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高三的叙事作文(共12篇)
春天高三的叙事作文 篇1
一枝美丽的“山花”,翘首在这!
她是一枝纯洁、秀丽的“山花”。她活泼,可爱,善良!
春夏秋冬,日月轮回!她努力地挣扎着,即使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她依旧不停地挣扎着。她根本没有“时间”浏览春花,她把一切都寄托在了希望上,而一切希望终将是她的失望,一切失望带给她的是绝望!
她无法像以往一样面对现实!她病倒了。
记得上期她有过同样的症状,可谁又意料到后果竟如此地严重!她是个坚强而倔强的女孩。她将事实隐瞒着所有爱她的、关心她的人!她一个人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她努力地挣扎着,忍受着!
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的确,被她隐了许久的事实,终于被现实捅破!
她无法行走,因为她的腿不听话了!尽管她使劲地挣扎着。由于她的脆弱,失败的总是她!这一切都是她往日的沉默带给我的困惑。
“我现在很吃力地活着。”她有气无力地告诉我。我告诉她一句极其简单又意味深长的话――坚持就是胜利。她似乎领略到我的意图,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认真地接受医生的治疗。由于家庭背景,她又意识到这笔医药费的巨大,她说自己宁愿放弃生命也不让家中负债累累,小小年纪竟说出这样的话。多少次她躺在病床上昏了过去,多少次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多少次她又醒悟过来……
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她逐渐意识到“活下去的必要性”。她的乐观情绪,家人的细心呵护,医生的精心治疗,她的病情逐渐减轻,又给了她生的希望和信心!
一次次的成功带给她勇气和希望。她现在可以慢步行走了!这一切,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火花,生活的希望!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她是最漂亮的花朵,是希望的火花,是生命之花!
是爱给了她勇气与希望!让她能够放射光芒。春和日丽,乡村生活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让我感受到春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春的脚步是那么的轻,那么的柔,给人的感觉又是那样的坚韧,那样的“倔强”!
春天,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美丽的“山花”恰似春日中的“春天”!
春天高三的叙事作文 篇2
今天斗胆再谈作文, 实因一次偶然, 一次小小的尝试, 激起了学生的一场头脑风暴, 学生反应之激烈超出意料, 令人惊喜, 萦索心头, 不吐不快。
情境再现:人教版八下四单元“到民间去采风”的教学中, 萧乾的一声《吆喝》, 唤醒几许儿女爱乡意;琦君的半杯《春酒》, 安慰多少游子思家情;汪曾祺的一枚端午的鸭蛋也勾起了笔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于是兴冲冲写了一篇《童年时的欢乐时光》。
在把自己着实温暖了一回后, 因感受真切、自得而竟突发奇想, 让自己的文字匿名与学生见面, 和学生分享我的快乐童年, 让学生去评评这样的生活文字。
于是有了下面这样的一堂课:
教材:讲义一张, 内容———拙作《童年时的欢乐时光》
课上, 先卖了个关子, 告诉学生老师另外找了篇文章和大家一起读, 先让学生圈划, 点评, 于是很多不明就里的学生怀着崇敬之心开始认真地品读这篇“优美散文”, 用已掌握的结构、修辞的知识去泡解, 读出了回忆美好童年的主题, 读到了抓知了、摘野草莓、捉泥鳅的乐趣, 甚至还有学生精妙地赏析了其中几个我煞费了脑子的词, 颇让我产生“得遇知音”“孺子可教”的欣喜。早有按捺不住的学生在打听“作者是谁?”当得知本文是老师从其它地方找来的一篇文章, 作者不过是个普通人时, 学生顿时轻松了许多, 也可能因此而有点失落吧。告诉学生你们可以对本文评论, 或像平日里在论坛帖吧一样自由地“灌水”、“拍砖”, 一听到“论坛”“帖吧”、“拍砖”这些亲切的词, 教室里就炸开了锅, 学生兴奋不已。以前的课堂多的是老师讲, 学生记, 偶有讨论不痛不痒;以前的动笔, 只是老师下令, 收缴, 点评, 并不多顾及学生感受, 今天可以随意地灌水, 甚至拍砖, 学生就来劲了, 有人把它当美文来赏读, 有人扮评论家来挑刺, 课堂卷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我庆幸自己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导火线, 引入生活中的新鲜随意的表达方式, 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且激发他们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唤起了很多孩子对童年的表达欲望。
城里孩子的羡慕和遗憾, 乡村孩子感同身受的亲切和自豪;清高者的不屑, 唯美者的批评, 都让我获得了无比的满足。我们一起听听学生们怎么说:
“全文粗看是篇美文, 文中的许多字词显然是经过了作者精挑细选而得, 但我认为写得还不是非常深入, 和《我因江南而自豪》相比, 江南一文更有诗情和文韵, 本文呈现给我的画面简单、老套, 没有创新, 依本人之见加入几句诗, 效果会更好。” (林超毅)
“文章详略有得当, 引人入胜, 算是让我们一些城里孩子了解了平时不知道的希奇事, 安慰了城里的孩子体会不到的遗憾……” (黄小燕)
“乡下有乡下的无忧无虑, 儿时的回忆最是难忘, 文笔没那么优美, 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也令我们这些乡下来的小屁孩怀念我们的乡村童年了, 在农村生活, 我骄傲!” (李阳阳)
“文章一般, 方法不错, 找时间试试去……” (管文静)
“可怜了我们这代人, 都体验不到你们说的抓知了、摘野草莓、捉泥鳅的乐趣, (好诱人哟!) 我们只有埋头苦读的份, 头上最美好的自然却无法触及, 欣赏你的顽童生活与心灵, 甚至妒忌你的童年! (余金慧) ”
………………
那些被唤醒的童年, 此刻全都涌溢出来了……
“童年, 那么美好, 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快乐记忆, 就‘轻而迅速’一词足见你钳泥鳅的熟练, ‘挠’字说明了玩知了的有趣, 其实我也想起了在乡下与表弟一起偷萝卜挖笋的快乐, 才知道那是多么美好珍贵的童年……”
“儿时的许多事新鲜好玩, 小时, 夏天, 楼下草坪捉蚂蚱, 无辜牺牲, 被折磨死了……”
“我的童年没贫瘠到如此地步, 但采桑葚的滋味也无法忘怀……”
“想到了小时候奶奶家附近修道院里那几棵高大的柚子树, 大柚子惹人直流口水, 扛着工具偷菜的刺激惊险……”
“胆大时甚至跟人去抓蛇摸蟹, 晚餐的桌上便多了道味道鲜美的蛇汤了……”
“看了这么多, 我也不禁想炫耀一下我那绝不亚于您的童年生活了……钓龙虾, 烤龙虾, 那只最大个头的掉进了火里, 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可惜……”
那一瞬, 有学生顿悟了, 我的童年也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这样写啊, 连头疼作文的男生也发现, 自己可能是没文采, 但自己多的是淘气的经历啊, 把那些淘气写下来原来也就是文章了啊……
可是那么多的故事和精彩怎么到纸上去绽放?于是老师顺势告诉他们“最有美感的应该是回忆的淡淡的细节”, “一件事, 怎样最精练”, “相同的事如何处理轻重”, “入题要快, 结尾要留白”, 于是“浓缩生活, 放大细节, 我手写我心”成了大家的共识。
精彩的“灌水”、“拍砖”交流后, 谜底揭晓———作者乃本班语文老师时, 满堂哗然!“原来这就是我们老师的生活!”“这么淘!”少了神秘, 多了亲切。
“比我们的水平高, 当语文老师还是有资本的, 吃知了恶心吗?不敢相信我们的老师还敢去抓知了……”
“如果有时间, 不如你带我们去摘野草莓吧……太羡慕你们的童年了……”
高潮迭起的课堂随铃声而戛止, 但那篇《童年时的欢乐时光》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它激发起的写童年写回忆的热情是我所始料未及的。课后老师没强求写作, 只说动情就写吧, 事实是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地写着。所谓情动而辞发吧, 《提着野菜回家》《那也是茵茵碧草》《蒲公英漫天飞的日子》《城里孩子的乡村生活》《温暖的夏天》《坐着公车驶过岁月》……个性美文层出不穷。
在这个春天里, 一堂语文课上, 我和学生一起收获了一大堆的快乐。
姑且称自己的《童年时的欢乐时光》算下水文吧, 于是, 意犹未尽的咀嚼着此次下水:我们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作文教学, 我们的日新月异的生活……其实, 我们有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体验。老师下水, 好处多多。
其一.“下水”作文鼓励了学生, 融洽了师生感情。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有一定神秘感的, 所以适当用文字表露一点教师个人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小秘密不仅能满足一下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兴趣, 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而且老师的下水文章不一定是最优的, 但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 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 善于“吹毛求疵”, 提高鉴别能力, 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要知道有时成功挑刺也能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 满足感, 平等感。情感上拉近了距离的师生在课上更充满人情味。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不是说了吗。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课堂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信任感, 敞开心灵, 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获得更大的成效。既然如此, 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下水”示范, 为学生树立无声榜样。
老师把自己的故事诉诸笔端, 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于文中, 比起书本的范文会让学生倍感亲切和熟悉。老师的写作行为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文的素材就在自己的生活里, 文章其实可以这么简单, 不过就是叙述自己的生活而已, 利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厌恶心理。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学着老师挖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平时注意积累, 注重分析的习惯的养成, 其作文教学的引导作用不言而喻。
其三.“下水”激趣, 挖掘写作动机。
就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 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否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准, 将对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甚至他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是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 任重道远。
一石激起浪千层。老师下水的童年故事催发了学生无数明媚的春天, 让学生明确了:好的文章不是虚构出来, 或是拼凑、抄袭出来的;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是精彩和美好, 我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我也可以写得很精彩。为了让自己的故事被接受认可, 学生自会在遣词造句上分外用心, 写感受, 吐真情。这样, 学生作文中那些老掉牙的俗里俗气的故事没有了, 代之而来的是自己生活圈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
学生由“要我写”变“我要写”, 由怕作文到不吐不快, 写作动机催生, 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渐养成, 长此以往,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无形中提高, “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作文教学目标有望实现。
其四.多渠道“下水”, 找准触发点。
老师下水文的写作和运用, 也应该是多渠道的, 内容和形式上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在网络时代,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下水示范, 组织作文教学。利用便捷的网站或网页, 开放的博客和论坛贴吧或Q Q空间做载体, 可以在网络开辟作文教与学的专栏, 设班级 (文学社) 发表园地、习作簿、指导站等各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栏目, 用跟帖评价的方式主动评点, 畅所欲言。开放你的博客或空间, 你会发现点击上升, 人气剧增, 你会发现除了课堂你又赢得了一块阵地。你在这块地上播下的每棵苗, 都会走过春天, 结出硕果。
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3
一、原题再现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二、审题立意四步法
1.综合材料内容,把握核心事件。
要回答题目“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的问题,前提是准确把握核心事件。材料篇幅较长,涉及的对象较多,内部又有矛盾争议点。可以先从不同的主要对象角度压缩材料,然后找出其中的矛盾点,进而得出能够统领矛盾点的核心事件。
2.对应题目任务,明确核心问题。
核心事件明确了,即可对应题目任务,将核心事件转化为核心问题。写作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人说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由果溯因,综合材料含意。
如果审题立意只停留在明确核心事件、核心问题的阶段,文章写作容易流于浅表,难以做到深刻。在综合材料内容后,还需要进一步把握材料的核心含意。此时,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刨根问底,分析主要对象做法产生的原因,挖掘材料背后的含意。
4.明确核心含意,应对题目任务得出观点。
可以发现,材料的含意集中在情与法的关系上,此为材料的核心含意。明确核心含意,应对题目“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的任务,提炼语言,得出观点,表明对对象行为态度的看法、评价。
总的来说,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既要综合材料内容,明确核心事件、问题;更要综合材料含意,明确核心含意。这样,评人说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由表及里。而且,叙事型材料作文提供的立意角度往往是多元的,就2015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而言,最少可以有以上三个立意角度。选择适合的角度,还要考虑三方面:一是题目语言表达有没有价值偏向;二是立意的社会价值,能否以小见大、观照社会;三是考虑自身写作实际,从哪个角度写更能做到深刻、丰富。写作文是一项综合思维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走到“吐痰男”跟前踢了他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
1.综合材料内容,把握核心事件。
分别从吐痰男、黑衣男、乘客角度压缩材料,从中找出矛盾点,归纳核心事件。
高三叙事作文:美好的回忆 篇4
现在回忆起来,那次好像是四年级时,因为学校要交自制手抄报,老师为了更好选择,便要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并推选出一个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制作,我们组推选了我作为组长,我神气极了,我心想: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让大家看看我的实力!
第二天,我趾高气扬地对我的组员说:“那个谁,你买8开的纸,你买蜡笔,对了,还要彩铅,你,买橡皮、铅笔、勾线笔,我告诉你们啊。下午,我必须要看到这些东西,否则,我只能以‘不团结’的理由告诉老师,到时候那个人会有好果子吃!”我一说完,有一个组员马上反驳道:“组长,那你需要干什么吗?”我皱了皱眉,说:“我是组长,组长是指挥大家的,你别看我什么都不用做,组长可不是个挂名的称号呢!你做好你分内的事,别问东问西的!”其他同学看到我这样,一副蛮横无礼的样子,只好一脸无奈。
到了下午,我翘着二郎腿坐在我的椅子,等待着我的组员们,他们终于来了,手上都拿着我说要准备的东西,我甩出一张纸,我说:“你们现在看一下这个图片,我个人认为它很好,也不难,要不我们就画这一张吧。”其他人不满地说:“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啊!而且这只是你个人认为,我们都没有表态呢,你要坚持这样,我们可不干!”我说不过他们,只好让他们重新找一份。
后来,因为我们组内的矛盾太多了,每一个人都不服气,我决定说:“那每人各画一份,谁的好,就用谁的。”第二天,我信心十足地拿着我的手抄报去学校。我本以为他们一定会选我的,可他们看都不看我的作品,选了另一个组员的,我非常不理解。
老师选手抄报的时候,我觉得一定选不上,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不但选上了,还夸奖我这个组长做得好,做出了这么棒的手抄报,我当时羞愧极了,因为制做手抄报,我都没有参与。
致表姐的高三叙事作文 篇5
表姐,我上高三了,你已经上大一了。你知道吗,在我心里你好厉害。我们只差一岁,你是精英的代表,我是平庸的代表。 你考上了四川大学,我知道,无论有多少奇迹,我都不可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你活泼开朗,我沉默寡言,你是夏天,我是秋天。
表姐,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照片吗?那时候你两岁,我一岁,你又高又瘦,我又矮又胖,人家都说三岁看到老,知道没有错,我们两个即使现在站在一起拍照也还是这种感觉。只是我有点不太敢哎。恐怕你比我高了不只7厘米吧。表姐,你记不记得小学的时候,晚上我们一起加课回来,天已经黑了,马路边上的`合欢花显得十分的美丽。我总是让你给我摘几朵,我拿在手里,一会就不知不觉得把花给揉烂了,你总是说我。
表姐,后来你学了理科,我学了文课,不知道怎么了,有时候如果我想和你说这些话,我自己都觉得酸溜溜的。你脑子里都是数理化,我脑袋里是诗词小说这些东西,渐渐不知道和你说哪些,你也会感兴趣。
表姐,有机会我们一起在恭王府合影吧,还像小时候一样,让舅舅给我们照。我喜欢恭王府,合影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去那里,都可以想起表姐现在怎么样呢?不管此刻我们两个相距多远,不管过了多久,你在我心里,都是一样的厉害。
初中优秀叙事作文 :春天的故事 篇6
春天到了,云朵妈妈把我们打扮得像水晶、宝石一般的亮,在给了我们温暖地拥抱后,告诉我们要多做好事,别光贪玩。便送我们来到了人间。
淅沥、淅沥……,我们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徐徐飘降到人间,真是妙不可言。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大地妈妈看见我,把我抱到了她的怀里,大地复苏了,咧开嘴笑了起来。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小草看见了我,把我藏在它的根里,小草又吐出了嫩芽,绿得跟翡翠一个样。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花园看见了我,把我洒在了花瓣上,那月季花、迎春花、水仙花、玉兰花……个个争奇斗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得更美丽了。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田野看见了我,把我招呼到麦田里,麦苗在大口大口的喝着水。一边感谢我,一边喝着水,拼命地向上生长。农民伯伯向我们说:“真谢谢你们!你们浇灌土地庄稼,才有好收成!”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我净化空气,让空气变得湿润,使人们更加精神,少生病。
我是怎样教高三作文的 篇7
“教作文, 收效甚微”, 这涉及到一个世界性的有争议的问题: 作文能不能教?很多人认为作文不能教。我个人认为作文也不是绝对不能教, 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想教作文, 不知该如何教”, 这涉及到作文的教法问题,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 对于这个问题, 我有自己的一点认识,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不妨在这里谈一谈。
一般来说,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作文训练, 学生都能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了, 高三作文教学要做的无非就是在此基础上, 重点训练学生的考场作文能力。考场作文是作文, 但它确实有别于平日的作文, 比如说它要讲究时效性, 它要吸引人, 它要取悦于人, 它只能写好不能写坏……所以, 考场作文应该有也必须有它独特的教法。
但教作文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 讲如何作人物肖像, 如何描写环境, 如何结构, 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作文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从文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把他的 课叫做“各体文习作”, 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 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文, 讲他们的得失。教师先讲一套, 让学生照猫画虎, 那是行不通的。
那要让高三学生写什么作文呢?这是让很多高三语文教师犯难的一个问题。要我说, 写当年的高考作文就很好。
写当年的高考作文,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网上找到若干篇范文, 或者叫满分作文。满分作文, 从文学角度来看, 或许算不上好文章, 但满分作文绝对算得上是优秀的考场作文。既然是优秀的考场作文, 备受高考威胁的高三学生就应该毫不客气地把它们拿来作为借鉴。
但这个借鉴要在学生写了这个作文题目之后。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近二十个, 教师得从中精心挑选有训练价值的作文题目, 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一般说来, 选五个作文题目就足够了。题目选好后, 教师还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在网上为挑选出来的训练题目分别找5至10篇满分作文, 并将这些作文题目及其相应的范文编辑打印出来。
然后是学生作文, 教师批阅作文, 最后是作文评讲课。
作文评讲课最为关键。下面着重讲讲它的流程。首先,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范文分发给学生。因为是同题作文, 学生看范文的兴趣是浓厚的, 感慨是良多的, 教师可以乘势对学生加以引导, 要求学生做到: (1) 从范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 认真阅读,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 优化自己的作文思路。 (3) 将优化后的作文思路, 诉诸文字, 形成自己的“格”。
这里的“格”, 是我们的一个专有名词, 特指每个高三学生在高考中将要呈现的一种独特的作文风格, 它具有包容性、丰富性、发展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 所以他们的“格”也各不相同。这好比李白的豪放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周树人的犀利深刻, 周作人的平和冲淡。举例说明一下。
本届学生, 进入高三后, 我拿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作了他们的第一次作文训练题目。平心而论,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比较开放、灵活的, 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和谐, 美;大与小, 互动, 等等。但我们的学生, 在审题时, 大都把材料的含义界定在“注重细节”上, 思路不开阔, 思想僵化, 作文质量自然不高。针对这种情况, 我找了16篇文质兼美的范文给学生看。这16篇范文从几十万篇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带着各自睿智的思想、飞扬的文采, 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学生, 他们一边阅读着, 一边感叹着, 一边反思着。在高三伊始, 这样的感叹、反思是多么地重要啊!之后, 学生都会老老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 从16篇文质兼美的范文中挑选出自己最欣赏的一篇范文, 反复阅读, 仔细揣摩它的写法, 然后结合自己的写作特点, 初步勾勒出自己的作文的“格”。
作家汪曾祺在谈到沈从文先生教他们创作时说:“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 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 学生写了一个作品, 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 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 自己是怎样写的, 对比借鉴, 是会有长进的。”这番话无疑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我也用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番话是有道理的。
第二次作文训练, 我让学生写2013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学生作文时, 我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格”写。出乎我的意料, 较之第一次作文, 两个班的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 个个写得精彩, 我将他们的作文统统拿去作了理科班学生的范文, 这是我从教以来不曾有过的事。即使是这样, 我还是给学生发了8篇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学生这次看范文和上次看范文的要求是不同的, 这次看范文主要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格”。除了要求不同外, 收获也不同, 学生这次看范文的收获不再只是感叹、反思, 更多的是自信、喜悦。学生在总结这次作文时说, 有了“格”, 作文时心里亮堂了;有了“格”, 作文时手中的笔像生出了翅膀。
第三次作文训练, 我让学生写2013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学生写作文, 看范文, 这和上两次作文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要求变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巩固自己的“格”, 完善自己的“格”。
然后是写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江西的高考作文题目, 要求和第三作文训练相同, 不再赘述。
经过四到五次这样的训练后, 学生的作文就有了自己的格, 有了自己的形, 这为学生写出又快又好的考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诸如“各种类型作文题目”等训练就容易多了。因为这好比盖楼房, 已搭好了框架。
在这里, 不妨把学生的“格”展示一个:
我的高考作文的格 (程志敏)
1.题目要求。形象生动。闪亮登场。
2.引出观点。用饱含哲理或俏皮的语言引出观点。开场锣鼓。
3.精点材料。精练地点一下作文题中的材料。精彩回眸。
4.阐释观点。语言要简洁, 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牛刀小试。
5.论述观点。正面说, 反面议。援引的例子要有意思, 要典型确凿、新颖凝练。重磅出击。
6.论述深化。由此及彼, 由小到大, 将论述引向深入。境界提升。
7.收束全文。用诗句或名言或隽永的小故事总结全文, 给文章挽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在高三作文教学中, 除了训练学生的“格”外, 我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注重阅读。阅读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是一件奢侈的事, 但为了高考, 为了学生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人格的提升, 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 我从十分有限的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阅读的作品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为了 提高阅读效果, 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每周交一次; 读书交流, 每月做一次。此外, 我还不时地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好的文章给学生, 让学生拓宽视野, 提高认识。
片段练习。片段练习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譬如, 让学生写一个任课教师, 写完后读给大家听, 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又如, 给学生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等等。正所谓“先得学会车零件, 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做一些这样的片段习作, 是有好处的, 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功。
写作交流。我教作文, 写的比说的多 , 我常常写“下水作文”, 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评语, 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评语有时评析本文得失, 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 谈及文学、写作的问题。
作文教学叙事 篇8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是先学会口头语言,然后才学会书面语言。不会说,又谈何写呢?于是,我布置了“三分钟演讲”的活动。演讲的内容不限,自己写的或者课外有益读物的内容都可以。在学生们演讲的过程中,要求他们语言要流畅,表情要丰富,感情要真挚,同时针对学生们演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评价,对讲的优秀或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奖励。
二、积累素材,多读书丰富写作效果
写文章是靠平时的积累。要想把作文写好必须要在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上下功夫。没有平素点点滴滴的词汇、语段及生活真实的感受是绝对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的。因此,我要求同学们每天在早课前抄写一些好词佳句。为了便于记忆,按写人、写景、写物的类别进行各种竞赛活动,如“词汇大赛”“语段速写”“成语接龙”等。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真情实感,激发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如在一次“跳大绳比赛”中,一名同学这样描写跳绳比赛活动场面:“比赛开始了,只见摇大绳的两名同学,用力晃动着手臂,随着大绳的起伏,时而弓着腰,时而踮起脚,把大绳摇到最大空间,生怕绳子碰到中间跳绳的同学。只见绳子掠过中间跳绳的同学的头顶,擦过地面,发出‘叭叭’的响声。围观的同学们紧张地,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随着绳子有节奏的响声数起数来了。”还有一名同学这样写了结尾:“我们班终于取得了冠军!胜利了!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激动得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
四年级叙事作文:校园的春天 篇9
校园里最美的就是喷水池。喷水池上刻着“希望”两个大字,因为我们就是明天的希望。喷水池里面有几根管道,一插上电源喷水池就会喷出水来。
喷水池的后面种着茶花。茶花它可是我们的市花啊!茶花五颜六色的,有红的、黄的、白的、真美丽。有的还有花骨朵,含苞预放。有的一支独秀,有的三五成群,又香又美丽,还惹来蜜蜂和蝴蝶在花上翩翩起舞。
喷水池的.前面是小竹林。小竹林里的竹子很茂盛。小朋友如果跑累了,不仅可以在竹子林歇歇脚,竹子还可以挡住阳光,减少热量,给我们带来凉爽。
喷水池的左边是一排排校迅通。你可别小看这一排排校迅通。如果你忘记上学带书的话,那你就可以用校迅通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送书过来,如果碰到什么突发事件的话,也可以拨打“120、110、119等。
喷水池的右边是一块草坪。绿油油的一片小草有的直的,有的弯的。因为小草才刚刚探出头来,还很嫩,我们不能随便的踩踏它。
春天的高三作文 篇10
老师说,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与同伴一起看风景的心情。虽然我们曾经来自不同的集体,但却因为这春天的旅行让心更近。
多少期待,多长等待,多少时光,都因这一天而变得闪亮。
上午,来到了那充满欢乐味道的极地海洋世界。也许,早已熟悉在大人指令下规规矩矩参观的我,当老师下令自由游玩时,有一些惊喜,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段时光,仿佛所有原本欢乐的记忆都支离破碎,当所有的一切都由我来做主,我开始有一些惊喜,迷茫又好似很坚定地向心中的方向走去。
为了不孤单,我和身旁一个同学同行。妈妈曾反复叮咛我,所有有计划的旅程才是最好的。我每次都像在完成任务般旅程中度过时光。而这一次,我可以去我想去的地方,而不是什么“一定不能错过的景点”。而这一次旅程,像一副空白的画卷,而我正是拿着彩笔图画的人。也许这画不美,但在我心中仍有滋有味。
走进曾经来过,在记忆中藏在深处那一个个海洋馆。第一次来时,还在小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小本子记录所见所闻,那种不纯粹的春游,让我没有在记忆的电脑中留下备份。
这一次,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首先走入海龟馆。一大股海洋的咸腥味扑鼻而来。看到介绍说海龟的性别是根据孵化时的温度决定的,让我感叹生命无奇不有,有时可以如此“随意”。海龟在冰凉的水下游来游去,空间狭小,但它们仍然不停止地畅游,仿佛那一处小天地早已成为它们的全世界。游人来往,它们不听不看,游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转身走入海底世界,进入了一个玻璃隧道。透明的玻璃墙外,是一个丰富的海洋世界。有小鱼、有珊瑚、有海草……即使是站在原地,通过水波涌动,来来往往的鱼儿三五成群不停歇地游,也会觉得头昏目眩。那些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鱼儿,似乎从来不在乎自己身下有一群奇异的眼神看着它们。它们不在乎,它们展现出那种自由的快乐,仿佛我自己是一个正在偷窥着美妙海底世界的人。
在见识了海洋的奇妙后,我和伙伴去了海豚馆。偌大的“剧场”里,几只海豚在饲养员的带领下轻车熟路地完成着那些我们叹为观止的表演。但还是一眼能看出,在不为人知的背后,它们定是日夜不停地练习。它们拼命模仿人的模样,想听懂人的语言,学会合着音乐抖动,这定是莫大的艰辛。每一个表演动作都刺入它们的神经,变成麻木的记忆。它们过着只要乖巧就能生存下去的生活。它们无法反抗,也从未想过离开,也许这就是动物的思维。而我们,在我们的这个时代里,似乎各行各业都可以让自己逆天改命,不受命运阻挠。我们很幸运,也很可笑,在追逐名利的世界里,追逐着所谓的“摆脱命运“。到头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命运吗?我们依然摆脱不了,到头,也只不过是一只可悲的海豚罢!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害怕地停止了我的”瞎想“。那一瞬,我觉得世界纷扰复杂,仿佛我眼前都是一片迷雾,我永远看不透,读不懂。又仿佛很简单,只是每个生物的生死轮回。我想,不如就以简单的心来看世界,活得洒脱一点。
步伐仿佛沉重些许。走出来,仿佛天还是原来的天空,但心绪变化了很多。在来往的人群中,我去看了最后一个景点一一4D电影。讲的是一只松鼠带着它的榛子从冰川时代抱着时光机不停地穿梭。影片只有十几分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松鼠渴望得到更多的榛子,于是总是抱着时光机穿梭于许多地方,最后,它找到了一个满是榛子树的地方。它激动地砸碎了时光机,却发现是水泥做的。树下有一个牌子,写的是这里是曾经世界上最后一棵榛子树的地方,而周围是一片雾霾。而它原本拥有的那颗榛子也被时光机吸走。它绝望地坐在未来时空的地上。看完影片,觉得那只松鼠又可笑,又可悲。但找到更多的食物活下去,不是生物最基本的”贪婪"吗?我陷入深思。
离开时,我听到有人嘲笑动物很蠢,不能思考,那样的生活没有意思。但我认为,人类也有人类的悲哀,任何动物都是一样的。这次旅程,留下了美好,也留下了深思。也许,在以后人生的宝典里,我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高三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11
一、教师要有可为的思想
高考试题每年都力争出新,这是公认的。但是,年年都要出新,究竟能新到哪里去?新是相对的,稳定是绝对的。从这两年广东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作文平均分没有提升上去,水平也没有提高多少,倒是学生的作文基础越来越走下坡路。这说明了我们不少教师在作文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于追求文风的花哨,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内容空洞,堆砌材料,无病呻吟,假话空话连篇,完全背离了写作的正道。可以说取巧的作文训练是不可取的。
大家都知道学生能力形成的起始点是练习——一种反复进行的动作方式。作文教学自然要从学生的“练习”入手,指导学生的“练习”,使这个反复进行的动作方式科学高效,能够最优化地形成技能,进而形成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技能,掌握技能的过程是形成能力的条件之一。技能的形成只有通过练习达到。能力的形成过程之一应该包括这些环节:练习——技能——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应把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梳理出来,排成序,然后通过练习一个个解决。配合上相关的选文组成单元,一个单元解决作文的一个重点问题,虽还是做综合作文,但作文指导、批改、评分、讲评都突出训练重点,符合单元重点要求的给高分,非训练重点的问题在以后的训练单元中去解决。这样就形成了以作文技能为中心,读写结合,选文服从技能训练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要有序列,统筹安排
高三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针对学生的实际,笔者是这样构建训练序列的: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主要内容是语段写作、议论文说理的方法、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分解论点的方法的训练等等。一般安排四到五次这样的专项训练,目的是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为学生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创造条件。
第二阶段:结构技法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快速搭建好文章的结构框架,训练运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文章的能力,其中又以并列式为重点。每一种结构模式训练两次,总共是六次,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减少因思考运用何种模式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把构思的主要精力放在审题立意和选用材料上,从而达到快速成文的目的。
第三阶段:审题立意的训练。训练学生快速审准题意的能力,训练的重点可放在话题作文上,分为一字型、一词型、句子型、观点型和寓意型等几大类别,加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力求让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一般进行五到六次针对审题的专项训练,达到不管拿到什么题目都能快速准确确立中心的目的。这个阶段依然不能放松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练习。
第四阶段:作文升格的训练。这个阶段是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基本定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安排的。主要是全面巩固前阶段训练过的内容,能使学生自觉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学会针对问题进行修改,掌握提升作文层次的方法,并对自己写作的薄弱环节进行补缺,力求使作文水平得到一次新的飞跃。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引导,重在心理调试,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三、以范文开路,微观指导
选文首先是自己学生的作文。选这样的作文既亲切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或警策作用。为了挑选出合乎每一次训练重点的作文,需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选出优秀作文和病文。病文比较容易挑选,优秀作文需要仔细斟酌。为了激发更多学生的作文热情,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写作成功的乐趣,我们每一次都尽量挑选不同学生的优秀作文印发给全体学生,这样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每一次作文,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让老师看中,他们都使出浑身解数。
其次是非常标准的名家名篇,主要有《理想的阶梯》《说“勤”》《怀疑与学问》等等。这几篇文章确实是经典的议论文,很有学习和模仿的价值。比如《理想的阶梯》,我们觉得除了字数,这篇文章简直就是为高考议论文量身定做的。比如题目(简洁醒目)、语言(朴实无华)、材料(十分丰富)。文章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出色。它使用了中心论点加分论点的形式,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选择名家名篇的文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名家的作品也并不总是高深莫测的,其实也是可以学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选择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出现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新颖的立意、巧妙的构思、充盈的才气、酣畅淋漓的语言表达或许是我们的学生学不来的,但是文章的思路、结构、材料是完全可以通过模仿而习得的。比如2006年广东省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的对照式结构,2007年广东省优秀作文《实现心中的理想》的并列式论证结构。这样的例子很多,每年各省涌现出来的大量的优秀作文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要体现对命题趋势的研究
“稳中求变,变中求稳”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稳”是命题的主流,从近六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来看,“稳”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关注现实,以生活现象为主题,重视社会的细节、潮流、内涵等。如2006年重庆题“走与停”、江西题“雨燕减肥”、北京题“北京的符号”等。其次,关注人生,以人生价值为主题,探讨生命的内涵。如2006年辽宁题“肩膀”、江苏题“人与路”、湖南题“谈意气”,广东题“雕琢心中的天使”等等。第三,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和创新精神的命题思想不变。其中社会的责任意识、传统的人生精神和人生的悲悯情怀是重点。
在“变”的方面,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作文命题的多元化已成定局。二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形式开始相互渗透融合。三是作文评分标准将更加严格,首次出现错别字错一个扣一分的新规定。
为了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教师对命题趋势的研究,我们将研究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作文题,同时力求让作文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有激发功能,既让人人有话可说,又让优秀的学生能脱颖而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卷。第二,题目既要有广阔的写作空间,又要有一定的限制。第三,有新颖性,使学生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更难以照搬现成作文。
五、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练好书写基本功
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外表,写字教育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刻苦顽强的品质,养成高雅乐观的情趣。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实行无纸化阅卷后,因为卷面原因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甚至得0分屡见不鲜,所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能忽视。进入高三后,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购买一本字帖,书写内容是关于高中必背的古诗文,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时每天“偷闲”练上十几分钟。长期坚持,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把该背的书背下来,可谓一箭双雕。
良好的作文习惯还包括:阅读习惯,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与想象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先想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这些习惯,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
高考作文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把握考场作文的备考规律,努力寻找适合学生实际的科学高效的备考方法,倘能这样,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学生笑傲考场,夺取最终的胜利。
高三作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篇12
一、倡导个性色彩
目前, 大部分高中生写作文, 喜欢定一个稳妥的观点, 然后选一些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加以论证 (用作文专家的话说, 就是“满足于‘解说’材料, 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 , 一般来说, 八百余字的作文倒是不难“凑”成篇的;但问题在于, 这样的文章缺少个性色彩, 缺乏真知灼见。怎么办?我们提倡作文是在精准审题基础上的“一题多解, 展示个性”。所谓“个性”, 就是要有能使读者眼前一亮的精彩之处:或思想深刻, 或形式独到, 或构思巧妙, 或知识面宽广, 或描写细腻, 或语言优美……个性作文通常是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的结晶, 是追求两个“独特” (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与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 的产物。为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写作, 教师除了积极提倡与热情鼓励, 还应把有关工作做到实处。
1.明确题型特点。
眼下, 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中已成燎原之势, 仅以2013年为例, 18道作文题中有17道是新材料作文。按照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余闻先生的说法, 新材料作文命制原则在于“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 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 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 “通过题干的具体要求, 将立意的自主权、文体的选择权和标题的拟定权交给考生”。教师与学生必须重视考试中心对新材料作文题型的最新认识。相 关认识为:
2006~2008年, 在中心角度立意与非中心角度立意, 都视为符合题意;
2009~2010年 , 强调立意 的层级, 分出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等;
2011~2013年, 回到原点, 强调立意角度的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 并要求作文评分要注意除立意之外的材料、文体、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
2.提倡文中有“我”。
文中有“我”, 细致说来分两点:
一是尽可能选写记叙文, 展示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大多数高中生, 都有写好记叙文的潜力, 独特的少年视角与敏感的情思弥足珍贵, 只要自自然然落实到作文中, 就会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这是那种堆砌论据的“议论文”无法比拟的。高考阅卷反馈也表明, 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 容易写出“个性”。
二是如果选写议论文, 那就得在“立论有一点‘我’的看法”“论据有一点‘我’的爆料”“论述有一点‘我’的剖析”等方面狠下功夫。这里面, 至关紧要的是“立论有一点‘我’的看法”。教师不妨结合典型题目, 将常见的“创新思路” (如高中实验教材《写作与说话》中推荐有“倒过去想”“进一步想”“换角度想”等创新路数) 介绍给学生, 引导他们养成勇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念的写作习惯, 以及面对文题合理展示富于创造性的见解的写作能力。比如苏州市2013届高三一模作文题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 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位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对于本题, 不难看出的是两位导游构成对比关系:同样的路, 同样的旅客, 不同的导游给出了不同的诠释。这表明:同样的境遇, 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 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 不同的处理方法, 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至于如何立意, 一般人往往会对“导游一”有所忽视, 只视其为缺少工作艺术、缺少乐观心态的代表, 而漠视了他“尊重客观事实”这一面。
事实上, 供料的总体指向在“看问题的角度、方法、态度”等, 假如“肯定后一位导游、否定前一位导游”, 自然可写“积极的心态”“正向的思维”“审美的意识”“工作的艺术”等;假如“肯定前一位导游、否定后一位导游”呢, 则可呼吁“正视现实处境而不自欺欺人”。写作时可这样开头:
在许多情况下, 我们确实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不利的处境, 但是, 如果硬要把“麻子”说成“酒窝”, 硬要把受死猪污染的黄浦江说成让上海市民都喝上了免费的“排骨汤”, 这恐怕就不仅“自欺”, 而且“欺人”了……
另有一题也很有意思。请看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 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 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 鞭打着四匹马, 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 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 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 做齐国的国相, 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 志虑深沉, 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 给人做车夫, 却趾高气扬, 觉得很满足, 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 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 就问他原因, 车夫照实回答, 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材料出自《史记》中的《晏婴列传》。依据常规思维, 供料中三个人物都是正面形象, 可考虑的角度与立意主要是:
车夫角度: (1) 善纳雅言, 闻过则改; (2) 摆正位置, 低调做人; (3) 不能自我满足, 尤其是当自己没有满足的资本时。
妻子角度: (1) 评判一个人的价值要看他的内在修养, 而不是长相和外在表现; (2) 发现别人的问题后要直言指出, 并尽全力督促其改正。
晏子角度: (1) 宽容小错, 赏识小善 (并不苛责车夫的志满意得, 能包容属下的小错误;以小见大, 认为车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故“举荐他做了大夫”) ; (2) 唯德是举, 不论尊卑。
夫妻、主仆关系角度:成功离不开他人的指点 (批评) 与赏识。
但是, 假如我们善于用自己的眼光见他人所未见, 敢于大胆地质疑传统认识的话, 本题更佳立意也就“呼之欲出了”。例如这样发问: (1) 车夫真的有错吗? (2) 这样的妻子真值得赞美吗? (3) 晏子凭这一点就举荐车夫, 真有道理吗?然后可有如下自答:车夫的表现连晏子都看得下去, 却让自己的妻子甚是不满, 以至于要来规劝一番。相对晏子, 车夫、车夫的妻子同为奴隶, 为什么一个奴隶对另一个奴隶比主子对奴隶还要狠? 如果我是那个妻子, 我会为这样一个阳光大丈夫而高兴, 身高八尺, 趾高气扬, 心态好, 有技术, 尽管是个驾车的, 但凭自己的本领吃饭有什么低贱的?遗憾的是, 这样一个有个性、有生气的可爱男生在妻子和上司夹攻下, “自抑损”而“一改故态”, 变得失去了自我, 整天装着“志虑深沉”的样子, 不敢笑, 不敢哭, 成为了一个猥琐的士大夫。
看来, 立足自我真切的体悟而又不脱离材料本身 (视角和立意须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 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 , 就容易获得新奇的认识, 使笔下作文自出机杼、面目一新。
3.多做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 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 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下面, 推荐一组笔者尝试过的思维训练:
(1) 以“雪”为题, 运用发散思维, 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
(2) 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a.虎b.蚕c.笑d.哭
(3) 以“牛”为对象, 类比现实生活, 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二、重视读写沟通
毋庸讳言, 现在的高中学生, 从高一起就会经受月考、期中期末考等, 且试卷都带有“仿真高考”的特色;高三一年, 更是少说也得做上四五十套模拟卷, 这些语文卷中, 文学类文本、议论类文本必不可少, 而且作答时耗费的时间、心力也最多。怎样充分发挥这些文本的效用, 让选文阅读助作文教学一臂之力呢?我们的思考、做法主要是:
1.文学类文本:提炼人文内涵。
“功夫在文外”。要有效提升作文能力, 提高认识水平、提升人文素养是关键因素与必备前提。高三复习之初, 我们一般会择取必修教材中的重点课文, 让同学“温故而知新”。回读课文的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针对内涵较深的文章, 经深入阅读、思考, 用心提炼课文的人文内涵 (有时还师生比赛着提炼) 。同样地, 在讲评各份模拟卷时, 可把试题讲评作为课文重读的延伸, 布置学生提取文学类文本的人文内涵, 在历练概括能力的同时自然地渗透人文教育, 并使之转化为做人、作文的某种“营养”。下面两例, 就是笔者的学生从试卷中提炼出来的: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人文内涵:老子曰, “智慧出, 有大伪……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以老子学说为代表的对于世俗巧诈和深层诱惑所施以的批判, 是人文对抗人类盲目前进和功利主义的思想资源。是的, 因为愚鲁, 所以安分, 所以懂得坚守的意义, 所以享受到其他人轻易丢弃而其实永恒流转的天理循环。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人文内涵:大雾的遮蔽使“我”暂时忘掉一切, 剩下的只有一个真真切切、无拘无束的自我。试想, 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 你能体会到这种自由自在的心情吗?而所谓的自由, 如果不是那个享受自由的心情又是什么?
2.论述类文本:借鉴谋篇方式。
模拟卷中的论述类文本, 虽有一部分内容较艰深, 写法也过于灵活, 但不可否认, 还是有较多文本足资借鉴、可供参考的——能作为范例的。如何满子的《名单学》、茅家梁的《哭穷与无赖》、流沙河的《笑说蟹文之灾》、莫言 的《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周泽雄的《作家的胆量》、卢新宁的《“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冯骥才的《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周国平的《“天 人合一”与生态学》等。以上文章, 或为夹叙夹议中见锋芒的精彩杂文, 或为眼观现实、言之有物的时事评论, 细心研读, 不仅能直接积累高品位的论据, 更可学习其“摆现象—谈危害—析根源—明对策”的结构方式, 以及娴熟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的鲜明特点。如杂文《名单学》, 作者将议论对象集中到一个点上, 集聚笔力批驳“以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为衡文标准的名单学”之谬误, 这就足以启迪学生:写议论文当精选一点作重锤敲击, 而不可空谈泛论。文章从三个角度全面评议“以知名度来论, 也很难办”的分析说理, “有如以造房起屋知名的大木匠师不应盖过作细木、雕花的匠师一样”的恰切类比, “梅兰芳如到粤剧班子去也挂头牌, 观众是会瞠目不解的”的绝妙归谬, 通过征引故事巧妙暗示“文场也应看货排位、编者也有眼力要求”的独运匠心, 以及善用“未必”“按理”等的严密措辞, 都值得师生认真咀嚼, 为我所学。
三、突出“细部”剖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推荐优秀作文时, 在“评阅者按”中特别指出:“同行们皆知, 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 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 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以上意见基本正确, 却也未尽全面——要知道, 优秀议论文实际上也是难以“批量指导”的。我们以为, 下列两项工作可以一试。
1.修改满分作文。
每年高考都会诞生一批“满分作文”, 这些作文在形式或内容上的确存在突出的优点。这些优点既然能使作文获青睐、得满分, 我们就很有必要理出其亮点。不过, 匆忙完成的考场作文肯定会有一些问题, 即使满分作文, 也可能是由于阅卷者受自身能力、态度、批阅速度的限制而“昏了头脑”, 侥幸获得最高分而已;换个老师、同一个老师换个状态来批阅的话, 这些作文有可能改变命运。如能纠正其中相对细小但确实存在的问题, 进而避短扬长, 那么作文获高评价就会更有保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修改满分作文是提升作文品质的极佳途径。以满分作文为基础进行修改, 那样的作文无论在考场速批的情况下, 还是在仔细欣赏的情况下都会受肯定。面对修改后的作文, 我们就有了参照提升的对象, 有了放心接近的楷模。这样做的目的, 并非要使所有学生的每篇作文都达到那么优秀的高度, 只是希望学生每次写作时都努力接近这个目标。这样一来,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得到写作水平的明显提升。
2.“微观”剖析病文。
批改、讲评在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为把改与评做细、落实, 我们坚持每一次作文都精批、面批一部分学生习作 (一般每次选四分之一) 。在面批作文及全班讲评时,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耐心的态度, 不仅给出得分与总评, 更要加上旁批;旁批作文、对有代表性的文章作“微观”剖析时, 还应鼓励作者及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例如有同学写《赏识的力量》, 文中有个片段:
赏识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救人的同时添己一臂。被你赏识的人必有为知己者死的觉悟和冲动, 就算且不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 那肯定是可以的。刘裕曾派沐谦暗杀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求贤若渴, 他很赏识沐谦, 对沐谦百般照顾, 真诚相待。沐谦几个月观察下来, 无从下手, 于是心生一计, 说自己染了风寒。司马楚之听后, 十分着急, 亲自倒了一碗汤药送到他嘴边, 嘱咐他不要着急, 按时吃药, 一切都由他负责。沐谦被司马楚之的赏识和真诚感动了, 他握着匕首的手潮湿了……赏识的力量真的如此强大, 真诚的相待为自己换来了生命, 也给了别人发展的机会。
教师将该片段投影出来, 师生协同批改, 逐字逐句研读, 一起对其加以诊治, 很快概括出它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司马楚之与沐谦”这则事例, 更多体现的是“真诚相待”, 而非“赏识”, 用例与观点未能保持一致; 二是“被你赏识的人必有为知己者死的觉悟和冲动”夸大其词, 且与下一句“就算……”自相矛盾;三是对事例的分析“真诚的相待为自己换来了生命, 也给了别人发展的机会”, 其中“也给了别人发展的机会”无从落实; 四是“添己一臂”“就算且不说”有语病, “一切都由他负责”表意不清晰,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引用也不妥当。经过“细部”剖析, 学生普遍认识到写议论文须重逻辑、讲道理、“说人话”, 同时也需在遣词造句方面多加琢磨。
“细部”剖析只是手段、先导, 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自己的作文, 严格、审慎地自评、自改作文, 并准确地进行自我提升。
摘要:科学的作文教学应当是“鱼与熊掌”兼得, 高三学年的作文教学还承担着直面高考语文卷挑战的现实任务。为此, 我们迫切需要研究作文教学, 在高三这一年紧紧抓住“倡导个性色彩”“重视读写沟通”“突出‘细部’剖析”这三个着力点, 以促进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富有成效性。
关键词:高三,作文教学,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写作与说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春天高三的叙事作文】推荐阅读:
高三的春天为优秀作文09-27
高三的成长为话题的叙事作文05-26
关于坚持的高三叙事作文800字09-25
今年春天我很烦恼作文叙事10-01
高三叙事作文 :谁的创业不委屈字05-24
高中叙事作文:高三07-18
高三叙事作文:迷失09-06
高三叙事作文:记得1200字05-13
高三叙事作文:愿望350字07-22
高三叙事作文 :等待-500字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