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计划

2024-08-04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计划(精选7篇)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计划 篇1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收获了许多,知道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计划:

1、课堂上做到: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多思考,多回答。

2、晚自习做到:

第一节:星期一,二,四做英语阅读。其他时间做英语作业,这样有不会的问题可及时问老师。

第二节:做其他作业,复习这一整天的内容。

第三节:预习第二天科目。进行海量阅读,做笔记。

3、课下:多向老师问问题,向老师交流近段学习状况。

下学期要提高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目标,按照学习计划进行,一点点进步,进入年级前100名。针对本学期弱点进行改善,对数学进行提高,数学要做到精益求精,多向老师问几个为什么。体育要多加练习。语文现代文、古文阅读有很大的欠缺,下学期要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向上,不敷衍了事。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计划 篇2

重点1:平行线的判定 (即直线平行的条件)

关于这个内容, 课本共有三条结论:1.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2.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3.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其中, 结论1是基本事实, 是人们公认的真命题, 无须证明.结论2和结论3, 可以用定理“对顶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再经由结论1加以证明, 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例1 如图1, 直线l1、l2被直线l3、l4所截, 下列条件中, 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 .

A.∠1=∠3

B.∠5=∠4

C.∠5+∠3=180°

D.∠4+∠2=180°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判定的三条结论可知:

A. 已知∠1=∠3, 根据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可以判断, 故命题正确;

B. 不能判断;

C.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可以判断, 故命题正确;

D.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可以判断, 故命题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 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才能推出两直线平行.

重点2: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课本共有三条结论, 合起来可以说成: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其中“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在证明时还初步使用了反证法进行说理 (参看教材16页) .后两个定理, 可以经由“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直接加以证明.

例2 (1) 如图甲, AB∥CD, 试问∠2与∠1+∠3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2) 如图乙, AB ∥CD, 试问∠2+∠4与∠1+∠3+∠5一样大吗?为什么?

(3) 如图丙, AB ∥CD, 试问∠2+∠4+∠6与∠1+∠3+∠5+∠7哪个大?为什么?

你能将它们推广到一般情况吗?请写出你的结论.

【分析】看这“峰回路转”的折线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 容易联想到内错角这一形象.这样就可以依据“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来添加辅助线进行解题.具体解法如下:

(1) ∠2=∠1+∠3

过点E作EF∥AB,

(2) ∠2+∠4=∠1+∠3+∠5.

分别过点E, G, M, 作EF∥AB, GH∥AB, MN∥AB,

∵AB∥CD,

∴AB∥CD∥EF∥GH∥MN,

∴∠1=∠BEF, ∠FEG=∠EGH,

∠HGM=∠GMN, ∠CMN=∠5,

∴ ∠2 + ∠4 = ∠BEF + ∠FEG + ∠GMN +∠CMN=∠1+∠EGH+∠MGH+∠5=∠1+∠3+∠5;

(3) ∠2+∠4+∠6=∠1+∠3+∠5+∠7.

分别过点E, G, M, K, P, 作EF∥AB,

GH∥AB, MN∥AB, KL∥AB, PQ∥AB,

同 (2) 可得

∴∠1=∠BEF, ∠FEG=∠EGH, ∠HGM=∠GMN, ∠KMN=∠LKM, ∠LKP=∠KPQ, ∠QPC=∠7,

∴∠2+∠4+∠6=∠1+∠3+∠5+∠7.

归纳:开口朝左的所有角度之和与开口朝右的所有角度之和相等.

重点3: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是初中学习的三种最重要的几何变换之一. 另外两种重要的几何变换———轴对称、旋转将在八年级学习.平移的两个要素是方向和距离. 这可以分别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给出, 也可以用一个有向线段给出, 比如像“把△ABC平移, 使顶点A移动到点A′的位置”这样的说法.图形的平移的结论有:平移前后的图形中, 对应点的连线平行 (或在同一直线上) 且相等.此外, 同学们还要掌握平移图形的画法.

例3 如图5, 经过平移, 四边形ABCD的顶点A移到点A′, 做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分析】依据“平移前后的图形中, 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过点B、C、D分别作直线AA′的平行线, 并在直线上分别截取BB′=CC′=DD′=AA′, 再顺次连接A′、B′、C′、D′即可 (如图6) .

【点评】考查平移变换作图.关键在于做出平移后的对应点.

重点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是三角形的重要线段.解题时要依据其定义, 转化为相应的数量关系或者位置关系, 再加以运用.通过画图, 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这两个结论的证明比较有难度, 将分别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给出.三角形的三条高 (所在直线) 交于一点, 这点的位置与三角形的形状有关.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在三角形外部.

例4 在△ABC中, 画出边AC上的高, 下面4幅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 .

【分析】作哪一条边上的高, 从所对的顶点向这条边或这条边的延长线作垂线段即可.故而, 在△ABC中, 画出边AC上的高, 即是过点B作AC边的垂线段, 正确的是C.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 要抓住定义“在三角形中, 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重点5: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

这一部分内容包含: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其中,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和出发点.

在小学, 我们就已经知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到了初中, 同学们还需要掌握这个结论的证明方法. 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多种, 以下仅举出其中一种:

如图7所示, 在△ABC中, 过A引l∥BC.

∵l∥BC,

∴∠B=∠1, ∠C=∠2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

∵∠1+∠BAC+∠2=180°,

∴∠A+∠B+∠C=180°.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还直接得出以下结论: (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对n边形适当分割, 使其转化为若干个三角形, 还可以得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 (n-2) ·180°, 并最终得出n边形外角和为360°.

例5 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 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探究一:如图8, 在△ABC中, 已知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通过分析发现∠BOC=90°+1/2∠A, 理由如下:

∵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

(1) 探究2:如图9中, 已知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 探究3:如图10, 已知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结论:_________.

(3) 拓展:如图11, 在四边形ABCD中, 已知O是∠ABC与∠D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则∠BOC与∠A+∠D有怎样的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结论:__________.

【分析】 (1)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1/2∠ABC, ∠2=1/2∠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1/2∠ACD=1/2 (∠A+∠ABC) , ∠BOC=∠2-∠1, 然后整理即可得解;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OBC和∠O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

(3) 同 (1) 的求解思路.

具体解法如下:

(1) 探究2结论:∠BOC=1/2∠A.

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D的角平分线,

∵∠2是△BOC的一个外角,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BOC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四个图形属于同一个系列, 放在一起比较更容易相互联系进行理解.

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计划 篇3

1.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2.如图l,∠1=20°,AO上CO于点O,点B、O、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2的大小为().

A.70°

B.20°

C.110°

D.16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

B.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4.如图2,在△ABC中,DE∥BC,CD平分∠ACB,DE平分∠ADC,∠B=40°,则∠A的大小为().

A. 40° B. 60°

C. 90° D. 120°

5.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若a2> 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a=-2

B.a=-l

C.a=l

D.a=2

6.如图3,下列各组角中能构成同旁内角的是().

A.∠1和∠5

B.∠4和∠5

C.∠7和∠8

D.∠3和∠6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A(-5,3)

到点B(3,-5)的平移过程可以是().

A.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8个单位长度

B.先向左平移8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长度

C.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8个单位长度

D.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8.如图4,长方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从点A同时出发,沿长方形BCDE的边运动,物体甲沿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乙沿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开始运动后第2015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1,1)

B.(2,0)

C.(-2,1)

D.(一1,一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

10.已知下列各数:0.515 153 45、0、0.2、3π、22/7、6.101 001 0001…(每2个1之间依次多1个0)、131/11、√27.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____.

11.将宽度一定的纸条按如图5所示的方式折叠,若∠1=65°,则∠2=____.

12.如果电影院中“5排7号”记作(5,7),那么(3,4)表示的意义是____.

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下方的一点A,到x轴的距离为1/2,到y轴的距离为1/3,则点A的坐标为____.

14.如图6.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一种方法,它的依据是____.

15.如图7,若中国象棋棋盘(不完整)上“将”位于点(1,-2),“相”位于点(3,-2),则“炮”位于点____.

三、解答题(共75分)

16.(8分)计算:

17.(9分)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4),B(一1,-2),O为坐标原点,把△AO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O’B’.试写出△A’O’B’各顶点的坐标.

18.(9分)如图9,AD⊥BC于点D,EG⊥BC于点G,∠E=∠1.求证:AD平分∠BAC.

19.(9分)如图10,点E在DF上,点B在AC上,∠1=∠2,∠C=∠D.求证:AC∥DF请将下面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l=∠2(已知),∠1=∠3,∠2=∠4(

),

∴ ∠3=∠4(等量代换).

∴____∥____().

∴∠C=∠ABD().

∵∠C=∠D(已知),

∴∠D=∠ABD(等量代换).

∴AC∥DF().

20.(9分)如图11,在五边形ABCDE中,AE∥BC,∠A +∠B=α,∠C+∠D+∠E=β.猜想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1)根据图形写出你的猜想:____.

(2)请证明你在(1)中写出的猜想.

21.(10分)如图12,将△ABC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图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1),点B的坐标为(3,0).

(1)试写出点C的坐标.

(2)将△ABC平移到△A’B’C’,若点B’的坐标为(2,-3),试着画出平移后的△A’B’C’.

22.(10分)如图13,在四边形ABCD中,AB∥CD,∠A=ll0°,∠ABC=∠ADC,BE平分∠ABC,与CD相交于点E,DF平分∠ADC,与AB相交于点F

(1)求证:BE∥DF

(2)求∠BED的大小.

23.(11分)如图14,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请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如图15,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

(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结论.

七年级下学期年级主任工作计划 篇4

年级主任:白玉阳

本学期我们年级组将继续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注重推进素质教育,力求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力争培养出有较高素质的学生。力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1、各班建立图书角,每周开设一次阅读课。

2、继续开展在晨读时,可让学生朗读,背诵《弟子规》等。

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朗读比赛。

二、教学工作

1、配合学校各部门进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2、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还要认真研究学生,不仅知道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教给学生,如何培养其各种能力。

3、研究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认真研究学生,寻找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从思想深处了解学生,特别是对那些中下等学生,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提高学习效率或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要多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勤学习、勤思考,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力争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管理

1、早辅导的管理。教师在早读时必须按时到位,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进行学生早读,争取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晚辅导的管理。晚自习采用单人单班辅导,既可以进行集体辅导,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教师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中途离开。

3、作业批改,教案的备写要认真,年级组在期中期末之前检查两次。

4、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认真管理好课堂秩序,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尽量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还要注意考勤,加强与班主任交流,杜绝旷课现象的发生。

5、考试管理,除配合学校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工作以外

①每学期期中、期末前以年级组织两次小测验。

②实行统一改卷,学生不得参与,成绩一式三份送交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各一份。③每次考试后要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力求取长补短,抓差补缺。

6、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年级组派专人督促、检查,做好考勤工作。

7、年级组在第五周召开一次班干部培训会,期终前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及时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8、积极参与备课组工作,了解教师的教案备写和作业批改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授课情况,随时抽查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年级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1、班主任要继续认真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工作,注重学生的仪表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班主任要拿出本班学期活动方案和本班座位安排实施方案。

3、认真组织好班会,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向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班主任要认真检查督促学生上好两操两课,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秩序,养成良好的习惯。本学期期中前,组织新生进行队列广播操比赛,在学生中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5、抓好德育工作。教师要认真抓好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要勤奋好学,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做与社会有用的人,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6、与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尽力取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认真召开好家长会,做到形式新,内容具体,有实效性。

五、安全教育

1、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树立安全意识。

2、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个人身体受到伤害。

3、严禁学生在课间休息其间追逐打闹,更要杜绝学生结伙打架斗欧现象。

4、严禁学生在野外去游泳。

5、严禁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拥挤,以防造成伤害。

6、配合学校做好安全预案演练。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篇5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能够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的好处,并能将学习的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和日常生活中运用。

2、初步掌握本学期新学的的各项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养成习惯,在群体活动和比赛中能够以公正、团结、协作的态度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包括:

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发展你的体能;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田径;跳跃。

3、体操:体操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4、球类:篮球和排球。

5、武术:太极拳。

6、健美操。

由于太极拳、排球和健美操都是新授内容,作为本学期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学生对排球和太极拳的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把排球和太极拳的教学作为难点来对待。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是速度、爆发力发展的敏感期,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活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强,特别是女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快速期,伴随着“月经”的出现,部分同学开始出现害怕上体育课的问题,应该适时的作好指导。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作好学生速度和爆发力的素质的练习。

四、本学期预期学科教育目标。

1、运动参与: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能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认真上好体育课。

2、运动技能:学会太极拳,并学会应用到生活中;掌握篮球、排球基本技术,并能够在比赛中运用。明白各种游戏时所要求的具体动作。

3、身体健康:发展柔韧、灵敏、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

4、心理健康: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对体育活动能表现出快乐与伤心的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形成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

5、社会适应:能够体验集体活动能和个人活动的区别;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在游戏中能够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五、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充分推行“三段六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合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关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体委轮流制——学生组织能力”研究课题,提高每个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4、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

5、将游戏和比赛,穿插到每一节课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益。

1、教材分析

A、从学生需要出发,不受运动技术系统的制约,即以学生为主,进行游戏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

B、教材内容生活化,更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采纳游戏教学。

C、整本教材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即跑、跳、投、爬的能力为宗旨,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灵敏、反应、协调能力。

D、借助很多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和个人的区别,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教学目标

①培养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简单锻炼方法。

②发展身体基本素质跑、跳、投,提高运动能力。

③掌握简单技术动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养成上体育课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力

⑤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方案

①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②备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来;在课前和课后进行反思。③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分段教学等。

④在课间多展开授课内容的评比、竞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竞争的气氛中更好的掌握动作技巧。

⑤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⑥将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并尽量做到与学生玩在一起,在娱乐同时学到知识,加强与集体的联系。

四、评价工作安排

通过考试和平时表现来评价。每项内容分三个层次:好;一般;还应努力。①体能与技能:练习和学习的动作掌握得好不好。

②学习态度与行为:是否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和锻炼。

③交往与合作精神:能否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合作得好不好。

五、教研课安排

争取上一堂区级的公开课,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六、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组织好大课间活动。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3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体育和健康课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次课力求靠近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大胆的将教与学融入学生的自主活动当中,寓教于练,寓乐于练。

二、教学目标

1、能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各种体育活动;

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掌握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体育锻炼的价值;

4、通过田径、体操、武术及球类项目的练习,发展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增进身体健康;

5、通过本学习,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树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运动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练习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身高体重、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进健康,同时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难点:怎样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来,如何处理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与运动负荷及技能的掌握的矛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激发前进的力量。

3、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选择学期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多样性和与学期教学目标的对应性。

5、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应充分考虑单元教学内容与学校场地、本地气候的特点相适应。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3篇

1.初三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2.初三下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

3.小学体育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4.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教学计划

5.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6.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7.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8.七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6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的初一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

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使用硬笔熟练书写规范,通行地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阅读:掌握朗读的几种方法精读,略读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体验,大胆发表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写作: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口语交际: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的进行交流。

5、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19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学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认识8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动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育指定的课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日记。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组成,其中阅读部分有精读课文15 篇,略读课文3篇组成;综合性学习部分共六次,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一)、加强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1、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正确的思想指导语文教学。

2、共同切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确保这个起点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

3、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自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学习语文教学常规,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两个重要环节。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而科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促使其语文能力的提高。

3、结合新教材,积极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调动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自读课本和语文读本,想方设法为学生开辟阅读空间,尽可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视野开阔,素养全面。

4、继续开展“四个一”的语文活动:写一手规范端正的汉字,说一口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或文章片段,写一篇标点正确、语言通顺、内容充实的短文。

(三)、积极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四步教学法。

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明确目标,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初读才能定向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当然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促思。不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阅读方式将采用小组合作研读,师生交流研读,或互助竞争研读。方法是: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

3、巧设促想,自能解题——深化。自能解题目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

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自能解题的目的。

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创新。点评要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多向思维,拓展延伸,模拟仿用,迁移创新,从而开发潜能,学会创新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1、大力提高中等生、后进生,稳步推进优生工作。

2、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3、早读、中午的时间合理安排内容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辅导。

4、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牢固情况全面登记,每天清查,及时补救。

5、利用第七节课有针对性地补差补缺,巩固基础知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7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一、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期教学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上学期上课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效果差距较大。有的学生基础很好,视野开阔,并能对历史事件发表很多自己的见解,这也让教师必须加大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学生基础一般,但课堂回答积极。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基础差,所以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讲授。这学期的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新罗、日本的关系;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北宋的统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和战;宋与金的对峙;南方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宋代衣食住行的基本情况;元朝的统一;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的疆域;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的政策;《资治通鉴》;佛教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发明;《本草纲目》;赵州桥;北京城。

教学难点:

隋朝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唐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宋时期,政府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间复杂的关系;对蒙古族统一中国应如何看待;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读读”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2

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史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史念。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三、教学设想

1、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

2、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

3、通过举办历史讲座、辩论会、舞台剧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习兴趣。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的教材使用中华书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

21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实际涉及两个主题。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以“简述

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动脑筋”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六、拟用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为方式。)

2、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七、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

八、教学进度

第一周

3.1—3.7

隋唐的统一

第二周

3.8—3、14

贞观之治

第三周

3、15—3、21

盛唐气象

第四周

3、22—3、28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第五周

3、29—4.4

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六周

4.5—4.11

葫芦节放假

第七周

4、12—4、18

隋唐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第八周

4、19—4、25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第九周

4、26—5.2

南宋和金的对峙

第十周

5.3—5.9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5.10-5.16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十二周

5.17—5、23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十三周

5、24——5、30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第十四周

5、31—6.6

宋元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第十五周

6.7—6、13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第十六周

6、14—6、20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第十七周

6、21——6、27

清朝的制度与政策

第十八周

6、28—7.4

清朝对外边疆的经营

保卫国土奠定疆域

第十九周

7.5—7、11

明清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第二十周

7、12—7、18

期末考试,放假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4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0课时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8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0课时

第四单元:科学技术文化。——6课时

六、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学困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研课题及方案:

本学期以新课改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继续用上学期的教研课题是:灵活处理教材,实现实用性与学习的兴趣性有机统一。

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作这教学的中心,总结经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尖子生轻差生的错误倾向,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4)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方法,争取早日让他们从小学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早日习惯初中生活。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做到与侯老师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5、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具体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总结上学期学习,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二周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第三周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四周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第五周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第六周 第9课 “贵姓何来”。

第七周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八周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第九周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周 期中考试及试卷讲评

第十一周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十二周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十三周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四周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十五周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斗争。

第十六周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1周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十七周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十八周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路线。

第十九、二十周 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读图、识图的能力欠缺,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五步四环节”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学目标:

教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美国和巴西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十章极地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等。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绘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

《世界之窗》等节目,并让时事走进课堂,以增进学生对世界了解。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从帮助落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8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教材分析: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周 次

具 体 计 划

第1周(2.14-2.19)

期末试卷讲评.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周(2.2-2.26)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第3周(2.27-3.5)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第4周(3.6-3.12)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5周(3.13-3.19)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单元测验

第6周(3.2-3.26)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7周(3.27-4.2)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8周(4.3-4.9)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第9周(4.1-4.16)

复习5-8课

第10周(4.17-4.23)

复习9-12课

第11周(4.24-4.3)

期中考试

第12周(5.1-5.7)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周(5.8-5.14)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测验

第14周(5.15-5.21)

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周(5.22-5.28)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6周(5.29-6.4)

第18课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7周(6.5-6.11)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18周(6.12-6.18)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19周(6.19-6.25)

期末复习

第20周(6.26-7.2)

上一篇:在家写作业日记600字下一篇:一年级上册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