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共5篇)
丰泽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篇1
丰泽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自2003年8月,省、市部署开展道德、科教、文体、卫生、法律、环保、涉台教育“七进社区”活动以来,在省、市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丰泽区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城区”目标,把开展“七进社区”活动作为提高“泉州中心城市人”素质,推进“三大转变”的有力抓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七进社区”创建活动,居民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一、领导重视,纳入主线
区委、区政府把推进“七进社区”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举措。我区获得全省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城区荣誉之后,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何在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感受实惠中实现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发展。区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工作主线,即“人居环境大整治+‘七进社区’和社区‘六个一’建设+若干典型培育+做好其他相关配套工作=增进丰泽区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这个创建公式,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七进社区”活动,逐步丰富城区内涵,努力培育和塑造“泉州中心城市人”素质和形象,为推进“三大转变”大局服务。为此,区文明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文体旅游局、卫生局、科协、司法局、综治办、环保局、教育局、团委、妇联、台工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七进社区”活动协调组,建立了年度工作例会制度,把“七进社区”活动纳入每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之中,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同表彰,推进“七进社区”活动有效扎实开展。
二、典型示范,全面推进
2005年我区“五大”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五名”建设新要求,其中“名社区”建设目标把 “七进社区”工作作为“名社区”典型培育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区委在制定《丰泽区培育建设“名社区”工作方案》时,把我区现有的71个社区进行分类规划,明确“名社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被确定为“名社 1
区”培育的单位都要以“七进社区”中的1-2项为特色定位,确立“人有我先、人先我优、人优我特”的品牌意识,致力打造独具特色、形象良好、居民广泛参与的精品社区培育目标。目前,我区圣湖、少林、松林、丰泽、东美、华丰、云谷、宝山等服务型、自治型、学习型、数字型、生态型等示范社区带动和辐射作用已充分发挥,为我区“七进社区”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同时,我们还将“七进社区”活动与基层党组织典型培育相结合。区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拟巩固和培育先进典型单位制度的通知》,对宝山、丰泽、华丰需要巩固提高的老典型社区和云谷、圣湖、少林、新埔等拟新培育的典型社区,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本着应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好什么的要求,制定好每一进社区的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七进社区”活动在我区初步建立了一套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创新载体,贴近需求
全区于2003年已全面完成村改社区任务,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变是丰泽区最现实区情,区委提出塑造“中心城市人”素质和形象作为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一种活动载体在全区推动,把“七进社区”工作作为农村向城市转变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其立足点是要注重居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把道德、科教、文体、卫生、法律、环保、涉台教育等在社区建设内涵中得到充分体现,具体工作突出“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教育网络。各社区基本建成了三个方面的教育网络:以社区文明市民学校、法制学校、科普学校、老年学校、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等“四校三室”为主体的教育阵地网络;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等为主体的社情分析网络;以宣传栏,阅报栏、公益广告栏等为主体的舆论宣传网络。依据社区教育网络,针对我区部分市民传统生活习惯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实际,大力加强市民转型的思想道德教育,让经常性的教育覆盖到社区,渗透到人群。
二是注重特色实效。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在推进“七进社区”活动中,紧紧围绕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做到“七抓、七推进”:一抓社区道德教育,推进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依托社区教育网络,把主题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民主法制等教育。编印《市民文明公约》、《文明守则》等知识手册。依托区革命传统报告团,组织道德宣讲骨干深入街道、社区宣讲。通过举办学习型家庭知识竞赛,评选“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开展“道德新风进万家’’活动,建立社区“红盾维权站”,优化社区消费环境等,营造良好的社区道德风尚。二抓科教宣传活动,推进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围绕争创省级科普示范城区目标,加强城区和街道科协组织建设,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评选科普楼院,举办“科技创造未来”主题科技活动周,参加省首届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大型科普咨询活动,受教育人数近万人。三抓社区文化发展,推进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按照《丰泽区2004-2010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圣湖、华丰、源淮、丰泽等社区按省级文化先进社区标准建设。以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占领社区文化阵地,组织“首届社区文艺创作汇演”,汇集全区16个优秀节目在各社区作巡回演出,举办“情驻圣湖”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我爱魅力泉州”青年文化节、“首届社区运动会”等。泉秀社区“夕阳红”合唱团、东湖社区曲艺剧团、少林社区扇子舞队、丰泽社区老年人腰鼓队等常年自娱自乐服务社区。社区文化蓬勃发展。四抓社区法律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法律服务内涵普及和深化。围绕城市拆迁、道路拓宽、清理违章占地等工作,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活动,有效减少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通过法律服务联系卡,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得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组织法制宣传队、志愿者队伍,把懂法律、善服务的人组织起来加入“普法宣传员”队伍。在社区楼院设立“法制宣传花苑”,各社区认真落实“购置一百本以上法律书籍、成立一支法制宣传队、建立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每月出一期法制宣传板报、市民文明学校每月上一堂法制课、各社区广播站每周播一次法律知识”等任务。五抓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健康教育与送医送药送知识服务,建立24小时电话咨询制度,方便居民就医。设立东湖社区、丰泽社区老年人疾病监测和跟踪,抓好泉淮社区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管理,落实华丰社区妇女病普查、“慢性病”综合防治等试点工作。六抓“绿色社区”的评选,推进环保创模工作上水平。围绕“绿色社区与公众参与”这一主题,普及环保法律法
规,分发《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等宣传材料,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评选活动。在全区推广宝珊花园(小区)、圣湖社区环保进社区经验。七抓贯彻“三个贴近”实际,推进广大居民关心统一大业责任意识的增强。围绕贴近社区居民的思想实际、贴近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贴近对台工作的实际,开展《反分裂国家法》的宣传活动,唱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旋律。以丰泽社区、浔埔社区为试点,依托社区老协理论研讨班,每季度举办1-2次对台形势教育。加强与丰泽台商的联谊交流活动,为台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三是注重调研指导。“七进社区”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总结提高。为促进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区文明委每年召开两场“七进社区”专题座谈会,听取“七进社区”活动有关16个部门“每一进”工作汇报,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各主要责任部门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做到四个有:有明确目标任务、有比较具体的工作措施、有典型社区培育计划、有成效的评估,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按照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根据城市化步伐加快、区域差异、居民结构不断变化的现实,针对各类人群的需求,注重创新,克服空、泛、虚。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真正解决当前还有一些社区仅仅停留在挂挂图片、发发材料、写写标语等表面动作这一突出问题,使“七进社区”工作典型示范作用更加明显,质量水平更为突出。
四、总结经验,凸显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区 “七进社区”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后一段时间内要继续坚持并扎实推进“七进社区”活动,就要结合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在强化措施、务求实效上,认真深入思考。
思考之一:以实施创建公式为切入点是推进“七进社区”活动的关键所在。区委提出的“人居环境大整治+社区‘六个一’建设和‘七进社区’+若干典型培育+做好其他相关配套工作=增进丰泽区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这一创建公式把“七进社区”纳入其中进行专门的部署,充分说明了区委、区政府把“七进社区”活动作为加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三大转变”的重要内容来加以重视和推动。我们认为人居环境大整治及社区“六个一”建设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推动“七进社区”工作的物质前提。区委、区政
府自2003年起已连续三年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严格按“九个要”和“七个环节”的要求,不断加大整治力度,3年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1.25亿元。至今总投资已达1.99亿元,拆除残墙断壁、违章建筑、临时搭盖、禽畜舍,旱厕等,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功能日趋健全,使广大居民从精神文明的受益者变成了精神文明的积极参与者和创建者,这为开展“七进社区”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由于区委在制定精神文明建设方案中提出了系统的创建公式,并有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我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才能取得成效。
思考之二:加快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及功能的完善是推进“七进社区”活动的扎实基础。在推进“七进社区”活动中,我区把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区财政两年来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建设区文化活动中心、区社区服务中心、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本级社区服务设施。累计投入1270多万元,建设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办公楼、服务站、文体活动室、停车场、幼托所等“六个一”设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广泛开展社区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开办“电信服务进社区”、“家政服务”、“服务热线”等30多项服务项目。同时加强社区治安秩序管理,实施社区“警务室”计划,实行“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所有社区已建有不少于15平方米的警务室。建设停(寄)车场,规范车辆停放管理服务。全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2家。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使每个社区做到“四有”:有场所、有器材、有队伍、有活动。着力建设7个社区文化示范点、3个市级图书示范点。全区71个社区除市区两个社区因场地限制外,其余69个社区均安装一条以上全民健身路径,辖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达到了83套。为更好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连续3年累计投入370万元建设一批社区文明市民学校示范点、社区科普画廊、法制宣传栏、环保警示牌及各种图书专柜等。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及功能的完善为“七进社区”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
思考之三:提高市民素质,促进 “三大转变”是推进“七进社区”活动的最终目标。“七进社区”要取得实效,就要看居民群众对每一进是否接受,是
否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因此,开展“七进社区”活动就要围绕提高市民素质,促进“三大转变”这一工作目标。引导居民改变传统生活习惯,融入现代城市生活,逐步养成现代化文明城市生活方式。以社区教育这一大课堂,让社区居民群众学有动力、学有所选、学有去处、学有所益、人人参与。确保社区居民开展经常性的读书用书活动,帮助提高科学、文化、法律等知识。加强对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文化活动队伍、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等人员培训,使之常年活跃于社区之中,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培养市民的文明意识,加快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思考之四:典型带路,发挥示范是推进“七进社区”活动的有效途径。我区提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典型带路,整体推进”的“进社区”工作思路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自2004年以来我区拟培育“每一进”社区示范点共34个(其中,道德进社区6个、科教进社区5个、文体进社区5个、卫生进社区3个、环保进社区9个、涉台教育进社区2个)。“七进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我区一批社区脱颖而出,先后被评为全国、省、市的先进社区。比如华丰社区荣获“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丰泽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东湖街道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民健康周先进单位”,云谷社区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华丰、圣湖社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东美社区被推荐为“全省民主法治建设示范社区”,东凤、铭湖、霞淮、东美、源淮、丰泽、华丰等7个社区被省科协授予“福建省科普示范社区”,圣湖社区被省环保局授予“省级绿色社区试点单位”,东涂社区警务室被省公安厅授予“2004年度社区优秀警务室”,泉秀街道被省文明办、省体育局授予“第四批福建省体育先进社区”。
丰泽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篇2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1 转变观念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
自1997年以来,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障碍, 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仍是观念问题[1]。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我们提出了四个观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并把这些转变逐步落实到实处。
1.1.1 变坐堂行医为主动上门服务。
我们制定了“以点带面, 以部分带动全体”的策略, 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同时制定了“轻轻叩门、主动微笑、您好、打扰了、谢谢合作”等行为规范和文明用语, 我们的真诚服务最终感化了居民, 得到了居民的主动配合, 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提升了中心在居民心中的位置, 从而带动了中心其他科室医务人员, 使他们也改变了观念主动服务于民, 最终实现了“以点带面, 以部分带动全体”的策略。
1.1.2 变单一治疗为“六位一体”模式。
首先进行社区诊断, 了解社区基本情况, 通过街道居委会掌握了社区地理环境、居民收入状况、出生率、死亡率、各居委会人数、户数, 通过入户对居民健康状况基线摸底调查掌握了社区居民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 并对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认真分析, 从而作出社区诊断。提出了改善社区卫生问题的主要举措和重点服务对象, 为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慢五病高危人群, 慢五病患者群均建立了专案。改变了过去以单一治疗为主的模式, 实现了以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1.1.3 由专科医疗变为全科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专科医疗, 全科医师也不同于专科医师。为了实现这一转变, 我们精心组织业务培训, 进行全员培训, 强调“两个技巧”、“三个掌握”。“两个技巧”是倾听、介绍, “三个掌握”是掌握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患者费用情况;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2]。通过反复培训医务人员改变了诊疗模式, 提高了上岗服务能力, 有效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1.1.4 变点状服务为终身服务。
社区居民从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起, 就成了我们管理的终身对象, 对他们的健康教育从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贯穿一生, 是一种连续性的服务。
1.1.5 从片面追求高、精、尖技术向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治疗转变。
由于我们在社区居民中推行亲情式服务, 从而与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没病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有病时他们就主动找我们, 故而常见病、多发病均能得到及时诊治, 做到了小病在社区。同时我们与上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 对于危重患者能及时转诊。
1.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
管理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周到、便捷的卫生服务, 必须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 制定了各类岗位职责、工作方案、预案和各项技术规范, 并完善了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而且坚持每月组织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考核, 据考核结果实行岗位绩效工资, 形成良性的人才激励体制, 全面提升了中心的管理水平。
1.3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付诸行动是实效。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 目标是促进居民健康, 为了体现优质服务, 实现以人为本, 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我们制定了分类管理方案。
1.3.1 健康人群的管理。
主要以健康宣教为主,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保健知识, 提高了社区居民卫生科普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增进了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3.2 亚健康人群, 主要是慢五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一是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干预, 二是每半年为高危人群做一次全面体检, 监测各项危险因素。
1.3.3 对重点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患者均实行专案管理, 尤其是慢五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管理。对慢五病的管理分两步:
第一步制定管理规范。按照制定的五种慢五病规范管理方案进行随访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凡血压、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的, 每半月随访1次, 控制在正常范围的, 每月随访1次。对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患者, 根据病情分别制定随时、每月、每季度随访、跟踪、监测的方案, 并定期对慢五病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依评估结果列入不同管理级别, 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采取面对面零距离接触, 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从精神心理、饮食运动疗法和指导科学合理用药进行综合干预。在随访过程中遇有符合《社区慢病转诊条件》病情较重的患者, 我们也积极动员患者转诊。
第二步付诸行动, 对于慢五病患者的随访制定了三阶段策略来完成规范管理。
第一阶段:集中入户期, 主要任务为入户体检、告知患者定期随访时间和地点, 告知责任医生和中心的联系方式, 共用2个月结束了慢五病患者的第一轮随访工作。第二阶段:进一步规范管理期, 经过我们第一轮集中入户, 部分患者能主动按随访时间来中心检查, 但多数患者还不能主动来中心就诊, 对于有电话的患者反复打电话预约来中心就诊, 对于电话约不来的和没有电话的患者, 多次主动上门为其诊疗。经过多次上门随访, 多次电话预约检查, 我们的诚心和耐心感动了患者, 最终患者做到了主动来中心就诊, 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随访工作初步进入规范化管理, 这一阶段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第三阶段:巩固加强期, 对于能主动来中心就诊的患者, 我们一如既往做好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疾病的诊断标准、血压血糖控制标准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 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对于少部分不来的患者继续主动上门服务, 同时加强全科门诊的慢病筛查工作, 对新发现的慢五病再建立专案规范管理。
2 实践与体会
2.1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为本, 做的就是优质服务, 只有
真正定位于社区爱岗敬业, 有一颗爱心、诚心、真心、耐心、细心才能做好优质服务。
2.2 社区卫生服务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 可以缓解医患矛盾, 解决了部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3 规范管理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提高了居民相关知
识知晓率, 提高了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控制率, 延缓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双向转诊依然很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往上级医
院转诊很容易, 上级医院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困难, 要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3.2 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缺乏, 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胡传来.观念创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J].实用全科医学, 2004, 2 (4) :79~80
丰泽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篇3
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从学生们的读书需求和自身的发展出发调整战略。现代社会属于高科技时代,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信息时代或者知识经济时代,其实现代社会的总体特征还是创新。无论哪个行业,脱离了创新就失去了发展的筹码。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图书馆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获取更多的读者信息,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吸引读者。
1 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
1.1 对大学生读者阅读的引导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尽管已经脱离了幼稚的年纪,但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仍然不够,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还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外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很难形成自己特有的阅读原则。面对网络信息到处泛滥的现象,网络阅读成为学生们的首选阅读方式。此外,一些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出现了许多“功利性”阅读和“快餐”阅读现象。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需要做好对学生读者的正确引导,这种引导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中开展读书活动就是很好的引导方式之一。
1.2 有利于全民阅读推广
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我国推出了全民阅读推广模式,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也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在全民阅读推广中发挥作用。高校图书馆属于高校信息集中地,肩负着倡导阅读的职责,进行全面阅读推广也是其职责之一。其实,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全面阅读推广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优势。第一,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厚,各类图书较为齐全,同时各高校的图书馆还具有不同的特色;第二,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大都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这些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推广的难度不大。此外,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学生们进行阅读推广的同时还可以影响学生的整个家庭成员,无形中扩大了阅读推广的广度。第三,高校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专业性较高,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全民阅读推广地顺利进行。
2 读书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
2.1 主题鲜明,突出阅读功能
高校图书馆在举办读书活动的时候,必须明确主题,突出本次读书活动的阅读功能,让读书活动主题成为活动有序开展的主线,确保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2.2 分析总结,促进活动创新
每次读书活动顺利结束之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做好活动总结,对活动中的具体事宜进行梳理,分析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评价活动取得的效果,对活动中学生喜爱的项目进行完善,为以后读书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做好准备。
3 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建议
3.1 规划活动,长期开展
高校图书馆属于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开展读书活动的最佳场所。因此,图书馆需要规划读书活动开展的时间,并做到长期开展。总的来说,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师生读者热爱阅读,并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读书活动还可以让读者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并且在读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读者也能对社会时事进行了解,对读者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此外,读书活动的举办,还可以让热爱阅读的学生带动不爱阅读的学生一起走进阅读世界,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读书风气,这种读书风气弥漫在整个校园当中,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如此一来,读书活动将成为学生展示读书心得以及读书成果的平台。但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氛围不可能由于一两次的读书活动而形成,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坚持做到长期开展读书活动,确保阅读氛围一直存在。推广阅读是图书馆基本职能,为进行长期的读书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读者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阅读服务规划工作,深入研究读者的阅读喜好和阅读需求,制定符合读者兴趣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而设计贴近读者,并且主题突出的读书活动。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具有针对性的读书活动,是读者内心的真实需求,也是吸引更多读者的基础。当然,图书馆工作人员还需要对读者进行必要的阅读调查,分析读者的意见,不断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确保读书活动的长期发展。
3.2 开设人文阅读选修课
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各种媒体,人们的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各种信息和媒体上,但是高校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同时还有大量的专业课程需要学习,学习任务繁多,面临毕业的学生更要花大量的时间参加实训,学生们用来阅读的时间十分有限。此外,有些高校的工科类专业是没有语文课的,这样的课程安排对于推广全民阅读非常不利,因此高校可以开设人文阅读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时间参与阅读,有了教师辅导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3.3 借助QQ、博客开展服务
现代社会,电脑、网络、QQ、微博、微信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设立读书主题群,通过QQ聊天的方式实现与学生读者的即时联系。当然,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读书需求,将一些涉及社会热点、经典名著、各种等级考试书籍或资料及时更新到网络平台,让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借阅。此外,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博客为学生推荐图书,让学生将读书感受在博客中分享,从而吸引更多读者。
3.4 建立读者协会
由于图书馆没有学生团体,为使广大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方便读书活动的开展,创造浓厚的读书气氛和校园文化,图书馆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时进行读者纳新活动,纳入一些读书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读书热情,定期带领他们一起搞一些读书活动,这样不仅使他们更加热爱读书,并且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潜移默化的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学校宣传读书的高手。
3.5 加强各方联系合作,坚持长效机制
为了持续且更有效地开展读书活动,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各方的联系与合作,努力争取各种资源,更好地创造读书活动的发展空间:①争取学校行政部门或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或合作,主动融入高校及上级政府部门的教学发展计划,取得经费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②与院系合作,图书馆与校内各院系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共同承办读书活动,也可把读书活动融入到校内各院系的组织活动中去;③与社团合作,图书馆员全面了解学校的学生组织并深入学生活动现场,在活动的策划、组织过程中,让社团学生参与活动,出谋划策;④与其他高校、社会相关单位合作。共享图书、藏品资源,寻找更多的读书活动主题,使读书活动的内容更加多元宽泛、形式更为丰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必须长期坚持,确保校园始终伴有读书氛围。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读书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阅读优秀图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时做好活动总结,改善活动中的不足,为吸引更多读者做好准备。
摘要: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拥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品位。作为大学文化的成员之一,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自身的收藏,创新阅读方式,将书本中蕴含的社会价值变成吸引学生阅读的精神力量。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出发,对高校开展读书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对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有所帮助。
关键词:图书馆,读书活动,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木容.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2012,05:124-126.
[2]张新杰.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19:86-88+47.
[3]黄涛.人文关怀视角下图书馆文化创新实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01:41-44.
[4]秦忠群.论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对策建议——以贵阳学院图书馆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22-124.
丰泽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立足实际, 广泛调研, 启动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
近年来, 公司党委不断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近年来开展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等活动也使部分党员养成了一种依赖感, 组织上安排什么做什么, 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使党员的个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公司党委认为:党员责任区活动是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长效机制, 是企业广大党员争做“四优”党员的平台。为此, 公司党委创造性地将星级管理、目标管理引入党员责任区活动,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
二、围绕中心, 丰富内涵, 确立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目标
公司党委从丰富党员责任区活动内涵着手, 积极寻求党员在运输生产中发挥攻坚作用、示范作用的切入点, 确立了党员责任区“三无”、“四好”、“五带头”、“五确保”的工作目标, 即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政治学习好、任务完成好、遵章守纪好、团结协作好;带头做好责任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责任区职工思想稳定;带头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责任区生产安全;带头学技术, 确保责任区内职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头爱岗敬业, 确保责任区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带头提合理化建议, 确保责任区生产难题及时解决。这些目标明确具体, 简洁易行, 使每个党员在责任区内清楚地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三、落实标准,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
公司党委切实加强对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的组织领导, 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一) 合理划分责任区, 在实施责任区网格化管理上到位
公司党委坚持“全员覆盖、不留空白”, 实施了上至党委书记, 下至普通党员的责任区网格化管理, 建立四个层面的责任区181个, 形成一级负责一级, 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一是以“领带干部联系点”制度为依托, 确立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群众责任区, 实行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三名机关科长, 每月定期深入联系点的“一带三”工作模式;二是实施基层站段班子成员分片包队责任制, 建立站段层面责任区;三是以各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建立党内责任区, 各党小组长为责任人, 小组党员为成员。四是以公司行政班组为单位建立责任区, 党员班组长为责任区负责人, 班组长非党员的班组, 由支部确定党员骨干担任责任区负责人。网格化管理使公司350名党员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交叉点, 将分散的职工群众有机地联系了起来组织, 使每个党员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有责任, 让每一名职工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责任区、责任党员及责任区的主要工作任务, 确保党员责任无死角。
(二) 筑牢基础, 在健全党员责任区制度上到位
党委以党支部为单位, 建立了安全督导制、思想恳谈制、矛盾化解制、日清日结制等制度。安全督导制是要求党员把好责任区的安全关, 随时随处纠违章、查隐患、督整改;思想恳谈制是要求党员把好责任区的思想关, 了解班组职工思想情况, 反映群众心声诉求;矛盾化解制是要求党员把好责任区的稳定关, 及时发现和化解成员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不稳定苗头、不和谐因素;日清日结制就是要求党员把好责任区的工作关, 帮助、督促班组成员完成当天工作, 保证工作不遗漏、无拖欠。
(三) 完善考核机制, 在实施党员责任区考核上到位
党委制定了包含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生产、劳动纪律、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五大方面的“星级党员责任区”考核评分标准, 将党员责任区按考核得分设置五个等级, 即五星级到一星级。其中支部层责任区由公司党委组织考核, 同标准化党支部考评一并进行;党小组责任区的考核由各党支部结合先进党小组考评一并进行;班组责任区由各支部依据评分标准组织考核, 考核分数由支部年度考核责任区开展活动情况 (占80分) 和职工群众的民主评议 (占20分) 两部分组成, 按合计得分评定星级, 每年“七一”为一个周期, 与“创先争优”评比一并进行。对获得五星级称号的责任区, 公司党委给与表彰和奖励。
(四) 丰富内涵, 在创新党员责任区方式上到位
在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中, 公司党委创新思路, 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即与“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相结合, 把党员责任区落实情况作为党员先锋岗的考核内容;与“党小组建设年”活动相结合, 做到责任区工作与党小组工作同步提高;与党员“五个一”争优竞赛相结合, 明确党员在责任区中, 带头撰写学习心得、消除安全隐患、提合理化建议、帮助困难职工、参加义务奉献活动;与班组建设相结合同步促进。
公司党委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激发了基层党支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各支部围绕“三无”、“四好”、“五带头”、“五确保”的工作目标, 先后实施了“党员区域管理负责制”, 开展了“三保、三无、四带头”责任区竞赛、评选“四星”党员等活动, 有力深化了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活动效果。
丰泽区开展“七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篇5
一、主题性教研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主题性教研活动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典型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例如“如何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最先遇到的困惑,我们把它列为教研活动的主题之一。我们首先把课程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有系统性、有层次性的分目标,并形成主题。如“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分析”等,每一次教研活动中针对某一个主题,通过研讨对问题的解决形成共识,用教学实践进一步检验,再次研讨与改进,达成引导每一个教师主动参与课堂典型问题有效解决的目的。这样的教研活动促使每一个教师个体对问题开展思考,给教师以真实的收获,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自主反思与专家和同辈诊断、指导、经验共享的交互作用。主题性教研活动体现的主要特点如下。
主题性。教师参加教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如果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没有这样的共同意图与愿望的话,教研活动都如同一场排演过的戏。所以,教研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研主题是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及不同教师群体的需求,经过了一定的背景和活动意图的分析确立实施的。例如,“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的组织与实施”“学习环境和思维工具设计”等,类似的一些主题深受教师的欢迎。
系统性。达到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必然是坚持对某一个主题的持续研究。这里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从目标、内容、途径、环境建设、评价等系统设计,从提出问题、教学跟进、实践反思、深化和改进等方面逐步推进。
合作性。主题性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合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形成了团队,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共享成果的过程。
研究性。主题性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在面对问题时,能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行反思,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到设计到行动再到反思的教学研究之路。
二、主题性教研活动的基本操作程序
根据主题性教研活动的特点,我们构建出主题性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即明确主题,提出问题;观摩教学,主题研讨;深化研讨,优化改进。这里以一次“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开展的教研活动为案例阐述具体的操作程序。
1. 明确主题,提出问题——教研活动的前移部分
教研员提前一周将研讨主题、《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公开课的教学计划、活动流程等通过校际网络协作平台在“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园地”“教学素材”等栏目内公布,并在“交流研讨”栏目内出示看课要点:项目主题选择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体现项目学习的本质?项目主题是否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如果教师对教学中“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有何具体问题或想法也可在网络平台“交流研讨”中开帖讨论。
2. 观摩教学,主题研讨——教研活动的主体部分
我们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培训,使每位教师能够明确课程标准对主题性教研活动的要求,并重申听课的关注点。然后,我们引导教师开始观摩教学课,如在观摩《师生合作制订旅游计划》教学活动之后,开展具体针对性、合作性的主题研讨。
教师:小学生在了解、熟悉、掌握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通过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真实、开放问题能力的任务,同时为学生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
教师:总的感受可以归纳为三个“新”。一是新在教案。未听其课,先观其案。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更是把学生如何去学作了很详细的计划,是一篇设计详细、考虑周到的教案。二是新在教法和学法。在课上,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变成了一名指导者。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三是新在平台。ZOHO平台是类似百汇、谷歌site等在线学习交流的平台,是今后信息发展的一种趋势,值得我们学习。
教研员:请大家讨论一下,此次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呢?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呢?
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学会根据任务分工,获取信息,完成相关部分的旅游计划,培养学生信息分析、获取的能力。利用ZOHO平台将各自完成的部分计划与小组成员组合成完整的旅游计划,培养学生信息利用和交流以及协作的意识。学生通过评价,调整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制订出合理的旅游计划,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研员:归纳得非常好。那目标达成度如何呢?
教师:好像是达成了。
教研员:“好像”说明你对自己的回答也不是那么有信心。如何看目标的达成,我想有几点值得大家思考。信息平台是影响目标达成的一个原因,如果ZOHO平台的不稳定就会降低第二目标的达成率,从而也直接影响了第三目标的达成率。整个项目的设计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在35分钟的课时内能否完成这么高强度的任务?此外,大家是否觉得,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效果来看,设计的比例远远大于课堂实施。那么对于项目学习的项目内容设计主要看实施的有效性。总结下来就是:一是要学情分析,根据学生不同时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项目;二是要为学生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的学习创造条件;三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我来介绍几个国外课堂的项目学习案例《与众不同的社区》《生命时间线》,看完以后,请大家一起研讨。
教研员提供案例,教师研讨。
教师:这两个项目学习都运用了当前最流行的苹果工具与软件,学生肯定很有兴趣。
教师:这种项目学习的形式真正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
教师:这种教学方式贴近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处理信息,并将信息整合到一起。并通过数字故事的方式展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看法。值得我们参考。
教研员: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制定具体,设计步骤细致可行,结合了多种软件技术的使用操作,不失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最主要的一点是项目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有个性化学习的凸显,不仅在研究的内容上有个性,也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这种设计是可执行的,所以也是有效的。
教师: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这种类型的项目学习设计。主题为:介绍上海的美食。前期我还要作一个问卷调查,看看学生们到底有没有兴趣。
教研员:“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不久能看到大家的实践。今天教研活动后我们会将设计的项目学习内容上传到网上,大家可以回帖予以评价,提供可修改的意见,在下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
3. 深化研讨,优化改进一教研活动的后续部分
面对面的教研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将活动材料挂在“校际网络协作平台”上,在“在线研讨”栏目中开帖让没有参加常规教研及来教研活动中没轮上发言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设计放在“教学设计”栏目中,以便下次教研活动再次开展研讨。
三、开展主题性教研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
经过几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笔者归纳了主题性教研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双主”原则、开放性原则、问题性原则、任务性原则。
1.“双主”原则
“双主”是指:教研员的主导性和教师主体性,这是有效主题性教研活动开展所必备的因素。如果教研员的“主导性”不能很好体现,那产生的后果就是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分散,缺乏归纳总结。如果教师的“主体性”不能很好体现,产生的后果就是又回到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教研运转模式。教师不是作为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而是作为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附属者而存在,抑制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点:(1)时空开放,即不局限于固定场合组织教研活动,可自由地组织课堂研讨、专家报告、参观考察等;(2)内容开放,即吸收新信息新观点,也可请学科教师组织内容新颖的活动;(3)活动结果开放,即对问题的结果或答案具有多样性,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如教研前移和后续部分在网上开展讨论,体现了时空开放;国外案例的介绍体现了内容开放;研讨过程中的每次“头脑风暴”体现了活动结果开放等。另外,一切教学研究活动的最终受体是学生,信息科技是开放性的课程,教师更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掌握技术的程度到底如何。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妨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同时检测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多元智能得到了新的培养途径?是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 问题性原则
研究始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教研员在与全体成员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将具有典型意义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再升华为主题。
经过实践与问题梳理,我们形成了如何让有价值的问题成为教研活动主题的四点共识:一是该问题要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二是该问题应该是大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该问题是目前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该问题通过教研活动有解决的可能。
4. 任务性原则
在主题性教研活动中,每次活动都要设计不同教师的参与点和参与方式,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每位教师的经验能及时与同行分享,改变了一人上课教研员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带着任务与上课教师经过写预案、磨课、研讨,从而实现共同成长,提高学科素养。在实践中,我们也适时采用了分学区认领任务的方式,提高了学区教研组织者的教研执行力。
四、关于主题性教研活动的进一步思考
1. 形成体现学科特色的区域主题性教研活动的新模式。
小学信息科技主题性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改变了“等级式”的教研工作方式,建立了“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教研沙龙”模式。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主题有针对性、连续性、层次性,以信息技术支撑教研,体现学科教研特色。重视教研活动的前移与后续,前移促进每位教师的预习,后续促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教师喜欢的理由如下:内容实用,贴近实际,切合教师水平;现场体验,灵感交流,易于模仿迁移;角色自由,话语主动,便于真实参与。
2. 坚持以问题系统解决为目的的主题性教研活动的过程优化。
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梳理、筛选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优化主题性教研活动的研究过程。
3. 建立健全科学的主题性教研活动评价体系。
教研活动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自主展示为主要目标,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心得、感悟、优势、特长等加以呈现,鼓励教师自我评价、自我创新、自我反思,使评价成为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分享成功的过程。我们设想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个性发展档案,实现教学工作过程的档案管理,促进教师将常规工作与自我价值的主动实现结合起来,将教学研究过程与主动积累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反思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