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维修工人的句子

2024-11-13

赞美维修工人的句子(精选2篇)

赞美维修工人的句子 篇1

赞美热力公司维修工人

有这样一种人,没有华丽的语言来形容他。因为他既不美丽,也不高大。

但他却用自己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同时在油污中将自己升华,所以要赞美那默默无闻的热力维修工人。从来就以单位为家,在生产线上摸爬滚打,汗水如雨飘洒。

在轮班抢修星光下,迎日出、送晚霞。顶着严寒酷暑促生产、抓效率。只看他们整日灰头油脸,处处留有油污的邋遢。说句心里话,谁不愿穿名牌,讲品位,装扮得潇潇洒洒。

可既然来维修,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要不畏风吹雨打,汗水交加。为了那心中共同的梦想,工服、手套伴随春秋冬夏。

为了千家万户的温暖,丝毫不敢怠慢,因为他们是冬季温暖的守护者!

赞美维修工人的句子 篇2

农机装备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工具, 是农业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机装备与其他机器设备一样,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老化, 再加上使用年限的增加, 使动力性、经济性逐渐下降, 影响着农机装备的工作效率和作业成本。如何充分发挥农机装备的作用, 是农机维修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的新思路, 是鉴定站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的内涵

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农机职业的要求, 对农机维修者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的活动。在我国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农机维修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 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 对农机维修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 主要包括初、中、高级技术的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仅限于对任职技能的认定与评价, 职业资格考试则还要对农机维修职业技能以外的人员素质、工作能力、身体条件等对象进行认定与评价。

三、农机维修工人技术等级培训的新思路

(一) 技术等级培训内容的新思路

1.基础理论知识的技术等级培训

农机网点维修人员, 特别是乡、村维修人员, 由于长期以务农为主, 维修为辅, 只凭自己多年的经验从事修理, 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再加上文化水平低, 对于现代机型的维修, 已不能适应, 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处于滞后状态。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工作, 提高专业基础能力, 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 拖拉机、汽车构造原理, 新型农业机械构造原理与维修技术诊断、故障分析, 以及拖拉机、汽车修理工艺, 维修生产管理等都要进行技术等级培训。每期技术等级培训选择当地既适用又普遍的农用机械为实物进行示范讲解, 解决实际维修故障, 例如可以把培训内容分为理论解说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涉及手扶拖拉机、小型耕整机、收割机、脱粒机、柴油机和抽水泵等机械。先学习理论, 再对常见故障进行原因分析, 实际调试操作。农机户或农机操作员可以把日常作业中碰到的故障现象或在排除故障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故障例子提出作为学习内容, 也可以把本村有故障的农机带到培训班, 在培训员的指导下进行拆解, 分析故障, 更换配件, 重装调试;没有带机械的学员, 就在培训人员指导下, 利用教学设备进行理论和实物操作, 同时根据平常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故障假设, 找出排除故障的方法。

2.新技术技术等级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需对农机维修人员不断进行技术等级培训, 更新知识, 技术等级培训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推广农业机械新机具的项目, 传授整套农机具的原理、结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及保养等知识, 使维修人员能完整、熟练地掌握该机具的性能与构造, 以便在维修过程中能独立处理机具的故障, 确保机具正常使用。

(二) 技术等级培训的形式和方式

1.集中技术等级培训

在农闲季节, 分片组织乡、村修理工, 由专业技术人员系统地进行农机专业技术等级培训, 提高修理工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经技术等级培训后的维修人员均应取得国家统一制发的《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另一种是应用新技术、新机具, 以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为目的的短期专业技术等级培训。

2.分散技术等级培训

分散技术等级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的技术等级培训工作, 农机科技人员通过走村窜户, 实地给农机户讲解机具的维修和保养知识, 掌握正确使用农机具以及进行技术保养和维护的常识, 使农机使用者具备一定的农机维修技术和技能, 并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 获得从业资格。

四、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的新思路

(一) 提高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地位

要提高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地位, 使之与学历文凭并重。同时使培养标准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 促进教育培训与农业生产活动更紧密的结合, 使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紧跟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 有关部门要开展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活动, 运用各种方式, 比如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和技能展示服务等形式使农村劳动者都能了解到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二) 重视职业标准体系开发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有一些职业 (工种) 的考核标准显得滞后, 内容陈旧, 与实际生产技术岗位的要求不适应。因此, 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考核的标准也应相应改变和提高, 应加强对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在制定职业标准时贯彻新职业教育的理念, 即要求劳动者具有宽厚的职业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以及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培训的能力, 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不仅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时要贯彻这一思想, 在职业标准的开发中也应贯彻这一思想, 在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需要重新加以整合, 以利于提高农机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水平。

国家陆续颁布了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为各专业技能鉴定制定了标准, 为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的工作提供了依据, 也为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 由于鉴定部门在具体鉴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如所在地区农机化水平、技术构成、鉴定对象技术素质、工作岗位特点及鉴定站本身、鉴定手段等因素的影响, 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对标准的执行还难以做到不折不扣、完全彻底。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实际困难, 如标准规定的专业理论应知内容面广、量大, 对于大多数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理论教育的从业人员来说, 即便接受一定的系统培训 (时间不可能太长) 也难以掌握, 如果完全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应知考核, 难度颇大。又如操作技能应会考核中有些标准要求较高, 如电焊应会考核中的探伤检验要求高, 钳工应会考核中有些题目的时间定额短等, 在实际鉴定中往往达不到要求, 而它们在相应的考核中占的比重又很大,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鉴定结果, 这使很多考生望而却步。

重视职业标准体系开发工作也要在劳动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 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格式以行业为主组织制定。农机维修行业有关工种的一整套专业技术标准只能由农机维修行业部门自己确定, 农机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和鉴定规范一般也要以农机维修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为主制定。

(三) 加强规范管理, 全力抓好农机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工作

农机行业职业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以及维修网点《技术合格证》的核发, 成为农机管理部门职能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使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有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推动农机行业管理走上了健康、规范发展轨道。相关部门应该把农机维修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基础, 依托农业职业学校教学基础和设施, 聘请高级教师, 加强师资力量, 认真做好教学培训工作。

(四) 重视鉴定站的基础建设

个别地方领导对开展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工作积极性低, 而且收费标准低, 鉴定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却收入很少, 因而, 管理意识淡薄, 工作简单应付。为了搞好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 各地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组织建设, 严把鉴定发证关, 保证培训和鉴定工作质量。要为基层工作站配备一定数量的高素质鉴定管理人员, 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 不断更新和扩大考评员队伍。

(五) 加大行业协会的参与力度

目前应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主, 同时大力发展相关专业的行业协会, 在农机维修职业资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逐渐实现由政府的直接行政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实现政府和社会机构职能的合理分配。国家应大力扶持行业协会, 发挥行业协会对制定职业标准、严格就业准入、普及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宣传的独特作用。借鉴发达国家推行农机维修职业资格鉴定的经验, 政府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 只负责制定政策、宏观指导、督促检查、交流经验, 重点把握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

五、结论

农机设备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探讨农机维修工人技术等级培训、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就成为生产发展的需要, 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 我们要为促进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这对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保障农机维修服务质量, 维护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宇等, 著.职业资格考试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石伟平, 著.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孙丽颖.浅谈如何搞好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1.

[4]陈奇.凭祥市积极开展农机维修培训服务.广西农业机械化, 2004, 5.

[5]王晓平, 张浩, 陈祝林.职业发展概述.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6]苏建新, 李海.以能级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信访稳定保密工作情况下一篇:写这就是我的优秀作文