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汉墓导游讲解词

2024-09-21

龟山汉墓导游讲解词(共7篇)

龟山汉墓导游讲解词 篇1

旅游界有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历史文化遗存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

迄今为止,徐州汉墓已发掘清理近300座,在这些形式各异的汉墓中尤以十几座汉代王侯陵墓最具规模,而在在这十几座王侯陵墓中,龟山汉墓以其规模的巨大,建筑的精美,神秘的色彩而独占鳌头。

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1981年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发现。1985年,文物普查中征集到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铜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龟山汉墓是徐州汉墓中唯一确定了主人的墓葬。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我们来看一下龟山汉墓的平面图。

现在我们来到刘注夫人的歌舞厅。大家看看墓室的顶部与我们前面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是的,上面有一个一个的是疙瘩。像一个个丰满的乳房,所以被称作“乳钉”。让人不解的是,“乳钉”象征什么?为什么要做它?有人说,那是象征天上的星座。古人认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相互对应,人死星落。也有人说,那是一种装饰,以避免墓室顶部的单调,反映了古人的一种审美意识。还有人认为,“乳钉”是女性的乳房形象,不然的话,为何“乳钉”单出现在夫人的墓室呢?

龟山汉墓导游讲解词 篇2

历年导游技能大赛 (教师组) 方案解读

(一) 即兴讲解题目分析

2008年是苏州市和江苏省举办导游类专任教师技能大赛的第一年, 比赛内容中并没有即兴讲解的项目。2008年江苏省导游技能大赛的教师组比赛流程是:课堂教学—示范讲解—综合能力—才艺展示;同年, 苏州市导游技能大赛教师比赛的流程是:自我介绍及欢迎词—苏州概况—景点讲解自选—导游应变能力答题—才艺展示。

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江苏省和苏州市的6次比赛中, 教师组的比赛项目发生了变化, 删除了教师组才艺展示项目, 增加了即兴讲解项目。要求参赛选手现场抽取题目, 准备30分钟, 现场讲解3分钟。题目为旅游景点中的一个点 (一竹、一石、一池、一茶、一陶……) , 要求在直观讲解中能谈点文化内涵。2011年的省赛和市赛的方案中给出了教师即兴讲解的题目:即旅游说亭、茶、舫、牌坊、山、银杏、玉、照壁、陶、瓷、清明、望柱、鱼、鹿、马、镜、中国结、鼎、冬至、竹、合欢、蝴蝶、水、羊、梅花、牡丹、松、菊、柳、桂、瓶、塔、钟、重阳、凤凰、麒麟、猫、端午、兰、荷花。针对这40个题目, 笔者进行了归类, 可分为建筑、植物、动物、节日、自然景观和其他吉祥物6大类。如属于建筑的有:亭、舫、牌坊、照壁、望柱、塔;属于植物的有:茶、银杏、竹、合欢、梅花、牡丹、松、菊、柳、桂、兰、荷花;属于动物的有:蝴蝶、鱼、鹿、马、羊、凤凰、麒麟、猫;属于节日的有:清明、冬至、重阳、端午;属于自然景观的有:山、水;属于其他吉祥物的有:陶、瓷、玉、镜、中国结、鼎、瓶、钟。与准备好的才艺相比, 即兴讲解更能反映教师本身的思维速度、语言组织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 评分标准分析

在评分标准上, 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旅游类项目实施方案中规定, 教师组参赛选手总分为100分, 其中课堂教学占30%, 示范讲解与综合能力占50%, 即兴讲解20%, 并规定了即兴讲解的评分标准及要求 (见表1) 。

在评分标准中, 对于题目本身的讲解和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占据了同等分值, 这就需要参赛选手准备的讲解词要对题目本身的直观和美学要素像导游那样进行讲解, 同时要挖掘出文化内涵。另外, 即兴讲解的题目是导游在讲解, 而不是演讲, 更不是论文, 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 要避免将即兴讲解变成演讲或者议论文。选手在即兴讲解比赛中, 是提前半小时抽取题目的, 也就是说, 比赛的准备时间只有30分钟, 创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 即兴讲解词的创作并不是无章可循。

即兴讲解词的创作技巧

(一) 选择著名景点或知名物产导入

所谓景点导入, 是指通过实际景点引入要讲解的事物, 可选择所在地或者国内关于题目的著名景点导入。全国范围内的著名景点众多, 总能找出与即兴讲解词相关联的景点。比如, 在讲解旅游说柳时, 可以选择扬州瘦西湖的长堤春柳, 也可以选择淮安周恩来故居西院中的观音柳, 还可以选择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梅花则可以选择无锡梅园, 苏州香雪海或者南京梅花山等;马可以选择甘肃武威的汉代铜塑“马踏飞燕”, 也可以从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引入。

知名物产则是指某地的著名物产中的精品, 也可以引入话题。如旅游说猫, 则可以苏绣的代表作双面绣“猫”入手。

不管以何种形式引入话题, 该景点、物产等一定要有知名度, 否则便不如直接导入为好。导入的语句也很简单, 如:“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长堤春柳”;或者是“朋友们,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了”。

(二) 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讲透实物

由景点引入到实物以后, 开始讲解实物本身。讲解的内容因实物而变, 但要言简意赅地从多角度讲清楚其特点。通常遵循的规则是由点到面, 由表及里, 逐层深入将事物讲透。如讲解植物景观时, 先要将植物的形状、色彩、味道等交待清楚;紧接着要说明植物的生物习性, 如生长气候、品种、花期、果实等;最后要说明植物的价值, 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笔者在听取技能大赛即兴讲解词时, 觉得有一篇讲桂花的讲解词值得借鉴。全篇如下:

朋友们,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留园的闻木樨香轩了。这木樨花啊, 就是我们常说的桂花。

说到桂花呢, 它属于木犀科, 常绿乔木, 叶对生, 枝灰色, 花淡黄白色, 核果椭圆形, 熟时紫黑色, 是中国人特别钟爱的一种植物。我们这里的闻木樨香轩便是因为周围遍植桂树而得名。

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 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桂花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植物之一,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的时候, 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小的时候, 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即创即合的神话。

人们喜爱桂花, 还因为桂花有用。桂花香味袭人, 所以人们提取它作为芳香油;人们制桂花浸膏, 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的生产;桂花入药, 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的功效;桂花的果子可以榨油, 亦可食用。

(三) 提升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赋予很多人的心态, 反映了民族的哲学、文学、宗教信仰、艺术审美观念、风土人情等。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文人尚人品、尚文品, 标榜雅致、清高, 很多是借助于自然界的事物来实现的, 而自然界的事物也就同时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如陶渊明爱菊, 林和靖的梅妻鹤子, 苏轼种竹子, 王羲之爱鹅, 张季鹰的“功名未必胜鲈鱼”等等。即兴讲解词中, 要将事物中隐含的古典文化精髓渗透进去, 无疑是锦上添花。如在讲解兰花的时候, 可以这样来提升:

兰花美德众多, 自然成为了古人追求的对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孔子咏兰、勾践种兰、屈原吟兰了。

孔子在《猗兰操》中写到:孔子周游列国, 得不到重用, 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 在山谷里看见兰花与杂草相伴而生, 于是停车弹琴咏之, 自比兰花, 感叹生不逢时。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打败, 退居浙江会稽山, 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韬光养晦, 并在会稽山上种植兰花以迷惑吴王, 最终完成了复国大业, 而山上的兰亭由此得名。战国时屈原将怀念君主的爱国之志、扶危济世的爱国之情, 通过吟咏兰花予以表达, 触物以起情, 索物以寄志, 将物与我、情与景融为一体, 尤其是《离骚》中, 以兰为友, 把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 结幽兰而延伫”, 在生活中屈原更是将兰花作为佩物, 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情操。

这篇即兴讲解词列举古代三位名人分别通过咏兰、种兰和吟兰的形式, 表达出兰花独特的品质———象征道德, 喻指德性与善心;象征生生不息, 繁茂茁壮精神;象征人格, 象征孤贞独抱, 无人亦自芳。

(四) 结尾还原到起点

结尾好像一出压轴戏, 也就是最见功夫的点睛之笔。因此, 在经过上述流程后的讲解词, 还是要回到原来的景点中。但仅仅回到原点还不够。若在此时加上古人的诗词, 或者借一些文化寓意给予祝福, 效果会更好。

如在旅游说梅中, 景点导入是苏州的香雪海, 那么便可以这样来结尾:朋友们, 著名画家吴昌硕在思念香雪海梅花时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 梅花忆我我忆梅。”下面就随我进入香雪海景区来一起欣赏梅花吧!

再如在旅游说马时, 结尾可以写成:我借着“马踏飞燕”祝福朋友们:创事业唯您马首是瞻, 一展宏图您快马加鞭, 保身体您龙马精神, 去旅游您一马当先!

以上所述, 仅是笔者对于导游词创作的一些想法。从即兴讲解词及评分来看, 评委们除了关注以上内容外, 也比较喜欢在即兴讲解词中听到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 这对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兴讲解词的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放在比赛之前, 通过平时的资料收集、积累,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提炼出有用的资料, 这是参加技能大赛获奖的必要条件之一。

摘要:江苏省和苏州市的职业院校教师导游技能大赛都连续举办了4年, 即兴讲解词的创作思路逐渐清晰。本文对江苏省导游技能大赛教师组的方案进行解读, 总结出即兴讲解词的创作技巧, 提出从景点或知名物产引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讲透实物、提升文化内涵、结尾还原到起点四个方面对导游技能大赛的即兴讲解词进行创作。

关键词:导游技能大赛,即兴讲解词,创作技巧

参考文献

[1]李斌.论吴文化与苏州创意产业发展[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 (3) :117.

[2]骆建建.吴文化及其在现代化趋势下的发展[J].常州信息技术学院学报, 2002 (9) :24.

龟山汉墓的导游词 篇3

徐州的旅游口号是“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也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有规模宏大的楚王陵,还有西楚霸王项羽构筑的丛台――戏马台。楚韵汉风、南秀北雄,楚汉文化在徐州也有很多经典著作,如《大风歌》、《垓下歌》、名曲《十面埋伏》、戏曲《霸王别姬》等。

徐州自古还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商朝以来,有400多次战争是在徐州打的,其中决定国家命运的,古有楚汉战争、三国战争,近有淮海战役。

一城青山半城湖,说的是徐州的核心景观――云龙山和云龙湖。“山有云气,蜿蜒入龙”,云龙山的九节山峰,形状犹如一条卧龙,春夏季云雾缭绕时,仿佛卧龙起舞,所以叫云龙山。山上文化古迹很多,大家去了可近距离观看。云龙湖与云龙山相依相伴,景点玉缀珠联,风物如画。湖三面环山,叠翠连绵,共一十八景,景景相望,各有千秋。

我们徐州还有很多特色美食。“驱寒暖身”的饣它汤、烙馍、蝴蝶馓子、饭后“点心”小孩儿酥糖等,大家可以慢慢品尝,饱饱口福。

如果有带小孩的游客,可以去20xx年最新建成的、淮海经济区最大的主题乐园――徐州乐园,它分为水上世界、糖果世界和欢乐世界三大部分。相信小朋友在里面会玩得非常开心。

江南水乡 导游讲解词 篇4

那闲话不多说,我们这就出发吧!

导游: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一条著名的廊蓬,它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做烟雨长廊。廊棚,是一种江南水乡的特色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廊棚多为砖木结构,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走在廊棚下啊,颇有一番怀旧的心境呢。关于廊棚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早先西塘塔湾街有一胡姓年轻寡妇,独撑一家老小和一个小商铺。胡家铺子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王二,年轻厚道,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做些体力活。日久以后,胡氏为感激这份情,借修缮店铺之时,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沿河街道全遮盖起来。不想棚屋建好以后,胡家铺子生意特别红火。其他商家纷纷仿效,竟连成一片....后取名廊棚,有为郎而建之棚屋之意。

下面我将会顺着烟雨长廊带领大家一路欣赏西塘的几个特色景观。首先,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大家觉得我所指的那面墙像什么呢?

游客:我觉得像王冠

游客:我觉得像动物的头

导游:诶!这位游客说的很接近答案了。其实这种墙叫马头墙。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建筑文化也带到太湖流域,带有封火墙的建筑很快在民间流行。不同的是,当地老百姓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型,人称马头墙。古时候民间防火意识相当强,尤其是寒冬腊月,空气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马头墙可以削减风力,就算邻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产。西塘的马头墙,有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这完全随房屋开间深浅的需要而增减马头墙层数,与主人的地位,财富并无关系。

请大家继续跟我往前走。好,现在请大家看一下河对岸那户人家的房檐。大家觉得它和我们平常所见的古宅的房檐有何不同?

游客:好像不像别的古宅一样往上翘啊。

导游:对!西塘全镇几乎找不到屋顶上张扬的飞檐翘角,大多房屋的顶都是最简单的呈人字形的硬山顶,这也在无意中显示出了西塘的平民文化元素。在清代,新造房屋要交税,纳税的标准是正梁,几根正梁交几份税。要是想扩大面积又不交税就只有想办法,西塘人很聪明,建房就用硬山顶,只需一根正梁,然后东西厢房一般是单屋面落水,没有正梁。一些考究的人家把边墙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与屋顶。把这部分高出的墙顶端做成漂亮的圆弧状,犹如观音像兜的头巾,很具风韵,人称观音兜。由此可以见得古代西塘人民的高超智慧。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送子来凤桥。

(一对情侣游客欲上桥,导游拦住)导游:两位请不要着急 我看两位应该是甜蜜的新婚夫妇,应该还没有孩子吧。待我讲完这座桥的典故后您再决定从左面还是从右面过桥吧。送子来凤桥是西塘一个重要的景点,它名字的由来带些传奇色彩.相传古代一户人家刚刚生了儿子,经过此桥时恰好一只凤凰飞到桥头,因此得名送子来凤.桥身中间被小亭子隔开,左

为台阶,右为斜坡.古代建桥时考虑到男女不同的行走方式,台阶是供男子行走,共有三个层次,寓意平步青云一步三升.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则要沿右边的斜坡慢慢前行.,古代新婚夫妇都会走过此桥,寓意走左边生儿子,右边生女儿.(男游客听到后飞快从右边跑下桥又从左边慢慢走了一遍,还得意的说"这样是不是龙凤胎?")

众人哈哈大笑。

第二幕: 地点:圣堂茶楼人物:导游甲乙丙丁店小二

第一场:茶楼前

导游:好,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条街呢,就是西塘著名的烧香港街了。

甲:烧香港街?这名字好奇怪呀!

导游:呵呵,这是因为这条街上烧香的人很多,又因为临水,所以就叫烧香港街啦。那么,想必大家都有点累了,那么小邹就带大家去茶楼喝上一壶明前龙井,吃点西塘小吃,休息一下吧大家看到前面的圣堂茶楼了吗?我们到里头去坐坐吧。

甲乙丙丁:好啊~!

(走到门口,隐隐听到琵琶,及人谈笑声。)

游客乙:唉?(看到茶楼门上写的字)“小桥流水人家,室内鸟语花香。”哇,这家茶楼好有氛围啊!--果然是江南的茶楼啊。

众人附和,这时走进茶楼,店小二迎来。(装束动作—躬身,做个请)

店小二:众位客官,里边请~~~~~(将众人引导一张桌前)。

众人刚进去,一游客手机响了(丙站起来,接电话,向前一步走,剩下全部的人做聊天状)游客丙:喂,小玉啊,我在哪儿?哎,你别说了,真巧了,我在你们这的西塘旅游呢。什么,过去找你玩?哎,行呀,咱俩都好久没见了。那你在哪呢?我过去找你吧!市区?好的好的,那好,我现在就过去找你啊。

(转头对导游):小邹啊,我朋友在嘉兴市区呢,让我过去找她玩,接下来我就不同你们一块了,明天我再跟你们集合吧。

(导游上前)

导游: 这样啊,但是之后的景点门票与住宿就餐我们都预定好了,这个费用是没办法退还的。丙:没事没事,我知道,那我明天上哪跟你们集合啊。

导游: 明天早晨我们也会出发前往嘉兴市区,这样吧,早上八点,您在丽景大酒店门口等我们就成。

丙:好的好的,我让我朋友送我过去就行。

导游:那用我给你安排车送您去市区吗?

游客丙:不用了,我朋友已经告诉我怎么过去了。

导游:好的,那您千万注意安全,有什么问题给我打电话就行。

游客丙:好的,那我走啦。(挥手,告别,离开)

店小二:各位客官请坐,请稍等片刻,茶水点心马上就上!(琵琶女上)

众人:好的。(环顾四周)

游客丁:哎,你们看那!(指向琵琶女)我说刚怎么一直听到琵琶声呢。

甲:哇,太有情调啦!

店小二端茶上前。

店小二:这位姑娘她弹得呀,是有名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各位客官从它旋律之中呀,就能感受到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与江南水乡的风姿屏态了。

众人: 是啊是啊。

游客甲:还真的颇有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感觉呢。

一曲终了,琵琶女起身作揖告退,众人鼓掌。

游客丁:哎,那你倒说说,你们这茶楼还有些啥别的玩的不。

店小二:各位还真是赶巧了,这会儿楼里正要开始演 白蛇传 呢

游客丁:啥?白蛇传?这算是戏曲么?

导游:这个呀是越剧,(导游开始说,小二作为另外几位倒茶.)越剧是我国五大戏剧种之一,是全国第二大戏种,(开始放越剧)清末的时候呀起源于浙江嵊县,离这儿不远哦。游客乙:那为什么叫越剧呢?

游客甲:这个我知道,因为以前这里是越国的地方嘛。

导游: 对,就是这样。越剧发祥于这儿,所以越剧表演也算是这里的传统之一呢。(店小二端着点心上。)

店小二:各位客官,点心来咯。

游客乙:哇,这些点心看起来都好精致啊。都叫什么呀?

店小二:这是芡实糕,这是八珍糕,这是炒青豆,还有小笼包,龙井瓜子。都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小吃。各位客官请慢用!

导游:大家尝尝看,江南的小吃都是十分精致美味的。

众人品尝,边吃边称赞。

游客丁:江南真是个好地方啊吗,小桥流水人家,像幅水墨画一样。

游客甲:可不是,下回我一定还来。

灯光慢慢暗,背景音乐高起来,换场景 出茶楼

张家界导游讲解词 篇5

一路辛苦了!

此刻,您已经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张家界。我叫***,是***旅行社的职业导游,持证号码是******号,市旅游投诉电话号码是:8380193。今天能为大家作导游,十分荣幸,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共同度过美好的张家界之旅。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脉的腹心地段,所辖面积9563平方公里,总人口155.2万,张家界是个多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19个少数民族达111.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06%,其中土家族98万人,白族10.8万人,苗族2.69万人(据1998年年底统计)。

张家界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58天,暑月平均气温28摄氏度,寒月平均气温5.1摄氏度,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气温宜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请你们回头一看:那就是闻名世界的天门山,相信大家对1999年12月举行的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飞机穿越天门洞那壮丽的一幕仍记忆犹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河,叫澧水,它发源于贺龙元帅的家乡桑植县的八大公山,穿越断崖峡谷达数百公里,流入八百里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中较少污染的、风光最美的“生态河”。国内首创的无动力橡皮舟旅游漂流,就在澧水上段中最精采的茅岩河。

张家界现代地貌骨架的初步形成,大约是在距今一亿年左右的中、新生代燕山--喜山时期。由于位处云贵高原隆起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我们造就了壮观的峡谷、湍急的河流、孤峭的石峰、深邃的溶洞、神出鬼没的地下阴河。我们此行第一站--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就是大自然造山运动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就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张家界市的发展史。

张家界市区以前不叫张家界,叫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史书记载:“庸,国名。《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灭庸。”故有“大庸,古庸国是也”的说法。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那座与天门山并肩而立的大山,就是崇山。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把天下划成三十六郡,大庸划归黔中郡,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县;后来,汉高祖刘邦又把大庸划给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县;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就是现在的天门山,发生了一场大山崩,崩掉了半边山,也崩出了一个世界奇观--一个巨大的穿山门洞。吴王孙休认为是吉祥之兆,下旨将嵩梁山改名为天门山,并特地把武陵郡分出一部置天门郡,分管四个县,以提升天门山的政治地位。在以后长达一千七百二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庸几度兴废,先后历经了三十余次建置改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在大庸县北部大山中,发现了一片奇特罕见的砂岩峰林自然奇观,世界为之轰动。

于是就有了政府的一系列大动作:

1982年9月,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填补了中国没有国家公园的空白;

1985年2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武陵源题字;

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大庸县建大庸市(县级);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升为地级市,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

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

1992年12月24日,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1995年3月,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视察,并为张家界未来的发展定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

至此,张家界总算完成了漫漫时空的跨越,终于从“深闺”中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早日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奋斗目标,张家界市制定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并明确张家界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从1982年国家森林公园成立时算起,张家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其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明确,建市以来,全市累讦接待国内外游客168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1999

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5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旅游收入相当与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由1989年的2.34%提高到1999年的16.9%,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格局中发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次产业结构由1989年的47:18:35调整到1999

年的27.0:26.4:46.6,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已初步建成了拥有机场、海关、火车站、高等级公路、现代通讯、星级宾馆、大中专学校、先进医疗卫生设施、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基地以及

不断扩大和功能日趋完善的大旅游环境格局。目前,张家界火车站已与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旅客列

车。张家界机场开通了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空港口岸和香港、澳门、曼谷的包机航线业已开通。

全市拥有宾馆饭店4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20余家),床位总数已4万张。全市现有旅行社52家,其中

国际社5家,国内社47家。旅游从业人员1.8万人,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配套

服务设施。同时,我们成功地接待了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成功地举办了数届国际

森林保护节及世界特技飞行大赛,从而为张家界赢得了声誉,扩大了知名度。张家界旅游业正在走向成熟。

有人说,张家界盛产风景。除了已经开发开放的核心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

溪峪自然保护区外,周边开放景区还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岩河漂流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世界溶洞探险基地九天洞、以及道教名山五雷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贺龙元帅故居洪家关等。全

市旅游风景区所占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堪称湖南第一旅游资源大市。一位大诗人写道:“如斯仙境何处

有,劝君早做武陵行。”

宁波导游考试天一阁讲解词 篇6

导游路线:西大门——前庭——东明草堂——范式故居(展厅)——藏书楼——尊经阁—— 明州碑林——千晋寺——东园——百鹅亭——凝晖堂——麻将馆——花轿厅——秦氏支祠——南园

讲解1:天一阁概况和西大门

要点:1)天一阁的地理位置、历史、特色及布局; 2)匾额及对联介绍。

各位游客: 大家好!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宁波藏书文化是浙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的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畔的天一街上,占地2.6万平方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是明代兵部省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成为了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总体布局有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组成。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荣获4A级旅游风景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到的是天一阁的西大门了。宽大的奔马墙面石雕是天一阁欢迎各位朋友最好礼物,整个天一阁的风格从进门开始就定下了它的古朴基调。大家先看大门两侧,它是一对清代石狮。这木结构大门也是清代的构筑,门厅外侧有一匾额,上面写者“南国书城”这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于1962年所书。大门两侧还有一幅对联,不知各位能不能把这副对联读一下?还是让我告诉大家吧!这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种文字――钟鼎文,读作“天一遗行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所写。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楼悠久的历史,下联讲的是第一个外姓族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以后的感慨心情。他当时感慨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后面一副对联则为近代文学,原文化部长郭沫若所写,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博会九州。

讲解2:前庭、东明草堂(照壁)要点:1)天一阁主人介绍;

2)前庭内照壁作者、名称、艺术特色介绍; 3)獬豸及东明草堂介绍。

各位游客,请跟随我进入天一阁。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没有财富和政治背景的家庭,完全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不久后就任湖广隋州知府,到在明嘉靖三十九年升任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在同年十月,辞官回乡。他为官二十八年中,足迹踏遍了当时大半个中国。范钦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做官后不仅竭尽全力收藏书籍,而且勤于研读校勘,手自题笺,精细详审,最终聚藏高质量的书籍达七万卷。

在范钦后面有一幅堆塑――溪山逸马图。画面高达2米,长4.9米。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大家看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形态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天一阁的堆塑绝大部分都是他的作品。我们往上看,跳斗上还雕有三国演艺等戏剧人物。参观完这块照壁后,我们从右边的洞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大家会发现在照壁上有似麒麟的怪兽,有一个龙角,一张牛嘴,狮身,鹰爪,它叫“獬豸”。它可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古代各朝御史执法官员的衣服上也绣有獬豸的图案。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这所称为“东明草堂”的房子,因为创始人范钦的号是东明,是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楼,又称“一吾庐”。现在的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作为会客厅,也是重要领导休息的地方。接着我们去参观范式故居。

讲解3:范式故居(展厅)要点:1)故居情况介绍; 2)朝服介绍; 3)范式家族介绍; 4)天一阁禁约; 5)宝书楼陈列介绍。

各位游客,范钦宅第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作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精心安排的。现在天一阁发展历史陈列馆,通过图片和文献来反映天一阁的风雨历程。请大家注意了:在这道小黑门和门上“禁止烟火”几个字,千万不要带火入内。

请看这幅范钦兵部右侍郎的画像,旁边这套朝服是他上朝所穿的复制品,上面绣的是麒麟,表明他是五官,而文官绣的则是禽类

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就是范氏系氏表。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是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了两份,一是白银万两,还有一份则是全部藏书。大儿子大冲体察老父心情,继承了全部藏书,并决定。“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这几位是对天一阁作出贡献的范氏后代,他们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至今,天一阁里仍保存着禁牌:禁牌一烟酒切忌登楼。禁牌二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这里我们看到的这些禁牌,当时就悬挂在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人这间陈列室,是范钦藏书楼的一个缩影,明朝郡守王原相立的“宝书楼”扁额挂于后壁,楼上六间通一,于书橱分割。而保护古籍最令人瞩目之处,当推芸香避虫、英石吸潮。这就是芸香草,是古人通常采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物。

讲解4:藏书楼

要点:1)名称及建筑格局;

2)天一阁藏书楼与《四库全书》的关系; 3)庭园的园林特色; 4)钱秀云的故事。

各位游客,现在来到的地方就是天一阁的主体建筑了——藏书楼。也叫宝书楼,是范钦存放书籍的的地方。这是一座重檐重楼硬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空气流通。楼上一大间,楼下并排六间,合“天一,地六”之意。据说范钦有一天在看书时,读到《周易》书中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将东明草堂改称为天一阁。天一阁建筑整齐古朴,天花板上的藻井图案,都印以水纹和古代水兽,象征以水制火。天一阁的建筑作为藏书楼的模式,影响深远。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指令收藏四库全书的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等七处藏书楼,都要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和结构建造。

现在我们所看到这个庭院,极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小巧精致,池水清澈,与书楼浑然一体。过去的藏书楼四周都是花园,以防失火可救。到了清初,范钦曾孙范光文又请来名匠在池边堆筑假山,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老人牧羊,假山中许多动物的神态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家不妨到处找找看这九狮一象在哪呢?看还有美女照镜子呢,这个美女就是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了。据记载,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了能登楼读书,就托邱太守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以为可以如愿以偿上楼看书了,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成了范家的儿媳妇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楼。最后她含恨而死,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望着天一阁。

讲解5: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 要点:1)尊经阁变迁史;

2)明州碑林的由来及作用;

3)千晋寺名称的由来及砖块介绍; 4)第二、三展室及黄宗羲介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藏书楼的北面,大家都知道宁波每年都会收到台风的特别照顾。在1933年,天一阁就被台风吹倒东墙,受损严重,而范氏族人已无力维修这座文化宝库。宁波地方人士组成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筹款维修天一阁,并将宁波府学内的尊经阁连同当地保存下来的历代碑石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建立了“明州碑林”。

这座古建筑物就是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这座光绪年间重建的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气势磅礴,许多佛教建筑的尊经阁都没有他庄严雄伟。

周围的明州碑林,一共有173方,其中近80多仿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的。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半个世纪来,宁波各地的碑石移到这里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碑文记载了宁波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成为“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千晋斋。它有三个展厅,首先看到的这间藏有样式大小不一的晋砖,是有民国时期马廉教授在宁波拆毁城墙,改建马路时收集的,一共有千余枚,故称为“千晋斋”。后来将其捐赠天一阁,特地开辟一间陈列室,仍然沿用这个名字。

第二展室是展示了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其中有冯真群,张季言等藏书家的献书词,表达了他们将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一阁并存和造福于后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个展室是历代登上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他在康熙十二年登上天一阁,范氏后代规定非各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所有藏书,并且还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制了目录。这些都是有幸登上天一阁的学者。讲解6:东园(明池、白鹅亭)、凝晖堂 要点:1)东园建造时间及整体布局介绍; 2)东园、明池名称含义; 3)百鹅亭名称、结构介绍; 4)凝晖堂陈列品介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了东园,它原本不属于范家范围,是政府为了适应旅游需要而扩建的。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将碑林潜入围墙,园林才初具雏型。它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千平方米,故称东园,而且和明池的“明”字相连,合起来读就是范钦的号,也有纪念范钦的含义。

这座明代晚期的石亭,1959年移建于此,因原为墓前祭亭,所以是平顶结构的,与大家平时所看到的亭子缺少了屋顶屋檐。它是明万历年间遗物,在古代大族清明祭祀的时候,要杀很多鹅来祭天,祭地,祭祖宗,所以称它为百鹅亭。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凝晖堂,它是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里面陈列收藏的是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他的石刻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临摹本。还有范钦遗留下来的明代从贴刻石共二十六万册,这些金石括本,是乾隆年间史学家全祖望再次登阁时发现与整理出来的,这些宝贵的碑碣括本对于我们研究明清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讲解7:麻将馆

要点:1)麻将起源;

2)麻将术语和宁波文化及航海业的关系; 3)陈鱼门对麻将的贡献; 4)铜雕及陈列馆介绍。

各位游客,说起麻将这种娱乐方式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但说起麻将的起源,我想几乎没有人知道,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麻将陈列馆了。现代麻将最早源于叶子戏,到后来的“马掉”,又称“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发展成麻雀纸牌,就是现代麻将的雏形。

宁波市麻将的发源地,麻将术语与宁波文化息息相关。如“麻将”本是“麻雀”的宁波方言;和牌的“和”念“hu”,也是宁波方言。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所以麻将中的许多术语与航海有关:“索”象征船的缆绳和鱼网;“筒”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等等一些术语。

原先的纸牌抓拿不方便,特别是在船上风大玩时特别不顺,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朝早期,结合纸牌和骨牌的特点,制成了流传至今的现代麻将。这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1998年麻将已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在这里我们看到三个铜像,铜像中一左一右各坐着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日本人正在和陈鱼门打麻将,明显就是“三缺一”,有兴趣的游客可以上前去凑凑热闹,拍张照片留念。目前这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陈列馆里世界各地各式的麻将都有保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院子里的地和墙壁都是有各式各样的麻将镶嵌而成。柱子上的对联也很诙谐的刻画了打麻将者的模样和心态。

讲解8:花轿厅、秦氏之祠、南园 要点:1)花轿厅介绍;

2)秦氏支祠建筑特色、建造人及历史; 3)戏台的建造工艺;

4)南园的建造时间、布局及特色。

各位游客,现在展出的是宁波花轿,又城万工轿,以做工精细而著称。眼前看到这个金碧辉煌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曾运送北京参加过非物质文化展,大获好评。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秦氏支祠。它融合了木雕、砖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何称为支祠呢?秦君安因为是偏旁所生,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遭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甬上能工巧匠,耗银20余万两,建造了这个祠堂,名“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戏台的穹行藻井由千百块经过雕刻板榫搭接构成,尤其是朱金木雕更让整座戏台变得金碧辉煌,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大家抬头看台顶,从里面看盘旋上升,就像个大号的扩音喇叭,这就是演员在戏台唱戏不用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的缘故,叫人不得不佩服古时候人的聪明才慧和独具匠心。

现在秦氏支祠的大堂内设有为国内著名藏书楼介绍的展览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参观。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的南园,该园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用了两年的时间,园内主要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叫“水北阁”;池南而面建的叫“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去参观天一阁的最后一个景点,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所谓地方志就是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馆里收藏全国各级各地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天一阁是收藏明代地方志最多的单位之一,其中有164种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为仅见之本,可称为海内孤本。

亚木沟风景区内部导游讲解词 篇7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上(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布绕客,“布绕客”在我们土家语里是“家乡”的意思,也就是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家乡。我是景区讲解员XX,今天很高兴带领大家游览我们亚木沟风景区。在这里,您既可以欣赏亚木沟的自然风光,也可以体验我们毕兹卡(即土家族)的民俗风情。我衷心地预祝您在这里玩得开心。

(景区简介)

我们景区处在武陵山主峰梵净山脚下,是梵净山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分为多彩的土家风情园和原始的自然风光两个部分。亚木沟被誉为“贵州第一沟”,她的第一,源于最幽美的沟,源于最神秘的谷,源于自然美和人文美在此和谐共生。

(大门)

大家请看我们的景区大门,横幅一百米,最高点超过十三米,形状如同假山,高低错落有致,设计独具匠心,贴近自然,很多游客都称赞我们的景区大门非常大气,非常独特,甚至还有人说是“全国景区第一门”呢。

(土家风情园)

这个地方大约一万平方米,是我们的土家风情园,如果大家站在高处看,它就像一张画布平铺在谷口这片坝子上,多姿多彩。而从风

水上讲,我们土家风情园的布局就像一幅“真龙戏珠图”——如果说山里面的亚木沟是龙的话,那边的元宝山就像一颗珍珠,而我们的景区大门也可算是“龙门”了,大家跨过了龙门之后,人生一定会再攀上一个新高度。从我们的大门一直到沟里面都有青石板和雨花石铺成的路,您完全可以赤着脚游览。大家请看,这里还有很多名贵树种和花草,每当花开时节,满园飘香。

(图腾广场)

这是我们的图腾广场,广场中间的土家玉牛可谓是我们的“迎客牛”。(我们土家自古以来都特别崇拜牛,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是土家族传统的牛王节,每年的这一天,土家山寨的男女老少都要穿着节日的盛装,来牛王庙举办牛王会。这一天是为牛做寿,酬谢耕牛对土家民所作的贡献。养牛人的家,到了这一天都要停止使役,让牛在家休息,并把牛圈收拾得干干净净,垫上厚厚的软草,用最好的牧草和饲料喂牛。同时,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让它从水中照见自己的影子。然后取下糍粑,给牛吃掉,说这是替牛祝寿。每年的四月十八,我们土家人都要用好酒好肉来敬“牛王菩萨”,求它保佑全家吉祥平安、生活美满。)

这樽玉牛由一整块岫岩玉精雕而成,长5米,高2.3米,重达12吨,堪称“中国第一玉牛”。玉牛有些裂纹,这是天然的“玉纹”,也叫“水路”,玉纹只是一段,没有完全断开。岫岩玉质地细腻温润,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玉(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玉、湖北郧县绿松石、辽宁岫岩玉)之一,是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玉种,在新石器时代便

得到开发,距今已6000多年,且为历代所重视,堪称“古玉之光,万年瑰宝”。

大家请看我们的玉牛,它展现了一种一往直前的力量,一种无可阻挡的冲劲,我们在生活中就需要这样的激情和精神。各位游客朋友观拜了我们的土家玉牛后,一定也会受到牛王菩萨的庇佑,全家吉祥平安、生活幸福。

大家踏在这片广场上,是不是感觉像在做足底按摩呢?我们特意用这些雨花石有规律的嵌在地面上,如果大家有兴致在这里光着脚跳舞的话,绝对会有益于身心健康啊。这几根柱子上刻画的是我们毕兹卡的图腾,我们土家族最重要的图腾是白虎,因为我们毕兹卡就是白虎的后代(虎娃儿故事)。还有其他诸如羊、牛、龙、鹰等图腾,这些图腾栩栩如生,反映了我们土家族人自古就在深山老林里繁衍生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与大山有着割不断的感情。这些图像诸如狩猎、赶集、歌舞等,反映了我们土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也请游客朋友们也爱护我们的一草一木,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民俗博物馆)

大家看这栋木屋,是我们土家族的典型建筑,青瓦朱壁,檐牙高啄,古色古香,这是我们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示我们铜仁土家族的传统文物和过去时的生活器具,很多东西表面早已经发黑,但是无不显出陈旧的历史。它们无不反映了我们土家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些土陶制品,是由祖上是土司的人家收藏的,很多都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经无数代传承而没有缺损,所以很

珍贵。类似土司时期遗留的古董还有饕餮烛台、六龙盉、双牛觯、夜郎王马车、西晋凤凰斝、春秋中期楚国双龙罍、鲲鹏觥、象座卣、战国时期敦、黄玉璧等(客人问的话各个分开介绍)不一而足,我就不赘述了。除此之外,还有些过去土家名人的字画,都是几百年前的作品,图色有些发黄,然而不影响您的观赏。

(蜡染坊)

这是我们的蜡染坊,也叫蜡染体验馆。先给您说说蜡染吧,蜡染技术起源于秦汉,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可以这么说,自从土家族诞生,我们土家人就和蜡染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蜡染,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土家族小伙和一个苗族姑娘相恋很深,因为当时土家族和苗族有矛盾,女方反对这门亲事,土家小伙上门求亲时,被姑娘的几个兄弟打出门来。土家寨子的人听说了后很不服气,准备去讨回公道。眼看两家又要厮杀一场,小伙很无奈,一个人坐在河边发愁,这时候走来一个老婆婆,递给小伙一块方巾,说只要让情人把这张方巾戴回家去,就可以化解这场干戈。小伙半信半疑的接过方巾一看,只见方巾有红色的图案,而当时所有的方巾都只有一种颜色,小伙子惊得合不拢嘴,接着老婆婆又把制作彩色方巾的方法说了一遍。小伙子醒过神来时,老婆婆转入一颗树后就不见了,小伙子赶紧跑回去把方巾给了情人。姑娘把这张方巾带回寨中后,一时间所有苗家姑娘都被这张方巾吸引了。女方承诺只要土家小伙说出制作彩色方巾的方法,就答应这门亲事,小伙于是用蜡染技术换得了妻子还有土家族和苗族的世代友好。后来两族人又把蜡染技术应用到

服装上,还传播给其他如布衣、仡佬等民族。)

这里除了展示已完工的蜡染作品,还现场展现蜡染的制作过程: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用石板做磨熨台。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绘出大轮廓,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称为“冰纹”,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当去蜡时,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颜色分明的花纹来。蜡染坊主要就是给游客展示整个蜡染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大家在看到蜡染成果的同时,还了解这个制作过程,传播我们贵州的蜡染文化。

(土王楼)

大家看前面的楼,背山面阳,气势恢宏,青瓦红闱,飞檐翘角,椽头弯曲如飞燕,又如腾蛟起凤,楼顶三重天,梁瓴交错,四壁镶挂刀枪剑戟,自有一种森严权威的感觉,这里就是“土王楼”,“土王”也就是过去时的土司。土司是元、明、清朝时期在西南夷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地方官,多为一族之长。我们这里以前主要有两大土司,一是杨姓土司,一是田姓土司。土司

时期,在建房时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用衫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代雍正时“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在这里,您可以穿上衣装扮演土司,找一下几百年前当土司的感觉,也可以了解清朝那段关于“改土归流”的轰烈故事和历史事实。(“改土归流”是指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为了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俗演艺厅)

我们的民俗演艺厅宽敞明亮,门口有五彩石铺成的观舞场,主要表演土家摆手舞、山歌、傩戏、民间特技如死鸡复活、定鸡、秤杆提米、钢针穿喉、大刀破胸、上刀山、下火海等,游客可以与演员互动、对歌,大家共舞一堂。大家看,这是我们土家族独有的摆手舞,它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是土家族人高洁的灵魂。摆手舞集舞蹈艺术

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关于摆手舞的起源,据说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来健身壮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摆手舞。摆手舞起时,你会看到土家族先民的渔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摸仿飞禽走兽等精彩动作,诸如:水牛打架、喜鹊起窝、拍打蚊子、甩掉蚂蝗、舂碓、打粑粑、背水、砍柴、挖土、下种、晒谷、插秧、锄草、打谷子、织麻、纺棉花、织布、打铁等。特别是在跳大摆手舞进入到一半时,一群披着茅草的人直入摆手坪,表演捕猎、垦荒等动作,使周围的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无不心旷神怡。从一场摆手舞的活动,就可以完全看出土家族人刚强、粗犷、豪放、豁达、大度的性格和纯朴,勤劳、勇敢、憨厚、文明的品德。所以,要真正体验土家风情的话,请与我们毕兹卡一起在这里共舞吧。(大鼓)

大家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大鼓,很多游客朋友已经等不及想要去敲几下我们的“镇园之宝”——中国第一大鼓,目前在亚洲排名也是前三甲,它是用一张整牛皮蒙的,直径3.39米,重量1200斤,我们专门请了一个著名的造鼓大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做成,鼓声最大时能传达十里之遥。(亚木沟自然风光)

亚木沟长度近50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左右,有人曾赞美道“冬暖夏凉神仙府,山清水秀亚木沟”。据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沿着沟一直走到尽头呢!沟内的山郁郁葱葱,植被原始,有很多珍禽异兽比如:大鲵(娃娃鱼)、金丝猴、大黑熊、林麝、穿山甲、红腹

锦鸡,虎斑蝶等等。沟中的水四季长流,清澈见底,很多地方飞瀑扬花,为大家的亲水运动提供了天然条件。树木有红豆杉、桫椤、红花梨、楠木、珙桐等名贵树种,还有很多稀有的中草药和罕见花草。沟中有很多五彩石,形态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幅天然山石的画卷。山顶时而狂风呼啸,云雾缭绕,细雨蒙蒙;时而风吹云散,雨过天晴,霞光万道。亚木沟不仅是一个洗心涤虑、涤尘脱俗的寻景探幽妙处,更是一个流淌着传说的文化胜境。亚木沟还有几个别名:隐龙沟(龙凤呈祥故事)、鬼谷(鬼谷神府传说)、情人谷(土家儿女相恋逃婚进沟故事)等。沟内有逃婚遗迹、夫妻石、百兽饮涧、寻夫桥、擒匪岩、浴妃池、聚龙潭、龙饮涧、天王浴盆等景点,还有很多亭台座椅供大家休息和观赏风景。当您“人在沟中走,心在画中游”时,您一定会切身感到“沟里沟外两重天”,就让您亲自进沟去感受一下这人间仙境吧。

(水车)

我国是最早发明水车的国家,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代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至今,国内各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的水车尚有16类38种。园内正在转动的这两家水车就是其中一种,也是土家人最常使用的一种。(水碾坊)

勤劳善良的土家人,不仅懂得引水灌溉良田,很早就知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事生产、生活。水碾坊就是土家人合理利用水力服务生活的典型例子。水碾的设计很巧妙,它利用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巧

妙的将水的动力转化为机械传动力,省去了很大的人工劳作。碾坊被土家人用来碾米、碾面、碾辣椒等,将需要碾的物品倒入碾槽中,打开碾坊外的水闸,流水产生的冲力带动涡轮旋转,旋转的涡轮通过竖轴穿过石磨中间的圆孔分别与石碾在碾槽里滚动起来。稻谷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回碾,大米就能从谷壳里被分离出来,再用筛子、簸箕把谷糠筛去,最后就得到了白花花的大米。米在这里被碾成面粉、辣椒被碾为辣椒面。碾坊极大的方便了土家人的日常生活,直到今天仍有土家人在使用碾坊。(结束语)

各位游客(朋友),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今天大家已经游览了我们亚木沟的山山水水,领略了我们的风土人情,希望大家没有留下遗憾,也祝愿大家以后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请告诉您认识的人,我们亚木沟风景区致力于打造独特多彩的土家文化,依靠神奇幻美的自然风光吸引海内外的朋友。我衷心的期盼您下次再来我们亚木沟风景区,祝您一路平安。

附:土家族文化简介

(一)历史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也称毕基族、毕基卡族。北支土家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等,土家语消失的地区随汉族呼自己为“土人”、“人家(nin ga)”等。南支土家族自称“孟兹”,通用语言为土家语和汉语。

土家族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说土家人是白虎的后裔。关于这一说法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只白虎与人结合,生下一个孩子,那孩子脸上一半边人形一半边虎行,既有人一般的聪明又有虎一般的勇猛,人们称他为虎娃儿。虎娃儿上山百兽拥他为王,山上出现了受惊的烈马,虎娃儿一声长啸烈马瞬间臣服。一日,魔王在人间作祟,抢去了皇帝的三公主。当虎娃儿知道此事后,立即奔赴魔王山,与那魔王争斗。那魔王吐出一口气,顿时刮起一阵风,刮得石头满山滚,大树连根刮起,虎娃儿却纹丝不动。魔王吐出一口水,顿时洪水滔滔,汹涌澎湃冲走一切,虎娃儿还是纹丝不动。最后虎娃儿使出浑身解数斩杀了魔王,救出来三公主。三公主看虎娃儿善良、勇猛。便嫁给了虎娃儿,他俩成亲后所繁衍的后代,便是后来的土家人。

(二)服饰

现在的土家族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走袄开襟,滚镶2~3层

花边,镶边筒裤或裙;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1~2天过年,是其最重要的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不如苗族的银饰,一般占不了太显眼的部分。改土归流后,受汉族影响,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改土归流”后,由于受封建王朝的压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土家族的服饰男女均为满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饰不分”的民族装,加以土家族的家织花边,保持着本民族的浓厚特色。

(三)语言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有主张彝语支。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少数偏远聚居地还完整的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现使用解放后的拉丁土家文,通用汉文。

(四)文化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在各种歌舞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于吟诵性。“摆手舞”是古老的、流行的集体舞,也是土家族最隆重的风俗活动。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七十多个动作,无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者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

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祭祀仪式上,唱起摆手歌,跳起摆手舞,祭祀祖先,乞求丰收。薅草锣鼓也很有特色,鸣锣击鼓间以歌唱,从而指挥劳动提高功效。

(五)风情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一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人”之意。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称为“武陵蛮”或“武溪蛮”。

赛龙舟,据记载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普遍得到的发展,而且千年以来长盛不衰。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祭祀鬼神;公众性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五月节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既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为“重五”;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又称“端阳”。

(六)禁忌

主人待客忌用狗肉,土家人认为狗肉不宜上正席,否则是对客人的不礼貌。忌三、七、八上菜数字,俗称“三碗是叫亡的”、“七强八盗九江湖”;忌用大海碗给客人盛饭,吃饭时忌脚踏旁边人的座椅。若客人已坐定,主人要走动,则只准从客人身后走,不宜走在客人前面;如果地方狭窄,必须走客人面前,要说一声“得罪了”,否则,是对客人的不敬。主客坐下后,年轻的 人不准在长者面前架二郎腿,否则是对主人的不敬。客人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进入主人家的内房(卧室),尤其不准进入吊脚楼的闺女房,否则主人会生气。客人吃完饭后,不能将筷子摆成十字架于碗上,此行为在土家族人心中是大不敬。客人吃完饭后,最好将筷子并整齐,放于碗旁。此习现仍盛行。

女子未出嫁之前,忌剪发;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七)图腾

图腾是土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来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是有神。土家族人认为人死后变虎,虎也可以变人。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有的家里神龛上供有白虎神位,以求保佑平安。

(八)黔东田氏土司的流变

“土司”一词,较早见于《明史》列传,相关地方志书也有专门记载。司者,官职官守之称谓。土司者,即以土著之人分封官职官守也。当土司分封逐渐演变为地方政权的存在形式时,即就形成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在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政治形势下产生的,封建领主制是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它溯源于羁縻之制,是我国封建中央王朝推行于民族边隅地区的政策措施和统治形式。土司制度兴起于元代,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对边境民族地区统治的深入,元代在总结秦汉以来至唐宋时期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司制度,但粗疏草创极不完备。明代“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将土司分类管理,确定鬼才衔品,对土司的授职和承袭,升迁与惩罚,贡赋与朝觐,土兵与征调等等,都有明确规定,使土司制度更加规范,并完全纳入封建中央王朝统一的职官组织系统之内,听命于明王朝。清代是土司制度走向衰微的时期。特别在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以后,土司势力大为减弱,形式上虽然为土司统治,实际上是在各种流官机构的管辖统治之下。但是土司的残余势力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田氏土司对黔东地区的统治

根据记载,田氏在黔东地区的统治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延续,直到隋开皇二年(582年),田宗显为黔中太守,田氏才重新统治黔东。从笔者掌握的史料分析,田氏对黔东地区的统治时间达到了831年之久,起于隋开皇二年(582年),止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其统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田

上一篇:班主任学期班级管理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哈佛学生的成功秘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