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2024-10-07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1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男孩女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区分出男孩女孩的明显特征。

2、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

【活动准备】

小熊手偶一个,男孩女孩图片、裙子、帽子图片各一张,男女标志,装扮用具(裙子、项链、发箍等),移动板,音乐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笨笨熊,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提问:“看,这是谁?”笨笨熊(配班老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笨笨熊。”(引导幼儿和笨笨熊问好)“今天,我家请来了两位客人,瞧,他们来了。”(配班老师出示男孩女孩)

教师提问:“他们是谁呀?原来呀,这两位小客人,一位是男孩子,一位是女孩子,可是笨笨熊真糊涂,怎么也分不清谁是男孩,谁是女孩,请你们来帮帮它,好吗?”

二、幼儿观察区分男孩女孩的不同,掌握男孩女孩明显的外貌特征。

1、请幼儿讲述,区分男女。

老师:谁愿意来告诉笨笨熊,谁是男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2、给客人送“礼物”,帮助幼儿了解区分男孩女孩的明显特征。

老师:杨老师这儿有一条裙子和一顶帽子,把它们送给小客人当做礼物吧,好不好?裙子该给谁穿呢?谁愿意来帮她穿上?帽子该给谁戴呢?

3、倾听笨笨熊的话,巩固区分男孩女孩的方法。

老师:宝宝们,快看,笨笨熊又来了,听听它在说什么?

笨笨熊:谢谢小三班的`宝宝们,现在我能分清谁是男孩谁是女孩了,(笨笨熊边指边说)你是女孩子,梳着小辫子,穿着小裙子;你是男孩子,戴着小帽子,穿着长裤子,宝宝们,我说的对不对呀?哈哈,真是太感谢你们啦!咦,我的两位小客人在聊天呢,快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4、男孩女孩自我介绍:你好,我叫帅帅,我是男孩子,我喜欢遥控汽车;你好,我叫美美,我是女孩子,我喜欢洋娃娃。

5、请幼儿大胆讲述刚才的对话内容,逐步引导幼儿学会用完整的话介绍自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语言能力。

提问:宝宝们,有没有听见他们在说些什么呀?哪个宝宝愿意像帅帅、美美一样来介绍自己?

6、表演游戏

以男女为单位,分批表演,男孩做帅帅的动作,女孩做美美的动作。

三、组织幼儿参加“舞会”,进一步了解自我。

1、老师:哎哟,告诉你们啊,笨笨熊和小客人们还要邀请你们去参加舞会呢,高不高兴?

2、区分男女化妆室,认识男女标志。

老师:看,这里有四间化妆室,看看哪间是女孩子的,哪间是男孩子的?

3、提问:想想看,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标志?

小结:我们在厕所、浴室、游泳池,很多地方都有这些标志,它们能告诉我们,哪里是女孩子进去的,哪里是男孩子进去的,千万不能走错了,不然啊,羞羞脸呀!(教师做动作)

4、幼儿自由打扮自己,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并举办舞会。

幼儿打扮好后,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结束活动】

老师:哇,我们的女孩子在跳舞时好漂亮,男孩子也好帅气呀,棒极了!等会我们再到教室里去举行舞会,好不好?和客人老师们再见吧!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2

一、创设主题环境, 让环境成为幼儿交往的一条纽带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正如当代幼儿心理研究所提出的, 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 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幼儿园的室内环境, 是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环境。《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对幼儿园里的每一处环境都充满了惊奇, 有时会目不转睛地看半天, 好似和环境在交流着什么, 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来满足幼儿的感官刺激和内心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镜头一:

我们的主题墙:嗨, 你好

“嗨, 你好”的墙饰由33个“小人”构成, 每个“小人”的头都是剪成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 每朵小花中间贴了一张幼儿的照片, 代表班里有33个孩子, 衣服都是剪成了各种颜色的梯形状, 两臂都是展开的。它的寓意是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有缘一起聚集到了小 (2) 班, 也希望孩子们能快乐地展开双臂去迎接他们的同伴, 对同伴说一声“嗨, 你好”。创设主题墙“嗨, 你好”后, 果然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 他们三言两语地说着“这是我, 这是我”, “我坐在沙发上吃东西呢”“我在做奥特曼”……照片的提供让孩子们产生了初步的交流, 从照片上与同伴交往时的三言两语正是幼儿步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台阶。

二、开展社会教育, 让教育成为幼儿交往的好帮手

1.发挥主题背景下的社会活动的最大优势

在这里说的社会活动就是以集体形式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我们已经开展过了如“抱一抱”“跟你碰一碰”等活动, 通过一次次的社会活动增进了幼儿间交往的距离。让社会活动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把课上的社会活动延伸到家庭, 下面的一个教学活动就是发动家长参与的一次社会性分享活动。

镜头二:好朋友饼干

好朋友饼干是“嗨, 你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社会活动, 即一次分享活动。我们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些饼干、沙拉、果酱带到幼儿园来, 然后在课上一起制作好朋友饼干。爸爸妈妈参与这个活动的热情很高涨, 都带来了一大堆的东西, 让我们好朋友饼干的资源非常充足。制作好朋友饼干开始啦!小朋友们别提做得有多卖力, 拿起一把勺子把好吃的果酱或沙拉涂抹在一块饼干上, 再用另一块饼干把果酱或沙拉夹在中间。第一次独特的吃饼干, 第一次亲手制作饼干然后再吃都给了幼儿无穷的快乐。我也拿到了许多小朋友们做的好朋友饼干, 吃下去不仅果酱的甜, 心里更是甜滋滋的。我想小朋友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大家一起分享饼干, 一起制作饼干, 一起吃饼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2.在区域活动中渗透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可以分为很多, 有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科学区等, 这些可以把它统称为“个别学习性区角”, 又如娃娃家、理发店、医院、超市等, 这些可以把它统称为“游戏性区角”。“个别学习性区角”是对应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的, 是让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来个体建构和学习。今天我讲的开展区域活动, 主要是针对“游戏性区角”。“游戏性区角”主要是一些角色性游戏, 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理发店等, 幼儿参与这个游戏必定要有相关的社会经验, 因此“游戏性区角”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游戏性区角”里, 教师首先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及准备好相应的游戏材料, 幼儿在环境的感染下以及材料的作用下能调动起原有的生活经验, 另外适宜的环境也能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互动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渗透了社会知识。此外, 在各个“游戏性区角”中, 都会有多种角色之间的互动 (语言或行为) , 而往往在交往时就会有一些不合理的社会性行为发生, 甚至是非亲社会性行为, 如攻击性行为等。因此需要教师在逐步的话语引导以及以身作则下, 让幼儿学习与人交往时的礼貌用语, 像“请进”“谢谢”“能借我一下……吗?”, 从而出现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社会性品质。下面是我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一段实例。

镜头三:

记一次娃娃家中引导小班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谦让行为:

“老师, 他抢我们家勺子”, 萌萌急中带点哭腔地说道。我正在理发店, 一听到娃娃家里传来的告状声就顺势问到“谁去抢勺子了?”“是我们家的勺子没有了”涵涵说话的声音里满是委屈。我走过去询问原因, 原来是小红家准备要开饭了可是少几把勺子, 于是就发生了刚才的那一幕。我想了想对涵涵说:“抢人家的勺子是不对的, 应该去借, 要对他们说可不可以借一下你们家勺子。涵涵很听话, 照我说的做了, 萌萌听后一口就答应了, 涵涵也非常得高兴回小红家吃饭了。从“抢勺子”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幼儿正缺少在交往时的一种礼貌用语的意识, 如果用了一句礼貌用语, 那么在活动中就会多一份和谐, 幼儿的谦让行为也就有了可能。

三、提供合作机会, 让合作成为幼儿交往的快乐源泉

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 通过相互间实行协作, 以共同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良好的合作行为能沟通儿童之间感情, 增进友谊,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 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因此合作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 要让他们体验到原来与他人合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其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机会让幼儿进行合作, 比如在建构区里鼓励幼儿合作搭出一个作品;在午睡时或起来后请幼儿互相帮忙穿脱衣服;在课间幼儿拿出自带玩具玩, 玩具很多样化, 这时也是让他们分享和合作的好机会, 可以几个人一起拼拼图、一起开小车、一起交流着我的玩具是怎么玩的……这也是让幼儿不断积累合作经验, 不断收获合作后的成功与喜悦, 让“合作”一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合作行为。

镜头四:

这是我的皮球

户外活动啦!孩子们都排好了队就等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去拿玩具。刚一说完一群孩子就蜂拥而上, 朝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跑去。不一会儿, “这是我的, 这是我的”两个小朋友争吵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一看原来是两个小朋友在争抢最后一只皮球, 只见两个人都气势汹汹, 互不谦让,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教师的调节了。我想以往都是以自己的评判来指定谁先玩, 那今天不如让他们在我的引导下一起来玩这个皮球。我把皮球从他们两个争抢的手里拿过来说:“你们可以一起来玩这个皮球, 看好怎么玩。”说着就蹲下来先做个示范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玩起了互滚皮球的游戏, 滚了一会儿我站起来把皮球交给他们说:“你们一起玩, 好吗?他们很开心地答应了, 于是两个人愉快地玩了起来。可见在教师的引导下, 小班幼儿还是能够出现合作行为的。由此应抓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每个契机, 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合作的机会, 使他们往更好的社会性方面不断发展!

摘要:我追随着幼儿刚刚入园的脚步, 从环境入手, 为幼儿拉起了一条交往的纽带, 并通过各种活动如社会性活动、区域活动等各种环节让幼儿的社会性逐步向前发展, 从同伴间的慢慢认识、熟悉到学会交往, 有分享、谦让、合作的行为出现。

关键词: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一日活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2]倪慧芳.创设促进幼儿交往的环境.幼儿教育, 2008, 2.

[3]顾艺文.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早期教育, 2007, 4.

[4]唐淑, 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小班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积极进行交往合作,才能建立起适当的社会关系,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社会交往意识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教师的直接教学,还是幼儿的游戏活动,都会在无形中对幼儿的思想行为造成实际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幼兒最初的交往语言是从父母及教师的对话里领悟到的,面对平时生活中的教师对话,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学习教师的交流语言,并运用到自身的交流沟通中来。幼儿时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奠基期,这个时候的语言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观的。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忽视,现阶段的小班幼儿交往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大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力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才能实质性地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扎实的语言交流基础。

一、小班幼儿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对于子女的过分呵护

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十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往往不会为难。并且家长对于幼儿的生活照顾程度十分高,切实地关注幼儿的各个生活行为。而且由于家长的忙碌,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更不会带他们进入公共场所去玩乐,这种状况使得幼儿与外界的交流大大降低,严重忽视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成长需要。此外,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导方式之一,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家庭父母交流的语言影响,不自觉地学会运用这些语言。而许多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并不高,语言上存在太多的纰漏,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成长,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2.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应试教育的观念十分强烈,各个教学内容的产生都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因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幼儿阶段的孩子们,目前社会,许多家长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从小班开始就被迫去报一些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类补习班和兴趣班上,缺乏业余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缺乏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较低。

二、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策略

1.科学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要想使幼儿进行融洽的交流沟通,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交往环境。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交流环境应该有两方面的定义:第一是指精神环境上的和谐,也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周围人群性格和语言方面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幼儿交流和谐氛围的打造,认真地关怀幼儿的生活问题,并逐步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尊重他们的内心思想,打造和谐的班集体交流氛围,使幼儿的生活氛围变得温暖,从而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提高交流意识。第二个方面是指物质环境的引导。幼儿的很多语言都形成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孩子们进入周围的公园进行游览,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认知,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交流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创建一些有趣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享受生存环境趣味的基础上,能够与别人产生深切的交流和合作。

2.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流用语和技能

处于小班教育中的幼儿,内心十分渴望学习交往技能,如果教师无法在这一方面给予幼儿全方位的教育,很容易降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多地教授给幼儿一些简单便于理解的礼貌用语和动作,比如,挥挥手说再见,握握手说你好,这些技能虽然十分简单,但却是幼儿交往能力的起始,能够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也应当积极采取一些健康完善的言语进行交流,便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体会,从而实质性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阶段开始,教师必须充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健全的引导作用,为幼儿创造较多的交流机会,同时要以各种各样的物质环境事物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促使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晴.随迁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兰州大学,2016.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1.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快乐。

2.大胆的介绍自己的想法,能有礼貌的与同伴分享。

3.知道郊游所需物品,会主动与同伴交换、分享好吃的。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音乐《一起去郊游》,课件,每个幼儿3-4种食物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一)出示小猪:这是谁呀?

1.今天小猪要去郊游了,你们猜猜看猪妈妈会给他准备什么好吃的食品?

2.出示图片:看,妈妈给小猪准备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都有些什么呀?

(二)通过猜猪妈妈准备什么食品这一问题,让孩子的思维进一步发散。

1.猪妈妈给宝宝准备了哪些食物?

2.为什么要准备这些呢?

3.理解事物的关联性。

如:准备面包,因为它能填饱肚子,准备水,因为旅游时会累,会口渴,准备饮料,告诉孩子我们要少喝饮料等。

4.出去郊游的时候除了带吃的还要带些什么呀?

5.教师小结出去郊游还要带上擦手的湿巾;遮阳的帽子;小背包,垃圾袋等,外出我们还要注意安全呀!

二、想想、做做

(一)今天妈妈也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多食物,我们戴上它和小猪一起去野餐好吗?(放音乐《去郊游》走一走选一个位置坐下来进行野餐)

1.“喳喳喳,我想吃面包。是谁来了?”小鸟闻到香味来了,小猪可喜欢吃面包了,小朋友说小猪会怎么做呀?

2.引导幼儿想办法,如:把小猪的面包给小鸟吃,把自己的面包给小猪;或者大家一起分着吃等,学会分享。

(二)出示几种小动物

1.小朋友们看又有谁来了?(小猴子、小猫、小狗等)

2.“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他们都没有食物,怎么办呀?”你怎样和小动物说呢?

引导幼儿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动物,如:猴宝宝我请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开心。小猫咪我请你吃薯片,好东西大家一起吃真开心等

3.我这里有很多糖果,小朋友们一起吃吧?老师把糖果分给小朋友

4.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分享什么好吃的?

5.讨论: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心情怎么样?

(三)教师小结

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乐的。小猪看到小动物吃的那么高兴,心里乐滋滋的。引导幼儿互相交换好吃的。

三、结束、延伸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5

1、通过分苹果活动,学会分享和谦让2、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乐意与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奶奶、妈妈、小男孩、小女孩及1个盘子、3个大苹果、1个小苹果的图片2、操作册《大苹果分给谁》

3、每组1个点心盘,放入比幼儿人数数量少1个的橘子,水彩笔人手1只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主题尝试为故事中的人物分苹果,初步了解与别人分享东西的方法。

故事:一个星期天,奶奶带着小妹妹到欢欢家做客,妈妈端出一盘水果,让欢欢分给大家吃,欢欢最喜欢吃苹果了,他看看盘子里大小不一的苹果,很快将苹果分好了,小朋友你们看看欢欢分得合适吗?

集体讨论欢欢分得是否合适,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调整,并请个别幼儿上前调整。

教师小结:有好吃的东西时应互相谦让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2、将学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实践,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东西时要先想到客人、长辈、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请幼儿坐在桌边,打开幼儿操作册《大苹果分给准》

教师: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帮欢欢分苹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迁移经验,尝试运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品尝橘子教师:老师带来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够每个小朋友分一个,怎么办?谁能想出好办法?

引导幼儿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幼儿分组品尝橘子,教师巡回指导

4、欣赏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师小结: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们真棒,大家都学会了如何来帮助欢欢分苹果吃。教师还发现了你们不仅学会了帮欢欢分苹果,而且还学会了分享,教师希望你们回家也给你们家里的人分苹果吃,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活动反思:大苹果分给谁《大苹果分给谁》是一节小班社会领域的活动。这是一个培养幼儿学会谦让和分享的活动。幼儿,尤其是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与他人分享或谦让的机会。本活动通过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够培养幼儿形成好吃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特殊电话号码119、120、110,知道其用途。

2.初步积累在紧急情况下报警求救,保护生命的.经验。

3.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观看过米奇妙妙屋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师扮演米老鼠,带领小朋友一起出发去米奇公园参加舞会。

二、在游戏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1.(播放课件)看,到了什么地方?森林里发生什么事了?让我们想个办法

2.由妙妙工具引出电话机,拨什么号码呢?(119)拨打119后我们应该怎么说,消防叔叔才会来火灾现场救火呢?

3.小结:119是火警电话,发生火灾后拨打119请消防员叔叔来救火。

那如果我们小朋友在家里,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着火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4.继续出发,(播放课件)维尼小熊的头怎么了?怎么办?

5.呼叫妙妙工具引出电话机,拨什么号码?(120)请一名幼儿来打电话求救。

6.小结:有人受伤或者需要急救时,我们可以拨打急救电话120请医生来帮忙。

7.继续出发,(播放课件)那是谁?(小偷)他在干吗?(偷东西)

8.呼叫妙妙工具引出电话机,拨什么号码?(110)请一名幼儿来打电话报警。

9.小结:遇到小偷、强盗这些坏人,我们可以拨打匪警电话110报警,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

三、巩固

1.总结特殊的电话号码今天一路上我们遇到了三件事,真惊险啊。森林里着火了,我们拨了火警电话?(119);维尼小熊受伤了,我们拨了急救电话?(120);小偷在偷黛西家的东西,我们拨了警察的电话?(110)

2.做了三件好事,开心吗?时间不早了,让我们赶快去参加舞会吧。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7

某幼儿园小班教师设计了以农场劳动为主题的情境游戏,A组幼儿扮演农民的角色,主要负责种植、施肥、收割等任务;B组幼儿担任机械操作手,帮助农民收获;C组幼儿为肥料商家,负责运货;D组幼儿扮演风、雨、太阳等自然角色;E组幼儿扮演城市超市人员,负责采购农场蔬菜。然而,该游戏并不受欢迎,很多幼儿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第一次试验后,再没人愿意参与。

其实,这个游戏在设计上并没有太大毛病,只是所选主题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至于每个幼儿都不愿参加。因此,在创设游戏情境时,主题一定要适宜,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就小班而言,很多实践都已证明,娃娃家和幼儿园类的家庭生活类游戏最受欢迎。所以在最初应以此类游戏为主,创设相应的情境,之后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可适当开拓新的主题。

上面这个游戏,可进行如此改革:A幼儿扮演爸爸,B幼儿扮演妈妈,C幼儿扮演娃娃,某天娃娃病了,“爸爸”和“妈妈”很是焦急,在教室内走来走去。很快就联想到自己生病时,父母会带着去看医生,于是向教师求助,而教室还没有设置医生的角色。此时可鼓励其他幼儿主动出演,并帮助娃娃看病。

可见,如果创设的游戏情境合理,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发现新问题,不需教师设计,新的主题就会自然生成。

二、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受年龄限制,小班幼儿缺乏主动意识,在扮演角色时多是教师指定角色。即便是自主选择,其动机和目的也不明确。教师指定角色扮演并没有错,但这种方式不能长久使用,随着幼儿之间熟悉度的加深,应培养其主动意识,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角色,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游戏情境。一方面,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体现幼儿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必然结果。如果每次游戏都由教师指定,表面上看,也许竞争和争抢较少,教室秩序很和谐,但长期下去极易导致幼儿主动意识的丧失。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自己在旁指导协调。

某小班教室,老师让学生分6组扮演娃娃家,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另外的学生分组扮演超市收银员和医院护士。因为幼儿都在此学习了一年左右,对普通的娃娃家游戏已经很熟悉,多少表现得有些喜新厌旧。在选择游戏角色时,很多幼儿因为蒙古族家庭有蒙古包可以居住,都争相去抢;有些幼儿因为觉得收银机新颖,抢着去扮演收银员的角色,以至于其他角色无人扮演,而且很快便起了冲突。

对此现象,教师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看待,在这个年龄阶段,不管是出自人之本能,还是心理特点,幼儿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先考虑自己,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而且这也是以后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躲避冲突,而在于发生冲突后如何合理解决。教师可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有些幼儿会选择谦让,有些会据理力争,有些会选择包剪锤的方式,有些则要求建立新规则。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对其日后成长也大有帮助。

三、幼师与幼儿要多互动

自主选择并非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在框架规则中凸显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更加活跃、活泼。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依旧不能忽视,应多与幼儿互动沟通,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根据他们的行为变化,适时调整方法。当然,互动沟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介入游戏中扮演角色。

某天的小班游戏中,进行的是娃娃家游戏,“爸爸”“妈妈”都去超市购物了,只剩娃娃自己在家,因为手中有特制的工具代替货币,“爸爸”和“妈妈”感觉很新奇,在外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家。教师发现后,以路人甲的角色在超市跟“爸爸”“妈妈”相遇,并问他们宝宝的情况。妈妈说:“宝宝想吃蛋糕,我出来买蛋糕。”爸爸说:“宝宝想喝汽水,我出来买汽水。”老师问他们在家时,爸爸妈妈是否同时长时间离开过,他们想后说没有。老师进一步引导,如果宝宝在家遇到坏人怎么办。于是,爸爸叮嘱妈妈购物,自己匆匆赶回家。以后再出现妈妈出去购物后,宝宝又想要新东西的情况,爸爸会直接以手机通知。老师只是以几句话引导,幼儿就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而且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与家庭协作交流

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殊不知,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才最适合教育幼儿。老师会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发给家长观看,并反问他们幼儿是否有所改变。经此提醒,家长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的确有了很大改变,变得更加活泼、快乐,更懂礼貌,也会经常体贴父母。在不断的交流中,父母很快和学校展开协作,加入到游戏中来。

在小班幼儿的教育中,角色游戏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首先,主题要符合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当然,不管是何种情境,教师都不可或缺。若能够加上家庭父母的理解和参与,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岚,王慧茹.在角色游戏中提高幼儿同伴语言交流能力[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5).

[2]蔡国蓉.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自主性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8

一、基于幼儿需要出发的“混龄结伴”思考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因此构成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时期,孩子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指南》中也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而小班阶段,幼儿往往比较关注自我,较少关注同伴,交往范围小,缺乏主动交往的技能。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依恋性强,喜欢模仿,喜欢表扬的特点。

二、基于园本教研出发的“混龄结伴”实践

我园是一所混龄编班幼儿园,自开园以来我园在混龄户外自主游戏、混龄绘本活动、混龄科学活动等领域均开展了研究,我们

发现结伴活动中,小班孩子由于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同伴交往,往往在活动中独自摆弄玩具或平行游戏,并经常产生冲突。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找出“混龄结伴”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

三、“混龄结伴”:为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搭建桥梁

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促进孩子的社会化,不断地发展并奠定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我园在开展“混龄结伴模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以幼儿混龄生活为研究载体,混龄生活即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幼儿的学习内容。

(一)营造混龄结伴氛围

1.新生见面会,“混”出安全感

在混龄班,新生刚入园老师会以结“对子”方式,给新生找一个有责任心、行为习惯良好的哥哥或者姐姐,带他们熟悉周围环境,教他们如何洗手、如何排队取餐,帮助弟弟妹妹他们穿脱衣物、鞋子、一起做游戏等。小班孩子在户外活动中跟同伴有了接触、语言的交往,使新生较快适应环境渐渐消除焦虑,摆脱了最初的陌生感,慢慢适应集体生活。

2.动态环境,“混”出自信心、自主性

小班幼儿时期是培养人的自信心、自主性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对其自信心、自主性的培养非常有益。

幼儿园各年龄段混龄区角活动不仅为幼儿们创设了一种自然、自由的交往环境,让幼儿的交往从活动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同时为小班幼儿提供了与不同年龄层次幼儿互相交往、学习机会,促进了小班幼儿认知能力与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更加发展了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混龄班里老师经常会组织一些“大带小”活动,给小年龄的孩子跟哥哥姐姐学习的机会,“大带小”虽然看上去是大孩子在影响着小年龄的孩子,但是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影响、双向学习” 的过程。小年龄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孩子的帮助,从而可顺利完成任务,令其信心大增。

3.异龄互动,“混”出交往力

《指南》中明确指出,小班幼儿的人际交往的目标1是愿意和小朋友游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成人强化和鼓励他们这样做,这种方式不仅鼓励和指导了儿童之间的交往,还使得他们能够比较恰当地与同伴交往并保持下去,甚至能够形成友谊。

人只有学会了交往才能更好地生活。《指南》指出:应为提供给孩子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还鼓励孩子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而混龄活动能提供相互交往的机会,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与不同年龄的孩子相互交往。让孩子感受到跟同伴交往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交往能力。

(二)混齡结伴策略

1.潜移默化,“混”出谦让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懂得谦让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谦让行为是指当幼儿双方因某种共同喜欢或需要的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而产生冲突时,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的亲社会行为。

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谦让品质的,谦让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拥有产生谦让行为的内部机制时,才有可能做出谦让行为。

小班的孩子在平时的混龄活动中不断获得哥哥姐姐愿意让着弟弟,妹妹的经验,从而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谦让行为。

混龄班上小班的孩子喜欢跟随哥哥姐姐,而大孩子也更愿意包容弟弟妹妹。小孩子在从最初被照顾的对象,从一无所知的小孩子感受着大孩子的行为;从 “弱者”,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变成 “强者”;知道生活中不仅要谦让小班的孩子,更要谦让身边的其他人,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愉悦与幸福。

2.角色榜样,“混”出手足情

3-6岁的孩子整体处在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还不能真正理解“关心尊重他人”, 关心尊重他人的情感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而混龄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小班孩子跟着中大孩子一起游戏,日积月累在一起营造的温馨环境中不断滋生彼此的手足之情。在日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老师会把握时机,积极地引导,进行正面的教育。

(1)榜样作用。老师以身作则做好孩子们的榜样作用,对于能关心、尊重他人的孩子好的表现要给予肯定与表扬。在班级中树立哥哥姐姐的示范、榜样作用,让小班孩子不断产生钦慕和向往。

(2)情感体验。感受大孩子关注身边同伴的情绪,体验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如玩大型玩具时,大孩子们会放弃自己的项目,照顾小班的孩子;小班的孩子往往会忘记喝水,大哥哥大姐姐都会及时去提醒帮助喝水;起床时小班弟弟妹妹会得到哥哥姐姐的主动帮助;班里的小朋友生病住院了,引导其他孩子说说我们想他了可以做些什么?小班孩子们在中大班孩子的回答与行动中得到很多的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感受体验和运用这些相处之法。

(3)角色扮演。通过绘本剧目表演中给与小班角色的扮演,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习理解别人。例如在表演区,一些小班的孩子承担着配角一职,但是他们在表演时会表现得很认真,积极,对哥哥姐姐的安排也是那么的配合。

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的班级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孩子之间渐渐就形成了浓浓的手足深情,很多已经毕业上小学的孩子还会回来看望小弟弟妹妹们。

幼儿的社会适应是幼儿与社会环境建立起和谐关系的过程,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组织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无疑是在为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规则引领,“混”出秩序规则。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的约定。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儿童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关系到个人生活幸福和将来的事业成功,因此对儿童进行规则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在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体会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于是就引导孩子一起来讨论和制定进区规则、游戏规则、收拾整理规则等,由于是孩子们一起制定的,所以小班的孩子也能更乐意自觉的遵守。所以孩子们体验到规则或纪律对自己带来的乐趣,并觉得它们对自己有用便会去遵守。在人际互动中通过讨论,共同制定规则,然后在实践行动中体验规则的案例,呈现出小班儿童执行规则的能力也相对同龄班级要提高许多的效果。

3.为集体服务,“混”出归属感

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所谓“归属感”是个体认同在群体中被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归属与爱的需要”列为人的重要需要。

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而小班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征对于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比较弱。混龄生活中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大孩子会主动协助老师准备区角环境,如擦桌子,检查教玩具、主动整理起全班的作品袋等,而我们的小班孩子也能叠毛巾、叠衣服、扫地等,在午餐时能给每个孩子分好毛巾和勺子。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小班的孩子们也能和哥哥姐姐一起承担完成任务。

四、研究成效

快樂的混龄结伴生活、游戏活动无时无刻都在促进小班幼儿的各项社会性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得到了以下三点的成效:

1.在主题背景下开展混龄结伴活动,转被动为主动,小班孩子在游戏中更愿意主动去寻找大孩子,并和他们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学习分享与合作。

2.实施优化混龄结伴活动,使小班孩子在大孩子的引领下解决冲突能力有所提高,遵守与执行规则的意愿加强。

3.2—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实施混龄结伴后我们发现小班孩子处在混龄的语言环境中,每天都吸收着大量的词汇和语言,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较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博 “让混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大放异彩 ” 教育导刊 2014年.

[2]《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法》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混龄日记中的教育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 篇9

一份好的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小客人

活动目标:

1.乐意到××班做客,愿意与××班的老师、幼儿共同活动。

2.积累做有礼貌的小客人的经验。

活动准备:

与××班教师作好活动前准备。

活动过程:

1.准备做客。

(1)接待××班前来邀请的小朋友,激发幼儿去做客的愿望。

师:刚才××班的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她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他们班做客你们想去吗?

(2)讨论怎么做小客人:有礼貌地向××班教师和小朋友问好;接受同伴的礼物时会表示感谢等。

2.组织幼儿去××班做客。

(1)引导幼儿有礼貌地与××班幼儿及老师问好。

(2)幼儿自由寻找伙伴并介绍自己,品尝××班幼儿准备的`食品。

(3)与新伙伴一起参观××班,共同玩游戏。

(4)引导幼儿与伙伴一起收拾好游戏材料,并有礼貌地与××班幼儿再见,同时邀请他们去自己的班级做客。

3.幼儿回班。

自由讨论自己去做客都认识了哪些好朋友,在××班都看到了哪些和我们班不一样的,你喜欢××的什么东西。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10

活动来源:

小班的幼儿渐渐地长大、懂事,对自己长大了的感觉也十分强烈。为此,我设计了《我是怎样长大的》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自己身体方面的成长,又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妈妈,体验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2、通过回忆和体验自己长大的过程,懂得关心妈妈。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

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笑了?

二、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

1、妈妈怀孕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为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三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4、六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一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三、懂得关心妈妈

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了吧!在我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妈妈辛苦吗?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让妈妈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们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气)

四、亲亲妈妈

你们看,这是谁,(妈妈),我们来亲亲妈妈吧,老师这有好多的红嘴唇,你想亲妈妈哪里,就把红嘴唇贴到妈妈哪里,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教师像妈妈一样拥抱幼儿,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幼儿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的心理状态。这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与个别幼儿的交流做得不够,教师在关注能力强的幼儿同时,也应多照顾不爱说话的幼儿。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专家点评:

本次活动通过观看成长录像,引导幼儿在看、听、说、想等活动中,让他们将主观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培养了幼儿动口动脑的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幼儿特点、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全体幼儿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求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11

在小班中经过一个学年礼仪教育实践, 幼儿到了中班后常规良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那如何在小班中开展礼仪教育呢?为了更好地督促自己, 不断地反思提高, 我将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知彼才能知己

我所带的班级是新小班, 这些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 养成不同, 行为习惯有差异, 通过和他们一起游戏, 生活的过程中和对家长的家访中, 我了解了每个孩子及他们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霸道, 任性, 有的孩子娇气胆小, 有的孩子目中无长辈, 行为没礼貌, 还有的孩子有攻击性的心理行为, 不合群, 不团结……面对着这群小皇帝, 一下子我还真觉得礼仪教育无从下手, 但后来我有发现小班幼儿很多行为习惯没有养成, 可塑性很强, 对孩子琢磨透后, 我才确立目标, 有了信心:如果想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改正坏毛病, 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的。但只要教师是有心人, 帮助孩子改正不足不会很难。

二、细节成就美丽

1、从环境细节抓起

西班牙思想家巴而塔沙。格拉西说:“完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很难, 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 只要有一个细节没画好, 整幅画就会功亏一篑。”可见细节是成就美丽的起点。礼仪教育也是如此, 必须从细节抓起:比如一般幼儿园活动室面积很大, 在管理的孩子时候会发现老师无法顾及全面, 怎么办呢?我用心琢磨:在让孩子知道喝水要排队只要在水桶前贴上可爱的标记, 让孩子互相督促, 看见前面空着, 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同样, 在区域里贴上脚印, 控制区域人数;在厕所贴上标记, 引导孩子靠右边走, 让孩子入厕不拥挤, 有秩序地进出……把孩子生活中的一组照片展示在班级的墙面上, 孩子遵守规则。从环境的细节抓起, 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舒适的合理生活学习环境, 不但会令他们感到舒爽愉快, 而且学习礼仪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注重随机教育

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破窗效应》大意是这样的:在一个小区里, 有一户人家的窗户不知是被谁砸了一个洞, 但他们没有把这块玻璃换下, 过了一段时间, 小区里有很多窗户上同样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小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

一件小事引起了小区环境的恶化, 如果一开始制止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事情很容易向坏的一方面发展的, 如果我们及时发现纠正能很容易地避免它的发展, 否则它就会泛滥, 要扭转它就需要许多倍的精力, 我想到教育孩子, 管理班级也是也是如此: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 但如果我们忽视这些看似很小的行为问题, 没有及时得到纠正, 在孩子的身上也会出现这样的“破窗效应”, 逐渐遭成孩子的行为的偏差, 任其发展班里情况将会失控, 于是我会很细心地观察孩子身上的表现, 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随机教育,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进餐习惯差, 喜欢挑食, 有浪费粮食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将幼儿一天中掉在地面上的饭粒收集起来, 做了一节谈话活动;学习古诗《悯农》, 并在用餐前, 让小朋友一起来背诵《悯农》的唐诗;请小朋友介绍餐品的种类及营养价值, 开展中餐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 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餐具;保持碗内、地面、桌面的整洁干净;初步学习进餐礼节, 不抢食、不再喝汤时候发出声音等。类似的随机教育有很多, 都起到了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利用语言加强理解

幼儿对语言比较敏感, 用儿歌故事等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也是一个好办法, 平时我总跟随在幼儿的身旁, 根据他们的行为表现编出一首首节奏明快, 琅琅上口的儿歌, 如上下楼梯时, 我说“排着队, 靠右边, 不抢先, 不停留, 一步一步向前走”, 吃饭的时候我说:左手扶小碗, 右手拿小勺, 张开大嘴巴, 啊呜啊呜, 饭真香, 菜真鲜, 我是爱吃饭饭的乖宝宝!睡觉的时候我对孩子说:“钻进小被子, 小脚不动了, 小手放好了, 眼睛闭上了, 嘴巴不说了, 安安静静我们睡着了”……孩子喜欢跟着我边说边做, 很快就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要求, 内化成他们的行为。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行为和好的有代表性的好行为时我会编成一个一个小故事, 讲给孩子们听, 让孩子分析对和错, 好和坏, 慢慢地提高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 发展他们的认知。

四、运用方法促进内化

礼仪教育属于养成教育, 孩子年龄还笑小, 在培养时体现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 注意形象化, 趣味化, 生活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四种方法: (1) 启发引导法:这是一种向孩子提出问题后, 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要能够充分尊重孩子在教育主体地位和作用, 比如商量在角色游戏“服装店”中, 营业员和顾客怎样交流, “饭店”游戏中, 服务员在招待顾客时要注意哪些礼仪等等 (2) 情景感染法:这要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孩子置身于特定的情景进行礼仪学习的方法, 比如让孩子排练情景剧《小熊请客》, 让孩子在表演的时候理解, 为什么小熊欢迎小狗, 小鸡等动物参加而不让狐狸参加聚会?狐狸哪些行为时不对的? (3) 榜样示范法:例如:我们将邀请几位小朋友的家长来给孩子们讲和礼仪有关的故事, 通过家长讲各种各样题材的故事, 让孩子了解自己应该这么做, 才能成为一名懂礼仪, 知礼节的好孩子。

夹心饼干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2

2、体会制作 “饼干”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熊饼干屋)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饼干”,不同口味的“夹心”。)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森林里的小熊开了一家“饼干商店”,今天它邀请我们宝贝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呀?那我们坐着火车出发吧!(教师带着幼儿开着“火车”入座)

二、观察饼干

1、师:小熊的饼干商店到了,宝贝们你们猜一猜饼干商店会有什

么样口味的饼干呢?

幼:(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充分的说一说)

2、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咱们看看小熊饼干商店里的饼干到底是什么样的?

3、出示幻灯片

(1)幼儿观察,教师引导幼儿从饼干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几方面说。

(2)教师总结:原来饼干有许多种,有的形状不一样、有的颜色、大小不一样,还有的味道不一样。

4、出示幻灯片,观察夹心饼干与普通饼干的区别。

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我们看到的是什么饼干,它和刚才看到的饼干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夹心饼干,它上下有两块饼干,中间有一层好吃的夹心。上下的两块饼干形状一样,颜色和大小也一样,是一对好朋友,长得一模一样。)

三、游戏“找朋友”

1、夹心饼干的两块饼干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也来玩一个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不一样的饼干卡片,一会你找到的朋友要和你的饼干卡片一模一样。(教师拿卡片提示)下面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饼干卡片(放找朋友音乐),2、找到好朋友手牵着手站在一起。小朋友互相检查对不对呀。两个好朋友手拉手拿着小椅子做到桌子旁。

四、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1、导入:刚才我们玩了找朋友的游戏,现在我们要一起做“好朋友夹心饼干”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做夹心饼干前,我想先问问小朋友,你想做什么样口味的饼干呢?

幼儿讨论:(老师准备了许多夹心,小朋友喜欢什么口味的就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夹心,放在两块饼干的中间)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饼干。

做饼干的时候要先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先找到一对饼干好朋友,他们要长得一模一样)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幼儿制作饼干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选择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饼干进行配对。

四、交流:好朋友夹心饼干。

1、小朋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制作的什么样的饼干?

2、小朋友今天学会了制作夹心饼干的方法,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

幼儿园小班社会自助点心教案 篇13

2、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进行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形式一:我们自己来

早上8点前,值日生将点心分好集中放置一个地方,幼儿在8点至9点这段时间中可自由结伴,自找座位用点,用点完毕将桌上的用具送回原处。大年龄幼儿可当服务员,帮助保育员清理桌面、地面。

三、活动形式二:小推车

小推车上放置不同的牛奶及不同形状的饼干,小推车由值日生负责(小年龄幼儿可请大年龄幼儿负责)。幼儿了自由选择一种口味的牛奶及饼干2—3块,用完餐后将杯、盘等餐具放回餐车。

四、活动形式三:尝尝我家的点心

请每位幼儿从家中自带1—2种点心(教师控制数量),在用点时,幼儿可交换点心,也可共同分享(此活动可定期举行)。

五、活动形式四:小小点心师

准备一些饺子、馄饨、圆子、自制饮料的材料、用具,让孩子自制点心,然后品尝自己的手艺(小年龄孩子可参加混龄游戏)。

六、活动形式五:草地上的聚餐

在晴朗的日子里,让值日生带上塑料台布,拎上小篮子,在草地上来个小小的小组聚餐,享受一下野餐的乐趣。用点完毕,提醒幼儿注意环境卫生并自己将东西收拾好。

七、活动形式六:自订点心谱

幼儿园小班社会自己动手教案 篇14

1、进修剥—些食物的皮、壳、包装纸,进步着手本领。

2、能把剥下来的残渣堆放在指定处。

二、重点与难点

控制一些剥食物的技巧,在一样平常生存中不依靠别人,会本身着手剥。

三、质料及情况创设

供给多少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物。

四、计划思绪

幼儿生存教诲离不开根基的生存技巧和生存卫生习性的造就。实际中、且不说家庭教诲的误区,家长不敷看重孩子生存本领的造就,便是幼儿园教诲中,好像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轻忽之处,如经常可看到幼儿正在吃已剥好壳的茶叶蛋,已剥了皮的生果,大概是已剥了包装纸的点心。实在这种潜意识里,是把幼儿的自力着手时机褫夺了,不但云云,幼儿的依靠性也会繁殖而长。是以,无论是家庭教诲和幼儿园的教诲都应当增强看重幼儿自力生存本领的造就。

小班幼儿手的小肌肉行动发育还很不美满,那么则更应操纵一样平常生存教诲的机遇,让他们进修一些简朴的、根基的生存技巧,生长他们的着手本领。

“着手剥”这一生存运动,便是资助幼儿在碰到吃些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物时,能不依靠于别人,本身着手剥,进修一些剥食物的技巧。在开展这一运动历程中,应当充实连系幼儿的一样平常生存运动,如午餐、午点,让幼儿实验怎样着手剥,得到感知的体验,并可创设一些游戏,再供给多种可剥的食物,让幼儿进一步训练着手剥、喜好剥、会剥。以至在一样平常生存中,再也不要依靠于别人,本身着手剥 ,乃至能帮大人剥一些工具。在这同时,除了造就幼儿的着手本领以外,幼儿手工制作还应留意造就精良的卫生习性,在剥食物时,不乱丢残渣,能放在指定处。

五、运动流程

实验—训练—牢固

1、实验

操纵在园午餐、午点时,供给一些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物,让幼儿实验怎样剥去这些食物的外壳、皮、包装纸。连系当日的炊事: (1)如吃茶叶蛋或白煮的鸡蛋或鹌鹑蛋。让幼儿看看桌上的这些蛋能不能吃?为什么?怎么剥去蛋壳?可让幼儿着手实验。请剥得又快又好又清洁的幼儿为各人树模,边树模边念顺口溜:“拿起蛋要轻小扣,敲碎蛋壳再好剥。剥呀剥,剥呀剥,剥下的蛋壳要放好”。在剥剥、念念的历程中,增长幼儿着手剥的爱好,并控制剥蛋的技巧。

(2)如遇吃生果(桔子、喷鼻蕉、葡萄等),也要让幼儿知道:吃这些生果,先要剥皮,实验本身着手剥,果皮要轻轻剥,剥下的果皮也要放放好。

(3)如遇吃包装糖果、点心时,让幼儿着手实验,奈何剥开这些糖果和点心的包装纸?有的可直接用力拉开封口,有的则要顺封口的齿形拉,让幼儿不使蛮力、控制差别的拆启要领。

2。训练

创设游戏运动,进一步让幼儿训练着手剥多种食物。

(1)连系大运动或庆“六一”运动,举办“小小食物博览会”,幼儿园教案(幼儿园预备一些或让幼儿自带一些食物)遴选本身喜好的食物,并相互品尝喜好的食物,但请求幼儿必需要本身着手剥去这些食物的皮、壳或外包装纸。

(2)开设生存区角运动:供给更多种类的可剥食物(如小豌豆、毛豆、抽芽豆、浸泡过的花生米、莲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食物在烧煮之前,先要剥失外壳和皮,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可帮厨房姨妈劳动,在家里要帮大人劳动,学会剥这些食物。在剥这些食物时要细致、卖力、分类堆放所剥好的食物壳和残渣物。

(3)角逐性游戏,如角逐项目要过三关:剥皮、剥壳、剥袋。

3、牢固

幼儿园小班精彩的社会教案 篇15

教学意图:

千百年来鸟类和人类和谐共处相依相伴,共 享一片蓝天,生命得到了延续和繁衍。鸟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的 朋友,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护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消灭害虫、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减少人为的药害,减轻环境污染等 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孩子们知道鸟不仅长有漂亮的羽毛,清脆的歌声,了解鸟的特殊本领,引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及人类的贡献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本节活动我用:

1、用清脆婉转的鸟叫声把孩子带入绿色的森林,让孩子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意境,引导幼儿知道鸟的名称,鸟的居住环境。

2、出示常见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鸟的特殊本领,及对人类的贡献。

3、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鸟的同情,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护鸟的办法。

4、教师倡议,鼓励幼儿加入爱鸟护鸟的活动中来,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对小鸟有同情心,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鸟的爱。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对小鸟有同情心,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鸟的爱。

教学准备:

1、鸟(猫头鹰、啄木鸟、杜鹃、海鸥)。

2、茂密的森林挂图、小鸟无家可归的挂图。

3、自制鸟窝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听小鸟的叫声引入课题,让幼儿了解鸟的生活环境及与人们的关系:

1、播放录音

老师:你听,是什么声音?

幼儿:鸟唱歌的声音,鸟叫的声音。

老师:孩子们,听到这欢快、清脆的鸟叫声,我会想到好多漂亮的鸟,你能老师、伙伴说一说你知道的鸟吗?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了解鸟的居住环境。

老师:孩子们,鸟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家,鸟的家在哪里?(鼓励幼儿和同伴分享搜集的知识经验),高高的大树,绿绿的森林是小鸟的家。(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鸟儿们住在这美丽的家园自由飞翔、歌唱。鸟清脆、婉转的叫声能解除人得疲劳,多听鸟的叫声还能让人心情舒畅,你们知道知道的鸟还有哪些特殊本领?

3、出示鸟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鸟的特殊本领及人们的关系。

猫头鹰——年能吃掉1000只田鼠,相当于保护1000公斤粮食。

杜鹃——有名的食虫专家,专吃松毛虫,让山上的松树绿葱葱。

啄木鸟——坚硬的嘴巴把收藏在树皮里的虫子钩出来,被称为“森林医生”。

海鸥——被誉为“海上清洁工”。

4、分组讨论,鸟还有哪些特殊本领,扩展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鸟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它不仅帮助人们消灭害虫,绿化森林在我们的交通工具。飞机也是受鸟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还有小朋友喜欢的风筝。

(二)、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小鸟的同情,说出爱护鸟的办法。

1、出示故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鸟儿们住在茂密的森林,每天自在歌唱,可是,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群扛着斧子上网叔叔,他们扛起手中的斧头,把一棵棵大树砍倒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山岭(出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无家可归的图片)。失去了家的鸟儿在天空中盘旋着,哀叫声:我的家,我的家。

2、提问:

(1)孩子们,如果你是这只鸟,你的心情会怎样?

(2)你想对砍树的叔叔说些什么?

(3)小鸟的家没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4)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爱鸟护鸟,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鸟护鸟的办法。

(三)、启发幼儿开展爱鸟的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鸟的爱护。

老师:孩子们,你们说出了很多保护小鸟、爱护小鸟的办法。如果鸟儿们知道了一定非常高兴,你们都是些有爱心的孩子,刚才小朋友说让小鸟来我们美丽的幼儿园安家,这是个好主意,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投放材料,组织幼儿做鸟窝。

活动小结:

孩子们,你们是有爱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到爱鸟、护鸟,还要告诉我们的家人、身边的人,多种树、不乱砍树木,保护小鸟,保护环境,让人们和动物朋友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小鸟的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怎么做?是的,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有关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爱鸟护鸟的办法并积极参与制作鸟窝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社会领域的教育关键是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感受无家可归鸟的心情,从而引发孩子对鸟的同情心,萌发爱鸟护鸟的责任心。

上一篇:个人与团队含答案下一篇:淡忘的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