,本科教育阶段有所涉猎,但并未大范围普及,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及学科领域。特别是对于刚刚独立的民办高校来说,更加势在必行,有研究和实施的必要。
1.2 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困难
机械原理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设计线上的第一门主干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现阶段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中文单语教学模式,教学单调而且不易与世界接轨,导致本校学生与国外学生交流的障碍,及外文文献的阅读障碍等问题。因此将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专业重点推广的双语教学试点尤为必要。
通常该课程均在本科教育的第4学期开设,此时学生要完成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程的方法转变,加之双语教学又是新鲜事物,学生要在母语非英文的环境下接受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有一定困难,再者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给双语教学实施增加了难度。导致学生过多关注英文本身,而忽略了专业课内容的学习,英文基础差的同学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直至放弃。所以对于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模式、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深入探讨,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单语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2 机械原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2.1 双语教学模式选择
据相关资料统计,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1)沉浸型教学模式:即课堂上全部使用外文教育;此教学模式对学生外文水平要求很高,比较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2)过渡型教学模式:即开课前对学生进行外语加强训练,双语课开课初以母语为主,英语为辅,中英文配套教材,待学生逐渐适应双语环境后,再以英文为主,母语为辅;(3)综合型教学模式:即课堂中根据专业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交叉采用上述2种方法。如难度小,采用沉浸型教学方式,如难度大,则用过渡型。
目前,普通院校学生仍然是“开口难”,在“听”、“说”方面难以交流。如直接采用沉浸型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听懂,恶性循环,造成思维障碍将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兴趣,给教学带来困难。因此本文经过大量调查问卷,并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特点,认为综合型双语教学模式比较合理。因普通院校学生英文水平整体不高且参差不齐,建议采用双班制(双语班和普通班),将英语通过CET-6或CET-4成绩靠前同学编入双语班,小班教学,规模30~50人,以免影响互动效果。
2.2 教材选用
双语教材的合理选用对该课程的双语教育实践尤为重要。如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对英文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之机械原理课程本身的难度较大,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最后英语较差的同学首先被双语教育淘汰。而部分高校在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配以合适的中文教材,两者相辅相成,针对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组合,真正做到因材选材。而少数有前瞻性的学校,已经着手开始自编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双语教材并出版。
因此在教材选用上,可根据本校学生现状,灵活选用。对英文基础较好者,可以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并对授课难度及内容做适当调整。对英文一般者可配以合适的中文教材,辅助学习以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对于英文特差者,除采用中英文教材之外,还可自编“专业词汇库”或讲义,以保证教学的连续及有序,提高教学效果。
2.3 教学方法、手段选择及教学内容优化
双语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意外语授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舍本逐末。因此针对普通高校,本文建议:对于外语基础较差课堂宜采用:中文授课,自编英文讲义,英文版PPT的方式;英语基础好课堂宜采用中英文双语混合授课,中英文配套教材或自编英文讲义,英文PPT的方式。另外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多采用多媒体技术、精品课程平台互动、制作专业词汇库等方法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双语环境,让学生在领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专业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驾驭英语和机械原理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做适当调整,现各大高校均在不同程度地调整培养方案,压缩学时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为解决这种矛盾,可采用下列方法:(1)减少习题课课时,将更多的习题讲解及课堂答疑课安排在课后或网络平台上进行;(2)删减超纲内容的讲解,重点夯实基础,注重提高能力。
据相关资料统计,施行双语教育的课堂活跃度明显比普通单语中文教学的课堂高,学生积极主动、互动强烈,其期末平均成绩也比普通班要好,在此过程中,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合理运用就尤为重要,功不可没。
2.4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对该课程教学起到关键作用,其自身专业素养及英文水平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应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专研学科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博采众长,因材施教,做到随机应变,而不是做教材的翻译。要让学生在双语环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等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获得英文听、说、读、写方面的全方位锻炼以及全面发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多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增加與校外专家、同行交流的机会;(2)多举办双语讲课比赛,锻炼专业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以赛促教;(3)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本校的双语教材或在机械领域学术会议上发表英文论文,以提高自身素养;(4)多举办专业教师英语培训班,以提高教师的英文技能。
3 结束语
双语教学尝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我国多年英语应试教育和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虽学位偏高,专业知识丰富,但不代表英语功底及表达能力也强。教师必须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
因此双语教育在国内本科阶段的普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我们高校教师加大研究力度、积极立项,并最终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提高我国机械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传喜.“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效果分析与改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3:61-6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规范[推荐] 篇9
1.内容要求
(1)绘制正确的机构简图。
(2)使用正确的技术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和校核。
(3)进行逻辑清晰、层次完整、语言流畅的说明和论述。
(4)使用必要的CAD/CAE技术进行数值分析或模拟。
2.字数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15000字,相关图幅可作为正文插图或正文后附图。
说明书每页按850字折算;纸张为A4纸,21cm×29.7cm;页面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 cm、左4 cm、右2 cm;左侧装订。
3.格式要求(按装订顺序。指导教师评价表、答辩评价表与课程设计说明书直接装订在一起。)
(1)封面页:格式见1—封面。
(2)签名页:格式见2——签名页。
(3)目录页:格式见3——目录。
(4)正文部分:格式见4——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正文格式。
(5)参考文献:格式见5——参考文献。
(6)个人总结:格式见6——个人总结。
(7)附录、附图页(必要时):格式见7——说明书附录、附图。
(8)指导教师评价表:格式见8——指导教师评价表。
(9)答辩评价表:格式见9——答辩评价表。
4.质量要求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质量要求参见“指导教师评价表”和“答辩评价表”。
(2)指导教师质量评价分值小于48分,为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答辩质量评价分值小于12分,为答辩不及格。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的或答辩不及格的,不予课程设计修改和二次答辩,须重修课程设计并参加下届学生的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比赛 篇10
学生数 100 印数100 考核方式 闭 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选错倒扣0.5分)
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为提高机构的传力性能,应该。
A.增大传动角 B.减少传动角 C.增大压力角 D.减少极位夹角
2、当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推程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推程开始和结束位置存在。
A、柔性冲击; B、刚性冲击; C、不存在冲击 D、柔刚冲击都可能存在
3、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若要增加滑块行程,则应。
A、增加连杆长度 B、增加曲柄长度 C、减少连杆长度 D、减少曲柄长度
4、平面连杆机构的活动件数为n,则可构成的机构瞬心数是。A、n(n+1)/2 B、(n+1)(n+2)/2 C、n(n-1)/2 D、(n-1)(n-2)/2
5、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A.从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B.从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C.主动件与连杆共线位置 D.主动件与机架共线位置
6、蜗杆传动中,若二轴交错90度,蜗轮螺旋角为左旋8度,那么蜗杆导程角为。
A、左旋8度 B、右旋8度 C、左旋82度 D、右旋82度
7、一对标准渐开线斜齿轮,螺旋角β,端面模数m1,法面模数m2,两轮的齿数为z1和z2,则中心距为
A、m1(z1+ z2)/2 B、m2(z1+ z2)/2 C、m2(z1+ z2)/2sinβ C、m1(z1+ z2)/2cosβ
8、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的重合度为1.2,则二对齿啮合的时间比例为 A、1/3 B、1/6 C、1/2 D、1/4
9、构件1、2间的平面摩擦的总反力R12的方向与构件2对构件1的相对运动方向所成角度恒为。
A、0o B、90o C、钝角 D、锐角。
10、一机构共有5个构件,该机构中有5个低副,1个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A、0 B、1 C、2 D、3
11、下列机构中,图示的瞬时,哥氏加速度akc2c3不为零的机构是。A、a与b B、b与c C、a与c D、只有b
12、作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时,至少应选择个平衡基面来加减配重。A、1 B、2 C、3 D、4
13、斜齿轮的当量齿数是用来。
A、计算传动比 B、计算重合度 C、选择盘形铣刀 D、计算螺旋角
14、作连续往复移动的构件,在行程的两端极限位置处,其运动状态必定是。A、v=0,a=0; B、v=0,a=max; C、v=0,a≠0 ; D、v≠0,a≠0。
15、机械在周期性速度波动中,一个循环内驱动功阻抗功。A、大于;B、等于;C、小于 D、大于或小于。
16、一个机器的能量指示图如图所示,最大盈亏功为。A、70;B、50;C、120 D、60。
17、如果作用在轴颈上的的外力加大,那么轴颈上的摩擦 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
18、一标准直准圆柱齿轮的周节(齿距)P=15.7mm,齿顶圆的 直径为d=400mm,则该齿轮的齿数为_______。A、82 B、78 C、80 D、76
19、有三个机械系统,它们主轴的ωmax和ωmin分别如下,运转最均匀的是 A、1025rad/s,975rad/s;B、512.5rad/s,487.5rad/s;C、525rad/s,475rad/s;20、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中,基圆、分度圆和齿顶圆上的压力角分别为α系为。A、α1<α2<α3 1、α
2、α3三者之间的关B、α1>α2>α3 C、α1>α2=α3 D、α1=α2<α3
二、计算题(共34分)
1、(10分)在图示插床用转动导杆机构中(导杆AC作整周转动),已知lAB=50mm,lAD=40mm,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2。求曲柄BC 的长度 lBC 及插刀P的行程s。
2、(12分).若已知蜗杆Z1=1(右旋),Z2=30,Z2’=18,Z3=32,Z3’=30,各轮均是模数相等的标准齿轮,试求: 1)齿轮4的齿数Z4;
2)当n1=1000r/min时nB的大小和方向。
3、(12分)已知图示偏心圆盘凸轮机构的圆盘半径为R,凸轮偏心距OC为e,滚子半径为r,摆杆AB长度a,摆杆与凸轮的中心距为b,试求:(1)画出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压力角α;(2)凸轮的基圆半径为rb;
(3)从动件从最低位置摆到最高位置时所摆过的角度ψ;
(4)从动件从最低位置摆到最高位置时凸轮相应转过的角度ϕ。
三、证明题(6分)
证明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的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和压力角相等。
四、名词解释(2分)当量摩擦系数
四、综合题(共18分)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已知AB与机架的夹角ϕ =45︒,AB=H,杆1以ω匀速运转。,构件2、3的质量分别为m2、m3,生产阻力为P,杆1的转动惯量为J1,其余构件的重量和惯性力不计,试求:
1、机构的自由度。(1分)
2、作出瞬心P24,P13,并用瞬心法求构件3的速度。(4分)
3、写出求解构件3的速度和加速度向量方程式,并作出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并计算图示位置时构件3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10分)
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及操作规范 篇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原理;规范操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把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发展农业,就要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机械装备,用现代工程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的优质、高效、高产,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农业机械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用机器装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农业机械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机械化,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各种农业机械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农业作业设计制造出来的,因此,凡用于农业方面的动力机械如电动机、内燃机、拖拉机等,以及与动力机械相配套的各种农机具即作业机械都属于农机械的范畴。动力机和农机具以牵引、悬挂或半悬挂等方式连接起来成为机组,或将两制造成为一个整体如谷物联合收获机,去完成一定的农业作业内容。单通常所说的农业机械,主要指作业机械,即农机具和带有动力机的联合作业机。
农业范围很广,包括农、林、牧、副、渔许多方面,因此,农业机械包括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牧草机械、畜禽饲养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各方面需要的不同,许多专业部门专业从事有关机械的研究设计工作,如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等。我们讲叙的主要是田间作业机械使用、维修。包括柴油机、联合收割机、土壤耕作机械等。
二、农业机械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的目的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这种危险不仅对使用者本人,而且对周围其他人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全国发生的农机事故70%以上是涉及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这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不上牌就是违法。通过上牌和定期实施检验,可以有效消除事故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需要准备的资料
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2.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来历证明。
3.新机:国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整机出厂合格证明或进口机的进口凭证。旧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合格证明。
4.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需要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三)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需要买交强险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于其行驶的道路环境比田间、场院复杂的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可能比较大。为保障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得到及时救治和财产补偿,法律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必须购买交强险。交强险在保障受害人的同时,实际上保护了投保人自己,如没有买交强险,一旦发生事故,这笔费用就只能自己出了。
(四)发生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
1.人的原因。农机操作人员和辅助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违反交通规则所致,如不按规定对拖拉机进行年检、违章行车、作业,不懂安全操作规程,遇到突发情况措施不当,身体状况不佳或酒后作业,无证驾驶操作机械等。
2.农机的原因。农机类型、功能不断拓展,机械动力大、速度快、效率高,不少机械在安全防护设施、标识等方面未能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到位;机械安全装置不全,机件失灵、技术状态差,带“病”作业等。
3.环境的原因。摩托车与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容易与转移的农业机械相碰撞而引起事故;作业田块坡度大、环境复杂,道路路面窄、弯道急、有障碍物使机械转移难度增大等。
(五)农机事故的预防
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要坚持“四个不动”。
1.无牌无证不动。在无驾驶证的情况下不要操作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不要操作无牌、未年检的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
2.未经培训不动。各类农业机械操作技术要求各异,购买农机后一定要认真研读说明书,参加厂家或农机监理部门等组织的安全操作培训,才开始作业。
3.状况不好不动。一是指人的状态不好,如生病、疲劳、酒后、吃药后、年龄太大或太小等;二是指农机的状态不好,如机械的制动失灵、安全装置不全、异响等。
4.机动人不乱动。主要指在作业过程中机械出现问题时,不能在未熄火或未断电的情况下检查故障、加油、清理杂物、触各类刀具等。
(六)发生农机事故后的处理
1.如果在道路上发生涉及农机的事故,属于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要保护现场并报交警部门处理。
2.如果事故发生在田间场院,属于农机事故。事故发生后,农机操作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应当立即停止农业机械作业,保护现场,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报案;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抢救受伤人员;造成人员死亡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案。当事人不得有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等行为。
生活节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产日益机械化,在注重高产量、高效率、高收成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自己在劳动时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开顺.如何防止农机伤人事故[J].农业机械,2015(10).
[2]于海明,文刚,李传峰,周岭.农学专业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教学探讨[M].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4):65-66.
【机械原理比赛】推荐阅读: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09-18
考研机械原理大纲08-30
机械原理课程综合实验06-20
机械原理习题附答案07-0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09-05
流体机械原理课后解答10-21
流体机械原理课程安排05-22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11-07
浅谈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09-01
8机械原理答案第八章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