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精选8篇)
金缕玉衣 篇1
金 缕 玉 衣
暑假,我去位于中山门的南京博物馆举行了参观,馆里有很多稀世珍宝,令人啧啧赞叹,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汉代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南京博物馆展示的这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整件玉衣由4248片上等和田玉片组成,玉片之间采用了黄金质地的细线连接,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在玉衣的各部分之间还以红色绸布镶边。据馆里介绍,这件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金缕玉衣是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质最好的。有趣的是,这件衣服并不像人们以前所见的玉衣那么刻板,其腹部还微微隆起。这正是因为当年下葬时的楚王大腹便便,巧妙的工匠们就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大号玉衣。制作一套“金缕玉衣”要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使其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许多盗墓贼,以致“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其实,即使那些盗墓贼没有光临,当考古工作者打开那神秘的洞室时,企求“金身不败”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绝伦的玉衣了。这些仿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
金缕玉衣 篇2
目前, 只要是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就少不了课件, 好像少了它就成不了优质课。这种不顾实际, 任意“拔高”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许多评委在评课时几乎也都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否作为了优质课的必备条件。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不科学, 而且会造成教师滥用课件的局面, 还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只有准确定位和把握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才能根据具体内容正确合理地选择课件, 那种过分夸大课件的功能, 教师上课几乎不动用课本, 学生几乎不接触教材, 一切跟着课件走的做法, 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不管到什么时候, 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 课件永远只能姓“辅”。
课件是用来解决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或内容时所用的教学手段, 是辅助课堂教学, 并非是教学中的主角。是否需要课件, 要依据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 有的课用上课件, 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有的课用不用课件一个样, 多此一举;有的课用上课件却适得其反, 使学生对问题和内容的理解一头雾水。
那么, 哪些教学内容适宜用课件来上课呢?
教材中,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 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针对这类内容, 教者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 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 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让课的难点在不知觉中得到巧妙地化解。但切忌将整个教学过程制作成课件, 或把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内容也制作成课件来上课。
制作有效的课件, 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能力。
首先, 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 能够并善于分析出教材对于学生理解水平来说缺少了哪些“微量元素”, 即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制作课件时, 教师除要结合教材分析出一节课的重点外, 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出哪些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 也就是学情分析。
其次, 教师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课件制作能力。制作课件时, 要能思考如何才能为学生施足“肥”量, 让学生有了课件这种“营养肥料”就能有效生长, 即教师要有较高的课件的设计水平与制作能力。对于部分仍不会制作课件的教师来讲, 不能只为了迎合趋势, 照搬别人的课件上课。借用别人课件固然可以, 但需要改进。别人的课件是课件设计者凭借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及相关教学理念设计而成的, 具有个性化和特殊性, 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借用别人的课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做些改动, 方能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 课件不应该仅成为诸如优质课“演出”时专用的“服装”, 平时上课根据需要也可选用课件。另外, 作为评课者在评课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勿被那种披着多媒体“外衣”而内涵不足的课所迷惑。
巍巍古墓 金缕玉衣 篇3
这还要回到1968年的中国,那时的中国,全国人民都在热火朝天地为战备和饥荒忙碌着,北京军区的工程兵165团就奉命进驻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主峰东坡开凿防空洞。就在防空洞向山里打到24米深的时候,地下忽然间坍塌了!原本以为密封的脚下赫然变成了硕大不见底的洞,居然还往外呼呼地冒着热气。解放军叔叔们也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措手不及,只能试探地靠近塌陷的洞口,这才发现在洞口附近的另外一个开阔的洞穴,因为对洞穴的不了解,解放军叔叔也没有贸然走进洞里,而是随便捡起两件洞穴中地上的物件就爬了上来。这一上来不要紧,可让考古学家彻底震惊了!原来解放军叔叔捡起的是两件鎏金铜器,不同于普通出土的青铜器,奢华程度和考古价值都非同凡响。当时国家对这件事情高度重视,一支专业的考古队集结完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始了大规模的挖掘活动。
考古学家经过发掘后,立刻惊呆了。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略呈长方形、约20平方米的小厅,南北两个耳室,大厅回廊,满地的文物祭品,异常壮观。南北的耳室分别长30米,南室摆放了战车和帝王乘坐的安车(编者注:古代一种通常用一匹马拉的、可以在车厢里坐乘的车子),还有十几匹陪葬(zàng)马匹的骨头,马身上更是金光闪闪的马具。而北室就摆放了上百件大酒缸,石磨盘,彩绘的酒壶陶罐,等等。专家经过对此情此景的鉴定,确定这应该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中山王刘胜的墓!大家推断,鉴于刘胜的特殊地位和丧葬制度,也许就会在他的墓中找到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可惜考古专家们并没有在墓(mù)室里找到刘胜的尸体。却在后面的墓室里发现一张离地面两寸高的床,上面只是有一件类似衣服的东西,四周被许多兵器、铜器和玉器紧紧包围。这件衣服上已经尘封了太厚的污垢,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了!大家不禁有些失望,而就在这时,一位专家努力擦拭后发现,这些污垢下面居然是玉片!至此,这种只在汉书中闻名、却从不曾在现实中目睹的金缕玉衣,在地下沉睡了千年后终于重见天日了!玉衣全长1.88米,玉片多达2498片,金丝1100克。玉片的四角均有穿孔,全部用金丝线编缀。玉衣可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他们相信天然温婉的美玉和名贵的金丝可以保尸体肉身的千年不腐以求永生而不灭。这金缕玉衣的奢华精湛之处也超乎想像,一件金缕玉衣要耗费一个工匠10年的时间才能做成呀!
不过这里倒是有个小小的谜团。《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只有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zhū)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刘胜是诸侯王,按照汉书记载应该穿银缕玉衣,而实际出土的却是金缕(lǚ)玉衣,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大家也不得而知。
随后一个多月的发掘,在二号墓室有所发现,在这里不仅又发现了一件金缕玉衣,还发现了一件惊艳世人的长信宫灯。这长信宫灯是一位宫女跪坐持灯的造型,通体鎏金,整个灯具设计巧妙,造型生动,堪称杰作!
汉墓的挖掘最终以万余件文物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倾世国宝的出土而圆满结束。小朋友知道刘胜墓后发掘的墓室是属于谁的吗?相信肯定有小朋友已经猜到了,没错,那就是刘胜的妻子窦绾的墓,而其实窦绾的墓规模、气势要远比刘胜墓更加宏大,尤其是长信宫灯这样精美罕见的艺术品,都让大家倍感困惑,加之窦绾也穿上了金缕玉衣,刘胜夫妇这一违反当时等级制度的豪华殉葬方式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看来金缕玉衣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不解,期待未来的一天,一切能水落石出吧。
金缕玉衣 篇4
金缕词/贺新郎,金缕词/贺新郎石麟,金缕词/贺新郎的意思,金缕词/贺新郎赏析 -诗词大全
金缕词/贺新郎
作者:石麟朝代:宋体裁:词 欲上南楼寿。记当年、祥占玉燕。一阳生候。今数书云犹七日,宫线未添刺绣。便草就、寿词盈袖。合捧金荷称鹤算,想华堂、剩醉眉春酒。惭斐句,为觞侑。功名八稚年方少。自归来、陶庐蒋径,菊松为友。轩筑易安栽花药,不坠家声五柳。况满砌、芝兰争秀。岁岁斑斓衣戏处,老人星、一点辉南斗。顾对此,共长久。
金缕玉衣 篇5
金缕曲 送茅山道,金缕曲 送茅山道张之翰 ,金缕曲 送茅山道的意思,金缕曲 送茅山道赏析 -诗词大全
金缕曲 送茅山道作者:张之翰 朝代:元 体裁:词 回首茅山路。渺滔滔、长江南畔,碧山无数。曾被天风吹醉梦,直到华阳深处。也亲见、鸾骖鹤驭。觉后分明空记省,怅丹坡、踪迹今何许。还又被,世缘误。几番自咏山中句。觉霏霏、云烟秀色,去来眉宇。曾共三峰重有约,已办清秋杖屦。看能与、群仙相遇。君去丁宁无别语,怕山灵怪我来何暮。才有伴,便同去。
★ 金缕曲 送,金缕曲 送张之翰 ,金缕曲 送的意思,金缕曲 送赏析
杜秋娘《金缕衣》翻译赏析 篇6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文解释】
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要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切莫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词语解释】
金缕衣:指华丽贵重的衣服。
堪:可以。
直须:只该,就应该。
⑴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⑵惜取:珍惜。
⑶堪:可以,能够。
⑷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⑸莫待:不要等到。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译文】
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作品鉴赏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金缕衣与机会成本 篇7
年少时身材挺拔矫健,穿上金缕衣是多么光鲜潇洒啊!这是人间最佳的风景,自己美,也悦他人的眼。如果把金缕衣藏在箱底,极而言之吧,等到老態龙钟了才拿出来穿,多时尚的华服也已陈旧,多挺拔的身姿也已不再。中老年人会喟叹,青春年少稍纵即逝,“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所以有个道理要明白:光阴和时机都是不等人的。杜秋娘诗的后两句就更清楚了,剪来插到花瓶里的,当然应该是盛开的花。若以现代人更广阔、多角度的审视、品味与思考,这首旧诗包含了把握时机,正确抉择的智慧。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简单的解释是:为选择付出的成本。打个比方吧,如果你在去图书馆背诵英语还是去电影院看电影享受快乐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去图书馆背诵英语的机会成本就是去电影院欣赏电影;而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则是去图书馆背诵英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一段光阴的度过都存在多种可能性,选择得当常常会是一种智慧。
生活常常是五光十色的。“跟着感觉走”并非一定不对,但在很多情况下,则肯定不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天都可能面对许多的选择,收入有限,买这个或买那个,货币就是选票。而很多的选择都可以进行量化和性质上的比较。
杜秋娘年纪不大,却有豁达明朗的心胸。有个法国老头儿叫葛朗台,到死也没明白这个道理。
(据《今晚报》余 安/文)
金缕玉衣 篇8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译文
高大的树木上翻滚吞吐着云气,我们为了瞻仰大宋中兴英雄韩世中的业绩,追思前朝的旧事,而共同来到这里。当年的东风是多么的吝惜,甚至不肯让将军的战舰借一点儿力,给战船乘风破敌的便利。致使抗金,恢复神州河山大业功亏一箦,致使将军收复中原的大志,如同梦境般虚幻迷离。韩将军只好含恨返回故里,在吴宫旧址筑起一座休闲的小筑。如果他能化成仙鹤落在这个华表上,一定会深深叹息从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却如此萧条冷寂。枝头花梢上洒落清露点点,仿佛是淌下无数清冷的泪滴。
吴太守领着游春的.队伍沿着长满清苔的小径石梯,去寻找将军旧日的别墅遗迹,看一看那里的梅花开了没有?在梅花边我们重唱新度的词曲,要用歌声把沉睡的梅蕊唤直起,再把美丽的春光带回大地。我此时的心情,与春风和使君相同无异。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后的岁月恐怕连今天也比不上了。对着沧浪亭下的流水,我们俩默默无语,只能满怀悲恨和忧悒,把酒杯频频举起。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后人又改名“乳燕飞”“金缕曲”“貂裘换酒”“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
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淳中,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沧浪:沧浪亭,在苏州府学东,初为吴越钱元池馆,后废为寺,寺后又废。
乔木:指梅树。
中兴英雄:指韩世忠。
悭(qiān):吝惜的意思。
神州故里:指北宋沦陷领土。
旋:返回,归来。小筑:指规模小而比较雅致的住宅,多筑于幽静之处。唐杜甫《畏人》诗:“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吴宫:指春秋吴王的宫殿。南朝梁江淹《别赋》:“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华表: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
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
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后不如今今非昔: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赏析:
沧浪亭是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此篇主题由此而发,借沧浪亭看梅怀念抚金名将韩世忠并因而感及时事。可见,此词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品之一,而这种作品在梦窗词中实不多见。
上阕前一半追忆韩世忠大败金兀术的英雄壮举。后一半写词人与吴潜来游韩世忠所置的沧浪亭别墅,恍如隔世。“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词从韩世忠沧浪亭别墅写起,“乔木生云气”,不仅写故家旧宅郁郁葱葱的气象,并暗示南渡的英雄人物离开此地已经很久,树木早已长得云气苍然了。“战舰东风悭借便”,是借用周瑜曾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于赤壁的典故。这里作反用,意思是天不助人。这句连同以下“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两句,用深沉悲壮的语言,为当日黄天荡一战未能生擒活捉金兀术,使得英雄的陕北故乡仍然沦于敌手而倍感惋惜,特别是为韩世忠后来因避权奸迫害休官退居而寄慨。“华表月明归夜鹤”用的是丁令威化鹤重归辽东的典故。这句连同以下“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三句从当时的韩世忠转入到此时看花游春的吴梦窗,“叹当时花竹今如此”,神韵凄绝,“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和新亭挥泪含有同样说不尽的感慨,由人事说到花竹,又由花竹而感染到人事,然后用“枝上露”点明梅花,“溅清泪”双绾花和人。写得浑成自然,毫无刻意经营造作的痕迹。
【金缕玉衣】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