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电阻专题训练

2024-09-08

测电阻专题训练(共7篇)

测电阻专题训练 篇1

航帆网

1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朴素唯物论 B.庸俗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2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3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的哲学含义是()。

A.哲学对经济、政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D.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4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

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①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②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④是—个包含矛盾的辨证发展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

航帆培训祝大家学习愉快

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

A.科技进步 B.安定有序 C.发展有序 D.竞争有序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9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

A.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 B.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 C.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D.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0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实质上是()。

A.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 B.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调控方式 C.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D.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参数调节的调控方式

11宪法评价作用的发挥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国家性质 B.国家形式 C.公民法律意识 D.国家机构

12宪法的最终归宿是()。

A.人权和民主 B.秩序 C.自由 D.公平

13宪法价值的核心内容是()。

A.宪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因素 B.宪法的价值通过部门法各项价值的实现而得以体现和实现 C.宪法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护和促进哪些社会价值 D.宪法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

14不是充分发挥宪法的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的是()。

A.法治环境优良 B.宪法本身科学 C.宪法的充分实 D.实行三权分立

15我国宪政建设的模式是()。

A.自然演进型宪政 B.社会推进型宪政 C.公民推进型宪政 D.政府推进型宪政

16在我国,国家和政府在宪政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下面选项中不是主导作用表现方式的是()。

A.宪政观念的启蒙 B.指引评价作用 C.实施保障作用 D.总体设计作用

1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有关宪政原理的是()。

A.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B.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C.宪政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D.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1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宪法与宪政相互关系原理的是()。

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有宪法就一定有宪政,二者不可分割 B.宪法指导宪政实践,宪政实践完善宪法 C.宪法权威的树立,宪法的实施、完善和发展寓于宪政之中 D.宪法在宪政实践中得以实施、维护和发展

1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0社会经济基础是决定国家性质的()。

A.根本因素 B.直接因素 C.重要因素 D.综合因素

伏安法测电阻教学反思 篇2

陵城镇章枣中学

徐明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着有许多感触,即有新的课改精神,又有一些不足之处。现在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如下:

1、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的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带着疑问去探究。并用语言去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2、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设计上用时过长,使的反馈练习用时有些少,在整个教学环节上显的“头重脚轻”。在猜想与假设的环节中,有很多学生提出的都是错误的猜想,当时我真的有点晕,其实猜想的对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即使是错误的猜想,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排除。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我却直到有正确的猜想提出才停止提问。使得反馈练习的时间不够用。

3、学生创新

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一组学生的电流表坏了,我灵机一动,便给了他们一个新的探究课题,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结果他们真的成功了,虽然误差大了些,但培养的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也把我的反馈练习改动了一下。让学生们设计只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电阻,这样把本节可的教学内容给加深了。仓促 教材设计 地位和作用:

“伏安法测电阻”是学习并理解欧姆定律之后的一节探究课,是对欧姆定律知识的升华,也是对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的更深一层次的练习。为以后的电学探究左打好坚实的操作基础。

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分教材开门见山的提出用“伏安法测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利于中下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应用,所以我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时间去让学生理解“伏安法测电阻”,所以导课时间比较长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精心构筑体验的平台,把握“开”、“引”、“放”三个环节。“开”即开放情境、提供资源,提出课题、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务。“引”即在学生的探索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给结论,更不能“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放”即“放开来让学生学活”,允许学生提

出不同见解,鼓励“标新立异”。

测电阻专题训练 篇3

一、填充题

1.测导体的电阻值,在没有多用电表的情况下,还可用____和____来测量。这个实验方法叫____。实验的原理式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除了需要待测电阻、电压表、电键、滑动变阻器外还需要____、____、____。

4.伏安法测导体电阻是根据____定律。测多组数据是为了提高导体阻值的____。要获得3组不同数据,实验器材中____________能起这个作用。

5.在连线过程中,电键应该____,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应当使它的电阻____。在实验连线中当使用左下接线柱时,则滑片P应移到____接线柱(以下填充回答仍以此接法为准)。

6.合上电键,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a)和(b)所示,则电压表读为____,电流表读数是____安,待测导体的电阻为____欧。

7.当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电流表读数____,电压表读数____。

8.当滑片移到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应接近____伏。把这时电流表指针应指位置在图2中标出(电路由2节串联干电池供电)。

9.打开电键后,电压表示数____,电流表示数____,导体电阻为____。

二、作图题

1.根据图3所给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测导体电阻的.电路图,并把图3中的各元件用笔线连接起来,要求滑片向左移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2.给你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几根导线,请画出设计电路图,说明测定另一个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

测电阻专题训练 篇4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综合题(10小题,100分)

1.(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期中考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诸大江河之首。材料二:红水河流域开发图。

(1)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2)根据图文资料,并提出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6分)【答案】

(1)红水河上游云南和贵州境内多锰矿和锡矿,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水的失控排放导致红水河受到严重的污染,颜色变黑。(4分)

(2)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任答3点,得6分)

【考点定位】水污染的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

2.(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答案】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

【考点定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保护对策

3.(10分)(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水域面积从1996年的67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41.8平方公里,水质也不断恶化,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结合材料和“红碱淖湖区域图”(上图),分析红碱淖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降水稀少,蒸发量大(2分)河流上游修建大坝拦水,使进入湖泊的水量减少(2分)过度的开采矿产和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下降(2分)工业向湖泊及河流中排放大量污水,导致水质变坏(2分)牧民在湖泊周边的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2分)

【考点定位】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4.(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种蓝,它不是普鲁士蓝,也不是蒂凡尼蓝;它不是大海的蔚蓝,也不是蓝莓的深蓝,它叫APEC蓝,曾用名08奥运蓝,它属于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期间,在大家的努力下,北京终于一扫雾霾,绽放出蓝色的天空,简称为“APEC蓝”!“人努力,天帮忙”,这是总书记在欢迎晚宴致辞中总结出“APEC蓝”的成功原因。“天帮忙”指会议期间气象条件较好,清洁的北风吹来,让“逆温”难以现身,污染物迅速被稀释消散。

(1)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简析其原因。(4分)(2)试分析“APEC蓝”形成的“人努力”因素有哪些。(6分)【答案】

(1)逆温条件下,大气层稳定,空气不易对流,(2分)污染物不易扩散(2分)。(2)关停部分周边地区高耗能企业;各种施工场地作业停工;限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加强道路清扫保洁,降低道路积尘负荷等(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试题解析:

(1)雾霾,是在静风、逆温、温度大等条件下形成。“天帮忙”指的可能是大风、降水、地面升温、逆温消失、空气对流旺盛等条件。

(2)雾霾出现的人为因素是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的悬浮微粒。“人努力”个人能做的主要是出行尽可能利用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或步行。节约消费或适度消费、清洁消费;积极参与绿化,增强环保意识等。

【考点定位】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及措施。

5.(安徽省合肥一中、芜湖一中等六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0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45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答案】

问题:水污染。(2 分)原因: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水体致癌物质严重超标;环境保护意识差;环保监管不利,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任答 2 点得 4 分)

措施:加强法制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污水排放和内河径流分流。(任答 2 点得 4 分)

【考点定位】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0.(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光照充足,夏长冬暖,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日均温≥10℃积温为8400~9200℃。

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超过16℃;最热月平均气温在8400~9200℃之间。这样的光热条件使该岛成为著名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也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材料二 从海南岛西北的洋浦港到岛西南的莺歌海的沙质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了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图4为海南岛示意图,图5为该岛西部沙漠化面积和人为活动因子变化曲线图。

(1)说明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生态效益。(6分)(2)请为促进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答案】

(1)减弱波浪强度和减缓潮流超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任答3点,6分)

测电阻专题训练 篇5

【知识精测】

(总分60分,测试时间45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种所有制经济犹如中国经济的两翼缺一不可。两翼密切配合、协调振动,中国经济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下列措施有利于二者共同发展的是

①坚持和完善我国现有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②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③依法保护私企在市场经济领域同国企展开公平竞争 ④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免税、减税的特殊优惠政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这地以后不管谁种、咋种,承包权都是俺家的,一看证就能找回来。”刚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签了合同并拿回近3万元土地流转租金的某市村民李某高兴地说。让李某高兴的正是该市推行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

①土地与资本相结合,创造更大的价值 ②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 ③农民把自己所有的土地变成资本 ④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23金白银”投入,企业增加资本金规模。让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是通过实现股权多元化打造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资本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举措。故①②选项入选。③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A。

10.(衡水市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国企改革和去产能成为2016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专家认为,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清理“僵尸企业”(扭亏无望的企业)是各省市国企改革的两大关键点。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清理“僵尸企业”有助于

①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

④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11.(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为破解市场经济活跃地区“有地不种,想种没地”的难题,全国多地通过创新耕地流转模式,实现粮田向种粮能手、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集中,并实施全程机械化服务,这些举措

A.通过改变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遏止了桥地抛荒 B.改变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使生产经营现代化 C.使农业经营主休呈现多样化趋势,稳定了农业生产 D.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利于维护农民权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集体经济。全国多地通过创新耕地流转模式,实现粮田向种粮能手、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集中,并实施全程机械化服务,这些举措使农业经营主休呈现多样化趋势,稳定了农业生产,C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些举措只是流转了土地经营权,并未改变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也未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A D说法错误;这些举措并未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农村土地仍归集体所有,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12.(齐齐哈尔八中2018届高三8月月考)某地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引导、规范化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推动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大幅释放土地产出效益,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能人返乡搞科学种田。推动农

测电阻专题训练 篇6

【基础达标测试】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答案】B 考点:文字的重要性

2.一千多年前,犹太人被逐离中东后,有的到了欧洲,有的到了中国。一千年后,犹太人在欧洲仍是犹太人,处处受人歧视,最终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而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材料说明()

A.犹太文化具有独立性 B.欧洲文化具有排他性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说明我国坚持求同存异,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具有包容性,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3.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酒和诗的渊源,酒和字的融合,酒和亲情的交汇,酒和政治的关联等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酒文化迷人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多样化的特点 B.实用性的特点 C.时代性的特点 D.博大精深的特点 【答案】D 1 考点: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4.钱伟长说:“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多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 B.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多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透过汉字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5.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上述材料表明()

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D.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6.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B、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是趋同,故排除。材料中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选项A正确;故本答案选A。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7.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 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自然条件、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两岸因为地域的不同,所以在文化上有所差异,两岸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8.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汉字的书写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汉字书写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基于汉字()①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汉字的重要性、作用

9.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唯我独尊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体现时代,摒弃传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介绍了青瓷器具有的特点,即: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由此而著称于世,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即: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所以B符合题意;A中“唯我独尊”错误;D中“摒弃传统”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C与题意无关。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1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④剔除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1.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②③正确。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的借鉴,①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2.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①相互联系,趋于同一 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故③④正确,①②说法都错误。考点: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考查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理解。

13.从下边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图片,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B.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答案】C 考点:汉字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可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14.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同样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答案】D 【解析】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本题作对的关键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不同的是表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15.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答案】A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解析】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当地人用“三十六斗菜籽”来形容其雕塑的数量之多,用“一部立体的连环画”来概括它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现存的3700多尊泥塑,布满店内的所有墙壁,大的比真人还高,小的细如巴掌。这些泥塑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五百罗汉过海”、“九龙天浴”、“千人听经图”,每一组都是一个佛教经变故事,释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一部“立体的连环画”。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教主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水陆庵展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 【答案】

(1)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古寺中老子孔子塑像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等,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则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水陆庵的塑像特点,则表明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水陆庵展现的中华文化的魅力。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的具体知识点,解答本题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才能获取答题的有用信息。本题设问中“中华文化的魅力”,启示学生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其次,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进一步明确答题的方向。本题材料中“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其雕塑的数量众多,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等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教主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启示学生中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方面去分析说明。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

【能力提高测试】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汉字的重要性

2.《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共内容涵盖甚广,作为史书典籍,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以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②说法正确。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③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对于父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比如有的地方叫“爹”,有的地方叫“大”,有的地方叫“爷(耶)”等等。对于这种现象,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文化的形成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B.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C.各兄弟民族共同镕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都有强烈的认同感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4.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旗袍源自满族,融合文明特点,结合西式裙装,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同时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民族服饰并不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保持文化多样性,而不是逐渐趋同,故排除。

考点: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2015年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答案】A 考点:中华文化的作用

6.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 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羊性情温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由此可见()

A.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动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信息涉及的主体是汉字,而不是文字,不能体现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仅仅涉及汉字,并没有涉及与世界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仅仅涉及汉字,不能体现文化多样性,故排除。考点:汉字的重要性

7.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8.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 ④中医学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说明中医学注重于综合考察病情,标本兼治,具有整体性特点,注重于实际运用,具有西医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

考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9.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徽州村落注重自然情趣与山水灵气,房屋布局与环境协调,具有依山就势和“枕山、面水、聚合、朝阳”的特点。这表明()①传统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9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传统建筑。

10.北方人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量也很实在。南方人请客吃饭盘子小得多,菜的份量也少得多,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他们都认为对方虚伪,本分人说,弄那么一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请的哪门子客?虚情假意吧?南方人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的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么!这说明()①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③请客吃饭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 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北方人和南方人请客吃饭有不同做法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①④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11.2015年春晚节目:《大地春晖》—56个民族创意服装秀,让我们大饱眼福。每年的春晚舞台上,都少不了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各族演员载歌载舞向我们展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考点: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2.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100个汉字认识中国》强调的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未涉及其他民族文化,②③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1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抵御外来侵略、抵抗疾病、自然灾害以及耕种、祭祀、庆贺等活动演变而来的,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14.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④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中国的春节之所以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是因为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具魅力,①②符合题意。③中的“主导”,说法不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5.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羌族至今仍保留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原始宗教等。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羌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①羌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羌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③羌族文化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④羌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2014年7月13日,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第二季节目升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1)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两点建议。不超过15个字。【答案】

(1)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利于让全国人民领略汉字之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母语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修养。

(2)要求:书法陶冶情操、全民阅读、书香中国万里行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或公益文化活动。

考点:汉字的作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7.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答案】

(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高‘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足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答案与要求关联度高,每条得2分;与要求关联度较好,每条得1分,无联系不得分。)

测电阻专题训练 篇7

考试范围:文化与生活、文化承传与创新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市第六届赏梅会暨第四届北京明城墙梅花文化节于2011年3月15日至4月15日北京东城区明城墙遗址公园举行。这里所说的文化是()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郭明义的事迹,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30日下午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

③某校为迎接60周年校庆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母校风采”征文活动

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6月3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和销售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两种保健食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3.(2011年扬州模拟)历时4天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1年5月16日落下帷幕。截止当日,本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1245.49亿元,比上届增加156.93亿元,同比增长14.42%。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政府如此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011年7月18日举办的西安世园会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将通过少年儿童群体的视角,推广展示现代、绿色、时尚、美丽理念,并向各国少年儿童展示西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达向往生命和谐、提倡创意自然的精神理念,为西安少年儿童与国际小朋友提供交流平台。这体现了()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青少年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D.文化环境影响自然环境

用心 爱心 专心

6.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而西方国家以及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从排列座次的不同可以看出()A.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优劣 B.文化氛围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C.文化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D.文化传承决定了人们的实践方式和思考方式

7.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在梅州举行。论坛着重体现时代特征、梅州特色和论坛特点,以“弘扬客家文化、共建幸福家园”为主题。保留在客家文化中的古代北方中原文化的许多元素,至今依然对客家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这说明了文化()A.能够促进生活实践的发展 B.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 D.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8.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耳濡目染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春天的思念》诗歌音乐会2011年4月5日在民族音乐厅上演。《背影》、《繁星·春水》、《春江花月夜》、《春思曲》、《再别康桥》等经典音乐与诗歌,让当晚到场观众不由得心潮澎湃。但诗歌音乐会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并不相同,这是因为()A.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C.人是主动感悟文化的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形式各异的 10.2011年 4月23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让生活更美好。这表明读书()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11.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这体现了优秀文化可以()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提升文化竞争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2.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主场城市活动于 6月11日在济宁举行。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颜庙、孟府、孟庙、孟林、尼山孔庙、曾庙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们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11年新年来临,中国多个乐团在欧美音乐大厅奏响中国的声音,引起所到国家观众的共鸣,受到热烈欢迎。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201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的“隔洋相看——非洲画家笔下的中国”展览并为展览开幕剪彩。此次展览是“2011中国文化聚焦”活动在非的正式启动项目。据此回答14~16题。14.中非文化交流遵循的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两国在文化交流中应该做到()

①发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个性 ②消除不同民族的差异 ③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④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1中国文化聚焦”活动在非正式启动有利于()①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 ②增进非洲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③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 ④增进中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非洲人在古尔邦节(俗称宰牲节)这天清晨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上坟缅怀先人,然后回到家里杀牛宰羊,煮肉做饭,施舍穷人,招待来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文化是多样性的 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2011年1月17日,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黄永玉、姚明等各界有影响的当代中国人一一亮相。之后要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从不同角度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A.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B.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

C.大众传媒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D.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8.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主办的“201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国家京剧院自2006年开始,先后奔赴四川、安徽、湖北、江苏、黑龙江等21个省市的高校进行演出114场,举办京剧知识讲座、交流座谈会等活动110余次,共有十五万余名高校师生观看了演出。开展此项活动()A.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 B.说明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C.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实现共享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010年11月15日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回答19~20题。19.中国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继承()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一切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中国政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A.是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 B.会改变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C.是改造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D.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1.2010年7月31日,中国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地之中”等历史建筑群()

①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成就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③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建筑史上达到了顶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2010年10月29日上午,百家讲坛著名讲师、复旦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弟子钱文忠独家做客辽沈晚报,通过钱教授对《弟子规》和《三字经》的讲解,一些艰涩高深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23.2011年2月17日元宵佳节期间,宁夏西海固山区农民社火队齐聚县城开展大联演,联演中传统的高抬、马社火等绝技置于彩车之上,交响乐队演奏欢快,祝贺新年,现代舞蹈也融入其中,回族特色舞蹈也加入联演队伍之中,展现出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的新特点。社火联演的做法启示我们()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4.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科技的重视。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的进步()①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能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④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2011年东莞模拟)我国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比西方国家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远不及西方,特别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究其原因,就是创新精神不够。用影视行业中的话说就是剧本创作的程式化,千篇一律,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③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必须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动漫产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3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出生地,连墓地也争。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期而言或许对少数地方知名度提高和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旦争到名人故里,将会提高地方知名度,并获得客观的旅游收益。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

材料二 从尧王、曹雪芹、李白、墨子的故里之争,到赵云、大乔小乔故里之争,乃至观音、孙悟空,甚至西门庆,从历史名人、神话传说到虚构人物,但凡有些名气,哪怕是臭名昭著的所谓“名人”,都成了被争夺的对象。据日前出版的2011年旅游绿皮书中的不完全统计,有关名人故里的争论,去年短短半年内就达10则之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1)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的传承角度简要评析“名人故里”之争。(9分)

(2)你是否赞同争夺名人故里现象?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27.(12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7月18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文艺旅博会)在宁夏首府银川市隆重举行。本届文艺旅博会坚持“开放性、广泛性、共享性”原则,遵循“搭建国际交流舞台,聚焦世界关注目光,共享文化艺术盛宴,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宗旨,以“神奇宁夏,激情中国,和谐世界”为主题,届时将举办开、闭幕式及《欢乐中国行》大型演出、第八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等10项大型活动。

(1)中国宁夏第二届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举办说明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6分)

(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意义。(6分)

(2)(12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9月27日晚,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及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颁奖典礼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在致辞中指出,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超越时代和国家界限而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以“游孔子故里、品孔府盛宴、观儒乡风情、学圣人智慧”为主题举行孔子文化节,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和谐,共同推进人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知识,分析弘扬儒学的意义。(6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学?(6分)

17.(13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0年10月7日晚,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开幕。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200多名艺术家汇聚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各国民间艺术魅力。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项目,创办于1990年,是中国唯一的大型国际民间艺术节。艺术节的宗旨是“发展和交流各国民间艺术,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促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与和平”。材料二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吴文化和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苏州曾多次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在弘扬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博采众长,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同心协力、联手办节”的文化发展路子。当前,苏州已进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苏州将继续把城市文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保护传承和弘扬好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的竞争优势,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苏州实际的文化建设新路子,让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创新的文化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璀璨夺目的光彩,呈现恒久留存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州市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理论依据。(8分)

(2)结合材料二,就怎样推动苏州市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5分)

答案与解析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广义、狭义文化的概念是什么?(2)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概念是什么?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这一基础知识。②③分别是广义、狭义文化的概念,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含义。2.【命题立意】本题直接考查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要注意区分经济、政治、文化现象。【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化含义;(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区别。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A【解析】①属于文化现象,郭明义的事迹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属于政治现象,③属于文化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采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A①③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怎样?(2)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答案】A【解析】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达成一定数量的成交额,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故①②应选;③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④是错误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怎么样?(2)文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①是错误的,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④是错误的。排除后选②③。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是什么?(2)所有文化都能够塑造人生吗?

【答案】B【解析】通过举办西安世园会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向少年儿童传输思想,体现了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来影响人,故选B项;AD项与题意无关;C项观点是错误的,青少年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是什么?(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C【解析】A项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B项与题意无关;D中的决定说法是错误的。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内涵是什么?(2)文化影响人的深远持久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D【解析】古代北方中原文化至今对客家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直接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选D项。8.【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特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是什么?(2)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漫画体现了乱扔垃圾带来的影响,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③符合这一意思;②体现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与此无关;④体现的是文化影响人的深远持久的特点。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吗?(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C【解析】诗歌音乐会对人的影响并不相同,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故C项应选。AB项是错误的,D项与题意无关。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1)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是什么?(2)优秀文化对人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B【解析】通过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体现的是优秀文化的作用,故选B项;ACD与文化作用无关。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的表现?(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的表现?(3)优秀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体现了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遗产的地位是什么?(2)保护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答案】B【解析】本题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①说法是错误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世界文化是多样的,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是错误的,④不选;故答案选②③。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知识,即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化为什么是世界的?(2)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

【答案】B【解析】中国音乐引起欧美国家观念的共鸣,说明中国音乐得到了欧美观念的理解,体现了文化具有共性,B正确。题干强调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区别,A不符合题意。中国音乐得到欧美观众的理解,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只体现了文化的一致性,不符合题意。D不反映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关系,不符合题意。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具体要求。【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什么?(2)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消除民族间的差异说法是错误的,排除②后,选①③④。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化交流的内涵是什么?(2)文化交流的意义怎样?

【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②③④符合这种文化交流的意义,①观点是错误的。16.【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影响的特点、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民族文化重要性是什么?(2)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在哪?

【答案】C【解析】中国人过春节有自己的习俗,非洲人同样有自己的习俗,而且至今依然保存着这种习俗,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充分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故选①②③;④观点是错误的。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大众传媒的特点是什么?(2)大众传媒对于今天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案】D【解析】依托电子科技,中国国家的宣传片能在纽约播放,让世界其他国家了解中国,这充分体现了大众传媒的重要性,故选D项;AB项观点是错误的;C项是大众传媒中互联网的特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8

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有什么重要性? 【答案】A【解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故选A项;B项观点不确切,并非所有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积极作用,其中的糟粕也会阻碍社会进步;CD项与题意无关。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内涵,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区别? 【答案】C【解析】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建筑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故排除②;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的东西,并非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④是错误的。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

【答案】D【解析】文化遗产保护不体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A、C项不符合题意。文化遗产以国家形式申报,不会改变文化的民族性,B错误。保护文化遗产,是对文化的继承,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D项正确。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传统建筑的继承的重要性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传统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2)传统文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B【解析】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所以①③应选,②不选;④观点是错误的。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传统文化性质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是什么?(2)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富有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应时代而变,故选D项;AC与题意无关;B观点是错误的,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才起积极作用。2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继承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怎样?(2)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怎样?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的典型事例,这体现了②④;①观点正确,但与题的主旨无关;材料没有反映面向世界的内容,③不选。2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科学技术因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影响文化发展重要因素有哪些?(2)科学技术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的指向性要求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②与文化自身传承无关;④是错误的;故选①③。

用心 爱心 专心

25.【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发展的措施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怎样?(2)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答案】C【解析】中西方国家漫画发展的比较,显示了中国影视业缺乏竞争力,而究其原因是缺乏创新,从启示看,①②④应选;③观点是错误的,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不是各种文化。26.【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继承等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怎么样?(2)文化对社会和人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要求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传承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不能偏离这一要求;第(2)问的角度有两方面,一是赞同,二是反对,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要分析理由。【答案】(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一个地方通过名人故里来渲染文化氛围、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无可厚非的,正确的。(3分)②从文化的传承角度讲,争“名人故里”目的如果真的是在于膜拜祖先,弘扬正气,传承文明,这对于传承文明和传承文化是极有意义的行为,是对精神资源的开发,它对于振奋民众的精神,促进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3分)③如果是单纯拿名人作为噱头经营旅游,把文化传承“功利化”,就会衍生低俗化、庸俗化,是对中华文明的损害,甚至借文化名人、文学人物搞出许多不雅消费,这不仅是对文化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分)

(2)答案一:赞同。争名人故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答案二:反对。争夺名人故里实质是挣抢经济利益,忽视了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兴建假文物,过度的商业炒作,破坏了文化遗产;炒作负面文化现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述任一角度回答均可)(4分)27.【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举行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3)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交流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解析】第(1)问从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原则入手分析;第(2)问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答案】(1)①中国宁夏第二届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举办,充分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分)②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分)③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

(2)①举办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有利于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3分)②有利于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分)28.【命题立意】本题以山东孔子文化节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措施等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解析】第(1)问指向性非常明确,运用的知识就是文化的特点,分析时注意结合一下材料;第(2)问,既要从传统文化继承方面分析,也要从其发展创新角度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分)

(2)①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分)②对于儒学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学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分)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儒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2分)29.【命题立意】本题以苏州的相关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2)文化作用是什么?(2)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什么?(3)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解析】第(1)问,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意义,分析时要从发展文化的意义、作用等角度分析;第(2)问,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能为群众搭建文化平台,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2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通过文化交流,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加强经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2分)③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让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④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有利于加强苏州市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分)(2)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社会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1分)②继承苏州市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分)

上一篇:小班音乐游戏 捕鱼下一篇:全国律协2012年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培训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