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课程培训讲座(共3篇)
党史课程培训讲座 篇1
中国现代史的几个历史时期及重要会议1、1919年五四运动——1923年底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1年 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代表13名,代表党员53名,另有共产国际代表2人出席。最后一天会议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195名,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制订了党的第一个章程。纲领的完善和章程的制定,标志着完成了建党任务。在宣言结尾处,第一次叫响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代表近40人,代表党员420名,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的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2、1924年1月——1927年7月大革命或国民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提出了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1926年7日,国民革命军从广州正式出师北代,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北阀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的组织指挥下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迎接北代军进城。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的革命群众。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出席代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批评,但仍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原则,但对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起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挽救革命的重任。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中共成立初期的困难,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受国内形势的影响,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不足,实践经验的不足,革命力量的弱小,蒋介石汪精卫的背叛。
3、1927年8月——1937年7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清算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6月至7月11日,六大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秘密召开六大,正式代表84人,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开始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935年10月19日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中央红军行程2.5万里、纵横11省的长征胜利结束,实现了战略转移。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向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公开放弃反蒋口号,1936年9月1日是,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共的意见。中共中央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出周恩来等通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4、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从此开展的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澄清了 “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1939年起,为打破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搞日根据地的封锁,开展大生产运动。
从1942年春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迎接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作准备。
5、1945年8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刘少奇主持下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
国土地工作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形成土改高潮。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村举行。提出了两个务必: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1949年4月21日是,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级国内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
6、1949年10月——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7、1954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8、1957年——1959年人民公社化、反右、大跃进时期9、1960——1962三年困难时期10、1963——1966年5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1、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12、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拨乱反正时期13、1978年12月——改革开放时期14、2000年以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中国共产党党史讲座 篇2
定南县委党校
宋添盛
中国共产党党史讲座
根据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讲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至今已经91岁了,91年的经历想在今天这么短的时间讲完是不现实的,我只能就其最主要的、有历史转折点意义的经历给大家做个扼要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我们党的历史、认识我们党有所帮助。我准备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背景和经过
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背景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4)、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5)、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天,参加大会开幕式的13位代表全部到齐,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此外,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7月24日,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情况。7月25日和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计划。7月27日、28日和29日,连续三天举行三次会议,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7月30日晚,代表们正在开会时,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立即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马上中止会议。大部分代表迅速转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会场,结果一无所获。党的一大期间的嘉兴南湖会议。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这次会议继续7月30日晚上被打断的议程。首先讨论并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会议最后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选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及地方组织尚不健全,中共一大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大会选举其担任中央局书记。由此可见,陈独秀当时的领袖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大会在“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等口号中胜利闭幕。】
(2)、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的浴血奋战史
1、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的革命活动(1921年8月—1927年7月大革命时期)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主要工作,在她的组织发动下,中国的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这次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铁路工人大罢工,规模大,范围广,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团结性和斗争精神,并且得到各地工人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因此,它是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党领导的第一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这次大罢工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2)、推动统一战线的形成。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的三大根据马列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迅速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正式开始。
(3)、积极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结果,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2、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1927年8月—1937年6月十年国内革命战争)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不仅使北伐战争失败了,更使党的组织遭受了严重损失。
(1)、发动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它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3)召开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4)、领导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
(4)、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由于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的影响,中央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意义在于,锻炼和考验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实现了战略性的转移。
(5)、召开了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一致抗日的主张。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部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7)、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8)、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哭谏”无效后,毅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于12日清晨在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囚禁了十几名国民党军政大员,并随即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应张、杨的邀请,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调停。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红抗日”的条件。25日,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它对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和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作用。西安事变成了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七七”卢沟桥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3日,一一五师主力以一个团和骑兵营的兵力伸向灵丘方向,牵制与打击日军增援部队,以三个团兵力冒雨埋伏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待机歼敌。25日拂晓,敌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预伏地区,八路军立即发起攻击。经过1小时激战,我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这是八路军首战告捷、举世闻名的战斗,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军民中的威信。
(2)、建立敌后方抗日根据地。华北抗日根据地。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05师。(3)、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领导,八路军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出动了百余个团,约40万兵力,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向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平绥、平古、白晋、德石等主要交通线上的日军及沿线两侧据点发动攻击,并配合各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作战。在连续3个半月中,进行了大小1824次战斗,攻克日伪据点2993个,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车站、桥梁、隧洞260多处,缴获各种炮50余门,枪5800余支。此役严重打击了日军,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对于克服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4)、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5)、大生产运动。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6)、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7)、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春,整风运动开始。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贯彻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它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团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的基础。
4、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1945年8月—1949年9月)
(1)求和平,进行重庆谈判。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国和蒋介石的阴谋,团结教育人民,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真和平的决心,从而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共产党争取到了政治主动权。这次谈判还有力推动了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2)、组织解放军进行了三大战役。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对我军都十分有利,党中央、毛泽东决定从东北战场开始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次大的战略决战结束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基本消灭殆尽,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
(3)、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号召全党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作好了充分准备。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并选举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议决定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采用公元纪年;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会议还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
三、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1949年10月1日至今)
1、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历史。(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级政府机关,执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决议:向世界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3)、土改运动,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千百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消灭。
(4)、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7月23日,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公布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到1951年10月,“镇反”运动基本结束。这使我国的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5)、“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从此,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中心任务的“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狠狠打击了不法资本家和蜕化变质分子,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纯洁了党的队伍。
(6)、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1957年1月—1966年4月)
(1)、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3月,党的成都会议制定了《关于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并为大社的意见》的文件。会后,河南省遂平等县和信阳专区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热潮,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同年8月6日,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赞扬人民公社好。9日,毛泽东在山东同当地负责人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毛泽东的谈话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人民公社好”的口号立即传遍全国。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肯定了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全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地方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
(2)、反右派斗争。1957年,在整风运动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大民主”,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为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党领导群众进行了反右派斗争。但是,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它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了敌我矛盾,把一些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挫伤了一些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3)、“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4)、庐山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和8月2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会议原定的议题是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讨论今后的经济工作任务。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在肯定总路线和1958年工作的前提下,分析了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中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并印发各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许多人表示支持彭德怀信中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讲话中指责此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此后,会议发生转向,开展所谓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庐山会议后期对彭德怀的批判和在全党开展的“反右倾”斗争,不但使经济工作中的纠“左”努力一度中断,更重要的是,它使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原则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5)、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做政治报告。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尤其是在后来的宣传工作中,片面强调总路线的基本精神是“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于是盲目求快就压倒了一切。
(6)、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2年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我国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提出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党发动和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尽管它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左”的错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人,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在1月30日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会议开成了民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会。与会者对各省委、各中央局和中央国家机关提出了批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了自我批评。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发言中对党的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缺点、错误提出了批评,并主动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大会主要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了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动员全党贯彻“八字方针”,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8)、党的八届十中全会。1962年9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发表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并决定分别成立彭德怀、习仲勋专案审查委员会,对这两个所谓的“反党集团”进行审查。这些错误的批判和组织措施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七千人大会后开始恢复起来的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再次遭到破坏。
3、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反映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为“文化大革命”确定了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左”倾错误的纲领。它的通过和贯彻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红卫兵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首先在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派别纠葛和纷争。红卫兵在1966年8月以后进行了大串联。毛泽东支持他们的串联活动。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8次在北京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1300万师生和红卫兵。红卫兵运动对全国“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造成全国**的重要因素。
(3)、“九一三”事件。林彪、叶群、林立果等见阴谋业已败露,遂于13日凌晨乘飞机仓皇外逃,途经蒙古的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林彪集团的余党,或自杀毙命,或束手就擒。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周恩来妥善作了处理,保持了全国政治局势的稳定。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灭亡,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4)、“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5年1月四届人大会议后,周恩来病重住院,邓小平接受毛泽东的委托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加上江青等人诬告邓小平在搞“翻案”。毛泽东认为“文化大革命”主流是好的,把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所采取的政治路线和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说成是“右倾翻案风”,于是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江青一伙趁机对邓小平等进行诬陷和迫害,全盘否定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的政治方针和工作成就,使全国刚刚趋于稳定的形势再度陷入混乱。
(5)、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实行隔离审查。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标志着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内乱从此结束。
4、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1976年10月—1982年8月)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华国锋坚持“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文化大革命”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1978年5月10日,由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鲜明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这篇文章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3)、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于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4)、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自1980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十年)(982年9月—1992年9月)(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耀邦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这次大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在政治上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方针和任务,在组织上实现了新老合作和交替,标志着党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赵紫阳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指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这次大会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步骤
(3)、1989年政治**。8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5月19日晚,中共中央决定在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但少数**分子煽动一些人与戒严部队对抗。同时,上海、广州等地也接连发生暴徒冲击党政机关、破坏交通设施等严重事件。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这场政治**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进程,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4)、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历史(1993年9月—1997年8月)
(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全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工程全面启动。
7、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历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9月至今)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党的重要会议,它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迈向新世纪的前进方向。
(2)、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全面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为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史课程培训讲座 篇3
办公室〔2014〕第〔079〕号
关于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程的通知
为了提高酒店全体员工的消防意识,提高防火、灭火和自我保护能力,广东消防教育中心专家特意为酒店全体员工进行一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目的进一步使酒店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防范意识。现将培训课程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授课内容:《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二、授课对象:酒店全体员工;
三、授课地点:副8楼XX厅;
四、授课时间:2014年5月28日14:30—15:30;
五、授课人员:广东消防教育中心专家;
六、场地要求:
1、会务部:负责场地卫生、座位摆设(以课堂式摆设);
2、工程部:工程人员、DJ员需提前调试好投影、音响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届时跟进讲座全过程;
3、市场部:负责讲座的全程跟踪拍摄,横幅的制作,内容“2014年度消防安全
知专题讲座”
4、请全体员工准时出席,届时将作签到记录,对无故不参与者作出扣分处理,请相关负责人做好传达监督工作。
以上内容,特此通知!
办公室
【党史课程培训讲座】推荐阅读:
党史讲座总结08-26
听中国党史90年辉煌讲座有感05-23
社团党史知识培训班学生代表发言稿07-29
读党史说党史09-25
中国党史10-24
学校党史总结10-24
团史党史05-29
听党史有感06-17
党史知识题库07-12
党史讲稿范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