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了样作文400字

2024-08-27

家乡变了样作文400字(通用7篇)

家乡变了样作文400字 篇1

我的家乡在凤冈,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甜润。现在,就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的变化吧!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乡的路边到处都是垃圾,家乡的人们,一点也不爱护环境,他们总是将臭烘烘的垃圾,随手一扔。那时候我走路去上幼儿园,我都要捂着鼻子走。

我还看到一些工厂,将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小河里。曾经自由自在的小鱼,却因为河水被污染,都被毒死了,它们的尸体都飘到了水面上,就连天空也变成了灰色。

而如今,家乡的人们都变了,他们知道了要保护环境,不再乱扔垃圾,也关停了很多不合格的工厂,家乡的自然环境也变了样,不信,你看——

现在的家乡,已经修好了水泥路,这条路修得又长又宽又平坦。在马路边,还设置了许多垃圾桶,垃圾桶里的垃圾,也有专门的清扫车,每天准时将它们送往垃圾处理厂。

而家乡的那条小河,又变得清澈了。水草们绿油油的,小鱼们又回来了,它们正在清澈无比的河水里,快快乐乐地玩耍呢!

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呀!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变了作文400字 篇2

整洁宽阔的马路两旁,一幢幢整洁明亮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把房子装扮成了空中阁楼。两旁的商店橱窗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人流在街上来来往往。

小明记得以前在这泥泞不堪的路边都是破破烂烂的矮平房。而且房顶上面的瓦片也参差不齐。高矮不一的房屋上面挂满了蜘蛛网似的电线。光秃秃的山野让人感觉十分凄凉。

小明的脑海里还在寻找着家乡过去的一点一滴。这时表姐把他从思想中拉了回来,:“小明,别想了,到家啦!” 篇一:捡拾幸福

有人说,幸福其实很简单。是的,幸福不一定多么宏伟惊人,幸福就像初春新雨后冒出的笋尖,稍一低头或弯腰便能发现它遍布足下;抑或是在盛夏乡野的天空中,偶尔抬头便可看到的漫天繁星。幸福就是喜悦,发现生活之美的单纯的喜悦,只要伸手就能触到。有一颗永远不老的心,平和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幸福便处处皆可捡拾。

幸福可以是寒冬中一丝温暖。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那时单薄的身子抵御不了寒冷的侵袭,双手冻得通红。而身旁的妈妈发觉我的窘态,便用她温柔而纤细的双手握住我的手,同时把我另一只手放入她同样温暖的口袋中。这时的妈妈就像天使一样,脸上泛着微笑,而我的手被温暖的母爱包裹着,这温暖渗透入我的皮肤,流向全身各处,比最好的羽绒服穿在身上还要温暖。心头上萦绕着丝丝温暖的我,在妈妈的口袋里捡拾到了幸福。

幸福可以是清晨的一缕阳光。在暑假,上了一天的课后,将一整天的知识尽数吃进脑子里的我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我透过睡眼隐隐约约看见一缕阳光。我顿时睡意全无,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喜悦。是为自己在这都市之中还能享受到真正的大自然的光辉而喜悦,也是为自己休整完毕,又即将度过充实的一天而喜悦。感谢大自然,让我为今天而幸福,我从清晨的阳光中捡拾到了大自然馈赠的幸福。

幸福还可以是平淡中的一次甘甜。放学回家之后,又见到久违的家人,心思从繁重的作业中抽出来,迎接家人温馨的拥抱。一向严肃刻板的爷爷也露出了笑容,像往常一样开始认真地为我削一只苹果。平平淡淡的一周学习中难得回家两天,我细细咀嚼这只苹果,只觉得无比甘甜。人的味觉就是这么容易被满足,心理也如味觉一样容易满足。我从苹果的甘甜中捡拾到了生活的美好的幸福。

家乡变了三年级作文400字 篇3

以前的街道、人行道上坑坑洼洼,到处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人们过路都会捂着鼻子走过去,车辆停放不讲规矩,东停西停,乱糟糟的。在许多外地人眼中,邵东像一座“农民城”,灰头土脸;但这短短几年,邵东就洗去了满脸的尘埃,展露了出了大都市的风采,为美丽的城市带来了活力。

变化最大的就是兴和路了,近几年,政府在这里建花坛、种花草树木、改水泥路面为重胶沥青路面、施划了道路交通斑马线,还安装了红绿灯、电子眼。现在,街道两旁的门店装修焕然一新,车子也按照规定的地方停放井然有序,行人自觉走人行道和斑马线。路旁的兴和广场,每当晨光熹微的时候,许多爷爷、奶奶在这里练太极拳、舞剑、跑步,热闹非凡。夕阳西下,许多阿姨在这里跳舞;许多小朋友在这里有的滑滑板,有的骑自行车,还有的围在一起做游戏。

《变了样》教学反思 篇4

●莫让“发散”变“发炮”

一位教师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苏教版小语十二册),在总结全文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呢?

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制造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

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兵马俑了。

生3: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

生4: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考古专家。

生5: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生: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这篇文章的编者。

……

对每种答案,教师都大加赞赏,并让同学们鼓掌表扬。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学习课程标准后,许多老师认识到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上课时,注意设计发散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是很好的。但是,上面的案例是真正的发散吗?对学生在发散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老师不需要指正吗?

真正的“发散”,首先要设置有质量的问题(即发散点)让学生思考。教学进入总结阶段,不是让学生“感谢谁”,而应该让学生“怎么认识兵马俑”。虽然这个问题涉及到怎么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制造兵马俑的目的等历史问题,但也应该让学生有大体正确的认识,才能发掘文本的人文价值,使教学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感谢谁”这种肤浅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的简单化。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发散”应及时予以评价。学生说“感谢秦始皇”,可历史上的秦始皇造兵马俑并不是为了保存文物,而是为了在他死后到了地下也具有帝王的威势,他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使百姓疲惫、民不安生,这是一种历史罪恶而不是历史功勋。这些不给学生指出来行吗?至于学生说应“感谢作者”、“感谢编者”,则更是近乎荒唐了!教师应该引的引,堵的堵,不能片面地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失掉教师的主体作用。

真正的发散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对话,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对话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引导学生体验到母语的优美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莫让“自主”变“自流”

《东方之珠》(苏教版小语第五册)是一篇介绍香港风情的课文。有位教师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

……

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呢?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少数几个学生独立地读起来,多数同学开始“拉郎配”。笔者附近的一名学生说:“海豚表演好玩。”另一个问:“你见过海豚吗?”讨论内容与教学内容无关。还有一些同学干坐着没事干。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教师又把学生分成“浅水湾组”、“海洋公园组”、“铜锣湾组”和“香港夜景组”进行分组讨论,并说:“你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课堂又开始沸沸扬扬起来了……)

这种一切都由学生说了算,多数学生在玩,教师却“淡化出场”的教学,就是“自主学习”吗?这种“拉郎配”就是合作吗?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如果把学生主体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结果只能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变成了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生命发展和成长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有机结合和促进,既不能让“学”围绕着“教”转,也不能让“教”围绕着“学”转。要使师生两个主体在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奔向教学目标。

在这个动态教学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这种自主学习应在不背离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误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义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权;在不脱离语文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回归,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莫让“媒体”代“文本”

上课了,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导入对《九寨沟》(苏教版小语十二册)的教学。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问:“要想深入了解九寨沟可以用什么方法?”

同学们说出了读课文、查阅课外书、上网、看影碟等方法。

“现在同学们最想干什么?”

“看影碟!”异口同声。于是老师放影碟。

学生看完后,接着用了25分钟时间交流课前从书上、网络上查到的文字、图片资料,有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甚至连旅行路线介绍也进了课堂。还评选出多名“信息之星”。

终于读书了。读到第三节,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给画面配音。学生不是读快就是读慢,直到第六个同学才读得图文相符,课堂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抽查几名学生朗读,他们连课文都读不正确。

新课程标准强调“大语文观”,强调开掘各种课程资源,提倡网络、电视、图书等进入课堂。但是,“跳出语文教语文”,是否就是跳出课本不要课本呢?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和僵化,就要放弃阅读文质兼美的课文吗?课文难道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吗?

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课本还是教学的首要凭借。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挤占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

文本是教学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品读、体味和热爱。“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读,才能“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当然,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形象的声音和画面,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多让学生围绕着媒体转,势必挤占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欣赏、想象思考和体验感悟的时间,语文自身的美反被伤害了。

●莫让“对话”变“对答”

一位教师这样讲读《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小语十一册?:

师:金字塔在哪国的首都?

生:在埃及的首都。

师:金字塔怎么样?

生: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它是谁的坟墓?

生: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为什么称为金字塔?

生: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提倡的对话包含着两层意思:(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西方的解释学、文学批评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借用。

“对话”这一带有隐喻性的形象说法的实质是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指阅读过程中,师生脑海中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它应是一种思想境界的升华,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上面的教学是标准所提倡的“对话”吗?“对话”就是把课文中的话语变成这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吗?

家乡变了作文1000字 篇5

以前,爸爸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爸爸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

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

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什么的.都有了。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两个妇女在谈笑风生。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哇!我想:假若到了未来,这里一定变得更美好! 令人欣喜的变化 小时候,常听大人告诉我说,世界不断在变,所有你周围的东西都不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一辈子的,那时候的我,还听不太懂,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的事物都会变,甚至变得让人完全认不出来了。就好像电影里的变脸一样。

而多数是农田和坟场,十分的荒凉。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大抵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 爸爸从小就住在那一带,当爸爸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由于学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别频繁的在那里走动,在那时候,那条路虽然比起原来要好上许多,但终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条小小的弄堂罢了。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而下雨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为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泥。 现在大概已经有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较,但也是有模有样了,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然后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这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羊肠小道了,

家乡变了作文450字 篇6

刚到路口,我看见平坦的大路旁停着一辆拖拉机。我们从拖拉机旁经过时,突然传来一声“哥”的叫喊声,我们转头一看,原来是二叔坐在拖拉机上,我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眼前的一切让我想到了过去。

·四年前,每年清明节时,二叔都会用自己破旧的自行车来到村口接我们。看着二叔气喘嘘嘘的在陡峭的山路骑着自行车,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前两年,二叔的自行车换了一辆摩托车,看着二叔在泥泞的路上行驶,那样子帅呆了。

嗒嗒嗒嗒,一串拖拉机的发动声打断我的回忆,二叔大叫一声:“上路了,快上车呀!”我充满好奇心地问二叔:“二叔,你怎么一年变一辆车呀!”“现在呀,家家都富裕了,大家都有一辆拖拉机,这多好呀!”二叔说话的神情显得特别自豪,小学一年级作文《家乡变了作文》。

来到二叔家,他家住的是三层楼的新房子,室内陈设一新。沙发椅软绵绵的,两边墙角里正正当当地摆着电冰箱、洗衣机,没等我坐下,二叔已从冰箱里取出水果,塞到了我的手里。

家乡变了作文300字 篇7

我下了飞机,乘气筒车转车到市区。咦?那辆车怎么没有尾气?哎呀!再看看四周,大街上的车都是没有尾气的!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笑道:“傻孩子,这些车都是江门研制的太阳能电车,不会排出废气的。准备推广到全世界使用呢!”

我们随气筒车来到了东湖广场。一下车,一股泥土的芳香迎面扑来。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就呈现在我眼前,我看了看污染测试表,上面显示:污染指数为零。“妈妈,东湖广场成了空气净化工厂!”“桐桐,你看看那!”顺着妈妈指的方向,我看见了马路旁、大街小巷都栽满了绿油油的大树,小花小草在树脚下快乐地生长。

小河变清了,汽车没废气了,垃圾不见,绿树成荫,百花齐放。——这就是22世纪的江门市!一个美丽干净的江门市!

上一篇:外科护士长工作总结下一篇:安保主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