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这件事(共16篇)
面试这件事 篇1
如果有人问:“准备公务员面试,难不难?”,我会明确回答说:“不难。”相信经历过备考司法考试的朋友,一定也会作出与我同样的回答。相较于考试范围之大、考点之多的司法考试,公务员面试的任务简单明确多了,只有基本的几大题型加上偶尔心血来潮出现的新题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面试题型逐一击破,找出答题思路,形成自己的答题习惯,然后做到胸怀祖国人民,把自己想法大声清楚说出来即可。这样一说,挣脱苦苦法海的朋友们,你们何须过于担心公务员面试这件事。
下面就与各位期望一举成“公”的学法之人,分享一下我在备考过程中的方法和感想:
一、复习
出于个人习惯,我喜欢打仗前备好粮草,所以我在去华图上课前,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把那本关于面试的辅导书看完了,对有关的面试题型和思路有了一些了解,但是记忆和认识并不深刻,尝试答题时仍会不知从何说起。不过,这几天的阅读倒也是有好处的,我在上课时更容易找到老师所说的点,练习时也不会由于太陌生导致说了半天还戳不到要点,也有利于在与同学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套路,自己的东西用起来也感觉自然和个性化。因此,若是有空,不妨根据个人情况考虑事先看看辅导书。
分小组练习答题的阶段,我主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大声说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哪怕说错也不要紧;二是学会倾听,不管是别人的回答还是对自己提出的建议。由于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大多难以形成一致的看法,倾听的过程就是我们取长补短的机会,在思想的融合中不断丰富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同时,不要试图去驳倒别人的观点,要客观对待差异,想办法通过讲述让他/她理解并接受你的观点即可,因为面试就是要让考官听进去你所表达的思想。
复习过程除了练习答题,就是做好知识的储备。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目的即可,方法任君选择。我的做法是阅读近半年来的《半月谈》刊物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社论文章,把其中论述深刻、分析精辟的语句摘抄下来,抽时间多朗读,以来拓宽自己对国家时事、社会热点事件的认识面,不至于公务员面试时所说的话与寝室开卧谈会的话题一样接地气吧;二来培养表达的论证逻辑和答题语感,说来惭愧,直到上考场前,我答题的语调仍是老师同学吐槽的“背书模式”。
二、面试
临近面试,你可能有这样一种想法:希望面试快点来,早点结束早点解脱;突然又会希望面试迟点来,自己多准备一下。其实有这种念头很正常,到了这个节骨眼,是个人都会纠结,我也是这样过来的。面试前的重复练习答题中,可以对题目产生厌倦,但不可以消磨殆尽你的战斗激情,我的做法是找了一个仍在等待笔试成绩的妹子,每天跟她吐槽什么题型该如何作答,然后找几道题忽悠她练练,自己最后做一遍答题给她示范,既达到排解心中郁闷,又可保持答题的热度。(PS:这位妹子进面试了,还因为我的洗脑,赢在了面试的起跑线上。)
面试候考时,机缘巧合遇到认识的朋友,不妨聊聊天,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若是举目皆路人,自个儿安静琢磨未尝不可,大胆看看自己的对手,在心里做个竞争实力预测,也算是有点战前的知自知彼吧。(我认同一个说法,就是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大概知道这个人的水平)
真正到了面试考场,反而是最不紧张的,因为注意力早已被集中在如何答题了。平时的发挥并不能决定你面试时的发挥,我一直是这么跟朋友说的,面试就是靠你的回答,靠你的心态,其他的都是浮云。紧张是难免的,但要学会控制,适当抛开汲汲追求的抱负,一个平和的心态足以让你应对审题、答题以及处理好考场上一切的突发情况。过来人说的这些,你们可能不相信,但道理却是实在的。在考场上放下杂念,不必做最完美的自己,做自己能够做到的淡定、自信便足够了。
答题时,要敢于注视考官,至少进了考场你也要知道考官长啥样吧,哪怕他们都不看你,若是某个考官看着你,出于礼貌你也应该与他/她有眼神交流,做到自信、微笑。在知道如何回答问题时,应仔细兼顾到能想到的每一个点,尽量表达清楚,确保答题的完整性;遇到不懂的综合分析题,尽量往宏观层面说,确保大方向上不出错,也避免无话可谈的窘境;遇上新题型,不要慌张(你上过华图培训班都不知道,别人自然也不会知道的,要相信华图强大的师资),尽快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按照自己的理解答即可,无非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变形而已。答题时关键做到保持流畅性,说错了也不要紧,个别字念错,若是不影响答案的连贯,错了就错了吧,不打草稿答题有口误很常见;若是影响到答案的连贯,重新说过未尝不可,别太刻意就好,因为考官也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关注你的回答。
总之,方法靠自己摸索,坚持就是胜利。准备公务员面试的过程就是让你熟悉一件事,然后做好这件事。
面试这件事 篇2
这时,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正抚弄着我脖子上的红领巾, 那眼神里有一种对红领巾强烈的喜爱之情。“不要乱动!”我大声地训斥她, 她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她红着脸, 一手抓着小辫子, 一手拧着裙边, 吞吞吐吐地说:“你能不能……让我戴一下……红领巾?”我不高兴地说:“红领巾只有少先队员才能戴, 你是少先队员吗?“听了我的话, 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失望, 一会儿便离开了。
天真热呀!我解下红领巾, 随手搭在一旁的小树丛里。“姐姐, 来吃苹果。”我随弟弟跑去吃苹果了, 直至吃完苹果才想起红领巾还在小树丛里。我赶紧跑去拿。
找了许久, 依然不见红领巾的踪影, 热得我满头大汗。这时, 我望见了早上的那个小女孩, 它站在烈日里手拿着红领巾, 见了我, 向我奔来, 气喘吁吁地说:“大姐姐, 给, 你的红领巾, 我没戴你的红领巾。”说完, 她便挥挥手跑了。
关于牙齿这件事 篇3
妈妈的疑问:
有些孩子在夜间睡觉时会磨牙,这让做妈妈的很是担心。难道是宝宝肚子里有虫吗?
答疑解惑: 小孩子磨牙的原因也许不仅仅是肚子里有虫那么简单。下面介绍了几种可能性,但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夜间磨牙,对孩子的发育都是不利的。
磨牙原因大汇集:
可能性一:肠内寄生虫病,尤其是肠蛔虫病。由于肠寄生虫能在体内分泌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和肠寄生虫排出的代谢产物,在小儿睡觉后可能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三叉神经而引起磨牙。
可能性二:胃肠道的疾病,或是临睡前给小儿吃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样在宝宝睡觉后都可能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持续收缩。
可能性三:龋齿。患有龋病的儿童在夜间睡觉时,有可能有极轻微的齿痛及齿间不适而出现难以熟睡,从而有可能影响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皮质,产生局部兴奋,出现磨牙。
可能性四:感染性疾患,特别是鼻炎、口腔炎、中耳炎、扁桃体炎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都会因局部疼痛、发痒、阻塞呼吸等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又再反馈到口腔及咀嚼肌,出现应激性磨牙。
可能性五:缺钙。钙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的作用。儿童大脑发育之中对钙的依赖性较大,如果缺钙,其皮质中枢自控能力会改变,从而引起夜间磨牙。
可能性六:白天过于兴奋。宝宝在白天没有节制地玩耍,或受到家长或保育员的训斥,孩子精神紧张、疲劳过度而使大脑管理咀嚼肌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
怎么办?
有些孩子因磨牙时间较长,虽经相应的治疗,但因大脑皮层已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因此夜间的磨牙动作不会立即消失,比如是胃肠病虽有好转,但胃肠功能紊乱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动作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必须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
乳牙坏了是不要紧的事情吗?大错特错。原因如下:
1、乳牙作为儿童的咀嚼器官,不仅能用来咀嚼食物,还可以通过咀嚼刺激促进颌骨、牙列的发育。
2、恒牙胚在乳牙根下方发育,如乳牙经常发炎,就会影响在它下方的恒牙胚的发育,可使恒牙胚发育障碍,甚至坏死,导致将来恒牙数缺少。
3、如乳牙保护不好,过早丧失,可致使恒牙错位萌出或恒牙未发育好而过早萌出,还会影响消化吸收、颌面发育及全身健康,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4、龋齿反复感染,也会为身体健康埋下隐患,有时会引起其他器官的反复感染,如心脏、肾脏等。
两岁半开始刷牙。
宝宝从6~7个月开始长牙,先长前牙,再长磨牙,至两岁半左右,长20颗乳牙。此时,就应当开始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发生龋齿。
这样教宝宝刷牙:
想起这件事,我就…… 篇4
有一件事微不足道但是却敲打着我的心;有一件事让我佩服不已;有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件事就发生在昨天。
上课间操前,我去扔垃圾时发现垃圾筒边有一大堆纸屑。肯定是同学们投垃圾时掉在了地上。怪不得垃圾筒的垃圾不多,而垃圾筒旁边的垃圾却堆起了小山。“哎”我低声抱怨道,然后俯下身想捡起垃圾。这时,我突然想:这垃圾又不是我扔的,再说捡起来又脏又麻烦。“周雨萌!”皮雨桐叫我。于是我把垃圾放进垃圾箱里。这件事也就被我忘了。说来很蹊跷,课间操后,我再去扔垃圾时,垃圾筒边竟干干净净,垃圾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垃圾在人间蒸发了?还是哈里・波特施了一个魔法让垃圾飞走了?还是齐天大圣把垃圾变没了?种种猜测在我的脑海里浮来浮去。中午,我走进班。咦?门后怎么会有人?那是一个弱小的身躯蹲在墙角。只见,她熟练地捡起废纸。接着,拾起粘在地上的米粒儿。我发现她的额头上已经渗出小水滴似的汗珠。可她顾不得擦,赶忙用湿纸巾把那些令人恶心、反胃的粥和发臭的菜包了起来。最后她用水把抹布洗干净。用干净的抹布,把地擦了又擦,足足有四五遍。地上干净得都能映出人影。她扶起酸疼的腰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笑了。刹时间,我明白了!那所谓的哈里・波特和齐天大圣,就是那个不怕累、不怕脏的卫生委员佟静岩。看见她那心满意足地笑使我那一颗内疚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同时,我又由衷地对佟静岩感到佩服。她作为卫生委员尽职尽责,那本来不是她扔得垃圾,她可以坐视不管,可她却没有那样做。她是那么全心全意地奉献,没有一点儿私心。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功劳。佟静岩是如此地默默无闻,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看待。
虽然,佟静岩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我想她却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齐天大圣”。
暗恋这件事随笔 篇5
很多年后的一天,她在网上看了一部叫卖声极高的电影,叫《初恋这件小事》,那日。屋外阳光灿烂,她拉上窗帘,坐在电脑前,双臂环膝,整个人缩在椅子上,看屏幕中一幕幕熟悉的画面晃过,有什么不急不缓地从眼角淌下。
很多年以前,她也暗恋过一个人,也许已经不能算是暗恋——哪有暗恋到无人不知,暗恋到大半个年级的女生都为之动容的?
她第一次遇见他,是在一个阴沉的雨天,她戴了副眼镜,穿着拖鞋,往教学楼走去。
仅仅是一个抬头,她瞧见了正下楼的他。
论长相,他其实并不出众,只是干干净净的一张脸。他淡淡地望了她一眼。与他错身的一瞬,她分明听见有什么撞击了自己小小的心脏。
后来,她从朋友口中探得,喜欢他的人很多,多到出乎她的.意料。原来他去年的艺术节上表演的那段街舞,已掠走了许多女孩的心。
从此,她再没摘下过眼镜,只为了把他看得更真切一些。他的篮球赛,街舞表演,她一场也没有落下过,她永远在场外静静地看着他,不似其他女孩那样尖声欢呼。
他学习成绩很好,又多才多艺,在那样一个学生年代,被众星捧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平凡如她,唯有努力学习,才能追上他的脚步。
等他们站上了同一个舞台,她站到了他身边时,她却依然只能遥望。因为,他有女朋友了。朋友将消息告诉她时,担心她会难过伤心。可她平静地说,多好,他不是孤单一人了。朋友们放下心来,也就没人看见她夜晚躲在被窝里,捂着嘴默然流泪的模样。
唯一一次,她在放学的路上撞见了他们,女孩坐在他的单车后座上,靠着他的背,揽着他的腰,他侧过脸,黄昏的落日映出了他满是幸福的笑容。
诚信这件事作文 篇6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古时候就有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司马光说:“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的好朋友梅子萱到我家来吃饭。看见我的`小房间有一盒漂亮的笔盖,她非常喜欢,我答应送给她一个,可是我忘记了这件事情,过了好多天也没送给她。
有一天,我想起了这件事情,我赶紧拿出笔盖。但是当我看见笔盖的时候,我觉得我特别舍不得,我到底要不要把笔盖送给她呢?我陷入了纠结中。妈妈看见我为难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既然你已经答应了梅子萱,要送给她笔盖,那你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就像爸爸妈妈答应给你送礼物一样!”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像豁然开朗。
第二天早上,我叫梅子萱一起去上学,顺便把那个漂亮的笔盖送给了她,并且跟她道歉了。梅子萱说:“没关系,我没有在意,我们还是好朋友!”
关于“体罚”这件事 篇7
编辑lulu
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对下面这样的场景特别熟悉呢?
场景吃完饭,凡凡开始把他的书包拿出来,翻出所有的书本。妈妈开始以为他在看书,过一会儿再看他,小家伙却在撕书,其实早之前小家伙就有这个举动,对他也再三教育,忍无可忍,妈妈动手打了他的小手,当时用力不大,可小家伙却非常伤心地哭了,而且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样子。妈妈无法理解他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在想妈妈对他的责罚是不应该的,还是在想书本其实不重要。事后,我再问小家伙下次还会不会撕书,小家伙摇头说:“不撕了,撕了妈妈打手。”
妈妈在育儿日记中感叹:对于孩子的体罚很多专家都说不应该,但是教育他又该从哪里下手,唉,真难。
正方观点:体罚要适度
你遭遇过这样的烦恼吗?你打过自己的宝宝吗?你赞同体罚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吗?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提倡体罚的,俗话说:棒打出孝子,娇溺出“豹子”。但是这种说法在今天已经没有太大的号召力,一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尖儿”、“宝贝”,大人们舍不得;二是父母们担心体罚会给孩子留下阴影,有悖现代的教育观念所提倡的对于孩子人格的尊重。
从世界范围内看,不少发达国家已经专门制定了有关禁止体罚孩子的法律(如瑞士),假如孩子受到家长的体罚,家长将受到法律的起诉,政府给孩子提供免费律师;同时我们也耳闻过韩国80%的中小学生受过体罚,而新加坡盛行的鞭刑更是闻名遐迩。
那么,在这看似矛盾的理论和现实面前,我们如何看待体罚呢?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不赞成体罚,也不完全反对。人们对于体罚的忌惮,很多时候是因为把体罚看成了虐待,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合理的、适当的体罚可以在达到教育效果的同时不留下任何身心伤害。
当然,体罚一定不是唯一的方式,但是有的时候,却的确可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建立了好的习惯。
我相信,一些家庭可以完全摈弃体罚的方式并能很好地发挥做父母应有的作用,同时,我也理解另一些家庭通过适当的体罚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现实生活中两者都不是少数。在这并行的现实面前,我觉得我们最好不要去非黑即白的争论体罚的必要,而是应该更多的探讨:什么方式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最符合父母的教养风格?如果体罚,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分寸?以及如何用孩子最小的痛苦获得最大的教益?
关于“打孩子”的8注意
1注意年龄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从幼儿走向成人的第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此时行为选择取决于行为所引起的身体上的后果。这个年龄段一般在孩子8岁以下。对于这个年龄以下的孩子,体罚可以带来表面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认识能力和自尊心不断增强,体罚便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了。
2注意个性
教育是最因人而异的,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不例外。外向的孩子和内向的孩子不同,同属外向或者内向的孩子之间也不相同。内向的孩子通常不宜体罚尤其是较重的体罚;外向的孩子可以体罚,但也要因人制宜。大体来讲,外向的孩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敏锐而从容的,一种是莽撞急躁、经常手忙脚乱的。对于前者,一般比较省心,点到为止就可;对于后者,我们首先应该悦纳而不是苛责孩子的天性,更多提醒和帮助孩子梳理和控制自己,当孩子重复犯错和没有自律心的时候,再体罚。
3注意程度
体罚要适度,孩子是用来爱护和引导的,不是用来让脾气不好的父母撒气的。过重的体罚会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当然,也不能过轻。怎样才叫适度呢?标准因人而异,不同的家庭亲子关系也不相同:有的父母,一个眼色孩子就怕了;有的父母严肃地问孩子几句就够了;有的父母推拉一下就够了;有的父母要打一顿才行。这种善用“威慑”的本事是应该学习的。
固然,体罚的程度很难量化,但是,可以通过后果来衡量,其一要让孩子印象深刻,其二要孩子下次面临同类事情因为这次体罚而有所忌惮。
4注意频度
体罚是教育孩子的“特殊手段”,能不用就不用,能用其他方式代替就代替。频繁使用会“增强”孩子对体罚的适应和抵抗力,降低这种形式的效用,同时也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一旦孩子被“打疲了”,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任何效果了,甚至能出现和父母对打的情况,孩子也很容易把暴力的方式迁移到他与同伴的相处中。通常来讲,一个月内不要超过两次体罚,而且越少越好。
5注意合理性
如果孩子犯的错是因为无知,那么,我们应该告知孩子相关的事理;如果孩子是初次,那么我们应该提出“警告”;如果孩子是不小心而不是故意,我们应该提醒并理解……体罚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法律”,不宜轻用,一定要在孩子确实出现较大的错误或过失的时候才使用,比如孩子伤害和严重妨碍别人、无理取闹等。体罚孩子,一定要孩子服气才有效,合情合理的体罚不仅可以“令行禁止”,也无碍亲子之间的感情。
6注意坚定
当我们决定用体罚来表达你的不满和对孩子的惩罚时,不可再犹豫。而在体罚孩子之后,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忍的表情。假如你在打了孩子以后,当着孩子的面哭了或者面露后悔的表情,孩子会认为你下次肯定不忍心再打他了,从而重犯错误。假如你在孩子哭后,去哄孩子甚至向孩子道歉,孩子就会认为错的人是你而不是他。
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常识:自相矛盾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体罚孩子的目的是要给孩子建立一个规则,如果我们表现出不一致的态度,孩子就会怀疑这个规则和规则的提出者(父母)会不会有问题,从而也就得不到什么“教训”而改正了。
7注意及时
如果你感觉自己不会因为情绪而体罚失当,最好是在孩子犯错时及时惩罚。因为对于孩子来言,事情的因果关系需要联系紧密才能理解,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8注意私密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一定要避免在公共场所惩罚孩子,家里面有客人在或者孩子的同伴在也不适合。最好是一对一的,这样孩子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
反方观点:拒绝打成材
现在的小宝宝们,可以“临危不惧”、“用智慧化解矛盾”的,真是太少见了,这样的孩子能少挨不少的惩罚。
可生活中,做父母的,很少有能忍住自己打孩子的冲动。不论是孩子犯错,任性,淘气,还是“为了好好教育他”,似乎都能成为打孩子的理由。为此,父母们经常闹矛盾,意见总不一致,最后常常升级为争吵。宝宝更是惊
恐地躲在角落,认为父母吵架的责任都在自己身上。
对此,我认为:宝宝坚决不能打。打孩子见效就对吗?
晚上睡觉的时候,是蒙蒙妈最难熬的时候,蒙蒙总是到点了赖着不刷牙,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妈妈要求女儿睡觉的声调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连哭腔带怒气装满了整个身心和屋子。在她在床上第三次提出上厕所时,蒙蒙爸爸终于脾气难耐,出手狠狠地打了蒙蒙的屁股,妈妈在一旁又心疼又没法拦,当蒙蒙哭咧咧地又返身找妈妈求助时,妈妈忍住心疼问道:
“你说爸爸为什么打你啊?”
“我不睡觉。”
“那爸爸打你对不对啊?”
“对。”不到3岁的孩子回答得十分“通情达理”。
“那你明天还闹吗?”
“不闹了。”
爸爸听到女儿这句话,心里又是得意又是内疚,但还是坚持认为打女儿没有白打:看,女儿长记性了吧。爸爸在女儿睡着之后,对着责怪神情写在脸上的老婆说:“你总说男孩儿能打女儿不能打,甭管男孩子女孩,任性不管怎么行!你不打她,她欺负你!不打她怎么能有出息!”
对于蒙蒙爸爸的说法和做法,妈妈不能从心里百分百同意,但她也承认,这样做就是起作用,见效快,但对于打孩子和有出息之间的关系还是始终保留怀疑。
打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有太多需要管教的地方,父母们言传身教地做了许多努力,也逐渐有意无意地训练着自己与宝宝“斗智斗勇”的本领。然而,面对小宝宝的不听话不配合,父母也总有枯竭崩溃的时候,当父母声调变高、语速加急、心脏跳动激烈、语气开始强硬、面部表情走样变形时,父母大脑的控制能力已经严重下降,手舞足蹈管教的“绝招”——打,也就顺势出场了。过后,孩子嘴软了,脸皮被打红了,屁股被打肿了,可怜可爱的模样求你抱他时,父母开始心疼、后悔,咬牙切齿发誓不再打孩子,尤其是打狠了的时候真有些后怕,怕打坏了宝宝。下次呢,那一幕室内剧依然会重演,不知何时到尽头。
短期宝宝是听话了,见效了,深层长久的“效”是什么又有谁知道吗?我们不知道,它们就不存在吗?如果父母多了解一些打孩子的严重危害,是不是能长出一些“先怕”,对自己的暴力行为有一些克制和收敛呢?
1打屁股容易伤及肾脏
不少父母以为屁股“肉多”,打不坏,也不太疼,关键是可以让孩子“长记性”。这种误解很危险,屁股很敏感,打起来很疼,而且,宝宝的身体组织比较柔软娇嫩,“打屁股”可能造成臀部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和坏死的血液代谢后,要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另外,受伤的肌肉还会分解出一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还会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因此“打屁股”可能打出肾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继发性外伤性休克。
2严重危害宝宝心理健康
通常,父母都是在神志不明、实在没有“办法”、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才“打”宝宝。父母的神情语气的暴怒和无助,体态的抓狂抽筋,无不反映出父母大脑智力的停滞僵持和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纠结,打孩子是父母内心无能为力的外部表现,尽管父母因为暴躁而似乎显得“强有力”,却无疑显现出生命力的乏弱,这些表现和内涵都收录在孩子的眼里、心里。宝宝一方面恐惧地本能地保护着自己不挨打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下意识中与父母同情共感着,他为父母的无助无能感到深深的不幸和悲哀,宝宝生命的活力、大脑的智力、行为规范的修养受到很大的局限。
此外,宝宝的要求再不合理,犯的错误再严重,他都因为挨打承受了巨大压力,压抑的情绪往往在父母“气”没消之前得不到良好的宣泄,或者直接被心软的另一家长立刻温暖安慰,不健康的情绪或被压抑了,或被滋生出更多不健康的既恐惧又骄躁的情绪。
3所有个性宝宝都不能打
精力充沛淘气倔强的孩子总“犯错误”,他们是越打越坚强,结果使这种类型的孩子在斗争中成长,成为一个具有顽固的反抗精神和能力的人。他们越挨打就越容易情绪不稳定,十分暴躁,爱欺负人,注意力不集中,对别人情感的感受力弱,理解力迟钝,逻辑推理能力较差,自尊心低,还容易说谎,过分报复别人,人群中爱逞强出风头又极易脆弱不自信,个性发展不均衡,不和谐。
身体弱小气质敏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胆很小的宝宝记忆力很深刻,打一次能记忆很久很久,他们可能会不大犯相同的错误了,但很容易出现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懦弱、害怕孤独、焦虑不安、粘人的心理行为。
4莫用“打孩子”来推卸责任
父母往往是“穷极思变”才打孩子,这时心魔就出现了,这是父母下意识地想用当“大魔头”的方式逼迫“小魔头就范,可宝宝心里话却是:我现在知道我不好,我刚才做的时候并不知道,你总是忘记提醒我;你总是用越来越难听的语气提醒我,我听了就心烦,不想做个好宝宝;就算是我犯坏故意把饭倒在了地上,可是不知道是谁让我的手做的坏事,爸爸妈妈你们不该打我这个人!我不承认是我做的,你们亲眼看见了我也不承认!
这件事感动了我 篇8
姓名:万翌 指导老师:陈芬芬 班级:三5班 联系电话:09546011692 妈妈曾给我说过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明白了,也感动了我。
那是一个冬天,虽然阳光明媚,但感觉还是冰冷冰冷的,由于天气干冷,教室里又有暖气,可能是上火的原故吧,我突然流鼻血了,这下可怎么办呀,我身上一点卫生纸也没带,直见鲜红的鼻血一滴一滴的滴在本子上,书桌上,还有地上,正在我无助的时候,同桌发现了,告诉了班长并牵着我的手带我去了洗手间,这时候,有好几个同学来了,他们有的掏出自己的卫生纸,帮我擦的擦,洗的洗,还有位同学很有经验的说用凉水在额头上拍一拍就好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鼻血渐渐的不流了,我的脸也是干干净净的,他们又争着抢着把我扶进教室,好像我受了重伤似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忽然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鼻子里感觉酸酸的。这虽然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却体现出了同学们的一颗很热很热的心。
想起这件事我就 篇9
微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上,阳光打在小鸡的墓上。这个周六我还是走到了小鸡的墓前,又来看一看它,这时,我又想起了去年的时光。
在一个炎热的午时,快到给小鸡喂食的时间了,我跑向了冰箱,随手拿了一块面包,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到了小鸡面前,小鸡看到了面包,高兴地手舞足蹈,不停地“叽、叽、叽”地叫着,我慢慢地,一小块一小块地给它吃,不一会就吃完了,我随后就吃饭去了。
因为心里放心不下小鸡,我快速地吃完饭,来到鸡笼边看它吃饱没有,发现小鸡在躺着,我摸了摸它,可它没有动,我问了问奶奶,奶奶开玩笑地说:“它不会死了吧?”“不太可能吧?”我挠了挠头皮说。我又拉了拉它的眼皮,它还是不动。这时,一道晴天霹雳出此刻我的大脑中。
“它死了!”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妈不解地问:“怎样了?”我一边哭泣,一边说:“它死…死了!”我又悲痛的大哭起来,半个小时过去了,我把小鸡的尸体带到了楼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挖了一个小坑,这时我手里捧着小鸡,心想,小鸡啊!你怎样就这样离开我了,我对不起你,是我不细心用面包把你咽死了啊!小鸡啊,我还有很多话想跟你说啊!你还没有一个名字,还不明白自我叫什么,你就走了。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到我家里,你跳出盒子,走来走去,好像在找妈妈;你还记得;我一回来,你那欢快的叫声吗?此刻,你已经去了,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叫声,再也不能和你玩了,小鸡再见了……
剃头这件事 篇10
说起来,剃头不算什么大事,当然100年前辛亥革命那会儿,人们就不会这么想了。那时剃头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剃还是不剃,是件要命的事儿,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就是当时的写照。我估计那之后才有所谓“平头百姓”的说法,那之前谁敢留平头啊!
对,我的原则是能简单就简单,一洗一剪一吹就得了。那种又设计又造型,还加烫染、按摩之类的,实在不是我能消受得了的。这倒并非我花不起那个钱,而是我不喜欢那种折腾脑袋的方法,那会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
小时候,我住的县城里还有剃头匠,提着个装满工具的木箱子到处串门给人理发。那个定期而来的剃头匠叫什么我已经忘了,但他的模样却记得很清楚,方方脸,短头发,中等个,见人就咧嘴笑,经常穿一身灰衣服,说话不急不忙。那时候,我从来不去理发店剃头,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上门来,我端把椅子坐在走廊上,他嘁哩喀喳给我剪头发,剪完后端一盆冷水来,挨着走廊前的水沟拿肥皂洗起来。我印象颇深的是,每次剃完头后,他都会拿剃刀给我刮刮鬓角和后脖颈。
从小学到中学毕业,都是这个剃头匠上门给我剃头,其中有两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是他给别人剃头时,我好奇地翻看他的工具箱,拿了一把剃刀出来,装模作样想学大人那样刮刮胡子,没想到一不小心把自己的下巴划了一道口子,那时我才知道剃刀有多锋利。另一次是一个大热天,看到有人剃了光头,我也相当好奇,要求他也给我剃光头。他认真地问我真想剃吗,我肯定地点了点头,他就痛快地把我的头发理了个精光。之后有人给我和家人拍了一张照片,这是我唯一留光头的照片,无论什么时候看到这张照片,我和家人都会笑得前仰后合。那时我才知道我留光头有多难看和好笑。
后来上大学时,我的头发都是交给同学打理的,也没有去过理发店。等我工作后,好长一段时间也是同事给我理发,我也给同事剃头,这样互帮互助过来的。前些年我与一些朋友开车去几十个国家采访拍摄,临出发前也没有忘记带上两套理发工具,途中剪头发这事也是朋友代劳的,常常坐在宾馆的浴室内,穿一条短裤就剃头发,剃完后就势到水龙头下一冲,干干脆脆,利利落落,省下了不少理发钱。
直到今天,我还是喜欢去那种小理发店剃头,一是感觉朴实,二是价格便宜,三是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剃完头就走人。记得老家父母住的附近也有家小店,每次回家探亲就去那里剃头,十来年前开店的老板还是个女孩,如今她已经成家有了小孩。虽然我回老家的次数很少,但每次去那个小店她都还认得我。我女儿很小时也在那里理过发,后来再去时,女老板会感叹说,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在我的印象中,这些小理发店以及串门的剃头匠、给我剃头的朋友,都会给我带来温馨的回忆。我常常感觉,幸福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没必要花很多钱、费很多工夫、搞很多花样,同样的目的或结果,用简单的方法也能获得,就像剃头这件事。
这件事,我做对了 篇11
从小到大,我经历过的事情很多,有时会做错事,有时会做好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去年暑假发生的那件事。
去年暑假的某一天,我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到叔叔家玩,当时车上很拥挤,都快把人给挤扁了,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争到了一个座位。正当我准备坐下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吃力地站着,还险些被人推倒,于是,我赶紧扶老奶奶到座位这边来。
当我回到座位前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坐在座位上的竟然是一个20多岁的大哥哥。我问道:“大哥哥,怎么会是你坐在这里?”这个大哥哥不理我,头看窗外去了,显然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我加重语气,又问了一次,这时那个大哥哥才满不在乎地答道:“我看你走了,我才来坐下的。”我理直气壮地说:“我刚才走开是扶这位老奶奶过来坐下的,你怎么能趁虚而入呢?”大哥哥反驳道:“我怎么趁虚而入了?刚才你走了,谁抢到的座位就是谁的,谁让他们刚才都不来抢,那我只好坐在这了。”
这件事,让我感动 篇12
有一天中午,烈日炎炎。我吃完午饭,走着去上学。当我踏在那被太阳晒得要冒烟的柏油马路上,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觉。道路边的几棵老柳树无精打采地垂着自己碧绿的枝叶,好像也被那火球似的大太阳晒得昏了头脑,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着“知了、知了……”仿佛在和太阳吵着架“热死了、热死了,怎么老是这么热的天。”树下坐着一位年近七旬,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手里拿着一把小折叠扇不停地扇来扇去,望着天空这个“巨大火炉”不停地摇头叹气。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的大热天,一刹那就变成了万里乌云的阴天。狂风呼呼大作,飞沙走石,树木被无情的狂风撕扯着。我一看,心想:大事不妙,这鬼天气,真让人不省心。于是,马上朝学校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过去。但天不遂人愿,不一会,豆大的雨点犹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天空上以光的速度泻下来。顿时,整个世界好似都被那倾盆大雨包围着,我急忙跑向学校门口。但就在这时,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我不小心右脚一滑,重重的摔倒在地上,我顿时觉得腿似被无数的利刀划过一样疼,我想大叫,可知道,我的嗓门在风声雨声中显得苍白无力。泪水混着雨水一起顺着脸颊奔流……“你没事吧?来,我扶你站起来!”绝望中,一个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泪眼朦胧中看到是我的同学杨成武。他一手撑着伞,一手架着我的左胳膊试图把我拉起来,但疼痛到麻木,我用不上劲,怎么也起不来。杨成武索性把雨伞扔在了地上,用双手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扶起来,并把我拖在了他的背上,背着我朝学校门口一点一点地走去,杨成武在慌乱之中,忘了拿雨伞。我趴在杨成武的背上,觉得特别感动,刹那间,我的眼里流出了友谊的感动泪花。
青春这件事 篇13
我临着青春的河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后道别,有时我不禁扪心自问,青春究竟是什么,要说没有颜色,它却创造斑斓的色彩;要说空旷无期,它却姗姗来迟又潇洒地拂袖而去。青春这件事,我实在捉摸不透。
一次,QQ上一哥们儿的头像闪动着,他问我生活幸福吗?这个问题被人问了无数遍,有的时候我唯唯诺诺纠结上半天才不太情愿地说“是”,可是那一瞬间,我坚定地思考和回忆了生活中种种被我定义为幸福的事,坚定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也坚定地无视了那些鄙夷的不相信的目光。我想说,从一个正在长大的人的姿态说,我很幸福,纵使我渺小。微不足道,我仍然以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执着,固执地追求光和热。
现在的我,不光鲜也不鄙陋,喜欢做很多人喜欢的事情,走很多人反反复复走过的路,写很多人写过的句子,看很多人看过的书,我开始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重要多么特殊,默默地循规蹈矩地做一些事情。我没有一大段能停留下来等待被救赎的空闲,我只能一个人慢慢地翻着前人遗留下的被借阅过无数次的经验手册。
以前我和很多小孩一样喜欢哥特、普罗旺斯,虽然现在也一直喜欢着。但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到了普罗旺斯就到了天堂,要住在那里一辈子过着童话生活的纯真想法了,因为不会有一个童话家为我添上“从此,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局。法国的乡村就像上海浦西一样氤氲着一种贵族气息,我学不来。或许就像我爸说的,将来年纪大了,在乡里买块地造栋房子,周围种上庄稼也可以种上喜欢的花。养一只狗,做一个舒舒服服自给自足的庄稼汉。这算是中国版的童话吧。
青春的想法飞扬着,发现我着实变了,以前那个不爱说话,不会说话,把事都憋在心里的我哪儿去了?也确实有些年头不见她了。只是我有时候很怀念,怀念以前自己那做什么都不考虑后果的锋芒,怀念以前不考虑长相和衣着,所有在意的就是书本和朋友。我没有去悉数一件件的小事然后感动到流泪,文艺范儿我学不来,文艺青年不是我的理想,我也做不到。我平凡,想在平凡的生活里找点乐子偶尔也伤感一下子,应该允许吧。于是我会偷偷地将自己的梦想串成一个故事,存起来,让未来的自己替我完成它。于是去创造一些没用的形容词,借助我愚钝而又贫瘠的记忆,趔趄地将它们整理成册,装进记忆的匣子。
有一天,中午出門的时候,看到一对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行走着,老婆婆走得稍慢些,好像感觉自己跟不上了,便用颤抖的嗓音呼唤着:“老头子,等等我。”老爷爷便也缓缓地回过头来,乐呵呵地看着她傻笑,然后他俩一齐大声笑了,那笑声好似他们当年携手约定凝望彼此时的喜笑颜开,那是一种海誓山盟饱历风霜后不离不弃的幸福之笑。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A,A开始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起她的憧憬。她说希望自己老了还能遵循当初的海誓山盟,她说也想像那对老人一样,不过到了头发斑白,掉光了牙齿,连路都走不动的时候还能彼此心照不宣。她说也不追求浪漫,不一定要一起走南闯北,因为那样的感情深刻但不一定长久,她只想拥有几个平平淡淡不那么花哨甚至可能还极不起眼的朋友。不过。她说现在只想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待到老了再去细细回味。
我说:“我也是。”
这件事感动了我 篇14
三年级时的一天中午,我出去玩,不一会就摔倒了,同学们扶我去医务室。正巧,教师没来,倒霉!只好回班了,忍着痛上到最终一节课,最终放学了。回到家,妈妈一看,心痛的说:“忍着点儿,妈妈这就去买药。”说完,便快步下楼了。唉,危险时时在身边,一不细心就受伤啊!我想着就后悔。
不一会,药就买回来了,我仔细一看,有红药水,消毒水,绷带,云南白药和棉签。怎样这么多样呀?妈妈说:“也不明白那个好用,多买了点。”妈妈把红药水帮我涂上,叫我不要再乱跑,又给我盖好被子,漏出受伤的部分。我躲在被子里,不一会就睡着了。还做了一个美梦,一个体现着母爱似水的梦,妈妈的爱好温暖啊!
第二天去上学,教师又给我抹了一些橄榄油,说这样好的更快,还不容易感染,教师为我把脏血挤了出来,教师的爱总在许许多多的小事中见到,使我体会到了师爱无疆。
这件事教育了我 篇15
夜晚,我躺在床上,又想:到底是说还是不说?说了又怕被妈妈骂,不理我。如果不说,那我心里又很不安。算了,还是说吧,反正我不能做不诚实的孩子。
第二天,我拿着坏了的新手机还给妈妈,妈妈惊奇地说:“咦,你是怎么找到的?”我说:“妈,对不起,我昨天放学回来的时候把您的手机弄坏了,说了我又怕你不理我,我只好把它藏起来了。妈,你打我吧!”没想到,妈妈居然没有打我,反而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孩子,你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能撒谎,要记住我跟你说的话。
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闲。
教养这件事 篇16
教养这件事大家都在说,还是经常地说。但是否都在做,都在注重自己教养的提升,很值得质疑。有一次过一道窄门,被对面来的年轻人让路,受宠若惊忙着道谢,说:这是我第一次夺门而入啊。以前“狭路相逢”时都是给人让路,因为视而不见的太多了,抢行加塞的太多了,多到几乎是全民性的。
曾经有人针对老年人为老不尊、有失教养的问题展开议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但仔细看,年轻人的教养问题很多,孩子的教养问题很多,衣着光鲜和衣着不整的人教养问题都很多。如果从群体说,几乎没有什么群体的人教养好到突出。
个人教养的瑕疵,日常我们都见怪不怪了。抢和嚷,几乎成为国人的标志。在任何地方大家都如此,事事都如此,你怪谁?谁怪你?那些最能表达人教养的小事,学校没有讲,爸妈也没教育,自己能悟到多少是多少,能做到多少是多少。可惜非常注意去悟此道的人不多,因为没有什么实用。对比情场、官场、赌场,教养不考试、不评分因而不引人注意。应试教育的国情中,教育与教养一点不应对。
其实,开车抢路、餐桌无礼、旁若无人地大声讲话、衣冠不整、味道不洁、听人讲话不直视对方、接听电话不问好等等,这些都是很浅层次的没教养,比比皆是。严格来说,这都是人的最基本素质,人人都该具备的。
而深层教养,生活中注意和实行的人更少。以前看过一个说法:餐桌教养不是不打翻酒杯,而是别人打翻时装作没有看见。
如沐春风地与人相处中,很多教养来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也有社会环境的要求影响,以及小环境的限制养成。但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要求与悟性。自己如果对于教养没有要求,那即使有硬性的规定也是白搭。
面对社会快速的荣华富贵需要教养,尤其富贵族群的教养亟待提高;面对三灾六难也需要教养。泰坦尼克号遇难,女士孩子先逃生;美国哈德逊河飞机失事,获救时的井然有序,都是社会教养和个人教养。
【面试这件事】推荐阅读:
挣钱这件事高三作文06-29
这件事真自豪散文05-13
这件事让我感动07-24
我刚知道这件事杂文随笔05-12
这件事真使我难忘07-25
这件事教育了我范文09-01
这件事请老师谅解作文09-29
一想起这件事,就觉得遗憾作文10-24
想起这件事,我就激动小学作文10-23
这件事令我感动教学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