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2024-06-26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精选16篇)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1

《快快起床》中班音乐活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姐妹,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音乐活动《快快起床》。这是来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音乐,大家对这个可能不是很熟悉,我先介绍一下奥尔夫音乐的特点,这也是我上这堂音乐课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律动、舞蹈、表演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它的特点主要有:

一、注重节奏。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

二、偏爱打击乐器。

奥尔夫之所以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是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另外,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

三、即兴演奏

在课堂上,孩子们利用闹钟和闹铃声音形象生动地用响筒和手摇铃演奏了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

四、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新鲜有趣的游戏不断吸引了孩子长久的注意力,将孩子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案:《快快起床》

活动目的

1、倾听音乐,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

2、能比较清楚地用相应乐器表现音乐中闹钟行走的声音和闹铃铃声。

3、在呼唤宝宝起床的游戏中感受音乐歌曲带来的积极情绪。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个环节的摸索及律动,在游戏中让幼儿听辩特定音效。

难点:让幼儿理解各个钟的声音,让幼儿扮演。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幼儿成半圆形坐在老师周围。乐器:将所用乐器摆放在小椅子下方。活动筹备

道具:DVD机、音乐光碟、闹钟、布偶(小兔、小熊、小鸡)。乐器:手摇铃、响筒。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来,小朋友们,到老师这来,我们跟着音乐跳支快乐的舞吧。(摇手、蹲、摇摆、蹲走。)(《1两只老虎》伴奏)

二、实物引导

嗯,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这是什么?(小闹钟),小闹钟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嘀答嘀答嘀答)谁来用身体动作模仿一下?

好,我们跟着闹钟的声音一起来走一下,(多种走的方式)。(《2嘀答嘀答》)

三、听辩“闹铃”、“闹钟”声

小闹钟除了会嘀答嘀答地走,它还能帮我们什么?(看好时间起床)那当我们看好时间的时候它会发出什么声音?(铃铃铃)。我这里也有铃铃铃的声音,待会你听到铃铃铃的声音就把小手举起来,好吗?

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听音乐,举手。

四、感应曲式

你刚才听到了什么?(闹钟的声音)闹钟什么样的声音?(叮铃铃铃)那这个铃铃铃的声音是在什么时候发出的? 我们来听一听,我把它画下来好吗? 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老师画节奏。

我有没有把叮铃铃铃的声音画下来?哪里是叮铃铃铃的声音?这个像什么?这个小X代表什么?(小闹钟在走)小闹钟走了几下小闹铃就出来了,(三下)

我们一起来打打节奏,嘀答嘀答嘀答铃„„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老师指着节奏做举手代表叮铃铃铃)

我们再来一次,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老师带幼儿拍拍手,举手)

五、打击乐演奏。

小闹钟能不能干?哦,它闹了好几次铃声。今天呢我给大家带准备了两样乐器,你们认识它吗?这个是什么?(手摇铃、响筒)这个手摇铃的声音像小闹钟的什么?(像小闹钟叮铃铃铃)那么这个响筒呢像小闹钟的什么?(嘀答嘀答走路的声音)

喜欢它们吗?喜欢的话待会请你轻轻地,拿手摇铃扮演小闹铃,拿响筒扮演小闹钟。好,请把椅子下的乐器拿起来,我来找一找,谁是小闹钟(响筒)?谁是小闹铃(手摇铃)?我们来试试看:一、二、三、铃„„

我们跟音乐试试看。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

小闹钤和小闹钟互换角色、位置。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

六、《快快起床》

(把乐器放在椅子下)小闹钟为什么会发出叮铃铃铃,(是想叫别人起床)这里有三个小动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这是小兔,这个是小熊,还有一个是小鸡,这三个宝宝正在睡觉呢,小闹钟刚刚想叫醒它们,它们有没有醒啊?它说请你们帮帮忙,唱支歌来叫它们起床起好吗?我想唱支歌你们听好了,(范唱)我们来看看小宝宝有没有起床,好像还没醒。

请你们跟我一起唱好吗?播放《4快快起床》老师书写节奏,第二遍即兴舞蹈。

你们真棒,你们看谁起床了?小兔:谢谢你让我起床,我以后再也不睡懒觉了,请你们待会用好听的声音叫其它的小动物起床。你们看小熊还没有起床,我们站起来吧。跟小熊打声招呼。(一起舞蹈)播放《4快快起床》

快起床快起床,唱得真好听,我看小熊马上就要起床了,请你拿上你的乐器,我们一起来叫小熊起床好吗?(舞蹈,乐器)播放《4快快起床》

你们真棒,小熊也起床了,但是小熊说了一句什么话你知道吗?它说小闹 铃的声音真好听,铃铃铃钟响铃铃铃钟响,可是它听到小闹钟啊快起床快起床,要跟这音乐的节奏来好吗?我们再来一次,播放《4快快起床》打击乐器,老师指挥。

小鸡还是没起床,小闹钟想过来帮忙了,你听它又发出声音了,播放《5咕咕钟和闹钟、快快起床》(站起来)

七、结束:

小鸡说谢谢你们,跟你们做个好朋友吧,小动物都被我们叫醒了,我们到外面把其它的小朋友叫醒来好吗?来,跟着顾老师到外面去。播放《5咕咕钟和闹钟、快快起床》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2

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

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有一定表现能力的中班幼儿。设计与组织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启发、交流和表达,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对我园课题研究中音乐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策略

再好的“原材料”没有巧妙的呈现与引导策略也是于事无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1. 利用变化的图谱激发幼儿的兴趣,辅助幼儿的练唱与动作的创编。

传统的图谱形式对提示幼儿歌词内容十分有效,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也利用图谱推进整个活动的开展。活动一开始就利用体现歌词内容的直观图谱帮助幼儿复习歌词并形象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图谱摇身一变,在部分形象保留的同时出现了提示动作的各类线条符号,给幼儿形象提示的同时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图谱的变化也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积极参与、感受与表现,让整个活动热闹起来。

2. 利用有趣的游戏与变化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创编与表现。

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说,其实简单方便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让

幼儿爱上音乐演、爱上模仿练习、爱上创造表现……因为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可表现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各类音乐教材中的角色,都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本首歌曲中的布丁也不例外,因此,我可以利用各种体态与动作变化来表现布丁的摇摆、晃动等动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消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3. 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普通意义上的理解是:首先要轻松、愉悦。因此,不管是幼儿还是老师,郁闷的环境都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连老师都没有激情,又怎能奢望幼儿投入呢?所以活动组织中我争做和幼儿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同时也鼓励幼儿有独立的见解,有创造精神,这是新《大纲》“以儿童为中心式”的教育精神。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为:让幼儿提出和展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让幼儿提出和展示不同于他人的方法与观点。

三、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兼顾

有兼顾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地激发全体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部分幼儿的兴趣。为了做到有兼顾,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 练习巩固法。

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幼儿在歌词图谱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已掌握歌曲部分的练习,提出演唱要求、巩固歌曲的记忆的同时也通过部分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练唱的兴趣,为下面律动的开展打好歌唱的基础。

在律动的创编与练习中,我通过集体练习与游戏活动的组织来进行巩固练习,让幼儿在一次次的音乐感受、表现中表演歌曲,体验快乐。让全体幼儿在积极尝试参与活动时循序渐进无压力,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 分层教学法。

幼儿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分层教学,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也面向个别幼儿。如对于表现力强的幼儿给予示范展示机会的同时,也给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以提示与带动,这样的带动有教师的示范带动,也有同伴间的互动带动。如对于音乐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我注重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力争用自己的情绪、夸张动作与鼓励性语言带动他们爱上音乐活动,愿意参与其中。而对于积极性高的幼儿则重在动作等的创造性激发,又如幼儿各大智能发展能力不一,我在活动中除了给幼儿展示自己较好智能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以外,还设计了让多种感官参与其中的内容与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都有所提高。

3. 示范演示法

幼儿喜爱音乐,情不自禁地会受音乐感染与带动,但是幼儿由于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动作表现力的不够,从而很难系统有序且准确地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个时候,教师和同伴间的示范就比较关键。所以活动中我多次运用示范演示法,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利用幼儿间的相互示范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完整感受与创编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教师示范演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适当的休息时间,还为幼儿展示了完整、个性的表现形式,为幼儿自行完整地练习具有示范作用。

4. 游戏体验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展中加入了很多游戏的元素。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通过布丁带大家玩转圈的游戏来带动幼儿探索单人转、两人转和多人转的多种方法。同时,在最后练习巩固与给幼儿表演展示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吃布丁”的情境,让幼儿在生动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大胆表现与自然练习巩固。整个活动让幼儿“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在愉快轻松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歌曲并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实现教学目标。

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想象着如果其他骨干教师来组织会是何效果。其实在同样的音乐内容选材与教学方法、策略设计的基础上,不同教师组织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与幼儿反应,这说明在前面提及的三点因素的基础上还有教师能力的影响。教师能力包括表现力、洞察力、随机应变力等,夸张到位的动作表达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能较好地了解幼儿兴趣、情绪的动向,有方向性地做好激发与调动工作;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及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很好地激发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日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得注重个人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中班奥尔夫音乐咚咚锵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学会演唱歌曲,感受喜庆的热闹气氛。

2、学会用鼓、锣正确演奏“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巩固幼儿对四分、八分音符的辨别。

活动准备:

音乐、乐器等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问候歌

师:看,谁来了?

二、复习歌曲《围个圈圈》

三、学习歌曲:《咚咚锵》

1、出示手鼓图谱,引导幼儿用手拍出手鼓的节奏。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你们知道手鼓属于哪类乐器吗?(告诉幼儿这是“皮类乐器”。)听,手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咚)看,这里有几个手鼓,手鼓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手上,怎么拍?一边拍一边念。

2、出示小锣图谱,引导幼儿在腿上拍出小锣的节奏。

师:我还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小锣属于哪类乐器?( 告诉幼儿这是“金属类乐器”。听,小锣发出什么声音?(锵)看,这里有几个小锣,小锣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腿上,怎么拍?

3、出示手鼓、小锣的图谱,引导幼儿在小手、小腿上拍出“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师我是一个魔术师,变变变,这里既有手鼓又有小锣,怎么拍?

(1)拍“咚 锵 咚 锵”的节奏。

(2)拍“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分两组把“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敲奏出来。

师:手鼓、小锣两个住在一个格子里,就向ti ti宝宝,所以我们要念得快一些。

4、师朗诵歌词,幼儿跟读。

师:听,小鼓、小锣在说话。

5、学唱歌曲《咚咚锵》。

师:听,小鼓、小锣唱起歌来咯!

6、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师:你们唱歌真好听,我们拿着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四、舞蹈:《恭喜恭喜》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4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感受两断音乐特征的明显不同,并用动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动作,调整好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手偶动物。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2、教师运用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

三、逐步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欣赏A(A)段音乐了解音乐坚定行进感。“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并创编小丑出场的动作。

2、欣赏A(B)段音乐的跳跃递进感,并启发幼儿创编四个小动物的造型,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动。

3、欣赏B段音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笑弯了腰的动态以表示B段乐句连续下行。

4、再现A段音乐,动作同上。

四、完整的听音乐做游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在老师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戏若干次。

教学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 篇5

执教教师:蒋慧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使幼儿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各种模仿表演,让幼儿从单一感官到多个感官体验到音乐中的快乐,自然进入全身心的音乐体验,并感受到原野风生活的热情奔放。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 口哨、道具火堆、手偶、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进活动室“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 刚才小朋友们听到这首歌感觉像到了哪里?

(二)以小客人进行导入 ——(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从草原上来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欢迎她。老师模仿手偶娃娃说话:“小朋友们好,我叫点点,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你们,我家今天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说要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可是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篝火晚会,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们吗?你们知道什么是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乐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导语:听!点点家的篝火晚会开始咯!篝火晚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声音。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 导语:你们想参加篝火晚会吗?音乐里有一个哨子声,当你听到哨子声时把你的手举起来打招呼(哟呵~)。a.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导语:你们的欢呼声真好听,我再站起来表演一次。b.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把小动物都叫来了,我们来看是谁来了?(老师逐一出示动物手偶像幼儿打招呼)(学动物律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当听到哨声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小动物,再听到哨声就再变成另外一只动物。(老师先示范一遍)音乐:模仿动物特征 哨声:举手 呼唤声:动物的叫声。

(四)口技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音乐中点点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 ~)。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音乐:做舞蹈动作 哨声:举手 呼唤声:小朋友自己开心的叫声。

(五)篝火游戏 导语:我发现你们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会唱会跳了,我呀给你们准备了篝火晚会里必须有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火堆)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 音乐:手拉手跳舞。哨声:举手欢呼声

奥中班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篇6

第一节《小金鱼》,这节课,对于小一班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简单一节课,教师利用这节进行了角色扮演,根据音乐来变现出小金鱼从池塘——小河——大海分别不同的力度,老师的教态很好。但是目标过于简单,忽略孩子的歌唱部分。但是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做了大量的教具。

第二节课《我的朋友在哪里》,由我们康乐怡的老师上,整节课孩子们都能集中注意力,老师的教态很好,但是整节课的过程过于平淡,不够新颖。

第三节课《海浪》,老师的肢体语言很丰富,能大胆的引导小朋友用动作表现出海浪的动作,孩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音乐的分段,老师分别利用三个动作来表示三段音乐,所以孩子们对音乐已经熟悉了,但是在乐器演奏方面教师还可以对孩子的要求再高点。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7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欧洲音乐家卡尔·奥尔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独创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它超越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以唱歌和乐理知识学习为主的落后教育理念, 强化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强化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与幼儿教育结合的必然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并不注重高深音乐技能的学习, 而是注重开发学习者的音乐潜能, 对学习者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因此, 奥尔夫音乐特别适合幼儿学习。在奥尔夫音乐教学创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 幼儿不但能够接受旋律和节奏的音乐听觉刺激, 还能接受说白、律动、舞蹈等课堂教学形式的直接视觉刺激。幼儿能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活动, 从而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人, 增强了幼儿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学习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土壤里, 种子就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学边干得越多, 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的越深, 求知欲越强, 学习劲头越强烈。”[1]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另外, 幼儿的声带发育尚未成熟, 不适合进行内容单一的唱歌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够发挥幼儿肌肉发育较好以及柔韧性较强的特点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教学和律动教学, 增强课堂活动的参与性,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幼儿初步体验音乐的艺术语言。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是最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三、奥尔夫音乐唱响课堂教学主旋律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 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增强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实现幼儿的快乐学习、科学发展。

(一) 在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够有效促进人性化学习氛围的形成, “创设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是师生协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3]在人性化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中, 幼儿毫无心理压力, 无拘无束地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而自由地参与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活动, 在全面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 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良性循环, 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果, 实现幼儿音乐素质的科学发展。以彩色按铃为例, 彩色按铃一组是一个八度, 音域为C2~C3, 每个彩色按铃的颜色和声音都不一样, 尤其适合对中班孩子进行音高训练。在音高练习《看着我》中, 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教学氛围, 在教会幼儿歌唱乐曲《看着我》后出示彩色按铃SOL、MI, 通过演奏彩色按铃SOL、MI, 带领孩子演唱SOL、MI。教师还可以用彩色按铃演奏乐曲, 让孩子在聆听中了解乐曲的音高, 因为整首曲子只有两句, 非常简单, 并且旋律都是围绕SOL、MI进行的, 所以当教师用彩色按铃弹奏乐曲时, 幼儿都会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 从而实现在师生互动的人性化氛围中促进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

(二)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教师通过内容丰富的奥尔夫音乐课堂活动吸引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 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 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4]。以力度练习为例, 教师可以选用吹泡泡作为活动内容, 让幼儿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轻唱“啊……”, 并且要声音延长到泡泡破裂, 破裂时发出“啪”的重音, 或者用声势表现, 请幼儿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 当泡泡破裂时用力跺一下脚表示。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内容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 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高效开展。另外, 教师还要在师生互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活动过程中加强与幼儿的学习互动和情感交流, 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对幼儿, 以合作者的角度去面对学习, “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感情交流可改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从而使幼儿亲其师, 信其道, ”[5]从而实现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高效开展, 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三) 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大亮点就是根据幼儿活泼爱动的年龄特点强化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发挥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属于原本性教育的范畴, 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生命活力以及表现力和创造力。歌唱、游戏、舞蹈、打击乐器等课堂教学形式被奥尔夫音乐教学创新性地纳入课堂活动内容, 成为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一大特色。“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他们记忆和独立思考能力。”[6]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主体参与性越强、课堂活

(下转第105页) (上接第103页)

动趣味性越强, 越能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有效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高效开展。以歌唱活动为例, 歌唱活动毫无悬念地作为音乐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出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 但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识谱、试唱与乐理知识学习三结合的落后形式, 从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科学化、人性化感知入手, 把音乐欣赏和趣味认知作为课堂活动内容之一, 通过听唱教学进行音乐学习, 有效强化了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认知过程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切分音是幼儿音乐节奏学习过程中中最难掌握的元素, 但是音乐的艺术美却经常在切分的节奏类型上一一展现, 因此, 教师有必要帮助幼儿学习切分音知识和技能。幼儿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进行认知活动, 教师可以采取图谱展示法, 在图谱中用大小不同的同一个符号或物体来表现。在歌唱活动《小蘑菇》里, 第一句歌词“蚂.蚱蚂蚱”中就出现了切分节奏, 教师可以在图谱中蚂蚱的触角上做“文章”, 把第一只蚂蚱的两只触角用一长一短来表示且对比明显而夸张, 第二只蚂蚱的触角却一样长,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两只蚂蚱的触角的长短不同, 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视觉刺激下较为直观地感受第一只蚂蚱的歌词节奏中蕴藏着切分的节奏型, 能够通过观察触角的长短, 知道演唱时“蚂”字的时值要唱长一点, “蚱”字的时值要唱短一点。生动形象的课堂学习活动能够高效促进幼儿对切分音演唱技能的掌握。

总之, 奥尔夫音乐教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在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彰显幼儿音乐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积极构建人性化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 有效促进幼儿的快乐学习和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游《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北方教育》2012年第06期

[2]陈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网友世界》2013年第02期

[3]陈晨《浅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神州》2013年第02期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3页

[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205页

[3]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2009年版第115页

[4]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5]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则》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9页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 篇8

各位家长你们好,现在我将今天上课的内容以及目标跟大家说一下啊。这节课是中班音乐活动《逗牛》,音乐选自周杰伦的《牛仔很忙》。我之所以要上这这节课是因为我们在一次打击乐活动中,我在敲的击大鼓发出轻重快慢的声音,请幼儿听鼓声用动作表达感受。刚开始孩子们还可以根据鼓声的强音用动作表现狗熊或大象笨重的样子,可是我当时并没有对孩子们的表现做客观的评价,而是泛泛地夸赞他们做得很好。接下来孩子们就认为他们无论怎样做都能得到老师的赞美,于是孩子们从开始的想像和动作与鼓声有一定联系,逐渐变得不加思考地随意说和随意做动作。孩子们只求和别人说的与做的不一样,而不再听不停鼓声的变化,最后他们自顾自地开始自由走动并围到老师身边,局面变得难以控制,特别的乱。

其实这次活动出现的情况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由于孩子们过度兴奋造成的混乱,让老师们颇为头疼。我们知道,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必须强调活动目的的指向性,幼儿在进行音乐参与时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做才是好的。所以,音乐参与的本质是有意识的`行为,而孩子们的过度兴奋往往源于他们将无意识或本能的行为代替了这种有意识的行为。

本次活动幼儿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

1、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戏带来的快乐。

2、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逗牛》

3、能合音乐做出各种逗牛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孩子们熟悉音乐旋律后,可以跟随音乐节拍做出各种动作。

以及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逗牛》音乐游戏的规则,自己敢于去诉说。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

在进行集体舞时,交换舞伴这块。

本次活动的准备有:

1、磁带、录音机。

2、幼儿会玩“丢手绢”的游戏。

3、幼儿每人右手戴一只腕带、红布一块。

4、幼儿围坐成圆圈。

本次活动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 颠倒歌 篇9

导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说教材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具准备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2、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生命力源泉,因此,我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学习一首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练声音优质美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应从小培养幼儿习惯于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而练声是最好的方法,它可以让幼儿的声音得到一定的放松及锻炼。

4、教唱新歌曲《颠倒歌》(1)、设疑、提问

老师说:“森林仙女告诉小动物们,今天森林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请小动物仔细听,你们能不能听出哪些地方发生奇怪的事。”老师范唱,幼儿回答。激起幼儿听歌曲的情趣,启动幼儿的思维。

(2)、视听结合,观察对比,加强感知出示贴绒教具,老师将大狮子与小老鼠,大象和蚂蚁的力气进行比较,然后范唱第一段歌曲,再将小鱼与小鸟,母鸡和公鸡的特点进行比较,并范唱第二段歌曲,加强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记忆。

(3)、幼儿学唱歌曲老师通过整体教唱法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音乐记忆,学会唱整首歌曲。(4)、歌曲表演大班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唱歌的经验,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可以进一步向幼儿讲讲为什么自己这么唱,这一首歌自己想怎么唱,这样会使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模仿,也有创新,同时也注意到音色的变化。老师说:“这首歌王老师觉得非常有趣、好玩,所以在唱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声音不能太慢,要轻快活拨,你们觉得这首歌应该怎么唱呢?”引导幼儿用幽默、风趣的歌声及表情来表达。

中班奥尔夫打击乐活动设计规律 篇10

一、打击乐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 并用不同节奏自由编配伴奏。

幼儿自主编排节奏顺序, 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 体现即兴原则。

2. 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

采用唱歌 (A) -打击乐 (B) -唱歌 (A) 为主线, 使幼儿连贯的进行音乐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二、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与时间分布

1. 请幼儿欣赏需要编配打击乐的歌曲, 这是活动的开始部分, 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

2. 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 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二~三分钟)

3. 幼儿自制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 幼儿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 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本环节很关键, 需五分钟。

4. 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幼儿再次自由选择, 体现自主性, 本环节是活动重点, 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5. 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

A段-唱歌曲B段-打击乐

连贯地唱歌曲并编配打击乐, 让每名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时间三~五分钟。

三、打击乐活动主要教学方法

1. 打击乐活动选材。

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 所选歌曲很重要, 应该是幼儿熟悉的歌曲, 节奏感较强, 活泼明快, 歌词朗朗上口, 乐句清晰, 结构较规整的歌曲是首选。只有幼儿喜欢的歌曲, 他们才有兴趣把活动做下去, 乐句规整的歌曲比较容易配打击乐。

2. 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的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打击乐活动开始之前可先帮助幼儿回忆一些相关的知识———节奏。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型, 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将几种节奏型任意组合, 进行预先练习, 如果有新授的节奏型, 这时就可以拿来学习。

接下来就是请幼儿自由结合制作卡片, 打破以前教师出示节奏谱 (图谱) 的格式, 体现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 选用难度较低的节奏型, 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卡片无论怎样组合整体难度不高, 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轻松的参与音乐活动, 为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参与教学模式, 与幼儿平等对话, 尊重幼儿人格。

最后是活动的展示部分。请幼儿唱歌、打击乐再回到唱歌完整表现出来, 使整个活动前后连贯起来。引导幼儿感受“我在做的就是音乐”, 这恰恰符合了奥尔夫的教育理论“把音乐本身还给人本身”。

3. 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a.给幼儿探讨的空间。当幼儿的节奏卡片组合的不正确时, 不要着急, 教师直接改正不太合适。这时教师可以转换一下角度, 把问题推向孩子, 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探讨, 怎样摆节奏卡片容易拍出来, 哪怕幼儿一次不能完全改正也不要紧, 可以多次探讨适当合理的方法。b.打击乐器的选用。打击乐活动选用打击乐器很关键, 应根据打击乐器质地选择演奏相应的节奏。以木质乐器为例, 双响筒、圆舞板、木鱼等乐器属于这一类。木质乐器声音短促, 响亮没有延音, 适合演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而散响类乐器, 比如串铃, 声音不集中, 演奏四分音符节奏有不稳定感, 而它演奏十六分音符节奏效果却很好。

音乐并不是高不可攀, 深不可测, 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把音乐还给孩子们, 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奥尔夫.“学校教育”——回顾与展望.1963年.中国音协音教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6.5编, 廖乃雄译.

[2].李伟, 秦中钦翻译.为孩子的音乐——奥尔夫学校教育.美国版:第一册1977年, 第二册1980年, 第三册1982年, 德国塑特出版社 (schott) .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11

贴近幼儿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所以我本着以幼儿为本,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成就教育的原则设计了本节音乐活动《大鼓和小鼓》。

二、说教材

《大鼓和小鼓》选自教材《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班上册,是一首强弱明显的音乐活动。歌曲《大鼓和小鼓》是一首四二拍的曲子,旋律活泼欢快、强弱明显,节奏简单清楚明了,可以用强弱对比的拍手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中班幼儿能够控制自己声音,理解强不代表喊唱,弱不代表没有声音。歌词内容源于日本儿歌,源于表演区常见乐器。

三、说活动目标

认知: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知表现歌曲中的强弱对比。

能力:尝试用嗓音和乐器的方式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对比。

情感:体验控制声音强弱的乐趣。(嗓音和乐器的声音)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保持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控制声音强弱的乐趣。(嗓音和乐器的声音)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保持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难点:尝试用嗓音和乐器的方式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对比。

五、说教法

1.游戏法: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有所收获。

2.提问法: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对比欣赏法:在欣赏上进行对比,幼儿常说的音乐的大(强)和小(弱)。

六、活动总结

大鼓和小鼓”是一节奥尔夫音乐活动。活动目标主要是幼儿喜欢和教师、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游戏;感受大鼓、小鼓的不同的节奏,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唱之前,让幼儿多聆听感知。也能在多通道参与法引导下初步的运用强弱对比,实物演奏的方法来演唱歌曲。在用大鼓小鼓敲击乐器“感应强弱”时,小朋友很积极的敲。

教育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既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中班幼儿开始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开始学会交往,身体动作会更多、更完善,并且积极的动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世界,思考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会增强,可以简单的表达生活中的事情,且理解游戏的能力增强,通过《大鼓小鼓》的游戏,获得美的感受。

七、说学法

通过提问—演示—自己发现不同:(1)有的声音大(强)也就是幼儿常说的声音大(2)有的声音小(弱)幼儿常说的声音小。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歌曲图谱了解歌曲内容,掌握了相应的节奏。

谈话法: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八、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的流程分三部分进行:热身律动,发声练习感受歌曲强弱——用不同形式表现音乐。

入场律动:《你好歌》强弱的基础经验。

1.一名教师弹奏《你好歌》,一名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肢体感受和表现进入到活动室里。

2.猜声音。教师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启发幼儿猜一猜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师:“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一个声音很大、有力气,一个声音小。”

师:“你们能猜一猜这两个声音哪个是大鼓发出来的,哪个是小鼓发出来的吗?”

教师可以反复放这两种声音,启发幼儿听辨,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于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很明显的区别,很多孩子能够辨别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感受歌曲《大鼓小鼓》的.音乐,幼儿跟着一起唱。

教师播放《大鼓小鼓》的音乐,幼儿跟着一起唱。

软件将歌曲的强弱关系调整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师:“我再放一遍歌曲,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大鼓和小鼓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明显的强弱关系,孩子们很快就能够发现。

4.幼儿对歌曲进行自由表现。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还有什么声音?”

教师将旋律的声音调小,强调出打击乐的节奏声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当小鼓手呀?我们没有鼓怎么办呢?”

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打击乐节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九、说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打击乐节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幼儿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篇12

最近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共学习了两首曲子:《春》、《木瓜恰恰恰》

《春》选自小班春夏的第二个主题,这首曲子选自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四季协奏曲》,虽然这是小班教材中的曲子,但我觉得它的音乐非常优美,音乐中的角色鲜明,适合我们班的孩子作节奏乐的练习。在活动中,孩子们倾听并感应了乐曲的回旋曲式,能分辨出乐曲中的各个不同的角色,并能根据我们以往学习过的节奏自己来设计出打击乐演奏的方案来。在活动中,我还请孩子们自己来当小指挥练习指挥和学习看指挥演奏,效果还不错,发现了几个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孩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就非常的喜欢,特别是歌曲中的特定节奏“恰恰恰”,他们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又唱又扭,兴趣很高。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从学唱歌曲入手。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印尼的风俗,了解了叫卖歌的特点。对于歌词中出现的水果孩子们都非常熟悉,辅助以水果的图片,他们很快就熟记歌词,学会了歌曲。在打击乐的演奏中,我采用了图谱的形式,用不同的水果来代表不同的乐器和节奏型,再结合孩子们学习过的各种奥尔夫的节奏,直观又有趣,孩子们掌握得很好,整首曲子的演奏节奏准确且富有激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13

如何进行儿童音乐智能的开发?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为儿童精心设计的“奥尔夫音乐”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其核心的“原本性”理论,强调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将音乐教育确立在人的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提倡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教育行为方式。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借鉴奥尔夫音乐原理,挖掘音乐的最基本元素,引导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将有效开发儿童的音乐智能。

一、注重儿童音乐活动的生动性和游戏性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正襟危坐,跟学跟唱,枯燥练习。其实,音乐活动是一种“融美于心灵”的活动,应该强调个体的体验、感受、表现和表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生动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所以,儿童的音乐活动应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始终,只有“生动”,才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比如,小学低段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的接触。例如:卡农,书面解释为:同一旋律以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各个声部先后出现,后面声部按一定的间隔依次模仿前一声部进行,用这种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轮唱曲即卡农曲的一种。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感受这种乐曲的特点,教师将孩子分成5组,每一组拉成一圆圈,选择孩子熟悉的歌曲,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一个圆圈先开始顺时针转动并歌唱,第二句开头和第二个圆圈的孩子一起唱,第二个圆圈的孩子唱的同时也开始转动,以此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圆圈进行,当歌曲唱完时,孩子会发现第一个开始转动的圆先停下来了,然后再是第二个圆、第三、第四、第五个圆停下来,通过反复不同花样的进行,让孩子亲身体验,并引导孩子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卡农曲的形式,欣赏卡农曲的音乐,在活动中不断挖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又如,在演奏教学中,切忌枯燥讲解,让孩子枯燥练习。教师应该发挥教育智慧,把一些演奏技巧教学趣味化、游戏化。如打击乐器中“握槌”的练习,如何使手腕上下弹动,自如敲奏,教师可以创编一个小儿歌,让孩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在轻松的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使孩子对器乐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他奏”为“他要奏”,激发儿童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支持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表达

在音乐活动中,奥尔夫提倡让孩子主动参与,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乐于表达、敢于表达,进行即兴创作。笔者以为,在每一个音乐活动中,都应该给孩子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根据音乐自由想象、表现表达。

如歌曲“我爱洗澡”,在熟悉节奏、旋律之后,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身体动作即兴地来表现音乐。在活泼欢快的旋律中,孩子们快乐地扭动身体,搓搓手、搓搓脚,左搓搓、右搓搓,孩子们还会你帮我搓搓、我帮你搓搓,甚至,你搓我,我搓他,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舞蹈,那样自由、那样率性、那样天真、那样富有个性和创造力。这样的音乐活动,不仅发展了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儿童的直觉、想象、推理等思维方式,勇于表达、乐于表达。

还有,可以让孩子用音乐来表现故事。如《龟兔赛跑》,教师引导孩子倾听并理解故事,启发孩子尝试借助各种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乐器的探索、讨论,决定用双响筒、手铃、三角铁、木鱼分别来表现故事中的小马、小鸟、小松鼠、乌龟,通过利用不同的打击乐器的音色、节奏、强弱、快慢等,来表现音乐形象与故事内容。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创造,认识音色,激发兴趣,提升了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培养儿童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兴趣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儿童对音乐节奏十分敏感。如何对孩子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呢?如果直接把节奏练习不加修饰地复制给孩子,进行枯燥训练,孩子的音乐兴趣很大可能会得到扼杀。孩子天生好奇、好动,如果教师能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入手,从他们喜欢玩的游戏、感兴趣的歌谣入手,让他们在说说唱唱、蹦蹦跳跳中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1. 结合语言进行节奏游戏

刚开始,可以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孩子姓名中提取最短小的2/4拍的节奏单位作为教学的起点,例如:歌曲“一只哈巴狗”,结合歌曲的节奏来念歌词:

一只哈巴狗,坐在大门口,眼睛黑黝黝,想吃肉骨头。

以此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的朗诵、歌唱的伴奏。又如,在早上点名、问好活动中,请孩子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名字,如:我叫×××或我叫××|×—等,或通过歌唱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名字,活动中孩子会特别的开心和兴奋。

再如,以词组、短句做节奏基石,确定一个固定节奏型,一起有节奏地念,当孩子们基本念齐后,再加一个新的词组,以不同节奏分成两个声部念。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也可以加上第三个节奏型,这样,全班就组成了一个两个或三声部的节奏合奏了。若是在练习中把音量大小、速度快慢,以至音色(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加进去,3个小小的单词所形成的节奏的美感是孩子们不曾想象到的,孩子们在这样的节奏游戏中体会到的愉悦也是难以形容的。

2. 通过声势教学练习节奏

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做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简单又有趣味的方式。还是以歌曲“一只哈巴狗”为例,在孩子熟练有节奏地念歌词的基础上,再加以“声势”:用捻指、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游戏,活动中孩子不仅可以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感,而且,孩子们在一种完全自由、创造、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更易令孩子感受音乐,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3. 在打击乐演奏中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的最大特点是节奏鲜明、色彩丰富、容易操作,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为儿童即兴演奏、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打击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础教学,在打击乐活动中,笔者经常会准备节奏图谱,让孩子进行节奏训练,效果良好。孩子在学会敲打乐器后,一般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孩子们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在这种无意识地探索中,声音的各种表情:强、弱、快、慢、渐强、渐弱、渐快、渐慢都体现出来了。在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孩子感知、想象音乐,在演奏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四、重视儿童音乐环境的创设和音乐氛围的营造

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努力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让孩子不自觉地沉浸在音乐中。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对儿童音乐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科学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儿童音乐、中外名曲、风格各异的各类乐曲,在孩子来校时间、户外活动、午餐时间、午睡起床、放学离校等活动环节中播放,让儿童一踏入校门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音乐气息,使学校内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音乐,从而产生愉悦,以饱满的情绪感受美好的一天。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孩子可以因此接触到大量的歌曲和乐曲,从而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其次,可以引导孩子在班级的教室中创设一个音乐角,投放各种音乐材料,如大鼓小鼓、节奏图谱,以及音乐播放器、音乐表演的头饰、道具等,让孩子课余可以随时敲敲打打、唱唱跳跳。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后,老师也可以把和活动有关的节奏卡、道具等投放在音乐角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还可以追随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如矿泉水瓶装上细沙制作成沙锤、多个小玻璃瓶装上不同量的水串挂在一起成为音高不同的打击乐器,还有平时生活中用的不锈钢碗、盆、勺、铲等,探索它们的音色,打出不同的节奏,形成简单的旋律……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赏玩音乐、探索音乐、感受音乐,使儿童身心愉悦,音乐兴趣得到不断激发。

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借鉴奥尔夫音乐原理,让儿童从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的一切领域,获得对音乐的最完整、最全面的体验,孩子的音乐智能将得到良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杨立梅.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14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并能分辨出“狐狸”和“猎人”不同音乐形象的乐段旋律。

2、在教师引导下创编动作表现音乐,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乐曲、玩具手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合拢放开》

(为欣赏音乐做如下准备:

1、情绪上的准备:乐曲欢快轻松,调动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为感受乐曲作准备。

2、动作上的准备:律动基本上是手上动作组合,而需要幼儿创编的动作也基本是手臂动作,这样在动作上做了一个铺垫。)

(二)欣赏音乐,自由表现音乐。

(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小乐段都按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表现音乐的顺序让幼儿主动欣赏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对于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造,让他们感受活动的快乐。)

师:森林里有一只小狐狸,它可调皮啦,在大树中间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到这棵大树下,一会儿又跑到那棵大树后,这只小狐狸还非常聪明,看见猎人来了,它会赶紧藏好,当猎人走远了,它又会跑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狐狸和猎人谁来了?

1、欣赏A段乐曲,表现猎人。

(1)听一遍:谁来了?小朋友知道猎人会干什么吗?谁来学学小猎人。

(2)猎人走几步就会开一枪,猎人可以怎样开枪?(不同方位)

(3)听音乐学做猎人。

2、欣赏B段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如果你是小狐狸,会怎样跑?

(2)用手指做狐狸,身体做森林,动作表现音乐。

3、完整欣赏音乐,老师小结,幼儿大胆做动作表现音乐。

4、分角色扮演

(1)老师做猎人,幼儿扮狐狸,进行音乐游戏。

(2)请个别幼儿做猎人。

5、创编活动

(音乐欣赏更侧重发展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能力,而不特别注重发展音乐的表演技能。所以幼儿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即可。)

(1)除了小狐狸,森林里还会有什么动物?(创编动作)

(2)猎人来了,小动物可以藏起来,也可以做一个“木头人”。(创编造型)

6、完整欣赏并表现音乐。

(三)谈话:音乐故事里的猎人没有打死小动物,生活中我们也要爱护小动物。动物音乐会开始啦,我们快去参加吧!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15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启蒙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在学前教育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路径。然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偏重于对音乐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当前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幼儿音乐教学现状,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推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特色以及现实意义入手,对幼儿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和应用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 篇16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实际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这些影响会让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体现出来。有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合群, 也有学生表现出来的是自卑、敌意、逆反等不良的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开导, 很容易对社会、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指导类课程逐步发展, 其中收效最为不错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治疗。本文主要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治疗体系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以及探究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对学生的不良心理治疗的实际价值。

一、奥尔夫音乐治疗体系的形成过程

奥尔夫音乐治疗体系主要是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进行治疗的音乐治疗形式, 主要是在奥尔夫音乐的基础上, 发展成为了教育性的治疗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开始主要是针对开发儿童思维训练的教学方式, 主要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 并不是让学生很快的学会演奏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接触音乐, 让学生跟老师一起进行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特点就是可以对一些不良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 能够在优美音乐的带动下, 有计划的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进行矫正, 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疾病。这种治疗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的不良的心理问题

(一) 学生在新环境中比较容易产生敌意的心理

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 对身边陌生的事物容易产生一种敌意的心理, 这也许是因为学生受从小所处的环境影响, 阅历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是很充足。比如在家庭孩子比较多的情况下, 孩子就比较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 甚至损害别人来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产生敌意的话就会相应的采用一些比较有敌意的行动, 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很难融入到一个良性的人际交往中。

(二) 独生家庭中的学生比较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溺爱的环境中, 孩子比较容易产生一种自我的意识, 不管什么事只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不会换个角度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种情形下的学生容易在与人相处的情况中出现自私、好胜、不够宽容的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会影响到学生与他人相处的和睦。

(三) 学生在家庭教育不正确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自卑的不良心理

如果一个家庭教育的方法不正确, 经常地责骂孩子, 就会让孩子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这种情绪处理得不正确, 孩子就会变得沉默少语。自卑的学生比较关注的是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肯定, 但是如果遇到挫折, 很容易引起他们情绪的激动, 便会以自我封闭的形式远离集体。

(四) 成长中的学生比较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比较极端, 喜欢与别人对着干, 课堂上容易出现状况, 课下经常捉弄同学取乐。这种逆反性的心理是很不健康的, 容易造成老师和同学对其的反感和远离。出现这种不良心理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影响。

三、奥尔夫音乐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治疗

(一) 通过合唱合奏等即兴活动增强学生想要与人合作的意识

在奥尔夫音乐中, 主张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组合创作。这种即兴式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培养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在活动中治疗学生的自卑不合群心理, 也让学生学会以集体为主, 治疗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相处。

(二) 允许并尊重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

音乐就是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本性音乐。要敢于在人际交往中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尊重每个学生的自尊心, 我们要善于运用奥尔夫音乐治疗一些比较逆反、敌意的不良心理。

(三)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奥尔夫音乐治疗中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参与到活动中来, 角色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 只有亲身的参与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奥尔夫音乐把动作、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自己的舞蹈动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让孩子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治疗中, 在兴趣中治疗, 收获会比较多。

(四) 奥尔夫音乐治疗注重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

奥尔夫音乐治疗让学生完全的参与进来并不是完全的模仿老师的教授内容, 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即兴的创作。只要创造出来新的音乐都会受到表扬, 学生从最初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了积极主动地参与者, 在活动中有效地治疗了学生自卑等不良的心理。

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治疗法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能够轻松快乐的接受治疗, 给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借鉴奥尔夫音乐治疗不良心理的价值, 重视音乐治疗在特殊的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究,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树立自信, 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君.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特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6) .

[2]袁瑗.浅谈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春岁月, 2011 (16) .

[3]迟艳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9 (01) .

上一篇:尊师敬老的名言警句下一篇:《奇观》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