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与结尾的作用练习

2024-08-01

开头与结尾的作用练习(精选8篇)

开头与结尾的作用练习 篇1

开头与结尾的作用练习

掌心化雪

丁立梅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选自《扬子晚报》2008年12月19日)

画龙点睛

自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文章让幼小卑微的孩子们得到真正的精神抚慰与无形的心灵激励,而不是简单无情的物质施舍。最后的点睛之笔在使文章主题突出的同时,也升华了文章中心。虎头猪肚豹尾,此文豹尾结得温暖,豹尾结得简洁,豹尾结得极有深蕴。细细读来,不禁会赞叹作者的匠心独具。亲爱的同学们,用心打造结尾,写好点睛之笔,你的作文一定会靓丽起来。

且读且思

1.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深刻含义。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

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她”得了一等奖时的心情。

4.请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妙处。

答案:《掌心化雪》:1.点明她家境的贫寒,为后文语文老师无形的帮助作铺垫。2.“歪歪扭扭”一词既写出她冬雪中冷寂的情态,又写出她怕老师窥见自己贫穷慌乱自卑的心境。3.得到奖励的喜悦、自豪、感激等复杂心情。(言之成理即可)4.升华文章中心;形象生动的比喻,写出孩子们在无形的温暖中渐渐改变自卑的性格。

母爱 毕淑敏

这一年冬天出奇地冷!

一个女人抱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本来这么大的孩子是不需要抱的,可孩子在女人的怀里哭,腿在不断地流着血。女人来到村里唯一一家诊所求医,被医生轰了出 2

来。女人跪在地上,医生却把诊所的门关上了,村里人都知道,她是外乡来讨饭的,给她的孩子看病肯定没钱!

孩子在哭,女人也哭着看着孩子流着血的腿,女人的心也在滴血!女人把自己那又脏又破的衣服撕下了一块,包在孩子的腿上。布被血染红了,当血止住的时候,孩子也昏昏地睡着了!

天刮起了寒风,下起了小雨,也慢慢黑了下来,女人抱着孩子在一家没有亮灯的屋檐下避雨。女人把外套脱下来盖在孩子的身上。女人很饿,她知道孩子也很饿,她把孩子轻轻地放在墙角,孩子蜷缩着身体,女人茫然地望着天空,呜呜作响的冷风像刀一样割着她的脸。慢慢地,天下起了雪,女人冒着雪跑到一个没有院墙的人家,从厨房中偷了两个馒头。她跑得很快,她怕被人发现,怕孩子醒来找不到她。

女人摇醒孩子,孩子看见馒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孩子吃到一半,看了看女人问:“妈,你为什么不吃?”女人说:“我吃过了,慢慢吃,吃完再睡会。”

吃饱了的孩子又依偎在女人的怀里睡着了。她看着熟睡中的孩子,眼角流下了眼泪。她亲孩子的脸蛋时感到特别的烫,她急了,又从衣服上撕下了一块布,包了一点雪敷在孩子的额头上,之后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都盖在孩子的身上,她只穿了一层薄薄的衣服。女人抱起孩子倚在墙角。

冬天,人们起得很晚,雪还没有停的意思,纷纷扬扬,好玩的孩子在空地上打起了雪仗。当人们发现母子俩时,孩子还在熟睡,女人已成了雕塑„„她的手放在孩子的额头上,眼睛望着孩子,脸颊上似乎还挂着晶莹的泪珠,身上已经结了一层冰霜。人们望着这位伟大的母亲流泪,那位医生也哭了„„

“母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生注定的爱,是一切女性品德中最伟大的部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原始性的情感,但这种感情是多么美丽和崇高!”(选自《情感读本》2009年第7期)

我心忧然

走进报刊,演绎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然而主题如此新颖,如此深刻的寥寥无几,这得力于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度观照,得力于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作者笔下的母亲的言谈举止实在让人感动,且不说求医的难处,也不说避雨的痛处,单就是锁定成为雕塑的姿势就足以让你潸然泪下:“她的手放在孩子的额头上,眼睛望着孩子,脸颊上似乎还挂着晶莹的泪珠,身上已经结了一层冰霜。”甭说定格,就是看一眼也会让人感动不已!作者在讴歌母爱的同时对世态炎凉的揭示,使文本的主题有了深度、广度、厚度。

且读且思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文中多处细节描写触动心灵,发人深省,请你选取一处进行深层探究,写出你的感悟。

4.读了本文后,你的感受如何?请写下你最经典的一句话。答案:《母爱》

1.交代了时令和气候特点,展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2.一位母亲为了照顾病重的孩子献出了生命,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揭示了世态的炎凉。

3.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选好角度,谈深谈透,具体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正面的,也可以选择反面的。

4.示例:不要只赞美母爱的伟大,还应该诅咒世态的炎凉!

开头与结尾的作用练习 篇2

一、因果关系

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形成因果关系是很常见的, 这与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吻合的, 也是学生在写作中最容易把握的一种逻辑关系。 以2009年湖南高考一优秀作文为例:

开头:人被躯壳的长短所左右, 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盲了自己的心。

结尾: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 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 踮起脚尖, 撷一手高枝的果珍, 让梦境延伸, 与现实交汇! (《踮起脚尖》)

本文开头从反面提出观点:“人被躯壳的长短所左右, 就是盲了自己的心。 ”因为这样, 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们要“踮起脚尖, 借助身体与世界连线, 让梦境与现实交汇”。 开头与结尾的因果关系使得文章思路清晰, 主旨突出, 巧妙地实现了文章结构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再看2008年天津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

开头:人之常情似乎不值得仔细探究,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 然而平日里, 人之常情往往被当做不论是非对错的一种托词。 例如某些官员徇私舞弊公款玩乐, 某些商人见利忘义贪得无厌乃至某些男女一夜情、“包二奶”等, 都被一些人辩白为人之常情。

结尾:如何培育一个社会的人之常情? 如何在制度中体现对人之常情的尊重? 儒家思想中, 无疑有许多我们可资吸收的营养。 而汶川地震, 则唤醒了我们对人的这种“本然之情”的思考。 (《人之常情》)

这篇佳作开头通过一些常见的现象展示一个观点: 人之常情往往被当做不论是非对错的一种托词。 结尾就这种不良现象发出深思, 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逻辑上因果关系明朗, 结构稳当, 思想深刻。

二、递进关系

议论文的主旨要鲜明, 开头与结尾往往形成相应之势, 文首提出观点, 文尾进一步强化, 构成递进关系。

如2008年江苏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

开头: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中度过的。 碰到一切新奇的、 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 ”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 于我来说, 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结尾:好而不奇是庸才, 奇而无心是蠢材, 只有用心好之奇之, 才会有所发现, 有所收获。 人生凭“好奇心”而活, 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 永续发展。 (《好奇心 》)

此文由童年的好奇天性引出而阐发自己对好奇心的独特理解, 拆解“好奇心”, 认为好奇心里面蕴含着一种认真求索、严谨好学的精神, 文尾进一步从好、奇、心三者关系入手, 阐释“好奇心”的真正内涵, 从正面突出人生一类要有 “好奇心”, 人类一定要有“好奇心”的主题。 开头与结尾成功地构建了文章结构与内容上的层层推进。

又如2007年北京市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开头:当我左耳充斥着电视里《超级女声》节目中歌迷的尖叫, 右耳忍受《两只蝴蝶》的摧残, 我不禁怀念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美好意境。

结尾:我憧憬“看不见”“听无声”的境界, 可是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了。 呜呼! 哀哉! 我也只能在这停电的片刻享受无声的世界。 但真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反题联想, 由“无声”联想到的是眼下的“嘈杂”, 表达了对嘈杂现象的不满, 对无声世界的向往, 文尾通过现实与憧憬的反差, 强烈抒发了对无声世界的神往, 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三、顺承关系

许多议论文文意已尽, 就自然收尾了。 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又自然形成顺承关系。

如2009年北京市的一高考优秀作文:

开头:曾经听过那首《隐形的翅膀》, 动听的旋律, 优美的歌词。 是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正是有了它, 我们才能充满希望, 飞向远方。 而对于我, 那双翅膀就是那看似厚重的书籍, 正是有了它, 我才能充满梦想, 飞向远方。

结尾:耳畔似乎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向远方。 是的, 书就是我那双隐形的翅膀, 它丰富了我的眼界, 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 带我飞向成功的彼岸。

书, 我隐形的翅膀!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文章以歌曲入题, 把书籍比喻为“隐形的翅膀”, 表达了借助书籍实现梦想的美好感情, 结尾又以歌声收束, 既凸显了主题, 又顺理成章。

又如2008年福建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开头:人生有如各种各样的饮料。 有人喜欢甜甜的果汁, 有人偏爱又苦又甜、香甜醇厚的咖啡, 也有人执著地选择淡淡的矿泉水。 人生的最初就是一掬清水, 岁月变迁之后, 人们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往这清水里加入不同的味道。 而我, 独爱平淡无味的水, 因为这才是生命的本真。

如水的人生总让我想起一个词:“清欢。 ”“清欢”语出苏轼的一句词:“人生有味是清欢。 ” 清淡的人生充满着睿智与修为, 这是一种境界。

结尾:“人间有味是清欢。 ”抓不住明月的影, 但求留住一颗琥珀的心。 繁忙的生活中, 饮一杯淡淡的矿泉水, 哪怕是片刻的清欢, 也会带给你一番别样的感受。 (《清欢》)

此文开头以“人生有如各种各样的饮料”这一比喻切入, 既扣紧了材料, 又自然引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末段又以苏轼诗句引领结尾, 回扣开篇, 突出了主旨, 自然收束, 又意蕴绵长。

四、果因关系

有些出色的议论文也常常乐于反其道行之, 先摆出结论, 文章主体找结论的原因, 论述原因的由来, 结尾总结原因。 这样, 开头与结尾就构成果因关系。

如2008年湖南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开头:“凌晨四点起来, 发现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这样写道。 而海棠本来便是日夜开放, 为何凌晨四点起来便可以让人产生别样的美感呢?

结尾:生活中处处皆诗意, 人们缺乏的便是适宜的距离。当我们的心灵得以解放, 保持与外物的距离, 我们会发现:天空, 是给了我们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 是承载着诗意的万物的大地;海洋, 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

让我们退一步, 保持适宜的距离, 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 (《距离产生美》)

这篇作文开头以设问引出话题, 抛出结论, 文尾作出了总结性的解释, 两者之间构成紧密的果因关系, 结构严谨, 文采斐然。

又如江苏省2008年的一篇优秀高考作文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开头: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 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结尾:城的美妙, 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城的美妙, 也在于她给了你最精彩的答案。

本文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结尾两个 “在于”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答案。 只看文章开头和结尾, 就让读者隐约猜测出了文章的主体内容将是在这座美妙的城市里非凡的体验, 足见, 这种开头和结尾的果因关系让文章的思路变得简明清晰, 表达的逻辑性也显得十分严密。

例说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篇3

古称“起笔”、“开篇”,它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所写事物的发端,或是问题的提出,或是矛盾的初起,它关系到文章的展开和全文的基调,体现着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写作目的。文章的开头必须把全文的内容、整篇的结构联系起来通盘考虑,真正起到统领全文、广开文路、警策有力、吸引读者,收到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开头方法很多,下面例说八种。

1、说明动机开头。即开头说明写作动机与缘由,旨在使读者了解撰文的目的,唤起情感的共鸣。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的开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是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辣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种开头,作者撰文的目的十分明确,文字含蓄非常深沉,给全篇制造了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

2、提示主题开头。即篇首开宗明义揭示文章主题或提出全文中心论点,旨在使读者把握全文总纲,理解文章要义,为阅读下文奠定基础。如:恩格斯《论权威》的开头:“有些社会主义者近来开始了系统性的十字军征讨,来反对他们声明说某种行为是有权威的,就足以把它定罪了。”這种开头,观点鲜明,开门见山,战斗性强。新闻报道、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学术论文通常采用这种开头。

3、提问式开头。即先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后摆出论点,层层论述;或先提出疑问,后引出文中要叙写的人物、事件。前者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后者如《回到杨家岭》一文的开头:“离开延安的同志,常有一种强烈的怀念。究竟怀念什么呢?是巍巍的宝塔山,杨家岭山后的窑洞,香喷喷的小米,还是延河的流水?”这种开头富有吸引力,引人遐想,开启读者思路。

4、点题式开头。即开头点明题目,指出题旨,说明文题的含蓄以及文章的取材范围。如:“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5、展开情节开头。即开头不加周折,扣住故事情节并迅速展开,成为情节的发端,使读者立即进入情节,非读下去不可。一般用于记叙性的文章,这种开头语言精炼,开门见山。如:“诸位朋友,今天让我来说个新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赵树理《登记》)

6、引入式开头。即开头引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材料,如故事、传说、诗词、格言、警语、谣谚等。它新颖别致,含蓄委婉,既可提示、引起下文,也可沟通、连贯文章意脉,还可渲染作品气氛。如:“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尼族姑娘,上山放牛的时候,迷路了。她在虎狼蟒蛇成群的大森林中度过了七天七夜,最后在吉祥的孔雀引导下走出了原始森林。”(《来自西双版纳的报告》)

7、交代式开头。即文章的开头根据正文的需要,首先交代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线索、缘由等,预作铺垫,显示背景。如:“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鲁迅:《药》)

8、描写式开头。即开篇就勾勒某一具体的场面或描写某一特定的景物,以点名人物活动的环境,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烘托某种特殊的气氛。如:“算来已整整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的下着。昨夜起,又添了大风,呼呼地吹得帐幕想要倒塌下来似的震摇。偶尔风势稍杀,呜呜地象远处的悲笳;那时候,被盖住了的猖獗的雨声便又突然抬头,腾腾地宛然是军鼓催人上战场。”(矛盾《大泽乡》)这种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革命暴风雨即将到来。

二、文章的结尾

古称“收笔”、“结穴”,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指文章的终止段落,表明所写事物的终结、问题的结论或矛盾的解决。结尾必须从全篇的内容和结构的实际出发,收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正如古人所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方法很多,笔者例说八种。

1、深化主题结尾。古代写作理论中称之为“点结”。即结尾处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全文的内容归纳集中、高度概括,以突出题旨,深化主题。其特点是“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是为笔头上担得千钧。”如,“但倘说梁先生意在要得‘恩惠’或‘金镑”,是冤枉的,绝没有这回事,不过想借此助一臂之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罢了。所以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来,就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结尾囊括全篇,凝聚一点,一语托命,深刻揭示了梁实秋之流的“乏走狗”的反动本质及黔驴技穷的丑态。

2、总结性结尾。即在结尾处对全文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总结,使读者对文章内容获得完整印象和深刻理解。如:“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办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终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活的生活。”(朱德《母亲的回忆》)。“总结性”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论述问题、阐明事理的分析基础上作出结论;其二是在叙事写人、状物绘景的描述基础上概括主题。

3、号召性结尾。指在结尾处紧扣前文内容并承接全篇意脉,向读者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以鼓舞人们斗志,展示事物前景,其作用是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可使文章思路扩展、意境开阔。如,“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它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4、含蓄式结尾,又称“隐结”。即在结尾处不直接揭示主旨,而是用含蓄的写法,引发读者深思回味。其特点和作用是:文有不需一说而尽,而使人自悟其意于语言之外的艺术效果。如,“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故乡》)

5、诗歌式结尾。即在文章结尾处引用诗歌、民谣、快板等有韵的文字结尾,以总结归纳全文,或暗示另种含意。如:“这个善良而机智的农民形象,将永远和我们并肩战斗,正是:老赵去世早,留下‘传家宝’。板人李有才,永远死不了。”(王希坚《李有才之死》)这是用板块结尾。又如,“撫今思昔,人们都说:要是陈毅同志还健在的话,一定会挥笔写诗和我们一起欢呼:万里江山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顾寄南《黄桥烧饼》)这是用诗句作结。这种结尾方式新颖别致,饶有趣意,表达效果尤佳。但运用时应特别注意:引用的诗句、民谣、快板等一定要与文章内容相关相适,切忌游离,画蛇添足。

6、议论式结尾。也称“论结”,即在以记叙为主体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以议论收束全文。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揭示文章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必然归纳,如(鲁迅)《一件小事》的结尾,呼应了文章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小事”的感受,也自然地揭示了“小事”的深刻意义;其二,是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发表评论,使文意突进,推出另外一层新意。如《促织》(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结尾,以“异史氏”的口气发表评论,在指出统治阶级一举一动都会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同时又借机引典推论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社会现象,这种结尾收到揭露黑暗社会,鞭鞑反动统治的作用。

7、抒情式结尾,又称“叹结”。即在文章的结尾处以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方式收束全文。通过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迸发以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如,“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再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咳!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是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尾。这种结尾真挚的表达了作者对其父的深切怀念之情,起到亲切委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又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结尾连用三个比喻,歌颂了春天的生命力,赞扬了春景的美好,起到催人奋进的效果,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开头与结尾的作用练习 篇4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语文学习中,不仅在写作时要拟定一个好标题,而且在阅读训练中,也应注重培养准确理解题目含义及作用的能力。因为,这是能促进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鉴赏文学作品。

就记叙文而言,题目之于文章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这是目前中考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一、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题型)常见的有: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二、题目作用的归类: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注]

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

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三、课文简要例析:(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四、课外语段阅读训练:(文章略)

1、《六个馒头》: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参考答案]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2、《微笑的可乐》: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题目含义: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3、《心灵折旧费》:你是如何

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参考答案]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4、《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

5、《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小说的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好。因为题目存在强烈反差,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破茧成蝶》:选文的标题是“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层意思:沉睡茧中的蛹,咬破自织之“茧”,羽化成蛾。深层含义:个体生命挣脱自织之“茧(”困难和障碍),获得重生。

7、《父亲的斧头》:题目“父亲的斧头”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一是指父亲在打铁铺里打造的斧头;一是指父亲培养的儿子——“我”。

8、《苦瓜》: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用“苦瓜”象征母亲的高尚品质,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9、《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暗喻顽强奋斗的人,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0、《痴心石》: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提示]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及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石头”是文中起传达情感、表达爱意作用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11、《访兰》: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参考答案]“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例文还有如:《小扇轻摇的时光》《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田野上的白发》《十三元遗产》《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附1]拟定文章标题须知:

1、要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

2、反映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3、富有诗意(奇特新颖性、运用修辞),吸引读者兴趣。

4、运用小标题(格式新颖、条理清晰),能很好地反映文章的结构脉络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用每一事件层次的概括语,也可以用事件这一层次的标志性词句。)

说明文标题

一、【命题方式】一般有几种类似问法:

①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④如果将本文的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 ⑤标题的含义:分析具体含义,有的还要答出表达情感,尤其是形象生动的说明文。⑥给文章拟标题。

【解题指导】根据对标题作用的理解,考生在拟定文章标题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A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标题概括的部分内容); B理解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C找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物件、核心事件等; D注意文章开头、结尾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E说明文注意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

F标题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新颖;

二、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有些题目

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具体分析其作用。)

套话: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

§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

§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注意事项:

① 一篇文章的标题不一定能

涵盖所有这四个作用,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切记不要盲目罗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答题时,不要只简单地罗列四句作用,而应该联系具体的说明内容,以及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否则只有空洞的套话,会导致严重失分。

三、实战演习

2009年济南中考试题《津津有味嚼“薄膜”》

【例题】本文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题目解析】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可食用薄膜。首先,明确说明对象,以免答题时表达有误或有缺失。此文通过标题,我们了解到说明对象可能是“可以嚼的薄膜”,读完文章之后,则可以确定为“食用薄膜”。所以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标题还表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可食用”。其次,观察标题独特之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标题“津津有味嚼‘薄膜’”跟人们的生活常识明显不同,新颖别致,营造了一个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参考答案】①内容上,文章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点明了说明对象——食用薄膜,说明实用薄膜能吃无毒的特点,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 表达效果上,薄膜可嚼可吃跟人们的认知常识不同,新鲜奇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同类考题举例】 ☆ 《让脚告诉你》:

①内容上,表明了说明对象——脚语,说明脚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心理性格等;揭示说明内容。②表达上,“让脚告诉你”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 内容上,“今天你低碳了吗”的询问语气,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低碳生活;倡导人们践行低碳生活,揭示说明内容。

②表达上,用询问的语气设题,设置悬念,生动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天赐良“源”》: ① 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一种能源,说明这种能源的特征“好”,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表达上,利用谐音巧妙化用成语“天赐良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植物大熊猫——四合木》:① 内容上,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四合木,并表明其

特征——像大熊猫一样珍奇稀有,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 表达上,运用比喻修辞,将

四合木比喻成植物界的大熊猫,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① 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

“针鼹”,并说明其珍奇稀有的特征,揭示说明内容。②表达上,新鲜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 中国红为什么这样红: ① 内容上,点明了说明对象中

国红,说明为什么中国红适合喜庆;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表达上,以设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能吞能吐的森林: ① 标题“‘能吞能吐’的森林”

点明了说明对象——森林,并说明了森林能蓄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水分、二氧化碳“能吞能吐”的特征,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运用拟人手法,把森林拟人化,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结合文章,请你谈谈标题

“绿色的挽歌”的含义。“ 绿色”指生长着绿色植物的森林草原等;

“绿色的挽歌”是表达对绿色植物消失、物种的灭绝、遗传物质、优良基因等的消失的悲叹。议论文标题的作用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逐点归纳:

1、是否点明论题

例如:说勤奋、友邦惊诧论、从“狼来了”说起、读《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有感,这些议论文标题,点明了自己的议论是针对什么来的,其功能——就是点明议论文的论题。

2、是否点明本文的论点

很多作者原意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常常用论点做文章的标题。如《谦虚使人进步》、《集中精力听讲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做人要诚实》等等——标题明确阐发作者的观点,这种标题的作用就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标题运用哪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有的文章在点明论题或明确论点的同时,还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使标题增加了由修辞方法的运用带来的艺术效果,答题时也应该指出来。例如:《意志力坚强是学业腾飞隐形的翅膀》,作者运用这个标题,除了明确本文的论点——意志力坚强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学业质量之外,还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将“坚强的意志力”比作“隐形的翅膀”,带来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4、看标题是否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都有哪些类型的标题具有这种作用呢?

(1)问题式标题——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2)运用修辞方法,我们从字面很难理解——让我们都做太空的清洁工。“太空清洁工”是干什么的,我们不明白。(3)逆向思维、另类思维类的和奇异现象。A/“理直”也不能“气壮”——逆向思维;B/1+1=3——另类思维;C/公鸡生蛋——奇异现象,然人感到不正常。

综上所述:以上四点是议论文标题经常表现出来的作用,我们回答这个题型时,要逐一排查,有一点,答一点,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一、怎样分析记叙文开头段的作

(分析一句或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1内容上: ① 开篇写景,为故事设置背景。② 开篇写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回忆

③ 开篇点题,总领全篇。

④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⑤ 交代故事起因,为下文作铺垫,是全文故事的大前。⑥ 交代记叙文要素。

⑦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⑧ 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总领全篇。⑨概括介绍人物特点(或开篇写景),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

2结构上:

①总结全文(统摄全篇)②引起下文

③巧设悬念 ④伏笔、铺垫

二、怎样分析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分析一句或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

1、内容上:

①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②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③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④点题,揭示题旨。

⑤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⑥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

⑦有时,文章结尾处,有一段补叙,作用是:补充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义重大(或人物影响深远)。

2结构上:

①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分析一句话(或一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先看这段话在文中位置)

1、如果这段话在文章开头,则分析:

①总领全文

②统摄全篇 ③开起下文

④伏笔铺垫

⑤巧设悬念

2、如果这段话在文章中间,则分析: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绝大多数情况是这种作用,其他作用极少见);

②总结上文

③领起下文

(注意:分析文章中间段的作用,往往是只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如果考题问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可能是:a点题。b抒情议论,揭示中心。c抒情议论,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事及理。考中间段在内容上的作用的题极少见。)

3、如果这段话在文章结尾,则分析

①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四、什么叫照应?

作文-好的开头与结尾 篇5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 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清风,从我的耳畔潇然掠过的时候,踏一只莲舟,撑一支竹篙,朝着楚腰纤细、莺歌婉转的江南最深处寻梦而去。

描写月色:

★宁静的夏夜月朗风清,总是能给我一种清逸娴静的感觉。明净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倾洒,清光流泻,意蕴宁融。月色柔和而透明,轻盈而飘逸。

★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如水月色,可饮。推开窗户,任月色静静流泻在肌肤上,轻盈飘逸的韵致,清新蕴涵的情调自然流淌在心际。月华如练,心情在月色中变的清朗而柔软,恍然间生命中的种种感动和美丽灵动浮若。

★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这间简朴而舒适的客厅。★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又是落叶时节,片片金黄的树叶幽幽的自枝头飘落,坠入大地的怀抱,化作春泥,等待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感受落叶季节那隐隐的心跳,任思绪在脉络中延伸„„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我心里的梦想,就如翩翩起舞的彩蝶,是那么的优雅,周围环绕着灿烂群花,那么浪漫;犹如雨后的七彩彩虹,我相信我可以走过那连接天边的彩桥,去到我梦想的世界

★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返顾。★《拥有友情》结尾

拥有了友情,就如青山拥有了奔腾的小溪;拥有了友情,就如帆船拥有了顺风;拥有了友情,干渴的旅行者拥有了清泉;拥有了友情,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灵魂就不再是形单影只;拥有了友情,就会有人在我们成功的时候穿过嫉妒的人丛为我们献上一束鲜花,在我们失败痛苦的时候为我们抚平伤痕。

★《朋友》的开头:“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排比反复)★《想念朋友》一

每每想念朋友的时候,朋友的心里也常有感应似的。这不,灵巧而神奇的电话里,又传来遥远但却十分熟悉的声音;这不,洁净的桌面上,昏黄的灯光下,正摊铺着友人的书信。一句句关切的问候与祝福,一个个亲切熟识的音容笑貌,又跃然出现在你眼前。。

„„

今晚,月色如潮,风轻星柔,我端坐于书桌前,熄了昏黄的灯,隔着窗棂遥望着布满繁星的夜空,猜想着哪一颗星是这个朋友,哪一颗星是那位朋友,他们仿佛都眨着眼笑着,与我说着话,谈着星星闪耀的故事。

月夜如歌,朋友如诗,想念朋友就得驾着一叶扁舟,在又长又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银河里轻轻地漫游„„★《想念朋友》二

想念朋友,有时是想念着一个环境,一种氛围,即使是萍水相逢、转瞬即逝的朋友,只要心地都是那么纯真善良,都是那么趣味相投且充满了关爱与帮助,于是那相逢时的环境、天气、色彩,甚至当时心里细微的感触,都会浓墨重彩、浅淡各异地刻印在记忆画廊的深处。只要一想起,便觉着寂寞暗淡的心房有了清风明月,有了清澈流淌的山泉。★朋友可用的题目

《一路上有你》 《相逢是首歌》 ★《十六岁的夏天》

开头:这年夏天,阳光依旧灼人,属于夏天的时间像指间的流水一样,即使攥紧手心,也会从指缝溜走。有人说,失才会倍加珍惜。本想循着流沙在手中摩挲出的纹路,回味我的夏天,却发现太多太多已在不经意间逝去了。

结尾:给我一本书,让我去回味最初;给我一片阳光,让我去寻找夏日的热烈。我的夏天被潘多拉的魔盒所收盒子。夏天流去了,不会在手掌上留下一粒沙。呵,我十六岁的夏天,已经回不去了…… ★《脚步》

开头:虽然往事已经淡出我的青春,但他们始终占据着我的记忆。在人生漫漫旅途中,我踏出的每一步都深深印记在心里。

结尾:暮然回首,我踏下的每一个脚印都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有信心能更好地走好我的第四步,第五步…… ★《家的季节》

开头:冬天,家是温暖的,不用怕霜雪,因为家会给你力量;夏天,家是清凉的,不用怕烈日,因为家会给你驱除炎热,送来清爽。家的季节永远只会是春和秋,舒适与温馨。

结尾:家的季节永远永远都停留在春和秋这两个季节了,我也沐浴在弥漫着爱的气息中。

★ 《那一次,我懂得了寂寞如此美丽》

开头:总在追寻一份惬意的心情,一路走来,寂寞甚至孤独。

结尾:终于,在那一夜,在那一次,我懂得了寂寞原来如此美丽!它也会爱,爱我这个忧郁的孤独的小女孩。

★《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雨过天晴,太阳露出了笑脸,一道艳丽的彩虹,在草原上空,搭起一座美丽的桥梁。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

★飒飒的秋风轻悄悄地牵起柔柳的手臂,伴着草丛里金铃子的歌声与蟋蟀的琴声,翩然起舞,夜来香和米兰幽然开放,散发出丝丝清冷的香味。

★温暖的春风吹化了残雪,吹绿了树枝,吹蓝了天空,吹得河水也泛起了笑容。★五月的微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有如慈母的双手。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 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

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

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花儿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夜,静谧如阑。仿佛世间万物都已遁去,唯有沉淀在心灵深处的思绪和灵魂,随着人们那均匀的呼吸声在夜里慢慢地舒展,缓缓地升腾。★让我们用余秋雨先生的话作结尾吧!

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友情

开头: 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快乐;是你幸福时使幸福增倍;是你困难时使困难分解;是你孤单时帮你赶走它;是你落魄时给你鼓励的那个人。★亲情开头:

记得有一种思念,叫做魂牵梦索;记得有一种关怀,叫做无微不至;记得有一种别离,叫做刻骨铭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斯世当以同怀视

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

结尾: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抱怨长路漫漫走得不潇洒浪漫,其实艰难困苦就是你成功的摇篮,让长风的翅膀携你过尽千帆,让心思的呼唤伴你尝过生命的难关。只要心中的风景不凋零,生命的叶子永远不会枯黄腐烂,永葆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人生将会永远是春天。

★-----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18岁这个字眼已时常挂在嘴边。曾几何时,认为18岁是那么神圣,只知道那时我们长大了,成人了,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此时,当我真正要面对它的时候,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手足无措。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充分理解18岁这一平凡数字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但我明白,18岁意味着责任。也许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吧!

-----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而来,白昼的繁荣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之中。在回忆中,那曾经许下的愿望与美丽的诺言,那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

是的,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一步步,我们击向成熟.走向未来。★成长:

-----记忆里,童年的天空清透清透。轻轻一下,就掐出水。

-----日子在脚下,脚下踩出平静的声音。终于,我不知不觉地成长了。后来,在某个清晨的镜子里,看见微笑,熟悉而陌生的微笑。儿时的影像是珍贵的,回想从前,在易碎而晶莹的玻璃柜里,没有出没。新的生活时代代替了回忆,填补了心中的空白,让理想蠢蠢欲动。

停在每一个成长的心灵驿站,以怎样的心情看待走过的一段旅程就标志着在如何成长着的字迹。童年固然美好,今时亦多精彩。于是,我们都是感悟着的成长,思考着的成长,无悔着的成长。成长的我们,把一切隐藏在心底,唯有留在心海的涟漪在一层层的明晰„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马宁推荐)★是什么

是什倏倏滑过心头,留于瞬间华彩;是什么静静流过心田,培植甘甜记忆;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留下永恒美丽;

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起奏响甜美乐曲?

★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朋友如花,美得纯净,美得直白。我心中的朋友,似花海一丛安静且繁荣。友谊似一滴露珠,纯净透明…我非常喜欢这些话,这让我想起我周围那许许多多让我感动的友情 ★珍惜友谊

好朋友是酒,深厚醇香;好朋友是梦,日思夜想;好朋友是茶,优雅淡洁;好朋友是金,沉沉甸甸;好朋友是缘,一世相牵;好朋友是路,越走越宽。★朋友如茶

朋友如茶,要品。看似热烈的,锦上添花的,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清淡的,她不一定会锦上添花,但她一定会雪中送炭。

朋友如茶,香气氤氲。她不一定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但你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香气。你会在孤独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想起她。想起她,不一定让她知道,你会独自抬头微笑,感受一下“天涯若比邻”的情怀。

朋友如茶

朋友如茶,清雅平实,随和自在,看似平平淡淡,却能长长久久。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握手,一句简短的问候,体会的却是朋友一颗真诚跳动的心。

朋友如茶,冷冷的冬日,泡一杯浓浓的清茶,看翠绿的茶叶在水中舒展浮动,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这其实正是朋友的感觉:宁静,淡雅,舒心,温暖。★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

远的朋友。不管未来有多长久,请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与你同行,回想起我们曾拥有过的共同理想;与你分手,憧憬着我们重逢时的狂欢。

我们已步入新的生活,前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青春和友谊,用真情去浇灌友谊的花蕾。

你我为了理想而历尽了艰难,才走向了成功之路。但愿你还能记得,永远地记得,那一段充满着奋斗激情的闪亮日子。

 最恨的是你,因为你是我学习上竞争的“敌人”;最爱的也是你,因为你是我成长中为鉴的友人。今日一别,犹如管仲之失鲍叔牙,茫茫天涯,叫我到何处去寻找我最爱的“挚友”。

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好像你我才初次相逢!

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一份感激,感谢你给了我那一份终身难忘的甜蜜的回忆。几年的同窗,我与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愿你我心灵间的交流,直到永远。

 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蕴涵着我;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刻,你我仍然是一个整体。

 我在生命转弯的地方等你,让我像昨天一样地问你,你可否愿与我同行?  凤凰花吐露着艳红,在祝福你我的梦。当我们飞向那海阔天空,不要彷徨也不要停留。

 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一起走过的日子

生活中,总有许多人和事在面前来来往往,却留不下任何的踪迹。可是,总有些事,伴随着曾经有过的喜悦与感伤,在记忆的里书页里永恒着,哪怕千年之

后,在翻开这已泛黄的书页,也依然亲切如初„„

——题记

还记得,一年级时刚入学的我,背着新买的书包,看着新发的书本,用着新的文具,结交了新的朋友,开始了小学新的生活。

如今,短短小学的六年,我们从幼稚懵懂的小孩子变成了明白事理大哥哥大姐姐。还记得么?我们相逢在鸟语花香的春日,我们相识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们相交在硕果累累的秋日,我们相知在粉妆玉砌的冬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是的,该分别了,想起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原来是那么快乐、幸福„„

你还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走过军训生活吗?一次次在烈日下站军姿,练习军体拳,我们的挥汗如雨。一次次艰苦的奋斗,让我们团结一致;一次次刻苦练习,让我们学会坚强。对了,你还记得怎么叠被子么?叠、压、折、修,一块见棱见角的被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看着教官们一张张坚毅刚强的脸,也许经过一番磨炼,我们的意志也会出现同样的轮廓。

经过七天的艰苦训练,我们终于回到了已静多日的校园,往日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响彻了校园,直到2年以后的一天:

你还记得在小学的最后一天吗?学校让每个班组织最后一场联欢会,也为我们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天灰蒙蒙的,花儿不见了往日的活力,鸟儿不见了往日欢快的歌唱,就连行人们似乎都垂头丧气的。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教室里,没有了以往联欢会花花绿绿的装饰,没有了以往联欢会欢乐的气氛,剩下的只有对过去六年的眷恋。节目中少了以往的欢快与祝福,多了一份分离的悲伤与不舍。

当联欢会里的最后一个节目——《友谊地久天长》的乐声响起时,演唱的已不再是台上的十几位同学了,所有人依依不舍的情感都迸发了出来,用心共同唱响了《友谊地久天长》!所有人都哭了,老师也哭了,她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我们不得不分离了,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天各一方,也许会再次见到你们,不管怎样,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们就永远是一家人!”

我无意中拉开了那个抽屉,毕业照仍静静的躺在那里,带着我对小学生活的眷恋,带着我对好朋友的不舍,带着我对小学老师的思念,静静的躺在那里„„

朋友,在水一方

朋友,因为一次不经意的相遇。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我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彼此陌生地打量对方,谨慎地试探底线,小心地接触边缘,平淡的日子悄悄溜走,从南方到北方,从冬天到夏天,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灵深处,彼此相遇,相聚,相逢。朋友,我感觉到了你,无论你在哪,就象秋天永远和蓝天同行,就象春天总是与绿色相伴,山高水长,岁月洪荒。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朋友,我不会把你想象成爱人,因为,爱情属于邂逅,友情始于相遇。

朋友,因为一种不可言的相知。

琴瑟相知,钟罄互鸣,万物在而有灵,人因情而动心。世界从一个奇点里爆发,所以人类总是相信缘份,佛说,相由色起,缘由心生,心灵相触的一瞬间,那美妙,不可方,不可言。是非善恶,黑白美丑,红黄蓝绿,缤纷的落英飘过微澜不起的思絮,却有一片透明的叶子,带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静静地,安然地,撒在彼此的心田深处。那一刻阳光灿烂,花儿绽开,空谷鸟鸣,天籁盎然。朋友,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我不会把你想像成爱人,因为,爱情,来自真心告白,友情,归于不可言说。

朋友,因为一曲不偏音的相契。

一张焦尾,半桥流水,寒香幽径来,弹笑有知音。奇妙的心灵感应,达成心照不宣的人生感悟。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在心领神会中彼此会意,在灵魂交流里安享和谐,不需要解释,不需要多言,更不需要废话,也无需故意张扬,那并非心心相印可拟,只是一壶茶,一支曲,安静地坐在一起,听风吹过林间的声音,看云飘过山那边的轨迹。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朋友,我不会把你想像成爱人,因为,爱情是协奏,友情是合声。

朋友,因为一心不求报的相助。

挡风寒要用棉衣,解忧愁要喝烈酒,当你孤独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足够。世间有很多诱惑,金钱与美女,帅哥和权力,爱上一个人不会太快,恨上一个人不会太难。交一个朋友,无论爱恨,无论悲喜,总在你需要的时刻出现,一束花,一个电话,或者一封很久没有收到过的纸信,相持,相助,不离,不弃,这样的机会,不是祈祷就能得来,不是珍惜就能保全。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朋友,我不会把你想像为爱人,因为,爱情总喜欢无条件的索取,友情却从来不求回报。

朋友,因为一生不执着的相伴。

悬崖边上有一朵小花,花开花落,岁始岁末,人生路上有一个朋友,聚散依依,别亦成趣,如果执着是一种美德,友情就无须执着。禅劝世人,不执着,少担当,迷时三界有,悟时十方空,刹那芳华,相念一生。此岸的今生,有你就足已。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朋友,我不会把你想像为爱人,因为,爱情要执手偕老,友情不求太执着。

友情起于萍末,真心不失子羽,有可意,无所求。友谊地久天长,朋友在水一方。

岁月如海,友情如歌

有一把伞雨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友情,希望到永远。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心底保留。这段经典的文字再次读过,还是会令我的心灵激起惜缘的花火,点点温暖灿烂人生一路的美好。

在人生的路上行走,会经历许多的事,遇见许多的人,这其间就有我想要靠近的人和想要靠近我的人,而人与人的交往中就是事物的不断的更新与交替的过程。于是,就有了许多人所说的缘,相遇是缘,相逢是缘,相识也是缘。彼此之间坦诚相待,珍惜那份理解的美缘,把握那份珍贵的善缘,用心去感受缘带给我的美好感觉,感受一份缘来缘去的过程的灿烂,感觉这种生命里程中的经历。

无论花开花谢,缘都会在我的心田留下痕迹,正如那首歌的传唱《相逢是首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也火火,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着„„歌词的魅力在于真实的生活感染力,朋友与缘同行在我的人生路上。

其实,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缘来缘去的行走过程。在人生的路上,我成长,我经历,我潇洒,我成熟,一路伴随岁月的脚步去行走,渐渐理解了人生的意义,慢慢懂得了生命的价值,也逐渐的明白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在时间的长河中,成长的足迹遍布人生的风雨之路,岁月如海,友情如歌,生命旅途中,我感动每一

次缘的靠近,一个简短的问候信息,一段亲切的电话交谈,一个生动活泼的表情的发送,一首轻快飞扬的歌曲,一张美丽清新的风景图片,都如此让我感动,感慨缘的美丽,感动友情的温暖温馨。

朋友的情谊就如这杯浓郁芬芳的咖啡,在于品,在于酿,我时常会于某个温暖的午后,一个人独自安静的坐在桌前,细细地品味着咖啡的浓郁,想起朋友的点滴,耳边聆听的音乐时常会让思想的火花游走在朋友的生活空间,友情正如这杯中的咖啡,慢慢地将温馨的香味回味,想象与某个朋友一起相逢在某个幽雅的咖啡屋,一起品饮咖啡聆听纯净音乐旋律的情景„„

人生的路上,因为有你,因为有我,因为拥有每一个缘带给我的感心的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而阳光明媚。每当我听到《相逢是首歌》这首歌,都会想起朋友的情谊,有一种淡淡的温暖就涌遍全身。朋友的交往不在于距离的遥远,友情的感受不在于物质的给予。与我来说:“朋友的美好只在于彼此之间所感受到的那份温暖的感觉,那种心灵与心灵共鸣的感动。”只因我还拥有这样的感动,生活才会绚丽如花样美丽,只因拥有朋友的友情,生命的花开才会眩目的璀璨。

英语作文开头与结尾的句型 篇6

文章开头句型

I.对立法: 文章开头首先引出人们对要讨论问题的不同看法,然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偏向的那个看法。此类句型多用于有争议的主题。

1.When asked about…, the vast/overwhelming majority

of/most/many/quite a few

people say/think/believe/answer that….But other people

regard/view/see/think of…as….I think/view quite/a bit differentlyWhen asked what kind of career they will purse upon graduation,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say that they would choose a job which will bring them a lot of money and a comfortable life.Working in a big bank or company is what they desire.But I think quite differently.I would prefer a career that will help realize my potentials.2.When it comes to…, some people think / believe that… Others argue / claim that the opposite

/ reverse is true.There is probably some truth in both arguments / statements, but ….3.There is a public / general / much debate / discussion/ controversy today / nowadays on / about/ over/ as to the problem/ issue of ….Those who criticize / oppose / object to … argue that … They believe that ….But people who advocate / favor …, on the other hand, maintain / assert that ….There is much discussion today about whether fast economic

growth is desirable.Those who criticize economic growth argue that we must slow down.They believe that society is approaching certain limits on growth.These include the fixed suppl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s of industry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People who want more economic growth, on the other hand, argue that even at the present growth rate there are still many poor people.They maintain that only continued growth can create the capital need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vide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required to protect our natural surroundings from industrialization.II.现象法: 对某种社会现象,倾向或社会问题进行剖析的文章往往在文章一开始首先引出这种现象或问题,然后评论。

1.Now in many big cities /countries/colleges,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a sizable percentage of the public/ college population/ people ….what

accounts for / explains/ lies behind the phenomenon/ problem ?Most people in China think the place for children is in school and most kids go there every day, as they should be.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however, over 2 million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1995 census---were not enrolled.What accounts for the phenomenon that occurs when the general standard of living has been raised?

2.Whenever you see(find)…, you cannot help being struck(surprised/ astonished/ disappointed/ impressed)by(at)…

Whenever we visit a terminally ill patient, we cannot help being struck by his eagerness to know the truth about his condition.He does not only suffer from his illness, but also from the anxiety about its potential outcome.III.观点法:文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出作者对文章要讨论的问题的观点,也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1.Never / Nowhere in the history/ the world/ China has the issue/ change/ idea of ….been

more/ as visible/ evident/ popular than/as….Nowhere in the world has the issue of birth control been more

evident than in China.The nation is faced with such serious situation as the one in which its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much faster than the supply of food and available resources.1.It is about/ high time we exploded/shattered/ freed ourselves

from the myth/

illusion/ fiction

about

3.Perhaps/ Maybe we should/ it is time to rethink

reexamine/have a fresh look at the

idea/value/attitude that

IV.引用法: 文章开头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谚语或有代表性的看法见解来引出文章要展开

讨论的一种观点。

1.“Knowledge is power”.Such is the opinion of / remark made by one of the great men.This

view/ remark has been shared/ confirm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many historical events.“Great minds must be ready not only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but to make them.” Colton, a great writer once remarked.But it still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now.To a person, in whose lifetime

opportunities are not many, to make opportunities is more essential to his success.2.“….” The same idea/ complains/ attitude is voiced/ echoed/ shared by….3.One of the great men/ writers/ philosophers/ scientists said/ wrote/ remarked that ….If this is

true/ the case, then the present/ current view/ value/ attitude/ situation should make us

wonder whether/ ponder over ….V.比较法:通过对过去与现在两种不同倾向,态度和观点的比较,引出文章要讨论的主题。

1.For years/ Until recently…had been / was seen/ viewed/ regarded as….But that is changing

now/ people are taking a fresh look at it.With the growing/ mounting demand for/ interest

in/ concern over…, people….Until recently the general attitude toward day-dreaming remained hostile.Day-dreaming was viewed as a waste of time.Or it was

considered an unhealthy escape from real life and its duties.But now some people are taking a fresh look at day-dreaming.They think it may contribute to intellectual growth and lead to the attainment of actual goals.2.People used to think/ It was once thought that ….In the past/ old days ….But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few people now share this view.3.Historically/ Traditionally we tend to ….But most scientists/ researchers/ doctors have now

found that….VI.问题法:此类句型主要用于讨论一个有争议性主题的文章。文章的开头用一个要讨论或解答的问题设问,可以一下激起读者的兴趣。

1.How do you(What do you / Do you ever)think of…? How do you(What do you / Do you ever)see…? Your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will differ(reflect… / reveal…)but….How do we think of the heavy burden a student has to carry from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uate school? How do we measure success in education? How does education affect not only labor skills but the quality of life? In seeking answers to such questions, there is much room---indeed necessity---for consideration and robust debate.2.“Why do(have)…?” Many people often ask(pose)the question like this.文章结尾句型

I.结论性:用于通过文章前面的讨论分析,引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论点。

1.In conclusion(summary)I would like to say(it seems obvious)that it is a question(issue / problem)that deserves(worthy of)special attention(serious consideration / immediate notice)from the public.In conclusion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change is a problem

confronting most of us today.The changes that have already taken place in every field of our life are irreversible.Continuation of the growth that has already began inevitable.During this evolution there are great rewards to be won—by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take the opportunities being offered.2.The precious(real / valuable / moral)lesson to be learnt(drawn)from the story(thing)is….The conclusion we can draw/arrive at/come is to…

II.后果性: 本句型用语揭示如果所讨论的问题不能解决,或不采取某种行动的话,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1.Any person(nation / society)who(which)ignores(is blind to /fails to learn)the lesson(warning)would pay a heavy price(come to no good end / end in failure/disaster/nothing)

2.We need to take a fresh(clear/second/clear-eyed)look at the problem(matter/ situation)from a wider standpoint(more

broadly/seriously / in a new perspective/an optimistic light), otherwise, we don’t come anywhere near understanding(achieving)….We need to take a clear-eyed look at how we are bringing up our young boys and girls in this changed culture and society;otherwise, we won’t come anywhere nea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dynamics that lead children to adopt a rebellious attitude toward parents and school authorities.III.方向性: 方向性句类似建议型句型,唯一的差别是方向性句型在结尾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总的、大体的努力方向或指明前景。

1.There is no easy(logical / quick/ immediate / effective)method(solution / approach /answer / remedy)to the(problem / question / issue)of … , but … might be useful(helpful / beneficial).There is no easy, logical way out.No new method or solution is at hand to render our children immune from constantly repeated TV violence.But few watching hours and more constructive programs might be the first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2.What will happen to … ?(How much change will take place

开头与结尾的作用练习 篇7

从这个谜语中我们可以悟出, 只要我们精心准备, 并且运用技巧就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下面笔者就从拟题、开头和结尾三方面谈谈作文教学中是如何运用技巧的。

一、巧拟标题, 引起悬念, 让读者心生波澜

古语有言:“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说的就是美貌女子眉目传情, 令人心驰神往之意。好的文章标题, 同样有如此奇效。好标题的要求只八个字“贴切、简洁、形象、新颖”。这主要是针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而言。

1.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1) 从范围角度补题。这类文章重点在揭示文章的写作范围, 例如《令我_____的一件事》《我最______的人》……这类文章重点在培养学生自主构思写作能力。文章的题目只是给出一个写作范围, 接下来的写作主题由学生自己定。避免了学生“有话写不出”的情况发生。

(2) 从材料角度补题。这类文章由学生定出主题写自己熟悉的题材的文章。如《____一日游》。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 旅游爱好来写。如《泰山一日游》《九寨沟一日游》……

(3) 从立意角度补题。这类文章规定了文章的写作方向, 学生们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如文章给出“常识”, 你可以从生活常识、操作常识、国家常识等来写。只要是围绕常识这个主旨写就可以。写作起来有一定的宽度, 但是只要文章是围绕常识来写就可以。

(4) 综合因素式补题。这类文章相比较以上几类文章更为灵活, 写作更为自由。如《__真____》, 这类题目给了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 学生可以写生活真美妙, 环境真重要……题材由学生定。可以写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5) 反弹琵琶唱新式补题。这类文章要求学生站在不平常的角度来写作。并且要写出新意, 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假如________》, 可以写假如我死了, 假如地球不存在了, 假如没有了太阳……这类不符合常规, 有点像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一样, 但是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人以警醒。思维更为活跃、灵活。

(6) 避俗取新或独辟蹊径式补题。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贵在出新。只有避俗取新、独辟蹊径才能出类拔萃。

2.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1) 巧用修辞方法

(1) 巧用比喻。这样文章可以在作者优美、浅显的比喻中更加深切地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 巧用对偶、对比。文章通过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使用文章形式整齐, 掷地有声。

(3) 巧用设问、反问。通过设问、反问可以增强文章的语势, 震撼读者。

(4) 巧用拟人。特别是在环境描写的文章中常常用到这种修辞手法。通过拟人的手法, 作者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性灵, 让文章读来更多了一份趣味和一份生动感。

(2) 扩展话题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由一个话题进行扩展, 围绕一个既定的中心来进行相关话题的扩展, 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3) 套用歌、诗、词、曲等语句

文章可以引用一些人们熟悉的诗歌或熟悉的词句, 这样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 并且更有文化气息。

(4) 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

文章写作中引用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俗语、名言警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二、巧妙开头, 吸引读者, 让读者心潮澎湃

1. 开门见山

文章直接点明文章的题眼, 直截了当写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认识等。

2. 渲染背景

文章开始先以一个故事导入, 让读者深陷其中, 被其中的情境感染, 进而欲罢不能。

3. 反问切入

文章开始以反问的形式开始, 从一个反面写起, 进而转入主题, 让读者认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4. 正反对比

这种手法通常用于议论文。文章一开始, 作者就以两种观点来进行论证。其主旨是通过反面的论点突出正面论点, 让读者对这一正面论点更为记忆深刻。

5.

悬念设置, 能给读者鱼翅刺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6. 妙用修辞

文章一开始就以大笔妙语修辞开始, 吸引读者眼球, 是一种以文采取胜的手法。

三、巧塑结尾, 留住读者, 让读者余音绕梁

1. 自然收束式

自然收束式就像一件事情自然地进行着, 不受任何外在人为的影响。自然收放, 读来更让人有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避免了画蛇添足之效。

2. 首尾呼应式

这种手法给人以一种有始有终之感。文章读起来更加给人以一种完整的感觉。就似散文所说的形散神不散, 起到有放有收的奇效。

3. 卒章显志式

卒章显志式又称画龙点睛式, 文章结尾通常用一句精辟的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给人以一种一语破的之感。

4. 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句收尾, 给人以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发人深省, 有引申之意。往往从一句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中却说明一个内人寻味的哲理。

5. 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 这是大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通过抒发感情、状物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深切的内心感受, 同时, 激发读者感情, 引发共鸣, 常用于散文形式的文章。

课文视阈里开头与结尾的迁移仿写 篇8

一、写好开头,先声夺人

1.解析题意,自然落笔。学生习作的自主性较强,有广阔的表达空间,文题也多数是自拟的,敲定了题目,也就对整篇习作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想。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可以从解析题目着手,开宗明义,自然落笔。如课文《烟台的海》开头:“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接着,作者写了烟台冬天、春天、夏天、秋天的海景,让我们看到烟台的海的确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2.即景联想,倒叙开头。这是目前在习作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由生活中的眼前景物,勾起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如课文《赶海》的开头:“‘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篇课文采用的就是倒叙。“赶海”这件事发生在“唱歌”之前,当“我”唱起这支歌时,不由地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接着,作者由现在写到以前:“那是暑假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很自然地叙述了赶海的经历。

3.问题激趣,唤起注意。用提问式的开头,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不由得他不往下看,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抓住读者,感动读者,激起读者的共鸣。如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确实,许多人都不知道大海深处的情况,但人们都有好奇的心理,必然会随作者的笔端看下去,认识海底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就落笔扣题,直截了当地讲明自己将要阐明的道理。如《学会合作》的开头:“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不作铺垫与渲染,直接进入正题,揭示主题,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运用。

5.揭示矛盾,引出故事。文章的开头,先创设一种情景,把主人公置身其中,在活动中产生矛盾。问题出现以后,必然要设法解决,便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故事。如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开头:“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好的开头,不胜枚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切题、新颖、精练。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慢慢领悟,迁移仿写,经常练笔。

二、收好结尾,余音绕梁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要精雕细琢,收官之笔,当如丝竹之音,余音绕梁,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下面,笔者继续结合有关课文,说说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水到渠成,呈现结果。叙事的习作,一般都要描述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几个层次的情节变化,由因到果,自然发展。事情的结果,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认同基本一致,从而形成行为共识。如课文《二泉映月》的结尾:“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文章的结尾交代了《二泉映月》乐曲的诞生,肯定了它在国内外乐坛的价值,也是故事发展顺理成章的结果。

2.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结尾与开头互相呼应,这是学生在平时习作中用得较多的方法,许多课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白鹭》一文的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文字清新纯美。开头说它是“精巧的诗”,结尾又说它是“韵味无穷的诗”,是作者对白鹭赞美之情更为强烈的流露,气氛、情态、基调等方面与开头相照应,有着复沓回环的节奏,显出浑然圆合的韵味,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

3.画龙点睛,揭示哲理。这种方法,在写寓言故事或哲理故事时运用得较多。如课文《最大的麦穗》的结尾:“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是不起眼的小事,作者却把在麦地中行走比作人生,将摘取最大的麦穗与追求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赋予了“摘麦穗”深刻的意义。

4.意犹未尽,联想补白。习作中,有时故事的发展似乎一切都已成定局,读者都在期待预料的结果出现,作者却就此搁笔,故事戛然而止。写作技巧熟练的人,常常就在这里设下悬念,留出读者想象补白的空间。如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结尾:“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几十年来,母亲挑着家庭生活的重擔,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母亲病倒在床,“我”心存愧疚,决定反哺母亲——抱母亲睡觉。故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浸满浓浓的母子亲情。

总之,习作开头与结尾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内容恰当运用。

上一篇:干部作风建设年第三阶段指导意见下一篇:行业审计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