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琪 11307090153 《利维坦》读后感(共1篇)
王梦琪 11307090153 《利维坦》读后感 篇1
读《利维坦》(第一、二部分)有感
11307090153王梦琪
霍布斯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而《利维坦》无疑是他所有著作中影响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本书。作为最早提出的社会契约论,霍布斯的观点,虽然有很多局限性,但同时也对后世洛克、卢梭等政治学家的理论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利维坦》的第一、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霍布斯对于国家起源的观点。在第一部分中,第一到九章主要讨论了修辞学和伦理学。第十到十二章主要讨论了权势,第十三到十六章主要阐述了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等内容。
第一到九章中,霍布斯提出人有无限的欲望,追求自身利益,对世界上的一切的事物都拥有权利。初读这一部分,觉得很困惑,如果说伦理学和国家的起源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话,修辞学却是看似无关主旨的。但是,多读几遍后发现,霍布斯在阐述自己对于感觉、语言、推理等问题的观点时,给很多很关键的词语下了定义。比如,“激情”是“自觉运动最初的内在开端”、“意向”“厌恶与欲望”;“理性不像感觉和记忆那样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想慎虑那样单纯从经验中得来,而是通过辛勤努力(获得学识)得来的。”而这些关键词都是与伦理学分不开的,也恰恰是霍布斯推理国家起源过程的基础。
在第十到十二章中,霍布斯把“权势”解释为一个人基于“身体官能的优越性”“取得未来某种具体利益的现有手段”。并且他认为人类永无休止的权势欲是因为,如果“他不是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和美好生活也保不住”。
在第十三到十六章中,霍布斯正是提出了自然状态和自然律。众所周知,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就是所谓的“战争状态”,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而超脱自然状态的途径一靠激情(对死亡的畏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靠理性(和平条件、自然律)。紧接着,霍布斯提出了十四条自然律。比较重要的是前两条——“寻求和平,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和“在别人也愿..........................意这样做的情况下,当一个人为了和平和自卫的目的,认为必要时,会自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而在对他人的自由权方面,满足于相当于自己让他人对...................................自己所具有的自由权利”。这两条自然法,阐述了人类的目的——和平以及达成..........
这以目的途径——转让权利,即契约。当涉及到“把权利转让给谁”的问题时,国家起源的最终理论就呼之欲出了。
第二部分中,在第十七到二十一章,霍布斯集中论述了国家及主权的诞生;其他则是围绕国家的法律、官员、发展与消亡等具体问题展开。
当一大群人订立契约,出让自己的部分权利,运用群体的力量塑造一个人格,以谋求共同的和平时,国家就产生了。“承当这一人格的人成为主权者。”霍布斯提出,“一切政府形式中的权力,只要完整到足以保障人民,便全是一样的”。换言之,民主政体和君主政体在目的上没有什么不同。他还进一步指出,君主制中出现的贪污腐败、朝令夕改的现象,民主政体中同样也有,甚至民主政体还会出现过于感性、内部意见不合等其他弊端。因而,霍布斯坚定的支持君主制,认为唯有君主制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在霍布斯之前,国家起源一直是政治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家神权说是最早的国家学说,这一学说出现在神权时代的封建社会,由于技术的落后和人们的无知,使人们对自己解释不了的事抱有敬畏,认为这些事受到神的控制。这种观点认为一切政治权力都来源于神或上帝,国家由神为了保护现世的人们而建立,统治者是神在现世的代理人(君权神授)。1在中国的君主专制时代,这一学说盛行千年,的确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行政效率上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国家神权说是不可以论证的,也是暴君统治的护身符。借神权而强化君权,是为暴君张目,导致不负责的政治。
在古希腊时代,还出现了社会共同体说(自然主义说),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在《政治家篇》中提到:“人类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没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满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来满足自己行为的需要。”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为了维持 “最高的善 ”而存在的政治共同体,2“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他们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拥有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和特质,因而人们会自发的走向合作,国家就是这样自然而然产生的有益群体。但是这个时期,国家、人等概念都是针对公民而言的,而公民在整个社会中占的比重很小,因而这一学说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之后,洛克和卢梭又对社会契约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1《国家责任与政府责任辨析》,重庆大学,涂春元,2007年《国家责任与政府责任辨析》,重庆大学,涂春元,2007年
洛克的《政府论》(下篇)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政府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二,最好的政府形式是议会具有最高主权的制度。3洛克也承认人是理性的,在自然状态中遵守自然法的规定。但与霍布斯相反是,洛克认为,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而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自然法范围内)和“一种平等的状态”。因为人生而平等,所以有互相爱护的义务,因而自然状态是比较和平的。但是由于缺乏公共裁判者,当成员受到损害时,就不能得到公正的解决(找第三者做裁判,第三者也会带有自己的立场;自己做裁判,更不可能公平)。所以,为了保护成员的权利不被侵害,要有一个仲裁者(只让出自然法,不让出自然权利)。洛克与霍布斯一样,把国家分为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他反对君主制得理由在于:如果君主是仲裁者,那么君主就没有仲裁者,君主依旧处于自然状态中。而议会是一个机构,一个群体,因而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洛克推崇议会制政体。洛克的学说否定了霍布斯对君主制推崇,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思想做了总结,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卢梭则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交流,因而不会有冲突和战争,自然状态是相对和谐的。但这一自然状态也不是完美的,“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所以,人们要把所有人的力量都汇合起来,以抵抗来自自然的威胁,保证自己的生存。但是与霍布斯和洛克都不同的是,卢梭认为,人们应该把自己全部的权利交给一个共同体。他认为,当每个人都交出自己的全部权利时,就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人们通过共同体可以获得与自己出让的权利相等的权利。同时,由于共同体代表公意(订立契约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所以服从公意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即“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与霍布斯的绝对主义不同,卢梭提出,当执政者违背契约,破坏公意,损害人民的公共利益时,特别是当人民的自由和财产被暴力夺去时,人民就有权利取消契约,用暴力将自由和财产再夺回来。
霍布斯在政治学方面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虽然他支持君主制,但是他所说3 《论洛克的政治思想》,吴恩裕,1963年12月的君主的权力是来自于人们达成契约后的权力转让而得到的,从根本上颠覆了“君权神授”的观点。在霍布斯的学说中,人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这正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心声喝利益。在支持君主制的论证中,霍布斯提出的民主制(主要是议会制)存在的不足也是很现实的。
同时,《利维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逻辑推理很清晰,尤其是在第一部分,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是以前面的概念为基础,也是后面概念的来源。通过概念,就可以清晰看出霍布斯的推理过程,抓住全书的线索。
当然,霍布斯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霍布斯认为,主权者一旦获得权利,就是绝对的、永久的,人民不能推翻他。4因为,契约是在人民之中达成的,而主权者只是权利的承担者(第三方),不是缔约方,因而,主权者无论作什么,都不是违反契约,所以人民没有正当的理由推翻他。如果人民企图推翻主权者,就是违反契约,是不义的行为。
但是我认为,霍布斯既然认为,人民通过达成契约、转让权利摆脱自然状态,那么如果主权者不是缔约方,主权者就依旧处在自然状态之中,而这是不可能的。同样,主权者应该也是来自于人民中的,因而他必然是缔约方。人们达成契约出让权利是为了追求和平、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如果主权者胡作非为,必然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人民的目的没有达到,契约自然就不再存在。所以,霍布斯的观点存在绝对主义的误区。主权至高无上,但是主权者不是至高无上的,当他不能维护人民利益的时候,人民有权推翻它。
第二,霍布斯虽然是唯物主义者,批判宗教和神学,但是处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他不反对国家(主权者)利用宗教加强自己对人民的精神统治。
第三,霍布斯作为社会契约论的开创者,也逃脱不了社会契约论长久以来受到的质疑。
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国家从自然状态(无论是战争的还是和谐的)通过达成契约而形成的,而对于契约,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作为政治哲学中的概念,“契约”很难在政治科学(现实)找到确切的所指。是一种隐形的共识,还是成文的宪法?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反历史真实的,非科学的学说。5当然,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社会契约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资产阶级的政治4《<利维坦>出版说明》(1985年版),1985年3月《论洛克的政治思想》,吴恩裕,1963年12月
设计提供一种理想化的理论或范例,而非通过对现实的归纳提出一种可行的政治策略。
在读《利维坦》的时候,我认为霍布斯并不是认为人性本恶的。在第六章中他说:“任何人的欲望的对象就他本人说来,他都称为善;而憎恶或嫌恶的对象则成为恶;轻视的对象则称为无价值和无足轻重。因为善、恶可轻视状况等词语的用法从来都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单纯的、绝对的是这样,也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中得出任何善恶的共同准则。这种准则,在没有国家的地方,只能从各人自己的身上得出;有国家存在的地方,则是从代表国家的人身上得出;也可能是从争议双方同意选定,并以其裁决作为有关事物的准则的仲裁人身上得出。”我觉得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在国家出现之前(即签订契约之前),人们都是遵从自己的激情(欲望与嫌恶),没有共同的善恶标准,也就不能说人性本善或本恶。
所以我觉得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社会中,人是无关道德的。之所以会出现“战争状态”不是由于人性本恶,而是因为人的欲望,在一个人们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拥有权利的自然状态,欲望是无关道德、善恶的。
虽然《利维坦》作为社会契约论的开端,有太多的不足、不完美,但是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提出国家有保障公共安全的作用,提出民主制(主要指议会制)存在的弊端,也值得人们仔细研读、反思。
【王梦琪 11307090153 《利维坦》读后感】推荐阅读:
《利维坦》08-30
玻利维亚的习俗礼仪06-30
《狼王梦》读后感08-27
《狼王梦》读后感500字09-27
《狼王梦》小学读后感作文10-22
狼王梦优秀学生读后笔记08-18
写狼王梦读后感500字07-06
狼王梦读后感600字转载05-24
《狼王梦》读后感300字小学作文06-04
狼王梦的读后感1000字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