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粮仓实施方案

2024-06-26

智能粮仓实施方案(共9篇)

智能粮仓实施方案 篇1

仓房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关于申报县域粮仓重点维修改造项目的通知》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制定了仓房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粮库始建于***年,是经县粮食局备案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下辖*个收储分库,占地面积***亩,仓容总量***万吨,分布均衡合理。

中心库区占地面积**亩,仓储总容量**万吨,其中地方储备粮**吨,地方储备植物油**吨,担负着全县粮食收储、地方储备、托市收购、粮食调控、粮食安全等任务。

自***年建地方储备以来,储备粮、储备油一直由中心库区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中心库现有干部职工***人,其中有国家粮食局颁发的中级以上证书的保管员**人、化验员**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扎实。现有资产***万元,企业连年被评为市粮食行业先进集体,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二、仓储设施基本情况及维修改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心库及下辖收储分库担负着全县粮食收储、地方粮油储备、托市收购、粮食调控、粮食安全等重要任务。我县粮食储备及商品粮购销,主要通过县中心库及下属分库流通。

面临收储任务重,仓容有限的实际,加之建库时间长,现有仓房老化严重,门窗多是老旧木质门,大部分仓房仓顶及仓底防潮层损坏,部分仓顶漏雨严重,现有仓容已经不能满足收购和保

一般维修项目包括:老旧木质门窗更换为新式保温密闭门窗;屋面防水采用SBS等新型防水材料或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进行翻修;墙面、仓内地面采用防水卷材或聚合物防潮层重新进行防潮处理;库区地坪(兼道路和晒场)进行铺设和翻修等。

功能提升重点安排以下四个方面:

1.装备三项储粮技术。粮情检测7.4万吨,机械通风7.85万吨,环流熏蒸7.4万吨。推进三项储粮新技术应用,降低熏蒸用药量和粮食损失损耗。具体选型上针对基层收纳库实际,重点选择先进实用、价格低廉、易于维护管理的技术装备。粮情检测系统选用无线通讯、太阳能供电的新型经济适用产品;机械通风系统主要是对现有仓房进行通风口改造,按照规范铺设地上笼,购置轴流风机、离心风机等设备;环流熏蒸系统主要是安装熏蒸管道,加装环流风机,购置气体检测仪等。

2.推广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6套,依托“省粮油仓储管理系统”平台,使用简便易用的基层收纳库出入库管理及电子保管账系统,实现地磅直接取数,码单自动打印,以及保管账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推行购销信息网上自动发布等,全面改善基层粮食企业信息化管理情况。该系统计划与粮情检测系统集成建设,以便节约软硬件设备投资。

3.库区安全设施。供电线路改造6宗,空气呼吸器及气泵1套,视频监控系统 6套,消防设施改造 6套,重点针对库区供电线路、呼吸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进行配套和更新,主要包括动力及照明线路的更新改造,加装配电箱,更换新的电缆、电线等;维修消防管网,购置消防器械装备;较大的库区安装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并预留接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按照国家强

立评标委员会、组织开标和评标、发放中标通知书、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等。每一步骤均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和批准。

(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整体项目

县政府积极支持该项目实施,配套资金及企业自筹资金确保到位,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粮食局局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该项目的实施。

县粮食局成立了以粮食局纪委书记为组长、监察室主任、业务科科长为成员的监管小组,加强项目的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监察室主任、财务科科长为成员的廉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定期公开公示,确保维修改造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廉政工程。

(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按照资金筹集方案,由县领导小组负责确保地方财政及企业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中,建设期间确保企业自筹资金全部到位。资金拨付与工程进度、质量挂钩,根据进度逐步拨付,项目招投标的10%资金待最终总结验收通过后再予拨付。

(四)项目进度管理

本项目建设期6个月,具体如下:

**年11月完成报告编制、项目论证、项目审批、工程设计、施工招标、采购和建设合同签订。

**年5月上旬,全部竣工。

**年5月中下旬,县政府组织初验并申请省、市验收。

(五)项目质量管理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把住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项目终身负责制制度,责任到人,全程监管项目质量,

智能粮仓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ZigBee;智能粮仓;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TP27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420-04

收稿日期:2013-09-22

作者简介:刘国红(1979—),男,江西鄱阳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无线网络应用、农业信息化及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研究。E-mail:2318878980@qq.com。民以食为天,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来说,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对稳定发展、保证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对粮食储藏工作曾提出“三低、三高”的要求,即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和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然而储存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粮食储存期限和食用价值。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惊人,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约相当于0.133亿hm2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1年的产量还要多。其中最主要的损失就是粮食虫害和霉变造成的损失。因此,运用ZigBee技术对粮仓环境实时监控,对提高粮食储藏质量、减少粮食损失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医疗、家居中应用较多,也很成熟[1],但ZigBee技术在智能粮仓监控中应用的研究较少,许多设计与研究不能很好地与粮食仓储结合起来。本研究设计的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粮仓监测系统,通过相关的传感器收集粮仓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微振等参数,实现对粮食储藏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节,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为误差,降低劳动强度,为实施粮仓日常智能化监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1基于ZigBee技术的物联网概述

1.1ZigBee技术简介

ZigBee是一种双向无线通讯技术,可工作在2.4 GHz、868 MHz和915 MHz 3个频段上,分别具有最高250、20、40 kbit/s 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在10~75 m之间;主要特点有距离短、速率低、成本低、容量大、延时短、功耗小等;常用于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的传输及应用。ZigBee是一种高安全、高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方便在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1-3]。

1.2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其架构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4]。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如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摄像头、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网络层是互联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的数据传输部分,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输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智能化人机交互。

综上所述,基于ZigBee的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粮仓监控系统设计中应为首选技术,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为本系统的设计提供经济、科学、适用的解决方案。

2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粮仓监控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框架

智能化粮仓是粮食储藏的先进手段和方法,其应用良好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要求具有使用安全、控制可靠、运行稳定、扩展性强等优点。笔者经过走访省內多家粮库,在充分了解粮食储藏要求的基础上,对温湿度、防虫等关键要素进行梳理,从实际应用出发,坚持科学、方便、经济、易用的设计原则,把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粮仓监控细分为4个子系统,分别为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技术为智能粮仓环境监控和数据采集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可避免管理员进粮仓凭经验而引发的误判。系统通过分布在粮仓不同位置的各种传感器,把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通过ZigBee节点汇集到中心节点,经过智能网关连接到3G通信网络,实现与控制主机之间实时、安全、高效地通信;主机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科学分析,提供实时监测状态、历史报表等信息供管理员参考;系统把监测到的环境数据与管理员设置的阀值进行比较,如果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不在阀值范围之内,则分析粮仓环境变化,自动启动预警装置,在继电器控制下,通风降温等环境调节设备自动运行,直到新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达标为止,从而防止粮食发热、霉变、虫害等情况发生[5]。本系统允许管理员足不出户,远程控制,实现粮仓管理智能化。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2无线传感网络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是智能粮仓监控系统的前导,是信息采集核心部位,为粮仓环境数据监测和设备控制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粮仓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都会对粮食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无线传感网络系统通过在粮仓内不同位置设置传感器节点,对粮仓内部温度、湿度、微振及视频等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ZigBee技术传送到中心节点,再经网关和3G网络传输到服务器。这种部署具有灵活性强、扩展方便、能耗少等特点,其结构主要分为供电模块、传感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A/D模块4个部分(图2)[5]。供电模块为传感器供电,一般用5 V锂电池,可维持60~180 d;A/D模块把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便于在网络上快捷、安全地传输。整个ZigBee网络节点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初始化,协调器参与并建立无线网络后,再通过路由器(FFD)和终端设备(RFD)发现网络,最后建立起连接并开始数据采集和发送。ZigBee节点采用间歇式工作模式,以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有任务时则采集传感器数据和接受来自协调器的控制数据,没有任务时则进入休眠状态,节点功耗降到最低。

nlc202309020557

主要传感器工作过程如下。

2.2.1温度检测智能粮仓温度检测采用AD590传感器,该传感器的输出电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工作原理:AD590传感器通过与10 kΩ电阻连接,把电流转化为电压值,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由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无线网络传送到主机进行分析处理。AD590温度传感器设计科学,应用成熟,具有传输距离远、线性度好、精度高等特点,其测量范围可达-50~150 ℃之间。

2.2.2湿度检测智能粮仓湿度检测采用HIH-5030/5031系列传感器,该传感器是相对湿度值的线性电压输出,热固塑料外壳、激光调整互换,设计上具有低功率、高精度、响应快、稳定好、漂移小、抗化学性等特点。工作原理:当传感器所在位置湿度发生变化时,振荡电路提供正弦波信号,通过电压跟随器处理后输出电压值,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由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无络网络传送到主机进行分析处理。

2.2.3声音(微振)检测声音(微振)检测采用HX-SLM3虫害声音传感器,利用粮食生虫后,虫子运动产生声音的特点,采集粮仓虫害数据。该传感器内置1个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声波使话筒内的驻极体薄膜振动,导致电容变化,从而产生与之对应变化的微小电压,这一电压随后被放大成0~5 V,经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送给主机进行分析处理。工作原理:传感器采集到声音信号,通过神经网降噪技术除去信号中的噪音,进行幅度归一化,从抽样数据中利用静音分离出独立的样本。为保证取样数据能准确地反映虫子运动,用自适应抵消器抵消环境噪声,即把一个声音传感器放在谷堆里,一个传感器放在谷堆外,谷堆里的传感器提供环境和虫子双重原始声音输入,外面的传感器只提供环境声音(即噪声)输入,两者叠加,最终环境噪声被自适应地过滤掉,留下了虫子的声音。

2.2.4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模块前端采用市场上成熟的高精度网络摄像头,带红外功能,360 ℃自控制旋转,可手动变焦,采用最新节能电路,低功耗,发热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集到的图像经A/D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流媒体服务提供网络监控。用户可以通过3G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查看仓库内部的实时图像,对仓库进行远程监控。

2.3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处理处于系统后台,是整个智能粮仓监控系统的核心,也是指挥环境调节设备运行的中枢,其数据处理流程决定了智能粮仓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本系统管理软件采用 VC++ 开发,分为前台用户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组成。数据处理系统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采集数据准备就绪,系统接收传感网络采集到的粮仓环境数据,经过A/D处理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到服务器并写入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比较和挖掘,与管理员预先设置的阀值进行比对,如不在正常范围之内,管理员会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预警信息,同时系统自动启动相应的设备进行环境调节,直到新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达标为止;如传感器采集到的粮仓环境实时数据中温度高于20 ℃或空气湿度大于70%,系统会向管理者手机发出预警短信,并智能开启鼓风机、空调等设备进行环境调节,直到粮仓环境达到正常值才停止设备运行。仓库管理员可以通过控制终端查询任一传感节点状态、实时环境数据和历史数据。

整个数据处理系统设计本着确保实用、节省能耗的原则,采用定时采集数据的工作模式,即在传感器节点上设置断点,间歇性启动数据采集和发送任务,每完成1次采集和发送后,进入一段休眠状态,休眠时间间隔可以由管理员自行设置,时间到了再唤醒,本系统设计的是5 min采集和发送1次数据。

2.4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由环境调节设备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组成。该系统中环境调节设备主要分2个部分:一是粮仓温湿度的调节。由系统通过启动空调与鼓风机来实现,当粮仓温湿度不在正常的阀值范围之内时,则启动进出口鼓风机,通过风机及粮仓内的通风管道使冷却后的空气吹过粮堆形成对流[6];如果风机启动后仍不让环境数据达到正常范围,则要开启空调进行降温与排湿;如果粮仓空气太干燥,还可以配加湿器进行调节。二是粮仓虫害的監控。粮食生虫后,其爬动会产生声音,如果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中有微振,则开启搅拌设备和喷药设备,以达到及时杀虫的目的,避免虫害进一步扩大。

继电器控制就是控制环境调节设备的运行或停止。工作原理:当检测到环境数据不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输出低电平信号,经驱动器加到光电隔离器TLP521-4的输入端引脚,当光耦加载的电压超过3 V时就会产生光信号,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经三极管放大,控制继电器打开环境调节设备开始工作;当检测到信号输出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发出高电平信号,控制环境调节设备停止工作[6]。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见图4。

2.5用户交互系统

用户交互系统直接面向用户,实现人机对话,因此在界面设计上要集方便、美观为一体,简单易学,便于操作。本系统主界面上设有:环境阀值设置、权限设置、历史数据分析、报表打印、设备控制、视频调用、实时数据显示等。粮仓管理员可以通过PC、PAD或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访问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数据仓库,为粮仓科学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实现足不出户地远程管理。

3运行测试

3.1测试准备工作

在粮仓内放置温度传感网络节、湿度传感网络节点各1个、声音传感节点1组、装好应用软件的控制主机1台;ZigBee 网络通过网关与3G网络相连,控制终端与服务器连接正常,各种环境调节设备准备就绪。一般情况,粮食最佳保存环境为温度低于20 ℃,空气湿度小于70%。

3.2测试结果

试验开始前,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分别放置在粮仓2个角落,离地面距离为粮仓净高一半;声音传感器1个放在谷堆里,1个放在谷堆外;接收设备放置在控制室实验台上,距离传感器发送模块30 m左右,ZigBee中心节点通过网关与3G网络相连[7]。试验开始后,管理员通过软件能够直观地看到粮仓内各监测点的环境数据,并通过调节阀值,启动相关环境调节设备,基本实现了粮仓智能化的远程监控。在3 h的试验过程中,各试验传感网络节点每5min采集1组数据并发送,各节点共采集发送36条记录,在远程监控主机上接收到34条记录,传输准确率达94.44%,完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运行画面截图如图5、图6所示。

4总结

本监控系统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粮仓智能监控网络和管理软件;完成了对粮仓温度、湿度、虫害等相关环境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有效解决了目前粮仓管理因经验主义、人工防治等而引发的高出错率、高成本的缺点;运用3G无线互联网技术,建立了粮仓管理的后台数据库,为粮仓管理员提供随时、随地,跨跃时空的工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可靠,环境数据精确,运行成本降低,具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下一步将增加传感网络节点,扩大ZigBee网络覆盖范围,以实现粮仓更多环境数据的精确采集[8],并把该设计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滕志军,何建强,李国强. 基于ZigBee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设计[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681-684.

[2]徐亚峰,刘焕强,顾晓峰,等. 基于ZigBee和GPRS的远程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328-331.

[3]李鑫,戴梅,佟天野.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动增氧控制系统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82-385.

[4]刘家玉,周林杰,荀广连,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77-379.

[5]吴昊,李红宏,闫传平,等. 基于Zigbee的无线环境感知系统[J]. 信息技术,2010(1):20-22.

[6]朱高中. 基于单片机的粮仓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677-681.

[7]吴春蕾. 粮库温湿度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6.

[8]杨柳,毛志怀,蒋志杰,等. 基于无线传输的粮仓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4):155-159.

中国四大粮仓 篇3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北达燕山,南抵淮河。面积30万平方公里,它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又称黄淮海平原。平均海拔100米以下,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包括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含江苏北部、安徽北部)。

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巫山向东至海滨,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该平原的地势比华北平原还低,平均海拔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网纵横,湖泊众多,号称“水乡泽国”。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篇4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9.依据文意,请你说说本文主要介绍的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的三类食物。(3

分)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10.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第②节“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是指什么?(2分)..

(2)第⑥节“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巨大潜力”具体指什么?(2分)......

11.第③节画横线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2.第④节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上起

的作用;在内容(2分)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主要说明对海洋的开发会直接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B.海洋这个“粮仓”能够为我们提供大米、小麦和玉米等食物。C.海洋成为人类的“粮仓”只是人类展望未来的一种“可能”。上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篇5

提问:跟标题意思相同或意义相近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一句?

讨论,明确: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继续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说明文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师小结:作者从现实问题入手,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写。

2. 环节二。探讨: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

(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3. 环节三。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四. 精读课文。

1. 环节一。探讨:文章3、4、6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 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2. 环节二。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讨论,明确:(结合练习三):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五. 课堂小结

1. 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说明的结构

3. 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 说明语言的准确

六. 布置作业

1. 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其意思 : 言 听:

2. 完成练习二和练习三

3. 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

附板书

海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蛋白

质含量丰富

强调大海是

浮游生物也丰富 人类未来的

大海完全有可能成 粮仓 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远洋深海的鱼虾年产量很高 (总结全文)

(总) 深海远洋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海

洋生物,潜力巨大

(分)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定稿) 篇6

目前海洋开发的速度应该加快还是放缓

正方观点:目前海洋开发的速度应该加快。

理由: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预计将达90亿,人口过多与粮食不足间的矛盾将变得更加尖锐。另外,随着富裕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生命科学的发展大大延长人们寿命,人类将消费更多的高蛋白食品,社会面临的压力将变得更大。而海洋蕴含着巨大的能源潜力,它能满足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并且海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资源等待开发利用,人类更应该未雨绸缪,积极筹划。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正在逐步改变人类对海洋的掠夺性开发。

反方观点:目前海洋开发的速度应该放缓。

理由:众所周知,目前海洋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人类对海洋采取了盲目性、过度性的开采方式,许多生物已岌岌可危。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种已经呈现枯竭现象,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黄鱼的孙子都吃得差不多了。要知道,海洋经济属资源型经济,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或难以再生的,如果再一味这样下去,就将会导致灾难性的毁灭。人类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进行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一轮绿色革命来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

老师归纳总结:辩论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通过精彩的辩论,大家对海洋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得更加清楚了,对如何开发好利用好海洋丰富的资源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最主要的目的。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逐步建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性发展模式,达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专家们建议:一是在注重海洋生物技术开发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方法的创新,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有效的利用;二是在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时,必须注意研究、保护并发展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物治理,从而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洋开发利用管理法律法规支撑体系,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

海洋污染的现状?

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核污染对海洋生物直接造成威胁。同时过渡地开发残酷地捕捞,掠夺海洋资源,是海洋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海洋减少污染,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环节。地球已经在大声呼吁:是到了人类应该保护和拯救海洋的时候了!

理论依据:树立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的环保意识。同时树立探索海洋,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一公顷水面养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含量。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第四,向海洋要药。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竞相开发的热点。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世界海洋矿产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的开采,其产值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以上。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海洋开采石油,年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0%左右;海上天然气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0%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表现出高速、高效的明显特点。当前仅次于油气的海洋矿产资源是滨海沙矿。已开发利用的滨海沙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等数十种。海洋矿产资源中还有一潜在的宝库———大洋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达3万多亿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钴等主要有用金属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有可能成为21世纪这些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各国正在集中力量研制深海潜水器、水下居住舱以及海底采矿装置。预计从2010年开始,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商业性开采将逐渐规模性展开。对洋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提上了日程。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世界海洋能的蕴藏总量高达750亿千瓦,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能。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永恒性、无污染、分布广、数量大等优越性,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从目前水平看,海洋能之中潮汐能开发技术最成熟,已接近实用化并具有一定的商业竞争能力。不少国家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潮汐能电站,如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俄罗斯基斯洛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电站等。波能技术也取得很大进展,日、美、英、加等国进行过国际合作波能发电实验,挪威曾建造500千瓦和350千瓦的波能电站,我国也已在导航灯标上推广使用小型波力发电装置。海洋温差发电、海流能和盐差能的研究与开发尚待进一步加强。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国、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为解决淡水不足的主要办法,特别是科威特的淡水几乎全由海水淡化供应。海水淡化除过去主要采用的蒸馏法以外,利用渗透膜和分离膜淡化以及太阳能蒸馏法亦显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还是含有多种可开发利用的元素的液体矿床。其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所稀少的。现代技术已能对海水中溶解的卤素以及镁、钾等资源提炼制备。预计在21世纪中对海水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海水提铀、锂、氚的研究将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提供燃料。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传统的海洋运输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如今超级油轮的容量可达50万吨以上,当这种油轮以15海里/小时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时,相当于1万节满载的火车皮同时在轨道上奔驰。

其次是开发海上的生产、生活空间。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在海底铺设电缆、建设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水下航行、海底输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倾废场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上述海洋开发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 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而言,要改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可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不要影响后代人的利益。

3.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行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5.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坏海洋环境。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反思 篇7

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情境创设上我用了一段关于海洋资源的影像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兴趣点,真切直观,恰如其分。果真,学生们欣赏着美伦美奂的海洋世界的影片,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眼睛是充满惊奇的,脸上是挂满笑意的,内心是充满了无限渴望的。因此,看过影像和图片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全然是来自于内心的真切感言,从而对新课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与神往。

这样的导课,新颖独特,恰到好处的燃起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求知的热情。为整节课的教学作了一个精彩的开场。

三、思维拓展,活泼灵动,闪现课堂智慧的光彩。

智能粮仓实施方案 篇8

左进良

(江西省粮食局 330046)

吴善征

(原省粮油储运公司退休干部)

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四无‛粮仓活动自1955年开展以来,至今已经整整55年,历史已经证明,‚四无‛粮仓活动在我国粮食仓储工作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是,‚四无‛粮仓标准55年没有什么变化。55年来,社会在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在不断进步,新的形势也赋予粮食仓储工作更多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四无‛粮仓标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已成为粮油仓储工作者一种社会责任和压力。为此,围绕‚四无‛粮仓这项工作,作一回顾与思考。一、五十五年的‚四无‛粮仓发展历程

解放初期,储粮仓库都是旧社会留下来的和征用的旧祠堂、民房改建成的仓房,仓房简陋,技术落后,虫蛀、霉变和鼠雀啮食相当严重。1950 至1952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曾3 次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公粮的保管。我国第一代保防人员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以新中国主人公的责任感, 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建国初期的保粮工作积极工作,当时有两个先进典型。一个是浙江省余杭县, 他们于1953年在仓储条

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 依靠群众, 探索出一套‚清洁卫生防治法‛,创造出‚无虫粮仓‛;另一个是广东省开平县蚬岗粮管所, 1954年在高温高湿地区创造出‚无霉‛粮仓。为此,浙江省余杭县粮食局负责同志应邀列席党的‚八大‛,广东蚬岗等‚四无‛粮仓先进单位代表和模范人物应邀参加国庆节观礼, 见到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

1955年,中央粮食部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粮食保管中积极开展‚ 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活动的倡议。各级粮食部门纷纷响应, 用实际行动学浙江省余杭县无虫粮仓和广东省开平县蚬岗粮管所无霉粮仓的经验,努力创建‚四无‛粮仓。

1956年,我省广丰县沙田粮管所靠这种死打硬拼的精神,在一座民房仓内,首创了我省第一座‚四无‛粮仓。之后,全省各地开展了‚学沙田,创四无‛活动,陆续创建了一批‚四无‛粮仓,发展速度虽然很慢,但步子很稳,付出的劳动代价也很大。

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粮食库存下降,粮仓管理放松,不少地方粮食被盗、严重霉烂,虫蛀事故相继发生,造成了很大损失,‚四无‛粮仓工作名存实亡。

1964年1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国务院批转四川省粮食厅库存粮食保管情况的检查报告》中批示:‚……,要建立经常保管、清洁、防治、曝晒和检查等工作。‛主持财

贸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通知指出:‚粮食系统要把保管粮食工作做为一个重大工作来抓,并且认真总结前几年那些好的经验,‚四无‛粮库要大力提倡。‛于是在‚四无‛粮仓活动停止几年之后又得到恢复。

1965年,我省‚四无‛粮仓库容量恢复到64.86%。‚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四无粮仓‛活动受到冲击。有的粮库害虫成堆,鼠雀成群。这种混乱局面一直延续了多年。

1972年,国务院提出要整顿企业管理,恢复规章制度。‚四无‛粮仓工作在全国得以恢复。与此同时,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磷化铝、氯化苦等熏蒸药剂国内已能大量生产,在粮仓内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对害虫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四无‛粮仓工作。

1973年,高安县首创了我省第一个‚四无‛粮仓县。省粮食局及时地总结和推广高安等县创‚四无‛的经验,高安县提出‚扎根生产抓粮质,改天换地创‘四无’‛的口号,对当时‚四无‛粮仓工作推动很大。

1991年9月,商业部发布了《‚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将‚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改为‚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自此,从省到地市到县每年都要开展一至四次储粮大普查,结合普查鉴定‚四无‛粮仓,评比,表彰先进,有力地推动了‚四无‛粮仓的迅速

发展。

1994年3月,国家粮食储备局颁发(‚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的补充规定,在‚四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符‛,即‚账实相符‛,将‚四无‛粮仓活动改为‚一符四无‛粮仓活动。

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目前,全省95%的储粮单位、96%以上的仓容达到了‚一符四无‛标准。

二、‚四无‛粮仓在发展过程中显现的不足

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进程来讲,‚四无‛粮仓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物理手段为主,实现‚四无‛粮仓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仓房为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破烂仓库、祠堂、庙宇改造成的简易仓和1954年后国家投资建设的苏式仓。这个时期的储藏的特点:一是由于我国解放不久,经济落后,仓库简易陈旧, 多数为木质结构, 容易藏虫和遭鼠雀危害。二是社会复杂,粮库被盗案件等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三是技术落后,储粮杀虫剂靠进口。因此决定了当时以开展清洁卫生防治和简单的物理机械防治为主的储粮技术。其主要方法是嵌缝粉刷堵虫巢, 风车溜筛除害虫, 六寸移顶治麦蛾, 压盖防虫隔湿热, 耙沟通风降粮温, 人工捕捉灭鼠雀,放哨值班防事故。这些方法现在看来简单、费工、费力, 但在当时是实现‚ 四无‛粮仓的主要手段。并且要实现‚四

无‛粮仓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期的保防人员,以库为家,以粮为友,日夜奋战在仓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手上起老茧,肩膀磨破皮‛,‚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硬是凭着主人公的责任感, 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四无‛粮仓,虽然‚四无‛粮仓率不高,但为我国的粮食储藏事业树立了榜样,为建国初期的保粮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以化学手段为主,实现‚四无‛粮仓的阶段。1972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整顿,‚四无‛粮仓活动得到了全面恢复。这个时期的储藏的特点:一是改造仓房条件,拆建改建了大批的民房、祠庙仓,兴建、改造了部分简易仓,增做了沥青地面和仰顶屋面,改善了仓房的防潮、密闭、通风性能;二是提高了入库粮食质量,走出小库办大库,帮助指导修建队仓和晒场,添臵整晒工具;三是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磷化铝、氯化苦等熏蒸药剂国内已能大量生产,在粮仓内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对害虫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由于以上措施的实施,这个阶段的‚四无‛粮仓率可达80%以上。但有些单位为了获得较好的杀虫效果,一味地追求‚四无‛,大剂量的使用化学药剂,导致害虫抗性产生和发展, 储粮药物残留量增加, 保防人员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暴露出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的弊病。‚四无‛粮仓在发展过

程中的不足开始显现。

(三)以综合手段实现‚四无‛粮仓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了解决粮食仓储设施落后等问题,我国逐步进入了大规模粮食储藏设施建设时期。1991年确定建设了18个机械化粮库。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安排343亿元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1100多个粮库,新增仓容500多亿公斤。

为了适应粮食储藏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一批自主开发、先进实用的粮食储藏专用新技术、新装备,得到了全面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水平。1998年以来,以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为代表的‚四项新技术‛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技术管理水平。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水平,保证了粮食品质,降低了储粮损失,确保了储粮安全。

这时期,‚四无‛粮仓活动,经过粮食储藏工作者几代人的努力,‚四无‛粮仓水平逐年在提高,每年都在96%以上。由于粮油仓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无‛粮仓容易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在‚四无‛粮仓标准中不能体现。新的形势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仓储工作中,‚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譬如,‚无事故‛,在当今人们生活富足的情况下,偷盗粮食的现象一般

不会再发生,加之社会治安良好,应该说出现事故的机率少之又少。‚无鼠雀‛就现在的仓房条件来讲,要实现非常容易,同时,它与当今提倡的生物多样性似乎又是相悖的。‚四无‛粮仓标准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三、创‚新四无‛粮仓标准,促新时期仓储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粮食品质、营养、口感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送粮主体由农村社队变成了千家万户,以及粮食购销市场收购主体的多元化,送入国库的粮食质量参差不齐,高水分粮、高杂质粮入库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储粮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粮食储藏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的形势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 ‚四无‛粮仓标准,强调的是粮食外在的、物理的、数量上的管理,对粮食内在的品质的管理等内容显得贫乏。我们认为,这中管理显得简单、过时;原有的‚四无‛粮仓标准应不断创新,粮油仓储管理水平应不断提高,以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现阶段应修正为‚无重度不宜存粮、无高水分粮、无杂质粮、无高温粮‛的‚新四无‛粮仓标准,以提高粮油仓储的管理水平。

1、无重度不宜存粮。重度不宜存粮,其种用品质和食用品质下降,食味明显变差,酸度明显增加,营养价值降低,卖价降低。因此,粮食储存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粮食品质的变化,一旦发现有不宜存粮,就应该尽早安排出库,不允许有重度不宜存粮存在;

2、无高水分粮。高水分粮,生命活动力强,呼吸旺盛,放出的热量多,同时,适宜粮堆中的害虫、霉菌的生长繁殖,使粮温升高。粮温升高,粮食就越容易发热霉变。因此,粮食在收储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高水分粮入库,发现有高水分粮入库的,应尽早采取就仓干燥新技术,将粮食水分降下来;

3、无高杂质粮。高杂质粮,不仅会影响粮食品质,而且带有大量的霉菌和虫卵,容易生虫,对粮食保管极为不利。因此,粮食入库过程中,不允许有高杂质粮入库;

4、无高温粮。粮温升高,粮食的呼吸作用加快,微生物繁殖也加快,而微生物繁殖的加快又会促使粮食温度的上升,导致粮食发热霉变。因此,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高温粮,应尽早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把粮温降下来。

智能粮仓实施方案 篇9

工 作 总 结

**镇位于黄栗树水库的下游,境内有神山国家森林公园,水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工业零污染。**镇下辖11个村民组和1个居委会,341个村民组,总人口4.6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农户1.08万,现有耕地面积12.2万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为8万亩,总产5万吨,商品率在70%以上,是农民种植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2011年为呼应滁州市“百亿粮仓”建设,积极推进**县“生态粮仓”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方案要求,核心示范区安排在镇内水稻生产面积较大、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白酒、草庵、郑桥3个行政村,示范面积1.1万亩。

一、主要做法

为顺利开展我镇“生态粮仓”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安排核心示范区,高产攻关片,确保达到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

为提高我镇水稻总体生产水平,主抓了万亩核心示范区、百亩高产攻关片。在草庵、郑桥村建立11130亩核心示范区;在草 庵村石桥组建立200亩高产攻关片;在白酒村下坝组建立了300亩机插秧示范片;万亩核心示范区的单产指标为650公斤,高产攻关片的单产指标为700公斤。

(二)、认真分析我地水稻生产现状,推广应用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经分析,我地水稻生产上存在着品种多、杂且优质率不高;播种期不合理,后期易遇高温热害;肥床旱育技术使用不规范;栽插偏稀,基本苗严重不足,影响产量;大穗型品种的平衡施肥技术未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治盲目,农药使用方法不当,影响稻米品质等问题。针对问题,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主要技术措施。

1、确定主推品种。万亩核心示范区主推品种有:杂籼“新两优6号”,杂粳“Ⅲ优98”、“9优418(天协1号)”等;高产攻关点选择“新两优6号”。

2、主推七项技术,改进现有生产状况。①改习惯早播为适期播种;②规范肥床旱育技术,提高秧苗素质;③推广宽行窄株栽培,确保田间密度;④推广秸秆还田,逐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提高地力水平;⑤改氮肥偏施、忽视穗肥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⑥改病虫防治盲目用药和滥用剧毒农药为生态防治;⑦推广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

3、开展田间试验,摸索适用技术。一是在草安村塘西组高产攻关点配合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土肥站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及 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通过试验、示范,为来年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开展秸秆还田试验,摸索节本增产、增效、改良土壤新方法;三是建立叶龄记载点、苗情观察点,研究主推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模式。

(三)、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努力提高科技入户率。为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及科技入户率,春季以来,在备耕、播种育苗、移栽、病虫防治等生产环节深入到农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农户进行种子选择、旱育秧苗床的选择与培肥、苗床管理、合理密植、科学防治病虫等生产措施;在核心示范区内的石桥组设立“生态粮仓”建设工作站,安排5名农技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对农民反映的技术问题及时作出解答;结合科技入户工程,每名技术人员对接10个村民组,20个示范户;邀请市县技术专家到核心区的村组进行授课,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实施以来已开展现场会、户主会培训会等20余场次,农民累计受训有3000余人次,向核心示范区农户散发技术资料6000余份,惠及每家每户。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生态粮仓”建设有序开展。

1、成立组织,明确分工。为认真落实**县2011年“生态粮仓”建设任务,打造优质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供组织保障到位。镇政府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及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主任及农技站、农机站、财政、科协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 责实施方案的制定,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及信息上报等。核心区设立工作站,聘请市、县专家技术辅导,镇安排5名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在各生产环节全部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来办。每名技术人员分别对接10个村民组,20个示范户。整体工作政技结合,职责明确。

2、强化过程考核,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参照县实施方案的考核细则,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且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一定的物化补贴。镇定期召开各村碰头会,交流情况,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3、广泛宣传,使社会关注和支持程度到位。通过会议宣传建设“生态粮仓”工程的重大意义;通过技术人员到核心示范区的村组开会,宣传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要领;利用技术明白纸,宣传各阶段农事要点及先进典型事例。累计培训20余场次,散发技术资料6000余份,接受技术咨询有3000多人次;在关键农时季节4次组织镇村组干部、种粮大户、人大代表等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4、订单生产,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行订单生产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措施。镇政府为实现农民增收增效,与郑桥稻米协会签订订单,使企业与生产基地紧密联系,签订生产订单 1.6万多亩,涉及3个村,核心示范区1.1万多亩全部 签订了购销合同,订单率达到100%。

5、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助推技术培训。扶持壮大核心示范区内原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新建**县支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程度,该合作社今年已经推广机插秧面积1700亩,其中在核心示范区白酒村下坝组建立了300亩集中连片的示范片,并培训农民达280人次。

(五)、加强对核心示范区的政策扶持。

加强对核心区的扶持,积极将水利建设、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重要项目安排在核心示范区内实施;积极申报相关建设项目,争取资金支持,今年核心示范区申报了县农发办土地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年底实施;镇政府在人、财、物上全力支持,向核心区倾斜,确保技术培训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示范效果到位,已对项目区给予资金扶持5万余元。

二、建设活动开展初见成效。

在市、县领导及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镇政府和农技站的共同努力,“生态粮仓”建设取得一些喜人效果,核心示范区经县专家组及督查局实收测产,单产位于全县前列。

1、主推品种的应用普及率达在核心示范区达100%。通过广泛宣传、培训以及物化补贴措施的引导,核心示范区农户全部选择杂籼“新两优6号”,杂粳“Ⅲ优98”、“9优418(天协1 号)”等主推品种。

2、适期播种措施普遍得到落实。改变了清明泡种(4月5日)的***惯,今年播种期普遍推迟到4月25日左右,既有利于抽穗扬花期避开高温热害天气,又有利于培育适龄壮秧,今年的抽穗期也由往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明显推迟到8月中旬。

3、肥床旱育技术得到规范。规范了旱育技术,有效地提高农民育秧水平和秧苗素质。根据田间实际调查,秧苗素质明显好于往年,应用普及率由去年的85%提高到今年的95%以上。

4、推广宽行窄株栽培,确保田间密度。推广株行距4×8寸宽行窄株栽培,较好地解决水稻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利于前期早发,中后期早控,增加田间通透性,延迟封行期,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纹枯病等发生危害;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穗数,并增施穗肥,提高结实率,进而为增粒增重创造条件,同时对预防倒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经调查,亩均栽插2万穴,成穗18万左右,奠定了高产基础。

5、综合配套技术普遍得到应用,水稻整体长势良好。一是病虫防治适时适法,无明显病虫危害;二是水浆管理和测土配方施肥得到加强,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正常,无早衰、倒伏现象;三是主推品种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基本达到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种植,示范效果突出。

6、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今年水稻生产在注重提高单产的同时注重优质,优质高产品种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化 布局,引起稻米加工企业及上级部门关注。农业部、驻皖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稻米加工企业、各县市区农委、推广中心等专家和领导多次到核心示范区及优新品种展示区观摩考察,并就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了研讨,社会反响很大。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镇“生态粮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或多或少制约了发展,主要表现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学种田水平较低;优新品种未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不利于打造品牌;农业订单兑现难;农田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机械化程度低;生态保障不到位等。

(一)、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呈现出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的“三化”现象,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滞后,很少接受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主要靠老辈的言传身教和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农业技术,直接影响了农民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较少,很难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应大力发展农村科学种田教育,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能力。利用冬闲,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巡回服务团和服务小分队、开通服务 热线、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入户等形式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从源头上逐步解决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较低的问题。要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改善培训设施,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

(二)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突出特色,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

目前,处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但整体发展上规模化、区域化还不到位,规模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组织起来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保证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特色,结合良种补贴,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态防控、统一销售等“五统一”措施,进一步健全各种服务组织,努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订单生产,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三)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努力提高订单兑现率。

订单农业是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产物,但今年农业订单兑现率低,履约难,引起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忧虑,由此可能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提高兑现率是当务之急。建议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模式,以产业化经 8 营促进合同的落实,这是个方向。因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能为落实农产品购销订单创造良好的基础。

目前,农业产业化生产才进入初级探索阶段,农民合作组织刚刚处于萌芽时期,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组织干家万户的农民进行规范化生产农业订单的能力。一旦市场行情高于订单,就无法控制农户高价转卖订单产品。政府应为订单农业的红娘,协调各方关系。一是政府要转变职能,自觉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做到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地引导,辅助农民建立自己的经济协作组织,完善订单农业的主体,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让农民协作组织(协会)与相关企业签订订单。同时,加大对订单农业的支持力度,将订单农业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让订单农业的主体快速强大起来,只有这样订单农业才能正常运转和发挥优势;二是农民合作组织,一定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农民实施农业订单,严格按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同时,对农民进行诚信教育;三是加强农产品产后的处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的档次有了保证,就不怕人挑三拣四;四是抓好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对农产品流通的导向作用;五是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各项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农业合作化专业组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加大示范力度,推动整体均衡发展。

用典型引带促进整体均衡发展。一是要以展示园作典型,组 织农民参观学习。通过田间参观,现场培训,使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灵,真正发挥展示园的典型引带作用。二是要以科技示范户作典型,注重总结和推广他们学科技、用科技,会致富、快致富的经验。用农民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带动村民学习新技术。三是要以高产攻关点作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技术成果的优越性,带动一方,辐射一片的作用,使农民的思想能有一个大解放,观念有一个大更新,素质有一个大提高,技术有个大进步,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五)增强农机装备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目前,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存在着农业机械结构不尽合理,小型农机具数量多、大中型农业机械跟不上发展需要,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力量和推广经费不足;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一是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加大对高性能插秧机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和规模;坚持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熟化机插水稻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插秧机技术升级步伐,应用先进、可靠、经济型普通乘座式插秧机;不断探索机插秧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服务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积极示 范推广新型水稻直播机及其配套技术,加速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引进、示范、推广水稻机插育秧播种机械、大田耕整机械、先进适用的高效植保机械、施肥机械,集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逐步推进水稻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完善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

(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上一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与感悟下一篇:小卖部的老爷爷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