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的应用导学案(通用11篇)
遥感的应用导学案 篇1
学案导学的应用与思考
一、导学案的编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又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弊端。经过专家的研究进行了导学案的编制。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觉得可行,于2010年1月也着手进行了自己的学案编制。我们本着以下原则进行了编制。
(一)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学案导学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二)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英语本来就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科。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十分明显,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虽然教师也特别的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调控,、注重了分层次教学,并充分利用游戏,chant,TPR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还是很难的兼顾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并且学生的质疑和问题,教师往往只能够听取极少数学生的意见。极少数的做到了解答。同时教师也很难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中间的环节,也就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到底是在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案导学由于学生的思考具体到了字面上,教师的巡视和检查就会从中发现大量的信息,也可以在学生和作时给予学生及时到位的辅导,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进取性,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高,这就是我认为的学案导学法学习过程的即时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多让学生对学习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利用学案导学,使得教师的引导、指导具体化,记录在纸面上,永远不会因为大脑的忘记而消失,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加实在在有效,说是学案:就是学生在完成学案的同时,实际上上就是在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长久的坚持学生的思路就会被我们领到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方向,最终给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学习的习惯好,并且发展学习能力,对于大块时间的利用就会更加的科学。(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学案,最终摆脱学案。)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会学习,为实现终生学习奠基
(三)是改进目前备课状况的需要 师资发展不平衡,集体备课不能有效落实。这时备课有时就成了备课组长讲一讲的过场,造成资源的浪费。设计成成熟的学案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这样教师就有了下手的着力点,另外教师专业发展很不平衡,集中集体智慧,形成统一思路。一纸学案就会尽可能的消除这种不到位与不平衡,并且会是最佳方案。虽然落实起来还有差距,但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考虑问题,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凸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四)改进目前课堂教学的需要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但有的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形似”,忽视“神似”,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教学目标常常落实不到位。
1、在我校进入课程改革以来,公开课表演作秀,唱歌、表演、辩论等形式本无可厚非,而大量教学现实中,活动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
2、为了加强互动与交流,无效的分组讨论,课堂上,无论什么问题都要分组讨论,仿佛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新课程精神;
3、满堂发问,一些教师以为没有问题就不足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问题较多,并且难度也不是很低,有一定的含金量,但是学生回答问题就一个学生而言,也就是一次,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学生代替了全体学生,回答错了还好,老师可以讲一讲,但是回答对了,大多老师就一带而过,难一点的能好一些,简单的就不管了,这对于学困生,和一些中等生是不公平的。一堂课好像问题较多但是每个问题提出后,实际上还是少数代替了大多数。总而言之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4、学生解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规范性极差。学案很多时候都要写,在教师面前写,一般书写和规范性要比作业好的多。
5、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完成,可一堂课到底完成了怎样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不清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不知道。总之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用自己的教去评价自己的教,这个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有了学案就可以在本堂课中适时地进行检查了。
遥感的应用导学案 篇2
所谓“学案导学”, 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 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会计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 学生不善于课前预习。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仅限于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 以讲解和灌输为主要的传统教学方法, 而忽视引导思考和启迪思维, 往往就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 其结果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后对交易或事项的分析无从下手, 不善于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 (平均学习保持率) 的多少。
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 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 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 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后, 学生课前已经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学案完成了相关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
对于一堂新课, 学案的编写通常包含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归纳小结、作业布置、学习反思这6个基本栏目, 这6个栏目的制定关系到学案的优劣。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一) 认知目标
1.了解筹集资金核算的主要内容;
2.掌握筹集资金业务 (投入资本业务) 的核算。
(二)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在核算资金筹集 (投入资本) 过程中设置的主要账户;
2.能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对筹集资金 (投入资本) 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三) 情感目标
1.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例如:在《基本会计》的筹集资金这堂课的学案中, 我就制定了以上三维目标。 学生一看就十分清楚, 在这堂课中自己应该了解、掌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应培养自己的哪些能力, 等等。
二、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应制定相应的重、难点。 对于重点应突出, 难点不宜太难, 因为职高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三、学习过程的制定
在编写学案时, 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一环节上, 尤其是问题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学案的价值。 通常在这个环节中, 还包括几个小的环节。 例如:
(一) 小试身手
1.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 (书本P43)
2.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二) 初探新知
试一试:编制会计分录
业务1:2010年9月1日, 接受王小丽投入的货币资金400000元, 已将现金存入开户银行。
认识账户一:实收资本
会计分录:
(三) 现学现用
2010年9月份公司还发生如下筹集资金的经济业务, 请编会计分录
(1) 5日, 收到王小丽投入的仓库一间, 作价200 000元。
(四) 深究新知
业务2:经过近四年的经营, 效益显著, 利润年年增长, 发展前景好。 这时有新的投资者陈大立要求加入。 他愿意出资_______万元, 享有与另外三位投资者同等 (同股同利) 的权益。
认识账户二:资本公积
会计分录:
(五) 大胆尝试
对于初探新知和深究新知部分, 教师先通过“T”型账户让学生认识这两个账户, 然后分析完经济业务后, 不是让学生直接书写会计分录, 而是通过填空的方式降低难度, 让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激发了学习兴趣。 再通过现学现用环节, 让学生进行巩固。 大胆尝试环试是这篇学案里最难的部分, 目的在于让优等生有提升的空间, 也使得整篇学案既有简单的问题又有稍难的问题, 使学案更加完整。
对于学习反思环节, 我们可以这样制定:
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
1.已经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说明如何解决的)
2.尚未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
通过学案导学,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的新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篇3
关键词:导学案 编写 应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化,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导学案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新的载体,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虽然导学案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形式,但筆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应用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认识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和用途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教师通过学案的形式引导、教会学生自我学习,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在学习、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重视学习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是衡量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否的标准。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杜绝照搬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而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是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三、导学案内容要形神兼备,充分体现在学习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神髓
导学案不是单纯课本知识的罗列,也不仅仅是练习题,更不是概念填空。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仅仅是将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概念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缺少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这便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可以说徒有其形。因此教师在编写时,应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多尝试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新闻材料等创设情景,用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学案编写时,我们可以对“神七”发射的事例进行介绍,然后设计问题:“神七”升空的动力是什么?这类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举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很自然地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有关概念教学的理念。
四、导学案编写要注意细节问题,避免粗枝大叶
我们的很多学生在上课前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很少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记忆型”的预习方式很难真正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的用途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去思考、质疑、解决问题,因此更要注重知识细节的体现。
五、导学案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导学案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其能力等也不一样,因此导学案中的问题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回答,习题也不能要求全会做,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导学案在内容上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例如在习题设置上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设置一定量的习题来实现。习题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型”,难度很小,紧扣基础知识,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二个层次是“大众性”“思考型”,一般的学生经过思考也能够完成,从而受到激励;第三个层次是“挑战型”,可用来满足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的挑战欲望。
六、导学案使用要注重课前反馈
教师在上课前要收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导学案,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做到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没问题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载体,实践证明其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教无定法,其在具体实施上需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新材料及其应用》 导学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及应用.二。导学过程:
1.纳米材料
(1)纳米是单位,m
(2)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nm,它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能与较大尺度时相比,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些物质组成的材料为纳米材料;
(3)纳米技术的应用及优点
2.“绿色”能源
(1)绿色能源与以往使用的干电池比较有那些优点?
(2)绿色能源的特点
3.记忆合金
(1)合金叫做形状记忆合金;
(2)主要成分是:
(3)物理特性:
(4)应用:
三.课外知识:
1989年 12月20日凌晨,美军的两个中队 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躲过昼夜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巴拿马对空监视雷达系统,突然出现在巴拿马城西120km处的一个军用机场上空,为美军大规模入侵巴拿马夺取了制空权.雷达能监测普通飞机的飞行情况,为什么不能发现隐形飞机呢?
解析: 隐形战斗机是利用新型的隐形材料制成的重要军事武器,涂有隐形材料的战斗机能将雷达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大部分吸收掉,反射回去的却很少,使雷达变成了“睁眼瞎”.而普通飞机反射回去的无线电波信号很强,雷达接收屏能接收到,因此能显示出普通飞机的存在四.随堂检测:
1.你认为所有的材料达到纳米尺度就一定是纳米材料,或者说一定具备纳米效应吗()
A.是 B.不是 C.目前还不知道
2.上海磁悬浮列车在2003年元旦前一天运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备受世人瞩目.磁悬浮列车中用到下列哪种材料()
A.超导材料 B.纳米材料 C.记忆合金 D.隐形材料
3.在我国“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用极薄的金箔贴饰的精美“金器”.黄金可以被做成极薄的金箔,主要是因为黄金的()
A.延展性好 B.硬度大 C.弹性好 D.密度大
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导学案 篇5
(一)编写:审核:时间—、教学目标 :、复习近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
2、理解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二、问题导学:
1、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
2、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证明线段相
等,转化为证明向量的相等,求线段的长,转化为求向量的; 证明线段、直线平行,转化为证明向量;
证明线段、直线垂直,转化为证明向量;
几何中与角相关的问题,转化为向量的问题;
对于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面几何问题,通常以相互垂直的两边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通过代数(坐标)运算解决问题。典型例题
例
1、如图所示,若D是△ABC内的一点,且AB2-AC2=DB2-DC2。
求证:AD⊥BC。
例
2、已知A、B、C是坐标平面上的三点,其坐标分别为A(1,2),B(4,1),C(0,-1)
(1)求,和ACB的大小,并判断△ABC的形状;
(2)若M为BC边的中点,求||。
三、作业
ABCD中,错误的式子是()
A、B、
C、ABBCACD、ADABAC2、已知A(2,1)、B(3,2)、C(-1,4),则△ABC是()
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3、△ABC是等边三角形,设a,b,当|atb|取最小值时,t=()
13A、B、1C、2D、224、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A(1,1),B(1,3),C(3,3),D(4,1),则
四边形ABCD为()
A、直角梯形 B、等腰梯形C、矩形D、菱形
5、在平面上有A、B、C三点,设mABBC,nABBC,若m与n的长度恰好相等,则有()
A、A、B、C三点必在同一条直线上B、△ABC必为等腰三角形且∠B为顶角C、△ABC必为直角三角形且∠B=90º D、△ABC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6、设向量a(1,3),b(2,4),c(1,2)若表示向量4a,4b2c,2(ac),d
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能构成四边形,则向量d为()
A、(2,6)
B、(-2,6)
C、(2,-6)
D、(-2,-6)
7、已知点A(,1),B(0,0),C(3,0),设∠BAC的平分线AE与BC相交于E,那么有,其等于()A、2B、C、-
3D、
38、如果直线xyt与圆x2y24相交于A、B两点,O为原点,如果与的夹角为
,则t 的值为。
39、如图,已知AD,BE,CF分别是△ABC的三条高,求证:AD,BE,CF相交于同一点。
§2.4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二)执笔人:郑才红葛红时间—、自主学习例4—6填空:
(1)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斜率为k, 向量(a1,a2)平行于l,则称为l的,可以根据向量的知识得到向量(1,k)与向量共线,因此(1,k)也是l 的方向向量。
(2)已知直线l:AxByC0,则向量(A,B)一定和l,向量(A,B)
称为l 的。
(3)已知直线l1:A1xB1yC10,l1:A1xB2yC20,则n1(A1B1)与
l1垂直,n2(A2,B2)与l2 垂直,于是l1和l2的夹角便是n1与n2的夹角(或其
补
角)
设
l
1与
l
2的夹
角
是
,则
有
nn2
|cos|cosn1,n2||1|n1||n2|
二、典型例题:
已知点P(-3,0),点A在y轴上,点Q在x轴正半轴上,点M在直线AQ上,满足
PAAM0,,当点A在y轴上移动时,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三、作业:
1、已知点A,B的坐标为A(4,6),B(-3,),与直线AB平行的向量的坐标可以
2是()
①(14,3)
3②(7,)③(
921
4,3)④(-7,9)3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1,0),B(2,2),若点C满
足t(),其中tR,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A、(x2)2(y2)22C、2xy10
B、xy10 D、2xy203、直线3x2y60与向量n(2,3)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重合
4、若对n个向量a1,a2,......,an,存在n个不全为0的实数k1, k2,„„,kn,使得
,依此k1a1k2a2.....knan0成立,则称向量a1,a2,...,an为“线性相关”
规定,能说明a1(1,0),a2(1,1),a3(2,2)“线性相关”的实数k1, k2, k3依次可以取。(写出一组数值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
5、过点A(3,2)且与直线l:4x3y9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过点A且与l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2
6、已知向量a(x,x)与向量b(2x,3)的夹角为钝角,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
是
7、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60º,|a|3,|b|2,若(3a5b)(mab),则m的值为
8、直角坐标平面xoy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 y)满足OPOA4,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
§2.4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三)执笔人:郑才红葛红时间
—、自主学习:
1、力向量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果大小和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点不同,它们是
2、同一平面上,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或三个力f1,f2,f3处于平衡状态,可分别用等式;来表示。
3、一质点在运动中每一时刻都有一个向量。
二、典型例题:
例
1、如图,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2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
水的流速为2km/h,求船的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
例
2、某人骑车以每小时a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北方向吹来,而当速度为
2a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试求实际风速和方向。
三、作业
1、当两人提起重量为|G|的书包时,夹角为,用力为||,则三者的关系式为()
|G|
A、|F|
2cos|G|C、F
2cos
|G|B、|F|
2sin
|G|D、|F|
2cos2、已知作用在A点的三个力F1(3,4),F2(2,5),F3(3,1)且A(1,1),则合力F1F2F3的终点坐标为()A、(9,1)
B、(1,9)
C、(9,0)
D、(0,9)
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夹角为90º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º时,合力大小为()A、40N
B、2N
C、2N
D、N4、一条河宽为400米,一船从A出发航行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 B处,船速为20km/h,水速为12km/h,则船到达B处所需的时间为()A、1.5分钟B、1.8分钟C、2.2分钟D、3分钟
5、河水的流速为2m/s,一艘小船想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m/s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的静水速度大小为()A、10m/s
B、226m/s
C、46m/s
D、12m/s6、一船从某河一岸驶向另一岸,船速为v1,水速为v2,已知垂直到达对岸,则()A、|v1||v2|C、|v1||v2|
B、|v1||v2|
遥感的应用导学案 篇6
胶州市第三中学 姜芳 冷延武
根据“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学科组全体教师在2008-2009第一学期群策群力、分工协作,认真设计编写使用“全程导学案”,推行“三模块、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三模块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补差、堂清巩固”六环节。
一、课堂教学使用“全程导学案”的必要性
我们所说的“全程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全程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全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展示、复习和巩固过程中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全程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课堂教学“全程导学案”的设计
第一,集体打造、分工合作。首先,我们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集体力量科学编好每一份“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编写的劳动量是非常大的,要想学生轻松学习,拥有一份好的指南,老师就要负重前行。编写“导学案”时,我们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先是自己钻研,然后集体讨论,再让负责主备该章节的教师组稿,每一份“导学案”实际上都集中了我们集体的智慧,力争份份成为精品导学案。其次,我们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明确“全程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我们对“导学案”的设计,坚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集体备课时,备课组就统一要求,“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 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规范“导学案”的版面结构。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我们一般会设计这样几个栏目:(1)考点展示,课前热身——自主探究、自查自悟。设置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会读书、读好书,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考点梳理,易错辨析——基础起跑线。(3)走进高考,名题赏析——遮住答案、先思后看。(4)关注热点,相关链接——思维启迪、拓展提高。(5)精讲精析、即时检测——学法点拨、讲练互动。(6)反思质疑。
三、“全程导学案”的使用
第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二,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四、使用“全程教学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第四,“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教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全程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反思
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今后的设计编写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改正。
第一,以教案定学案。我们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还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第二,教学案就是练习题。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在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我们有些教师还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第三,教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成绩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7
为了深化教学课程改革,改变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通过探究方法进行独立学习的习惯,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备受关注的重点问题[1]。学案导 学的课堂教 学策略 ,为学生提供开放式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这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导学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学案”加“导学”。与普通教案有所区别的就是,导学案的形成是由教师的“导学”与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综合构成的,表现在学生研究学习的思维过程,是指以学案为主体,教师指导学习与学生研究学习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学学案相对导学案来讲,比较被动,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导学案教学是迄今为止比较新颖和有效的小学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导学案教学的特点,教师采用“先自学后教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题。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2]。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双向活动为主。要确保顺利完成学习过程,扎实掌握知识内容就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首先,教师必须完全掌握小学数学课本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综合知识水平,自主学习程度,以及是否懂得如何运用思维能力等基本情况。其次,学生需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主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交流探讨。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达到平等、民主、和谐,形成相互交流、积极沟通的良好关系。只要具备小学数学课程导学案教学实施的最基本条件,就能更好地实现课程学习目标。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精心 编 写 导 学 案 内容
新课改以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应该合理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学案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发挥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导学案编制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导学案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也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根本。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教学法时, 应该以新主题导入, 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特色课堂,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有新鲜感、更牢固。教师根据自身水平进行知识特点的剖析, 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基础知识导入、实验导入、运算方法导入、活动导入等多种形式,以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扎实知识为主,严格按照学校对导学案编写制度和流程进行建立, 达到学案审核标准[3]。
(二 )合 理 运 用 导 学 案 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应该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让学生从正确的思维方式入手,解决课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导学案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使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时,逐渐掌握自学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运用导学案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类型特点,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通过教案对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编制, 对教材、课外材料等,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讨出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经验编制,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巩固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通过个人和集体研究设计出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总结优点、消除弊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让导学案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摘要:导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进一步探究,结合学生实际课程学习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实施精心改良后的教学方案,理论结合实践,并且到达预期的学习效果。本文研究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反馈得到好评,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导学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施及应用。
“导学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使用导学案的优点
导学案的作用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导学案”教学,可以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学案”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让学生会学、乐学、活学、易学。
1.导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素质。导学案使生物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提问,体现了“个性与共性”、“基础与提高”的辩证关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人格,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并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2.导学案教学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在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和学生思维的充分展现过程中,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紧迫感、责任感。提倡学生质疑求问,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为此,教师必须及时为自己“充电”,拓宽知识视野,积极参加各项学习与培训,不断丰富自我,才能适应学生“问题”的需要,也促使教师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3.导学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生物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4.导学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其团队精神,更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二、使用导学案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和学法指导
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引入新课。然后根据学案提出自学的要求和学法上的指导。
第二步:学生自学教材,确定个体疑点
导学案要在授课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查阅教材和工具书,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确定疑点,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第三步:分组讨论交流,解决基本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体疑点,并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相互解惑,合作质疑,形成共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
第四步:展示点拨,全班解疑提高
经过自学和讨论,学生对学习内容已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理解,并完成了学案的部分内容,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经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让已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可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迅速进行第二次备课,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解疑的心理状态下,明析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第五步:达标训练,强化巩固知识
这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步,也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回答,对于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一起回答,难度较大的题目随机点名回答,这样可调动学生的思维,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堂导学后,学案上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已完成了,学生课后可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复习时,主要完成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构建一节内容的知识网络,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掌握所学内容,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是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有待于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
遥感的应用导学案 篇9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现状
旬阳县城关二中曾主持研究过十五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四结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于2006年结题并获省级二等奖,随课题生成的思品、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设计、教育论文和课堂实录等成果在全县范围应用推广,课题成果“信息技术环境下四结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该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各级教研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好评。城关二中在2006年就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2012年3月,该校派主管校长为首的各教研骨干一行九人参加在山东四所名校举办的第八届高效课堂研讨会。在充分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名校高效课堂模式,经过反复论证,于2013年着手开展《导学互助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这一课题,导学案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成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课改里程碑。跨出了以“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的坚实步伐。
课题选题意义
信息技术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训练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作为信息社会的公民,信息技能应用于工作、学习、生活每一个领域,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这门学科在当前我县基础教育中却被边缘化。一是信息技术不纳入统考,在应试环境下该学科不被重视。二是课时少、教师少、交流少,学科教研成空白。三是教材及教学软件建设散乱滞后,缺乏系统性。
以上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随意性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也存在误区,把信息技术课当成用来放松的游戏课和娱乐课,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低效甚至负效已成普遍事实。要改变教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意识模糊,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科学习惯,教给他们应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信息技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是最为常用的两步走方法。而多年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在实践中也带有极大随意性。要想让信息技术教学以任务导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优势互补,互助互学,自主提高,急需规范教师的主导行为。在主干学科实践应用成熟的导学案改进移植于当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失为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面对信息技术教材落后、人力不足、基础不齐等问题,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则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乱象的突破口,以《信息技术导学案的实践应用研究》为主题开展科研活动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现实的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
课题研究价值
一是通过课题载体,利用联片教研平台,组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研队伍,应对各校学科教师人数少,转岗教师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发挥我县各片区学校专业教师在硬件或软年方面的特长,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应对教师资源短缺与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打造信息技术学科联盟,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功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编写本地实用的导学案,既是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规范模式化,又是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开发校本课程,应对教材严重滞后的有力举措。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集体编写应用导学案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老师明确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将大面积改观。
三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激活信息技术学科,这种“联片校际合作教研模式”及“导学案的编写应用方法”成果亦可全面应用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基础教育“小学科”上,形成带动辐射作用,对各门学科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根据学生特点,探索适合我县学生学情的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练新授课导学方案、复习课导学方案和讲评课导学方案等常见课型的导学案编写方法。依据陕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系统编写各章节导学案。
2、以2011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建构实用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更新我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搜集整理实用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以方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减少教师在平时备课时的工作量。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如下:
1.开展导学案编写的研究。系统研究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的编写原则、编写的程序、编写要求、编写方法、编写内容要求等,总结提练常见的编写模式、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具体操作的程序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等系列问题。
2、开展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借鉴主干学科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提练总结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践课等课型教学模式。
3、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服务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
研究创新之处
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提练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举全县信息技术教师之力,精心设计初中全册导学案,搜集教学素材,集大家智慧于一体,减少信息技术教师备课量。同时,规范教学模式,可根本性改变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整体部署、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强化指导、责任到人、实践改进。由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调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搞好方案论证和启动培训,课题主要研修人员做好前期的示范引领、后期逐步吸收县区优秀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以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我县一线信息科任教师为主体;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相关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10—2013.12)
主要任务是课题主要负责成员完成方案制定、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开题论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课题研究任务、研究主题、启动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12—2014.6)
课题组精心设计初中信息各章节导学案,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实践并不断完善优化,形成适合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资源。并做好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中期报告撰写。
第三阶段(2014.6—2014.9)成果展评、建立初中信息资源库。首先做好组织校级、片区课堂教学的展评,收集优秀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总结经验,集结优秀课例、案例、课堂实录,并建立我县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为后期结题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9—2014.10)
总结、结题、推广。主要任务是集结优秀导学案(电子版)、教学设计(电子版)、教学软件等资源形成优质的初中信息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研究性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做好推广运用。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
教学实践经验:
1.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论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初探》获得县级一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原理》(金一鸣。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2、《教育学》(王道骏、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2版);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部分);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主持人王琴,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具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经验。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初探》分别在《现代阅读杂志社》、《当代教育论坛》等期刊发表,并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县级一等奖,参加的课题研究均获得良好效果。
完成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硬件完备。学校搬入新址后,建起了全县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所有教学班均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校园网络、数字化管理控制中心连接所有教学班与办公点,为整个实施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2.科研力量强大。参与课题的成员,大都是我县各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多年工作在教育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承担过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成绩,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研究时间充分,实施方案到位。工作站建立了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各成员每两周有固定研究研讨时间,为课题研究实验的参与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充分的时间保证,可以及时交流分享课题研究过程中好的经验,研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工作站将要求课题组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手册》,以及时积累课题研究资料,从而确保本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并取得成效。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遥感的应用导学案 篇10
在经历了三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热热闹闹的感性推进到冷静下来的理性选择。期间经历过迷茫、困惑、无所适从,甚至有过放弃教改回归传统的想法。近期,随着市教育局有效课堂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对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用导学案助力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在我的数学教学中已经付诸实践,以下几点个人的体会与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预习学案的编与备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和学生有效交流的保证,为了避免预习无目的笼统看书,我们应通过设计导学单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导学单要体现教材的知识脉络,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灵活性;要体现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要有温故知新的功能;设置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重难点,深度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以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教材,导学单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 “有的放矢”,使之成为学生预习的路线图。
其次,对于导学案预习部分的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既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互助合作,又要使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有个性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为课堂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形成初稿,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二、导学案的使用与操作。
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代表着将要达到的目的地。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高效地学、扎实地学,在实践中发现使导学案效益的最大化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我就行了以下探索。
首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引导督促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课前,教师必须批阅导学单,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组内解决基础性问题,组内搞不懂的,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交老师,师生共同解决。
其次,上课时避免就导学案讲导学案,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组间竞争机制,激发各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展示成效及时精讲补充。在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生成性的结论和规律,要及时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再次,知识巩固与拓展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三、两次检测的查与阅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案有两次检测环节。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检测,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为防止学生抄袭,可适时对检测内容进行变式提问。第二次为课堂达标检测,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的了解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来确定教师是否需要讲解点拨。
四、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但课前预习在时间上又不能充分保证,造成了学生预习不充分,抄袭等现象,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合理规划,统筹个学科之间的协作配合。
2.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动力,学习积极性不强。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这也是我们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31
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由原来的依靠教案上课的教师为课堂教学主导,转变为以学案导学,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案导学”顺势而生,导学案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的作用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导学案注重学生主体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主,教师运用具体的英语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英语的世界里进行探索性学习。诚然,导学的有效性成为导学案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
2.指导学生分层次学习。学生是有个性的学习主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在学习中也要分层次指导。目前初中英语的教材多呈现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语感以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教材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具有效性。知识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研究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呈现次序,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等逻辑顺序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学生的层次性使其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考虑,便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运用
(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彻底吃透教材的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进行分析,分别准备出教案和学案,充分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案的设计要严格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合理地设置学生学习的步骤,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八年级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课的导学案中,在成果的展示环节里,我安排了选词造句,按照语法进行组合,根据句子观察频度副词使用的区别、表格填空、问答口语练习等,都以完成下列课堂目标为核心。
(1)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2)掌握表示经常、总是、从不、有时等相关频度副词的使用以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能够和“every day、once a week”在句子中的位置区别开来。
(3)通过课堂各项练习,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二)导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
1.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很多学生的见解,在小组学习中经常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竞赛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三、学案导学过程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给予指点和帮助,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还要传授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规律,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外,教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详细解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练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设计Unit 4 What would you do?导学案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帮助他人,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并在虚拟的情况下学生是如何去处理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会用虚拟语气提建议,学生会用虚拟语气谈论一些事情。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设计在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便于学生通过探索独立掌握知识。此外,导学案的教学还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2]刘彤霞.“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5.
【遥感的应用导学案】推荐阅读:
遥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07-31
林业遥感应用07-28
遥感卫星的防震减灾应用研究12-21
遥感在水污染中的应用11-29
遥感原理及应用总结07-06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08-17
考研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招生简章11-20
学案导学的有效应用06-25
百分数的应用导学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