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精选5篇)
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篇1
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专网管理,确保专网系统和财政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和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特制定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财政专网系统是指专门用于办理财政各项业务,独立建设并与其他公众网络实现物理隔离的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接入该网络的财政部门局域网、横向连接本级各乡镇、预算单位、金融机构的城域网。
第三条 财政专网系统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具体由贾汪区财政局负责财政专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各接入单位负责接入终端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四条 财政专网系统的使用遵循“专机专用、专网专用”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财政专网系统的安全。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的各接入单位为接入财政专网的区财政局各科室、内设机构、乡镇、有关预算单位、各金融机构等。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接入财政专网的单位。
第二章 专网设备和接入终端的管理
第七条 按照金财工程“五统一”的原则,凡纳入财政专网的核心设备由区财政局统一管理和维护。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专网接入终端设备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第八条 接入财政专网的所有设备和终端应确保专机专用,即接入的终端和其他设备只能专项用于办理财政专网业务。
第九条 各使用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接入终端,严禁在专网终端设备上安装调制解调器、双网卡、无线网卡等网络通讯设备。
第十条 财政专网用户不得擅自更改终端计算机及其他外部设备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配置。确需更改的,应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并重新注册登记。第十一条 凡接入财政专网的计算机未经同意不得安装除专网业务以外的其他软件。确需安装辅助软件的,应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兼容性和安全性测试后方能安装使用。
第十二条 各接入单位要确保接入专网的设备和终端专网(机)专用,严禁接入专网的设备及终端与其他公众网络连接。
第十三条 对接入财政专网的设备和终端实行准入制度,由区财政局对设备的准入进行安全认证,在接入专网前使用单位应将接入终端及其他设备(含外部存储设备)的硬件信息上报区财政局登记备案,未经登记的设备不得与财政专网相连接。
第十四条 对经保密主管部门认定的涉密计算机及外部存储设备,应按照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确保专用并实行专人专项管理,按照“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原则严禁与其他公众网络或设备进行连接。
第三章 网络及网络接入管理
第十五条 财政专网由区财政局集中管理,对网络系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维护。财政专网实行专网专用,对网络的接入实行准入许可制。第十六条 未经区财政局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接入财政专网。接入财政专网的网络(含接入单位的局域网)和通信连接必须与国际互联网等公众网络实现物理隔离。
第十七条 所有接入财政专网的链接必须通过区财政局的接入许可,各接入单位应遵守专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责任人,并填写用户备案表向区财政局备案,责任人变更时应及时报告变更情况。
第十八条 未经区财政局许可,严禁财政专网用户增加网络连接、变动网络连接端口或铺设网络线路。对有关网络设置(如:IP、网卡MAC地址、网关、DNS等)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专网的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 各单位对于必要的网络变动,如新增、改变网点等须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由区财政局按照财政专网建设规划提出具体变动意见,协调有关网络运营商实施。
第四章 软件及业务应用系统管理
第二十条 所有进入财政专网的软件和业务应用系统必须经过区财政局进行网络安全评估和准入审查,未经审查的软件和业务应用系统不允许安装和接入到财政专网。
第二十一条 属于“金财工程”统一规划的软件及业务应用系统由区财政局负责实施并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各接入单位自行开发的业务应用系统由使用单位向区财政局提出接入申请,经过安全评估和准入审查后方能接入和使用。
第五章 网络及系统运行维护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网的网络及系统运行维护由区财政局负责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区财政局负责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监控财政专网通信连接情况以及业务系统的运行,发现故障及时协调处理。
第二十三条 区财政局负责建立核心系统应急预案制度,各使用单位发生重大故障或事故,应按程序上报区财政局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 对于可预见的网络系统中断(电力部门停电检修、网络测试等),由区财政局以书面通知、网上发布信息和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专网各接入单位,各使用单位应提前做好网络中断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五条 对出现的网络和系统故障导致财政专网不能正常运行和办理有关业务时,各使用单位应及时向区财政局(信息中心)申报,由区财政局根据系统故障分别协调财政内部业务主管科室、内设机构、网络运营商、应用系统售后服务商和设备供应商等进行维护处理。财政专网故障处理程序及标准流程另行规定。
第六章 存储介质管理
第二十六条 凡接入财政专网的存储介质实行准入制度和专项管理。对接入财政专网的外部存储(U盘或移动硬盘等)必须实行专用。凡存储专网数据的应由专人管理和使用,接入财政专网的存储介质不得与财政专网以外的计算机进行连接。
第二十七条 接入财政专网的外部存储实行网络安全身份认证,各接入单位使用的财政专网专用存储设备必须向区财政局(信息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登记备案,对符合条件的存储设备由区财政局开通有关接入端口后接入财政专网。第二十八条 凡下载互联网、公众信息网数据的存储介质,不得与财政专网中的计算机相连。第二十九条 发现存储介质感染病毒应立即采用隔离措施,及时清除病毒,防止病毒传播。
第七章 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第三十条 财政专网和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安全工作坚持保护与管理并重和“谁运行、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属于业务应用软件漏洞问题而造成数据安全隐患的,由财政局各软件使用的科室、内设机构负责解决;
第三十一条 各接入单位要严格遵守专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按照“专机专用、专网专用”的原则确保财政专网系统和专网数据的安全。
第三十二条 各接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专网安全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接入单位要加强对财政专网的管理工作,确保财政专网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第三十三条 各接入单位的操作管理员应妥善保管好各种相关操作和准入密码,防止密码泄漏或丢失,并定期更换密码口令。
第三十四条 按照财务制度和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财政专网业务中必须配备双岗制(如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申报岗位、复核岗位等)的,要按规定配备,并分别掌握各岗位的准入和操作管理密码。
第三十五条 在规定职责范围内办理各项业务时要严格按分工权限进行操作,严禁越权限访问或私自修改他人信息。
第三十六条 区财政局负责财政中心机房核心业务系统数据的备份工作,对核心数据和涉密数据应定期将副本交局档案室存放。按照业务应用系统的不同,各接入单位负责本单位客户端数据的备份工作,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内设机构负责本业务口数据的备份工作。
第三十七条 对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各种纸质数据资料应由业务对口单位(科室、内设机构)自行保管,属于涉密资料的要按照保密法有关要求实行专人管理。第三十八条 所有财政专网用户严禁有下列危害专网安全的行为:
(一)复制和传播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信息;
(二)破坏、盗用财政专网中的信息资源和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三)盗用他人账号密码或IP地址;
(四)私自转让、转借用户账号、密码及其他授权信息;
(五)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六)不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擅自为非法用户提供网络接入;
(七)使用任何工具破坏网络运行和窃取财政数据库及其他单位信息等。
第八章 涉密工作的特别规定
第三十九条 按照保密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经保密主管部门认定的涉密数据及设备应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同时坚持“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基本原则。
第四十条 经保密主管部门认定的涉密数据资料由业务对口单位(科室、内设机构)负责管理,对保存涉密数据资料的计算机及外部存储必须保证专用,并向有关部门登记备案(型号、用途、密级标识等),严禁将存储有涉密数据资料的计算机或外部存储与任何非涉密设备连接使用。
第四十一条 非涉密计算机及存储设备不得保存、处理有关涉密信息。第四十二条 涉密设备(含外部存储)的购置、维修、更换、携带、使用和报废实行专项管理,并按照保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十三条 涉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
第九章 中心机房管理 第四十四条 区财政局负责按照“金财工程”统一要求建立财政中心机房,财政各业务应用系统及硬件设备应实行整合进入财政中心机房并纳入区财政局(信息中心)的统一管理。
第四十五条 财政中心机房由区财政局(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并实行准入制。第四十六条 区财政局实行中心机房日常巡检制度,按照中心机房日常巡检标准流程,由州政财局(信息中心)对中心机房进行巡检,并填报中心机房巡检日志。第四十七条 在中心机房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应按有关制度及时排除,属于重大故障的应填报重大故障情况表并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十八条 财政中心机房的具体管理制度由区财政局(信息中心)按照专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章 监督和检查
第四十九条 区财政局每年负责对财政专网设备、业务应用系统和各接入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安全和保密检查。对符合规定、成绩突出的给与表彰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将给与通报批评或中断其网络连接。
第五十条 各接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不低于4次的自查,自查主要内容为接入终端设备和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是否符合专网管理规定、涉密设备和资料是否按保密法规定进行了专项管理。
第五十一条 凡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由区财政局暂停其网络连接和网上业务的办理。对造成网络瘫痪、影响财政资金安全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各接入单位应依据本办法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操作管理制度。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信息中心)负责解释。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篇2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25号) ,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 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适当奖励 (以下简称“财政奖励资金”)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奖励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合同能源管理, 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 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本办法支持的主要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 是指提供用能状况诊断和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第三条 财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 实行公开、公正管理办法,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支持对象和范围
第四条 支持对象。财政奖励资金支持的对象是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
第五条 支持范围。财政奖励资金用于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已享受国家其他相关补助政策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不纳入本办法支持范围。
第六条 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节能服务公司向公司注册所在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初审, 汇总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后, 对外公布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及业务范围。
第三章支持条件
第七条 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 节能服务公司投资70%以上, 并在合同中约定节能效益分享方式;
(二) 单个项目节能量 (指节能能力) 在10 000 t/a标准煤以下、100 t/a标准煤以上 (含) , 其中, 工业项目节能量在500 t/a标准煤以上 (含) ;
(三) 用能计量装置齐备, 具备完善的能源统计和管理制度, 节能量可计量、可监测、可核查。
第八条 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公司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以节能诊断、设计、改造、运营等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 并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核备案;
(二) 注册资金500×104元以上 (含) , 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三) 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良好, 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四) 拥有匹配的专职技术人员和合同能源管理人才, 具有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的能力。
第四章支持方式和奖励标准
第九条 支持方式。财政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年节能量和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及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相关支出。
第十条 奖励标准及负担办法。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 其中: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t标准煤, 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t标准煤。有条件的地方, 可视情况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 财政部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 支持地方有关部门及中央有关单位开展与合同能源管理有关的项目评审、审核备案、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章资金申请和拨付
第十二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考虑各地节能潜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需求以及中央财政预算规模等因素, 统筹核定各省 (区、市) 财政奖励资金年度规模。财政部将中央财政应负担的奖励资金按一定比例下达给地方。
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篇3
第一条 为规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预算在一定时期内(2年以上,含2年)持续安排的,为适应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要求,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项事业发展目标,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的财政资金。
省级部门(单位)使用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一次性补助资金以及没有特定的绩效目标、具有公用支出性质的专项支出,不纳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范围。
第三条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原则。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将逐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必须服从政府的整体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减少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集中财力保障政府执行好整体公共服务职能。
(二)依法设立原则。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依据。除已设立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外,新设立专项资金必须报经省政府批准。
(三)规范管理原则。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经批准设立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应按规范、公开、透明的要求制订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使用范围、使用时限、分配办法、审批程序和监督评价等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开支款项,不得挤占、截留、挪作他用。
(四)目标明确原则。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必须符合公共财政投入方向,重点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优先安排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急需的支出项目。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具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该绩效目标使用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应根据绩效目标开展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工作。
(五)监督有力原则。按照“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评价”的要求对专项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把专项资金的审批分配、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完善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制度,确保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
(六)财力统筹原则。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必须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凡要求新增的专项资金,应优先在现有同类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
第四条 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具有明确的依据,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二)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要求;
(三)省人大议案要求;
(四)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
(五)省级部门(单位)业务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需要,并经省政府批准。
第五条 新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按以下程序报批:
(一)省级部门(单位)工作需要可以提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要求。
1.按照预算管理级次和行政隶属关系,省级预算单位根据本单位工作职责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要求,由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后以正式公文报送省财政厅,并提供《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申报表》(附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财政厅同意不提交的除外,编写提纲见附件2)、专项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收益处置管理方案以及有关材料。申报材料应详细填报要求设立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名称、使用范围、设立期限、背景原因、设立依据、各年度预算分配和实施计划,以及专项资金预期要达到的绩效目标和检验绩效目标实现与否的相关专业指标等,涉及其他资金来源的还应说明各项资金的筹集计划。报告须报经省政府主管领导批转省财政厅审核。
2.省级部门(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应真实、准确、完整,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省财政厅在1个月内(特殊情况下2个月内)退回有关部门(单位)重新申报或发出不予受理申报的复函并提出理由。
(二)省财政厅负责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的审核。
省财政厅在收到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申请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核:
1.专项资金设立的依据是否充足,是否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对财政管理的要求;
2.专项资金设立金额是否与事业发展要求和省级财力状况相适应;
3.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绩效目标及相关指标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等规定。
对于金额较大、影响面较广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申请,省财政厅可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有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对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论证。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申请,应征求投资主管部门意见,投资主管部门对其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进行审查。
经审核建议设立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由省级主管部门与省财政厅联合行文报省政府审批,经省政府批准后方可设立。对于未能明确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直接向省政府申请设立。
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合规使用和充分发挥效益,根据国家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字[2000]18号),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的《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云发[2002]7号)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云发[2004]2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是各级人民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设立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称的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列入国家预算“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科目中的财政专项资金,包括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第三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按照《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所确定的目标、扶贫重点、工作任务及补助标准进行分配。
第四条 中央财政补助的财政扶贫资金,按照中央规定的使用范围安排使用。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应当与中央补助的扶贫资金统筹安排,重点投向国家和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落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乡、村。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随着本级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不得要求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配套财政扶贫资金。
第六条 财政扶贫资金应当用于下列项目:
(一)支持贫困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贫困乡村的道路(含桥、涵)、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生态建设、易地扶贫开发项目、架设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的补助;
(二)对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设施补助。包括贫困农户的茅草房、杈杈房等危陋住房改造,以贫困农户为单元修建的小水窖、小水池、沼气池、节柴灶、人畜饮水工程及牲畜厩舍改造等;
(三)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开展科技扶贫(包括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等),对贫困地区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企业或农户的贷款贴息补助;
(四)与贫困乡村的外资扶贫项目相配套的开支;
(五)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而进行的技能和科技知识的培训;
(六)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提取的扶贫项目管理有关开支。
以工代赈资金的重点投向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第七条 财政扶贫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开支和人员工资;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弥补企业亏损;
(四)修建楼、堂、馆、所及职工住宅;
(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下属的经济实体的开支;
(六)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政府性非扶贫债务;
(七)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八)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九)小额信贷及其他形式的有偿使用;
(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十一)其他不符合财政扶贫资金用途的支出。
第八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省、州(地、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开设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对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当年结余的扶贫资金,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户存储所得利息,全额用于扶持贫困乡村的经济社会扶贫开发项目。省、州(地、市)部门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应当在同级财政报账;县级以下部门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应当在县级财政报账。
第九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拨付。实行报账制管理的财政扶贫资金,对直接用于农村贫困人口的补助费用,应当按照项目预算一次性拨付;对建设性项目拨付的第一笔项目启动金,其比例最高不能超过投入资金总金额的50%;对扶持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能按照投入总金额30%的比例拨付,其余资金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实行财政报账回补。
第十条 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程序。中央和省级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由省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扶贫工作计划提出初步分配方案,与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等部门协商后,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同意的扶贫资金预算,由省财政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发文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变更省下达的扶贫项目、扶持标准、定额和预算。
第十一条 财政扶贫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主管部门项目计划,自收到中央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之日起15日内,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落实到项目并拨付到地州市级财政;州(地、市)财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省级财政下拨的财政扶贫资金之日起7日内将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到县级财政;县(市、区)财政部门自收到上级财政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之日起10日内将扶贫项目的第一笔启动金拨付到扶贫项目实施单位,并督促项
目主管单位及时进行项目资金报账和回补剩余的项目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扶贫项目实施单位加快工程进度,尽量减少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年末结余。
第十二条 扶贫项目管理费的提取和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每年从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中分别按照1.5%和1%的比例安排项目管理费;州(地、市)、县(市、区)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从本级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中按照不超过1.5%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财政扶贫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或者其他费用。
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必须全部用于县级;省级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必须用于省、州(地、市)、县(市、区)。
财政部门安排的扶贫项目管理费,应当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资金报帐制管理、扶贫公告公示等开支。
第十三条 扶贫培训费的安排使用。在特困民族乡、重点村、安居温饱村、易地开发、科技扶贫项目中,对贫困农户进行培训的财政扶贫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对贫困农民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费用最多不得超过该项目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10%。除上述项目外,其他扶贫项目不得安排扶贫培训费用。
第十四条 逐步推行将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拨付到县。选择部分县开展将扶贫权力、任务、资金、责任落实到县,限期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机制创新试点,按照《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确定的目标任务,将各种渠道的扶贫资金进行整合,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试点县,再由试点县确定具体实施的扶贫项目,并报省级财政部门和扶贫主管部门备案。各地应当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十五条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责任制。县(市、区)级财政部门和扶贫主管部门应当逐级签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财政部门负责及时拨付财政扶贫资金,并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扶贫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上级财政部门和扶贫部门对县级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和使用效益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财政扶贫资金的公告、公示在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相关单位组织实施,按照谁决策、谁公告公示、谁受理反馈意见的原则,县、乡两级应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公开栏(墙)、项目竣工牌、会议及告示等形式,将财政扶贫资金总量、来源、性质、用途、分配原则和计划等内容和项目完成情况在实施地点进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七条 实行财政扶贫资金报表管理制度。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的单位,执行终了后,应当编制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上一级财政部门。
各州(地、市)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财政部关于财政总决算的编报要求和其他有关规定,按时向省财政厅报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表,并于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本地区的扶贫专户资金拨付进度表。
第十八条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的监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行署)及其财政、审计、监察、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的力度。发现违纪违规的,应当依法处理,并追究有关分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九条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的定期审计和检查制度。省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每三年开展一次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审计部门每年开展一次财政扶贫资金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查出的违规问题应当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有下列违规使用财政扶贫资金行为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对骗取、套取、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由财政部门会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如数追回财政扶贫资金,并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应当依纪依法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二)对滞留、截留、挪用、挤占财政扶贫资金的,由财政部门会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如数追回财政扶贫资金,并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视情节轻重,依法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
(三)对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平衡预算,以及延迟下拨资金和违反规定自行调整扶贫项目资金的,由财政部门对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省级财政部门在决算中如数扣回,并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其他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视情节依法予以处罚。
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森林公安转移支付资金(以下简称中央森林公安资金)使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森林公安资金是用于森林公安机关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开支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第三条
中央森林资金主要用于县级以下(含县级)森林公安机关,自治区财政可在中央森林公安资金中预留不超过5%的预备费,专项用于市县森林公安机关跨区域重特大案件、市县森林公安机关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装备共建或其他特殊原因所需经费补助等。
第四条
中央森林公安资金适用范围是:
(一)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用于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办查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林区治安管理、维持社会稳定、处理突发事件、禁种铲毒、民警教育培训等业务的直接支出(具体支出范围见附表1)。
(二)森林公安业务装备经费:用于森林公安按照本地区业务装备配备规划和实施计划,购置指挥通信、刑侦技术、执法勤务(含警用交通工具)、处理突发事件、派出所和监管场所所需的各类警用业务装备的支出。
第五条
中央森林公安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弥补机构、人员经费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
(二)用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用森林公安业务装备经费购置本办法第四条规定以外的固定资产。
(三)购买应由日常运行公用经费解决的办公用品和非业务用高档设备、设施改造等。
(四)偿还基本建设债务。
(五)其他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支出。
第五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应于每年2月10日之前将上一中央森林公安机关资金使用情况和附表(见附表2、3、4)联合上报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局及时汇总分析全区中央森林公安机关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于每年3月10日之前报送自治区财政厅。
第六条
自治区财政厅商自治区林业局根据森林公安业务工作量和业务装备实施计划,结合我区实际,按照规定的用途研究确定全区的中央森林公安机关资金分配方案,并及时下达资金。
第七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使用中央森林公安机关资金的森林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及内控机制,加强经费收支和财务管理。森林公安机关应严格控制办案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装备配备标准和实施计划,合理配置资源,凡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执行。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业务装备进行政府集中采购。
第八条
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立足森林公安能力建设与长远发展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论证的原则,自2013年起,每五年编制一次森林公安业务装备配备规划,联合上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并抄报财政部。
第九条
中央森林公安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帐管理。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央森林公安资金的监督检查。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林业局进行重点检查和抽查。
第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